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电信网络诈骗

2022-07-05

第一篇:谨防电信网络诈骗

提升安全防范意识,谨防电信诈骗

最近,山东、广东等地先后发生三起学生遭遇电信诈骗案件,最终导致受害者猝死或自杀,在社会上掀起巨大波澜。如今,电信诈骗手段不断升级,骗子不仅掌握了精细的个人信息,甚至利用社会工程学的方式,我们越来越难以第一时间将诈骗识别出来。在这里,总结出一些可能出现的电信诈骗情况,希望各位遇到类似情形,多加小心,谨防诈骗。

1.“您涉嫌违法”

这种情况,骗子一般会冒充公安人员以“您涉嫌盗窃”“您涉嫌拐卖未成年儿童”等理由引起对方的恐惧心理,然后一步步诱使受害者进入汇款的环节,进行诈骗。

2.“账户出现异常”

骗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以银行系统升级,或是个人银行账户内金额异常需要冻结账户为由,并报出通过非法渠道获得的受害者银行账户信息获取对方信任,使受害者相信并按照他们的提示进行操作,往往让受害者遭受巨大的损失。

3.“购买的商品已无货,申请退款” 骗子掌握受害者的网购信息后,通过准确的描述购物信息来取得受害者的信任,从而套取受害者的银行卡号、密码和短信验证码。有时是直接用电话套取相关信息,或者让受害者打开钓鱼网站并手动填写相关信息。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同时泄露,骗子就顺利地将受害者账户中的钱转走。

4.“699元免费赠送苹果6S”

湖南警方通告了一起新型诈骗案,某诈骗团伙以“收取699元个人所得税,免费赠送苹果6S手机和700元电话卡”名义,向被害人寄送假冒、损坏手机或手机模具进行诈骗,两个月里先后诈骗受害群众数百人,诈骗金额数十万元。

5.“您乘坐的航班取消了”

手机订机票成了网络诈骗的又一渠道。骗子谎称改签退票等理由,引导受害者进入钓鱼网站或是通过虚假号码,布置下汇款的陷阱。有数据报告显示,这一诈骗类型高达44%,成为网络诈骗主流。骗子能够准确说出受害者的姓名、航班信息,多以可以获得改签补偿金的名义进行诈骗。

6.“请您及时领取新生儿补贴”

犯罪分子以领取新生儿补贴为由行骗,加之他们能说出受害人的详细信息,让受骗人信以为真。骗子在获取受害人银行账号之后,一般会要求受害人到ATM自动取款机操作,按照对方的“引导”进入英文操作界面。由于受害者看不懂ATM机上的英文提示,往往把转账程序当成输入验证码,最终上当。

信息泄露事件的频发,为电信诈骗提供了众多潜在受害者的资料,对于有可能成为电信诈骗对象的我们来说,必须要提升防诈骗的意识。翼火蛇安全提醒,在接到陌生电话后一定要提高警惕,提防有可能遇到的诈骗行为,如果是有关个人信息变动的情况,去正规渠道进行核实,不要轻易相信电话或是短信中的说明,同时牢记一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切勿贪小便宜,因小失大。

第二篇: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标语

遇到恐吓一类的电信信息或者是电话的话,不要惊慌,在个人没有做这些事情前,根本不必担心他们所谓的恐吓或者是法院的传票等。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标语,欢迎阅读。

1、纷繁复杂兮诈骗陷阱,谁能参悟兮结法于心。

2、防范诈骗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个个受益。

3、噩耗传来勿慌张,三思确认防被欺。

4、思想防范牢,骗子不得逞;思想防范松,钱财一朝空。

5、花间隐虎,勿轻信;心中留法,须谨行。

6、绷紧防范之弦,远离诈骗之害。

7、遇事不慌,见财不贪;如有万急,还需核实。

8、吾日三省吾身:防诈骗短信乎?防诈骗电话乎?防贪小利乎?

