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处不在教学心得

2024-05-25

教育无处不在教学心得(精选13篇)

篇1:教育无处不在教学心得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人的生活实践(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数学,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像花朵、蜗牛、蜂巢等也都包含着数学美。

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的特点,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1.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

儿童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过程中了解周围世界的,他们很早就开始按大小、颜色、形状、空间位置和其他特征来区分物体,认识周围世界的基本结构与秩序。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孩子们发现车胎是圆的,很多房子的屋顶是斜的。幼儿园的玩具形状、颜色、大小不同,动物园里的各种动物有多有少。上下楼梯时数一数阶梯,进餐时将碗和勺一一对应,整理玩具时可按形状、颜色分类,散步时可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户外活动时可说说自己所在的位置,等等,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在游戏中积累数学经验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玩沙玩水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感知容量守恒。沙子和水混合后还可垒成多种立体模型,使幼儿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如在商店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其他如抢椅子游戏、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游戏中,幼儿能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概念。

3.在各类教育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内容 各领域教育内容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都包含着一定的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内容。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贝壳、蜂房、该类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

4.学习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可以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信心。例如,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管理班级出勤的机会,让幼儿统计早上8点以前到园的小朋友是多少,8点~9点到园的是多少,9点以后到园的是多少;自己来幼儿园的小朋友是多少,爸爸妈妈送来的是多少,爷爷奶奶送来的是多少;坐自行车来的小朋友是多少,坐汽车来的是多少;今天迟到的小朋友是多少,没有到的小朋友是多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计9点以前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共多少,由大人送来的小朋友共多少,今天班里一共来了多少小朋友,等等。孩子过集体生日时,我们可以启发幼儿思考蛋糕应怎么切才能每人一份,怎样才能等分,使幼儿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篇2:教育无处不在教学心得

无论是在何时何地人与人之间都需要沟通。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更离不开有效的沟通。所谓有效便是沟通的的交互性,而沟通的是否成功有着许多因素:当事人的情绪,彼此是否有交流的意愿,同时还有沟通时所处的环境和氛围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沟通的效果。师生间的沟通不但受时间的限制也有着环境的制约,所以往往师生间的交流显得十分仓促,流于表面。

在我们学校有大部分学生中午是在教室就餐的,当然我们班也不例外。每当中午吃饭的时候,也是孩子们比较放松的时刻。因为不受位置的限制他们可以选择坐在自己喜欢的朋友身边,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他们更可以彼此畅谈着自己的话题。于是我也选择了这样的“饭桌交流”

每次吃饭的时候,我便会随意地选择一个学生的位置坐下来,几乎班级里每个孩子的座位我都坐过了。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小秘密——无论我坐在哪个位置上,这个位置的主人都会显得特别兴奋,他也不会去另外找地儿,而是搬了张凳子过来就旁边坐着。他周围的孩子也会显得特别高兴,有的前排孩子干脆转过来吃。虽然小小的课桌被挤得都没有空地了,但这样的场景却让我特别欣慰,起码我知道了,这些孩子是愿意和我接近的`,渴望与我接触的。这样一来,我们的关系也拉近了许多。

平时总在琢磨着该怎样让孩子们敞开心扉,其实在不经意间,我们已经架设好了一个沟通的平台——饭桌交流。

刚开始,孩子们更多的是在听我讲,较少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然也没能达到我理想中的效果。直到有一次一个学生问我有关周杰伦的事,其他孩子也挺有兴致地等待着我要发表的见解。可说实话,我对这位明星并不感兴趣,自然也就知之甚少,所以这次的饭桌交流可以说是以失败告终的,但它却给了我一个成功的启示——想要真正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那么我们必须要先走进他们的世界。于是,我开始留意孩子们感兴趣的人和事。当我再次与他们谈论周杰伦的时候,已然是成竹在胸。尤其当我向他们说起周杰伦小时候刻苦学琴,决心要让妈妈过好日子的内容的时候,许多孩子不再只谈论他的哪首歌哪张专辑好。开始安静下来了,他们若有所思的表情让我相信,我又向成功迈近了一步。

逐渐的,我们聊的话题多了,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他们就会凑上来听会儿,不一定要参与讨论。当然,在这样的时候,我是不会做一个审判者去指点他们的是非功过,仅是去和他们交流彼此的生活和思想。在其中,我发现了许多孩子在平时的课堂里,在办公室的对话中没有体现出的特点。那些看似默不作声的孩子在此时简直是个演讲高手,那些仿佛知识贫乏的孩子在这会儿也不禁让我汗颜了,还有……这一个个惊喜的发现,让我非常庆幸自已当时走下讲台与孩子同坐的决定。孩子们也逐渐喜欢上了这样的谈话方式,他们会因自己的话题引起别人的讨论而特别高兴。有时候,我也会抓住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组织班级讨论。常常今天还没过去,他们就要预约我明天的就餐点了。我相信没有哪个老师不希望受学生的欢迎,也没有哪个老师不愿意和学生真心交流。

