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红酒市场潜力前景

2024-04-09

国内红酒市场潜力前景(通用10篇)

篇1:国内红酒市场潜力前景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面前,世界经济不景气,主要葡萄酒生产国产能过剩现象日益凸显、欧美洲销量下滑,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智利、美国等世界主要产酒国纷纷来中国开辟市场,中国已成为全球葡萄酒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

有关数据显示,过去4年,中国进口红酒数量增长了60%,远远超过国产红酒产量的增长,其市场占有率已从不到十分之一上升至约占三分之一。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进口葡萄酒品牌上万个。价格从几十元到几万元、几十万元都有。

近几年来,由于股市频现低迷,楼市渐入寒冬,黄金白银增值缓慢,市场上开始流行一些新兴的投资项目,葡萄酒就是其中的一个“新宠”。根据伦敦国际红酒交易所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2011年,波尔多精品葡萄酒投资收益涨幅高达57%,远远将黄金、原油和股票等热门投资品种抛在了身后,如此高的收益也让葡萄酒成为了投资的一大热门。

不过,中国人典型的“跟风消费”心理也让葡萄酒行业出现了一些“泡沫”。以葡萄酒行业内领涨的“龙头”拉菲为例,以往大涨的年份,一年价格可以翻一倍,但今年下半年以来,价格却相对下滑了20%~30%。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人对葡萄酒的消费时间很短,很容易跟风,而且葡萄酒的消费增长周期与中国经济增长时间节点存在一定的吻合,诸多“热钱”也介入这一领域进行推波助澜,从而导致其价格与实际价值产生很大的偏离。

中国葡萄酒市场潜力近年来更是被业内所认可。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人均葡萄酒饮用量为0.95升,而全球人均消费量则为8升,法国更是高达55升。业内专家认为,未来中国葡萄酒市场将成为一场盛宴,今后的几年中,二三线城市的葡萄酒消费市场将大幅打开,至2020年,中国或将成为亚洲的葡萄酒中心。

资料来源:进口葡萄酒

红酒代理

篇2:国内红酒市场潜力前景

文章来源:罗纳红酒业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面前,主要葡萄酒生产国如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智利、美国等都纷纷来中国开辟市场,中国已成为全球葡萄酒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

有关数据显示,过去4年,中国进口红酒数量增长了60%,远远超过国产红酒产量的增长,其市场占有率已从不到十分之一上升至约占三分之一。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进口葡萄酒品牌上万个。价格从从低端到高端不等,但通过市场表现来看,以中坚阶层为对象的葡萄酒品牌更易获得大众青睐。

近几年来,由于股市频现低迷,楼市渐入寒冬,黄金白银增值缓慢,市场上开始流行一些新兴的投资项目,葡萄酒就是其中的一个“新宠”。根据市场数据反馈,葡萄酒投资收益涨幅远远将黄金、原油和股票等热门投资品种抛在了身后,如此高的收益也让葡萄酒成为了投资的一大热门。

中国葡萄酒市场潜力近年来更是被业内所认可。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人均葡萄酒饮用量为0.95升,而全球人均消费量则为8升,法国更是高达55升。业内专家认为,未来中国葡萄酒市场将成为一场盛宴,今后的几年中,二三线城市的葡萄酒消费市场将大幅打开,至2020年,中国或将成为亚洲的葡萄酒中心。

葡萄酒在中国的市场虽然潜力无限,但目前市面上品种繁多的葡萄酒品牌让不少有识之士困惑投资哪种葡萄酒才能真正打进市场,实现利润。

法国是传统的葡萄酒生产大国,其罗纳河谷产区更是世界最古老的葡萄酒产地之一,罗纳河谷拥有独特的鹅卵石土壤,每日白天鹅卵石吸收过多的热量,到晚上释放热量,使这片土壤里生长的葡萄始终都在恒温下生长,造就了罗纳河谷产区闻名于世的优质葡萄酒。

“罗纳红”源自罗纳河谷产区,是该产区优质的葡萄酒品牌,罗纳河谷特有的鹅卵石是罗纳红的生命质感。罗纳红充分挖掘这一特质,开创了“鹅卵石葡萄酒”的全新品类,更以此与当代中国的中产阶层,社会中坚形成精神的共鸣:生的坚强,活的杰出,从而开启法国罗纳河谷葡萄酒在中国的新篇章。

篇3:国内红酒市场潜力前景

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美国在生物材料、信息材料、纳米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计算科学等新材料科技领域保持全球的领先地位;日本、欧盟、韩国也相当重视新材料的发展。我国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新材料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 产业波及效应逐步提高, 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新型功能材料如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面临技术实破。高分子材料在医学上的应用就有90多个品种、1800余种制品, 最近日本科学家用高分子材料代替无毒性的病毒作载体, 进行基因治疗实验获得了成功。先进复合材料进入规模化应用时代, 如:日本正在制造碳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车身用在新一代高超列车上, 降低噪音, 减少振动和低能耗地保持车厢温度。战斗机的隐身技术, 主要使用具有隐身功能 (吸收雷达波和红外线) 的吸波碳化硅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

什么是碳纤维?碳纤维是一种与人造丝、合成纤维丝一样的纤维状碳材料。通常的碳纤维是指由炭和石墨所制备成的纤维碳材料。碳纤维是强度比钢大、密度比铝小, 比不锈钢还耐腐蚀、比耐热钢还耐高温的新型材料, 它的含碳量高于90%, 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质特性, 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 是新一代增强纤维。

碳纤维呈黑色, 坚硬, 具有强度高、摸量高、无蠕变, 耐疲劳性好, 比热及导电性介于非金属和金属之间, 热膨胀系数小, 耐腐蚀性好, 纤维的密度低, 射线透过性好, 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

碳纤维是目前世界高科技领域中十分重要的新型工业材料。现在已有粘胶纤维、聚两烯腈纤维、沥青纤维实现了碳化纤维生产过程的工业化。

碳纤维可加工成织物、毡、席、带、纸及其他材料。碳纤维除用作绝热保温材料外, 一般不单独使用, 多作为增强材料加入到树脂、金属、陶瓷、混凝土等材料中, 构成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军工、体育休闲等结构材料;利用其尺寸稳定性, 应用于宇宙机械、电波望远镜和各种成型品;利用其耐疲劳性, 应用于直升飞机的叶片;利用其振动衰减性, 应用于音响器材;利用其耐高温性, 应用于飞机刹车气和绝热材料;利用其耐药品性, 应用于密封填料和滤材;利用其电气特性, 应用于电极材料、电磁波屏蔽材料、防静电材料;利用其生体适应性, 应用于人工骨、韧带;利用其X-光透过性质, 应用于X-光床板等。