9、欺诈陷阱戏于指尖,天上馅饼伪如水月。

10、隔屏如隔山,安知面前是虎狼。

11、套路是他们学的,但骗你钱是真心的。

12、事莫慌多求证,一旦涉钱需谨慎。

13、天上馅饼含陷阱,要留心。

14、快捷支付多份心,莫名中奖少顿惜。网购陷阱花样多,线上交易要当心。

15、真假亲友乱人心,莫学唐僧须辨真。

16、严厉打击,建设和谐江大。

17、时刻绷紧防范之弦,谨防新型。

18、汇款需谨慎,防骗靠自身。

19、防卫好,财产安全得保障。

20、刀刃上的电信,口袋中的金银。

21、诈骗自有言如玉,信之却无黄金屋。

22、秋名山上人烟稀,常有骗子较高低,如今诈骗依旧在,警惕诸位老司机。

23、短信中奖勿相信,馅饼背后是陷阱。

24、电话陷阱何其多,退税中奖易中招。亲朋好友都可能,回拨号码要问清。

25、法网恢恢,诈骗无门。

26、社会环境要净化,防范诈骗靠大家。

27、防范,奏响和谐乐章。

28、防不胜防,提高警惕从我担当。

29、严防,共创美好明天。

30、陌生电话不牢靠,寄钱汇款是圈套。

31、不难防,不给不要不上当。

32、安全之弦须紧绷,网络诈骗毒馅饼。

33、保护财产安全,预防。

34、防范意识要提高,防骗之心不能掉。

35、网上诈骗花样多,不予理睬准没错。

36、心中无贪恋,骗局远身边。

37、个人信息要保密,不明来电须警惕。

38、遇事不慌利不贪,网络难。

39、心不贪,利不占,诈骗在诡也玩完。

40、信任留给爱的人,警惕逼走坏的人。

41、信息电话网址中,留了坑。

42、擦亮双眼,预防。

43、保护信息安全,预防。

44、天降馅饼非好运,花言巧语勿轻信。

45、猛如虎,细心甄别是关键。

46、风里雨里,骗子等你。

47、谨防不明信息,远离。

48、防火防盗防诈骗,不理不睬不给钱。

49、万般骗术皆为财,遇到疑虑找人问,情况紧急可报警。

50、建设和谐大社会,谨从防诈骗做起。

51、转账汇款须谨慎,万元以上到柜面。

52、专利转让别轻信,全面验证多核实。

53、重拳打击,掀起打击整治犯罪新高潮。

54、执法办案有规范,怎会汇款到个人。

55、诈骗知识不可少,多方求证保荷包。

56、诈骗手法日益新,你我务必要小心。

57、诈骗电话莫轻信,一旦遇到要报警。

58、遇到恐吓要淡定,说你违法莫慌张,一旦难分真与假,赶紧拨打警方。

59、遇到法院传票要警惕,亲自前往求证才能信。

第三篇:防电信网络诈骗 公益短信

1、盐城警方提醒您:陌生电话勿轻信,种种理由是谎言;生育补贴纯虚构,天上不会掉馅饼;骗子冒充公检法,安全账户不安全;网络购物要小心,真假网站要分清;不听不信不汇款,遇事请拨“110”。

2、盐城警方提醒您:广大网民要小心,诈骗手段在翻新;真假网站要分清,拿钱就跑最常见;网络中奖真够假,领奖还要手续费;网上办理信用卡,多是骗子使的计;防范被骗要记住,不贪便宜最重要。

3、盐城警方提醒您: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随意透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存款、银行卡等信息,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发现被骗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4、盐城警方提醒您:多一点冷静,少一点冲动;多一点谨慎,少一点盲从;多一点思考,少一点悔恨;多一点清醒,少一点糊涂;请勿相信任何以医保卡、信用卡透支、节目中奖、冒充亲友等名义的诈骗电话和短信。

第四篇:电信网络诈骗伎俩大揭密2

电信网络诈骗伎俩大揭密(二) 手段十:虚假招聘、招生诈骗。以短信或互联网发布虚假招生、高薪招聘信息或设立虚假的某大型企业招聘网站,以向学生家长或求职者索要学费、面试费、手续费、介绍费、押金、服装费等为借口,诱使受害人向其指定的账户内汇款。

支招:收到此类信息后,一旦对方提出交纳所谓的保证金、抵押金,极有可能一个设计的骗局。此时事主应通过其他方式联系招生、招聘单位,或直接到招生、招聘单位询问便知真假。

