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

2024-04-1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精选9篇)

篇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

陈家港中心小学 张文丰

[内容摘要]:21世纪的小学课堂教育不仅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更重视非语言行为的运用。据有关人士测算: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效果约占45%,而非语言表达效果约占55%。作为一位优秀的人名教师,我们要正确意识到非语言对教学的重要性。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述,首先论述了非语言的重要性与价值;其次论述了非语言中体态语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非语言交流

人类自始至终都离不开“语言”,它是人与人沟通的重要媒介。语言是由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共同组成,只有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才会使语言更加饱满、强而有劲,两者缺一不可。两者相比之下,有声语言是一种口头语言的交流,表达方式简单明确、直抒胸臆。而无声语言属于一种发自于内心的真实语言,表达方式更为细腻、柔和。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个举手投足的瞬间看似微不足道,却足以影响学生的一生。运用好无声语言,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教师如果能自觉地提高自己无声语言的修养,充分挖掘无声语言的潜能,就有助于加强表达的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之处,在课堂教学中闪烁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一、非语言的重要性与价值

非语言在小学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能够准确、生动、适当的运用非语言教学,可以帮助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等等。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柏拉曾经对语言行为传递信息的效果进行因素分析,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课堂信息传递的总效果=7%的词语+38%的声音+55%的人体动作、面部表情。

美国的另一位心理学家阿伯特.梅哈拉也说:“在感情交流上,无言的举止往往比语言更传情。”他们所说的人体动作、面部表情、无言的举止其实就是无声语言。由此可见,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了。正确、适当的使用非语言教学既然能这样,何不为呢?

非语言究竟存在哪些价值呢?

(一)可以引发兴奋,促进注意力集中指向某一特定内容。

在讲授小学五年级语文《狐狸与乌鸦》这则故事时,为了特别显示出狐狸的狡诈贪婪,让学生通过眼神来表现其个性特征。狐狸狡诈眼睛会来回转动想出鬼点子,“咕噜噜”的转动眼球,看是简单不过的表情却准确的刻画出狐狸的狡诈;

狐狸见葡萄馋得直流口水,舌头不断在嘴里打圈。这些神情、动作的演练是靠面部语言进行的,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兴奋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使课堂得到了愉悦的气氛,升华了课堂内容。

(二)补充、强化语言,促使信息量的不断扩大。

在诵读爱国篇章时,老师会紧握双拳、昂首挺胸彰显爱国主义情怀;在诵读亲情篇章时为了突出真挚的情感,老师会以掏心的的动作,含泪的双眸歌颂母爱的伟大;在讲解寓言故事时,老师又会以幽默的表情、夸张的手势活现动物的灵魂、思想。这些都是在补充、强化语言,使语言不在单挑,赋予新的魅力。同时这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提升,他更是各方面的完美结合,使得你所体会到的不仅来之人物的话语,也来之他非语言的概述,从而使信息量不断扩大。

(三)传情达意,促使师生情感进一步的交流

传情达意,顾名思义也就是双方以真挚的情感回馈对方。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方进行的有明确目的的教育。

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的关爱与热情。近距离与学生交流,以眼神来肯定学生的努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正确了要予以肯定、赞同的目光;错误了,要予以继续努力、加油的目光。在参加各项比赛时,老师要平复学生紧张气氛,示意加油、你最棒的姿态。师生双方应建立一种友好、融洽的气氛,多多进行赏识教育。即使我不言你不语,老师也相信学生能够做到。

(四)显示形象,促使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统一

小学课文中经典的人物形象有很多,无论神话、历史、寓言......为更好的突出人物形象,显示人物个性,以非语言的姿态出现是最好不过了。还记得几个月之前在小学三年级听得那节课《第八次》,课文中讲述了以为王子为了保卫国家屡战屡败,几乎丧失斗争的信心。就在这时他目睹了蜘蛛的结网过程,见到了蜘蛛顽强的战斗力,他明白了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不放弃、不抛弃,胜利总会在召唤你。这一短短的课文,老师用表演的方式重现了王子当时由丧气到恢复自信到坚持不懈的各种心态,老师又以表演的方式将蜘蛛结网的过程拓展开,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结网的艰辛与不易。显示了人物的形象,有效的促使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统一,使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会。

二、非语言交流中体态语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眼神的交流

眼睛是心灵之窗,是最具表现力的面部语言。爱默生曾说: “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眼睛是传情达意之窗,它有着强大的“穿透力”。在我看来老师应该以和蔼可亲,充满期待与关爱的眼神去呵护每一位同学,他们需要的更多是鼓励与爱。

师生在课堂中需要双目的交汇,课堂开始前通常都会有一种示意安静的目光语,然而此时我们该学会扫视,对于个别持续不息的争吵声,目光要集中指向他们,示意上课时间到了,请静待上课。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眼神不该注视某一方向或角度,有经验的教师都是以环绕一周的方式扫视同学,让每位学生都认为教师在随时关注自己,使学生上课能够高度集中、认真听讲。对于课堂中走神、开小差的学生要施以批评、警告的目光,对于有良好表现的学生当然也要施以肯定、赞赏的目光与此交流。我并不赞同“横眉冷对”学生的做法。这使学生产生畏惧

心理、害怕表现自我,即便学生有了错误老师也不该“容颜失色”。

(二)面部语言的交流

面部表情又该如何掌控呢?面部表情是情感变化的具体表现,教师如果总是板着脸,一副尊师重道,神色冷峻,苟言不笑,僵化呆板的表情,寸步不离讲台的样子,这种高高在上的形象,会渐渐疏远师生之间的距离,退变了老师的热情与亲和力,课堂气氛实属冷清,互动也会全然降低。在讲授课文时教师要随着课文角色的转变而切实转换面部表情,触动学生情感的共鸣与呼应,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究的欲望。有时不妨多以夸张、幽默的表情给以人物饱满的思想感情,这样教学效果会更佳。面部语言也是为文明礼仪的表现,作为教师要清晰的意识到面部语言的恰当使用。

(三)肢体语言的交流

肢体语言对我们尤为重要,我们无时不刻不在依靠我们的肢体进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然而,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上课如念经诵佛一般,只求按步就班完成教学步骤。我们对此都会感到枯燥、乏味,何况学生!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肢体语言向学生传递信息,常见的几种手势语:双手击掌或一只手食指顶另一只手掌心示意安静;食指向下画圈示意小组交流;竖起拇指示意很棒或赞同等等,就连闻名于耳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常以与学生握手的方式进行授课,这些都是有效管理班级的重要手段与有效捷径。课堂中出现走神、心不在焉的状况时,有些教师会愤怒的扔去粉笔。对此我建议教师的这种负面情绪要降低,不妨以敲打讲台或黑板的方式让所有同学能够凝神到课堂中来,针对个别同学教师可以走近学生,以眼神“秒杀”。另外低年级小学生不敢举手发言,细心的老师会在提出问题后举起自己的手示意学生们要积极、勇敢的发言。有些教师对赏识教育看得很重要,无论优等生或是后进生有好的表现都会让全班同学齐手鼓掌。这对于我印象深刻!因为我曾经也享受过这种优越待遇,那种有节奏的旋律至今还保存在脑海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多以赏识教育的方式去看待每位学生,多竖以挺拔的大拇指。

