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医师培养标准

2022-07-18

第一篇:外科医师培养标准

Y0207烧伤外科医师培养标准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烧伤外科

烧伤外科细则

烧伤外科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临床多学科关系密切的临床医学三级学科。现代烧伤外科已开始分化出烧伤感染与免疫、烧伤营养与代谢、烧伤早期处理与并发症、烧伤后期修复与功能重建等亚专业。烧伤外科专科受训医师必须获得外科专科医师资格(或接受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方可接受本阶段培养。烧伤外科医师培养阶段为期2年。

一、培养目标

通过烧伤专科医师培养,使受训医师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烧伤医疗活动的能力,掌握各种原因所致烧伤的面积和深度的诊断、中小面积的治疗、常规换药及基本手术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烧伤科常见的各种切削痂手术、取皮植皮手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完成重症烧伤和特殊原因烧伤抢救和手术。掌握临床科研思路与方法。具备初步的临床医学教学能力。

二、培养方法

烧伤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期2年

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以自学为主,结合专题讲课。临床培训实行专科轮转制。

轮转具体时间分配:

内科相关科室(呼吸、消化)2个月;

手外科或整形外科4个月;

烧伤科门急诊2个月;

烧伤病房(新鲜烧伤)6个月;

烧伤ICU病房6个月;

烧伤整形病房4个月。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系统掌握烧伤专科疾病及并发症的诊断,门急诊处理,创面处理技术,危重病抢救,常规手术,规范化病历书写等基本医疗操作技能,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

(一)内科相关科室(呼吸、消化)

1.轮转目的

科教司 第 1 页 2006年版

掌握:急性呼吸衰竭和ARDS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及处理原则,掌握氧疗方法,包括鼻导管、普通面罩、文丘里面罩供氧等方法,气道湿化技术,掌握心电图机、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的基本方法使用;掌握急性消化道黏膜病变、溃疡出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及保守治疗原则,掌握胃肠内、外营养的方法和能量需求的计算。

熟悉:急性呼吸衰竭和ARDS的发病机理、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支气管镜检查技术、机械通气技术,熟悉呼吸急症的处理,人工气道的建立和气管插管技术;熟悉急性消化道黏膜病变、溃疡的发病机理,纤维胃镜检查技术。

了解:呼吸、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 2.基本标准

分管急性呼吸衰竭或ARDS和急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病例各2例。 完成纤维支气管镜和纤维胃镜检查各1例。

(二)手外科或整形外科 1.轮转目的

掌握:常见手外伤的处理原则和基本手术方法;掌握常见躯体畸形的治疗原则和基本手术方法。

熟悉: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熟悉血管、神经、肌腱移植技术,熟悉躯体常用皮瓣、肌皮瓣。

了解:常见先天畸形的诊断和手术方法。 2.基本标准 分管病床3~5张。 完成手术:

手部外伤清创缝合术10例 肌腱、神经、血管吻合术10例 或

各种皮瓣修复手术10例 各种先天性畸形整复手术10例 参与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移植手术 1~2例

(三)烧伤科 1.学习目的

掌握: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水电平衡、抗感染、心肺复苏技术,并发症处理原则。掌握各种原因烧伤的诊断、中小面积的常规治疗方法、常规换药及基本手术操作

科教司

第 2 页

2006年版

技能,以及重症烧伤抢救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技术。

熟悉:烧伤休克发生、发展的机理、转归及综合防治措施,熟悉烧伤后SIRS、SEPSIS、创面脓毒成、MODS等严重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熟悉大面积烧伤病人肠内外营养方案的制定。

了解:各种烧伤创面外用药、敷料以及皮肤替代物的设计原理和临床应用。 2.基本标准

管理烧伤病人20名,其中TBSA50%以上或合并吸入性损伤的重症病例3例,轻中度烧伤病例10例,烧伤整形病例7例。

(1)具有指导医学本科生和初级住院医师的教学和临床科研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具备阅读医学英文文献的能力。参与临床科研项目1项。

(2)撰写结合临床的烧伤新进展文献综述或科研报告2篇。 3.手术要求(主刀,助手) 手 术 类 别 清创术取皮术: 滚轴刀取皮术 手术刀取皮术 鼓式取皮期取皮术 电动取皮机取皮术 植皮术: 邮票植皮术 肉芽创面植皮术 大张皮植皮术

微粒皮植皮术或皮浆植皮术或大张异体皮开窗嵌皮术 网状植皮术 焦痂切开减张术 局部皮瓣转移术

四、阅读参考书刊

1. 黎鳌烧伤外科学-----黎鳌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2. 危重烧伤治疗与临床-----盛志勇、郭振荣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年

科教司

第 3 页

2006年版

例数(≥)

3030 30 10 3030 30 30

555

10

3. 烧伤创面修复与全身治疗-----常致德、张明良、孙永华、沈祖尧、曹大鑫等,

北京出版社,1993年

4. 现代烧伤治疗与手术图谱-----孙永华、孙迎放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5. 烧伤治疗(第二版)-----杨之骏、许伟石、史济湘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5年

6. 临床烧伤外科学----葛绳德、夏照帆主编,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年 7. 中华烧伤杂志 8.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9. 中国修复与重建外科杂志 10. Burns

11.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黄家驷外科学》 《实用重症监护学》

烧伤外科专科医师亚专业培养阶段(第6~7年)

待制定

参与制定本实施细则人员

执笔:(以姓氏拼音为序)

孙永华 北京积水潭医院 陈欣 北京积水潭医院 审议:(以姓氏拼音为序)

盛志勇 解放军304医院 郭振荣 解放军304医院 葛绳德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汪仕良 薛宝升 周一平 李国辉 韩春茂

第三军医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科教司 第 4 页 2006年版

第二篇:Y0204胸外科医师培养标准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胸外科

胸外科医师培训细则

胸外科是以除心脏、大血管以外的所有胸部组织和器官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外科三级临床学科,范围包括胸壁,胸膜和胸膜腔,气管,支气管,肺,食管,纵隔组织和器官等。根据病种不同和技术特点,胸外科又可细分为数个亚专业,如食管外科,气管外科,肺外科,胸腔镜外科,胸部肿瘤外科等。胸外科受训医师必须获得外科专科医师资格(或接受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方可接受本阶段培训。胸外科医师培训阶段为期3年。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受训医师能对胸外科常见疾病独立进行诊断、治疗、随访,预防、初步掌握胸外科常见手术和操作技术,独立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急症病人的处理和危重病人的抢救;对胸外科少见和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具有熟练的胸外科常用手术操作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教学能力、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3年,分为第1阶段(2年)和第2阶段(1年)。

