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长面积公式

2024-04-20

弧长面积公式(精选8篇)

篇1:弧长面积公式

弧长公式:弧长=θ*r ,θ是弧度 r是半径

l=nπr÷180 或 l=n/180·πr

在半径是R的圆中,因为36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就等于圆周长C=2πR,所以n°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l=nπR÷180。

例:半径为1cm,45°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

l=nπR÷180

=45×π×1÷180

约等于0.785(cm)

如果已知他的沿圆锥体的一条母线和侧面与下底面圆的交线将圆锥体剪开铺平,就得到圆锥的平面展开图,

它是由一个半径为圆锥体的母线长,弧长等于圆锥体底面圆的周长的扇形和一个圆组成的,这个扇形又叫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补充公式:S扇=nπR^2/360

=πRnR/360

=2πRn/360×1/2R

=πRn/180×1/2R

所以:S扇=RL/2

还可以是S扇=n/360πr²

圆锥母线,弧长,面积计算公式

圆锥的表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底面圆的面积

其中:圆锥体的侧面积=πRL

圆锥体的全面积=πRl+πR2

π为圆周率≈3.14

R为圆锥体底面圆的半径

L为圆锥的母线长(注意:不是圆锥的高)是展开扇形的边长

n圆锥圆心角=r/l*360

弧长=圆周长

篇2:弧长面积公式

教学目标 :

1、知识 与技能:理解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公式并能正确、熟练的运用两个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类比、联想的方法探索公式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观点,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弧长,扇形面积公式的导出及应用。难点: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田径二百米比赛中,每位运动员的起跑位置相同吗?这样比赛公平吗?

二、课内探究

(一)弧长公式

1、回顾圆弧的定义,并提问“弧是圆的一部分,你会求弧的长度吗?”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5分钟)

(1)半径为R的圆,圆的周长是多少?半圆呢?四分之一圆呢?(2)圆的周长可以看作是多少 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3)1°圆心角所对弧长是多少?(4)n°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多少?,(点评)根据同学们的解题过程,我们可得到:1°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1°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的n倍,n

3、精讲例题

例1 制造弯形管道时,要先按中心线计算“展直长度”,再下料,试计算图所示管道的展直长度L(单位:mm,精确到1mm)

2πRπR 360180πRnπR即l.180180

4、链接中考

(1)已知圆心角为60°,半径为1,则弧长为 _________.(2)已知圆心角为120°,弧长为10πcm,则半径为__________ cm. 检查学生练习情况并点评

(二)扇形面积公式

1、扇形的定义并学会判断什么图形是扇形?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5分钟)

(1)如果圆的半径为R,则圆的面积是多少?半圆呢?四分之一圆呢?(2)1°的圆心角对应的扇形面积为 多少?

(3)n°的圆心角对应的扇形面积为 多少?

πR2(点评)根据同学们的解题过程,我们可得到:1°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面积为

360πR2n°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面积是1°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面积的n倍,n即

360nπR2S扇形.3603、比较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你能类比扇形面积和对应弧长的关系.推导并归纳:S扇形4、链接中考

(1)一个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半径为3,则这个扇形的面积为 _________(结果保留π).(2)已知扇形的面积为2π,半径为3,则该扇形的弧长为_________(结果保留π). 检查学生练习情况并点评

三、练习

P113 练习第1、2、3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1、弧长公式

2、扇形面积公式

3、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的关系

4、解决课前问题

在田径二百米比赛中,每位运动员的起跑位置相同吗?这样比赛公平吗?

五、布置作业

习题24.4 第1、2、3、6、7、8题 nπR21nπR1RlR

篇3:弧长面积公式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 请大家回忆半径为r的圆的周长是多少?

生 (齐答) :2πr

师:很好, 现在请同学们看黑板. (屏幕上出现一组题目)

1.如图 (1) ⊙O的半径为r, ∠AOB=_____°, ∠AOB所对弧的弧长是_____.

2.如图 (2) ⊙O的半径为r, ∠AOB=1°, ∠AOB所对弧的弧长是_____.

3.如图 (3) , ⊙O的半径为r, ∠AOB=n°, ∠AOB所对弧的弧长是_____.

生1:∠AOB=360°, ∠AOB所对弧的弧长是2πr.

生2:∠AOB所对弧的弧长是πr/180

师:说说你是怎样得到的?

