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游小学作文

2024-04-21

兰亭游小学作文(精选13篇)

篇1:兰亭游小学作文

今天我参加了我们班的冯俊熠妈妈组织假日小队活动---《兰亭森林公园烧烤及兰亭游》,刚好今天爸爸也有空,早上9点,我们一家3口开车来到了集合地点,兰亭森林公园门口,许胡天一家、冯俊熠一家、肖子彦一家、钟亦卓一家、舒忆柔一家及陈培铭和他妈妈,他们都已经到了,还有安美姬和丁益栋没来,于是我们大家等到他们来了,一起开车到森林公园里面烧烤基地。到了烧烤基地,我们小朋友开始玩耍,大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烧烤的食物,和开始烤食物给我们小朋友们吃,大家都忙的不亦乐乎。很快香喷喷的食物就烤好了,我们吃的饱饱的.,然后爬了一座小山,到达兰亭水库,看到水库边有好多很我们穿的不一样衣服的人,我们很好奇,于是跑过去看,原来他们是巴基斯坦人,在我们绍兴工作,今天也开车来兰亭森林公园烧烤,他们很友好,还和我们拍了张照片,呵呵。

烧烤结束后,我们又来到了书法圣地---《兰亭景区》,妈妈说,我们都还小,到这里游也还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等我们大家的书法练好了,再来游玩,就会有特别的感受了。我期待着那一天。时间过得好快,愉快的一次假日小队活动很快就结束了,我期待着下一次的假日小队活动。

篇2:兰亭游小学作文

从兰亭向右拐,我们来到了御碑亭。这是一个八角重檐的大亭子,亭角上翘,宛如飞燕栖息,角上都挂着古老的铃铛。亭栏周围的石狮更是雕刻得栩栩如生。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矗立在亭内的御碑。细读,字里行间渗透出两位清朝皇帝对《兰亭序》的倾慕之情,对王羲之的的行云,如祥云在天,因风变化,于千变万化中的妙合自然,处处流露出一种飘逸洒脱,平和简静之风度的高度评价。

来到右军祠。这里陈列着王羲之的许多书法作品,其字体沉稳洒脱,变化多端,开放俊明,结构严谨,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

篇3:兰亭游小学作文

三月上巳 暮春郊游

古代使用“干支”纪年,也使用“干支”纪日。著名的周武王伐纣灭商的牧野之战,就是发生在“甲子日”的早晨。“巳日”每隔十二天出现一次,每个月会有两次或三次“巳日”,每个月首次出现的“巳日”就是“上巳日”。古代虽然以正月、二月和三月为春季,但是孟春正月和仲春二月依然春寒料峭,不宜户外活动。只有到了气候回暖的暮春三月,人们才会在“上巳日”结伴郊游,而且在踏青赏花的同时,还要到水畔洗去身体积存多日的污垢,并且由女巫举行祛除不祥的仪式。这种活动被称为“祓禊”,始见于儒学经典《周礼·春官》的记载。

另一部经典《诗经》里的《郑风·溱洧》诗篇,讲述了郑国的青年男女在三月“上巳日”到郊外的溱水和洧水之滨举行祓禊活动时结伴嬉戏、采集兰花、互赠芍药、彼此谈笑倾诉爱慕之情的欢快场景。

《诗经》也是孔子传授弟子的一门必修功课。《论语·先进篇》记述了孔子在一次讲学时,要求弟子们阐述各自治国理念的经过。不懂谦让的子路说,他可以用三年时间治理好一个中等国家;比较谦虚的冉有说,三年时间他只能使一个小国富足,还不能做到礼仪教化;更为谦虚的公西华说他只能参与一些礼仪活动,还谈不到治国之术;轮到曾子的父亲曾皙发言时,他说的却完全是另类的事情。曾皙说他喜欢在换上了春装的暮春时节,约上十几个同伴,到曲阜城外的沂水边去洗个澡,到祭神求雨的高台上去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曾皙所说的就是传统的三月“上巳日”祓禊活动,他那恬淡适意的人生向往,得到了孔子深切的赞同与由衷的叹赏,不由高呼:“吾与点也”。

