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下乡送书

2024-05-09

图书馆下乡送书(精选7篇)

篇1:图书馆下乡送书

一、送书下乡活动的指导思想

这次送书下乡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宗旨,发挥市图书馆自身的资源优势,把一批优秀的图书送到农民手中,让农民通过阅读优秀图书,提高文化素质和种养水平,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山区经济强市,构建和谐云浮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送书下乡活动的具体安排

1、送书下乡到高峰街道办文化中心。为充分发挥市级中心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的问题,今年5月,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期间,我馆将组织500册经济、文学、历史、自然科学、医学、农业、工业等方面的新书,送到云城区高峰街道办文化中心,供基层群众借阅。

2、送书下乡到云安县白石镇东圳村委图书室。为配合我市“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活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给农民群众提供一个看书学习的机会,今年5月,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期间,我馆将精心组织500册经济、教育、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医学、农业等门类的新书,送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点:云安县白石镇东圳村委图书室,供农民群众借阅。

三、送书下乡活动的社会效果

这次送书下乡活动,要围绕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宗旨,把优秀的图书送到农民手中,向农民宣传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的政策,营造全民读书的良好环境,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也要通过这次活动,更加密切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加大图书馆的自我宣传力度,扩大图

书馆的社会影响。

【范例】

一、集合1、时间:2012年5月28日星期五

上午8点50分前集合完毕,9点准时出发,逾时不候

2、地点:钦州湾广场采血车旁统一安排车辆

二、报名须知

1、活动当天穿统一服装,戴统一帽子、胸章。没有领取的朋友请提前一天与义工物品管理员南方的雨联系***

2、活动分为上午下午两个部份。上午为捐书活动,下午义工聚餐并对上午活动总结。义工可以选择参加其中一部分活动。下午活动所产生的费用为aa制。

3、参加义工活动并需要安排车辆的朋友,必须在报名时跟义工青山说明,并说明是否参加全天的活动。义工青山电话;***

4、义工衣服、帽子胸章的制作费用均是来自义工赞助,为了让资源良性循环使用(以后不再赞助),参加活动,领取衣服帽子胸章的义工需要交26.5元服装费,其中:衣服18元,帽子:6元,胸章:2.5元。

5、下半天的活动为义工娱乐的活动,所以产生的费用,按国际惯例aa制。预计每人费用20元。地点定在义工缺德之神家里(南间)。内容:对上午义工活动的总结、聚餐娱乐等。

三、活动内容及分工

1、义工将书搬上图书室,分类上架。

2、将学生的礼品转交给学校的老师。

3、参观学校

4、活动完成后吃饭,开展下午活动。

三、免责约定

1、活动过程中服从领队安排和指挥;

2、所有参加活动义工需佩带上钦城义工胸章或穿上钦城义工服装、帽子。

3、活动中严禁个人单独行动;

4、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包括人身、用火安全);

5、保护自然环境,垃圾废物放到指定地点;

6、开展任何活动都有可能遇到问题和风险,活动中预计可能的以及其它无法预计的风险更是客观存在。因此,请报名参加者自行评判风险承担能力,谨慎选择参加,风险完全自行承担;

7、领队或组织者只负责对活动的召集、组织、协调、后勤和技术支持。参加者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领队或

组织者不对活动中发生的任何意外事故承担任何赔偿或连带责任;

8、凡报名参加者均视为接受本免责约定。代他人报名者,对代报名参加者同样视为接受本免责约定;

9、如遇下雨、暴雨、台风或者其他不可抗拒因素等影响安全出行,自动取消本次活动。请报名的朋友留意活动当天天气变化情况及义工联盟群公告。

 

篇2:图书馆下乡送书

“听说今天合肥的叔叔阿姨来捐书,我们早早就来学校等着了。 ”说这话的小姑娘叫翁长欣,是太平小学三年级的小学生,她的愿望与这所乡村小学里其他200多个孩子的愿望差不多,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图书杂志了解外面有趣的世界,像城里孩子一样知道更多的知识。

5月28日,安徽日报报业集团送书下乡活动举行,1500本爱心图书被如期送往学校。

一改之前几日的阴雨天气,早上10时许,晴空万里,捐赠仪式在太平小学的操场上正式开始。这所乡村小学建立于1943年,是有着70年历史的村小,涵盖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学生中有不少是留守儿童,而图书是孩子们最缺的。

