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交流活动

2024-05-01

课堂教学交流活动(精选8篇)

篇1:课堂教学交流活动

仁怀市小学五片区“有效课堂教学探讨与交

流” 暨鲁班一小第五届教学交流会

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水平,立足实际,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为目的,借助区域联盟的平台,仁怀市小学五片区组织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探讨与交流” 暨鲁班一小第五届教学交流会活动,为区域教师提供一个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以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层次,促进学校发展。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小组

组长:冯文飞

副组长:冯文政、刘玉勋、杨明江、成员:周剑峰、何瑞阳、牟胜利、周光华、肖飞

二、活动意义

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优化学校教学活动的组织,切实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依此为契机,让教师在互动、互助的实践中,增进合作、共同进步。

三、活动主题

有效课堂教学探讨与交流

四、活动时间、地点

1、活动地点:仁怀市鲁班镇文政小学

2、活动时间:2014年4月25日早上9点——下午6点

五、参加活动单位

1、主办单位:仁怀市小学第五片区(中枢三小、茅坝一小、苍

龙小学、符阳学校、鲁班一小)

2、承办单位:仁怀市鲁班一小、鲁班文政小学

3、参会人员:仁怀市教研室----、五片区各校代表及鲁班一小辖区各校(园)代表(具体人员见鲁班一小的通知)

六、活动内容

1、课堂教学。

2、总结交流。各校安排一代表评课、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进行探讨交流。

七、活动议程

2014年4月18日

附:

一、标语(文政小学负责,特别注意第二条标语的设计)

1、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同仁莅临我校传经送宝--鲁班文政小学

2、仁怀市小学五片区“有效课堂教学探讨交流”暨鲁班一小第五届教学经验交流会

二、各校参加人员安排

各校教导主任必须参加,其余安排的教师必须是上学期期末素质测试鲁班镇倒数三名的教师,名额分配(鲁班一小、鲁班二小2人;农保小学、冠英小学、生界小学1人;文政小学空堂教师人人参加)

篇2:课堂教学交流活动

老师们高度重视本次交流活动,结合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以来自己课堂教学发生的显著变化,纷纷撰写心得体会,交换经验和看法,都想借助这次交流活动展示自己的收获,解决自己的疑问。

通过交流,我们欣喜的发现,老师们的教学理念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新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能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设计特点鲜明。教学目标的设定、课堂容量能够与学生实际相适应,具有较好的针对性;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解疑,课堂上能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恰当、具体、有激励性;老师们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启发学生思考,并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注重课堂的自然生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解决问题,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能够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课堂训练题设计有层次,检测效果较好。能够在有意识地关注学生,分别指导,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成长进步。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部分教师的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课堂不够成功,四步教学法的特征不明显,步骤不清晰,不能较好理解四步教学法的核心,在日常听课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学设计缺乏特色,体现不出“导学”的精神,课堂落实不到位。教师不能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不能明确在各阶段的角色。这些问题说明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学永远是不完美的艺术,每位老师都要认真反思得与失,针对不足进行整改。课堂教学减少“秀”的成份,倡导清新、自然而有普及价值的课堂艺术,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篇3:课堂教学交流活动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教学工作经验,首先对开展数学“交流”活动的必要性进行阐述,然后对具体的“交流”活动的开展做详细说明,随后对开展数学“交流”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简单性总结,以期抛砖引玉。

一、开展数学“交流”活动的必要性

1.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需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思维。”……这些描述都说明了数学教学活动并非教师一人的活动,而是让学生积极参与、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的活动,即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维的碰撞,提出各种疑惑质疑的活动,使课堂教学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因此,开展数学“交流”活动,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需要。

2. 小学数学教材变化的需要

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小学数学教材也随着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发生了变化,在数学教材中,一些繁、难、偏、旧和缺乏现实意义的教学内容被删除或者删减,而具有探索性、实践性特征的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尤其是强调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降低数学教学难度,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创新了教学方法,优化了教学过程,数学思考、统计和实践活动等得以增强和增加。面对这些情况的出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对自身当前的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和转变,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而仅仅依靠教师的传统灌输式和学生被动倾听的信息交流方式,是难以获取优质高效的数学教学效果的,因此,开展数学“交流”活动就成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必要的教学活动。