教师一个真挚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得体的举动给学生带来的是巨大的鼓励与帮助。真的,孩子需要我们的一个微笑、一片掌声、一个拇指......细微的举动,暖暖的动力!慷慨的施以学生赏识的教育。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善于运用非语言交际的手段之外,还要认真了解学生的非语言并及时反馈,适当的使用非语言交际,这样才能发挥它的真正功效。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不断地使用各种非语言的交流方式,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激情四溢、魅力十足,师生友好相处、默契十足,使语文课堂处处流淌着非语言的“声音”,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参考文献

[1]王乐.浅谈教师的非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3,28:20.[2]刘丽兵.浅谈课堂教学中无声语言的交流[J].教师,2011,13:44.[3]肖秀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形象及其教学效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4]徐红斌.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浅谈课堂教学中无声语言的交流[J].教师,2008,13:44.[5]戚丽佳.准确运用教学语言,有效提高学习效率[J].教师,2012,06:86.[6]刘立.论肢体语言在小学课堂的有效运用[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09:96.[7]孟庆玲.小学教师课堂身体语言运用的问题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1.[8]孔庆兖,耿德勤,郝易白.非语言行为与授课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3,05:35+29.[9]郭勇.小学教师体态语言的现状调查及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1,17:23-24.

篇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

非语言交流是以人体语言(非言语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眼神、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教学即交流,在课堂上非语言交流是一种极为微妙的沟通师生感情、加强师生联系的工具1。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非常重要,非语言交流可以弥补语言沟通中的不足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非语言交流在教学中研究以英语课堂的非语言交流为主,很少涉及到语文课堂。但事实上语文课堂中的非语言交流也很重要,近年来针对语文课堂的研究才开始缓慢出现,选择这一课题是因为这个方面的研究还不成熟研究前景很好。

在现有的研究中,通常先阐述非语言交流在语文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分类研究教师的表情、眼神、服饰、手势等非语言方式在课堂中的不同作用或者是研究如何利用不同非语言方式以达到同一方面的影响。

第一种研究类型的文章基本都是针对不同的方式分别研究,结果如下。

1. 表情

篇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语言,面部语言,肢体语言,服装语言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感觉到,非语言交流往往比有声语言对学生的约束力更强,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或者一个动作,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行为,并且不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也可以让课堂教学按原计划进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出现别样的风景。

一、面部语言传递心灵

面部表情是一个人内心的真实表现。有时候,教师的一个面部表情对学生的作用甚至比语言更有效力。我们经常会发现,当课堂非常乱的时候,有的老师在大声制止,却起不到作用,学生还是我行我素,而教师如果静止不说话,眼睛一直盯着学生,面部呈现出生气的表情时,学生就会迅速安静下来。这就是面部语言的作用,它可以让学生迅速看出老师心中是怎样想的,是生气的,还是高兴的,那么他们也就可以迅速反思自己的行为,就会意识到是自己的行为引起老师的这种表情的,学生就会迅速结束自己当前的言行的。老师的面部表情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眼睛目光,一个是面部表情。

(一)眼神

有人说过:“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这一句话就说明人可以通过眼睛来洞察另一个人的心理。眼睛可以平视,也可以仰视或者俯视,还可以光顾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它可以对学生表示出爱护与支持,也可以对学生表现出生气与批评,可以传递内心的惊奇,也可以传递内心的忧伤,而这些,都可以及时对学生起到影响作用。所以,我们要用好这一非语言交流形式,并有效运用眼睛去及时调控课堂教学氛围。

记得有一次,在全校的同课异构活动中,由于每一位老师都不能在自己的班级上课,而我抽到的班级正好是离我班距离最远的班级,在平时从来没有与这班学生交流过,对这一班的学生学习情况也不太了解。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发现学生非常紧张,我感觉如果我也紧张的话,那么就会把这种紧张气氛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更加紧张,那么学生在紧张状态下,教学效果是不太好的。于是,我到班级,先用温和的目光面带微笑地扫视了全班学生,当我的目光与学生的目光接触时,我感觉学生与我之间的心理距离近了许多,没有一开始那么紧张了。没用多长时间,在我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时,学生很快就从我的眼神中消除了紧张,并高兴地与我一起走进这一节课的教学。

(二)表情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面部表情如何也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它也是课堂非语言交流的重要形式,它是教师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很明显,我们如果利用面部表情,就可以给学生传递一种信息,而学生在解读老师的面部表情时,就会感觉老师对自己是夸奖的,还是批评的,老师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制约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当然,我们的面部表情要是丰富的,如果一节课都是以严肃的表情来呈现,那么这一节课不用说气氛也是压抑的,学生的思维不能最大化地得到开发,甚至会造成学生讨厌课堂的结果。

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时,发现我班有一位男同学偷偷地把一张小纸条写上字,轻轻地放在前面一个女孩的头发上。看到他正在洋洋得意的表情时,我真的想让他来前面检讨,但是这样一来,就会把我的课堂教学节奏给打乱,也会打乱学生的学习思路,甚至会影响前面这位女生的心理。所以这时候,我采用的是非语言进行交流,迅速将目光转移到他的身上,并在脸上表现出非常生气的表情,当他看到我的表情时,脸一下子红了,并迅速将纸条给轻轻扯下来。这一过程没有学生知道,课堂还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而接下来,这位学生可能是担心我再发现他的不良行为,所以听讲也认真了,发言也积极了。

二、四肢语言传递动向

老师的一个不经意动作,往往会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启发,或者是有效的制止。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与学生进行非语言交流,如果学生的回答是对的,我们就以点点头表示肯定与表扬,而学生的表现不是那么出色时,我们就可以摇摇头表示不同意,有时候也可以侧着头佯作等等的意思来让学生思考。对于黑板上的一些重点提示,我们可以用手轻轻地敲一下,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讨论结束时,我们可以有节奏地拍三下巴掌,以表示结束。这些肢体语言如果长时间得到运用,那么就会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非常默契的配合,就会使我们的课堂呈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服装语言传递情境

有时候,老师的穿着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上课心情,如果老师穿得非常邋遢,或者说穿一些奇装异服,那么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氛围的。其实,一个老师的衣着打扮也可以反映出他的内心独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老师。所以,老师的服装应该是简洁大方,服装的颜色不能单调,也不能过于丰富,要能够折射出老师内心的审美追求。有时候,教学不同的课文,我们还要穿不同色彩的衣服,这样,才能够与文本内容与课堂气氛融为一体。

篇4: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非语言交流 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的过程,事实上就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因为教学对象不同,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交流时需要注意区别使用不同的交流方式。事实上,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除了传统的语言交流外,还有非语言交流。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性格活泼好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增加非语言交流,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关于如何更好地使用非语言交流,笔者有以下看法。