生2:圆心角∠AOB=360°时, ∠AOB所对弧的弧长是整个圆的周长.把圆心角∠AOB分成360等份后, 每一份是1°, 此时整个圆的周长2πr也被相应分成360等份, 所以1°的圆心角所对弧的弧长是2πr/360, 也就是πr/180 (老师适时追问、点拨, 师生共同归纳、提炼) .

生3:∠AOB=n°时, ∠AOB所对弧的弧长是πr/180.

师:说说你是怎样得到的?

生3:∠AOB=n°时, 它所对弧的弧长是1°的圆心角所对弧的弧长的n倍, 也就是πr/180n, 即nπr/180.

师:很好, 我们设圆心角为n°, 半径为r的弧的弧长是l, 则l=nπr/180 (n为弧所对圆心角的度数, r为半径) , 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弧长计算公式.

师:刚才我们一起探究弧长的计算公式, 下面我们看第二组题目 (屏幕上出现第二组题目)

1.如图 (1) , ⊙O的半径为r, ∠AOB=_____°, 扇形AOB的面积是_____.

2.如图 (2) , ⊙O的半径为r, ∠AOB=1°, 扇形AOB的面积是_____.

3.如图 (3) , ⊙O的半径为r, ∠AOB=n°, 扇形AOB的面积是_____.

教学过程基本上重复学习弧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得出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思考1:本教学片段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主要从属于老师上课的思路.教学目标中有一点是这样:让学生经历探究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 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老师没有关注这一点, 也没有提供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只是让学生的思维紧跟老师的教学设计的思路走, 长期这样,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思考2:第一组题目的第二小题的结论:1°的圆心角所对弧的弧长是整个圆的周长的1/360.这个结论中一个对象是圆心角的度数, 另一个对象是弧的长度, 这与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相差甚远, 班上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理解生2回答的内容有一定的困难, 部分学生可能会死记公式, 而没有真正理解公式.

思考3: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与弧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类似, 课堂上没有必要做简单的重复, 可放手让学生参照弧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自主探究, 具体可分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三步完成.

篇4:“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研究课设计

关键词: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研究课;设计

最近,我采用研讨课的形式教学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自始至终将学生摆在主人翁的位置上,让学生用过想一想、看一看、拼一拼、说一说等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活动,从中发现规律,最后推导出梯形的求积公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公式推导的参与着,效果很好,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出学习目标

课前,我先布置每个学生都准备好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即任意梯形、等腰梯形、指教梯形)卡片。上课后,我只用大约3分钟的时间复习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借此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当“梯形面积计算(一)”课题出现后,我逐一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明确老師的要求。

要求:1、自己动手,用两个全完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

2、拼好后,认真观察与思考:(1)新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2)新拼成的图形的低与原梯形上、下底的关系;(3)新拼成的图形的高与原梯形面积的关系;(4)新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原梯形面积的关系。

3、怎样借助你拼好的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4、互相讨论交流一下推导的结果是否相同。

二、研究公式的推导过程

1、操作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当学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后,开始了他们探索性的操作,他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借助形象材料进行思维,有的翻转拼,有的旋转拼,大致有以下几种拼法:

2、观察:拼好后学生根據木白哦认真地逐一观察,很快,他们便发觉和纠正了不了不合要求的拼法(要求是拼成已学过的求积图形)。

3、说一说:拼好后,学生开始探究新拼成的图形与原梯形的关系,互相讨论、交流结论。老师抓住这个火候,请不同拼法的同学派代表上来操作并用语言表述指导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如下:

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梯形上、下底之和,新拼成的平行。

四边形的高是原梯形的高,而一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而拼成长方形的同学说:

※长方形的面积=长×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另一个拼成长方形的学生说:因为老师说过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所以我借助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退出梯形求积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

4、看一看,接着老师说:“我也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我也来拼拼看。”再用幻灯教学片“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示意图”演示了一遍。然后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9-70页,看看课本上所说的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否一致。这样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自然看得认真、仔细。当他们看到自己得出了与课本一样正确的结论时,那种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研究新知的兴趣和信心,而这个公式给他们的印象尤其深刻,成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稳固的知识点。

5、巩固练习设计。用幻灯出示下面几种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题:

(1)基本练习(见课本第71页第1题)

(2)辨析题(略)

