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计算技巧速算

2024-05-24

除法计算技巧速算(共11篇)

篇1:除法计算技巧速算

学数学,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口算。那么,怎样才能算得既快又准确呢?

其实,只要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根据题目本身的特点,使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就能算得又快又准确。

下面,小编将为大家介绍5个速算技巧。

1. 方法一:带符号搬家法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例如:

23-11+7=23+7-11

4×14×5=4×5×14

10÷8×4=10×4÷8

2. 方法二:结合律法

加括号法

(1)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如:

23+19-9=23+(19-9)

33-6-4=33-(6+4)

(2)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如:

2×6÷3=2×(6÷3)

10÷2÷5=10÷(2×5)

去括号法

(1)在加减运算中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例如:

17+(13-7)=17+13-7

23-(13-9)=23-13+9

23-(13+5)=23-13-5

(2)在乘除运算中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

例如:

1×(6÷2)=1×6÷2

24÷(3×2)=24÷3÷2

24÷(6÷3)=24÷6×3

3. 方法三:乘法分配律法

分配法

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

例如:

8×(5+11)=8×5+8×11

提取公因式法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如:

9×8+9×2=9×(8+2)

4. 方法四:凑整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

例如:

99+9=(100-1)+(10-1)

5. 方法五:拆分法

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4和25,8和125等。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例如:

32×125×25

=4×8×125×25

=(4×25)×(8×125)

=100×1000

要想让孩子熟练运用速算方法,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提升计算能力,这样,无论平时做作业还是考试才能游刃有余。

★ 快速提高数学思维的技巧

★ 快速提高学习效率的技巧

★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 如何快速提高数学成绩

★ 高考数学复习及解答能力提高技巧

★ 如何快速学习摄影技巧

★ 如何提高韩语学习能力

★ 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素养上

★ 高三生物成绩快速提高技巧

★ 利用数学教材特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篇2:除法计算技巧速算

一、加大减差法

1.口诀

前面加数加上后面加数的整数,减去后面加数与整数的差等于和。

2.例题

1376+98=1474 计算方法:1376+100-2

3586+898=4484 计算方法:3586+1000-102

5768+9897=15665 计算方法:5768+10000-103

二、求只是数字位置颠倒两个两位数的和

1.口诀

一个数的十位数加上它的个位数乘以11等于和

2.例题

47+74=121 计算方法:(4+7)x 11=121

68+86=154 计算方法:(6+8)x 11=154

58+85=143 计算方法:(5+8)x 11=143

减法的神奇速算法

一、减大加差法

1.例题

321-98=223

计算方法:减100,加2

8135-878=7257

计算方法:减1000,加122

91321-8987= 82334

计算方法:减10000,加1013

2.总结

被减数减去减数的整数,再加上减数与整数的差,等于差。

二、求只是数字位置颠倒两个两位数的差

1.例题

74-47=27

计算方法:(7-4)x9=27

83-38=45

计算方法:(8-3)x9=45

92-29=63

计算方法:(9-2)x9=63

2.总结

被减数的十位数减去它的个位数乘以9,等于差。

三、求只是首尾换位,中间数相同的两个三位数的差

1.例题

936-639=297

计算方法:(9-6)x9=27

注意!27中间必须加9, 即为差297

723-327=396

计算方法:(7-3)x9=36

注意!36中间必须加9, 即为差396

873-378=495

计算方法:(8-3)x9=45

注意!45中间必须加9, 即为差495

2.总结

被减数的百位数减去它的个位数乘以9,(差的中间必须写9)等于差。

四、求互补两个数的差

1.例题

73-27=46

计算方法:(73-50)x2=46

613-387=226

计算方法:(613-500)x2=226

8112-1888=6224

计算方法:(8112-5000)x2=6224

2.总结

两位互补的数相减,被减数减50乘以2;三位互补的数相减,被减数减500乘以2;四位互补的数相减,被减数减5000乘以2;以此类推......