碳纤维工业化生产以来, 世界各国都特别重视其应用开发。由于碳纤维是一种性能优越的结构材料, 具有极高的附加值, 自商品化后, 应用范围, 从最初的航空航云、军事部局逐渐向民用领域渗透, 目前已扩展到民用的多种领域。随着大丝束碳纤维的大规模生产, 价格的不断降低, 民用工业用量将继续保持大幅度增长。

如碳纤维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应用。由碳纤维和环氧树脂结合制造成为复合材料, 由于其密度小、刚性好和强度高而成为一种先进的航空航天材料。因为航天飞行器的重量每减少1千克, 就可使运载火箭减轻500千克。所以, 在航空航天工业中争相采用先进复合材料。又如一种垂直起落战斗机, 它所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已占全机质量的1/4, 占机翼质量的1/3。美国航天飞机上3只火箭推进器的关键部件以及先进的MX导弹发射管等, 都是用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

碳纤维在工业上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它无毒、无爆炸危险、抗腐蚀能力强。工业生产上常用碳纤维材料代替黄金。碳纤维材料制成的电极可从工业废料中提取贵金属。用1千克碳纤维材料做成的电极, 可以从工业废料溶液也提取30到40千克的黄金。此外, 碳纤维材料还有多种其他用途, 如制作安全的加热元件和空气净化设备等。

在民用方面, 一些高档自行车的车身已经应用了高强度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甚至, 连钓鱼用的鱼竿也开始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来制作。

美国在碳纤维等新材料科技领域保持全球的领先地位;日本、欧盟也很重视新材料的发展。

中国碳纤维生产和使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国内碳纤维生产能力仅占世界高性能碳纤维总产量的0.4%左右, 国内用量的90%以上靠进口。美国、日本卖给中国的碳纤维不允许应用与军事和航空航天工程, 只能用于生产文化体育用品, 而且产品以外销为主。

中国碳纤维的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但碳纤维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 需大量进口。在工程修补增强方面、飞机和汽车刹车气、汽车和其他机械零部件的应用以及电子设备套壳、集装箱、医疗器机、深海勘探和新能源的开发等方面都将是中国碳纤维未来的潜在消费市场, 对碳纤维的需求量将更大。因此, 未来中国碳纤维的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潜力极大。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承担了国家和中科院多项高强型聚丙烯腈 (PAN) 原丝及碳纤维的863、973课题项目, 实现了高度品质PAN原丝和碳纤维制备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具备了完成“干湿法纺丝制备CCF-3型聚丙烯脂碳纤维及原丝 (3-12k) 10~50吨/年工程化技术开发”的研究以及碳纤维产业化的技术和设备基础。该国家863项目已获得科技部3513万元的支持, 作为重点拨款支持的高技术项目。

碳纤维是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 具有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优异性能, 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碳纤维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 发展中国的碳纤维工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篇4:中国红酒市场发展前景浅析

【关键词】 葡萄酒 中国市场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即爱酒,爱酒不愧天”,东方的诗仙李白这样以不愧天为己任的去爱酒。中国的饮酒礼仪体现了对饮酒人的尊重。中国酒文化深深的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酒在中国人眼里更多的是当作一种交际的工具,所以在中国的酒文化中缺乏对于酒本身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品评,更在意饮用他后带来的美妙作用。

1.进口酒与国产酒的市场情况

1.1进口葡萄酒的市场情况

从目前来看,进口葡萄酒从量上快速增长,冲击了国产葡萄酒市场。与此同时,进口葡萄酒的涌入也普及了葡萄酒知识,更多的消费者开始了解和认知葡萄酒,促进了葡萄酒市场的发育。加入WTO后,进口关税下降使得大量的优质进口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进而推动了葡萄酒消费的普及,尤其是进口酒商对葡萄酒品酒的教育大大提高了国内消费者对葡萄酒的爱好和接受程度,推动了国内葡萄酒消费由“喝”向“品”的转变。中国高端葡萄酒消费市场需求旺盛,国外高端葡萄酒品牌以合资、合作及代理等方式陆续进入中国。

1.2国产葡萄酒的市场情况

受益于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中国葡萄酒产量逐年攀升。2010年中国葡萄酒总产量为108.9万千升,同比增长13.4%。面对国外葡萄酒品牌的冲击,本土葡萄酒巨头如张裕、长城及王朝等企业,借鉴国外酒庄酒模式,加大高端葡萄酒产品的投入,以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我国葡萄酒行业是朝阳行业。我国葡萄酒行业需求空间仍较高,销量年均增速有望达到15-20%的水平,进口酒对国产市场的冲击并非一概而论。在100元以下和1000元以上的价格段将受到进口酒的冲击,但在300-1000元竞争并不激烈。而这一价格段需要长期的品牌积累和渠道的深度分销。

2.中国红酒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

2.1进口红酒来势汹汹

从红酒进口来说,国外葡萄酒破门而入并欲成威势,这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我国与世贸组织的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世贸组织框架下的经济贸易合作,允许外国葡萄酒行业到中国投资办厂,这又给国内葡萄酒行业构成很大威胁。面对国外葡萄酒的精湛工艺和品牌质量,以及深厚的葡萄酒文化和全新的营销手段,中国红酒业只有仓促应战,和张裕联袂的法国最大的卡斯特集团就曾说:“在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

2.2参差不齐的产品质量

从产品质量来说,从1994年试图与国际接轨的“国标”出台后,考虑到参差不齐的中国红酒各生产商的综合条件,继而又出台了一个“行标”,并允许半汁葡萄酒的存在,也就意味着葡萄酒可以勾兑,兑酒精、兑水等等,这给中国红酒市场带来了一片混乱,直到今年下半年国家废止了《半汁葡萄酒》标准。因为质量标准低级、混乱,规则放逐,使中国葡萄酒业看似蓬蓬勃勃繁花一片,却总也高攀不上和国际葡萄酒业对接的台阶。低投入高利润的白日梦驱使我们厂家蜂起,群雄逐鹿,却“杀出去”的鲜有。

