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县土地改革试点情况

2024-04-28

潜山县土地改革试点情况(精选6篇)

篇1:潜山县土地改革试点情况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潜山县土地改革试点情况

专业:13级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彭乐康

学号:1306030119

日期:2016/4/1 我家乡安徽安庆市潜山县,2011年,潜山县被列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县。就此谈谈家乡这方面土地政策的发展与一些具体情况。

2011年,潜山县被列为全国土地确权试点县,按照国家要求,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给每家承包的土地重新丈量面积。土地确权之后,相当于把土地承包权变成了农民的活资产。想进城的农民,可以把土地给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合理开发,以土地换收入换股权。想种地的农民,可以利用土地抵押贷款,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这样,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只会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土地流转加快了,少数农民可以种更多土地,推动农业现代化,使得土地撂荒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最初潜山选定两批共3个乡镇和1个行政村作为试点,经过两年的努力,完成了试点区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2013年底,潜山县又被列为安徽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县,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自2014年3月起,利用一年时间完成全县32万亩(不含先期试点的3个乡镇)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止目前,全县所涉乡镇摸底调查、外业测绘、内业录入以及结果公示确认等工作已全面完成,涉及5553个村民组、145662家承包户、733947个地块,二轮耕地面积36万亩,实测面积53.05万亩。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主要包括四个环节:一是申请和基本信息采集;二是开展土地测绘;三是田间指界、审核、信息公示和确认;四是建档和发证。为了做好申请登记工作,潜山县对第二轮土地承包以来的台账、承包合同等相关资料档案进行整理,并摸清承包地名称、位置、面积、四至边界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统一印制确权申请书,发放给承包人(户主)填写,并由村委会根据二轮承包合同和户籍信息进行审核和收集。而对卫星影像解译过程中少数信息不准确的地块,通过高精度GPS、全站仪等测量工具进行修测完善。对于外出打工、无法到现场指界的村民,则由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和对二轮承包地熟悉的村民进行现场指认,再将现场指界的承包地块信息及申请书信息录入登记,制作打印出登记簿和宗地图。

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的同时,潜山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运行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林权登记发证等工作已经结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即将全面发证结束。5月21日,县政府召开第33次常务会议(县政府常委会议纪要第13号),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潜山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和《潜山县农村产权抵押登记暂行办法》;同意成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家乡安徽省在2011年底已经启动了20个县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工作。今年,将以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在这20个县探索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

试点二十县(区)名单

涡阳县 颍泉区 临泉县 烈山区

埇桥区 怀远县 凤台县 庐江县

凤阳县 含山县 无为县 宣州区

青阳县 铜陵县 潜山县 金寨县

金安区 黟 县 广德县 宿松县 试点确权登记之前农民存在不少担忧,如确权的目的,田亩测多了怎么算等。而目前土地重新丈量后耕地面积之所以增加,大体上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30多年前土地承包开始时,土地质量参差不齐,有“好地”,也有“坏地”,所以承包土地时“好地”一亩算一亩,“坏地”两亩折算一亩。但经过30多年承包土地农民的精心维护,水利灌溉设施的改进,“好地”和“坏地”的差距缩小了。现在重新丈量土地,一般都是一亩算一亩,农民也没有意见,于是耕地面积增加了。另一方面是当初农民要缴纳农业税,所以在上报耕地面积时,能少报就少报。现在农业税取消了,土地可以入股,可以转包,也可以出租,少报土地面积只会让自己吃亏,耕地面积自然也就增长了。

土地改革试点情况,在农村承包地流转方面,潜山县的家庭农场项目做得相对突出,其中多家成为安徽示范项目,名单如下:

潜山县玑胜家庭农场 潜山县塔畈乡西峰农场 潜山县海峰家庭农场 潜山县浩洋家庭农场

潜山县黄铺镇长兴家庭农场 潜山县全丰家庭农场 潜山县天水家庭农场 潜山县嘉乐家庭农场

潜山县乐天然绿色家庭农场 潜山县群英家庭农场 潜山县五谷香家庭农场 潜山县幸福河家庭农场 潜山县先红家庭农场 潜山县锦鹏园林农场

篇2:潜山县土地改革试点情况

—2006年11月1日在浦东新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

浦东新区副区长 万大宁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就一年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进展情况向常委会作汇报。

一、关于总体进展情况

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批准以来,浦东围绕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率先”的要求,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浦东明确的“一个作用、三个区”的功能定位,坚持“看清楚、想明白、有重点、抓突破”,加强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各项改革有序展开。

(一)主要特点。一年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呈现如下特点:

1、全面部署,整体设计,系统推进改革试点工作。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的“一个指导思想,十项任务,三个着力,四个结合”的总体要求,制定了《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和《2005年—2007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框架》。3月下旬,市委、市政府以及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分别召开全市和新区的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工作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区委一届七次全会通过《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整体部署改革试点工作。

2、上下结合,协调推进,扎实开展各项试点工作。从目前整体进展情况看,三年行动计划框架确定的6个方面60个具体改革事项中,70%已经推开。其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跨国公司外汇资金管理方式等39个具体改革事项已经启动,正在平稳推进;建立浦东空港保税物流园区等13个具体改革事项已形成具体方案,并积极与国家有关方面沟通争取先行先试;土地制度改革等8个具体改革事项,由于目前条件尚不完全具备,正处于调研准备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中纪委、人事部、科技部、商务部、民政部等十五个中央部门在浦东新区开展了20余项改革试点项目。

3、抓住机遇,着眼创新,重点领域改革有所突破。从整个改革试点进程看,在重点领域取得了进展。比如,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率先实行行政管理投诉制、问责制、评估制、监察制四个制度,为提高行政效能提供制度保障。再如,在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浦东率先开展跨国公司外汇资金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对跨国公司资金流动和跨境资金运作起到重要作用。

4、在推进经济领域改革同时,其他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按照“四个结合”的要求,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在社会、文化等其他领域改革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

总的看,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对上海和浦东加快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为今后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示范效应开始显现,国家有关部委在浦东进行的部分试点项目已在其他省市推广。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进一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新的体制动力。

(二)重点领域改革事项的进展情况。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重点围绕“三个着力”、“两个聚焦”有序推进。具体情况如下:

1、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体在以下四方面。

(1)创新政府管理体制。重点做了三方面工作:

——参照“二级市”体制,进一步理顺市和新区事权关系。新区提出在项目审批等8个方面,希望赋予浦东新区更大的发展自主权。经市有关部门的协商和沟通,在下放规划、财税、土地管理、环保市容、项目审批、社会事业发展等六个方面的管理权限上已形成初步协调意见。

——继续推进功能区管理体制改革。出台关于新区与功能区事权、财权划分和交接的相关文件,进一步理顺新区层面与功能区域和街镇的职能、事权和财权,探索建立互补型、高效率的行政管理体制。

——在川沙功能区域开展块的行政监察派驻试点,探索监察体系的垂直领导,实行监察主体与监察对象相分离的监督机制,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监督保障机制。

——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和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北蔡镇、唐镇率先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制定了《浦东新区北蔡镇、唐镇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主要改革内容包括精简党政内设机构,强化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2)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具体推进三方面的改革:

——推出提高行政效能的四项制度。以中纪委(监察部)依法行政监察试点为抓手,实施提高行政效能的“四个制度”改革,目前已出台《浦东新区行政效能投诉暂行办法》、《浦东新区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浦东新区行政效能评估暂行办法》和《浦东新区行政审批电子监察暂行办法》等四个办法。目前正在逐项细化实施意见。

——开展公务员聘任制试点。已形成具体试点方案上报国家人事部,并开展了试点准备工作。

——提高财政支出绩效的改革。制订和实施《浦东新区绩效预算改革试点方案》。首先开展以项目支出为重点的绩效评价试点,以后再扩大范围。

(3)强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探索了以下改革。

——实施城市管理改革。成立政府综合执法机构,并使执法重心下移,形成城市管理的快速发现机制和处理机制。目前,新区已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六个功能区域的城管执法大队,建立城市网格化管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明确了新区综合执法机构的综合执法领域,并开始执法工作。

——探索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开展教育“管、办、评”联动改革试点, 探索政府加强监管,委托社会评估,试行教育委托管理等改革。开展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诊疗费用为目的的基本医疗改革试点。在郊区试点一二级医院成立“医疗卫生联合体”,在联合体内部实行双向转诊、先进医疗设施共享和互为确认检查项目等改革;制定《浦东新区2006年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若干意见》,积极开展事业单位财政投入方式改革和岗位设置试点工作。

——在街道探索剥离经济管理职能的新型管理模式,强化街道的城区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为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4)弱化微观经济管理职能。市区联手推进减少政府微观经济管理的改革。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浦东新区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获得市政府正式批复。主要改革内容包括:一是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总审批事项从原来的700多项减至220项。二是建立行政审批事项审核公开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三是简化审批程序,对继续审批的事项,统一审批格式,规范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优化企业设立和年检方式的改革。积极探索方便企业设立和年检,减少行政审批等改革试点。在去年推出企业年检申报备案办法、企业注册资本分缴办法、人力资本出资办法改革的基础上,今年又出台了扩大浦东登记管辖权、优化浦东新区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登记办法、允许商标专用权出资、将企业不良记录相关责任人员信息纳入个人征信系统等四项改革。

——深化中介组织改革。人事部已批准浦东开展允许人才中介机构外资控股试点。民政部已批复同意浦东新区开展行业协会登记改革试点工作,大力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在浦东已处于酝酿发动中。

2、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深化金融、科技和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新区主要抓住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三方面扎实推进。

(1)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具体进展:

——金融市场体系创新加快。央行体制创新在浦东展开,央行上海总部落户浦东,现已开始起步运作。经国务院批准,上海金融衍生品期货交易所已经挂牌成立。经商务部批准,石油交易所已开始营业。债券市场发展取得进展,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快速增长。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和推动金融机构集聚。人民银行宣布争取在浦东率先进行设立小额外币兑换机构试点,央行黄金储备中心已确定落户浦东。中国第一家货币经纪公司在浦东成立。全国首家信托登记机构上海信托登记中心在浦东设立。全球最大的再保险市场机构——英国劳合社的分支机构落户上海。

——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包括:保险资金投资上海基础设施项目;国内首个外币基金项目和租赁资产证券化项目已获批准。

(2)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具体进展是:

——科技部把张江纳入“火炬试验城市(区)”计划进行试点,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的集群式发展。通过部市合作,把张江建设成为我国高科技产业自主创新的示范引领区。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了全国首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重点推进构筑园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孵化、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进入“园区采购”、知识产权质押等。

——上海市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建设的工作思路和方案已经形成,争取拟议中的公开发行非上市企业股份转让交易系统落户浦东。同时,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浦东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已在张江挂牌成立。

(3)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具体的改革事项是:

——国家外汇管理局提出支持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九项改革措施”,在浦东先行先试,解决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资金跨境流动难题。

——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支持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十四条意见,上海海关公布了支持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九项措施。目前,正在争取中央有关部委支持,试行海关、边检、检验检疫申报单“三单合一”的旅客通关申报手续。货物通关的“一单两报”系统在外高桥保税区部分企业试点。

——商务部同意与市政府在浦东共建国家级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并将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基地承接外包企业新聘人员的委托培训等业务。目前,商务部与市外经贸委、新区联合进行调研,拟出台鼓励服务外包的政策措施。

3、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深化城乡二元制度改革。具体进展是:

(1)在川沙新镇探索“区镇合一”、“镇管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川沙功能区域管委会与川沙新镇合署办公,进行“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尝试。新镇下设社区,社区设立社区委员会,实行镇直管社区的管理模式。

(2)积极推进郊区综合改革试点。新区成立工作组,选择张江功能区域作为社会主义新郊区试点,配套推进规划、建设、土地等领域的改革事项。如推进村级“二合二分二集中”的综合改革试点。对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和运作进行改革,实行“村有村用镇管”的管理模式。

(3)实行城乡教育、医疗管理体制并轨,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目前,在实行城乡教育管理体制并轨的基础上,新区正在推动城乡医疗管理体制并轨,加快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改造。在就业方面,浦东已经对非农就业实行与城镇劳动力相同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政策。在社会保障方面,浦东基本建立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稳步推进小城镇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低保和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外来人员综合保险,基本覆盖各类从业人员。