第1阶段,受训医师在胸外科和与之相关的亚专业轮转;

第2阶段,在胸外科病房和门诊,具体时间分配如下:

各阶段科室

第一阶段:

胸外科 心血管外科

麻醉科

诊断科室(CT,MRI,肺功能等)

第二阶段:

胸外科病房和门诊

总计 36 3 3 3 12 时间(月) 1

5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第一阶段:2年

(一)胸外科

1.轮转目的

掌握:胸外科基本理论与基本原则。

科教司 第 1 页 2007年7月

(1)胸部外科解剖学原理:包括胸壁、胸膜和胸膜腔,气管、支气管、肺,食管,纵隔器官及血管、淋巴管,以及心脏与大血管等。

(2)胸部外科的呼吸循环生理学原理:肺的通气功能,呼吸力学,气体交换及呼吸支持原理;心功能,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等。

(3)呼吸心脏骤停的救治。

(4)胸外科手术类型、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 (5)胸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原则。

(6)急性呼吸功能不全与机械辅助呼吸在胸外科的应用。

(7)胸部肿瘤有关的基础理论,包括病理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 (8)食管功能及其检查方法的临床意义。 (9)外科营养,胃肠营养与胃肠外营养原则。

熟悉:胸外科各种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防、预后及随访,包括肺癌,食管癌,胸部外伤(肋骨骨折,血气胸,胸部器官损伤等),气管支气管肿瘤,脓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纵隔肿瘤,食管良性疾病,膈疝,胸壁及胸膜疾病,肺及胸部结核等。

熟悉并掌握胸外科基本用药: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呼吸系统药物,心血管药物,以及其他胸外科用药。

了解:胸外科少见疾病和罕见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肺移植、人工气管、人工食管等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临床应用的有关问题。

2.基本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种 肺癌 食管癌 胸外伤 气胸 肺化脓症 纵隔肿瘤 食管良性疾病 膈疝及其他疾病

(2)书写胸外科住院誌55份,大病历5份。

(3)掌握胸外科常见诊断治疗技术:初步掌握常用手术技术,并有一定数量。各种穿刺技术,如胸腔穿刺,深静脉穿刺置管,心包穿刺,穿刺肺活检等,不少于20例次。

科教司

第 2 页

2007年7月

例数(≥)

20 10 10555

5(4)各种内腔镜技术:掌握纤维气管镜,食管镜,不少于20例次;硬质气管镜,食管镜;胸腔镜,纵隔镜,不少于20例次。

(5)胸腔闭式引流术(10例次)。

(6)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手术的种类和例数要求 手 术 类 别 开胸术 肺切除术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 纵隔肿瘤切除术 肋骨切除术及胸壁手术 胸膜手术

(二)心血管外科 1.轮转目的

(1)参加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学习心脏大血管的解剖生理,理解胸外科与心血管外科的紧密联系,以及心血管外科技术在胸外科应用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了解体外循环和心肌保护的原理和应用原则。

(3)掌握一些心血管外科手术的基本方法,如心血管缝合等。 2.基本要求

(1)经管心血管病人10例(冠心病,风心病,先心病等)。 (2)书写病历10份。

(3)参加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10例。

(三)麻醉科 轮转目的及要求:

1.熟悉气管内麻醉的实施和管理,常用监测技术的应用,胸科麻醉的特点。2.掌握气管插管技术,呼吸机的应用技术。

3.参加和管理胸外科麻醉10例次,气管插管10例以上。

(四)诊断科室

熟悉:CT,MRI,肺功能,PET,SPECT等的原理。

掌握:以上检查在胸外科的应用,正常和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能熟练用这些检查来诊断胸外科疾病。

第二阶段:1年1. 基本要求

科教司

第 3 页

2007年7月

例数(≥)305533

3受训医师独立进行急症和危重病人的急救和抢救,熟练普胸外科常用手术操作和技能。

(1)熟练掌握胸外科基本理论与基本原则,各种胸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随访等,内容与第一阶段基本相同,通过数量的积累,逐步熟练掌握和运用,达到独立运用进行工作的水平。

(2)经管胸外科病人40-~50例,抢救危重病人10~20例次。 (3)独立进行下列手术: 手 术 类 别 各式肺切除手术

掌握肺叶切除术(主要为肺下叶切除)

参加或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全肺切除术、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 食管与贲门癌切除重建术 纵隔肿瘤切除术 胸腔镜手术 其他手术

2.较高要求

(1)教学工作:承担和完成医学院学生的胸外科见习教学任务(1轮)。 (2)科研工作:参加和完成一项临床科研,至少书写和发表论文一篇,或在学术会议报告论文一篇。

四、参考书刊

徐乐天主编,《现代胸外科学》,科学出版社 孙衍庆主编,《现代胸心外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PearsonFG(加)等主编,(赵凤瑞主译),普通胸部外科学,辽宁教育出版社 顾恺时主编,《胸心外科手术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朱晓东 薛淦兴主编,《心脏外科指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临床麻醉学》

参与本实施细则人员

执 笔:王天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审 议:甄文俊卫生部北京医院 审定: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

例数(≥)

15 5 10 5 10 5

科教司 第 4 页 2007年7月

第三篇:神经外科医师培养原则

卫生部专科医师----神经外科医师培养原则

神经外科细则

一、神经外科医师培养原则

神经外科学是运用外科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诊治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疾病的医疗实践科学,是外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神经外科学的主要亚专科有:神经肿瘤、神经创伤、脑血管病、脊髓脊柱病、功能神经外科、小儿神经外科、放射神经外科等。由于神经外科学是处理人体最高中枢问题的科学,因此对神经外科医师的培训标准要有更高的要求。

