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厂环境应急预案

2024-04-20

砖厂环境应急预案(通用6篇)

篇1:砖厂环境应急预案

恒源砖厂环境保护事故应急预案 总则

为了加强和规范我厂在环保设施运营管理中,对惠州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工作管理,预防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提高本厂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及其造成损失,维护本厂及企业稳定,保护环境,促进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使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应对本厂在运营管理中发生废水、固废处理系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危险化学品废弃污染事件以及各类事件应急措施。当事故超出我厂可控制能力以外时,要立即通知相关部门,由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我厂进行处理。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由应急领导机构、综合协调机构、专家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组成。

3.1领导机构

突发环境事件应由领导组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厂运营管理中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企业法人任组长,其他技术、生产、工程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应急领导机构设在厂办公室。应急领导组负责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协调联络应急指挥部各部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及时了解情况,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按照应急指挥部下达命令和指示,组织协调、落实全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本司应急组成员组织图见附表。

3.2 各成员职责

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一协调突发环境污染应对工作,各专业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专业领域突发环境污染应对工作,必要时应与客户,当地政府沟通合作,寻求最适处理方法。

遇到重大和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要马上联系当地省或市环保局,由该部门负责指导、协调、组织。

3.3综合协调机构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管理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作为突发环境污染应急管理综合协调机构。负责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3.4 专家咨询机构

环境应急指挥中心设立突发环境事件专家咨询机构为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专家组,聘请有多年环保经验及相关科研单位人员组成。

主要工作为:为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做好参谋,并参与和指导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3.5应急救援队伍

应急救援队伍由环境科组织成立,其主要只能:

(1)负责定期宣传、培训与演练环境应急领导机构及相关部门应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教育工作。

(2)负责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培训和重要目标工作人员培训管理,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环境应急处置、检验、检测等专业人才。

(3)定期组织不同类型环境应急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4)善后处置在处理好污染、维修好设备后,组织有关专家对污染范围进行科学评估、分析最可能原因。针对于此对设备进行加装或改造避免下次有类似事件发生。

预防和预警

4.1信息处理

环境应急领导组有关成员,要针对各种可能会在厂内发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作出完善预测预警机制,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原则。

4.2预防工作

(1)开展对产生、贮存、运输、销毁废弃化学品普查,掌握厂内危险污染源种类、危害及地区分布情况。了解国内外由于该污染而引发事件以及对应方法和现今对该污染处理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

(2)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假设、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完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4.3预警及措施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涉及范围,将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分为四级,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效果,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发布由应急领导组委任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收集到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

进入预警状态后应急领导组,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采取措施处理事故

(2)发布预警公告,通知各相关部门。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4.4 预警支持系统

(1)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建立重点污染源排污状况实时监控信息系统、突发事件预警系统、环境安全评价科学预警系统、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

(2)建立环境应急资料库。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数据库系统、生态安全数据库系统、突发事件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环境恢复周期检测反馈评估系统、辐射事件数据库系统。

(3)建立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系统。根据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协调指挥中心及通讯技术保障系统。

应急响应

按突发环境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I级响应)、重大(II级响应)、较大(III级响应)、一般(IV响应)四级。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5.1信息报送与处理

(1)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环境污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发现废水、危险固废处理等突发环突发环境环境污染事件后,应在1时内向环境应急领导组报告,同时向厂环境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

(2)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从发现事件起1时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5.2指挥和协调机制

(1)指挥和协调机制

环境应急指挥中心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负责指导、协调突发环境危险废弃物、危险化学品泄漏、废水应对工作。

环境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废水、固废等环境事件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后援队伍和事件所在地生产部门调查出污染源、污染种类、物质。各部门接到事件信息通报后,应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

发生环境事件部门要及时、主动向环境应急指挥部提供应急救援有关基础资料,环保、交通、水利等有有关部门提

供事件发生前有关监管检查资料,供环境应急指挥部研究救援和处置方案时参考。

(2)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① 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② 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工作

③ 协调各部门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④ 协调受威胁周边地区危险源监控工作、⑤ 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5.3废水、处理设备故障

污染事故设备故障导致废水处理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要采取应急措施

⑴ 废水设备处理应急措施

① 处理设施因设备故障等原因,而导致废水处理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操作人员应及时报告维修部门进行抢修,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② 废水处理设施出现故障时,尽量减少污染排放,使废水排放量减,同时采取人工方法进行处理。

出现超量排放时,应加大提升泵流量,同时加大曝气量,尽量使污染减少到最。

出现故障时,厂应及时向主管环境部门汇报。

操作人员应每天对设施进行检查,对出现异常现象或隐患,应及时解决或 重点监视。

5.4信息发布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分级,由各级环境应急领导组办公室负责本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对外统一发布工作。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要及时发布准确、权威信息,让员工做好防止、准备工作。

