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公路工程总公司

2024-04-16

河源市公路工程总公司(共8篇)

篇1:河源市公路工程总公司

公司简介

【机构简介】

河源市爱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属香港爱行天下国际集团(研究院)下属机构企业,其中包括河源市爱行天下百货商行和河源市仁爱天下志愿者联盟服务中心。是一家立足河源,面向世界的集团化、国际化企业,企业连接香港、广州南大门的优势,研究国际文化走向和产业趋势,成为研发在香港,立足在广州,基地在河源的集团公司,公司用文化传媒的优势去发扬传播先进文化和企业经验,从而带动文化、健康、环保等有利于时代进步的产品,公司通过连接爱行天下百货商行落地服务大众,成为研发、生产、营销一体化的集团企业。

【机构文化】

集团公司自2011年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传承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博爱笃行的精神,以爱育人,品牌报国为宗旨,致力于文化强国和研究实践相结合。把“你行、我行、大家行”作为我们的信念,通过自身努力实践,做到“爱己、爱家、爱天下”,真正帮助更多的学生、家庭和企业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培养创造性人才。集团公司自创办以来,在全国各地,如广州、福建、广西等地为不少学校、企业单位演讲达千场,受益上百万人。始终孜孜不倦贯彻文化育人,感恩大众的文化理念。

【公司简介】

爱天下文化传媒公司以“诚信高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理念,以整合资源为优势,运用广告、公共关系、影视推广、网络互动营销等方法为企事业机构打造强势品牌。公司在河源创立以来,已为十多家企业进行文化品牌提升和团队内训,受到企业的认可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两年来,我司一直坚持往品牌化、专业化、规范化、综合性策略型文化传媒机构方向发展,以“爱行天下”为宗旨,立足文化、教育和广告传媒领域,凭借独到的理念、强大的团队、一流的策划、严谨的运作和良好的信誉,以专业的知识、专注的眼光、专心的服务,已成功完成“育平口腔,齿中有爱”和“雍皇红木,皇家藏品”等品牌策划,为客户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文化。

优良的文化品质与竭诚的服务思想,我们立志成为河源首屈一指的文化传媒公司!

【回馈社会】

在企业发展成长的同时,应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慈善事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也是秉承爱行天下的思想理念,公司创办以来,围绕爱行天下的思想,出版内部刊物5本,并承接了《河源儿女》的编辑工作和主编《爱行天下》一书及金孔雀幼儿园的创刊等一系列文稿工作。同时,公司在河源两年来已为上百家中小学公益演讲达上百多场,受益上十万多人,捐款数万元,另捐赠铅笔数万支,光盘书刊的等100多套。代表人巫山得到河源电视台说事栏目的多次跟踪报道,受到多家企业的授匾“热心公益、爱心捐助”,以及被河职院图书馆授予“公益演讲荣誉证书”

集团公司更于2013年成立仁爱天下志愿者服务中心,更好地为社会、他人进行文化与慈善公益活动,带动社会和谐发展,为河源人民美好生活作出贡献。

【经营概况】

本公司是一家以文化品牌推广、策划、服务、落地一体化的公司,下设策划室、设计室、工程部、健康部、培训部和客服部等六大部门。策划部由中国十大策划人之一叶茂中弟子巫山负责带领创作,设计部则由在广州拥有10多年设计

经验的邓永泽负责带领设计,是一支拥有战斗力、思维创新、执行力强劲的团队。

本公司创办以来,成功策划N+A服装、雍皇红木、育平口腔等大中型企业,承接了品牌提升、活动策划、执行落实的传播。起到点、线、面的完美结合,企业皆受到良好的效果,本公司培训部分别在市党校为全市人民授课和各类院校报告厅为学生授课、在河源晚报、今媒体、振桥装修、华夏传媒、天乙投资、蒙娜丽莎陶瓷、霍山酒楼、源城区旅行社、艺品装饰、深圳宝晨物业、安信智力广告、和心家具、卓意珐帝诺厨卫公司等数十家企业进行文化品牌、心态与销售等内部提升培训课程。

公司工程部承接永乐花园两面墙体的品牌宣传,卓意厨卫、和心家具以及在河源大道北141号6楼以上的户外品牌宣传。乔氏家具、东莞卡拉尼、育平口腔广告等大型设计安装工程,为企业树立了高端的品牌效果和形象。

【发展蓝图】

公司在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已在河源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已做好展翅鹏飞的准备,为河源的文化、教育、慈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司创办人巫山带着“爱己爱家爱天下,你行我行大家行”的理念,打造了河源文化、教育的领军品牌,争取在2014年成为“广东十大文化品牌公司”之一,现正向着目标全力前进。公司负责人巫山立志带领团队为河源文化、广东文化、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写下绚丽的篇章,为推进中国的大爱文化走向世界而甘愿奋斗一生。

香港爱行天下国际文化研究院

河源市爱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供稿2013年4月13日

篇2:河源市公路工程总公司

中国电信河源分公司主要经营河源市范围内的CDMA移动通信业务、国内固定电信网络与设施(含本地无线环路),基于固定电信网络的国际、国内话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通信与信息服务,以及电信主管部门批准经营的其它电信业务。现主要经营“天翼”、“我的e家”、“商务领航”等品牌,并在保持宽带、固话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加快开拓移动通信、3G移动互联网和行业应用等市场。企业用户数量及业务收入逐年递增,企业利润不断增加。中国电信河源分公司的通信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长足发展。3G网络已实现全市镇区及以上区域全覆盖,光纤传输网络已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行政村,固网交换机总容量(含小灵通)突破100万门,宽带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80G;基于传统网络的智能网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电信网络的综合业务能力;实现了全市行政村通电话、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和行政村通宽带目标,加快了农村信息化步伐。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道路上,中国电信河源分公司获得了多项殊荣。连续六年三届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单位”;07、08年被省公司评为“先进绩效单位三等奖”,09年被省公司授予“移动业务发展奖”;并多次获得省、市妇联、工会等组织的表彰。