他们开始会主动和我说悄悄话了,说学习的困惑,人际的交往,班级的琐事,家庭的生活,自己的成长……我不一定要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往往只需要认真地倾听,积极地回应他们的情绪表达也就可以了。毕竟他们要学会自己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最终真正独立地走下去。从四年级到现在,我没有算过我和孩子们这样在一起吃过多少次,也早就忘记了那些食物是否美味,但我却能够清晰地回想起大家一起热烈畅谈的情景。

篇3:教育无处不在教学心得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无关的。”确切地说语文课是与美育关系最密切的课程之一,语文教学就是展现美的世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知审美对象,激发审美情感,培养审美观念,参与审美鉴赏,引发审美创造,适时对学生实施美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引导学生发现美,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这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睁大双眼,你就会发现自然界成了审美教育的大课堂。作为农村中小学来说,走进大自然有非常有利的条件,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环节就可以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用一双慧眼去观察世界,用心灵去感受美。现行教材中有许多名作佳篇, 文质兼备,蕴含大量美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充分挖掘美的资源,展现美的世界和美的魅力,将学生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 带他们进入美的世界,引导他们发现美。如阅读朱自清著名散文 《春》:“春雨图”中“静默”二字写的最妙,传达出春雨中安静而祥和的气象,突出静态美。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画出优美的词句,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从而把学生引入美的天堂。 又如讲授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注重绘声绘色地讲述百草园里美丽可爱的景物以及正是这些景物才是“我”童年生活的自由自在的道理。这样,就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草园的生活, 在教学中自然而然的带入美好的世界。在教授《黄果树瀑布》时, 教师在简介黄果树瀑布之后,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再让学生概括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 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然后,通过听瀑布的声音(放录音),让学生感受黄果树瀑布声音是如此气势宏大,进而得出总的感觉──黄果树瀑布美,美在雄伟壮观、气势非凡,美在大自然挟来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

因此,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发现美,增强感受美的能力,从而感悟生活中的美。

二、引导学生追求美,熏陶和感染学生审美情趣

伟大的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著名论断。 正是美的动力,促使人们在真善美的追求中形成了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篇目,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美离不开形象,教师应“努力使儿童的思维过程在生动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础上来进行。”形象越鲜明,对学生思想影响就越强烈、越深刻。学生受到了美好形象的感染,必然能诱发情感的产生,从而萌生一种学习人物内心美好的激情与行为。在教授《谁是最可爱的人》时,通过对三个事例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战士的英雄主义美,爱国主义美和共产主义美,再联想到抗震救灾的战士,不畏艰辛,舍生忘死的精神,使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更加壮丽,使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引起他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教授《一厘米》时,文中在公共汽车上,在寺庙里,母亲陶影的神态、动作、充满母性光辉的目光、时而温柔时而激昂的话语,无不体现了一位有优点也有缺点, 有美德也有陋习的真实可信的母亲形象。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剖析, 可以唤起学生内心深处那份浓浓的亲情,教师也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热爱父母、理解父母、体谅父母,为父母分忧。学习了《皇帝的新装》,让学生知道事情虽然未曾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但是其中的不良社会风气比比皆是!特别是像那些阿谀奉承的大臣,他们为了自己的名和利,不惜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只求有利于己。通过学习学生懂得不要做那种虚伪透顶的学生,怕自己的不足暴露在太阳下面而想尽办法掩盖。因为在学习上,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大胆暴露自己的缺点,让别人、让自己尽快发现,才能使自己很快改正缺点,而越来越进步,离成功也越来越近!真正发现真善美。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抓住对人物性格的讲读,用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味到人物的心灵美和社会美。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把握科学的审美标准,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实质,树立正确审美观,进而追求美,创造出语文教学的美好成果。

三、引导学生创造美,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 • 罗兰曾说过:“唯有创造才是快乐。 只有创造的生灵才是生灵。”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启发学生联想,鼓励学生创造。怎样引导学生创造美,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在朗读中锻炼