乘法的神奇速算法

一、十位数相同,个位数互补的两位数乘法

1.口诀

十位加一乘十位,个位相乘写后边(未满10补零)。

2.例题

67x 63= 4221

计算方法:(6+1)x6=42

7x3=21写在42的后面,即为乘积4221

38x32=1216

计算方法:(3+1)x3=12

8x2=16写在12的后面,即为乘积1216

76x74=5624

计算方法: (7+1)x7=56

6x4=24写在56的后面,即为乘积5624

81 x89=7209

计算方法:(8+1)x8=72

1x9=09写在72的后面,(未满10补零)即为乘积7209

二、十位数互补,个位数相同的两位数乘法

1.口诀

十位相乘加个位,个位相乘写后边(未满10补零)。

2.例题

76x 36=2736

计算方法:7x3+6=27

6x6= 36写在27的后面,即乘积2736

68x 48=3264

计算方法:6x4+8=32

8x8=64写在32的后面,即为乘积3264

同理,56的平方是5x5+6+6x6=3136

57的平方是5x5+7+7x7=3249

三、一个数的十位和个位互补,另一个数相同的乘法运算

1.例题

37x66=2442

计算方法:(3+1)x6=24

7x6=42写在24的后面,即乘积2442

44x28=1232

计算方法:(2+1)x4=12

4x8=32写在12的后面,即乘积1232

2.总结

互补数十位加个1,和另一个十位乘得积,后写两个个位积,即为所求最终积。

四、十几与十几相乘的运算

1.例题

13x12=156

计算方法:(13+2)x10=150

3x2=6 150+6=156

15x17=255

计算方法:(15+7)x10=220

5x7=35 220+35=255

2.口诀

一数加上另数尾,乘10再加尾数积。

五、个位数都是1的乘法运算

1.例题

31x21=651

计算方法:3x2=6 2+3=5 1x1=1

51 x71=3621

计算方法:5x7=35 +1 =36

5+7=12(写2进1) 1x1=1

61 x81=4941

计算方法:6x8=48+1=49

6+8=14(写4进1) 1x1=1

2.口诀

末位皆一者,首位之积接着首位之和(满十进位),尾数之积后面接。

六、一百零几乘一百零几

1.例题

101X102=10302

计算方法:101+2=103

1X2=02 两数相接即为乘积10302

103 X104=10712

计算方法:103+4=107

3X4=12

两数相接即为乘积10712

同理:求101、102、103......109的平方,也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如107的平方=107+7=114, 7x7=49,两数相接11449即为107的平方

2.口诀

一数加上另数尾,尾数之积后面接(未满10的,前面补零)。

除法的神奇速算法

除法的目的是求商,但从被除数中突然看不出含有多少商时,可用试商,估商的办法,看被乘数最高几位数含有几个除数(即含商几倍),就由本位加补数几次,其得数就是商。

一、小数组

凡是被除数含有除数1、2、3倍时、其方法为:

被除数含商 1倍:由本位加补数一次。

被除数含商 2倍:由本位加补数二次。

被除数含商 3倍:由本位加补数三次。

1.例题

7995÷65=123,(65的补数是35)

2.算序

①被除数前两位79中含除数65一倍,加补数一次(35),得1-1495(破折号前为商,破折号后为被除数,下同);

②被乘数149中含除数二倍,加补数二次(35×2=70)得12-195;

③被除数195含除数三倍,加补数三次(35×3=105)得123(商)。

二、中数组

凡是被除数含有除数4、5、6倍时、其方法为:

被除数含商4倍:前位加补数一半,本位减补数一次。

被除数含商 5倍:前位加补数一半,本位不动。

被除数含商6倍:前位加补数一半,本位加补数一次。

1.例题

35568÷78=456(78的补数是22)

2.算序

355中含有除数4倍,所以前位加11,本位减22,得4-4368;

436中含除数5倍,前位加11,本位不动,得45-468;

468中含除数6倍,前位加11,本位加22,得456(商)。

三、大数组

凡是被除数含有除数7、8、9倍时、其方法为:

被除数含商9倍:前位加补数一次,本位减补数一次。

被除数含商 8倍:前位加补数一次,本位减补数二次。

被除数含商7倍:前位加补数一次,本位减补数三次。

1.例题

884352÷896=987(896的补数是104)

2.算序

①8843中含除数9倍,前位加104,本位减104,得9-77952;

②7795中含除数8倍前位加104,本位减208,得98-6272;

③6272含除数7倍,前位加补数一次104,本位减补数三次(104×3=312(得986(商))。

速算技巧

首先,要保证孩子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课,抓住重难点,牢记要求掌握的计算公式,定理,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课后也要及时做题,巩固当天所学知识。

其次,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养成审题仔细,计算准确,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再教学中,我经常发现有这样的孩子,智商很高,一学就会,但一做就错。什么原因呢?不是抄错数,就是不准确,有时甚至答非所问,结果数学考试成绩往往不理想。

