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1内科医师培养标准

2024-05-01

p01内科医师培养标准(精选6篇)

篇1:p01内科医师培养标准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细则 神经内科是以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为主要内容的一门临床二级学科。神经内科疾病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复杂、对诊断仪器依赖性较高和预后不佳等特点。因此,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必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培养分为两个阶段:即三年专科医师培养阶段和三年亚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侧重于对神经内科、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学及其他神经内科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临床技能的培养,而亚专科医师培养是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神经内科医师的专业理论与技能,造就不仅能诊治神经内科常见病,而且能诊治神经内科疑难病、危重病的专门人才。本细则为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培养阶段。

一、培养目标 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培养,使被培养者在完成规定的培养内容后达到神经内科专科医师水平,能比较正确的诊治神经内科常见病和急症,并具有一定的科教研的能力。

二、培养方法 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培养时间为3年,接受训练的培养以满足临床实践工作需要为核心,采取神经内科与相关临床科室轮转的方式,分别从临床实践和理论知识两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临床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轮转科室名称 时 间 轮转科室名称 时 间 神经内科 18个月 神经病理 1个月 内分泌科 1个月 神经电生理 2个月 呼吸内科 3个月 医学影像 1个月 心脏内科 3个月 神经内科N-ICU或急诊室 5个月 神经外科 2个月

科教司 第 1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神经内科

(二)理论培养内容和要求

培养项目 参加要求 神经病学 ≥120学时 内科学 ≥60 学时 医学影像学(包括CT、MRI、SPECT、PET、TCD等)≥40 学时 神经电生理学(包括 肌电、脑电、诱发电位)≥20 学时 神经病理学 ≥20 学时 病例讨论 ≥40 次

注:理论培养内容应为自学与授课两种形式相结合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一)神经内科(18个月)1.轮转目的 初步掌握神经科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定位、定性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

2.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数(≥)脑梗塞 30 脑出血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 5 病毒性脑炎 10 脑膜炎 10 偏头痛 3 帕金森病 5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3 吉兰-巴雷综合征 10 单神经病或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5 科教司 第 2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神经内科(2)基本技能要求

名 称 数 量(≥)

规范完整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与定位 60 腰 穿 15 肌电图阅读 20 脑电图阅读 20 头颅和脊柱CT阅片 80 头颅和脊柱MRI阅片 80 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应能进行正规、系统的神经系统检查;掌握腰穿适应证、禁忌证及正确操作步骤。能识别正常头部CT、MRI神经影像学定位,辨别脑血管病影像学改变。

3、较高标准(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种 例 数

癫 痫 10 阿尔茨海默病 3 运动神经元病 5 多系统萎缩 3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3 多发性肌炎 3 脑囊虫病 4(2)临床知识及较高技能要求 在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较高标准中炎性、变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熟悉脑炎、癫痫等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脑电图改变;掌握炎性和变性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表现,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科教司 第 3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神经内科

能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和进行简单的医学英语对话。能对实习和见习医生进行专业理论指导。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可从事一定的科研工作。

(二)神经内科ICU或急诊室(5个月)1.轮转目的 熟悉神经内科ICU或急诊室常见疾病的诊疗规程,着重掌握多脏器功能衰竭、癫痫持续状态、高颅压及脑疝的诊断与急救。了解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2.基本标准(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 数(≥)高颅内压及脑疝 5 癫痫持续状态 5 多脏器功能衰竭 5 呼吸泵衰竭和肺衰竭 5(2)基本技能要求 能熟练进行心肺复苏和气管插管的操作,并能掌握呼吸机正确使用方法。

(三)心脏内科(3个月)1.轮转目的 初步掌握心脏内科常见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熟悉心脏内科物理检查及心电图结果分析。2.基本标准(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 数(≥)心肌梗死 10 心力衰竭 10 心律失常 10 科教司 第 4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神经内科 原发性高血压病 15 风湿性心脏病 3

(2)基本技能要求

名 称 例(次)心电图操作 30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10 心脏电复律 2 次

掌握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处理;高血压病及抗心律失常的用药原则;掌握心力衰

竭的诊断和治疗。

(四)呼吸内科(3个月)1.轮转目的 掌握呼吸内科常见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熟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学改变;能正确分析血气分析、痰培养等检查结果;熟悉抗菌素的应用。2.基本标准(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 数(≥)上呼吸道感染 10 肺炎 10 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 5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5 呼吸衰竭 5(2)基本技能要求 种 类 例 数(≥)吸痰术 10 次 胸腔穿刺术 2 例 肺部X线阅片 20 张

科教司 第 5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神经内科

肺部

CT阅片张

呼吸机操作 次

(五)内分泌科(1个月)1.轮转目的 掌握糖尿病治疗用药原则和胰岛素使用方法。了解糖尿病饮食疗法,熟悉食物热卡计算及快速血糖测定方法。重点掌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及处理原则。

2.基本标准(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名 例数(≥)糖尿病 1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2)基本技能要求

名 称 例数(≥)快速血糖测定 5 糖耐量试验 5

(六)神经外科: 2个月 1.轮转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2.基本标准 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名 例数(≥)颅脑外伤 5 动脉瘤 2 胶质瘤 3 科教司 第 6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神经内科 脑膜瘤 2 脑脓肿 1 垂体瘤 1 脊髓肿瘤 1

(七)医学影像科: 1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系统的、正规的CT、MRI读片方法和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神经影像学表现。

2、基本标准 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名 例 数(≥)脑梗塞 20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及椎管内肿瘤 10 脑 炎 10 脑血管畸形 10 多发性硬化 5 脑膜炎 5 中枢系统脱髓鞘病 5 椎间盘突出 5 脑寄生虫病 3 颅脑、脊柱外伤 3 脊髓空洞症 3 寰椎枕化 2

(八)神经电生理: 2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熟悉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科教司 第 7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神经内科 2.基本标准 学习种类和例数要求

