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必然性

2024-05-13

客观必然性(精选6篇)

篇1:客观必然性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客观必然性

一、税务会计概述

税务会计是进行税务筹划、税金核算和纳税申报的一种会计系统。通常人们认为税务会计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自然延伸,这种自然延伸的先决条件是税收法规的日益复杂化。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多数企业中的税务会计并未真正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中延伸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会计系统。

税务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特殊领域,它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对财务会计中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进行的会计处理与国家现行税收法规不相符的会计事项,或者出于纳税筹划的目的,进行纳税调整或重新计算。因此,税务会计并不是要求企业在财务会计的凭证、账簿、报表之外再设一套会计账表(纳税报表及其附表除外)。各企业均应设置专职税务会计人员(办税员),大企业还应设置专门的税务会计机构。税务会计资料大多来自财务会计,在进行纳税调整、计算,并作纳税调整会计分录后,再融入财务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之中。随着各国税制的逐步完善、会计的不断发展,以及税收的国际协调、会计的国际趋同,税务会计也会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1.目标不同。财务会计从本质上讲是提供会计信息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全貌,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以及其他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税务会计则侧重于提供税收计缴方面的会计信息,其首要目的是促使企业按照现行税法和征收办法正确计缴应纳税款,履行纳税人的义务。

2.对象不同。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企业以货币计量的全部经济事项,包括资金的投入、循环、周转、退出等过程,而税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只是与计税有关的经济事项,即与计税有关的资金运动。这就是说原来在财务会计中有关税款的核算、申报、解缴的内容,划归税务会计并由税务会计作为核心内容分门别类地阐述,企业财务会计只对这部分内容作必要的提示即可。

3.核算基础不同。税收制度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结合,因为计算应税所得是要确定纳税人立即支付货币资金的能力、管理上的方便性和征收当期收入的必要性,这与财务会计所采用的权责发生是相矛盾的。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这两种会计基础同时交叉使用,是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在核算方法上的重要区别,也是税务会计核算方法上的显著特点。它是指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基础同时确认当期收入与费用标准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即平时会计记录以现金收付基础记录;年终结算时,再以权责发生制加以调整。联合基础实际上是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联合运用。其优点是可以减少平时记账工作量,终了,又收到权责发生制的效果。我国税法中显示的税务会计基础实际上是采用联合基础。例如,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者分季预缴。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15天内预缴,终了后4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4.处理依据不同。财务会计只是遵循会计准则,依照会计制度处理各种经济业务,会计人员对某些相同的经济业务可能有不同的表述、出现不同的会计结果,应该认为是正常情况。而税务会计不仅要遵循一般会计原则,更要严格按现行税法的要求进行会计处理,因而会计处理具有强制性和确定性,一般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也不允许在计算口径和方法上存在有悖于税收法规的情况。税务法规与会计准则存在某些差别,其中最主要差别在于收益实现的时间和费用的可扣减性上。

5.计算损益的程序不同。损益表看到的利润总额,财务会计按照会计制度和财务会计方法计算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的财务成果,即会计所得。税务会计是在会计所得的基础上,按照税法的要求,进行调整后,才得出应税所得。当财务会计的核算结果与税务会计不一致时,财务会计的核算应服从于税务会计的核算,使之符合税法的要求。实务上,企业对税务会计的处理均依附于财务会计处理,即采取平时按财务会计准则进行,等到期末结算申报时再按税法规定加以调整的方法,一种帐外调整的方法。

由上可知,虽然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有一定的相似和重叠之处,但税务会计发挥着财务会计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是一种必然趋势。

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是一种必然趋势。

1.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体化,财务会计也随着发展变化。由早期简单记录发展到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由原来计划经济下对单一的会计主体提供信息发展到现在为多方提供信息的学科。税务会计是伴随财务会计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和完善,以服务于不同经济主体的需要。而建立税务会计,有利于保证税法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对于促进财务会计有着重要意义。

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发展财务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由最初简单的计量与记录行为发展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监督,为企业的经营管理、长期决策、强化经营和管理服务的完整的方法体系的学科。

税务会计是随着经济发展、通货膨胀、高利率等,导致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产生了重要变化,税收征纳双方都认识到最少纳税原则和最迟纳税原则对国家税收收入和企业经营成果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税务会计便由此慢慢地产生了。

