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观范文

2022-05-15

第一篇:主客观范文

叛逆期提前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首先是生理发育提前成熟,心理上渴望独立

孩子叛逆心理的提前,与孩子生理发育整体提前密不可分。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营养状况改善、医疗条件进步等,以及营养过于丰富、食物中滥用激素、添加剂、滥用保健品等,可能引起内分泌失调,从而导致孩子的青春期提前。

其次,现在的电视、影片中儿童内容的成人化,也是促使儿童青春期提早到来的原因。

生理的发育必然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孩子心理逐渐成熟,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甚至比师长都理性,于是渴望独立的空间,他们反叛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在种种尝试中获得一种肯定——我独立了。这一时期的孩子不信任父母,却易受朋友影响,加上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往往对外界影响缺乏识别能力,很容易走上歧途。

还有一些家长沟通方式成导火索。

家长的教育方式、沟通方式更是造成孩子叛逆期提前的导火索。两代人之间缺乏沟通,会使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父母则认为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两代人的差距越来越大,慢慢地孩子变得反叛起来。还有,过于溺爱孩子的家长和过于严厉的家长,也是引起孩子提前叛逆的原因。

有些孩子是因为学习上学业的分水岭

在学习上,小学是一个分水岭,这个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方法也有所改变。一些学生能及时调整适应变化,进步很快,由成绩中等上升为优秀。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将心思用在学习之外,成绩迅速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这样的孩子到了五六年级往往很难有所突破。

孩子们的心声

叛逆小孩渴望独立、自由

孩子不听话,不愿和父母说话,甚至和父母对着干等,从表面上看,问题出在孩子身上,但是根源却在大人那里。正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关注较少,或缺少应有的尊重,没有给孩子平等交流的机会,导致孩子出现“叛逆”言行。

何面对孩子开始“皮”的时候?

多给孩子自由和空间

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如果孩子实在不愿同您交流,不必过于强迫,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急躁的家长,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不要以“火”压“火”,更不要火上浇油,要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

学会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跟他交流。注重观察孩子的感受、情绪与看法。要用认真的态度跟孩子说话、商量,这样会逐步树立孩子的自尊心以及与您交流的勇气。凡是进入青春期后“疯狂”地叛逆和“激烈”地反抗父母的青少年,都是缘于积聚在潜意识中童年受虐经历的总爆发。而大多数父母只是站在成年人的心态立场上,觉得自己含辛茹苦才把孩子养大,孩子这样对自己就是不孝。父母们也许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恰恰出在了把孩子养大的过程。 “养”充满了挑战性,需要爱心,也更需要教养技巧和智慧。批评孩子时,要注意技巧和艺术,如先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再指出错误之处,孩子就能很乐意接受。

提早认识“叛逆现象”

杰出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希望全面去教育人,那么他就必须首先全面去了解这个人。”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叛逆现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家长之所以感到焦虑、困惑,是因为他们没随着孩子成长而成长,他们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因此,两者之间产生冲突。家长应该提早认识这种现象,在接受理解的基础上从容应对,不急不躁、坦率交流。

男孩女孩区别对待

把叛逆变为孩子成长的良好开端,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表明,青春期的提早对男孩和女孩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对于性早熟的女孩来说,如果其约会和性行为的时间越早,她的心理压力和行为问题就越多,早熟会使女孩的发展处于某种劣势。

而对男孩来说,青春期提早也许还会带来一些优势,所以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措施就要相应的有所变化。

学会尊重聆听

孩子有了独立的思想,当问题出现时,家长应该尊重孩子,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人,坐下来正式跟孩子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守住自己的情绪,学会聆听,不要打断孩子的发言。

有时,孩子不愿跟家长交流,这时候切记不要步步紧逼,可采取其他手法,如写个小纸条,让孩子打开心扉。

家长应看到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

易导致孩子叛逆的10句话

★住口,把嘴闭上!

★你竟敢说老子!

★你敢再摔一次!

★你真不了解妈妈的苦心。

★你就得听我的!

★翅膀还没长硬呢,就想飞了?做梦!

★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不争气的东西!

★我就不信整不了你!

★有本事你走了别回来!

★你这样的孩子没出息!

青春期的孩子是很渴望被成人社会所接纳的,就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需要来指导他们,指导逆反期的孩子,所使用的态度是很重要的,一定要用平等和尊重态度对待他们的想法,无论这些想法有多幼稚,但这毕竟是来自他们独立的思考,在这一点上一定要予以尊重,然后指出其中幼稚的成份,告诉他们怎样做才是成人的态度,教会他们把眼光放远,把心胸放宽。一般说来,经过这样的对比,孩子发现和理解了自己想法中不成熟的地方,他们会主动调整和按照教师的指导去做。当然这样做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有一个误区,认为只要给孩子讲清道理,孩子就应该自己能做好,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教育是一项工程,就像盖高楼要一层层的盖,对于孩子的教育是需要一件事一件事去指导,让孩子在这样的指导中逐渐学会掌握和应用正确的思考和判断的的方法。这样的教育即顺应了孩子独立思维的发展,同时也不会因为能力上的缺乏而导致有害于成长的事情发生

的孩子总以为自己什么都行,不希望家长束缚。其实家长不用管得太死,给他充分的权利与自由,同时尊重是最重要的,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我还没有什么经历,帮别人教育过,有一些看法,供参考:

1、犯错误以后不要一开始就数落,态度温和一点;

2、想想他的优点,引领他自己也正视这点,很重要,这是信心重拾的关键;

3、和孩子建立一个约定,双方都能接受的约定;

4、让他感觉到父母是在关心他,而不是“管”他;

5、不要急燥,切忌!!

