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地名管理办法

2024-04-14

辽源市地名管理办法(共6篇)

篇1:辽源市地名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吉林省

【发布文号】辽源市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82号 【发布日期】2013-02-01 【生效日期】2013-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辽源市人民政府

辽源市地名管理办法 源市人民政府令82号

《辽源市地名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1月9日市政府七届一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

市 长

2013年2月1日

辽源市地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城乡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的需要,加强地名管理,实现地名标准化、规范化,发挥地名公共服务功能,根据《地名管理条例》和《吉林省地名管理规定》(省政府第142号令)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辖区及开发区范围内地名的命名、更名、销名、使用、标志设置、档案管理、公共服务及相关管理行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地名,是指社会用作标示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名称,包括:

(一)市、县区、乡镇等行政区划名称和各级政府派出机构名称及社区、建制村等区域名称;

(二)山、河、湖(库)、沟、湾、丘陵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

(三)居民小区、自然村(屯)、农林牧渔场等居民地名称;

(四)街、路、胡同等城镇道路名称;

(五)具有地名意义的铁路、公路、桥梁、涵洞、隧道、水库、堤坝以及台、站、港、场等设施和场所名称;

(六)风景区、游览区、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遗址、纪念地、园林、公园等纪念地和旅游地名称;

(七)大厦、商厦、广场、城、中心等高层建筑物或综合性大型建筑群名称;

(八)门号、楼号、单元号、室号等门牌号名称;

(九)其他具有地名意义的名称。

第四条 地名管理实行市、区政府领导负责制。市民政部门是本市地名工作的主管部门,区民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地名管理工作。发展改革、公安、财政、国土资源、住建、公用、交通运输、文广新、邮政、工商、税务、旅游等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地名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民政部门应依据本市城市总体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市城市地名总体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章 地名的命名、更名和注销

第六条 地名命名、更名和注销,坚持尊重历史和现状,维护地名相对稳定,确保地名规范使用的原则。地名的命名和更名,应按照国家、省和本办法相关规定办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命名和更名。

第七条 地名的命名和更名,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符合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地名规划,体现当地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特征,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二)符合社会道德风尚;

(三)地名应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不得单独使用专名词组或者通名词组命名地名;

(四)地名用字准确、规范,含义健康,通俗易懂,不使用生僻字及字形字音容易混淆或容易产生歧义的字;

(五)一地一名,符合被命名实体的性质、功能、形态、规模和环境等实际情况,一般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世界”等词语;

(六)一般不以人名命名地名,禁止以国家领导人名、外国人名、外国地名以及无明确中文含义的外语音译词命名地名;

(七)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应与所在地名相统一;

(八)新建和改建的居民小区、城市道路不用序数、新村、新街等名称命名;

(九)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规定。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地名可以更名:

(一)行政区划调整,需要变更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建制村、社区等名称的;

(二)道路走向发生变化,需要变更道路名称的;

(三)道路更名需要变更门牌号的;

(四)社会公众普遍要求更名的;

(五)其他应更名的。

地名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属于前款规定范围,不是必须更名的,不得更名。第九条 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行政区划、国内外著名和涉及邻省以及我省其他市级行政区域的自然地理实体的命名和更名,按照国务院、省的规定办理;

(二)涉及本市两个以上县区行政区域自然地理实体的命名和更名,由相关县区政府提出意见,报市政府审批;

(三)城镇道路命名和更名,由建设单位或管理单位提出申请,市民政部门提出意见,报市政府审批;

(四)自然村(屯)的命名和更名,由乡镇政府提出意见,区民政部门核准,报区政府审批;

(五)居民小区、广场、高层建筑物和综合性大型建筑物群的命名和更名,由建设单位、使用单位或管理单位拟定命名方案,市民政部门提出意见,报市政府审批。

(六)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站、港、场以及纪念地和旅游地等的命名和更名由专业主管部门征得市政府同意后,报上一级专业主管部门审批,并抄送市民政部门备案。

第十条 重要地名的命名、更名之前,市民政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可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一条 地名命名、更名申请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申请住宅区、城镇道路、桥梁、高层建筑物或综合性大型建筑群命名的,应提交建设项目核准批准文件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申请门(楼)牌的,应提交合法有效的产权证明或规划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国家机关批准建设的其他文件、产权人证明,总平面图等相关材料。

第十二条 市政府及民政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应自受理地名命名申请之日起十日内办结。符合规定条件的,予以批准;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不予批准,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下列情形导致原地名已消失或无存在必要的,由原地名命名、更名的批准机关予以注销。

(一)自然变化;

(二)行政区划调整;

(三)城市开发建设;

(四)其他情形。

第十四条 依法批准命名、更名和注销的地名,民政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应及时通过报纸向社会公布,公告费用由申报单位(申报人)承担。第三章 标准地名的使用与服务

第十五条 符合地名管理规定,并经依法批准的地名为标准地名。本办法实施前已编入地名工具书,且仍在使用的地名,视为标准地名。第十六条 地名的书写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地名的汉字书写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汉字;

(二)用汉语拼音拼写的地名应以《汉语拼音方案》和《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为规范;

(三)禁止使用外文拼写。

第十七条 有关部门出版本行政区域的地名录、地名词典等标准化地名图书前,应当经市、区民政部门审核。

第十八条 机关、部队、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媒体的公告、文件、证件、影视作品、商标、广告、牌匾、地图、出版物,以及地名标志和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的地名标识等,应使用标准地名,不得擅自更改。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公开宣传未经批准的地名。