篇3:河源市公路工程总公司

关键词:水土流失防治,水土流失量

凌源市应急供水工程施工扰动面积为278.19 hm2, 可将工程划分为取水头部区、加压泵站区、输水线路区、道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弃渣场区、工程管理区、料场区8个分区。

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1.1 防治目标

凌源市应急供水工程为建设类项目,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为一级。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61.3mm, 项目区以中度水力侵蚀为主, 沿线涉及区域属低山丘陵区,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规定, 各项防治指标值采用标准规定值。

1.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根据本工程建设特点及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的要求, 结合本项目实际和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 因地制宜、总体设计、全面布局、科学配置。减少对原地貌和植被的破坏面积。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扰动及产生的废弃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尊重自然规律, 注重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在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基础上, 统筹布置水土保持措施, 做到主体工程设计与水土保持措施相结合, 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 重点治理与综合防护相结合, 治理水土流失与恢复土地生产力相结合, 将本项目建设期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降到最低。根据预测结果, 确定项目建设期输水线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道路区为重点防治区域, 并对其它工程区域进行综合防治。

2 各分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1 取水头部防治区

(1) 临时措施

取水头部开挖回填土共0.65万m3, 临时堆放在取水头部临时占地范围内, 堆土边坡1:2, 堆高约3m, 为防止水土流失, 对临时堆土采用装土编织袋临时防护, 经计算, 需装土编织袋2380个, 围堰方量72m3。

(2) 植物措施

本区占地类型为林地, 施工结束后采取植树措施恢复植被。采取植物措施面积0.36hm2。乔木初步选择杨树, 株间距2m×2m。经计算, 栽植杨树945株。

2.2 加压泵站防治区

(1) 临时措施

在加压泵站建设时, 先建围墙, 起到一定的围挡拦护作用。站内建筑物基础施工涉及到土方开挖和回填, 回填土石方为4.20万m3, 临时堆放在施工现场, 为防止大风季节临时堆土产生扬尘, 对临时堆土采取临时防护措施, 采用密目网覆盖, 临时堆土分时段产生, 密目网可重复利用, 估算需密目网4250m2。

(2) 植物措施

主体设计中考虑了加压泵站的绿化, 预留了绿化用地, 但没有进行具体设计和列入投资, 本方案增加加压泵站绿化措施设计。根据主体工程设计, 加压泵站总绿化面积为1.22hm2。

各加压泵站绿化区域主要为各建筑物周边、道路两侧及围墙内侧。在建筑物周边空地以铺设草坪为主, 在草坪中点缀灌木和花卉, 草坪初步选择早熟禾, 灌木选择丁香、黄刺玫、连翘;道路两侧植以绿篱、乔木, 乔木选择龙爪槐, 绿篱选择水蜡;围墙内侧栽植乔木, 乔木选择桧柏。经估算, 需栽植乔木940株, 栽植灌木405株, 栽植绿篱920m, 铺设草坪1.20hm2。

2.3 输水线路防治区

本工程输水线路总长为66.37km, 其中输水管线长64.37km, 输水隧洞长2.0km。本区主要采取临时堆土防护和工程结束后植被恢复措施。

(1) 输水管线

(1) 临时措施

管线铺设时, 根据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首先要对沟槽表层腐植土开挖, 剥离表土厚度约0.3cm, 并将剥离的表土堆置在管线征地范围内, 堆土底宽5.5m, 堆土边坡1:2, 堆高1m, 工程结束后将表土覆于最顶层, 达到复垦目的。沟槽开挖用于回填的土方临时堆放于开挖沟槽一侧, 紧挨表土堆放, 堆土底宽约12.5m, 堆土边坡1:2, 堆高2.5m, 堆土长度约64.37km, 其余运往弃渣场, 因堆放土方松散, 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需要采取临时措施进行拦护。

临时堆放的土方坡面应拍实、压实, 保持坡面稳定。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将开挖出的大块石置于外侧坡脚, 在没有石块的区段用编织袋装土 (表土) 拦挡, 春季堆土时表面需用密目网覆盖, 以起到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装土编织袋从坡脚向上“品”字形紧密排列, 铺设高度0.4m~0.6m。经估算, 需密目网约2.0万m2。装土编织袋围堰方量1.28万m3, 管线分段施工, 编织袋可重复利用, 编织袋按总量的1/2计, 为21.12万个。

(2) 植物措施

管线施工结束后, 根据临时占地原土地类型进行恢复, 原为耕地、园地的均采取复垦措施, 输水管线临时占用耕地、园地总面积为134.30hm2, 即复垦面积为134.30hm2, 复垦措施由主体工程完成, 投资计列在主体工程中;原为工矿及居民点用地等恢复原有使用功能;原为滩地和草地的采取撒播草籽措施, 撒播草籽面积为20.66hm2;原为林地、荒地等则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 分别采取植树、种草等绿化措施, 恢复建设过程中破坏的植被, 提高林草覆被率。工程结束后, 管道覆土顶部避免栽植高大乔木及深根植物, 在可恢复植被区域, 管道覆土顶部 (管线中心线两侧各2m范围) 撒播草籽, 临近管线两侧 (距管线中心线2m外8m内范围) 栽植灌木, 外围栽植乔木, 栽植乔木面积37.51hm2, 栽植灌木面积20.45hm2, 撒播草籽面积6.81hm2。乔木株间距为2m×2m, 灌木株间距为1m×1m, 草籽按50kg/hm2标准撒播, 乔木初步选择杨树、油松, 管线区经过山坡段栽植油松, 其它地段栽植杨树。灌木选择紫穗槐, 草籽选择沙打旺。经计算, 栽植乔木9.85万株, 灌木21.47万株, 撒播草籽1373.5kg。