您的孩子应该是8周岁还不到,应该是逆反心理很强的时期。俗话说:7岁8岁狗都嫌,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想,此时,对于父母,最重要的是耐心和智慧,千万不能和孩子弄拧了。耐心,耐心,再耐心!!!逆反心理是人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些事物或结论产生的一种相反的反应情绪。逆反心理人皆有之,成长中的孩子尤甚。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不要忽视这一心理,否则,您的教育很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呢?

遇事“婆婆嘴”。若在教育孩子时,事无大小,老是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开始孩子会感到厌烦、无所谓,时间长了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说过头话。如总说别家的小孩比自家的小孩聪明,孩子偶尔做错了一件事就说他老是做错,甚至算旧账、揭老底等等。这些过头话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违反儿童求知欲、好奇心强的特点。求知欲、好奇心强是青少年的宝贵特点,是他们勤于学习、追求真理的内在动力,如果你采取“封锁”、“禁锢”的教育方法,以为孩子知道的事越少越好,那将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不尊重孩子人格的做法。我们必须从小对孩子进行在真理和人格面前人人平等的教育,那种诸如挖苦、讥嘲、辱骂,甚至体罚等等错误的教育方法,不尊重或者蔑视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也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对待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由孩子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所引起,家长约 是不想让孩子知道的事情和得到的东西,他们就越 想知道和得到,这时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在情感上交 流的技巧。

2.由于做父母的教养方法不当,采取"专制" 的方法教育,而该时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强,故意要 显示自己的能耐,加上情绪不稳定,所以显示"抗 上"的逆反心理。家长要针对孩子自尊心强的特点 ,尊重他们的"自决权",即使出了些差错也不 要过多责怪。

3.多数家长缺乏心理学知识,不掌握孩子心理发展 的规律,孩子一旦和家长发生抵触,做家长的总喜 欢摆出长辈的样子。采取"高压"政策,会导致 孩子的逆反心理逐渐升级,有的甚至出现说谎、逃 学等不良行为。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谈心,交换彼 此想法,对孩子说话要真诚、恳切。

如何减轻和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呢?芽总的来说就是要从孩子的心理状态出发,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做到小事不苛求、大事不马虎,宽严得当、适可而止,教育方法要既通情又达理。当你为孩子的缺点烦恼时,不妨多想想他的优点,给自己多一点耐心,然后启发孩子自觉、主动地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总之,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做家长的只有通过亲切 的心理交流和正确疏导,才能彻底矫正。 想孩子听你的话,须放下家长的架子,试着跟孩子做朋友,站在她的立场上想问题,共情,用聊天谈心的方式代替说教,要想孩子做到怎么样家长自己首先就要做好榜样。

叛逆的孩子应该得到更多的爱。叛逆天生的特性,人生有三个逆反期,我们称为333,三岁的时候,学校三年级,初中三年;度过这三个逆反期首先要家长的正确引导,理解,好言相劝,不能让矛盾激化,给孩子讲逆反期的道理,互相克制,平安度过。

我觉得叛逆是因为他们想要尝试别的途径,其实是好奇心的另一种!

那不妨只给予建议,他们可以选择听从或者不听!不过他们必须对他们作出的选择负责!要勇于承担责任和结果!同时,即使是失败了,家长也不要冷嘲热讽,多多给予支持!让他相信家长是为他好的!只是现在想让他自己做决定, 因为孩子在长大!

第二篇:困扰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主客观因素及其对策

摘要:在中国,经人民法院审判或其他有权机关审理制作的生效法律文书中确认的权力,通常依赖权利义务人自觉履行而得以实现,但在有的时候、有的地方,为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民事权利被无故延误甚至抗拒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基层法院,由于广大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不强、法律意识薄弱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一系列综合因素,导到“执行难”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关键词:人民法院;执行难;审执分立;强制措施;执行效率;法官素质

执行,泛指人民法院和行政执法机关对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付诸实现的法定活动和行为。人民法院的执行,是审判程序的最终阶段,它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相关人员的参加下依法使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和其他法律文书付诸实现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07条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由此可见,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是运用国家强制力,促使义务人履行生效的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的活动和行为,它是人民法院司法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法院司法活动完结的标志。 如何解决好“执行难”这一老大难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综观近几年来“执行难”的症结所在。唯有从分析造成“执行难”的主客观因素入手,做到“对症下药”,防患与未然,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所在。