(3)稍有坡度的:一个梯形上底3厘米,下底9厘米,下底是高的1.5倍,求梯形的面积。

(4)选做题:①(逆用公式练习)一块梯形地,面积45平方米,上底7米,下底13米,求高。②想想看,今天我们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梯形的求积公式,如果只用一个梯形,你能退出梯形的求积公式吗?请结合下面这题思考:一个梯形,上底与高的积是48,下底与高的积是80,求这个梯形的面积。(单位:分米)

篇5:弧长和扇形面积.教学反思

一、教学构思:

本次授课思路:圆周长公式——弧长公式,由此类比导出扇形面积公式。重点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是与学生一起复习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接着用教材中的题目引入新课,与学生一起推导弧长与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由复习到新授的衔接还算流畅,但对学生的思维启发可能不够到位,所以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用得不熟练,对公式中的字母还得想一想才能反应过来代表哪个量。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弧长及扇形面积的计算。不仅强调学生会运用公式,而且要理解算法的意义。引例的设计主要考虑了学生生活实际,放弃了课本的引例,选择了很多实际问题,特别是自动喷水装置探索其喷灌范围、计算扇子的贴纸部分面积等例子,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再创造”活动中,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促进自身的主动发展。

二、课堂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一般来说老师会把重点放在公式的理解和熟练运用上,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很重要,而且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这样可能导致中等及以下学生因为某些概念、细节的不理解或者不懂,造成学习的障碍。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真分析学生可能出现障碍的地方,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基本的概念入手,处理好各个思维的转折点,在注重基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另外在提问的处理上进行分层,避免死板的教公式、记公式的老套,希望能激发学生思维,体现教师引导者的身份。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中关注大多数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很重要,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成绩较好学生的思维明显受到限制,不能最大限度的培养数学优生的数学思维。如何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同时让优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最终体现课程标准中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一直要思考的问题。

本节课的不足还在于时间的分配上不是很合理,由于在学生在探索弧长时我担心引导措施不到位,导致时间过长,后面的教学环节比较吃紧,对学生在新知的应用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材处理的反思:

篇6:弧长和扇形面积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基本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改变以往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随时动手,把所有的学生都调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巩固了公式的形成过程,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本堂课的不足在于时间的分配上不是很合理,由于在学生在探索弧长时我引导措施不力,导致时间过长,后面的教学环节比较吃紧,对学生在新知的应用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弧长和扇形面积》的习题时,我首先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然后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足是:自我感觉讲的很明白,但当让学生整理时,仍感觉部分后进生不能理解;听课时,学生的精力不够集中,有些同学的思维活动不起来,很被动;给学生整理问题的时间较少,很多学生整理不完,课下没时间整理,所以实际上听课效果很差;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成绩较好学生的思维明显受到限制,不能最大限度的培养数学优生的数学思维。收获是:教学时让学生有了大量阅题的时间,锻炼了学生的解题思维。 本节课的内容一般来说老师会把重点放在公式的理解和熟练运用上,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很重要,而且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这样可能导致中等及以下学生因为某些概念、细节的不理解或者不懂,造成学习的障碍。

篇7:弧长和扇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观察、猜测、推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课堂上要充满学生的讨论,要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在动手动脑的活动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组织、概括要力求有效,应该尽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习内容,步骤和方式,为学生的现场学习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监控,要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状况,适时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并且对学生学习反思的习惯进行培养。

在本节课中我基本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改变以往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随时动手,把所有的学生都调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巩固了公式的形成过程,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本堂课的不足在于时间的分配上不是很合理,由于在学生在探索弧长时我引导措施不力,导致时间过长,后面的教学环节比较吃紧,对学生在新知的应用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弧长和扇形面积》的习题时,我首先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然后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足是:自我感觉讲的很明白,但当让学生整理时,仍感觉部分后进生不能理解;听课时,学生的精力不够集中,有些同学的思维活动不起来,很被动;给学生整理问题的时间较少,很多学生整理不完,课下没时间整理,所以实际上听课效果很差;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成绩较好学生的思维明显受到限制,不能最大限度的培养数学优生的数学思维。收获是:教学时让学生有了大量阅题的时间,锻炼了学生的解题思维。 本节课的内容一般来说老师会把重点放在公式的理解和熟练运用上,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很重要,而且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这样可能导致中等及以下学生因为某些概念、细节的不理解或者不懂,造成学习的障碍。我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认真分析学生可能出现障碍的地方,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基本的概念入手,处理好各个思维的转折点,在注重基础的同时发展学生能力,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另外教师在提问的处理上恰倒好处,避免了死板的教公式、记公式的老套,能激发学生思维,体现了教师引导者的身份。

