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名句默写

2024-05-08

兰亭集序名句默写(共9篇)

篇1:兰亭集序名句默写

一篇作品能否流传后世,关键是它的艺术水平如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例如有时人以文重,有时又文以人重;有时事因文传,有时又文因事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算得上千古名文,它本身的艺术水平当然不低,但它之所以传诵不衰,显然与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兰亭集序》由他本人书写并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围绕它还发生了一系列曲折奇特的故事等分不开。作为文学散文的《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显然不及作为书法艺术的《兰亭集序》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重要。历代人在观摩《兰亭集序》书迹时,自然也熟悉了这篇文章。因而此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文因人重、文因书传。当然此文文辞优美,使作为书法的《兰亭集序》书文俱佳,反过来对后者久享重名也起了一定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兰亭集序导入语

2.兰亭集序一词多义是那几个?

3.兰亭集序词类活用解析

4.兰亭集序中的通假字

5.兰亭集序硬笔书法字帖

6.《兰亭集序》创作背景及翻译

7.《兰亭集序》作品思想及译文

8.《兰亭集序》原文及逐句分析

9.兰亭集序原文及拼音

10.兰亭集序朗读视频

篇2:兰亭集序名句默写

A.“序”也作“叙”,是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后也用作赠序体文章的名称,如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还有一类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B.曹操三父子、陶渊明、陈寿、班固、范晔等,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

C.《陈情表》《史记》《橘颂》和《愚公移山》的作者分别是晋朝的李密、西 汉的司马迁、战国的宋玉和列子(列御寇)。

D.“村舍俨然,笑渔人迷不得路;水源宛在,携太守常来问津”和“湖光山色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两联,分别写的是陶渊明和杜甫。

2.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癸丑(kuǐ) 会稽(kuài) 修禊(xì) 巳日(sì)

B.峻岭(lǐn) 激湍(tuān) 流觞(shānɡ) 骋怀(chěnɡ)

C.娱乐(yú) 会晤(wù) 形骸(hái) 国殇(shānɡ)

D.虚诞(xián) 酣畅(hān) 玄理(xián) 清冽(liè)

3.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毕:全部

B.仰观宇宙之大。 之:指示代词,这样

C.曾不知老之将至曾:曾经

D.俯仰之间,以为陈迹陈:陈旧

4.与“玉汝以成”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乐琴书以消忧

D.云无心以出岫

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古今异义的两项是( )

A.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E.何不委心任去留。

F.悦亲戚以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参考答案:

1.解析:B.班固是东汉人;C.《橘颂》的作者是屈原;D.“湖光”一联写范仲淹。

答案:A

2.解析:A.癸:ɡuǐ;B.岭:lǐnɡ;D.诞:dàn,玄:xuán。

答案:C

3.解析:曾:竟然。

答案:C

4.解析:D连词,表修饰,不译;A.介词,“用”;B.介词,“用来”;C.连词,“来”。

答案:D

5.CF

6.解析:A.“由”通“犹”,如、像;B.“趣”通“取”,往、取;C.“倍”通“背”,背叛。

篇3:兰亭集序名句默写

一、和尚念经, 有口无心。

只记读音不记字义。许多学生在背诵课文时不用心, 只是读读, 不思考, 只重读音, 不记字义。结果在默写时, 也就因为同音而被替代了, 写了别字。因此, 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就一定要强调背诵时笔头要跟进, 边背边写。在复习中尤其要注意三类字:一是生僻字, 它比较难写。如《离骚》《诗经》里就有很多这样的字。像“鞅”等字要重点记, 记住了也并不难, 这类字其实并不多。二是音同义不同的字, 也就是同音字, 这类字极容易犯错, 错误率极高, 如“可以横绝峨眉巅”中的“绝”、“峨”、“眉”、“巅”很容易写成“决”、“娥”、“嵋”、“颠”。又如“挟飞仙以遨游”中的“挟”很容易写成“携”。对于这类字的记诵, 关键就在于用心按字义去识记, 就不会错, 比如“挟”字含有“夹着”之意, 而“携”字有“手牵”之义, 这样想就不会写成“携”字了。三是同义异形字。意义相同, 而字形不同, 这主要是通假字, 古诗文里常出现的字, 比如“鸡鸣桑树颠”中的“颠”就应写成“颠”而不应写成“巅”。在要求背诵的篇目中对所有的通假字进行整理识记, 记住它并不成问题。

