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何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调研提纲

2024-05-07

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何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调研提纲(精选9篇)

篇1: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何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调研提纲

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如何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调研提纲

一、我市当前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基本情况

农技推广机构种类,其中县级设有哪些机构,乡镇设立哪些服务机构。农技推广机构数量,其中县级个数,乡级个数。

核定农技推广人员编制数,其中县级实有在岗人员人数,乡镇级实有在岗人员人数。

农技人员年龄结构,其中县级35岁以下人数及占比,36岁至49岁人数及占比,50岁以上的人数及占比。乡镇级35岁以下人数及占比,36岁至49岁人数及占比,50岁以上的人数及占比。

农技人员技术构成,其中县级正高级职称人数,副高职称人数,中级职称人数,初级职称人数。乡镇级正高级职称人数,副高职称人数,中级职称人数,初级职称人数。

技术人员学历构成,其中县级大学及以上人数,大专人数,中专人数,高中及以下人数。乡镇级大学及以上人数,大专人数,中专人数,高中及以下人数。

2、管理现状

综合性机构(即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站),不再下设专业站,农技、农经、畜牧、林技等进行综合统一管理,分线工作)个数。其中县级个数,乡镇级个数。

综合部门管理(即在乡镇设农办,下设农技、农经、农机等专业站,实行二级管理)个数。其中县级个数,乡镇级个数。

区域站和综合性机构相结合的(即按区域分专业设立推广机构)个数。其中县级个数,乡镇级个数。

3、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三位一体”建设以来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农业科研、转化、创新和星火等项目项数,其中成果获得省、市科技奖个数,累计争取国家、省、县科技

项目经费数量。

“三位一体”建设以来组建农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研发中心数量,其中已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企业数量、市级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县级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数量。

二、各地在全面完成“三位一体”建设中解决的主要问题、出台的扶持政策

1、成立责任农技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全面部署责任农技推广制度,明确责任农技员名单、联系农户名单、工作职责、保障机制、考核奖惩办法等内容,实行信息定期报送制度情况。

2、已聘粮油、蔬菜、水果、茶叶、蚕桑、食用菌、中药材、畜禽养殖、兽医、植保、植检、土肥、种子、农机、农村能源等专业农业技术首席专家人数。

3、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全面实施水稻产量提升工程。十一五以来组织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竞赛、千村示范活动和水稻强化栽培竞赛,扩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应用的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政府投入专项资金数量。

4、开展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十一五以来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知识更新培训、不定期举办农业技术研讨班和报告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给广大农技人员和种植户传授技艺等班数、参加人数、邀请专家人数,投入培训专项经费数量。

5、编撰出版农业技术书籍数量和投入经费数量。

6、出台优惠政策情况。

7、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建设情况,提供服务情况。

8、农技人员联基地联户制度、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壮大,培育民营科技机构等情况。

三、当前还继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技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合理

农技人员年龄老化状况,专业结构不协调,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情况。

2、管理体制,职能职责模糊

条条管理与技术推广的矛盾,农技人员业务工作时间得不到保证情况。

3、推广经费不足,保障机制不完善

投入设施建设、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的经费数量。

4、缺乏科学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农技人员外部评价与内部考核制度情况,县级对乡镇考核中涉及农业科技推广的项目内容。

四、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基层农业公共服

务中心建设、更好地发挥其服务功能的举措和建议

金华市区乡镇农技、农机、畜牧兽医、农经等农技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

篇2: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何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调研提纲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安排,我就农业部门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职能作用,谈以下几点意见。

2008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围绕一个主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突出一个中心(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优势产业水平(粮食、畜牧业、蔬菜和特色产业),建设八大体系,办好十件实事。围绕这一总体思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文章-http://找范文,到]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生产要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2008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目标,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突破点,下功夫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1、稳粮。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对种粮农户各项补贴政策,依靠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力抓好小麦、玉米生产,主推高产优质品种。继续抓好玉米增收工程,大力推广地膜栽培技术。认真开展好百村万户玉米高产示范竞赛活动,当前重点抓好12.85万亩麦油田间管理,和14万亩地膜玉米备耕工作。确保今年粮食总产达到9.5万吨。

2、兴牧。把畜牧业生产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的一件大事来抓,全力推进正大标准化养猪模式,实现养殖生产方式的转变,抓住我县被省上确定为秦川牛基地县、肉羊基地县、优质牧草基地县、果园养猪基地县的良好机遇,扎实开展“万人帮扶”活动,积极发展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养殖大村,加快良种推广,组织畜牧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圈舍,面对面指导农民科学饲养,节本增效,预防动物疫病,以“一瘟二疫五病”为重点,着力抓好口蹄疫、高致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力争全年大家畜存栏达到5.87万头,猪10.23头,羊7万只,家禽产量达到75.4万只,肉类总产达到12800吨,禽蛋总产达到633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10元。

3、上菜。薯类(马铃薯、红薯)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而且是基本的蔬菜作物,具有粮菜双重性。去冬今春市场价格稳定中有升,已成为山区半山区农民收入的骨干产业,以淀粉加工为主的产业开发前景也十分广阔。我们要充分发挥地域、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棚菜生产及薯类产品生产,宜菜则菜,宜薯则薯,加快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步伐,使之形成产业优势。

4、增特。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模式,突出发展特色,挖掘资源潜力,发挥传统优势,依靠群众基础,大力发展药、菌、烟、花椒、辣椒等特色高效农业产业,集中连片发展,迅速促进,做大规模,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抓好农业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因此2008年我们将围绕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阳光工程”,和按照农民科技培训“四个一”的要求,即(“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本技术手册,一张光盘),通过“三大板块”,着力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一是大力实施“541”工程,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即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农民技术员队伍、农民经纪人队伍、农民企业家队伍和能工巧匠队伍等五支队伍。重点抓好“四个一”工程。即每村有1个农民培训学校,每户农民有1人获得绿色证书,每村有1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每10户有1个小老板。力争2008年全县培训农民4万人(次);二是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重点培养科技示范户。2008年我们将以胡家村省级科技示范点为核心,全面辐射周边农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以点带面,重点抓好10个县级科技入户示范村,200个科技入户示范户,并以畜牧、农技、种子、果业等单位的技术能手为主,积极组建四支农民科技服务队小分队,分赴各村,包户包人,一包到底,树立样板,真正使农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能够尽快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三是大力实施“”工程,加快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2008年我们以“”项目为重点,全力抓好两个农业信息服务示范乡镇、10个农业信息服务示范村建设,及时配置设备,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科技新成果和各项农业法规、政策和招商项目信息,为全县农业产业开发规划、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促进高新实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面积推广普及,增强群众的致富的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发展户用沼气,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农村能源,对于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用能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优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文明程度都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2008年,我们继续抓好农村户用沼气续建项目,计划投资**多万元,建成沼气池**口。积极与省市联系,争取2008年国家沼气建设投资项目,力争投资达到**多万元。通过沼气建设项目的实施,建设**个沼气示范村。同时,抓住世行贷款和英国政府赠款项目,在十一五期间,投资**万元,建成卫生厕所**座,重点推广双瓮漏斗式卫生厕所和无害化厕所。并围绕沼气建设项目,大力推广沼-畜-果模式,建设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生态农业,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今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以“八大体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做好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和财政专项项目的申报争取工作,尤其要加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测土配肥、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的争取力度。今年完成投资**万元的苹果非疫区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4万元的动物冷链体系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5万元的草原灭鼠示范县项目;完成投资20万元的旬邑县动物公路检疫检查站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25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秸杆养畜示范项目。通过实施农业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建设条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为建设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以上发言如有不妥,请大家指正。

