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办创新2014年工作总结

2024-05-02

茶办创新2014年工作总结(共6篇)

篇1:茶办创新2014年工作总结

茶办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本

今年上半年,全办上下以xx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茶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年初下达的茶叶产业化发展工作目标任务,针对茶叶产业化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围绕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强化行业管理、推进全县茶产业发展、加强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茶产业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县上下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茶产业得到稳步提升。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20.53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5.57万亩, 由于受严重干旱的影响,少部分小茶树因旱致死;开采期退后,较正常年份推迟15—20天;但由于价格有所回升,因此产量下降但产值增加,全县完共成茶叶产量2308.9吨,比去年同期2886.2吨减少577.3吨,下降20%,实现农业产值5033.4万元,比去年同期2453.3万元增加2580.1万元,增长105.2%,由于雨季已经来临,预计下半年产量有所增加;全县有茶树林面积9.88万亩;有茶叶千亩村71个,面积达15.1万亩,百亩组493个。无公害茶叶认证面积13.26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65%,其中有绿色食品茶认证面积532亩。有无性系良种面积5.6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27.3%,主要品种有云抗10号、雪芽100号、矮丰等,群体种面积达14.93万亩;有茶叶初制加工厂146个,精制厂14个,专卖店5个,有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7个。全县有茶叶专业技术人员43人,其中县级16人、乡镇27人,职称结构为高级3人、中级13人、初级27人;有在职茶技工16人,其中高级8人、中级7人,初级1人;有社会茶技工225人、茶艺工40人。产品开发不断推陈出新,有“银生”、“老仓”、“无量山”、“黑冠王”、“御笔”等知名品牌,产品远销省内外。茶叶产业已成为××县农村经济的骨干优势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全县有野生茶树分布面积28.6万亩,占全市野生茶树分布面积117.9万亩的24.3%,其中无量山居群23.5万亩,哀牢山居群5.1万亩。共有栽培古茶园3.71万亩,占全市古茶园面积18.2万亩的20.4%。其中老仓福德古茶山1.6万亩,主要分布在安定乡、文龙乡;金鼎古茶山0.75万亩,主要分布在林街乡、景福乡、大朝山东镇;漫湾古茶山0.3万亩,主要分布在漫湾镇;御笔古茶山0.5万亩,主要分布在锦屏镇、文井镇;哀牢山西坡古茶山0.56万亩,主要分布在花山乡、大街乡、太忠乡、龙街乡。同时,加大对古茶树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有效地保护了古茶树资源。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认真做好茶产业发展“xx”规划。今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对茶产业的发展力度,一是年初早计划、早安排,把任务层层分解到乡镇,做到任务早明确、工作抓落实。二是办内全体干部职工任务明确,做到分工协作,责任到人,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2、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招商引资,扶持茶叶产业发展。年初我们共编报了《低产茶园改造》、《生态茶园建设》等相关项目,争取省、市级茶叶种植及低产茶园改造项目扶持。

3、加大宣传力度,宏扬银生普洱茶文化。一是组织了银生茶业公司等参加第五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宣传、推介我县丰富的茶叶资源。二是继续在电子政务信息网站对我县产业发展进行宣传。

4、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努力提高茶农素质。茶农是茶业经济的受益者,是推动茶叶产业化进程的主体。根据全县茶农文化素质不高、茶园管理粗放、采摘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对茶农开展茶叶技术培训,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是茶叶产业

发展的关键之一。为此,我们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各乡(镇)、茶场、茶叶基地无偿为茶农、茶叶加工场进行技术指导培训。

5、认真搞好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活动。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参加县科技局的科技宣传活动,在活动中,我办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免费、集中展示宣传图片、现场咨询培训、现场解答茶叶生产中的各种技术疑点难点问题等方式进行。宣传组从不同角度讲解了发展茶叶产业优势、动员农户积极发展茶叶生产,并对每个咨询者都耐心细致的一一解答其技术难题。

6、加强新茶园、巩固老茶园,调整茶园结构,建立高标准生态茶园,根据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启动了我县5.9万亩

百度推广亩生态茶园建设改造,做好了项目规划、打塘等基础工作,预计七月底将树苗全面定植结束。

7、加大茶叶品牌发展战略,把品牌发展战略列入茶业发展规划。随着我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在制定“xx”茶产业发展规划中把茶业品牌发展战略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发展规划战略进行论证、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加快培育发展,加以打造、宣传、充实、完善和提高现已注册的13个商标品牌。

8、深入挂钩点开展抗旱保苗工作,积极支持各项事业发展。由于今年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深入扎实地抓好挂钩点安定乡青联村开展抗旱保苗工作,为夺取抗旱保苗工作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地规模大,管理粗放。低产茶园所占比重大,全县有低产茶园11万亩,单产低,平均单产仅有40.3公斤,高优生态茶园建设任务艰巨;茶园因为没有连续管理,改造难度加大,有的成了无人管理,无人承包的抛荒地,有的老茶园长期抛荒,分布在偏远山上,看守、采摘是问题,经营不方便,不仅无人投入,更没有人来管理;有的没有见到效益,不敢再投入;有的茶叶卖不到好价钱、觉得管理不划算;有的基地建起来了,无场房、无设备、无技术人员。特别是我县茶园大部分属于农户管理,老茶园面积年年减少,新茶园生长十分缓慢。因为管理没有跟上来,所以产量低,基地发挥不了效益。

二是茶叶初制所厂房陈旧、设备老化、工艺落后,茶叶质量难以保证和提高,适应不了茶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是茶叶精制企业多、小、散、弱,工艺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活力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拓展市场工作力度不够,企业带动力不强。

四是茶园大多以户经营,茶农与初制所、初制所与精制企业之间未能建立起互利合作的运行机制,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企业还没有形成较强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产业链条只能在企业内部完成,还不具备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都在创品牌,都在找市场,大量的钱物重复投入,大量的时间在走重复路。有的茶叶生产企业,为取得自己的品牌,耗费了很多财力、物力;有的只做出了品牌,根本没有产品。

五是市场开拓滞后,没有固定的茶叶交易市场,茶叶以集市交易为主,价格低,利润少。六是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全县20万亩的面积,茶叶成了较大种植作物。茶园的建立,茶叶生长的管理,因为体制机制的问题,县茶产业管理部门与茶叶技术服务部门脱钩,配套的服务体系和专业技术力量与行业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形成有机统一,良种选育,茶树修剪,肥料的配比,病虫防治不能及时到位。全县的茶叶产量,产品的保管,专业市场的建设也还没有跟上来。