一、困扰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主客观因素

(一)客观因素

1 广大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在人民法院特别是基层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公民之间因各种纠纷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执行。在中国,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一般情况下依赖于当事人自觉履行,但由于当事人往往因为法律意识淡薄,造成义务人藐视法律,大量出现无故延误甚至出现暴力抵抗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等行为,严重阻碍了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国家法律的威信。其次,中国《民事诉讼法》第223条规定,“被誉为执行人来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这体现了执行的依法性及强制性,但有的当事人由于法律意识薄弱,法制观念不强,为达到逃避履行的目的,肆意转移、损毁、隐匿、变卖已被查封、扣押、冻结之财产,造成“执行财产难寻”,更有甚者以制造“离婚”、“失踪”等假象来逃避义务,从而给执行工作带来巨大障碍,使得执行成本增加,执行效率降低。

2 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行政干预及异地执行难。

第一,行政干预造成执行困难,由于各地方的企业、法人与地方政府间存着许多共同利益,因而当企业、法人成为被执行人时,各种行政干预措施便蜂拥而至。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都会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使得执行工作很难顺利开展,一旦错过良机,很多执行案件最终不得草草了事。

第二,异地执行难。《民事诉讼法》第207条第1款规定,“发生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对于义务人不属第一审人民法院所在地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只有来取异地执行的措施,然而异地执行又谈何容易,虽然中国法律明文规定相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协助人民法院执行,但由于地域的限制、社会背景的迥异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使得第一审人民法院往往不可能在异地顺利地开展执行,更不可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协助执行,执行的阻力带来执行的实际困难。

3 经济发展滞后造成执行难。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欠发达地区,人民法院执行的对象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都不得不考虑一个执行后果的问题,既不能不执行又不能不服从大局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最后一个案子办完,却往往得不到令双方当事人都满意的“双赢”结果,这其中的阻力与压力可想而知,因而也就在客观上造成了“执行难”。

(二)主观因素

1 执行工作审判化。长期以来,中国由于缺乏对民事强制执行性质的正确认识,一直把执行工作与审判员工作相混合,导致了“执行工作审判化”现象的产生和存在,在执行机构上主要表现为:一是执行机构的名称与审判机构并列称为“庭”;二是上下级执行机构的关系上,套用审判体制的模式,互不隶属,而是监督、指导、协调关系;三是工作方式上适用审判制度中的合议制;四是职责范围上与审判机构相互交叉错位,这些“执行乱”又往往会导致“执行难”。

2 审判程序遗留执行障碍,自从人民法院内部推行“审执分立”以来,审判机构与执行机构似乎已相互独立,并无关联,实则不然;法律明确规定了执行机构的执行依据只能是已生效的判决、裁定,而这些法律文书又都是由审判机构做出的,执行机构无权执行依据进行实质审查,无权变更执行依据的内容,而正是这一“软肋”,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审判机构只管审判而全然不顾执行,判决、裁定漏洞百出,该进行调解的也不作积极调解,将审判程序中的矛盾遗留到执行程序,致使执行工作举步维艰,大大地增加了执行成本,白白浪费了人力物力,从而严重困扰了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造成执行难度加大。

3 个别执行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审执分立以来,执行工作呈现出自主性、灵活性、机动性的特点,一方面为自主灵活地执行工作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但同时也对执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执行案件执行质量的高低全都掌握在执行法官手里。由于执行工作特有的性质导致了执行法官在很大程度上拥有对执行案件的“生杀予夺”大权,能否公正执法,能否合法有效地保证权利人的合法权利得以实现,全凭法官一人说了算,权力过大过于集中,致使某些法律意识不强,业务水平低下的执行人员私欲膨胀,从而造成“吃、拿、走、要”,贪赃枉法,违法执行的案件越来越多,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坏的影响,这也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大大降低,群众渐生抵触、日久弥深。

4 中国现行执行救济制度存在缺陷。中国现行执行救济制度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第一,没有规定程序上的救济方法,执行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对程序上违法或不当的执行行业没有相应的矫正方法;第二,没有规定对被执行人实体上的救济措施,对于侵害被执行人实体权利的执行行为没有纠正,制约的方法;第三,执行异议对第三人实体权力的保护很不充分。根据民诉法规定,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执行员如发现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按审判监督程序处理,但审判监督程序是对已经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内容发现有错误或很可能有错误而进行再次审理的程序。因此,中国民诉法规定的执行异议制度仅适用于命令交付特定物或命令债务人为一定行为的执行案件,只有这类案件案外人实体权利的损害才可能是由于执行根据本身的错误引起的,在案外人实体权利的执行中,在案外人实体权利的损害是由执行行为造成,执行根据并无错误时,案外的权利却无法得到保护;其次,第三人对执行标的物主张权利而提出异议属实体上的争议,应由审判机构通过正常的审判程序解决,由执行员先进行审查判断,不符合审判机构与执行机构的职责划分。剥夺了第三人的诉讼。这些都使执行工作变得拖冗、反复,不利于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克服执行难的有效措施