古人把朗读视为语文学习的至妙之法,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让学生以充沛的感情, 通过自己的声音,准确传神地读出文中内容,是一种美的创造。教授《紫藤萝瀑布》这样的美文时,我就非常注重朗读。通过朗读, 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一条迸溅着水花的淡紫色的瀑布;仿佛看到了一朵朵花儿在那里欢笑、嚷嚷;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张满了的帆。在朗读中,那片瀑布般的紫藤萝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带来了舒心的欢乐;带来了无尽的希望。再读,在读者的引领下,随着作者感情的抒发,我们又会进一步的受到美的熏陶,体会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意识到要加快步伐,鼓起生命的勇气前进,我们便会是那灿烂瀑布的一朵浪花。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因此结合教学,可组织诗歌朗诵会、散文朗诵会等形式,激励学生饱赏诗文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并引导他们去创造美。

(二)在口语表达中提高

语文教学口语训练方式很多,如复述课文内容、课堂讨论、口头作文、演讲比赛、辩论对抗等等,在各种训练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下逐步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进而提高他们创造美的能力。如在教学中,每节课首始,教师可给学生几分钟自由演讲时间,促使学生自由搜集课文中的优美词汇,然后描写成生动的画面,以演讲的形式表达出来,锻炼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在口语表达中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三)在作文中创造

“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最能激励学生创造美而又能体现这种创造美的便是作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意境择词选字,借景表情,借文移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见解,把已知的材料加以合理的想象加工, 创造新的图景,新的形象,所以要经常开展写作活动。教师每周要布置两到三篇的作文,让学生发挥写作创造水平。让学生把对美的发现、感受、追求、熏陶表达出来。美的鉴赏和美的创造又密切联系,教师只有在学生获取美感以后,及时的组织他们进行写作,让他们通过写作体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用优美的文字、结构形式准确地表情达意,那么语文教学中的美便得到创造、得到升华。

篇4:教育无处不在

班里潘仕德同学英语成绩不好,自信心不足,导致上课听不进去就经常做小动作,说废话。但是他脑子很好,数理化都不错,我找到他,和他拉拉家常,拉近了和他的距离,同时让他觉得我不是那么的可怕。我一面用许多同学弱科变强科的实例激励他,一面在他的心中种植“期待成功”的种子。我对他说:“以我看,凭你的智慧,一定能考上理想的高中,更能把英语学好,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看得出你是个有志之人,如果你能脚踏实地苦干的话,相信以你的实力,一定能取得进步的。”并且我几乎每天上课都点名让他回答问题,不给他开小差的机会。他的作业我也特别提出来面批。对于他的一点进步都给予表扬和微笑,我真诚的心和诚恳的话语唤起了他的信心与恒心,激发了他努力学习的进取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坚持不懈地鼓励他、帮助他,为植下的“希望”种子施肥、浇水,期待收获最后的成功,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就考了63分,要知道以前他可是三十几分的。对于他的成功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热情、向上的中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他们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又得不到老师的批评,他们的座位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的“遗忘的角落”。

我班的吴新月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点的学生。很长时间,我几乎没注意到她的存在。可以说她在我心里是微不足道的。直到有一天,一件很平常的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好像也改变了她自己。我像往常一样去教室,那时还是下课时间,走在后门就发现一个学生在拖地,我想这时候会有谁在拖地呢?一看是吴新月同学,当时我就想为什么那么多人在教室玩着、闲着,怎么就吴新月会去帮助同学呢?当时我什么都没说找了班长问了情况,原来吴新月同学总是乐于助人,只是她是个很内向、很含蓄的女孩,从来不喜欢在老师面前表现出来。后来我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她,并尽力赞美了她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还有一次,在传授被动语态时,她的有关练习完成的质量很高,我刻意在课上表扬了她,夸她聪明,被动语态学得很好,特别是一些很容易错的地方她都注意到了。我感觉到她表面不露声色,其实内心还是很激动的,从那以后我发现班上又多了一双求知的眼睛。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其学习动力,培养其自信心,促进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

教育更是神奇的,许多不争的事实说明:一次偶然的教育机会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辛勤的园丁的教师,又怎能随意错失这来之不易的教育机会呢?我们必须谨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不抛弃,不放弃”,只要用心去面对,敢于付出,肯定会换取他们的真情的。

篇5:教育无处不在教学心得

——《善待你所在的单位》心得体会

最近,我们单位推荐了一篇文章《善待你所在的单位》。校长从头到尾细致地带领着我们看了一遍,当时有些许感慨;等到我再看第二遍,感悟良多;等我看完第三遍,更多的则是反思。虽然全文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却句句引人共鸣。文章语言朴实,道理深刻,令人久久回味。读后,不由自主的联系起自己的工作单位,由此想到了我在的单位上班以来所遇到人,不免有阵阵的感慨。

“家庭离不了你,但你离不了单位,没有单位,你,什么也不是!”这句话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简直是一针见血地说出了自己与单位共存的意义。是呀!自己的是一棵小草,单位就是我们的土地。也许,历来这篇土地,你也能长得很好,但是我想这成长的过程必定是艰辛而有曲折的。何况,有的小草最后的结果也不一定能够长得那么顺利呢?!