七是资金投入不足。

四、下半年主要工作

今年内全县茶叶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市委二届八次全会确定的“数字化、标准化、功效化、品牌化、规模化、国际化”目标,认真贯彻全市茶产业工作会议精神,抓住天士力落户普洱的机遇,下大力气做强做大茶产业,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做好生态茶园建设,努力完成市下达我县5.9万亩建设任务。把此项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县上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二是做好资金保障,待市方案确定后按比例配套。三是做好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规模建设、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建设任务,把面积落实到乡(镇)、村、地块,并绘制规划图。四是举办培训,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层层举办技术培训,县培训到乡(镇)、乡(镇)培训到村、组、农户。五是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县级领导挂钩联系乡(镇)制度,乡(镇)领导挂钩联系村制度;领导小组与乡(镇)签订责任合同,明确任务,责任到人;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片指导。六是检查验收,领导小组在项目建设中对实施进度和质量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年底县上组成验收组,对各乡(镇)进行考核验收,并兑现奖惩。七是加强档案管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分别建立县、乡(镇)两级档案。八是举办样板,发挥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生态茶园建设。

2、组建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努力完成43个合作社组建任务。一是做好试点工作,上半年完成每乡(镇)一个茶叶专业合作社试点;二是做好推广工作,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下半年全面启动组建工作。具体做好宣传发动、入社登记、建章立制、培训、建立档案等工作。

3、抓好茶叶产品质量的整体提升;抓好开拓市场工作;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行业自律机制;结合市场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抓好品牌建设和营销等措施,确保我县茶叶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五、今后茶产业发展工作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深对茶叶产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切实加强对茶叶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我县种茶历史悠久,茶产业是我县的一大传统支柱产业。必须提高对我县茶叶产业现状的认识,提高对茶叶产业发展境界的认识,提升对茶园综合利用程度的认识。在认识统一的基础上,要把茶叶产业作为全县的大产业、大项目来发展。在推进“特色经济”,实施“富民强县”,加快茶叶产业化建设的方向发展,以发挥茶叶产业的综合效益。形成全县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干部,高度关注,高度重视茶叶的大环境,树立茶叶产业是经济的重点、项目的重点的思想,积极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建立全县全员发展茶叶的激励机制,推动茶叶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是进一步完善生产经营机制,提高基地建设水平。今后,原则上不再建新基地,重点在主产区,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专业村内实行高产速生园扩张,对土地条件好的基地进行技术改造。全县茶叶总面积控制在21.6万亩以内。切实加强基地的管理,对茶园有破坏行为的要给予处理,制止对茶园实行掠夺性经营行为。三是进一步完善措施,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对茶叶资源必须进行大整合,本着“宜大不宜小,宜专不宜全”的原则,实行生产经营企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使茶园朝着有利于龙头企业带动的方向发展。积极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依靠典型示范,带动产业发展壮大;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经营茶叶品牌,开拓绿色茶叶市场。四是进一步完善生产投入机制,积极培植茶叶生产要素市场,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按照生产环节健全服务体系,按照生产要素类别组成若干个专业市场;用工业的手段,狠抓茶叶投入,不断充实产业基础,扩充产业实力。加大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对龙头企业和茶叶专业村实行重点扶持;对新建园和老茶园改造,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并探索贷款贴息办法,走融资之路;对建立茶园旅游风景区的使其享受林业、茶叶双向扶持政策。扶贫开发、公路建设、电力建设、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土地平整、小流域治理、低岗地改造等等项目资金都要向茶叶倾斜。

五是进一步加强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好与茶叶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健全茶叶生产、加工服务网络,扩大服务内容;抓好技术培训,推广科学种茶,机械采茶;解决好茶叶产业发展与茶叶管理机构、管理手段不相适应的问题;加强对茶叶的对外宣传、建设茶叶文化体系;加快茶叶市场体系、服务体系建设,走现代化、专业化大生产的道路;通过发挥茶叶市场主体作用,促进企业在产品、技术、品牌、市场上的联合;通过技术标准,提高产品质量,使茶叶产业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

总之,虽然茶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县委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我办将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支持下和省、市茶办的指导帮助下为××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做强做大而努力。

[ 结 束 ]

篇2:茶办创新2014年工作总结

一、2009年工作完成情况

区茶办创新办2009年承诺完成的工作任务共有6项,其中1项被列为2009区政府18项重要工作之一。

(一)2万亩高优茶园种植和中低产茶园改造工作超额完成。2009年区委、区政府下达高优茶园种植和低产茶园改造任务2万亩,实际完成新植茶园面积10913.7亩,低产茶园改造面积11645.7亩,合计22559.4亩,完成任务数的112.8%。各乡(镇、街道)具体完成情况为:

1.邦东乡。新植1120亩,改造500亩,合计1620亩;

2.马台乡。新植1370亩,改造800亩,合计2170亩;

3.圈内乡。新植560亩,改造1300亩,合计1860亩;

4.博尚镇。新植930亩,改造2000亩,合计2930亩;

5.凤翔街道。新植544.7亩,改造1155.7亩,合计1700.4亩;

6.忙畔街道。新植769亩,改造1800亩,合计2569亩;

7.蚂蚁堆乡。新植1200亩,改造2000亩,合计3200亩;

8.章驮乡。新植2620亩,改造1290亩,合计3910亩;

9.南美乡。新植1500亩,改造600亩,合计2100亩;

10.平村乡。新植300亩,改造200亩,合计500亩。

截至2009年底,全区茶园总面积238445亩,其中采摘面积114497亩;高优生态茶园面积97594亩;有机茶园总面积5291亩,其中已通过有机认证茶园面积1615亩,有机转换认证茶园面积3676亩(全部为2009年新认证面积),待申请有机转换认证面积3000亩;无公害认证茶园面积3100亩;低产茶园改造面积31000亩,其中2009年新改造茶园面积11645.7亩。全区茶园基地建设平稳推进,工作重点由茶园新建向低产茶园改造转移。