第十九条 经市民政部门登记的门(楼)牌号是单位或住户的法定地址证明。单位和个人在办理身份证、户口登记和迁移、企事业单位登记注册、工商税务登记、邮件投递等手续时应使用法定地址证明。

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在申办道路、桥梁、隧道、建筑工程等建设用地手续和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房地产证时,凡涉及地名命名、更名的,须向国土资源、住建、公安等部门提供标准地名批准文件。

无地名批准文件或拒不提供地名批准文件的,有关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一条 地名档案工作由市、区民政部门分级管理,在业务上接受同级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市、区民政部门应经常补充地名资料,保持地名档案资料的现实性、实用性,并在遵守国家保密规定的基础上向社会提供地名信息咨询,为社会服务。第二十二条 市、区民政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应做好下列地名服务工作:

(一)民政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编纂本行政区域或者本系统的标准地名出版物,及时向社会提供标准地名;

(二)民政部门应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地名档案管理制度及地名数据库,组织地名普查、补查,更新数据库信息,确保地名资料准确和完整;

(三)民政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发地名公共产品,向社会提供地名信息、地名查询等公共服务;

(四)与有关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实现交换资源共享。第四章 地名标志设置与管理

第二十三条 地名标志是被社会公众使用,标示地理实体名称的牌、桩、匾、碑等标志物。本市行政区域名称、城镇道路、广场及市政设施名称、居民地名称、交通、水利设施名称、楼门牌号等应设置地名标志。

第二十四条 专业主管部门使用的地名标志由专业部门设置和管理,所需经费由本部门负责。城镇道路和市政设施地名标志由市公用事业管理部门设置和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市政府财政预算。

新建和改建的住宅区、高层建筑物和综合性大型建筑物群、桥梁、隧道、广场等地名标志(包括门楼牌)由建设开发单位在办理施工图设计文件批准后,办理地名标志设置手续,由建筑物管理单位管理。地名标志制作和安装经费列入基建预算。

市辖区和开发区范围内的乡镇、村的门(楼)牌由区民政部门采用量化定位法进行编码、设置和管理,其余的门楼(牌)市民政部门采用量化定位法进行编码、设置和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

第二十五条 地名标志应当按照以下规定设置:

(一)行政区域名称标志,应设在位于主要交通道路的行政区域界线上;

(二)自然地理实体名称标志,应设在所处的主要交通道路旁或该自然地理实体显著位置;

(三)居民地名称标志,应设在居民地的主要出、入口处;

(四)城镇道路名称标志应设在道路的起止点、交叉口处。当两个交叉口间隔大于三百米时,可以适当增加地名标志的设置数量;

(五)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名称标志,设在该台、站、港、场面向主要交通道路的明显位置;

(六)高层建筑物或综合性大型建筑群地名标志,设在高层建筑物或综合性大型建筑群面向主要道路的显著位置;

(七)楼门牌应设在该建筑物面向主要交通通道的明显位置;

(八)其他具有导向作用的辅助地名标志,要按照方便、实用、清晰的原则设置。

前款所列以外的地名标志,可根据实际需要和环境条件,在明显位置设置,并保持同类地名标志设置位置相对统一。

第二十六条 地名标志的材质、规格、形式,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设置的地名标志不应存在对人身造成任何伤害、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的潜在危险、附设的图形文字,不得影响地名标志的使用功能。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名标志的义务,不得涂改、损坏或者擅自设置、移动、遮挡、拆除地名标志(包括门楼牌)。

第二十八条 因施工等原因需要移动、遮挡或拆除地名标志的,应经地名标志管理单位同意。工程竣工后,应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的,应给予地名标志的管理人相应的补偿。

第二十九条 市、区民政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对辖区内各类地名标志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地名标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通知相关设置人进行维护、更换或者调整:

(一)地名标志未使用标准地名的;

(二)书写、样式、格式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设置位置不规范的;

(三)地名标志锈蚀破损、字迹模糊不清或残缺不全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修复、更换或调整的情形。第五章 历史地名保护

第三十条 本办法所称历史地名,是指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地名。第三十一条 历史地名保护遵循使用为主、注重传承的原则。

第三十二条 市民政部门应加强历史地名普查和资料收集、记录、统计等工作,建立历史地名档案。

市、区民政部门应建立、完善历史地名评价体系,将符合标准的历史地名,在专家评审和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历史地名保护名录,报本级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三十三条 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中的在用地名不得更名,非在用地名,其专名可按照地域就近原则优先采用。

第三十四条 建设单位在城市建设改造中需要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中涉及的地理实体拆除或迁移的,应会同民政部门制定地名保护方案。

第三十五条 鼓励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历史地名的研究、保护和宣传工作。第六章 地名有偿冠名

第三十六条 本办所称地名有偿冠名,是指市政府将地名冠名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地名冠名人,由地名冠名人向市政府支付地名冠名费的行为。

第三十七条 以政府性资金建设的桥梁、隧道、广场等建筑物、构筑物名称,除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社会影响的以外,可以使用企业名称、驰名商标等进行有偿冠名。法律、法规对有偿冠名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 地名有偿冠名采取协议或拍卖的方式进行。采取协议方式的,同等条件下投资者有优先冠名权。采取拍卖方式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第三十九条 申请有偿冠名的单位或个人应向市民政部门提供下列材料:

(一)地名有偿冠名申请书和拟冠名地名分析报告;

(二)合法有效的资金信用证明;

(三)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证明书等证件及其复印件;