(2) 输水隧洞

工程结束后, 输水主隧洞进出口作为永久洞口, 支洞口为临时洞口, 工程结束后进行封堵。输水主隧洞洞口采取了喷锚等措施, 但隧洞进出口的开挖面很难与区域景观相协, 因此在主隧洞洞口上方和两侧采取栽植攀援植物爬山虎、撒播草籽来绿化洞口周边裸露区域;在支洞口底部栽植爬山虎, 洞口回填土边坡撒播草籽恢复植被。输水隧洞区绿化面积为0.08hm2, 草籽选择沙打旺, 按50kg/hm2标准撒播。

2.4 道路防治区

道路防治区包括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本工程修筑永久道路0.60km, 为各加压泵站进站道路, 道路边坡的防护和排水等主体设计中考虑, 本方案仅考虑永久道路两侧的绿化措施。永久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 坡面撒播草籽进行防护和绿化。行道树采用乔灌木间植, 乔木初步选择龙爪槐, 灌木选择丁香, 草籽选择紫花苜蓿。行道树株距2m, 草籽按50kg/hm2标准撒播, 栽植乔木306株, 灌木302株, 撒播草籽6.0kg。

临时道路共14.30km, 对临时道路采取整地及绿化措施。临时道路由于施工经长期碾压, 土壤板结, 需进行全面的土地整治, 原地貌为耕地、园地的将进行复垦, 复垦面积为5.79hm2, 复垦措施计列在主体工程中;原地貌为林地的采取乔灌木混栽、种草等绿化措施恢复植被。绿化区域需进行全面的土地整治, 整地面积2.17hm2, 乔、灌木株间距2m×2m, 草籽按50kg/hm2标准撒播。撒播草籽面积1.09hm2, 乔木初步选择刺槐, 灌木选用紫穗槐, 草种选择紫花苜蓿。经计算, 栽植乔木2900株, 灌木2900株, 撒播草籽55kg。

2.5 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

(1) 临时措施

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包括施工营地和施工工区, 占地面积为22.00hm2。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工区建筑材料存放于仓库内, 因此堆料不需采取临时防护措施。输水隧洞施工工区共堆放回填土方0.01万m3, 堆放时间较长, 为防止水土流失, 将回填土方装入编织袋集中堆放于工区内, 需装土编织袋3300个。

本工程输水隧洞施工时间较长 (从第1年5月至第3年4月) , 考虑到输水隧洞施工工区的雨水排放, 在施工工区四周修筑排水沟, 排水沟断面尺寸为底宽0.4m, 沟深0.3m, 边坡1:1。修筑排水沟长1600m, 开挖土方336m3。

(2) 植物措施

施工生产生活区均为临时占地, 施工结束后原为耕地的要进行复垦, 其它地类 (除工矿及居民点用地) 进行植被恢复。施工营地、施工工区在使用过程中, 由于仓库、临时宿舍等建筑物占压及汽车、人员活动频繁, 造成土壤板结。因此, 临时征地的复耕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使之可达到复垦状态, 复垦面积7.29 hm2, 复垦措施计列在主体工程中。采取植物措施面积为12.56hm2, 原为滩地的采取撒播草籽措施, 原为林地、荒地的栽种适宜当地环境的乔木进行绿化, 在绿化之前对场地进行土地整治, 整地面积12.56hm2。乔木株间距为2m×2m, 草籽按50kg/hm2标准撒播。乔木初步选择刺槐。经计算, 栽植乔木2.55万株, 撒播草籽142.5kg。

2.6 弃渣场防治区

本工程弃渣采用集中堆放的形式, 共设3个弃渣场, 占地面积共2.47hm2。为防止弃渣场产生水土流失, 对弃渣场采取表土剥离、挡渣墙、排水沟、渣场表面绿化、临时堆土防护等措施。

(1) 工程措施及临时措施

(1) 表土剥离、回覆及临时堆土防护

为满足弃渣场后期植被恢复需要, 在弃渣堆放前先进行表土剥离, 剥离表土深度平均为0.3m, 剥离表土面积为2.47hm2, 剥离表土总量7410m3。待弃渣结束后, 将剥离表土回覆至弃渣场表面, 回覆表土总量7410万m3。剥离表土堆放期间, 采用装土编织袋临时防护, 经计算, 需装土编织袋6600个, 围堰方量200m3。

(2) 挡渣墙及排水沟

本工程弃渣场均为沟谷型。其容量按设计弃渣量设计, 适当留有余地;拦挡形式根据地形、堆渣量的不同, 选择浆砌石重力式挡渣墙防护, 并沿山体修筑排水沟,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规定, 确定挡渣墙均按3级建筑物设计, 采用20年一遇洪水标准。排水沟也采用20年一遇洪水标准。

为排泄弃渣场本身积水, 通过在浆砌石挡渣墙上布设排水孔解决排水出路, 排水孔设置2排, 呈梅花形布置, 水平孔距2m, 垂直孔距为1.92m, 下排孔口距离地面1.0m。排水孔采用PVC管材, 管材内径10cm, 内孔口用两层400g土工布反滤层包裹, 排水管向外呈5%坡度。