我国计划经济下,国企一般只需对政府负责,一切都是政府的,再加上税收制度和税种少而简单,因此税收与财务会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税法与财务会计制度的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导致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高度集中统一。

3.建立税务会计的必然性

①建立税务会计是法律、制度、准则差异的必然要求由于财务会计制度与准则是规范企业的核算行为,保证企业公平竞争的法律手段,其服务对象是企业,为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决策等服务,而不是政府。而税法是规范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和征收办法,依法缴纳 税款,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因此,必须逐步分离税务会计,即能保证企业全面、真实核算的需要,也保证国家财税收入的需要。

②实务差异是建立税务会计的客观条件由于税法的影响,导致财务会计在核算上无法脱离税法的影响而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真实核算,无法提供较有公众利益的财务报告与报表。这些实务上的差异,成为我国税务会计单独设立的前提条件。

③建立税务会计有利于完善税制及税收征管企业配备有专门税务资格会计的人员,并根据税收规定及时核算企业税收,并及时申报纳税,正确履行纳税义务,有助于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上缴;也有利于税收管理部门对企业税收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有助于税务机关发现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及税制的不完善之处。

④建立税务会计有利于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服务建立税务会计分离,有利于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合法减少应交税款。

⑤建立企业税务会计有利于会计准则向国际惯例靠拢我国新的会计制度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但是,如果没有建立相应的税务

会计,税法将影响和制约着财务会计发展进程。

⑥建立税务会计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力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互相作用程度将影响着社会的生产关系。从上述分析,它们从政策、实务等已存在较多的差异,如果没有解决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它们将会反作用于生产力。

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以及会计改革和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公众利益的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的逐步趋同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已为建立税务会计提供了法律基础、客观条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已是必然趋 势,既保证企业依法经营及纳税,也能强化征纳双方的管理意识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税务会计的作用

税务会计的职能制约着税务会计的作用,税务会计的作用又是税务会计的职能在一定的运行条件下的具体体现。税务会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合会计核算贯彻税法,有利于发挥税收的作用

税务会计是融税收法律法规和会计核算于一体的特种专业会计,因此,通过对企业的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会计核算,既可以促使企业按照税法规定,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又可以分析纳税对企业单位的影响,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调整产品结构,从而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生产、调节消费、调节经济的作用。

(二)反映企业纳税义务的履行情况税务会计依据税收法律法规,计算企业的各种应纳税款,并通过会计核算,准确、如实地记录税款形成和缴纳的情况,可以反映企业作为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对于负有纳税义务的企业而言,运用税务会计核算资料,可以随时了解本企业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并可从中发现未按规定计算缴纳税款的问题及原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以正确履行纳税义务。

(三)监督企业正确处理分配关系

税务会计能发挥会计监督和税务监督的双重作用,促进企业正确处理分配关系。根据会计监督的要求,税务会计有权拒绝有损任何一方利益的不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有权向税务机关反映问题,并应按上级要求进行自查。根据税务监督的要求,税务机关通过税务稽查,根据税务会计提供的信息资料,检查纠正不符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错误行为,以维护税法的严肃性,正确处理有关各方的收益分配关系。

(四)维护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

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分析一般纳税企业,尤其是有进出El退税业务以及享受减免税优惠待遇的企业提供的有关纳税情况的会计信息,结合自身的税收会计核算资料,对企业的纳税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地解缴入库,保证出口退税业务以及减免税待遇的真实性,从而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此外,国家在依法征税的同时,也要根据现行税法规定,明确维护纳税人依法进行税收筹划以及充分享受包括减免税在内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合法权益。

(五)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税务会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特殊的会计管理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核算、监督和参与决策,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税收是企业外部环境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时不容忽视的客观条件。企业对税收方面情况的关注、了解和应用是通过税务会计来实现的。税务会计以税收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依据,全面、真实、连续、系统地记录和核算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务活动,监督税务行为,并参与涉税决策,从而能有效促使企业改善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以及会计改革和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公众利益的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的逐步趋同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已为建立税务会计提供了法律基础、客观条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已是必然趋 势,既保证企业依法经营及纳税,也能强化征纳双方的管理意识提供了有效途径。