5.5应急人员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件特点,配备相应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1)应急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污染源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事件现场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必要;

(2)应急终止程序

① 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向现场救援指挥部提出申请;

② 经过专家讨论,取得一致意见,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

③ 现场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终止后行动

①环境应急指挥部指导专家部门及突发环境事件单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出现。

②环境专业主管部门负责起草特别重大、重大环境事件总结报告,于应急终止后上报。

③由应急领导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会同个相关部门领导人进行商讨,做出应急过程评价及应急预案。

应急保障

6.1资金保障

环境应急领导组各成员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需要,提出项目支出预算报财政部审批后执行。

6.2装备保障

应急领导机构及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积极发挥现有检验、鉴定、监测力量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和职责要求,加强危险化学品检验、鉴定和监测设备建设。

6.3 通信保障

环境应急领导机构及相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配置必要有线、无线通信器材,确保本预案启动时环境应急指挥部和有关部门及现场各人员之间联络畅通。

6.4 人力资源保障

环境应急领导机构及相关部门要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企业与上级环保政府部门组成环境应急网络。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参与并完成抢救、排险、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置工作。

6.5 技术保障

环境应急领导组要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建立环境应急数据库,组建专家组,健全环境应急机构。

6.6 定期宣传、培训与演练

环境应急领导机构及相关部门应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常识和重要目标工作人员培训管理,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环境应急处置、检验、监测等专门人才。

6.7应急能力评价

后期处置

7.1善后处理

在处理好污染、维修好设备后,组织有关专家对污染范围进行科学评估,分析最有可能原因。针对于此对设备进行加装或改造。避免下次有同类事件爆发。

附则

8.1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和出现新情况,应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8.2奖励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个人和部门,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8.3 责任追究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责任部门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对其甚至其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其中,对其他人员生命构成危害保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权利。

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引起突发环境事件;

不按照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义务;

不按规定报告、通报突发环境事件真实情况;

拒不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事件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

盗窃、贪污、挪用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

有其他对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造成危害行为。

8.4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8.5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本厂环境应急领导组负责解释

篇2:砖厂环境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迅速、有效、有序做好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煤矿山安全法》、《新疆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定。

三、企业情况 企业名称: 负责人: 地址: 经营范围:

四、事故分类

(1)、自然因素:排水措施不落实,地表水进入采土坑,或现用泵及备用泵不能保证最大排水需求,会危及生产安全。另外,大雾天气时能见度降低,采土运输车辆可能造成事故。(2)、生产、运输、电器以及民房危险因素:生产系统分为采土,制坯,装,出窑,运输系统分为人工、三轮、四轮、电器系统分为配电室、变压器接地接零。主要的事故是触电事故和机械打伤。

五、领导机构及职责:

指挥: 成员:

下设伤员营救组、物资抢救组、保卫疏导组、消防灭火组。

(1)、事故现场指挥职责(xxx):负责对事故做出准确预测,并在第一时间内调动所有救援组织对事故现场进行最合理的营救。

(2)、伤员营救组职责(xxx):事故发生后,现场营救小组对伤员进行医疗和护理,对现场重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及伤情控制工作,为医院急救人员的到来赢得时间。

(3)、物资抢救组职责(xxx):在事故发生后,物资抢救小组在不影响遇难人员抢救的同时,对现场物资进行最大程序的抢救工作。

(4)保卫疏导组职责(xx):事故发生后,保卫疏导小组负责对事故现场未遇难人员及闲杂人员进行疏导,并保卫事故现场,闲杂人员禁止入内。电话通知厂长,厂长根据事故的情况报乡安监办、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5)、消防灭火组职责(xx):事故发生后,如有火灾出现及时采取灭火措施;如未出现火灾,要随时待命,以防事故进一步扩大引发火灾。

六、事故报警、应急通讯和主要防护设备:

(1)、事故报警和应急通讯:厂内设有扩音喇叭,事故发生后,可以在第一时间内通知各救援小组、安全生产小组及各救援

小组,互相调度及及时报警。

(2)、主要防护设备:厂内有消防管道、喷枪、装载机、抽水泵等,并配有医药箱、单架等紧急医疗工具。

七、应急响应

事故发生后,指挥要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协同配合的原则,迅速开展应急救援处置工作。超出本级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高一级别应急预案。

(1)、当事故的评估预测达到起动应急救援预案条件时,由指挥启动应急预案。

(2)、对事故现场经过应急救援预案实施后,引起事故的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消除;

(3)所有现场人员均得到清点;