种 类

例 数(≥)脑电图阅读 30 肌电图阅读 30 诱发电位 20

(九)神经病理(个月)1.轮转目的 掌握周围神经、肌肉活检的适应症及标本取材,了解常见周围神经系统和肌肉病的主要病理学表现。2.标准(1)病种及例数要求

种 类 例 数(≥)神经活检 3 肌肉活检 3

四、阅读参考书刊 1.贾建平.神经病学.2004,2月.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贾建平.神经病学新进展.2003,6月.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亚专科培养阶段(第4年~)待制定 参与制定本实施细则人员 执 笔: 贾建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 审 议:(以姓氏拼音为序)谢炳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张星虎 天坛医院

科教司 第 8 页 2006年版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 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神经内科 科教司 第 9 页 2006年版

篇2:p01内科医师培养标准

解析:患者属ⅱa期,治疗采用扩大照射;膈上用斗篷式。

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恶性淋巴瘤分期标准是1966年ann arbor会议对霍奇金病的分期标准(nhl也参照使用)进行临床分期和分组。

ⅰ期:病变仅限于一个淋巴结区(ⅰ),或单个结外器官局部受累(ⅰe)。来源:

ⅱ期:病变累及膈同侧2个或更多个淋巴结区(ⅱ),或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以外器官或膈同侧一个以上淋巴区(ⅱe)。

ⅲ期:膈上下均有淋巴结病变(ⅲ),可伴有脾累及(ⅲs),结外器官局部受限(ⅲe),或脾与局限性结外器官受累(ⅲse)。

ⅳ期: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受到广泛性或播散性侵犯,伴或不伴淋巴结肿大。肝或骨髓受到累及均属于ⅳ期。

分期记录符号:e:结外;x:直径10cm以上的巨块;m:骨髓;s:脾脏;h:肝脏;o:骨骼;d:皮肤;p:胸膜;l:肺。

每期按有无症状再分为a和b两组。a组无症状;b组有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三方面:来源:

1、发热38℃以上,连续3天以上,且无感染。

2、6个月内体重减轻10%。

3、盗汗,即入睡后出汗。

治疗方案

1、ⅰa、ⅱa:扩大照射;膈上用斗篷式,膈下用倒“y”字式

篇3:p01内科医师培养标准

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计划, 有效缓解医患矛盾, 正确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学生, 开始培训、启用标准化病人 (standardized patient, SP) 并投入临床教学工作中, 将其应用于临床技能考核, 进行了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探索, 建立了一套以SP为中心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能力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考试法, 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综合评价临床技能, 重点进行临床基本技能——问诊与体检的教学与评估, 力争与国际医学教育模式接轨, 并在实践中检测其可靠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校临床医学本科2003级学生42人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1人, 接受传统的以示教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组21人在上述教学的基础上, 同时接受SP进行培训。两组同时进行OSCE。

1.2 内科SP选用及培训

挑选热爱内科教学工作, 对患者有爱心, 有一定程度的文化水平、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责任心强的两名临床教师作为SP, 分别承担问诊内容、技巧培训考核和全身体检操作培训考核。由富有内科学及诊断学教学经验的教师培训12学时, 熟悉评分标准。

1.3 教学和考核内容安排

由同一教师依照教学大纲讲述症状学及问诊、体检实例, 对照组每周两次进行传统的小课讲授、床边示教、观看VCD等学习问诊和体检, 每次两学时。实验组每周一次进行SP问诊培训, 由教师先对1名SP进行问诊示教、总结, 然后每名学生对SP进行问诊, 并作病史记录, 结束时SP对医学生的问诊内容、技巧进行口头反馈, 并分项填表评分, 以便修正。每次两学时;同时, 实验组每周一次参加由SP指导的体检教学。先由SP复习全身体检的主要内容, 并讲解全身体检要点, 然后由学生在SP身上进行体检操作。检查过程中, 由SP随时指出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并指导其进行纠正, 每次教学时间两学时。两组同时进行8周教学后进行考核, 所有学生针对SP进行分站考核, 采集病史, 并进行全身体检操作。由未参加此项实验的教师按统一标准进行总评分和各项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4. 0软件包进行处理, 经检验正态分布后,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采用信度 (Reliability) 来反映考试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以Cronbach’s α系数法来计算内部一致性系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平均成绩比较 (如表1所示)

结果显示, 在问诊内容、技巧方面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体检平均成绩比较亦有差异性。实验组总体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2.2 问诊内容和技巧的成绩比较 (如表2, 表3所示)

两组学生在一般情况、主诉、个人史、婚姻、生育史、家族史方面获取信息量差异不大, 得分均较高;但在现病史、过去史、系统回顾等较为重要的临床资料获取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学生得分较高。

注:问诊技巧各项目采用等级评分制, 分5, 4, 3, 2, 1五级。

两组学生仅在组织安排、提问类型、避免医学术语、鼓励病人提问、结束语方面差异不大;在问诊技巧方面实验组学生得分较高, 特别是体现职业态度和行为的仪表礼节、友善行为、赞扬鼓励方面实验组学生表现尤为优良。

2.3 体检成绩比较 (如表4所示)

在一般检查、肺部查体方面得分两组学生差异不大, 但在其他体征查体方面均以实验组学生得分较高, 有显著性差异;特别是在头颈部、四肢等常规教学强调较少方面实验组学生表现较好。

2.4 信度测量

本次考试的总体信度Cronbach’s α为0.528, 问诊部分考站Cronbach’s α为0.564;体检部分考站Cronbach’s α为0.475;由此可见, 各部分考站考试内容内部一致性较高, 学生的考试成绩可靠, 可用作鉴定个人成绩的优劣。

3 讨论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除了应有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外, 还必须具备综合的临床技能。临床实习医师必需掌握的基本临床技能包括问诊、与病人交流、体检等多方面。在临床实习教学中, 由于指导教师常难以直接观察实习医师的临床技能水平, 而往往注重于实习医师对病史的采集以及通过观察对指定病人的检查来了解和评估其实际临床能力, 容易忽视医患关系、沟通能力、语言技巧等难以直接观察到的方面, 而且由于病人的症状典型不一, 病史的表达能力也不同。因此, 这种评定实习医师临床技能的非标准化的考核方法常常是主观的、不准确的和不可靠的。