每年三月的“上巳”日期并不固定,自魏晋以降,遂从俗定为三月三日。水畔洗浴和祓禊仪式也逐渐被淡化,人们踏青时会携带着食物在郊外饮酒野餐,文人雅士还会赋诗纪胜。杜甫的名篇《丽人行》就写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东晋时期一群名士的一次踏青郊游,因为王羲之的书法名篇《兰亭集序》而被传颂不绝,堪称是古往今来知名度最高的一次春游盛事。

解读曲水流觞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是王羲之写在《兰亭集序》篇首的文字。

兰亭,常被人误解为是一座凉亭,还有人误认为《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坐在这座凉亭里边书写的。其实,“亭”在古代是一级行政管理机构,郡下面是县,县下面是乡,乡下面是里,十个里设有一亭。《史记·高祖本纪》记述,汉高祖刘邦故乡是沛县丰邑(乡)中阳里,刘邦曾经当过泗水亭的亭长。“亭”类似治安哨所,所以刘邦部下有一名负责追捕盗贼的“求盗”,其职责相当于刑警。王羲之在序文之首就交待了活动时间是在“永和九年”的“暮春之初”,随即交待了活动地点是会稽郡山阴县郊外的兰亭,然后说明这次活动是举行“祓禊”之事,继而又说到了与会者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活动的方式是“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和“一觞一咏”,行文完全符合记叙的要领。

“永和九年”是公元353年。那一年的三月三日,时任会稽郡地方长官的王羲之依照“上巳日”水畔祓禊的传统,约集谢安、孙统、孙绰等众多名士共42人,来到山阴县(今绍兴市)郊外二十余里的兰亭,举行了“流觞曲水”的文人雅会,所谓“少长咸集”的“少”,是指与会者中还有王羲之的三个儿子王凝之、王徽之和王操之。

兰亭位于兰渚山下,所以王羲之说这里“有崇山峻岭”。“觞”是一种木胎髹漆质地轻薄的酒杯,两侧的杯耳形似鸟翼,所以又叫“羽觞”。“流觞”就是让斟入了酒的羽觞浮在水面顺着弯曲的水渠漂流而下。“一觞一咏”,就是等顺水漂流的羽觞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饮了这杯酒然后当场作诗一首,如果未能作诗就要罚酒三杯。

人们往往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是与会者42个人围坐在一条小河两岸,但是忽略了“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这句话。试想“激湍”的“清流”,如何能让斟入了酒的羽觞顺水漂流而不倾覆?又如何能让羽觞中途停住?42个人分散围坐在一条小河两岸,彼此又如何可以交谈论诗?其实,“引以为流觞曲水”的一个“引”字,透露了当时是人为地在小河岸边挖掘了一条弯弯曲曲的不会很宽的水渠,引入了河水。水流平缓,可以让羽觞漂浮不致倾覆,水渠弯曲可以让羽觞易于停住,弯弯曲曲的水渠还可以使列坐两旁的人们位置集中,利于交谈对话。王羲之和谢安都是东晋的名门望族,“旧时王谢堂前燕”说的就是他们两家,孙统、孙绰等人也都是官员。可以想见他们离开山阴县城二十余里,是带着仆人前往的。挖掘水渠,斟酒流杯,预备酒食及伺候笔墨这些琐事,应该都是由仆人们操作的。

《兰亭集序》遗踪

当天,有王羲之等11人各作诗2首,另有15人各作诗1首,还有16人只被罚酒没有成诗。那次聚会共计得诗37首,按照惯例事后要结为诗集,大家公推发起这次活动的主人王羲之当场为诗集作序。王羲之乘着酒兴,当场使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记述了聚会的盛况,抒发了人生的感怀,即名垂千古的《兰亭集序》。其实流传后世的《兰亭集序》法帖,只是王羲之乘兴书写的稿本,所以字迹多有涂改。相传王羲之过后又书写了很多次正本,但是他认为全都不如在兰亭聚会时当场书写的稿本更有神韵。

