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下基层方案

2024-04-27

县下基层方案(通用9篇)

篇1:县下基层方案

XXXXX局干部下基层活动

实施方案

根据县委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下基层、强基础、惠民生、暖民心”、“改革创新”、“服务大局促发展、创先争优作楷模”等主题,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全面加强人事劳动部门以“一迎四争”为主题深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强化“双满意”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为基层一线和困难群众出谋划策,切实解决基层发展困境和群众致富难题。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认真贯彻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和自治区、地区、县委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全体人社干部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开展“下基层月”、“组织工作创新月”、“四个表率争创宣传月”活动,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使作出的决策、采取的措施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的 利益和愿望,服务凝聚其中、组织动员群众,为实现于田县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

二、活动时间、对象和方式

1.活动时间:集中活动时间为2012年4月至2012年5月。

2.活动对象:全局在职干部。

3.活动方式:从现在开始,用1个月的时间,深入到村、居委会,集中开展下访、结对帮扶和解决突出问题等工作。分三批组织干部下基层,每批一个星期左右。在工作人力、时间和精力上总体安排上,1每名干部住村时间不得少于5天。

三、活动措施

(一)组织干部深入基层“访民情、察民意、安民心”

通过驻点调研、走访慰问等形式,要求每位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访民情、察民意,深入了解当前基层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悉心体察民心民情,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盼,直接掌握第一手情况,把创先争优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二)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解民忧、帮民富、办实事”

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解民忧、帮民富,实实在在地为民办好事,让创先争优的成果惠及广大百姓。一是结对帮扶困难群众,解决群众所忧。每名下基层干部结对1户以上困难群众,帮助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就业援助、创业资助、特困救助等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群众安居乐业;二是结对帮扶诉求突出重点户,把握群众所思。要带着高度的政治责任和真挚感情耐心听取群众的诉求,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不管诉求是否合理都要认真解答,一丝不苟地做好解惑释疑和情绪疏导,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大办实事好事,满足群众所盼。要围绕村(居)民致富、村(居)发展等实际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送信息技术上门入户,了解群众普遍愿望,办一批群众欢迎的实事好事。

(三)开展“创先争优在一线,固本强基聚民心”活动

一是多形式开展政策法规宣讲活动。下基层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中去,通过发放资料、板报专栏、入户家访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讲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和惠民政策,让群众了解党和政府的亲民、富民、惠民政策,争取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拥护和支持,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

关系。二是大力度推进当前中心工作。干部深入基层后,要抓重点、破难点、显亮点、重实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加快发展,为实现我经济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全方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组织当地党员召开一次座谈会,征求党员意见,研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措施;组织召开一次基层党组织建设评议会,邀请群众代表对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情况进行评议,征集本村(居)民生、发展和稳定的意见和建议。要帮助挂点联系村(居)党组织解决班子建设、队伍教育、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疑难问题,对班子软弱涣散、矛盾纠纷突出、村(居)务管理薄弱的村(居)要组织专门力量帮助整改。

(四)建立健全排忧解难促和谐长效机制

一是深化定点联系责任机制。推进创先争优和“一弘扬三服务”活动联系点机制建设,加强和巩固干部联系村(居)民小组的联系服务网络。挂点领导、干部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所联系村(居)基本情况,积极开展排忧解难活动。二是深化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机制。党组织与所联系村(居)党组织结对共建,做到组织生活联过、重点工作联动、党员结对联帮、资源信息联通、服务活动联手、先进典型联创,使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得到加强和巩固。三是深化信访案件和突出问题整改落实机制。对所包信访案件和下基层走访群众收集的问题和诉求,能够立即解决、现场解决的即时办理。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活动单位进行梳理汇总,分层级、分类别、分时限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整改。结合五类信访问题百日大治理活动,对重点信访问题实行包案调处,严格落实“四包”责任制,即包掌握情况、包思想教育、包解决化解、包息诉息访。对于久拖未决的信访疑难案件,要在此次活动中,切实落实好包案责任和整改时限,沉下心来,想出对策,真正做到群众有期盼、组织有回应,群众有要求、党员干部有行动。四是深化党员公开承诺机制。开展以党员公开承诺;党员述职、群众评党员、党支部书记述职、党员评支部,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建立“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推进我局“党员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取得实效,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向纵深发展。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要把开展下基层活动作为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能力的有效抓手,作为改进全局工作的重要契机,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合理安排,有序推进。要与创先争优、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安排、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要加强与牵头单位、结对镇村的沟通协调,做好谋划,积极有序开展活动。要结合本部门职能和领导干部各自分管工作,把比较困难、经济薄弱和矛盾比较突出的地方作为重点。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下基层,积极推动活动开展。局其他机关干部也要认真参与,采取上门走访、答疑解惑、结对帮扶等方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活动中去。

(二)沉下身子,务求实效。下基层调研,要尽量多地走村到户,主动到群众家里去,登门了解情况、征求意见。一要参加生产劳动。安排一定时间,直接走进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与农民群众和基层职工一起劳动,亲身感受他们的辛苦和不易,深入了解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并积极帮助解决。二要接待信访群众。安排一定时间接待信访群

众,积极化解矛盾,做面对面、心贴心的思想工作。三要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对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收集汇总,经梳理后反馈至相关单位,并将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情况向社会公布。四要召开座谈会。每位领导班子成员每年下基层召开群众座谈会不少于3次。活动结束时,召开一定范围的座谈会,向当地党委政府或基层单位负责人反馈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整个活动要坚持轻车简从,不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力戒形式主义。

(三)加强督查,注重长效。从今年起,把下基层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活动中,要广泛征求基层对活动开展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要及时总结活动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使之常态化、制度化,形成领导干部下基层、人民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XXXXXXXXXXX局

二〇一二年四月七日

篇2:县下基层方案

一、督导时间

2012年5月21日—25日

二、督导对象

省、市、县党建示范创建点(46个)。

三、督导人员及督导单位

第一组:

督导单位(12个):泸阳镇金塘村、泸阳

镇新店坪村、泸阳镇卫生院、下坪乡桥上村、聂家村乡中村村、龙场乡龙场村、花桥镇梅树冲村、花桥镇车坪村、金大地党委、环龙公司、县审计局党支部、县财政局机关党支部。

第二组:

督导单位(12):桐木镇大松坡村、牌楼镇冯家湾村、铜湾镇麻溪江村、铜鼎乡张家溪村、蒋家乡水仙村、蒋家乡坳头村、袁家乡上炉村、县残联、县卫生局机关党支部、县畜牧局、县司法局、铜电公司。

第三组:

督导单位(11个):新建镇黑禾田村、蒿吉坪乡洞门口村、活水乡龙星村、锦溪乡金坪村、接龙镇桥头村、石宝乡双溪村、新路河乡板栗坪村、铁坡镇团一村、丁家乡团山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运管所。

第四组:

督导单位(11个):镇乌溪村、镇莉坪社区、镇荆坪村、镇溪房村、炉亭坳乡炉亭坳村、县一中、牌楼镇卫生院、怀化市百草园印务有限公司、怀化亚信电子有限公司、湖南兴龙玻璃有限公司、湖南万欣生物有限科技公司。

四、督导重点

1、基层党组织示范创建“十化”内容。按照党组织“五个好”(即:一个好的支部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工作制度、一个好的活动阵地、一个好的保障机制)的要求,努力达到基层党建示范创建“十化”(融入中心高效化、组织构建系统化、基本队伍先进化、党建活动多元化、运行机制规范化、工作载体品牌化、阵地建设标准化、经费保障制度化、基础工作精细化、服务群众常态化)的标准。具体见《县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方案》。

2、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包括活动开展规定动作、活动主题、活动载体、活动特色情况,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干部联村工作情况,密切联系群众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等情况。

3、创先争优活动专项表彰推荐情况及相关考察。

4、村级组织场所建设进展情况。

五、督导方式

1、实地走访:重点走访所督导单位的党建阵地建设、工作规范化建设及营造党建工作宣传氛围等情况。达到有专门的党员活动室(挂有创先争优办公室牌子);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规范且上墙;每个乡镇及党建示范创建点均有固定党建宣传牌或宣传标语(可墙体书写或固定式架子);每个示范点都至少有一个创先争优活动宣传专栏。

2、查看资料:查看村级班子建设(包括村级绩效考核工作运行、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及民主决策情况)、党员教育管理资料(重点是党员和流动党员管理、设岗定责、发展党员、党员服务站服务党员群众等工作台帐)、党建示范点建设资料、党内开展活动资料(重点是以下发的《创先争优活动资料归档目录》为准,查看创先争优活动资料,主要包括活动主题及活动载体,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评比表彰规定动作,密切联系群众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各环节工作均要求逐一建立台账,资料归档整理完善,党组织和党员的参与面做到全覆盖,具体活动要求最好有影相资料)。

3、集中座谈:所到单位均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单位情况汇报(各乡镇及党建示范点的书面汇报材料交督导组带回)。督导组人员按照党建示范创建要求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求,逐一进行规范指导。村级座谈对象为乡镇驻村领导、组织委员和村“两委”干部;企业座谈对象为企业负责人及党支部成员;学校座谈对象为校长及党支部成员、创先办工作人员。

六、相关要求

1、督导完后,县委组织部将对本次督导结果予以通报,并将督导结果纳入本绩效考核范畴,请各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引起重视。

2、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任务的乡镇和行政村做好相关准备。

3、各督导组同时将对本“七一”申报表彰对象的基层党组织和个人进行实地考察。

中共县委组织部

篇3:县下基层方案

1 镇沅县目前的动物防疫体系状况

镇沅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 下辖8个镇、1个乡, 人口20多万, 面积4136km2。2013年, 畜禽存栏134.9万头 (只、羽) 、出栏1452250头 (只、羽) 。县、乡 (镇) 两级防疫工作人员110人, 其中县级30人, 乡 (镇) 级80人。全县有19个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4个定点屠宰检疫点、15个集贸市场。2013年, 开展产地检疫猪7.41万头、牛0.59万头、羊0.84万只、禽42.7万羽。县级建立了疫病防控、动物卫生检疫监督和畜牧综合执法体系, 乡镇建立了乡镇畜牧兽医站。配备村级动物防疫人员近130人, 县财政每人每月核发补贴100元, 他们是基层开展动物免疫注射、疾病治疗工作的主力军。

2 目前基层动物防检体系存在问题

2.1 群众认识不够, 防疫工作不太主动

部分养殖户对动物防疫的认识不够, 主动性不强, 认为畜禽是自己购买, 不愿打就不打, 甚至有逃避防疫、拒绝防疫或攻击防疫员等现象, 强制免疫难度大。

2.2 畜禽养殖分散, 防疫难度过大

目前, 镇沅畜禽养殖主要是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为主, 要想搞好千家万户养殖的防疫工作势必要投入相当多的人力、物力。

2.3 防疫经费不足, 难以确保抗体水平

抗体检测是掌握防疫效果的有效手段, 但是所需要的大量经费成了头等难题, 一是实验室检测需要大量的试剂盒等实验用品;二是由于没有补助, 农户不愿意对自家饲养的畜禽进行采血检测。

2.4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不健全

由于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不健全, 防疫监督力量不足, 农村养殖户和畜禽贩运户逃检现象较为普遍, 养殖户认为有免疫证明和免疫标识的可以销售, 没有的仍然可以销售;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拒绝免疫、逃避检疫的违法行为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很难执行到位, 甚至难以执行, 对违法当事人打击不力, 没有起到震慑作用。