应该在有完善条件(包括人力资源、设备条件、病源、成就)的单位成立“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培训基地”,以达到正规化培养合格的神经外科专业医师的目的。神经外科医师的培训为连续性5年制,将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培养成掌握神经外科及相关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神经外科医师,为他们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求达到能独立诊治神经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水平,能独立做颅脑外伤、大脑和小脑凸面肿瘤、脊髓外肿瘤、简单型脑动静脉畸形等的手术。

二、培训对象

大学本科毕业(和/或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经过至少一年以上的基本外科轮转的医师,且经过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取得医师资格证书。硕士或博士毕业生根据在学期间的学习内容,可直接进入神经外科学的培训。

三、培训内容及时间

㈠、培训内容

1.神经科学基础:神经内科学、神经影像学、神经解剖学、神经病理生理学、神经电生理学、神经分子生物学等等。

2.神经外科学。

㈡、培训时间

培训总的年限:5年(60个月)。具体内容及时间分配如下:

1.神经外科:45个月。主要的亚科轮转33个月,然后选择两个专业亚科做住院总医师12个月(每个亚科6个月)。主要的亚科有:

⑴ 颅脑外伤:6个月,手术量不少于40台次。能独立完成头皮清创术、颅骨修补术、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

能独立完成脑室-腹腔分流术。

⑵ 脑肿瘤:12个月,手术量不少于60台次。能独立完成大脑表面脑膜瘤和非功能区胶质瘤的显微手术切除术。

基本掌握脑深部肿瘤的手术入路和处理原则。

⑶ 脑血管病:6个月,手术量不少于40台次。能独立完成翼点手术开颅术。基本掌握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原则和各部位脑动脉瘤的手术入路。

⑷ 脊髓疾病:4个月,手术量不少于20台次。能独立完成脊膜脊髓膨出修补术、椎板切开术、椎板复位术和髓外病变切除术。 ⑸ 监护病房:2个月。抢救病人数不少于20名。掌握围手术期病人的基本处理原则。

⑹ 急诊:3个月。熟练掌握各种神经外科疾病的抢救方法和处理程序。

⑺ 功能神经外科:2个月(选修)。掌握立体定向技术和癫痫手术的适应症。

⑻ 小儿神经外科:2个月(选修)。了解小儿神经外科疾病特点和处理原则。

⑼ 麻醉科:1个月(选修)。了解神经麻醉的基本过程,熟悉麻醉复苏的过程。掌握气管插管的技术。

⑽ 血管内介入:1个月(选修)。了解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掌握血管(颈动脉和股动脉)插管的技术。

2.神经内科:4个月。

3.神经影像科:2个月。

4.与神经外科有关的实验研究:6个月。如神经解剖、动物显微外科训练、病理生理学、神经电生理、神经分子生物学等,以增加受训医师对神经外科最新知识的了解。要求学习二种实验技术。

机动和/或休假:3个月。

四、临床培训要求及方式

1.熟悉神经外科的特点和常见疾病的诊治过程。

2.准确、完整地病历采集和书写,以及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全身体检)。

3.培养与病人和病人家属的沟通能力。

4.能独立完成临床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手术操作。

5.对每一名培训医师指定专门的带教老师。高年住院医师(培训第

4、5年)可协助带教、指导低年住院医师(培训第

1、

2、3年)。

6.学习方式:

⑴ 临床实践

⑵ 自学书籍及专业杂志

⑶ 聆听讲课和讲座

⑷ 参加上级医师(或其他研究生)的课题研究

⑸ 参加学术会议(2次)

⑹ 撰写译文及综述

7.基本操作:脑室穿刺、腰穿、伤口换药和拆线、静脉穿刺、动脉穿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数量要求:不少于15次/月。

8.基本手术操作:体位的摆放、切口设计、开颅和关颅操作(以硬膜切开前和缝合后为界)、手术显微镜下的简单辅助性操作等。

9.基本显微手术技术:以缝合大鼠颈总动脉(或股动脉)为标准。

10.管理病人数量:不少于5名/月。

11.参加手术数量:不少于7台/月(第

一、二助手)。

12.详细记录“中国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手册”。

五、理论培训内容

1.神经内科学

2.神经外科学(主要参考书籍和杂志见附录2)

3.神经病理学(包括读片)

4.神经影像学(包括读片)

5.神经解剖学

相关的理论学科:医学统计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动物学,等等。

六、结训考核内容

1.全程参加了60个月的培训,有记录完整的“中国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手册”。每个培训中心要对受训的专科医师进行各个学习阶段的考试,其成绩记录入“中国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手册”。

2.能准确的查体、采集病史,病历书写合格。

3.能比较正确的分析X光片、CT、MRI、DSA影像片。

4.基本操作和基本手术操作准确和熟练。

5.动物血管(≤1毫米)显微缝合合格。

以第一作者撰写(或发表)综述3篇、个案病例报告5篇和论文1篇,以第二或第三作者撰写科研论文1篇。

七、结训考核方式(程序)

1.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所属的“中国神经外科医师教育和考试委员会”对受训人员进行考核。

2.建立“中国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考试题库”,并定期进行更新和补充。

3.考试参加对象为经过5年神经外科专科培训的受训医师。

4.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两种,笔试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口试,口试不合格者,其笔试成绩保留两年。

5.笔试考核内容为神经外科学及相关的神经科学(见第七项)。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以60分为及格。

6.口试考核内容为神经外科的基本理论和常见疾病的处理原则(程序),并进行具体临床病例的分析。口试由数位“中国神经外科医师教育和考试委员会”的委员主持。口试结果以“通过”或“不通过”表示,经超过半数考试委员的同意为“通过”。

7.考试每年举行一次,其时间、地点和相关事宜在考试前4个月发出公告。

8.笔试和口试均通过者,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颁发“中国神经外科专业医师”资格证书。

9.所有参加考试者的试卷和申请证明等材料的保存,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的相关规定进行保存和查询。

标准起草专家组:(以姓氏拼音为序)

组长:王忠诚,中国工程院院士

成员:王忠诚院士、赵雅度教授、只达石教授、戴钦舜教授、

罗其中教授、周定标教授、周良辅教授、任祖渊教授、

王宪荣教授、凌峰教授、 张玉琪教授

执笔:张玉琪

第四篇:检验科医师培养标准

发布时间:2008-7-20 信息来源:本站

医学检验科细则

医学检验科(又称检验医学科)是以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检验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其实验室工作还可以提供临床应用范围内的咨询性服务,包括检验结果解释和为进一步适当检查提供建议。医学检验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期3年。