“今天,我们受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的委托,来三十铺镇给孩子们送来精神的食粮。三十铺镇是报业集团的`结对共建点,去年我们也曾组织过这里的孩子到合肥参观我们的印务中心、报史馆、省科技馆。今年的活动进一步升级,我们给孩子们送来了1500本爱心图书、1200件文具和两个爱心小药箱,祝福孩子们六一节快乐。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颖表示,希望孩子们不辜负所有爱心人士的希望,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我也希望学校和老师多关心爱护这群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 ”

据了解,本次捐赠的爱心图书是从本报与安徽省图书馆、省希望工程办公室联合举行的“爱心一日捐”中精选出来的、适合小学生看的图书,而1200件文具也是来自活动中爱心人士的捐赠。

篇3:图书馆下乡送书

一、农村图书馆不景气

我国是拥有8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发展不平衡, 在改革开放初期, 国家对于城市工业经济进行重点投入, 对于农村的投入相对不足, 导致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城市, 农村图书馆的发展状况更是不容乐观。

近年来, 我国农村图书馆事业有了一定的进步。据统计, 至2008年底, 我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已有2825所, 截至2009年6月已建成农家书屋9.2万余个。从数量上来看, 我国农村图书馆在快速稳定发展, 但是从实际质量上来看, 农村图书馆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通过对县、乡、村图书馆设施调查, 大多数县乡没有达标的较高层次的图书馆, 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的限制, 绝大数农村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已经完全落后, 很多县乡级图书馆的馆舍已经挪作他用, 完全失去了图书馆的本质状态, 乡村级图书馆 (屋) 则挂靠在综合性质的文化站名下, 根本就没有实体馆舍, 农村图书馆已经名存实亡。

经费投入不足, 几乎是制约所有农村图书馆发展的主要瓶颈。图书馆是公共事业服务单位, 资金来源全靠财政拨款, 没有自身造血机能, 缺少经费将会严重影响图书馆的健康发展。领导对图书馆事业缺乏重视, 图书馆文化体制落后, 不能激励图书馆创新发展, 政策法规不完善, 图书馆管理混乱,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对农民不能进行合理指导, 甚至无法胜任本职工作。当地政府对农村图书馆发展上面投入很少甚至舍不得投入, 资金长期处于短缺状态, 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无法正常维护。图书采购不能及时更新, 有些地区农村图书馆内的图书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馆藏数量普遍不高并且大多数图书已经残破不堪, 农村图书馆内图书数量和质量无法得到基本保证。图书馆内严重缺乏现代农业专业图书、涉农法律法规图书、农村文化图书等, 适合农民阅读的图书种类少之又少。信息共享工程给农村图书馆带来了发展的曙光, 但是受到网点数量等客观因素的限制, 很多资源无法得到农民的充分利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落后的农村图书馆很难满足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求, 农民更多的是通过电视、广播等有限手段来获取信息及进行文化娱乐, 忽视了图书馆功能的存在, 信息来源十分狭窄, 娱乐种类和教育方式单一,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 农村经济无法可持续稳定发展。资金问题造成很多农村图书馆很难维持正常的运行, 有些图书馆已经开始“萎缩”, 失去了其根本服务属性, 严重阻碍了新农村文化建设。

“互联网下乡”完全适应信息共享工程的深入发展, 为信息共享工程在农村图书馆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使农村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电子图书馆发展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给农村图书馆不景气的现状注入了新的希望, 为农村图书馆发展和新农村文化建设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互联网下乡对农村图书馆的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 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已经迈入了信息化发展的大门, 现代新型农民对于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由于农村图书馆的发展落后, 现今已经很少有人光顾农村图书馆去阅读图书来查询信息, 都是采取更为现代化的方式来获取信息。互联网是当今社会传播量最大、传播种类最多以及传播速度最快的信息载体, “互联网下乡”的到来为农村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生机, 将农村传统图书馆与互联网结合是农村图书馆发展的一种创新突破, 互联网为农村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带来变革, 其发展目标将是现代化的农村电子图书馆。