篇3: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何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调研提纲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科技人员积极投身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2008年, 该院承担了国家现代肉羊、绒毛用羊、奶牛、肉牛、草业、向日葵、燕麦、甜菜、油用亚麻、大麦、食用豆、小麦、玉米、谷子、蔬菜等15个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任务, 受聘岗位科学家15名。赵存发院长 (研究员) 亲自挂帅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荣威恒研究员担任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育种繁殖研究所主任, 金海、刘晓松作为岗位聘用科学家;安玉麟研究员受聘为国家向日葵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首席专家。受聘的功能实验室主任5名, 试验站站长9名。争取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年度资金达1320万元。

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 有6个产业技术功能实验室落户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它们是“国家肉羊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育种繁育研究室、国家向日葵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育种研究室、综合研究室, 国家燕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栽培土肥研究室, 国家甜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栽培土肥研究室, 国家油用胡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病虫草害研究室”等。截止2009年2月26日, 1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已全面启动, 标志着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已成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重要成员;同时在创新能力的提升方面, 也充分展现了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实质性的技术突破和全面性的科技水平。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为了提升我国农业科研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 争取我国在国际农业产业体系分工中的有利地位。2007年, 由农业部、财政部、科技部等9部委, 提出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这一方案确定,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要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现有中央和地方科研力量与科技资源, 以农产品为单元, 以产业为主线, 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国家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篇4: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何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调研提纲

关键词:三农;效益农业;农业科研机构;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4.3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09.04.016

How to Play the Role of Basic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Benefit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WU Hong-lin,ZENG Hong-zhan,LV Ya-jing

(Zhejiang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Crops,Wenzhou,Zhejiang 325005,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benefit agriculture were discussed, and the role of basic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as proposed through combining their basic situ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e, farmers and rural areas;benefit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ions;role

“三农”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以科技促进效益农业发展,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产出效益,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在全国重视农业,全民关注农村的形势下,作为专业从事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的基层农业科研机构,应肩负起历史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在效益农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效益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名牌产品少,优质高效的当家品种市场占有率低。作为名牌产品,要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以浙南地区为例,优良地方品种资源较为丰富,但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不高。

(2)农产品基地低水平雷同,开发严重,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如近几年的柑橘业,由于开发面积失控,重复开发相当严重,而且大部分品种上市季节集中,产品科技含量低等,导致全国市场面临“卖难”问题,供求矛盾空前突出,导致产品难销,经济效益低。

(3)优质产品开发基地规模小,连片性差,层次低。农产品开发利用针对性不强,普遍存在总体规模较大,单体规模小,形不成规模经营优势。

(4)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产品加工率低,自我消化能力差,生产的产品大多是初级品或半成品,产品附加值不高,增值幅度不大。

(5) 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接受能力和自觉意识不高,影响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新技术的推广。

2发挥基层农业科研机构在效益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国家对“三农”的扶持政策给基层农业科研机构提供了用武之地。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技术、人才优势,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1整合资源,加强合作,进一步重视实用技术研究,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技术依托

基层农业科研机构承担着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多年来,科技人员立足本职,深入基层,瞄准农业生产一线对科技的需求,着力开展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但纵观基层农业科研单位,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由于归口部门不同,造成科研机构多头管理、单兵作战,经费和人员分散,研究内容低水平重复等现象。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农业科研机构加强协作,重组优势,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科技联合攻关,解决农业生产中碰到的难题,为农业生产提供急需的新品种、新技术,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2.1.1加强优质高产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自主经营的更加灵活,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将越来越丰富,产品的多样化和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农产品面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产品的竞争核心是品质的竞争。根据农产品市场信息,尽管许多农产品出现“卖难”,但一些名特优农产品销售价格超出同类产品几倍乃至十几倍,仍然供不应求。因此可见,农产品供应,不仅仅是产品过剩问题,关键是产品质量问题。积极引进培育和推广良种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的重要手段。作为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应着力开展优良品种引、选、推广工作,利用科研单位的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加大良种的引种栽培和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力度,把良种培育工作作为研究重点,做好优良新品种的引种、试验和推广,改善品种结构,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2.1.2着力开展高效实用栽培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优质、高效、安全、实用的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是切实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农业的发展依靠的是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科研应立足实际,立足生产,为广大农民提供像“傻瓜相机”式的简单、易操作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2.1.3注重地方名特优农产品的研究开发,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我国国土幅员辽阔,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差别,各地都有极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以浙南地区为例,因地处东南沿海,温度适中,雨量充沛,有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名优农产品,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以苍南马站四季柚和永嘉早香柚为例,因其特有的风味而响誉全国,曾在全国柚类品种质量评比中多次获奖。但近年来由于种质退化,品质下降,商品性降低,导致效益低下,影响产业的发展。应充分利用地方名特优农产品资源,走品牌经营之路,加强研究与开发利用,提高名特优农产品质量,打响地方品牌,增强地方名特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1.4进一步深化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研究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能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从目前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应用看,总体上还较落后,许多地方特产,如杨梅、板栗、马蹄笋等保鲜加工技术还没有真正解决,成为限制其规模生产的主要因素。作为基层农业科研部门,强化农产品保鲜和加工技术研究,使产前、产中和产后加工技术集成配套推广应用,对于农民增效、农业增效,意义重大。

2.2发挥科技示范功能,加强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

农业科研机构集中了当地大部分的农业科研技术人员,国家多年的投入使科研条件不断优化。科技人员多年的研究成果,积累了较丰富的技术贮备。农业科研机构应充分利用拥有的技术贮备和人才资源优势,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为契机,发挥农业科技示范作用,做好成果推广和技术服务。一是以科研成果为基础,建立和完善中试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切实发挥基地组装配套、成果转化、技术辐射、人才培养的作用。二是以农业新技术为依托,创建以新品种、新技术为支撑,大幅度提高科技贡献度,推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协调发展为特征的农业科技产业化示范,建立集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促进农村新型产业发展。三是积极参与高新园区建设,创办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由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推进产业协调发展。

2.3强化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经营水平

农业科技的受众是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业科技的普及和应用,制约着农村产业的健康发展。农业科研机构应充分利用人才集中、知识密集的优势,开展各类农业科技知识地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科技素质。一是通过技术协作、项目联合等形式,向基层一线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传授新型农业科技知识,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科技素质的基层农业科技队伍。二是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科技下乡活动等形式,加强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增强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自觉性,以利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结合科研项目的研究和试验基地的建设,通过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的形式,直接向广大农户介绍新技术,推广新品种,传播新知识,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

总之,在效益农业发展中,基层农业科研机构是大有可为的,只要抓住机遇,致力创新,脚踏实地,面向一线,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就一定会在“三农”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文.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J].农业经济,2009(4):75-76.

[2] 李凤瑞.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J].经济论坛,2004(1):100-101.