3. 小学数学课堂信息交流现状的需要

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交流”活动的开展现状并不乐观,而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课堂信息量太大、学生无法消化,课堂信息交流方式单一,课堂信息交流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课堂信息交流局限于课前预设、流于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数学课堂“交流”活动的开展一直处于低效和无效的状态。而且,通过观察发现,部分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常常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总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来进行教学设计,没有给学生提供对信息进行理解和反馈的时间。有的教师总是采取师生一对一的交流方式,没有实现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的教师采取的小组合作交流方式,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体现的却是以个别学生为主导,大多数学生扮演的是“群众”的角色;有的教师在学生交流活动中,总是习惯于打断学生的话,强行对学生加以点拨……综合以上种种现状,开展有效的数学“交流”活动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我们应当提出改进小学数学课堂“交流”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而使课堂“交流”活动的教学价值和作用能切实发挥出来。

二、多种“交流”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开展

1. 情境交流

情境教学,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态度体验,使学生准确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情境教学的教学状态由静态转化成了动态,它使原本枯燥、沉闷的教学课堂变得富有活力,教学课堂妙趣横生,学生的学习情绪也能变得极度高涨,从而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情境活动中,以极高的热情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而且这能有效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会显得十分积极、活跃,情感也能在交流活动中得以强化。

例如,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节内容为例,本节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小学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经历计算的过程,所以,在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加以理解和掌握之后,我给学生创设了如下情境:拿出课前我在家里收集好的一些物品,如手电筒、水杯、羽毛球、钢笔、钱包、镜子、魔方、积木块,等等,物品上都标好了带有小数点的价格标签,然后,选取几名学生,两位学生扮演“售货员”,剩余的扮演“顾客”,然后来模拟购物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扮演“顾客”的学生交流买什么,带的钱够不够,选择好要购买的物品后,到“款台”结账,与“售货员”交流共需要多少钱,付钱之后应该找回多少钱,并对物品价格的计算过程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在这一体验式情境中,促进了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而且因为形式生动活泼,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开展得更为顺利、有效,在交流活动中,也检验了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讨论交流

讨论,即在教师指导下,为了达到某个教学目标或者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合作探讨,从而获取知识,提升能力。通过开展讨论活动,可以充分凸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体性,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积极组织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与老师、同学进行分享交流,如此,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而且能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将所学知识真正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例如,以《图形的认识》这节内容为例,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我让学生对如下问题展开讨论:对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这几种形状,我们现实生活中哪些东西是这几种形状?因为这一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十分贴近,所以学生都积极地讨论了起来,还有的学生开始对讲台上放的墨水盒进行观察,并发生了争论,有的说墨水盒是长方体的,有的说是正方体的……于是我也观察了一下这个墨水盒,发现从不同的角度看,看到的墨水盒的形状是不同的,正面看是正方形,侧面看是长方形,确切地说,它应该是一个长方体。之所以学生之间展开争论,说明部分学生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还不能正确区别。于是,为了让学生对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有正确的认识,我让学生进行观察、触摸、比较等活动,之后再让学生对墨水盒进行观察,学生都说:“是长方体!”这样,在讨论活动中,每位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真实的想法,而且对数学知识点也有了正确且深入的认识。

3. 复习交流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生通过复习,可以提高整体知识水平,学习智力与自学能力也能获得发展。而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展开交流,则可以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复习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被充分凸显出来,而且,学生在复习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会更为全面、透彻,复习效率能够大大提高。

例如,单元的复习课,我们就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交流,给予每位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对自己将凌乱知识进行概括、总结的结果进行说明。先让每个小组的组员进行汇报,然后再进行交流、讨论,取长补短,对各自整理归纳的知识结构网络进行补充和完善,让每个小组都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我们则对各个小组所整理的结果进行点评,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并教会学生更为科学的整理总结方法。

4. 反思交流

反思是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进行的一项活动。教师通过反思,可以促使自身的专业知识得以丰富,专业技能得以提高。学生通过反思,可以促使自身的学习方法更加科学,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在反思活动中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可以让教师与学生都能接受彼此的反馈,从而促使自身的教学与学习方式更为完善,获得属于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例如,师生之间可以交流“教师在课堂上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到了促进意义?”“应该如何对当前课堂上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学生之间应该如何配合?”等等;生生之间可以交流“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与状态如何?”“认为什么样的方式对自己学习成绩的提高更为有利?”等等。这样,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反思,教师与学生自身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会更加完善,教学和学习效果也才能在此基础上获得大幅度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交流”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帮助师生梳理思维的重要方式。通过“交流”,学生以被动状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学习方式能得到根本上的转变,从而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交流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要积极探究行之有效的促使小学数学“交流”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途径和措施,从而实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结合,使气氛沉闷压抑的数学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变得积极活跃,教师的教学热情变得兴致高涨。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即教师利用教学媒介,使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如果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难以实现。以小学数学为例,以“交流”为主要研究点,对数学课堂中开展“交流”活动的必要性、多种“交流”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开展以及开展数学“交流”活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交流,必要性,情境,复习,反思

