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面积下降

2024-05-01

种植面积下降(精选五篇)

种植面积下降 篇1

1.1面积与产量

通过“统计年报数据”“农业生产数据”“水稻良种补贴”“原阳县统计数据”4个侧面的数据予以比较,可以全面了解近年来沿黄水稻面积与产量变化,其中2006年是沿黄水稻面积、产量逐年下降的拐点。

一是从统计数据看,自2006年开始呈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沿黄水稻种植面积4.73万hm2,总产3.37亿kg。到2014年水稻种植面积下降到3.26万hm2,总产量降到2.24亿kg(见表1)。面积、总产分别下降31.2%和33.5%。

二是从农业部门生产数据看,表现出类似趋势,但下降幅度比统计数据更大一些(见表1)。2006年以来面积、总产分别下降50.5%和37.8%。

三是从水稻良种补贴面积看,也呈下降趋势。2009年开始实施水稻良种补贴政策,新乡市水稻良种补贴面积为3.39万hm2,低于“统计数据”和“农业数据”。到2014年,新乡市水稻补贴面积下降到2.65万hm2,2009年以来水稻实种面积下降21.6%(见表1)。这个数据应当说最接近生产实际,因为水稻良种补贴是按农户实种面积补贴的,667 m2补助15元,而玉米良种补贴是10元/667 m2。

四是从原阳县水稻种植面积(统计数据、含平原新区)看,也表现出与沿黄地区类似的下降趋势。2006年原阳县水稻面积2.82万hm2,总产1.885亿kg;2014年下降到2.05万hm2,总产1.415亿kg(见表1),面积、总产比2006年分别下降27.2%和24.9%,降幅低于新乡市,说明原阳县作为沿黄水稻主产区在稳定沿黄水稻生产上仍然起着主要作用。

1.2价格与效益

国家从2008年开始对水稻实行最低保护价政策,逐年提高收购价,粳稻从2008年0.410元/kg提高到2014年0.775元/kg,上涨了89%,这对提升稻谷市场价、稳定水稻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实际生产中,沿黄的稻谷由于质量好,实际市场价始终高于国家最低保护价,从2008年0.560元/kg提高到2014年0.825元/kg,上涨了47%。2014年,原阳县新丰2号品种的稻谷市场收购价0.850元/kg左右,豫粳6号等其他品种0.825元/kg左右,黄金晴品种的市场收购价更是高达1.250元/kg。稻农种植水稻的收益也是呈波动式升高的趋势,农业部门连续多年的调查资料表明,沿黄水稻生产的667 m2效益由2008年的492元,提高到2014年的940元,提高了91%(见表2),这个增幅高于稻谷最低保护价和实际市场价的增幅。但近几年由于用工费用暴涨,667 m2效益绝对值低于最高的2010年(992元)。据调查,2014年水稻667 m2均物质费用442元、用工费用420元,667 m2产量546 kg,667 m2产值1 802元,667 m2效益940元,高于玉米195元(见表2)。

注:2000年之前,标准工20元/个;2011年起,标准工30元/个。

2水稻种植面积下降原因与分析

在调研过程中,稻农、合作社负责人、乡村干部、行业领导和农业专家,对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下降的原因,认识比较一致,主要因素有3个方面:一是用水条件恶化;二是比较效益低;三是种水稻费工费事。3个问题中,水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2.1引黄灌溉条件恶化

2000年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减轻了黄河防汛压力,但对引黄灌溉带来了困难。受小浪底调水调沙的影响,目前黄河主河槽南移且下切达3 m左右,引水口和穿堤闸门相对被抬高,过去黄河水500个流量即可顺利引水,现在即使达到5 000流量也引水困难。尤其是在调水调沙的6—7月,正是稻区急需用水之际,黄河水流量小、引水量小,不能满足水稻生产需要。引黄灌溉问题逐年突出,制约水稻发展的关键是引水口与渠系不配套,引水困难。据调查,平原示范区祝楼乡卞庄村委会岳主任说:“以前河水方便,全村种稻,现在黄河不放水,多数(农户)改种玉米了。”祝楼乡老农技员皇甫利甫说:“(祝楼乡)多的时候,八九万亩耕地全是水稻,现在由于没水,也就剩四五个村种,其他村种的都很少了”。封丘县曹岗乡邵寨村以前种66.67 hm2水稻,现在只有13.33多hm2了,村支书邵永义也介绍主要是用不上黄河水,农民改种了玉米。丰源种子有限公司经理、农民水稻育种家王桂凤说“:群众不愿种水稻,关键是用不上黄河水,井水浇灌成本太高,而且没有黄河水‘肥’。由于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产量高、品质优,如果能用上水,群众还是愿意种水稻的。”获嘉县亢村镇亢南村赵世忠是个有种地经验的老农,他说用黄河水种稻最重要的一水是插秧用水,只要能用河水插上秧,之后用井水灌溉还能接受,因为插秧用水量大且过于集中,都去抽井水,一是机井不够用,二是集中用水时地下水抽不上来。如果插秧也用不成河水,群众就不得不改种玉米或大豆。原来的稻区改种旱作物后,可能导致新的次生盐碱化问题,时间长了,对种任何作物都不利。