一、培养目标

通过培养使受训者能够正确地掌握临床医学检验的常规检验技术及应用,熟悉内科临床诊疗技能,熟悉各类自动化仪器的校准、性能、使用、维护、保养及实验室信息与质量的管理。受训者在具备实验室检验技术操作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指导实验室检验与临床诊疗相结合,并为临床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工作等提供咨询。

二、培养方法

首先在内科范围内轮转14个月,包括心血管、肾脏病、呼吸、消化、内分泌、血液、感染性疾病7个专业。通过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后回检验科继续轮转, 轮转专业包括临床基础检验、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急诊检验和输血检验7个专业。此间参加相关科室的专业查房和科巡诊,以内科、感染性疾病科为主。3年共要求参加查房18次,参加科巡诊3次。 医学检验科专科医师培养轮转时间安排表 科 室(专业) 时 间

心血管内科 2个月 呼吸内科 2个月 肾脏内科 2个月 消化内科 2个月 内分泌科 2个月 血液科 2个月

感染科 2个月 临床基础检验 4个月 临床化学检验 4个月 临床免疫学检验 4个月 临床血液学检验 4个月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4个月 急诊检验 1个月 输血检验 1个月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一)临床基础检验专业 1.轮转目的

掌握:常用检验项目的原理、方法、方法学评价和临床意义。

了解: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尿干化学分析仪的设计原理、结构和使用注意事项。 2.基本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操作例(次)数(≥)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抗凝(毛细血管、静脉采血技术、不同抗凝剂的选择) 50例

手工法①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②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检查 ①10例, ②500例 血细胞分析的室间质评与室内质控 省市级室间质评1次,室内质控20次

血涂片的形态学检查,包括感染、中毒等血象变化以及疟原虫检查。 100张以上血涂片 红细胞沉降率①、网织红细胞计数②、嗜酸性粒细胞计数③。 ①30例,②20例,③10例 尿液的理学、化学检查与沉渣镜检。 500例

尿液24h蛋白及糖定量①, Addis计数②, 乳糜尿检查③,含铁血黄素检查④,尿妊娠试验⑤ ①10例,②5例,③2例,④2例,⑤20例

尿液干化学自动分析仪应用及结果分析。 200例 粪便常规检查①,便潜血试验② ①200例,②100 脑脊髓液检查(包括外观:颜色、透明度,以及蛋白、糖、氯化物测定, 细胞计数与分类) 5例 浆膜腔积液检查(外观的颜色及比重测量、蛋白检查、细胞计数与形态,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 5例

(2)基本技能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实践(或操作)例(次)数≥ 手指和静脉取血 100例

电阻型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校准及性能评价①,保养与维护② ①1次, ②5次 血细胞分析直方图和散点图分析 100例

血涂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态辨认 100例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校准①、性能评价②、保养与保养③ ①2次 , ②1次, ③5次 尿沉渣中细胞、管型等形态识别 50例 粪便中细胞常见细胞的辨认 50例 胸腹水中常见细胞的辨认 5例 脑脊液中常见细胞的辨认 5例

3.较高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尿液分析质控,≥5次。尿沉渣细胞与管型的标准化定量检查,≥10例。 精液、前列腺液、阴道分泌物的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各种标本≥5例。 (2)临床实践技能要求

全自动五分群(类)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2次;参数与图形含义及临床病例分析,≥20例。 渗透压仪和尿沉渣自动分析仪使用及结果分析≥5次。

粪便常见寄生虫及其虫卵的识别。≥3种寄生虫病例。 参加内科各专业查房和科巡诊≥10次。 (3)外语、科研能力要求

翻译专业外文文献(≥800个单词/2小时)。 写一篇文献综述(≥2000字)。

(二)临床血液学检验专业 1.轮转目的

掌握:血细胞发育理论;血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的变化;各类贫血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和鉴别要点;白血病的分型及临床应用;止血与血栓的基本理论;血小板功能障碍及各种凝血障碍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DIC的实验诊断。凝血仪检测原理、发色底物法与比浊法测定凝血因子的方法学特点。

了解:血液流变学的理论及检查结果分析,流式细胞仪的原理及常用参数的意义。

2.基本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实践(或操作)例(次)数(≥) 正常骨髓细胞形态辨认及分类计数 5张骨髓涂片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过氧化物酶、特异性酯酶、非特异性酯酶、糖原、碱性磷酸酶及铁染色) 各种染色2次

常见血液病的骨髓检查: 贫血①,急性白血病②,慢性白血病③,多发性骨髓瘤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⑤,类白血病反应⑥ ①5例,②5例,③3例, ④2例,⑤2例,⑥5例 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实验: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1次 蔗糖水试验 1次 酸溶血试验 1次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 1次 血红蛋白电泳 1次 血红蛋白A2测定 1次 血红蛋白F测定 1次 抗人球蛋白试验 5次

血液流变学检查: 血液粘度(全血及血浆粘度)测定①、血小板聚集测定② ①20例,②10例 血清冷球蛋白测定 2次

止血与凝血障碍性疾病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实验室检查: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50次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FIB):衍生法和Clauss法 50次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50次 血浆D-二聚体测定(D-Dimer) 40次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FDP) 20次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 5次

凝血酶时间(TT) 10次

(2)基本技能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实践(或操作)例(次)数(≥) 正常骨髓细胞形态辨认,骨髓象分析与报告 5例

贫血①,急性白血病②,慢性白血病③,多发性骨髓瘤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⑤,类白血病反应⑥的骨髓细胞形态辨认,骨髓象分析与报告 ①5例,②5例,③3例, ④2例,⑤2例,⑥4例

各种细胞化学染色和结果分析 各种染色≥2例

凝血仪的校准①、性能评价②、维护与保养③ ①2次,②1~2次,③3~5次 凝血检查的室间质评①与室内质控② ①1次,②30次 血小板黏附聚集仪的使用、维护与保养② ①10次,②5次 血液黏度仪的使用①、维护与保养② ①20次,②5次

3.较高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少见类型血液病(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转移癌、骨髓纤维化及类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等)的实验室诊断。各种病例≥1例。