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推进工作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推进工作的整体性、统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相关改革事项的法制保障建设相对滞后,对某些重大改革事项的认识仍需深化和统一,全市试点推进工作机制有待强化。

二、关于下一步工作重点

目前,党中央进一步明确要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加大改革推进力度,国务院批准滨海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酝酿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各地改革都取得较大进展。因而,必须进一步加大推进上海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工作力度,突出以下三项重点工作。

(一)继续推进涉及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一是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一阶段,围绕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四分开、一减少”和提高行政效能的原则,形成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方案。主要是理顺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关系;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界定各行政层级之间的职能定位,形成上下错位、职能互补的管理模式;确定政府组织架构的改革方向,推进行政管理运行机制改革等。二是进一步理顺市与新区的事权关系,探索“二级市”的运行模式,完善政府管理方式;三是进一步梳理现行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体制、机制、法制、事权等方面的问题,在国务院法制局、市人大和市法制办的支持下,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提供立法保障。

(二)继续推进涉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着力抓好三个领域的改革。一是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形成区域性证券、债券、产权、期货等资本市场。不断完善金融衍生品期货交易所的运作,推进金融品种创新;探索增加石油期货交易所新品种;探索在期货交易市场进行企业化产品创新。二是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在上交所建立非上市公司报价技术系统,在上海产权交易市场探索科技企业股权交易。三是加快口岸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大通关”制度建设,扩大对外贸易企业的绿色通道。

篇3:潜山县土地改革试点情况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将医改纳入重大民生工程内容, 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组织, 有关部门紧密协作, 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有序有力有效推进改革。经过半年多的实践, 截至到6月底, 改革的各项措施基本落实, 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试点措施基本落实

1.1 建立了公益性管理体制, 功能定位更加明确

试点县 (市、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改革前的6 417个整合为5 396个, 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纳入政府编制管理和财政保障, 公益性管理体制已经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功能定位, 向辖区居民提供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2 建立了全员聘用的用人制度, 人员结构得到优化

试点县 (市、区) 完成了编制核定、岗位设置工作, 核定编制19 275个, 设置岗位18 923个。公开选拔了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通过考试考核, 完成了人员竞争上岗工作, 竞争上岗16 569人, 分流7 086人。上岗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制、合同管理。从上岗情况看, 医务人员结构得到优化, 专业技术人员达85%以上, 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占21.2%;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占97.1%, 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占82.7%。

1.3 建立了绩效考核分配制度, 保证卫生任务落实

试点县 (市、区) 完成了任务核定工作, 制定了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护、技、公共卫生、后勤服务等岗位绩效考核细则, 初步建立两级绩效考核制度。截至6月17日, 有23个县区开展了机构及人员绩效考核;20个县区在部分机构探索开展按劳分配, 实行“按岗定酬、按业绩取酬”, 保证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任务落实, 努力提高服务效率。

1.4 初步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 惠及城乡居民

试点县 (市、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初步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一是统一药品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二是统一采购限价。省限价比国家零售指导价平均下降32.52%。三是统一网上采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药品网上采购, 截至6月23日, 试点县 (市、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药品1.6亿元。四是统一招标配送。试点县 (市、区) 实际采购价比省限价平均下降10%, 药品配送率达87%。五是统一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全部按实际采购价销售, 取消药品加成。六是统一提高报销比例。新农合提高8%, 城镇居民医保提高15%。药品费用大幅下降, 价格平均下降50%以上, 惠及试点地区2 000多万群众。

1.5 初步建立了财政集中支付制度, 保障经费补助到位

试点县 (市、区) 全部完成收支核定工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账户全部取消, 收支全部纳入国库支付中心集中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经费、人员经费、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离退休人员经费纳入财政保障。据统计, 今年1月至5月份, 业务收入34 203.8万元全部上缴国库支付中心, 预算应支出52 051.2万元, 实际支出55 766.5万元。目前, 试点县 (市、区) 采取预拨经费的方式, 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

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试点目标初步实现

2.1 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显著下降

据安徽省卫生厅卫生财务报表统计, 全省乡镇卫生院2009年次均门诊药品费、次均住院药品费、次均门诊费、次均住院费分别比2008年增长16.27%、33.57%、14.12%、25.15%。实施基层医改后, 试点县 (市、区) 2010年1至5月份次均门诊药品费、次均住院药品费、次均门诊费、次均住院费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31.4%、24.7%、22%、7.3%, 费用明显下降。

2.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了公益性

以零差率销售为突破口的综合改革, 从体制机制上切断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药品销售之间的利益联系, 遏制了医务人员开大处方、开高价药、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促进了药物的合理使用。同时, 部分医疗机构盲目扩大诊疗服务活动的势头也得到了控制, 医疗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

2.3 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明显加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改革前重医疗服务轻公共卫生服务, 转变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并重, 充分体现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了公共卫生服务人员, 并通过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估与经费补助政策, 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服务更加公平、可及。

2.4 卫生人员待遇得到基本保障

通过“核定任务, 核定收支, 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 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经费、人员经费、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离退休人员经费纳入财政保障。其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工资水平相衔接, 并通过经费预拨和绩效工资的实施, 基本保障了医务人员的合理收入。分流人员得到了较好安置。

2.5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规范

通过定编定岗不定人, 实行全员聘用、合同管理, 明确了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 规范了用人制度;实施绩效考核, 奖勤罚懒, 克服大锅饭, 规范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管理;建立基本药物制度, 促进了药品的合理使用及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强化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 促使其收支更加规范合理。

综上所述, 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基本完成,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转变了以药养医机制, 回归了公益性, 初步实现了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待遇有保障、机构管理规范化的目标。改革的效果, 符合人民群众利益, 维护了医务人员权益;改革的原则、政策、措施, 符合省情、国情, 符合国家关于医改的要求。

3 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最近, 安徽省组织对部分试点县区进行调研及召开试点县 (市、区) 卫生局长、乡镇卫生院院长座谈会。通过调研及座谈反映出, 医改后乡镇卫生院门诊量上升, 住院人次及医疗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 有外转病人现象。其原因, 客观上由于新农合门诊统筹报销比例提高以及规范了医疗服务行为, 但主观上也存在医改后缺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技术骨干的激励措施, 影响积极性。主要表现在:

3.1 部分卫生院编制不足及技术骨干退休, 影响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人员编制总体较为紧张。皖南部分县区尚有编制未使用, 但缺少医务人员;皖北少数乡镇卫生院编制不足, 影响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同时, 此次优惠的分流政策, 一些符合提前退休的业务技术骨干选择了提前退休, 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受到影响。

3.2 部分卫生院新的分配机制未形成, 影响主要技术骨干积极性

虽然建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人员的两级绩效考核制度, 并实施了绩效考核, 但尚未完全与绩效工资相挂钩。各地正在制定绩效工资实施方案, 力求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向关键岗位、技术骨干倾斜。但由于新的绩效工资制度, 奖励性绩效工资差距不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卫生院长及主要技术骨干积极性。

3.3 一些试点县财政核定收支不够合理及缺乏激励机制, 影响医疗卫生服务效率与收入

部分县 (区) 预算核定卫生院医疗收入过高, 支出项目预算未包括房屋维修、设备更新、医疗风险金等;对超出核定预算收入无返还政策,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少分配使用权, 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基层主动提供服务的积极性。同时, 少数试点县集中支付审批程序不完善, 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效率。

3.4 基层医务人员长期形成的用药习惯及部分药品配送不及时, 影响基本药物的使用

基层临床医生对基本药物知识还未完全掌握, 群众对基本药物知识的了解不够, 长期形成的不科学、不合理的用药习惯仍需进一步转变。少数配送企业对价格低的药品不供应、少供应或供应不及时, 零售药店低价销售目录药品, 高价销售目录外药品, 影响基本药物的使用。

3.5 一体化村卫生室乡医收入明显下降, 影响工作积极性

试点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同步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前, 乡医收入80%以上来自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后, 其主要收入靠政府补助 (1 200个农业人口配备1名乡村医生, 年补助8 000元) , 基本医疗服务收入少, 部分乡医收入降低, 影响乡村医生的积极性。

4 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建议

针对目前医改试点县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按照既定方案, 应进一步加强调研, 强化指导, 总结经验, 查找问题, 完善政策, 努力实现医改既惠及老百姓, 又调动人员积极性的效果, 为全面推进基层医改提供有益经验。就目前所反映的问题,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进一步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一是针对部分技术骨干退休, 影响基层服务能力的实际, 制订合理的人员返聘政策, 建议应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返聘符合条件的主要技术骨干, 所需费用应纳入财政预算。二是通过公开招募医学院校毕业生、招聘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继续实施城市支援农村的“双千工程”;开展基层在岗人员培训等多种方式, 引进和培养城乡基层卫生人才。三是在全面实施综合改革前, 加强对编制工作调研, 坚持从实际出发, 合理确定编制岗位, 保障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开展, 同时要兼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长远发展。

4.2科学核定收支预算, 完善财政长效保障机制

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预算编制工作的指导。财政预算编制应自下而上, 充分听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意见, 科学合理核定。预算不仅包括人员、公用和业务经费, 还应将房屋修缮、设备添置、医疗风险以及债务化解等项目纳入, 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4.3建立财政激励机制, 强化卫生行政部门及院长自主权

在加强经费使用管理的基础上, 应研究制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收入超收返还的财政激励措施, 返还收入作为事业发展基金以及奖励有贡献人员;并赋予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及院长一定的自主权, 实现绩效考核与经费分配权的对等行使, 强化其管理责任。同时, 要进一步强化集中支付审批限时办结制, 完善快速便捷的支付机制。

4.4完善按劳分配机制, 调动主要技术骨干积极性

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和按劳分配机制, 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倾斜, 拉开奖励绩效工资档次, 逐步缩短考核周期, 按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 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同时, 应制订奖励有突出贡献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措施, 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

4.5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强化监督管理

进一步完善以省为单位网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工作。加强对中标配送企业及药品质量的监管, 加大对药品采购、使用的督查, 开展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进一步加大基本药物知识的宣传培训, 让医务人员熟知掌握, 让群众知晓明白, 改变不良的用药习惯, 建立起完善的基本药物制度。

4.6改善医改后乡医待遇, 稳定乡医队伍

篇4:潜山县土地改革试点情况

一、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任务基本完成

江西省为国有林场改革整体推进试点省,目前试点任务已基本完成。浙江省2008年已自行对国有林场进行过一轮改革,职工社会保险、剥离林场办社会等问题已解决。这次纳入国有林场改革试点范围的为杭州、衢州等7个地市,主要是在原来改革的基础上解决国有林场定性和重新核编等问题。

(一)整合重组和重新核编工作基本完成。改革前,江西省共有国有林场425个(其中企业性质219个、事业性质206个),约占全国的1/10。职工总人数10.28万人(其中在职5.66万人、离退休4.62万人),约占全国的1/6。在职工5.66万人中,属于事业编制的2.1万名。江西省大力推进国有林场整合重组,改革后国有林场减至216个(其中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182个,占84.3%;界定为商品经营性林场34个,占15.7%),比改革前净减少209个。182个生态公益型林场共核定事业编制0.72万名,比改革前2.1万名减少1.38万名。鹰潭市9个国有林场全部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共核定事业编制257名。上饶市29个国有林场整合重组为24个,其中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18个,占75%。浙江省列入改革试点的89个国有林场中,82个林场改革方案已经当地政府审议通过,其中79个界定为生态公益型。全省重新核定国有林场事业编制2044名,比改革前减少1009名。

(二)国有林场经费保障机制初步建立。江西省按照“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要求,将生态公益型林场编制内的人员经费和机构经费纳入了2015年同级财政预算,多数地区还专门安排了林场森林培育管护经费。改革后的绝大多数林场重新进行了定岗定责定员,普遍与职工签订了新型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逐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广丰县铜钹山林场重新聘用职工36名,全部签订了《江西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明确岗位责权利。同时,聘用护林员40人,全部签订了劳动合同。贵溪市双圳林场以1.4万亩商品林为基础组建了股份公司,林场职工平均入股。经过3年的经营,职工纯收入大幅度提高,人均由2010年的每年2万元提高到2013年的每年4万元。浙江省积极推进生态公益型林场管理体制创新,深化人事和内部收入分配改革,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并探索通过在国有林场加挂“生态公益林管护站”牌子的方式实现政府购买管护服务。开化县林场推行岗位管理和全员聘用制度,严格控制新进人员,规定3年内人员“只出不进”,3年后每年安排1—2名新进人员指标,用于聘用紧缺人才。

