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小学教师论文

2022-05-13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农村教小学教师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论述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在师德、知识、能力三个目标方面的要求,针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强化对免费师范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健全相关组织机构,配备一流师资,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实践等措施。

第一篇:农村教小学教师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师德的培育

【摘要】建设教师队伍的核心与灵魂是培育教师的师德。对于农村的小学全科教师来说,职前的师德培育不但能够有效地加强教师的诚信意识,而且能够增强教师胜任工作的能力,并得到相应的职业尊重。就现阶段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的师德培育情况来看,这种培育还有待提高。本文主要就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的师德培育作出相关阐述。

【关键词】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师德培育

【作者简介】李蹊, 安徽省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项目】2019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基于教育公平的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SK2019ZD72)。

提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师德培育主要是考虑到三个方面:首先,相关的教育部门培养的师范专业学生数量有限,培育的规格也比较高,在毕业之后大部分都选择在县级或者县级以上的初中和高中学校任教,只有少数选择去农村的小学任教。其次,当前农村小学存在教师的整体年龄趋于老化、各个学科之间的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且很难从实质上解决存在的问题。最后,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快,许多来自农村的父母都选择将孩子接到城里来上学,致使农村剩下的主要是留守儿童以及学困生,这就使得农村小学的“复式化”以及“小班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一、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师德培育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对于教师这个职业,人们都是给予厚望的,是高尚的。另外,师德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教师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教育事业在发展中所必备的需求。《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就有明确的一句话,即“学生为本、师德为先”,基于此,加大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师德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师德培育的有效途径

1.开设相关的配套师德培育课程。开设相关的配套师德培育课程,不但充分凸显了对师德培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全科师范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他们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经验。日本、英国等国家的师德培育工作中就有相关的德育课程,如日本通过“道德教育研究”“道德的本质和教育方法”以及“社会生活和道德”等课程来开展职前教师师德的培育工作。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中開设相关的德育课程,如一年级到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这些课程要求全科教师认真地开展品德教育,需要教师在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同时采取规范的德育教育模式。此外,“包班制”的管理教学更是要求全科教师具备一定的德育教育能力。将《师德修养》《小学德育方法》等课程的开设与其他学科有效整合,是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师德培育的有效路径。

2.突出培育特色的德育内容。和普通师范专业学生的师德培育相比较,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师德培育更具特殊性,它主要体现在具有协议性的培养以及定向性的服务。基于此,在开展师德培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和培养定位有效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师德培育的特点。首先,加大教师诚信意识的培养力度。相关资料显示,多数小学全科师范专业的学生之所以在农村开展教学是权宜之计,这就需要增强对小学全科师范专业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力度,有效降低职业道德风险,以此保证师德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培育乡土情怀。小学全科师范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面向的是农村小学,这就需要帮助他们树立自愿服务于农村教育、关爱农村学生成长的目标。虽然小学全科师范专业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人,但是会被一系列因素所影响,有着更多的选择,甚至还会产生一些道德价值层面的问题。乡土情怀的培育决定了其他系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小学全科师范专业学生的灵魂与核心所在。

3.加强实践体验的德育方法。德育实践是增强师德培育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师德培育过程中,应当加强其体验性以及实践性。各个高校可以开展一系列关于实践性的师德培育活动,如寻找“乡村最美教师”或者“乡村最美学生”,对农村小学教育组织相关的调研活动,让小学全科教师能够亲身感受到农村教育的真实情况,体会到农村教师的奉献精神与高尚品格,进一步感受到农村学生对于教师的憧憬,以此增强小学全科师范专业学生到农村任教的使命感以及信念。根据实习以及支教等方式来增强小学全科师范专业学生对农村小学教育的认知,提前体会到今后的工作环境,获得一定的职业道德感悟。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作出最正确的选择,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总而言之,师德培育是教师职前培养的重点工作,应当加大对师德培育的研究力度,尤其是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这个新型的团队。为了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的实际需求,需要加强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师德培育的力度,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农村小学教师职前师德培育的模式,以此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热爱小学教育的小学教师。

参考文献:

[1]黄东升.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师德的培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6(11):139-143.

[2]黄莉,陈涛.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职业技能与素养深度融合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7(8):162-163.

