涉外干部培训

2024-05-03

涉外干部培训(精选十篇)

涉外干部培训 篇1

1 涉外企业英语培训的现状

据笔者调查, 目前株洲的许多企业针对本单位职工的英语培训主要是选择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各类培训班。培训机构英语培训班的形式, 一般都是照搬学生英语教育的培训模式, 总体来说还没有形成成熟、完整的模式, 存在着诸多问题。

1.1 培训目标不够明确

涉外企业员工通过培训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英语培训机构往往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加以判断。因此, 在确定英语培训项目和内容时, 没有完全依据企业和职工的需要进行相关调研与分析, 而是凭自身感觉和经验加以确定, 过于盲目随意, 由此导致培训需求不够明确, 培训目标过于抽象, 可操作性较差, 培训与学员的学习需求有出入。

1.2 培训的方法过于简单

培训的方法简单落后体现在当前很多企业大多运用传统的模式培训培训方法, 主要采用简单的课堂式教学和单纯的理论灌输, 因此无法调动学员积极性, 培训与实际脱节, 这种情况下, 培训效率低下的现象往往比较难以避免。

1.3 培训的评价不够科学

企业员工到底培训得怎么样?大多数情况下, 都是由培训机构自己说了算。因此, 培训考核和评价手段显得单一且缺乏科学性, 主要体现在:缺乏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评估内容片面、表面化、没有进入深层次发掘;对评估情况、数据缺乏系统记录, 或没有进行系统管理;与实际生产工作脱节等方面等。对培训效果缺乏有效的分析, 自然不便于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企业员工英语培训与实际脱节, 培训效率低下, 培训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2 涉外企业英语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上述分析, 为切实提高涉外企业职工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真正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国际化人才, 笔者提出并在企业实践了“IMPACT英语培训模式”。

2.1 确定培训人员需求 (Identify training needs)

为了更好地制定培训计划, 针对企业全员培训的要求, 在培训之前我们深入合作的涉外企业进行调研, 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下车间了解员工学习需求、到人力资源部了解员工教育状况、与各个生产和研发部门负责人访谈、了解公司主要产品、按时参加企业生产例会及专业培训等调研方式深入了解企业生产和发展情况, 对企业职工英语培训需求进行全面剖析,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对培训对象进行研究, 确定培训工作的重点及方向, 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战略。

2.2 定义培训项目目标 (Map the approach)

根据企业调研实际情况, 确定需要做哪些培训工作以提高该企业职工的英语水平, 为企业量身制定合适的培训方案。

我们把培训对象分为二个层次。采取分层教学, 根据分班测试成绩, 并考查学员的年龄和学历把员工分为初级班和中级班二个层次。初级一班学员为年龄超过50岁和有一点英语基础, 但在听、说方面存在很大困难的人员。中级班为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的学员, 能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学员, 学员主要为具有大学学历员工, 以研发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

初级班培训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培训, 使学员掌握英语专业听、说、读、写、译的基础技能。能做到发音准确流利、掌握基础语法、读懂简易读物、进行简单的英文日常问候, 在外宾参观考察车间时对自己生产的产品和仪器的名称和核心部件能够进行简单英文介绍。

中级班培训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培训, 使学员掌握英语专业听、说、读、写、译的中级技能。主要侧重讲解科技文献的阅读、翻译技巧和口语训练, 达到准确翻译国外技术文献, 并和外国专家进行简单的专业交流;对于维修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 要求他们能用PPT通过对主要产品及产品流程图行介绍。

2.3 产生学习工具 (Produce learning tools)

根据以上研究基础, 组织培训实践, 主要涉及到培训内容的选择与培训设计与方法的运用。

在培训内容设计方面, 重点强调培训内容的专业性、实用性与灵活性。针对企业员工的英语培训主要是根据其不同的英语程度, 分析其岗位所需掌握的英语能力, 把英语培训内容分解成不同的英语学习情境, 以模块化的形式进行自由搭配, 定制适合培训的课程套餐,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为学员提供方便, 便于不同岗位、不同专业背景的职工通过模块化的培训体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进而提高对培训工作的满意度。初级班的培训内容为四个模块:日常交际用语+公共服务用语+交通与通讯用语+观点表达用语, 中级班的培训内容为三个模块:初级情境模块+企业文化用语+商务活动用语。

在培训方法方面, 借助实际场景、环境、企业活动等外部条件, 通过师生互动、团体讨论、企业实践等手段。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注意学员的特殊性, 了解到他们来参加学习的动机和目的, 有针性地对他们提供帮助。初级班培训应以兴趣教学为主, 在教学中以唱英文歌曲、做英语游戏等培养和激发学员的兴趣、热情和自信心。而对提高班在英语教学中灵活地应用任务型、互动等教学法。通过组织多种以提高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目的课堂活动来提高学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4 采用培训技术 (Apply training techniques)

在培训过程中, 适当利用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 如电脑、多媒体、投影机等, 以提高培训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培训教师把每一节课的教学视频、课件和相关教学课件材料等上传到企业的学习网站和学习QQ群等, 供公司学员复习, 以及长期出差在外工作人员的自主学习。

2.5 评估培训结果 (Calculate measurable results)

在实施过程中就密切关注培训效果, 及时对实施中出现的偏差与问题进行预测, 并及时加以处理和解决, 根据实际情况对培训课程与方法进行改进与完善。

制定好各项考勤制度, 公司人力资源部要通力配合, 通过学员档案、纪律考勤、集中学习时间、培训考核、培训结业等管理措施, 就能有效地保证培训效果。培训班运行期间要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及进程。为了解决生产和上课的矛盾, 在培训时我们灵活采取“学习班主任制”, 学习班主任对于因加班缺课、经常出差和跟不上班的学员进行额外辅导, 不让一个学员落下。此外, 班主任还可以协助培训师师进行日常教学管理, 反应培训学员的学习要求, 起到了沟通培训师和学员的桥梁作用。

2.6 跟踪培训服务 (Track on going follow-through)

培训结束后, 组织学员参加托业考试TOEIC (Test of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 该考试作为当今世界上顶级的职业英语能力测评, 它能对人们使用英语的能力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同时学员托业考试的成绩也充分反映出此次英语培训的整体效果。

通过回访、调研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及时跟踪, 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 对培训实施有关的教学设计、师资情况、教材资料、培训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测评, 得出有效的培训反馈。同时, 跟踪学员是否能够有效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工作实际中, 以确保培训的效果没有衰减, 并为后续培训的改进提供有力参考。

3 结语

随着中国与国际化接轨脚步的加快, 英语能力将作为“国际化职场必备的基础能力之一”被涉外企业正式纳入员工职生涯发展规划之中, 如何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员工需求, 量身制定英语培训计划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涉外企业发展目标, 成长策略出发, 创造性的提出了企业职工IMPACT英语培训模式, 培训目标由“被动需求”向“主动引领”转变, 根据涉外企业职工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培训需求, 选择不同培训模块, 实现“点菜式”培训, 更有针对性, 以现代观念和企业英语培训方法为指导, 协助企业满足其工作队伍在英语训练与发展上的需求。该培训模式实施近1年来,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得到了涉外企业员工的广泛欢迎, 也赢得了涉外企业领导的赞誉。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涉外企业员工英语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并实践了IMPACT英语培训模式。该培训模式分为六个步骤, 首先是确定培训人员需要, 其次定义培训项目目标, 第三是产生学习工具, 第四是采用培训技术, 第五是评估培训结果, 第六是跟踪培训服务。这六个部分形成一个有效的英语培训环, 以实现涉外企业职工英语培训的目标。

关键词:涉外企业,英语培训模式,构建,实践

参考文献

[1]张蓉.浅析我国英语培训市场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 2008 (8) .