手段十一:重金求子、婚姻信息诈骗。骗子在网络、报纸或其他刊物发布虚假征婚、重金求子信息,谎称自己为“款姐”或“富商”,并留下联系电话。骗子在与事主联系一段时间骗取信任后,就会以“商店开业”、“生病住院”、“出车祸”、“彩礼”、“律师费”、“押金”、“个人所得税“等借口骗取事主钱财。

支招:不要轻信小广告和“美丽”的谎言,财色兼收之事怎会轻易发生?一旦案发,立即报案,切忌怕隐私泄露而不报案。

手段十二:办证诈骗。在街头巷尾张贴小广告或群发短信,称可办各类假证件,甚至谎称有能力办真驾驶证或消防证等为借口,要求受害人向指定帐户汇办证费、活动费等。

支招:杜绝使用假证。驾驶证、消防证照等更是需严格按规定经考试和相关部门的审核审批才能获取,不可能随意买卖。

手段十三:“捞人”诈骗。冒充律师或国家司法公职人员对不特定的人群群发诈骗短信,使得一些嫌疑人(罪犯)的亲属误以为可以通过非法的途径,让在押(服刑)的亲友获得取保候审或保外就医,与之联系后,汇活动经费、报酬,从而上当受骗。

支招:办理取保候审、保外就医有严格的条件,要经过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的审批,不可能违规办理。不要相信所谓“捞人”短信。如想和服刑亲人早日团聚,应劝导他们好好改造,争取减刑。

手段十四:孩子发生意外诈骗。冒充学校老师、同学等,打电话给学生家长,谎称其孩子被绑架或生病、发生交通事故等意外,电话中甚至还出现了孩子的呻吟、哭闹声音,要求往指定银行账户汇款,从而达到行骗目的。

支招:先问问是男孩还是女孩,几岁,长什么样,穿什么样的衣服。如果对方所陈述的内容与孩子相符,被绑架的应尽快报警,发生意外的应立即与校方联系核实,如果与实际有出入,那一定是有诈。

手段十五:“QQ好友”诈骗。以欺骗或黑客手段获取了受害人亲友的QQ号码、邮箱等网上联络方式,冒充受害人亲友向其借钱,有的甚至将受害人亲友的视频聊天录像播放给受害人观看,骗取受害人信任并诈取其钱财。

支招:设置QQ密码不能过于简单,而且一定要对QQ密码设置保护。电脑要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并经常查杀木马病毒程序,不要登陆非法网站。对于好友在网上聊天时发来的借钱、汇款请求,不可轻信,一定要经电话确认后再借钱。另外QQ好友一般不要存真实全名,只要一问真名骗子就会露陷。

手段十六:猜猜我是谁诈骗。对方一开口便问“猜猜我是谁”,你跟着他猜“是某某吗?”,对方肯定会说是,接着是好久没联系、电话号换了、通知你一下等,顺藤摸瓜变成你的“好友”,继而“好友”会前来看望,然后中途出变故,最后提出要求汇钱,实施诈骗。

支招:接到此类电话时,千万不要去猜,应直接询问对方姓名;在无法确认对方身份时,可通过第三方亲朋进行核实;还可提出见面要求,如对方百般推脱,可以洞察其破绽;当对方说自己遇到突发事件,急需用钱,这时要核实事件的真假,可以向相关办案部门了解,有条件的可以亲自前往或委托亲朋前往事发地。

手段十七:冒充领导诈骗。通过电话询问、上网查询等手段,详细收集基层企、事业单位以及上级机关等单位主要领导的姓名、手机号码等有关资料。获取资料后,不法分子即假冒领导、秘书或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划拨款项、配车、帮助解决经费困难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配套费、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账号,实施诈骗活动。

支招:遇到此类情况,事主应与相关单位或熟悉的人直接联系核实情况后,再作决定。

手段十八:骗取电话费诈骗。有人打电话、发短信过来,说:“您好,您的朋友为您点播了一首××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您拨打或回复×××收听。”当事主拨打电话时,骗子便赚取了高额话费;有的骗子则是拨打事主手机电话并立即挂断来引起事主好奇心,一旦有人不明就里进行回拨,就会产生高额话费。