时隔三百年后的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他感觉“戈”字很难写好,一次写了半个“戬”字,让书法家虞世南补写了右边的“戈”。此后,他把作品给被同样精通书法的魏徵评论,结果,魏徵说,全篇字迹之中只有这个“戬”字半边的“戈”字最好。唐太宗收集了许多王羲之的法帖,只有《兰亭集序》没有到手。这份传世珍宝当时被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传给了弟子辩才和尚,收藏在山阴县的永欣寺里,秘不示人。唐太宗派遣监察御史萧翼携带着王羲之的另外几幅法帖去和辩才和尚谈论书法,引诱辩才和尚拿出《兰亭集序》真迹观赏。结果萧翼乘机换取真迹进献给了唐太宗。唐朝的宫廷画师阎立本曾将这件事画成了《萧翼赚兰亭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唐太宗对于《兰亭集序》爱不释手,他让书法家们临写了多幅摹本,死后又将真迹陪葬于昭陵。相传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违背了遗嘱,只是将一幅摹本陪葬于昭陵,后来真迹又被陪葬于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陕西耀州节度使温韬盗掘了唐太宗的昭陵,在石函铁匣之中发现了王羲之的多幅法帖,此后流落民间,但是其中未见《兰亭集序》。所以关注《兰亭集序》的人们认为这件真迹可能仍在未被盗掘过的乾陵之中。现在流传于世的《兰亭集序》都是摹本,其中以唐太宗时期见过真迹的书法家虞世南、褚遂良和冯承素的摹本最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兰亭雅会 后世仿之

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他将圆明园里仿照“流觞曲水”意境建造的“坐石临流”景观列为“圆明园四十景”之第三十八处,并且题诗说“白石清泉带碧萝,曲流贴贴泛金荷。年年上巳寻欢处,便是当时晋永和”。“坐石临流”景观始建于雍正初年,位于圆明园福海西岸的舍卫城南面,是一条两岸砌筑着怪石的水渠,水渠之上有一座敞轩。后来乾隆皇帝将敞轩改建为八角亭,并且在八根石柱上边镌刻了八幅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柳公权、董其昌等人与乾隆皇帝自己摹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兰亭八柱”。1917年,兰亭八柱由圆明园废墟运至北京中央公园即现在的中山公园。1971年,兰亭八柱被安置在中山公园的“景自天成”亭内。

王羲之等人当年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的盛会,已经成为文人雅事的象征,被后人追随效仿。在古典园林景观中的表现就是流杯亭。流杯亭的做法是在亭子里边石块砌筑的地面上雕凿出弯曲的水渠,以模拟流觞曲水。北京故宫乾隆花园里的禊赏亭、西苑中南海的流水音、恭王府花园的沁秋亭、潭柘寺行宫院里的猗玕亭都是雕凿有水渠的流杯亭,而且可以向水渠中引入流水。此外,在北京西郊妙高峰的醇亲王退潜别墅也有流杯亭遗址,在圆明园公园还保存着一份流杯亭的石雕水渠构件。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写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在城市里长年蜗居的人们,在办公室终日忙碌的朋友,不如放下你的琐事,抛开你的烦恼,到郊外去,到水畔去,到山间林下,到草地花丛,踏青去。

篇4:兰亭游小学作文

来到兰亭的第一个景点――鹅池,妈妈告诉我:“那是父子碑,上面的鹅字是王羲之写的,下面的池字是王献之写的。”可是,当我看到湖面上那些活蹦乱跳的大白鹅时,觉得比那几个字有趣多了。我飞快地跑过去喂大白鹅吃东西,直到我手上的食物被大白鹅吃个精光,我才离开。

瞧,那湖面上漂来漂去的竹排,我做梦都想坐一坐,这回,我没等爸爸妈妈的同意就爬了上去。于是,爸爸妈妈也上了竹排,我和妈妈坐在竹排上一动也不动,爸爸却故意摇来摇去,吓得我们直喊救命。现在我才发现,原来平时很严肃的爸爸上了竹排,也那么调皮。

竹排在水面上漂了一段时间,我胆子渐渐大了起来,就拿起竹竿像爸爸一样站在竹排上划了起来。虽然玩得鞋子湿了,衣服也脏了,但是玩得那个过瘾啊!