1 完善执行立法。国家应加强执行理论研究,这是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例如,由于立法上的欠成熟,中国现行有关申请执行期限的规定与民事实体法中的诉讼时效制度相矛盾,造成了程序申请执行期限否定民事实体法诉讼时效的局面;其次,申请执行的期限过短,不仅会造成债权的紧张、增加债权人和人民法院的负担,而且在实践中造成了大量的执行案件不能结案。因此,法学研究者应担负起职责,加强执行理论研究,使执行立法适于工作实际和市场经济的需要。

2 充分发挥审判程序职能作用。审判程序作为执行程序的前置程序,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审判结果的规定将直接影响执行工作的进行,因此,审判程序充分发挥好其职能作用,在依法做好审判工作的同时,着眼全局,为执行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3 培养当事人在执行过程中的证据意识,进一步明确举证责任。由于人民法院不可能对当事人的履行能力作详细的了解,因而需要当事人做好举证工作,以便配合人民法院完成执行,使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以顺利实现。

4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作为国家权力的保障者和实施者,人民法院有必要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约束执行工作人员的执行行为,防止权力的滥用;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打消执法干警“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念头,做到赏罚分明、奖惩有度。

5 大力提高执行人员素质,执行一项政策性很强的重要工作,它直接触及当事人的民事权益,其影响力不但辐射到当事人的亲属,而且会给全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震撼力,因而执行组织成员的素质,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在“执行难”,“难”已成为社会病的今天,建设一支法律水平高、思想作风好的执行的工作队伍已是当务之急。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依法治国的方略的顺利推进,明示强制执行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执行难”这一社会通病,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这一老大难问题,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第三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应具备的主客观条件

罗志源

作者简介:罗志源,1957年6月生,男,湖南桃源县人,1976年12月参队,1999年10月转业回地方工作,现任中共惠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惠州市行政学院副院长,党建专业讲师。在23年的军旅生涯中,既在基层工作过,也在机关工作过,有较丰富的工作经历,曾担任过旅、团、营、连各级主要领导职务,先后荣获三等功四次(其中战功一次)。不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均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不甘人后,先后在军地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理论文章、经验总结、调研报告等文章60多篇,其中有6篇文章获奖。

在我们的队伍中,应该说,绝大多数的同志在政绩观的问题上是解决得比较好的,在任上都想多干点事情,为一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一方百姓的生活富裕,多出政绩,多做贡献,这完全是正确的,也是值得倡导的。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确有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被扭曲,在如何看待和对待政绩的问题上出了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

一是重“显绩”,轻“潜绩”。有的挖空心思,苦心经营,专干“显山露水”、“表面风光”的事;有的避实就虚,拈轻怕重,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彼”,对默默的艰苦工作却不愿投入精力。二是重“虚绩”,轻“实效”。有的追名逐利,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工作不是为了“做事”,而是为了“做秀”,不是为了“造福一方”,而是为了“造势一时”,给自己留名,替自己立碑,为自己邀官;有的不择手段,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搞“数字政绩”、“观赏政绩”、“虚假政绩”,蒙蔽群众,欺骗上级。三是重“唱功”,轻“做功”。有的作风漂浮,形式主义,热衷于搞堆砌而成的政绩,追逐轰动效应,搞假、大、空的东西;有的官僚主义,坐在办公室出点子,拍脑袋作决策,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违背科学的瞎指挥,乱上项目,劳民伤财,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有的热衷于出名挂号,报刊上有名,广播里有声,电视上有影,抓工作浮光掠影,满足于一般号召,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搞调研蜻蜓点水,跑大道,看盆景,不深、不细、不实。四是重“近期效益”,轻“长远效益”。有的热衷于“短、平、快”的政绩,以不惜牺牲资源的巨大代价,甚至破坏生态环境,而谋一时的政绩,对涉及长远效益的基础性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坐而论道,只唱不做;有的高高在上,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对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麻木不仁,置之不理。五是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有的不讲政治,不讲大局,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看重个人得失,漠视人民利益;有的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甚至以牺牲全局利益,谋取本单位或小团体的利益;有的对上级的政策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对已有利的就雷厉风行,对已无利的就束之高阁、阳奉阴违,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些表现,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都是确凿的实事。从表面看是一种虚假浮夸风,而实质上是世界观、人生观出了问题。其思想根源在于:一是形式主义、主观主义作怪。有些干部整天浮在上面,习惯于“眼睛与报纸结合、嘴巴与酒杯结合、屁股与沙发结合”,不顾财力物力,不讲实际效益,追求形式瞎指挥。二是扭曲的“政绩观”作崇。有的干部把政绩当作升迁的砝码,为自己早日被重用