可能你或者他在自己求学阶段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踏入了一小小的社会,但是自己需要明白的是,人不管到了哪里,哪怕自己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也必须知道感恩!感恩父母赐予你生命,让你领略甚至享乐世间的美好,感恩大地,赐予你存活着的粮食,让你消减去饥饿的痛苦,感恩你的学校,让你仗知识去走天涯!

可现在,有了自己的单位,自己也有了收入,还有时不时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正因为单位的存在,我们好多人才有了大展身手的平台。既然单位给了我们这么多,那么,我们作为员工是不是应该懂得感恩,善待和回馈我们的单位呢?

作为教师,我们经常教育孩子门要懂得感恩,要感恩同学,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感恩社会、感恩自然,但有多少人想到过要感恩我们的单位?又有多少人想过单位的多少发展是与自己有关的,自己奉献了多少?

篇6:《岳阳日报》让感恩教育无处不在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就需要多角度的认识和全方位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去年下学期,岳州中学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便以了解母亲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岳州中学选择了一个恰当的时机开展这一活动:在高一年级学习了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之后,布置了这样几项作业:一,从各种媒体上搜集关于“母爱”的诗词佳句;二,准备一张母亲的照片和一则关于母亲的感人故事:三,与母亲聊天,重新了解、认识母亲,并为母亲写一份小传„„

活动历时两个月余,很多学子在活动中流下了感动的眼泪,老师也不由得为之动容。家长们更是纷纷给老师打电话,谈孩子的可喜变化。当然,感恩教育活动远没有结束,接下来该校还开展了“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主动与父母交心感念”等活动,让学子们怀有感恩之心的同时,开始付诸行动。

其实,学会感恩就是学会关爱和感谢。用感恩的心去体会爱的温暖,在感谢的同时去给予,去付出,去关心和感念——爸爸,忙碌之余,多多休息;妈妈,天凉了,注意保暖;爷爷奶奶,保重身体。在宁静中感谢身边的朋友,是他们让你体会到了友谊的芬芳;在成功的彼岸,你要感谢你的恩师,是他(她)们带你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生活将更加阳光灿烂,我们的心灵将更加豁然开朗,我们的校园也会更加文明和谐。

篇7:教育无处不在教学心得

带孩子去电影院观看电影。孩子很开心,这是他第一次去电影院感觉有点很新奇。因为看的是3d的电影,得戴上眼镜观看,问了很多的问题。我也一一耐心的回答他,孩子看的时候也很入神,坚持坐了将近两个小时把电影全部看完,我还想着他会哭闹呢,怕他坐不住,没想到那看起电影了还是那么的专心,然后看完在回来的路上给我分享这个电影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他说金龟子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对朋友很友善喜欢帮助别的小昆虫,他能从一个故事当中吸取看到一些精华,这正是我想看到的。孩子你真棒!

教师点评:让每一项活动充满教育意义,教育无处不在

篇8:数学教育无处不在

皮亚杰认为:3~6岁的幼儿属于前运算时期, 其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直观形象的特点, 抽象思维刚刚萌芽, 因此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反复地操作、多次亲身体验才能将所学的东西内化, 获得数学的经验. 为了孩子们的成长, 教师在组织数学活动时安排了很多的操作和练习, 为孩子进行操作活动花时间花精力制作了大量的教具、学具, 可谓煞费苦心. 其实, 数学教育无处不在, 如果我们成人有意识把握好这一点, 便可以让孩子们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 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同时帮助幼儿积累探究经验, 避免数学学习的机械化.

一、捕捉数学教育机会, 生活即教育

数学离不开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向我们提出了数学教育的第一目标———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数学教育生活化可以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并促进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可以缩减幼儿对数学的心理距离. 在幼儿的生活中, 隐含着许许多多具有教育价值的素材:点名时老师说来了32个小朋友, 小朋友知道有2个没来. 幼儿每天要吃饭, 值日生分发碗筷, 一组有6个小朋友就发6个碗6双筷子 (勺子) , 碗也有大小、多少, 餐具的摆放是分类的、有序的;午睡起床穿衣服, 衣服上有扣子, 扣子有大小、多少, 还有各式各样的颜色和形状;随着身体的长高, 衣服会变小. 孩子每天要上下楼, 老师告诉孩子上下楼梯靠右走, 洗手排队了, 妞妞排在贝贝的前面, 贝贝在妞妞的后面, 这里又是区分前后高矮左右的好时机, 这些都是幼儿园每天都发生的平常事. 然而, 我们的教育常常忽略了小朋友这些司空见惯的生活, 喜欢从概念入手, 喜欢以经过抽象处理的各种图形和教具来让幼儿进行记数、认识图形、排序和分类活动. 数学教育生活化, 就应随机抓住生活中情景问题, 谈论与解决问题. 让孩子们感受到, 数学是用来解决生活中切身相关的有趣的事情, 不是那些抽象符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用简单的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我们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爱好和基本方法、能力, 而不应该是知识的加深、技能的超前.