2.5 防疫报酬太低, 影响村级防疫员积极性

目前, 镇沅县有130名村级防疫员, 分布在全县9个乡镇承担着全县防疫任务, 每年春秋两次集中防疫, 还有常年补针补免, 并且每个畜禽不只一种疫苗, 可想而知工作量十分繁重。但是以2013年为例, 对每个村级防疫员落实报酬1200元, 仅按春秋集中防疫的时间 (3个月) 计算, 每天的工资只有10元。这样低的待遇使村级动物防疫员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去。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宣传, 普及防疫知识

各级政府及畜牧部门要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及发放宣传单等形式, 广泛宣传防疫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 让广大群众树立“生产者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提高农民群众对动物防疫的主动性。

3.2 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 积极推行规模养殖

认真总结近几年养殖小区建设的经验, 鼓励广大养殖户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 实现分散养殖向集中养殖的转变, 便于有计划地进行免疫和监管工作。

3.3 加大防疫投入, 实行抗体检测

上级政府及畜牧部门应对抗体检测解决足够的经费, 在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转的基础上, 对采血畜禽的农户进行适当补助, 确保抗体检测工作按计划开展。

3.4 提高村级防疫员报酬, 稳定和壮大防疫队伍

在对防疫人员实行严格考核、绩效管理的同时, 要根据防疫人员承担的工作量和当地劳动工资水平, 适当提高防疫人员工资标准, 最起码防疫人员工资要高于当地农民工工资, 让村级防疫人员静下心来专心搞防疫, 才能保证防疫的数量和质量。

3.5 提高动物防疫队伍的综合素质

篇4:常委下县布局基层整风

此次考察兰考,是近两个月来习近平第二次走访这个基层贫困县。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将兰考作为自己的联系点。今年3月中旬,他曾亲赴兰考调研指导。有分析称,总书记此番针对基层政治生态的系列举措,旨在加强官民互信,为全国深化改革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再访兰考

据新华社报道,当天上午,习近平一下飞机,就在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省长谢伏瞻陪同下,前往兰考县。一路上,他听取了有关兰考县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情况的汇报。抵达兰考县后,他来到焦裕禄干部学院,参加并指导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会议一直开到下午1时20分许。在听取汇报后,习近平指出,无论是正在开展第二批活动的单位还是已经告一段落的第一批活动的单位,都要在改进作风上讲认真,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能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影响活动健康发展。要采取有效措施,举一反三,防止和避免活动走形变味、做成夹生饭。

去年6月,中央宣布将开展为期一年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的重点是反对在官员中盛行已久的“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并首先从省部级领导机关和干部做起。

今年1月,经过7个多月的省部级官员整风,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基本告一段落。之后,启动了第二批实践活动,将重点转向市县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基层单位。为给第二批整风作出示范,7名常委每人选择了一个县作为联系点。

在5月9日的会上,习近平强调,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说明,“四风”问题虽然有多种表现形式及其复杂成因,但只要有严格的尺度来衡量、有坚定的决心来纠正,就能看得清楚、认识明白、解决到位。如果不讲认真,就容易马虎敷衍,即使问题摆在眼前也看不到、识不透,就容易虚晃一枪,即使花了很大精力也可能搞形式、走过场。

他指出,“要坚持清正严明,形成正气弘扬的大气候,让那些看起来无影无踪的潜规则在党内以及社会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

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表示,对于潜规则的宣战,一直是习近平整饬党内作风的重中之重。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早于2011年11月16日,习近平就在中共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学员入学开学典礼上提及此事,痛斥“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不敢讲真话,报喜不报忧”等弊病。

兰考情结

上一次考察兰考时,习近平曾阐释他选择兰考作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的原因,就是“因为兰考是焦裕禄同志生活工作的地方、焦裕禄精神发祥地,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正能量”。

事实上,那并不是习近平第一次来兰考。2009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便专程赴兰考瞻仰焦裕禄墓,并提到“焦裕禄精神对我影响很大”“了了自己多年的心愿”。

习近平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精神上缺了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政治变质、道德沦落、生活腐化。有分析认为,在他的认知里,中共干部的“四风”问题归根到底是理想信念出现动摇。

之所以将兰考作为联系点,重提焦裕禄精神,沈宝祥认为,习近平就是希望干部以此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有舆论认为,以焦裕禄为标杆,集体“照镜子”不仅必要而且急迫,此番重振执政新风的系列举措,旨在加强官民互信,为全国深化改革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谢春涛说,兰考地处河南东部地区,虽然是一个相对不发达的地区,但曾在这里工作的焦裕禄已被国人所熟知。

在谢春涛看来,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选择兰考这一颇具典型意义的联系点,并重提焦裕禄精神,所影响的绝不止一个县,而是全党乃至全国。

据官方媒体报道,兰考的教育实践活动与习近平第一批省级联系点河北一样,也做到了“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报道称,在民主生活会上,兰考县11名常委共自查出问题161个,平均每人有15个,县长周辰良在自我批评时甚至愧疚流泪。

从效果上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官员享乐之风和奢靡之风。例如,一些靠公款支撑的高档产品如茅台酒去年销量和价格都大幅下滑,许多高档酒店和私人会所的顾客也明显减少。

但也有学者指出,产生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土壤并未改变,奢靡之风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很高。新华社引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薛庆超的话说,“从实践看,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甚至是变本加厉地反弹。”

着眼基层

同省部级相比,市县级整风涉及的单位和人员数量更大,领域更宽,与民众关系也更直接,民众对市县级和基层官员的官僚与腐败感受也更深。分析认为,因此整风难度或大过省部级。

习近平在兰考指出,县一级承上启下,要素完整,功能齐备,在我们党执政兴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居于重要地位。县一级领导同志要珍惜岗位,秉公用权,安身、安心、安业,多为老百姓造福。

沈宝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这也显示出中共对基层政权的重视。本刊记者梳理发现,7名政治局常委选择的联系点均位于基层,且以老少边穷地区居多。