此外,引水用水机制也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原阳县、封丘县每年均拿出200万元作为引黄补贴,极大地降低了群众用水成本。原阳县稻区农民每年667 m2地交25元水费即可,比过去减少了30元。但最突出的问题是引水放水不及时,急需之时用不成,不用之时水来了;上游不缴费农户的拦水先用,下游缴费农户后用水或用不上水,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引水、用水产生矛盾纠纷,进一步加大了引黄难度。

2.2种植水稻比较效益低

种植水稻与种植玉米相比,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质投入比玉米多,生产成本高;育秧、插秧、喷药、收获等人工成本,明显高于玉米;水稻种植管理技术也没有玉米容易掌握,容易受病虫害危害、水肥不及时影响而减产。所以,水稻667 m2效益绝对值虽然高于玉米150~200元,但对农民没有大的吸引力。同时,水稻生产效益在农民收入的占比中是不断下降的,2008年667 m2水稻的效益大约占农民年收入的10%左右,2010年占15%,2014年仅占8%,与20世纪80年代稻区农户率先实现万元户相比更是相差甚远。多数农民认为种一季水稻的收入还不如打半个多月工,种玉米比种水稻少收入200元,打一两天工即可补足。因此,有外出务工条件的农民,多数都将水稻改种为玉米。

也许土地流转能够缓解水稻种植比较效益低的难题,但土地流转费用连年的上涨,也成为制约水稻规模化发展的一个因素。目前稻区土地流转费用普遍涨到1 200元/667 m2以上,原阳县太平镇原生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俊海2013年流转土地133.33 hm2、流转费1 300元/667 m2,2014年涨到1 400元/667 m2,2014年秋收后又涨到1 560元/667 m2,无奈2016年退包了66.67 hm2,不敢扩大流转规模。

2.3种水稻费工费事

水稻生产包括整地、育秧、插秧、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收割与干燥等,历时6个多月。整个生产过程需用工10个以上,而玉米生产过程仅需四五个工。特别是育苗、插秧、收割用工量大,劳动强度高。就插秧来说,雇人插秧以前每天几十元,后涨到100元以上,2014年每个工涨到180~200元。即是这样,由于农民大多外出务工,种植大户、合作社种植面积较大,急需用工找不到人,也出现了插秧“用工荒”。封丘县曹岗乡副乡长杨军介绍,曹岗乡以前最多时有666.67多hm2水稻,现在只有26.67多hm2,农民外出打工越来越多,农忙时出钱雇工也找不到人。

与此同时,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新乡市农科院水稻所所长、研究员王书玉认为,新乡市水稻种植大多是移栽,机械插秧面积很小,影响了水稻生产发展。目前水稻种植还主要是育苗人工插秧,一台插秧机成本在10万元以上,农机补贴仅20%不到,机械插秧面积仅占20%、机收率不足40%。在获嘉县亢村镇亢南村抛秧技术受到农民青睐,但毕竟不是精耕细作,不利于高产。新乡市农机局农机推广站高级工程师董纯梅介绍,由于插秧机较少,熟练操作技术人员少,全市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进展不快,目前机插水平仍然较低。