篇2:客观必然性

正确认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火灾形势仍将相当严峻的客观必然性

运用辨证唯物论观点,对我国火灾形势的`实际走向及特点、全面建小康对消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当前消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以及发达国家在经济快速增长期火灾发展的历程等进行分析,提出必须充分、正确认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火灾形势仍将相当严峻的客观必然性;同时要能动地抓住主要矛盾积极应对,科学规划,实现消防工作跨越式发展,力争把火灾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

作 者:杜兰萍 作者单位:公安部消防局,北京,100741刊 名:消防科学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0524(1)分类号:X92关键词:火灾形势 消防安全 消防

篇3:客观必然性

关键词:网络化教学,网络自主学习,客观必然性

在美国、新加坡、欧盟、日本等国家, 以及我国香港地区,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 在20世纪后期就已掀起了未来教育信息化活动。它强调教育具有模块化的结构, 实用性的目标, 以教法革新为特色, 以学生为本位, 以自主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特点。大学英语作为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社会产生的影响很大。近几年来, 国内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线, 对多层面问题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 取得了若干有代表性的阶段性成果。国内的英语教学研究在前期反思总结的基础上, 集中关注以下几大问题: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法论,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和谐课程、课堂与教学的构建, 教学、教材评价与测试, 英语教学的跨学科发展, 新的学习方式及其教学策略, 等等。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 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中,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基础, 文化意识是得体地运用语言的保证,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新课程凸显“探究学习”, 并非全盘否定“接受学习”, 而是旨在改造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所谓的“探究文化”取代传统的“应试文化”。高等教育司明确指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特别是网络技术, 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 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既方便又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是指学生利用网络环境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主动地、有主见地探索性学习。网络以其资源的丰富性、交互的实时性和广域性学习方式的灵活性等特征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支持条件。因而,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符合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

在网络时代, 大学英语的教学和课程是开放性、互动性、交互性、对话性的, 学习不仅是获得知识的途径, 而且具有探索知识、创造知识的意义。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突出人际交互, 即通过媒体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无论是实时交互还是非实时交互, 都具有典型的时代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和训练, 并在网上进行部分内容的测试。网络教学比传统教学有独特的优势, 正如美国西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所所长史强克教授所说:“传统教学模式是一个专家站在教室对着一群学生讲话, 电脑化教学正好颠倒过来, 一个学生坐在电脑前面, 身后却有无数专家。”

二、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特征的需要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网状、非线性的语言信息, 包括文字、图形、动画、图像、声音、视频等其他媒体信息,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下, 学生学习英语时就可以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有关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 使“视、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得到广泛应用和提高。

现代外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也主要由学生自己负责决定, 即提倡“自主学习”。但目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许多局限, 高等教育迅猛发展, 学生人数骤增, 而英语教师师资不足, 班级大, 课时少, 学生不能完全依靠课堂教学解决所有外语学习问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则可以把教室任意地变化成一个个虚拟的场景,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使语言学习变得生动而有意义, 学生的信息量更加丰富了,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因而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

三、符合培养英语合格人才的需要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不仅是知识的获取, 而且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实践。教师充当的是配角, 学生的助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自主, 学习气氛轻松愉快, 加上网络信息的多种呈现形式, 必然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兴趣也会在愉快氛围中滋长, 学生的探索意识必然进一步加强。

现代社会认为, 培养合格的英语人才首先必须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基于网络下的自主创新和综合实践是在学习中通过网络搜集和查找资料, 并对有用的英语信息、学习技巧和学习策略等进行探索、分析、研究, 最后基于问题解决的方式, 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提高大学英语知识水平和实践运用能力。

另外, 有效借助网络进行个性化学习, 可以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借助网络开展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完善的个性。网络环境的个性化自主性学习方式, 从调动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 激发起学生的认知兴趣, 满足不同学生认知风格的需要, 促进学生智力与思维的发展, 同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方面得到同步发展, 帮助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向更高层次递进。

因此, 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潮流。这种新的外语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教学环境, 优化了外语教学资源,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建立网络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平台, 有助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 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 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这种自主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极大地拓展教学的空间、时间与主体的维度, 符合高校教育的特点, 有其必然性。

参考文献

[1]Butler, D.L.Individualizing instruction in self-regulatedlearning[J].Theory into Practice, 2002, (2) :81-92.

[2]王笃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 2002, (5) :17-23.

[3]傅玲芳, 杨坚定.基于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 (10) :36-38.