支招:如果接到这样的电话,立刻挂掉电话,不要回拨电话,对类似短信要立即删除。

手段十九:电话欠费诈骗。冒充电信员工告知事主电话欠费,或直接播放语音提示,称事主身份信息被冒用并欠下巨额话费。随后不法分子再假冒公检法人员打来电话,称事主名下的电话和银行账户涉嫌洗钱等犯罪活动,目前司法机关正在秘密侦查中,为了事主的财产安全,请将银行存款尽快转移到安全账号。随后犯罪分子通过电话忽悠受害人转账至其提供的账户。

支招:司法机关的账户不可能用个人姓名开户。不要相信不明来电和短信,不要透露自己的身份和银行卡信息,更不要轻易汇款。

手段二十:复制SIM卡诈骗。常以群发手机短信、网上广告的方式,称可帮助复制他人手机SIM卡,达到窃听对象隐私的目的。受害人汇出钱款后,犯罪嫌疑人又以各种理由骗款,或以“将通知被复制人真相”等抓把柄的方式继续实施敲诈。该伎俩犯罪分子使用了网络电话,利用改号软件,他们打出来的电话可以显示任何号码。

支招:此类骗局只要回拨来电显示的手机号,或者发短信查证就能戳穿骗子的把戏,千万不能随意给对方帐号汇款。手机用户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卡,送修手机时,务必将手机卡取出;刚买的新手机卡,要注意检查包装是否完整,以防被他人提前动手脚;一旦丢失及时挂失。

手段二十一:发送“向指定银行帐号汇款”短信诈骗。通过短信群发,向手机用户发“请将钱汇到××银行,帐号××××××,户名×××”之类短信,如刚好有人要汇款,且防范意识不强,就很有可能将钱直接汇到案犯提供的帐号上去。

支招:汇款前要谨慎小心,与汇款对象保持联系,仔细核对汇入人的账户信息,如果及时发现汇错款,应在第一时间立即前往银行柜台寻求帮助,通过银行截住汇错款项。如已被诈骗成功,需立即报警。

第五篇:网络电信诈骗分析调研报告

近年来,借助电信技术手段进行诈骗犯罪案件呈上升态势,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诈骗金额越来越大,社会影响越来越恶劣,给社会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电信诈骗犯罪进行了重点防治和打击,但是电信诈骗现象并未得到有效抑制,案件时有发生,因此,如何防范、打击电信诈骗已成为政法机关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课题。

一、电信诈骗的特点

(一)诈骗手段多样化近期犯罪分子以电话为平台实施诈骗的形式多种多样,手段也日益翻新。根据我们所办理的案件及媒体的相关报道来分析,犯罪分子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诈骗:一是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二是冒充电信等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以电信欠费、送话费、送奖品为由进行诈骗;三是冒充被害人的亲属、朋友:编造生急病、发生车祸等意外急需用钱,或称被害人家人被绑架索要赎金为名等事由骗取被害人财物;四是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假称被害人银联卡在某地刷卡消费为名,诱骗被害人转帐实施诈骗等。

(二)集团作案组织化该类案件单打独斗的少,组织化程度高,犯罪分子以诈骗为常业,有固定的诈骗窝点,作案时分工明确、组织严密,且大都使用假名,呈现明显的集团化、职业化特点。

(三)作案技术科技化犯罪分子首先通过有关手段套取到被害人家庭固定电话的开户资料后,再利用高科技手段使被害人的电话来电显示出拨打过来的电话确实是110或12315或电信10000或13800138000等常见的业务电话,或是被害人熟悉的亲友的电话,使被害人相信对方确实是公安、工商或是电信和移动公司的工作人员或是自己的亲友,从而放松警惕。作案手段涉及计算机黑客、网络电话、U盾转帐等技术,并运用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控制了被害人的心理后,远程掌控其行为,致使其上当受骗。

(四)作案手段隐蔽化犯罪分子往往只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与被害人进行联系,从不直接和被害人见面,电信诈骗的组织者几乎从来不抛头露面,即使到银行提取或转移诈骗所得的款项也从不出面,而是指使手下的人或是以较高的报酬雇请不明真相的群众去进行转移赃款的活动,使侦查机关即使找到相关线索也很难准确的进行抓捕。