2.3品牌品位不一致

从品牌品位来说,品牌是什么?品牌是一种身份,一种级别,一种等级分明的标志;是一种象征货真价实的徽章;是一种产品元素、要素持续一致的保证。

国外的品牌是,什么级别的酒庄或庄园,就只能生产什么级别的酒,错了不行,他们要的是一种质量,一种经得起拷问的信誉度,比如,法国的罗曼涅·康蒂庄园、白舒伐尔庄园、拉菲等。而在中国,一个酒厂既能生产出“高价位高档次”的酒,同时还能大量生产没有档次的“垃圾”酒,在“高档次”酒商标的宣传下,没档次的酒也同样沾光得道鸡犬升天成为“品牌”,事实上,倒是自己把自己搞得既没有品牌又没有品味了。酒是有好坏之分,既是品牌应该质量始终一致才对。

3.拨乱反正的政策建议

3.1政府主导与业界协同是规范管理的保障

通过政府主导、业界协同、行业自律等方式,规范进口葡萄酒市场。朱思旭认为,混乱的市场将导致生产商失去追求生产更高品质产品的驱动力,消费者无法获得更好的产品,整个葡萄酒行业都会受损。而规范市场秩序,不仅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切实发挥监管职能,制定和发布有关行业规范,还需要行业内部积极协同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同时,市场经营主体必须加大道德自律。中国的葡萄酒市场正处于成长期,更需要三方面的协同努力,从质量、价格、年份等方面对葡萄酒市场进行规范管理,使中国葡萄酒市场尽快完善,形成良好的运行秩序。

3.2加强品牌建设是立足市场的良策

无论是进口葡萄酒还是国产葡萄酒都需要迅速提高品牌建设力度。中国的葡萄酒产量每年正以20%的速度递增,进口葡萄酒也在以每年50%速度增长,10年之后,中国将成为亚洲葡萄酒中心。在进口葡萄酒中,旧世界高端葡萄酒已经有部分在中国市场塑造出自己的品牌,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新世界葡萄酒还没有在中国市场广为人知的品牌。中国知名红酒品牌,“传奇品质,百年张裕”--最为清晰到位的红酒品牌,但品牌有老化的嫌疑,应从传奇角度去更新。现在,面临着国家开始取消半汁葡萄酒的局面,该是做品牌,提升档次的时候了。

3.3加大市场培育力度是开拓市场的利剑

现在多数厂家对消费市场的培育还很不够,虽然葡萄酒已成为酒类主流消费品种之一,但葡萄酒并没有像白酒、啤酒那样普遍进入居民家中,更多的时候人们只能在酒吧和一些商务宴会场所看到葡萄酒的身影。中国葡萄酒平均消费低主要是因为大量的消费者还没有建立起葡萄酒的消费习惯。这与葡萄酒经营企業没有从根本上做好市场消费培育有很大关系。专家认为,葡萄酒经营企业可以从葡萄酒的产品知识、健康知识、葡萄酒的选购饮用与储藏方法以及葡萄酒的文化渊源等方面对国内消费者进行宣传。如定期举行品酒大会,在大会上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讲,相信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澳)Jeremy Oliver.和杰里米一起乐享葡萄酒[M].林静等译.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99~154.

[2] 罗伯特.一生最爱葡萄酒[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13~18.

[3] 钟宁.2010-2011进口葡萄酒购买指南[J].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332~341.

作者简介:朱 惠,女,1978年生,黑龙江人,讲师,国际贸易硕士,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工作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篇5:国内红酒市场潜力前景

所谓冷链物流,是指温度敏感性产物在出产、储藏运送、出售等消耗前各环节,一直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保证产物质量、削减产物损耗的一项体系工程。使用规模包含农产物、医药、化工、电子等有温控需要的范畴。

而冷链物流产业链包含多个环节,比如冷藏车、冷库、制冷设备、冷藏箱、冷藏运输冷链信息化建造、冷链物联网等。

到目前为止,全国冷冻冷藏才达到900多万吨,而2011年国内各类生鲜品年总量约7亿吨,冰冻食品年产量2500万吨。两者对比,可见我国冷链物流市场仅靠这900万吨是无法满足的。

据了解,我国冷藏车的保有量仅占公路货运车辆的0.3%,无疑这是造成冷链流通率较低的重要原因。而质量不高也是行业的一大隐患。国内大多数冷藏车都是改装自海运作废或行将筛选的海运冷藏集装箱,专业化的冷藏车数量严重缺少。车辆的制冷技能也缺少规范性的稳妥冷链车厢和温度操控设备,无法为冷冻食物流转供给质量保证。

篇6:国内红酒市场潜力前景

2013-2018年中国皮草市场投资潜力分析及

前景预测报告

第一章 皮草相关概述 第一节 皮草原料来源

第二节 皮草的分类

一、獭兔皮

二、貂皮

三、狐狸皮

四、水洗羊皮

第三节 皮草的加工工艺

第四节 皮草其它阐述

一、皮草的质地及保养

二、皮草购买流程

三、皮草辅料

第二章 2010-2013年世界皮草市场运行动态分析 第一节 2010-2013年世界皮草市场运行环境浅析

一、世界经济景气度分析

二、世界皮革产业及新法规

三、欧盟对皮革产品的关税政策

四、皮草制品遭动物保护协会猛烈抨击

第二节 2010-2013年世界皮草产业运行概况

一、世界皮革业现状

二、世界皮草消费、加工、皮草动物养殖中心转移到中国

三、世界皮草品牌市场动态分析

第三节 2010-2013年世界皮草市场透析

一、全球皮草等奢侈品销售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二、皮草购物团再现皮草“追风潮”

三、皮草经营中的品牌意识

四、全球气候变暖 皮草保温成衣热销

五、世界皮草贸易情况分析

六、世界皮草设计与流行趋势

第四节 2010-2013年世界皮草品牌主要国家分析

一、北欧四国(丹麦 芬兰 挪威 瑞典)