一、活用表情,打造活色生香的课堂

表情是上帝赏赐给人类的特殊礼物。表情能够表达一个人的心意,能够修饰一个人的灵魂。一个人最先展示给别人的部分便是脸,丰富的面部表情,能够表达很多内心的诉求,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所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部表情是很重要的一个表达方式,也是与学生进行非语言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是心思纯净的一个团体,一般不会深究别人的心思,只是靠表面断定一个人的好坏善恶。微笑作为一种面部表情,表达的是人的善意,能够使人卸下心防,加强互动交流。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面带微笑,塑造平易近人的形象,让学生获得善意的信号,从而愿意和老师进行交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利用面部表情,使得语文教学充满吸引力,引发学生兴趣。比如在《小山羊和小熊》教学过程中,教师先面带微笑导入正文学习,然后模仿小山羊和小熊的形象,用夸张的表情生动地展示两个主人公的对话情况,这样便能勾起学生的童心童趣,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语文教师活用表情,带领学生进入文章情景,打造活色生香的课堂,这种非语言的交流在童话教学中尤其适用。

二、衣着得体,塑造庄重靓丽的教师风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衣着形象是很重要的一环。人都是视觉系的动物,与一个人进行交流时,最先关注的是一个人的衣着特点。教师需要站在几十人的面前讲课,是教学表演的过程。教师的衣着应当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部分。小学生性格活泼贪玩,很难安心地坐在教室中学习。教师着装不要过于夸张和随意,也不要穿着太过艳丽的色彩,防止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衣着的示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要求学生着装得体,可以追求个性但不要奇装异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巧妙利用服装辅助教学。比如在《红楼梦》节选文章《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练一个情景剧,这时可以借用古装尽可能还原故事情节。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够使学生学到文章内容,领略到古典名著的风采,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古典审美意识,对祖国的传统服饰有很好的了解。小学生正处于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对于长者往往有着模仿的心理,教师作为除了父母以外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在学生的着装引导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应当注意衣着得体。

三、眼神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精神交流

眼睛之所以是心灵的窗户,是因为眼神能够透露出一个人内心的实际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多和学生进行眼神交流。只有通过眼神交流,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是否在参与课堂,是否在认真听讲。另外,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会设置一些问答,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往往极其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面对几十个学生,教师往往不能一一用语言点评鼓励,这时教师不妨多利用眼神给予学生肯定,这样便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调皮贪玩,不认真听讲,轻则耽误自己学习,重则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如果对其进行语言批评,往往就会使得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这时教师不妨用眼神给予警告示意,这样既给了学生警告,又不至于伤害其尊严,也可以维持课堂秩序,使得教学有序进行。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眼神交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加深讲解。因此,教师要学会运用眼神与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师生互相了解,促进教学的有序进行。

篇5:怎样应对面试非语言交流问题

泰然自若

研究表明,泰然自若、充满信心的人,即人们常说的圆滑机警,往往能赢得工作机会,

他们显得充满自信、舒适放松,对自己有着很强的驾驭力,能够控制住紧张的动作,显得很专注的样子。通过面试练习可以获得这种自信的感觉,在真正面试时便能无声无息地将你的气势发出去。

充满兴趣

非语言交流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展示出你对这份工作、这家公司和面试官充满兴趣。不要打哈欠,做出厌倦的样子,或者东张西望。保持适当的眼神接触,身体稍微向前倾。

展现自己

展现自己积极、兴致勃勃的一面,在回答问题时注入一些积极的情绪,包括不时的微笑。但绝对不要皱眉和露出怒容,尤其是当你谈到一个你讨厌的老板或者同事时。

篇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

一、微笑。提高客人与服务员交往的满意程度,是餐厅服务员工作中重要的事情。在与客人交往过程中,微笑不需要任何成本,但却利润丰厚。微笑向客人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我们欢迎、关心你们,我们对你们很友善。当我们面带微笑面对客人时,客人会心情愉快,会对餐厅的友善气氛感到满意,他们还会对服务员回报以微笑。当客我双方均感觉一种和谐、友好的气氛时,将更有利于以后的服务中交往的进行。

1、微笑的作用:保持微笑的表情是服务工作的需要。微笑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是打动客人心弦的最美好的语言。在餐饮服务中,保持亲切甜美的微笑,能充分表现出服务员真诚好客的内心感情,是赢得客人好感的重要法宝。因此,微笑是服务态度中最基本的标准是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提高餐厅的声誉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微笑是提高个人修养的需要。俗话说:“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保持愉快的心境,展现甜美的笑容,有利于身心健康,常保持微笑是心理健康的标志。同时,微笑也是自信的像征,一个人只有充分尊重自己看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才会注重保持自身形象,才能做到笑口常开,笑脸迎人。另外,微笑还能充分展现每个人的礼仪修养,一个有知识、懂礼貌的人必然十分尊重别人,而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毫不吝啬地把微笑当作礼物,奉献给别人。

1、微笑服务:微笑要适宜,甜美可亲的微笑是吸引客人的法宝。但笑也要掌握分寸,不要在不该笑的时候笑。例如,当客人在向你投诉其不满、诉说其苦恼和不幸时,服务人员如仍一味地微笑,就会使客人感到不快,甚至误以为你在取笑他。微笑要发自内心。微笑时,内心的真诚特别重要。只有发自内心,才能笑得亲切、得体、自然。真诚的微笑来自服务人员敬业乐业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会有真正的微笑——不仅脸上有笑容,甚至连声音都含有笑意。

2、保持微笑需要自我控制。服务人员接待客人时,应做到一视同仁地保持甜美的笑容。而在实际工作当中,服务员心情的好坏,往往会影响微笑服务,这就要求服务员要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遇到挫折和心情不佳时,都能克制不良情绪,把个人烦恼置于脑后,振作精神,面带笑容,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微笑的练习:工作中,应注意修饰自己的笑容,体现对客人的尊重。练习微笑,可分四

步:第一步是念“一”使面颊肌肉向上抬,口里念“一”音;第二步是口眼结合,微笑时不光脸部要笑,眼睛也要保持笑容,做到“眼形”“眼神”都微笑;第三步是笑与语言结合,微笑也可以用声音表现出来,训练时,可伴以各种礼貌用语;第四步是微笑与仪表举止相结合,训练笑容时,应结合各种服务姿态进行。

二、目光。餐厅服务员眼中的目光与客人接触的意义十分重大,不可小视。因为它表示我们希望与客人沟通,我们注意他们的说话他们很重要。当客人与服务员交谈时,如果服务员的眼睛不看着客人,客人会觉得服务员在匆忙中,服务员是在敷衍,并不希望真正与自己沟通,客人就会产生不满。因此,在与客人的交往中,目光的交流决不可以忽视。目光的作用: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最能倾诉感情,沟通思想,表达自己的喜恶情绪。在人际交往中,目光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礼仪修养。目光的运用:与人交谈时,目光应亲切注视对方眼睛。若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继续手上的工作,头也不抬,都是缺乏诚意和藐视别人的表现,极为失礼。目光注视对方时,应该注意保持和悦的眼神,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关注,但一般不要长时间凝视对方,更不能长时间盯住对方某个部位,可以把目光投向对方额头至上身第二粒纽扣以上和两肩之间的区域,以免长时间直视对方,使别人尴尬和难堪。语言的要求 语言在服务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与顾客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优质服务形象的一种展示,更是形成餐饮氛围的基本要素。话语亲切、规范、文明是餐厅服务的基本要求,而富于技巧的话语则往往能为服务工作增光添彩或化解顾客的不快。但是,在待客服务中,有的服务人员不注重自己的说话技巧,用词不当,无意中得罪了顾客,而自己还不知道;有的服务人员态度生硬,把顾客的要求当作耳边风,不理不睬,更有甚者,粗言秽语……经顾客造成恶劣的印象,也给经营造成严重的损害。在下列服务中,要特别注意语言的交流:

1、当顾客走进餐厅大门时,服务人员要亲切地向顾客问候。

2、当顾客点菜时,服务人员要站在顾客的右侧,亲切地向其介绍菜品名称、用料、味型、典故等内容。

3、当顾客杯中的酒快要饮完时,亲切地询问是否需要添加。

4、当顾客有疑问时,要用亲切的语言向他们讲述,直到顾客听懂为止。

5、当顾客有特殊要求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满足,并用亲切的语言回答。

6、当顾客摔坏餐具时,不要用责备的语气斥责顾客,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友善。要

从细处为顾客着想,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服务人员需要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才能赢得顾客的好感。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做餐饮这一行,更应当重视语言的作用。服务员是销售的第一线,如果语音甜美,话语温馨,具有亲和力,顾客就会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一项服务任务就会顺利完成。反之,语言粗鲁或是根本不与顾客交流,肯定会引起顾客反感,造成顾客用餐的不快。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交际工具。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使用准确,朴实和自然的语言,就会使就餐顾客感到心情舒畅。同时,语言也是一股无形的力量,它会成为顾客化解矛盾的甘露,也会成为友谊的起点,建立心与心的桥梁。餐厅服务员服务语言要求 礼貌的语言服务是文明礼貌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要求是:(1)文明礼貌,亲切柔和。勤用尊称敬语,不讲粗话脏话。语言亲切友好,语气温和,使客人感到愉快,但要注意分寸,不宜用命令能工巧匠、训诫式的语句对客人说话而应以劝告、建议、请求、协商等语气为主。(2)吐字清楚,词简意明。要学会普通话,为求发音准确,用词要准确,简明扼要,一沸点起歧义和误解,并尽量避免“可能”、差不多“等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词汇。(3)真诚朴实,表情自然。说话的内容要真实,态度要诚恳,少用专业性术语,避免公式化语言或书面语言,适当表情的配合,增加语言中的感染力。(4)音量适中,速度平缓。餐厅是公共场所,服务员与客人说话的音量应以对方能听清为限,以避免造成餐厅杂音过大,影响他人进餐。说话速度也不能过急,以避免客人听不清或感到服务员有不耐烦的情绪。(5)慎择词语,巧妙问答。汉语言词汇十分丰富,在表达同一意思时,可以有不同的说法,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应尽量选择礼貌、文雅、善意、客气的词语,使客人易于接收。正确使用礼貌服务用语

1、态度诚恳,举止恰当 服务用语要亲切动人,取决于说话者对客人和对工作的态度。只有态度诚恳,举止恰当,表达的礼貌用语才会富有感染力。(1)态度诚恳,以情动人。服务员运用服务语言时,应当做到态度温和、诚恳,不要态度傲慢,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服务员在工作中,一方面要满足客人物质上的需求;另一方面,要通过言行、态度,与客人进行感情上的交流沟通,做到“言以传情,情以动人”。俗话说,“言为心声”,要做到语言表达亲切诚恳,服务员首先要

注意说话时的神情、态度。比如,当你向宾客表示祝贺或慰问时,尽管嘴上说得动听,而表情却冷冰冰的,客人不但不会欣赏你,反而会产生不满和反感。相反,服务人员的态度热情诚恳,语言礼貌真挚,客人就会觉得兴致大增,心情也会愉快轻松。(2)举止端庄、恰当。行为举止被称为“肢体语言”,是语言表达的另一种形式。行为举止恰当、恭敬,能向客人表达一种友好尊敬的信息。所以,仪态举止与语言是一个整体。每一位服务员应注意说话时的仪态举止。与宾客说话,应保持站立姿势,面带亲切的微笑,用友好的目光关注对方,表现出自己思想集中和表情专注。谈话过程中,可以通过点头和简短的提问及应和语,表示对客人谈话的注重和兴趣,但注意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话,也不要任意插话辩解。

2、口齿清晰,语音优美动听 表达清晰,有助于沟通、交际;语音动听,有利于提高语言效果。服务员在对客服务过程中,应努力做到口齿清晰,语音优美动听,不仅使客人听清楚、弄明白,更要使客人愿意听、喜欢听,真正实现服务语言传达信息、交流感情的功能。具体来说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1)语音标准。接待宾客时,语音要标准,嗓音要动听,避免念白字,闹出笑话,影响餐厅形象。在我国,普通话是法定的汉语标准语,服务员应学会正确使用普通话。这也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2)语调柔和。语调是一个人说话时的具体腔调,体现在语音的高低、轻重上。服务员在说话时,应注意音量适中,以客人听清楚为准。切忌大声喊叫,语惊四座。也要避免音量过小,使听者感到沉闷不堪,或者听来费力。另外,语调还应婉转动听,抑扬顿挫,富有情感。因为明快亲切的语调,能使客人感到服务员大方的气质和友好的感情;而声音尖锐刺耳,会使人产生急躁、不耐烦;语调有气无力,会给人一种造作、怠慢的感觉。(3)语速适中。语速是指讲话时语音的快慢。服务员与客人交谈时,语速要适中,并且在谈话中作必要的停顿。适中的语速能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和语言环境;连珠炮式地说话,会使人感到紧张厌烦;而慢条斯理、语速过缓,又会令人感到焦虑。这些都是不恰当的语速,会破坏客人的情绪。(4)语气正确。语气是指说话时的口气,往往会真实地流露出说话者的感情。服务员的语气应表现出热情、和蔼、耐心、亲切,避免语气急躁、生硬、轻慢和不耐烦。例如,“快点,我还要做别的”“乱动,小心打烂”“猪扒怎么能吃生的呢”“那上面不是写着吗”等,都属不正确的语言和语气。

3、用词文雅,合乎规范 使用礼貌服务用语应注意选择文雅恰当的词语。服务人员用词文雅,是服务岗位的要求之一,有利于实现优质服务,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措辞不雅,不仅难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还会给对方造成不礼貌的印象,使对客服务难以进行下去。具体来说应注意几个方面。(1)选择文雅礼貌用语。表达同一意思时,由于选择词语的不同,会给客人以不同的感受。如用“添饭”代替“要饭”,用“几位”代替“几个人”,用“洗手间”代替“厕所”,用“贵姓”代替“你叫什么”等,都属于礼貌的选择。显然前者听起来文雅,展现出说话者良好的修养;后者听起来粗俗,容易引起听者的误会。服务人员在工作中与客人交谈时,服务用词用语要力求谦虚、敬人、高雅、脱俗,尽量采用文雅规范的词语。现将一些文雅规范的词语择录如下: 初次见面说“久仰”,看望别人用“拜访”; 请人勿送用“留步”,请人指导说“请教”; 请人指点用“赐教”,赞人见解用“高见”; 归还原物说“奉还”,欢迎购买称“光顾”; 老人年龄称“高寿”,宾客到来用“光临”; 中途先走用“失陪”,等候客人用“恭候”; 求人原谅说“包涵”,麻烦别人说“打扰”; 好久不见说“久违”,托人办事用“拜托”; 赠送礼品用“笑纳”,表示感谢用“多谢”;(2)回避不雅之语。服务员在对客服务中,应有意识回避粗俗不雅的用语。具体来讲,应注意做好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不讲粗话。即不讲骂人的、带有恶意的话语。在任何情况下,即使客人无礼在先,都不可与对方对骂,用粗话回击对方更是极为粗俗的行为。二是不讲脏话。服务员的谈吐应高雅得体,切忌讲一些庸俗、低级、下流的话语,以免有损形象,引起客人不快,甚至产生误会。三是不讲怪话。服务员在工作中应尊重客人,讲究职业道德,不能将个人的委屈、不满,向客人发泄,讲话满腹牢骚,乱讲怪话,或者指桑骂槐,这些都是违背对客服务宗旨的行为。