单一凝血因子活性测定、血浆纤溶酶原、2抗纤溶酶、抗凝血酶III、血小板抗体及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各项试验≥1次。

白血病、淋巴瘤免疫分型等,各种病例≥5例。

血液肿瘤染色体检查≥2例。 (2)临床实践技能要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少见类型血液病细胞形态识别。≥3例。 白血病的流式细胞免疫表型检查。≥5例。

参加血液内科专业查房4次,内科其他专业和科巡诊≥2次。 (3)外语、科研能力要求

翻译专业外文文献(≥800个单词/2小时)。 写一篇文献综述(≥2000字)。

(三)临床输血专业 1.轮转目的

掌握:红细胞血型的相关理论;血型与输血检查的基本技能;成分输血的意义及适应证;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及实验室检查。

了解:免疫性血型抗体产生的机制;ABO血型亚型;白细胞血型中关于HLA的理论与其在器官移植配型中的意义。

2.基本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实践(或操作)例(次)数(≥) ABO血型及Rh血型鉴定 20例 交叉配血 20例

血库采血技术①与血液保存② ①了解,②5份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5例

(2)基本技能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实践(或操作)例(次)数(≥) 献血员的筛查 20例

ABO血型和Rh血型鉴定 20例 交叉配血 20例 血液保存 5份 3.较高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免疫性血型抗体筛查,≥1例。 新生儿溶血病检查,≥1例。 (2)临床实践技能要求 ABO血型亚型鉴定,≥1例。 新生儿溶血病检查,≥1例。

(四)临床化学检验专业 1.轮转目的

掌握:疾病状态下三大代谢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代谢物在相应疾病诊断中的意义;肝、肾、胰腺功能检查及心肌损伤检查的实验项目和临床应用;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理论及失衡的判断;常用临床化学检查项目的方法学原理、方法学评价和临床意义;血清酶学理论,酶动力学法测定相关理论,实验设计及方法学评价;代谢物酶法及化学法测定相关理论及实验设计,方法学评价;参考范围和质量控制的理论及应用。 了解:血液气体分析与酸碱平衡紊乱的诊断;小儿及妊娠妇女的生理代谢改变及相关临床意义;某些疾病与遗传表型的相关性及研究动态;激素代谢与调节及其相关疾病。

2.基本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实践(或操作)例(次)数(≥ 各种生化标本的核收、保存与处理 100例

自动生化仪的校准①、操作②、保养③ ①5次,②20次,③5次 生化质控图绘制 X、 SD、 CV计算 2次

生化项目实验设计①,标准曲线绘制②,方法学评价③ ①2次,②2次,③1次 测定方法与操作: 血清酶测定: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碱性磷酸酶(ALP) -谷氨酰转移酶(GGT) 肌酸激酶(CK) 乳酸脱氢酶(LDH)

-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 淀粉酶( Amy) 酸性磷酸酶(ACP) 100次 100次 50次 50次 20次 10次 10次 50次 10次 肝功能试验: 总蛋白(TP) 白蛋白(ALb) 血浆蛋白电泳 总胆红素(TBil) 结合胆红素(DBil) 血氨 100次 100次 10次 50次 50次 5次

肾功能试验: 尿素(Urea) 尿酸(UA) 肌酐(Cr) 肌酐清除率(Ccr) 尿微量白蛋白 50次 50次 50次 50次

10次

心肌损伤检查: 肌红蛋白(Mb)

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 心肌肌钙蛋白I或T(cTnI/cTnT) 10次 10次 10次 糖代谢检查: 葡萄糖(Glu)

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 胰岛素及C肽测定 100次 10次 10~20次 脂代谢检查: 甘油三酯(TG) 总胆固醇(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脂蛋白(a)LP(a) 100次 100次 50次 50次 10次 电解质测定: 钾( K) 钠(Na) 氯(Cl) 二氧化碳(CO2) 钙(Ca) 磷(P) 铁(Fe) 50次 50次 50次 50次 10次 10次 10次

(2)基本技能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实践(或操作)例(次)数(≥) 分析天平的规范操作①,维护与保养② ①5次,②2次 离心机的规范操作①,维护与保养② ①10次,②2次

自动生化分析仪规范操作①、维护与保养②、检测项目校准 ①20次,②3次,③5次 生化室内及室间质评法与数据分析①、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 ①2次,②5个 不同生化分析仪检测的比对试验及评价 1次

3.较高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实践(或操作)例(次)数(≥) 常用生化试剂配制(称量,pH校正,配制,保存) 1次

载脂蛋白A1( ApoA1)、载脂蛋白B1( ApoB)、尿N-乙酰-D葡萄糖苷酶(NAG)、 1-微球蛋白( α– MG)、2-微球蛋白(β2– MG)、乳酸(LA)、前白蛋白(PAB)、糖化血红蛋白A1c(HbAlc)、羟基丁酸( BHB)、四型胶原( IV–C)、离子钙、转铁蛋白(TRF)、T

3、T

4、TSH 每项5次 脂蛋白电泳及高脂血症分型 5例 (2)临床实践技能要求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程序设计,≥3个项目。

自动电泳分析仪的应用,血清及尿液蛋白电泳、同工酶电泳、脂蛋白电泳。≥3例。 参加内科各专业查房和科巡诊≥5次。 (3)外语、科研能力要求

翻译专业外文文献(≥800个单词/2小时)。 写1篇文献综述(≥2000字)。

(五)临床免疫学检验专业 1.轮转目的

掌握: 在基本理论方面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决定族与抗原分类;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补体系统的激活与抑制;免疫细胞的发育及功能;免疫应答的类型、过程、调节、遗传控制;各型变态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增殖病、免疫缺陷病及移植免疫的相关理论。②基本技能:感染免疫、自身免疫、肿瘤免疫、免疫功能、变态反应等有关常规试验的项目、原理、操作、结果报告与临床意义。

了解:在基本理论方面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受体的基因重排;MHC的分子遗传学;细胞因子的功能。在基本技能方面感染免疫、自身免疫、肿瘤免疫、免疫功能等有关的特殊试验。 2.基本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实践(或操作)例(次)数(≥)

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测定(HBsAg、HBsAb、 HBeAg、 HBeAb、 HBcAb) 100例 甲肝和丙肝病毒抗体测定 各项20例

