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旅游形象定位及旅游品牌的管理

2024-05-25

浅谈旅游形象定位及旅游品牌的管理(通用8篇)

篇1:浅谈旅游形象定位及旅游品牌的管理

浅谈旅游形象定位及旅游品牌的管理

作者:高霞(深圳市旅游局资源与市场开发处处长)来源:深圳市旅游局网 添加日期:09年11月24日

21世纪,品牌经济已经席卷全球,入世后的中国必须与世界潮流同步,中国旅游必须与品牌同行。好的品牌定位是成功的一半,旅游品牌定位的目的就是创造鲜明的个性和树立独特的形象,最终赢得市场客源。

2003年,深圳市正式启用“精彩深圳,欢乐之都”为全新的旅游形象定位词,结合2003年开始使用的的旅游标识,深圳市旅游业有了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识别系统。在这里,我谈谈自己对旅游形象定位及旅游品牌管理的一些初步认识。

一、旅游形象定位和旅游品牌管理的重要性

所谓定位,就是对品牌进行战略设计,以使其能在目标消费者心中占有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品牌定位明确、个性鲜明,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消费层。唯有明确的定位,消费者才会感到商品有特色,有别于同类产品,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而且,唯有定位明确的品牌,才会形成一定的品味,成为某一层次消费者文化品位的象征,从而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让顾客得到情感和理性的满足感。

旅游由于其不可储存、不可异地消费、不可试用性的特点,决定了旅游的实现形式首先是旅游主体对旅游地的感知。因此,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其头脑当中对旅游地的印象就起到了近乎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当地旅游地形象完整、系统、良好地表现出来,并被有效地传达到消费者的头脑中时,才有可能获得旅游者的认识,从而被旅游者选择为目的地。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定位已成为影响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国内旅游市场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不仅要面对旅游产业愈来愈受到重视的时代,同时旅游消费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市场化的态势已完全呈现出来,而且城市之间旅游产品同质化趋势非常严重,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唯一的选择就是差异化,而定位正是在战略上达到差异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经营城市与经营企业一样,应有品牌意识和名牌战略打造城市的个性和特色,要求突出重点、规模适度、增强特色、强化功能,根据城市自身的资源状况、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文化历史背景,确立有利于城市的独特发展战略。

构筑城市旅游品牌形象理念,是城市旅游品牌建设的中心问题,它的作用是整合城市旅游形象因子,将城市旅游形象信息综合地表现出来,呈现在受众面前,使目标受众对城市旅游产生清晰、明确的印象,引起目标受众注意,并产生美好联想。由此,引起目标受众对城市进行深入了解、深度感知、深度参与的欲望,从而导致对城市的心理情结。城市经营将为城市旅游创造出独特的品牌资产,使城市拥有了一种垄断性旅游资源,能够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对城市旅游形象和城市旅游品牌的重视,是城市旅游营销的开始,也是城市旅游发展定位和未来战略的宣示。城市旅游品牌一经形成,对城市旅游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延续性等特点。此外,城市旅游品牌的作用更多的是通过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城市的旅游产业和城市的加速发展、城市旅游品位提高等方面表现出来,因此对城市旅游品牌不仅要建设,更要进行强有力的管理。

总之,城市旅游形象应该从城市品牌管理的高度进行统筹规划、科学设计和主动运营。

二、中国旅游品牌的现状与误区

中国企业联合会依照世界500强排名惯例,于2002年推出了中国企业500强排名。按36个行业进行评估,旅馆、旅游、娱乐业仅占1家,占总数的0.2%。这与旅游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是不相称的,更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从2002年北京蓝图伟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曾对中国十大行业关于品牌问题进行过一次随机市场调查,结果,消费者对家电业进行品牌联想时,有海尔、长虹等;而在旅游行业这一主题中,消费者填的五花八门,非常分散,甚至没有一家旅行社企业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企业,十分不统一。可见旅游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还没有形成。

中国旅游经历了资源主导、产品主导、销售主导三个时期,即将进入销售导向中的营销主导时期。国家旅游局规划司前司长魏小安在《中国旅游区(点)的新发展》中明确指出:“我国饭店业已经经历了低端的价格竞争,走上了品牌经营的道路。”越是竞争激烈的行业越需要品牌,目前我国各级旅游部门业对品牌形象逐渐重视起来。但放眼我国的旅游品牌,其运作还显得十分稚嫩,其生命还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

(一)品牌认识模糊不清。我国许多旅游经营者把旅游品牌视为旅游产品,而忽视品牌的创立,对品牌的核心价值不明确,对品牌的角色关系理不清,对品牌认同的设计不重视。

(二)品牌定位脱离实际。某些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在品牌定位中往往脱离实际,忽视市场调研,不做调研就盲目做出品牌定位。

(三)品牌策划毫无创意。创意是品牌的灵魂,良好的创意是品牌成功的关键。近几年来,中国旅游品牌的策划最缺的就是创意,有新意的策划可谓寥寥无几,更多的则是陈旧雷同,策划抄袭成风,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在主题公园建设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四)品牌营销手段单一。某些旅游区和旅游企业在旅游品牌营销中仍然依靠降价、广告、推介会等单一的营销手段来参与市场竞争。

中国旅游品牌建设还刚刚起步,基础薄弱,发展任重而道远。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们的旅游品牌只有迅速融入世界潮流,克服种种弊端,朝着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勇往直前,才是唯一的出路。

三、浅析深圳市旅游形象定位

旅游形象指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总体感知印象,它综合了游客对目的地的城市特征、旅游资源特色等的游览观光后的独特感受和综合体验。目前,深圳旅游紧紧围绕国际化海滨旅游城市主题,制定旅游项目构思及建设内容,逐步构建旅游支撑体系,培育深圳旅游多层次的产品体系。

(一)深圳市旅游形象定位词

旅游地对形象进行定位,就是向旅游者推出吸引人的旅游卖点。旅游地形象定位源自旅游地的地方独特性,是旅游地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典型特征的集中揭示,是一种综合性、地域性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的三维时空组合。它一般由一句精辟而富有创意和感染力的主题口号概括和表现。旅游地形象一旦确定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成为旅游地在一个较长时期传播形象和进行营销而反复使用的主题口号。

20世纪末,深圳市旅游形象口号是“世纪新城,中华之窗”,在实旅游形象展示和旅游产品促销中起得了重要作用。从调查结果来看,旅游者对深圳过去的宣传主题“世纪新城,中华之窗”认知度占36.8%。但是,旅游地形象定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变,旅游竞争环境在变,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需求在变,旅游地自身也处在变化发展当中。品牌要想长盛不衰,就必须顺应变化需求适时作出科学的调整,近期,深圳及时把握时代特征,审视自身旅游发展趋势和竞争环境、旅游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将旅游形象定位词调整为“精彩深圳,欢乐之都”,这是资源导向型与游客导向型相结合的旅游形象口号创意模式。

“精彩深圳”是资源导向型口号,是描述深圳自身的的旅游资源,强调在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比较中突显出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同时,品牌形象是指消费者怎样看待你的品牌,反映的是当前品牌给人的感觉。旅游本身是一种经历、一种感觉,“欢乐之都”是游客导向型口号,是满足人们情感上的欢乐需求。是当今品牌竞争的共同战略——以顾客为导向,真正掌握和满足顾客的需求,利用特定的品牌形象,吸引特定的目标群体。

(二)深圳旅游标识

旅游标识是城市旅游特色的浓缩体现和生动反映,对提升城市旅游整体形象,促进旅游形象宣传,强化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圳旅游标识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提炼,于2003年正式推出。

标识中多个旋转的圆圈组成长条形的极富动感的图案,表现了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活力、激情,以及游客不停兴奋,玩转深圳的强烈印象:连续旋转的圆圈勾勒出浪花的形状,表明深圳是一座美丽的海滨旅游城市;圆圈用毛笔勾画,表示到深圳旅游可以感受到中华独特的文化;不断向远处旋转延伸的图案昭示着深圳旅游业将不断向前发展;长条形的图案代表深圳地域形状。“深圳”的汉字和汉语拼音点出了图标表现的主体,汉语拼音跳跃的色彩表现的是深圳旅游资源和产品的绚丽缤纷,丰富多彩。同时,深圳又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有着花红、草绿、天蓝、水碧的优美环境。整个图案简洁明快,色彩艳丽,动感十足,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感染力。