(三)职工社会保险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江西、浙江两省国有林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截至2014年底,江西省国有林场职工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9.99万人,实际参保9.93万人,参保率为99.4%;应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0.01万人,实际参保9.92万人,参保率为99.1%。改革前拖欠的社会保险费用绝大部分已偿清。全省1400多名林场职工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鹰潭市办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415人,内部退养193人。贵溪市财政安排资金1000多万元,为林场237名特殊工种职工办理提前5年退休手续。浙江省国有林场职工全部纳入了社会保险范围,实现应保尽保。龙游县溪口林场改革前退休职工每月只拿180元的基本生活费,改革后通过纳入社保每月领取退休工资达3800元。

(四)富余职工进行了多渠道安置。江西、浙江两省坚持以人为本,本着职工自愿的原则,对国有林场富余职工进行了妥善安置。安置期间,没有发生一起职工上访事件,保持了社会稳定。江西省主要采取五种安置方式:一是现金补偿。以一次性发放现金方式安置置换国有身份职工。选择这种方式的多为年龄偏大的职工,与由林场负责缴纳剩余年限社保统筹部分相比,领取一次性现金补偿更为实惠。二是社保补偿。以林场代缴社会保险费直至退休方式安置置换国有身份职工。选择这种方式的多为不到50岁的职工。铜钹山林场职工俞方清就选择了这种方式。他告诉我们,林场代缴社会保险解决了后顾之忧,现在自己外出打工,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三是林权补偿。以承包经营、股权分配等折抵补偿金的方式置换国有身份职工。四是自然减员。在解决好职工社会保险的基础上以发放一定的生活费直至退休的方式安置未被反聘的国有身份职工。五是提前退休。江西省林业厅会同省人保厅、财政厅出台了《国有林场改革后执行提前退休政策具体操作办法》,规定特殊工种可提前5年退休,目前已办理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手续人数7623人。改革后,江西省国有林场在职职工保留1.1万名,仅占改革前在职职工5.66万人的19.4%。浙江省2008年开展的国有林场改革已对富余职工进行过分流安置,此次改革重新核编后,主要采取岗位调动、提前退休、停薪留职等方式进行进一步安置。开化县林场核定事业编制106名,主要采取“定编不定人、自然减员至核定编制数”的方式实现人员平稳过渡。龙游县溪口林场主要采取职工无偿承包毛竹林直至退休的方式安置富余职工。

(五)林场办社会职能已顺利剥离。江西省通过改革,将国有林场场办83所义务教育学校和63所医疗单位全部剥离。同时,还剥离了场代管村组63个。鹰潭市9所场办义务教育学校、8所场办医院已全部移交属地管理,共有96名教师、35名医务人员完成转编。该市所属的贵溪市将1所场办学校和1所场办医院进行了剥离,交由当地乡政府属地管理。上饶市余干县对林场管辖的5个村、万丰县对1个村进行了剥离,划归当地乡镇管理。

二、改革顺利推进关键在于落实地方政府责任

(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有林场改革。江西省按照“省级政府对国有林场改革负总责”的原则要求,高位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了4次国有林场改革工作会议,部署推进改革工作。省政府连续3年将国有林场改革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与11个设区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成立了由林业、发改、财政、人保、编制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推进小组。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早在2008年就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国有农林渔场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国有林场的定性定位、编制经费、管理体制、社会保障等作了具体规定。201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浙江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方案》后,浙江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的主要任务。2014年10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全面实施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意见》,提出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合理界定国有林场的性质,在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前提下,依据国有林场生态公益林面积、区域分布等核定人员编制及相关经费。

nlc202309050006

(二)采取多种方式解决国有林场事业编制紧缺问题。改革前,江西省企业性质的国有林场占51.5%,因此,在定性核编过程中,将符合条件的国有林场由企业性质转为事业性质压力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江西省承诺,重新核编后的人员经费将足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解除了企业性质国有林场转型后顾之忧,推动了核编工作顺利进行。浙江省事业编制紧张,为保障国有林场人员和机构稳定,财政对编制较少的林场按照超出编制数一定比例安排补助经费,对仍核定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按其编制数给予全额保障待遇。桐庐县林场受编制受限,改革后仍然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核定自收自支事业编制10个,但当地政府在财政预算上给予了全额保障。

(三)地方财政积极筹措资金,兜底国有林场改革成本。试点阶段,中央财政安排江西省改革试点补助19.73亿元、安排浙江省1.95亿元。江西、浙江两省在管好用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同时,主动筹措资金,兜底改革成本,统筹解决国有林场拖欠社保、债务等问题。江西省省级财政安排国有林场改革资金4.86亿元,市、县财政安排近10亿元,并对不足部分承担兜底责任。改革资金筹措到位,较好地解决了社会保险、经济补偿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改革前2.1万名未参加养老保险职工和1.5万名未参加医疗保险职工全部参保,拖欠的9亿多元社保费绝大部分已偿清,6.2万户林场职工危旧房得以改造,职工养老、就医、就业、子女就学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浙江省主动筹集改革资金,支持国有林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2008—2013年,省财政共投入1.55亿元,用于支持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道路建设和改革发展。江西、浙江两省还统一和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不分国家级公益林或地方公益林,也不分国有的公益林或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公益林,均按统一标准安排补偿资金。江西省2014年每年每亩补偿17.5元,2015年提高到20.5元;浙江省2014年每年每亩补偿27元,2015年提高到30元。公益林补偿标准的提高,为国有林场加强森林管护,提高管护人员工资水平提供了保障。江西省国有林场共有公益林1159万亩,每年获得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3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0.58亿元、省财政1.79亿元。

三、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债务负担较重。江西省国有林场共有各类债务47.9亿元,其中金融债务15.8亿元(包括营造公益林债务4.79亿元、营造商品林债务6.36亿元、林场办企业债务3.07亿元、其他金融债务1.58亿元),非金融债务32.1亿元(包括拖欠职工工资9.9亿元、拖欠社会保障费9.5亿元、拖欠医疗费和离退休费2.5亿元、拖欠各类借款10.2亿元)。浙江省国有林场债务负担相对较轻,共有各类债务3.5亿元,其中拖欠职工工资和退休人员补贴1.8亿元、林场办企业亏损0.4亿元、改制和拖欠0.9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欠款0.4亿元。