免疫球蛋白测定(IgG、 IgA、 IgM、IgD、 IgE), 补体测定(C

3、C4),T淋巴细胞亚群 各项20例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C反应蛋白( CRP) 各项20例

甲胎蛋白( AFP)、癌胚抗原(CEA) 各项50例 HIV抗体、 梅毒血清学检测(RPR、TPHA) 各项20例

血清肥达反应、外裴反应、冷凝集试验、嗜异性凝集试验、布氏杆菌试验 各项10例

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AdsDNA)、抗线粒体抗体、类风湿因子( RF) 各项20例 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查(TORCH试验) 各项20例

(2)基本技能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实践(或操作)例(次)数(≥) 抗血清效价的测定 2次

全自动酶标仪的校准①、规范操作②、维护与保养③。 ①2次,②10次,③5次 全/半自动免疫分析仪的校准①、规范操作②、维护与保养③ ①2次,②10次,③5次 凝集反应与沉淀反应技术规范操作 20次

免疫荧光检查标本制备、荧光显微镜使用的规范操作,自身检查抗体的结果分析 20次 临床免疫分析的室间质评①和室内质控②方法及数据分析 ①1次,②10次

3.较高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CA15-

3、CA19-

9、 CA12-

5、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磷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20例。

血清M蛋白分型,轻链、轻链测定,≥2例。 血清总IgE、特异性IgE测定,≥5例。 (2)临床实践技能要求

固相酶免测定的试剂制备,最适工作浓度的选择及方法的标准化,≥1次。 免疫细胞的分离技术应用,≥1次。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的规范操作、仪器的维护与保养,≥2次。 流式细胞仪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及绝对计数,≥3例。 参加内科各专业查房和科巡诊,≥5次。 (3)外语、科研能力要求

翻译专业外文文献(≥800个单词/2小时)。 写一篇文献综述(≥2000字)。

(六)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专业 1.轮转目的

掌握:在基本理论方面常见细菌的生理、遗传、变异、形态学、致病性及外界环境对细菌的影响;细菌的生理学分类;病毒的分类、特点、遗传变异和致病性;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判定指标、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在基本技能方面各类细菌检查的实验方法、流程及质量控制;细菌药敏试验的方法、原理、结果的解释和影响因素。

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现状;真菌、放线菌的分类、特点和致病性。 2.基本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实践(或操作)例(次)数(≥)

常用微生物染色法(革兰①、抗酸②、墨汁③染色) ①30例,②10例,③3例 悬滴法观察细菌动力 3例

常见标本的核收、培养及鉴定(包括血、脑脊液、痰、尿、便、脓汁、胸腹水、分泌物)。 各种标本10例 常见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微球菌属,A、B、D群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卡他、淋病奈瑟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克雷伯菌,哈弗尼亚菌属,变形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普罗非登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嗜麦芽黄单胞菌、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 各种常见细10株 少见细菌2株

药物敏感试验(包括K–B法、 MIC法) 30例 编码系统鉴定各种细菌 30例

(2)基本技能要求

检查项目(技术)名称 实践(或操作)例(次)数(≥) 微生物检查标本的核收与评价、各种染色方法 30次 常用培养基制备 3次

常见标本涂片的微生物镜下形态(如抗酸杆菌、淋球菌、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新生隐球菌及其他真菌等)、菌落的形态辨认 各种标本及微生物观5例 新生隐球菌及其他真菌等5例 常见标本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30例 药敏试验(包括K–B法、 MIC法) 30例

血培养仪、CO2 培养箱、生物安全柜的使用①、维护与保养② ①30次,②3次 细菌鉴定仪的使用①、维护与保养② ①30次,②3~5次 厌养培养的规范操作 3次

微生物实验室及各种微生物标本的消毒、灭菌规范操作,感染防护用具使用 3次

3.较高标准

(1)检查项目及实践例数要求

荚膜、芽胞、细胞壁、鞭毛、阿伯尔染色法、异染颗粒染色,≥1次。

产气荚膜杆菌、爱德华菌属、耶尔森菌属、嗜血杆菌属、其它非发酵菌属、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的分离鉴定,≥1例。 (2)临床实践技能要求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室间质评,≥1次;室内质控规范操作,≥5次。 了解病毒的分离培养、PCR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参加感染疾病和呼吸内科专业查房和科巡诊≥5次。 常见真菌的培养与鉴定≥5次。 (3)外语、科研能力要求

翻译专业外文文献(≥800个单词/2小时)。 写1篇文献综述(≥2000字)。

(七)心血管专业 1.轮转目的

熟悉心血管内科的学科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基本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了解某些疑难病症的诊疗原则。 2.基本标准 (1)学习内容

冠心病(包括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常见心律失常、常见瓣膜病、心肌炎、心肌病。常见心脏病的急诊病例,如急性左心衰竭、高血压危象、严重心律失常等。 (2)临床知识和技能要求

常见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和治疗原则,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病的常用药物(特别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黄类和其他正性肌力药物)分类、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

正确询问病史,书写病历,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熟悉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常规,掌握心血管疾病急诊常见病的诊断与处理。常规心电图(12导联操作),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典型心电图诊断(如心肌梗死、心室与心房肥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逸搏心律、各种早搏、室性与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低血钾与高血钾症等)。 3.较高标准 (1)学习内容

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疾病、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和功能特点、电生理的基本知识、不稳定心绞痛的分型和处理、心力衰竭及和处理。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典型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诊断。临时心脏起搏术,电复律术。了解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八)肾脏病专业 1.轮转目的

熟悉肾脏内科的学科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熟练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了解某些疑难病症的诊疗原则。 2.基本标准 (1)学习内容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隐匿性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类、乙肝病毒抗原相关肾炎);间质性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细菌性、衣原体及性传播性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2)临床知识和技能要求

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急慢性肾盂肾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凝剂的应用;非透析疗法(包括饮食治疗),血液透析指征和方法选择的原则。

准确询问病史、书写病历、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熟悉肾脏疾病的诊疗常规,掌握肾脏疾病急诊常见病的诊断与处理。各种尿液检查和肾功能试验的选择与结果分析。 3.较高标准 (1)学习内容