(二)1500亩龙胆草种植和**区生物药材示范基地扩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在邦东乡、凤翔街道辖区内采用种苗移栽或撒种直播等方式,完成中药材龙胆草种植面积2000亩,完成任务数1500亩的133.3%;二是帮助1户育苗户在章驮乡帮福村建立龙胆草育苗示范基地300亩,全年销售龙胆草种苗200多万株,实现产值达10多万元。

(三)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工作成效显著。年初下达我办向上争取资金30万元,力争完成50万元的任务。实际完成向上争取资金105万元,完成任务数的210%。分别是:争取省发展生物产业办扶持项目3个,争取扶持资金25万元;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办扶持项目2个,争取扶持资金80万元。

[Nextpage]

(四)认真做好制茶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协调服务工作,协助茶叶企业做好市场营销工作

1.为银企合作搭建平台。在全球面临严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我办积极为企业出主意、想办法,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积极为企业和金融部门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最终为**市健身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协调到银行贷款50万元。

2.强化对企业、茶农的职业技能培训。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全区茶馆、茶室、茶企业免费培训茶艺师、评茶员、茶叶加工工累计1400人,全部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得相应的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3.支持和协助企业开展认证工作。一是支持和协助**市**区星星茶叶有限责任公司、**鸿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鸿运茶厂等4户企业的8391亩茶园通过了有机茶园和无公害茶园认证;二是协助**鸿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鸿运茶厂、**宏昌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等4户企业通过了IS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三是协助****银尚茶叶制品有限公司取得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茶叶出口生产企业基地备案及普洱茶基地备案;四协助**市临茶印象茶业有限公司等27户企业取得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书(即QS认证)。

4.积极协助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目前,**市**区星星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莹毫”牌商标和**健身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健身”牌商标已获得**省著名商标称号;**市银毫茶厂的“银毫”牌商标获**省名牌称号;**市临茶印象茶业有限公司正在进行“临茶印象”商标申报**省著名商标工作。

5.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对外交流活动。年内共组织**千年古茶有限责任公司、**市银毫茶厂等多家企业参加了省内外茶事活动3次,带领企业出省考察调研1次,完成调研报告1篇,被区政府和区委宣传部采用。通过对外交流活动的开展,企业营销工作有新的推进。**市银毫茶厂扩大了在浙江、上海的销售网络,临茶印象茶业有限公司的普洱茶产品首次进入香港销售市场,一炮打响。此外,新产品开发也有新进展。**揽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出“迷你沱茶”系列产品,**银毫茶厂恢复了传统“银毫”牌如意紧压茶系列产品的生产,为**普洱茶再添光彩。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抓班子、带队伍,强化服务质量,创建优质服务窗口单位,强化政务,财务公开,勤政廉政,杜绝本单位干部职工违纪违法事件的发生。区茶办创新办调整充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及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2009党组党建工作主要目标及计划、2009年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以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为依托,开通了本部门在**省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网上发布系统的使用帐号,并在该系统中发布重点工作通报6项。同时,强化政务、财务公开,发扬民主,提高了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让干部职工及时了解部门的各项政务活动,提高了干部职工参与政务的积极性,使部门的各项施政行为均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提高了工作透明度,规范了行政行为,推动了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提高了依法办事的水平,杜绝了本单位干部职工违纪违法事件的发生。部门内部形成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务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感,促进了依法行政,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群众办事,赢得了群众好评。此外,还建立健全了19项部门工作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为强化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六)积极完成区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1.茶叶产量、产值较2008年取得恢复性增长,圆满完成了年初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区的茶叶产销任务。全年完成茶叶生产总量4183.6吨,完成任务数4182吨的100%;完成精制茶销售量3096吨,完成任务数3000吨的103.2%。

①2009年全区毛茶总产量4183.6吨,比2008年的3982.8吨增加200.8吨,其中:红条茶产量374.3吨,占总产量的8.9%;红碎茶产量123吨,占总产量的2.9%;蒸烘青绿茶产量699.8吨,占总产量的16.8%,晒青绿茶产量2986.5吨,占总产量的71.4%;毛茶销售平均价10.35元/千克,比2008年的8.39元/千克增加1.96元/千克,实现销售收入(农业产值)4330万元,比2008年的3342万元增加988万元。

②精制茶总产量3243.1吨,比2008年的3007吨增加236.1吨;销售量3096吨,比2008年的1997吨增加1099吨,其中红茶销售量497.3吨,蒸烘青绿茶销售量623吨,普洱茶销售量1975.7吨;精制茶销售平均价20.33元/千克,比2008年的21.6元/千克降低1.27元/千克,实现销售收入(工业产值)6294万元,比2008年的4313万元增加1981万元。

③鲜叶总产量16734.4吨,比2008年的15931.2吨增加803.2吨,鲜叶收购平均价1.89元/千克,比2008年的1.47元/千克增加0.42元/千克;茶农人均茶叶收入270元,比2008年的208元增加62元。

2.典型培育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培育邦东昔归茶品牌。我区的邦东昔归茶作为一个区域性优势品牌,经受住了三年来的市场考验,至今仍然位居**茶乃至**茶前列。2009年昔归茶春茶鲜叶收购平均价达60元/千克,毛茶销售平均价260元/千克,成品茶销售平均价300元/千克;夏、秋茶鲜叶收购平均价30元/千克,毛茶销售平均价140元/千克,成品茶销售平均价150元/千克;全年鲜叶收购平均价达45元/千克,毛茶销售平均价200元/千克,成品茶销售平均价220元/千克。按昔归茶年产量5吨计,销售价以100元/千克计,实现农业产值为50万元;受益人数(包括当地茶农和中间商等)按1000人计,则人均收入为500元,为全区茶农人均茶叶收入270元的1.85倍;二是继续打造博尚镇小勐准茶树良种育苗专业村,帮助其寻找和拓宽销售渠道。目前,其茶苗已远销至大理、保山、缅甸等地。2009年完成茶苗销售500多万株,实现产值25万余元;三是积极协助筹建博尚镇小勐准茶叶协会、那招茶园村茶叶协会、忙畔文伟村茶叶协会和文伟茶叶专业村建设,经常派出科技人员协助其开展工作。

3.抓好技术培训不放松。区茶办创新办抽调技术骨干力量组成服务队,深入到各乡、镇(街道)、村(社)田间地头巡回指导培训,筹措资金购买茶园修剪和改造机具,加强对投产茶园的正常管理和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服务,同时,抓好无公害茶、有机茶的生产与管理技术培训。全年累计培训36场(次)、5000余人,印发茶园管护手册2000册。