作者:李蹊

第二篇: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路径探析

【摘 要】本文论述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在师德、知识、能力三个目标方面的要求,针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强化对免费师范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健全相关组织机构,配备一流师资,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实践等措施。

【关键词】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免费师范生 职前培养

近年来,为切实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更好地解决乡村教师补充难的问题,我国多个省份开始招收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免费师范生(简称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本着“农村方向、小学定位、供需对接、全科培养、‘两免一补’、定向就业”的方针,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这是振兴农村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分析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究加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的有效对策。

一、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目标

(一)師德目标。师德为先,以德化人。“小学生向师性强,具有盲目崇拜教师心理,导致小学教师本身的师德修养对小学生品德习惯养成有更加重要的影响作用。”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热爱农村小学教育事业,有扎根乡村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权益,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不体罚、讽刺、挖苦和歧视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知识目标。“农村教师资源短缺,教师在这种形势下要一人教多科,这就要求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文化知识的广博性成为新时代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应具备的基础和核心。”小学全科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信息技术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科技素养、艺术素养以及体育特长,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对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社会、自然、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内容有基本的涉猎,还要了解本地区农村生产生活的乡土知识和风俗习惯。

(三)能力目标。“小学全科教师不仅要有专业学科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教学科研能力等。”小学全科教师应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具备小学各学科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能力,能够因地制宜,制作简单、实用的教具,能够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农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各种生活设施相对缺乏,小学全科教师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生活能力。

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理想信念不坚定。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价值观的影响,很多学生选报全科教师专业只是由于免费师范生“两免一补包分配”的优惠政策,并非出于其对教师职业有强烈认同,对于毕业后将在艰苦环境中执教未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全科师范生由中学进入大学,还没有经历社会的历练,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国家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和远大的理想抱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对农村留守儿童了解不多,还没有形成帮扶和关心留守儿童的责任意识和崇高理想。”

(二)学习动力不足。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在录取时,必须与就业协议地和培养院校签署正式定向就业协议,毕业时只要取得毕业证和教师资格证,协议地政府将按照协议规定为其办理入编、工资等相关手续。相对于其他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压力要小得多,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会受到削弱,一些学生由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可能会出现考试挂科现象,无法顺利取得毕业证或者教师资格证。

(三)组织机构不健全、师资配备不充分。目前,地方师范院校将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的培养任务主要放在校内设置的“初等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或者“教师教育学院”,这些院系与其他院系相比有较强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与研究队伍,但是缺乏担任学科基础课程、学科教学法课程以及美术、音乐、舞蹈、体育等课程的教师,上述课程就要由校内其他院系的教师来担任,而其他院系未必派出“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的教学任务,由于缺乏门类齐全、配备合理的师资队伍,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效果不佳。

(四)对实践教学缺乏足够重视,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开设的绝大多数的专业课、公共必修课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基础课往往采取教师讲授的授课方式,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课堂实践活动较少,无法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法课上每个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有限。对学生“三字一话”的训练虽然有相关规定,但是缺乏足够的教师进行辅导,导致学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不够扎实。由于经费投入不足,许多师范院校的微格教室数量有限,通过微格教学加强学生教学技能的训练往往流于形式。

三、加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的具体对策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塑造精神内涵。“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必须高度重视对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献身基层教育事业、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其次,对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要加强国情、省情教育,使其了解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最后,对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要加强师德教育,培育其高尚的师德情操和对学生的仁爱之心。

(二)增强职业认同,强化学习动力。首先,加強对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定期邀请农村小学的优秀教师为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做专题讲座,通过优秀教师生动感人的事例引导学生领悟农村小学教师担负的神圣职责。其次,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有目标才有动力,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教师。每个同学都要围绕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分阶段落实学习目标,积极准备教师资格考试。最后,对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要实行严格管理,营造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建立激励机制,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发展学生党员都要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技能水平等直接挂钩。

(三)健全组织机构,配备一流师资。师范院校应从战略高度重视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工作。首先,要健全组织机构,在“初等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或者“教师教育学院”下设置“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室”,由“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室”负责制定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其次,要抽调校内其他院系的教学骨干、教学名师到“小学全科教育教研室”,形成涵盖语文、数学、英语、自然、音乐、美术、体育等多个学科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最后,还要经常组织教师到其他师范院校参观考察,交流彼此在培养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工作中的成功经验。

(四)优化课程体系,全面塑造人才。首先,课程设置要转变观念,不能“重知识轻能力”。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同等重要,应科学配置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实践类课程,扩大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并确定实践类课程的考核测评标准。其次,按照“宽口径、专业化”的整体要求,拓展专业基础性课程,不断夯实免费师范生的基础课程知识,适当调整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比重关系,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灵活选择基础学习课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都得到不断提升。最后,开设书法、绘画、舞蹈、乐器、球类项目等选修课,拓宽免费师范生知识面,提升其文化素养。

(五)注重实践环节,提升教学技能。首先,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实训场地,优化教学设备,为免费师范生练习教学技能创造物质条件。其次,深化教学改革,强化课内实践环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要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书法比赛等各类比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训练的积极性。再次,技能培训实行导师制。学生入校后即确定导师,一个导师负责若干名学生,导师要从语言表达、板书、教学设计、讲课技巧、课件制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最后,要重视实训、实习环节。定期开展实训,组织免费师范生到小学观摩、见习。落实顶岗实习,强化师范生教育教学综合能力。此外,寒暑假可以组织免费师范生围绕家乡小学教育现状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研报告,提出发展家乡小学教育的思路与对策。

