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2024-05-15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精选四篇)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篇1

本文立足于大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平台的现状调查,通过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同学发放一定数量的调查问卷,通过调查分析认为网络社交平台的使用对大学生生活起到了扩大交际圈、更为方便的联系朋友以及宣传的积极作用,也存在个人信息泄露、安全问题。本文基于此得出对大学生日程行为的管理和教育建议,对目前从事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1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1.1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面向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一、二、三年级分别下发100份以上的调查问卷,并且注重男女的比例,共发放300份,回收287份,其中有效问卷268份,回收率96%,有效率90%,有效率达到了问卷调查发放的要求。调查问卷共设计12个问题,涉及年级、性格、城市或农村、社交网络平台种类、社交网络平台的使用情况等方面内容。

1.2调查的方法

本文除了采用问卷调查法之外,还采用访谈法、文献研究等方法。

2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平台的现状

2.1社交网络平台简介

网络社交的起点是电子邮件。BBS则更进了一步,把“群发”和“转发”常态化,理论上实现了向所有人发布信息并讨论话题的功能。社交网络平台主要作用是为一群拥有相同兴趣与活动的人创建在线社区,为用户提供各种联系、交流的交互通路,如电子邮件、实时消息服务等。此类网站通常通过朋友,一传十十传百地把网络展延开去,极其类似树叶的脉络,称之为“社交网站”。

2.2大学生主要使用的网络社交平台较统一

通过问卷的调查,反映出使用网络交友平台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学生经常使用的是QQ、微博、微信三类网络社交平台。说明大学生网络社交平台的选择比较集中,大家都愿意在同样的网络平台上互相交流,如图1。

2.3大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平台主要用于娱乐消遣

大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平台主要是“晒相片,发心情”,其次是联系朋友和家人以及通过网络关注最新新闻事件和结交朋友等,如图2。

他们认为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发表个人言论和信息更能够得到圈内人的点赞和关注,点赞和评论量越多代表自己人际关系越好,大家关注自己,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2.4大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平台时间长

绝大部分的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平台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大学生网络社交的时间占日常生活的时间的比重是很大的。按大学生上课时间换算,大学生每两节课90分钟,那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每天至少花费四节课时间用于网络社交,如图3。

他们认为使用网络交友平台可以有效的扩大交际圈、联系朋友、走在时尚前沿等优势,以后会更乐意地使用它,会成为他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许多大学生对网络交友平台的弊端认识不够清楚。

3网络社交平台的使用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及成因分析

3.1网络社交平台对大学生生活的积极影响

网络社交平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现了数据、信息、需求等方面的交流和满足。大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平台可以拓展人际圈、增长自身见识、抒发个人情感,还可以经商,改善收入状况,如图4。

3.2网络社交平台对大学生生活的消极影响

3.2.1网络成瘾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个体如果对网络无节制地使用和依赖,就会导致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的损害,出现网络心理障碍现象,逐渐丧失正常的现实社交能力。

3.2.2好坏不分,是非难辨

网上各种骗局层出不穷,很多大学生因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而迷恋于个人憧憬中而无法自拔,伤害了自己,伤害了别人,令家人、学校和社会痛心不已。

3.2.3自我暴露

网络社交平台的功能越来越齐全和开放,这也意味着大学生的个人真实情况随即暴露于整个网络平台上,在虚拟世界吐露个人内心的情感,暴露自己的弱点,表露个人隐私,这将对大学生的个人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

3.2.4价值观迷失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成型的关键阶段,在网络平台随意发表个人言论,热衷传播政治、社会笑话,散布标新立异的奇谈怪论,甚至依赖网络,排斥真实生活,容易使大学生遭受不法份子的欺骗与蛊惑,被其引诱而做出有违社会道德甚至触犯法律的行为,对提升整个大学生群体的道德水平产生不利的影响。

3.3网络社交平台对大学生影响的成因分析

3.3.1网络社交平台创新了社交模式

网络社交平台,使用户能够简单方便地贡献内容,交流更便捷,范围更广阔。社交网络是在传统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交网络平台具有它的高效性、同龄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传统公共网络并不具备这些独特性。

3.3.2大学生强烈的社会交往心理需求

随着个人身心的成熟,大学生充满着强烈的追新求异愿望。网络社交平台的出现满足了大学生强烈需求,其及时、便利、新颖、惊奇等特点吸引着大学生。由于大学生对新颖刺激的渴望,驱使他们不断体验网络交友,对未知的人和物充满好奇。