[Nextpage]4.积极开展茶叶产业调研工作。面对2008年来茶叶生产受 “普洱茶**”的冲击和国内市场持续下滑的严峻形势,我办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积极深入到各有关乡(镇、街道)、村(社)、茶企业和茶叶交易市场,对全区茶叶生产及销售情况开展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报告两篇,报告分析了一年来全区茶叶生产销售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并分别报送区委学习实践办、区统计局和区发改局,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

5.积极争取资金兑付高优茶园建设项目贴息补助款。年内共争取到区级财政资金295万元,分两次兑付到高优茶园建设投资主体和育苗户手中,为营造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努力。

6.项目争取和储备工作取得大的突破。一是争取2个项目得到农业综合开发扶持资金80万元,3个项目得到省发展生物产业办扶持资金25万元。分别是:《**市**区忙畔街道中低产田(茶叶)改造项目》5万元、《**市**区年产600吨普洱茶加工扩建项目》75万元、《**市**区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10万元、《**市**区星星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省著名商标扶持项目》10万元和《**市**区年产600吨普洱茶加工扩建项目》5万元;二是4个项目进入储备库,分别是:《**市利用制茶废弃物生产茶多酚项目》、《**市**区年加工1万吨食用植物油料生产线扩建项目》、《**市**区万亩澳洲坚果基地建设项目》、《**市**区南美乡3000亩茶园有机转换认证项目》。

7.完成人大代表建议意见、政协委员提案答复各1件。

8.完成核桃“三率”建设大会战及挂钩帮扶工作。一是抽调核桃“三率”建设大会战挂钩帮扶工作人员3人,投入资金0.8万元;二是完成2009年新农村建设补助0.5万元(坝胡肖富德家),完成新农村建设民居房挂钩扶持资金0.5万元(南信桥村罗承清家);三是完成其他帮扶资金1.19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茶叶种植管理水平粗放,经济效益不高。全区238445亩茶园面积中,新建茶园面积所占比重大,基本接近50%,由于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大多都还未投产;而投产茶园面积114497亩的一大半又都属低产茶园,良种化程度低,种植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不高;无公害、有机茶种植面积仅8601亩,仅占茶园总面积的3.6%。

二是茶叶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现象突出。目前全区有茶叶生产企业(包括茶叶初制所)上百家,但具备一定生产加工规模和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企业为数不多,仅占20%左右。由于精制设备落后,科技水平低,企业品牌多、乱、杂,缺乏知名度,形不成品牌优势,好大一部分茶是以原料茶出售,无任何附加值可言,优质优价无从体现。

三是市场体系不健全,产业化经营水平低。目前我区茶叶交易分散,茶叶流通、交易体系仍处于初级阶段,功能不完善、交易方式落后、交易额低,期货、拍卖、网上交易、订单农业等交易方式尚未起步,还远不能适应生产、流通和现代物流的需要。

四是普洱茶市场持续低迷,企业产品销售困难。2007年下半年开始,全区茶产业呈现市场持续低迷现象,茶叶价格持续走低,虽然2009年夏茶茶价稍有回升,但总体茶叶市场走势仍不容乐观,企业收购原料资金困难,价格偏低,普洱茶产品销售困难导致普洱茶企业产品大量积压,资金流动不足,茶产业面临严峻形势。

[Nextpage]

三、2010年工作计划

(一)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根据当前国内外茶叶市场上普洱茶的库存量较大的实际,指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适当压缩普洱茶的产量,增加名优绿茶、红茶的生产。当前普洱茶生产要以生产人工渥堆后发酵茶为主,缩短产品的市场流通时间,鼓励企业建立普洱茶原料贮存设施,经过一定时间自然发酵后推向市场。找准普洱茶市场定位,把普洱茶定位为“大众的时尚的健康饮品”,要求普洱茶的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都要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按这一目标指导生产,引导消费。

(二)发挥部门职能,加大监管力度。在国家颁布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之后,茶叶被列为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的农产品之一。面对新形势,要求茶叶加工企业和茶农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无公害茶、有机茶的生产技术规范。一是切实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大力推广生物农药,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二是加大对无公害茶、有机茶的产地认证、产品认证监管力度。对已经获得认证的产品,实行严格监管,严厉打击冒名标志或滥用标志。三是完善质量监控和检测体系,支持企业开展认证工作。

(三)加强技术服务,提高产业科技含量。重点是加强在建茶园正常管理和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服务工作。通过会议培训、现场培训、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提高茶农素质;加大投入,建设科技示范园,以此争取项目,推广技术,提高茶叶产业科技含量和开发效益;以办示范样板为突破口,推进茶园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四)大力拓展茶叶市场,加大茶产业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参与茶叶博览会、茶叶展销会、名优茶评比等活动,积极推介茶叶加工企业和名优茶产品,大力拓展茶叶销售市场,加大茶叶产业宣传力度,扩大市场份额。

(五)加大茶叶机具使用力度,加快茶资源综合开发。随着农村劳力务工非农化,农业生产季节性劳力紧缺矛盾日趋突出,一些地方茶树鲜叶采摘价格大幅上涨仍难以请到采茶工,是不少企业共同遇到的难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大茶资源综合开发力度,从大力推广机修、机采、机剪、机制技术入手,提高茶叶机械化水平,缓解劳力紧缺矛盾,实现节本降耗,同时要加大茶叶系列产品开发力度,研发生产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提高茶叶附加值。

(六)继续深化对以龙胆草为主的生物药业进行研发和培育。以**广福药业公司为依托,以茶办创新办的技术和向上争取项目扶持为支撑,加大对龙胆草等中药材的种植和产品研发力度,提高项目区农民收入。

四、对全区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企业要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理念。要树立把高档名优茶作为企业品牌的支撑占小部分比例,而大宗茶生产则作为企业占领市场、提高效益的根本的生产经营理念。高档名优茶实行手工采摘、精细设备加工,大宗茶则采取机采机制,既可解决采茶人工不足,又可降低成本,提高茶园效益和企业利润。

二是建议对低产茶园改造给予资金扶持。我区目前的茶园面积已达到应种尽种,建议今后的茶园建设不要再下达新建任务,群众根据自家实际自发种植即可,工作重点应放到中低产茶园改造上。在管理好已建茶园的同时,加大低产茶园改造进度和力度,并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每亩100元)。旨在巩固和稳定现有茶园面积,提高原料质量,夯实茶产业提质增效的优质原料基地基础。