4、注重效果,讲究语言艺术 服务员运用服务用语时,其实际效果往往并不取决于自己如何运用语言,关键是取决于所运用的语言能否为客人接受。因此,在服务中,应讲究语言艺术,注重言谈效果。(1)避免机械地使用礼貌用语。服务礼貌用语应是文雅、规范的,同时也应该是生动丰富的。如果服务员在言谈中用语机械简单、重复单调,往往会使客人感到厌烦,达不到沟通情感的目的。服务员应在岗位规范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时间、对象、场合,灵活运用恰当得体的语言,使客

人感觉新鲜和亲切,收到良好的服务效果。(2)语言表达应婉转巧妙。餐厅服务中每天都要与许多客人打交道,服务员的任务是要遵循“宾客至上”的宗旨,使客人成为餐厅的常客、回头客。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要圆满地完成接待任务,服务员首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基础,就是树立“客人永远是对的”的思想。而实际上,客人并不永远是对的,工作中与客人打交道时,难免会产生矛盾,或遇到客人的刁难。这时,也要坚持把:“对”让给客人。就是说,应该在服务态度上、语言表达上礼让客人,这应该成为服务员的一种思维惯性。这是讲究语言表达巧妙得体的基础。巧妙得体的语言,不仅可以解决问题,也可以感化客人。正确使用礼貌服务用语 餐厅是社交场合,宾客在餐厅活动时需要得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享受。礼貌服务用语伴随着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会使宾客感感到礼遇和受尊敬,同时也能显示员工良好的素质,反映出餐厅的档次与服务水平。

一、“十字”礼貌用语的运用 礼貌,恰当的语言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所以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应大力提倡“十字”礼貌用语,即“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餐厅服务人员,更应学会和经常运用“十字”礼貌用语,这是礼貌服务的基本要求。

1、如何说好“您好” “您好”是向别人表示敬意的问候语和招呼语。在餐厅,当宾客光临、接听电话、为客人提供其他服务或遇到客人时,都应该主动向客人说“您好”或“先生,您好”,然后再说其他服务用语,例如,“您好好,先生,请问有什么能帮助您呢?”不要颠倒顺序,同时还应伴以微笑和点头。也可根据不同的时间说“早上好”“下午好”或“晚上好”,这些词语同样可以表达“您好”之意。恰当地使用“您好”能使客人感到温暖亲切。

2、如何说“请” 说“请”本身就包括对他人的敬意。“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词搭配使用,并伴以恰当的手势。如请宾客入座,可边做手势边说“请坐”,也可以在对方明白自己的手势含义时,只说一个“请”字。通常在请求别人做某事时、表示对他人关切时、表示谦让时、要求对方不要做某事时、关切或安抚他人时、希望得到别人谅解时,都要“请”字当头。例如:“请签名”“路面较滑,请小心”“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准时到达”“请原谅”等。

3、如何说“谢谢” “谢谢”是礼貌地表示感激的用语。在他人提供帮助配合后、客人消费后、客人提出意见后、客人对服务工作表示赞扬和满意时,都应该面带微笑,目光注视对方,自然地说“谢谢”注意重音应在第一个字上,吐字清晰,轻快动听。例如:“谢谢您好的帮助”“感谢您好的宝贵意见”“谢谢您好的称赞”等。致谢应发自内心,决不可流露出丝毫的敷衍,也不要介意客人对我们说过“谢谢”后毫无反应,因为实际上,客人内心里已感受到服务员致谢的诚意。必要时,要解释一睛致谢的原因,不至令对方感到茫然和不解。

4、如何说“对不起” “对不起“是道歉时的礼貌用语。通常是在自己对别人有愧或有过失行为时、在坚持规章制度又需礼貌待客时、需引起他人注意时、遇他人挡道或不得不打断别人交谈时、末能满足客人需求时使用。例如:“对不起,是我们把菜上错了”。“对不起,打扰您了” “对不起,王小姐,您有电话” “ 对不起,您点的乳鸽已经卖完了,是否别换一道菜”。

篇7: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

面试作为招聘过程的重要一环,对用人单位和应聘者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面试的成功与否关系到用人单位能否招到合适和正确的人才,同时也是用人单位向外界宣传自身品牌和优势,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关键时刻。而对应聘者来说,面试是展现自身能力、才华、素养的重要渠道,是决定求职成败的重要环节,也是个人职业生涯的关键一

步。如何在面试这样重要的环节中获得成功,也就成为用人单位和应聘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非语言沟通在面试中的重要作用

在面试中,语言沟通无疑是影响面试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不少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对此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讨。然而,另一个对面试成败同样重要的因素——非语言沟通,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非语言沟通本身的重要性

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交流信息、进行沟通的过程。在沟通中,信息的内容部分往往通过语言来表达,而非语言则作为提供解释内容的框架,来表达信息的相关部分。因此非语言沟通常被错误地认为是辅助性或支持性角色。其实根据Kramer的估计,在沟通中非语言信息占了94%(Seinfeld,January 29,1998),而人类学家Ray Birdwhistell的估计也有65%(Knapp,1972)。显然,如果我们单纯重视语言沟通,将无法保证沟通的全面性和正确性。McNeill等人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发现如果只是对话语倾听会丢失75%的意义(Mahany 1997:E-3)。

2、非语言沟通在面试中的重要地位

由此可见,非语言沟通对沟通的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而面试由于其在招聘环节中的地位和自身的特点,更加突显了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首先,在招聘过程中,面试常常是用人单位和应聘者的第一次会面,因此也就成为双方确定第一印象的关键环节。虽然第一印象的主观性颇受非议,但其对面试决策的影响作用却又毋庸质疑。其次,面试又具有时间短暂、面对面交流和双向沟通的特点。时间的短暂性使用人单位和应聘者双方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在语言信息有限的前提下,识别和解读越多的非语言信息就越有助于在面试中获得成功。而以面对面方式展开的交流,也使非语言信息无处遁形,此时传递的错误信息可能就此让成功擦肩而过。此外,面试还具有双向沟通的特点,是双方相互了解、相互评价的动态过程。对非语言信息的理解,有助于根据对方透露的非语言信息及时调整策略,进而增加成功的机率。