3.3.3大学生对虚拟与现实世界的错位

网络社交平台的过度使用,容易令人产生现实与虚拟生活的错位,沉迷于网络社交的大学生,心理上过分依赖网络社交给自己带来的感受,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疏远了通过传统人际交往的家人、亲友等社会关系。

3.3.4大学生对主体性的过分追求

由于网络社交平台虚拟性,参与其中的人隐藏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网络的自主性和随意性使网事脱离了现实,造成极大的夸张;再加上网络的监管仍不到位。网民为了博出众、点击量等,想方设法彰显自我特性,影响着大学生对自由产生极端的理解和认识。

4网络社交平台影响下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和教育的建议

4.1科学管理学校网络资源

学校网络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社交工具进行科学监管,并联合当地公安部门严管高校学生网络信息,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其次,控制学生宿舍上网时间,凌晨期间切断网络服务。保证学生正常学习睡眠时间,避免学生过度沉迷网络社交等其他网络活动,促进身边人的交流。

4.2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应当关注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平台的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处理因为网络社交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且开展安全教育、案例宣讲等形式,借助网络安全月等活动载体,曝光网络社交中的诈骗手法,提高大学生网络社交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4.3拓宽育人渠道,提高工作的立体化

学校党团组织、学生团体等组织应当主动占领网络平台主阵地,关注网络社交平台的信息和言论,正确引导网络言论,主动传播和发布正面咨询,传递“正能量”。其次,作为学生工作者应当改变传统的学生压迫式管理方式,形成“网络问题用网络方式解决”,通过参与网络社交平台,与学生在网上平等地互动交流。

5改进效果

2014年11月24日至30日是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按照教育部思政司和省委高教工委宣传部有关要求,在师生中开展多项网络宣传教育活动。

宣传周期间,该院举办网络安全周的宣传教育活动,在校园内悬挂宣传横幅,在教学楼前的宣传栏张贴以“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为主题的宣传海报,对学生文明上网、安全用网进行引导。同时,制作网络安全宣传图片,在校内电子屏滚动播出,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宣传效果。

今年,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各二级部门分别遴选了部门通讯员和网站信息员,各班级设立网络信息员,并组织人员参加网络信息安全培训会,围绕当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严峻形势,从国家信息管理法规与政策、网络管理机制和网络技术防护等三个层面就如何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作了专题辅导讲座。各院系400多个班级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宣传主题班会,宣传面覆盖到全学院10000多名学生。

在网络宣传的同时,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以院系党总支、各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学生参加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截至12月1日,全院共有近300名学生在网上参与答题,广大学生还参加教育部联合公安部启动的“网安启明星”工程体验活动,健康上网、依法用网、文明护网的意识都有明显的改观。

6结论

经过改进,该院学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意识有明显的提高,个人信息泄露、网络安全事大大减少,这说明网络社交平台的使用对大学生之间安全、实时的交流以及拓展其人际圈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学院的网络社交平台的调研以及网络社交安全的宣传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该院将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切实形成一体化的网络教育工作格局。在今后工作中坚持网络文化建设和信息安全管理两线并重,不断完善学院网络信息安全防控体系,营造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向“网络安全示范学校”的目标不断努力。

摘要:针对目前大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平台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网络社交平台对大学生成长带来的影响和及成因,进而提出学生工作者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行为管理和教育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社交平台,学生工作

参考文献

[1]黄利会.论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现实性——基于武汉市七所高校的调查与CNNIC的报告[J].新闻传播,2011(10).

[2]任倩.计算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1(08).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篇2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是在团的(C)上确定的A、一大

B、十三大

C、十五大

2、年龄在(C)的中国青年,就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A、15—28周岁

B、14—30周岁

C、14—28周岁

3、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为(B)。

A、五月的花海

B、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C、共青团员之歌

4、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旗面为红色,象征(A)。

A、革命胜利

B、青春理想

C、蓬勃生命

5、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的内容为(A)、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和五字的绶带。

A、团旗

B、国徽

C、党旗

6、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证封面为(B),象征着青春和朝气蓬勃的青年运动。

A、绿色

B、墨绿色

C、红色7、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B),从此拉开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A、《新青年》

B、《青年杂志》

C、《青春》

8、中国第一个青年团早期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于1920年8月(B)诞生的。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9、中国第一个青年团早期组织的负责人是(B)。