三是建议对龙胆草种植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篇3:茶办创新2014年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 贯彻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会议工作精神, 结合首都经济圈和智慧北京的建设工作,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通过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学习实践质量标杆, 工业标准制定, 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 推动北京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创新。提高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婴幼儿奶粉等消费品自主品牌竞争力, 提升工业企业质量品牌建设能力, 带动我市工业转型升级发展。

二、主要工作

(一)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加强企业质量品牌人才的培育工作, 提升质量品牌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质量竞争力。在我市大中型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试点企业中开展首席质量官培训工作, 引导企业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落实企业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的主体责任。

积极落实工信部开展的品牌培育试点企业、质量标杆、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品牌竞争力评价活动等工作。开展北京工业自主品牌建设和质量管理现状调查专项工作, 总结和提炼工业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和质量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和需改进的方面。宣传优秀企业在控制质量、塑造品牌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继续推广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质量管理方法;举办品牌建设与品牌营销、品牌管理、QC小组诊断师考评班和提高班等培训活动。

(二) 开展质量承诺和自我声明活动在现有130家企业率先承诺的基础上, 继续开展质量承诺和自我声明活动, 力争实现150家以上的企业实现质量承诺和自我声明, 并在“北京质量网”、《质量安全》杂志上予以公示。开展质量信誉和自我声明承诺活动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机制研究, 促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和行业企业自律系列活动, 引导企业自觉承诺并履行质量责任。

(三) 支持开展“北京质量奖”、“北京知名品牌”等树立质量先进标杆的推选表彰活动支持北京质量协会继续开展“北京质量奖”、“北京知名品牌”、“北京市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北京杰出质量人”等质量创优争先系列活动, 并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主题宣传。通过推选表彰活动, 树立并推广标杆企业在质量管理、品牌建设中的优秀做法, 提高标杆企业知名度, 促进社会形成重视质量品牌建设的社会氛围。

(四) 加强工业标准建设和贯彻实施结合我市制定百项节能环保标准, 重点制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方面的节能环保标准, 组织开展2014年立项的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信息化等方面的12项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协调推进智慧城市、两化融合、节能环保等领域重要技术标准的宣贯实施。推进工业百项节能标准和智慧北京等相关地方标准的宣贯实施。组织开展地方标准立项、审查、标准制修订补助申请等归口管理工作。

(五) 深入开展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组织申报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试点企业, 力争2014年达到150家试点企业, 95%以上试点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制度, 培育5~10家国家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标杆企业。健全试点企业及后备企业信息台账。

支持软交所继续举办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果月度推介会和壹周创业秀, 帮助企业融资及开拓市场;继续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探索中小企业私募债、集合信托等融资新模式, 推进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资本化运用。推进企业和中介机构建设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指南的宣贯培训。

(六) 加强消费品自主品牌竞争力建设加强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新兴消费电子的品牌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创建活动, 加大投入, 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推动小米、乐视、京东方、利亚德等消费类电子企业面向多样化用户需求, 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 推动跨平台、跨领域的内容服务平台建设, 对接上下游产业链, 进一步创新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圈, 形成北京市消费类电子集群品牌优势。

切实做好食品饮料、服装、工艺美术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品牌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创建活动, 加大投入, 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 认真做好国家和市级重点品牌服装企业的跟踪工作。进一步加强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重大项目的实施和品牌建设工作。加大技改支持力度, 提高产品质量检测和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水平;支持企业加快全产业链可追溯体系建设, 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完善三元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指导三元乳业加强品牌质量建设, 完善品牌培育体系, 开展品牌价值评估, 加强品牌宣传, 提高三元品牌的全国知名度和消费者认可度, 努力将三元乳业从区域品牌打造为全国知名品牌。

(七) 举行质量品牌推广活动集中一批优秀标杆企业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及质量月中, 开展媒体宣传活动。结合北京微电子国际论坛、北京时装周、两化融合深度行等系列活动, 以及科博会、京台论坛、京港论坛等大型活动, 宣传本市企业的质量品牌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经费保障和项目支持市经济信息化委支持北京质量协会开展课题研究、组织活动等相关工作。重点支持代表产业先进水平, 淘汰落后产能的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新产品标准的项目;支持工业产品在质量、安全、可靠性和检测等方面的标准制定项目;支持产品质量改善、工艺流程改进和产业链改造升级项目。

各区县要积极对提升质量品牌建设能力的活动和项目制定相应扶持政策, 对质量先进标杆企业和产品以及做出突出贡献的质量优秀人才, 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 强化各部门协同结合315、质量月等重要活动, 积极协调配合质监、工商和医药卫生等相关部门开展质量品牌提升活动。各区县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建立相应工作机制, 共同促进我市工业产品质量品牌的提升。

篇4:茶办创新2014年工作总结

第一,坚持用扩大内需来稳定经济增长。突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力争全年完成投资2.25万亿元,增长23%以上。着力解决钱从哪里来,投向哪里去;项目怎么来,项目怎么抓的问题。要围绕9大产业领域,建设300个重大项目,推进100大基础设施骨干工程,带动全社会投资完成2万亿元以上。要完善重大项目调度、督办等机制,加大项目稽察力度,加强项目全过程统筹,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同时以热点培育为突破,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通过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村消费升级,在统筹城乡消费上有新突破。

第二,坚持用改革创新来推动产业转型发展。要处理好“减”与“增”的关系,加快形成新的产业和新的竞争力,努力实现稳速提质,确保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处理好“退”与“进”的关系,明确改革方向和重点,力争服务业增长12%左右,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巩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努力实现量效齐增。抓紧制订并实施331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落实扶粮增粮优惠政策,确保粮食稳定在600亿斤左右。

第三,坚持以人为核心来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编制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解决好城镇化中人的问题、布局的问题、住房保障的问题和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

第四,坚持通过对接国家战略来抢抓内陆开放制高点。深刻把握“过渡带”和“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全面对接国家“一路一区一带”开放新战略,放开南北两口、抓好3个对接。一是以深化泛珠区域合作为重点,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完成面向泛珠区域的22条省际高速通道建设,推进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对接,加强口岸通关的跨区域协作。二是以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为重点,对接上海自由贸易区。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突出与长江沿岸相邻省份的主通道建设,优化沿江、沿湖区域公路、铁路、民航机场及油气管道布局,努力将岳阳建设成为我省第二增长极。三是以加强西部省份合作交流为重点,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充分利用西部的政策和资源优势,拓宽合作交流领域,打通重大铁路、能源通道。引导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优势企业,加强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企业强强合作。