(四)其他相关材料。

第四十条 市民政部门对有偿冠名申报材料审核后,应组织专家组和群众代表对拟有偿冠名的名称进行评议,必要时应举行听证会。评议或听证会通过后,市民政部门提出意见,报市政府批准进行拍卖或协议有偿冠名。

第四十一条 市民政部门应与取得地名有偿冠名权的申请单位签定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十二条 有偿冠名费应一次性支付。

第四十三条 地名有偿冠名使用期限不得少于三十年。有偿冠名的地名在使用期限内一般不得更名。

有偿冠名的地名在使用期限内,冠名单位发生违法行为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或单位被注销的,市政府可以对有偿冠名的地名注销。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擅自命名、更名或使用不规范地名的,由民政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或者情节严重造成后果的,给予警告并对单位处以500元以上 1 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单位和个人从事下列活动的,由民政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损坏地名标志的,应依法赔偿;偷窃、故意损毁地名标志,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

(一)涂改、玷污地名标志;

(二)遮挡、覆盖地名标志;

(三)擅自移动、拆除地名标志;

(四)损坏地名标志的其他活动。

第四十六条 民政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地名管理工作中,应依法办事,公正廉洁。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上级机关或有关主管部门对其主要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辽源市地名管理办法

第30号

《辽源市城市卫生费收缴办法》已经2000年10月12日市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市长刘永新

二000年十一月八

辽源市城市卫生费收缴办法

第一条城市卫生费是国家核定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

费,交纳卫生费是交费单位和交费人必须履行的义务。为强化城市卫生费收缴,提高全社会缴费意识,增强缴费自觉性,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我市城市区域内的机关、团体、驻军、各类企业(含外资、合资、私营企业)和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各种车辆(含畜力车)和城镇居民(含在市区内居住的农业户、临时住户)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是城市卫生费的收缴部门,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密切配合,协助做好城市卫生费的收缴工作。

第四条城市卫生费实行按月收缴,按人数、规模、范围等方式核定。

第五条机关、部队、事业单位、生产企业按在册职工人员总数核定。

第六条经营性单位、餐饮娱乐、宾馆旅店、幼儿教育、私立学校、个体诊所等经营服务行业按经营服务规模(桌、座、床、厢、室)数量核定。

第七条独立的个体业户按面积核定。

第八条车辆卫生费按台数(座位或吨位)核定。

第九条居民卫生费按户核定。

第十条财政全额或差额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城市卫生费,由财政部门协助征收。

第十一条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城市卫生费由收付款单位签定协议,由开户银行实行托收款方式划款。

第十二条车辆城市卫生费由交警部门协助征收。

第十三条居民城市卫生费由所在单位财务部门代收,或由所在居民委代收。

第十四条未采取代收方式收缴卫生费的单位和个人的城市卫生费由收费人员收缴,有关单位和组织应当给予支持和配合。

第十五条实行代收方式收取城市卫生费的,环境卫生管理处应与代收单位和部门办理代收委托手续。代收单位和部门不得以本单位的名义收取卫生费。

第十六条收缴城市卫生费必须使用财政部门核发的行政事业性票据,环境卫生管理处应将票据借给代收部门,并逐月兑帐、结算。

第十七条委托环境卫生管理处清扫保洁,清运垃圾、建筑渣土(固体废弃物)、清掏粪便污水以及使用环境卫生专用设施、设备的,实行有偿服务。自行清运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按规定标准缴纳垃圾处理费。

第十八条环卫部门接受有关单位和部门委托进行有

偿服务,应当做到文明服务,保证质量,有偿服务费标准按省有关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由双方协商议定。

第十九条对不按时交纳城市卫生费和有偿服务费的单位和个人,逾期一个月加收缴费额5%滞纳金。

第二十条按照有关规定具备免缴和减半缴纳城市卫

生费条件的单位,应当向市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

请,经审核批准并办理免、减手续后,方可享受免、减待遇。

第二十一条交费单位和个人对收费标准和数额有

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对不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收缴部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二条对侮辱、殴打收费人员,由公安机关依

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收费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

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取消执法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以前发布的关于城市卫生费收缴的文件废止。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有关收费标准由市物价局负责解

篇3:辽源市地名管理办法

关键词:矿业权核查,矿政管理

在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领导下, 根据省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办公室的统一部署下, 2009年6月我院承接了辽源市东丰县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在辽源市国土局、辽源市东丰县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认真安排、精心组织和强力支持下, 我院严格按照省厅规定的准备、核查的统一要求, 重点把握动员、培训、核查、整理、汇总阶段, 使辽源市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顺利完成。辽源市东丰县国土资源局也对矿业权核查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召开全市矿权人大会, 向矿权人宣传矿业权实地核查的目的和意义, 明确矿权人需配合的事项, 为实地核查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1 基本情况

辽源市东丰县是一个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市, 不仅矿种多, 储量丰富, 矿产资源开发产业链布设合理。几年来在市国土资源局的正确领导和关注下大力开展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 矿山布局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生态环境不断优美, 初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规范化, 为辽源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009年6月受辽源市东丰县国土资源局委托, 我院承担了辽源市矿业权实地核查的任务, 主要是:按照《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指南与技术要求》、《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总体实施方案》、《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要求补充说明及数据规范化整理实施细则》、《辽源市采矿权核查实施方案》开展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接到任务后院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并开始对矿业权核查开始进行部署, 成立项目组, 并对矿区开始野外实地踏勘。于7月对参与这个项目的所有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并进场开始实地核查。野外核查期间对一些特殊的技术性问题先后咨询了省里的专家张赜、中煤航遥感局的林燕、吉林大学的王永志, 对项目的野外实测、内业整理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2 矿业权实地核查的基本做法