[3] 周良骥.效益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探索[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3(3):425-426.

[4] 李丽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农业[J].农业经济,2008(6):22.

[5] 王虹,王福军,吴志刚.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农业科技管理,2008(6):54-56.

篇5: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何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调研提纲

一、大学生村官在贯彻群众路线和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一)大学生村官要实现要转变。从学生到同志的转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现在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意味着我要深入基层和实践中去,要利用所学知识使担负的工作顺利和高质量的完成;要从学生时代的“两耳不闻窗外事”到田间地头和村民们闲话家常,要注意与村支两委成员以及村民关系的融洽。没有融洽的关系,就不能真正融入到这个集体中,就得不到大家的支持,自己的创新和点子就会没有施展的平台,也就失去发展的根基。要做好心理的转变,工作伊始,即便是我们之前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当你面对现实环境的时候还是会有很大的心理落差,这种落差会引发我们的失落感,影响我们的工作情绪。要积极调整心态。农村条件虽然相对艰苦,但农村工作

是一项光荣的事业。适应并利用好相对艰苦的条件,不仅是对自己素质和能力的一种磨练,更是人生难得的一笔财富。

(二)加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学习之中不单单是书本上的知识,虚心向领导学习,领导在农村工作数年,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处理工作中都显得柔韧有余,要经常的和他们进行沟通,有不懂的东西要及时的发问,从不熟悉到熟悉,再到信任,村干部都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人。多向领导汇报,多与同事交流,多与群众接触交往,加强上下沟通,密切左右配合,才能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对待任何问题要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多下基层去摸清实际情况,倾听群众的真实心声,才能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形成推动不断发展的合力,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三)想要做好工作,就需要用心认真和肯干的思路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要服务人民、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要体贴群众,知道群众所想,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工作法。我村经济力量薄弱,农业生产设施相对落后,我村属于经济建设村,有的村民有自己的产业,是生产粉条的专业村子,但是由于生产力低下,并且都是零散的生产,且经济效益低下,我们的村子还是生产韭菜的村子,全村有一半以上的地都种植了韭菜,要对村上的事情知道的比较详细比较好。要了解农村人的艰辛,能设身处地的为村民着想,能用更实在的语言与村民们交谈,用踏实的行动参与各项工作。农村的人际关系相当的复杂,在不碰触利益的前提下,多多和百姓交流,真心为百姓服务就会给你最好的回报将心比心。

二、大学生村官应如何参与服务性党组织建设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发挥哪些作用

大学生村官,是组织为了培养人才让大学生从事基层工作从中学习到办事能力的一个计划,在村里的工作中大学生村官都在各自的岗位发挥自己的长处,为每个村子做贡献,使农村发展呈现焕然一新的发展前景。

(一)改善了村官队伍的风气。大学生村官,都是刚刚走出校门,在学校里面都积极参与各项的活动,他们的是时代走在最前的一批人,对村子的建设都有自己的新想法大胆的想法,这样就弥补了原有村官们的不足,一般村子的领导都是年纪较大,文化较低,思想陈旧很难破尘出新,而大学生村官却刚好弥补了这个不足,使原有的组织结构添加了年轻人的朝气,为组织队伍提升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为村民带来了实惠的好处。大学生村官入村任职后,都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出来实在对村民有好处的事情,我村是经济发展的村子,在村子任职中,多次写了一些申请要求为我村修建马路和维修破损的桥梁,在经过村领导的共同努力下,对我村的村路进行了修理,给村民出行带来了实在的方便,大学生村官会发挥自己所能,为村民提供更好的帮助。

(三)为村民营造了和平安稳的环境。在农村生活的都知道,农村的矛盾特别容易激化,在农村生活都是互相的攀比,谁也不会想落后谁,所以发生矛盾也是经常的事情,作为村里的领导对这个事情也是颇为棘手,在处理问题的同时帮到了大部分的人,也得罪了一小部

分的人,大学生村官的来到属于新的领导干部,有些事情村官们不好处理的大学生村官会及时的配合,消除了彼此之间的矛盾,让村民的是是非非更平和一些,为村民营造了和平安稳的环境。

(四)加强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在农村村民们每天都是辛苦的劳作,很少有什么休闲娱乐的生活。大学生村官的加入,让这个原本安静的村庄热闹了起来,通过沟通零食店和烧烤店合力引资为村民开展了乡村大秧歌的活动,还有开展一些在网上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舞蹈交给村民,并且申请为村民申请了一些体育的设施,让一些带孩子的老人能找到一个共同的地方让孩子来玩,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五)促进了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大学生村官是有知识有文化走在时代的先锋,他们有更多的思路去营造一个新的模式产业链条,虽然他们的实际经验不足,在村领导的共同的帮助协助下,为村子的经济发展也做出了一些贡献,在我村为村民在网上开辟了一天新的销售路线,利用高科技的网络也实现了一些利益,大学生村官会全身心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上来。

三、大学生村官相对于其他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参加基层服务性党组织建设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大学生村官和农村的党员和基层干部是有很大区别的,一个是走在时代前端的有知识有文化的接班人,一个是有经验有总结有处理事情手段的“师傅”,大学生村官有知识和文化可以为村里的建设多写一些可行性建议,他们懂得如和去做好文笔上的工作。比如向有关部门写一些修桥计划,给村路安装电灯等申请。而基层的干部他们则是

有很多经验来管理农村这些事情,也许大学生村官想的办法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可行但是办不成事情,他们都会讲出点子和道理的,大学生村官应该多多的去学习基层干部的实践经验,学会如何去处理事情和村民更好的接触,懂得农村的人情世故,只要努力学习将来定会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做出更多的贡献。

农村是一个复杂的地方,大学生村官来农村这个小型社会来锻炼学习才真正的体会到农村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是基层的生活环境,老百姓们想要的是什么,最在意的是什么,大学生来这里锻炼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大学生一定会在这个舞台上有所作为,锻炼自己成为服务于群众合格人才。

篇6: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何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调研提纲

关键词:科技信息化,科技传播体系,专家资源整合,优质科普资源,科技传播信息平台

1 科技信息化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科技对其贡献率在众多涉农领域的处于的主导地位。进入新的21世纪,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更为丰富, 包括农业生产水平、农村经济水平、农业物质投入、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农业科技与教育、农村环境等。不论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如何拓展, 其本质在于不断引入“现代”科学技术, 形成新的生产力, 提升农业生产效益。[1]近年来, 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农业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从国家层面来看, 近年来, 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进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山东、湖南等试点省的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山西省来看, 近年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 全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点到面, 农业信息技术示范应用的星星之火在三晋大地上不断点燃, 扩散。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化基础网络已经基本建成。二是信息资源建设有良好的基础。三是信息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现阶段, 要加快我省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就要以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 以发展农业信息咨询产业为突破口, 以现代化信息化传播技术为手段, 以丰富的科普资源为载体, 以农业科技人才为依托, 建设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 培育公众信息意识市场意识, 从而推进农业科技信息化进程。