四、浅谈对深圳旅游品牌管理的设想

城市旅游形象建设应坚持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旅游大环境。为了加强深圳旅游品牌,树立深圳的城市旅游形象,切实推进深圳旅游产业的发展,深圳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圳全新旅游形象的对内推广

城市内部推广工作是深圳旅游形象推广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又是对城市全体成员进行教育培训,实现全体市民对城市旅游新形象的理解和认同,并将城市旅游新理念贯彻到全体成员的日常行为中,创造城市旅游新风貌、新气象。在推广深圳全新旅游形象的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方式:

1.媒体宣传。加强与深圳当地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的合作,在主要媒体加强新形象的宣传,提升深圳全员旅游形象意识和全员整体素质。

2.公益活动。定外开展旅游教育公益活动,向市民倡导旅游情趣、旅游修养;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和教育系统,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主题生动的传播及交流活动;与市民共同探讨深圳旅游的发展大计;建立旅游教育基地,在中小学开展旅游教育活动。

3.VI识别。加强新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包括旅游系统各种办公用品、器具、设备、招牌、旗帜、标识牌、橱窗、工作人员的衣着、制服、交通车等。同时,全新旅游形象的口号、标识,要在深圳市各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以及采用户外广告的形式置于深圳城市中。

4.树立模范。开辟电视广播专题、报刊专栏,对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中的事件、活动、事迹、人物等作详尽的介绍。

5.仪式活动。开展深圳旅游形象十景评选活动、旅游新形象知识竞赛、新形象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形象大使评选等活动。

此外,制作城市旅游形象宣传画册、影碟、手册;采用宣传橱窗的形式向市民讲解、宣传深圳新的旅游形象;旅游景点景区作为新形象宣传的重要窗口,也应提供相应地形象推广活动。

(二)城市形象的对外推广

深圳市应制定“走出去,请进来”的形象推广计划,提高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具体做法:

1.持续不断叠加宣传。针对重点国内外客源市场,开展持续不断地叠加宣传,组织深圳旅游企业参加历年组办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和香港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制作精美展台,发放宣传资料,向海内外旅行商宣传深圳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特色,开展专业渠道的宣传促销;根据国家旅游局的宣传促销主题,组织策划系列宣传活动。通过举办这些主题活动开辟推介精品线路,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促进市场互动;为开拓重点客源市场,策划组织旅游专线市场促销活动、“2004走进深圳”促销活动等,运用举办推介会、公众演出、旅游咨询等多种形式展现深圳的旅游形象,吸引招徕国内外游客,开拓市场。此外,邀请泰国、越南、港澳台、广东、上海等主要国(地区)的旅行商回访,促进双方的合作。

2.定期举办大型活动。定期举办大型主题活动,打造亮点。如:一是深圳城市会展。随着深圳会展业迅速兴起,通过举办“高交会”、中国(深圳)国际电机电子零部件采购展、中国(深圳)消费商品采购大会及一大批专业展,借助会展的人流、信息流来推广深圳新的旅游形象。二是旅游主题活动。包括黄金海岸旅游节、旅游购物节、南山荔枝旅游周、华侨城旅游狂欢节、世界之窗啤酒节、玛雅狂欢节、民俗文化村泼水节等节日,配合国家旅游局每年的旅游主题的相应的节庆活动。同时,要打造深圳节庆精品、品牌主题活动。

3.开展全方位媒体宣传。开展全方位的媒体、网络宣传,加强海内外各大媒体对深圳城市建设、经贸招商、旅游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绿城的知名度。制作VIS执行手册,运用推广VI成果,完成《旅游旅游画册》、《深圳游折页》、《深圳旅游指南》,还有深圳旅游VCD、深圳旅游形象片、广告片、专题片和多媒体电脑演示、活动展架等多版式、多语种的宣传品,并把这些宣传品应用到每次促销活动中,使深圳旅游品牌形象更鲜明、更深入人心。整理制作世界名人、国内知名人士在深圳的系列主题宣传片,包括《吃在深圳》、《住在深圳》、《聚在深圳》、《玩在深圳》、《游在深圳》等,在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国外各细分市场的重要电视台播放。

4.设立深圳名人讲坛。随着深圳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知名度的提高,每年有许多知名人士来深圳,包括各国知名人士,以及对世界作出重大贡献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体育等领域的知名人士。他们以深圳为舞台展开活动,其对深圳的评价和对学术见解的阐述等等,建议由政府和学术团体牵头,由专人负责,为这些知名人士设立一个有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并主持的、有固定或巡回场所的、高规格的讲坛,记录、介绍、报道他们的观点见解、活动历程和交流对象,收集、整理、保管有关的文字和图像资料,这也是开放中的深圳重要的形象宣传方式和宝贵的文化财富。经过一定时间和积累之后,还可以举办展览,甚至建立纪念馆,使这个讲坛最终成为一份属于深圳象征并且具有极大价值的文化财产。

篇2:浅谈旅游形象定位及旅游品牌的管理

目前旅游业的竞争不单纯是质量、价格和服务的竞争,其焦点集中体现为形象战略的策划。良好形象的创立和传播,是旅游城市和旅游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是城市和旅游企业的巨大财富和无形资产。古镇类景区就更加如此了。

1、不同景区的旅游资源是各不相同的,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旅游景区的定位一定要自有特色的原则,找到自己的特色,以奇特取胜。另外,准确的市场定位还能为旅游资源众多的旅游供给主体提供一个较为明确的目标模式,引导他们的行为朝一个方向发展,确保景区旅游业的发展。

2、可以在降低宣传成本的基础上更有效地让游客了解本景区的旅游价值。随着旅游业的高度发展,新的旅游景区不断涌现,游客的可选择性也不断增加。怎样让处于信息包围之中的潜在旅游者到本地旅游是应该思考的问题。唯有准确定位景区自身的旅游形象,以整体形象进行宣传,才能既有效地节约成本,又能给人们以深刻印象,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3、旅游营销的核心是品牌传播,对于景区而言,是核心吸引力的传播,用旅游界的习惯概念,品牌传播就是旅游形象的传播。因此,品牌的提炼与打造是营销的前提。品牌提炼,必须围绕核心吸引进行,使游客神往,产生旅游的冲动,从而引至旅游产品的购买。

二、现状与误区

景区品牌,特别是古镇类景区品牌,更多的时候是景区本身一种特有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不仅是他的知名度,因为他的知名度也许只是市场的。很多人,甚至是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对品牌的认识模糊不清。为什么模糊不清主要是因为对品牌的认识有误区。只要认识到了以下几点,对品牌的认识应该可以从本质上来评价了。

1、品牌不是评出来的

国内目前存在名目繁多的品牌评选,如“消费者最喜爱的品牌”、“××十大品牌”、“××品牌”,让许多消费者,甚至企业都认为品牌是可以评出来的,企业可以通过各种评选,参与各种大赛建立自己的知名品牌。

实际上,品牌不是评选出来的,而是在市场竞争中产生的。品牌的竞争是景区综合实力的较量。一个成功的品牌,需要具备四项基本要素———景区的核心价值观、健康的景区文化、卓越形象的传播载体以及法律的保护。拥有这四项要素,需要企业具备良好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具有综合素质修养的管理团队、良好的客户口碑和媒介公共关系等等。所以,品牌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综合实力的较量,最终要通过消费者和市场的检验,“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获得市场的认可。

2、品牌不是靠广告堆出来的

我国每年的广告总收入超过一千亿元,可是绝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很多景区认为品牌是广告堆出来的,通过“烧钱”、大量做广告就可以建立品牌,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在这方面,有许多反面教材可供借鉴。如河南春都集团的春都火腿肠曾一度是全国驰名品牌,但企业不注重产品质量,甚至一度让消费者买到的火腿肠像“面棍”,最终使客户萎缩、销量下降,企业声誉跌入底谷后再也无法挽回。再如,山东秦池酒厂曾斥资3.2亿元买下了,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广告,并连续两届成为中央电视台的“标王”。与此同时,企业却忽略了经营的基本层面,因生产散酒勾兑的“水酒”而声名扫地,同时巨额的广告投入也使企业的财务运转大受制约,结果企业很快倒闭。