要想提高数学成绩,多做题是必须的,但也不要搞题海战术,那样效果不好,也容易让孩子对数学失去兴趣。要有选择性地做题,给孩子买二三本权威的练习册,孩子已经会的题就不要重复做了,选择孩子解决有困难的题做,多做没做过的题型,这样孩子就能达到熟能生巧了。

篇3:除法计算技巧速算

一、“资料链接”,促进学生新旧知识间的正迁移

在新知的学习中,相关材料的链接可以促进学生新、旧知识间的正迁移。这种策略对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在学生学习策略上体现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问题解决意识,从而为其将来在探究性学习中寻找相关材料打下基础。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这三种情况的出现在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是正常的。到底哪一种方法对呢?教师提供了如下材料:

通过这一材料,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发生了链接,对分数乘以整数的探究活动豁然开朗。接着总结计算法则,对其他错误的计算方法也印象深刻,从而提高计算正确率。

二、“精心设问”,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生长点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巧妙的设问源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准确理解与适度挖掘,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生长点,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如,以分数除以分数(教材第31页例2)为例:

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6×5=30改写出两个除法算式,探究乘除法之间的秘密:

接下来让学生口算下面这两道乘法算式:

问题2:请你仔细观察下面每组的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

接下来让学生把得数相等的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

问题3: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或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互相说一说再汇报。

生5: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以另一个数的倒数。

师:老师把你们的猜想记录下来,也就是甲数÷乙数=甲数×乙数的倒数。(乙数不等于0)

师:如果只根据观察两个算式,我们就下这样的结论,还是过于草率了。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猜想”。

问题4:怎样验证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6:要验证这个猜想,我们可以列举。

生7:我们可以先写一个分数乘法的算式,再由乘法改除法算式,通过这个肯定正确的除法算式来进行验证。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一个整数乘法算式改写成两个除法算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中引出“分数除法的意义”,然后通过计算从分数乘法中得到相应的除法算式的商,从已知巧妙地迁移出未知,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激活。这个乘法算式与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到底是巧合还是存在某种规律呢?这时教师又轻松地提出一个问题:“观察下面每组的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这是一个指向明确的问题,学生可以从观察中客观地发现算式之间的异同,得到比较明确的结论。而接下来的“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则是个较为开放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不同层面的结论,这也是围绕核心知识提出的一个关键性的思考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对题组的观察和思考,并引发与“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相关联的猜想,便于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开启学生探究、思考的深度,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生长点。

三、“数形结合”,有助于感知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出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

如,以分数乘分数(教材第4页例3)为例:

上课开始,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那么1的1/2也就是……?让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生1:将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展示:

师:那么这个12的15怎么表示?在纸上画一画。

展示:

生:将这个1/2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

展示:

生:把1/2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

接下来让学生尝试列出算式。

师:1的1/2可以怎样列式?

引导学生探究分数乘分数的算法。

……

篇4:除法计算技巧速算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周炜解答的第一道题——613=?,借此了解乘法及乘方的速算规律.乘方的速算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上手的.首先第一步,将613拆开计算:613=(63)2)2×6.63对数字敏感的人可以脱口而出216,于是题目接下来变为:(2162)2×6=?.计算2162,用(a+b)2=a2+2ab+b2可以将计算简化:

2162=(200+16)×(200+16) =40000+3200 ×2+256 = 46656.

接下来是最困难的一步——计算466562:

466562=(46000+656)×(46000+656)= 462×1000000+656×46×2×1000+6562.

这里分别展示一下每个部分的速算方式:462=(45+1)×(45+1) =452+90+1.

注意,(10x+5)2有一个非常好用的速算公式,我们将这个式子拆开看一下:

(10x+5)2=x2×102+10x×5×2+52=(x2+x)×102+52=100x(x+1)+25.

452= 4×(4+1)×100+25 =2025,

462=2025+91 =2116

第二部分的速算方法,是不断地在计算的过程中拆出10的幂次数,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656×46×2=656×92 =656×(100-10 +2)=65600-6560+1312 =60000-960+1312 = 60000+312+40 =60352.

最后计算6562,同样可利用上述公式:6562=(650+6)2= 6502+650×6×2+36 =

[6×(6+1)×100+25]×100+1300×6+36 =

422500 +7800+36=430336

得到这几部分的值之后,继续计算加法就可以得到:466562= 2116000000+60352000 +430336 =2176782336.最后一步没有什么很特别的方法,还是直接心算比较方便:2176782336×6 = 13060694016.

整个解答过程看起来很繁琐,但其中的奥妙只有两条:1.反复对复杂的数字进行以0结尾或者以5结尾的拆分;2.利用各类公式来简化计算.