经过此次SP的考核实践, 标准化病人考核提供了一个模拟的、逼真的临床环境, 可靠性强[2]。病例的考核指标是既定的, 考核方法不仅能客观、公正、标准化和量化地评价实习医师的问诊、体检等临床技能水平, 检验临床教学效果和评价临床教学质量, 而且有助于反馈实习医师在临床教学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 并从侧面反映医院的整体医疗教学水平[3]。为临床医学生从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并最终成为一名临床医生的过渡转型搭建了一个平台。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使临床理论和临床实习有所脱节, 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多考虑卷面成绩。SP协助实习医师在接触真正患者之前, 掌握和提高临床技能, 实现由学生到医师的角色转换。同时, SP通过充当患者的亲身感受, 指出学生问诊和体检的缺陷所在, 教会其正确的方法, 并给予再次实践的机会。通过这一教学反馈和指导过程, SP体现了患者和教师双重作用所在[4], 这是普通患者难以做到的, 也是专业教师无法具备的效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SP培训和考评的临床实习医师在问诊和体检的总平均分均显著高于接受传统教学的学生, 提示SP应用于教学和考核有助于临床基本技能的提高。这与国外的研究报道相似[5]。同时通过比较发现, 经SP培训的实习医师虽然在考评开始的第1, 2站时有些紧张, 适应后则比其他学生显得成熟老练, 能对模拟病例作出较快而准确的判断, 在问诊和体检方面更加规范化、程序化。

为了确保本次考试信度高, 统一的评分标准是保证考试客观可信的重要因素。考试前, 对需经教师和SP主观评分的项目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评分表, 并对主考教师和由教师扮演的SP进行了规范化培训, 尽力缩小评分的主观性差异。考试后的统计分析表明, 考试的总体信度较好, 是一次较为成功的考试。

当然, 本次内科SP病例设计仅包含了问诊和体检两项临床基本技能, 从今后的研究来看, 在设计SP考核方案时, 应根据更多专业和学科选择病例, 应考虑增加如影像阅片、心电图、临床检验分析等考核站, 以期使SP考评更符合客观实际, 更趋于合理。

摘要:内科标准化病人用于评价实习医师临床技能的效果和可靠性。应用内科标准化病人及客观结构考试法对临床实习医师进行分组考核, 并评价了本次考试的信度。结果发现内科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有助于实习医师临床基本技能的提高, 本次考试信度高。该方法能够客观、可信、全面、公平地评价临床实习医师的临床技能, 提高临床教学水平。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客观结构化考试,实习医师,内科教学

参考文献

[1]朱锡光, 孙梯业, 李力.医学院校教学医院临床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 2005, 26 (1) :59-62.

[2]Howley L, Szauter K, Perkowski L, et al.Quality of standardised patientresearch reports in the medical education literature: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J].Med Educ, 2008, 42 (4) :350-358.

[3]Cannick GF, Horowitz AM, Garr DR, et al.Use of the OSCE to evaluatebrief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for dental students[J].J Dent Educ, 2007, 71 (9) :1203-1209.

[4]Pelrusa E R.Taking standardized patient-based examinations to the nextlevel[J].Teach Learn Med, 2004, 16 (1) :98-110.

篇4:p01内科医师培养标准

关键词:神经内科住院医师 临床培养

神经病学具有专科特色强、多学科交叉以及个体化特点,因此神经科住院医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应有较高的要求。作为国家级神经科教学基地,我院神经内科在临床和教学工作中积累了多年的经验,而神经科住院医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则是临床教学的重点和基础,现将我科具体实施的办法总结如下。

一、规范主治医师查房制度,保证和监督住院医师临床工作质量

主治医师作为三级查房制度中的中间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其基本要求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①临床分析及解决疑难病症的能力;②对病人、住院医师及病历质量的综合管理能力;③对下级医师的带教能力。在具体工作中,主治医师要求住院医师询问病史应详尽准确,查体手法规范,内容全面;在查房过程中,要求住院医师详细汇报新入病人的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并要求其首先通过询问病史及查体,对患者作出初步定位及定性诊断,之后再通过影像资料印证;在读片过程中,要求住院医师先看胶片进行判断,再看报告并与放射科医师的结论进行比较;对于已查病人,则要求住院医师汇报病例准确且简明扼要,要有自己的初步判断并能及时提出问题。通过每一个案例,住院医师得以自我锻炼和考核,使其临床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另外,主治医师及主任医师针对某几个典型病例或个别疑难病例,结合目前国内外的最新进展进行简洁评述,引导和启发住院医师拓展思路、与时俱进。病历书写要求规范、及时、准确和真实。在较为详细反映病情演变及诊治过程的基础上,我们强调病情分析的重要性,应突出临床逻辑分析及合理处置的过程,强调个例的特殊性与治疗基本原则相结合,既要突出循证医学的指导作用,同时强调个体化即因人而异的重要性。在早期的临床工作中,生物医学模式在保护人类健康、推进医学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由于该模式对疾病认识的局限性,造成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只注意疾病的生物因素,而忽视了疾病许多重要的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的主导中介作用。因此,我们强调,对疾病的认识已不限于生物医学模式,而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尤其对某些重要疾患,如脑卒中、某些神经系统变性病(如帕金森氏病、运动神经元病)、慢性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以及慢性发作性疾病(如癫痫、周期性麻痹)等的心理学及社会学干预。我们在强调生物学因素的同时,开始积极关注患者精神、心理状况及社会背景,指导住院医师制定出符合患者个体特点的诊治方案,从而实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综合效果。

二、加强教学查房,锻炼住院医师综合能力

为了加强住院医师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每隔2周由各专业组组长轮流选择各病区有代表性的病例,组织科内住院医师查房,以住院医师为主体,讨论、分析病例,并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制定相应的诊疗计划,最后由专业组长点评。整个过程我们以调动每个住院医师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一改过去“大学学堂”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方式。充分调动住院医师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其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借鉴了PBL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相比,在设计理念、实施方式、评估体系、实际效果等方面均有着根本区别。