A、施存统

B、俞秀松

C、任弼时

10、团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

A、竭诚服务青年

B、争先创优

C、党建带团建

11、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人民警察部队中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团员(A)人以上的,都应建立团的基层组织。

A、3人

B、5人

C、10人

12、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是(A)。

A、5月4日

B、3月5日

C、5月1日

13、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的最高荣誉称号是(A)。

A、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B、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C、全国优秀共青团员14、2001年4月1日,一架美国军用飞机在我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进行侦察活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部飞行中队长奉命驾机实施跟踪监视,不幸被美方违规将飞机撞毁,飞行中队长壮烈牺牲。4月18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为表彰他的英雄事迹,追授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位英雄的名字叫(A)。

A、王伟

B、许光锋

C、苏景

15、“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每(B)举办一届。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16、团员没有正当理由,连续(A)不交纳团费、不过团的组织生活,均被认为是自行脱团。团员自行脱团,应由支部大会决定除名,并报上级委员会批准。

A、六个月

B、九个月

C、一年

17、发行量居于全国期刊前列,深受广大青年喜爱的团办期刊是(A)。

A、青年文摘

B、读者

C、家庭

18、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B)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A、共产主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C、社会主义

19、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建立新中国,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进程中发挥了(A)作用,为党培养、输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干。

A、生力军和突击队

B、主力军和突击队

C、生力军和先锋队

20、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充分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

作用,在维护(B)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独立活动。

A、党和人民

B、党和国家

C、国家和人民

21、团的建设必须坚持(B)的统一。教育、引导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广泛团结青年,与青年保持密切的联系。

A、历史性与现实性

B、先进性与群众性

C、广泛性与独特性

22、团员在团内有(A)。

A、知情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知情权、选择权和选举权

C、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3、团的(C)都无权剥夺团员的权利。

A、基层组织和个人

B、任何一级领导

C、任何一级组织或个人

24、新团员必须在团旗下进行入团宣誓。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A、严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担负团员责任,恪守团的纪律,B、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C、恪守团的章程,履行团的决议,完成团员义务,遵守团的纪律,25、支部大会在讨论决定对团员的处分时,(B)。决定后如果本人不服,可以提出申诉,有关团组织必须负责处理或者迅速转递,不得扣压。

A、一般不吸收本人参加

B、在本人提出要求时,可以吸收本人参加,但不得发表

意见

C、应当吸收本人参加,认真听取他的意见

26、团员有退团的自由。团员要求退团应向支部委员会(C)报告,由支部大会决定除名,并报上级委员会备案。

A、提交个人

B、提出口头

C、递交书面

27、团的基层组织应当了解和反映团员与青年的思想、要求,维护他们的权益,关心他们的(C),开展文化、娱乐、体育活动。

A、学习、工作、休闲和健康

B、学习、工作、婚恋和健康

C、学习、工作、生活和休息

28、团徽的佩戴位置是(A)

A、左上胸

B、右上胸

C、左上胸或右上胸

29、以下哪个不是主题团日的校外活动形式(A)

A、各种讨论型的会议

B、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C、清明扫烈士墓

30、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青年节”是在(B)年。

A、1921B、1949C、1953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为__光荣啊,中国共青团______。

2、团歌填空

我们是__五月_的花海, 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___的太阳, 用生命点燃未来。

“_五四__”的火炬, 唤起了民族的_觉醒__。

壮丽的事业, 激励着我们__继往开来__。

光荣啊, ____中国共青团____,光荣啊, _中国共青团_______。

母亲用__共产主义______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___新的世界。

3、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的四个内容包括团旗、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写有“_中国共青团五字_______”的绶带。

4、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旗面为红色,象征__革命的胜利______;左上角缀黄色五角星,周围环绕黄色圆圈,象征中国青年一代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________的周围。

5、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__中国共产党_____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_______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____后备军____。

6、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基本任务是: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青年,帮助青年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引导青年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事业中,锻炼成有理想、有_道德________、有_文化_______、有纪律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o)2、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杂志。(x)

3、1922年,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广州召开。(o)

4、青年团成立纪念日和青年节是在同一时候。(x)

5、新团员入团宣誓时应在团旗下进行。(o)

6、团员必须在10人以上的单位才可以建立支部。(X)

7、民主集中制是共青团根本的组织原则。(O)

8、基层组织是团的一切工作的基础。(X)

9、团章规定,团员没有正当理由,连续九个月不缴纳团费,不过团的组织生活,均被认为是自行脱团。(X)

10、对团员的纪律处分,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即可。(X)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团章》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性质是什么?