比如,兰考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李克强的联系点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也是贫困旗;张德江的联系点福建省上杭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而俞正声的联系点云南省武定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目前少数民族有彝族、傈僳族、苗族、傣族、回族等,超过比例一半以上;王岐山的联系点山东省蒙阴县则是孟良崮战役所在县,是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

尽管常委们的联系点地跨南北、横贯东西,但仍有规律可循。仔细观察发现,7位常委对各自联系点的选择多与其本人的经历和当下的职务存在密切关联。

习近平第一轮实践活动时的联系点是河北省。众所周知,该省正定县是习近平基层历练起步的第一站,对此地的熟悉自然有利于调研的开展。而第二次联系点习近平选择兰考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焦裕禄。

身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张德江在江苏、福建两地视察时,除对群众路线作出表态外,将焦点放在了县人大工作上。同样,主持政协工作的俞正声将视察地点选在了少数民族众多的云南省,对省、市、县级政协进行调研和指导。两人选择的联系点都与各自主管工作十分对口。

和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7常委的联系省相比,此次的7个联系县,选取范围和第一批完全不重合。归纳起来,两批教育实践活动,7常委的调研、考察范围已经覆盖了14个省区,最大程度地做到了“全覆盖”。

篇5:县下基层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员教育培训规划和实施基层党员党性教育、能力教育“双育”工程,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总体安排部署,经研究,决定从今年5月起在全县各级党组织中全面实施“学党章党史,强党性;学政策理论,强素质;学实用技术,强技能”(以下简称“三学三强”)基层党员素质提升工程。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训、党校集中教育和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分类教育、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领导带头和典型示范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广大党员普遍开展教育培训,提升党性观念、政策水平和致富带富能力,完善党员教育的服务平台和网络体系,规范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党员教育的运行保障机制,提升党员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为推进荥经现代生态宜居旅游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献礼。

二、范围对象

“三学三强”基层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在全县各级党组织中开展,全体党员参加。村、社区“三学三强”基层党员素质提升工程由各乡(镇)党委负责实施,乡(镇)和县级各部门在县委统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自行组织实施,中小学校、医疗卫生、“两新”组织分别由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统战部和县民政局同步组织实施。

三、培训内容

(一)围绕学党章党史,开展党性培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增强党员党性观念作为首要目标,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作用,通过播放专题片,重点组织好对党章、党史的学习,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党性观念,增强宗旨意识。

(二)围绕学政策理论,开展素质培训。紧扣县“十二五”规划和“136”发展战略确定的各项任务,围绕科学发展、社会管理等工作开展主题教育培训,切实提升基层党员政策理论素质和维护和谐稳定能力,形成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围绕学实用技术,开展技能培训。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挂包帮”、机关干部联系基层等活动为契机,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切实增强基层党员的发展意识,提高基层党员带头发展致富、带领群众共富的本领。

四、组织实施

全县 “三学三强”基层党员素质提升工程从今年5月启动,-23 律、送技术、送信息到基层,到农户,现场开展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每个远程教育站点至少组织10次以上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讲座和专题播放活动,力争每一名年轻党员学会1-2门实用技术,每个站点新培养2-3名学用标兵。

4.组织开展“千名党员学用成果大竞赛”活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着眼于提高基层党员带头发展致富、带领群众共富的本领,切实抓好党员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结合远程教育“双创双争”和“百千万示范站点”创建活动,在基层党员中普遍开展远程教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操作比武和学用成果展示等活动,以赛促训、以评促训,激发广大党员将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能力素质。

5.组织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提档升级”活动。一是建立完善基层党员信息化教育培训基地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确保每年新增接入互联网的终端接收站点不低于站点总数的30%。大力推进远程教育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重点抓好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建立远程教育示范站点工作。二是注重结合乡(镇)经济发展现状和党员干部群众需求,整合劳动就业、农科农技、法律援助等部门的教育信息资源,形成“远教建基地、基地联党员、党员带群众”的远程教育培训体系,各乡(镇)要按要求建立1个以上远程教育“学用实践基地”。三是积极构建开放式、多功能、宽覆盖的远程宣传教育阵地,各乡镇至少规范建设1个以上远程教育文化活动广场,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

6.组织开展“党员参学参训全覆盖”活动。一是打造“站点课堂”,开展远程教育示范站点、学用明星创建活动,切实提高远程站点使用率、课程点击率和群众满意率,确保各站点集中学习每月不少于4次,全年不少于40小时。二是理顺党建手机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和信息发布机制,以“手机党校”的形式对流动党员全覆盖并逐步向全体党员延伸。要做好《共产党人》声像教材的播放收看和《党课》杂志学习工作,确保教材对站点覆盖率达到100%。三是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开展,利用党政网、机关单位系统局域网等,积极开展“网络在线教育”。注重利用“远程教育网+有线电视网”模式,拓展远程教育播出平台,方便党员群众自主辅导学习。四是组织党校教师、先进典型代表、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开展“流动课堂”活动,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教育。

(三)做好总结推广工作,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2012年10月至2012年11月)

1.总结经验。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开展“三学三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活动情况,认真总结工作成效和经验做法,分析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下一步努力方向,形成总结报告。

料上报县委组织部。

篇6:县下基层方案

活动方案

县人口计生局基层党组织“联建联创”活动方案

关于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联建联创”活动的实

施 方 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四联四建”活动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在全县城乡基层党组织中迅速开展“四联四建”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扎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以“联建联创”活动为载体,通过与基层党组织、党员的结对帮扶联建,增强机关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群众观念,进

一步转变作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主要内容组织联创,建“五好”党组织。按照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原则,局党总支委员会与驻村帮扶新农村建设点五台山林业总场金牛寺村党组织结对,互帮互创,建设“五好”党组织,促进党建工作共同提高。党员联手,建帮扶新机制。局机关党员干部与驻点村农民党员联手结对,立足于学习实践、扶贫扶智、发挥作用,建立互帮互助的帮扶机制,促进机关党员作风转变,农村党员实力提升。党群联动,建和谐新农村。组织驻点村农村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联动,发挥党员帮带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