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扩大住院医师的视野

作为国家级神经科教学基地,我院神经科学科内部、科室之间以及国内外同行之间学术交流已蔚然成风。每月一次的科报告会由八个专业组轮流主持,为各专业组提供一个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和交流经验的平台,交流的内容包括了神经科各个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我科专业组相应领域的当前研究动态。去年一年内我们共进行了11次交流,内容涉及癫痫、脑血管病、神经科危重症、痴呆、中西医结合、神经免疫以及神经影像及电生理等各主要学科。不定期的科室之间以及国际学术交流,在促进科研合作的同时,拓展了广大住院医师以及进修医师的知识面,并激发了他们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兴趣。同时,在完成规范化临床培训的基础上,多数住院医师要参加某专业组的科研工作,在具体的科研实践中培养严肃的科学态度、严密的科学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同时团队协作精神及沟通能力亦得到锻炼。

四、注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力

作为当代人才综合素质的灵魂,愈来愈受到重视。其内涵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它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因此,在住院医师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创新教育。我们在强调继承的同时,更强调神经科学的复杂性和未知性。由于诸多未知领域尚待开拓,年轻医师的创新能力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发展潜力。我们在以上培养策略中,强调青年医师的主观能动性。在主治医师查房过程中,鼓励下级医师提出问题,并以讨论的方式答疑,对尚不能及时明确的问题,责任到人,争取在下次查房时再次讨论明确,并引导他们以辩证的态度对待前人的研究,避免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教学查房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通过典型病例和疾病,启发青年医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多种学术交流过程中,拓展了青年医师的知识面,同时加深了其对某些医学难题和热点的理解,避免闭门造车的弊端。

篇5:检验科医师培养标准

发布时间:2008-7-20 信息来源:本站

医学检验科细则

医学检验科(又称检验医学科)是以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检验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其实验室工作还可以提供临床应用范围内的咨询性服务,包括检验结果解释和为进一步适当检查提供建议。医学检验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期3年。

一、培养目标

通过培养使受训者能够正确地掌握临床医学检验的常规检验技术及应用,熟悉内科临床诊疗技能,熟悉各类自动化仪器的校准、性能、使用、维护、保养及实验室信息与质量的管理。受训者在具备实验室检验技术操作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指导实验室检验与临床诊疗相结合,并为临床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工作等提供咨询。

二、培养方法

首先在内科范围内轮转14个月,包括心血管、肾脏病、呼吸、消化、内分泌、血液、感染性疾病7个专业。通过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后回检验科继续轮转, 轮转专业包括临床基础检验、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急诊检验和输血检验7个专业。此间参加相关科室的专业查房和科巡诊,以内科、感染性疾病科为主。3年共要求参加查房18次,参加科巡诊3次。医学检验科专科医师培养轮转时间安排表 科 室(专业)时 间

心血管内科 2个月 呼吸内科 2个月 肾脏内科 2个月 消化内科 2个月 内分泌科 2个月 血液科 2个月

感染科 2个月 临床基础检验 4个月 临床化学检验 4个月 临床免疫学检验 4个月 临床血液学检验 4个月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4个月 急诊检验 1个月 输血检验 1个月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一)临床基础检验专业 1.轮转目的

掌握:常用检验项目的原理、方法、方法学评价和临床意义。

了解: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尿干化学分析仪的设计原理、结构和使用注意事项。2.基本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操作例(次)数(≥)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抗凝(毛细血管、静脉采血技术、不同抗凝剂的选择)50例

手工法①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②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检查 ①10例, ②500例 血细胞分析的室间质评与室内质控 省市级室间质评1次,室内质控20次

血涂片的形态学检查,包括感染、中毒等血象变化以及疟原虫检查。100张以上血涂片 红细胞沉降率①、网织红细胞计数②、嗜酸性粒细胞计数③。①30例,②20例,③10例 尿液的理学、化学检查与沉渣镜检。500例

尿液24h蛋白及糖定量①, Addis计数②, 乳糜尿检查③,含铁血黄素检查④,尿妊娠试验⑤ ①10例,②5例,③2例,④2例,⑤20例

尿液干化学自动分析仪应用及结果分析。200例 粪便常规检查①,便潜血试验② ①200例,②100 脑脊髓液检查(包括外观:颜色、透明度,以及蛋白、糖、氯化物测定, 细胞计数与分类)5例 浆膜腔积液检查(外观的颜色及比重测量、蛋白检查、细胞计数与形态,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5例

(2)基本技能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实践(或操作)例(次)数≥ 手指和静脉取血 100例

电阻型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校准及性能评价①,保养与维护② ①1次, ②5次 血细胞分析直方图和散点图分析 100例

血涂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态辨认 100例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校准①、性能评价②、保养与保养③ ①2次 , ②1次, ③5次 尿沉渣中细胞、管型等形态识别 50例 粪便中细胞常见细胞的辨认 50例 胸腹水中常见细胞的辨认 5例 脑脊液中常见细胞的辨认 5例

3.较高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尿液分析质控,≥5次。尿沉渣细胞与管型的标准化定量检查,≥10例。精液、前列腺液、阴道分泌物的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各种标本≥5例。(2)临床实践技能要求

全自动五分群(类)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2次;参数与图形含义及临床病例分析,≥20例。渗透压仪和尿沉渣自动分析仪使用及结果分析≥5次。

粪便常见寄生虫及其虫卵的识别。≥3种寄生虫病例。参加内科各专业查房和科巡诊≥10次。(3)外语、科研能力要求

翻译专业外文文献(≥800个单词/2小时)。写一篇文献综述(≥2000字)。

(二)临床血液学检验专业 1.轮转目的

掌握:血细胞发育理论;血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的变化;各类贫血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和鉴别要点;白血病的分型及临床应用;止血与血栓的基本理论;血小板功能障碍及各种凝血障碍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DIC的实验诊断。凝血仪检测原理、发色底物法与比浊法测定凝血因子的方法学特点。

了解:血液流变学的理论及检查结果分析,流式细胞仪的原理及常用参数的意义。

2.基本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实践(或操作)例(次)数(≥)正常骨髓细胞形态辨认及分类计数 5张骨髓涂片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过氧化物酶、特异性酯酶、非特异性酯酶、糖原、碱性磷酸酶及铁染色)各种染色2次