(4)、应急救援行动已完成转化为社会的公共救援,不存在其它影响应急预案终止因素,指挥认为事故的发展得以控制,下达应急终止令。

(5)、应急救援预案实施终止后,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和物证,经有关部门认可后可恢复施工生产。

八、后期处置

(1)、抚恤、补助和补偿:对事故灾难中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

(2)、保险理赔:协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

(3)、总结评估:应急状态结束后,企业要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同时,要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障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九、培训与演练

应急预案确立后,按计划组织本厂全体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一般每年进行一次,从而具备完成其应急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培训以下内容:

1、灭火器的使用以及灭火步骤的训练;

2、施工安全防护、作业区内安全警增设置、个人的防护措施、施工用电常识、在建工程的交通安全、大型机械的安全使用;

3、对危险源的突显特性辨识;

4、事故报警;

5、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

6、现场抢救的基本知识。

十、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估和修改

篇3:砖厂环境应急预案

1.1 编制应急监测预案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 进而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需要建立和完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体系, 最大限度地提高相关部门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

1.2 编制应急监测预案的依据

在编制应急监测预案的过程中, 需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为依据。

1.3 事件分级

对于突发性环境事件, 通常情况下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 以及紧急程度等, 将其分为:Ⅰ级的特别重大环境事件、Ⅱ级的重大环境事件、Ⅲ级的一般环境事件。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执行下达的突发性环境事故应急监测任务, 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空气、土壤等。

1.5 工作原则

为了确保应急监测预案落到实处, 在执行过程中, 按照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统一指挥, 分级负责、分类管理, 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提高各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对于突发性环境事件, 需要成立相应的应急指挥部, 同时设立应急分队, 对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负责。

2.1 建立事故预案指挥系统

2.2 应急指挥部及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 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环保部门在实施突发事件应急监测预案的过程中, 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政府制定的关于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政策和方案, 同时根据当地县政府对环境应急工作做出的重要批示和要求等;对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组织和修订, 同时对县域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事件, 各相关部门要对救援工作进行统一指挥, 协调处理, 为了将事件损失降到最低, 各部门需要对乡镇政府等有关部门的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进行统一指导。

2.3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职责

各成员负责对全县污染企业进行全面排查, 掌握各污染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负责监督全县污染企业, 对企业内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 负责组织专门人员和力量到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2.4 应急分队主要职责任务

当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突发事件发生时, 在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了解掌握事故情况, 及时上报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部, 划定警戒范围, 维护现场秩序, 控制事态发展;完成应急指挥部赋予的其他任务。

3 环境污染报告程序

作为事故单位应立即向县环保局办公室报告突发事件的详细情况,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以及事件的简单经过, 事故的后续情况等;县环保局办公室接到事故报告后, 立即向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报告, 同时向县政府和市环保局报告;按照相关的要求, 各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逐级向上报告。

4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

4.1 启动预案

接到事故报告后, 县环保局需要立即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做出请示, 由上级主管部门启动应急处理预案, 并迅速通知指挥部的各个组成成员, 协调处理应急事故。

4.2 赶往事故发生现场

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突发环境事件事故的相关报告后, 需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了解整个事件的相关情况, 同时成立应急事故现场指挥部, 组织指挥救援处置工作。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接到通知后, 立即赶赴现场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发布预警公告, 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赶赴现场, 实施救援处置。

4.3 事故现场处置

现场指挥人员进入现场后, 需要对可能受到危害的相关人员进行转移、撤离、疏散处理, 同时做好善后安置工作;同时环境应急救援人员要在第一时间进入应急状态, 对事故现场立即进行应急监测, 随时掌握事态的进展情况并向上级报告;通过封闭、隔离、限制使用有关场所等措施, 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处理, 对危害可能扩大的行为和活动进行中止处理。

4.4 善后处置

应急指挥部要对受灾人员做好安置、安抚工作, 避免受到二次伤害, 组织专家评估受灾范围和损失情况, 对遭受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同时提出补偿方案和建议。

5 应急监测工作分类及程序

5.1 分类

一类情况, 环境污染的影响范围大、危害程度高, 同时污染威胁到敏感地区, 需要对上述地区进行全面的测试评估, 以及后续监测评价;二类情况, 环境污染影响的范围较小, 污染造成的危害不太严重, 同时没有对敏感地区构成污染, 通常情况下, 只需要对这些地区进行一般性测试和评估;三类情况, 环境污染的范围很小, 危害程度比较轻, 只需要进行相应的了解和掌握。