由此可见,品牌需要以企业的综合实力做支撑,如果一味的增加广告投入而忽视景区经营、服务的基本层面,不但无法换取游客的喜爱和信赖,反而会影响景区本身的长远发展,树立品牌也就成了一句空谈。特别是做为古镇类景区,如果一味的去广告宣传,而忽视了景区产品本身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经营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古建筑资源的保护等工作,这样的古镇类景区很快也会“昙花一现”而被游客所遗忘。

3、品牌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

短时间形成的品牌往往很难实现长久发展。曾红极一时的“欧典地板”在获得一系列荣誉和美称后,为消费者追捧,品牌运作非常成功。但是产品并没有呈现出品牌应有的信誉度,欺骗消费者最终带来的只能是品牌的轰然坍塌。

独特的品牌内涵需要依靠长时间积淀,需要企业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先进的理念、独特的企业文化以及经得起考验的信誉度。仅依靠炒作一夜成名,抑或靠仿造冒充他人,都难以实现成功的品牌建设,强大的企业实力仍然是品牌建设的必备后盾。

4、品牌建设不能一劳永逸

和产品一样,品牌也有生命周期,会经历一个从问世、成长到成熟、衰退并逐渐消失的过程。所以,将品牌视为一劳永逸的“铁饭碗”,缺乏对品牌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经营,只能加快品牌的衰落速度。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群众消费心理的变化、传播手段的变化以及社会文化氛围的变化,品牌的文化内涵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成功的品牌需要有不断创新的品牌理念为其支撑,同时这种理念也需要与市场发展相适应。此外,景区也需要不断地改进服务方式、创新管理、研发新的旅游产品,不断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景区的战略方向。将景区的战略规划以及品牌理念与市场发展保持一致,才能确保品牌立于不败之地。

5、品牌不是企业的终极目标。

品牌是景区价值创造过程的最集中体现,但不是景区价值创造过程的全部,品牌仅仅是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品牌资产的创造贯穿于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配送、服务等一系列过程,最终体现于品牌之上。

成功的品牌也是景区发展成熟的标志,具备成功品牌的景区更容易受到游客的接受和喜爱。但是品牌不能成为景区的终极目标,如果景区仅仅为了实现品牌去建设品牌,而忽略了景区最基本的接待服务管理,从而导致景区缺乏清晰的战略规划、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品质低下,在这样层面上建设出的品牌只能是毫无基石的空中楼阁,最终难以支撑企业的持久发展。

三、以周村古商城景区为例

周村古商城原为山东淄博市周村区城西一老城区,由三条古街道组成。历史上作为丝绸之路发源地之一,在清光绪三十年自行开埠之后,商号、作坊曾达到5000余家,成为名符其实的“旱码头”、“金周村”。是一个以明清风貌街道为载体,以传统商埠文化为吸引力的文化旅游景区。2001年政府开始投资进行保护性开发,2003年年底基本具备接待游客的条件并对外开放,因为体制和机制的问题,当地政府经过三年的经营,品牌形象及经营收入都差强人意。2007年初,周村旅游局引进了专业景区管理公司——北京巅峰国智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对景区实行托管经营。

北京巅峰国智公司接管景区后,始终把“商”作为景区核心竞争力来打造,通过不断调整景区内的功能布局和经营业态,成功引进了“瑞蚨祥”、“大染坊”、“周村烧饼”等中华老字号,重现了“天下货聚焉”的繁荣景象,景区内各种极具本地特色的旅游商品,如周村烧饼、旱码头家纺老粗布、周村丝绸、周村蚕蛹、淄博陶瓷等,充分激发和满足了游客对“购“由的需求。同时做好景区的形象宣传,突出有别于其它古镇的特有资源努力完善景区的建设,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篇3:谈长沙市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定位

一、当前定位

长沙为湖南省会,地处湖南东部偏北,湘江下游,素有“荆豫唇齿,黔粤咽喉”之称。现辖长沙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及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共六区二县一市。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首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

细数近年来长沙旅游品牌,“人文山水,魅力长沙”、“山水名城,休闲胜地”、“历史名城,山水美城”、“山水洲城,人杰地灵”、“多情山水,璀璨星城”,不难看出,长沙一直以“山水”为旅游卖点标榜自己。但是,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奇山异水数不胜数。旅游产品日趋同质化是如今旅游业无法回避的事实,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旅游地的形象定位必须表达出自身资源的独特性和排他性。论山,长沙赢不了 “神奇仙境”张家界;论水,长沙比不过“人间天堂”九寨沟。所以,一直以来以“山水”为主打的形象定位推广起来效果不够显著,市场接受度不高,始终没有办法让长沙在国内众多的山水旅游城市中脱颖而出。

经过不断的探索,这座以娱乐闻名的城市终于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开始以快乐自诩。2013年开始,长沙以中央电视台为主打,在各类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推出“走进‘快乐长沙’”专版或专题宣传;改版旅游网站;联合网络媒体;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营销多管齐下,全面启动了“快乐长沙,宜游胜地”的城市形象宣传。首次在中央电视台CCTV—1/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持续播放“快乐长沙”十秒钟的城市形象宣传广告,央视第三方绩效评估数据显示,受众达14亿人次,让“快乐长沙”城市品牌极大提升。

遗憾的是,“快乐长沙,宜游胜地”只是指出了长沙的特色之一,没有表现出长沙这座老城长久以来的文化积淀;“宜游胜地”太过笼统,整体性跟吸引性都略显不足。

二、理想定位

旅游品牌形象定位的设计要求深入挖掘城市的独特元素,引起市场注意力;同时,应当把握当下的消费需求和社会风尚,从而具备有较高的公众认知度和吸引力,提高市场接受度。一般由一句精辟的主题口号概括和表现出来。笔者认为,“星耀长沙,辣样快乐” 是长沙现阶段比较精准恰当的旅游城市品牌形象定位。

(一)星耀长沙——彰显文化内涵

天文之星:长沙素有“星城”的美名,名称来由最为流行的说法是古天文学的星宿定位。二十八宿之一的轸宿位于荆州上空,轸宿旁边有个附属于它的小星,名叫“长沙星”。唐朝人张谓《长沙风土碑记》云:“天文长沙一星,在轸四星之侧。上为辰象,下为郡县。”所谓“下为郡县”,就是指的长沙城。

历史之星:长沙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经历三千年历史城址不变的城市,有文字可考的历史3000多年,文化底蕴丰厚,涌现出大批重量级历史文化名人,如屈原、贾谊、朱熹、辛弃疾、张仲景、蔡伦、曾国藩、左宗棠、魏源、谭嗣同、黄兴、蔡锷、蔡和森、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著名理学家朱熹,两度在岳麓书院开坛讲学,创立“湖湘学派”。宋代全盛时期曾出现“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盛况,时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美誉。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毛泽东还在橘子洲留下了“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著名诗篇。

现代之星:21世纪,影视湘军、文化湘军、出版湘军异军突起,长沙逐渐成为中部文化产业中心。文广传媒业的发达使得长沙成为中国最闪耀的造星之地。

(二)辣样快乐——凸显城市个性

吃被纳入旅游六要素之一,可见美食对于旅游的重要程度。汉族文化饮食八大菜系之一的湘菜,誉满全球。长沙菜是湘菜的主要代表之一,制作精细,用料广泛,品种繁多,特点是油重色浓,无辣不欢。以长沙传统饮食为基础形成的著名饮食品牌有“火宫殿”、“玉楼东”、“杨裕兴”,同时,可以对“臭豆腐”、“口味虾”等在国内已经颇具声誉的饮食产品进行充分的规划,打造更具影响力的饮食品牌。