提拔作铺垫。“官”字当头,“私”字当先。在这种“政绩观”的支配下,必然导致短平快工程、轻长效工程,重“硬形象”的“面子”工程,轻“软形象”的“内秀”工程。三是考评制度不尽完善。考核的硬指标较“实”,软指标较“虚”,弹性过大。考核往往用一根尺子衡量,忽略了不同基础、不同财力物力、不同区域分布等差异。有的干部出于攀比心理,往往被动地应付。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些浮夸行为是基层干部迫不得已的违心之举。

不正确的政绩观,虽然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带来的后果是一样的,它必然导致形式主义的滋生和蔓延,其危害不可低估:一是图虚名,招实祸,必定误党误国。这种虚假的政绩,它妨碍了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导致信息失真,决策失误,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3年前沈阳的慕绥新、马向东被送上审判台以后,留下了三大“遗产”:一是浑河大市场,耗用国家资产16亿元,竣工后绝大部分空置无用;二是沈阳国际棋城,计划投资12亿元,建成一半后废弃;三是与港商合建投资17亿元的大二环快速干道,连年亏损,全部收入给港商还不够。这些显然不是政绩,而是大大的败绩。二是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一些干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上,不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增加了群众的负担,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山西省沁水县端氏镇政府耗费450万元巨资,盖起一幢号称全省第一的豪华办公大楼。该镇每年财政收入还不到130万元,除去干部、教师工资与办公费,已剩下无几。为了筹措盖楼的资金,镇领导将目光投向全镇农民,从1998年起,全镇农民每人乡统筹从1997年的28元提高到48元,增幅高达70%。全镇每年就从农民手中多收40多万元。真是“政府一幢楼”,“百姓一座山”啊!这样,干部们的政绩是有了,可百姓的生活却苦了。三是腐蚀了干部队伍,败坏了党和社会风气。虚假政绩,必然诱发干部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贪官王怀忠,在如何认识和对待政绩上,有一个极其荒谬的观点:那就是“只要你能搞出政绩,就算你能,能上,但关键不是让百姓看到政绩,要让领导看到政绩。”在任阜阳市委书记期间,精心打道了一大“杰作”。为了追求政绩,盲目蛮干,严重脱离实际,提出了要把阜阳建设成为淮北大都市的设想,并实施了与“大都市”相匹配的“大机场”计划。飞机场改扩建于1995年开始至1998年完工,耗资从6000万追加到32亿。由于客源严重不足,在勉强营运1年后,飞机场被迫关闭,成了野鸡们的乐园。可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何等重要啊!

有鉴于此,那么,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应具备哪些主客观条件呢?

一、客观条件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组织的事。从组织上讲,应坚持不懈地对干部进行宗旨教育,打牢思想根基;应完善法规条例,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考评机制;应把好知人善任、选贤任能的用人关,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一)要坚持不懈地对党员干部进行宗旨教育,筑牢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基础。胡锦涛同志曾多次强调,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最根本的群众观点,始终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本质的要求。因此,党的各级组织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教育和引导干部把为党和为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把为

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目的。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关键靠启动注重自觉改造主观世界这个“总开关”,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等问题,使其懂得真正的政绩应当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应当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当是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宗旨,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把对党负责、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要完善法规条例,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考评机制。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关键要建立起科学的政绩考评机制,通过制度和机制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长期以来,在政绩考评体系和机制上确实存在一些弊端,我们在评价地方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水平和成绩,以及评价一个地区的发展,主要是看其经济发展的状况,而且总是看几个主要的经济指标的增长,这种做法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社会和老百姓的评价标准。在这一评价标准下,大多数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往往只重视经济建设,甚至只重视工业的增长,忽视社会发展进步和其他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忽视、放弃甚至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这种片面的政绩评价观念和机制,其弊端显而易见,发展下去必将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与影响。那么,如何建立起科学的政绩考评机制呢?

首先,要抓紧研究制定科学的政绩考评标准,完善党政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指出:“要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社会化人才评价机构”。这表明,中央在解决政绩观问题方面,已经破题。今年中组部拟出台“六项改革措施”,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一方面,要以此为契机,认真组织各级党政干部学习好“六项改革措施”,帮助广大干部端正对政绩的认识态度,使其理性地看待政绩,对待政绩,真抓实干地创造政绩。另一方面,要抓紧研究制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评指标体系,使考核结果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要进一步改进干部考核评价的办法,建立健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规范,完善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制度。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评价干部,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主观努力,又看客观条件。要充分发扬民主,重在群众认可,把评判干部政绩大小、优劣的标准交给群众,使真正的政绩得到褒扬,使虚假的政绩无藏身之地。

其次,要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加强对执行责任制情况考核、检查和监督,把考核结果作为政绩评定、奖励任用的重要依据。对那些领导不力、甚至不抓不管,导致严重不正之风而长期得不到治理、屡屡出现重大腐败问题的地区和单位,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各级党组织要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好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遵守和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格遵守和执行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充分发挥在反腐倡廉中的表率作用。