2.1 领导重视, 明确职责

接到生产任务之后, 我院迅速成立了辽源市东丰县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领导小组, 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 设置项目负责人、生产技术负责人、对外联络负责人及质量负责人。并在辽源设立办事机构专门负责矿业权实地核查的日常管理工作。

2.2 制定方案, 迅速布署

为明确工作目标任务, 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和取得预期成果, 根据《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指南与技术要求》、《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总体实施方案》、《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要求补充说明及数据规范化整理实施细则》、《吉林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实施方案》要求, 辽源市东丰县国土资源局与吉林省地矿测绘院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部共同完成了《辽源市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设计》的编制工作。并迅速部署开展工作。

2.3 抓住重点, 认真核查, 分批试点, 有序推进

认真核实矿业权核查的数量, 搜集资料分析确定实地核查工作的重点。共选择一个矿点 (东丰县大阳镇四海采石场) 作为第一次实地核查测量的试点矿山。项目小组的相关领导都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对外业实地核查小组进行了现场指导, 为进一步推进辽源市矿业权核查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帮助, 为保质、保量全面完成矿业权核查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4 加强技术指导与质量监控, 保障核查质量

为了确保实地核查工作的质量, 所有参加本项目工作的人员必须做到人人技术过关, 认真学习《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指南与技术要求》、《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总体实施方案》、《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技术要求补充说明及数据规范化整理实施细则》、《吉林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实施方案》、《辽源市矿业权实地核查实施方案》, 掌握实地核查的流程、方法;建立项目质量控制小组, 在院质检科的协助下开展有效地质量管理工作, 院质检科科长担任质量管理小组组长, 对项目的全过程实行质量监控;开展自技术设计方案、资料收集、野外核查、图件编制、报告编写到成果汇总的全过程质量监控, 对各个环节成果进行质量检查比率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

3 对于矿政管理的作用

对于矿政管理、国土资源管理其他领域和基础测绘工作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全面查清了矿业权现状, 夯实了矿政管理的数据基础。此外, 在完成实地核查任务的基础上, 拓展了成果应用, 通过提出成果应用的工作模式和基于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的“一张图管矿”建设模式, 有力地推进了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应用的全面展开。

目前, 这些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矿政管理实践中, 在矿业权问题处理、登记数据库更新、日常矿政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数据支撑的作用。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数据为基础, 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规划管理, 依法维护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 保护矿山生态环境, 促进矿产资源开发的节约集约和合理利用, 维护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 提高矿政管理水平, 从而更好地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能。

核查成果也已经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管理和目前正在开展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稀土整治专项行动等方面得到应用。

同时, 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可满足矿业权人的需要。核查成果可以辅助矿业权人制定勘查开采方案、从事勘查开采活动、合理开采矿产资源、维护自身权益。矿业权人可以利用矿业权实地核查形成的加密控制点和矿区控制点作为矿区勘查或开采活动测量的基础;利用界桩作为自身勘查或开采活动范围的重要地物标志;以探矿权勘查工程实际材料图活采矿权开拓采掘工程平面图为基本用图, 形成相关专题图件, 开展生产调度和指挥。

篇4:新西兰海底地名管理工作初探

摘要:作为开展海底地名工作相对较晚的国家,新西兰通过制定技术标准、缔结多边协议等一系列措施,为海底地理实体的命名、更名等确立了原则和工作程序,确保海底地名工作既符合国际惯例,又体现本国特色。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新西兰海底地名工作的进步。

关键词:新西兰,海底地名,标准,协议,提案,程序

中图分类号:K901;P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5)01-0019-05

Abstract:As a relative late comer to the area of undersea feature names, New Zealand developed standards and signed protocols with relevant parties, and established rules and process for the naming work of undersea feature. These help undersea feature names of New Zealand conform to common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and with national features.

Keywords:New Zealand,undersea feature names,standards,protocols,proposal,process

引言

海底地理实体是海面以下的地球表面可识别的部分。海底地名管理是海洋测绘与地名工作相结合的交叉领域,是随着海底探测技术的进步和海洋开发事业的发展日益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新兴事业。新西兰作为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其在海底地名管理方面的经验很值得我们了解、研究。新西兰开展地名工作相对较晚,通过制定技术标准、缔结多边协议等一系列措施,为海底地理实体的命名、更名等确立了原则和工作程序。

一机构与涉及海域

新西兰负责海底地名工作的部门是新西兰地理委员会(New Zealand Geographic Board,简称NZGB)。该委员会成立于1946年,通常每年召开两次会议,是新西兰地名工作的主管机构。新西兰科学家很早就参与了国际海底地名研究工作——据笔者所知,新西兰海洋研究所(New Zealand Oceangraphic Institute,简称NZOI)等部门出版的海图中,就命名了很多海底地名,如巴勒尼海山群[Balleny Seamounts。65°40′S,161°45′E。1995年5月,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SubCommittee of Undersea Feature Names,简称SCUFN)根据新西兰海洋研究所海图的标注将这一地名收入国际海底地名词典]、邦蒂深海水道(Bounty Seachannel。45°15′S,172°00′E;46°15′S,174°00′E;46°15′S,179°00′W。1995年5月,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根据新西兰海洋研究所海图的标注将这一地名收入国际海底地名词典)等;另外,21世纪初,新西兰国家水与大气研究所的罗伯特·福尔克纳(Robert Falconer)博士就已经是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的委员,并提交过南太平洋海底地理实体的命名建议[1]。但长期以来,新西兰政府并未对海底地名工作进行过集中统一的系统化管理。直到2008年5月颁布《2008年新西兰地理委员会法案》,海底地名工作才被正式纳入新西兰地理委员会的职责范围,并下设了海底地名委员会作为海底地名工作的咨询机构[2] 。