旅游城市形象的塑造除了基于自然人文资源等客观环境,还深深的根植于人与人互动交流而产生的感知印象。当地居民态度和行为对旅游城市形象的塑造有着巨大的影响。长沙人吃饭无辣不欢,性格也颇辣。有人说,在长沙甚至不必刻意去游览著名的景点,只须在老街老巷中游走一番,与街边的长沙人随意闲聊几句,便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韵味十足。长沙话调子高,发音短,外地人说长沙人说起话来像吵架,但这也恰恰映射出长沙人泼辣耿直、无忧快乐的性格。城市由人而生,人的性格便是城的性格,长沙人快乐,长沙城便也快乐。

所以,从最早《快乐大本营》的成功,到后来《快乐女声》、《快乐男声》的大热,到现在湖南卫视“快乐中国”口号,“快乐”一直是长沙标榜的主题词,长沙也因此逐渐成为了“快乐”的一个地域符号,对全国人民产生了独特的吸引力。长沙的“快乐”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辣”是一种感官体验,“快乐”是一种心理体验。用前者形容后者,具化了抽象的心理感受,使人感同身受,印象深刻。另外,“辣样快乐”是“那样快乐”的谐音,取自当下年轻人的网络用语,俏皮之余又准确的表达出长沙味道。

篇4:浅谈旅游形象定位及旅游品牌的管理

[摘要]目的地形象、目的地定位和目的地品牌化是目的地营销研究领域3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通过一定的逻辑链条在目的地营销实践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从理论上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目的地营销实践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本文对这3个概念及其相互联系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3者作用的发挥应遵循“目的地定位一目的地品牌化一目的地形象”这样一种逻辑链条,并构建了3者之间的关系模型。

[关键词]目的地形象;目的地定位;目的地品牌化;目的地营销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9)02-0025-05

1引言

随着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世界范围内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目的地管理的重要工具,市场营销已成为众多目的地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利器,营销制胜将使目的地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居于主导地位。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目的地营销这一课题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大量以“目的地营销(destinationmarketing)”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当前,目的地营销已进人品牌化时代,目的地品牌化这一概念在各种场合频繁出现,与目的地形象、目的地定位一起成为目的地营销研究领域3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基于目的地营销的整体过程审视,这三者之间既相互区别,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目的地营销的最终效果,又相互联系,共同促成目的地营销实践的顺利开展。从理论上澄清这3个概念,并考察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目的地营销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然而,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学者们对三者概念的界定尚未达成一致,对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亦相当模糊,有的甚至对它们不加区别互换使用。思想认识的不足无疑会对实践活动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旅游目的地营销实践,从理论上阐明目的地形象、定位及品牌化的概念,剖析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并构建其关系模型。

2概念辨析

2.1目的地形象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目的地形象已成为全球旅游研究领域中最热门的选题之一。在我国,有关目的地形象问题的探讨至少已有10多年的历史。尽管如此,人们对这一概念的定义并未达成一致,对它的使用也多有差异。有学者曾对1975-1990年间的15项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并指出:大多数目的地形象的定义都很模糊,如“对一个地方的印象”、“对一个地区的感知”等。此外,有学者发现:人们对这一术语有多种用法,有的用于指消费者个人对旅游目的地持有的感知,有的用于指消费者群体对旅游目的地持有的看法,有的则用于指目的地营销组织推出的目的地形象。

在众多定义中,康普顿(Crompton)提出的定义是目前被引用较多的:“形象是一个人对目的地信念、想法和印象的总和”。该定义侧重从消费者主观认知角度解释目的地形象,而现实情况则表明,人们对某目的地的印象除受到经历、性格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基于该地的客观状况。因此,它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质疑。他们认为目的地形象应包括主客观两个侧面,并提出了发射性形象(projectedimage)与接受性形象(received image)、设计性形象(designative image)与评价性形象(evaluative image)两组概念用于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界定目的地形象。其中,发射性形象是旅游地对本身的各种要素资源进行整合提炼、有选择性地对旅游者进行传播的代表性形象;接受性形象是旅游者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或实地经历所形成的形象,是对旅游地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设计性形象和评价性形象实质上是这两个概念的另一种表述。发射性形象和设计性形象都是指目的地所宣传的自我形象,即目的地营销者期望形成的目的地形象,接受性形象和评价性形象则是指消费者所持有的对目的地的感知形象。

由此不难看出,目的地形象的用法多种多样,很难用单一的定义来表述。考虑到它在目的地营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文认为应从以下两个层面理解这一概念:第一个层面基于供给角度,主要是指目的地所宣传的自我形象,这是目的地营销者所期望的理想化形象,如杭州意欲塑造的“东方休闲之都”形象,大连试图塑造的“浪漫之都”形象;第二个层面基于需求角度,指消费者所持有的感知形象,即消费者对目的地信念、想法和印象的总和。这两种形象可能一致,也可能存在背离。

2.2目的地定位

定位理论是由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艾尔,里斯与杰克,特劳特(Ries,Trout)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定位是指要针对潜在顾客的心理采取行动,即要将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心目中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具体到目的地定位,虽然有研究者将其界定为一个在潜在旅游者心目中建立与众不同地位的过程,但总体而言,已有研究对这一概念的界定较少,这导致人们在究竟是对市场定位还是对形象的定位这一问题上存在诸多迷惑。对该问题的认识可以借鉴国内著名学者李天元对旅游企业市场营销中定位概念的相关解释,他认为:“在旅游企业营销工作中,确定定位的考虑发生于目标市场选定之后,两者之间虽然密切相关,但却不是一回事情。……确切地讲,所谓定位就是企业及其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定位”。虽然这一论述是针对旅游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定位工作,但同样适用于旅游目的地定位。在当今世界上享有“目的地博士”(Dr.Destination)之雅号的著名学者普洛格(Plog)积其30余年的从业经验,将目的地定位界定为:“确定某一产品或服务的重要品质,从而能够以有意义的方式向消费者展现其有别于竞争产品或服务的特色。简单地讲就是,对于你所提供的各种利益,你的目标市场最应牢记的是哪些品质”。该定义较为精辟地指出了目的地定位的目的,即确定对目标市场而言属于某种独特利益的目的地重要品质。

由此可以得出:目的地定位是目的地在旅游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定位,它主要是针对目标市场的心理确定对其而言可提供某种独特利益的目的地重要品质,其实质是目的地对可以提供给旅游者的独特利益所作的陈述。例如,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的主权之后,香港将其城市定位为“生活之城”,意在向游客传达“香港作为目的地充满活力、令人振奋、刺激,与世界上其他任何城市相比,它可以使游客全天24小时感受到活力、振奋和刺激”这一信息。当然,目的地定位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环境的变化,目的地需要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而且几乎所有的目的地都会面临这一问题。

2.3目的地品牌化

在一般市场营销研究领域,艾克(Aaker)的“品牌化”定义是最广为接受的。具体到旅游研究领域,人们对目的地品牌化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

浅入深的过程。在研究早期,人们对其认识非常模糊。以《Joumal of Vacation Marketing》1999年专门组织的以“目的地品牌化”为主题的探讨为例,其中一篇文章将其定义为“旅游者所持有的目的地形象以及旅游者与目的地形象之间的关系”;在另一篇文章中,霍尔(Hall)引用了一般市场营销意义上的品牌定义,却没有对目的地品牌化进行界定;另外两篇文章只给出了一般市场营销意义上的品牌化概念;还有一篇文章从实业界人士的视角描述了西澳大利亚建立品牌的过程,但没有明确目的地品牌化的定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目的地品牌化问题。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这一概念的认知有了进一步提高。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布莱恩等人(Blain et al.)的研究,他们提出“目的地品牌化是一系列市场营销活动,具有4个方面的主要目标:(1)支持创造旨在识别并使目的地差异化的名称、符号、标识、文字或图形标志等;(2)一致地传达对与目的地独特相连的、值得记忆的旅游体验的期望;(3)巩固和强化旅游者与目的地之间的情感联系;(4)降低消费者的搜寻成本和感知风险。这些活动旨在共同创造出能够对消费者目的地选择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目的地形象”。这一定义融合了目的地形象等要素,认为目的地品牌化实质上是一系列市场营销活动,其最终目的在于塑造积极的目的地形象。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目的地品牌化实践相吻合,是目前为止较为贴切的定义。