篇5:游兰亭作文800字

到了兰亭,我们先看看哪条路能最快走到兰亭,然后就三步并作两步地飞奔向兰亭,离兰亭还有一段路时,我们先来到了鹅池碑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湖泊,湖泊的周围是一块块凹凸不平的奇形怪状的大石头,一群鹅从水中一摇一摆地跳到了其中一块最大的石头上,然后全部面向人群,首先,敬了个礼。我们看了,觉得很有趣,于是也向它们回礼。

过了好一会儿,它们又陆续跳进了水中,水花溅的到处都是,还有一些都溅到了我们身上,我们全身都湿漉漉的,好似一个下雨忘了带伞最后被淋成的落汤鸡,不过,我们根本没有在意,因为,那群鹅接下来的举动把我震撼了。

只见它们一齐从水中快速地跳到了石头上,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引吭高歌,它们的神情十分严肃,好像这是一场庄严又盛大的典礼。鹅那洪亮的声音响彻云霄,更是让我们也十分郑重地看着他们,但眉宇间却透露出对鹅的敬佩和喜爱。

参观完鹅池碑亭,接下来,就是我们这次的重头戏啦!没错,下一站,就是我们最著名的书圣——王羲之写的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集序》的写作地——兰亭!

“哇塞!”一阵阵惊叹声传来,我们放眼望去,一座大概3米长,2米宽的亭子展现在我们眼前,上面写着“兰亭”二字,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兰亭了吧!想着,我急忙跑过去,仔仔细细地打量起兰亭来:亭檐是三角形的,高高地翘了起来,一块黑色的碑矗立在地上,上面有两个模模糊糊的用白色写的“兰亭”二字,但那两个字中间却有一条深深的被砍过的痕迹,这是怎么回事?此时刚好有一名讲解员路过了这里,从她的口中,我得知,这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对此,我感到十分遗憾。

由于很多书法家都在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版本,所以当他们的作品全部放在一起时,就变成了一个碑林,这个碑林把几乎所有临摹王羲之《兰亭集序》临摹的好的全部聚集到了一起,可谓是兰亭里最具有文化的地方。

篇6:游兰亭作文450字

我一走进兰亭,就被美丽的景色所吸引,这里绿树成荫,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山清水秀。

我们走啊走,忽然,我看见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的两岸有几只雪白的鹅,我问爸爸:“这是什么河?”爸爸说:“这不是河,是池,叫鹅池.”传说王羲之经常在池边看鹅,他能从鹅的身上找到写字的灵感。

我们走啊走,又看见了一块碑,上面有个“太”字,听导游说啊,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很久以前,王羲之的小儿子,叫王献之,特别骄傲。有一天,他去问父亲,怎么才能练好字,父亲指着门前的水缸说:“你只要练完这十八缸水,你的字就能写好了。”王献之就照着他父亲的话去做了,可是他只练了三缸水,就觉得自己的字写的很可以了。于是他就写了一个“大”字给父亲看,父亲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大”字上加了一点,变成了一个“太”字。王献之不懂,去问他的母亲,母亲看了看字,只说了一句话,她说:“我儿练了三缸水,惟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了这句话,惭愧地低下了头。