虽然方法好掌握,但要一下子就算出613是多少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根据上面介绍的一些速算技巧,计算出65、66、67没多大问题.下面,我们归纳出一些简单的乘法及乘方的速算技巧.

1.任意两位数乘法

方法:尾数相乘,对角相乘再相加,首数相乘.

【例】 3 7

× 6 2

---------

2 2 9 4

(1)尾数相乘7×2=14(满十进位);

(2)对角相乘3×2=6;7×6=42,两积相加6+42=48(满十进位);

(3)首数相乘3×6=18加上十位进上的4为18+4=22;

(4)将计算结果相连即为所求结果.

2.任意两位数的平方速算

方法:尾数的平方,首数乘尾数扩大2倍,首数的平方,计算中满十进位,最后将结果相连即为所求结果.

【例】 2 3

×2 3

---------

5 2 9

(1)尾数的平方3×3=9(满十进位);

(2)首尾数相乘2×3=6扩大两倍为12写在十位上(满十进位);

(3)首数的平方2×2=4加上十位进上的1为5;

(4)把计算结果相连即为所求结果.

3.三位数的平方速算

方法:三位数的平方与两位数的平方速算方法相同,但三位数的首数指前两位数字.

【例】 1 3 2

×1 3 2

------------

1 7 4 2 4

(1)将尾数的平方2×2=4写在个位;

(2)首尾数相乘13×2=26扩大2倍为52,写在个位上(满十进位);

(3)首数的平方13×13=169加上十位进上的5为174;

(4)把计算结果相连即为所求结果(注意:三位数的首数指前两位数字).

4.大数的平方速算技巧

方法:求出题目与100的差,相差数称之为差数;先算差数的平方写在个位和十位上(缺位补零),再用题目减去差数得一结果;最后把两结果相连即为所求结果.

【例】 9 4

× 9 4

-----------

8 8 3 6

(1)94与100相差6;

(2)将差数6的平方36写在个位和十位上;

(3)用94减去差数6为88,写在百位和千位上;

(4)把计算结果相连即为所求结果.

【拓展阅读】

名人速算小故事

华罗庚巧求立方根

一次,华罗庚教授乘飞机出国访问.在飞机上,他的助手借了邻座一位香港同胞的杂志看,上面有个题目要求计算59319的立方根.华教授看了,立即脱口而出答案是39.旁边的人觉得很惊奇,问他怎么算得这么快,窍门在哪里?

因为303=30×30×30=27000<59319,403= 40×40×40=64000>59319.

又因为前两位数是59,所以答数的十位数字必是3;又因为尾数即最后一位是9,而1、2、3、4、5、6、7、8、9的立方的个位数分别是1、8、7、4、5、6、3、2、9,所以答数的个位数必是9,从而知道59319的立方根必是39.

爱因斯坦的速算诀窍

爱因斯坦不仅有着超人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对数字也特别敏感,就像熟练的报务员能背出成百上千个汉字的电报号码那样.有一次,他问一位朋友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多少,那人答道:“哎呀!它还真不好记呢,乱七八糟的,一点规律都没有,它是24361.”爱因斯坦一听,笑了笑:“那有什么难记的呀!两打(24),19的平方(361).”

还有一次,爱因斯坦生病躺在床上.他的一位朋友去看他,为了给他解闷,给他出了一道乘法题.

朋友问:“2974×2926的积是多少?”

爱因斯坦很快说出:“8701924!”

完全正确!朋友不禁很惊讶:“你是怎么算得这么快的呢?”

原来,爱因斯坦用的是一种速算法.他的朋友说的两个数正符合“首同尾补”的特点.两位数相乘时,遇到这种特殊情况,可按如下速算口诀处理:首加1与首乘,然后乘100,再加两个数尾积就是所求之数.如:43×47=(4+1)×4×100+3×7=2021.爱因斯坦的朋友出的题目是四位数相乘,也可依此计算,即把前两位当作“数首”,后两位当作“数尾”:2976×2924=(29+1)×29×10000+76×24=8700000+76×24,其中:76×24=(50+26)×(50-26)=502-262=1824,所以:8700000+1824=8701824.

【速算测试】

55×45=? 76×64=? 91×99=?