三、目标任务机关党总支与驻点帮扶村党支部结对,互帮互创,力争通过开展联创活动,使驻点村党支部达到“五好”标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机关党组织建设达到规范化标准;机关党员与联创村的农民

党员实行“一对一”帮扶,每季度与联手的党员联系一次,每年送温暖不少于2次,每年至少给联手的党员办2件以上实事,对困难党员家庭,通过资金、技能、就业等方式大力支持,增强其造血功能。同时,要帮助驻点村农村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联动,采取结对承诺、定标定责等方式,积极发挥党员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产业发展、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带头作用。

四、方法步骤确定联建对象。根据房办发[]22文件要求,局党党总支与驻村党组织建立帮建关系,机关党员与驻点村党员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4月30日前在确定到位,并组织开展活动。迅速搞好对接。机关党组织定期与驻点村党组织开展活动,机关干部党员要与“一对一”联手的党员见面,区别不同情况开展帮扶活动,为帮扶对象办几件实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健全工作机制。要建立联建联创活动的良性工作机制,一是要建立互相联络机制,采取“请上

来”和“走下去”的形式,机关党组织、党员与驻点村党组织、党员经常组织开展活动,定期联络。二是建立互帮互助机制。要通过开展联建联创活动,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机关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切实转变,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

篇7:县下基层方案

村(居)示范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和省、市人口计生委关于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指示,有效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广我县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成功经验,探索做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建立群众自觉参与和实行计划生育的长效机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决定》精神,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通过在全县全面推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实现人口计生工作的重心下移,逐步建立起县指导、乡镇负责、村自治、户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村级规范化管理、乡镇监督服务、县级调控指导的工作格局,实行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目标

进一步加强村(居)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建设和阵地建设,加强村(居)自治制度以及自治能力建设,在全县范围内培育、树立一批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全面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做到“县乡指导、支部领导、村(居)委主导、协会倡导、政策引导”。加强村级自治制度、机制、能力建设,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自主、自愿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三、主要任务

从2010年开始,每个乡镇至少要有1-2个村开展自治村示范活动,各乡镇根据村(居)基础情况分示范、好、中、差四个类别管理,每年必须按合格村标准递增20%,直至2014年此项活动在全县各个村全面铺开,村(居)示范活动的主要任务是:

(一)制定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的相关制度和指导意见,研究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标准,宣传和培训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措施。

(二)深化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创新,逐步拓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范围,组织群众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指导群众加快转变传统婚育习俗,广泛倡导新型生育文化。推广“诚信计生”的经验。

(三)加强村(居)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建立健全适应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要求的基层组织网络,按照“五有”标准,加强计生协会建设,逐步推进村(居)专(兼)职人员队伍与村(居)计生协干部队伍一体化。建立健全村(居)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室、人口学校等阵地。

四、组织领导

(一)县人口计生委成立示范活动领导小组,由县人口计生委主任XXX为组长,XXX为副组长,成员由XXX、XXX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计划生育协会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相关科室协调配合。

(二)组织做好村(居)示范活动。各乡镇(场)人口计生办、计划生育协会要根据本方案,总结村民自治实践经验,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乡镇(场)示范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确定示范活动的具体政策措施、评估要求与程序,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把示范活动做实做细。

(三)按要求每个乡镇(场)至少要选择 1个计划生育工作基层较好的村(居)开展示范活动,于2010年5月15日前将示范村(居)名单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县计划生育协会办公室,2010年7月中旬县里将推荐1个示范村参加国家、省第一批示范村(居)评估、审核、表彰。

五、措施与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场)要高度重视村(居)示范活动,把村(居)示范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机构,明确责任,制定实施方案和规划,切实抓好落实。要充分发挥村(居)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依法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保证村(居)示范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要完善村规民约。村(居)示范活动要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框架下进行,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的形式,规定权利义务,明确政府承诺,切实做到权利和义务对等。

(三)要加强民主管理。村(居)示范活动中,要改变过度依赖行政手段进行社会管理的做法,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形成行政管理与基层民主管理之间的有序衔接与良性互动。重视培育群众的社区认同感和自治意识,尊重民意,发扬民主,实行村(居)务公开,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的制度、规范和程序。

(四)要注重利益导向。要进一步推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等制度,积极开展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生育关怀行动和幸福工程项目,使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计划生育家庭能够优先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村(居)示范活动的积极性。

(五)要强化群众监督。在村(居)示范活动中,应将村规民约上墙公开,通过“12356阳光计生”热线、“诚信计生”等有效载体,进行民主评议,接受群众监督。把发展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纳入城乡社区建设中,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六)要健全基层网络。要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在人才资源、组织网络、贴近群众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协会会员的骨干、带头、示范作用,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协助村(居)党支部和村委开展示范活动。

篇8:县下基层方案

一、建立完善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县文化馆成立文化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由业务馆长任组长, 由文艺部、摄影部、培训部等各相关部门主任任副组长, 承担全县文化志愿服务日常工作管理, 各乡镇、街道也成立领导机构。

县文化馆成立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 负责加强文化志愿服务理论研究, 总结成功经验, 创新方式方法;建立文化志愿者电子档案, 将文化志愿者相关信息、服务对象、活动项目等详细情况进行存档备案;定期组织文化馆业务干部开展义务辅导。

各乡镇 (社区) 文化站设立文化志愿者服务点, 负责传达县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下达的相关精神, 上报本乡镇 (社区) 开展活动的相关信息, 负责该乡镇 (社区) 文化志愿活动的组织;动态掌握本服务点文化志愿者的相关情况。乡镇 (社区) 服务点要接受县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