3恢复及稳定水稻种植面的对策建议

水稻是沿黄大宗特色农作物,也是人民喜爱的主粮,“原阳大米”已成为河南省内外著名农产品品牌,恢复和稳定水稻生产对河南省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河南省黄河流经距离长,具有引黄灌溉的优势条件;二是全省人民对“原阳大米”质量信赖,具有强烈的消费需求;三是对改善和保护生态具有积极作用;四是对沿黄背河洼地预防土壤盐碱化具有抑制效应。因此,对于水稻生产,应当给予支持和保护,科学布局规划,稳定种植面积,提高品种质量,做大做强品牌,增加稻农收入,满足消费需求。

3.1科学布局,搞好规划

沿黄水稻主产县(区),应针对目前出现的新情况,重新研究、调整规划,尤其在“十三五”水利规划中,要结合平原引黄蓄水工程建设、灌区改造,明确划定大中型引黄灌区中的“水稻灌区”,优化和提升稻区引黄灌溉功能,确保稻田灌溉全部以黄河水灌溉为主,为保持河南省“原阳大米”质量奠定基础。

3.2改善引黄条件

一是引黄灌溉部门要加快大中型引黄灌区引水闸口重新设计和配套建设,降低闸门,确保能够顺利引水。二是加快平原引黄蓄水工程建设,把平原引黄蓄水工程建设、景观蓄水湖建设与水稻灌区工程建设结合起来,既能补充地下水改善生态,又能为水稻生产顺利灌溉提供便利。三是加大对引黄水费补贴,可以把目前水费“稻区多交、旱作区少交”的办法,改为“旱作区少交、稻区不交”(因为水稻生产更有保护环境的公益性功能),以调动农民种稻积极性。同时,推广工程节水、农艺节水新技术,有效降低灌溉成本。

3.3优化引水、用水、管水机制

引黄灌溉部门要协助稻区建立标准化的引水机制;稻区要积极探索引黄用水、管水机制,建立县合作组织,用水管护体系,与引黄灌溉部门有机对接,确保发挥好引黄工程作用。

3.4引种新品种、推广新技术

一是大力支持品种选育、品种引进和配套技术研究推广。不断选育出适合沿黄种植的高产优质、节水、抗病水稻品种。二是推进农科教一体化,加大国内外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全覆盖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提升稻米品质和产量。

3.5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

加快水稻插秧、收获机械的引进和技术推广,加大水稻机械补贴资金补贴额度,增强水稻机械装备能力,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培育、扶持各种水稻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发展,鼓励专业大户开展跨区作业,普及机插秧、机收技术,降低劳动强度。

3.6做大做强“原阳大米”品牌

继续以打造“中国第一米”品牌为主线,加强品牌建设。制订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培育组建“原阳大米产业集团”,加强加工企业的整合,取缔无照经营的小作坊式大米加工企业。

考虑建立“原阳大米产业博览园”,与黄河滩区综合开发、休闲农业开发结合起来,把稻区作为一个“大景观”来建设,集水稻科学研究、品种博览、种植生产、大米加工、科学普及、餐饮游园与休闲观光等为一体,提升水稻的产业内涵。

江西湖口棉花种植收益下降 篇2

——产量预增。根据县农业局经作站8月28日苗情调查,全县棉花总面积12万亩,平均密度为1200株/亩,平均株高1.2米、果枝19.5层、大桃24个、小桃11个、花1.2朵、蕾25个、吐絮3个,预计单产籽棉500斤/亩,部分高产棉区亩产籽棉可望过千斤。单产与去年比可望增产10%以上。

——价格下降。去年湖口县平均籽棉收购价为5.5元/斤,最高价达7.3元,今年开称价为3.5元/斤,同比下降36%,大大低于棉农的心理预期,因此棉农大都是观望、惜售心态,棉花收购有价无市。预计后期籽棉收购价格会有所上升,但很难达到去年的水平,估计在4-4.5元之间。

——利润缩水。去年湖口县平均籽棉单产为450斤/亩,平均价格为5.5元/斤,亩均成本1150元,亩均纯收益1325元。今年亩均产量预计500斤/亩,今年由于农资价格上涨及农民投入增大等原因亩均成本有所上升,预计为1200元,按预计价格4元/斤计算,亩均纯收入预计800元,同比下降39.6%。

种植面积下降 篇3

最近, 记者在云南大理采访时了解到大理州目前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产销基地, 大理享有“中国核桃第一州市”美誉。据大理州核桃产业发展规划显示, 2012年底, 大理核桃种植面积已达到1 000万亩规模, 年产量45万吨, 产值100亿元。