篇5:数学速算技巧数学解题技巧

数学速算技巧

估算法

“估算法”无疑是数据分析中的第一种方法,在进行任何计算之前都必须加以考虑。所谓估计,就是在精度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粗略估计快速的方法。

它通常用于选项非常不同的情况,或者比较的数据非常不同的情况。评估的方式多种多样,更需要每个考生在实战中多加训练和掌握。

只有当选项或要比较的数字之间的差异很大时,才会进行评估,而差异的大小决定了“评估”所需的精度。

化同法

所谓“同化法”,是指“在比较两个分数时,在较大的小时内,将两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化为相同或相似,从而简化计算”的快速方法。

1.或分母变成完全一样的,所以只需要看一下分母或分子就可以了。

2. 当分子或分母降为相似时,可以直接判断某一分数的分母大,分子小,或某一分数的分母小,分子大。

直除法

一分钟快速计算提示:

“直除法”是在比较或计算复数时,用“直除法”求商的第一名,从而得到正确答案的一种快速方法。

“直接除法”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由于其“简单的方法”而“易于操作”。

“直接划分”一般包括两种问题类型:

1. 当比较多个分数时,第一个最大/最小的数是等值数量级下的最大/小数。

2. 在计算分数时,可以通过计算不同选项的第一个位置来选择正确的答案。

“直接除法”一般按难度分为三个梯度:

1.直接能看到第一笔生意。

2.动手计算可以看到第一笔生意。

3.对于一些复杂的分数,需要计算分数的倒数的第一位来确定答案。

初一数学解题技巧

一、开考前浏览。

考试开始前5分钟发卷,大家用发卷开始答题这个有限的时间,通过之前的答题浏览对整个卷有大致的了解,初步估计试卷难度和时间分配,据此将答题顺序统筹,做到知悉。

现在考生应该实现“宠辱不惊”,也就是说,当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问题,心里不希望偷偷高兴,而且应该提醒自己,“这道题做时不可轻敌,小心什么陷阱,可能这个称号,只是类似,有点听不清的变化会导致一个不同的答案”。

遇到一个从未见过,突然没有思路的问题时,不要烦恼,相反,这个时候应该是快乐的,“我没有做过,别人也没有做过。”这是我的机会。总是提醒自己:我容易得人容易,我不粗心;我不怕困难。

第二,在过程中要仔细检查。

这是关键的一步,要求不遗漏问题,看清问题,弄清问题的含义,理解问题给出的条件和要求回答的问题。不同类型的问题,调查能力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问题,评分方法也不同,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关注点也不同。

1.从前向后,先易后难。

一般来说,试题的难度分布是由前到后,由易到难。因此,解决问题顺序也宜按试卷编号从小到大,从前到后依次解决。

当然,有时会,但不是机械地。当中间出现问题时,您可以跳过它并攻击它,或者最终放弃它。先取容易的分数,不要“走黑胡同”,一般原则是先易后难,先选,填空,后答题。

2.得分优先、随机应变。

在回答问题时,基本原则是“认真做熟悉的问题,慢慢做新问题”,以确保分数不会丢失,不容易为分数加分,但要防止问题太耗时而影响总分。

3.填充实地,不留空白。

考试分数是作业的连续流,如果你在试卷上留下太多的空白,会给打分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会觉得你真的不好。

此外,每个问题都有若干挖掘点,如果这些挖掘点与挖掘点相接触,就可以给这些挖掘点。因此,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把问题写在空白处,写出相应的公式或定理等相关结论。

三、如何检查

在考试中,主动安排时间检查答案是确保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成功,这是为了防止遗漏补充,摒弃虚假和保存真实过程,特别是如果候选人使用一个灵活的回答序列,应该加上期末考试。

因为你更有可能跳过问题,你可以通过检查来缩小你的策略中的差距。

检查过程的第一步是检查是否有遗漏或未做的问题。回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结果,如果有时间结合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对论文草稿进行审核,时间是不够的,然后重点检查。

多项选择题测试的主要目的是看是否有遗漏,以及复习你有疑问的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不要基于你的第一感觉来改变你的判断。

篇6:速算技巧

加法速算:计算任意位数的加法速算,方法很简单学习者只要熟记一种加法速算通用口诀 ——“本位相加(针对进位数) 减加补,前位相加多加一 ”就能够彻底解决任意位数从高位数到低位数的加法速算问题。

例如:(1),67+48=(6+5)×10+(7-2)=115,(2)758+496=(7+5)×100+(5-0)×10+8-4=1254即可。

减法速算:计算任意位数的减法速算方法也同样是用一种减法速算通用口诀 ——“本位相减(针对借位数) 加减补,前位相减多减一 ”就能够彻底解决任意位数从高位数到低位数的减法速算问题。