篇7:游绍兴之兰亭作文

游绍兴之兰亭

三(1)班 王晨伊

今天,我们去绍兴兰亭玩。兰亭不在绍兴的市区,我们坐了四十多分钟的车程才到。

一下车,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扇古色古香的大门,大门上用毛笔写着“兰亭”这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走进大门后,我们沿着一条铺着鹅卵石的`小路往里走,公园里十分幽静,耳边时而听到小鸟吱吱喳喳地欢快的歌声,时而传来小溪潺潺的流水声。这时候,随风飘来一阵香香的风,我顺着这股风飘过的方向望去,哇!我发现了几株兰花静静地绽放在竹林间,那么优雅,那么恬静。

吸着花香,踩着碎石小路, 迎面过来的是很多翠绿高雅的竹子,只要风轻轻地吹动,竹叶就会纷纷地落下来,像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活蹦乱跳地跳入小溪中。突然,我的眼前出现了“曲水流觞”四个字。为什么这儿被称为“曲水流觞”呢?正当我纳闷的时候,导游姐姐告诉我,当时王羲之叫了很多朋友到家里来聚会,一起饮酒作诗,他把大家都聚在这条小溪边说:“我倒一杯酒把它放进水里让它顺水而下,它漂到谁的面前谁就要作一首诗,如果作不出来的就罚酒三杯”。哦原来如此,这就是曲水流觞的典故啊!正当我在想象当时的情景的时候,出现了两位穿着古装的姐姐,她们是来给我们表演曲水流觞这个典故的。只见俩位姐姐把黄酒倒在一个漂亮的小碗里,然后用一个工具把小碗轻轻地放在水面上,小碗就顺着水漂走了。这时小碗停在了我姨丈面前,姨丈伸手拿起酒杯,一仰头就干掉了酒,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头地念了一首《咏鹅》,他滑稽的表情和夸张的腔调引来了我们的欢呼声。游戏在笑声中继续进行着,我们好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王羲之的年代,陶醉在饮酒作诗中……

兰亭,我为你洒下了很多笑声,你让我我学到了不少知识!

篇8:国庆节游兰亭作文400字

一进入景区,只见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上写着“兰亭”两个大字,继续往前走,林深叶茂,过了一座小桥,我们到了鹅池,鹅池旁边也有一块石头,据说,上面的“鹅池”二字是由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共同完成。鹅池的水真清啊!一条条美丽的鱼儿在水里玩耍。鹅池的水真静啊!静得像一块美玉。

继续前进,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一座亭子下,亭子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这便是举世闻名的《兰亭序》了。这块石碑因为年代久远而显得沧桑。可是,上面金光闪闪的字却依旧看上去写得那么有力,那么规整。亭子旁有一片竹林,竹林边有一块石头上写着个“太”字,上面的“大”字是王献之写的,下面的点是王羲之写的,可谓是画龙点睛啊!

穿过竹林,来到一个小池塘边,池塘里的荷花可多了。有的完全开放了,有的只是花苞,还有的看起来含苞欲放。

篇9:兰亭游小学作文

申屠子迪游兰亭次韵答之

作者:王冕朝代:元体裁:七律 茂林修竹苍烟外,断碣荒亭古道傍。

俯仰乾坤慨今昔,笑谈风月引壶觞。

幽兰垂佩茎茎紫,佳菊团金朵朵黄。

篇10:兰亭游

伫立也,微风拂面,花香鸟语,仰观宇宙之大,游人无数,所以游目骋怀,不禁感慨万千,曾经多少繁华,多少文人墨客,已随风而去,留下这只字片言的斑驳,努力证明以往的辉煌。

夫人之一世,或平平淡淡,或轰轰烈烈,终将是盈虚之有数,而非人力之所能,又何须在乎得到或失去,成功与失败?若物与我皆无尽也,又何不尽情开怀,享受这林间之清风,涧中之甘泉?于是悲去喜来,目遇而成色,耳听而为歌,一花一草皆有情也。

每游圣贤古迹,观其片纸只字,诗赋文章,落笔神彩,实为至宝,如亲睹其悲喜之情,怫愉之色,以至其言其貌,饮酒吟诗,挥笔泼墨,近似眼前。于是每每观之,皆心潮澎拜,热泪盈眶,其妙非言语之能诉也。

篇11:《游兰亭赏书法》观后感400字

《游兰亭赏书法》观后感400字

“什么?兰亭?”我又惊又喜,“就是王羲之的兰亭?”自从上次朗诵比赛中扮演了“小王羲之”,我对兰亭就非常地向往,今天我终于要看到兰亭的庐山真面目了!