为防止两侧山坡坡面汇流对弃渣的冲刷, 提高挡渣墙的稳定性, 在渣场靠近山坡周边设置排水沟, 其洪水频率采用20年一遇洪水标准。根据弃渣场位置、地形、土壤、植被及设计降雨强度等因素, 确定排水沟形式为开敞式梯形浆砌石结构, 厚度为0.3m, 底部碎石垫层。

经计算, 排水沟底宽1.0m, 边坡坡比1:1.0, 高1.0m。

(2) 植物措施

随着工程施工进展, 各弃渣场堆渣达到设计高程后, 需平整渣体表面, 以利于堆渣稳定及改造利用。弃渣堆放完后, 将剥离表土分别回覆至各弃渣场表面, 并进行土地整治, 整地面积2.47hm2。采取栽植灌木、撒播草籽恢复弃渣场植被, 灌木初步选择紫穗槐, 灌木株间距为1m×1m, 乔灌木栽植后撒播草籽, 撒播草籽面积2.47hm2, 草籽按50kg/hm2标准撒播, 草籽选择沙打旺。经计算, 栽植灌木25940株, 撒播草籽123.5kg。

2.7 工程管理处防治区

(1) 临时措施

本区回填土方为0.50万m3, 临时堆放在施工现场, 占地面积约260m2, 为防止水土流失, 对临时堆土采用装土编织袋临时防护。经计算, 需装土编织袋825个, 围堰方量25m3。

(2) 植物措施

为防止工程管理处区域水土流失, 同时给员工提供一个优美的工作环境, 对工程管理区可绿化区域采取绿化措施。绿化区域主要为各建筑物周边、道路两侧及围墙内侧。在办公楼等建筑物周边空地以铺设草坪为主, 在草坪中点缀灌木和花卉, 草坪初步选择早熟禾, 灌木选择丁香、黄刺玫、连翘;道路两侧植以绿篱、乔木, 乔木选择龙爪槐, 绿篱选择水蜡;围墙内侧栽植乔木, 乔木选择桧柏。工程管理区绿化面积0.25hm2。经估算, 需栽植乔木240株, 栽植灌木90株, 栽植绿篱300m, 铺设草坪0.23hm2。

2.8 料场防治区

本工程设置3处料场, 占地类型为河滩地。料场开采结束后, 对料场采取全面整地及撒播草籽措施, 整地面积3.10hm2。撒播草籽面积3.10hm2。草籽按50kg/hm2标准撒播, 撒播草籽共155kg。

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工程量

篇4:河源市公路工程总公司

高速路穿越;线路施工;工期短

1.施工概况

A.工程简介

因拟建广州至河源高速公路需经过€?00kV兴安直流#2240塔位,对电力线路的可靠运行以及道路的安全使用均构成威胁,为解决高速公路建设与电力线路安全运行的矛盾,特对€?00kV兴安直流#2238-#2240处塔位进行改造。

€?00kV兴安直流#2238-#2240改造段为直流与接地极线共塔设计,直流线路按双极单回设计,导线为每极4€譇CSR-720/50,地线为两根GJ-80钢绞线,接地极导线每极2€譒GJ-630/45钢芯铝绞线。

B.施工区段跨越情况

线路区段内,共跨越架空10kV电力线路2回,架空通信光缆4回;跨越正在通行二级公路(县道)1次,乡村公路1次;跨越段内山高坡陡谷深,跨越区内为成熟经济林,树木枝繁叶茂,多处为果园区,塔位及区段内为群众祖坟所在地。

C.计划停电施工时间

共8个昼夜:2009年10月01日08时至2009年10月8日下午18时止。

D.改造段平面示意简图

2.施工任务

任务1:分别新组立2基新铁塔(一基直线塔(暂编号为新#2239)和一基耐张塔(暂编号为新#2238)),其中,由€?00kV兴安直流#2238旧塔中心往#2241塔方向前移26m处新立1基JGV371-29/30型耐张塔;由€?00kV兴安直流#2239旧塔中心往#2241塔方向前移112m处新立1基ZGV375-63/67直线塔。

任务2:拆除现有的兴安直流#2238、#2239及#2240共3基直线塔。

任务3:不需换导线(间隔棒和防振锤均使用原线路上的间隔棒和防振锤,其他金具和绝缘子均重新采购),完成#2237至#2241的导地线、接地极线的重新架线安装。

任务4:2238新塔断线、紧线。

3.施工基本方法

于线路停电前完成基础施工,铁塔组立至一定高度(与地级导线有足够安全距离)后停止;停电后,按照不同塔位不同施工点工作进行分工,导线不落地,导线用滑车挂于新塔上(旧导线低于新塔横担,挂于铁塔主材节点处,以不压跨越物为准),同时旧塔上落线拆塔;新塔组立完毕,而旧塔拆除至不影响紧线后于#2238上断线、紧线。

4.施工方法和步骤

A.停电准备工作

新塔基础应已完成并通过监理及业主的验收;技术负责人会同施工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拟定出最可行的施工方案,并经上级领导批准。停电施工前,应由技术负责人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明确施工要求,确定分工情况。与供电部门联系,向供电部门提出停电申请,同意后填写停电申请票。停电申请获批准后,填写停电工作票。材料负责人准备所有施工材料和工具器,确保施工过程有料施工有工具器使用。做好材料使用和调配计划,与业主协调架线材料备用品和易遗缺螺钉等。