(五)社会危害剧烈化该类案件的诈骗范围广,诈骗数额大,动辄就是几十上百万,使受害人蒙受巨大财产损失,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相对于普通诈骗中“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诈骗,电信诈骗表现出来的是面对整个电话用户或者特定户群体的诈骗,其诈骗行为的实施并不是特意针对特定对象,而是广泛散布诈骗信息,等待受害者上钩。这种方式带来的后果,往往是大批的电话用户上当受骗,涉案数额往往很大,其对社会的危害极其严重。

二、电信诈骗的定性分析

从电信诈骗的诈骗手段来看,主要是触犯了两个罪名。第一个罪名是普通诈骗罪,也就是《刑法》第266条,第二个罪名是招摇撞骗罪,也就是《刑法》第279条。诈骗罪,“是指以不法所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产的行为。”①从电信诈骗的行为方式来看,犯罪分子都是采用了虚构事实的手段,使被害人自愿将财产交付(主要是以转帐的方式)于犯罪人,从而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其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招摇撞骗罪,“是指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以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包括军人)的身份进行欺诈活动,从而谋取非法利益。其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不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却故意假冒该身份。那么对于这种行为该如何定性?这里就涉及到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区别问题。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客观要件和侵犯的客体不同:诈骗罪的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而招摇撞骗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并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不法利益。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而招摇撞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它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也侵犯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还有人认为两者的主观要件不同,“招摇撞骗罪原则上不包括骗取财物的目的,而诈骗罪以不法所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但在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过程中,偶然骗取少量财物的,不影响本罪的认定,但本罪不包括骗取数额巨大财物的情况”。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招摇撞骗罪包括骗取财物,而且指出“在招摇撞骗中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情况下,本罪与诈骗罪之间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应当按照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适用法条。”③我们认为,从严格意义上的罪刑法定原则来分析,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电信诈骗的,应当定招摇撞骗罪。

三、办理电信诈骗罪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电信诈骗犯罪属于智能型犯罪,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强,犯罪手段隐蔽性技术性强,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往往造成“取证难、抓捕难、定性难、追赃难、打击难”。

(一)因犯罪分子作案手段隐蔽,导致取证难 电信诈骗作案中,犯罪嫌疑人一般不会与被害人直接见面或直接接受现金,多是通过汇款或者转帐方式获得赃款,因此被害人无法直接指证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往往也自恃没有被害人直接指认而拒不认罪。犯罪嫌疑人接收被骗钱款的银行帐户,也往往是犯罪分子购买伪造的身份证后到银行开立的帐户,或者直接从他人手中购买以他人名义开立银行帐户,或者通过支付一定的报酬请不知情的普通群众开设帐户,多个帐户交替、循环使用,且每个帐户使用较短时间甚至一两次后就不再使用,导致跟踪追查取证比较困难。即使抓到了有关犯罪嫌疑人,获取的证据中直接证据少,一般都是间接证据,难以形成证据锁链,难以揭示案件全貌。

(二)因犯罪分子的流动性强,且反侦查能力较强,导致抓捕难

首先,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法律或者降低风险,一般都不使用固定电话,联系工具多为无开户资料或不以实名注册开户的手机或网络电话,因此锁定具体的作案地点与作案人有很大难度;其次,犯罪分子普遍采用异地作案、异地诈骗、异地跨行甚至跨国取款的方式,地域流动性大;最后,在有些团伙诈骗作案中,多数成员间并不熟悉,一般都使用绰号或假名,犯罪分子之间多是单线联系,只和自己的上下家联系,甚至在遥控指挥下,分工明确,只做自己被安排的事情,如有人只负责打电话欺骗被害人,有人负责转移钱款,另外有人专门负责到银行取款,这导致公安机关很难将涉案人员一网打尽。