5.2 监测工作流程

(1) 响应:环保部门接到应急办公室的报告后, 应急监测领导小组需要迅速通知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进而在第一时间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根据相关的规定和要求, 环境监测组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和采样, 立即赶赴现场。 (2) 现场勘查:赶赴现场后, 勘查人员需要做好防护措施, 立即了解事故的详细情况, 并对现场进行勘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事件的性质、规模进行判断, 同时确定污染源的种类, 判断污染的严重程度和范围。 (3) 监测及采样:根据监测方案的相关要求, 检测人员要身着防护装备进入事故现场, 对事故进行监测和采样, 同时对事故现场的情况和采样与监测点位置进行详细记录。按照相关的规定将采集到的样品及时送实验室进行检测化验。 (4) 试验分析:根据相关信息, 试验人员准备实验设备、待命, 接到样品后迅速开展实验, 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启动流动实验室方案, 进而对现场进行连续检测。 (5) 结果报出:进行现场监测时, 迅速将监测结果上报现场指挥员。实验室分析结果迅速上报应急监测指挥员。应急监测指挥员接收监测结果立即复核。 (6) 撤离和检查:事故现场的测试和采样工作完成后, 接到撤离现场的通知后, 现场的工作人员需要立即清理现场, 对携带的仪器设备、材料试剂等物品进行清点检查。 (7) 评估:在检测过程中, 对于污染影响周期比较长、污染物分解比较慢的区域, 通常情况下, 由勘查人员制定后评估监测方案, 根据检测方案, 由监测组执行监测任务。

6 制订应急监测方案的原则

6.1 现场监测布点

在布点过程中, 一般以污染事件的发生地和附近区域为主进行检测, 同时需要考虑人群及生活环境, 饮用水源地、住宅区的空气、农田土壤等因素。

6.2 确定监测频次

在监测过程中, 监测的频次需要根据污染的强度、污染物扩散的速度和范围, 以及污染持续的时间, 同时结合环境区域的功能及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确定。

6.3 监测项目的确定原则

(1) 固定源。 (2) 流动源。 (3) 未知成分或污染物。通过现场特征、人员或动物的中毒症状等, 确定主要污染物和监测项目。

6.4 确定分析方法

(1) 利用现场快速监测的方法。 (2) 国家标准规定的分析方法, 以及行业统一的分析方法。

6.5 确定现场监测仪器设备

(1) 易携带, 可以直接读取数据。 (2) 国标指定的相关仪器设备。 (3) 能够进行快速定性、定量检测, 或者定性、半定量的仪器设备等。

6.6 发送监测报告

对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报送的监测报告要及时、快速。审核后的现场监测结果应以口头报告的形式进行急办。

7 应急终止以及发布公众信息

当污染事故得到控制, 并且继续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 能够将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时, 由事故责任单位提出申请, 应急指挥部向县政府做出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情况报告, 经县政府批准后, 终止应急处理工作。事故应急处理期间和应急终止后, 需要发布的信息内容由县应急指挥部报请县政府同意后对外进行发布。

8 应急保障内容

(1) 资金保障, 为了降低事故损失, 提高应急处理效率, 指挥部要根据实际需要, 提出相应的支出预算。 (2) 装备保障, 根据实际监测工作的需要, 增加监测设备, 对危险化学品加大检验、鉴定的力度。 (3) 交通运输保障, 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要作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交通运输和运输秩序的保障工作, 及时对事件发生地的现场实施交通管制。 (4) 通信保障, 建立和完善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环境应急处置全县联动系统和环境安全科学预警系统。 (5) 技术保障, 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 组建专家组, 确保在启动预警前、事件发生后相关环境专家能迅速到位, 为指挥决策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郝薇.从松花江硝基苯污染的变化趋势中总结应急监测的采样频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1 (06) .

[2]姜彬.建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处理环境监测所面临的问题[J].价值工程, 2011 (03) .

篇4: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管理问题分析

摘要:企业环境应急预案能够帮助企业在出现一些环境事件或者是突发环境事件时,按照企业事先制定好的应急预案及时进行处理,在降低企业损失的同时,减小企业环境事件对社会以及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环境事件;突发环境事件

环境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订的有关计划或者方案。预案需要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动态性和系统性,通常包括情景、客体、主体、目标、措施和方法六个要素。预案管理以对信息的分析作为基础,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突发情况进行预测,对未来可能存在的威胁进行识别,并且根据预测的威胁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未来一旦预测的威胁发生,就可以按照事先制定好的应急预案行动,并且根据威胁发展事态随时调整应急方案,达到控制威胁事态发展的目的。