近年来, 云南省鼓励广大农村地区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全省现有核桃面积超过2 400万亩, 年产核桃干果28万多吨, 总产值超过74亿元。核桃产业正逐步成为云南广大山区林农增收的“致富树”和“摇钱树”, 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大面积种植桉树对生态的影响研究 篇4

桉树是一种极好的经济作物, 种植产量高、生长快、效益高, 对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桉树的大面积种植给社会带来了很高的生态效益, 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已经发展了近百年, 各地区普遍推崇进行私人或是集体承包种植。但随着近年来屡次发生的大面积种植桉树导致生态退化的现象, 给自然带来不小的影响, 使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怀疑大面积种植桉树的意义, 对生态效益按照新的科学认识标准、生物特性进行研究并提出意见。

1 我国现阶段种植桉树的现状

1.1 大面积种植桉树的意义

桉树是我国的三大速生树种, 种类多、适应性强、用途广。中国成功开发了高性能桉木重组材、实木复合板材, 其综合利用率可以达到90%以上, 给工业发展创造极高的价值。桉树造纸也很发达, 它非常适合制浆, 木材中的纤维素制成溶解带来木浆再加工成人造丝, 桉树是有名的硬木资源和优质纤维原料。桉树也可以炼油, 蓝桉、直杆桉是用来提取桉叶油的主要品种。桉叶油中的桉叶醇可以用于牙膏、食品、漱口水、医药等方面。更不可思议的是桉树的叶子里内含有黄金, 用X光射线在叶子中可以发现微量黄金但是极少, 因此人们不会用它来寻金致富。桉树的树根可以使用也可以取水, 也可作为燃料或饲料, 有食用价值。它的医学价值也是极高的, 可用于口腔、喉咙、鼻腔中, 它制作成中药可预防流行性感冒等多种疾病。在各个地区成排成林的桉树体态优美成片、成海, 非常壮观美丽, 成为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民更是把它看作为摇钱树, 靠种植桉树来脱贫致富。因此, 社会集体与个人都在大面积的种植桉树。随着人口快速增长, 木材需求量迅速增加, 而天然林资源大幅度减少, 以及森林资源总量急剧下降的严峻现实, 世界很多国家、地区都在大力发展外来速生树种, 以缓解木材和林产品的供需矛盾, 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桉树就是被引种树种之一。桉树的种植也带来了社会效益。因为桉树快速成林, 以最短的时间生长出最多的树木, 提高了木材产量以及经济效益, 缓解了木材的供需矛盾, 对全国的纸质行业提供了原料基础;它的种植缓解了农村人们的就业问题, 桉树人工林可以提供多个就业岗位, 同时人们在种植期间会学会很多的经验知识, 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质、水平, 更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林业生产经营水平, 通过对林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使用, 林业经营管理的水平有所提高, 资源的合理利用, 促进了整体生产健康稳定发展。

1.2 大面积种植桉树产生的问题

种植桉树虽然能够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大面积的种植也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桉树是“抽水机”, 它是速生丰产林, 对土壤的水分需求极大, 大面积的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保持水土能力差, 时间一长土地表面板结还出现土地沙化现象。桉树是“抽肥机”, 桉树对土壤的肥料和养分需求极大, 大面积种植会使土壤肥力下降乃至枯竭, 原始植被受到极大破坏, 引发土地退化、土地贫瘠植物很难存活。土壤强度侵蚀比例逐年升高, 山体滑坡和洪涝灾害增多。由于地表的植被层少, 枯枝落叶种类少和层面薄, 加上土壤结构的破坏, 因此很易出现下雨时大量的水土冲刷现象, 造成水土流失。桉树是“霸王树”, 桉树对当地的乡土、原产、原生的物种有极大的抑制性。它生长了, 其他的植物就不能生长, 而且慢慢退缩。总会看到, 桉树林下总是光秃秃的, 寸草不生, 地被上也没有草、灌树、小乔木的生长。其他物种不能和它一起生长会造成原生物种衰减、退化、种类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脆弱会导致“绿色沙漠”, 干燥易形成火灾, 人们用水困难, 农业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农作物减产失收。生态破坏而且难以恢复。桉树也是“产毒机”, 它会分泌出有毒的物质, 桉树施用的化工产品毒性强、毒效时间长, 桉树的气体有刺激和毒害作用。毒性强的化工产品, 施加在土地上, 会很难清理干净, 对水质污染极大, 人畜若是饮用污染水源则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桉树的大面积种植还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假若桉树种植造林一年经过调查, 林区水体还原性污染物浓度增加, 造林时间越久污染物浓度就会越低, 可生化降解有机物浓度越高, 水体的酸碱度会呈现中性。桉树的种植, 有机污染物会大量产生, 所以为了保护水质必须对污染物加以控制。此外, 病虫害也是常遇到的灾害问题, 由于桉树林结构单一没有其他物种, 所以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略。