二、朦朦胧胧, 只求差不多会背, 不求烂熟于心。

在默写中常见的形式是给上句写下句, 但往往给下句就不会写上句了。客观上说, 这与人的阅读习惯与识记特点有关, 但如果真正背熟了, 做到“倒背如流”, 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所以, 要求学生背诵时, 不能有侥幸的心理, 而应把背诵落到实处, 做到会背, 熟背。然后做一些出下句, 填写上句的练习, 在考试时就不会茫然失误。

三、厚此薄彼, 只抓名句不记篇章。

重名句背诵固然没有错, 但全篇的背诵也很重要。考试说明规定是“名句名篇的默写”, 其中的名篇怎么能视而不见?从考试的情况来看, 近几年的考查也都注意到这一点, 默写并非一定写名句。如2010年高考题“人非生而知之, ”, 如果默写“师者, ”这一句得分就更容易些。因此, 在复习过程中, 学生在记名句的同时, 千万别丢了全篇, 何况高考考察背的篇目全出自课内, 而且仅有24篇 (首) , 要求其实并不高。

四、拈轻怕重, 只重诗词, 忽视散文的背诵。

因为诗词短, 句式整齐, 琅琅上口, 易于背诵;散文篇幅较长, 尤其是议论性的散文, 句式参差不齐, 又是文言文, 背诵起来更难。在考试中, 一旦默写散文中的句子, 学生不是记不住, 就是不到位, 很不理想。2010年我省默写题质量分析, 默写《师说》的句子比默写《诗经》中的句子得分率要低十个百分点。在整个高三的复习中, 散文背诵应该作为训练的重点, 要反复抓, 持续抓。

在高考复习中, 高三年级一部分学生对于背诵名篇往往有畏难情绪, 教师除了要提高他们的信心之外, 训练的方法也是有讲究的。高三科目多, 作业多, 如果教师不强调, 不强化, 学生的背诵就要被“边缘化”。本人的做法是:

一、长期抓, 坚持不懈。利用每天的早读、晚读课乃至课前的几分钟时间检查督促, 个个落实。

二是讲方法, 方法不可单一, 如检查时, 可默写全篇或段落或句子;教师口念上 (下) 句, 学生默写下 (上) 句 (即上句听写, 下句默写, 或反向默写) ;也可以学生黑板默写, 全班同学共同批改。

三是善总结。默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查找问题, 每次默写, 可以轮流让学生批改, 批改时要求学生总结存在的问题, 比如哪些句子、哪些字容易写错, 第二节课由学生作反馈, 每个学生准备记错本, 把每次默写出错的记在本子上, 以便背诵时注意, 这样让学生自己纠正, 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效果好得多。

篇4:名句默写重在写

课内部分的处置方法:①及早规划,适当分层,初背到位;②查漏补缺,温故知新,复背到位;③了解出错类型,掌握默写技巧。常见错误类型有错位搭配、答非所问、添字、漏字、写错别字、笔画不清等。

课外部分的处置方法:先圈定范围(圈定原则是120句老师熟知的、符合江苏高考特点的名句),再记忆过关,然后开放范围补充名句。

四点需要提醒:①首先要理解名句的意思;②边写边诵;③不要将名句中写错的字与正确的字对照记忆,这样容易负面强化;④名句记忆与作文名句引用相结合,这样能将名句名篇记忆效益最大化。

高中课内部分该背诵默写的内容大家比较熟悉,现列举课外名句,希望同学们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充分吸纳,为阅读能力提升提供帮助,为作文提供素材。

课外名句精选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微子》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司马迁《史记•管婴列传》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史记》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史记》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战国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李世民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白头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红楼梦》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治家格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篇5:《史记》选读名句默写

(曹操《短歌行》)

2、夫运筹策帷帐之中,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传》曰:其身正,____________ ,其身不正,_____________ 。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 。

6、岁寒,_____________ 。

7、《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_____ 。”

8、《诗》有之:“高山仰止,____________ 。”

9、____________ ,衣食足而知荣辱。

10、俗之所欲,____________ ;俗之所否,____________ 。

11、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故上下能相亲也。

12、力拔山兮气盖世,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虞兮虞兮奈若何!