遗传性肾炎、多囊肾、间质性肾病、肾小管疾病。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肾小管疾病和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治原则。肾移植免疫。 肾脏穿刺及病理活检;放置腹膜透析管和血液净化通路建立技术。

(九)呼吸专业 1.轮转目的

熟悉呼吸内科的学科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熟练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了解某些疑难病症的诊疗原则。 2.基本标准 (1)学习内容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癌、结核性胸膜炎、呼吸衰竭。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①临床知识: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特点,胸部X线检查、常规肺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的适应证及结果分析。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和X线异常的鉴别诊断;上述病种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②技能要求:正确询问病史、书写病历、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常规,掌握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常见病的诊断与处理。常见疾病的胸部X线读片、动脉血采集、给氧、吸痰、体位引流、结核菌素试验、抽胸水。 3.较高标准 (1)学习内容

肺真菌病、肺部良性肿瘤、结节病、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①临床知识:上述病种的有关知识。②技能要求:了解支气管镜检查、呼吸机使用、胸膜活检、胸腔镜检查、胸部CT。

(十)消化专业 1.轮转目的

熟悉消化内科的学科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熟练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了解某些疑难病症的诊疗原则。 2.基本标准 (1)学习内容

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疾病(急性胃粘膜病变、消化道溃疡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炎后及酒精性肝硬化、黄疸、肝脓肿、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胃癌、结肠癌、食管癌、急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炎、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消化系统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并发症及处理;慢性胃炎的病因、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及治疗,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炎及溃疡病的关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表现;肝性脑病、门脉高压的产生机理;腹水形成的原因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鉴别方法和处理;克隆病与溃疡性结肠的鉴别要点与抗炎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间质性与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的区别及常规处理;上消化道出血的紧急处理。组胺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

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胃黏膜保护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要求正确询问病史,书写病历,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熟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常规,掌握消化系统疾病急诊常见病的诊断与处理。鼻饲、胃肠减压术、洗胃、肛管排气、腹腔穿刺术的适应证及规范操作,三腔管使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常规操作方法。 3.较高标准 (1)学习内容

腹腔结核(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慢性腹泻。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肠结核与克隆病的鉴别诊断;慢性腹泻的病理生理及常见疾病。 胃镜检查、胃液抽取、肝穿刺活检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消化系统X线检查的适应证。

(十一)内分泌专业 1.轮转目的

熟悉内分泌内科的学科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熟练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了解某些疑难病症的诊疗原则。 2.基本标准 (1)学习内容

糖尿病及其常见慢性合并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Graves病、甲状腺炎、皮质醇增多症、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糖尿病的类型、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饮食疗法原则;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机制、诊断及处理原则。Graves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

正确询问病史,书写病历,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熟悉内分泌疾病的诊疗常规,掌握内分泌疾病急诊常见病的诊断与处理。常用内分泌检验的标本留取要求。 3.较高标准 (1)学习内容

高脂血症及高脂蛋白血症、低血糖症、单纯性甲状腺肿、尿崩症、垂体瘤、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异源内分泌综合征。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内分泌疾病诊断、治疗原则;放免法测定激素的原理及临床意义;内分泌功能试验(包括兴奋、抑制试验)的原理、意义及步骤。

胰岛素注射装置,激素测定方法和应用。

(十二)血液专业 1.轮转目的

熟悉血液内科的学科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熟练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了解某些疑难病症的诊疗原则。 2.基本标准 (1)学习内容

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急性、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分型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及治疗药物、治疗方案;淋巴瘤分类、分

期、诊断依据及治疗。MDS的分类及治疗原则。各类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血液学特点、发病原因、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溶血性贫血分类、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以及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的特点。正常止血和凝血机制、出血性疾病的分类、特点、实验诊断(筛选和确证试验)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 DIC的实验室检查及抢救措施。

要求正确询问病史,书写病历,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熟悉血液病的诊疗常规,掌握血液病急诊常见病的诊断与处理。输血、束臂试验、骨髓穿刺及涂片、形态学检查、骨髓移植的适应证。 3.较高标准 (1)学习内容

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类白血病反应,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成份输血及输血反应。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成份输血的指征及各种输血反应的处理;骨髓增生性疾病及常见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要求骨髓活检的技术和适应证、禁忌证,骨髓穿刺的适应证、禁忌证。

(十三)感染疾病专业 1.轮转目的

熟悉感染科的学科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熟练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了解某些疑难病症的诊疗原则。 2.基本标准 (1)学习内容

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其常见合并症(如上消化道出血)、细菌性痢疾及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出血热、伤寒、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及其他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败血症、艾滋病、感染性休克、囊虫病、绦虫病、猩红热、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肝性脑病、腹腔感染。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艾滋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伤寒、菌痢及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败血症与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理及抗休克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耐药与合理应用抗生素;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要求正确询问病史,书写病历,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熟悉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常规,掌握内感染性疾病急诊常见病的诊断与处理,腰椎穿刺术。 3.较高标准 (1)学习内容

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临床知识、技能要求

厌氧菌感染的治疗药物的选择;感染性疾病的防护。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选择。 要求掌握肝穿刺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操作。 四阅读参考书刊 精读: 《实验诊断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临床基础检验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临床血液学与血液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临床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临床免疫学及免疫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选读:《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 》、《传染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中国医学论坛》 参与制定本实施细则人员 执 笔:

王建中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第五篇:Y0202骨科医师培养标准

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细则---骨科

骨 科 细 则

骨科是研究运动系统疾患的学科。骨科专科医师是指在完成医学本科或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之上,已完成骨科相关科室轮转(获得外科专科医师资格或接受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接受并通过骨科专科医师培训,能够对骨科常见疾病进行诊断、治疗、预防、随访,对骨科少见或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急症和危重病症的急救与抢救具备初步的认识和经验,具备比较熟练的骨科手术操作技能,能指导医学本科生以及下级医师完成教学任务,具有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具备阅读英文文献和进行国际交流所需的专业英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骨科专科医师培养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骨科专科医师,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骨科专科医师队伍,促进我国骨科临床诊治的整体水平,向全社会提供高质量的骨科医疗服务。

骨科专科医师培训时间为3年。

一、培养目标

通过骨科专科医师培训,使受训者达到骨科专科医师水平,即具有独立从事骨科学医疗活动的能力、对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随访具备初步的经验,初步掌握骨科手术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常见骨科手术,以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比较复杂的骨科手术。