3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及品牌化关系模型的构建

本文关于三者的关系模型是在综合审视目的地营销整体过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由前文可以看出,目的地形象、定位与品牌化是3个不同的概念,三者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目的地营销实际运作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特殊性。但同时,无论是目的地形象树立、目的地定位还是目的地品牌化的实施,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目的地既定的、共同的营销目标。因此,三者之间必定存在某种逻辑关联,并通过其最终服务于目的地营销目标。下面将通过对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来考察其逻辑关联,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

3.1目的地形象、定位与品牌化之间的相互联系

目的地形象、定位与品牌化都隶属于目的地营销活动范畴,它们两两相关,三者之间的逻辑关联正是基于它们的这种相互联系。

首先,目的地定位与形象之间的联系。从两个概念的定义来看,目的地定位实质上是对自我形象的定位。通过这一工作,目的地营销组织明确目的地的理想形象,并以此为目标去塑造目的地形象。从目的地营销实践来看,许多目的地在形象管理工作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一些目的地所宣传的自我形象与消费者所持有的感知形象之间存在很大差异,面临“形象背离”问题;一些目的地在消费者心目中尚未形成任何形象,面临“形象缺位”问题;还有的目的地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一种负面形象,面临“形象消极”问题。目的地定位的开展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正如有的学者所言,不论一个旅游目的地实行何种定位战略,其直接目的都在于通过实现目的地自我形象与消费者感知形象之间的契合来为自己塑造某一新的形象,或者去强化自己在目标市场心目中已然树立起来的某一正面形象。也就是说,目的地定位旨在服务于目的地形象的塑造与提升。

其次,目的地形象与品牌化之间的联系。从已有研究来看,一种重要的趋势是将目的地形象置于目的地品牌化这一大的背景之下,把两者结合起来研究。一些研究者指出,目的地品牌化活动能够创造出对旅游者目的地选择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目的地形象;也有研究者认为目的地品牌的涵义大于目的地形象,目的地形象塑造虽不等于目的地品牌化,但它是目的地品牌化的核心。世界上众多目的地品牌化的成功案例也表明,目的地形象是目的地品牌化的终极指向。目的地品牌化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一系列营销活动的开展尽量缩小目的地自我形象与感知形象之间的差距,使目的地理想的自我形象成为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实际感知形象,从而塑造或强化积极、正面的目的地形象。

最后,目的地定位与品牌化之间的联系。普洛格(Plog)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总结。他认为虽然人们经常将目的地定位与目的地品牌化互换使用,但两者并不相同。定位是找出产品或服务所提供的利益中最值得目标市场记忆的东西,品牌化则是将某种标识或短语应用于定位概念,以快速、简洁地传达定位的实质,使定位过程中提出的独特利益陈述易于理解和记忆;定位与品牌化分别是“制造平衡的两端”,两者互为补充。科学、合理的目的地定位为目的地品牌化活动的成功开展奠定了战略基础,而好的品牌化活动则有助于形成目的地识别,从而有助于唤醒消费者心目中对目的地基本品质及市场地位的印象,没有好的品牌化活动,即使是最好的定位战略也会失败。此外,他还以自己亲身参与的多个目的地重新定位项目(如瑞士、香港、塔希提岛等)为例,从实践角度展示了这种观点在目的地营销实践中的实用性。普洛格比较清晰地说明了目的地定位与品牌化之间的关系,其观点也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认同。概括而言,目的地定位是目的地品牌化必需的前奏步骤,目的地品牌化则是目的地定位得以在实践中应用与体现的现实依据。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认为三者之间存在这样一种逻辑关联:目的地定位为目的地品牌化提供了战略前提,目的地品牌化是目的地定位的必要补充,目的地定位和目的地品牌化的最终目标在于塑造或强化积极、正面的目的地形象(见图1)。在这一逻辑链条中,目的地形象处于末端,目的地定位和目的地品牌化都为其服务。下面将通过对该逻辑链条的阐释构建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

3.2目的地形象、定位及品牌化关系模型

由于目的地形象处于三者逻辑链条的末端,因此,三者关系模型的构建需从分析这一末端人手。如前文所言,目的地形象包括自我形象和消费者所持有的感知形象两个层面。两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阐释目的地形象,它们的形成过程也存在差异。

目的地自我形象的确立主要通过两个相互衔接的步骤完成。目的地定位是首要一步,通过该步骤,目的地营销者寻找和选定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目的地所具有的、能够提供目标市场所看重的某种独特利益的特有品质,明确目的地自我形象定位,从而指引后续营销工作的有效开展。然而,目的地定位只是从理念上对自我形象进行定位,充其量只能是目的地形象塑造的美好设想,其本身并不能完成自我形象确立这一任务,这就需要另一个必要的连接步骤:目的地品牌化。目的地品牌化是将目的地定位所提出的美好设想现实化的过程,其实质是一系列市场营销活动,主要包括目的地品牌要素设计、目的地品牌传播、目的地品牌监测等。通过这些活动,目的地围绕已有的自我形象定位,选择合适的品牌

要素组合,创建、培育、提升目的地品牌资产的价值,从而传播并强化目的地定位所确立的自我形象。

与自我形象形成主要受目的地营销行为影响不同,感知形象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受目的地营销者控制程度的高低,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控因素,主要是指目的地定位和品牌化等营销行为因素;另一类是不可控因素,例如,旅游者行为和社会人口特征等统计变量、旅游者先前的经历、目的地营销信息之外的信息来源等。这两类因素的作用方向通常并不一致,可控因素更加倾向于美化目的地感知形象,而不可控因素除了美化作用外,也可能是对目的地形象的客观陈述甚至是歪曲或丑化。因此,目的地自我形象与感知形象之间往往存在差异。而对任何目的地而言,最理想的状态都是自我形象与感知形象完全吻合,这样,目的地形象才能充分发挥其在旅游决策过程中的积极影响。

正因为如此,作为能够同时影响自我形象与感知形象形成的重要因素,目的地营销行为在缩小两种形象之间的差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目的地定位,目的地明确自身形象定位,在此基础上,借助品牌要素的使用将理念性的自我形象物化,并通过一系列营销活动传播、强化这一形象,从而使其在旅游者心目中占据越来越多的地位,增强目的地营销行为对目的地感知形象形成的影响,提高两种形象之间的吻合度,尽可能使感知形象正面化,因为只有感知形象才是能够最终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目的地自我形象与感知形象之间的吻合程度暗示了目的地营销者需要付出营销努力的多少:吻合程度越低,说明需要付出更多的营销努力去缩小两者之间的差异。

此外,目的地感知形象与目的地定位之间还存在另外一种关联:目的地感知形象是目的地自我形象定位的基础。这是由于,目的地定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最终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通过“受众分析”了解人们对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情况,作为形象定位的主要依据之一。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目的地形象、定位与品牌化的关系模型(如图2所示)。在此模型中:第一,目的地定位、品牌化直接影响目的地自我形象——定位从理念上确定自我形象,品牌化将其物化和传播;第二,以目的地定位为基础的品牌化活动能够直接影响目的地感知形象及其与自我形象之间的吻合度;第三,目的地定位、品牌化的直接目标在于提高两种形象之间的吻合度,使消费者产生积极、正面的感知形象;第四,感知形象是目的地定位的重要依据;第五,目的地定位与目的地形象都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只有目的地品牌化才是实实在在的营销活动,是将目的地定位的美好设想转变为积极目的地形象的关键环节。

4结语

目的地形象、定位与品牌化是3个不同的概念,基于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整体过程进行审视,三者作用的发挥应遵循“目的地定位一目的地品牌化一目的地形象”这样一种逻辑链条。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三者的关系模型。在该模型中,三者之间以积极的目的地形象塑造为直接目标形成环环相扣的密切联系:目的地定位从理念上确定目的地的自我形象,品牌化将其物化和传播;同时,以目的定位为基础的品牌化活动能够直接影响目的地感知形象及其与自我形象的吻合度,使消费者产生积极、正面的感知形象。本文对3者关系模型的构建旨在抛砖引玉,以期能够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开展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最终推动国内旅游目的地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5:襄阳旅游主题形象定位思考