二、游戏时温故而知新, 数学教育与特色游戏结伴而行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 对学习保持兴奋、热切的心, 这样的学习才会有意义和效果. 当数学教育寓于游戏中时, 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就来了. 我们幼儿园的特色是球类游戏, 在球类游戏的开展过程中, 我们的教师较好地把一些数学知识贯穿其中.

1. 拍球数数

进入中班以后, 孩子们对拍球的兴趣渐增, 从会拍1个、2个球, 到100个200个球. 孩子们自己拍自己数 , 或者你拍我数, 或者一个人拍大家数, 拍球的技能在提高数数能力也在进步. 中二班有个孩子原本只会数到10, 自从学会拍球后, 他数数能力突飞猛进, 手口一直点数到200多, 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他是个拍球冠军.

2. 玩球

数学教育除了感知数量及其关系以外, 还有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在球类游戏中, 老师们可以让孩子区别大球小球, 区别不同颜色的皮球, 还可以在滚球游戏中比较远近, 抛球游戏比较高低, 还可以在运球比赛中感知快慢、感知时间. 数学知识在孩子们与球的玩耍中潜移默化地获得.

3. 取走了又来了

在夹玻璃球的游戏中, 幼儿通过夹玻璃球, “先夹了2颗, 再夹了3颗, 一共夹了5颗”. 本来小筐里有8颗玻璃球, 夹走了6颗, 还剩2颗. 在“取走了又来了”的过程中练习10以内的减法、加法.

游戏化的数学教育是幼儿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最直接的方法. 很多时候, 上课时没理解的知识在游戏中孩子们玩着玩着就懂了.

三、关注时事电视, 数学教育时刻存在玄机

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 这是孩子们多么期盼和感兴趣的事情, 为了迎合孩子的这一热门话题, 可以举办一个小小的运动会, 把“认识序数”这个内容与之联系起来, 通过运动员的号码、跑道上的数字以及最后评出的名次, 等等, 让幼儿在过把运动会瘾的同时也从中自然地理解了序数.

动画片里的情节中也蕴含着数学教育契机, 《喜羊羊和灰太狼》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数数有多少只羊, 早上几点灰太狼出去了, 几点回来的? 美羊羊过生日了, 看看把蛋糕分成了几份……孩子们看着喜欢的动画片, 和一群活泼可爱的羊群做着快乐的数学游戏.

四、其他活动的数学教育

绘本《蜈蚣先生的袜子》中蕴藏着排列的知识点, 孩子们在感受故事中蜈蚣叔叔穿袜子的特别和有趣的同时尝试按一定的规律排列. 从简单的ABAB排列到AABBCCC排列, 小朋友给蜈蚣叔叔穿袜子, 是在快乐地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而全然不觉得这是枯燥的按序排列, 但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却切切实实地学会了按序排列.

带孩子远足:树叶、小鸟、鲜花、汽车、楼房, 无不成为数学教育的素材, 老师家长们可以就地取材, 因材施教, 孩子在温暖、无焦虑、有充分时间的环境中, 轻松、自信地尝试、理解和解决问题, 踏青的过程可以构成一首数学交响曲.

角色游戏娃娃家里的一一对应关系 (把两个物体联系起来, 一个与另一个相配) , 一个勺子一个碗, 或者娃娃家成员一人一个水果都可以用来学习和巩固一一对应, 扮演角色间孩子们又在玩数学啦.

数学绝非是孤立的学科, 当数学与每日生活经验结合时, 幼儿才会感知数学的实用性, 当抽象符号与具体实物与半具体实物结合时, 幼儿才理解它的意义, 当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或游戏时, 幼儿才会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并爱上数学.