(一) 互联网下乡为农村图书馆发展节约了大量资源和优化配置

以“互联网下乡”为契机, 在农村图书馆中一次性投入设立电子阅览室并连接到互联网, 吸引更多的农民到图书馆里来免费上互联网, 这样增加了图书馆的读者流量, 图书馆馆舍将为专用, 不会闲置或挪作其他用途, 增强了农村图书馆读者的流动性。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资源不但包括图书而且还包括更多其他种类的信息, 图书馆再不必每年花费大量资金来采购大量多种类的图书资源, 只需要采购互联网上不容易找到的信息资源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图书, 把节约下来的资金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去。“互联网下乡”是借助于“电脑下乡”而不断深入农村的惠民政策, 农村图书馆内电子阅览室内数十台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 其信息拥有量远远超过数倍于其他的传统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信息, 在空间上大大缩小了使用面积, 在将来农村电子图书馆的快速发展下, 农村图书馆的空间利用率会越来越高。“互联网下乡”让农村图书馆与现代化城市图书馆的合作有了基础保障, 农村图书馆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来开发自身农业资源优势和重点资源分配, 为将来农民通过互联网登录城市图书馆充分利用馆藏信息资源打通了道路, 为农村图书馆借鉴并创新管理和服务理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断优化城乡图书馆资源配置与一体化发展, 对于农村电子图书馆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 互联网下乡与农村图书馆结合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互联网下乡”是惠农政策, 是缓解农村图书馆图书经费困难的途径之一, 互联网在农村图书馆向广大农民敞开了信息化的大门, 改变了传统农村图书馆的发展模式, 为今后现代化的农村电子图书馆建设提供了设施基础和经验积累, 对培育新农村现代新型农民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农民在图书馆通过互联网学习农业知识, 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把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融入到农业生产中,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增加农民收入。农民通过互联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进行各种远程教育。互联网上有很多学科的视频、图片等各类学习资源, 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 改变农村以往的愚昧、落后的精神面貌,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互联网上有很多娱乐项目可供农民选择, 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增强了农村文化娱乐氛围。互联网上有关涉农的法律法规网站, 让农民在农业生产生活中有法可依, 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由此可见, 农村图书馆内的互联网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下乡将改变传统农村图书馆发展模式, 从传统的纸质图书馆藏向农村信息化电子资源图书馆发展, 服务模式从被动转为主动, 农民在图书馆不光是阅览图书, 更多的是进行网上冲浪, 不断满足自己快速增长的信息需求。现代农村图书馆的功能发挥出来,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成效显现出来, 必将引起领导重视, 从而加大农村图书馆投入, 社会各界也会对农村图书馆进行积极捐助。农村图书馆拥有了互联网可以与城市图书馆合作发展, 建立农民一点式登陆服务, 成为城市图书馆的一名远程读者, 可以查询、借阅更多的图书资料, 享受更丰富的服务, 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摘要:在“家电下乡”之后, “互联网下乡”的呼声越来越高, 传统农村图书馆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大多数农村图书馆正在“破产”的边缘徘徊。互联网下乡给农村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合理利用互联网将为农村图书馆发展模式的变革开创新之门, 为农村电子图书馆的建设铺垫了道路。本文介绍了农村图书馆不景气的现状和原因, 阐述了“互联网下乡”这一惠农政策对农村图书馆发展模式及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互联网与图书馆的结合是农村电子图书馆的初级形态。

关键词:农村图书馆,互联网,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贾玉文, 李学庆.农村图书馆事业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21) .

[2]陈后德.刍议农村图书馆 (室) 的建设与服务[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7 (6) .

[3]李加斌.加强小城镇图书馆工作, 促进城乡建设[J].图书馆论坛, 2002 (10) .

[4]徐苇, 盛芳芳.农村图书馆: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中难解的一个结[J].图书馆论坛, 2004 (5) .

篇4:送书下乡活动方案

这次送书下乡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宗旨,发挥市图书馆自身的资源优势,把一批优秀的图书送到农民手中,让农民通过阅读优秀图书,提高文化素质和种养水平,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山区经济强市,构建和谐云浮作出应有的贡献,送书下乡活动方案。

二、送书下乡活动的具体安排

1、送书下乡到高峰街道办文化中心。为充分发挥市级中心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的问题,今年5月,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期间,我馆将组织500册经济、文学、历史、自然科学、医学、农业、工业等方面的新书,送到云城区高峰街道办文化中心,供基层群众借阅。

2、送书下乡到云安县白石镇东圳村委图书室。为配合我市“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活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给农民群众提供一个看书学习的机会,今年5月,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期间,我馆将精心组织500册经济、教育、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医学、农业等门类的新书,送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点:云安县白石镇东圳村委图书室,供农民群众借阅。