湖北文理学院刘金伟

摘要:襄阳是承东启西、汇通南北的重要旅游集散地,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支点城市,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深厚,有发展旅游的潜质。本文依据发展现状和相关研究指出了定位襄阳旅游主题,实施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在分析襄阳自然、人文、现代建设成就基础上,做出了“襄阳好风日,中华智慧城”的主题定位;对定位和传播提出了建议: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提升襄阳总体形象;建设主题文化旅游景区,完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创意开发DMS,多元有效传播。

关键词:襄阳旅游资源主题形象定位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1.问题提出

襄阳在参评“魅力城市”期间使用过“传奇仍在继续,古隆中,新襄樊。”杜汉化提出“军事文化旅游名城”“东方斯巴达”的比附定位,①其他学者龙雨萍提出过“魅力古城,生态襄阳”的定位,并设计了对应宣传口号“魅力山水襄阳城,三国文化荆楚乡,②并在应用中有所体现。本文则从襄阳地区角度分析,借鉴现有思想,基于以下新形势作出重新定位,(1)襄阳正名后,部分口号自然退出舞台,也不便简单替换,继续使用。(2)诸葛亮躬耕隆中虽为事实,但存在竞争,诸葛文化品牌不是襄阳独有,且对其他旅游资源构成形象遮蔽(3)襄阳欲建设著名国际旅游城市,不能只依赖诸葛亮、三国文化,需要定位具有世界意义、普遍价值的文化利益品牌。

2.襄阳旅游资源特色分析评价

2.1区位优越,形势险要。这是英雄所见略同,自古及今,天下共识。荆州,星分翼轸,襄阳为荆州门户。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精辟论述了荆州的险要形势,而当时襄阳为荆州治所,曹、刘、孙争夺交锋之地。因此奠定了襄阳在三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军事地位。瘐翼[]、唐朱朴、李刚、陆九渊等代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学者皆有奏议、论述,极言襄阳地理优越,堪称“智慧”之地,社稷腹地。《方舆纪要》记载:湖广之形势。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现代地理学者也用地理学角度论述了得襄阳,赢天下的地理解释。

2.2山川秀美,物产丰饶。荆山自西向南屏障襄阳,汉水穿境而过。不仅成就了险要地势,而且构成自然生态之美。生物多样,气候复杂,物茂粮丰。仅环绕襄阳古城的有史记载的就有三十多座。是山即有历史,满山皆文化,不因形貌见奇,但以文化传神。具有内在的文化内涵、内质之美。符合中国传统山水比德,君子审美品位要求,例如万山,一座充满神秘浪漫的山;一座泌着文化幽香的山;一座与古城襄阳历史同步,相映生辉,相互媲美的山。追溯历史与文化,它当属早在春秋时期就以“神女弄珠”而闻名华夏。魏平柱赞誉其为自然名山、神话名山、人文名山、文化名山、英烈名山。③同样隆中山、岘山、鹿门山等更是襄阳文化汇聚之地。钟灵毓秀,天赋神韵。汉江及其支流覆盖整个襄阳地区,江流婉转,山水相间,各类植被充盈其中,动物栖息其间。构成了自然、生态、和谐美景。如南河——

薤山、官山、香水河、熊河、水镜湖等景区。襄阳据汉水中游,山地、丘陵、平原地形并存,物产丰富。

2.3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襄阳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自西周立国建城距今2800余年。在襄阳人民长期与自然相互作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化。孕育了荆楚文化、充实了三国文化、形成了汉水文化、积淀了襄阳地方文化。杜汉华总结襄

④阳为军事名城、文化名城、商贸名城、旅游名城、山水城古风公园。从类容上看有政治军

事文化、仕宦名人文化、古城市井文化、会馆码头商埠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从文化生态学可以分析其中的发展脉络和相互关系,贯穿襄阳文化的两条主线即是:江山社稷,英雄智慧文化,指点江山,笑傲江湖。经济民生,休闲留醉文化,文艺宗教,民风民俗。襄阳地理区位优越,自然资源环境基础好。所以称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福地。东西必经,南北兼容。历史上与长安、洛阳、郑州、开封、武昌等地毗邻,有汉水漕运,军事政治地位突出,在近代战争中也有体现。形成了军事文化。伴随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江南开发,民族融合,形成了商埠文化、市井文化;仕宦升沉,迁客骚人,文人雅士,往来与此,形成了仕宦名人文化,文学书法艺术;民间习俗也在承继中演变发展。而且多半与襄阳的历史、传说有关。

2.4现代文明,成就斐然。今日襄阳区位优势、经济地位不断巩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工业基地,十一五期间襄阳社会经济发展成绩显著,2010年地区GDP总值1538.3亿元,今年上半年就已突破900亿,其他各项指标均有可喜增长。襄阳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确立为新能源汽车研发基地。吸引了众多优势企业投资襄阳。在城市建设管理、社会文化方面也获得了各种殊荣,襄阳被评为中国魅力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三国文化乡、书法名城、中国红嘴相思鸟之乡。这些为发展文化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拓宽了发展空间,营造了和谐稳定文明有序的社会文化环境。

3主题形象定位及营销战略襄阳文化的智慧形象、社稷特色、留醉之美,是多种文化要素构成的。统一的主题形象就是地方自然、人文总体的特征概括,不能割裂时间,分割空间,使文化特征失去延续性整体性。所以定位要考虑整个襄阳地区,完整的襄阳历史。

3.1旅游整体形象设计 旅游形象是指公众对某一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及服务和管理水平、经营行为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就管理方而言是对各构成要素的设计和塑造过程。⑤定位是市场营销理论。就是树立组织形象,设计有价值的产品和行为,以使细分市场顾客

⑥了解和理解本组织与竞争者的差异。旅游主题形象具有综合性、内容多层次性、旅游感知

多样性特征。襄阳旅游主题形象地位理应是对地理、文化等资源要素的整合提炼,以上分析可以概括为:襄阳好风日,中华智慧城。

3.2宣传口号设计 表1 襄阳旅游主题形象定位和宣传口号设计

类别具体设计

总体形象襄阳好风日中华智慧城

宣传口号社稷福地 留醉天堂社稷智都 留醉襄阳

国际市场西欧、北美、大洋洲:wisdom city legend xiang yang

Han rive goddessxiang yang heroes

(汉水女神 襄阳英雄)war&love(战争与情)

韩国:共饮一江,同在一城汉江 岘山 美人 英雄

国内市场襄国智城 阳春留醉·江山社稷 英雄美人 4实施路径

4.1整合襄阳文化旅游资源,提升襄阳总体形象。旅游本质是生活体验,旅游特征是文化休闲。襄阳地区旅游资源有数量优势,缺质量保证。旅游资源存在文化遗迹的残存性、分布的支离破碎特征,没有极品资源、精品线路。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就是融合创新的过程,需要走 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路径。文化整合有利于对旅游地本质优势的把握,是旅

⑦游地开发的重要依据;有利于旅游地整体形象塑造。襄阳版图面积较大,文化上仍存共同

特色:社稷福地,留醉天堂。江山社稷方面,宜城为楚国故都,枣阳系光武故里,老河口酂侯封地有伍子胥、李宗仁官邸,南漳有白起渠、璞玉——和氏璧母体,传国玉玺前身,保康有三国将领、谷城谷伯封地有杨洪胜辛亥英烈。留醉风光与人文则有梨花湖景区、熊河、南河、荆山等。