常见血液病的骨髓检查: 贫血①,急性白血病②,慢性白血病③,多发性骨髓瘤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⑤,类白血病反应⑥ ①5例,②5例,③3例,④2例,⑤2例,⑥5例 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实验: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1次 蔗糖水试验 1次 酸溶血试验 1次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 1次 血红蛋白电泳 1次 血红蛋白A2测定 1次 血红蛋白F测定 1次 抗人球蛋白试验 5次

血液流变学检查: 血液粘度(全血及血浆粘度)测定①、血小板聚集测定② ①20例,②10例 血清冷球蛋白测定 2次

止血与凝血障碍性疾病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实验室检查: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50次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FIB):衍生法和Clauss法 50次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50次 血浆D-二聚体测定(D-Dimer)40次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FDP)20次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5次

凝血酶时间(TT)10次

(2)基本技能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实践(或操作)例(次)数(≥)正常骨髓细胞形态辨认,骨髓象分析与报告 5例

贫血①,急性白血病②,慢性白血病③,多发性骨髓瘤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⑤,类白血病反应⑥的骨髓细胞形态辨认,骨髓象分析与报告 ①5例,②5例,③3例,④2例,⑤2例,⑥4例

各种细胞化学染色和结果分析 各种染色≥2例

凝血仪的校准①、性能评价②、维护与保养③ ①2次,②1~2次,③3~5次 凝血检查的室间质评①与室内质控② ①1次,②30次 血小板黏附聚集仪的使用、维护与保养② ①10次,②5次 血液黏度仪的使用①、维护与保养② ①20次,②5次

3.较高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少见类型血液病(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转移癌、骨髓纤维化及类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等)的实验室诊断。各种病例≥1例。

单一凝血因子活性测定、血浆纤溶酶原、2抗纤溶酶、抗凝血酶III、血小板抗体及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各项试验≥1次。

白血病、淋巴瘤免疫分型等,各种病例≥5例。

血液肿瘤染色体检查≥2例。(2)临床实践技能要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少见类型血液病细胞形态识别。≥3例。白血病的流式细胞免疫表型检查。≥5例。

参加血液内科专业查房4次,内科其他专业和科巡诊≥2次。(3)外语、科研能力要求

翻译专业外文文献(≥800个单词/2小时)。写一篇文献综述(≥2000字)。

(三)临床输血专业 1.轮转目的

掌握:红细胞血型的相关理论;血型与输血检查的基本技能;成分输血的意义及适应证;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及实验室检查。

了解:免疫性血型抗体产生的机制;ABO血型亚型;白细胞血型中关于HLA的理论与其在器官移植配型中的意义。

2.基本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实践(或操作)例(次)数(≥)ABO血型及Rh血型鉴定 20例 交叉配血 20例

血库采血技术①与血液保存② ①了解,②5份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5例

(2)基本技能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实践(或操作)例(次)数(≥)献血员的筛查 20例

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 20例 交叉配血 20例 血液保存 5份 3.较高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免疫性血型抗体筛查,≥1例。新生儿溶血病检查,≥1例。(2)临床实践技能要求 ABO血型亚型鉴定,≥1例。新生儿溶血病检查,≥1例。

(四)临床化学检验专业 1.轮转目的

掌握:疾病状态下三大代谢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代谢物在相应疾病诊断中的意义;肝、肾、胰腺功能检查及心肌损伤检查的实验项目和临床应用;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理论及失衡的判断;常用临床化学检查项目的方法学原理、方法学评价和临床意义;血清酶学理论,酶动力学法测定相关理论,实验设计及方法学评价;代谢物酶法及化学法测定相关理论及实验设计,方法学评价;参考范围和质量控制的理论及应用。了解:血液气体分析与酸碱平衡紊乱的诊断;小儿及妊娠妇女的生理代谢改变及相关临床意义;某些疾病与遗传表型的相关性及研究动态;激素代谢与调节及其相关疾病。

2.基本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实践(或操作)例(次)数(≥ 各种生化标本的核收、保存与处理 100例

自动生化仪的校准①、操作②、保养③ ①5次,②20次,③5次 生化质控图绘制 X、SD、CV计算 2次

生化项目实验设计①,标准曲线绘制②,方法学评价③ ①2次,②2次,③1次 测定方法与操作: 血清酶测定: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

-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淀粉酶(Amy)酸性磷酸酶(ACP)100次 100次 50次 50次 20次 10次 10次 50次 10次 肝功能试验: 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浆蛋白电泳 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血氨 100次 100次 10次 50次 50次 5次

肾功能试验: 尿素(Urea)尿酸(UA)肌酐(Cr)肌酐清除率(Ccr)尿微量白蛋白 50次 50次 50次 50次

10次

心肌损伤检查: 肌红蛋白(Mb)

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或T(cTnI/cTnT)10次 10次 10次 糖代谢检查: 葡萄糖(Glu)

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及C肽测定 100次 10次 10~20次 脂代谢检查: 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100次 100次 50次 50次 10次 电解质测定: 钾(K)钠(Na)氯(Cl)二氧化碳(CO2)钙(Ca)磷(P)铁(Fe)50次 50次 50次 50次 10次 10次 10次

(2)基本技能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实践(或操作)例(次)数(≥)分析天平的规范操作①,维护与保养② ①5次,②2次 离心机的规范操作①,维护与保养② ①10次,②2次

自动生化分析仪规范操作①、维护与保养②、检测项目校准 ①20次,②3次,③5次 生化室内及室间质评法与数据分析①、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 ①2次,②5个 不同生化分析仪检测的比对试验及评价 1次

3.较高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实践(或操作)例(次)数(≥)常用生化试剂配制(称量,pH校正,配制,保存)1次