二、德国

三、美国

四、引领世界皮革工业发展的西班牙

五、土耳其

六、迅速崛起的印度的皮革业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五节 2013-2018年世界皮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章 2010-2013年世界顶级皮草品牌企业营运状况分析 第一节 巴黎春天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经营及市场销售分析

三、品牌竞争力及市场营销态势

四、未来国际化发展战略 第二节 丹尼斯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经营及市场销售分析

三、品牌竞争力及市场营销态势

四、未来国际化发展战略

第三节 意大利亨利世家(HENRY FISCHER)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经营及市场销售分析

三、品牌竞争力及市场营销态势

四、未来国际化发展战略

第四章 2010-2013年中国皮草行业市场运行环境解析 第一节 2010-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季度更新)

二、消费价格指数CPI、PPI(按月度更新)

三、全国居民收入情况(季度更新)

四、恩格尔系数(更新)

五、工业发展形势(季度更新)

六、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季度更新)

七、中国汇率调整(人民币升值)

八、对外贸易&进出口

九、中国皮革工业运行经济指标分析

第二节 2010-2013年中国皮草市场政策环境分析

一、《真皮标志生态皮革产品规范》

二、《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质限量》

三、皮草加工政策

四、受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及影响分析

五、中国皮革毛皮标准体系与国际标准体系比较分析 第三节 2010-2013年中国皮草市场社会环境分析

一、居民消费观念

二、消费观念

三、人口环境分析

四、文化环境分析

五、生态环境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五章 2010-2013年中国皮草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剖析 第一节 中国皮草产业链构成

第二节 2010-2013年中国皮草业现综述

一、中国皮草业国际地位分析

二、中国的皮草业正处于稳步发展时期

三、全国皮草基地规划建设新进展

四、产业支撑作用凸现

五、区域性皮革产业集群分析

第三节 2010-2013年中国皮草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问题

二、生产方式问题

三、外贸出口问题

四、行业发展周期性问题

第四节 2010-2013年加快中国皮草业发展的措施及策略

一、中国皮草行业发展策略

二、加快中国皮草业发展的建议

三、皮草行业发展新思路

第六章 2010-2013年中国毛皮服装加工行业数据监测分析(1932)第一节 2010-2013年中国毛皮服装加工行业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增长分析

二、从业人数增长分析

三、资产规模增长分析

第二节 2011年中国毛皮服装加工行业结构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1、不同类型分析

2、不同所有制分析

二、销售收入结构分析

1、不同类型分析

2、不同所有制分析

第三节 2010-2013年中国毛皮服装加工行业产值分析

一、产成品增长分析

二、工业销售产值分析

三、出口交货值分析

第四节 2010-2013年中国毛皮服装加工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一、销售成本统计

二、费用统计

第五节 2010-2013年中国毛皮服装加工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一、主要盈利指标分析

二、主要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七章 2010-2013年中国皮草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剖析 第一节 2010-2013年中国皮草行业动态分析

一、中国枣强大营第十九届国际皮草交易会聚焦

二、第二届“中国?阳原国际毛皮节 ”隆重开幕

第二节 2010-2013年中国皮草市场运行总况

一、内销市场迅速膨胀

二、市场升级蔚然成风

三、品牌运作初露端倪

四、应用领域逐步扩大

第三节 2010-2013年中国服装奢侈品市场透析

一、奢侈品消费主要群体分析

二、中国二线城市奢侈品消费分析

三、中国奢侈品消费现饱和迹象

四、奢侈品消费市场分析

五、国内各大城市服饰奢侈品品牌渗透分析

六、中国奢侈品消费城市排行榜

第四节 2010-2013年中国皮草消费探析

一、毛皮价格回落 皮草市场诞生新销售亮点

二、大型专业皮草市场交易时代来临

三、裘皮产品成国内消费市场的新宠

四、中国皮草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及影响分析

第八章 2010-2013年中国皮草集散地市场动态分析 第一节 北京 第二节 广州 第三节 青岛 第四节 深圳 第五节 浙江

一、海宁

二、崇福 第六节 河北

一、大营

二、尚村

第九章 2010-2013年中国天然毛皮服装产量数据统计分析 第一节 2010-2013年中国天然毛皮服装产量数据分析

一、2010-2013年天然毛皮服装产量数据分析

二、2010-2013年天然毛皮服装重点省市数据分析

第二节 2011-2013年中国天然毛皮服装产量增长性分析

一、产量增长

二、集中度变化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十章 2010-2013年中国皮草貂皮进出口贸易数据监测

第一节 2010-2013年中国整张生水貂皮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43011000)

一、整张生水貂皮进出口数量分析

二、整张生水貂皮进出口金额分析

三、整张生水貂皮进出口国家及地区分析

第二节 2010-2013年中国已鞣未缝制的整张水貂皮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43021100)

一、已鞣未缝制的整张水貂皮进出口数量分析

二、已鞣未缝制的整张水貂皮进出口金额分析

三、已鞣未缝制的整张水貂皮进出口国家及地区分析

第三节 2010-2013年中国已鞣已缝制貂皮、狐皮及其块、片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43023010)

一、已鞣已缝制貂皮、狐皮及其块、片进出口数量分析

二、已鞣已缝制貂皮、狐皮及其块、片进出口金额分析

三、已鞣已缝制貂皮、狐皮及其块、片进出口国家及地区分析

第十一章 2010-2013年中国皮草市场竞争格局透析 第一节 2010-2013年中国皮草市场竞争总况

一、世界顶级品牌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二、皮草汹涌回潮:假皮草也能打造真奢华

三、中国皮草国际竞争力分析

第二节 2010-2013年中国皮草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生产企业的集中分布

第三节 2010-2013年中国皮草行业竞争中存的问题 第四节 2013-2018年中国皮草行业竞争趋势分析

第十二章 2013年中国皮草优势生产企业竞争力及关键性数据分析

第一节 A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二节 B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三节 C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四节 D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第五节 E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三、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四、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六、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略„„