新西兰目前对新西兰大陆架以内,以及南极洲的罗斯属地(Ross Dependency)大陆架上的海底地名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新西兰地理委员会认为,自己对于本国领海范围之内的海底地名有专属管辖权,而对于领海以外新西兰大陆架上的海底地理实体,以及罗斯属地大陆架上的海底地理实体,新西兰享有优先命名权[3]。罗斯属地是从南极点沿着160°E和150°W经线向北延伸至60°S的地区,包括南极洲维多利亚地和罗斯冰架的部分地区,以及南大洋上的罗斯岛、巴勒尼群岛和小斯科特岛等岛屿。新西兰对罗斯属地的领土要求始于1923年。当时英国议会做出决定,任命新西兰总督兼任罗斯属地的总督。虽然1961年生效的国际《南极条约》冻结了世界各国对南极的领土主权要求,但新西兰一直将罗斯属地视为自己的海外直辖领地。

二国际协调机制

由于自己开展海底地名工作较晚,新西兰地理委员会意识到其他国家曾就新西兰相关海域内的地名向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提出过命名建议。如2005年俄罗斯向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建议,将位于巴勒尼群岛以东的海山群(66°55′S,170°45′E;67°55′S,172°40′W)命名为“阿科波夫海山群”(Akopov Seamounts),将该海域的一座海山(66°48′S,173°05.0′E)命名为“纳赛尔海山”(Nasyr Seamount)[1]。很多此类建议已经得到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的批准,成为国际通行的海底地名。如“阿代尔海槽”(AdareTrough。69°00′S,171°30′E;69°30′S,172°00′E;70°45′S,173°00′E)是由美国提出命名建议, 1997年6月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批准的。“艾斯林海槽”(Iselin Trough。71°30′S,171°30′W;71°00′S,169°00′W )是1996年美国提出命名建议,以美国海洋学家的名字命名,1997年获得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批准的[4]。更有一些海底地理实体,虽然新西兰进行了命名,但最终没有被国际社会接受。如“奥克兰兹海崖”(Aucklands Escarpment。55°00′S, 164°00′E;49°00′S,166°00′E),其专名在新西兰海图中标注为“麦夸里”(Macquarie),在美国海底地名咨询委员会(ACUF)地名词典中记录为“奥克兰兹”。1995年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批准使用“奥克兰兹海崖”这一名字,理由是该地理实体临近奥克兰群岛。“海鹰海山”(Umitaka Seamount。67°25′S,167°00′E)其专名在新西兰海图中标注为“巴勒尼”(Balleny),在美国海底地名咨询委员会地名词典中记录为“海鹰”(Umitaka)。1995年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批准使用“海鹰海山”一名,而“海鹰”这一专名来源于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的一艘船名[4]。endprint

作为海底地名工作领域的后来者,对于那些已经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别国命名的海底地名,新西兰很难推翻,但又不愿意被迫全部承认。更重要的是,新西兰认识到,应向其他国家宣传新西兰在海底地名问题上的立场,尽力保证新西兰在海底地名问题上的发言权。为了既不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又尽力争取自己的海底地名权益,新西兰采取与相关各方缔结国际协议的办法,逐步增强自己的话语权。1986年,新西兰地理委员会与美国地名委员会南极地名咨询委员会(USACAN)达成协议,分享两国对南极洲罗斯海海域海底地理实体的命名[5]。经过进一步努力,2012年,新西兰与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the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Antarctic Research,简称SCAR)等国际组织,以及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等国家签署了《新西兰海底地名命名议定书》。在这份文件中,新西兰声明自己对其他国家就新西兰相关海域内的海底地理实体提出命名建议不表示反对,但强调:尽管新西兰尊重其他国家的命名原则,承认有观点分歧之处并努力解决分歧,但协商需要时间。这或许会导致某一方正式确定的新地名无法得到其他各方的认可。如果其他国家不就其命名提案与新西兰协商,技术上的风险难以避免。例如,可能会重复命名,可能不符合毛利语地名拼写规则等。因此,新西兰要求其他国家在命名前,与自己进行协商[3]。这份国际协议对于确保新西兰的海底地名管辖权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笔者所见到的唯一一份为了保护本国的海底地名权益与相关国家、国际组织签署的多边国际协议。另外,新西兰明确允许采用双重地名,这应该也与确保在任何情况下新西兰都拥有对相关海域命名权的目的有关。因为一旦其他国家抢先对新西兰主张海域内的海底地理实体进行了命名,新西兰方面通过采用双重地名的形式,可以继续保有命名权力。