例如:(1),67-48=(6-5)×10+(7+2)=19,(2),758-496=(7-5)×100+(5+1)×10+8-6=262即可。

乘法速算:乘法速算通用公式:ab×cd=(a+1)×c×100+b×d+魏氏速算嬗数×10。

速算嬗数|=(a-c)×d+(b+d-10)×c,,

速算嬗数‖=(a+b-10)×c+(d-c)×a,

速算嬗数Ⅲ=a×d-‘b’(补数)×c 。 更是独秀一枝,无与伦比。

(1),用第一种速算嬗数=(a-c)×d+(b+d-10)×c,适用于首同尾任意的任意二位数乘法速算。

比如 :26×28, 47×48,87×84-----等等,其嬗数一目了然分别等于“8”,“20 ”和“8”即可。

(2), 用第二种速算嬗数=(a+b-10)×c+(d-c)×a适用于一因数的二位数之和接近等于“10”,另一因数的二位数之差接近等于“0”的任意二位数乘法速算 ,

篇7:小学三年级数学速算技巧

小学三年级速算技巧练习(加减法)

一、互补数相加

四、先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法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1)37+42+63=(2)99+101+136=(1)142-51-49=(2)500-90-80-20-10=

(3)134+21+66=

二、拆出补数来先加

(1)99+54=(3)652+68=

三、竖式运算中互补数相加

(1)724+237+396=

(4)27+46+73+54=(2)548+996=(4)182+54=(2)165+328+132=

五、先减去有相同尾数的减法

(1)138+89-38=(3)268+479-39=(9)151一(51+65)=

六、先变整再运算(1)156-102=(3)467+997= 1

篇8:小学数学加减法速算技巧

1、运用数的特征“凑整”

我们认识物体都要抓住物体的特征,特征是它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数字在数学王国中也有自己的一些特征,今天我们说的特征是指这些数字都接近整十、整百、整千,像98、1002等等,在计算时只要把这些数看成整十、整百、整千数,就能使计算简便。

2、移位“凑整”

大家都玩过魔方和积木,有时不能达到我们的要求,却只要移动一个小小的位置就可以完成了,计算有时也是这样。移位“凑整”是指根据算式的特点,通过移动数的位置来进行“凑整”。

3、定律:“凑整”

像乘法口诀一样,定律、规律、法则都是前人给我们创造和积累的财富,我们可以直接拿来使用,这样可以节省我们很多的时间。定律“凑整”指在计算中运用我们平时学过的一些定律、规律和法则进行“凑整”。

例:计算 364+72+46+128 378-57-43 482-(39+82)

在加法计算中我们可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凑整”,使运算简单、迅速。如64+72+46+128=(364+46)+(72+128)=400+200=600 在减法中有这样的性质:从某数中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从这个数中减去几个减数的和,如:378-57-43=378-(57+43)=378-100=278;同样,如果从一个数中减去几个数的和,也等于从这个数中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482-(39+82)=482-82-39=400-39=361。

4、拆数“凑整”

平时同学们一定借过别人的东西,也借过东西给别人,正因为同学们互帮互助才有了我们的团结和友谊。计算有时也会有借数的过程,但算式中要想借数得先把一些数拆开。拆数“凑整”指拆算式中的一个数或两个数,通过加减来进行凑整。

篇9:小学计算速算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数学课,;2.研究的主要内容;A.基础性训练;B.针对性训练;(1)能够很好的理解分数和小数的加、减意义,结合;(2)对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能用通分的方法找出;(3)小数的加减法熟练掌握;;(4)能熟练化解比;;C.记忆性训练;1

小学计算,速算方面的课题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数学课,因为这些学生即将步入中学学习,因此测试这些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特别是他们真正懂得的数学水平,来观察他们是否已准备好学习中学数学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在这学期数学拟定了“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高教学研究”这一研究课题下进行这样的研究。

2.研究的主要内容 A.基础性训练 B.针对性训练

(1)能够很好的理解分数和小数的加、减意义,结合题目合理的创造现实生活中的情景;

(2)对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能用通分的方法找出公分母来得出答案;(3)小数的加减法熟练掌握;(4)能熟练化解比; C.记忆性训练

1.在自然数中10~24每个数的平方结果;

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 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D.规律性的训练

1.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五大定律”: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广形式多,有正用与反用两方面内容,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形式出现。在带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学生往往忽略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使计算复杂化。如 2000/16×8,用了乘法分配律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是 1001.5,用化假分数的一般方法计算则耗时多且容易错。此外还有减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的运用等。