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ApoB)、尿N-乙酰-D葡萄糖苷酶(NAG)、1-微球蛋白(α– MG)、2-微球蛋白(β2– MG)、乳酸(LA)、前白蛋白(PAB)、糖化血红蛋白A1c(HbAlc)、羟基丁酸(BHB)、四型胶原(IV–C)、离子钙、转铁蛋白(TRF)、T3、T4、TSH 每项5次 脂蛋白电泳及高脂血症分型 5例(2)临床实践技能要求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程序设计,≥3个项目。

自动电泳分析仪的应用,血清及尿液蛋白电泳、同工酶电泳、脂蛋白电泳。≥3例。参加内科各专业查房和科巡诊≥5次。(3)外语、科研能力要求

翻译专业外文文献(≥800个单词/2小时)。写1篇文献综述(≥2000字)。

(五)临床免疫学检验专业 1.轮转目的

掌握: 在基本理论方面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决定族与抗原分类;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补体系统的激活与抑制;免疫细胞的发育及功能;免疫应答的类型、过程、调节、遗传控制;各型变态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增殖病、免疫缺陷病及移植免疫的相关理论。②基本技能:感染免疫、自身免疫、肿瘤免疫、免疫功能、变态反应等有关常规试验的项目、原理、操作、结果报告与临床意义。

了解:在基本理论方面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受体的基因重排;MHC的分子遗传学;细胞因子的功能。在基本技能方面感染免疫、自身免疫、肿瘤免疫、免疫功能等有关的特殊试验。2.基本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实践(或操作)例(次)数(≥)

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测定(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100例 甲肝和丙肝病毒抗体测定 各项20例

免疫球蛋白测定(IgG、IgA、IgM、IgD、IgE), 补体测定(C3、C4),T淋巴细胞亚群 各项20例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C反应蛋白(CRP)各项20例

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各项50例 HIV抗体、梅毒血清学检测(RPR、TPHA)各项20例

血清肥达反应、外裴反应、冷凝集试验、嗜异性凝集试验、布氏杆菌试验 各项10例

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AdsDNA)、抗线粒体抗体、类风湿因子(RF)各项20例 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查(TORCH试验)各项20例

(2)基本技能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实践(或操作)例(次)数(≥)抗血清效价的测定 2次

全自动酶标仪的校准①、规范操作②、维护与保养③。①2次,②10次,③5次 全/半自动免疫分析仪的校准①、规范操作②、维护与保养③ ①2次,②10次,③5次 凝集反应与沉淀反应技术规范操作 20次

免疫荧光检查标本制备、荧光显微镜使用的规范操作,自身检查抗体的结果分析 20次 临床免疫分析的室间质评①和室内质控②方法及数据分析 ①1次,②10次

3.较高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CA15-

3、CA19-

9、CA12-

5、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磷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20例。

血清M蛋白分型,轻链、轻链测定,≥2例。血清总IgE、特异性IgE测定,≥5例。(2)临床实践技能要求

固相酶免测定的试剂制备,最适工作浓度的选择及方法的标准化,≥1次。免疫细胞的分离技术应用,≥1次。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的规范操作、仪器的维护与保养,≥2次。流式细胞仪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及绝对计数,≥3例。参加内科各专业查房和科巡诊,≥5次。(3)外语、科研能力要求

翻译专业外文文献(≥800个单词/2小时)。写一篇文献综述(≥2000字)。

(六)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专业 1.轮转目的

掌握:在基本理论方面常见细菌的生理、遗传、变异、形态学、致病性及外界环境对细菌的影响;细菌的生理学分类;病毒的分类、特点、遗传变异和致病性;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判定指标、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在基本技能方面各类细菌检查的实验方法、流程及质量控制;细菌药敏试验的方法、原理、结果的解释和影响因素。

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现状;真菌、放线菌的分类、特点和致病性。2.基本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实践(或操作)例(次)数(≥)

常用微生物染色法(革兰①、抗酸②、墨汁③染色)①30例,②10例,③3例 悬滴法观察细菌动力 3例

常见标本的核收、培养及鉴定(包括血、脑脊液、痰、尿、便、脓汁、胸腹水、分泌物)。各种标本10例 常见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微球菌属,A、B、D群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卡他、淋病奈瑟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克雷伯菌,哈弗尼亚菌属,变形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普罗非登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嗜麦芽黄单胞菌、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各种常见细10株 少见细菌2株

药物敏感试验(包括K–B法、MIC法)30例 编码系统鉴定各种细菌 30例

(2)基本技能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实践(或操作)例(次)数(≥)微生物检查标本的核收与评价、各种染色方法 30次 常用培养基制备 3次

常见标本涂片的微生物镜下形态(如抗酸杆菌、淋球菌、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新生隐球菌及其他真菌等)、菌落的形态辨认 各种标本及微生物观5例 新生隐球菌及其他真菌等5例 常见标本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30例 药敏试验(包括K–B法、MIC法)30例

血培养仪、CO2 培养箱、生物安全柜的使用①、维护与保养② ①30次,②3次 细菌鉴定仪的使用①、维护与保养② ①30次,②3~5次 厌养培养的规范操作 3次

微生物实验室及各种微生物标本的消毒、灭菌规范操作,感染防护用具使用 3次

3.较高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荚膜、芽胞、细胞壁、鞭毛、阿伯尔染色法、异染颗粒染色,≥1次。

产气荚膜杆菌、爱德华菌属、耶尔森菌属、嗜血杆菌属、其它非发酵菌属、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的分离鉴定,≥1例。(2)临床实践技能要求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室间质评,≥1次;室内质控规范操作,≥5次。了解病毒的分离培养、PCR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参加感染疾病和呼吸内科专业查房和科巡诊≥5次。常见真菌的培养与鉴定≥5次。(3)外语、科研能力要求

翻译专业外文文献(≥800个单词/2小时)。写1篇文献综述(≥2000字)。

(七)心血管专业 1.轮转目的

熟悉心血管内科的学科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基本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了解某些疑难病症的诊疗原则。2.基本标准(1)学习内容

冠心病(包括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常见心律失常、常见瓣膜病、心肌炎、心肌病。常见心脏病的急诊病例,如急性左心衰竭、高血压危象、严重心律失常等。(2)临床知识和技能要求