第五,坚持以全面建成小康为总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长株潭。加快两型试验从局部探索向制度探索全面升级。打造长株潭现代服务业核心发展圈,推动长沙率先建立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长株潭城际铁路、长沙中低速磁悬浮和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大湘南。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试点县、重点县建设,积极对接粤港澳,开展专业化、产业链、点对点招商。加强湘南三市口岸建设。大湘西。落实武陵山、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完善武陵山片区12个“天窗县”的配套政策。组织实施大湘西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突出发展生产、健全公共服务和教育三件大事,做到一家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继续做好直接帮扶、整村推进,持续推动异地扶贫搬迁和“六到农家”示范村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力争区域规划尽快获批,全力推动规划落地。突出加强四水航道治理、重点港口码头等综合交运体系建设,发展多式联运,以物流带动产业发展。

第六,坚持通过综合施策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分类推动县域发展,对重点开发区域县,强化产业承接转移,促进产业和人口聚集。限制开发区域县,要做好点上开发、面上保护,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发展特色生态经济。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加强制度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分类考核体系。切实强化节能减排。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综合环境服务等新模式。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6大高能耗行业能效提升行动、服务业领域“百城千店”节能减排示范行动等重大工程。出台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规划。扶持再制造示范基地发展,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建设,制定实施重点园区循环化提质改造3年行动计划方案。探索推进阶梯水价,适当扩大峰谷分时电价差。加快风电、生物质等新能源开发,推进“气化湖南”和新能源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鼓励消费可再生能源,配合推进煤矿关闭退出。整体推进生态治理。配合实施湘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有序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试点示范工程。推进长株潭大气联防联治,完善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以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为重点,推进7个国家清洁养殖示范县试点工程建设。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推进石漠化治理和水土保持工程。

篇5:五德镇茶办2010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在县茶管局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广大干群的齐心协力,全面完成了县委县政府 下达的茶产业建设任务,成功申报获得了“最美茶乡”和“苔茶发源地”称号。荣获全县茶产业建设工作“三等奖”。具体总结如下:

(一)创新工作机制,落实层层负责制,全面完成了新植和幼龄茶园管理任务

镇党委、政府采取片区责任制,把茶产业工作与其他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严格奖惩,由片区联系领导牵头,各村包村干部和村支书主任抓具体工作,茶管员专门负责技术指导的工作机制。并对抓茶人员实行目标任务与工资挂勾考核。2010年冬完成新建茶园1187.3亩,幼龄茶园管理9506亩,全面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茶园新建和管护任务。

(二)重抓茶园管理提质增效,努力增加茶农收入 为彻底扭转重栽轻管现象,镇政府出台多项措施激励和督促茶农对茶园做到应管尽管。一是对产业带重点区域的种茶大户实行以奖代补;二是对五德大桥——新华茶产业带茶园实行标准化建设管理;三是以茶园管理进度和质量进行肥料投入;四是因地制宜搞好茶园套种。在茶园管理方面,去冬集中抓茶干部对茶产业带和种茶大户可采茶园内茶树

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修剪,并全面完成了幼龄茶园的除草、中耕、施肥、覆土等管理。在茶园管理中,发放冬季管护肥料407吨,春季尿素25吨,镇政府奖补种植大户冬季管护资金40000元。通过政策扶持引导,重抓管理,今年的茶青产量大大增加,独芽茶青产量60吨,茶农直接收入380万元,预计加工厂茶叶产品销售收入可达1000万元。

(三)狠抓茶叶加工带动生产,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茶农的生产积极性

根据茶园分布情况合理建设茶叶加工厂,搞好现有加工厂改扩建、技术更新,建一批生产量大,能生产大宗茶和精制茶的综合性加工厂,使茶青采摘在十个月左右,茶青下树率有大的提高,茶农收入大幅增加。2010-2011年,我镇分别在杉木岭、地印、长兴等村新建了新大、宏成、宏源综合茶叶加工厂,改扩建了宏誉茶叶加工厂,加上夷州和龙庆茶厂的龙头带动,加工厂收购、生产秩序井然。茶产品销售市场供不应求。初步实现了加工厂和茶农和谐发展,茶产业建设良性运行。

(四)注重实效,加大技术培训,提高种茶管茶制茶能力

2010年9月,我镇先后选派8名茶管员到地区组织的培训班学习。组织种茶大户30人到四川名山考察学习,又于冬季在大寨、新华两地举办为期两天的茶园管理现场培训班,参加学员有180人。另外,宏誉茶厂、夷州公司以传统 的师傅带学徒方式长期培训手工茶加工技术15名学员,部分学员已掌握技术上岗就业。2011年春季在镇政府阳光工程培训茶农110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培训,现已具有一批种茶、管茶和制茶技术骨干,他们已成为我镇生态茶产业建设的主力军。

(五)整合部门资金,重点扶持,倾力打造杉木岭专业村

我镇茶产业在量上已经达到人均一亩多的发展阶段,茶产业发展就应向做强做精做优方面下功夫。创建专业村示范带动,有序发展,成为当前的工作重点。经过认真调查研究认为杉木岭村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凸显。同时也是苔茶生长的核心区域,现有茶园面积3000多亩,还可辐射带动周边村4000亩茶园建设。有中型茶叶加工厂2个(均能生产精致茶和大宗茶),小型加工作坊30多个,特别是手工茶制作和销售远近闻名。这些条件都是打造专业村的基础条件。由此,党委政府决定创建杉木岭专业村,并整合县直部门帮扶资金,重点扶持,对大坪寨、许家沟、太子坡等利用好田好土建新植茶园的茶农实行以奖代补,共补助资金62745元。2010年,杉木岭村新建茶园583.5亩,新建加工厂一个。目前,正在申请县政府验收。

2011年冬-2012年,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对生态茶产业发展的总体安排和部署,结合实际,制订了五德