(二)基础设施落后。国有林场大多地处偏远,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职工生产和生活条件艰苦。江西省各类林场用房、道路、供水供电等设施大多是建场初期及20世纪所建。广丰县国有林场100%生产性用房、50%公共用房为20世纪60、70年代所建,其中不少用房由于年久失修已成为危房。浙江省108个国有林场中,有70个供电设施建设和维护未纳入当地电力部门管理。

(三)储备林建设的顶层政策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国家储备林建设主要在国有林场实施。2014年,国家林业局下达江西省国家储备林划定任务140万亩、浙江省60万亩。从已划定的国家储备林看,情况非常复杂,既有商品林又有公益林,既有人工林又有天然林。从投资来源看,既有银行贷款,又有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财政补助,还有林场自筹资金。这些储备林主要以培育我国短缺的大径级材和珍稀树种为主,对改善我国森林结构、提高生态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根据现行公益林管理政策和目前正在研究的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要求,储备林建设的顶层政策设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多数林场自身又无力投入的情况下,通过银行贷款营造的、被划定为国家储备林的公益林和天然林,将无法通过采伐变现来偿还贷款本息,可能形成新的债务。

四、建议

(一)优先支持条件成熟的省区全面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一是继续支持河北、山东等试点省全面推开国有林场改革。目前,纳入国有林场改革试点范围共有7个省,其中江西、湖南2个省全省推开,其余省在部分地市开展试点。建议2015年继续安排资金,支持余下的5个省在全省范围内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二是增加支持部分地方政府积极性高、改革方案比较成熟的省区推进国有林场改革。

(二)区分情况分类化解国有林场债务。截至目前,全国国有林场共有各类债务276.2亿元,其中拖欠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等205.2亿元、国内金融机构贷款58亿元、世行贷款等主权债务13亿元。建议区分情况,分类解决国有林场债务问题。一是对用于营造林且所营造林木因划为公益林等保护范围禁止采伐而形成的国内金融机构债务和世行贷款等主权债务,建议在核实的基础上予以重点解决。二是对国有林场公益性建设贷款,如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等,在债权金融机构核实的基础上帮助解决。三是对国有林场拖欠在职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工程应付款等,考虑到这部分债务主要是由于人为提高档案工资和林场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而且各地情况不一,建议由地方政府统筹研究解决。四是对国有林场多种经营贷款,由于开展多种经营具有一定的偿债能力,或者其处理资产具备一定变现能力,到期后予以偿还,无法偿还的,按照平等协商和商业化原则积极进行化解。

(三)加大国有林场道路、管护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国有林场基础设施落后已成为制约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短板”,特别是林区道路和管护用房等应切实加大投入。一是各级政府要切实将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同级政府年度建设计划,按照事权划分和支出责任在现有资金渠道内,加大对林场道路、管护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国有林场道路按照属性纳入相关省区公路网规划。加快国有林场电网改造升级。二是国家要加大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程等投资力度,支持加快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配合推进改革,保障性安居工程等资金适当向国有林场倾斜。参照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的成功经验,将国有林场管护用房建设纳入国家政策支持范围,改善林场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居住条件,有效保护森林资源。

(四)整合优化国有林场支持政策。目前,中央财政对国有林场予以了大力支持,但渠道较为分散,除了安排国有林场改革试点补助外,还安排有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良种造林森林抚育补贴、贫困林场财政扶贫资金、林业贷款贴息等。纳入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范围的国有林场还享有天保工程财政补助政策。配合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建议启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工程并适当整合优化国有林场支持政策,以发挥政策的整体效应。一是统筹国有林场改革和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补助政策。据国家林业局反映,全国国有林场天然林采伐量约500万立方米。建议结合国有林场改革,从2015年开始,选择部分国有林场开展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停伐后,在3年过渡期内,中央财政按每立方米1000元标准安排补助,过渡期结束后不再补助。同时,对停伐天然林的林地按照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安排管护费补助。二是统筹国有林场改革和天保工程补助政策。对纳入天保工程实施范围的1312个国有林场,鉴于中央财政已安排天保工程资金,建议统筹国有林场改革和天保工程补助政策。三是统筹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林业贷款贴息补助政策。建议将国家储备林分为公益性质和商品性质两类,实行不同的支持政策。对公益性质的储备林,包括国家级和地方公益林以及所有的天然林,考虑到不允许进行商业性采伐,建议以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为主。中央财政从2015年开始,安排部分造林补贴、森林抚育补贴等林业补贴资金,支持国有林场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试点;对商品性质的储备林,包括以速生丰产林为主的人工林,考虑到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好、市场化程度高,建议以社会造林主体投入为主,中央和地方财政通过林业贷款贴息政策予以引导支持。

责任编辑:洪峰

篇5:潜山县土地改革试点情况

各位领导: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等5部委•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根据市卫生局、县卫生局部署,我院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我们重点做了如下工作:

一、医院基本情况汇报

....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1年,2009年底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为进一步做好全县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和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决定将县第二人民医院与之整合。整合后的....县人民医院,编制床位555张,实际开发床位917张,职工540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65人;有高级职称28人、中级职称131人。医院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有党员132人,拥有固定资产1.3亿元,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乙等医院。

医院设有14个临床医技科室及“120”急救站一个。医院拥有PICK高速螺旋CT,西门子512彩色超声诊断仪,NAS-2000三维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远程可视医疗会诊系统,奥林巴斯电子胃镜、结肠镜,狼牌腹腔镜、膀胱镜、电切镜等设备。能开展食道癌根治术,肺叶切除术,脑囊肿切除术,脑外伤、脑出血血肿清除术,肝胆微创手术,肠肿瘤切除术,肾切除,前列腺切除术,脊柱手术,髋关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疑难重大手术。