B.停电前施工任务

基础施工,按照基础施工作业指导书,于9月15日前完成;线路地极导线最小安全距离为3m,500kV直流最小安全距离为5m(参见后表)。在直流线路带电情况下,完成如下工作:#2237旧塔,于9月29日前,布置好过轮临锚现场,挖好临锚地锚,清点和布置临锚系统工具器材料;新#2238于9月26日前组立高度为21m,其它塔段和塔片,于地面组装并清点,无缺件,合理布置塔吊现场。现场清点并组装架线金具等材料,准备好紧线工具器。#2238旧塔,于9月29日前,准备好拆塔工具器,布置好拆铁塔现场;新#2239铁塔于9月26日前组立高度为18m,其它塔段和塔片,于地面组装并清点,无缺件,合理布置塔吊现场。现场清点并组装架线金具,清点附件安装工具器。#2239旧塔,于9月29日前,准备好拆塔工具器,布置好拆铁塔现场;#2240旧塔,于9月29日前,准备好拆塔工具器,布置好拆铁塔现场;架线金具,导线、金具大部分用旧的,导线拉力试验应已完成。于9月28日前,按照相应施工方案和措施完成跨越区内电力线、通信线、公路、施工棚等跨越架。现场调试和演练施工,检测现场通信措施和施工力量以及设备协调。

C.停电后施工任务

铁塔组立和铁塔拆除方法:采用□500€?1m内拉线悬浮铁抱杆进行组立(见相关作业指导书),组立人员分塔片吊装组,辅材与螺栓紧固组,同时进行施工;导线、接地极线以及地线降线、升线,尽量在全线均放置于滑车内后,同时间进行,以免因为不均衡受力造成冲击等,导线和线夹受损,并造成导地线压到跨越架等;施工工序先后为:右地线→左地线→右导线→左导线→右地级线→左地级线。

跨越区段内同步施工措施:10月1日,跨越区内所有10kV电力线路,验电、接地等停电跨越施工措施同步完成,并汇报施工负责人;至10月8日停电期间全程有人监护;10月1日,跨越区段内交通道路等重要设施监控工作同步启动,并汇报施工负责人;至10月8日停电期间全程有人监护。

D.各施工杆塔位施工步骤和施工方法

#2237:10月1日,现场施工班组负责人接到现场施工总指挥苏宏盛的停电通知后,迅速进行验电、接地,验电接地工作完成后及时通知现场总指挥;在#2237大号侧打导、地线(共12根线)过轮临锚,地面准备工作于9月30日前完成;临锚线于于10月2日前完成;施工过程监护临锚措施以及临塔#2236铁塔情况;拆除#2237临锚线;接到施工现场总指挥和停电负责人确认施工任务完成人员已撤离,拆除线路接地。

#2241:10月1日,现场施工班负责人接到施工现场总指挥苏宏盛的停电通知后,迅速进行验电、接地,验电、接地工作完成后及时通知现场总指挥;施工过程监护#2241铁塔情况;安装#2239-#2241间隔棒;接到施工现场总指挥和停电负责人确认施工任务已完成人员已撤离,拆除线路接地。

#2238:9月30日前,按照组塔方案,采用内拉线悬浮抱杆完成20米范围内铁塔,其它塔片和构件地面组装完毕,塔材清点完成,现场布置完毕;组塔组:10月1日,接到停电验电接地完毕后,进行抱杆提升,组立铁塔15m,并于下班前完成抱杆提升一次;10月2日,抱杆提升2次,完成铁塔组立约20m;10月3日,完成地线、导线横担吊装,铁塔组立完毕,提升地线支架后同时完成地线悬挂于地线支架工作;10月1日~10月3日,完成旧塔#2238铁塔降线工作,降线必须与跨越物监护人员协调一致,用单轮 660胶轮,逐根导线(地级线)进行落线。10月4日~10月8日,旧#2238铁塔拆除工作完成;紧线组:10月4日~10月8日,紧线、跳线制作、附件安装。

#2239:9月30日前,按照组塔方案,采用内拉线悬浮抱杆完成15米范围内铁塔,其它塔片和构件地面组装完毕,塔材清点完成,现场布置完毕;组塔组:10月1~10月4日,铁塔组立完毕,螺栓紧固完毕;拆线组:10月1日~10月3日,完成旧塔#2239铁塔降线工作,降线必须与跨越物监护人员协调一致,用单轮 660胶轮,逐根导线(地级线)进行落线。组塔组:转入旧#2238铁塔拆除工作,10月5日~10月8日完成;附件安装组:10月5日~10月8日,附件安装、自检消缺工作;

#2240(旧塔):拆线组:10月1日~10月3日,完成旧塔#2240铁塔降线工作,降线必须与跨越物监护人员协调一致,用单轮 660胶轮,逐根导线(地级线)进行落线。拆塔组:10月4日~10月8日,旧#2240铁塔拆除工作完成;

5.质量要求

#2239-#2241#档内导地线不允许有压接头。打过轮临锚时,要注意做好保护导线的措施,拆下的间隔棒必须保存完好。#2241打临时拉线时,铁塔横担绑扎处必须放木头垫稳。改线段所使用的旧线在液压前必须用砂布及钢丝刷将表面的氧化层刷去,然后用汽油洗干净,并涂上导电脂。紧线安装后,原#2237瓷瓶串不应有倾斜和线夹不得有迈步现场。其它按本工程的架线作业指导书和<<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GB50233-2005)