二、培养方法:

培训时间为3年。受训者在骨科各亚专业轮转学习。

第一年:初步了解骨科学及常见的骨科疾病,为进一步系统学习打好基础。主要是参加病房工作,但应有一定的时间(如每周1~2天)跟随高年医师参加骨科普通门诊的工作。工作1年后,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骨科急诊值班。

第2~3年:全面系统掌握骨科学知识和技能。每年参加病房工作至少6个月。在门诊工作期间,每周参加骨科普通门诊3~5天。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一)第1年

受训者在骨科下列各单位轮转:石膏房1月、骨科门诊2月、脊柱、骨病、创伤专业各3月。

1.学习目的

掌握: 骨科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骨科创伤(以骨折和脱位为主)的常用治疗方法及手术操作技术;开放性伤口清创闭合的原则;石膏、止血带、关节腔穿刺技术和骨牵引固定技术等骨科常用治疗技术的具体操作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原科教司 第 1 页 2006年版

则;骨科常用检查的临床应用和检查方法。

熟悉: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骨关节肿瘤的骨科检查法;与骨科有关的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方法。

了解: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处理原则,手外伤清创、皮肤缺损的修复、肌腱吻合以及骨科内固定的基本技术。

书写:骨科住院志20份,其中大病历不少于5份。 2.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参与诊治的疾病类别及历数要求

疾 病 类 别

常见部位骨折(Colles骨折、尺桡骨骨折、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胫腓骨骨折、踝关节骨折等)

常见部位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等) 手部外伤 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

骨与关节感染性炎症(化脓性骨关节炎、急慢性血源性骨髓炎、骨关节结核等)

骨与关节非感染性炎症(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运动系统慢性损伤(肌腱炎、腱鞘炎、滑膜炎、腰背筋膜炎等) 骨关节肿瘤(骨软骨瘤、软组织肿瘤等) 骨关节畸形(先天性斜颈、 外翻等)

(2)临床基本技能要求

掌握常见部位骨折的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外固定;常见部位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常见部位的骨牵引,夹板、石膏、止血带、关节腔穿刺和骨牵引固定技术等骨科常用治疗技术的具体操作。

(3)手术要求:

应基本掌握的手术种类及要求 手术类别

常见部位骨折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Colles骨折、尺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踝关节骨折等) 常见部位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等)

科教司

第 2 页

2006年版

例数(≥) 10555 10 1025 2055

完成例数(≥)

5 3

参加例数(≥)

10 10

常见部位的骨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尺骨鹰嘴牵引等)

开放骨折的清创、切开复位内固定(钢板、髓内针) 简单手外伤的清创、闭合伤口 颈椎或腰椎手术

四肢关节感染性/非感染性关节炎症手术 四肢常见的骨及软组织肿瘤手术

骨关节畸形矫正手术(先天性斜颈矫正、拇外翻矫形等) 截肢术 取骨术

3.较高要求

252

105 10 105552 5~10

掌握骨科常用英文词汇,能阅读国内外骨科学文献。可以协助骨科临床、实验室

(二)第2~3年

受训者在骨科下列各亚专业轮转:脊柱、骨病、创伤专业,时间各为7个月,骨

研究。

科门诊3个月。

1.学习目的

掌握:运动系统的解剖、组织胚胎和生理生化知识;掌握骨科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用法和副作用;掌握骨科基本检查法及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独立处理软组织损伤、手外伤(包括清创术、取皮术、游离植皮术、皮瓣技术、小血管吻合技术);独立处理骨折与脱位(包括手法复位、外固定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固定架复位固定术);掌握骨科常见病及部分疑难病的(如脊柱及关节的退行性变、感染性病变、肿瘤性病变、骨关节畸形等)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保守和手术治疗的原则及疾病的预防;掌握骨科常规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原则。

熟悉:骨科常见手术的手术入路、技术操作、并发症处理;骨科生物力学、材料学。

了解:骨科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

2.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种

复杂骨关节创伤(脊柱骨折、骨盆髋臼骨折等) 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与畸形愈合 周围神经损伤

科教司

第 3 页

例数(≥)

5 2~5 2~5

2006年版

血管损伤 颈椎病 腰椎疾病 股骨头坏死

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骨关节非感染性炎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等) 复杂骨关节肿瘤(脊柱肿瘤、骨盆肿瘤等) 复杂骨关节畸形

(2)手术训练

3 5 5 3~5 2~5 5 5 5

受训者应通过前一阶段手术技能的训练进一步掌握骨科常见的手术操作。 手术类别

复杂骨折与脱位(如肱骨干骨折、尺桡骨骨折、腕关节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三踝骨折、骨盆骨折、脊柱骨折的外固定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 复杂手外伤(清创与修复、断肢(指)、再造、游离组织移植) 颈椎手术 腰椎手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 血管损伤的修复 复杂骨关节肿瘤手术 骨关节畸形手术

3.较高要求

(1)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能独立带教实习医师,指导低年住院医师处理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2)掌握文献检索的功能和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选题、设计和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在临床工作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病例总结,撰写综述或论文。每年至少完成1篇写作,第2年为病例报告或文献报告。第3年为综述或论著。在统计源医学杂志至少发表文章1篇。

(3)外语要求:

能够顺利应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科教司

第 4 页

2006年版

完成例数(≥) 参加例数(≥)

10

2~5

10 10 35 2~5 5~10 2~5 5 5 5

5能笔译原著和撰写外文文章。 争取达到用口语进行学术交流。

达到当年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英语等级考试(卫生类)B级标准。

四、阅读参考书籍

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主编,《实用骨科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朱通伯 ,戴尅戎主编,《骨科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Orthopaedics ,Robert H.Fitzgeraid 2002

Comb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 ,Ninth Edition ,S.Terry Canale

骨 科 细 则

参与本细则制定人员

执 笔: 邱贵兴 金今 于斌 段德生 侯筱魁 裴福兴 任玉珠荣国威 王澍寰 卫小春 余楠生 张光健

(以姓氏拼音为序)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二医大附九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 山西医大二附院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

审 议: (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

科教司 第 5 页 2006年版

上一篇:五角剪纸大全图解下一篇:网络部月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