13、有志者,事竟成,____________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____________ ,三千越甲可吞吴。

14、___________ ,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二首》)

15、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6、____________ ,下自成蹊。

17、___________ ,中原一败势难回。

18、____________ ,差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19、____________ ,必有一失;____________ ,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 列传)

20、富贵者送人以财,____________ 。《史记 孔子世家》

2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2、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2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答案: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不令而行,虽令不从。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思无邪。

景行行止。

仓廪实而知礼节,

因而予之 因而去之。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破釜沉舟, 卧薪尝胆,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桃李不言,

失之毫厘,

智者千虑 愚者千虑,

篇6:初中语文名句默写

1.《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次北固山下》(王湾)中:“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新事物毕竟代替旧事物,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这句是: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和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中,写出莺燕报春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野花与春草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西江月》(辛弃疾)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5.《天净沙·秋思》(马志远)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卒章显志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龟虽寿》(曹操)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7.《过故人庄》(孟浩然)中,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9.《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中,着重写时间易逝,今日的感伤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0.李清照《如梦令》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兴尽晚回舟。

11.《观书有感》(朱熹)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2.《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勤劳孝顺的诗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描写出征前的准备的诗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辛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 表现木兰不慕高官厚禄的高尚品质,也反应北朝人民热爱和平,追求安定生活的诗句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木兰从军谨慎、机智的诗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本诗,其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13.《论诗》(赵翼)中,常用来赞美人才的出现,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诗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4.《桃花源记》(陶渊明)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后遂无问津者。

15.《陋室铭》(刘禹锡)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写居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与人交往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以古代名贤自喻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6.《爱莲说》(周敦颐)中,点明主旨、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表明作用独爱莲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核舟记》中,描写佛印神情的句子是:袒胸露乳,矫首昂视。核舟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表现王叔远精湛技艺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18.《望岳》(杜甫)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春望》(杜甫)中,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诗人对家人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0.《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1.《使至塞上》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2.《渡荆门送别》(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3.《游山西村》(陆游)中,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话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在《桃花源记》中,与以下两句诗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世外桃源。

24.《长歌行》(汉乐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6.《黄鹤楼》(崔颢)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7.《送友人》(李白):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8.《浣溪沙》(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中,表现诗人贫病衰老,但仍想着为国效力思想感情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梦述志的句子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3.《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中,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睹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4.《马说》(韩愈)一文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写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千里被埋没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能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2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居易)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6.《过零丁洋》(文天祥)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8.《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9.《岳阳楼记》(范仲淹)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叙述腾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30.《醉翁亭记》(欧阳修)中的主旨是与民同乐,在第一段就微露主旨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间朝暮之景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是:(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

31.《饮酒》(其五陶渊明)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中最为出名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2.《行路难》(其一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6.《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37.《无题》(李商隐)诗中,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诗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8.《相见欢》(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9.《己亥杂诗》(龚自珍)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0.《沁园春·雪》(毛泽东):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1.《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中,表现陈胜少时远大志向的语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起义的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起义的第一步是:并杀两尉;起义的策略口号是: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展现千古壮士之胸襟的语句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李白曾豪迈的放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2.《出师表》中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赏罚分明;③亲贤臣,远小人。

43.《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中,抒发征夫忧国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4.《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中,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6.《观刈麦》(白居易):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47..《醉花阴》(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8.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人和”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由此推出“得道得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4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才经过艰苦磨练的作用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认为“国恒亡”的依据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0.《鱼我所欲也》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2.《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移山得到众人相助的句子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跳往助之;表现挖山艰难和决心坚定的句子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53.《登楼》(杜甫):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54.《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55.《别云间》(夏完淳):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56.抒写友情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借月抒怀的诗句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7.含雪的诗句有: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与长江有关的诗句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8.写出实写山、花、水、鸟的诗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9.古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如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0.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的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篇7:《离骚》名句默写(精选)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给予深深同情的诗句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年后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是:

(余虽好修姱以焏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胡涂、轻信谣言的诗句是: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5.《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6.《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是: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7.《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

8.《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是:

(宁濭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9.《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是: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10.《离骚》中标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是: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1.“,”将小人比作众多女子来表达自己遭到排挤的句子是: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12.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自己委屈心志、压抑情感、忍受谴责的是: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13.屈原在《离骚》中以“鸷鸟”为喻说明自己绝不和小人同流合污的两句是: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14.屈原在《离骚》中所描写的“初服”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诗中的原句写出来: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15.屈原在《离骚》中表现了他“道不同不相为谋”想法的诗句是:

篇8:呼唤高考名句默写题的改革

一、古诗文默写的前世

中国古代诗文从诞生之日起便一直雄踞中国文化史的高峰峻极。

也正是基于对文化传承的考量,国家恢复高考后的1991年,古诗文默写题便应运而生。迄今为止,古诗文默写题已历25载。虽然几经形式和分值的变化,却始终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屹立不倒。

二、古诗文默写的今生

而当高考改革的呼声日烈之时,古诗文教学却走进了死胡同。

1.审美与默写的矛盾

既然古诗文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地位无可非议,那么语文教师作为该文化的传播者则有义务、有责任对古诗文的讲解不遗余力、厚掘深耕,以求将古诗文的画面之美、音韵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等诸多美感穷形尽相,以唤起学生对古诗文的审美和热爱。古诗文的考点之一则在于默写。默写的根基在于背诵。学生倘若背诵不下来,即使再会审美,那么在考试中一切也将化为乌有。默写的压力逼迫教师有时不得不将教学重心由引导学生审美传承转向监督背诵。如此,实在大煞古诗文的美丽风景。

2.初中与高中的碰撞

就高考语文全国卷而言,考纲所规定的64篇默写篇目中,初中占50篇,而高中仅仅有14篇。高中语文教师在完成繁复的教学任务后,还要领着学生一点一滴地复习初中背诵内容。这样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而教师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常常显得捉襟见肘。

3.会考与高考的陌路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课后题几乎都要求背诵,除了14篇为高考内容外,其他绝大部分背诵则是为了会考。然而会考对于高考而言似乎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会考即使零分,也不会对高考成绩产生任何影响。既然部分古诗文高考不考,会考又无足轻重,那么教师对这样的内容还讲不讲?讲,白白浪费时间;不讲,割裂了文化的传承。为什么不能将会考、高考内容协调统一呢?会考与高考的陌路造成了教学时间的相对浪费。

4.教材与考试的疏离

初中语文大致可以说“课堂讲什么考试就可能考什么”,即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在中考中有相当大的体现。而高中语文教材在试卷中能够直接体现的也仅仅有古诗文默写而已。高中语文教材和考试的严重疏离越来越使高中语文课变得尴尬莫名,甚至学生即使一学期不听语文课,期末考试成绩也不会太差,或许还很好。

5.教师与学生的困惑

在古诗文教学中,就诗文默写而言,一般的高中语文教师都会采取这样的做法:课堂上花大气力讲解,以求深入浅出;课堂上花大气力背诵,以求人人过关;课堂下花大气力筛除,以求无人漏网;课堂下花大气力罚写,以求倒背如流。

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一肚委屈———花这么大气力教,学生咋还不会背?学生满肚狐疑———花这么大气力背,就为了得6分?如此,严重挫伤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消弭了学生对古诗文乃至语文的兴趣。倘若教师教法陈陈相因,学生兴趣代代消极,那么古诗文的审美鉴赏就会味同嚼蜡,古诗文的传承就会后继乏人。

三、走出古诗文默写的死胡同

高考是高中生学习的风向标。高考各科目的分值比例是学生的指挥棒。高考语文各题型分值分配是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晴雨表。古诗文默写意义重大,功在千秋自不必言,然而区区6分的分值又怎能对“唯分数是瞻”“急功近利”的学生或家长产生诱惑?

因而,在教育体制和高考基本模式不变革的大背景下,突破名句默写的困局,顺利实现文化代际交接,保持中华民族的文源本色的关键仍然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古诗文名句默写题的分值。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先决条件,那么任何说教,任何所谓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要走出古诗词名句默写的死胡同,重中之重仍然在于政府牵头,积极思变,做好顶层设计。

首先,国家考试管理中心必须适时提高古诗文名句默写的分值。其次,国家考试管理中心必须调整初中、高中古诗文默写考试篇目的比例分配,适度增加高中古诗文默写的考试篇目。再次,国家考试管理中心要改变对古诗文考查的方向,创新题型设计,逐渐由刻板单一的背诵识记转向见仁见智的审美鉴赏。最后,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会考、高考古诗文默写的考点协调统一,坚决避免会考、高考“两层皮”现象。