第十三章 2010-2013年中国皮草产业上游原料供给情况分析 第一节 獭兔养殖业

一、中国獭兔养殖地域优势

二、中国獭兔饲养管理分析

1、獭兔饲养

2、獭兔繁殖

三、我国彩色獭兔养殖技术世界领先

四、广水市养殖户引进美国獭兔

五、獭兔养殖效益分析

六、獭兔皮市场上市场成交情况 第二节 貂养殖 第三节 狐狸养殖

第十四章 2010-2013年中国服装产业整体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2010-2013年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情况

一、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四大特点

二、金融危机或成中国服装产业发展契机

三、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日趋成熟

四、中国纺织服装业正面临拐点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二节 2010-2013年中国服装业产业集群解析

一、中国服装产业集群概况及主要特征

二、中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取得的进步

三、影响中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中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建议

五、服装产业集群确保订单充足的路径选择 第三节 2010-2013年中国服装行业品牌分析

一、中国服装品牌发展的主要特点

二、中国服装产业品牌建设分析

三、服装商业品牌成行业亮点

四、中国服装品牌兴起“外援”热

五、振兴规划提升服装产业自主品牌建设

六、剖析服装业品牌联盟突围战略

七、品牌资源经营将成为服装产业的第五种业态 第四节 2010-2013年中国服装行业库存分析

一、服装企业应保持适量库存

二、服装品牌库存清理方法比较分析

三、举办库存服装特买会的十个要点

四、服装经销商库存消化策略

第五节 2010-2013年中国服装行业信息化分析

一、中国服装行业信息化发展概况

二、服装企业信息管理主要对象及流程

三、服装业信息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四、中国服装产业信息化发展存在三大瓶颈

五、服装企业生产信息化存在的两个难点

六、浅析服装行业信息化发展策略

七、中小服装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点

第六节 2010-2013年中国服装行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一、中国服装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中国服装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三、中国服装品牌代理商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服装行业品牌价值提升的四大战略

五、服装零售企业应对金融风暴的对策

第十五章 2013-2018年中国皮草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第一节 2013-2018年中国皮草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一、中国毛皮加工业前景预测分析

二、皮草行业走多元化发展路线前景预测

三、我国皮草产业消费市场潜力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国皮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中国皮草业“国际化、时尚化、品牌化”的大趋势已经形成

二、皮草服装时尚化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三、中国皮草设计与流行趋势

第三节 2013-2018年中国皮草行业市场预测分析

一、中国天然毛皮服装产量预测分析

二、中国皮草市场盈利预测分析

三、中国皮草进出口贸易数据预测

四、裘皮服装内销市场前景预测

第十六章 2013-2018年中国皮草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 2013-2018年中国皮草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秋冬皮草投资要点解析

二、低价带火“皮草投资热”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国皮草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一、宏观调控政策风险

二、市场竞争风险

三、原料供给风险

四、市场运营机制风险

网 址:

篇7:国内棉花市场前景看好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内地棉区植棉面积总体比2009年减少2.10%,而国内纺织用棉缺口将进一步加大。

从生产消费形势看,美国农业部2月20日发布的报告预测称:2010年,棉花总产2471万吨,但这个数据仍低于全球总消费棉花2500万吨的保守数据,全球已连续几年产不足需的格局仍将延续。而中国已连续11年产不足需。今年,中国的产需缺口将进一步拉大。从这两年纺织用棉缺口和实际进口外棉数量比较看,中国棉花产需缺口刚性增长的趋势不会变。

另外,从纺织行业形势看,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纺织行业逐渐走出了行业低谷,呈现企稳向好的发展局面。据工业与信息化部介绍,前两个月,纺织行业增长平稳。由于纺织业好转,今年1月份我国进口棉花30.1万吨,为一年以来最高点,较上月增长39%,较去年同期增长2.86倍;2009年度前5个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85万吨,同比增长55.5%。

此外,从棉花现货、期货及棉纱价格看,当前的价格,也属罕见。最近两个月来,受国外期、现货价格大幅上涨的带动,国内棉花现货价格也出现了不小的涨幅。国内棉纱价格继续有所上涨,2月末32支纯棉普梳纱价格每吨为21500元,较去年同期每吨上涨4000元左右。

一方面棉花消费回暖,另一方面缺口加大,再加上国际热钱的投资,都会使棉花价格保持在较高价位运行。预计国内328级棉花在7月至8月有冲击18000元/吨的可能。

篇8:银饰品 国内首饰市场的潜力股

多元化需求加速银饰品市场发展进程

市场的发展往往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消费需求是市场发展的加速器。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饰品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金银珠宝等传统的饰品上,而是有更多的个性化需求。这种需求必然会加速银饰品市场的飞速发展。去年3月的深圳珠宝展上,银饰品唱主角的现象就可见一斑。

银饰品与黄金珠宝相比,并不属于奢侈品行列,而从饰品角度而言,又属于贵金属材料饰品。它既体现着高质量和保值性相统一的高端珠宝首饰饰品特征,又融合了低端普通装饰饰品低价格和强装饰性的特征,更能迎合消费者追求品位性、装饰性和时尚性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

过去的银饰品,代表的不仅仅是装饰品,更多的是货币功能,还是身份的象征,甚至也是情感的寄托。如今的银饰品,随着黄金珠宝的消费逐步增长,也稳步扩展起来。然而,银饰作为非必需品,功能性作用自然被忽略,其地位和意义已经失去了曾经的辉煌。

不过这些都主导不了现代消费者对银饰品需求的增长,随着近两年的复古情结蔓延,银饰品的白色浪潮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隐约中我们能感受到银饰品的回归,也能感受到消费者对银饰品回归的需求和银饰市场的发展进程。

银饰品似乎与服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消费需求方面更多的倾向于装饰性,需求时尚、装饰、现代感强烈的款式,这当然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银饰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差异化策略挖掘银饰品市场发展潜力

由于多年来银饰品市场的特殊性、定位的不准确、其他贵金属产业对其的冲击,以及市场渠道的不规范,使银饰品市场一直以来都没有长足的发展。不论是自身价值还是附加价值,都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这也给市场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要突破这种窠臼,必须利用行之有效的武器——差异化策略。

差异化策略,又称别具一格战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实现差异化战略可以有许多方式,最理想的情况是公司使自己的产品同时在几个方面都体现出差异化。