常见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和治疗原则,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病的常用药物(特别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黄类和其他正性肌力药物)分类、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

正确询问病史,书写病历,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熟悉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常规,掌握心血管疾病急诊常见病的诊断与处理。常规心电图(12导联操作),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典型心电图诊断(如心肌梗死、心室与心房肥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逸搏心律、各种早搏、室性与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低血钾与高血钾症等)。3.较高标准(1)学习内容

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疾病、常见先天性心脏病。(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和功能特点、电生理的基本知识、不稳定心绞痛的分型和处理、心力衰竭及和处理。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典型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诊断。临时心脏起搏术,电复律术。了解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八)肾脏病专业 1.轮转目的

熟悉肾脏内科的学科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熟练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了解某些疑难病症的诊疗原则。2.基本标准(1)学习内容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隐匿性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类、乙肝病毒抗原相关肾炎);间质性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细菌性、衣原体及性传播性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2)临床知识和技能要求

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急慢性肾盂肾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凝剂的应用;非透析疗法(包括饮食治疗),血液透析指征和方法选择的原则。

准确询问病史、书写病历、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熟悉肾脏疾病的诊疗常规,掌握肾脏疾病急诊常见病的诊断与处理。各种尿液检查和肾功能试验的选择与结果分析。3.较高标准(1)学习内容

遗传性肾炎、多囊肾、间质性肾病、肾小管疾病。(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肾小管疾病和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治原则。肾移植免疫。肾脏穿刺及病理活检;放置腹膜透析管和血液净化通路建立技术。

(九)呼吸专业 1.轮转目的

熟悉呼吸内科的学科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熟练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了解某些疑难病症的诊疗原则。2.基本标准(1)学习内容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癌、结核性胸膜炎、呼吸衰竭。(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①临床知识: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特点,胸部X线检查、常规肺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的适应证及结果分析。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和X线异常的鉴别诊断;上述病种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②技能要求:正确询问病史、书写病历、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常规,掌握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常见病的诊断与处理。常见疾病的胸部X线读片、动脉血采集、给氧、吸痰、体位引流、结核菌素试验、抽胸水。3.较高标准(1)学习内容

肺真菌病、肺部良性肿瘤、结节病、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①临床知识:上述病种的有关知识。②技能要求:了解支气管镜检查、呼吸机使用、胸膜活检、胸腔镜检查、胸部CT。

(十)消化专业 1.轮转目的

熟悉消化内科的学科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熟练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了解某些疑难病症的诊疗原则。2.基本标准(1)学习内容

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疾病(急性胃粘膜病变、消化道溃疡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炎后及酒精性肝硬化、黄疸、肝脓肿、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胃癌、结肠癌、食管癌、急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炎、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消化系统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并发症及处理;慢性胃炎的病因、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及治疗,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炎及溃疡病的关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表现;肝性脑病、门脉高压的产生机理;腹水形成的原因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鉴别方法和处理;克隆病与溃疡性结肠的鉴别要点与抗炎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间质性与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的区别及常规处理;上消化道出血的紧急处理。组胺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 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胃黏膜保护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要求正确询问病史,书写病历,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熟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常规,掌握消化系统疾病急诊常见病的诊断与处理。鼻饲、胃肠减压术、洗胃、肛管排气、腹腔穿刺术的适应证及规范操作,三腔管使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常规操作方法。3.较高标准(1)学习内容

腹腔结核(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慢性腹泻。(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肠结核与克隆病的鉴别诊断;慢性腹泻的病理生理及常见疾病。胃镜检查、胃液抽取、肝穿刺活检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消化系统X线检查的适应证。

(十一)内分泌专业 1.轮转目的

熟悉内分泌内科的学科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熟练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了解某些疑难病症的诊疗原则。2.基本标准(1)学习内容

糖尿病及其常见慢性合并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Graves病、甲状腺炎、皮质醇增多症、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糖尿病的类型、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饮食疗法原则;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机制、诊断及处理原则。Graves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

正确询问病史,书写病历,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熟悉内分泌疾病的诊疗常规,掌握内分泌疾病急诊常见病的诊断与处理。常用内分泌检验的标本留取要求。3.较高标准(1)学习内容

高脂血症及高脂蛋白血症、低血糖症、单纯性甲状腺肿、尿崩症、垂体瘤、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异源内分泌综合征。(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内分泌疾病诊断、治疗原则;放免法测定激素的原理及临床意义;内分泌功能试验(包括兴奋、抑制试验)的原理、意义及步骤。

胰岛素注射装置,激素测定方法和应用。

(十二)血液专业 1.轮转目的

熟悉血液内科的学科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熟练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了解某些疑难病症的诊疗原则。2.基本标准(1)学习内容

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急性、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分型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及治疗药物、治疗方案;淋巴瘤分类、分

期、诊断依据及治疗。MDS的分类及治疗原则。各类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血液学特点、发病原因、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溶血性贫血分类、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以及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的特点。正常止血和凝血机制、出血性疾病的分类、特点、实验诊断(筛选和确证试验)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DIC的实验室检查及抢救措施。

要求正确询问病史,书写病历,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熟悉血液病的诊疗常规,掌握血液病急诊常见病的诊断与处理。输血、束臂试验、骨髓穿刺及涂片、形态学检查、骨髓移植的适应证。3.较高标准(1)学习内容

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类白血病反应,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成份输血及输血反应。(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成份输血的指征及各种输血反应的处理;骨髓增生性疾病及常见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要求骨髓活检的技术和适应证、禁忌证,骨髓穿刺的适应证、禁忌证。

(十三)感染疾病专业 1.轮转目的

熟悉感染科的学科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熟练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了解某些疑难病症的诊疗原则。2.基本标准(1)学习内容

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其常见合并症(如上消化道出血)、细菌性痢疾及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出血热、伤寒、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及其他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败血症、艾滋病、感染性休克、囊虫病、绦虫病、猩红热、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肝性脑病、腹腔感染。(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艾滋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伤寒、菌痢及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败血症与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理及抗休克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耐药与合理应用抗生素;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要求正确询问病史,书写病历,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熟悉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常规,掌握内感染性疾病急诊常见病的诊断与处理,腰椎穿刺术。3.较高标准(1)学习内容