参考文献

[1]高茜茴.小学数学课堂信息交流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李成荫.小学数学交流的意义及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

篇4:英语教学中“交流活动”的培养

【关键词】哑巴英语 师生交流 生生交流

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明确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尽管多年来初中英语教学的“哑巴英语”现象已有所改善,但是学生们还是很少有机会口头表达。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是很多英语教师遇到的难以解决的教学疑难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下功夫,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创建一个相互“交流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语言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个体训练的机会。而相互“交流活动”主要分为师生交流与生生交流。

一、师生交流

1.教师在课堂中尽量多创设情境,让学生诱发联想。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够使语言在具体直观的状况下体现出其特定的意义,帮助学生及时理解相关语言的意义,并促使他们逐步学会在适当的场合运用适当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例如,在教学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仁爱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7 Topic3 Section A的时候,上课前先播放了一段有关美食节的视频,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产生了极为丰富的联想,并且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美食节的相关知识,介绍有关美食节的背景、活动等相关知识,然后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们围绕美食节这个主题运用所学过的英语知识展开自由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开口说英语,获取知识,并培养了良好的听说能力。

2.师生互动交流,学生探究学习。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英语学习的特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上进心,使学生乐学、会学、好学。例如,在教学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仁爱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7 Topic2 Section A的时候,课前,教师初步了解哪些孩子在家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活,哪些孩子心灵手巧一些。通过了解知道,Fang Wendi是最能干的。在课堂操练过程中,请语言能力最强的Zhu Hiuru和动手能力最强的Fang Wendi到讲台做一个示范表演,另外再安排两位学生充当小助手。任务是:让Zhu Hiuru来扮演教师的角色,教学生Fang Wendi来做fried rice。Zhu Hiuru首先把自己写的做fried rice的方案逐条念出来:

①First,cut some cooked meat very finely.

②Next,you need to put some oil in the pan.

③Then,fry the meat lightly.

④After that,add the rice slowly.Fry it for a few minutes.

⑤Finally,add some salt

⑥Taste it,is it delicious?

⑦Cooking is fun!

然后,要求Fang Wendi根据Zhu Hiuru的陈述,完成make fried rice的任务。她一边做,一边重复Fang Wendi的话。两个小助手则根据需要,不时地给Zhu Hiuru递上东西,还说出了“First,cut some cooked meat very finely. Next,you need to put some oil in the pan.Then,fry the meat lightly. After that,add the rice slowly.Fry it for a few minutes. Finally,add some saltTaste it,is it delicious?Cooking is fun!”等新的句子。看到他们有声有色的表演,下面的同学跃跃欲试。等到示范的学生一表演完,各个小组就开始分配角色。通过这样的互动生成学习,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高涨,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师生共同讨论,学生主动发展。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思路,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把学生主动发展作为一个积极追求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于动态和不断的生成中,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例如,在教学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仁爱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7 Topic3 Section D的时候,提出了话题“Healthy Eating”教师最初的预设是引导学生懂得Healthy Eating重要性,提高How to Keep Healthy的意识。没想到中途有一个学生提出了反对意见。

S1:Drink enough water.

S2:Eat fruit and vegetables.

S3:Eat a healthy breakfast.

S4:Eat less for your supper.

课堂气氛出现了反对的声音,教师连忙笑着说:Oh,his answer is very interesting. Do you agree with him?

S5: I dont think so. If eat less supper,We have no enough mental class in the afternoon .

S6: I think its very important to eat enough supper,we mustnt eat less for our supper.