一位业内专家曾说过,“竞争的结果就是差异化。”无论是其他的市场还是银饰品市场,都离不开竞争,那么也就离不开最终的差异化。毫无悬念的银饰品市场的差异化策略也就成为银饰市场的必由之路,成为挖掘银饰品市场发展潜力的尚方宝剑。

事实上,许多的银饰品企业对自己的发展,以及差异化路线都有着清醒的认识。如陈光峰对自己家的银饰品销路就充满信心,他这样分析:“据我们调查研究,就中国目前的消费水平而言,时尚高端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个性化流行银饰品在二极、三级城市有相当大的消费潜力。”

而一位从事多年海外银饰品牌运作的业者也如是说:“我们为了寻求差异化,在海外市场上尝试了很多年,现在回归内销,只需要时间对我们的考验。”

“在任何一个市场中,无论是银饰品或者是其他,都需要充分考虑行业发展可能会带来的竞争与冲击,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定位,使自己的产品能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出差异化,提炼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谋求发展。”另一位业者同样表示。

如此心声,表达着银饰品企业人不同的理念。产品也好,市场渠道也好,抑或是经营理念、策略,都需要用差异化去挖掘,而市场发展更需要用差异化去实现。如此也就顺势成就了银饰品市场这支饰品市场上的“潜力股”。

相关链接:

V6银饰于银饰风行国际时尚界之际,闪亮登陆亚洲,并以中国深圳为其亚洲区行销中心,短时间内,便以其新颖、独特的风格受到了众多时尚女性的青睐,她以极具金属感的银本色间以“奢华瑰丽”和“魅惑之毒”的酒红色为基色,打破了传统银饰色调单一的局面。她恰如其分的格调和深度,既富丽迷人,又产生简朴、暖和的感觉和醉人的魅力。她以女性四季鲜明的服饰搭配需求为基点,同时洞悉都市女性着装的个性需求,创造出了款款独具特色,风格各异的艺术精品,缘由她的简约、她的性感、她的梦幻光感与时装流行趋势吻合,并为银饰与时装的结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篇9:国内红酒市场潜力前景

中国烟草以“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为行业共同价值观, 高度关注吸烟与健康的问题, 从技术、理论、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对降低卷烟焦油含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可以说“减害降焦”是推动烟草科技不断进步的源泉和动力, 也是卷烟市场发展的趋势。

2010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 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自2011年1月1日起, 国内生产卷烟盒标焦油量不超过12毫克/支, 2015年1月1日起不超过10毫克/支;卷烟危害性指数到2012年降至9.5以下、2015年降至9.0以下;重点骨干品牌要有3个以上规格焦油量在6毫克/支以下, 同时储备一批焦油量在3毫克/支以下产品。以2009年全国平均卷烟焦油量为12.2毫克/支的现状看, 到2011年实现卷烟焦油量不超过12毫克/支的要求困难不大, 但要实现2015年焦油量不超过10毫克/支的要求则任重而道远。

1 低焦油卷烟的含义

低焦油卷烟的焦油含量标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移。在20世纪70年代, 全球卷烟焦油量普遍在20毫克/支以上时, 当1976年世界第一支焦油量低于15毫克/支的卷烟诞生后, 焦油量低于15毫克/支的卷烟被统称为低焦油卷烟。此后, 随着卷烟降焦技术的不断进步, 卷烟焦油量进一步降低, 12毫克/支、10毫克/支的卷烟不断增多, 在20世纪90年代初, 将焦油量低于12毫克/支的卷烟称为低焦油卷烟。进入21世纪, 随着世界控烟浪潮的兴起以及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 卷烟焦油量不断降低, 将焦油量低于10毫克/支的卷烟称为低焦油卷烟。国内烟草开展低焦油卷烟研制比国外晚了近10多年, 但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高度重视下, 各企业卷烟降焦工作开展得颇有成效, 卷烟焦油量不断下降, 在2006年以前, 将焦油量低于12毫克/支的卷烟称为低焦油卷烟, 此后又将焦油量低于毫克支的卷烟称为低焦油卷烟。

2 国外低焦油卷烟市场发展概况

国外发达国家对降低卷烟焦油量的工作开展要比国内普遍早10~20年, 低焦油卷烟已成为发达国家消费的主流。美国早在1980年时卷烟平均焦油量就达到14毫克/支, 1990年下降为12.5毫克/支, 目前均在12毫克/支以下;欧盟在1993年平均卷烟焦油量为13毫克/支, 1998年规定焦油量超过12毫克/支的卷烟禁止销售, 目前在欧盟市场销售的卷烟焦油量已下降到10毫克/支以下了;日本的低焦油卷烟发展迅速并且是世界上卷烟焦油含量最低的国家, 1994年平均焦油量就为9.5毫克/支, 目前平均下降到8毫克/支以下。低焦油卷烟市场除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因限焦规定而发展迅速外,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不断扩大。巴西在1997年时低焦油卷烟市场份额就达到24.1%, 海湾国家自1999年起就禁止高于10毫克/支以上的卷烟上市, 俄罗斯也要求进口卷烟不得高于12毫克/支。以上情况表明, 国外主要卷烟消费市场中低焦油卷烟已成为消费主流, 国外低焦油卷烟市场的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国内的明天。

3 国内卷烟焦油量变化的基本情况

3.1 近20年来国内卷烟焦油变化的阶段

1987—2009年, 我国卷烟焦油量由24.3毫克/支降至12.2毫克/支, 22年间共降低了12.1毫克/支, 平均每年下降0.53毫克/支。这22年间我国卷烟焦油量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987—1992年) 为焦油量快速下降阶段, 焦油含量由24.3毫克/支降至18.85毫克/支, 年均降低1.09毫克/支, 这一阶段焦油量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滤嘴烟比例大幅度提高, 滤嘴烟生产比重由1986年的18.37%增加到1991年的55.09%;第二阶段 (1993—1996年) 为焦油量平稳阶段, 4年间卷烟焦油量一直维持在18~19毫克/支的水平;第三阶段 (1997年至今) 为缓慢递减阶段, 焦油量由1997年的17.2毫克/支降低到2009年的12.2毫克/支, 年均降低0.42毫克/支左右。在这一阶段, 全国滤嘴卷烟产量已大幅提高, 1998年就增加到97.3%,焦油量下降主要原因是国家烟草专卖局推动卷烟企业降焦, 在1997年烟草行业开始执行卷烟新国标后, 企业加大了降焦工作力度, 使用了多种降焦技术, 促进了卷烟焦油量逐年递减, 当年卷烟平均焦油量下降了1.61毫克/支。2004年1月9日, 国家烟草专卖局下发了《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调整卷烟焦油限量要求》的通知, 规定从2004年7月1日以后生产的盒标焦油含量在15毫克/支以上的卷烟不得进入销售市场, 当年卷烟焦油量下降幅度就达1.21毫克/支, 此后卷烟焦油量又逐年缓慢下降, 至2009年, 全国卷烟平均焦油量已下降到12.2毫克/支, 如图1所示。