镇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调结构、兴产业、促转型”的发展思路。

(一)从政府强势推进数量型向政策引导质量效益型转变。今年11月,我镇先后派出政府抓茶人员、企业负责人、种植大户三支队伍,带着“如何让茶农加强茶园管理、如何让企业成功闯市场”的问题赴四川名山、湄潭县永兴镇、凤岗县永安镇学习取经,通过实地察看、相互交流和汲取他们转型时期的成功经验,结合镇情,调整工作思路。首先组建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常抓茶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达100余人的技术服务队。由分管领导负总责,干部职工包村督促,村干部和茶叶辅导员进行技术指导、具体抓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种茶管茶机制,形成了干部懂茶、茶农爱茶的良性发展格局。

在新植茶园方面,严格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科学规划的原则,我们以大桥至新华20公里茶产业示范带为重点,以万家田苔茶发源地为核心,着力打造了杉木岭生态茶专业村,按照区域布局、相对连片、形成规模的要求,严把建园规划、严把移栽质量、严把肥料投放关,用活上级扶持政策,高标准、规范化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切实做到了“规划一片、建成一片,巩固一片、受益一片”。目前,全镇用好田好土高标准完成了下达的1000亩新植任务。二是坚持利用好田好土建园的原则,近几年所建的茶园都是利用好田好土种

茶,建园在山间、林中,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种植模式随处可见。经产品检验符合欧盟标准,被专家美誉茶乡五德新的寓意---林茶相间、有生态之德;种茶致富,有惠民之德;苔茶起源,有造福之德;茶香味醇,有宜人之德;和谐相处,有互爱之德。

(二)从政策扶持基地建设向茶产品市场开拓的转变。我镇在6000亩老茶园的基础上,5年来迅速扩大茶园规模,政策扶持茶园基地建设起了关键作用,为引导茶农积极参与,自愿管理,茶农的效益是关键。依托中茶所、西南大学为技术支撑,切实搞好茶叶加工技术培训和新产品开发,提高茶青下数率和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促进茶农增收。因此,镇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机制,按照区域规划鼓励种茶大户新建加工厂,凡新建加工厂300平方以上的,奖励20000元,销售茶产品50万元以上的奖励10000元,参加茶博会并获金奖、获QS产品认证的奖励20000元。在政策扶持下,今年又新建加工厂4家,实现了茶区有茶叶加工厂,加工厂带动茶农,茶农增效益。2011年由于受干旱影响,大宗茶持续加工到8月,全镇加工大宗茶达50吨,今年茶青亩产最高收入达6000元,每年组织加工企业积极参加各种茶事活动和单独闯市场,推介我镇茶叶,提高我镇茶叶美誉度和知名度,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

三、下步工作打算

篇6:在全市茶办主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年来,县茶办创新办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茶办创新办的支持帮助下。我县茶叶及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根据临沧市发电161号文件要求,现将我县2009年茶办创新办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工作水平

我办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科学发展观这一理念落到实际工作中,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为组织协调和落实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组织学习好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认真总结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办按要求组织单位干部职工以自学或以会代训的形式学习全会精神。通过学习,单位干部职工提高了对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认识,确保在贯彻落实过程中的不走样、不偏移和与当前工作的有机结合。

二是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县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和部署,我办学习实践活动自2009年3月27日正式展开,到2009年8月下旬基本结束。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积极行动,突出主题,结合实际,务求实效,把学习活动与当前工作结合起来,确保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深入开展。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查找到存在问题5条,整改落实4条。撰写心得体会文章11篇。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振奋了精神,促进了全办各项工作的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是综合学习各种知识应对挑战,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根据我县的茶叶种植发展目标,目前已经完成种植123266亩,已提前完成了种植目标。今后的工作重点是做好有机茶园建设、抓好高优生态茶园的管理技术指导、做好低产茶园的改造工作以及市场信息服务工作。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县茶叶市场呈低迷状态,所以,做好市场信息服务显得急迫和尤为重要。我结合目前这一实际,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有机茶园建设、高优生态茶园管理技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有的放矢,弥补在这方面的知识不足,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人民政府发展思路,确实抓好各项工作。

1、2009年茶叶产业的基本情况

受普洱茶市场波动的影响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茶叶的冲击,全县茶叶产业面临极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1)茶叶产业的基本情况:2009年,全县茶叶面积123266亩,比上年增10003亩,其中:采摘面积7.53万亩,有机茶园16138亩。全县涉及茶叶生产经营的人口达12.3万人,占农业人口的80%以上。有茶叶初、精制加工企业237户,其中获qs认证25户。2009年全县毛茶产量达4772吨,完成市下达任务5124吨的93.1%,比上年4784吨,减少12吨;鲜叶平均价2.13元/公斤,比上年同期每公斤增0.44元,增幅达26%;毛茶平均价格8.42元/公斤,比上年同期每公斤增1.23元,增幅达17%;实现农业总产值4018万元,比上年同期3440万元增578万元,增幅16.8%。茶农人均茶叶收入326.7元,比上年同期294.2元增32.5元,增幅达11%。工业总产值8672万元,比上年11976万元减3304万元,减幅为27.5%。

(2)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根据对全县25户获得qs认证的企业调查,2009年共收购生产毛茶2287吨,与上年2537吨减250吨,减幅为9%。精制茶销售量2031吨,销售收入7701万元,较上年6523万元增1178万元,增幅为18%,实现利润898.7万元,较上年增376.3万元,增幅为72%,上缴税费26.96万元,较上年减69.34万元,减幅为72%,年末产品及原料库存5576.5吨。

2、茶园基地建设与改造稳步推进

由于茶叶市场低迷,茶园种植上成本也随之降低,我们借此机遇积极配合扶贫办、民宗局实施好整村推进,特有较少民族茶叶项目扶持共种植茶园4800亩。在新的形势下,县茶办结合自身的职责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做好有机茶园建设工作,年内帮助三户企业通过认证4600亩;二是抓好高优生态茶园的管理技术指导工作,全年培训茶农30期4000多人次;三是积极协调各部门、各企业做好低产茶园的改造工作,年内共改造低产茶园2100亩。

3、茶叶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扎实有效

茶办紧紧围绕

全力打造无公害茶叶县、有机茶叶大县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展茶树科学管理、修剪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培训人数达4000多人次,确保我县茶园建设健康持续有序的发展。

4、采取请进来战略,全方位宣传推介勐库大叶茶产品

2009年4月8日至12日,“全国茶友勐库茶乡行暨云南××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十周年庆典”在我县