篇8:弧长面积公式

关键词:翻转课堂,弧长和扇形面积,课堂教学

1 前言

随着信息 技术的不 断发展, 科学技术不 断推陈出 新, 教学模式 的不断创新 和发展也 得到了促 进。最近, 一种新的 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 在美国横 空出世, 并被全球多 个国家热 捧, 受到世界 各国教育机 构的极大 关注和研 究。翻转课 堂教学模式 (Flipped Classroom Mode或Inverted Classroom Mode) 简称FCM, 也被称为“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了当代信息技术媒介和网络工具, 以教师制作的教学相关内容的微视频让学生课前学习, 课上再进行知识的巩固加深和内化, 与传统教学相比, 它是一个完全倒置教学的模式, 但它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 引发了全球多个国家的研究应用和推广。

2 翻转课堂是什么样的课堂

所谓翻转课堂, 就是教师课前制作好教学的微视频, 学生在家中在线或下载观看视频中教师的内容讲述或解决过程, 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类似于观看记录片, 并作相应的知识反馈与巩固练习。然后回到课堂上再次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化巩固的学习过程, 这是一种典型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支撑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升级版本。我国一些教育专家也曾在一些学校推行过“先学后教”的学习模式, 如洋思中学的“导学案”与之类似, 但它本质上仍然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 没有从根本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先讲后练, 即在课堂上先讲新课, 然后布置作业练习, 让学生巩固、加深理解新知。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 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 学生在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而课堂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 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翻转课堂完全颠倒传统的教学模式, 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引起国内教育界的极大关注, 许多学校也开始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部分学科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3 “翻转课堂”在中学数学《弧长和扇形面积》的应用

关于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和应用, 教材介绍相对简单, 其特征也未作很深入表述, 而学生在实际解题生活中应用问题的过程中, 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下面就以中学数学《弧长和扇形面积》计算与应用的教学为例, 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作用。

3.1 课前先学

3.1.1 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 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

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在课前分析研究课程的教学三维目标, 并且细化出每个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 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课前先学阶段的主要目标:通过视频教学对弧长和扇形面积知识的学习, 并通过网络与同伴之间的交流, 初步形成弧长和扇形面积关系的知识的整体框架, 能进行简单的疏理和运算, 并能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课堂上知识内化阶段的教学目标:学生与学生之间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深入研究弧长和扇形面积关系及转换运算, 逐步加深对常见图形如扇形、锥形面积、弧长的计算方法及解决弧长和扇形面积在生活中应用的问题, 形成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图。

(2) 精心制作教学微视频

高质量的微视频, 包含教学内容所需的全部要点, 是翻转课堂成败的关键。教师可利用网络中的部分视频资源进行线性编辑, 或把自己的计算过程通过数码设备录制下来。这节内容应包括:1哪些地方需要计算弧长;2弧长是如何计算的;3扇形面积是如何计算的;4圆锥侧面积、全面积如何计算;5适应性练习, 有针对性的课前先学的练习。

视频时间长度考虑到学生的集中注意力时间不能过长, 一般在控制在10分钟以内, 但必须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教师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合理布置练习内容, 以此帮助学生利用旧知识完成向新知识的过渡。教师将已制作好的微视频发布到教学平台上或组建的QQ班级群中, 学生可以在线观看或通过下载进行线下先学。

3.1.2 学生课前先学

(1) 课前观看微视频讲解过程

课前学生通过在线或下载教学视频, 观看教学微视频中的讲述, 初步树立弧长和扇形面积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利用网络媒体的便利性, 对于疑惑之处可对教学内容反复回放, 多次观看和练习。

(2) 自测自检, 学会为止

学生在学习《弧长和扇形面积》视频的教学讲解后, 就会对弧长和扇形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有了初步理解和认识, 再通过适当相应的练习来自测自检, 完成教学目标, 练习题可以如下设计:1根据视频中提弧长介绍, 请判断弧长相等的两段弧是等弧吗?2有一段弯道是圆弧形的, 道长是12m, 弧所对的圆心角是81°, 求这段圆弧的半径R (精确到0.1m) 。3圆锥开的烟囱帽底面直径是80cm, 母线长50cm, 制作100个这样烟囱帽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4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如何计算机圆锥的侧面积?