(三)因为现行法律的不完善,导致定性和处理难 一是由于我国刑法中没有专门规定电信诈骗犯罪,只能结合《刑法》第266条普通诈骗犯罪的刑法条文进行定罪及处罚。但是,有些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利用电话诈骗时,也有用伪造的身份证开办银行帐户、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行为,这些手段行为是否同时涉嫌其他犯罪,是否需要数罪并罚,值得探讨。二是犯罪金额与共同犯罪的主从犯问题有时难以认定,导致量刑有一定难度,电话诈骗犯罪针对的一般是不特定的电话用户,其受害者在地域上的分布往往十分广泛,一些被骗金额小的受害者并不愿意主动报案,因此往往难以核定具体的涉案金额。三是有些团伙成员不是主犯,虽有共同诈骗的犯意,但对其他成员单独作案所得的金额是否需要负责也值得探讨。

四、电信诈骗的防范与打击对策

鉴于电信诈骗的巨大危害性,因此,作为普通民众,应当注重防范自己被骗;作为国家机关,更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对此种诈骗行为进行防范和严厉打击。

(一)民众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1.不贪婪:不要轻信中奖的电话和短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接到不明身份的人员发过来的所谓中奖短信时,不要急于兑奖,更不要急于按对方的指示支付给对方款项。

2.不轻信:不要相信任何“紧急通知”。不要拨打ATM自动取款机旁的任何“紧急通知”上的所谓“银行值班电话”。当取款中发生事故或者ATM机故障时,应拨打银行正规的客服热线请求帮助。警惕短信诈骗行为,对短信中透露的相关信息如有疑问,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核实账户信息,不要独自做出判断急于转账,也不要轻易将卡号、存款密码等告知他人。银行、司法部门都不会通过电话询问群众家中存款密码,以及要求转账等。

3.多防范:对于来历不明的电话要谨慎小心,防止坏人借机诈骗。如接到“猜猜我是谁”这种电话时,不要急于说出对方的名字也不要透露自己更多的信息,要叫他说出自己的姓名还有和你的关系,如若对方仍然不说,可以不予理睬,如若对方可以准确说出朋友、亲戚的名字和与自己的关系,也要通过共同相识的朋友加以核实。对于“嘟”一声就挂掉的不明电话,一般情况下不要回拨。如有人以电信工作人员或冒充民警打电话调查欠费并索要个人信息的,千万不要急于转账或透露个人信息,要通过正常渠道核实电话是否欠费,核实对方的身份,或者及时拨打“110”进行报警、咨询。

(二)打击电信诈骗的对策

1.加大电信、金融等容易被犯罪分子冒名关联部门的安全防控力度。电话诈骗犯罪中,认定犯罪嫌疑人作案的重要证据有短信、通话清单、银行取款凭证、监控录像等,以上证据时效性比较强、容易灭失。因此,电信部门要加强对违法短信、不明来源的电话及违法网站的监管,对群发量巨大的短信内容进行过滤检查,通过屏蔽等技术切断违法短信、网站传播渠道,从源头上遏制。金融部门要加强对交易异常的银行帐户监管,以及存取款环节、特别是自动取款机的录像监控设备的维护。

2.加大科技强警与打击力度,提高案件侦破率。当前,利用电话实施诈骗的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越来越先进,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因此,要加大科技强警力度,对该类诈骗特别要注重研究、采用、开发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各类行业产品及电话定位、追踪等技术,以便迅速锁定作案人员,有效采集与保存相关证据。同时,要加大对该类案件的查处力度,克服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麻痹心理以及证据难获取、破案有难度的畏惧心理,形成高压打击态势,遏制该类犯罪的发生。

3.规范银行的帐户管理制度。从现有的电信诈骗案件来看,几乎每一件电信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都是将诈骗得来的款项通过银行转帐的方式转移赃款,因此,要加强对银行帐户的监控与管理。

4.完善立法、重点打击。从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看,电信诈骗行为可能触犯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诈骗罪的最高刑期为无期徒刑,而招摇撞骗罪的最高刑期只有十年有期徒刑,如果对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电信诈骗都以招摇撞骗罪定罪处罚,当其诈骗数额达到特别巨大时,就有可能出现量刑不均衡的现象。而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明显大于普通诈骗,对于社会危害性大的犯罪反而处以较轻的刑罚,显然罚不当其罪,既不利于打击犯罪,也会造成量刑不公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完善当前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对于电信诈骗的惩罚力度。

上一篇:旧房翻新改装价格下一篇:机关后援先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