三、送书下乡活动的社会效果

这次送书下乡活动,要围绕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宗旨,把优秀的图书送到农民手中,向农民宣传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的政策,营造全民读书的良好环境,为农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也要通过这次活动,更加密切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加大图书馆的自我宣传力度,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

-----------------------------

一、集合1、时间:2010年5月28日星期五

上午8点50分前集合完毕,9点准时出发,逾时不候

2、地点:钦州湾广场采血车旁统一安排车辆

二、报名须知

1、活动当天穿统一服装,戴统一帽子、胸章,规划方案《送书下乡活动方案》。没有领取的朋友请提前一天与义工物品管理员南方的雨联系***

2、活动分为上午下午两个部份。上午为捐书活动,下午义工聚餐并对上午活动总结。义工可以选择参加其中一部分活动。下午活动所产生的费用为AA制。

3、参加义工活动并需要安排车辆的朋友,必须在报名时跟义工青山说明,并说明是否参加全天的活动。义工青山电话;***

4、义工衣服、帽子胸章的制作费用均是来自义工赞助,为了让资源良性循环使用(以后不再赞助),参加活动,领取衣服帽子胸章的义工需要交26.5元服装费,其中:衣服18元,帽子:6元,胸章:2.5元。

5、下半天的活动为义工娱乐的活动,所以产生的费用,按国际惯例AA制。预计每人费用20元。地点定在义工缺德之神家里(南间)。内容:对上午义工活动的总结、聚餐娱乐等。

三、活动内容及分工

1、义工将书搬上图书室,分类上架。

2、将学生的礼品转交给学校的老师。

3、参观学校

4、活动完成后吃饭,开展下午活动。

三、免责约定

1、活动过程中服从领队安排和指挥;

2、所有参加活动义工需佩带上钦城义工胸章或穿上钦城义工服装、帽子。

3、活动中严禁个人单独行动;

4、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包括人身、用火安全);

5、保护自然环境,垃圾废物放到指定地点;

6、开展任何活动都有可能遇到问题和风险,活动中预计可能的以及其它无法预计的风险更是客观存在。因此,请报名参加者自行评判风险承担能力,谨慎选择参加,风险完全自行承担;

7、领队或组织者只负责对活动的召集、组织、协调、后勤和技术支持。参加者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领队或组织者不对活动中发生的任何意外事故承担任何赔偿或连带责任;

8、凡报名参加者均视为接受本免责约定。代他人报名者,对代报名参加者同样视为接受本免责约定;

篇5:图书馆下乡送书

“传承红色文化、服务苏北农村”实践小分队实践方案

一、活动背景

社会主义的和谐,离不开农村社会的和谐,农村图书室作为在农村进行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文化事业基础薄弱,现有的文化设施及服务能力尚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特别是广大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状况仍然存在,农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文化事业发展的差距有扩大之势。基层文化工作内容和形式陈旧,缺乏活力和吸引力,文化阵地的作用难以发挥。在建党90周年的特殊历史时刻,我们积极响应红色文化年的号召,传播红色文化身体力行传播红色文化,“送文化下乡”不仅可以缓解地方文化事业经费短缺的难题,而且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有利于农村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把广大农村急需的科学文化知识送到农民的家门口,让他们有机会、有条件学习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为早日脱贫致富提供信息支持,也有利于调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地方资源、社会资源向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投入,改善贫困地区文化设施的条件。同时,利用社会实践,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展示建党九十周年以来,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本实践小分队以南通大学理学院校园可再生资源回收中心为主力军,着力开展图书募集、整理、捐建农村图书室、红色经典读物推介等活动,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精神,为苏北的文化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二、活动宗旨

积极响应“创先争优”和红色文化年的号召 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活动目标

让农村的领路人成为继续创富的带头人,做到用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 让小分队成员锻炼实践能力、传播红色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活动口号

情系农村 爱心传递

五、活动意义

通过捐赠书刊建立图书室改善农村老百姓的思想理念,提高农村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他们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建设新农村的思想,建立和谐的农村人际关系,让农村和农民体会到全社会的关爱和温暖,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引起政府文化部门和各界人士的关注,加大对苏北的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同时,今年是红色文化年,将红色文化传播给农村,激发农村广大群众的奋进精神、进一步促进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六、活动可行性论证