篇9:教育无处不在

一位小孩报名参加了“儿童俱乐部”。有一天,由于工作人员疏忽,孩子在儿童网球课结束时被遗落在网球场。等工作人员发现人数不对赶回去找到他时,小孩正因为一个人在偏远的球场饱受惊吓,而哭得稀里哗啦。对此,孩子的妈妈没有痛骂那位工作人员,也没有直接向主管抗议,更没有将小孩带离“儿童俱乐部”,而是蹲下来安慰四岁的小孩,并且很理性地告诉他:“已经没事了。那位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位姐姐的脸颊,安慰她一下。”于是,小孩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

【启示】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现在的小孩子真是不像话,自私得很,做什么都以自己为中心,还很野蛮、固执,他们认准的,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但冷静思考后不难发现:孩子们生活的环境,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而这些环境的制造者,正是我们这些大人。

当孩子受到委屈时,我们更多的是站在孩子的立场,或真或假地骂那些使孩子受到伤害的人或事。其直接结果是,孩子在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受到委屈时就可以骂对方,因为是他们的不对,造成了自己的伤害。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如果我们能像案例中的母亲那样,多为对方想一想,以一颗宽容之心,为别人留一些方便,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使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宽容、体贴的孩子。

【案例二】

一学校聘请了一位外籍老师教学生口语。一次,老外买回一大袋小地球仪,准备当奖品发给学生。同校一位老师的小孩看见了,要求送他一个玩玩。老外不肯。小孩把当老师的妈妈找来,老外仍然不肯。后经多位老师说情,老外才答应了,但有一个条件:让那小孩说5个单词。小孩还在念幼儿园,哪会说什么单词呢?但是,既然老外肯送了,那就赶紧试试吧!好在小孩很伶俐,一教就会,不到5分钟,5个英语单词就全学会了。老外除了送给一个地球仪,还高兴地低下头,亲了亲孩子的脸。

【启示】

小孩喜欢玩具是天性。玩具是联系大人与小孩感情的纽带。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大人,为了能让小孩叫一声“叔叔”或“阿姨”,就以给他糖果或玩具作为“交换条件”。我们从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就像菜淡了要往里边加点盐一样,觉得很自然。但细细想来,由于小孩不懂事,这样就会让他觉得糖果和玩具得来非常容易,潜意识里就不会形成“努力”这个概念,自然也就不会有自豪感产生,这对他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在外国人的眼里,作为成人,白送东西给人,是对人的一种侮辱。因为“送”即意味着施舍,意味着把对方当成乞丐;而小孩是决不该受到如此侮辱的。只有在他们取得成绩时,才能把东西送给他,这是作为奖励。确实,人潜意识里的东西是从小慢慢积累起来的。我想,作为老师,我们永远只能“奖”,而不能“送”。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深圳518000)

篇10:教育无处不在教学心得

刚才检查婉宁的作业,总感觉字写的没上半年认真了,数字扭捏,汉字横不平竖不直的。问她怎么写字水平下降了?不吭声。又问学校不是下午上课前练字?来一句现在没练过,听后我告诉她学校整体时间规划有所改变,你也要有所改变,今晚开始每天中午在家写字一张。邓婉宁嘴上没说什么,心里肯定是不情愿。

教师点评:字体是一个慢过程,建议不要一次性写太多,因为他培养的是一个人的心态。我们要让练字成为培养一个人修身的工具,而不是只是为考试的工具即可。加油,我的字体都不好,从三年级都练,但毫无意义,因为我们们要找准症结所在。我的就是笔顺不太对。因此练字需要对症下药。

篇11:教育无处不在教学心得

六一幼儿院是一所寄宿制幼儿园。在我一贯以来的印象中,从小班到中班,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和学习都是在老师的安排和带领下完成的。现在,我所带的班级已经升入大班,处于入小学前的准备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大班幼儿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水平明显提高。这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适当放手,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很多地方都要让孩子自己做。那么,怎样为大班的孩子们创设一定的自主自理空间呢?

有一天,早晨起床前,我向孩子们宣布:“今天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老师不在’。”“什么?老师不在?”孩子们吃惊地看着我,好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我继续说,“从现在起床到户外活动前,将由你们自己来管理自己,就当老师不在班里。你们要合理安排好一会儿要做的事情。7:30准时出门,不能迟到。”听到这里,孩子们对于我的提议有点兴奋。

谁丢了裤子

起床闹铃响起时,孩子们迅速起床、下地,快速走到衣柜前开始穿衣服,明显比平时快了许多。我没像以往那样在孩子身边提示、催促,而是在活动室里悄悄听着门外的动静。只听优优边穿衣服边念叨:“一会儿穿完衣服,要叠被子、刷牙、洗脸、喝水……”瞧,孩子们甚至已经开始计划接下来要做的.事了。就这样,孩子们按步就班地做着每一件事。

这时,又又和可心拿着一条红色的裤子来到我跟前说:“老师,这条裤子掉在地上,没有名字,我们不知道是谁的。”这是园服里配套的裤子,每个孩子都有一条。 照往常的情况,我会接过裤子大声问是谁丢的,并尽快找到裤子的主人。可是,这次我只是微笑了一下,说:“要遵守游戏规则,现在老师不在。”

又又和可心只得转身拿着裤子去问其他小朋友。她们找遍了活动室、盥洗室、睡眠室的每一位小朋友,见到每一个人都问一句:“这是你丢的裤子吗?你知道这是谁的裤子吗?”可得到的回答都是:“不是我的,我不知道!”