三命名基本原则与通名选取

新西兰地理委员会对于哪些地理实体可以被命名,以及它们可以使用哪些事物或者人物的名称命名,都在NZGBS 6000《海底地名临时标准》中进行了规定。另外,还设计了海底地名专用的提案表。为了保证新西兰主张海域内的海底地名稳定并符合国际标准,在NZGBS 6000中,新西兰地理委员会强调指出:“本标准中确定的准则与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的准则尽量吻合,以确保海底地名在国际层面的一致性。”[6]并认为这样有利于在航海、救灾等工作中充分发挥海底地名对顺畅交流的重要作用。从标准中的内容分析,新西兰基本采用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制定的海底地名标准化原则,例如:全部或主体(大于50%)位于领海之内的海底地理实体,新西兰可独立进行命名;已使用多年的海底地名,即使不符合命名法的通常原则也应被接受;一国的地名权威机构遵循国际通行原则命名的超出其领海范围的海底地名,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应该接受;对于各国领海内的海底地名,其他国家应当承认;当两个地理实体具有相同名称时,先命名的地名应该予以保留[6]等。由于采用这些与国际接轨的原则,保证了新西兰海底地名管理工作与国际海底地名工作的节拍基本一致。

同时,根据新西兰的具体情况,很多海底地名标准化原则也体现了新西兰特色。例如,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对于纪念性地名规定:“依据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UNCSGN) VIII/2决议的意见,一般不接受用在世人的名字命名。特殊情况下,采用在世人的名字命名时(最好是姓氏),仅限于为海洋科学做出重大杰出贡献的人。”[1]对此,新西兰进一步明确规定,反对使用地名建议者本人、亲戚、朋友的名字命名海底地理实体[5]。又如,针对一地多名的情况,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规定:“当一个地理实体有两个不同名称时,较老的地名应该予以接受。”[1]而新西兰则规定“也可以使用双重地名”[5],为保护本国的命名留下了余地。

在地名通名方面,新西兰规定了71条海底地理实体通名。与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确定的54条通名相比,新西兰使用的通名多出17条。

表1的统计表明,新西兰在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使用的通名以外,增加了部分通名。当然,世界很多国家在开展海底地名工作时,都有一些独具特色的通名。那么,作为这一领域的后来者,新西兰新增的通名是否沿袭了其他国家的做法?为此,我们将新西兰使用的通名与美国地名委员会目前定义的55条海底地理实体通名(美国地名委员会《海底地理实体地名标准化政策和准则》规定了69条通名,但其中14条是将复数形式单列的。而新西兰都是将单复数视为一条,为便于对比,将美国地名委员会规定的通名中单复数形式合并计算,视为55条)进行对比,发现新西兰使用的通名比美国使用的多出15条。

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是海底地名领域的国际专业组织,其确定的通名是世界各国专家协商一致的结果。美国是海底地名工作领域最先进的国家,已经命名了近5000条海底地名。美国确定的通名多数与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的通名一致,也有一部分并不一致。例如,对于“隘口”,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使用Passage和Gap两个通名,美国则仅使用Gap。新西兰在确定海底地理实体通名时,首先是遵从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的做法。如果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确定的通名与其他国家的通名不一致时,采纳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的通名。因此表1和表2的通名没有出现交叉。例如,在表2中“隘口”这个通名的Passage就显示为新西兰使用而美国未使用的海底地名通名。

另外,新西兰增加了部分通名。这一部分全部采纳了美国使用的通名,如“海底阶地”(Bench)、“海底山脉”(Cordillera)、“海底平台”(Flat)等。新增通名包括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增加了部分群组性通名,第二种是对某些地理实体类型进一步细分。第一种情况,如将包括海岭、内部海底高原及海盆的群组地理实体统称为“海底山脉”(Cordillera),将一系列相连的海脊或海山统称为“海岭”(Range)。第二种情况占的比例更大,如将小型海底峡谷称为“沟谷”(Ravine),将海底峡谷(群)或海底谷(群)的分支(群)称为“海底峡谷分支(群)”[Fork(s)],将陆架上的海底谷称为“陆架谷”(ShelfValley)等。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用Guyot、Tablemount两个通名表示比顶部相对平坦光滑的海底平顶山,新西兰又增加了Mesa,定义为“大陆架上孤立、广阔的平顶高地,边缘相对陡峭”(an isolated, extensive, flattopped elevation on the shelf, with relatively steep sides)。按照笔者的理解,Mesa应该是指发育在大陆架上的孤立的海底平顶山。又如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用hill、knoll两个通名表示比海山矮的海底凸起地形,新西兰又增加了Mound,定义为“低矮、孤立的圆形小山”(a low, isolated, rounded hill)。这样一来,地名通名多样化了,但命名时如何选择通名会费些脑筋。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这些通名的使用率好像不太高。在新西兰地理委员会批准的官方海底地名中,并没有看到有上述这些新增的通名[7] 。这些通名能否在海底地名命名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有待观察。endprint

四审批流程

新西兰地理委员会在海底地名审批方面的流程如下:

第一,提出提案的个人(或组织)需要首先检索新西兰官方地名录中的现有地名,以避免重复命名,还应开展其他必要的研究和协商。新西兰地理委员会鼓励开展地名协商,建议提案者尽量与国家水与大气研究所、外交与贸易部、环境保护部、地方议会等部门进行协商。开展协商过程中形成的各类书面资料是审核地名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所有的地名提案必须填写新西兰地理委员会规定的提案表并发送给新西兰地理委员会。为了充分解释命名原因,要尽可能多地提供地图、海图,能说明地名提案适用于某一地理实体的书面材料等相关资料、信息。

第三,新西兰地理委员会秘书处收到命名提案后,会开展研究、调查、证实,如果需要的话还会进行研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新西兰非常重视保护土著毛利人在地名方面的权益,因此在审查海底地名提案前,会依据新西兰《毛利地名协议》的规定听取毛利人的建议、意见。