4.2建设主题文化旅游区,完善功能分区优化空间布局。充分合理开发现有自然、文化旅游资源,推动现有旅游开发项目顺利实施,突出文化主题,营造主题文化氛围。补充具有市场潜力、资源优势、条件具备的空白项目。形成主题统一、布局合理、规划科学的旅游地功能分区。针对襄阳城区资源可构建山、水、城、洲组合,内外环线串接的襄阳十景:习风苏月(习家池、鹿门山)、鱼梁梦泽、古城雄风、岘山春秋、游女解佩、樊城古埠、隆中胜迹、风舞九天、真武仙山、都市魅力。周边县市也应利用当地资源建设主题文化旅游区,并发挥相互支撑作用。烘托襄阳主题,枣阳汉城、老河口抗战文化广场建设有示范效应。襄阳还应充分利用万山、汉水、解佩渚、月亮湾开发高等级以爱情文化为特色的主题公园,利用引丹工程、各类型水库、农业资源优势、农业企业集聚条件。在襄北(跨老河口、襄州、枣阳)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乡村旅游。

4.3创意开发DMS(旅游地营销系统),多元有效传播。完整的旅游地营销系统,需要仔细调研,精细设计,有序实施。包括定位、CI策划、组织管理、网络运营等需要有专业设计,公众参与。本文只是提供参考建议。具体落实需要用市场的办法,集中群众的智慧,选择适当的媒介,综合运用广告、公共关系、营业推广、人员推销、旅游宣传品、旅游目的地解说系统进行有效传播。

① 杜汉华 襄樊旅游城的形象定位研究与开发 襄樊学院学报【J】2004.5.30

② 龙雨萍 黄露停襄阳古城旅游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J】2010

③ 魏平柱 汉水女神的文化阐释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7.1.20

④襄樊历史文化特色与文化旅游开发杜汉华 杜睿杰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0.9P7

⑤ 高峻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2007 清华大学出版社【M】

⑥ 马勇 李玺 《旅游规划与开发》2006 高等教育出版社【M】

篇6:大连城市旅游形象品牌分析

广告111王格 20112603

3大连是一座依山傍海的海滨城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并有1900多公里曲折延绵的海岸线和170个大小岛屿,风光秀丽。近年来,大连城市主要干道和街心广场改造,大面积常绿草坪的铺设、烟尘的控制、河流的整治的完成,现代化花园城市的雏形已基本形成。要推出吸引人的旅游卖点,必须找准城市的定位,塑造具有独特品牌、独特氛围的城市整体形象。

大连发展旅游最大的问题就是文化气息淡薄,放置于东西方、中国与外国、历史与现实的宏观框架中,百年成长起来的小渔村缺少历朝古都东方古老的人类文化遗产,无法以文化沉淀与北京、西安等城市争夺欧美洲际旅游者。另一方面,虽然大连同香港、青岛等近代起步的殖民地、开埠城市都体现出各自心目中的政治意图和对欧美城市风范的追求及向往,但闭塞的北方渔村无法与现代市场经济熏染下的自由港——香港相比。

篇7:浅谈旅游形象定位及旅游品牌的管理

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形象定位探讨

以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实例,从系统构建森林公园旅游形象定位模式的角度出发,根据地理文脉、受众调查和竞争替代性分析等旅游形象定位的基础性研究,设计出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形象:“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新兴的绿色休闲度假胜地”.

作 者:镇威 Zhen Wei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刊 名: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年,卷(期):2009 32(2) 分类号:S759.91 关键词:森林公园   旅游形象定位   大别山  

篇8:浅谈旅游形象定位及旅游品牌的管理

1 宁夏旅游资源丰富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地处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区, 与内蒙古、甘肃、陕西等省区为邻, 自古以来就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商埠重镇。如今,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提出, 昔日的丝路重镇各行业也将焕发出新的生机。

作为著名的“塞上江南”, 宁夏的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多元。在自然生态方面, 有沙湖苇舟、艾依春晓、贺兰晴雪、六盘烟雨、沙坡鸣钟等;在历史人文方面, 有古堡新影、黄河金岸、回乡风情、神秘西夏和水洞兵沟等, 两种旅游资源交相辉映造就了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

不仅如此, 宁夏还素有“中国旅游微缩盆景”的美称, 其境内汇聚了类型多样、风格迥异的地貌, 有山脉、河谷、高原、沙漠、戈壁、湿地、森林, 甚至是丹霞地貌等。目前, 宁夏有贺兰山、六盘山、沙坡头、白芨滩、罗山、哈巴湖、云雾山、火石寨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苏峪口、六盘山、花马寺、火石寨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西夏陵、须弥山石窟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阅海、鸣翠湖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火石寨、灵武、水洞沟3个国家级地质公园, 其首府银川市更是具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美誉。

2 宁夏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在官方和民间的合力作用之下, 虽然宁夏旅游业于20世纪90年代初才起步, 但2014年全区旅游总收入已达142.69亿元, 20多年时间实现了旅游收入10倍的增长。据统计, 2014年, 旅游总收入占全区GDP的5.18%, 旅游业已成为宁夏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15年前三个季度, 宁夏全区接待游客达1500万人次, 实现总收入128亿元, 同比增长11.07%和14.59%。

宁夏的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同时, 其旅游景区 (地) 亦焕发出勃勃生机。诸如2013年11月宁夏沙湖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2015年7月, 沙湖与日月潭缔结为“姊妹湖”, 水洞沟景区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7年, 宁夏首府银川市将举办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此外, 伴随着近年来的国际性、综合性盛会“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的成功举办, 宁夏越来越受到阿拉伯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视和青睐, 其国际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逐年攀升, 宁夏的旅游产业展现出巨大发展前景和发展动力。

3 宁夏旅游形象定位

有学者将21世纪称之为“形象时代”, 市场竞争主体也愈来愈青睐形象的识别度和公认度, 这也就使得旅游资源在开发规划过程中, 旅游形象的准确定位和塑造往往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倘若旅游景区或景点的形象模糊不清, 则很难在旅游者心中形成品牌效应, 致使旅游形象的导引作用难以发挥, 更难以为旅游地进行有效的“风格传播”奠定基础。而宁夏的旅游资源虽然星罗棋布、门类繁多, 已成为本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产业, 但将其置身于全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中进行考量, 有个突出问题即旅游形象定为模糊、缺乏识别性一直困扰着其发展。下面笔者将从旅游形象的定位要素和定位方法入手, 对确立宁夏旅游形象提出些许浅见。

3.1 定位要素

1) 主体个性。

主体个性是指旅游企业组织或产品的品质和价值内涵的独特风格。对此, 2015年新成立的宁夏旅游集团已经编制了三年行动规划, 其总经理周明新表示:“宁旅集团将按照三大使命、四大战略、五大功能布局开展工作, 即:承担战略规划的践行者、资源要素的整合者、融合创新的引领者三大使命, 实施品牌战略、平台战略、旅游+战略和产品体系战略, 并采取划拨、并购、新建、参股、托管、联盟等各种方式, 逐步形成景区、酒店、旅行服务、旅游金融和新业态等五大事业群。”

而宁夏旅游资源的特殊性, 则体现在境内不仅有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之称的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 还拥有中东色彩浓郁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璀璨夺目的黄河文化以及神秘丰厚的西夏文化等。其中, 有“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画、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有生态旅游“黄金宝地”之称的沙湖等景区驰名中外, 其旅游资源的品质和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

2) 传达方式。

传达是指使用各种渠道和措施把主体个性有效准确地传递给目标大众。无论是旅游企业还是旅游景区塑造旅游形象、打造旅游品牌的最终目的无非是为了获得游客的认可, 提高景区的口碑, 从而带来高客流量。那么, 宁夏旅游业就应让目标顾客更多地了解旅游产品的内容, 从提高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使目标顾客喜欢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以及努力维护景区与游客之间的良好关系等方面入手, 将宁夏旅游业的主体个性尽可能传达给目标受众。如2014年西夏陵景区作为宁夏首家投入使用自助语音讲解设备的景区, 可满足游客的不同讲解服务需求;在台湾10辆大巴车上、“丝路驿站——宁夏号”列车、西安、兰州、银川火车站出口、北京T3航站楼、成都公交车以及区内各大景区门口等地投放西夏陵媒体广告;维护或新增了西北省会城市火车站的“宁夏旅游长廊”灯箱广告;设立绕城高速西夏陵宣传广告牌;接待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凤凰卫视等国内知名媒体的采访拍摄工作等, 这些行之有效的形象传达有效地增强了西夏王陵的知名度, 亦使该景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收益。据统计, 2014年西夏陵总接待人数约50万人次, 比去年同比增长约11%;门票收入约2450万, 比去年同比增长约41.5%。