二、面试中的非语言符号

非语言沟通作为一种信息交流过程,它不同于语言沟通之处在于信息交流渠道的不同,在非语言沟通中,信息是通过非语言符号进行交流的。面试中的非语言符号具体有以下这些类型。

(一)身体语言

又称行为语言。是指通过人体各部分动作来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的非语言符号。它既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换句话说,你的身体任何时候都会“说话”。根据人体的部位,体态语言又可细分为首语、面部表情语、手语言、臂语言和脚语等。在面试中,正确地传递和接收头部、脸部、手部、臂部、脚部等的信息,有助于增加成功的概率。

1、头部语言

简称首语,是指运用头部动作、姿态来交流信息的非语言符号。点头和摇头是最基本的头部动作。点头表示同意、肯定或赞许,摇头表示反对、否定或批评。在面试中,面试官根据应聘者的头部动作,常常就能了解应聘者的态度、情绪、价值观等,而且可以对应聘者的性格是否自信进行推断。而对求职者来说,及时捕捉面试官通过头部语言透露的信息,也有利于找到面试官对自己看法的蛛丝马迹。

2、面部表情语

面部表情语是指运用面部器官,如眉、眼、鼻、嘴来交流信息、表达情感的非语言符号。体语学的创立者伯德惠斯特尔指出,人的脸部可做出大约2.5万表情,可以说是非语言信息最丰富、最集中的地方。而在面部表情语中,最有表现力的当属眉眼语和微笑语。

眉眼语,顾名思义指运用眉毛、眼睛的动作、姿态所表达的非语言符号。

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曾有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论述,一语道破了眼睛的微观动作能显示内心情感的语言功能。而当眼睛在传情达意时,富有表现力的眉毛也会积极“响应”。眼睛的动作,根据运动的主要部位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眼珠的动作。在面试中,应聘者如果不注视对方,或回避对方的视线,一般会传递出负面的信息,如不诚实、有所隐瞒、不自信、不把握、不感兴趣或厌恶等。而如果长时间注视对方,一般情况有两种意思,一种是说明对对方比对谈话内容更感兴趣,一种是向对方挑衅或施加某种压力,以起到震慑作用;而注视时间太短,则又会有对对方和谈话内容都不感兴趣或厌恶的嫌疑。因此,应聘者和面试官在面试过程中,最好保证注视时间占谈话时间的30%-60%。视线的角度和视线停留的部位也有不同的含义。在面试中,面试官如果想显示权威和居高临下,可采用视线向下,并用眼睛看着对方脸上以双眼为底线,上顶角到前额的三角形区域。如果要营造平等气氛,则可采用平行的视线,用眼睛看着对方脸上的以双眼为上线,以嘴为下顶角的三角形区域(社交注视);而对应聘者来说,可以采用视线向上,表示尊敬、敬畏,也可用平行视线表达出理性与冷静,但视线停留的部位最好是在对方脸上以双眼为上线,以嘴为下顶角的三角形区域。

(2)眼睑的动作。眨眼除了有保护眼睛的作用外,也能表情达意。在面试中,面试官往往能通过应聘者眨眼的频率和次数,判断应聘者是否处于紧张、焦虑或惶恐不安的状态,因为在这些状态下,眨眼一般会频繁一些。

(3)瞳孔的变化。根据1960年赫斯等人的研究,瞳孔的放大与收缩,能分别传达出正面和负面的信息,面试官可以根据应聘者的瞳孔因何放大,判断其爱慕什么、喜欢什么或对什么感到兴奋,而根据瞳孔的收缩,也可判断应聘者厌恶、戒备、愤怒的对象。

微笑语,是指通过略带笑容,不出声地笑,来传递信息的非语言符号,是由眼睛、眉毛、嘴、脸部肌肉共同表现的面部表情。微笑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是最富有吸引力、最有价值的。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找100人作为受试者,让他们根据陌生人的照片进行判断,说出对哪些人的印象最好,哪些人的品德和能力更强。结果90%的受试者指出面带微笑的人的能力、品行最好,给人留下最好的印象。由此可见,微笑对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面试中,应聘者应把微笑贯穿于面试的全过程,以真诚的微笑向面试官传递出友善、关注、尊重、理解等信息,建立在面试官心中的良好形象,进而增加面试成功的概率。对面试官来说,适时的微笑也有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交流氛围,从而有助于面试的顺利进行。

3、手语言

是指通过手的动作、姿势表达信息、传递感情的非语言符号。在面试中,如果应聘者将掌心向上,会给人以诚实、谦逊或屈从的感觉,如果以这种方式与对方握手,也会表达出服从的意味。但是如果掌心向下,则会传达出抵制、支配、压制的信号,最好不要采用。面试中较合适的握手方式是手掌侧立与对方握手,并且是手掌相握,而不是只抓指尖,这样能显示平等友好且不会过于冷淡。此外,手势语使用的频率和幅度也值得关注,面试交谈过程中,过多的手势语和幅度过大的手势,往往会给人造作之感,而且过多的信息也容易被对方曲解。

4、臂语言

臂的动作也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在面试过程中,如果面试官采用双臂紧紧交叉于胸前,一般会产生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表达的是防御心理或傲慢态度,不利于建立平等友好的面试氛围。而应聘者如果采用“握臂”或“局部臂交叉姿势”,则会显示出内心紧张并竭力掩饰的自制信号。前者指双臂交叉的同时,一只手或两只手都握住另一胳臂的上面;后者指用一只胳臂横过胸前,握住另一只自然下垂的胳臂,或者左右手在体前相握的姿势。但对于某些善于掩饰紧张心理的应聘者来说,还有一种“伪装性的臂交叉姿势”,即用一只手触摸另一只手上的挎包、手表、袖扣等物品,实际上也是紧张的外在表现。

5、脚语言

英国心理学家莫里斯经过研究发现,人体中越是远离大脑的部位,其可信度越大。面试官可以通过应聘者的脚步对其性格、情绪进行推断,一般情况下,脚步沉稳,表示其沉着、踏实;脚步轻快可反映其内心的愉悦;脚步小且轻,表示其谨慎、服从;脚步匆忙、沉重且凌乱,则可判断其性格开朗、急躁、缺少城府。此外,脚语还能透露出人的心理指向。若面试官或应聘者一坐下来就跷起二郞腿,则可能表明他(她)有不服输的对抗意识,或是有足够的自信,或是有强烈的显示自己的欲望。

(二)类语言

类语言,是指人体发音器发出的类似语言的非语言符号,如笑声、哭声、叹息、呻吟、哼哼及各种叫声,还包括说话时的语音、语调、音调、音速、音响等。在面试中,面试官可以通过应聘者表达句子时采用的语调和重音,理解其强调的重点及态度倾向。也可以通过其采用的叹息声、哼哼声等,判断其情绪状态和态度,或是诚恳或是虚假,或是谦恭或是傲

慢,或是同情或是讥笑。此外,语速也可以表示情感,语速快表明激动、兴奋;而语速缓慢则表示悲伤、漠不关心。类语言除了影响内容表达和对所表达内容的理解外,还有助于调节沟通。面试中,应聘者如果适当采用“嗯”、“哦”等声音,可以向面试官表示自己在注意倾听对方的讲话。而且注意倾听面试官通过类语言表达出的信息,也有助于理解面试官的态度和心理。