此时,课堂讨论进入了高潮,实际上这时候已经换了一种方式达成了引导学生“Healthy Eating”教学目标。

二、生生交流

在教学中采用“两两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交流教学,能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教师给每个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布置任务,讲明要求。学生通过“两两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完成任务的同时,既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运用英语的能力,而且增进了学生间情感的交流,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并有效地解决了课堂中的死角问题。

1.“两两讨论交流” 的课堂交流教学是指把学生分成两人为一组。在一节课中一般安排三次以上两两讨论交流。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语言锻炼。例如,在教学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仁爱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5 Topic1 Section A的时候,教师安排了3次“两两讨论交流”。首先,在复习引入环节,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幅图片和一些关键词组,让学生根据情境来做对话练习,学生可以在所给词组的基础上,联系学过的语言知识,创编出情境对话并进行练习,虽然学生的作品水平不一,但每人都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在深入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两两朗读课文后,提出两个深层次的问题供学生讨论从而对课文内容有深层次的理解。在这里,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在拓展阅读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读懂文章后两两一组将所读文章用对话形式表现出来,既练习了本节课的主要交际项目,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语言运用的目的。

2.“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交流教学是指把学生分成4-6人为一组,每组学生中有成绩好的,也有基础暂时落后的。教师布置任务,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讨论一个话题,或学生从几个题目中选择其中一话题。例如,在教学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仁爱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7 Topic3 Section D Healthy Eating Habits的时候,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以下活动:

(1)把学生分成4-6人为一组,每组学生中有成绩好的,也有基础暂时落后的。

(2)学生在组内合理分配角色,确定个人的职责(采访对象,记者,记录员,汇报员),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3)教师布置任务,提出具体要求:

Discuss in groups and make a list of healthy food and drinks.

1)What do you usually eat for breakfast, lunch and dinner?

2)What are your favorite food and drinks?

3)What do you think are healthy food and drinks? List at least three of each.

4)Make a menu for a week.

5)Report to the class the reasons you choose the food for your menu..

6)Choose the best menu and then present it to the class.

(4)学生小组采取问答式进行采访,根据采访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最后形成短文。

(5)每组派一个同学展示交流作品,教师做点评。

通过这些活动,让第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表现自己,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总之,这种相互“交流活动”的合作学习方式,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地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英语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M].初中英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5:学校教学交流活动简讯

促进共同成长

------天兴海明威学校教学交流活动

为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更新教学观念,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周我校联合兄弟学校共同举办了教学交流活动。

本次教学交流的有数学、语文、体育三门学科。听课活动分三组有序进行。

我校认真选派了九位老师先后承担了本次公开课教学。上示范课的老师有数学组赵妮,杜亚茹老师;语文组伍梦锦,李诗雪老师。体育组严妙春、邢丽敏、王磊、运小峰、杨阳老师等。

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各教师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异常精彩。

课堂上,同学们纷纷举手,积极互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课后,观摩教师们对授课内容进行研讨与交流。

篇6:课堂教学交流活动

2012年11月28日至29日我县初中政史城乡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在南答中学和邵庄中学举行,本次活动得到了南答中学、邵庄中学、第三中学及第四中学的大力支持,他们工作细致周到,课上的精彩,后勤保障得力。本次活动中,窝北中学穆校长、四中刘永恒主任、砚昌黄淑敏主任、尚村王立杰主任亲自带领教师参与听课及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中的靓点

1、执课教师(南答中学的翟红霞老师、第三中学的牛艳尊老师、邵庄中学的崔运华老师、第四中学的王艳坤老师)态度端正,准备充分,无论是从备课还是授课都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传授知识,又教给方法,教学环节设置科学高效,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课堂上学生的活动真实有效,学生们的精彩表现不时给听课教师以惊喜,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超越自我的喜悦,更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观课教师认真、虚心,在评课过程中大家坦诚相待,真诚交流与互动,部分老师站位高,评价准,观念新,通过本次活动所有参与人员都有很大的收获,今后政史课堂教学的方向性也更加明朗。

本次活动的不足:

1、从教学方面来看:(1)有的教师教学目标定的不够准确,教学目标定位不准会直接影响教学的目的性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率;(2)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还是过于重视教学任务的达成,及预设环节的完成,对课堂中随机生成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无法真正利用,从而使课堂使去了应有的活力。(3)部分问题的设置不够科学具体,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进程,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4)有的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及提升。(5)大部分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所欠缺,无法做到使教育于无痕中完成,使知识于快乐间习得。

2、从研讨方面来看:大部分教师的评课,还仅仅局限于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部分教师的评课不够深刻,多客套话,大官话;在评课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做课教师的不足,但却很少能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几点建议:转载请著名来自:http:///yinhanggongzuozongjie/银行工作总结