一、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领导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现阶段很多企业不重视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甚至于将应急预案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相混淆,而且处理方法主要侧重于企业的生产安全应急,对于环境应急预案则是比较疏忽,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处置方式不当的话就会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也会对社会环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同时,企业对环境应急预案的实施也趋于形式化,没有了解应急预案编制的真正目的,将应急预案停留在文件层面,没有真正落实贯彻到位,如有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应急预案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事件的处理将趋于无序。如:厂区的排水管网是控制环境事态向外蔓延的主要线路,而很多企业的厂区相应管理人员却并不清楚厂区管网分布,环境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若不清楚厂区排水管网出口位置,排水匝道没法控制,将导致大量污废水向外泄漏,造成环境事故。

2、编写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现阶段很多企业技术人员对企业的情况非常熟悉,但是技术水平并不高,而且经验也不丰富,不能够独立完成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思想也受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思想的束缚。除此之外,企业委托的相关机构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的水平也不高,不能够客观评价企业生产装置的风险等级,甚至有的评价机构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的应急预案只是流于形式。

3、预案编制人员对企业的辅导不够

目前,许多企业委托相应机构编制环境应急预案,但预案编制完成后,并未对企业进行相应应急预案相应知识的普及和贯彻,企业停留在“完成上级任务”的观念上,对突发环境事件对自身及社会的影响认识不够。机构停留在“为完成报告而编制报告”的层面上,而不是“为辅助企业更好地开展环境应急管理而编制报告”。

4、預警和应急分级响应措施不明确

对于企业而言,有一个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预警分级和应急响应分级,这一问题涉及到了企业和政府预案相衔接问题。现阶段企业往往只有预警分级,却没有响应的预警响应措施,只有应急响应分级,却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分级响应措施,尤其是一些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以上这些问题在企业当中普遍存在。

二、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分析

企业层面的环境应急预案,主要侧重于3个环节:其一是明确分工,预案应明确规定各部门或人员的职责、任务、权限,使各部门在紧急状态时能迅速、紧张、有序地开展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充分发挥整体作战的优势;其二是明确处置程序,即明确规定现场处置环境事件时的工作程序,包括处置力量集合、装备器材的使用、安全防护、现场污染控制等;其三是应急物资的贮备,应对企业贮备的应急物资种类、数量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因事件风险类型与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但一般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功能:报警与报告程序、指挥和各应急功能部门或人员的职责、应急指挥系统、应急监测和评估、污染控制、现场救护与疏散、应急结束与环境功能恢复、应急物资与技术准备等。所有的应急功能都要明确“做什么”、“如何做”和“谁来做”。具体地说,企业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总则

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企业的环境应急工作原则要反映应急处置工作的基本理念和总体思路,如“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分级控制”、“快速反应”、“依法办事”等。最大程度地保护公众安全、环境安全,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维护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应是企业环境应急工作的主旨。

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预案应明确企业应急指挥体系及各部门的应急响应职责。只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才能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如果职责分工不明确,势必会形成互相推诿、扯皮的局面,影响应急处置目标的实现和处置效率。职责明确,就是要将紧急事件的决策指挥、污染控制、应急监测、安全警戒、人员救护、疏散转移、内外部联络、综合协调、物资供应、污染消除及预案修编等工作职责具体落实到部门或科学、统一的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在紧急状态时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事件救援现场复杂多变,但一般应急指挥应按照下列程序展开工作。

第一对现场的灾情进行分析。相关专业人员、专家应该在现场总指挥的安排下,从现场污染情况出发,对周围的人员分布、环境以及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程度进行判断。

第二根据环境事件的发展趋势制定具体的救援预案。现场的专家和相关专业人员要在现场总指挥的指导下仔细研究环境事件的发展趋势、污染范围以及污染程度,考虑现场救援力量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救援预案,并对一些可能出现的以外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出以外情况出现的应急对策。

第三对各个救援队伍的任务以及目标进行明确,并且将任务落实到各个救援队伍。

第四对救援力量进行合理分配,对各个救援队伍的应急行动进行协调,确保救援行动有序进行。

第五宣布救援结束。现场总指挥要仔细分析环境检测数据,做到到现场污染的可控程度进行有效判断,救援行动结束之后,宣布救援行动结束。

3、预防与预警

企业应在环境风险源辨识与评估的基础上,对潜在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原因、规模、途径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等作出基本的分析判断,确定预防工作重点,提高预防工作的针对性。此外,企业还应提出长效的隐患排查与监控机制。预警分级、发布或者解除程序亦应作出具体规定。

4、应急响应

突发环境事件后,企业各应急部门应按照制定的应急预案快速地展开救援行动,包括信息报送(向企业内部人员、政府环保主管部门及专业环保公司报警)、应急响应人员集结、现场污染控制、现场人员救护、紧急疏散与安置、环境应急监测、污染消除、现场洗消等。只有经过培训和指定的人员方可参加现场应急响应行动。