再次,要建立一整套严密的组织监督与广泛的民主监督相配套的有效制度。通过建章立制,把制度约束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使形式主义得到及时的遏制。总之,要拓宽监督的视野,疏通监督渠道,以形成良

好的监督氛围。

(三)要把好知人善任、选贤任能的用人关,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把好用人关,就是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激励干部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选准用好一个干部,就等于树立一面旗帜。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一定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在党内和全社会形成勤政为民、踏实工作的浓厚风气。要在职级、待遇等方面制定有关政策,鼓励干部到艰苦地方和艰苦环境中去工作,创造新的更大业绩。党组织在识人用人上,对那些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勤奋工作的同志,要高看一眼;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同志,要多加留意,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干部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鼓励干部干事业、支持干部干成事业、激励干部干大事业的社会环境。

二、主观条件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客观条件固然重要,但不是主要因素,主要的因素,是干部自身努力的结果。

(一)要把工作的出发点放在为民办实事、谋实利上。要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思想修养,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首先要想的是如何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多做贡献,绝不能陷入计较个人名利、地位、利益的泥潭之中。始终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在各项工作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多深入基层,善举人民期盼之事,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要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亲民、爱民、为民,正确处理好唯上与唯实的关系,切实摆正个人名利地位与群众的位置,诚心诚意地、真真切切地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

(二)要有甘愿奉献,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事业靠干。贪图享受出不了政绩,走捷径同样也出不了政绩。要干出一番业绩,必须要有甘愿奉献、奋发有为的工作精神,必须要有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态度。要自觉发扬“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切实抓好工作的落实;要爱岗敬业,忠实践行自己的职责;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把求真务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三)要有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把实干精神和科学态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精心谋划本地区、本单位的发展,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正确处理好数量和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我们既要提倡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的精神,又要坚决反对四平八稳、不思进取守摊子的消极态度;既要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的工作态度,又要坚决反对不顾民力乱铺摊子、上项目的虚假政绩工程,扎实有效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实到位。

(四)要有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宽广胸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要有很强的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搞建设,谋发展,不能为了本地区、本单位的利益,而漠视全局利益,甚至损害全局利益。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紧迫的问题,又要关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抓好管长远、打基础的工作。要努力统筹协调好本地区、本单位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工

作,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办事,实现本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总之,只要我们时刻深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恪守为民之责,始终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不懈的人生追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我们就一定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树立起一座座共产党人的政绩丰碑。

(发表刊物及时间:《市领导月刊》2004年5月。)

第四篇:客观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分析的关键在于(A

)。

A.揭示会计信息的质量状况

B.分析会计估计变化

C.找出会计核算错误

D.修正会计报表信息 2.进行会计分析的第一步是( C

)。

A.分析会计政策变化

B.评价企业会计工作 C.阅读会计报告

D.分析会计人员素质 3.短期借款的特点是( B

)。 A.风险较大

B.利率较低

4.存货发生减值是因为(

C )。

A.采用先进先出法

B.采用加权平均法 C.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成本

D.可变现净值高于账面成本

5.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对利润表的影响是(

A )。

A.利润被低估

B.利润被高估

C.基本反映当前利润水平

D.利润既可能被低估也可能被高估

6.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股东享有的“剩余权益”,也称为(

B )。 A.净负债

B.净资产

C.净收益

D.净流量

7.下列项目中,不影响当期所有者权益变动额的项目是(

C

)。

A.净利润

B.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

C.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

D.利润分配 8.产生库存股的条件是(

A )。

A.股票回购

B.股票分割

C. 股票股利

D.流通股权对价 9.反映企业全部财务成果的指标是( C )。

A.主营业务利润 B.营业利润 C.利润总额 D.净利润 10.能使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减少的项目是( C )。

A.无形资产摊销 B.出售长期资产利得 C.存货增加 D.应收账款减少 11.在企业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往往是(

B

)。

A.流入量大于流出量 B.流出量大于流入量 C.流入量等于流出量 D.不一定 12.支付的现金股利归属于(

B )。

A.经营活动

B.筹资活动

C.投资活动

D.销售活动

13.企业采用间接法确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该在净利润的基础上( D )。

A.加上投资收益

B.减去财务费用

C.减去固定资产折旧

D.加上投资损失 14.下列财务活动中不属于企业筹资活动的是(

D )。

A.发行债券

B.分配股利

C.吸收权益性投资

D.购建固定资产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是( D

)。

A.三个月内到期的债券

B.库存现金

C.银行活期存款

D.银行定期存款 16.总资产报酬率是指( B )与平均总资产之间的比率。

A.利润总额 B.息税前利润 C.净利润 D.息前利润 17.( D )是反映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

A.总资产报酬率 B.股利发放率 C.总资产周转率 D.净资产收益率

18.( A )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运用效率越好,也意味着企业的资产盈利能力越强。 A.总资产周转率 B.净资产收益率 C.总资产报酬率 D.应收账款周转率