1、无论是备课还是讲课我们都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在准确把握课标及教材的基础上,努力寻求适合学生需要的教育教学方式。

2、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要做到水到渠成,润物无声,而尽量避免生硬说教,空喊口号。

3、要注重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及有效性。

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5、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点拨。

篇7:教学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刘智伟

2013年10月12日,蒙自市第四小学和我们学校进行了一次教学交流活动,通过这一次活动,收获良多,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有要足够的自信

这种自信来源于课前的精心准备,来源于对学生的充分信任,而这个正是我身上缺失的。在李梅芳老师的课堂上,李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让我深深折服,整堂课下来,条理清楚,教学目标明确,教态自然。课堂教学组织严密、紧凑,过渡自然,让我们体会到真的不是小区的小孩不会学,而是教师没有做到位。

二、严格要求学生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特别是测试时要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有布置就要有检查,而在此过程中就要做到有奖有罚,比如设置免作业卡等等。

三、做足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a、多关注他、可以适当的把他的位置调到前面来,上课重视他的一举一动。

b、利用休息的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替代,培养几个优秀的小助手,对后进生实行一对一辅导,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奖励,对没有完成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批评和处罚。

C、布置作业的数量要和其它学生区别开来,不能让他们做同样的作业,对于后进生的作业要质量,而不要数量,作业不宜太多,甚至一题或者二题即可。

d、孩子是夸出来的,注重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放大,只要他能适当的完成或者是做对一些作业时,就给予赞扬,并且表扬的话能最好是通过第三人说出来。

篇8:课堂教学交流活动

一、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的核心

学生逐渐成为课堂主体的当下, 课堂上交流活动的核心有待我们不断地钻研.目前, 对于许多数学教师来说, 数学知识的传授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 教师在组织数学课堂交流活动时, 仍习惯于突出对数学知识的教学任务, 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个性培养.主体性教学方法提倡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因此, 在当前的主体性教育过程中应当围绕以下核心突出其实效性.

(一) 评价更注重数学课堂的过程性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 往往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 并用考试成绩来体现这一结果, 尤其是升学考试.但经多年研究发现, 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关乎学生的成长, 过程性评价不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更关注的是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知识探索的全过程.

在数学相对抽象、难懂的情况下, 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结合学生的猜想、观察、验证、实验、交流和体验等过程, 从这些因素入手丰富学生的课堂交流, 注重课堂交流的多样化, 积极引导每个学生参与进来, 增加学生对学习交流过程的体验, 引导学生懂得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知识, 更重要的是探索知识, 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 交流更彰显师生、生生的多向性和情感性

一方面,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 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能够激发其自身的学习灵感, 促使他们自发地探索和思考知识.在数学课堂上, 和谐融洽的情感交流, 是师生关系协调的“润滑剂”.另一方面, 学习最终实现的是学生知识的自我构建, 因此课堂交流就应当是由师而生、由生而师、由生而生的多向交流, 也即交流的多向性.例如, 在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中, 教师可以先用导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大家之前都学过了相似三角形, 对相似三角形知识有一定的理解, 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相信在平常的生活中同学们也发现了这方面的应用, 现在请大家举例说明.”经过这样的交流引导, 学生会深刻感受到被尊重, 最终实现学习的自主性.

二、提高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实效性策略

(一) 研发教材, 融汇践行, 突显亮点

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 即内容略有枯燥, 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 所以我们的教师团队就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不断寻找教学灵感, 将这些灵感加以实施, 并在以后的教材研发过程中, 运用其丰富的经验编写更为特色的教材, 编写亮点教材, 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 实现民主教学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教学中, 要营造更为和谐的环境.教师应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 积极发现他们的特长, 进行正确的引导.此外, 当学生发表观点时, 教师不应用陈旧的对错观念进行衡量, 多参考当代综合人才的素质需求, 以培养素质型人才.

(三) 设置问题化情境、生活化情境

数学这门学科有着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 所以在课堂交流过程中, 教师要积极地设置问题, 为学生创造寻求答案的机会, 并对问题加以引导, 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完善他们对知识点的认识.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和设置的问题下, 主动地进入知识的交流和思考状态, 通过讨论和实践得出准确的结论.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过程, 都是在不断的自我修正和调整的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 学生的主动性会得到有效发展, 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也会大大增加.

上一篇:巡察干部个人鉴定下一篇:观摩学习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