【参考文献】

[1]黄云峰.小学全科教师内涵意蕴、价值意义及培养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

[2]朱纯洁,朱成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特质结构及培养路径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5(29)

[3]肖其勇.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协同培养机制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5(5)

[4]关庆华,吴晓燕,赵丹.免费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策略优化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6)

【作者简介】卢新华(1966— ),女,河南焦作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黎 原)

作者:卢新华

第三篇:“送教下乡”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必由之路

摘 要: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教育发展缓慢,教师信息闭塞,观念滞后,教育教学水平普遍比较低,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地制约着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寻找一种符合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实际的培训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证明,开展省级“送教下乡”教师培训活动,是推动农村继续教育工作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探索实践

甘肃省地处西部,经济落后,教育发展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长期不足,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全省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大农村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教育发展滞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任务艰巨,农村教师信息闭塞,观念落后,知识老化、教法陈旧,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全国教育发展的形势极不相称。

如何尽快振兴农村的教育事业,有效地为全省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输送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开展省级送教下乡教师培训活动是解决此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一、送教下乡的形成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开始由城市向农村逐步展开。各地按照教育厅《“八五”期间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要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也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但在向农村地区深入的过程中,遇到了与城市不同的情况,突出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是甘肃农村偏僻落后,信息闭塞,培训经费紧缺,教师外出学习或集中脱产培训困难较多,供学矛盾突出。

二是虽然条件艰苦,但广大农村教师仍热衷于教育事业,他们对现代知识的渴求更为迫切。

作为全员培训的继续教育,如何使占全省中小学教师总量2/3以上的农村教师受益,寻找一条推动农村、特别是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的。

农村中小学教师是我省继续教育的重点,在借鉴城市开展继续教育经验的同时,采取特殊形式,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成立省级送教下乡专家队伍,开展农村教师培训,以推动农村继续教育工作。

二、送教下乡的基本做法

(一)确定适合农村需要的送教下乡内容

1 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与城区学校相比,农村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相对陈旧和落后,这是阻碍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迫切需要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这应该成为送教下乡的首要内容。

2 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

农村闭塞,教育教学信息量较少,我们在送教下乡活动中尽可能地把全国、全省的教育教学最新信息和资料带给他们,把专家队伍教师个人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有效的经验、方法传授给他们,增大他们的信息量,启发和帮助他们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期从整体上帮助农村学校的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现代教育技术

农村学校教学设备和音像资料奇缺,教师很难接触现代教学设施,教学手段相对落后,难以适应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重要内容送下去,把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趋势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带给基层老师,让他们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高农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4 优秀教师的形象和精神

将送教下乡专家队伍教师的敬业精神、人格魅力、形象特征、教学风格等通过课堂教学、互动讲座展示出来,使其受到启迪,城乡教师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5 新的培训方式

由于受地域、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地、县培训教师仅采用授课、播放录相等单一形式,效果不理想。省级送教下乡活动,通过优秀示范课、观摩教学、互动讲座和专家点评等一系列灵活、直观、有效的培训方法,引领教学新理念、新方法。使参训教师能够对照自己,找出符合自己教学的最佳思路,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建立专家级的送教下乡师资队伍

为了保证送教下乡的质量,产生良好的效果。需要组建多层次、多学科、高水平的送教下乡专家队伍,组建队伍时,一是选拔那些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教育教学新秀等优质教育资源。二是注意学科分布,中小学各学科均有专家参加,三是注重送教下乡师资队伍自身的成长和提高

(三)选择有效可行的送教下乡形式

1 按需送教

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学设施简陋,教学资料短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较低。针对这种状况,专家组教师主要帮助他们理解课程标准,分析教材,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法,解决教学中最实际的问题。

城镇学校条件较好,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能力较山区教师强,专家组教师则惻重于把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城镇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尽可能地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启发城镇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意识,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 多类型送教

(1)专题讲座:邀请全省在学科教学中有威望、有研究、有造诣的专家进行辅导讲座。讲座有学科教学、教育教学改革动态、教材重点、难点分析,课堂教学方法的选用及改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经验介绍、班主任工作、师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内容。

(2)示范课及观摩教学:邀请参加全国、省、市优质课大赛并获得奖项的中青年教师在当地进行现场示范课和观摩教学活动,并由随行的专家进行课后点评,使观摩教学听课的教师从中受到启发和帮助。

(3)听课、评课;当地优秀教师上完示范课后,专家组教师进行评课。评课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设计、教师素质、媒体使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评议,优点讲足,缺点讲透,再由专家组的教师重新上观摩课或播放优秀录相,使听课教师从观摩对比中找出差距、找到方法,同时。专家也从中发现“苗子”,结成“一帮一对子”,建立联系。帮助其成长,为当地培养骨干教师。