(三)形象语言

形象语言,指通过相貌、穿着、打扮等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非语言符号。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形象语言具有交际功能,能够表明主体的身份、地位和职业,而且也可以表现情感和价值观念。在面试中,应聘者应根据面试的公司、应聘的职位、面试的时间、面试的地点等的不同,选择得体的衣着服饰。一般情况下,面试场合以正式、职业、稳重的形象为宜,太过休闲和放松易给人以轻浮之感。面试者可以选用深色制服、套装、套裙,因为深色调的服装能给人成熟、稳重、权威的感觉,套装也能传达出成熟、干练等素质。从而能向面试官传递出精明干练、办事可靠、对工作负责等信息,有助于应聘者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四)时空性非语言符号

时空性非语言符号具体包括时间性非语言符号和空间性非语言符号。时间性非语言符号是指通过守时、迟到、早到传达信息的非语言符号。一般情况下,在面试场合中,无论是应聘者还是面试者都应遵循守时的原则,或者宁可早到,毋宁迟到,面试场合的迟到可能会被理解为对面试本身不重视或对对方不尊重,或者二者兼有。

空间性非语言符号则指通过人际距离、空间布置传达信息的非语言符号。美国西北大学人类学教授爱德华?T?霍尔(Edward Hall)博士有一个著名的论点是“空间能说话”,一语道破了非语言符号中的个人空间机制。他把美国人的人际距离分为亲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个人距离(personal distance)、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和公共距离(public distance)四种,并对四种距离的具体适用范围进行了解析。亲密距离为0-18英寸,适用于很亲密的朋友关系,亲人关系之间,关系不够亲密的人之间或陌生人之间,用亲密距离内的体语会有威胁对方、侵犯对方或表示防卫的意味。个人距离为18英寸-4英尺,适用于关系友善,较熟悉的同事、上下级之间,一般不含亲昵或爱情的成分在内。社交距离为4英尺-12英尺,适用于社交场合,个人色彩较淡薄。社交距离又细分为下限和上限,下限是4英尺-7英尺,上限是7英尺-12英尺。公众距离为12英尺以上,下限为12英尺-25英尺,适合于不太正式的聚会。而非常正式的场合则用上限公众距离,即25英尺以上。面试作为社交场合的一种,个人色彩较淡薄,应聘者与面试官之间的距离较宜采用社交距离,但当双方有身体接触(如握手、拍肩)时,则可以采用个人距离。如果面试时的人际距离过近,可能会对对方造成威胁,进而使对方建立防御心理,而过远的人际距离则可能显得过于疏离,也不利于面试的正常沟通。

除人际距离外,空间性非语言符号还包括空间布置,对面试来说,具体指面试场所的布置。面试场所的布置,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能向应聘者传递出无声的信息,进而影响着面试的成败。一般来说,面试场所的布置包括面试场所的选择、桌椅的选择、桌椅的摆放位置和摆放角度等,这些要素既能营造出宽松、融洽的交流氛围,也能制造出紧张、威严的审判式氛围,从而对面试的顺利开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用人单位应选择宽敞明亮的面试场所、舒适的桌椅、并合理布置桌椅的摆放位置和摆放角度,努力营造出平等、开放的沟通氛围,从而促进面试的有效进行。

三、面试中非语言沟通对语言沟通的作用

(一)非语言沟通能对语言沟通起到补充作用

首先,相对于语言沟通来说,非语言沟通信息量大,能够多方面多层次进行信息交流。在面试中,面试官和应聘者的头部动作、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臂部动作、服饰装束、空间距离等都能传递信息,面试官可以从应聘者的点头、微笑、皱眉、手臂交叉、手势动作等获取更多关于应聘者的信息,而应聘者也能从面试官的身体动作、面试场所布置、人际距离等掌握更多用人单位的相关情况及面试官的态度,从而在信息量上弥补面试双方语言交流的不足,使面试官和应聘者进行更有效的交流。其次,非语言沟通具有连续性特点。连续性是指,只要双方在各自的视线范围内,非语言信息交流就能不断的进行。面试中,面试官和应聘者的交谈可能会出现暂停,此时虽然语言沟通停止,非语言沟通却仍在进行,双方仍可以用非语言符号进行沟通,从而保证交流的连续进行。再次,非语言沟通还具有变化性。变化性是指非语言交流的信息是变化的,在面试中,面试官或应聘者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臂部动作等都在不断变化。这些变化往往与语言信息的传递相伴进行,能够对语言信息起到强调和渲染作用,从而增加沟通的生动性和直观性。非语言沟通的这些丰富性、连续性、变化性的特点,从数量上和生动性上对语言沟通起到了补充作用。

(二)非语言信息能对语言信息起到验证作用

篇8:非语言交流在新闻采访中的作用

最佳第一印象

在记者的采访活动中, 采访对象大多是比较陌生的, 采访开始时双方的心理难免会保持一种公事公办的距离, 这时采访对象往往对记者存在戒备心理, 很难畅所欲言。要将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这种心理上的距离变为亲密的距离, 笔者认为,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 首先要给采访对象留下一个最佳第一印象, 从而赢得采访对象的好感与信任, 为成功获得新闻信息与事实夯实基础。

所谓最佳第一印象, 就是最有利于记者完成采访任务的印象, 其中包括记者留给采访对象的第一印象要符合记者所担任的角色, 要适合采访时的具体情境, 要切合采访对象心理等。

记者的形象也就是记者的相貌, 是采访对象最容易观察到的, 也是形成第一印象最主要的因素。一般说来, 一位形象英俊的记者往往会给采访对象留下精明强干的第一印象, 而一位其貌不扬的记者, 给采访对象留下的第一印象可能是“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 因此记者的外在形象很重要, 笔者这里所指的形象主要是指记者的形象要尽可能符合采访对象心理上对于新闻记者这一形象的角色期待。如我国的采访对象对记者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心理:年轻记者往往是“嘴上没毛, 办事不牢”, 所以对他们的采访不太重视, 甚至敷衍了事, 针对这种社会心理, 独立外出采访的青年记者应该使自己的形象尽可能成熟一些、老练一些, 并选择适当的言辞、表情、姿势、动作等, 以期在采访对象心里形成对自己的最佳第一印象, 以建立继续交往或深入交往的基础。

衣着得体, 是记者给采访对象造成最佳第一印象的另一重要因素。所谓衣着得体, 是指记者的服饰既要符合记者的身份和地位, 又要符合采访对象的心理和时尚, 衣着得体还意味着记者的服饰要适合采访时的具体情境、场合以及采访对象的风俗习惯或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

此外, 举止适度、懂得礼仪对第一印象的形成也很重要。如在肃穆的场合与环境中采访, 就不能议论风生、举止轻浮;在政府官员面前, 要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在普通百姓面前, 应真诚自然、和蔼可亲。