2 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是农业科技传播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 山西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 山西省科协组织实施了以科普惠农为中心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百万农民学电脑”“新型农民远程培训”“科普惠农绿色通道工程”“山西农科110服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科技下乡、科技入户工程, 提升科技传播能力, 有力地推动了山西农业科技进步和发展水平, 为农村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大环境下, 我省农村科技工作面临最为紧迫、最为现实的问题是, 选择一个行的通路径、建立一个能够产生长期效果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 把农村需要的科技及时流向农村、流向农业生产经营第一线, 在这方面, 山西省进行了许多理论探索和大胆实践。2005年开始, 山西科技报刊总社探索建立以数字化实现科普资源共享, 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科技传播效应的有效途径。以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信息化技术, 发展公众传媒平台等, 使信息资源得以充分的宣传、开发、应用和推广。如今, 信息化已渗透到我省农村社会的每一个层面。一是资源共享。通过开发数字报刊、农业手机报、科普网络、农易通智能手机, 发展科教影视、科技报刊、农村广播、农村科技信息栏等公众传媒, 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惠农示范基地等基层信息化服务组织网络, 实现了能够为全省农业生产提供可共享的广泛性平台和快捷的数据化服务, 广大农民通过手机、网络、电视、报刊等随时能够共享农业科学科研成果和服务项目;二是协同研发。全省农业科技人员可以通过建立的信息化设施和平台, 零距离、跨区域等无障碍为农民提供快捷的信息化服务, 以为科技人员技术合作交流提供了无障碍平台;三是科技传播。信息化体系的建设, 构筑了一个快速化、网络化的农业科技传播和推广服务新体系, 加快了农业科技在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的的有效传播和广泛应用。

3 整合专家资源, 为科技传播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农业科技人才和技术推广人员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主力军。整合建设一支强大稳固农业科技队伍是开展科技工作的重要保障。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 整合政府和基层农业人才, 组建专门的高级服务团队。第二, 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 提高一线生产人员的科技水平和信息应用能力。第三, 设立先进的农业生产示范基地, 带动更多的农民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学习和应用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

2007年山西省科协联合山西省财政厅成立了山西农科110专家咨询委员会, 将农业专家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建立一个权威、可灵活调度并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队。专家组织由全省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领域的专家人才, 以及有一定经验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组成。实践证明, 农科110专家服务组织在开展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和科技传播方面, 能够较好地整合政府各部门、各行业有效资源, 发挥团队优势, 并可利用现代通讯网络, 向专家转接电话和疑难技术问题解答, 根据实际情况调度专家开展针对性的快捷技术服务, 充分发挥了科技人才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 集成优质科普资源, 实现科技资源信息化服务

要建设农业科技推广的信息化服务体系。第一, 加快以信息技术武装现代农业步伐, 积极推广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第二, 整合利用农业科研院所和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以及社会化科技服务组织, 搭建技术、信息、物资交流等多方融合的农业生产和科技信息化快速服务通道, 为农民和农企提供高效便捷双向互动的服务。第三, 加快报刊、影视、广播、图书、挂图等科普资源信息化建设, 和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建设, 开展网上信息发布和技术传播, 增强区域信息化的辐射带动能力, 积极开拓科技信息服务领域和创新服务方式, 探索新的科技信息服务模式, 强力推进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山西农科110通过热线接听、网络视频、广播、电视、媒体点题等现代化手段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科技服务。为了更加全面地发挥农科110专家的技术资源优势, 农科110在专家大力支持下, 联合山西科技报刊总社下属的科教影视中心、科普资源中心、图书出版中心等, 大力开发整合集纳农业科学技术资源, 出版了一系列形式活沷、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影视、图书、挂图等科普资源优秀作品。

5 信息平台公益化服务, 社会化参与是重要推手

随着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不断建设和完善, 各种基础性科技资源都纳人了共享机制。近年来, 我国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服务的社会化功能, 但在广泛的农业科技化服务领域, 还没有形成一个专门针对农村基层的长效服务机制。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服务, 特别是为农民提供免费快捷的公共化服务, 不仅是农民和农企的需求, 也是科技工作者的责任。

当前我国三农还处于弱势的发展阶段, 因此在一段时期内还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一定的公益化服务。围绕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这一要义, 本着全面增强农民科学素质, 自我发展能力, 大力加强科学知识普及, 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以适应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为目的, 2007年, 山西省科协联合山西省财政厅等相关单位, 由山西省农业科技信息中心牵头启动成立了山西农科110服务中心, 旨在为全省广大农民迅速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难题。

中心成立以来, 全天候接听农民电话咨询, 专家随时接受调度深入农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不计报酬, 免费为基层农民提供服务, 以实际行动和效果, 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化公益性服务工作。为了提升农科110服务效能, 几年中, 农科110多种服务设施的不断更新, 服务手段不断完善, 而面临的问题是各项服务运行费用也逐年增多, 在这种情况下, 要保持农科110持续的良好的运行和健康发展, 就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当前在获得部分财政资金支持的基础上, 还需各级政府的重视扶持, 与社会各界有志于发展农业的有识之士的联合, 共同加强这一农业服务体系的稳定发展, 努力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社会公益化服务、合作型服务, 逐步探索与市场化服务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推进山西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夏前浩, 信息化是促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011

篇7: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何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调研提纲

【关键词】 图书馆;公共文化建设;服务体系;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 G6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02

公共图书馆事业是文化、教育、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普及程度,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公共图书馆工作者是网络时代知识信息的导航员,是建设精神文明的使者。作为知识信息的收集、加工与传播的重要社会机构,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都给公众获取信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快捷与便利条件,公共图书馆作为传统的知识服务机构,已趋向于边缘化,面临服务对象流失与自身定位的挑战。本文首先分析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问题;进而从技术与服务相结合的角度给出公共图书馆应对挑战的策略,并分析图书馆在建设地区文化,提升地区文明程度过程中如何发挥其重要作用。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信息保存与传递、扩散的重要机构之一。面对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新形势,面对中国入世与世界文化接轨的大环境,仅仅满足于以往取得的成绩是不能适应形势需要的,应当在传播先进文化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本文首先从读者流失,信息更新滞后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图书馆面临的问题,进而从引入“云计算”网络技术整合设备与加强无线网覆盖;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设备”完善馆藏管理;建立发展图书馆辅助服务设施;重视报刊阅览,适应“速读时代”四方面给出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建议与其对建设地区文化,提升地区文明程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在数字化时代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在数字化时代,得益于大量知识信息的数字化,每个网民都能借助搜索引擎获取各领域的各种信息。常见的例子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手机或计算机上网搜索百度、谷歌等网络,而非翻书。知识的爆炸式增长与信息获得的便利性相结合,使公众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更快的看到新出版的图书以及更大更全的存书量。然而由于公共图书馆是非营利性机构,经常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加之在管理决策过程中面临层层审批,使之不能及时有效的回应读者的需求,存在滞后问题,造成读者流失,削弱了其在建设地区文化中的作用。

现今,纸质书刊正经历着“电子化”的蜕变,电子书正一步步的走入我们的生活。它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下载浏览用户需要的特定信息,并且轻便环保。虽然由于版权保护以及技术、阅读习惯等问题,目前电子书尚不能与传统图书抗衡,但可以预见图书日益电子化的趋势不可避免。

二、如何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作用

公共图书馆不能固守于传统纸质图书,不能将自己限于搬书、借书的角色,而是要引入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同时拓展服务思路,将公共图书馆打造为一个地区的文化与信息中心。因此,加快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力度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首选之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发挥其作用:

(一)引入“云计算”网络技术整合设备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极具延展能力的运算方式,它能将运算、存储及视频等以服务的形式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其核心思想是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给每一个成员使用。在公共图书馆中,它可以高效地为每一位读者提供海量的电子图书以及各类信息资源。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五方面:

首先,使整合服务的资源得到拓展,不只是是文献信息资源,还包括科学数据资源、实物信息资源以及计算资源等。

第二,服务对象扩大,读者不再受到纸质图书有限数量的限制,大量读者可以同时使用共同的图书资源。

第三,整合服务方式发生改变,“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相关数据存储其中,“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何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服务,用户在任何地点、时间都可以便捷、安全的获取“云”中的相关信息或服务。

第四,服务种类多元化,主要表现为将文献信息服务拓展到信息搜索服务、社区沟通学习服务等方面,读者可以在图书馆提供的公共平台上交流心得、互相学习。

第五,更强调交互式、个性化服务,主要体现在可以为读者提供其需要的特定信息,在大量数字化信息中提取与用户相关的更为有用的信息。

(二)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设备”的馆藏管理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数据采集自动识别技术,以其容量大、寿命长、耐污损、非接触、自动化等特点正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对象识别技术。在公共图书馆的实际运用中主要包括自助办证系统、自助借還书机系统设备、24小时室外自助归还书机系统设备、馆藏清点系统设备、安全门系统设备等。

具体而言:自助办证系统可以让读者通过二代身份证,自助办理读者证,减轻人工办证的繁琐手续,方便快捷。自助借还系统设备是一种可对粘贴有RFID标签的流通资料进行扫描,识别和借还处理的设备系统,用于读者自助进行流通资料的借还操作,方便读者和工作人员对流通资料进行借还处理。馆藏清点系统是一种针对RFID标签的扫描、统计设备,通过对书架上粘贴有RFID标签的流通资料的扫描,可以帮助排架,查找和统计特定的流通资料等。安全门系统设备是对粘贴有RFID标签的流通资料进行扫描、安全识别的系统,用于流通部门对流通资料进行安全控制,以达到防盗和监控的目的。这一设备的有效使用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监督防盗的工作量,减轻了工作负担的同时为延长图书工开放时间提供了条件。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引入可以实现对藏书和图书流通过程的实时监控,方便读者查阅与工作人员管理;可以实现新到图书的半自动录入,减轻书库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可以提高图书报刊盘点的质量与效率。

(三)图书馆辅助设施的建立与新发展

从传统角度来讲,公共图书馆是藏书与读书的地方,涉及到服务的地方也仅与书有关。然而,时至今日,在各行各业都强调以人为本,强调顾客体验的情况下,公共图书馆也要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为读者提供更为人性化与多元化的服务。具体包括图书馆内无限网络的覆盖、公共讨论区与咖啡厅等辅助设施的建立。

在网络化时代,图书馆内无线网的覆盖有助于读者更为快捷有效的获取信息,并且在读书学习之余便于其娱乐放松,使图书馆散发出人文气息,成为一个地区的综合性信息文化中心。

遍览国内外知名图书馆,咖啡厅似乎无一缺席。它为读书学习的氛围添了一丝清香的同时也为图书馆增加了一定的经费。当然,咖啡厅要管理得当,得与图书馆的品位相称。

(四)重视报刊阅览,适应“速读时代”

报刊阅览室一直存在,但是在快节奏的今天我们要更重视它的作用。因为忙碌的读者缺乏足够的时间去读一本长篇巨著,他们更倾向于翻阅一份自己感兴趣的报纸或杂志,来快速的获取有趣或有用的信息,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被称为“速读时代”的原因之一。所以,公共图书馆应该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其期刊订阅种类,更为有效地满足读者需求。

三、加大公共图书馆建设力度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学认为,民众整体文化素质提高的有效方式是教育,而民众个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则源于阅读。毋庸置疑,我市的市民文化层次和道德水平仍有提高的潜力,这就为进一步建设图书馆提供了必要性:

(一)加强图书馆建设有助于提高市民道德素质,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二)加强图书馆建设有助于提高市民文化水平,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三)加强图书馆建设有助于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城市和谐。

四、结语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在新时期开展的文化建设举措,也是图书馆展示自身,扩大社会影响,提高社会地位的良好机遇。图书馆应紧紧抓住机遇,在完善自身,提高服务能力的同时,开拓思路,积极创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成为引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维维恩·沃勒《公共图书馆立足于数字化时代的合理性》

2、鐘琼,孙爱媛.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

3、杜云.谈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1)

4、褚军亮宋立荣《云计算用于网络科技信息资源整合服务初探》《中国科技资源导刊》第42卷第6期

篇8: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何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调研提纲

1 平坝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基本情况

1.1 平坝县乐平镇基本情况

乐平镇地处贵州省平坝县西南部, 距县城18km, 与西秀区、普定县、织金县接壤, 是平坝县典型的欠发达、欠开发山区农业镇, 也是新阶段扶贫开发三类贫困镇。该镇土地面积124.69km2, 辖区内有16个行政村、223个村民小组、166个自然村寨, 农业人口45 117人, 占总人口95.8%。乐平镇属于典型的溶蚀性喀斯特地貌, 平均海拔1 260m, 平均有效积温5 163℃, 无霜期273天, 全镇耕地面积2 218.67hm2, 土地宽广肥沃, 为各种农业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1.2 乐平镇农业服务中心概况

目前乐平镇农业服务中心事业编制22人, 其中管理人员1人, 工勤人员1人, 专业技术人员20名。实有管理人员1人, 工勤人员1人, 中级职称6人, 初级职称9人。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4人, 中专学历的有3人。全镇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7个。

2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乐平镇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突破口, 注重农民增收问题, 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 注重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近年来, 由于市场的导向,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和其他项目整合实施, 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使得人们在短短的几年内, 种植 (养殖) 出高产、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在《平坝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的指导下, 平坝县乐平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取得以下成效。

3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取得成效

3.1 培养了大批科技示范户, 提高了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素质

三年来, 因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送往大专院校培训技术指导员共计20人 (次) , 遴选科技示范户340户, 辐射带动7 800农户。

技术指导员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农民对科技的需求, 在培训中寻求实用的科技知识, 学会使用农业科技网络书屋, 使知识得到了更新, 视野得到开阔, 满足了农民的科技需求。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的开通和应用为基层农技人员与各级专家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使技术指导员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在培训及学习中, 技术指导员学到了知识、更新了观念、受到了启发、增长了见识、激励了他们的斗志。

技术指导员对科技示范户进行各种培训和田间指导。科技示范户学习、实践高产优质栽培 (养殖) 技术, 这是一个学习、实践和提高的循序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锻炼出大批观念新、技术强、留得住、乐于助人的乡土专家———科技示范户。

3.2 建立各种产业试验示范基地

通过技术指导员精心策划和指导, 建立了各种示范基地, 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各个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从2009~2012年起, 乐平镇建立了3个优质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1个高产玉米生产示范基地, 1个优质高粱示范生产基地, 1个优质油菜示范生产基地。随着新一轮 (2013~2015年)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实施, 各种产业基地数量上不断增多, 面积不断扩大, 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在不断提高。