C.弹性较差

D.满足长期资金需求 19.股利发放率的计算公式是( B )。

A.每股股利/每股市价 B.每股股利/每股收益 C.每股股利/每股账面价值 D.每股股利/每股金额

20.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是利用( C)资料进行分析。

A.资产负债表 B.现金流量表 C.利润表 D.利润分配表 21.( A )是指股东权益总额减去优先股权益后的余额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的比值。

A.每股收益 B.每股股利 C.每股金额 D.每股账面价值 22.市盈率又称( A )。

A.价格与收益比率 B.每股股利 C. 每股账面价值 D.盈余现金保证倍数 23. 从资产流动性方面反映总资产效率的指标是( C)。

A总资产产值率 B总资产收入率 C总资产周转率 D产品销售率 24.运用资产负债表可计算的比率有( D )。

A.应收账款周转率 B. 总资产报酬率 C.利息保障倍数 D.现金比率 25.下列项目中,不属于速动资产的项目是( B )。

A.应收账款 B.存货 C.其他货币资金 D.交易性金融资产 26.与资产负债率指标之和等于1的指标是( B )。

A.权益乘数 B.股东权益比率 C.产权比率 D.资产长期负债率 27.下列项目中,属于从动态方面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是( D )。 A.流动比率 B.现金比率 C.速动比率 D.现金流量比率

二、多项选择题

1.采取保守的固流结构政策可能出现的财务结果是(

ABE

)。

A.资产流动性提高

B.资产风险降低

C.资产流动性降低

D.资产风险提高

E.盈利水平下降 2.货币资金存量变动的原因有(

ABCE

)。

A.资金调度

B.信用政策变动

C.销售规模变动

D.会计政策变更

E.为大笔现金支出做准备

3.企业货币资金存量及比重是否合适的分析评价应考虑的因素有(

ABCDE

)。

A.行业特点

B.企业融资能力

C.资产规模与业务量

D.货币资金的目标持有量

E.运用货币资金的能力 4.进行负债结构分析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有(

ABCD

)。

A.负债规模

B.负债成本

C.债务偿还期限

D.财务风险

E.经营风险

5.股东权益结构分析应考虑的因素有(

ABDE

)。

A.企业控制权

B.企业利润分配政策

C.财务风险

D.权益资金成本

E.经济环境

6.稳健的资产负债表整体结构的财务结果是(

ABC

)。

A.企业信誉良好

B.资金成本较高

C.筹资结构弹性高

D.企业风险极大 E.存在黑字破产可能

7.应收账款变动可能的原因有(

ABCDE

)。 A.销售规模变动

B.信用政策改变

2 C.收账政策不当

D.收账工作执行不力

E.应收账款质量不高 8.下列项目中,影响当期所有者权益变动额的项目有(

ABC

)。 A.净利润

B.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

C.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 D.分配现金股利

E.库存股增加

9.下列项目属于期间费用的有( CDE )。

A.营业费用 B.制造费用 C.财务费用 D.销售费用 E.管理费用 10.财务费用项目分析的内容包括( BCDE )。

A.借款总额 B.利息支出 C.利息收入 D.汇兑收益 E.汇兑损失

11.属于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有(

AD

)。

A.短期借款增加

B.资本净增加

C.增加长期投资

D.偿还长期债券

E.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收到的现金

12.从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调增的项目有(

BCE

)。

A.流动负债减少

B.财务费用

C.不减少现金费用

D.非流动资产增加

E.投资损失

13.下列活动中,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

ACE

)。

A.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B.分配股利支出的现金

C.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D.出售设备收到的现金 14.属于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有(

AD

)。 A.短期借款的增加

B.支付给职工的现金

C.或有收益

D.分配股利所支付的现金

E.取得债券利息收入 15.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 ABCE )。

A.总资产报酬率 B.负债利息率 C.企业资本结构 D.总资产周转率 E.所得税率

16.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 CD )。

A.营业利润 B.利息保障倍数 C.净资产收益率 D.成本利润率 E.净利润

17.反映商品经营能力的指标有( AE )。

A.营业收入利润率 B.总资产报酬率 C.普通股权益报酬率 D.净资产收益率 E.营业成本利润率

18. 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有( ABCDE )。

A总资产收入率 B固定资产收入率 C流动资产周转率 D存货周转率 E应收账款周转率

19. 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因为它表明( ABC )。

A收款迅速 B减少坏账损失 C资产流动性高 D销售收入增加 E利润增加

20. 存货周转率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CD )。

A应收账款增加 B降价销售 C产品滞销 D销售政策发生变化 E大量赊销

21.下列项目中,属于速动资产的有( ABC )。

A.现金 B.应收账款 C.其他应收款 D. 固定资产 E.存货

3 22.下列各项指标中,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 AB )。

A.流动比率 B.速动比率 C.资产负债率 D.产权比率 E.利息保障倍数 23.下列指标中,可用于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是( ABE )。 A.利息保障倍数 B.产权比率 C.应付账款周转率 D.现金流量比率 E.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