二、广泛招募, 进一步优化志愿服务者队伍

县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要将招募范围逐步向社会拓展, 积极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进来。乡镇 (社区) 服务点要广泛招募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和文艺特长的文艺骨干, 充实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通过服务中心和服务点的共同努力, 逐步使文化志愿者队伍的结构更趋多元化, 队伍的规模不断扩大, 实现大范围的有效覆盖。对于招募来的志愿者可以尝试以下管理方式:

一是在每个行政村 (或社区) 聘用一名优秀的文化业余骨干为“文化负责人”, 主要负责管理文化社团和演出团队的组建、管理, 使其演出活动成为常态化、规范化。二是在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民间艺人中聘用一批“文化辅导员”, 鼓励他们积极加入到各社区、行政村等最基层的服务点中, 负责文化社团和演出团队的培训辅导工作。利用他们有知识, 懂文艺、接受能力快等优点, 让其成为基层服务点的带头羊。鼓励他们经常参加县文化志愿服务中心开展的义务辅导、培训活动。“文艺辅导员”回到服务点后, 再辅导其他志愿者, 以点带面, 全面开展各项群众文化活动, 实现文化活动全县范围内覆盖。通过以上有效的管理机制, 可以使基层文化志愿服务者队伍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家住黑山县文华苑小区的退休老师李立新就是县文化服务中心聘用的一名“文化辅导员”, 她是一名广场舞的爱好者。每年锦州市艺术馆举办的文化大课堂活动到黑山来她都参加, 已经跟市艺术馆舞蹈老师学会了三支广场舞。县文化馆业务干部的义务辅导中只要有有关舞蹈方面的课程, 她也一次都不落下, 家里有事也要挤出时间来参加, 晚上回去后再教给自己的其他队员, 积极性很高。每当夜幕降临, 华灯初上时, 她都早早地来到小区内的广场上, 熟练地安好音响等设备, 打开欢快的舞曲, 她的队员们就会络绎不绝地来到广场, 开始她们愉快的“夜生活”。李立新既是文化志愿服务的受益者又是参与者, 由受益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正是黑山县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发展的一个缩影。

三、县文化馆搭建交流平台, 提高文化志愿者队伍的服务水平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广大人民群众对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可目前文化志愿者的数量、服务能力等方面都与广大群众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数量上前面讲过, 可以通过广泛招募来实现。可服务能力上的提高, 笔者认为县文化馆可以通过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来提高文化志愿者服务水平, 使其不滞后于人民的需要。

(一) 自主学习与定期培训结合, 提高志愿者综合素质

县文化馆要引导、鼓励广大志愿者通过电视、电脑等媒体交流工具在家进行自主学习。笔者的婆婆就是一位广场舞爱好者, 她就利用互联网到百度上搜索各种广场舞的视频, 然后跟着电脑一步一步地学习, 学好后教授自己的姐妹, 大家共同健身娱乐。

县文化馆以“大讲堂”为载体, 有计划地定期组织各部门的业务骨干到乡镇 (社区) 文化志愿服务点开展培训工作。乡镇 (社区) 服务点根据课程的内容、本乡镇 (社区) 每位志愿者的文艺特长, 有选择地组织、安排相应人员参加培训, 再以点带面, 从而使每节课的培训内容都得到有效的普及。从而不断提高广大文化志愿者的服务能力。黑山县文化馆每年都到各乡镇 (社区) 服务点开展7—8次的“大讲堂”培训活动, 内容涵盖了舞蹈、声乐、美术、摄影等群众文化的各个方面。

(二) 搭建演出交流的平台, 共同成长进步

县文化馆要经常搭建演出交流平台, 提供各种交流学习的机会, 使广大文化志愿者有机会在一起切磋学习, 共同成长进步。在每年的文化广场演出系列活动中黑山县文化馆都会专门给他们提供2—3场的演出机会, 让他们展示自己, 汇报这一年的学习成果, 互相交流学习, 弥补自己的不足, 使其达到不断学习进步的目的。

黑山县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每年年底都会举办一场文化志愿者的交流座谈会, 让大家坐在一起, 交流这一年的服务、学习心得。每年年底服务中心还要开展“优秀文化志愿服务点”“文化志愿明星”等评选表彰活动。

篇9:县下基层方案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 总分馆体系 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25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4-062-004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and Branch Grass-roots Library System

Cao HaixiaLi Zhe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l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basis of the main and branch grass-roots library's system, and then discusses the main library's coordination mechanism, multiple and flexible working mechanism and grass-roots readers' orientation mechanism of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the main and branch grass-roots library. At last it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Key words:grass-roots library;main and branch library system;management mechanism

CLC number:G258.21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4-062-004

长期以来,在公共图书馆建设方面,我国多注重省市以上级别的图书馆建设,而对县以下基层图书馆的建设却关注不够,因而一直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覆盖全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构建一个惠及全民、普遍均等的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开始被作为国家战略提上了日程。《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县图书馆要逐步实行分馆制,丰富藏书量,形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的图书配送体系,充分发挥县图书馆对乡镇、村图书室的辐射作用,促进县、乡图书文献共享”。[1]自此,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重点开始向县以下的基层图书馆转移,以县图书馆为中心的基层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1 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建设与运行

1.1 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含义

我们这里所说的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是指以县图书馆为中心馆(总馆)、乡镇(街道)图书馆为分馆、村(社区)图书馆(室)为服务站点的三级图书馆布局模式和管理体制,它是实现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全覆盖的有效形式。需要指出的是,在总分馆体系中的基层图书馆分馆,不仅应包括社区乡镇的图书馆,还应涵盖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站点等具有公共图书馆性质的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点。这种由“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图书馆构成的服务体系,能够较好地实现图书馆资源的优化配置,方便地满足基层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