到了兰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大字——兰亭,再到里面,“鵞池”两个大字再次抢夺我们的眼球,王羲之的“鵞”苍劲有力,酣畅中凤舞龙翔。王献之的“池”刚中带柔,雍容大度。想要练到那种炉火纯青的地步一定要付出非常刻苦的努力。嘿!看见了那个“太”字没有啊?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话说王献之曾经练尽三大罐水,就有些飘飘然了。有一天,他写了一个“大”字给他爸爸看,他爸爸(王羲之)为他加了一点,变成“太”字,他拿给妈妈看,说:“儿啊,你练尽三大罐水只有这一点像你爹啊!”王献之自知不足,便发奋练字,练尽了十八罐水。书法突飞猛进。后人将他与王羲之合称“二王”。 后人评王羲之的《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所以为神品也。 噫,书之法度,无可尽其言!

篇12:兰亭游小学作文

高段语文教材内容有效开发的实施研究

一、活动时间

2013年4月25日

二、活动地点

兰亭镇中心小学

三、参加人员

全镇五年级语文备课组全体成员

四、活动过程1、12:40报到2、12:50—13:30观摩《景阳冈》(金国刚老师执教)3、13:40—14:30观摩《刷子李》(王芳老师执教)4、14:40—15:30主题研讨,落实下次活动内容

五、其他事项

1、请老师们事先熟悉课文

2、来去途中注意安全

兰亭镇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课组

篇13:兰亭的游记作文

兰亭”原是古代的一所驿馆,因其种满兰花,因此得名。沿着幽静的翠竹小径,踩着光滑的鹅卵石,我们来到了兰亭。刚走进去,就看到一块大石头上写着遒劲的“兰亭”二字。不远处的鹅池里,一群白天鹅在水里自由安详地游着,其中有一只正舞动着一对雪白的翅膀,像穿着白衣的仙女;几只黑天鹅正低头觅食,那优雅的姿势配上高贵的羽毛,美丽极了。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吹皱了平静的小池塘,一层一层的.微波,在水中荡漾,也荡开了我的心扉。

我继续往前走着,来到了一座小桥边,我看到旁边的石碑上写着“墨池”,我一头雾水,正想问妈妈,突然听到了导游阿姨正在向游客解释“墨池”的典故,我便挤进人群,细心地听着,原来这里是王献之小时候练习书法的地方,这里还有一个很有意义的小故事:他的父亲“书圣”王羲之让他用这里的水在石板上书写“大”字,王献之写完了三缸水,觉得自己已经写得不错了,有一天就写了一个“大”字拿给父亲,请父亲评判,他本以为父亲会好好地夸奖他,可没想到王羲之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大”字下面加了一点,便把字还给了王献之,王献之也是一头雾水,拿着“太”字给母亲看,母亲说,这个字写得最好的就是那一“点”。王献之一听,惭愧地地下了头,从此更加发奋练习书法,终于成为了像他父亲一样的大书法家。听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任何人做任何事唯有勤奋、刻苦,并且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就。

最后,我们来到了《兰亭序》碑文前,据说王羲之的真迹已经被作为陪葬与唐太宗一起埋入地下,现在的碑文是康熙皇帝写得,最有特点的就是他写得“一”字又粗又大,而且字体全部一样,原来这是康熙皇帝觉得自己是一代帝王,所以“一”字也是独一无二的。

原来,看似平常的汉字里蕴藏着这么多的文化和故事,我会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来也要像他们一样。

上一篇:历年高考作文真题:心容诸子 坚守责任下一篇:曹范镇中心小学午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