现场污染控制一定要对症下药,如:氯气泄漏与氨气泄漏的处置方法不同;废水超标排放与消防水携带污染物排放的处置程序各异;同一种污染物,不同的企业因其所处的环境条件、应急资源的不同所采用处置方法有差异等等。

环境应急监测在应急救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必须对污染物的扩散势态和影响及时进行动态监测,监测结果不仅是控制污染、制定清污措施的重要决策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划分应急工作区域,确保现场应急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对周围公众采取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5、应急结束

当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已经得到控制、污染源已经消除,现场环境的污染物浓度低于最高容许浓度,符合有关环境标准,未出现新的污染时,总指挥经专家组同意并得到相关授权后可以宣布应急行动结束。

6、应急保障

进行必要的环境应急物资贮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在

篇5: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建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公司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正确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原因造成的局部或区域环境污染事故,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快速有效的进行现场应急处理、处置,保护厂区及周边环境、居住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维护社会稳定。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法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为依据,制定本预案。1.3工作原则

公司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3.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先抢救人员、控制险情,再消除污染、抢救设备,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员工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3.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公司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公司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各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1.3.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公司和其它公司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1.4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本厂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包括废气、废物、粉尘、噪音排放及浓硫酸泄露等对河水造成污染、对当地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以及对厂区员工或周围居民的生命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环境污染事故。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厂区范围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水、废气、固废(包括危险废物)、粉尘、噪音、浓硫酸泄露事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急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等。1.5危险辨识与评估

厂区如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从物质的属性上分主要有污水、大气;从事故的类型分主要有火灾、废水事故(硫酸泄露)排放、大气事故排放等。最易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地方是化学品存储区、生产区、废水处理区等,是防范事故的重点区域。人的操作失误、防护不力、管理措施不到位和工作场所的设备设施存在隐患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发生事故时,采取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主要环境因素分析 2.1易燃易爆物品

本公司仓库贮存的易燃易爆品、现场特殊生产设备,在搬运、装卸、堆放、使用过程中,若操作、管理以及生产使用不规范,极易着火或爆炸。2.2其它因素 2.2.1用电事故

公司厂区内电气设备较多,电气网路相对繁杂,而且大功率设备相对较多,如果漏电或绝缘损坏、老化,维修不及时或误操作等,有可能造成火灾事故。2.2.2.噪声伤害

本厂各种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噪声。操作者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会对操作者的听力、神经系统等产生危害。2.2.3.粉尘、废气(氮、硫化物)、污水超标排放

如果本厂在生产过程中粉尘、有害气体、污水超标排放,或硫酸等大量泄露则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2.3向环境转移途径

空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要素是危险性物质向环境转移的最基本的途径,同时这三种要素之间又随时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空气和水体环境发生迁移、分散稀释和降解转化运动。

2.4次生/伴生污染

根据危险因素分析,本公司危险化学品库房的危化品很多都是易燃易爆品,一旦起火爆炸,都会有易挥发物料、粉尘、有害气体向外环境溢出或扩散,很可能产生伴生/次生污染。2.5事故危害的分类和分级 2.5.1分类

事故分为二类,一类:火灾和爆炸;二类:一般泄漏、排放。2.5.2分级

按事故危害程度分级: 2.5.2.1一类:

I级:发生生产控制、设备故障等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II级:少量可燃液体或气体泄漏起火,在现场能迅速切断泄漏源并扑灭的火险。2.5.2.2二类: I级:范围性粉尘含量、烟气有害物排放超标,并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II 级:局部性粉尘含量、烟气有害物排放超标,并对环境造成影响。3 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配备

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消防水池、消防泵、干粉灭火器以及相关应急设施等。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4.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

公司应急救援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副总经理***、***、****任副组长,组员由各部门负责人担任;滨河厂区应急救援小组由总经理助理***任组长,***任副组长,组员由***、***、***担任。4.2 各成员职责

4.2.1 组长负责组织、指挥厂区的应急救援工作,协调部门关系。4.2.2副组长全面协助组长的救援组织、指挥工作,及时报警,及时向上级政府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向邻近单位通报事故可能带来的影响。在组长外出时全面履行组长、副组长职责。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4.2.3生产总监组织各车间经验足、身体好的精干力量组成应急小分队,在组长指挥下进行现场事故紧急处理,解救被困人员,控制事态发展,消除事故后患。事故处理完毕后及时清理现场,马上恢复生产。平时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4.2.4办公室在应急救援时,疏散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维持现场秩序,保证救援物资、人员畅通。