2、共青团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入团誓词是什么?

五、简答题(20分)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篇3

一、学生视野下的中职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现状

1. 中职生法律基础课程学习收获

评价中职生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收获,就看中职生的法律知识是否得到扩展、法律观念是否得到增强、法律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从《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中职法律基础教学效果学生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来看,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法律基础教学中收获比较大,对法律基础教学效果持肯定态度。90%以上的学生认为,对老师所讲的法律知识大部分能理解或完全能理解。77.1%以上的学生认为在学习法律基础课程后,比较喜欢法律或很喜欢法律,认为法律能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50%-80.4%的学生认为学习法律基础课的收获较大或收获很大,对法律学习有新的认识,应用法律维权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然而,中职法律基础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高达75.5%的学生认为老师所讲的法律知识有些听不懂。(2)少部分中职生对法律学习持无所谓或厌恶的态度,不喜欢上法律课。(3)在所调查的班级中,认为法律运用能力得到较大或很大提高的学生低于50%。(4)纯男生班或男生占较大比率的班级法律基础教学效果比较差。

2. 中职生参与中职法律基础学习的程度

学生投入到法律基础课程学习的时间与精力是衡量中职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调查来看,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参与法律基础教学的情况如下:(1)在所调查的班级中,60%-78.3%的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听讲的时间为20-40分钟,但仍有2.4%-33.3%的学生认真听讲的时间不到20分钟;(2)约占60%的学生上课有记笔记的习惯,但纯男生班有近40%的学生不做笔记。(3)在所调查的班级中,70%以上的学生喜欢、比较喜欢或不抵触上课回答问题,但也有的班级高达30%的学生不喜欢回答问题。(4)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习惯的学生占的比例很小。67.7%-90.5%的学生只是偶尔预习或从没预习过法律基础课程;66.6%-87.8%的学生偶尔或从来没有课后复习过法律知识;大部分学生都把法律作业当做一项学习任务来完成,不少学生不喜欢做法律作业,甚至讨厌做法律作业。可见,中职生参与到法律基础课堂的情况比较好,但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课后作业投入的时间都很少。

3. 中职生对老师的教学评价

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评价可以直接反映其所教课程的教学效果。从受学生欢迎的程度来看,大部分学生喜欢上法律基础课。在所调查的班级中,66.6%-97.7%的学生非常喜欢、比较喜欢和有些喜欢上法律基础课。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来看,73.1%以上的学生能够完全、大部分听懂法律基础课老师所讲的教学内容。从法律知识实用性来看,90%以上的学生认为所学的法律知识非常实用、比较实用和有些实用。从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来看,50%-81.8%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比较适用或非常适用。从对师生关系的评价来看,56.5%-91.8%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比较和谐或非常和谐。

综上所述,在学生看来,中职的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在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体现在:(1)不少学生对有些法律知识不能理解。(2)不少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对法律学习持消极、否定的态度。(3)大部分学生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4)纯男生班或男生占较大比率的班级的法律基础教学效果比较差。

二、影响中职学校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因素

从调查过程可知,中职学校法律基础教学效果主要受学生个人、法律本身的特点、教师和班级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1. 学生个人因素

它是指学生的当时状态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当时状态包括学生是否想读书、学生的健康状况、学生的精神状态、学生的情绪。学生的当时状态直接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也影响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接受。在所调查班级中,29.2%-65.9%的学生认为自己上课不听课是因为没有休息好或身体不舒服;18.9%-51.3%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听懂教学内容是因为身体不好或精神不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后作业的习惯。目前,中职学校的很多学生把法律基础课程作为公共课看待,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外投入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极为有限,严重影响中职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提高。

2. 法律本身的特点

法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法律基础课程的理论性主要体现在它含有抽象的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这影响了中职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制约着中职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提高。在所调查班级中,有2.6%-19.2%的学生认为法律知识太抽象,老师没讲清楚,导致他们没有理解法律知识。然而,法律的实践性为提高中职法律基础教学实效提供了条件。法律基础与中职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学习法律的兴趣,促进他们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在所调查班级中,25.2%-56.5%的学生认为法律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是其喜欢上法律课的重要原因;25%-46.2%的学生认为法律基础老师所讲的法律知识实用性强是自己能较好听懂法律知识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充分利用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来克服法律术语的抽象性,提高中职法律基础教学效果。