课前, 学生通过一学一练的方式掌握《弧长和扇形面积》相关知识, 并能够及时找到自己的疑问之外, 利于网络平台或QQ, 与同伴进行交流咨询, 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网络上来寻求同伴的协助。同时, 教师利用在线活动情况, 收集学生在观看视频及课前练习时所遇到的问题, 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 为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做准备。

3.2 课堂上知识的深化与加固

3.2.1 小组合作与交流

(1) 找出有代表的问题

教师把课前学习上收集的问题与现象、课前练习时提出的疑问, 找出具有代表性和探究价值的问题, 与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如如何计算圆锥的侧面积?

(2)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课堂上, 用《弧长和扇形面积》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计算机问题。

问题1:两个大小一样传送轮连接一条传送带, 问这条传送带需要多长?

问题2:草坪上的自动喷水装置能旋转220°, 它的喷射半径是20m, 问它能喷灌的草坪的面积有多大?

教师从学生的疑问中找出有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探讨, 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环境, 通过分析理解和应用, 把弧长和扇形面积的相关知识进行内化, 形成自己的能力。教师则通过“1+1”教学方式, 使得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得了帮助和启迪。从而促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发展。

(3) 小组协作

教师把课前和课上学习中所反映出的问题收集起来, 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内成员可智能终端设备通过网络来扩充知识内容。对于弧长和扇形面积的应用, 小组成员用对话交流、商讨等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学习、共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小组协作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批判思维, 提高与学习伙伴的合作沟通能力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由此也可看出,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加强小组协作学习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十分重要的。

3.2.2 学习成果的交流与评价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弧长和扇形面积》的学习中,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 把自己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收获进行成果展示与交流, 包括解决作业练习问题方面的, 也包括思想认识上的,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除了掌握《弧长和扇形面积》相关知识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真正做到一学一得一体会。

教师以学生学习成果和过程为依据, 对学生或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弧长和扇形面积》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进行的, 与传统的学习方式大不相同, 因此,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不应使用原来的评价标准和尺度, 在评价时要对课前先学后教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 让每个学生在评价中重获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保持学习的热情。

4 “翻转课堂”在中学数学中促进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从以上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分析, 翻转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活动中逐步理解《弧长和扇形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类型和解决方案, 形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1 “翻转课堂”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学习本质回归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通过学习教师的微视频资源, 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数学学习。学生上课前在家里或在校内提前观看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数学微视频的讲解, 并作相应的知识反馈练习。整个过程在十分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不必拘束于学校课堂内紧张、严肃的氛围。也不用担心回答不出教师的问题而害怕的心理, 或因一时没有听懂而跟不上教学的节奏。学生的课前先学, 完全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接受能力进行控制, 对于没有理解的可以多次学习, 直到真正学会为止, 在课堂上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以交流探讨为主线学习, 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4.2 “翻转课堂”加强了学习同伴间的小组合作与交流的机会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倒置, 是一种典型的先学后教的升级版, 它的一大优点是加强课堂上的学生间合作与交流的频率和机会, 使得每个学生乐意参与进来, 其教学内容和模式决定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翻转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角色完全发生改变,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教练者, 使得学习是完全平等的, 教师大部分时间是与学生交流, 回答学生的问题。当学生在进行作业巩固练习时, 一部分学生会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 这样就可以把这部分有相同疑难问题的学生组织在一起, 再一次进行小组交流探讨, 与教师一起答疑解惑。

当教师越来越多地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构成学习的参与者时, 就会感觉到学生之间的乐意互动。学生也会自动发展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 他们彼此帮助、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当这种学习方式越来越被学生一致认同的时候, 他们就会真正感觉到, 教师是在引导自己的学习, 而不是发布指令, 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教师是他们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从而能自始至终地主动地学习。

5 结语

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它离不开信息技术环境新技术的支撑, 尽管对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翻转课堂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颠覆, 但它所带来的优质教学效率、对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参考文献

[1]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 (4) :46-51.

[2]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 (9) :18.

上一篇:袅袅炊烟的散文下一篇:砖厂环境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