3.2 目前国内卷烟焦油量水平

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对2010年一季度全国在产卷烟产品质量省际间交叉抽查通报显示, 全国25家具有法人资格的卷烟企业生产的81个品牌157个规格的卷烟产品焦油量和烟气实测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2.1毫克/支, 比2009年同期下降了0.4毫克/支, 与2009年三季度相比下降了0.1毫克/支。焦油量小于10毫克/支的卷烟占抽查产品数10.8%, 焦油量在10~14毫克/支的卷烟占抽查产品的84.7%, 未抽查到焦油量超过15毫克/支的卷烟产品。一类到五类烟的焦油量实测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2.8毫克/支、12.7毫克/支、12.3毫克/支、11.6毫克/支和11.5毫克/支。卷烟产品实测焦油量分布见表1。

单位毫克支

数据来源:国家烟草质检中心。

在统计的25家卷烟工业企业中, 受检产品焦油量实测加权平均值小于或等于12毫克/支的有14家;大于12毫克/支小于13毫克/支的有8家;大于或等于13毫克/支的有3家。值得一提的是, 焦油量实测值不高于10毫克/支的卷烟产品有17个, 这是自2006年起按《卷烟》新国标进行检测以来, 焦油量低于10毫克/支的产品数量最多的一年。

4 国内低焦油卷烟市场状况

一是规模小, 但增长较快。2009年全国共销售低焦油卷烟158.56万箱, 占全国卷烟总销量比重为3.5%, 销量比2008年同期的134.75万箱增加23.81万箱, 增长17.67%, 高于全国卷烟总销量增长率。

二是低焦油品牌规格少, 销量集中在少数品牌。2009年在销低焦油卷烟品牌共有42个, 其中国外品牌10个。销量超过10万箱的品牌只有6个, 分别是“红金龙”32万箱、“中南海”30.87万箱、“长白山”17.7万箱、“雄狮”15.88万箱、“八喜”15.33万箱、“红双喜 (上海) ”13.86万箱, 6个品牌销量占全国低焦油市场比重高达79.32%。10个国外低焦油卷烟品牌共销售了4.15万箱, 占全国低焦油卷烟2.53%的市场份额, 其中销量最大的卷烟品牌是“555”, 销量为1.6万箱。表2为2009年全国低焦油卷烟销量前10名排序。

三是结构低, 集中在中低档卷烟。从分类别来看, 158.56万箱低焦油卷烟销量中, 三类烟中的销量比重最大, 达63万箱, 其次是五类烟和四类烟, 分别为51万箱和33万箱, 三个类别中低焦油卷烟销量占低焦油卷烟总销量的比重高达93%, 而属一类、二类烟的比重仅为7%, 见图2。

四是生产低焦油卷烟的企业较少。低焦油卷烟产销最大的企业是上海烟草集团, 销量达到47.8万箱, 其次是湖北中烟公司达33.69万箱, 山东中烟以18.99万箱排第三位, 这3家卷烟企业的低焦油卷烟合计销量占全国低焦油卷烟销量比重达低焦油卷烟销量排前名的企业的销量比重更是高达84% (见表3) 。

五是低焦油卷烟市场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和地产低焦油卷烟较大的省份。2009年, 低焦油卷烟销量超过30万箱的市场为湖北省市场, 销量在10万~20万箱的市场2个, 销量5万~10万箱的市场6个, 销量1万~5万箱的市场12个。从销量前10名省区的地理位置看, 除湖北、吉林、黑龙江3个 (其中湖北、黑龙江均有产量较大的地产烟) 市场外, 其他7个市场销量均属沿海省市, 而销量不足1万箱的市场绝大部分属西部省份 (见表4) 。

5 国内低焦油卷烟发展前景

5.1 低焦油卷烟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国内低焦油卷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不容置疑。国外发达国家大部分已进入低焦油卷烟时代, 国内卷烟“减害降焦”尽管起步晚, 但国家烟草专卖局在以高度关注公众健康为己任的推动下, 卷烟降焦幅度大, 低焦油卷烟市场发展快速, 增速高于总量增速;低焦油品牌日益增多, 不仅有如“中南海”为代表的混合型卷烟, 也有像“长白山”、“红金龙”之类的烤烟型卷烟;低焦油卷烟涉及多个价类, 在部分区域市场已形成消费主流之一。可以认为, 国内卷烟消费市场进入低焦油时代已指日可待了。

5.2 烟民接受低焦油卷烟的倾向较高将有利于其市场增长

消费者对低焦油卷烟的认知和购买倾向决定未来市场的大小。从各种卷烟市场调查报告来看, 烟民对低焦油卷烟接受程度比较高。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7年在大连、广州、杭州等8个城市开展的针对低焦油卷烟的市场调查结果表明, 有70.9%的消费者认同“低焦油的卷烟可以减少对吸烟人健康的危害”的说法, 而只有29.1%的消费者认同“焦油含量低的卷烟和普通的卷烟没有什么不同”的说法, 有72.1%的消费者表示如果价格合适会“经常吸”或“主吸”低焦油卷烟产品。云南中烟工业公司立项的“云南重点高端卷烟品牌消费调研研究”项目于2007年在8省市20个城市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高端卷烟吸烟人群中有77%的人认为“高端卷烟焦油量在12毫克/支以下比较合适”, 其中有47%认可8~12毫克/支焦油, 30%认可8毫克/支以下, 13%认为无所谓, 只有10%认可12毫克/支以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作为推动国内控烟的官方机构, 于2006年4月在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开展的“国际烟草控制政策评估调查”表明, 只有17.2%的吸烟者认同“吸低焦油的卷烟同样有害健康”的观点, 并且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调查对象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这说明80%以上的吸烟者认可“吸低焦油卷烟会减少对健康危害”的观点。