[2]谢捷.企业商务英语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 2010 (14) .

涉外电商精英培训调查问卷 篇2

姓名:班级:

1.您就读专业是()

2.您的兼职经验是()

3.您是否有做过网店,淘宝,阿里巴巴之类的网络推广工作?()

A.是B.否

4.您对网络推广的理解是()

5.您电脑是否熟练?()

A.是B.否

6.您会几种软件?请举例说明。()

7.您是否会图片处理软件?()

A.是B.否

8.您是否有充足时间做这份兼职?()

A.是B.否

9.兼职的主要目的是()

10.您对市场推广是否感兴趣?()

A.是B.否

11.您认为您的洞察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如何?()

A.很强B.比较强C.一般D.很差

12.是否有团队精神?()

A.是B.否

13.您有的爱好、特长是()

14、您怎么看待、应付工作混日子的现象?()

15.您认为面试中哪些要素很重要()(可多选)

A.自信B.诚恳的态度C.专业知识D.充分的资料准备E.穿着礼仪

F.时间观念G.实践经历

涉外干部培训 篇3

【摘要】国际交流的日益深入使多元文化护理格局形成。我国开设的涉外护士培训使更多的国内护士拥有更多的机会到国外学习和工作,如何培养涉外护士的跨文化护理能力已成为涉外护理培训中值得重视的方面。本文通过我校在培养涉外护士的跨文化护理能力过程中的经验,探讨涉外护士培训中在跨文化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跨文化教育;涉外护士;培训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152-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护理人员的国际流动日益增加,临床护士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出国就业。然而,由于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差异,“文化休克”在涉外护士的工作中时有发生。如何提高涉外护士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渐渐引起了国内护理教育专家的注意。我国众多医学院校和专业机构均开设涉外护士培训工作,帮助护士更多的关注患者的文化因素,站在多元文化角度为患者采取更好的护理措施。我校自开设涉外护士培训课程以来,共培养了一百多名护士到美国就业。现将涉外护士培训中如何培养护士的跨文化护理能力遇到的问题和经验介绍如下。

1跨文化护理的概念

美国护理专家莱宁格(Meadleine Leininger)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跨文化护理,它是在新的医学模式下产生的高层次护理。该理论主要以人类文化与照顾为核心,着重探讨影响人类照顾的文化因素及各种文化的照顾差异与共性,制定与实施一系列符合服务对象价值观、信念信仰及生活方式的专业决策与行动,以支持提供有益的、有意义的和令人满意的健康护理[1]。莱宁格认为护理的本质是文化关怀,关怀是护理的基本思想,是护理活动的原动力,护理关怀是以病人的健康为目的,并从整体观念出发,为病人提供符合个人独特需要的护理关怀,而跨文化护理正是用文化环境和文化来影响病人的心理、教养、陶冶和改变其性格和性情,使其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生理性格状态,以利于疾病的康复[2]

2培养涉外护士跨文化护理能力的必要性

2.1国际形势的需要目前,很多经济发达国家由于老龄化人口的增长和公众对医护需求的提高,护士短缺成为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公众健康的问题。以美国为例,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统计,到2014年,美国将需求120万的新注册护士,即使美国政府通过政策进行干预,也不能满足届时的护士需求,只能通过外籍护士输入来改善。护士短缺迫使美国政府在签证,移民,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了外籍护士较为优厚的条件。类似护士短缺的现象同样出现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我国护士越来越多的走出国门到这些国家从事护理工作。但是,当涉外护士面对完全陌生、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医疗体系时,很容易出现因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休克”。随着涉外护理培训在国内的广泛开展,培养涉外护士的跨文化护理能力成了相当紧迫的任务。

2.2护理工作实践的需要1999年,美国护理院校协会在21世纪护理人员的培养计划中指出:专业护理人员必须在任何环境中关注并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文化需求。并制定了培养文化护理能力的目标: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交际的技能;能与有不同文化环境、社会地位、社会经济环境、教育状况专业背景、种族和国籍的服务对象进行交际的能力,敏感洞察他们的文化需求,并提供有效、专业的护理[3]。西方国家早已将跨文化护理理论应用到护理工作的实践中,而我国的护理院校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教学还很少,很多临床护士对跨文化护理的意义和概念还很陌生,更缺乏跨文化护理的技能。临床护理工作中“文化强加”现象时有发生,无意中产生了很多不理解和误会,容易引起患者的抵触情绪,影响护患沟通,导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比如我国文化深受儒家学说熏陶,在人际交往中推崇长幼有别的等级意识,对老年人称呼“×老”、“×大爷”表示尊重;而西方人追求民主平等,老年人不愿意被称呼“×老”,他们认为自己还没有到老的程度。因此,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和信仰道德,使他们在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和安全感等方面愿意与护士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3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需要多学会一门语言就如同多了一双眼睛看世界,同样,多了解与理解一种文化无疑多了一个认识世界的维度,多了一层探索宇宙真理的智慧[4]。我国护士的教育背景比较单一,在校学习期间往往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进入护理临床实践后,护理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比较过硬,而在交流沟通、素质修养方面不够重视。通过跨文化护理的学习,可以让涉外护士学习目的国的护患沟通技巧,提升护士的人文修养与礼仪,使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培养涉外护士跨文化护理能力中遇到的问题

3.1不了解外国的护理法律法规法律是国家的上层建筑,它会受到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和人群特征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各国的医疗护理法律法规也有显著差异。我国护士在获得护士执业证书后,不同职称的护士在医院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差别不大。而欧美国家大多有多种护士等级制度。以美国为例,美国护士分三个等级,由上而下分别是Registered Nurse(RN),Licensed Practical Nurse(LVN)和Certified Nursing Assistant(CAN)。不同等级的护士在医院里的职责和工作范围是不一样的。如RN相当于中国的护师,但其工作的专业性却比中国要高出许多,是护理人员施行护理整个过程的掌控者。RN从接收患者开始,就要利用各种护理方法,搜集病人的主、客观资料,作初步的护理评估(Assessment)。同时把搜集的资料加以护理分析(Analysis),并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Nursing Diagnosis)和适当的护理计划(Planning)。之后带领职业护士LVN和助理护士CAN执行护理工作(Implementation)。最后再根据执行的结果,对护理过程的各阶段实施评价(Evaluation)与修正,以确保病人的护理问题得到解决。因此,RN对整个护理过程必须十分熟悉。LVN不能对患者做评估和分析,也不能给静脉给药。CAN的工作偏重于病人的个人起居和卫生护理,例如擦澡,换床单,翻身,量体温、血压、呼吸脉搏等,不能给药、打针,也不能从事任何的无菌技术。在国外从事护理工作,涉外护士应对目的国的医疗护理法律法规有较好的了解、认识,才能做到知法、懂法和守法,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的同时保护自己。