篇4:论税务会计分离的客观必然性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会计与税务会计

1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发展

财务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由最初简单的计量与记录行为发展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监督,为企业的经营管理、长期决策、强化经营和管理服务的完整的方法体系的学科。

税务会计是随着经济发展、通货膨胀、高利率等,导致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产生了重要变化,税收征纳双方都认识到最少纳税原则和最迟纳税原则对国家税收收入和企业经营成果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税务会计便由此慢慢地产生了。

我国计划经济下,国企一般只需对政府负责,一切都是政府的,再加上税收制度和税种少而简单,因此税收与财务会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税法与财务会计制度的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导致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高度集中统一。

2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

2.1 政策上所导致的差异 会计准则与税法在立法宗旨、服务对象和约束因素诸方面都是有区别的,导致了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主要是按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进行日常核算,同时受税法的限制。其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它们之间的差异,导致财务会计的核算受税法的限制而无法较真实反应企业的经营情况,并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真实的信息。

2.2 实务上的差异 由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不一致,导致实务上有所差别,包括:①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②存货的盘亏;③固定资产累计折旧;④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⑤管理费用;⑥;营业费用;⑦财务费用;⑧长期投资;⑨收入;⑩营业外支出;无产资产等。

以下是对无形资产形成的差异进行简单的对比:(见表2)

2.3 信息使用者的差异 财务会计是以公众利益为目的,主要是向信息相关人(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企业决策者以及其他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准确、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其根本目的在于让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和盈利可能性。

2.4 国际会计准则上的差异 从国际范围看,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模式,其基本特征使财务会计有充分的独立性,不受税法的约束,纳税人的纳税事项通过税务会计另行处理。其财务会计的目的是对外提供法定报告,存在公众利益,使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必要的分离。

以法国、德国为代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并的模式,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有较高权威性,通过计划经济与国家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导致投资者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要求较低或与政府重叠,公众利益较差。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此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企业的核算要求。

3 建立税务会计的必然性

3.1 建立税务会计是法律、制度、准则差异的必然要求 由于财务会计制度与准则是规范企业的核算行为,保证企业公平竞争的法律手段,其服务对象是企业,为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决策等服务,而不是政府。而税法是规范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和征收办法,依法缴纳税款,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因此,必须逐步分离税务会计,即能保证企业全面、真实核算的需要,也保证国家财税收入的需要。

3.2 实务差异是建立税务会计的客观条件 由于税法的影响,导致财务会计在核算上无法脱离税法的影响而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真实核算,无法提供较有公众利益的财务报告与报表。这些实务上的差异,成为我国税务会计单独设立的前提条件。

3.3 建立税务会计有利于完善税制及税收征管 企业配备有专门税务资格会计的人员,并根据税收规定及时核算企业税收,并及时申报纳税,正确履行纳税义务,有助于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上缴;也有利于税收管理部门对企业税收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有助于税务机关发现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及税制的不完善之处。

3.4 建立税务会计有利于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服务 建立税务会计分离,有利于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合法减少应交税款。

3.5 建立企业税务会计有利于会计准则向国际惯例靠拢 我国新的会计制度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但是,如果没有建立相应的税务会计,税法将影响和制约着财务会计发展进程。

3.6 建立税务会计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力 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互相作用程度将影响着社会的生产关系。从上述分析,它们从政策、实务等已存在较多的差异,如果没有解决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它们将会反作用于生产力。

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以及会计改革和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公众利益的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的逐步趋同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已为建立税务会计提供了法律基础、客观条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分离已是必然趋势,既保证企业依法经营及纳税,也能强化征纳双方的管理意识提供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程瑞远.试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问题.2003.11.

[2]孙自愿.试论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关系的演进.http://sh.chinaacc.com/new/2003_5/30526100615.htm.

[3]胡其昌.无形资产会计规范与税法规定之比较.http://www.chinaacc.com/new/2004_7%5C4072109463972.htm.

[4]刘姣.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理论分析与现实选择.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6.12.

[5]林德俊.建立税务会计的迫切性.商业经济.2005.10.

[6]齐英.浅析我国税务会计发展问题.科技创新导报.2008.27.

[7]张县平.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商场现代化.2008.02.

[8]李辉.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经济师.2007.07.