我国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类似总分馆制的图书馆体系,如北京市深入到乡镇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系统、天津市的“延伸服务”、上海市深入到街道社区的图书馆一卡通、广东省无处不在的流动图书馆、深圳市和东莞市的图书馆之城、佛山市的联合图书馆、杭州市的连接每个街道的“一证通”工程、嘉兴和苏州的图书馆总分馆制等。[2]但就全国整体来看,以县图书馆为中心的总分馆体系建设还不够深入和广泛。因此,大力宣传和推广以县图书馆为中心、以乡镇(街道)图书馆为分馆、村(社区)图书馆(室)为服务站点的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应该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县以下基层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方向。

1.2 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建设依据

从现有法律法规上看,我国《公共图书馆用地指标》提出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点布局规划原则:服务人口20万以下设置1所小型图书馆;服务人口20~50万设置一所中型图书馆,同时每20万人设置一所小型图书馆。这些规定可以看成是以人口数量为依据来设置图书馆的标准,它比较适用于人口密度较大的城镇。同时,《公共图书馆用地指标》还对我国不同规模公共图书馆的最大服务半径(读者到达图书馆的最远直线距离)做出了规定:大型馆≤9公里,中型馆≤6.5公里,小型馆≤2.5公里。[3]这类规定对于在地域辽阔、人口分散的农村地区设置图书馆则更有指导意义。可以说,它为在我国构建以县图书馆为中心、乡镇(街道)图书馆为分馆、村(社区)图书馆为服务站点的图书馆布局模式提供了基本的法规依据。

从历史传统上看,我国的县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的人文与情感积淀,使基层民众习惯于把县城当作最亲近的文化中心,[4]县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也因此更容易受到当地居民的关注。而我国现行的公共图书馆体系,一般是按省—市—区(县)图书馆三级进行构建的,而此类体系中的前两级图书馆,因受其所处位置和所承担任务的局限,直接面对县以下基层社区、乡村民众开展的服务并不多,或者说它们很难深入到县以下基层社区、乡村的民众当中。所以,我们这里将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中的县图书馆定位为“总馆”,既尊重了区域性文化和民风民俗,符合历史文化传统,也有利于县馆通过各乡镇(街道)图书馆分馆和各村(社区)图书馆(室)服务站点,将图书馆服务辐射到所有地区,使各级图书馆都能更好地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为基层群众开展服务。

从图书馆资源的合理分布上看,考虑到人口密度和地理空间位置两个重要因素,也应尽可能使基层民众能够就近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享受图书馆的服务,以提高公共图书馆的全覆盖能力。这样的布局模式,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设置图书馆(例如两个非常毗邻的社区/村没有必要重复设置图书馆),以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避免服务盲点(如距离县城的遥远地带),使处于县城边缘地区的人们也能享受到基层图书馆的服务(见图1)。

1.3 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运行

在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建设中,政府应当承担建设主体的责任,在资金、人员、资源等方面予以支持。但是在实际运行中,总分馆体系建设又不能只依赖县一级政府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建设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我们提倡以县为主导,充分发挥乡(街道)、村(社区)的作用。具体运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来源由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共同负担。只有在县政府统一主导并给予集中的资金支持下,乡镇(街道)、村(社区)再投入分散的资金,基层图书馆的资金来源方能可靠稳定。这是因为,一方面,越是处于基层,越没有财力建设和运行图书馆;另一方面,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全覆盖所需的经费如果超出了本县财政的承受能力,就不可能持续投入。因此,需要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多级共同分摊资金。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尽量吸收社会资金的资助等;(2)文献资源由乡镇(街道)分馆和村(社区)服务站点根据读者需求由县中心馆统一采购、统一调配。由于基层图书馆为城乡居民服务,主要任务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所以,基层群众所需的文献资源类型与品种比较容易把握。由县中心馆统一采购、统一调配,有利于提高文献资源建设质量,节约基层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成本;(3)乡镇(街道)分馆、村(社区)服务站点工作人员在业务上由县中心馆统一指导培训,但编制仍归原馆,这样有利于基层图书馆的自管自治,也有利于发挥各基层图书馆服务的自主性。

nlc202309011108

在县中心馆—乡镇(街道)分馆—村(社区)服务站点三级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模式中,分馆隶属于总馆,服务站点隶属于分馆,使得经费、文献资源、人事等都基本上有了统一的管理和分配,是一种由政府起主导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基层图书馆建设模式,也是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模式。

2 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运行机制

2.1 中心馆的协调机制

要保持县中心馆—乡镇(街道)分馆—村(社区)分馆的良性运作,必须要有一个相对权威的机构来加以协调,以确保其得到健康、规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县中心馆在这里就不应仅仅只是一个“资源总馆”,同时还应承担起对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图书馆的协调职能,以保障基层图书馆的良性运作和持续发展。在德国,图书馆界有一个“咨询委员会”,它是专业化的规划、执行、协调机构,专门负责指导德国县乡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很有成效。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咨询委员会”的经验,由县中心馆结合本县具体县情,对基层图书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本地化研究,对基层图书馆的发展进行科学指导。县中心馆要协助当地政府妥善处理好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图书馆运行中出现的人员、资金、文献资源等问题,特别是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基层图书馆的定期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使基层图书馆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2.2 多元灵活的办馆机制

多元办馆机制是指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图书馆建设中坚持政府为建设主体的同时,积极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建设。[5]例如我国闽浙沿海地区积极吸收侨胞募捐的社会资金来兴办基层图书馆;处在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区和高新产业园区的社区积极吸收企业的资金来支持社区图书馆的发展;地处青海、甘肃、贵州等边远地区的乡镇积极申请青树教育基金、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中国移动基金等基金的支持来建设基层图书馆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样,基层图书馆建设的主体依靠政府,同时将多元化的社会力量作为辅助,基层图书馆就可以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基层图书馆在资源上,可以将普适资源与本地特色资源有机整合,将数字图书馆资源与文化共享工程资源有机整合,从而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在服务渠道上,可以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广泛协作,从而能够以多种方式提供服务。通过发挥图书馆整合信息资源与服务的特长,基层图书馆也可以相应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