3.2忽视中外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个人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思维方式等。不同国家文化的价值观不相同,决定了各国的医疗护理领域的服务导向有很大差别。我国是以集体主义为导向的社会主义国家,医疗护理的宗旨是为最广大的群众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因此,一些教学医院在做一些检查或操作时,出于培养新一代护士的需要,有时会忽略患者的保护隐私的需要和自尊,尤其是在妇产科病房和外科病房。而欧美国家以美国为例是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医疗护理价值观表现出个人主义和注重个人隐私等特点。我国的绝大多数医院习惯把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所患疾病名称写在床头卡上以便于医务人员的核对;而美国则将患者的相关信息记录在腕带或胸牌上,患者可随处携带,强调个人隐私和私人空间。因此涉外护士需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不要把患者的检查结果及任何与患者相关的资料随便放置、丢弃。

3.3欠缺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我国护士多数欠缺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工作时想的是在为这家医院工作,而西方护士多数觉得自己是在为病人工作。看上去他们做的工作是一样的,可是出发点不一样,感情色彩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病人是能够感觉得到的。在美国,患者一走进病区,护士会主动微笑着向走进病区的患者招手致意并亲切的问候“Hello”。有些医院的护士站会挂有各种面部表情的卡通人物,时刻提醒护士要面带微笑走进病房。护士很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床单位周围患者可随自己的喜好而布置,以整洁有序、满意舒适为目标,满足了患者的心愿及个性的表现,使医院整个环境和氛围让住院患者及家属感觉到有一个很自由的空间,充分满足了患者的身心需求,体现了细微之处的人文关怀。因此涉外护士需注意培养时刻为患者的利益着想的意识,以处处为患者服务的态度与患者交往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4涉外护士跨文化护理能力培训的经验

4.1调整课程设置结构设置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我校在传统的教学计划设置上增加跨文化交流学、护理法律法规、宗教学、民俗学、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等人文学科课程的比重,通过学习使涉外护士形成多元文化价值观、态度和行为,从护理角度出发,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们的历史背景、生活方式、习俗禁忌、宗教信仰、健康观念、医疗卫生保健制度等,使涉外护士不仅意识到语言的差异,更能意识到文化的差异,从而增强跨文化敏感性,自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4.2丰富教学方法除了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外,我校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提供的的丰富便捷的网络和多媒体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跨文化护理融入到整个知识结构中,形成涉外护士潜意识的东西,激发他们的交流兴趣,掌握沟通交流的方法,获得有效交流的能力。

4.2.1角色扮演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环境让护士扮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患者,让他们进行各种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活动,使他们在这种本族文化氛围中体会异族文化的“异处”,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加大对异族文化的理解和容忍度。

4.2.2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对一个真实事例全面分析来说明某一“文化点”,使学生形成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不同的实例教学可以加强护士的社会文化意识,避免在今后的跨文化护理中犯类似的错误,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护士对跨文化护理学习的兴趣。

4.2.3观看影像资料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表达、传递、储存、延续及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英文原版录像或电影能真实地展示西方国家的生活、学习状况及医疗护理情况,它们一方面可提供最新最生动的语言和文化信息,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护士了解异族人们的手势、表情、身体语言等非言语交流方式。我校经常组织涉外护士观看,让护士在语言交流的同时,注意学习语言的声调、频度、语气、声音等,并配合体态语言,增强语言交流效果,提高护士的英语听说能力。此外,还可通过举办护理文化专题讲座、比较学习法等活动介绍国外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蒋晓莲.跨文化护理理论及其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9):8-12.

[2]张亚妮,段敏霞,梅娜,等.浅谈跨文化护理[J].中华实用医学,2004,6(3):119.

[3]姚婷.论涉外专业护生的跨文化护理能力培养[J].现代护理,2008,14(1):122-125.

[4]胡超.E-时代的素质教育与跨文化交际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5(4):62.

涉外干部培训 篇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战略指的是使中国的产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动力、管理以及中国的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到国外去开展竞争与合作。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和平崛起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必将需要大量具有较强的业务英语交际能力并精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大多数企业严重缺乏具有业务英语交际能力的专业人才,这会严重影响“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而过于重视过级率而忽视应用的大学英语教育,只能培养出少数能满足企业这些要求的大学毕业生。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在企业看来仍然是“半成品”,他们读不懂英文招标书,写不好英文产品说明书,翻译不出专业英文文献,讲不了外贸谈判书的报价条款。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是英语水平是基本的一项,因为语言影响沟通,沟通影响关系。这里提到的英语水平,主要不是指基础英语水平,而是指业务英语水平,特别是在实际工作环境下英语的综合应用水平 (尤其是口头交流) 。

尽管我国教育界的许多专家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呼吁大学英语教学重心应该由基础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 (ESP) 转移 (蔡基刚2004) ,但由于诸多原因,短时间内我国大学还难以培养出大量符合企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有需求才有动力,有实践才有提高,才能明确目标,才能学以致用。在当前我国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由于ESP具有工作目标明确、职业针对性强的特点,所以加强对企业涉外人才的业务英语 (即ESP) 培训成为必然。对企业一般的涉外工程技术人员,除了精通本专业的科技英语,还得对在国外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专门用途英语,如合同英语、法律英语、广告英语、新闻英语、公示语等有所了解。

二、专门用途英语 (ESP) 的特征

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简称,是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ESP是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 (Hutchinson&Waters 1987) ,如科技英语、医学英语、计算机英语、商务英语、法律英语、新闻英语等,其目的是培养学习者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ESP有四个区别特征:一是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特别需求;二是课程必须在内容上与特定的学科、职业以及活动相关;三是重点应放在努力使词汇、句法、篇章结构与特定的活动相适应的语言运用上;四是与普通英语 (EGP) 形成对照 (Strevens 1988) 。

ESP的发展经历了语域分析、修辞或语篇分析、目标需求分析、语言技能与学习策略分析为中心等五个阶段 (Hutchinson&Waters 1987) 。目标情景分析是ESP的灵魂和精髓。

目标需求分析与学习需求分析是ESP的关注焦点。Robinson (1991) 认为,ESP的衡量标准是目标引导的课程,“而课程开发基于需求分析,它旨在尽可能准确描述学生必须使用英语做什么”。Hutchinson&Waters (1987) 认为,学生需求的终端产品是目的语能力,这是ESP课程深化的出发点,也是其成败关键。ESP是一种理念而非产品,与特定的语言、教学材料和方法无关,ESP有极强的针对性,它的产生基于一个简单的问题,即学习者为什么学习英语。ESP教学既受应用语言学的影响,也受其他学科的影响,这种对其他学科的“开放性”或“多学科性”是ESP的显著特征,而与基础英语 (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教学的最显著区别是强调实用效果。ESP课程可以看作EGP课程的后续部分,以满足学习者的专业特殊需求。

三、ESP培训的理论依据和内容

(一) ESP的兴起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经贸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急剧增长,人们逐渐意识到必须有一门国际语言将科技、商贸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广,由此产生了需要一种国际通用语的强烈要求。英语成了国际科技商贸交流的通用语。在此背景下,出现了一大批英语学习者,他们学习英语不是对英语语言本身感兴趣,也不是要欣赏英国的历史文化,而是为了得到一把通向国际经济活动、科技发展状况之门的金钥匙。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导致西方的资金和技术人员大量流入石油输出国,加上贸易压力开始产生的巨大影响,这时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显得尤为重要。于是英语培训班纷纷出现,这股商业和科技压力使具有职业性强、工作目标明确的ESP教学得到加速发展。