篇5:客观解释及造句

【注音】: ke guan

【意思】:(1)在意识之外,不依赖主观意识而存在的(跟‘主观’相对):~存在|~事物。(2)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考察,不加个人偏见的(跟‘主观’相对):他看问题比较~。

 

篇6:科学考核客观评价

——关于高职院校内部干部考核的思考

邓顺川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004)

[摘要] 干部考核是管理干部的一项基本组织原则,是对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所进行的考察、核实、评价。现行干部考核制度存在不少缺陷,必须通过改革,实现考核制度的创新,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干部考核制度,制定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考核评价内容体系,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日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严密考核程序,改进考核方法,合理确定考核评价等次,注重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发挥干部考核工作对干部管理监督的作用,推动考核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 干部考核;考核指标;评价

[作者简介] 邓顺川(1951-),男,四川内江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干部考核是管理干部的一项基本组织原则,是对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所进行的考察、核实、评价。考核的目的:一是建立正常的干部工作反馈机制和群众监督机制,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的工作表现和业绩;二是检查干部任期目标的执行情况,督促干部改进工作,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三是激励干部的工作热情,为干部的选拔、配备、任免、奖惩和培训提供依据,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一个干部是否德才兼备?是否能胜任本职工作?是否做出了突出的业绩?这些只有通过科学的考核,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如何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每一位干部,使高职院校的干部考核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是值得认真探讨并加以实践的。

一、学校干部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考核内容缺乏针对性。考核内容实际上就是对某一职位干部的具体要求,是干部考核体系中的核心环节,通过对干部进行考核,做出其是否符合组织要求、是否称职的评价。学校广大干部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从事着不同的工作,肩负着不同的职责,工作的内容和性质不同,如有的管人、有的管物、有的管财,还有的管思想政治工作,当然对他们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目前高职院校对不同层级、不同职位的干部都是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进行考核,但就具体考核项目而言,还没有制定出针对各个层面干部的考核 1

内容体系的项目规定,考核内容和权重没有多大区别,这样会导致以下几方面的弊病:一是没有抓住主要内容进行考核,没有考到点子上,使考核失去了权威性;二是只考核了对干部的共性要求,忽略了对干部的个性要求,用同一把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干部,结果必然影响考核的真实性 ;三是考核重点不突出,该考核的内容没有考核,该重点考核的内容却弱化了,使大家对考核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使考核失去了严肃性。

2、考核形式缺乏多样性。考核形式主要指考核时机和考核方法。考核是事关干部队伍建设的大事,考核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目前高职院校对干部的考核形式趋于简单,一般都是在期末或年终集中进行,采用的方法不外乎是个人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这种“一锤定音”式的考核方法存在的弊病是:一是每年只考核一次,没有注意考核工作的时效性,不能起到考核干部的真正作用;二是使大家只注重一次集中考核的结果,忽视了日常考核,这样难免有人平时工作中松松垮垮,而在集中考核时则“作秀”;三是只有静态考核,没有动态跟踪考核,收集的信息不完整,不能客观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四是没有依据干部的工作性质、工作范围和责任大小,采取不同的方法,导致考核结果大同小异;五是个人述职中主观因素太多,差异太大。民主测评没有采取谁熟悉谁参加测评的方法,使考核失去了准确性。

3、考核指标缺乏科学性。考核指标是根据考核内容确定的具体要求,通过考核指标的设定,让干部清楚学校对他们的要求是什么,以及他们将如何开展工作和改进工作。要保证指标的科学性,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指标涵义要明确,便于理解,不应模糊、空泛,不要有空话、套话。例如,要群众测评干部的“创新精神”,由于每个人对“创新”涵义的理解不一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测评结果当然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二是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以量化指标为主,定性指标只能作为量化指标的补充;三是要依据干部分管的工作性质或工作重点,制定关键考核指标,以此反映干部的个性特点及真实水平和能力;四是指标的内容要客观,用事实、数据说话,便于做出正确判断;五是指标不宜过多,不同的指标应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测评。

4、考核评价缺乏客观性。对每一位干部做出评价是考核的最终成果,评价能否客观、公正地反映干部队伍及干部本人的真实情况是考核的关键。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是用一个百分数作为考核的结论(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按分数的高低排队,这样的评价过于简单,不能客观反映一个干部的“政

治业务素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还会带来几个方面的后果。一是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考核没有达到目的,影响了学校的干部队伍建设,严重的会给学校和教职工的利益带来损害。二是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反正差不多,使大家对考核失去了兴趣。三是考核容易流于形式,随意性很大。考核人员不愿做认真细致的考察、核实工作,只要有个分数就行,这样考核也就失去了意义。