6.施工安全措施

篇5:中国人寿河源分公司笔试经验

我之前找工作没有确定的意向,胡乱投了一个中国人寿的法律岗位,接下来过了一个月才收到那边的笔试通知,最后确定实在广州中大文科大楼参加笔试,

我在出发前也看了相关的人寿笔试的.信息,似乎大家都是考行测题,知道个大概我就出发了。

这次笔试九点钟开始,我把手机那些都关了,就傻等,突然就发现旁边坐的是我同校的同学,于是大家又叽歪了几句,就开始考试了,

题目大概如下:

1.言语理解,40道

2.数学运算:23道

3.推理:15道

4.资料分析:12道

篇6:河源人才安居工程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根据市委、市政府印发《河源市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河委发〔2016〕8号)和市委办、市府办《关于印发<河源市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任务分工安排的通知》(河委办发电〔2017〕10号)“完善人才安居保障措施”精神,为加大人才安居工作力度,着力解决人才住房困难,持续改善人才居住条件,促进我市人才发展,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及措施

根据《河源市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完善人才安居保障措施”精神,具体有4项任务内容:

(一)未来五年争取建设800 套左右人才公寓。(牵头单位:市住房保障办,共同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国土局、市房管局、江东新区管委会、市高新区管委会)

1、具体措施。按照“规划建设一批、政府购买一批、在新出让商住用地中配建一批”的方式筹集房源。人才公寓的需求数量由市委组织部或市人社局结合人才住房需求确定,每年制定计划数,按“以需定建”筹集房源。

2、人才公寓地点分布。人才公寓重点分布在江东新区约200套(建设方式)、市高新区约300套(配建方式)、钓鱼

22、补贴标准。博士毕业生享受3000元/月,硕士毕业生享受1500元/月,不足标准的,按实享受;超过部分,按标准足额享受,贴息补助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

3、资金来源。一是市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二是用人单位、上级有关补助资金以及社会捐赠等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

4、资金发放。经市人社局认定符合该政策的人才,由本人及共同申请人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用人单位对提交申请材料初审后,由市人社局和市住房保障办复核,市人社局统一进行公示后提出审批意见,并形成资金计划报市财政纳入年初部门预算。市财政根据审批意见和预算计划,将补助资金划拨至市人社局或各申报对象用人单位,再发放给相关对象。

(四)在我市工作的外籍人才、获得境外永久(长期)居留权人才和港澳台人才,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在缴存、提取住房公积金方面享受市民同等待遇。(牵头单位: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共同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市外侨局)

具体措施。由市住房公积金中心结合工作实际,修订完善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责任单位: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完成时限:2018年10月底前)

二、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完善人才安居工程工作落实,成立河源市人才安居工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人才安居保障措施的起草、统筹决策、协调解决等工作,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叶少军 市政府副市长 副 组 长:何志锋 市政府副秘书长

吴志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张文胜 市人社局副局长

傅运光 市住房保障办主任 成 员:邓卓文 市发改局局长

郭剑玮 市财政局副局长

阮伟东 市公安局副局长

黄国全 市住建局副局长

邵卫根 市国土局副局长

谢海航 市外侨局局长

黄文彬 市科技局局长

叶 豪 市房管局局长 孙宇红 江东新区管委会主任

孙 锋 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住房保障办,负责工作具体落实和进展情况汇总报送,办公室主任由市住房保障办傅运光同志兼任。

篇7:河源市公路工程总公司

城市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城市供水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保证饮用水质量,增强安全供水能力,保障城市安全供水和人民群众安全饮水。

二、编制原则

(一)统筹规划,合理确定项目规模、投资和建设顺序。

(二)水源水质、净水工艺改造,因地制宜,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

(三)结合城市管网改造工程,更新改造劣质管材。

(四)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建设,达到42+12项指标的监测监管体系。

(五)结合当前实际,兼顾未来发展需要科学编制。

三、城市供水现状

我市建有供水厂一座,城市供水属一厂制供水,日供水能力2万立方米。净水厂采用变频恒压供水,出厂水压力设定为0.6mpa。水处理工艺采用常规工艺,由格网滤池、斜管滤池和无阀滤池组成。饮用水源多为地表水,主要取自于后河,环境质量为国家标准Ⅱ类水域。供水方式为分段、分压供

水,高压片区采用二次加压供水。城区供水主干管道共计45.7km,其中:1999年城市供水工程敷设了玻钢管16km,2005-2008年河西管网配套工程敷设了PE管5km,剩余24.7km大部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敷设的铸铁管道。目前我市居民生活用水占80%,其它用水占20%。年度平均供水量274万立方米,水质综合合格率99%,供水管网压力合格率100%。

四、供水能力及布局发展规划

通过配合城市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迅速扩展供水市场,并根据水源保障情况积极通过寨子河水库开展新建水厂前期准备工作,根据城市发展情况新建、改造供水厂,不断提高供水能力,增加供水范围。

1、加快老城区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实施进度,全面完成老城区管网更新改造,彻底解决城区内的供水质量和安全问题。项目总投1800.17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改造配水管网20.35公里(管径为dn150-dn400)以及净水厂设备设施改造。

2、我市现有制水厂日供水能力2万吨,已基本满负荷运行。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区人口数量和用水量将急剧增长,现有生产能力将不能完全满城区用水高峰的正常供水。特别是在秋冬枯水季节,城市供水矛盾十分突出。为此,我公司将紧紧抓住寨子河水库工

程全面开工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新建自流式制水厂。日处理规模5万吨,预计投资6000万元。合理确定位置,初选厂址为我市驮山公园跑马场处,地理标高800余米。安装取水管道将寨子河水库水源引至制水厂进行制水处理,再利用自然落差产生的压力向城区供水,从根本上解决城区及周边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运行正本。