隆重举办。活动共有来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全国25个省、市、区,以及马来西亚、法国和美国等国家的1000多名省内外宾客应邀参加。活动以“追本溯源勐库茶?品古赏今茶乡行”为主题,开展了炎帝神农祭祀、参观联合国有机茶示范基地、共建友谊茶园、戎氏十年庆典大会、“七彩××”民族歌舞烟火晚会、10年发展历程图片展、泼水节狂欢、勐库古茶树群落探秘、产业升级研讨会和“戎氏10年”产品博览等十项内容。活动内容精彩纷呈,宾主激情互动,成果丰硕喜人,获得了圆满成功。对“勐库大叶茶”品牌进行了一次实地检验和再认识,这是在普洱茶市场低迷以来,临沧乃至云南茶叶界的一次规模宏大、拨云见日、振奋人心的盛事。活动现场销售额达219万元,签约1500多万元,赢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5、实施好“走出去”的战略,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1)2009年4月12日至15日,组织11户qs认证企业参加第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博览会有来自省内外100多家参展商参展。本次茶博围绕“健康云茶 世界共享”活动的主题,我县11家qs认证茶企业共40多人组成展团参加了本届茶博会。参展现场销售普洱茶8吨,完成实际交易金额60多万元,达成意向性协议32吨、金额32万元。同时,制作和发放了五千多份关于临沧、××茶叶宣传画册和相关企业信息,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2009年7月2日至5日,组织7户qs认证企业参加大连国际茶叶博览交易会。完成实际交易金额30多万元,达成意向性协议15吨、金额18万元。

(3)11月26日至30日积极响应市茶办的统一安排,组织了15户企业参加2009中国(广州)国际茶叶博览会。

6、巩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不断加强澳洲坚果、咖啡的管理。全县现有咖啡1万亩,澳洲坚果4500亩,建成507亩神衰果试验示范基地。目前××咖啡只由农户自发管理,今后将加强做好咖啡园区的管理工作,为这一产业寻求市场和出路。

7、积极完成好县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中心工作。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对214国道的三角梅进行管护,积极参与《月亮升起来》广场集体舞的推广培训工作,抽调3名干部到忙糯乡参与烤烟种植工作,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2000元作为工作经费完成烤烟种植任务。

8、积极配合省茶科所开展好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西双版纳综合试验站八百双倍增工程。2009年是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启动的第一年,我县被列为全省四个示范点之一,为进一步开展好综合试验站的各项工作,我办高度重视,指定分管领导和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把勐库镇的帮骂村作为试验示范点,期间共培训茶农6期300人次,工作的顺利开展解决了茶叶生产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为推进我县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2010年工作目标和主要措施

(一)、工作思路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中心,继续实施“科技提高品质、文化提升价值、品牌开拓市场”三大战略,按照“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区域布局,大力开发无公害和有机产品,着力调整产品结构,高度重视龙头培育,全面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巩固提升茶叶传统产业,理清和明确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作思路、目标和重点,寻求生物资源创新有新的突破,茶叶产业有新的提升。

(二)、工作目标

2010年,全县茶叶面积稳定在12.5万亩,茶园结构逐步改善,高优、有机茶园建设通过转换面积有新的增加,茶叶产量保中有增,实现茶叶工农业产值2亿元以上。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有新的突破,在澳洲坚果、生物药业、花卉园艺、核桃等生物资源产业上有新的发展。

(三)、工作重点

1、抓好茶叶原料基地建设,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茶叶原料基地建设要按照稳定面积、主攻亩产、提高效益的要求,增加投入,强化中耕、施肥、修剪等农艺措施的落实,努力促进茶农增收,要高度重视鲜叶原料的卫生安全工作,充分发挥××的生态环境优势,着力抓好无公害茶园和有机茶园建设,为生产高质量的茶叶产品提供优质原料,促进企业增效。

2、积极指导和协调好云南临沧××勐库大叶茶商会工作,充分发挥茶商会的职能作用,推动茶叶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业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实现××茶叶在技术、文化、信息、市场价格的重大联盟,改变过去单打独斗闯市场的被动局面,形成合力开拓市场,树好品牌,使××茶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积极组织参加省内外各类茶叶博览会。

3、以市场为向导,效益为中心,调整优化产品结构。要充分发挥××勐库大叶茶原产地的优势,抓好普洱茶、红茶、绿茶等多茶类的生产。茶叶企业要根据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增加科技投入,加大名特优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丰富产品的花色,不断调整优化产品结构。

4、加强市场建设和监管,全方位规范茶叶交易。尽力争取项目建成卫生、规范的茶叶交易市场。

5、实施科技兴茶战略,努力提高科技服务水平。进一步抓好茶叶科技培训、推广工作。以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为核心,抓好产业科技培训、咨询、推广应用等工作,增加培训规范产业生产经营行为,引导茶农、茶企按标准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来源:好范文 http:///)力。

6、认真做好茶叶及生物药业开发创新产业项目的储备及申报工作。配合两户招商引资企业实施好与茶叶相关的项目。一是配合公明山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在我县实施的2000亩台湾乌龙茶项目。二是配合邦腊掌国际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到我县投资建设“天下普洱第一仓”项目。三是配合云南湘植化原料有限公司、××县天润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和××北回归线植物药业研究开发中心项目申报组织实施工作。

7、理清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做好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在澳洲坚果、生物药业等产业上有新的发展。

8、引导好消费,拉动生产。进一步做好1618著饭茶的宣传营销工作,引导好“好茶喝出健康”、“茶饭吃出长寿”的消费理念。

9、根据茶叶产业及生物资源开发产业系列工作,定期发行信息特刊,加大产业宣传力度。

10、认真组织完成县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

(四)工作建议

1、建议市政府、市茶办和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共临沧市委 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临发20087号)文件精神,尽快兑现相关的奖励资金。

2、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加大对茶叶基地建设、管理以及茶企业的扶持力度。

3、着力打造××勐库大叶茶品牌,认真组织参加各类茶叶展销会、宣传推介××茶,让广大消费者认可,把××推介出去,把××茶叶企业和产品宣传出去。

4、加大茶叶原料基地建设的投入,认真抓好低产茶园改造、无公害和有机茶园的申报认证工作,把××建设成为无公害、有机茶叶大县。

上一篇:大学毕业生心态透视下一篇:节能降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