3) 大众认知。

大众认知是指地区形象被目标受众 (旅游者) 所认识知晓和感受的程度。在完成主体个性和传达方式两步以后, 衡量形象定位完成的标志是大众感知认同。当潜在游客接受并认同景区的旅游形象后, 其行为就会由“心动”转变为“行动”。与此同时, 旅游景区的规划和开发者还应尽可能使实际旅游者切身感受并满意旅游地的整体形象, 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诸如景区应注重旅游线路、标识牌、解说系统等细节设计;凸显因地制宜的民族地域特色;提升旅游产品、纪念品的形象和质量;设计独特且富有美感的门票和建筑物等。例如宁夏吴忠市作为滨河水韵回乡之城, 其充分利用宁夏打造“黄河金岸”和开发黄河大峡谷旅游区这一机遇, 将民风民俗和文化产业相结合, 成片包装打造具有黄河文化和回乡特色的小镇, 把黄河金岸吴忠段建设成为最具回乡民俗民风特色的旅游产业带。近年来逐渐获得各界游客青睐的中华黄河圣坛、中华黄河楼、大禹文化园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3.2 定位方法

旅游形象的定位方法有很多, 比如领先定位、比附定位、逆向定位、空隙定位以及重新定位等。但综合考量宁夏的旅游形象, 因比附定位和逆向定位竞争难度较大且传播效果不佳, 故笔者建议可选择以下三个方法对宁夏旅游形象进行塑造。

1) 领先定位。

领先定位适用于独一无二或无法替代的旅游资源。如洛阳被誉为“世界遗产、九朝古都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又如“黄山归来不看山, 九寨归来不看水”等都是旅游城市或旅游景点独具的旅游资源。而宁夏旅游形象亦可围绕着“塞上江南·神奇宁夏”这一品牌形象主题, 将“中国景观的微缩盆景”、“宁夏归来不看沙”、“中国最令人惊奇的地方——水洞沟”、“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国际沙漠旅游目的地”、“东方金字塔”、“一站式体验回乡文化”等景区的特色加以放大或凸显, 以此强化游客对宁夏旅游景区的识别度和感知度。

2) 空隙定位。

空隙定位是指旅游景区在不具备强势的竞争优势之下, 寻找更小的细分市场, 以形成自己的旅游形象, 其核心就是树立一个与众不同、从未有过的主题形象。如在2010年以前, 提到宁夏中卫市, 游客的第一反应就是“腾格里沙漠”、“沙坡头”、“边塞风光”、“羊皮筏子”等这些粗犷的词汇, 但经过中卫沙坡头旅游有限公司的倾力打造, 已逐渐获得旅游业界的认可, 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中国的普罗旺斯”、“中国醉美沙漠花园”之美誉。2014年景区全年共计接待游客46.5万人次, 同比增长了158%。仅2015年上半年, 景区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131%。究其原因, 就是运用了空隙定位的方法, 在“浪漫”、“花海”这些要素上做文章。

3) 重新定位。

从严格意义上来看, 重新定位并不是一种全新的定位方法, 它仅是对原有旅游区域的形象重新塑造或完善, 从而再次建构景区形象在游客心中的地位。“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是宁夏旅游最响亮的形象和宣传名片, 但随着宁夏经济文化的发展, 宁夏的旅游资源日益丰富, 其还包括会展等节事、新旅游景点的开发等。因此, 在塑造宁夏旅游形象时, 还需将其纳入其中。以“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为例, 借助这一国家级、国际性展会平台, 宁夏大力突出和强化了“丝绸之路”的旅游形象和旅游品牌, 获得了阿联酋、马来西亚等国家数十亿元的投资;又如旅游新贵——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长廊, 其中国的“波尔多”这一美誉和形象日趋扩大, 已带动了周边旅游产业, 成为宁夏独特的文化产业。

4 宁夏旅游形象传播策略

4.1 人际传播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人们在进行交往活动时相互之间可以传递和交换知识、意见、情感、愿望、观念等信息。因而, 人际传播对旅游形象的传播具有很好的口碑效应。其传播主体包括政府部门、旅游管理部门、旅游地居民、景区服务人员、实地旅游者、学者或业界领袖以及其他社会公众等, 这些群体的传播影响力也不尽相同。如2014年宁夏积极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开展合作, 在国航所有国内航班播放宁夏旅游宣传片、区党委宣传部开展的“宁夏新十景”评选活动、宁夏旅游集团即将实施的品牌战略、平台战略、“旅游+”战略和产品体系战略, 都是对宁夏旅游形象的有效传播。

4.2 媒体传播

媒体是一个能量巨大的宣传载体或平台, 且其不受时间、地域的影响, 传播速度快, 传播效果好。大数据时代, 旅游形象在进行媒体传播时, 不仅需要依赖传统媒体、新媒体, 还应该包括自媒体。因此, 宁夏应结合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 运用各种媒体传播旅游形象。比如可在Twitter、Facebook、Pinterest、You Tube全球四大社交平台开设官方账户, 发布旅游资讯, 加强网络互动, 推动与Trip Advisor合作, 以此提高宁夏旅游景区的国际知名度;开展以“神奇塞上开放宁夏”为主题的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活动;运用新媒体、自媒体等平台, 充分借助网络、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手机客户端等进行宣传推广, 充分展示宁夏旅游景观。

4.3 纪念品传播

旅游纪念品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精巧便携、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或礼品, 其不仅是旅游六要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也是无形实现旅游形象传播、激发人们旅游欲望、带动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局局长徐晓平介绍, 2014年全国旅游商品收入占总旅游收入的20%, 而宁夏旅游商品收入仅占旅游收入的14%, 旅游商品一直是宁夏旅游发展的短板, 其增长空间很大。而这就需要政府或旅游组织的政策扶持和积极引导, 将工艺品、纪念品的简单仿制生产向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景区特色的以功能性为主的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方向转变, 以期追求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以及品牌化, 进一步繁荣宁夏旅游市场。

4.4 营销传播

旅游营销传播是指利用公共关系的手段和技巧为旅游市场的营销提供支持, 以期保持或提升景区的市场竞争优势, 吸引更多的游客, 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宁夏的旅游业在此方面还是颇有建树。仅2015年, 宁夏的旅游促销团就带着系列惠民措施和丰富的旅游产品在宝鸡、西安、延安、榆林及洛阳等重点城市进行促销,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赢得了业界的肯定。如沙湖景区推出对所有人门票半价等“百元游沙湖”活动, 对乘坐成都至银川、西安至银川“沙湖号”冠名列车的旅客和同程网线上预订的游客的大幅度优惠政策;水洞沟景区在穆斯林开斋节假期对所有穆斯林同胞免门票, 还对同程网线上预订和参与同程网“会员日”活动的游客, 推出“一元门票”等特殊优惠;西夏风情园景区推出的凭沙湖、镇北堡西部影城、水洞沟、西夏陵、贺兰山岩画5家周边景区的门票, 对该景区的门票和购物实行全套优惠等, 诸如此类的营销传播在最大程度上让利于游客的同时, 也无形吸引了媒体和受众的眼球, 宣传了旅游景点。

参考文献

[1]苗学玲.“旅游地形象策划”的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3年旅游地形象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 2005, 19 (4) :64-70.

[2]吴晶晶.山西旅游传播的“5W”研究[D].山西大学, 2010.

[3]潘文焰.旅游文化与传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4]姚娟, 高波.基于文化视角的新疆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研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3 (1) :47-51.

[5]房忠伟.旅游新闻报道与城市旅游形象设计[J].新闻战线, 2014 (9) :174-175.

[6]地方供稿.王和山谈宁夏旅游:披着神秘面纱的回族少女[N].人民网旅游频道[2015-5-8].http://travel.people.com.cn/.

上一篇:党支部分类定级自评报告下一篇:股票操盘手求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