(1)队员背景 参加本次调研活动的所有成员均是来自农村,而且90%是苏北,对农村的环境十分熟悉,另外本次活动我们选择的地点是苏北宿迁市,我们绝大多数成员是苏北人,在语言交流方面将会畅通无阻。(2)地点选择

之所以选择宿迁作为实践地,一是因为宿迁地处苏北经济较为落后地区,资源贫乏、文化事业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二是因为理学院2009届毕业生、可再生资源回收中心前负责人、全国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马建同学已顺利在宿迁电信工作,心怀对母校、学院的感激,他积极参与联系和筹划工作,目前已经与当地一名大学生村官商谈了建设农村图书室事宜,对方表示欢迎;三是因为在今年村官应聘中,回收中心一成员郭聪敏同学入选宿迁市村官,此次社会实践是她上任之前的“职业前体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宿迁建立图书室任务完成后,还可以沿途经过淮安,参观周总理故居,感受当地的红色文化氛围,培育青年学生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视情况做出安排)(3)图书种类和募集途径

一方面,本中心的基础——回收中心经过6年得发展积累了很多对农村有用的书籍,包括:健康营养类、计算机类、医学类、管理类、文学类、娱乐类、体育类、军事类、漫画类,红色文化类等,7月初考试结束,回收中心就开始分类整理、打包,准备运往宿迁。

另一方面,社会募捐——我们倡导南通市广大市民、图书馆、书店、各企事业单位、学生向我们捐赠书籍,为苏北贫困农村地区奉献爱心,传递真情,传播红色文化。6月24日晚,狼山镇闸桥村的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活动中,将配合我们向居民征集图书,特别是中小学教参、教辅类读物。7月初,向南通少儿书店募集优秀少儿读物、向南通书城募集红色文化类优秀读物。

(4)苏北农村图书馆的建设现状

根据调查,苏北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资源不足,农民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文化程度不高,无法响应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战略,很少有书店。(5)如何发挥农村图书室的实效

充分与农村大学生村官、农村基层干部挂钩,以农村图书室为基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类活动。

七、活动开展

第一阶段 ——前期准备(1)印制红色文化传单和展板;(2)与南通电视台,南通日报,江海晚报等介绍活动计划,争取媒体关注和资金赞助(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点设在盐城,活动受到了市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南通电视台和盐城电视台均有报道,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3)与宿迁当地部门联系,初步确定各项事宜;

(4)联系南通各大书城及学校,发起募捐图书的倡议(募捐活动持续至7月中旬);(5)将回收中心的书刊及募捐的书刊等进行整理分类打包;(6)购买部分图书及学习用品,支持当地特困家庭中小学生。第二阶段 ——调研

(1)到达实践地点,迅速与村委会联系确定具体事宜;(2)分类整理、图书上架;

(3)举行捐赠仪式,校、院领导到场为图书室挂牌;(4)商讨图书室运行及后继合作方式;

(5)发放传单,展出展板,向村民传播红色文化;(6)参观周恩来总理的故居。第三阶段——总结

媒体宣传,诚邀南通电视台和《南通日报》全程报道,并向当地媒体发出邀请。积极向各级媒体发送稿件和图片,以扩大影响。第四阶段——成果展示

2011年9月开学初期向全校师生展示暑期社会实践成果,以展板的形式展出,并附上活动所拍照片,成果展示预计持续一个月。

八、交通运输

火车、汽车、城乡公共汽车

九、资金预算

交通费用:2000元 宣传费用:1200元 食宿费用:2500元 通信费用:200元 医药费用:100元

共计:6000元

十、注意事项

(1)防暑

(2)交通安全和财产安全(3)意外事故防范

十一、团队介绍

南通大学理学院“传承红色文化、服务苏北农村”小分队是由校园可再生资源回收中心成员组成,可再生资源回收中心成立以来一直以“帮助贫困生,美化校园环境,减轻学校和家庭负担”为宗旨,以“诚信经营、规范运作”为原则,在校园内开辟了贫困学子的创业先河,受到市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可再生资源回收中心把收购可再生资源演变成了催人奋进、自强不息的可再生的精神资源。因此,我们要在社会实践中,把这种可再生的精神资源继续发扬光大!