(二) 需要分析是制定ESP培训大纲和设置ESP课程的基础

需求分析是制定ESP教学大纲及编写ESP教材的基础,从事ESP教学研究者必须重视需求分析对ESP教学发展的重要影响。需求分析即获取对特定学习者需求信息的详尽分析方法,是ESP课程设计的最显著特点。需求分析从各种途径获取有关学习者使用语言的目的、学习者初始水平、预期达到目标等信息,从而为教学大纲的构建、课程设计、教材编写等提供启示。ESP课程与EGP课程的区别不在于“需求的存在”,而是这种“需求的意识” (Hutchinson&Waters 1987) 。学习者的这种需求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进行变化,从初级阶段的基础知识输入到高级阶段的语言技能和交际文化的运用输出。因此,ESP教学具有学习者需求信息的实践支撑,研究ESP教学还是归结于研究其需求分析的理论解释。

John Munby (1987) 首次提出需求分析,他对需求分析的论述被应用语言学界视为ESP研究最深刻和最严谨的发展,标志着ESP发展的重要阶段,对ESP发展起着里程碑的作用。Hutchinson&Waters (1987) 的需求分析是在论述特殊用途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中应注意的问题时提出的,在此部分中,从语言理论、语言教学理论、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为ESP教学大纲、教学材料分析选取和编写等的论述奠定了基础。Hutchinson&Waters所提出的需求分析是在John Munby等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

Hutchinson&Waters的需求分析侧重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以学习为中心的ESP教学思想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过程”,其观点重视在进行ESP课程的需求分析时,应该分析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Hutchinson&Waters的需求分析体现ESP教学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有助于追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习者学习目的和需求的和谐与统一。

需要分析实际是当时各种性质英语培训班的基础。我们在对企业涉外人才培训过程中,也必须提前进行目标情景分析或需要分析,即我们要仔细调查涉外人才在国外将要使用英语的情景,认真分析在这些情景下进行英语交际的内容、方式、途径、媒介、手段等特点以及语言特点和技能,并根据这些分析来制定培训大纲和设置ESP课程,即把语言分析与学习者的学习目的紧密结合起来。

(三) 国外工作和生活需求决定ESP培训的具体内容

Hutchinson&Waters (1987) 将ESP分为科技英语、商业经济英语和社会用途英语等三大类。商业经济英语包括合同英语和广告英语等,社会用途英语包括新闻英语、法律英语和公示语等。所以除了科技英语,与我国企业涉外人才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合同英语、广告英语、新闻英语、法律英语和公示语等都应是ESP培训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培训,使企业涉外人才熟悉和了解这些专门用途英语的词汇特征、语法特征、语域特征、篇章结构、体裁特征和翻译技巧等;尤其重要的是,所有人员应该具备能与外方人员进行交流,特别是口头交流的能力,以实现在国外工作和学习中能进行无障碍交际的目标。

科技英语词汇使用上有客观、真实、准确、中肯和明确等特点。主要体现为:一是大量使用专门术语和缩写词;二是较少使用We、I、Our等个人口吻太强的人称,而较多地使用第三人称或非人格化名词做主语;三是大量使用模糊限制语;四是名词使用率高,常常使用-ment、-tion、-ance、-ence等名词化后缀的名词或名词词组,以替代动词表示状态、动作、现状和存在等。科技英语的句法特征:一是科技英语中句型扩展、句子成分之间关系复杂;二是常用前置性陈述 (即在句中将主要信息尽量前置,通过主语传递主要信息,着重叙事逻辑上的连贯及表达上的明晰与畅达;三是避免行文晦涩,避免表露个人感情,避免论证上的主观随意性;四是被动语态使用频繁。

四、ESP培训的重点和难点

实现对企业涉外人才的ESP课程培训目标,正确的需求分析是本研究的重点。需求分析包括目标需求分析与学习需求分析,前者着眼于起点和终点,后者则侧重于教学过程。目标需求分析,主要解决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和现实交际时必须掌握的语言技能。学习需求分析,主要探讨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即如何实现目标的过程。在进行需求分析时,不应只考虑到有关交际目的情景的语言特征,而收集需求信息时可使用的方法很多,经常使用的有问卷调查、采访、观察、数据收集、非正式讨论等。

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对企业涉外人才加强ESP培训,我们首先进行需求分析。在不同的研究阶段需要采用文献研究、到涉外企业访谈、境外调查等方法,来收集有关ESP培训的一手资料;同时,通过摸底考试等途径,确定我国企业的涉外人才的综合业务英语水平;然后并在此基础上制定ESP培训大纲和课程内容,编写出合适的教材。经过培训和学习者的努力,使他们达到能够在国外工作和生活中用英语进行正常交流的水平,以实现培训目标。

制定出适合的尤其是具有“真实性” (authenticity) 的ESP教材是本研究的难点。教材内容要来自真实语料,练习设计和教学活动都应该体现ESP的社会文化情景,真实的语篇加上真实的学习任务才能体现ESP教学特色。真实性不仅应体现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上,还应体现在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训练上。企业涉外人才的ESP课程教材和培训,不同于一般的英语教材和教学,除了研究和总结在国外需要的科技英语、合同英语、广告英语、新闻英语、法律英语和公示语等专门用途英语的词汇特征、语法特征、语域特征、篇章结构和体裁特征和翻译技巧等,还得针对企业涉外人才这一群特殊的成人学习者,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策略与方法。

五、“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

ESP教学之所以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这是由ESP的本身属性决定的。ESP教学有明确的目的性,且成人学习者时间有限,教学大纲和教材都是建立在他们将来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基础上的。Hutchinson和Waters (1987) 认为:虽然强调语言运用可以帮助我们陈述教学目的,但在ESP教学中我们关注的并不是语言的运用而是语言的学习。有效的和可行的ESP教学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学习过程的基础上。他们说的“语言运用”实际上指ESP语言的使用规范,包括词汇、语法、篇章和体裁等特征;而“语言学习”指的是能使学习者理解和产生规范语言的自主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强调后者,实际上就是强调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Dudley Evans和St.John (1988) 认为,合格的ESP教师应该扮演五种角色:第一,是合格的英语教师;第二,必须是个合格的课程设计者,并能为学生提供实用可行的教学资料;第三,既是专业教师的合作伙伴,也是学生的合作伙伴;第四,必须是个合格的教学研究者;第五,还应该精通ESP的测试与评估,能根据教学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的分析与总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与我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进程的加快,尤其在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中,我国迫切需要大批能够满足在这一不可逆转形势下的专业交际人员,特别是以大众为中心、以用户为导向的专业交际人才,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鉴于在短期内我国大学还难以培养出大量符合企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而企业对这些人才的需求又越来越大,所以加强对企业涉外人才的业务英语培训成为必然。业务英语培训主要包括科技英语、合同英语、法律英语、广告英语、新闻英语和公示语等专门用途英语。由于这些都是涉外人员在国外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所以加强他们这方面的英语培训,对他们早日适应国外工作和生活,减少语言交际上的障碍;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以及促进与外方的合作和友谊,避免双方的误解与误判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Dudley Evans&St.John.Developments in English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1988.

[2]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Mubby, J.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M].London Longman, 1987.

[4]Robinson P.ESP Today[M].Oxford:Pergamon, 1991.

[5]Strevens P.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A], In Tichoo M. (ed.) ESP:State of the Art[C].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er, 1988.

[6]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 2004, (2) :22-27.

[7]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46.