(4)互听、互评:根据当地的教学实际和需求,按照教学进度,确定一节研究课,由专家组教师和当地教师分别在同一个教学班进行授课。邀请当地教研部门、学校校长、教师和专家组教师共同进行听课、说课、评课等活动,教师先自评,再教师互评,后专家点评。从研究观摩对比中找出双方在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的优点和不足。

(5)交流座谈:专家组教师与当地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相互提问,解决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制定出目标,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这样,不仅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而且交流了

感情,增进了友谊。

3 多层次送教

省级送教下乡活动一般在县、区进行,地、县教育行政部门也分别组建了各自的送教下乡队伍,将省级送教下乡专家组送去的经验、信息及当地的特色方法,再分别送到边远贫困的乡、校,逐层向下推广延伸,这种省、地、县三级送教下乡的培训形式,已在不少地、县形成,并逐步开始向制度化、规范化过渡。

三、送教下乡的反响及效果

几年来,根据需要我们选调百余名专家教师行程数万公里,先后赴天水、定西、平凉、白银、甘南、临夏、陇南、庆阳等八个市区的20多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少数民族县开展送教下乡、巡回辅导活动,有数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接受了培训,其中参加辅导讲座的教师一万七千余人,参加观摩教学及评课的教师近三万余人,并帮助当地培养60余名教学新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反响一:农村教师普遍认为,送教下乡活动符合甘肃省情,适合农村。,它充分挖掘开发了全省优质教育资源的潜能,解决了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难题,是立足“本土”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一条快捷、高效的培训路经。从长远来看,不仅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而且还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反响二:送教下乡活动是快速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素质的一种好办法。农村教师认为,不出远门就能接触到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学到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吸收到最新的教学信息,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拓展了教育教学的路径。这种面对面的教学方式,教师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学,学了就能用,可操作性强,深受教师的欢迎。

反响三:送教下乡引领了农村教师,锻炼了城区教师,使双方受益,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通过专家组教师的直观教学,基层教师学到了知识,看到了专家的形象和潜在的精神力量,增进了情感的交流,这是其他方式所无法替代的,而送教下乡专家组的老师也通过在基层的亲身体验,从中感受到贫困地区教师的敬业精神,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锻炼,虽吃苦受累,但心灵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

反响四:送教下乡活动已成为“爱心”使命。逐步形成了一支由百余名高水平教师组成的省级继续教育送教队伍及近百名教师组成的地、县送教队伍,他们严谨敬业,经验丰富,视继续教育为己任,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兢兢业业,用他们的爱心常年活跃在基层学校,为教师培训服务,已成为我省农村继续教育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反响五:省级送教下乡活动是穷地方想出的穷办法,起到了少花钱、多办事、省时见效的作用。它以点带面,全面带动了市(州)、县两级送教下乡活动的开展。许多市(州)、县已同省教育厅构建了省、市(州)、县三级送教下乡巡回辅导网络,这个网络的形成,将会对甘肃广大农村的师资队伍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四、送教下乡的发展前景与思考

送教下乡活动在农村大地上已生根、发芽、开花。要使这枝培训之花常开不败,结出硕果,还须进一步研究、总结和深化。

第一,送教下乡活动在已不仅仅是“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的权宜之计,更是一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渠道,但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来看,它只是一种模式,必须与其他培训模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继续教育的作用。

第二,要使送教下乡活动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虽然已初步形成了省、市(州)、县三级“送教”网络,但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加大对此项工作的资金投入。多年来,送教下乡费用主要来自于一些项目的支持,一旦项目结束,工作就会出现断层,培训的持续性就会受到影响。

第三,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送教下乡活动必须与现代远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新的生长点,才能推动全省继续教育工作朝着现代化、网络化的方向不断深入和发展。

第四,将送教下乡活动作为省级继续教育工作的研究课题。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力争在送教下乡的机制、效率、辐射、专家队伍建设以及与远程教育的结合等方面拿出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此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送教下乡活动是我省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特别是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面对我省广阔的农村,面对十多万名亟待培训提高的教师。面对与发达地区教师水平的差距,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我省农村教育的美好明天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邓品珊,甘肃教育文件选编[M](内部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1986,(8).

[2]中共甘肃省委研究室,甘肃省情[M](内部发行),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

[3]林租基,深圳市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1,(3).

[4]吉林市教育学会编,为21世纪教育而准备——“希望之光工程”纪实[M](内部发行), 1999,(9).

[5]刘树杰等,根基——吉林市教师队伍建设概[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10).

作者单位:甘肃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郭廷彬]

作者:任伟涛

上一篇:工程建设标准化论文下一篇:会计信息化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