3. 教师个人因素

教师是提高中职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1)教师是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导者。在所调查的班级中,高达34.3%的学生认为老师尊重、理解、鼓励学生,课堂气氛轻松是他们喜欢中职法律课的原因之一。然而,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的建立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调控教学节奏,维持课堂教学秩序,行使合理评价学生言行的权利,是课堂师生关系的主导者。(2)教师是法律知识实用性的“挖掘者”。科任老师能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加工,并根据所教学生的年龄、专业等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将法律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而使得抽象的法律知识变得实用有趣、浅显易懂。(3)教师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者。学生深入参与课堂教学是提高中职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教师应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中职法律基础课堂的主体。(4)教师是学生成绩考核机制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建立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制度,特别是加强学生的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而这有赖于教师的坚持与努力。

4. 班级因素

这里的班级因素主要是指任课教师所任班级的所学的专业、学习风气、男女生比例等。在调查中发现,同一个科任教师在不同班级的教学效果有时相差甚远,不同班级学生对同一科任教师的教学评价也不同。比如纯男生班或者男生占比例较大的班级,其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就较差,对老师的教学评价也比较低。因此,班级的男女性别构成、班风等因素也是影响中职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中职学校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措施

为提高中职法律基础教学效果,应根据影响中职学校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

1. 创建中职法律基础教学的良好条件

科任老师要加强与班主任的交流,一方面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加强班风、学风建设,保证学生在课堂中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科任老师要配合班主任,加强中职学校纯男生班级或男生占比例较大的班级的学风建设。

2.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长期以来,中职生将法律基础课当做副科来看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极为有限。他们对该课程的学习仅限于教学课堂听讲,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复习。这严重制约了中职法律基础教学效果。因此,要提高中职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科任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纠正错误观念,加大学习投入,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

3. 创建“受学生欢迎”法律基础课堂

教学效果好的中职法律基础课,应该是受学生欢迎的课,应该是学生“和谐”、“有用”、“易懂”和“有趣”的课:(1)“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的课堂,能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加强师生的良性交流和互动,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2)“有用”。老师应根据中职生逻辑思维较差、喜欢实用性较强知识的特点,充分为学生展示法律基础课程的实用性,围绕中职生现在、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来组织教学内容,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准备法律条件。(3)“易懂”。一方面,要将抽象的法律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诠释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应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案例教学法将抽象的法律知识讲得透彻易懂。(4)“有趣”。教学方法单一、老师讲得多、师生互动少,课堂枯燥无味,是制约中职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原因之一。因此,中职法律基础教师应改变传统以老师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项目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他们从被动的“听众”变成主动的“学习者”。

4. 加强法律基础的实践教学环节

中职生运用法律能力的提高是衡量中职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但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提高了法律意识,形成了一定的法律观念,但法律应用能力比较低。然而,应用法律能力的提高是满足中职生毕业后迅速适应社会、解决现实问题、维护合法权益的需要。因此,老师应该在拓宽中职生法律知识、提高中职生的法律意识的同时,尽可能培养中职生的法律应用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如开展实施案例教学、组织学生参加法院庭审、组织学生参观监狱等活动,让学生直观了解法律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法律的威严,体会违反法律的成本和代价,从而更加遵纪守法。

5. 完善学生成绩考核机制

中职法律基础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倾向于用“单一期末成绩考核”来评价该学期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评价机制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全面的学习状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不利于中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要将学生的期末成绩考核与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考核结合起来,并且要加大学习过程的考核比例。如学生的平时成绩可扩大到占总成绩的50%,期末成绩占50%。同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可将学生的平时成绩考核进一步细化,如可将学生的平时成绩设计为:课堂表现占25%、作业占10%、课堂笔记占15%。这就为学生设定了课堂行为导向,激励学生深入参与课堂教学。

注:该文属于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2011-2012年专项课题:《公民教育视野下中职法律基础教学实效研究》(编号:1-1)的阶段研究成果。

摘要:在中职生看来,中职法律基础教学效果总体值得肯定,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职法律基础教学效果受学生个人因素、法律课程的特点、教师因素和班级因素的影响。提高中职法律基础教学效果可从五方面入手:创建中职法律基础教学的良好条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创建“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完善学生成绩评价考核机制。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篇4

关于印发《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综合素质测评条例》的通知

各处室、院部:

经研究,现将《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主题词:制度 通知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

2010年9月20日印发

(共印40份)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特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包括品德表现测评、学业表现测评、文体表现测评、社会实践测评和能力表现测评五个方面。