[8]秦秀白.ESP的性质, 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 (4) :79-83.

涉外合同-涉外合同担保 篇5

涉外合同担保。涉外合同担保。涉外合同也叫涉外合同履行的担保。

或称履约保证。是指合同当事人的一方或第三方以确保合同能够切实履行为目的。应另一方的要求而采取的保证措施。是一种促使合同全面履行的法律手段。

中文名,涉外合同担保。又名,涉外合同履行的担保。释义,促使合同全面履行的法律手段。注意,国家机关不得作涉外合同的保证人。

涉外合同担保的形式。由于涉外合同当事人各方分属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彼此对对方的资信情况一般都缺

乏深入的了解。对于对方当事人能否履行合同。是否具备履行合同所必备的资金和其他条件不清楚。同时。许多涉外合同从订立到完全履行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期间。对方可能发生相当大的变比。因此。为了减少风险。通常都应在合同中订立担保条款。以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担保可以分为物的担保和人的担保两类。新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

物的担保。物的担保。也可称为物权担保或担保权益。是指为确保债务的清偿。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有形财产或权利财产上设定的。以取得其财产的交换价值为内容的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等。如果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债务人可以通过处分该抵押或留置的财产。优先得到清偿。可作为担保物的财产。一般包括不动产。有形财产。无形资产。在实践过程中。一般只

在某些时候和某些范围内仍然使用物权担保。可采用下列几种物权担保形式:①所有权保留。

在涉外货物买卖中。双方约定卖方在买方付清货款以前。常常保留对出售货物的所有权。②留置。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在合同中约定。一方占有对方的财产。对方不按合同约定给付款项超过期限时。占有人有权留置该财产。并依法从留置财产的折价或变买的价款中优先受偿。留置是以占有财产为前提的。一般只适用于涉外仓储保管合同。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加工定做等一方依合同先占有对方财产情况。③财产抵押。当事人一方或第三方履行合同而向另一方当事人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

以担保合同的履行。当负有义务的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时。抵押权人在法律和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将抵押物折价或变卖。并从所得价款中优先受偿。如所得价款不足清偿债务额时。抵押权人有权向负有义务的一方要求给付不足部

分;如所得价款超过应清偿的数额时。余额仍由负有义务的一方所有。④履约保证金。当事人可在合同中约定。由一方提供一定数额的履约保证金作为履约担保。当义务人不履行或不按期履行合同时。权利人即按约定从履约保证金中扣除一定数额作为补偿。

⑤浮动担保。涉外合同中可以约定企业以现有的和将来取得的全部资产。为债权人利益设定担保物权。浮动担保的担保物是不特定的。在债务人出现违约之前。一直处于浮动不定的状态。只有当约定事件发生时才固定化。人的担保。人的担保是指自然人或者法人以其自身的名誉和资产所提供的履约保证。在涉外经济交往中。保证人通常是法人。如公司。企业。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保险公司。官方机构。政府等。其中最普遍的是银行担保。主要通过国际招标成交的大型工程项目。

通常采用人的担保。主要是采用银行担保。同时。在项目融资和船舶。飞

机的融资交易中。除采用物的担保外。一般都同时采用人的担保。人的担保分为:保证和银行担保。①保证。保证人向债权人保证债务人履行债务。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即由保证人代为履行。②银行担保。生产及装配许可协议中规定:乙方同意通过一家美国银行设立一项担保金。金额为20万美元。该担保金将作为依上述合同中同意开证效力的担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银行。

商业和国际贸易中。又产生了一种人的担保方式。大多数情况都由银行充当担保人。由银行向受益人提供担保。所以也叫银行担保。这种担保对债权人来说。是一种最有力。最容易实现的担保。银行担保在一些重大的涉外交易中如大型成套设备的买卖。涉外借贷。涉外工程承包等大量采用。几乎在交易的每一阶段都会涉及不同的银行担保。常见的银行担保有以下几种形式:a.投标担保。投标担保是指银行向招标人承诺。当投标人不履行其因投标所产生的义务

不可不知的涉外礼仪 篇6

相互介绍

与外国人士初次见面时,陪同人员应当首先将自己介绍给对方,并且递上本人名片。如果需要由陪同人员出面介绍中外双方人士或宾主双方人士时,我国的习惯做法是:先介绍中方人士,后介绍外方人士;先介绍主方人士,后介绍客方人士。

道路行进

在路上行进时,礼仪上的位次排列可分做两种:一是并排行进。它讲究“以右为上”,或“居中为上”。由此可见,陪同人员应当主动在并排行走时走在外侧或两侧,陪同对象走在内侧或中央。二是单行行进。它讲究“居前为上”,即请陪同对象行进在前。但若陪同对象不认识道路,或道路状况不佳,则由陪同人员在左前方引导。引导者在引路时应侧身面向被引导者,在必要时提醒对方“留意脚下”。

乘坐交通工具

在乘坐轿车、火车、轮船、飞机时,上下的具体顺序为:上下轿车时,通常请陪同对象首先上车,最后下车,陪同人员最后上车,首先下车。上下火车时,陪同对象首先上车,首先下车,陪同人员居后。必要时,亦可由陪同人员先行一步,以便为陪同对象引导或开路。上下轮船时,顺序通常与上下火车相同。不过若舷梯较为陡峭时,陪同对象先上后下,陪同人员后上先下。上下飞机的顺序要求与上下火车基本相同。

就座离座

陪同人员与陪同对象身份相似,双方可以同时就座或同时离座,以示关系平等。陪同对象的身份高于陪同人员,请前者首先就座或者首先离座,以示尊重对方。

提供餐饮

单独点菜或点饮料时,陪同人员请陪同对象先点。上菜或上酒水时,为陪同对象先上,再为陪同人员上;先宾后主,先女后男。

如何回避涉外交往中的禁忌

(1)数字禁忌。各民族及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对数字均有一些忌讳,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的信徒十分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这一数字和日期是厄运和灾难的象征。在涉外活动中要避开与“13”、“星期五”有关的一些事情,更不要在这一天安排重要的政务、公务、商务及社交活动。日本人忌讳4,所以与日本友人互赠礼品时切记不要送数字为4、谐音为4的礼品;不要安排日本人住4号、14号、44号等房间。

(2)肢体禁忌。同一个手势、动作,在不同的国家里表示不同的意义,比如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向上立起,在美国表示OK,但在巴西,这是不文明的手势。在中国,对某一件事、某一个人表示赞赏,会跷起大拇指,表示“真棒”!但是在伊朗,这个手势是对人的一种侮辱,不能随便使用,想赞赏伊朗人忌伸大拇指。在我国摇头表示不赞同,在尼泊尔则正相反,表示很高兴、很赞同。另外注意适当地运用手势,可以增强感情的表达;但与人谈话时,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应给人含蓄而彬彬有礼的感觉。

(3)颜色禁忌。日本人认为绿色是不吉利的;巴西人以棕黄色为凶丧之色;欧美国家以黑色为丧礼的颜色;叙利亚人将黄色视为死亡之色;比利时人最忌讳蓝色;土耳其人认为花色是凶兆,布置房间时不用花色;埃及人认为蓝色是恶魔的象征。

如何赠送涉外礼品

(1)选择礼物。涉外交往的馈赠更多是为了表示对他人的祝贺、慰问、感谢的心意,因此在选择礼品时应挑选具有一定纪念意义、民族特色,或具有某些艺术价值,或为受礼人所喜爱的纪念品、食品、花束、书籍、画册、一般日用品等。要事先了解收礼人的性格、爱好、修养,以及所在国的习俗等。