2 大面积种植桉树对生态的影响

2.1 影响水质和水源

桉树种植中避免不了受到病虫害的侵蚀, 所以就会给桉树打上农药施加肥料, 农药都是有毒的若是施加不当或是其他原因很可能流入到土地地表中和地下水, 那么就会影响水的质量。所以在种植桉树时一定要学会合理的进行农药喷洒施加。

2.2 对土壤方面的影响

桉树是速生林, 生长极快, 即使在已经退化的土地上它也能很好很快的发展成一片林海, 提高了退化地区土地的林木覆盖率, 改善了生态环境。因此为了改善退化的土地就可以种植桉树, 缓解水土流失现象。但是也有弊端, 对土地而言, 桉树的生长导致其它物种就不能生长, 种类单一, 土壤沙化、流失。

2.3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桉树的大面积种植, 其它物种就无法生存下去, 这就导致了物种的单一性, 而且不同程度的炼山方式会造成桉树人工林表层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丰度和均与度指标的下降, 所以说桉树人工林不适用于炼山方式, 尤其是对稳定表层土壤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减少。

3 大面积种植桉树的综合评价

种植桉树有利也有弊。积极影响有几方面如下:

3.1 能够固碳释氧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吸入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对生态效益带来巨大价值。

3.2 能够净化空气

种植桉树成林就相当于一片森林, 树木具有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的作用, 减少人们呼吸道对粉尘等污染物的危害。通过桉树的树叶的阻挡、过滤, 不仅净化了空气, 还减弱了噪声。

3.3 能够保护森林

桉树林可以防护农田减少风沙对农作物的危害, 保护产量。保护海岸, 减小台风的威力, 降低台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损失。

消极影响如下:多种植物不能和桉树一起生存就造成了生物种类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用水量极大易造成水土流失而且容易使水质受到污染, 桉树吸收的养分非常多所以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贫瘠、土地沙化、退化, 一系列对生态效益起到消极作用。

总而言之, 桉树的大面积种植有利亦有弊, 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种植, 尽量减小危害。

4 结语

桉树的种植对于大气、水环境、土壤等优化改善都起到很好地效益, 虽然对于生态效益有一些弊端, 但是总之是利大于弊。大面积的种植桉树面临着耗水、耗肥、土地退化、沙化等种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但是这些要是采取合理的种植方法都是可以避免的。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 并且培养一批专业人员科学规划土地、优化结构布局、改善周边的恶化的环境, 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对桉树进行合理种植, 促进桉树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茂文, 刘许生, 孔凡武, 等.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 (福戈) 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6 (04) :96, 116.

大面积种植桉树对生态的影响分析 篇5

1 耗肥问题

根据桉树种植具体情况来看, 桉树大面积种植需要耗费大量的土壤肥力, 一直以来都有着“桉树是抽肥机”的说法。通过对桉树种植地区进行考察发现, 不少地区都因种植桉树出现了山地、丘陵土壤肥力下降等情况, 甚至还引起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以下2方面所致:一方面是在进行采伐时, 实施全数或者整棵砍伐, 使桉树积累的地上部生物质都被全数移出, 而其地下部根系却常常残留在土壤中, 这使得系统的物质循环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导致了移出量超过归还量的不平衡现象;另一方面在实施整地是多以全垦方式来进行, 这导致大面积土壤遭受到了毁灭性的伤害。长期以来, 必然会致使土壤养分库过度亏损和消耗, 若不能对营养元素进行补充, 那么必然会致使土壤返贫, 桉树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抽肥机”。若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 能够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采伐, 那么耗肥问题也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2 耗水问题