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厌氧菌感染的治疗药物的选择;感染性疾病的防护。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选择。要求掌握肝穿刺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操作。四阅读参考书刊 精读: 《实验诊断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临床基础检验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临床血液学与血液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临床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临床免疫学及免疫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选读:《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 》、《传染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中国医学论坛》 参与制定本实施细则人员 执 笔:

篇6:Y0207烧伤外科医师培养标准

烧伤外科细则

烧伤外科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临床多学科关系密切的临床医学三级学科。现代烧伤外科已开始分化出烧伤感染与免疫、烧伤营养与代谢、烧伤早期处理与并发症、烧伤后期修复与功能重建等亚专业。烧伤外科专科受训医师必须获得外科专科医师资格(或接受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方可接受本阶段培养。烧伤外科医师培养阶段为期2年。

一、培养目标

通过烧伤专科医师培养,使受训医师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烧伤医疗活动的能力,掌握各种原因所致烧伤的面积和深度的诊断、中小面积的治疗、常规换药及基本手术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烧伤科常见的各种切削痂手术、取皮植皮手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完成重症烧伤和特殊原因烧伤抢救和手术。掌握临床科研思路与方法。具备初步的临床医学教学能力。

二、培养方法

烧伤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期2年

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以自学为主,结合专题讲课。临床培训实行专科轮转制。

轮转具体时间分配:

内科相关科室(呼吸、消化)2个月;

手外科或整形外科4个月;

烧伤科门急诊2个月;

烧伤病房(新鲜烧伤)6个月;

烧伤ICU病房6个月;

烧伤整形病房4个月。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系统掌握烧伤专科疾病及并发症的诊断,门急诊处理,创面处理技术,危重病抢救,常规手术,规范化病历书写等基本医疗操作技能,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

(一)内科相关科室(呼吸、消化)

1.轮转目的科教司 第 1 页 2006年版

掌握:急性呼吸衰竭和ARDS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及处理原则,掌握氧疗方法,包括鼻导管、普通面罩、文丘里面罩供氧等方法,气道湿化技术,掌握心电图机、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的基本方法使用;掌握急性消化道黏膜病变、溃疡出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及保守治疗原则,掌握胃肠内、外营养的方法和能量需求的计算。

熟悉:急性呼吸衰竭和ARDS的发病机理、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支气管镜检查技术、机械通气技术,熟悉呼吸急症的处理,人工气道的建立和气管插管技术;熟悉急性消化道黏膜病变、溃疡的发病机理,纤维胃镜检查技术。

了解:呼吸、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2.基本标准

分管急性呼吸衰竭或ARDS和急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病例各2例。完成纤维支气管镜和纤维胃镜检查各1例。

(二)手外科或整形外科 1.轮转目的掌握:常见手外伤的处理原则和基本手术方法;掌握常见躯体畸形的治疗原则和基本手术方法。

熟悉: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熟悉血管、神经、肌腱移植技术,熟悉躯体常用皮瓣、肌皮瓣。

了解:常见先天畸形的诊断和手术方法。2.基本标准 分管病床3~5张。完成手术:

手部外伤清创缝合术10例 肌腱、神经、血管吻合术10例 或

各种皮瓣修复手术10例 各种先天性畸形整复手术10例 参与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移植手术 1~2例

(三)烧伤科 1.学习目的掌握: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水电平衡、抗感染、心肺复苏技术,并发症处理原则。掌握各种原因烧伤的诊断、中小面积的常规治疗方法、常规换药及基本手术操作

科教司

第 2 页

2006年版

技能,以及重症烧伤抢救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技术。

熟悉:烧伤休克发生、发展的机理、转归及综合防治措施,熟悉烧伤后SIRS、SEPSIS、创面脓毒成、MODS等严重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熟悉大面积烧伤病人肠内外营养方案的制定。

了解:各种烧伤创面外用药、敷料以及皮肤替代物的设计原理和临床应用。2.基本标准

管理烧伤病人20名,其中TBSA50%以上或合并吸入性损伤的重症病例3例,轻中度烧伤病例10例,烧伤整形病例7例。

(1)具有指导医学本科生和初级住院医师的教学和临床科研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具备阅读医学英文文献的能力。参与临床科研项目1项。

(2)撰写结合临床的烧伤新进展文献综述或科研报告2篇。3.手术要求(主刀,助手)手 术 类 别 清创术取皮术: 滚轴刀取皮术 手术刀取皮术 鼓式取皮期取皮术 电动取皮机取皮术 植皮术: 邮票植皮术 肉芽创面植皮术 大张皮植皮术

微粒皮植皮术或皮浆植皮术或大张异体皮开窗嵌皮术 网状植皮术 焦痂切开减张术 局部皮瓣转移术

四、阅读参考书刊

1.黎鳌烧伤外科学-----黎鳌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2.危重烧伤治疗与临床-----盛志勇、郭振荣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年

科教司

第 3 页

2006年版

例数(≥)

3030 30 10 3030 30 30

555

3.烧伤创面修复与全身治疗-----常致德、张明良、孙永华、沈祖尧、曹大鑫等,北京出版社,1993年

4.现代烧伤治疗与手术图谱-----孙永华、孙迎放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5.烧伤治疗(第二版)-----杨之骏、许伟石、史济湘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5年

6.临床烧伤外科学----葛绳德、夏照帆主编,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年 7.中华烧伤杂志 8.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9.中国修复与重建外科杂志 10.Burns

11.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黄家驷外科学》 《实用重症监护学》

烧伤外科专科医师亚专业培养阶段(第6~7年)

待制定

参与制定本实施细则人员

执笔:(以姓氏拼音为序)

孙永华 北京积水潭医院 陈欣 北京积水潭医院 审议:(以姓氏拼音为序)

盛志勇 解放军304医院 郭振荣 解放军304医院 葛绳德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汪仕良 薛宝升 周一平李国辉 韩春茂

第三军医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上一篇:树木,你多珍贵作文下一篇:关于先进个人的演讲稿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