5、考核队伍缺乏专业性。考核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业务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遵循党性原则、公正原则、民主原则、法制原则、实绩原则,要求考核人员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做到上要对组织、学校负责,下要对每位干部和教职工负责,要坚持原则,排除干扰,通过各种形式广泛收集信息,然后利用分析、归纳、筛选、对比等方法,排除片面及不可信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结论。从某种程度上说,考核质量的高低与考核人员本人的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目前学校的考核队伍大都是临时组建的,人员也不是专职的,考核工作并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从客观上说他们也只好应付了事。再者,这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考核工作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对考核指标缺乏深入理解,对考核目的、要求、内容、程序不熟悉,搞考核工作是勉为其难,特别是平时他们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缺乏对学校整体工作的了解,难以把握考核工作的全局,这些因素都必然影响到考核的质量。

二、干部考核制度改革的思路

传统的干部考核主要采取定性的方法,即对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采用综合评估的方法进行评价。其一般程序是:确立考核对象、个别谈话、考核组提出评价意见等,定性考核的考核结果都是用评语的形式来表明的。定性考核简便易行,是多年来干部考核的主要方法,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定性考核方法已不能适应干部工作的要求,主要是科学性、准确性方面存在不足。

1980年以来,干部考核制度改革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实践,主要有两种模式的探索:一种是以目标责任制为基础的干部考核制度,它是以责任目标为基础,通过对干部责任目标的制定、分解落实、考核评价,形成与传统的考核方法相结合的考核制度体系。此种模式明确以政绩优劣来衡量干部,奖优罚劣,是从“伯乐相马”到“赛场赛马”的一大进步,这一探索取得了明

显的成效,表现为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了干部能上能下。同时,以目标责任制为基础的干部考核制度,其本身的局限性也严重影响着考核制度改革的发展和深化,主要表现为:一是目标设臵虚假,难以科学合理;二是目标责任主体不清,影响客观的考核评价;三是目标责任制本身具有短期效应;四是目标责任制不能完全承载干部实绩等。另一种是以岗位职责规范为基础的干部考核制,这一考核制度主要通过规范干部岗位职责,并以此为基础考核干部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同时结合传统的考核方法对干部德才素质进行考核。干部岗位职责规范作为干部管理的手段,作为规范干部行为的制度在一定范围或某些岗位上是可取的,但作为重要的、统一的干部考核依据则不具有可操作性,因为干部的工作大多是无形的、不可量化的智力和脑力付出,同样的岗位职责,不同的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付出的心血可能相差较大,不同岗位之间的比较就更难以把握。综上所述,现行干部考核制度存在不少缺陷,必须通过改革,实现考核制度的创新,推动考核工作的发展。

1、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干部考核制度。我国加入WTO以后,教育市场必将国际化,人才市场也必将国际化,只有根据“事”——工作表现和绩效为中心的具体评定基准来做考核才有意义。从理论上讲,高职院校对干部的管理最终要归结为绩效的管理,没有绩效,即使工作态度再好,也不能说明问题,也不能给学校带来任何好的效益。因此,应转变陈旧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树立全新的绩效管理理念,包括系统管理的理念、关键绩效指标的理念、持续沟通不断改进的理念。绩效管理强调考评针对工作和业绩,而不是针对个人,强调基准明确的评估考核而非综合抽象的笼统评价。工作业绩是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德才条件,通过正当途径所取得的实际成果,是干部综合素质的客观反映。在干部考核中,应坚持以绩效考核为重点,着重考察干部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益以及在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所提出的工作思路、采取的措施、发挥的具体作用,以此作为了解和评价干部的主要依据。

干部考核内容是包括德、能、勤、绩、廉在内的完整体系。其中,“绩”居于核心地位,“德”、“能”是基本条件,“勤”是动力,“廉”是必然要求。在具体操作中,可将五个大项要素的权重确定为3:3:2:5:2。即德为3,能为3,勤为2,绩为5,廉为2。从总体上把握“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思想。