第四,海底地名咨询委员会首先审查提案,并向新西兰地理委员会提出建议。新西兰地理委员会开展提案审查,判断其是否符合新西兰的地名命名原则。

第五,地名批准后,通过新西兰公报的形式向公众宣布,并收入新西兰官方地名录、数据库中。对于超出新西兰12海里领海范围的海底地名,新西兰地理委员会研究后提交给国际海底地名小组委员会讨论[8] 。

五结语

截至2012年11月,新西兰地理委员会正式批准的海底地名有186条,其中除了少量沿袭的老地名外,2008年以后新增的地名有175条,占94%[6] 。由此可见,新西兰的海底地名管理工作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通过采取理顺管理机构、研制技术标准、与相关各国和国际组织签订有利于保障本国海底地名命名权益的协议等措施,新西兰的海底地名工作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新西兰在海底地名管理工作方面的经验,很值得其他国家研究、借鉴。

参考文献

[1] 中国地名研究所.国际海底地名研究资料编译[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13,165,336,335.

[2] New Zealand Geographic Board.New Zealand Geographic Board (Ngā Pou Taunaha o Aotearoa) Act 2008[EB/OL].(2008-05-22)[2014-12-01]. http://www.legislation.govt.nz/act/public/2008/0030/latest/DLM1065412.html?search=ts_act_new+zealand+geographic+board+act&sr=1.

[3] New Zealand Geographic Board.Protocol for Undersea Feature Naming[EB/OL].(2012-08-31)[2014-12-01].http://www.linz.govt.nz/regulatory/placenames/proposegeographicname/proposingunderseafeaturenames.

[4] GEBCO.undersea feature names Gazetteer[DB/OL].(2014-06-03)[2014-12-01].http://www.ngdc.noaa.gov/gazetteer/.

[5] New Zealand Geographic Board.Proposing Antarctic Feature Names[EB/OL].[2014-12-01].http://www.linz.govt.nz/placenames/proposeaname/antarcticfeatures.

[6] New Zealand Geographic Board.Interim standard for undersea feature namesNZGBS60000[EB/OL].(2009-03-13)[2014-12-01].http://www.linz.govt.nz/regulatory/60000.

[7] New Zealand Geographic Board.New Zealand Gazetteer of Official Geographic Names[DB/OL].[2014-12-01].http://www.linz.govt.nz/regulatory/placenames/findname/newzealandgazetteerofficialgeographicnames/newzealandgazetteersearchplacenames#zoom=0&lat=-41.14127&lon=172.5&layers=BTT.

篇5:地名管理办法[推荐]

第一条

为加强地名管理,逐步实现我市地名标准化,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内外交往需要,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福建省地名管理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地名包括:

(一)行政区划名称:市、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名称。

(二)居民地名称:自然村、片村、市区及城镇内的居民区、地片、街、路、巷、弄等名称。

(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山、河、峡谷、湖、泉、瀑、海、海峡、海湾、水道、港湾、群岛、岛屿、半岛、群礁、礁、沙滩、岬角以及地形区、关隘、自然保护区等名称。

(四)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功能的台、站、港、场、企事业单位、交通、水利、电力设施、大型人工建筑物、纪念地、游览地、名胜古迹等名称。

第三条

市民政局是全市地名工作的主管部门。市和市辖区、县(市)的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地名办公室)是本行政区域地名工作的职能机构,在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地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承办辖区内地名的命名、更名任务;检查、监督标准 地名的使用;

(三)组织、检查地名标志和门牌的设臵、管理和更新;

(四)调查、收集、整理地名资料,建立并管理地名档案;

(五)组织地名学术研究,编辑地名工具书,开展地名咨询服务。

地名办公室设在民政局。

第四条

地名的命名应遵循下列规定:

(一)有利于人民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体现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尊重当地群众的习惯和愿望,与有关各方协商确定。

(二)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

(三)全市范围内的乡、镇名称,市区范围内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及居民住宅区、街、路、巷等名称,一个县(市)、郊区内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名称,一个乡、镇内的街道、自然村名称不应重名,并避免同音。

(四)乡、镇名称,一般要与其政府驻地自然村名称相一致。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功能的台、站、港、场等名称,一般应与当地地名统一。地名命名、更名后,凡以当地主地名命名的各级行政机构、企事业单位名称,都要与新命名、更名的主地名相一致。

(五)避免使用生僻字或单纯序数命名。

(六)地名的汉语拼音拼写,一律按中国地名委员会制定的《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拼写规则》为统一规范。

第五条

地名的更名应遵循下列规定:

(一)凡有损我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带有民族歧视性质和妨碍民族团结的,带有侮辱劳动人民性质和极端庸俗的,不利经济建设的,以及其它违背国家方针、政策的地名,必须更名。

(二)不符合本办法第四条

(三)、(四)、(五)款规定的地名,经与有关部门和当地群众协商后,予以更名。

(三)一地多名、一名多写的,应当确定一个规范的名称和用字。

第六条

地名管理应当从本市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必须命名、更名时,应当按照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福建省地名管理规定》以及本办法制定的原则和审批权限,严格履行申报、审批手续。未经报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

第七条

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

(一)行政区划名称的命名、更名,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办理。

(二)自然村、片村名称的命名、更名、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方案,县(市)、区地名办公室审查,经同级民政局审批后,由同级人民政府公布。