(2)讲究礼品包装。国外非常讲究礼品包装,礼品一定要用彩色纸包装,然后用丝带系成漂亮的蝴蝶结。

(3)对等平衡。注意送礼双方身份和礼品规格要一致。送礼要讲究平衡,有多方外国友人在场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避免厚此薄彼。

编辑/刘洋

涉外干部培训 篇7

1 国际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

随着护理观念的更新和护理模式的改变, 国外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也做出了相应调整, 以达到更科学、全面并且更适应社会的需要。国际护理教育遵循的原则是保证为学生提供3个方面的护理教育:传授有关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关键知识;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解决问题、评判性思维等核心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专业技能[1]。国际护理教育在课程设置上, 具有以下特点。

(1) 注重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明确学习目的。如在澳大利亚, 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中护理专业课程占82%, 理论学时与临床实习学时的比例为1:1;而在美国, 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为1:3。

(2) 国外护理教育的课程体系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 向以人的生命周期为核心的课程模式转变。护理专业课程按人的生命发展过程设置为孕产期护理学、婴幼儿青少年护理学、成人护理学、老年人护理学、临终护理学等。

(3) 减少了医学专业课的比例, 增加了人文社科课程和交叉学科课程的比例, 让学生了解影响健康的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 充分体现了护理专业以人为本的特点和护理的人文主义精神。

2 我国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方面

我国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大部分课程设置仍缺乏护理内涵, 不能很好地与实际工作中的岗位需要接轨。公共课、医学基础课、护理专业课之间的比例不合理, 并普遍存在基础医学课比重偏大、门类齐全, 而实践课比重小, 且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脱节的问题。在理论课的授课期间, 实习和见习时间偏少, 使理论知识脱离临床实际, 而在最后1年的临床实习中又存在临床实习脱离理论指导的问题。人文课程欠缺。

2.2 师资方面

高职涉外护理专业师资短缺, 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素质水平, 尤其是英语水平不够高。

2.3 语言教学方面

对专业英语 (特别是护理英语) 的教学重视不够。双语教学, 特别是对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有待于加强。

3 我国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对策

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的总体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型护理人才, 所培养的护理人才应具备到国外医院、国内外资或合资医院工作的能力。这一培养目标也决定了高职涉外护理教育应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因此, 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课程必须进行改革。

(1) 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应与其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体现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业教育特色。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外语 (英语) 听、说、读、写能力, 能满足国际护理对象的需求;获得知识的能力, 以便较快地获取先进的技术与新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提供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的能力;从事预防保健及家庭护理的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此外其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 既熟悉本国文化, 又了解国外文化, 具有跨文化的理解、沟通能力及创新能力[2]。

(2) 加大涉外护理教育改革力度。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等方面。

(1) 课程设置应遵循基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原则, 突出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特色, 实现课程的系统化和整体化。在课时上应重点突出对涉外护理人员基本素质的培养, 突出核心课程, 加强学科交叉, 使课程设置更具有融合、发展的趋势。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注意公共课、医学基础课、护理专业课之间的比例以及英语课程中基础英语课与专业英语课之间的比例。在护理教学中应适当充实社会、心理、人文等学科的内容, 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另外, 建议增设选修课——临床护理观察学。该课程有助于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积极启动感觉器官, 学会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某位患者、某种现象或事物。它不仅涵盖了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课程对不同疾病观察的内容, 还包括了对操作、心理、安全等各方面观察的内容, 其内容包括病情护理观察、心理护理观察、药物治疗观察、手术治疗观察、技术操作观察、急救护理观察、特殊专科护理观察、患者安全护理观察和生活护理观察等。

(2) 强化学生的岗位技能训练, 增加实践课程比例, 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3) 教师应进行自主学习、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的探索, 使学生学会学习。改变传统的单纯“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提倡“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4) 在教材的选用上, 可尝试使用英汉双语教材或国外护理专业教材, 有条件的学院可自编适合本院学生使用的院本教材。

(3) 为了贯彻全国医护英语综合等级证书考试及CGFNS考试 (美国国外护校毕业生资格考试) 精神, 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重视对医护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在教学中, 教师应尽量采用双语教学, 尤其是对涉外护理专业课程。可尝试聘请外籍教师进行教学, 以加强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训练;也可在涉外医院开辟实习基地, 为学生创造到涉外医院见习和实习的机会, 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和护理实践能力。

(4) 在师资培训方面, 对我院的双语教学队伍应进行英语强化训练, 聘请外籍教师 (包括英语、护理) 参与教学与管理, 建立一支能完全胜任涉外护理专业教学的教师队伍。

总之, 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的课程改革受到历史、政策、管理理念、师资等因素的制约, 需要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 转变教育观念, 同时要加强师资培训, 这样才能使涉外护理教育培养出具备较高素质和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高级护理人才。

摘要:现针对当前国际护理人才短缺的严峻形势, 结合国际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 指出在当前国内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 以加快我国高职涉外护理教育的课程改革, 培养优秀涉外护理人才。

关键词:高职,涉外护理,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冬华.国际护理教育发展趋势及对我国涉外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启示[J].亚太传统医药, 2008, 4 (7) :7.

涉外干部培训 篇8

2009年与2010年我校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代表连续2年参加省内专业学术团体组织的涉外情境护理技能比赛, 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对备赛、参赛过程的回顾, 我们认真总结了经验与教训, 同时对国际护理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技能训练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思考。为了与同行共同研讨国际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现将我校参加涉外情境护理技能比赛的情况、比赛体会及对国际护理人才培养的启示与思考介绍如下。

1 比赛情况简介

1.1 比赛内容与评分标准

比赛分为2项, 一是与护理专业相关的演讲比赛, 二是涉外情境中的护理技能比赛。以学校为单位, 每个项目限参赛2人。演讲比赛为1.5~2分钟的现场演讲, 评委从内容、语言、效果3方面进行评分, 占此项目得分的80%, 此外评委对演讲内容进行现场提问, 根据“切题、流利、效果”原则进行评分, 占20%。涉外情境中的护理技能比赛在赛前1个月给出相关案例3~6个, 比赛时由1位外教扮演病人, 1位外教扮演病人家属, 参赛选手扮演护士, 现场抽签确定案例种类, 评委对参赛选手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力与效果、模拟测量生命体征、以电话形式向医生汇报病情3个方面综合评分。2项比赛的评委均由6位外教、6位双语教师组成。

1.2 备赛过程

我校非常重视备赛过程。首先是成立备赛团队, 由对外交流工作处处长任团长, 另外选拔2位外教和2位优秀双语教师。其次在全校高年级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中进行预赛, 达到人人参赛, 共同提高的目的。预赛获奖的优秀选手作为备赛选手, 采取差额法, 即共有4名选手参赛但备赛选手为8名, 通过近1个月的训练, 多次模拟比赛情境, 综合评分, 最优秀者作为参赛代表参加比赛。