3、加快城市周边管网建设。如解决庙沟、毛坝子、鞠家坝等区域城镇化建设供水,扩建供水区域。根据我市加快城市化建设的发展需要,新铺设管网和老管网改造相结合,形成合理布局、压力均衡、可靠性高,满足提高水质和用户需要的城市供水体系。规划期内计划新敷设供水管网15公里,设计管径100-300mm(鞠家坝片区7km,状元片区5k m,毛坝子片区3km)估算投资1340万元。

五、水质和水质检测发展规划

加强水质检测能力建设。水体水质的好坏是关系到万源数万人民身体健康的大问题,计划投资300万元,将常规水质检测指标12项增添到国家规定的42+12项水质指标检测的项目。

1、对原水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加强原水水质监控和检测;②完善原水高污染处理预案。

2、对出厂水采取的主要措施。①改造和提高水厂的净水工艺和操控技术;②增加水质检测项目和样次; ③加强生产工艺管理。

3、对管网水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加大供水管网巡查力度;②积极推广使用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管材、管件、阀门、计量器具;③加强管网水质的监测和反馈;④加强用户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

六、管网维护规划

管网维护并使管网检漏、抢修、维护管理、设备配置达到更高水平。①建立完善管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开展管网动态运行管理分析,为管网运行和改造提供科学依据;管网技术档案包括内容参考国家有关标准制定。②建立健全管网施工、验收、保养、维修,资料管理制度,加强管网验收与管理,保证管网安全运行;③建立科学的管网检漏寻漏运行机制,不断挖掘检漏设备潜力,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技术素质。通过管网改扩建工程,对城区管网统一清查。④增加先进的管道抢修、检漏设备,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提高管网止水抢修速度,减少漏失水量;⑤积极采用新型管材和内衬技术。⑥有计划的进行阀门启闭试验和检修,建立良好的维修制度,变被动更新为主动维护保养检修的操作模式,确保阀门完好率达到99%以上。

七、技术改造规划

针对制水设备的老化问题,围绕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和供水安全可靠性,降低能耗、降低漏耗,大力改善制水工艺、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生产目标;加快修整、完善现有制水工艺,特别是地表水源水处理和深度水处理工艺,使工艺技术水平上升一个层次。

1、健全城市供水的预警、应急系统,应对供水突发事故。水源的安全保障、净水工艺的技术改进、净水厂的安全保障、管网的安全保障、水质突变、管网事故等研究。

2、新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主要围绕完善制水工艺,加强地表水滤前处理、新水源使用、提高水质和保障供水安全确定。

重点工艺完善和更新改造项目计划(见表)

规划期内重点工艺完善和更新改造计划

篇8:河源市公路工程总公司

1 研究区概况

1.1 基本情况

1.1.1 地理位置

济源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 地理座标北纬34°54′~35°17′和东经110°02′~112°45′之间。北部和山西省阳城、晋城交界;南临黄河, 与孟津、新安两县隔河相望;东接沁阳、孟州;西与山西省垣曲县相连。市境略呈长方形, 东西长66 km, 南北宽36.5 km, 市域总面积1 931.26km2。

1.1.2 自然地理条件

济源市境内平原、丘陵、低山、中山地貌均有, 其中山区、丘岭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8%。山区地形复杂, 沟壑纵横, 尤其是中山地带山高坡陡, 断壁密布, 整个地势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之势。全市最低海拔130.9 m, 最高山峰斗顶山, 海拔1 955 m。

境内河流皆属黄河水系。黄河自晋入豫, 沿济源市南界流径57 km, 汇纳逢石河、大峪河、砚瓦河、蟒河、沁河等15条1级支流。

该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平均气温14.3℃, 一月平均气温-0.1℃, 极端最低气温-20℃。7月平均气温27.3℃, 极端最高气温43.4℃。大于10℃的活动积温为4 539.6℃。无霜期平均223 d, 年平均日照2 375.4 h, 日照率54%。年平均降水量641.7 mm, 且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夏季降水较多, 平均348.1 mm, 占年降水量的54.4%。总的气候特点是:春旱多风, 夏秋多雨, 冬寒干燥, 四季分明, 光、热、水3大气象要素同步。境内小气候区域甚多, 有“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天”之称。

济源市土壤种类比较复杂。全市林业用地土壤主要有棕壤和褐土2个土类, 其中棕壤为山地棕壤亚类;褐土包括淋溶褐土、典型褐土、碳酸褐土和粗骨性褐土4个亚类。

1.2 社会经济条件

全市辖16个镇 (办事处) , 534个村 (居) 民委员会, 4 272个村民小组, 总户数171 214户, 人口64.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6.19万人, 农户12.15万户, 总劳动力41.79万个, 其中妇女劳动力19.6万个。土地总面积193 100 hm2, 耕地面积49 866.7hm2, 其中退耕还林地面积11 733.3 hm2。全市工农业总产值233.4亿元人民币, 其中农牧业产值13.7亿元, 林业产值1.1亿元,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 397元。

1.3 森林资源现状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1.19万hm2, 占土地总面积的49.8%。其中有林地7.72万hm2, 林木蓄积量337.89万m3, 森林覆盖率41.5%。在北部的太行山和中条山, 分布着以栎类为主的天然次生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沟谷杂木林, 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该区珍稀动植物资源繁多, 集多样性、典型性、脆弱性于一体, 河南省人民政府于1982年在该区界定了3万hm2的“猕猴自然保护区和禁猎禁伐区”。