3.3 进行各种形式试验示范

从近年的试验示范中筛选出许多适宜乐平镇栽培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试验、示范已经成为品种展示、技术示范、信息传播、培训创业、农情调查的平台, 试验、示范对农业良种良法的推广起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3.3.1 蔬菜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高产、高抗、优质辣椒品种有农丰42、辣丰3号、基地火辣118、香辣满天下、辛辣108、贵辣长香和魅力帅哥, 主推辣椒的无公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大葱的主导品种有日本钢葱、铁杆葱, 主推优质大葱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西红柿的主导品种有金罗汉113、铁将军系列、红将军系列, 主推西红柿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白菜主导品种有津绿80、秋绿、鲁白3号、北京新3号、丰抗85, 主推白菜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

3.3.2 高粱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高粱主导品种红茅糯2号、红青壳、茅香糯。主推高粱的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育苗移栽技术。

3.3.3 马铃薯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马铃薯的主导品种有威玉3号、宣署3号、费乌瑞它, 主推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稻草免耕高产栽培技术、摘花促高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种薯扩繁技术。

3.3.4 玉米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玉米主导品种有安单3号、安单2号、安单778、顺单6号、顺单7号、盛农2号、贵单8号, 主推技术有玉米育苗单株定向移栽技术、玉米拉绳定距打点规范化栽培技术、鲜食玉米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宽厢宽带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3.3.5 水稻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水稻主导品种中优838、中9优838选、京福I明86, 、B优811等, 主推技术有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标准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

3.3.6 油菜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油菜主导品种有油研12、黔油19、黔油20、黔油22、黔油29、黔黄油21, 主推双低油菜保优高产配套技术、轻简化栽培技术、油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3.3.7 茶叶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茶叶主导品种有福鼎大白茶, 主推标准化茶园的栽培技术, 茶园高标准规范化管理技术, 茶叶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等。

3.4 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各个产业得到了巩固与发展,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蔬菜栽培产业迅速发展, 特别是优质蔬菜和优质高粱空前发展, 使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大增加, 促进了乐平镇农业的经济发展。笔者从乐平镇经济发展办公室获悉, 乐平镇优质蔬菜、优质水果、高产玉米、优质油菜、脱毒马铃薯、优质高粱近年种植面积发生巨大变化。

3.4.1 优质蔬菜

从乐平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了解各种蔬菜种植面积, 结合笔者近几年来的市场调查, 制定2006~2011年乐平镇蔬菜种植面积及效益统计表 (表1) , 以下简称效益表。

从效益表可知:2009~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总计806hm2, 比项目实施前三年种植面积85hm2增长721hm2, 是前三年种植面积的9.48倍。项目实施三年蔬菜增长面积是前三年增长面积48.8倍, 项目实施三年蔬菜种植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278.37%, 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增长率71.13%增加207.24个百分点, 项目实施三年种植的蔬菜比种植粮油纯收益增加4 291.388万元, 比种植粮油的年均增长的纯收益1 430.462 7万元, 比项目实施前三年种植蔬菜增加收益4 219.680 9万元, 是前三年种植蔬菜增加收益的60.33倍。

从效益计算可知:2009~2011年乐平镇主要蔬菜 (白菜、大葱、西红柿、辣椒) 平均产量、单价、产值、纯收益分别为2 293.75kg/666.67m2、1.55元/kg、3 799.8元/666.67m2、3 145元/666.67m2。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产量、单价、产值、纯收益分别为2 687.38kg/666.67m2、0.62元/kg、1 663.67元/666.67m2、1 038元/666.67m2, 比项目实施前三年 (产量降低393.63kg/666.67m2, 因2009年秋冬旱、2010年春旱、2011年夏秋旱导致蔬菜产量降低, 用2012年、2013年产量比较, 产量成增长趋势) 蔬菜单价增加0.93元/kg, 产值增加了2 136.13元/666.67m2, 纯收益增加2 106.2元/666.67m2。由此发现, 项目实施三年, 蔬菜种植规模形成, 产量在上升, 单价在提高, 产值、纯收益在增加。

在平坝县乐平镇大屯村、青庄村、乐平村三个蔬菜基地分别抽取50户有代表性菜农, 计算菜农2006~2011年的平均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 600元、3 000元、3 400元、4 200元、4 800元、6 000元, 平均收入为4 000元, 从乐平镇小屯村、下院村、本固村分别抽取50户粮农调查其人均纯收入为2 100元、2 300元、2 600元、3 000元、3 450元、3 900元;全镇菜农收入比粮农收入增加幅度分别为23.8%、30.4%、30.8%、26.7%、39.1%、35%, 平均增幅为31%。蔬菜产业不仅增加了农民人均纯收入, 也提高了全镇农业总产值和总收入。

3.4.2 优质高粱

在2009年前乐平镇每年高粱种植面积几乎为零, 随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 高粱种植每年平均以3hm2的面积递增。到目前为止, 乐平镇高粱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hm2, 主要分布在大屯村、塘约村、大尧村, 其它村有零星分布。玉米种植的收入从1 200元/666.7m2, 增加到了1 800~2 400元/666.7m2, 三年平均增加40.5万元, 年均增加的收入13.5万元。

3.4.3 优质水果

乐平镇传统优质水果有挂多村李子、撕拉河村柑橘。通过更新老果园和农业技术人员田间指导, 加强病虫害防治。李子从原来的1 500kg/666.67m2, 增加到1 600kg/666.67m2, 25hm2李子增加三年收益是16.875万元, 每年增加收益5.625万元;橘子每666.67m2增加150kg/666.67m2, 16hm2柑橘三年增加收益是19.44万元, 每年增加的收益是6.48万元。

3.4.4 高产玉米

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玉米种植面积总体递减。但是, 高产玉米的种植面积在递增, 凸显出一定的经济效益。2009~2012年乐平镇高产玉米总的种植面积是1 200hm2, 比项目实施前三年的800hm2增加400hm2, 增加收益25.2万元, 年均增加收益8.4万元, 项目实施三年种植高产玉米面积增长率3.2%, 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增长率增加了2.2个百分点。

3.4.5 优质油菜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油菜的种植面积总体在减少, 双低油菜种植面积在增加, 项目实施三年双低油菜种植面积500hm2, 比项目实施前三年种植面积300hm2增加200hm2, 三年增加收益12.3万元, 油菜品质大大提高。项目实施三年双低油菜种植年增长率为2.2%, 比项目实施前的0.8%年增长率增加了1.4个百分点。

3.4.6 脱毒马铃薯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项目实施三年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350hm2, 比项目实施前三年种植面积300hm2增加50hm2, 每666.67m2增加产量30kg, 三年种植脱毒马铃薯增加收益102.375万元, 年均增加收益34.125万元, 项目实施三年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增长率为3.1%, 比项目实施前三年1.3%年增长率增加了1.8个百分点。