由于桉树大面积种植, 桉树通常呈现为密度大、数量多的现状, 加之桉树的生长力非常旺盛, 生长周期较短, 速度较快, 这使得桉树在生长期间需要耗肥大量的水分。事实上, 有研究者发现, 桉树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 故其耗水量相较于其他人工林来说更少。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曾在一项专项研究中指出, 不同的树木每产生1 kg的干物质, 将消耗掉的水分有明显差异, 其中合欢树大约需要耗费580 L, 针叶树则需要耗费1 000L, 桉树却仅仅只需要510 L[1]。由此可见, 桉树是“抽水机”的观点缺乏科学性, 但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 应当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对桉树的“水”问题进行解决。

3 “沙漠”问题

近年来, 不少桉树种植区域的群众在描述描述时, 纷纷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下不长草, 上不飞鸟”“远看绿油油, 近看光溜溜”, 这使得桉树林又被称之为“绿色沙漠”。而这种观点, 也反映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分别为:桉树林的水土流失问题和“有毒”问题。

针对水土流失问题, 桉树不少地区都存在这种问题, 甚至不少地区的问题还非常严重, 导致水土流失问题主要是由于4方面所致:一是不合理的进行耕作, 尤其是运用顺坡进行桉树的种植, 非常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二是遭遇天气原因引起水土流失;三是在桉树生产时, 大量机械化操作, 使水土流失问题加重;四是在桉树种植期间, 松土、除草以及施肥等缺乏合理性, 引起水土流失。有研究者通过对龙眼树、桉树林和混交林的水土流失各项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发现, 桉树林的土壤流失量、下水流失量和土壤养分流失量均显著高于龙眼树和混交林。

针对“有毒”问题, 已有大量研究报道表示, 桉树其叶片与茎并没有毒。与其他植物相同的是, 桉树具有化感的作用, 这使得生物之间呈现为相生相克, 会产生化感物质, 使得一些树木、杂草等植物的生长受到了“抑制”, 而这种现象是一种自然规律或者自然现象。至于桉树下能够生长的植物较少, 甚至呈现为“光秃秃”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在进行桉树种植的过程中, 经常以“炼山”的方式来进行整地造林, 而在桉树生长期间, 经常进行农药的喷施或者使用大量除草剂, 尽管这为桉树生长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但同时也使得其他植被无法生长。造成了桉树林动植物较少的现状, 甚至出现“寸草不生”的现象。

4 生物多样性衰退

有研究者通过对广西红壤区桉树林的土壤丰度、细菌多样性指数等指标进行研究发现, 不同土层其变化呈现出明显的不均一性;但不管是在炼山后7 d, 还是在炼山后4个月, 不同的炼山方式都会致使林地表层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均与度等指标严重下滑, 这表明采取炼山的方式来进行桉树林的管理不仅极不利于桉树林的生长, 还会致使土壤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另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 在桉树林中实施连栽会导致植物多样性逐渐减少, 并致使群落的物种特征和组成发生相应的改变[2]。

此外, 在我国一项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数量及演替规律研究的项目中, 学者们通过为期7 a的评估和监测, 结果发现, 连栽、全垦和短周期方式来进行桉树的经营, 必然会导致植物物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严重情况下, 还可致使其引起毁灭性的破坏。但引起这种现象并不是桉树树种自身原因, 而是因不合理的耕地方式所致。

5 干旱灾害

在桉树大面积种植区域, 多将其种于高山、丘陵等地势较高的位置, 即便是汛期来了也无法留住水, 加之不少地区秋冬春季非常容易发生干旱。如在云南、广西、四川、重庆等地区2009年秋季到2010年春季就发生了非常罕见的旱灾, 持续时间长达5个月之久, 受灾范围广, 其中云南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持续时间达到了84 d, 广西达到了32 d, 贵州则达到了50 d, 四川相对较好, 仅25 d。不少地区都出现农作物产量严重下降, 人畜饮水困难等情况。这次严重旱灾, 对广西全区153.33多万hm2桉树人工林也造成严重危害。

6 结语

通过对桉树大面积种植情况进行研究, 发现其在改善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及水环境等生态环境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因桉树大面积种植出现了大范围光秃、植被减少等情况, 但多是由于人工管理不善或者种植不合理等因素所致。经过总结, 桉树大面积种植虽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消极影响, 且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更为深远。

参考文献

[1]潘秀湖.大面积种植桉树对生态的影响研究[J].吉林农业, 2012 (8) :183.

上一篇:条件与环境下一篇:SD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