摘要: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篇目繁多,语文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教学时间用于背诵默写。而高考名句默写题6分的分值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惑。要走出古诗词名句默写的死胡同,重中之重仍然在于政府牵头,积极思变,做好顶层设计。

篇9:古诗文名句默写

古诗文名句默写考查范围主要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文言文和古诗词篇目。题型以填空题为主。命题一方面会沿袭直接默写的形式,考查考生语文积累情况;另一方面会将诗文运用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相结合,以“理解型默写”“运用型默写”“归类型默写”等形式,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及实际运用能力。

【新题演练】

一、直接默写

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斯是陋室,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4.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6.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7.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8.子日: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9.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10.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1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12._________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13.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4.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15.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6.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17.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18.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理解型默写

1.在《水调歌头》中,苏轼吟咏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美好的祝愿,成就了千古传唱的名句。

2.在《天净沙·秋思》中,马致远直接道出游子思念故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过零丁洋》里,文天祥巧借地名,写出险恶局势和自己孤苦境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赤壁》一诗中,杜牧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含蓄地写出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才能而不能得到施展的感慨。

5.在《夜雨寄北》中,李商隐写想象与亲友欢聚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抒发自己胸怀抱负却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煜的《相见欢》写景简练而有序,其中“__________”一句是写仰望之景,“__________”一句是写俯视之景。

8.陶渊明的《饮酒》诗中,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人生的道路是坎坷曲折的,但我们仍执着地追求梦想。这正如《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那样,我们豪情满怀。

10.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比喻人生路上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归类型默写

1.观山则情满于山。王之涣《登鹳雀楼》,发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慨;杜甫登临泰山,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王安石在飞来峰上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人生思考。

2.同为送别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的是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把离别之情延伸到远方,言有尽而意无穷;李白则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将情感寄托于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3.诗词往往给人以启迪,照亮人生的道路。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困境中会有转机的哲理;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时序交替、岁月匆匆的人生感悟。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一种傲岸高洁的气节。这种气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莲的品质(周敦颐《爱莲说》);是宋濂处在同舍生“烨然若神人”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dprint

5.社会和谐,是《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恬淡怡然,是《大道之行也》里“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关怀保障,是《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兴旺景象。

6.在古诗文中,作者常借古人之口抒发自己的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__________”一语自慰自勉,意味深长;《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假托“古仁人”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的忧乐观。

7.请默写出体现游子怀恋故土、思念家乡的两联古诗文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8.丝竹指代音乐。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含有“丝”“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也有含“丝”“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9.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古人借酒抒怀的句子不胜枚举。李白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表达苦闷寂寞之情;辛弃疾的名句“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写出了壮志豪情和抑郁之情;刘禹锡的名句“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表达了坚定乐观之情;苏轼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又何妨”表现了不凡的胆识与勇气。

10.月是古代文人骚客笔下常见之物。苏轼记月夜游承天寺,“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以比喻手法写出月色的澄澈空明和树影的摇曳;杜牧的诗句“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创设的是淡雅朦胧的意境;范仲淹文中的“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洞庭湖的月下美景。

11.诗言志,从诗句中我们常常可以读出诗人的形象。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我们读出了一个豪放洒脱的李白;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了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了一个踌躇满志的辛弃疾。

四、运用型默写

1.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临别之际,请你选用恰当的古诗词名句赠与好友,表达对他们的惜别之情或勉励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学习活动中,我们常常会有先是迷茫困惑,后又豁然开朗的经历,这种感受可以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

3.习近平和美国副总统拜登共同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习近平勉励企业家们,希望他们“__________”(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诗句填空),不因一时一事的干扰而裹足不前,而应着眼长远,拿出更多、更好的适合两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4.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用《出师表》中的话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优秀人才需要识才的慧眼来发现。一位富有才华的毕业生求职,被用人单位拒绝,他不禁感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用韩愈《马说》原句填空)

6.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网店大量涌现,颇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势。(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空)

7.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

8.那些制造有害食品、药品的人,自己不食用“地沟油”“毒胶囊”等,却将其投放市场,危害百姓,我们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他们坚守道德底线。

上一篇:临床路径管理总结下一篇:智慧信息技术助力各行业抗击疫情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