2 比赛体会

2.1 提高素质, 打造优秀涉外师资队伍

我校近10年的涉外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证明, 发展的瓶颈在于专业课程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 而不是英语专业教师的能力。涉外护理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在涉外护理情境下运用英语的能力, 其内容主要包括:用英语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日常交际;与医生进行医学技术交流;能对病人实施护理技术操作;能读懂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英语使用说明书;能用英语做好护理记录并撰写护理日志等。这些主要能力的培养, 关键取决于专业课程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通过涉外情境护理技能比赛的备赛训练, 使专业课程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在涉外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双语教学, 在课堂中渗透涉外护理能力的培养。通过每年赛前的训练与外教的配合, 护理专业课程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2.2 激发兴趣, 营造专业英语学习氛围

2年来, 在全体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的涉外护理情境演讲与技能比赛, 我校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学生明白了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工具性。同时, 也让学生明白, 在涉外情境下能熟练运用听说读写能力完成护理岗位工作任务是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为实现此目标, 必须学好专业英语。通过每年的涉外护理技能比赛,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涉外护理专业中营造了专业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

2.3 增强信心, 奠定国际护理工作基础

随着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目前美、加、英、澳等国的护士缺口在300万以上, 而同时进入我国需要护理服务的外国朋友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卫生部提供的数字表明, 截至2001年12月, 经过卫生部正规审批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已有200多家,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合营医院或诊所中, 大多数医生和护士必须为中国公民。上述变化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通过涉外情境护理技能比赛, 特别是外教对我校选手能力的肯定, 极大地增强了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信心, 为其将来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护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比赛对涉外护理人才培养的启示与思考

3.1 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 与国际护理专业接轨

护理专业英语是涉外护理学生的必修课程, 是培养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核心课程, 是学生取得护理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必学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具备运用英语在国内涉外医疗机构或在域外展开护理工作的能力, 掌握涉外护理工作中涉及的常用词汇和句型, 精通相关医学缩略语;掌握医学术语的构词规律和医护英语应用文写作的格式;掌握护理礼仪常识和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技巧;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形成职业认同感;具有一定的法律文化修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最好能参照医院科室的设置, 从护理工作的实际中提炼出典型的工作场景, 设置与临床接轨的工作任务, 在教学中训练学生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

3.2 护理专业技能训练中增设涉外情境, 渗透国际护理理念

由于缺乏展开涉外护理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涉外护理英语教学主要依靠课堂, 这就导致大多数学生的专业技能过硬, 而职业语言运用能力较差, 很难适应涉外领域中的护理工作。因此, 在护理专业技能训练中, 教师有意识地增设涉外情境, 有条件的学校可与外教密切配合, 在平时技能训练中渗透国际护理理念。当然, 完成涉外情境护理专业技能训练的关键是专业教师的专业英语能力与教学水平, 这需要学校长期的师资培养。

3.3 涉外护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多元化, 培养涉外护理综合素质

目前, 很多学校涉外护理课程的教学方法普遍偏重读写、理论知识和背景知识的介绍, 忽视了对学生交际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这有悖于涉外护理工作的实际。近年来,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也有教师在尝试摒弃重读写、轻听说的教学观念, 但教学方法依然陈旧, 还是按照传统的英语听说课的模式安排、组织教学, 即听磁带—再听磁带—核对答案—教师点评。而在涉外护理专业中, 英语不仅仅是职业中的一种工具语言, 也是体现专业技能的一个载体, 因此, 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更需要掌握运用英语与医生、病人、护士进行专业领域沟通的职业能力。所以, 涉外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出发,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贴合工作实际, 在教学进程的安排上体现工作程序,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 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需要学、应该学的知识, 在模拟训练中强化、巩固这些知识, 进而掌握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技能,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学生通过完成一定的项目和任务来进行有效学习, 边做边学, 边学边用, 边用边改。

涉外商贸广告修辞探究 篇9

商贸广告 (advertisement) 一词源于拉丁语advertere, 意为“唤起大众对某种事物的注意, 并诱于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 各行各业为宣传、推广、促销自己的产品无一例外地利用广告的无穷魅力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 激发消费者的兴趣并唤起购买的欲望。因此, 从修辞学角度分析其在广告中产生的妙用就显得尤为必要。

1 商务英语广告中的修辞运用

1.1 比喻 (Figure of Speech) 、拟人 (Personification)

比喻, 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指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拟人, 指把物 (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 拟作人, 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这两种修辞手法常使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易为人们接受。

如Citizen手表广告:

What’s on your arm should be as beautiful as who’s on it. (带在你手臂上的东西应该和你手臂上的人儿一样美。)

某洗发液:

Wash the big city out of the hair. (洗去头发上大城市的污垢。)

《读者文摘》:

The world smiles with Reader’s Digest. (《读者文摘》给世人带来欢乐。)

劳力士 (手表) :

Unlike me, my Rolex never needs a rest. (和我不一样, 我的劳力士从来不需要休息。)

1.2 倒装 (Anastrophe) 、排比 (Parallelism)

倒装, 指有意颠倒文句在文法或逻辑上的次序, 运用得当, 可以使平板的言词变得生动, 增加情趣;排比, 是由两个或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证据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 加重感情。

如阿迪达斯广告:

Impossible is Nothing. (一切皆有可能。)

东芝电子:

Take TOSHIBA, take the world. (拥有东芝, 拥有世界。)

IBM公司:

No business too small, no problem too big. (没有不做的小生意, 没有解决不了的大问题。)

Marlboro香烟广告:

Come to Marlboro country.Come to where the flavor is. (来到Marlboro的乡村世界, 来到特殊风味的所在地。)

1.3 押韵 (Rhyme)

韵律 (metre) 是由相同或类似的重读或非重读音节的韵脚 (feet) 组成, 而节奏是按行末的重读元音来构成的。头韵是指一句话或一组词, 重复出现开头相同的音韵;而尾韵是指连续几个词词末音节的元音和辅音相同或相近的一种修辞方法。广告英语中, 运用押韵能使英语广告有节奏感、音调和谐、琅琅上口, 便于记忆推广, 既实现了广告语言的音乐美, 又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

如三菱电工广告:

We integrate, you communicate. (我们集大成, 你们亦感应。)

钻石4C标准:

Cut, Color, Clarity, and Carat Weight. (造型别致, 色彩斑斓, 晶莹剔透, 质量保证。)

1.4 双关 (Pun)

双关, 指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 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 言在此而意在彼, 可以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 而且能加深语意, 给人深刻印象。

某航空公司广告:

A better stretch for the long stretch. (为旅客在长时间的旅行中提供更好地自由伸展的空间。)

某甜玉米广告:

Try our sweet corn.You'll smile from ear to ear. (你一尝就会吃一穗又一穗, 高兴得合不拢嘴。)

摩尔牌香烟:

Ask for More.No cigarette gives me More taste.I'm More satis-fied. (再多来点摩尔牌香烟吧, 它给予我独特的品位, 我更满意摩尔牌香烟。)

2 结语

广告大师雷蒙·罗比凯曾说过:“上乘广告的最好标志是, 它不仅能使观众争相购买它的产品, 而且能使观众和广告界都把它作为一种可钦可佩的杰作而长久不忘。”因此, 在涉外商贸广告中, 正确认识并合理运用其修辞功能, 才能打破人们常规思维模式, 充分展现广告语言生动形象、隽永优美的特色, 更好地加大商品宣传力度, 促进消费者购买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崔刚.广告英语3000句[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

[2]张华德.商务英语广告的文体特征及翻译原则[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7, (12) .

[3]周进.商务英语广告中模糊语言积极创意及汉译对策[J].上海商学院学报, 2007, (8) .