1.4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概况

济源市于2000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截止2005年底, 共完成退耕还林造林2.72万hm2, 其中;退耕还林造林0.99万hm2, 荒山荒地造林1.4万hm2, 封山育林0.33万hm2, 植树1亿余株。全市退耕农户达3 7253户, 其中:全退户3个村463户, 半退户36 790户。涉及到11个乡镇和5个国有林场。国家累计投入2.1亿元, 其中种苗造林补助费等基建投资1 900万元, 补助退耕农户生活费1 600万元、补助农民粮食折合资金1.75亿元。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分3个阶段, 一是结合济源市退耕还林阶段验收进行实地调查,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退耕还林对该地区农民收入及地区经济的影响, 二是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地退耕还林实施农户进行调查。具体方法是:在济源市的退耕还林乡镇中随机抽取3个乡镇, 每个乡镇随机抽取一个退耕还林村。抽取承留镇赵老庄村、坡头廖坞村、邵原镇北寨村, 并在每村随机抽样调查10个退耕户, 发放调查问卷50份, 重点调查其退耕还林前后的家庭总收入、净收入、生活、文化消费支出及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认识, 三是查阅《济源市统计年鉴》, 对退耕还林前后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2.2 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2.2.1 经济效益分析

主要是退耕还林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 退耕还林前后农民年度家庭总收入情况, 年度家庭粮食产量的增长率的分析。

2.2.2 社会效益分析

主要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退耕农户年度家庭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情况;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就业率的影响;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第1、2、3产业收入变化;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退耕农户对退耕还林的认识程度。

3 退耕还林经济效益分析

3.1 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

由图1可见, 与退耕还林前相比较, 济源市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近140 894万元, 说明退耕还林对国民生产总值有一定的贡献 (资料来源于2007年《济源市统计年鉴》) 。

3.2 粮食产量的影响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势必要造成耕地面积的减少, 对我国粮食产量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 粮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不少专家、学者甚至是政府官员认为退耕还林是造成粮食减少的重要原因。河南省是粮食生产大省, 济源市是全国小麦种植试点市, 退耕还林对济源市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对退耕农户的影响, 也是反映退耕还林对经济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济源市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 退耕前1999年济源市耕地面积为39 178 hm2, 总产量为203 459 t。2006年全市耕地面积为34 736hm2, 总产量为211 700 t (见图2和图3) 。同比耕地面积比退耕还林前 (1999年) 减少了11.3%, 粮食产量增加了3.89%, 充分说明退耕还林并没有导致粮食的产量, 粮食单产量出现了稳中有升的趋势 (见图4) 。

3.3 人均收入

人均纯收入是反映经济状况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1999~2006年济源市农村人均存收入都呈稳中上升趋势, 分别为2 321元和4 510元。 (见图5) 济源市退耕还林共涉及37 253户, 涉及124 797人, 调查退耕还林农民人均收入为3 892元, 其中劳务收入1 862元, 占48.6%, 种、养殖收入1 595元, 占41.0%, 退耕还林补助435元, 占11.2%, 超过全国农民人均收入。

4 社会效益

4.1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农户家庭消费水平的变化

退耕还林前 (1999年)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为1606元, 退耕还林后 (2006年)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为3204元。退耕还林后比退耕还林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翻了一翻, 扣除物价上涨部分, 使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从图6可以看出, 农户家庭人均年消费逐年增加。

4.2 农村就业率

退耕还林过程中整地、苗木栽植、抚育管理等需要大量的劳动用工, 使一部分农民有事干。由于人均耕地的减少, 依赖耕地收入的农民也相对减少, 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2、3产业转移, 扩展了农民的就业渠道。

4.3 退耕还林前后第1、2、3产业收入变化

从表1中可以看出, 退耕还林工程促进了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尽管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农村耕地面积大幅度的减少, 但是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第一产业基本没有减少, 第1产业在2004年以后迅速增加, 主要原因是农业产业条件得到改善, 单产量提高。

4.4 对退耕还林的认识程度

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访问等方式调查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了解和拥护情况, 结果表明, 对退耕还林很清楚和大致了解的农户占95%, 拥护退耕还林政策的农户占99%, 说明农民对退耕还林的政策是拥护的。这主要原因是在补偿政策的激励下, 农户自愿退耕, 而且退的多数是低产的坡耕地, 退耕还林后大部分农户家庭收入增加。但还有小部分农户对退耕还林的认识不够, 认为把耕地退了有钱、有粮食补助就行了, 这部分农户退耕地管理比较差, 可能会出现复耕现象, 说明退耕还林的政策宣传还不够, 需要引导退耕还林农户在搞好退耕还林的基础上向第2、3产业发展。

5 结论

本研究以济源市退耕还林为例, 重点对济源市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前后的土地利用情况、粮食产量、农民消费水平等的调查研究分析,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 耕地大面积减少, 林业用地增加, 粮食单产量增加了, 改变了农村单一产业的生活方式, 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 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充分说明济源市退耕还林工程初见成效, 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退耕还林对济源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有一定贡献, 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幅度加大, 且随着退耕还林时间的增长,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会更加显著。可见退耕还林有效地促进了当地林业的发展,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扩大了农民的就业渠道。同时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实现了经济与社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国家退耕还林办公室.退耕还林指导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孙志家, 常宗威, 曹文耀.退耕还林的恢复生态学刍议[J].辽宁林业科技, 2003, (5) :40-41.

上一篇:嬉戏花丛下一篇:在初一年级学生家长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