2010年,我院投入1195万元,完成大型设备“核磁共振”的引进工作,已于今年9月份完成安装调试,投入使用。引进五分类血球计数仪、化学发光分析仪、微量元素监测仪,进一步我院的业务领域,以便能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完成了医院整体搬迁工作的可研编制、项目批复、初步设计,完成了对原一院、二院的资产评估,争取了市卫生局、省卫生厅对新建1000张床位规模的批复。现正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征地工作。

二、缓解群众就医难问题

2009年底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为进一步做好全县区域卫生规划,调整和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决定....县第一人民医院与第二人民医院合并整体搬迁建设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90000㎡、总床位数:1000床、总用地面积: 198.9亩,建设地点位于....县城新区翠屏直街以东、瑞祥路以北地块,该项目分期两建设:一期500床、41500㎡(83㎡/床);二期500床、48500㎡,总投资29996.06万元,资金筹措计划为:自有资金2500万元、第一人民医院及第二人民医院原有资产经评估后可置换资金约13193.4万元、银行贷款10000万医院将采取争取各级政府支持、自筹、社会融资等多种渠道筹集建设再筹集资金约5000万元用于一、二期项目建设。目前项目可研、初步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地质灾害评价、矿覆已全部通过评审并获得批准,规划许可证、项目选址意见书已办理。用地手续已获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土地实地测量已经结束,正在进行补偿费用兑付工作,地勘招标已结束。

认真落实各级医改政策和措施,建立精简高效的运转机制、优化便捷的工作流程、相互协作的工作团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控制医疗服务成本,真正把医改政策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惠,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2011年上半年门诊人次费用135元,其中药品56.2元,占41.49%;平均住院费用3800元,其中药品费用1885元,占49.46%。共救助348位贫困孕产妇,救助金额14.5万元;共为4488位参合农民现场减免医疗费用1002万元,确保了医院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

结合医院实际,综合考虑时效性、发展前景等因素,采取培养、引进、借鉴等方式,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食管内支架植入术、小儿漏斗胸矫形术等十五项新技术的应用,填补了我县技术空白,其中结肠癌根治术、肺叶切除术、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较高技术水平,提升了我院整体医疗质量。减轻了患者异地就医直接费用和间接支出,提升了我院的社会效益。目前我院仅342名,而住院病人长期稳定在570人以上,还有应对每天近400人的门诊人次。上半年共接诊门诊病人次57831人次,出院7166人次,危重病人抢救1516人,抢救成功完成各类手术1750例次,病床使用率达139.2%。

三、完善医院服务体系

1、建立与基层卫生院技术帮助联系,自2005年以来遵照县卫生局安排,每年对一个乡镇卫生院实行“万名医师下基层活动”,截止2010年底,分别对………..等乡镇实行一年一度下基层扶贫活动,每批安排3人下乡技术帮扶一年,与此同时,开展对…………等乡镇结对帮扶活动,对他们实行技术帮扶,设备支援。

2、认真完成与三级医院对口支援项目工程,2003年我们与………总医院开展对口支援活动,………每年安排专家到我院支援,至2008年已累计派出专家26人到我院技术指导,同时医院共派出34人专业技术骨干到海总进修,通过学习,进修人员均成为医院的骨干力量。2008年………总医院与我院对口支援工作进入第二轮,目前该项目正稳步开展。2005年………院对我院开展“万名医师下基层活动”至今市一院共派出30名专家深入我院技术指导,通过两家医院的帮扶使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口支援工程取得丰硕成果。受到卫生部、总后卫生部的表彰。

四、改革医院内部运行机制

1、完善医院内部决策机制,实行院长负责制,对重大决策、人事任免、项目投资实行领导集体决策、实施政务公开、民主管理。

2、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岗位设置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云厅字„2007‟13号)和中共曲靖市委办公室、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靖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曲办字„2009‟38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单位实际,按照县人事局的统一部署,将现有在编在册正式工作人员纳入岗位管理,建立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已完成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2、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严格遵守财经纪律、执行财务制度,对医院原有的相关财务制度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进一步完善了医院的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在全院实行院科两级成本核算和管理。医院的经济分配方案也是建立在成本核算管理基础上的“科室纯结余分配方案”。在方案中医院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全面搞活工资内部分配,合理拉开分配档次,根据科室工作量大小、技术风险大小不同,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责任要素纳入分配,实行量化考核。对在临床一线、风险大、技术性强等关键岗位工作的科室和人员,给予适当倾斜,这一制度激发和调动医院职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我院工资内部分配方案。

3、实施药品管理:

我院药品除麻醉药品外,全部跟省标实行网上采购,为完善我院药品管理,加强和完善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职责,制定相应的药品院内流通管理办法,严格保障药品使用安全。对第一次进入医院的品种,采取科室申报后由药事委员会讨论,严格控制医院药品品种。同类药物中,有基本药物的选择基本药物。目前我院共有药品839种,其中基药品种398种,占47.44﹪。制定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本着“能用低档药,不用高档药”、“能用国产药,不用进口药”的用药原则,努力减少患者的负担,定时开展处方点评工作。上半年我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达到42﹪.药事管理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室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立即进行处罚。对部分处方量较大的品种,实行限制权限使用,科室职工需科主任批准后方能使用,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

4、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开展优化门诊服务流程:一是对口腔科、胃镜室、彩超、CT等实施预约检查制度。二是规范门诊收费流程,对门诊高峰时段增加服务窗口。三是完善医疗投诉管理机制,有效处理医患纠纷。

5、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在电子病历运行中逐步改善电子病历升级问题。

6、实行远程可视医疗及远程教育,与海军总医院达成远程会 诊联盟,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上半年开展远程教育21次,培训人员600余人次,开展远程会诊30余例次。

7、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实施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一是对护士进行优质护理培训,二是选择骨科、心内科、五官科3个科室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科室,三是安排人员到市一院参观学习,为工程开展作准备,四是充实护理人员队伍,加强人员队伍管理,目前该项工作稳步开展。

五、建立医院监管机制

坚持以质量为核心,坚持质量评价与医德医风考评制度相结合,以服务为主导,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规范管理为主线,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加强管理,增添服务措施,不断完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努力把医院建设成环境温馨、管理规范、运行有序的现代化医疗机构。评议方法主要采取听汇报、查阅资料、现场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方式进行。

1、行政性评价:向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问卷测评调查表发放的范围为已出院病人、门诊就诊病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60%、40%。