又又和可心有些焦急地又来到我身边说:“老师,小朋友都说不是他们的!”我虽然很想帮助他们,但为了遵守游戏规则,我再次坚定地说:“现在老师不在。”

一定是个子高的小朋友穿的 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本以为她们会放弃寻找,却发现她们忽然停下了脚步。只见可心把裤子在自己身上和又又身上比了比。这时,又有几名孩子也围了过来,分别将裤子在身上比了比。

又又说:“这条裤子真长,一定是个子高的小朋友穿的。”于是,她们将询问对象锁定在了班上几位高个子的小朋友身上。 班上的8名高个孩子再次被她们问了个遍:“你再想想,有没有少一条园服裤子?看看这像不像你的裤子?”可是,高个子们都摇了摇头。这时,萱萱、岐岐、小武和子赫也加入到了寻找裤子失主的队伍中来。

把裤子给我吧

眼看着户外活动时间就要到了,又又和可心还没有洗漱喝水呢。我又不能像以往那样催促她们,心里真是替她们着急呀。 “还有5分钟就7:30了。”子赫忽然说道。

“哎呀!我们还没有洗脸、喝水!”又又惊呼道。

“把裤子给我吧。”已经盥洗、饮水完毕的萱萱说着接过裤子。又又和可心迅速跑去盥洗、喝水。

萱萱、岐岐、子赫等人继续拿着裤子询问。

岐岐翻了翻裤子里面,发现了什么似地大声说:“裤子上面有号码,看一看!”大家一看,裤子的规格是130的。“我们问问,谁的裤子是130的?”孩子们为自己的发现很是开心,于是在教室里大声询问:“谁穿的是130的裤子?”

不一样的又又和可心

又又和可心平时在老师眼中是那么腼腆、内向的女孩,但这次却能够主动地询问每一位小朋友有没有丢裤子,积极、大胆地沟通。当她们找遍了所有人还没有找到失主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想办法,这充分体现出她们的坚持性和责任感。

为找到裤子的主人,她们将裤子在身上比一比,锁定了高个小朋友作为主要的询问对象,从而缩小了寻找的范围。她们在寻找中学习对比、观察、分析、判断与排除。

萱萱、子赫、岐岐的加入给予她们新的帮助与支持,使她们能够按时完成常规,并寻找到新的线索。相信她们一定从中感受到了同伴间相互支持与协作的力量。

后面发生的事情

虽然几位小朋友很努力地积极想办法寻找裤子的失主,但是户外活动时间到了,还是没有找到裤子的主人。于是,裤子暂时由子赫小朋友代为保管。

之后,我和孩子们商量成立了一个“寻找裤子主人”侦查小组,子赫小朋友自告奋勇成为“探长”,带着大家继续想办法找到裤子的主人。

孩子们提出的办法是做一张“失物招领”通知、问问是不是隔壁大四班小朋友丢的裤子、放在门口让爸爸妈妈们来认,还有请老师帮忙问问爸爸妈妈。

这条丢失的裤子最终是由邹老师在周末通过校讯通向家长询问,从而找到了失主。当老师宣布这个好消息时,孩子们特别高兴!

没想到“一条丢失的裤子”引发了孩子们一系列的学习。我们既为孩子们在观察、分析、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上的发展感到高兴,更为孩子们的学习智慧、自信和责任感而感到骄傲!

摘自:《学前教育》.04

篇12:修辞无处不在教学设计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明确常见八种修辞的内容和作用,能对其进行分析;(2)引导学生树立大修辞的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常见八种修辞的理解和练习,引导学生把学过的修辞知识串联起来;(2)明确修辞常见的题型,并通过练习进行巩固。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积累部分优美语句,学会运用修辞。

二、教学重点

常见八种修辞的理解和练习,以及比喻与比拟、对偶与对比、排比与反复等修辞的区分;

三、教学难点

能掌握并运用八种常见修辞。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青花瓷》音频;预习《修辞无处不在》;收集身边运用修辞的句子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一边播放周杰伦歌曲《青花瓷》,一边PPT展示歌曲歌词。然后让学生指出歌词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接着引出话题《修辞无处不在》

(二)、展现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三)、师生合作探究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比喻、比拟、夸张、反复四种修辞格。

1、比喻

(1)、学生回忆比喻相关知识,然后教师PPT展现比喻相关知识点:比喻的性质、结构、常见种类、作用。(2)结合比喻的知识点分析例句

(3)下面有一则小故事,巧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事中的三段对话,分别用了比喻的哪种类型?