三、判断题

1.会计分析是战略分析和财务分析的基础和导向。

(

× ) 2.水平分析法在不同企业的应用中,一定要注意其可比性问题,即使在同一企业中应用,对于差异的评价也应考虑其对比基础。( ×

) 3.资产负债表中某项目的变动幅度越大,对资产或权益的影响就越大。

(

× ) 4.如果本期总资产比上期有较大幅度增加,表明企业本期经营卓有成效。 ( ×

) 5.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通常采用水平分析法。

( ×

) 6.固定资产比重越高,企业资产的弹性越差。

( 

) 7.负债结构变动一定会引起负债规模发生变动。

( ×

) 8.如果企业的资金全部是权益资金,则企业既无财务风险也无经营风险。

( ×

) 9.如果本期未分配利润少于上期,说明企业本期经营亏损。

) 10.企业的应收账款增长率超过销售收入增长率是正常现象。

(

×) 11.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一般不应超过生产用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

(

) 12.在采用权益法核算时,企业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变动不受被投资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

) 13.稳健结构的主要标志是流动资产的一部分资金来源需要由长期资金来解决。

( 

) 14.提取坏账准备表明企业实际的应收款项减少。

(

×

) 15.资本公积转股和未分配利润送股都会摊薄每股收益。

(

) 16.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可以反映债权人所拥有的权益,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以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

( ×

) 17.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所有者权益净变动额等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期末所有者权益。

( ×

) 18.送股不会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出或负债的增加,不影响公司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化。

(

) 19.营业利润是企业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费用及税金之间的差额,它既包括产品销售利润,又包括其他业务利润,并在二者之和的基础上减去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

( ×

) 20.息税前利润是指没有扣除利息和所得税前的利润,即等于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之和。

( 

) 2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说明企业盈利。( × ) 22.企业分配股利必然引起现金流出量的增加。( × ) 23.企业支付所得税将引起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增加。( × ) 24.价格与收益比越高,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好。( × ) 25.对债权人而言,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越好。( × ) 26.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杠杆利益就越大。( × ) 27.利息保障倍数是分析现金流量对长期偿债能力影响的指标。( × )

28.对于应收账款和存货变现存在问题的企业,分析速动比率尤为重要。( × )

4

第五篇:如何客观评价他人

人不仅要理性地认识他自己,还要能够理性地认识其他人的行为。具体分析,一个人的行为往往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自身素质与心理状态,另一方面是外部环境因素。对他人行为的分析,不能仅限于行为表面。而要揭示这两方面的根源。一般在分析引起他人行为的因素时,要考虑三个方面的情况:

(1)特殊性;(2)重复性;(3)普遍性。

从特殊性、重复性、普遍性分析他人的行为,要依据历史的资料,这就要求历史资料的真实性与代表性必须强,否则,就可能错误地解释我们或他人的行为。另外,有一些非常规、例外的情形也可能导致错误解释。这样一些情形应该引起注意:

1、戴“有色眼镜”。当舆论或者我们主观上对某人有大量不利信息时,可能会先验地作出不利于他的判断。只注意消极品行,而看不到优秀出色的一面。这可能只是无意识、下意识的有失公正,但在组织决策中常常表现出来。比如,一个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职员会被大家认为头脑迟钝而失去晋升的机会。如果所有的人都瞧不起比尔·盖茨辍学的经历而排挤他,恐怕世界首富的帽子就要在另一个人的头上了。重视历史信息是应该的,但不要忘记公正的客观事实。

2、旁观效应。一般来说,人们容易强调他人行为中的素质因素,而忽视自己行为中的素质因素,就是说,把他人的行为解释成由他自身所引起,而认为自己行为是由环境因素造成。同是经营失败,对自己可能托辞环境剧烈变动、手下人员不尽职,对别人就可能归咎于缺乏战略眼光,指挥不当,等等。造成旁观效应的原因,一是缺乏对自己的认识,把注意力大多放在外部因素的考虑上,比如生性孤僻的人,总认为是所有的人都不喜欢他;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难于了解造成别人行为的外部因素,加上主观臆测,就认定他的行为是自身造成。多多了解自己,多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才会减少旁观与身在其中的

落差。

3、自我解脱。假设你受命领导一项新产品开发计划。在同来自科研、设计、生产和销售岗位的人员共同努力之后,你拿出的新产品得到上司赞同,随后投产销售也获得良好的绩效。你怎样解释成功的原因呢?是你领导有方、主持得力的结果。那么,如果销售失败了呢?你将怎样交待?你可能会说是下属的失误,销售不得力,甚至是上司盲目点头的失误。

上面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人们经常会推卸错误的责任,而把成功归功于自己,换句话说,就是成功时强调自身素质因素,失败了则推说环境因素不利。

自我解脱同面子观、责任感有关,这影响妨碍了全面看待得与失。聪明的管理者不会居功自傲,更不推倭责任,相反,勇于承担责任、把成功与众人分享,会对他的事业带来长远的好处。

上一篇:迁移证范文下一篇:有成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