2.规律性训练。主要是个位上的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结果的口算方法(方法略)。

3.掌握一些特例。如较常遇见的在分数减法中,通分后分子部分不够减,往往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1、2、3等较小的数时,不管分母有多大,均可以直接口算。如12/7-6/7 它的分子只相差1,它差的分子一定比分母少1,结果不用计算是 6/7。又如:194/99-97/99,分子部分相差 2,它差的分子就比分母少 2,结果就是 97/99。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3、4、5等较小的数时,都可以迅速口算出结果。又如任意两位数与1.5积的口算,就是两位数再加上它的一半。

(二)主要理论依据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孔子教学各因其材,孔子之后的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些宝贵的传统经验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能归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三)课题研究目标借鉴国内外原有的研究成果,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实施课题研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氛围中,自主探索、研究性的去学习,具备自我调节的能

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能,使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一是知识结构的完善,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补充和完善,使自己的知识素养不断提高,为课题研究打好扎实稳固的根基。

二是观念的更新。保证课题研究达到较高的层次。具体做法为: 1.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学习观。2.请组长进行课题研究指导。3.积极上网学习,了解教改动态。扎扎实实的理论学习,启迪了自己的思维,开阔了视野,促进了自身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为进行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课题分解研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

三、教学的准备工作及内容安排:

1.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量事实说明,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抄错数字,就是写错运算符号。因此 ,做题前,要求学生做题时养成一审:审清题目;二看;看清数字与运算符号和运算顺序。杜绝抄错题目,这是正确计算的前提。三算 :认真计算。四查:强调学生计算完一步要及时检查验算是否正确 ,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率。不是只叫学生细心,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细心的方法。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写竖式也要条理清楚 ,数位要对齐。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 ,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 ,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了讲解 ,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 ,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

2.加强口算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 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每位同学都要打好口算基础 ,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首先 ,掌握方法。如:运用数的组成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减法,想加法;转化为整十数加减一位数;转化成20 以内的加减法;把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转化成一位数减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然后再转化成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口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 ,教给学生一些运算技能 ,不断提高口算能力。其次,有些知识,要通过课堂教学的训练,使学生能脱口而出 ,并做到准确无误,只有这样, 计算起来才能正确迅速。如 ,2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 ,求较小的两个数的(或三个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一些计量单位的进率,1—9各数乘以π(3.14)的值。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长此以往枯燥的练习也不是办法 ,适当地开展一些趣味性的、竞争性的、有奖励措施的训练形式也非常必要。针对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持久性差的特点,有意设计安排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口算练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如,开展灵活多样的竞赛活动 ,像心算、速算、开火车、夺红旗、爬阶梯、集体赛、个别

赛等比赛形式 ,在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 ,还增强了学生们的进取心和集体荣誉感,陶冶了情操。

3.在教学中,要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 ,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 ,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例如, 在计算49×487时,可以让学生大致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的位数,不至于出现较大的错误;在简算4.74×9.8=?时,学生经常出现4.74×9.8=3.74×(9.8+0.2)的错误,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先估算4.74×9.8两个因数分别是两位、一位小数 ,则积一定是 3位小数,末位4×8=32, 则积的末尾一定是 2,可见,结果肯定是错的,再分析原因,问题就解决了。

4.鼓励简算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数学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更应该让学生懂得怎样来提高学生的效率 ,而简便运算的教学恰恰能在这方面体现它的优势。如在三年级的乘法中学生在笔算完42×25后,我特意的提了一句 ,用哪位同学可以口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吗 ?学生这时至少说出了三种以上的口算方法。如 :有先算 40 ×25再加上2×25等于1050的,也有先算6×25再乘7等于1050,还有的先算2×25再乘21等于1050的。三年级我们还不要求学生说出他们在计算中用到了什么运算定律,但他们通过算理朦胧的知道了可以这样算,这样算出来的结果是正确的就行了,我认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学生有了“数感” ,对有这样想法的学生老师在课堂上要大力的进行表扬。因为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看到学生算对了一题 ,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计算的技能 , 更有了计算的技巧。而且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

篇10:除法计算技巧速算

一、11与任意的两位数相乘----左右放两边,加和放中间

11*26=286

11*34=374

11*44=484

我们仔细观察上边的这个例子,26*11,将数字2,6放在两边,然后加和等于8放在中间,即可得286,同理34*11=374(3,7放两边,加和等于7放中间)。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特别的例子,比如37*11等于多少呢?有些考生就会想,按照刚刚所说的,37*11,3、7放在两边,然后加和等于10放在中间,所以37*11应该等于3107(3、7放两边,加和等于10放中间)。