品德表现测评主要反映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表现; 学业表现测评主要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

文体表现测评主要反映学生在文体活动中的表现及成绩; 社会实践测评主要反映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活动的表现与成绩;

能力表现测评主要反映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第三条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的构成和权重为:品德测评满分100分,权重0.10;学业测评满分100分,权重0.60;文体测评满分100分,权重0.10;社会实践测评满分100分,权重0.10;能力测评满分100分,权重0.10。

第四条

实施综合素质测评必须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是各类评奖评优的主要依据。

第二章 品德表现测评

第五条

品德表现测评满分为100分,由基本分、奖励分和扣分三部分构成,即:品德分=基本分+奖励分-扣分。

第六条

品德基本分为50分;品德奖励分在个人原始奖励分的基础上进行折算,即:奖励分=本人原始奖励分÷年级专业最高原始奖励分×50;品德表现扣分等于原始扣分。

第七条 品德奖励分的适用条件和标准如下:

(一)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者,省级以上加10分,市级加8分,校级加5分(标兵相应另加2分),院级加3分;被评为优秀团员、优秀社团干部、各类积极分子者(授予奖学金的除外),省级以上加15分,市级加10分,校级加8分,院级加5分;同一学年因相同事迹被不同部门授予同一或同类称号者按最高奖励级别计分一次。

(二)因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拾金不昧等行为而受学校、学院通报表扬者,每次分别加5分、2分。

(三)所在班或团支部,被评为省级、市级、校级、院级先进集体或受到奖励的,每人分别加6分、4分、3分、1分。同一单位在同一学年中因相同事迹多次获奖者,按最高级别计分一次。

(四)被评为学校或院安全文明宿舍的,所在寝室每人分别加3分、1分;在同一时间受学校和院表彰的,按最高级别计分一次。

第八条 品德测评扣分的适用条件和标准如下:

(一)参加非法组织,搞非法宣传,参加非法游行示威或聚会者,扣20分,组织者扣30分。

(二)凡政治学习、组织生活、集会、晨会(升旗活动)和规定必须参加的劳动或集体文体活动不经请假而缺席者,每次扣4分。

(三)凡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社会道德规范,受学院公开批评者扣2分,受学校通报批评者扣5分,受警告处分者扣15分,受严重警告处分者扣20分,受记过处分者扣30分,受留校察看处分者扣40分。同一次错误行为同时受行政和党(团)纪律处分者,按最高级别扣分一次。

(四)凡因为安全意识不强,而造成不良后果者,每次扣5分。

第三章

学业表现测评

第九条 学业表现测评满分为100分,由成绩分、奖励分二部分构成,其中:成绩分占85%,奖励分占15%。即学业分=成绩分+奖励分-扣分。

第十条 成绩分=本人学年课程分数(或平均学分绩点)÷年级专业学年最高课程分数(或平均学分绩点)×85。各类考试成绩转换与折算参照我院《学分制实施办法》(河职院[2005]24号)。奖励分=本人原始奖励分÷年级专业最高原始奖励分×15,扣分等于原始扣分。

注:学业表现测评的课程为:学生修读完毕的专业标准中所列的所有课程,即所有必修课和任选课。

第十一条 学业奖励分的适用条件和标准如下:(一)单科成绩在85分以上(包括85分)(1分/科); 单科成绩在90分以上(包括90分)(2分/科);

单科成绩在95分以上(包括95分)(3分/科); 获单科年级专业第一名者(不及格者除外)(2分/科)。

(二)普通专业学生在应用英语能力考试中,过B级者加2分,过A级者加3分,通过英语四、六级者,分别加4、6分;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四级考试中,过级者加2分,通过六级者加4分。

(三)普通专业学生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过国家一、二、三级者分别加2、4、6分;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过国家二、三、四级者分别加2、4、6分。

(四)通过相应职业技术资格证书者,按照国家初中高级分别加2、4、6分。

第十二条 学业表现的扣分包括:

(一)凡违反考试纪律,考试作弊者,除在品德行为表现中扣分外,在学业中另扣5分。

(二)旷课扣分:1分/节。

第四章

文体表现测评

第十三条 文体表现测评满分为100分,由基本分、奖励分两部分构成,即文体表现分=基本分+奖励分-扣分。

第十四条

文体表现的基本分为50分;奖励分=本人原始奖励分÷年级专业最高原始奖励分×50,扣分等于原始扣分。

第十五条 文体表现奖励分的适用条件和标准如下:

(一)代表各级组织参加体育竞赛的运动员,每届每项按照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分别加2、4、6、8分。

(二)在各种体育竞赛中获得名次的运动员,校级第一名加

10分,二至八名分别加8、7、6、5、4、3、2分;省级的获奖按校级的2倍计分;国家级的获奖者按校级的3倍计分;破记录者按照校级、省级、国家级分别另加10、15、20分;院级竞赛获奖者按校级的50%计分。

(三)代表各级组织参加文艺演出或竞赛者,每次每项按照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分别加2、4、6、8分。

(四)在文化、艺术竞赛中获得名次的演出者,按照院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分别加5、4、3、2分;校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分别加

10、8、6、4分;省级的获奖者按院级的2倍计分;国家级的获奖者按院级3倍计分。

注:社团主办活动与院级活动同级,市级活动与校级活动同等计分。

(五)为文娱演出或文体竞赛做服务工作者(含比赛裁判),每次加1分(裁判1.5分),该项一学期累计最高不超过10分。

(六)长期参加运动队、艺术团(队)训练且表现积极者,每学期校级加5分,学院级加3分,国旗班成员经考核称职者,加20分。

注:特指校级、院级组织的球队或艺术团。

第十六条 文体表现的扣分的适用条件和标准是:

(一)凡班、院、校要求统一参加的文体活动而不参加者。(2分/次)

(二)比赛中无故弃权,影响比赛正常进行者。(2分/次)

(三)比赛中不服从裁判、不听从工作人员安排(4分/次),辱骂、殴打裁判(8—15分/次)。

(四)破坏各项文体活动的正常开展者。(2分/次)

第五章

社会实践测评

第十七条 社会实践测评满分为100分,由基本分、奖励分两部分构成,即能力表现分=基本分+奖励分-扣分。

第十八条 社会实践基本分为50分;奖励分=个人原始奖励分÷年级专业最高原始奖励分×50,扣分等于原始扣分。

第十九条 社会实践测评奖励分的适用条件和标准如下:

(一)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每次加1分。该项一学期累计最高不超过10分。

注:乐于助人者须提供感谢信或锦旗。

(二)参加无偿献血者每次加6分,参加验血但因体检原因未成功献血者加1分。该项一学期累计最高不超过12分。

(三)参加校外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团校安排集体服务除外)一次(1个小时以上)加3分,但该项一学期累计最高不超过20分。

(四)参加校内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一次加2分,但该项一学期累计最高不超过10分。

(五)参加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集中实践活动并圆满完成任务的加20分,参加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分散实践活动并圆满完成任务的加10分。

(六)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自主创业,各学院根据学生创业时与专业的结合情况、市场调研情况、创业实施等情况酌情加分,最高分值为20分。

(七)凡要求统一参加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而不参加者,每次扣2分;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中,无故中途离场者,每次扣2分。

第六章

能力表现测评

第二十条

能力表现测评满分为100分,由基本分、奖励分两部分构成,即能力表现分=基本分+奖励分-扣分。

第二十一条

能力表现基本分为50分;能力奖励分=个人原始奖励分÷年级专业最高原始奖励分×50,扣分等于原始扣分。

第二十二条 能力表现奖励分的适用条件和标准如下:

(一)在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上发表论文者,每篇按市级(指地级市)、省级、国家级(核心、权威刊物)分别加6、8、10分,专科学校学报、本科学校学报分别按市级和省级标准加分;专业学术论文被市级、省级、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采用者,每篇分别加4、5、6、7分。同一篇论文被多家刊物转载或多次学术会议采用,在按最高等级刊物的标准计分一次的基础上,加计2分。同一论文为多人合作者,按第一作者得分高于其他作者的原则进行分配,但总分不能超过上述标准。

(二)在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各类技能和知识竞赛,以及展览评比等活动中,参加者(完成全过程)每次加1分,获得一、二、三等奖,院级分别加5、4、3分,校级分别另加

10、8、6分,省、国家级的分别按校级的2倍、3倍计。

(三)在学校学报、校报、团刊上发表文章者,每篇加3分。在学校职能部门或学生组织主办的其他刊物上发表文章者,每篇加1分。

(四)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专利者,按发明、实用新型、外观专利每项分别加30、20、10分(多人合作者按参加人数平均计分或由当事人协商决定)。

(五)担任学生干部或从事公益性、服务性工作满一年且能

履行职责者,按如下标准加分:

1.校团委会正副部长、校学生会正副主席和正副部长、其他校级学生组织正副负责人加15分。

2.校团委会、学生会及其他校级学生组织干事、学院团总支副书记学院学生会正副主席加12分。

3.学院团总支正副部长、学院学生会正副部长、学生社团正副会长、秘书长加10分。

4.学院团总支和学生会委员、班长及团支书、各学生社团正副部长、校广播站成员加8分。

5.班委、团支委、科代表、舍长、教学学生信息员加6分。6.助理级学生干部可按其担任的组织级别给予相应加分。身兼多职者,按最高职务计分,各职务均能履行职责另加1分。

(六)学生干部不履行职责、工作马虎、同学反映意见比较多的,经团组织决定,可根据情况酌情减1—5分。任职未满一学年者,按其职务等级分数的50%计算,但给予免职的不给加分。

第七章

综合素质测评的组织机构和程序

第二十三条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由学校统一领导和部署,学生工作处负责监督和指导,各学院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

各学院成立学院、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各工作小组的人员构成和职责如下:

(一)学院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由党(总)支部副书记、辅导员、院团总支和院学生会主要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1.结合本院实际制定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和补充规定; 2.组织部署本院综合素质测评工作;

3.对各班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实施监督和指导;

4.裁决综合素质测评纠纷,做好测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工作;

5.审定上报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包括各种登记表格和电脑软件)和评优材料。

(二)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小组由辅导员、班长、团支书、学生干部代表、各小组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1.做好测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工作和与素质测评有关的其他工作;

2.审核素质测评各方面的基本分、奖励测评分和扣分,上报素质测评有关材料。

第二十五条 素质测评按如下程序进行:

(一)个人自评。每个学生必须按照素质测评五个方面的内容,实事求是地填写德、智、体、能、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得分和扣分。

(二)审核。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小组认真负责、客观公正地审查核准每一位同学各项素质测评的得分和扣分,发现错漏者,有权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更正或增补。

综合素质测评各项得分必须有客观依据,并经相关主管部分核准后加分才有效。即:评优获奖的必须提供证书或奖励文件;参加相关党、团、学组织和相关活动需要加分的,须由主办方提供盖公章的加分条。没有客观依据和学校素质教育部门提供有效加分条的取消加分。

(三)公示。学院综合素质测评小组经过审查和换算后,将素质测评成绩(含德、智、体、能、社会实践五个单项和合成总

分)用书面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公示一周,接受广大同学的监督。在公示期内对测评结果有异议者,可以向学院综合素质测评小组反映,由学院综合素质测评小组进行复查,并在三日之内作出答复。经过复查,确有错漏的,予以更正或增补,并将经审查改正后的结果重新进行公示。

各学院要维护测评结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测评结果任何人不得更改。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复议的,经学院党总支同意,可重新召开测评小组会进行复议。各学院党总支负责受理学生对测评结果的投诉与质询。必要时学生工作处可派人介入相关调查核实工作。

(四)审批与备案。学院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对各班的素质测评结果和评优结果进行审定,将有关表格及材料(含电子版)送学院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报学生工作处审核,由学生工作处组织相关素质教育实施部门和科室进行会审,并将结果报学校主管领导审批后进行表彰和存档备案。

第八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六条 综合素质测评每学期(每年的三月和九月)评定一次。学生处按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名次,分别按专业或年级学生人数的2%、5%、10%颁发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和三等奖学金。

第二十七条 处罚:

(一)素质测评中弄虚作假(如谎报事迹,做假材料、假证件、假文章,涂改考试成绩和素质测评分数等)、争名夺利、诬告损人者,除给予批评教育外,视其情节在其素质测评总分中扣

6~10分,情节严重者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二)学生干部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在素质测评中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者,除责令其退出素质测评小组、给予批评教育外,可视情节在素质测评总分中扣8—10分,情节特别严重者可以给予纪律处分。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参加优秀学生标兵和优秀学生的评选:

1.有本条

(一)、(二)所述情况者; 2.受校、院通报批评或处分者; 3.考试作弊者;

4.未按时缴费注册(含党团费),又不办理相关手续者。

第九章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适用的对象为全日制在校大专学生。第二十九条 各学院可结合本学院实际情况,就本条例规定未够详尽事项制定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或补充规定,各学院制定的细则或规定必须报学生工作处备案,并不得与本条例的原则精神相抵触。

第三十条 本条例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上一篇:作业方案下一篇:文字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