从这三份来自不同机构的调查报告均表明一个事实:近80%的国内卷烟消费者认可抽吸低焦油卷烟可减少对健康的危害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健康会更加日益关注, 低焦油卷烟将会成为国内卷烟消费的主流。

5.3 国内低焦油卷烟发展面临两个挑战

(1) 卷烟“减害降焦”技术难关的攻克是低焦油卷烟快速发展的关键

经过多年开展“减害降焦”的研究, 国内卷烟企业已积累一些控制卷烟焦油量的手段, 如在“三纸一棒”上的通风稀释、调整烟丝结构中梗丝、膨胀烟丝和烟草薄片的比例, 但这些手段在降低卷烟焦油的同时不可避免使卷烟吸食口味变淡,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低焦油卷烟均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个技术性难题, 尤其在烤烟型卷烟上更为突出。烤烟型卷烟本身要求具有香气浓度较高的特性, 但如采用阻隔和稀释这种单一手段使卷烟焦油量降低, 无疑也会使烟味偏淡且香气不足, 让消费者难以接受。因此, 以烤烟型消费为主的国内卷烟品牌, 攻克在卷烟“减害降焦”后, 保持卷烟香味稳定的技术难关成为产品顺利走向市场的关键。目前在大部分高档卷烟上实测焦油量较高的原因, 也是因为担心产品焦油量降得太多导致消费者不接受而迟迟在高位。

(2) 国外低焦油卷烟品牌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毋庸置疑, 跨国烟草公司在低焦油卷烟研发和生产上要比国内领先, 尤其在低焦油混合型卷烟上领先更大。虽然目前国内以烤烟型卷烟为主但在同等焦油量下混合型卷烟的烟碱量要比烤烟型卷烟要高, 抽吸时劲头也要更强一些, 当国内卷烟消费进入低焦油时代, 很难确保现有一部分消费中式烤烟型的烟民不会转向消费国外混合型卷烟。同时, 如英美烟草公司一些长期研发和生产烤烟型卷烟的公司, 其低焦油烤烟型品牌也会对国内低焦油卷烟品牌产生冲击。因此, 国内卷烟企业一方面要“减害降焦”实现技术性突破, 提高中式低焦油烤烟型卷烟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低焦油混合型卷烟, 抵御国外低焦油卷烟的竞争。

摘要:本文通过描述国内卷烟降焦历程, 概述了国外主要消费市场卷烟焦油量水平, 分析了国内低焦油卷烟市场的现状, 并对国内低焦油卷烟市场前景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卷烟,低焦油,市场,展望

参考文献

[1]沈轶.低焦油卷烟市场分析[J].中国烟草, 2008 (9) .

[2]何建龙, 段宁东, 孙力.高端卷烟消费者行为分析及对卷烟营销的启示[J].烟草科学研究, 2009 (4) .

[3]姜垣, 李新建, 等.八城市吸烟者对烟草危害的认知现状[J].中国健康教育, 2008 (9) .

[4]龚金龙.国外低害卷烟的发展及启示[J].烟草科学研究, 2005 (3) .

篇10:2010年国内化肥市场前景看好

1农产品价格坚挺成为推手从2009年9月份开始,中国的农产品市场一改往日的低迷走出了低谷,农产品价格一路上扬。如山东地区,玉米、小麦价格都有0.3~0.4元/千克的涨幅;在当地作为主要农业经济支柱的花生米价格从一开称时的6.20元/千克,升至7.40元/千克,最高时涨幅达至2元/千克。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预期较强,很多农民还在惜售观望。随着国家粮、种补贴力度的加大,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种地积极性。农民一定会加大投资力度。

2化肥刚性需求不变,用量会逐渐增多国家对保护现有耕地的政策不会改变,并且一直保持一种严控态势,以确保中国18亿亩耕地的底线不可逾越。总体来说,这就会保证不会减少化肥总量的需求,化肥的刚性需求不会改变。现在由于农民施肥的不科学、不合理,农民为了要追求高产量,每年都在逐步加大化肥用量,成为不争的事实,况且这种弊端很难在短时期内得到改变,所以说,全国的化肥需求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3化肥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有限进入2009年末的中国化肥市场,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家电价上调,铁路运费提高等共同因素的助推下,导致化肥生产成本加大,从而导致了新一轮的化肥价格上扬。从2009年10月份开始,化肥市场走出低谷,先是尿素价格率先升温,接着是复合肥价格上调。由于化肥价格的一路上扬,除了在2009年10月份,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几天短暂的交易高峰外,随着化肥价格的再度一路高歌猛进,已失去了淡储的意义,经销商又开始进入了新一轮的持币观望。但进入2009年12月份,大多数经销商已不再观望——决定放弃冬储,整个肥市也停止上扬。再就是据最新消息:2009年12月中旬,俄钾公司350美元的到岸价,与中方确定了2010年100万吨进口氯化钾合同,钾肥已不再是复合肥上涨情形的支撑因素,也再次为复合肥价格的稳定做出了注脚。

4高价肥市场洗礼后的农民。承受力增强就目前整个化肥市场的价格形成来看,无论价格怎样上扬,也是继2008年高价肥市场以后理性回归后的价格,也不会超过2009年春天肥市价格。因为2009年春天的肥市价格是在2008年高价库存基础上形成的虚高价格,因此说2010年的化肥价格都是建立在成本增加基础上的实际的合理价格,是不会超出农民心理预期的。这样,就不会影响到化肥的销量。

5微利时代真正到来由于整个化肥市场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这都成为影响化肥价格再度上扬的重要因素。竞争加剧,迫使行业共同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化肥的涨价不再是厂家一味追求高利润的手段。

所以笔者认为,2010年化肥价格无论怎样上涨,都应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绝对不会出现大的震荡。无论肥企、经销商还是农民,都应该充满信心,用一种平稳的心态来面对这一切。

短评

上一篇:天降斯人,塑造英雄下一篇:二安全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