(三)市区街、路、巷、居民住宅区、工业区和大型人工建 筑物等名称的命名、更名,由主办单位向所在区地名办公室申报命名、更名方案,经市地名办公室审查、市民政局审批后,由市人民政府公布。郊县(市)城镇由主办单位或镇人民政府提出意见,经郊县(市)地名办公室审查、民政局审批后,由郊县(市)人民政府公布,并报市地名办公室备案。

(四)市区内新建的居民住宅区、楼宇、工业区、道路、桥梁及大型人工建筑物的名称,由开发建设单位在编造建筑计划、送审设计蓝图的同时,向所在区地名办公室申报命名方案,经市地名办公室审查、市民政局审批后,由市人民政府公布。开发建设单位无证当理由的,规划部门在审批上述建设项目时,应协同执行本条规定。郊县(市)由开发建设单位提出意见,经郊县(市)地名办公室审查,民政局审批后,由郊县(市)人民政府公布,并报市地名办公室备案。

(五)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功能的台、站、港、场、企事业单位、交通、水利、电力设施、名胜古迹、纪念地、游览地名称的命名、更名,由各业务部门提出方案,征得所在地民政局同意后,按隶属关系报业务主管部门审批,并报送所在县(市)、区和市地名办公室备案。

(六)海域、岛礁等名称由所在县(市)人民政府提出意见,送市民政局审核后,报请市人民政府转报省人民政府审批。涉及我市与郊地、市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由市地名办公室会同邻地、市地名机构协商提出意见,经市民政局审核,市人民政府同意,送省地名机构审查,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市辖县(市)、区内的自然实体名称,经所在县(市)、区的,提出意见,送市地名办公室审查,由市民政局审批;市内跨县(市)区的,经有关县(市)、区协商提出意见,送市地名办公室审查,由市民政局审批。

(七)地名的命名、更名,应写出文字报告,填写《福州市地名命名、更名申报表》一式四份,并附四至图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八条

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使用地名时,一律以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公布和市、县(市)、区地名机构汇集出版的地名工具书为准。市、县(市)、区地名办公室为各单位提供地名咨询服务。凡公开出版的地图上的地名,应经市、县(市)、区地名办公室审查。凡使用非标准地名印制的福州市地图、导游图等,不得发行销售。

第九条

对于未经报批擅自命名更名,拒不使用标准地名,或不经咨询滥用地名而造成地名混乱的单位和个人,所在地民政局有权责成其检查改正,采取措施消除不良影响;对拒不执行的,予以通报批评并公告其命名、更名无效。

第十条

在城镇街路巷、集镇、村庄、交通要道路口、车站、码头、重要的自然地理实体以及其它必要设臵地名标志的地方,应设臵地名标志,由市、县(市)、区地名办公室负责组织、检查、监督。

市区街、路、巷标志牌、门牌由市地名办公室负责统一制作、安装、更新,市城建委、市公安局等有关部门协同配合。郊县(市)城镇街路巷标志牌与门牌的制作设臵,可参照办理。

新建楼房门牌号码,由开发建设单位或个人向县(市)、区地名办公室申报编码。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使用市、县(市)、区地名办公室统一编排公布的门牌号码,不得自行编造或更改。

对擅自移动、毁坏地名标志的,由市、县(市)、区市政管理部门和民政局责令其复原、赔偿,情节严重的,由公安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

第十一条

市、县(市)、区地名办公室应建立地名档案资料室,按照国家规定配备专职档案人员负责管理并接受上级地名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篇6:辽源市地名管理办法

关于2011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

基数核查工作的通知

各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

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辽源市住房公 积金归集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现将2011职工住房公 积金缴存基数核查工作通知如下:

一、核查范围

辽源市(东丰、东辽)行政区域内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

二、调整内容(一)核查缴存基数

一、职工工资基数构成按照《辽源市住房公积金归集管 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核查。

1、国家机关人员工资基数按国家规定的公务员工资构成;

2、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基数按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 效工资和津贴补贴构成;

3、企业人员工资基数按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构成。

二、自2011年1月1日起,本市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 以2010年12月份职工工资作为缴存基数。

三、下列人员月平均工资计算口径如下: 1、2011年新参加工作的职工,以第二个月本人当月工 资作为缴存基数。

2、单位新调入的职工(含转业或退伍军人),从调入单 位发放工资月份起缴存住房公积金,以本人当月工资作为缴 存基数。

(二)核查缴存比例

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 年月平均工资5%,不得高于12%。

三、具体要求

各缴存单位要对单位和职工个人信息认真清理、核实,确保信息完整、准确、翔实;同时要做到当期单位账户内职 工人数与当期单位在职职工人数相符;未核定基数、比例及 未能通过审核确认为欠缴单位,暂缓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

(一)所需资料

1、如实填报《住房公积金(2011)个人基数调整

核对单》和《住房公积金(2011)单位基数调整登记表》,填写完整并加盖公章后申报核查。

2、提供2010年12月份工资表(加盖单位公章)。

3、提供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册。

(二)时间安排

(一)住房公积金基数、比例核定工作,于2011 年4月1日至4月15日止,2011年5月起,单位和职工按 核定后的缴存基数缴存住房公积金,同时补足1-4月份差额 部分。

(二)各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于2011年3月30日前到 辽源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网站下载《住房公积金(2011)单位基数调整登记表》及《住房公积金(2011)个 人基数调整核对单》,于4月1日报 “中心”归集科,以 上两表格须提供电子文档。

辽源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网址: http//www.0437.gov.on/gov/gong/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归集科:

上一篇: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下一篇:冯瓴协会支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