篇6:档案展览进课堂 科技图书送下乡

局 (馆) 机关党委、青工委结合档案馆新馆开办的《清代皇室档案展》《辽宁记忆展》, 组织局 (馆) 青年同志精心制作课件, 把珍贵的档案展览浓缩到课件中, 带着电脑、投影仪等设备把两大展览内容送到乡镇、送到学校的课堂上。局 (馆) 专业讲解员为双庙子镇中心学校小学及初中部4个班级百余名师生进行了解说。活动受到了双庙镇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老师都说档案局 (馆) 的这两个展览既让同学们开阔了眼界, 也是对学生们课外知识的有益补充, 不但为学生提供了一次直观了解历史的机会, 更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爱祖国、爱辽宁、爱家乡的热情, 更是对中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好启迪。

为丰富双庙镇村民的文化生活, 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机关党委精心选购了200余册农业发展、果蔬种植、家畜繁育等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 送给双庙镇图书室, 以更好地为农业发展和农民生产服务。

篇7:图书馆下乡送书

一、乡镇图书馆、档案馆共建的重要性分析

1. 资源共享, 节约成本。

乡镇图书馆以及档案馆要想形成共建, 首要做的就是要建立起共同的数据库或是资料库。我们知道, 自建资料库或是数据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对于乡镇财政而言, 这显然是一项份额较大的“工程”, 而且还需要进行长期地维护。作为乡镇信息资源网络系统的“两翼”———图书及档案相互协作以及共同建设共有的信息库或是数据库, 这就能够形成资源共享, 节约成本, 笔者认为, 具体可以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便于实现乡镇文献及参考资料进行交流、资源的共享以及信息的优势互补, 能够为生活在乡镇的人们查阅资料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而且对于档案的统一管理以及查询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乡镇图书馆—档案馆共建还能节约相关的信息化软件, 如硬件和软件, 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 能够更好地为乡镇各个企业、学校的技术研发及教学服务; (3) 随着网络技术广泛地运用于乡镇图书馆—档案馆共建过程之中, 网络技术可以将图书资源以及档案资源共同地以网络的形式进行交互, 互相链接, 实时地发布资源利用及共享, 从而为图书—档案一体化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及促进作用, 为二者的共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图书、档案联合起来, 建立共同的计算机网络。积极加强馆藏文献的电子化和专题数据库的建设, 实现信息数字化, 利用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实现网络化服务,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全方位满足读者信息需求。

当前时期下, 信息技术的发展进程不断深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得以迅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来对各类型的信息进行获取, 从而能够得到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学习价值高的信息源。依托现代网络技术, 读者不仅能够很轻易地查询到档案资料信息, 而且还能够随时地在家里或是办公室等地点进行档案信息的搜索以及查询等。这就不仅需要能够对原始的档案资料加以科学、合理地应用, 又要能够对系统的理论依据、参考资料以及数据资料等方面加以最佳的利用。而且, 图书以及档案工作的具体的服务对象以及目标非常相似或是相同, 二者的工作性质均具有双重性的特点, 即主要表现在专业性, 又表现在服务性。在宏观方面, 主要目标是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以及教育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文献信息方面的保障;在微观方面, 又可以根据读者个性的差异或者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提供各类的服务。无论是在宏观方面还是在微观方面, 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 即二者均是为了对档案及图书信息进行存储、开发以及利用等, 以不断实现信息的价值, 从而最大程度上对用户的不同层次的方位的多元化的信息需求给予充分地满足, 而读者的这种信息需求反过来也会促进图书—档案一体化的实现。

3. 积累经验, 为真正的乡镇图书馆—档案馆一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图书和档案方面的理论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和成熟, 然而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之上, 对于实践的指导和研究却是一片空白。乡镇档案馆及图书馆这两个部门共同合作对数据库进行构建。这有助于形成高质量的信息检索服务体系, 从而为档案及图书的一体化坚实积累丰富的经验, 通过合作共建的实践, 完善和健全图书及档案一体化理论等知识体系的探索及研究, 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指导一体化实践。与此同时, 乡镇图书馆以及档案部门在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以及数据库坚实等的过程中, 主要对档案以及图书各个系统的独立性以及二者之间的横向联系。从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制定并应用涉及馆藏信息资源的形成、整理、保管、保护、利用、鉴定、统计等方面的处理方法、规范和标准等, 为一体化做好准备。