4.2.5综合管理部在应急救援时做好物资保障工作,平时及时采购各部门上报的应急物资。

4.2.6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和人资部主要负责事故现场调查取证,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调查分析主要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和范围,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协助组长、副组长完成事故应急预案的修改或完善工作;负责编制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并将事故报告向上级部门汇报。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5.1报警

泄漏事故为I 类或I 级的,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应迅速向市主管部门等上级领导机关报告。在储存、运输中,如操作人员或巡检时发现危险目标发生泄漏,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操作人员无法控制时,应立即用电话向公司事故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总经理)汇报,组长找不到立即向副组长汇报。遇到重大险情时组长、副组长立刻向政府有关部门报警。

各职能部门及生产车间主要负责人电话24 小时畅通。报警和通讯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a 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 事故类型:火灾、爆炸、泄漏(暂时状态、连续状态); c 估计造成事故的泄漏量; d 事故可能持续的时间; e 健康危害与必要的医疗措施; f 联系人姓名和电话。6 风险防范措施

对已确定的危险目标,根据其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各种预防措施必须建立责任制,落实到公司和个人。一旦发生情况时,尽力降低危害的程度。6.1废水事故排放的风险防范措施

本厂污水处理由办公室和工程部负责沟通和解决。6.1.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责任人。6.1.2实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并严格执行。6.1.3做好劳动保护具的放置和管理工作。

6.1.4做好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工作,持续进行安全生产和安全培训。6.2粉尘事故排放的风险防范措施

在操作中严格按除尘设施的设定运行参数进行操作和监控,及时发现和掌握运行中的参数变化,调整参数至正常运行范围,使其保持和稳定在最佳运行状态。当判断除尘器现场故障时,应及时通知工程部维修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处理。逐级解决和反映问题,对现场控制的除尘设施,维修人员应严格履行工作标准,及时发现、报告、处理除尘器故障。

6.3废气超标排放的风险预防措施

6.3.1定期进行监测数据比对,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6.3.2当排放超标时,应及时通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处理。6.4噪音超标的风险防范措施

6.4.1本厂的噪音问题由办公室进行沟通和解决。6.4.2积极寻求新材料、新技术对厂界噪音进行降噪处理。6.5发生物料泄漏后的具体预防及应急措施

针对物料泄漏、废弃物排放失控的部位和原因,用提前准备好的沙袋、消防沙等设施,进行覆盖、拦截、引流等措施,启动相应的水泵,以防止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采取相应的回收、吸附等措施清除污染物,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重点保护污水处理装置正常运行,一旦泄漏物料进入污水系统,将事故废水切入事故蓄水池,以防污水排入附近水环境,造成超标排放。

生产车间等应有备用防护服,面罩,以及手套、氧气瓶、应急灯等相关的救生装置若干,以应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需要。7 人员紧急疏散、撤离与救助

7.1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方式、方法

当发生重大爆炸或泄漏事故时,由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实施紧急疏散、撤离计划。事故区域所有员工必须执行紧急疏散、撤离命令。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应立即到达事故现场,设立警戒区域,指导警戒区内的员工有序的离开。警戒区域内的各班班长应清点撤离人员,检查确认区域内确无任何人滞留后,向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汇报撤离人数,进行最后撤离。当员工接到紧急撤离命令后,应对物料进行安全处置无危险后,方可撤离岗位到指定地点进行集合。7.2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发生重大事故时,可能危及周边区域的单位、居民安全时,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应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配合政府工作人员引导相关人员迅速疏散至安全地方。7.3消防设施

厂区内应设置水消防系统、干粉及泡沫消防系统,并满足消防水用量、泡沫及干粉灭火器用量。7.4应急通信、报警及照明

整个厂区的报警系统采用消防报警系统、手动报警和电话报警系统相结合方式。在防爆区内选用防爆型照明灯,正常环境采用普通灯。7.5救援设备、物资及药品

公司的汽车配备专职驾驶员,随时可作应急之用。厂区内危化品仓库均配备所需的个体防护设备,便于紧急情况下使用。

公司配备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消防水池、消防泵、干粉灭火器以及相关应急设施、应急物资如防毒面具、耐酸防化服、防酸面罩、耐酸手套、耐酸雨鞋、应急车、检修工具、急救药品等。7.6急救、防护措施(主要针对硫酸泄漏)7.6.1急救

7.6.1.1皮肤接触:用湿布擦去硫酸,脱去污染的衣服,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者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如严重者应就医。7.6.1.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立即到医院就医。

7.6.1.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予输氧,或者用2~4%的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如有不适者应就医。7.6.1.4食入:误服者用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并立即送医院进行治疗。7.6.2预防措施

7.6.2.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蒸汽或烟雾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或供气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如正压式氧气呼及机或空气呼吸机)。