2、比拟

结合例句分析比拟

3、区分比喻和比拟

结合例句,同桌间讨论比喻和比拟的区别(从性质和结构上进行分析)

4、夸张

利用一则小故事讲解夸张的知识:夸张的性质、常见类型、作用

5、反复

(1)全班一起唱国歌最后几句引出反复修辞格。(2)简单介绍反复的知识点:性质和作用

(四)、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内从修辞的角度对自己收集的句子进行赏析,然后在全班交流分享

(五)、探究重难点

1、探究课本中运用修辞的句子

(1)由例句引出排比修辞,然后根据例句分析排比和反复两种修辞

(2)由例句引出对偶和对比修辞格,然后同桌间讨论对偶和对比的区别(从结构和作用两方面区分)

2、探究生活中的修辞

(1)日常用语、广告用语、歌词、顺口溜、网络用语、俗语(2)和珅和纪晓岚的故事

分角色读故事,体会谐音的妙处(注意感情和语气)

3、明确常见八种修辞

4、结合例句分析设问和借代

5、结合例句区分借代和借喻(小组内讨论分析)

(六)练习

1、考题回顾

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要求续写的句子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沉默是一种境界,在别人灯红酒绿,狂歌劲舞时,默默地听一首柔和的钢琴曲,让和谐的曲调在心间抚过。

2、初试牛刀

根据下面这句话的句式,仍以“人生”开头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

3、勇于亮剑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诗中第二句连用了三个“一”字,有何表达效果?

4、课外延伸

(七)、总结

修辞就是对语言的锤炼与加工,恰当地运用修辞是十分必要的。

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话如此,写作文也是如此。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修辞。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做有心人,说生动话,写锦绣文。

(八)作业

篇13:无处不在的幼儿数学教育

一、在游戏中学数学

游戏深受幼儿喜爱, 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更受孩子们的欢迎。它能够使孩子自发地应用数学, 获得有益的经验。如:在商店游戏中, 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 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也可通过上“餐馆”点菜——一条鱼、二碗面、三只虾、四个包子、五……学习量词、数数和序数等数学知识。其他如抢椅子游戏、扑克牌游戏等, 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游戏中, 幼儿能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 形成初步的数概念。

二、在生活中学数学

日常生活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 作为老师, 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 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价值。如在吃饼干环节中, 我启发孩子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 一会儿变成三角形, 一会儿变成圆形, 一会儿变成正方形, 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 小朋友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 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 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生活情境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和经验, 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三、在运动中学数学

有人说, 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 幼儿更喜欢运动, 根据这一年龄特点, 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结合起来, 如通过攀登架体会方位感;通过爬梯子体会速度以及上、下;通过排队感知前、后、左、右等。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 收效也很明显。又如“拍皮球”是幼儿喜爱的体育游戏, 我结合“1”和“许多”“3以内的点数”, 让孩子“拍1下”“拍许多下”“拍3下”等。这些简单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 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四、在教育活动中渗透数学

新《纲要》明确要求:“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 相互渗透, 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 教师应在各领域中渗透数学教育, 将数学内容与其他课程整合, 让它们之间相互促进, 相互渗透, 共同提高。如在健康领域中渗透数学, 在组织幼儿认识外部形态的活动中, 让幼儿找找自己身体部位的哪些器官数量是两个的, 哪些器官又只有一个。引导幼儿从上到下, 按照一定顺序, 逐一找出。这一活动, 不仅能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体形态结构, 也可以清楚知道数量是两个有哪些器官, 数量是一个又有哪些, 并能按一定顺序找, 不会有遗漏。又如在语言领域中渗透数学:在“数宝宝游戏”中, 让幼儿根据教师手中的文字及相对应的图画卡片, 说出是什么, 并用儿歌念出来 (“四”:你拍几呀, 我拍四呀, 四只蚂蚁抬花瓣呀) 。在活动中, 幼儿不仅掌握了1~10的数, 并学会如何正确书写, 还会念“拍手歌”及做出相应的动作。另外, 还学会了1~10的数字, 以及学会图文一一对应的数学知识。

上一篇: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方案下一篇:房地产经典软文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