2.3 基层读者的导向机制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所有人,每一个人都有权接受图书馆的服务。而基层图书馆所强调的就是要面向基层群众,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服务活动吸引群众利用图书馆。为此,基层图书馆必须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要深入基层了解读者需求,千方百计满足基层群众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6]一般来说,基层图书馆不承担文献保存、学术研究等职能,而基本阅读服务、社区信息服务、文化消遣和社会教育功能则较为重要。基层图书馆要适时根据读者的需求,调整自己的主要任务和职能。例如乡、村基层图书馆,可以结合农时邀请农技人员开展科技知识讲座,帮助农民科学种植、增产增收。只有这种体现了灵活运作、尊重读者个性发展、满足读者特殊需求特点的基层图书馆,才有可能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也才能够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 对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3.1 基层图书馆的总分馆体系建设应该由县级政府主导

基层图书馆的总分馆体系建设,涉及到对现有基层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进行改革,而在这之前,还必须对各基层图书馆加入总分馆体系的相关事宜通过谈判进行协调。通常在这个协调过程中需要付出的谈判成本往往较高。一些地区的经验已经表明,如果是由县中心馆主动去寻找合作的分馆,需要付出高昂的谈判成本;而当数量庞大的街道/乡镇(社区/村)图书馆主动找上门时,又不可避免会出现另一种谈判成本。可见,无论是县中心馆还是各基层图书馆,在资源、人才都比较缺乏的情况下,普遍难以承担这些成本。但如果由县级政府来进行主导,即由县级政府来推动总分馆体系的建设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谈判中双方的利益博弈和矛盾就比较容易化解,谈判的成本自然也可以大大降低。[7]

另一方面,图书馆是一个公益性的文化机构,其平等服务、惠及全民的服务理念决定了它的基本服务必须是免费的。而这种免费服务的特性决定了公共图书馆必须要有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而乡镇(街道)、村(社区)级财政很难向同级图书馆提供这种支持,即使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也有很多乡镇(街道)、村(社区)在支持基层图书馆建设方面感到力不从心。[8]为此,需要将整个基层图书馆的总分馆体系建设主体定位给县级政府,由县级政府来统一承担乡镇(街道)、村(社区)等无力承担之建设基层图书馆的责任。尽管我们现在也能够看到一些不是靠政府主导,而是通过自主合作、契约方式建立的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但这种模式中的基层图书馆大多是建立在乡镇(街道)、村(社区)有充足的财力基础之上的,万一这个基础出现了变化,那么总分馆合作体系势必就会瓦解。因此这种合作或契约式的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还是有局限性的,其能否持续发展也是存在变数的。因此,建设基层图书馆的总分馆体系,必须由县级政府主导。如果没有县级政府主导,县以下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将难以持续。

3.2 基层图书馆的总分馆体系建设要优先建设县馆

在以往建设的许多基层图书馆中,各级政府往往只顾一次性投入,不注重后期的持续维护,使得基层图书馆无法维持基本的资源建设和服务,最后只能成为昙花一现的产物。而建设以县图书馆为中心馆,以乡镇(街道)图书馆为分馆、以村(社区)图书馆为服务站点的总分馆体系,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基层图书馆后续投入不足的问题,达到经济合理配置图书馆资源、方便读者就近利用图书馆的目的,从而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最大效益。

在县图书馆作为总馆的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中,总馆的地位尤其重要。要使总分馆体系运行得顺畅、高效,其分馆的布局、资源、技术、服务等都需要由总馆进行规划、协调,这就对总馆在资源、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分馆越多,对总馆的要求越高,因而总馆承受的压力也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建设好基层图书馆的总分馆体系,必须优先总馆的建设和发展。事实上,也只有县中心馆的实力增强了,其分馆的建设和发展才有可能得到顺利的推进。

3.3 基层图书馆的总分馆体系建设应循序渐进

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中各个分馆的设置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协调和配置资源。由于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限于人财物力条件,基层分馆的设置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遍地开花,所以必须根据总体规划,分期分批,一步步铺开。[9] 同时,在分馆的建设中,要重视基层读者的需求和利益,真正贯彻以民为本的思想,优先在图书馆需求最强烈的地方设置分馆,然后再逐步扩展到县域内的每一个社区、乡村。

基层图书馆的总分馆体系还应扩大其包容性,要逐步将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甚至企业或私人创办的具有公共性质的图书馆都纳入分馆的范围。虽然这些图书馆建设主体不一,体制也存在一定差别,但我们可以个别问题个别解决,通过对一个或几个这类图书馆的协调,以点带面,逐步将各种为基层民众服务的各类型图书馆都纳入到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中来。

4 结语

基层图书馆的总分馆建设模式作为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之一,将随着我国遍布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入而不断完善,最终成为覆盖全社会的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

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中的县中心馆,在由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和众多基层图书馆组成的全国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建立以县图书馆为总馆、乡镇(社区)图书馆为分馆、村(街道)图书馆为服务站点的基层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基层图书馆发展模式,是改善城乡基层群众享受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工程。这样的建设模式目前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实际运作中也许还会出现一些偏差或不足,但从长远的效果来看,这种建设模式很可能会是一种保证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参考文献:

[1][2]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0-04-26].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9/13/content_5086965.htm.

[3]李国新等.公共图书馆规划与建设标准解析[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4]王乐群.浅论基于总分馆制的县-乡镇(村)图书馆服务网络构建[J].图书馆论坛,2007,(5):147-149.

[5]黄涛,杨玉麟.2002-2007年我国基层图书馆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08,(12):253-256.

[6]刘兹恒.论社区图书馆的功能、模式及管理机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5):32-35.

[7][8]邱冠华.苏州城区总分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9,(1):15-18.

[9]谭舒.基于社区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模式探析[J].图书馆学刊,2009,(9):9-11.

作者简介: 曹海霞,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09级博士研究生;李振,男,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09级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松竹梅社区充分就业汇报下一篇: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