2、自律性评价:通过“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感染控制委员会”等管理组织,定期召开会会议,从不同侧重点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剂等各方面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医疗事故防范,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文明行医,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从源头上预防医疗纠纷、事故。

3、咨询性评价:召开行风监督员、医疗保险机构、新闻媒体、群众代表座谈会,进行评价。

4、行业性评价:组织专家查医院医疗制度、医疗常规的落实,查合理检查、用药、用材与医疗收费,查劳动纪律、服务态度。

5、医院聘请了5名离退休人员及社会人士对医院行风监督管理,每年听取纠风监督人员意见和建议,努力改进服务水平。

六、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管理

对新毕业大中专生1年后开展基础理论培训,5年内进行专业培训,使住院医师通过规范化考试取得合格证。截至2010年底,我院共有45人临床医师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

七、积极开展临床路径试点工作

我院首先选择“急性胰腺炎”、“计划性剖宫产”等20个单病种进行临床路径管理。力图通过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进行探索,积累经验,以寻求建立适合我院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及质量评估体系,为下一步在全院范围内推广临床路径积累经验并提供依据,在对已实行的临床路径的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之余,使之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使广大患者受益,目前完成路径开展19例次。

八、开展单病种收费试点工作

按照以临床路径为指导的单病种限价管理模式,我院对白内障、顺产、剖宫产等18个病种试行限价收费管理,上半年共对顺产478例、剖宫产300例实施了按病种限价付费,有效缓解病人看病贵的问题。

九、存在问题

医院作为全县的医疗技术指导中心,肩负着十分繁重的医疗任务。随着病人的不断增加,现有的条件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同时也不能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无法承担全县赋予我院医疗中心的任务。存在问题如下:

1、发展空间受限

我院地处闹市,前后临街,左右被厂房、民居包围,发展空间受到了很大限制,不能满足医院未来10年至30年内的发展需要。根据全县医疗保健的业务需要,经县委政府研究决定同意对医院进行搬迁。医院的搬迁建设将大大改善危急病人诊疗条件,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我县卫生资源的配置,充分发挥县医院的综合作用,改变我县卫生事业落后状况,为提高我县人民健康水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需要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给....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人民群众对当地的医疗卫生、健康保证要求日趋强烈,必然要求医院增强防病、治病能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我院现有业务用房基础设施、病床数量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不能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无法承担全县赋予我院医疗中心的任务。

3、人才缺乏

我院是全县医疗服务、医学科研、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中心,承担着全县危重病、疑难病的治疗和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护等任务。然而现有人才不能满足医院发展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层次较低,毕业分配进院的人才少(尤其大学本科毕业生),随着医院业务的拓展,人才和医院发展的矛盾就更突出。

篇6:县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情况汇报

市教育局:

近几年来,我局始终坚持以加快教育改革为重点,以促进教育公平为目的,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水平,通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我县寄宿制学校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根据市政府《关于做好我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将我县教育体制试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县地处赣西北,国土面积XX平方千米,是个贫困老区、边远山区、库区、林区大县,总人口XX万,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XX所,学校校舍面积XX万平方米。其中小学XX所(中心完小XX所,村完小XX所,教学点XX所),九年一贯制学校XX所,初级中学XX所(含私立X所),普通高中X所,职业学校X所(含私立X所)。

二、主要做法

(一)、整合利用教育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我县通过制订切合实际的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发挥规划鲜明的导向作用,确保中小学校布局实现科学调整。针 1

对偏远地区学生距离远、上学难的实际,综合考虑现有学校布局及各乡镇行政村的学生人数,努力确定最佳调整方案,最大限度方便广大群众子女就近入学。始终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在全面摸清全县中小学校舍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域特点、教育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制订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分、分步骤进行维修改造。同时按照生源变化的实际,对五年内生源减幅较大、规模偏小的学校进一步调整撤并,规模小的学校向规模大的学校调整,地域偏僻的向乡镇中心区域调整。校舍建设本着“牢固、实用、够用、安全、方便学生”的原则进行建设,在科学规划、设计及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建设成本。

面对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分散、师资短缺的问题,我县大幅度地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积极营造教育优先发展良好氛围。根据我县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数及近几年出生人口情况,基于农民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突增等客观实际,反复调查研究,确定我县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方向,对XXXX等三个镇的中学和中心完小共X所学校率先试点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中心校逐步实行小学生寄宿制,对全县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和全县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全面实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稳定学校教育秩序

我县始终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作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政策保障制度,逐年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做到学生安心,家长放心。

一是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我局将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提到全局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了局领导亲自包片,相关科室包校的办法,层层落实到位,不断强化寄宿制学校管理力度,并将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作为了衡量各单位年终教育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出台制定《X县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意见》,明确各级学校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制度,汇编成册上墙张贴,使寄宿制学校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注重安全、保障健康。强化学校安全管理,保障学生在校安全,这是家长将学生放心交给学校的前提。我局和各级学校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位校长、教师头上,切实强化校园安全教育工作。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开展消防安全演练、组织安全知识讲座等形式,进一步树立了学生的安全自救意识。严防社会闲散人员进入校园,学生出入校门都要严格登记,专人负责夜间管理和安保工作,加强了夜间值班和定时巡查,确保师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三是优化环境,提升品位。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治理教

育环境、改善办学条件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学校的特点精心策划,认真布置。为寄宿制学校校园亮丽、师德高尚、学风纯正、特色鲜明的校园形象奠定坚实的基础,营造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活动。利用寄宿制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三、存在问题

一是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制约学校布局调整。兴办寄宿制学校能够实现规模办学,体现教育的社会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前我县6所学校的工程计划总投资2311.2万元,工程资金缺口较大,资金投入仍有压力,需要建立完善的经费投入长效机制。

二是学校管理与家长需求的矛盾突出。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到学校过集体生活,不能很快适应,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融入学校、班级这个大集体中,是我们寄宿制学校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有时学校不能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要求,处理不好容易导致学生及其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

四、解决建议

一是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基础建设投入,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设一批适合农村学生住校就读的食堂、宿舍等基础设

施,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及学生住校就读的需求。

二是强化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落实管理责任,完善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寄宿制学校的住宿管理、安全管理、饮食管理、卫生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推进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上一篇:青天河导游词下一篇:吃东西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