3.4.7 优质茶叶

在基地建设前, 乐平镇茶叶种植面积是11hm2, 主要是一些老茶园, 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之后, 大力培育新植茶园, 改造和更新老茶园, 茶园种植面积从基地建设之前的11hm2增加到基地建设之后100hm2。面积是项目实施之前的9.1倍。目前, 通过对老茶园的改造、推广规范化管理新茶园。未来5年, 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 完备各种茶叶生产相配套设备及新技术推广, 新茶园效益产生, 乐平镇茶产业将会向产业化、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迈进。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实施培养了大批科技示范户, 提高了农业科技示范户和技术指导员素质, 筛选出适合乐平镇种植许多农作物新品种及与之配套新技术, 使乐平镇农业 (种植业) 各个产业得到巩固与发展, 各个产业产品产量与质量在提高, 高粱、蔬菜产业得到迅猛发展, 提高乐平镇农民年均纯收入, 增加全镇农业总产值和总收入, 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项目实施中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价格逐年稳中有升,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同时, 随着新一轮 (2013~2015年)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实施, 各种基地建成后, 试验、示范及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加快农业发展进程。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 有技术指导员提供技术支撑, 上级补助扶持政策, 农民种植积极性不断高涨。但是, 现实农业生产也存在一定问题。

4 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1)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 建设资金不足。

2) 农民虽已基本熟练掌握高产栽培 (养殖) 技术, 但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知识理念、技术不强, 意识淡薄。

3) 种植蔬菜及经济作物总体是在增加农民收入, 但是, 由于市场诸多因素, 其销售模式存在不可避免的市场风险。第一, 大多数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大, 订单农业局限部分农产品。大多数农产品随市场调节, 特别是蔬菜的市场风险最大, 如2008年辣椒、西红柿出现卖不出去现象, 辣椒和西红柿0.2元/kg, 投入的劳动力和运输费多, 亏损更大。就西红柿而言, 种植666.67m2的西红柿, 不计劳动力也要亏损1 138元, 据统计, 全镇西红柿共亏损约20.772多万元。大量的辣椒、西红柿只能烂在地里。2011年5月, 成熟了的大葱没有外地蔬菜商来收购;2013年6月白菜只卖0.5元/kg, 甚至没有人来收购。因此, 以蔬菜为主的各种经济作物存在销售方面市场风险。第二, 菜农农产品销售意识差, 对当前各地蔬菜价格不关注, 市场信息不够灵通。没有建立良好的广泛广告、交易平台。第三, 蔬菜基地市场收购价往往被几个蔬菜经销商控制了价格, 采取压价垄断收购, 菜农种出来的蔬菜别无选择, 只能随当地价格的高低就地销售。

5 建议

1) 争取项目资金, 搞好农田水利和农用道路等农业基层设施建设, 促进农业产业化、机械化发展。

2) 农技人员对农民进行多种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 严把农产品生产的高产优质推广技术关, 注重网上信息搜索培训, 全力打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 搞好田间的试验、示范和指导, 加快农业发展进程, 依托试验、示范、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农业产业化、机械化、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

4) 建立完善的农产品销售机制, 打破农产品垄断、压价收购的市场潜规则。第一, 农业部门要主动与供销部门多沟通、多联系, 把农民种植的蔬菜等农产品进行多渠道网上宣传、推广。教会专业合作社成员每天网上查询农产品价格, 并把每天各地农产品价格提供给农民。可喜的是, 平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专门下发一个《关于举办全县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通知》, 2013年11月7~8日在平坝县供销大厦三楼进行了为期2天农产品经纪人培训, 增强了各个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销售意识, 为以后平坝县农产品销售夯实基础。第二, 建立订单销售运行机制, 组织起各个专业合作社, 与农产品收购公司 (或经销商) 签订订单农产品。目前, 乐平镇多地已经建立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高粱、山药销售模式。第三, 多引进农产品收购商 (或收购公司) , 形成农产品销售竞争机制, 避免垄断、压价收购, 协助当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农产品销售进行监管, 禁止损害农民利益行为, 让农民得到实惠。

篇9: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如何在现代农业中发挥作用调研提纲

关键词:气象;两个体系;镇赉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0-83-3

近年来,镇赉县气象局以“气象服务镇赉农业发展”为平台,先后开展了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下简称“两个体系”)。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镇赉局坚持把为镇赉农业发展服务放在气象工作的首位,以特色产业需求为牵引,开展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为农业生产以及农村公共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助推了镇赉经济的快速发展,彰显了镇赉气象的服务特色。

1 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定义与内涵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气象部门必须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201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提出要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

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定义就是“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简称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气象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视,气象部门要牢牢抓住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发展机遇,准确把握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需求和形式,以提高气象为农服务和防灾减灾能力,为农民的生活、农村的建设提供防灾减灾的气象服务保障。

2 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思路

为进一步做好镇赉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工作,促进镇赉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镇赉气象局为农“两个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了解当前农业现状及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提出改善农村气象服务的应对措施;加大对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网络的投入力度,提高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抵御能力、减灾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积极保障服务。

2.1 镇赉农业发展对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需求

镇赉县气候脆弱,气象灾害频发,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灾害发生。据统计,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年GDP的1%,特别是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此镇赉农业发展对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具有极大的依赖性和需求性。2012 年3 月中旬,气象部门组织了“农业气象服务需求调查问卷”专题活动,镇赉气象局通过大范围、多形式的调研,结果表明:农业对气象服务有着旺盛而迫切的需求。如: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需要气象服务来保障,特别是干旱、冰雹、霜冻等预报是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农业的发展需要气象部门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病虫防治等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预报服务产品和信息服务;对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等都有迫切需求。因此,镇赉气象局在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中,通过提高各种应对防御气象灾害措施,减少了给镇赉农业带来的损失,成了镇赉农业发展的“保护伞”。

2.2 优化镇赉农业发展的气象服务质量

农业气象服务既是公益性服务,又是针对性强的目的性服务。它的服务对象是农业、农民,农村,为了减少经济损失,镇赉农业气象服务必须开展多样化服务业务,针对传统农业提供更为精准的气象服务,镇赉气象服务应由以粮食作物主要转向服务于农、林、牧、渔和多种经营等大农业生产,针对农业生产的具体要求,制定以农业气象为主要内容的周年气象服务方案,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性、系列性服务,为振兴镇赉农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针对镇赉设施农业提供特殊的专项服务,提高自身气象服务的技术水平,将气象服务的准确性、有效性提高到新的水平,能够为农业活动提供事前指导、事中服务、事后解决的服务理念,结合区域特殊性,提供特殊的气象服务,使得镇赉农业气象服务不再局限于过去单一的预报,而且集预报、分析、决策于一体,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准确、快速、有针对性的优化服务。

2.3 拓展镇赉农业发展的气象领域

为了响应国家气象发展战略,适应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需要,镇赉农业气象服务的领域必须不断拓展,服务业务必须多元化展开,才能满足农业的需要。因此,在保证种植业气象服务业务外,还要开展林业、渔业、畜牧业、设施农业等多方面、多角度的气象业务,将人工干扰知识进行普及,为特殊性、针对性强的农业气象服务提供更为广阔的研究阵地。此外,在保证基本农业气象服务外,开展动态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和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灾害评估工作,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测服务工作,提升农业、农村、农民的防灾减灾抗灾能力,支援镇赉新农村建设。