实际上,同学们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这个结果是不对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忽略了数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十进制,37*11,3,7左右放两边,加和等于10,说明要向前进一位,也就变成了407。

总结一下,任意的两位数与11相乘,左右放两边,加和放中间,注意十进制,

备考资料

二、11的多次方---------杨辉三角要巧用

11 的平方是121,这个我们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如果是11的立方呢?可能有些同学记得就不是很清楚了,一旦问到4次方,可能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印象了,实际上掌握这个数字计算技巧,可以巧用杨辉三角,如下图:

将上面图片换为以下图片

上边这个就是杨辉三角,这个三角的特点是什么呢?它的左右两边都是1,而中间的数字是由上边的两个数相加得来的,也就是说如果再继续写下去的话,这个三角的下一行应该是123454321

那这个怎么使用呢?第一行的1代表的是11的0次方,第二行的11代表的是11的一次方,121代表的是11的2次方,所以下一行1331代表的就是11的3次方,那么11的4次方是多少呢?那就是14641。

三、N个1的平方

我们都知道11的平方是121,那么111(3个1)的平方是多少呢?是12321,那么1111(4个1)的平方是多少呢?是1234321,各 位应该已经发现规律了,如果是N个1的平方的话,那就应该从1开始递增写起,一直写到n(注意最大值只有一个,比如1111的平方是1234321,而不 是12344321,一定要区分清楚),然后再从N递减写起,再一直写回1,这样就可以了,比如说,11111的平方是多少呢?

篇11:除法计算技巧速算

概述

速算扣除数是指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税时,简化计算应纳税额的一个数据。速算扣除数实际上是在级距和税率不变条件下,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比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多纳的一个常数。故此,在超额累进税率条件下,用全额累进的计税方法,只要减掉这个常数,就等于用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应纳税额,简称速算扣除数。

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是采用速算扣除数法计算超额累进税率的所得税时的计税公式是: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公式是:

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应纳税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年末一次性奖金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如下:

应纳税额=(收入总额÷12)×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

方法

综上述公式求得的速算扣除数,可用直接计算法验证其准确性,以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第2级验证如下:

① 用上述公式计算:

1500×(10%-3%)+0=105

② 用直接计算法计算

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10%=200

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1500×3%)+(500×10%)=95

速算扣除数=200-95=105

例子

如某人工资扣除3500元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2200元,则税款计算方法为:1500*3%+700*10%=115元。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也可以将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按对应的税率来速算,但要扣除一个速算扣除数,否则会多计算税款。

如某人工资扣除3500元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2200元,2200元对应的税率是10%,则税款速算方法为:2200*10%-105=115元。

这里的105就是速算扣除数,因为2200元中,有1500元多计算了7%的税款,需要减去。其他税率所对应的速算扣除数分别是:20%:555,25%:1005,30%:2755,35%:5505,45%:13505。

说明

速算扣除数是指用快捷方法计算税款时,可以扣除的数额。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可以将应纳税所得额分成不同级距和相应的税率来计算。如扣除3500元后的应纳税所得额在1500元以内的,按3%税率计算,1500-4500元之间的部分(即3000元),按10%的税率计算。

税额计算

1.工资、薪金所得部分的个人所得税额 应纳税额=(每月收入-3500或48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税额 应纳税额=(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的所得税额 应纳税额=(纳税年度收入总额-必要费用)×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4.劳动报酬所得 (每次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所得收入-800元)×20%

(每次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所得收入x(1-20%)X20%。

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20000元(加成征收):应纳税额=每次收入x(1-20%)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00元的,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0;

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2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7000元.

5.稿酬的所得 (每次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收入-800元)×20%×(1-30%)

(每次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收入×(1-20%)×20%×(1-30%)”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每次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收入-800)x20%

(每次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收入x(1-20%)x20%

7.财产租赁所得 (每次月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800)×20%

(每次月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1-20%)×20%

8.财产转让所得 应纳税额=(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20%

9.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个人所得额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20%

1.速算扣除数是什么-计算公式方法&例子说明及税额计算

2.一般人不知道的个人所得税九种特殊计算方法

3.2017个税计算方法

4.20年终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5.参加g20峰会有哪些国家?

6.关于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7.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2017年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上一篇:婚礼领导的致辞下一篇:组织部十一月份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