7.6.2.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

7.6.2.3身体表面防护:穿防酸服(防腐材料制作)戴橡胶手套。7.6.2.4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酸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7.6.2.5在有硫酸作业时,必须穿防酸服、橡胶手套和护目镜,否则,可有权拒绝作业。8 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8.1事故救援工作结束的确定

当事故已得到有效控制,事故现场处置已完成,现场监测符合要求,由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宣布事故应急工作结束,并进行事故现场的善后处理,对厂区进行恢复、重建工作。9 公众教育

我公司将负责对公司邻近地区开展公众宣传和发布本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基本信息,加强与周边公众的交流,如发生事故,可以更好的疏散、防护污染。采取的方式:口头宣传等。10 演练计划 10.1演练分类及内容 10.1.1演练分类

(1)组织指挥演练: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按应急救援预案要求,以组织指挥的形式组织实施应急救援任务的演练;

(2)单项演练:生产车间组织应急小分队开展的应急救援任务中的单项科目的演练;

(3)综合演练:由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按应急救援预案要求,开展的全面演练。10.1.2.演练内容

(1)事故应急处置抢险;(2)通信及报警信号的联络;

(3)各种标志、设置警戒范围及人员控制;(4)厂内交通控制及管理;

(5)向上级报告情况及向友邻单位通报情况;(6)事故的善后工作。10.2预案评估和修正

篇6:环境应急预案

1、总则 1.1、目的

为避免和降低由于安全生产事故给环境及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的破坏及损失,做到事故发生时应急措施稳健有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1.2、编制的依据及适用范围

根据国家及省市相关文件的要求,以及我公司使用的原料的特性,厂区的地形地貌等,编制此预案。

此预案的适用范围仅限于我公司范围内所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

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总指挥:(董事长)副总指挥:(总经理)其职责:

(1)、在事故发生时,由总指挥发布和解除应急开始及终止的命令,发布信号及信息实施救援行动。

(2)、组织制订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3)、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2.2、现场指挥小组 组长:(总经理)副组长: 成员: 其职责: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注意:若皮肤直接接触.用棉布先吸去皮肤上的硫酸,再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最后用0.01%的苏打水(或稀氨水)浸泡.切勿直接冲洗!

3.2.2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水大量放热, 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有害燃烧产物:二氧化硫。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

4、应急响应的分极

企业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别、危害的程度、事故现场的位置及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设定预案的启动条件。当事故发生内部保障可以控制时,启动一级预案,即内部人员控制及相临单位人力、物力支持;当事故发生内部不可控制时,启动二级预案,即内部人员及相临单位控制的同时,请求政府支援。

5、信息报送当发生可能引发环境污染的事故时,在向消防、安监等相关部门报告的同时,要向市环保局环境污染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伤队员要送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指挥中心。

6.5、危险区的隔离

当事故发生时在立即组织人员救险的同时,在现场指挥小组组长的亲自指挥下对危险区内的事故现场进行隔离,隔离区的划定以保护四周无危险为宜。具体范围应根据事故的大小程序而划定,要组织人员拉事故现场隔离带,划好警界线,同时对现场周围区域的道路拉警界线,疏导交通,同时等待外部支援力量的到来。

6.6、检测、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

应急人员在现场由组长亲自指挥,并由指挥中心对全部活动进行管理和协调,检测人员在穿戴好防护用品的同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现场有害物质的浓度进行测定,以便确定其影响程度和范围。

应急抢险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与外援力量协同作战,现场指挥人员要对检测人员与抢险、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负责,作好防护,监护工作。

当检测人员实地检测发现异常情况下,现场指挥人员要把检测人员迅速撤离现场,保护好检测仪器,然后一同迅速撤离现场。撤离到安全地方后,把检测到的结果立即向指挥中心汇报,以便及时控制现场。

应急救援队伍及现场指挥者要一切听从指挥中心的调度,当事故扩大时,现场指挥者要立即将情况汇报给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发布命令,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设置隔离带,抢险人员撤离到现场外围,的指示再行处理。

6.10、应急的终止

当事件满足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应急救援措施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再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专业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再次免受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尽可能低的合理水平。

当事故应急救援终止时,指挥中心要根据现场指挥及各路人员的信息反馈情况,由指挥中心的总指挥解除应急命令,宣传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总指挥授权现场指挥者,通知本单位及相关部门,周边企业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周边地区人民的正常生活、交通秩序可以恢复正常。

7、后期处置

应急救援结束后,公司要依据处理事故“三不放过”的原则,查明事故的原因,责任人,要制订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并立即实施。根据情况给予事故责任人必要的处罚,对应急救援过程中的有功人员给予必要的奖励。

上一篇:弧长面积公式下一篇:五年级数学寒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