2、制定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考核评价内容体系。构建考核评价内容体系,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坚持以实绩为核心,以德才素质为基础,全面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按照《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具体分为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五大项内容,然后结合干部工作实际,根据各个层面干部工作岗位、工作性质、职责任务的不同,将五大项考核内容细化为若干子项因素,分别制定“正职干部、副职干部、科级干部、普通干部”等四个层次的考核指标,赋予每项考核内容一定的分值,进行考核测评。例如,对一般干部考核评价内容进行选择,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思想品质、政策理论水平、群众观念、坚持原则、依法办事。组织领导能力主要包括:开拓创新能力、业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工作作风主要包括:勤奋敬业、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工作实绩主要包括:工作思路、工作落实、履行职责、工作成效。廉洁自律主要包括:为政清廉、工作时间以外情况。

3、坚持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衔接,实现考核工作经常化.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是干部考核的基本形式。平时考核是对干部所进行的经常性考核。通过述职汇报、检查工作、个别谈话、阶段性工作考核、派人参加总结工作会等多种形式和渠道,了解考核对象的有关情况。定期考核,采取期末、考核的形式进行。为加强干部考核,学校要把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注意加强日常考核的比重,建立干部考核档案,随时记载,有问题及时评价,及时处理,将考核贯穿在整个日常工作之中。在内容上,既注重干部的现实表现,又注意干部的历史表现;不但考察干部的工作情况,还考察干部的生活圈和社交圈情况。在主体上,针对干部所肩负的职责和工作性质采用多种考核方法,有的可改个人述职为问卷调查(如系主任),有的可取消群众测评改为领导评价(如招办主任),有的可改教师测评为学生测评(如学生处),有的考核可采用直接审查原始资料的方法进行评价(如科研处)。从而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原始依据。

4、严密考核程序。1998年中央下发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制定了详细的考核程序细则,对考核程序作了具体的要求,这一细则确实科学、规范,它考虑了考核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这一规定制定具体的程序,对考核前准备、考核的组织实施、考核结果的评定和考核结果的反馈等程序做出明确的规定。其中,考核前的工作准备

包括考核方案的制定、考核组的组建、考核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通知、考核前预告等。考核准备特别要引起大家重视,考核准备不是可有可无,仓促上阵不如不搞,只有充分准备,将考核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都要考虑到、研究透,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准确。总之“考核要有依据,评价要有证据,工作要有秩序”,这是考核人员应坚持的基本工作原则。

5、改进评价方式,合理确定考核评价等次。科学地划分考核等次和合理地限定各等次的比例,有利于充分发挥考核的作用。现阶段干部考核一般分为四个等次,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但在具体的考核实践中笔者感到四个等次存在着弊端,15%评为优秀的,都能按规定评出,而基本称职与不称职,由于受考核的种种因素的制约和考核工作尚不完善的影响,一般难以评出。因此,可借鉴一些国家的做法,可将每个评价确定为优、良、中、平、差五个等次,五个等次比例分别确定为优占15%左右,良占50%左右,中占30%左右,平占3%左右,差占2%左右。从而为择优汰劣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6、注重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充分发挥考核工作导向作用。运用好考核结果是考核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干部考核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考核结果的运用上。胡锦涛同志曾强调指出:对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得出的结论,必须正确反映到对干部的使用上来,作为决定他们升降去留的依据。综合运用考核结果,使干部能上能下,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对干部的奖惩,加强对干部的培养教育和管理监督。

三、结束语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主要是针对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考核条例,但对学校内部的干部考核确实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总之,建立一支政治业务素质高、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勤政务实、廉洁奉公的干部队伍,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是搞好学校所有工作的前提,而加强干部考核又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手段,考核工作要在队伍建设中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加强对考核工作的领导和足够重视。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内容体系尤其重要。只有构建好考核评价内容体系,解决好考什么的问题,才能使考核有的放矢,才能使考核结果更能准确反映干部的实际,同时干部也由于明确了作为考核对象的受考内容而有了努力方向,群众也能以此来观察、鉴别、监督干部。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能够及时

了解和掌握干部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干部的准确考核,有利于正确地识别干部,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合理地使用干部,有效地教育激励干部。在人事管理中要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对考核成绩优良者,即予加薪,优异者可受到升职的奖励;考核成绩低劣者,即受到减薪、降级甚至处分。充分运用干部考核结果形成公平竞争、奖罚分明、择优汰劣的干部工作机制,有助于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更加优化学院的管理环境,维持学校行政工作的高效与稳定。

[参考文献]

上一篇:银行合规演讲(合规,从点滴做起)下一篇:销售实习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