体语

笔者认为, 体语在非语言交流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是人际交往中非语言交流最重要的一部分, 它主要包括姿势、手势、表情等。尽管人类的体语是一个纷繁复杂的领域, 同一体语所传达的信息与情感由于文化因素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但毕竟还是有一定的共性。在实际采访中, 许多记者都是通过观察采访对象的体语获得一定的信息, 并引导采访深入进行的。例如, 对采访对象来说, 你的姿态如何、怎样倾听采访对象的回答, 都是一种重要的体语。一般说来, 应专心倾听并不贸然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语, 即使是报道中用不上的材料, 也要耐心倾听, 如果由于时间等关系等不得了, 也应在适当时候婉转地转变话题。记录, 不仅仅是保留谈话内容的方式, 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体语, 有时记录可以向采访对象传达这样一种信息:“你谈的内容对我很有价值, 我也非常重视你提供的材料。”如果不记, 采访对象可能从记者的这一体语中得出别样的信息:“看来记者对我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采访时的录音, 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体语, 对于那些怕记者断章取义的采访对象来说, 这是一种安慰。

目光

目光是人类非语言交流的重要形式, 在新闻采访中, 目光接触具有特殊的意义。

首先, 记者可以通过采访对象的目光, 结合背景材料, 了解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心理状态。

其次, 目光接触可以标定与暗示出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记者与他的采访对象处于平等的地位, 记者要善于通过自己的目光来标定自己与采访对象的关系。

再次, 目光交流的功能还在于使记者与采访对象保持接触。在采访中, 一方面, 记者要思考、提问并倾听采访对象的回答, 但这并不意味着此时记者可以置采访对象于不顾, 还必须不时地抬起头, 用目光与采访对象保持心灵的接触, 并传达出记者对材料的理解、疑问、困惑与欣喜, 使采访对象感觉到, 记者始终在认真听着, 并表现出对谈话内容的兴趣与热情。

采访对象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停顿, 有时是在思考或在努力唤起对往事的回忆, 有时采访对象是通过短暂的停顿向记者发出一个讯息, 以期测出记者对自己提供材料的反应、态度、评价等。这时, 记者的态度、评价等既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 更可以通过目光来传递, 而且目光在此时往往可以承载和传递比语言更丰富、更微妙的信息与情感, 是语言交流所不能替代的。

辅助语言

辅助语言是人际交流的另一种形式, 这里指语言的非词语方面, 主要包括声音的音调、音量、音质、节奏、变音转调、语码转换以及犹豫、踌躇、含含糊糊、吞吞吐吐等。俗话说:听话听声, 锣鼓听音。记者要善于通过辅助语言, 来领会对方的潜台词, 记者也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辅助语言, 向采访对象传达一定的信息, 鼓励采访对象积极大胆地与记者合作。

篇9: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语言;面部语言;肢体语言;服装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感觉到,非语言交流往往比有声语言对学生的约束力更强,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或者一个动作,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行为,并且不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也可以让课堂教学按原计划进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出现别样的风景。

一、面部语言传递心灵

面部表情是一个人内心的真实表现。有时候,教师的一个面部表情对学生的作用甚至比语言更有效力。我们经常会发现,当课堂非常乱的时候,有的老师在大声制止,却起不到作用,学生还是我行我素,而教师如果静止不说话,眼睛一直盯着学生,面部呈现出生气的表情时,学生就会迅速安静下来。这就是面部语言的作用,它可以让学生迅速看出老师心中是怎样想的,是生气的,还是高兴的,那么他们也就可以迅速反思自己的行为,就会意识到是自己的行为引起老师的这种表情的,学生就会迅速结束自己当前的言行的。老师的面部表情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眼睛目光,一个是面部表情。

(一)眼神

有人说过:“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这一句话就说明人可以通过眼睛来洞察另一个人的心理。眼睛可以平视,也可以仰视或者俯视,还可以光顾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它可以对学生表示出爱护与支持,也可以对学生表现出生气与批评,可以传递内心的惊奇,也可以传递内心的忧伤,而这些,都可以及时对学生起到影响作用。所以,我们要用好这一非语言交流形式,并有效运用眼睛去及时调控课堂教学氛围。

记得有一次,在全校的同课异构活动中,由于每一位老师都不能在自己的班级上课,而我抽到的班级正好是离我班距离最远的班级,在平时从来没有与这班学生交流过,对这一班的学生学习情况也不太了解。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发现学生非常紧张,我感觉如果我也紧张的话,那么就会把这种紧张气氛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更加紧张,那么学生在紧张状态下,教学效果是不太好的。于是,我到班级,先用温和的目光面带微笑地扫视了全班学生,当我的目光与学生的目光接触时,我感觉学生与我之间的心理距离近了许多,没有一开始那么紧张了。没用多长时间,在我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时,学生很快就从我的眼神中消除了紧张,并高兴地与我一起走进这一节课的教学。

(二)表情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面部表情如何也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它也是课堂非语言交流的重要形式,它是教师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很明显,我们如果利用面部表情,就可以给学生传递一种信息,而学生在解读老师的面部表情时,就会感觉老师对自己是夸奖的,还是批评的,老师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制约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当然,我们的面部表情要是丰富的,如果一节课都是以严肃的表情来呈现,那么这一节课不用说气氛也是压抑的,学生的思维不能最大化地得到开发,甚至会造成学生讨厌课堂的结果。

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时,发现我班有一位男同学偷偷地把一张小纸条写上字,轻轻地放在前面一个女孩的头发上。看到他正在洋洋得意的表情时,我真的想让他来前面检讨,但是这样一来,就会把我的课堂教学节奏给打乱,也会打乱学生的学习思路,甚至会影响前面这位女生的心理。所以这时候,我采用的是非语言进行交流,迅速将目光转移到他的身上,并在脸上表现出非常生气的表情,当他看到我的表情时,脸一下子红了,并迅速将纸条给轻轻扯下来。这一过程没有学生知道,课堂还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而接下来,这位学生可能是担心我再发现他的不良行为,所以听讲也认真了,发言也积极了。

二、四肢语言传递动向

老师的一个不经意动作,往往会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启发,或者是有效的制止。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与学生进行非语言交流,如果学生的回答是对的,我们就以点点头表示肯定与表扬,而学生的表现不是那么出色时,我们就可以摇摇头表示不同意,有时候也可以侧着头佯作等等的意思来让学生思考。对于黑板上的一些重点提示, 我们可以用手轻轻地敲一下,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讨论结束时,我们可以有节奏地拍三下巴掌,以表示结束。这些肢体语言如果长时间得到运用,那么就会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非常默契的配合,就会使我们的课堂呈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服装语言传递情境

有时候,老师的穿着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上课心情,如果老师穿得非常邋遢,或者说穿一些奇装异服,那么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氛围的。其实,一个老师的衣着打扮也可以反映出他的内心独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老师。所以,老师的服装应该是简洁大方,服装的颜色不能单调,也不能过于丰富,要能够折射出老师内心的审美追求。有时候,教学不同的课文,我们还要穿不同色彩的衣服,这样,才能够与文本内容与课堂气氛融为一体。

总之,非语言交流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交流形式,恰到好处的非语言交流,可以对有声的语言交流进行有效的补充,甚至会超越有声语言交流的效果。

上一篇:我的一堂交通安全课作文500字下一篇:邀请函英文ms,m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