二、影响一体化管理的因素及基本条件分析

1. 影响乡镇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因素。

乡镇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虽然是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但是二者真正实现一体化管理还需要许多工作要做。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速, 乡镇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而且在很多基层如乡镇还将图书及档案相关的理论付诸实践过程之中, 但是在讲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时往往会存在着各种问题, 那么这就使得二者的融合的推进速度十分缓慢, 因此一体化尚未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笔者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知, 当前影响乡镇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1) 管理体制的束缚。在乡镇, 图书与档案管理机构历来分立, 互不统属, 由此形成了档案、图书机构各自独立、封闭、纵向的隶属、指导关系, 基本上无横向联系。 (2) 二者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设置不统一。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化, 使得乡镇的档案与图书一体化管理工作已经提上日程。在图书以及档案整理的方法和原则、分类标准、标注以及著录等方面均存在着不一致性, 那么这就会使得二者混合存取以及协调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 乡镇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基本条件分析。

乡镇图书及档案内在因素是实现信息一体化管理的基本条件, 乡镇图书以及档案在组织方法、检索技术以及加工处理等方面均有着很多相同之处。因此, 这些内在的因素也就成为了实现信息一体化管理的基本条件。乡镇图书以及档案有着本质属性, 均是由一定的物质载体对信息资料进行存储和传递, 以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乡镇图书及档案有其各自的特征和优点, 图书突出的是它的系统性功能, 而档案图书的是它的本源性, 它具有一定的历史根源性。正因为图书、档案有许多共同之处, 实现一体化才有坚实的基础;也正因为两者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实现一体化管理, 才能发挥各自的特点, 达到优势互补。产生大于图书、档案的功能性和整体性的效果。

三、乡镇图书及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措施

1. 共建信息数据库———乡镇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根本对策。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化, 我国乡镇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已经成为了基层图书馆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 在构建数据库时, 主要可以通过如下几个途径进行: (1) 对商业化的数据库进行购买和引进; (2) 不断地通过其他途径对乡镇图书馆的信息数据库资源进行扩充和丰富。乡镇图书馆的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可以参考高校图书馆的一些实践, 如可以对相关的数目、文摘、各类职称论文以及期刊目录等具有学科特点的专题全文数据库进行构建, 这是当前时期下我国各大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对于某些发展较好的乡镇而言, 完全可以效仿高校图书馆的自建的实践进行, 具体而言, 主要包括数据库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提供各种服务以及统一进行文献的检索等。我们知道, 图书馆和档案馆面临的客户群基本上没有多大差别, 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存在互补性, 为了使自建数据库收录数据更全面, 在高校管理体制等其他方面尚不具备的情况下, 可以从两者的契合点入手与档案馆合作, 挖掘本校特色资源, 加强特色资源的深层次的开发。形成自己的特色资源优势, 并为图书、档案实现真正的一体化积累经验, 做好准备。

2. 现代网络技术———实现乡镇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技术基础。

乡镇图书、档案系统是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一体化管理不是简单的融合, 而是一种数字化的网络环境下的融合, 即所谓虚拟图书馆和虚拟档案馆的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 原来文献信息与载体之间从一而终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信息作为文献的本质属性和真正内涵, 已经摆脱了对载体的专一性的依赖关系, 开始实现信息自身的独立与自由。高速发展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打破了传统技术条件下地域、时间和行业的限制。使得全方位的信息共享在技术上成为可能。目前, 使用最多的现代信息技术为VPN技术, 指的就是一种运用身份验证、密码以及隧道协议等在公共网络上构建专用性的网络的技术。这样的网络既可以是某一个区域内的局域网, 又可以是整个因特网。VPN技术的主要优点为网际互联安全性高、经济实用、管理简化。VPN技术运用于数字化图书馆、档案馆一体化管理中的具体原理可以概括为:图书馆和档案馆数字资源及数字管理系统首先在VPN服务器及路由的作用下, 然后通过VPN隧道的信息传递作用, 将图书馆与档案馆中的数字信息资源以及图书馆、档案馆管理方面的动态消息传递至乡镇的各用户以及其他的客户端。

综上所述可知, 当前时期下,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 基层建设也逐渐提上了日程。在基层建设中, 图书、档案的一体化建设及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二者的一体化建设和管理,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加强二者的一体化建设和管理, 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需要; (2) 加强二者的一体化建设和管理, 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因此, 在基层工作之中, 要高度重视图书及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江琳.加强协作推进图书档案一体化建设[J].兰台世界, 2006 (5) .

[2]张燕.乡村图书馆发展应随机应变[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7, 19 (7) .

上一篇:创新与守旧领导者自测题下一篇:传染病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