我国涉外金融立法思考 篇10

一、我国涉外金融立法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深入, 与国外交流日益频繁, 金融行业发展迅速。我国政府针对涉外金融发展的特点, 制定了很多的涉外金融法律法规,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涉外金融行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 是我国的涉外金融立法面临许多的挑战。这就要求我国建立完善标准的涉外金融机构, 合理调整涉外金融关系。就目前而言,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我国现行的涉外金融立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涉外金融行业的发展。

(一) 涉外金融稳定性较差。

在实际金融法律法规中, 主要由当地的行政机关颁布, 但像人大及常委会真正参与的立法却很少, 使得涉外金融立法不统一, 稳定性很差, 导致相应的管理制度不科学、不合理不规范。同时, 相应的市场运行规则和宏观金融调控机制不完善, 行政干预过度, 没有采用的高校的利率手段, 无法有效地调节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要建立法制经济, 这就需要权力机关建立和完善涉外金融的立法。

(二) 涉外金融立法规定范围较窄。

在实际的涉外金融立法中, 主要针对的是沿海地区的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 在很大程度上忽略其他地区的涉外金融立法, 这与很多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 立法规定范围较窄, 立法法制的落后严重限制了涉外经济的发展。

(三) 涉外金融立法不统一。

在实际立法过程中, 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等方面的影响, 使得立法规定的尺度不尽相同, 使得我国涉外金融经济畸形发展, 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 受到各地的税收政策、改革程度以及开放程度不同, 外资企业或者银行在中国内地投资过程中, 采用不同的政策, 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各地的不平等竞争, 比如发达地区可能免收税费, 但是在落后的地区却要缴纳更多的税费。

(四) 涉外金融立法与国际要求的管理差别很大。

目前, 我国涉外金融立法制度主要由各地的行政机关制定, 具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 这与世贸组织制定的关贸总协定相差很大, 这就直接导致了中国金融机构的涉外金融业务受到严重限制, 主要因为我国的金融行业发展水平低下, 无法满足实际涉外金融发展的需要, 法制落后成为制约涉外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因为在实际过程中, 法制制度不健全, 立法不完善, 外资金融机构的引进和融入,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前的金融秩序。

二、完善我国涉外金融立法的措施

这就需要不断完善涉外金融立法, 借鉴国际涉外金融监管的法律, 有效地维护我国的经济政治利益, 严格落实对外开放政策, 保证与国际管理接轨, 维护法律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建立透明性、操作性、可行性和完整性的涉外金融法律体系。

(一) 要树立正确的立法思想。

在制定涉外金融立法方面, 要严格按照国际通行的国际惯例———《服务贸易总协定》, 具体包括国内市场准入、金融贸易透明度以及最惠国待遇等问题。同时, 在立法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我国加入WTO后享受的权利和遵循的义务。要根据根确立审慎性原则, 完善和创新金融立法内容。在实际交往过程中, 要不断完善外资和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的准入制度, 确定我国金融机构的业务和服务范围, 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风险。为了保障我国金融业的安全, 可以对外资金融机构准入形式进行创新, 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良性发展。另外, 加强对金融风险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出现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等方式, 主要构建双边谅解备忘录的方式展开,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金融风险监管水平。因此, 要加强双边和多变合作, 对谅解备忘录的内容进行完善, 提高备忘录操作性的可行性。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维护金融安全, 在立法过程中, 一切遵循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规律, 既要符合我国金融法规, 又要符合国际惯例规定。

(二) 要处理好金融法与国际原则之间的关系。

在处理最惠国待遇问题过程中, 要保证互惠条件的原则性, 要在金融服务购买、商业介入以及贸易自由等方面进行优惠, 但同时要求其他国家给予同样的优惠待遇。同时, 在进行金融的信息、技术以及劳动服务等进口过程中, 要考虑到不同待遇和特殊情况, 保证能够得到更多的优惠。我国地域辽阔, 处在亚太地区的重要位置, 与很多国家相邻, 在这种情况下, 在双边互惠的基础上可以有条件的免除最惠国待遇。在立法方面, 要建全我国金融行业的管理体制, 国内金融行业在向国外扩展过程中, 要适当放宽限制, 保证金融行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待遇。同时, 在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 要考虑国家的特殊情况, 要通过立法的方式保护国内的金融行业。随着冷战结束, 国际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要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友好合作, 要相互尊重国家间的金融主权和经济发展模式, 不断创造均等的竞争机会, 提高监督的透明度, 建立完善金融领域方面的法律秩序, 保证各项涉外金融活动有法可依。另外, 不能忽视整个涉外金融市场中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在实际过程中, 对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给予必要的涉外金融法律的保护, 才能有效保证不同国家间的金融地位和权利的平等, 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三) 在涉外金融立法过程中要重视效率。

随着金融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剧, 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实际过程中, 如果国家的金融发展活动缺乏活力和生机, 就会导致运行的效率十分低下, 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 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因此, 为了保证涉外金融行业的健康运行, 要对金融发展的效率和安全进行重新审视, 要加强金融立法和体制的改革, 重点提高金融发展的效率, 同时还要防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金融风险。同时, 要建立合理的金融发展的基本价值目标, 不断完善涉外金融立法, 从而为维护国家的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近年来, 国家明确了金融监管的目标和原则, 要不断重新整理金融资源, 要实现混业经营,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比如, 英国的金融服务与市场立法提出了有效监管的原则, 要不断创新监管方式, 坚持效率与经济的原则, 应当承担责任的原则, 权衡监管收益的原则, 金融创新的原则, 提高金融竞争力的原则, 避免竞争破坏的原则。根据当前的国际金融条例中, 金融服务不断多边化和自由化, 实现金融服务的区域一体化, 从而促进各个国家贸易的自由化。同时, 还要打破各个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不断开放金融市场, 促进各个国家经济互通有无。

(四) 要加强对我国金融行业的法律保护。

在开放外资银行过程中, 要保证稳步进行。在实际过程中, 西方国家的外资银行资金雄厚, 实力强大, 具有高效的信息网络, 政策十分灵活, 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国金融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 在开放过程中, 要控制好开放的步骤和程度, 保证金融发展的稳定。在选择金融对象上, 要考虑涉外金融企业的资金实力、知名度, 做出最佳的选择;同时, 还要不断拓宽外资银行的经营范围, 增加外币的存款、放款、票据、投资、担保、结算等外汇买卖。此外, 还要建立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财务公司。对外资银行实行优惠政策的同时, 还要加强相应的管理和监督, 坚持双赢的原则, 制定稍微宽松的贷款政策, 提升外资银行的信用级别, 从而为吸引更多的外资创造条件, 不断拓宽外资的引进的范围和渠道。还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检查和审计制度和资本流动风险监控体系, 通过各种措施和政策最大限度地减少国际资本流动的负面和不良影响。另外, 根据国际经济环境和发展变化的特点, 不断提高并调整金融监管的目标, 对国际资本流动进行跟踪和预测, 为我国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曹胜亮.金融开放、金融安全与涉外金融监管[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涉外干部培训】相关文章:

涉外培训实践电力论文07-03

涉外仲裁05-13

涉外合同05-11

涉外业务05-21

涉外合同审查04-29

涉外活动礼仪05-01

涉外法律函电05-07

高级涉外礼仪06-03

涉外产品责任05-11

涉外护理教育06-04

上一篇:指导下一篇:编制基础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