2.4 提高镇赉农业发展的气象科技含量

针对目前镇赉农业气象服务科技含量不足的问题,未来几年镇赉农业气象服务机构应重视自身业务发展和创新,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科技含量,产品要向多元化和精细化发展,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在充分发挥自身交叉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吸收相关学科的特长,加强服务系统建设,重视发展和创新,提高科技成果业务转化率。建立和完善新一代农业气象和生态服务业务系统,并争取在几年时间内,建立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和防减灾决策服务系统、建立粮食安全农业气象服务系统和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系统,还将与相关业务机构或部门联合,建立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体系。提高业务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动态农业气象模型的应用,使农业气象服务由定性为主转化为以定量为主,服务内容和产品实现系列化和规范化。

3 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应把握的重点

3.1 围绕县情开展服务为重点,实现效益与发展双赢

镇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要靠国家财政补贴;镇赉县是一个欠发达的纯农业县份,全县人口30万,80%是农业人口;镇赉县气候脆弱,是吉林省气象灾害最多的县份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镇赉县呈现暖干化的趋势,气候变暖、变干不仅使镇赉县的植被荒漠化、农田草地盐渍化和沙化加剧,也造成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据统计,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年GDP的1%,特别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

多年来,镇赉局抓住这一挑战机遇,以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为己任,无论风里雨里、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有战机,就不失时机地开展增雨防雹作业,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全县拥有15门双管“三七”高炮,30名兼职气象作业人员队伍,遍布全县8个乡(镇),重点设防在三条雹线上,保护着8万公顷的农田作物;两部车载增雨火箭,一部指挥专用车,重点分布在中西部乡(镇)约30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农业旱作区实施流动增雨作业,形成了较强的抗御干旱、冰雹应急服务体系。

从气象资料统计分析,镇赉县年降水量已从八十年代前的377.1毫米增加到现在402.4毫米,主要增加在实施防雹增雨作业的春夏季节,相当于每年为镇赉大地增加6000~7000万立方米的水,并且改变了镇赉县降水量中西部少于东部的分布规律;雹灾已由九十年代前平均每年4000公顷锐减到现在寥寥无几,再没有出现雹灾造成绝收村屯的现象,经济效益在千万元以上,为保障粮食生产、发展黄烟等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改善草原、湿地、森林、泡塘等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提起人工防雹,全县干部群众无不称赞,视它为“农业生产的保护神”。

粮食产量由过去的十几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125万吨,使镇赉县一跃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原县委书记李江山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讲:“镇赉农村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气象部门发挥了很好的科技支撑作用,功不可没。”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发展气象防灾减灾事业”重重一笔,当地政府还把地方气象事业纳入到预算,投入比例与气象经费接近1:1的水平,有力保障了地方气象事业与基本气象事业协调发展。

3.2 加强“政府主导”为重点,为营造“两个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主导者,是气象防灾减灾制度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维护者。2009年以来,镇赉局领导抓住这一主攻目标,多次与镇赉县县委、县政府领导沟通、协调,从“两个体系”三级组织机构建设(县、乡、村)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气象政策法规、人工防雹增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气象防灾减灾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而得到镇赉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9 年以来,镇赉县政府先后下发《关于加强农村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成立镇赉县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成立镇赉县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的通知》等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性文件16个;多次由县委、县政府专门主持召开了“全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会议”、“全县人工防雹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全县气象灾害信息员培训会议”等会议,强化政府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积极落实财政资金,从2009年起,加大资金拨付力度,每年为气象部门落实“三农”经费达50万元。为镇赉局在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3.3 重点提高气象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镇赉局是国家农气一般站,农业气象人员队伍、农业气象知识匮乏,为此镇赉局领导高度重视为农服务人才的培养和专业人员技术培训工作,2009年以来,镇赉局先后组织多人次到浙江德清、南京和河南考察、学习;组织人员第一批参加由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举办的“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骨干人员培训班”;曾组织多人次省局业务技术培训;通过学习、考察和交流,开阔思路和视野,提升了镇赉服务能力和水平;健全了服务机制;加强了合作联盟,增强了服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培训,服务人员借鉴了先进单位的经验与做法,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与农业专家、种植大户以及农民专家互联互通难题,提高了气象服务产品的针对性和科技含量。

2012年服务人员又开展了“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等系列服务工作。从2011年4月份开始到2012年10月份,进行田间调查、联合调查等40余次,发放各类服务材料累计达30余期,受到百姓的欢迎。

3.4 重点提升特色产业服务水平

黄烟是镇赉县农业一大特色产业。它在镇赉已生产20余年,已经成为裕民、强乡、富县的一项重要支柱。2012年全县烤烟面积达到16667亩,有385户、39个村、7个乡(镇)种植黄烟,预计2012年烟叶产量250万公斤,上缴税金达630万元,是镇赉县农村经济收入的一大支柱产业。为了镇赉黄烟生产的发展,提高烟叶质量,提高烟农收益,助推镇赉经济快速发展,镇赉局率先在全区开展黄烟产业特色服务,以开展黄烟生产保障服务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调查、了解黄烟产业气象服务需求,做出有针对性的专项预测预报,全力做好黄烟特色产业服。从3月份到8月中旬,服务人员打破以往的服务模式和方法,开展“直通式”服务,利用手机、QQ群、电话等形式及时为烟叶技术人员和烟农提供专项服务达30余次。没有因为天气原因导致黄烟各个环节滞后,为镇赉县烟叶大丰收保驾护航。

3.5 预警信息实现全覆盖

做好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提升现有农村气象监测站网建设水平,是增强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建设的基础条件。镇赉局不断完善监测功能、增加监测密度,逐步将全县各地的自动雨量站升级为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在雷电多发地区开展农村雷电灾害监测,推进“镇镇有站、预报到镇”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实现局地灾害性天气的观测和预警。建立由县局发布、管理和控制为中心,向乡(镇)辐射的气象信息发布网络。从2009年开始为全县11个乡(镇)、6个示范村、1个示范校等单位安装室内、外电子显示屏25块,为6个示范村安装了大喇叭6个;以GSM短信和GPRS数据传输形式随时发布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信息,通过“平安之声大喇叭”实现全县乡(镇)、村、屯气象预报服务全覆盖,极大提高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重新修订了气象灾害信息员队伍,由原来的400人精简为246人,基本覆盖了全县乡(镇)、行政村、中小学校和重点场所,以电视+广播+电话+短信等手段,从而使各类气象预警信息达到进村入屯,基本消除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的“盲区”,实现了预警信息全县覆盖。

3.6 气象信息服务站实现全县覆盖

2010年镇赉局通过“全县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会议”为契机,在全县11个乡(镇)、10个社区建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站试点单位。各试点单位通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申报,通过气象部门与县应急办联合验收,全部获得了“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达标单位”证书。2012年8月24日,气象局服务人员深入11个乡(镇),按照“六到位”标准,(即:职责落实到位、组织建设到位、队伍建设到位、设施建设到位、应急准备工作到位、防御知识宣传到位),进行了重新审核,对不符合要求和标准的乡(镇),对其进行整改,并要求各单位重新进行申报后,经审批,重新挂牌。从而实现了气象信息服务站高标准的全县全覆盖。

4 结语

总之,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对于巩固农业农村发展的大好形势、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服务的基础保障作用,把“两个体系”建设作为镇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部署,抓出成效,为镇赉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公章申请报告下一篇:变化作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