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法复习资料

2024-04-26

中教法复习资料(精选6篇)

篇1:中教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角色扮演模式

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教学问题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通过各自的表演和体验,从而产生移情、明理的效果。并在些基础上研究社会行为和价值取向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角色扮演,在情感教育的同时,让学生效地掌握知识,并将过去的历史与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现实社会生活的了一个组成部分。

历史知识

所谓历史知识,是对人类社会过去客观存在(即历史的发展过程)的客观反映。

中学历史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呈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等。

历史事实

是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具有客观性和明确性,而学生所学的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现象加工后的产品,是鉴别考证后的历史现象,是经过选择和解释的历史事实。历史事实建立在时间、地点、人物基本要素之上,属于具体历史知识,是历史学科的基础。

教学内容优化

一是删除枝节内容,保留主干部分,突出学科的基础知识、核心知识、骨干知识。二是合理调整原有知识的组织形式,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层次化。优化教学内容的本质就是提高学习内容的质量。

教学内容过程化

教学内容过程化,就是教师将教科书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时,必须对教科书内容进行过程化的加工,即进一步揭示知识产生的背景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深入了解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深刻认识知识本质、顺序与联系,同时运用相应的策略对此进行探讨和分析,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探究教学法

即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独立探究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有关问题探索发现,就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主动获取知识,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阅读、质疑、讨论、归纳、交流、验证—小结或练习。

备课

实际上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学活动后的反思,即教师在上完一节历史课后,对该节历史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教学后的心得体会进行记录,对教学设计及实施进行总结,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以利于日后教学的借鉴,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改进和提高,同时这也是终身备课的需要。教学反思重在寻找教学预设与教学效果的差异所在;寻找自己教学与他人评价的结合点;寻找教学效果与重新教学设计的生长点;寻找新设计的可行性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融合点。

说课

一般地说就是让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要

求,依据课程标准、教育理论,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进行创造性 设计和阐述的一种教研形式。可见,说课是对课程的理解、备课的解说、上课的反思。

评课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板书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其作用在于长时间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利于学生记忆,具有与实物不同的直观作用,有示范和审美作用。

图画式板书

它是根据教学内容显现出的特征,采用图中夹文或文中夹图的办法形象地勾画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的板书。这种板书生动、形象、直观,事物的内在关系显现得淋漓尽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上课

上课通常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固定的课表,在规定时间内(一般是40分钟或45分钟),对一个班级的学生,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的过程。它是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

过渡

即上课中的课堂过渡,指教师巧妙地将所学内容的章(课)与章(课)、节与节、章与节、专题与专题之间、子目与子目之间、此问题与彼问题转换衔接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技能。过渡旨在体现教师上课的内在逻辑,促进学生思维连贯地学习新授课内容。

教师风格

教师风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特征。它是教师教学特色,职业信念、教学观念、知识素养、工作能力和个性特点等在教学过程中的综合体现。教学风格体现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是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征。风格往往是内在形象的表现。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新课程提倡的课程资源是广义的课程概念,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新课程认为:课程资源既包括教科书、参考书、教学场所等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科专家、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

乡土教材

主要指为地区课程和校本课程编写的教科书,对历史学科来说,就是地方史教科书。内容不需太多,但必须有特色。其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整体历史课程的同时对家乡有更深入了解;以弘扬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提高当地整体的人文素质水平。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等技术,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

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到基础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答题

1、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历史教学方法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 各种教法的优化组合将是改革的主旋律;

★ 建立与各套教材配套的教学方法体系是新的实验课题; ★ 常规教学方法将常用常新,推陈出新; ★ 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 农村地区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改革将是解决的重点问题。

2、按照历史教学的新理念,如何转变教学评价?

★ 就评价功能而言:历史教学评价不再是检查、甄别、选拔,更重要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 如对学生来讲: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 从教学评价主体来看。历史教学评价中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如把学生、家长、管理者也作为评价的主体。

★ 评价的方法看:新课程改革倡导评价方法多样化。如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除了纸笔考试、还可以采用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课堂观察和行为记录法、活动法、学生自我评价法等。

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 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

★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史学理论

★ 引导学生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

★ 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

★ 引导学生突破历史思维定势

4、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

★ 创设课堂情境:历史情境教学的特点就是以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实物情境、音乐渲染、表演情境、生活情境的展现。

★ 用形象诱发情感:教师情感的流露能唤起学生的爱与恨,苦与乐。

用声调来渲染:教师用语言艺术来渲染情感,声调对传播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用体态语言强化情感:体态语言是一种无声语言,是人们表情的外部流露,包括面部表情、语言表情、身段表情等。

5、简述优化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

★ 主题化:我们每上一节课都应该有个教学主题,通过这个主题把其他知识串起来。★ 集约化:历史教师必须把历史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的核心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使之成为学生识记、理解、运用的重点,并使之释放最大教育能量。

★ 结构化:抓住若干历史基本主题,按照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历史知识进行优化组合,使之序列化、系统化、整体化。★ 层次化:历史知识的掌握是分层次的。从认识历史的表象,到历史的概念、历史概念体系,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是学生认识历史的客观过程。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中把历史进行层次化,识记,理解、运用就是历史知识的层次化。

★ 理性化:尽可能把历史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提炼观点,概括结论是其基本要求。★ 方法化:一是体现一般的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分析方法;二是要体现历史学科独特的思维方法。

6、如何进行历史教学内容的布局调整?

★ 认真研究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点。★ 联系实际,适当调整教科书顺序。★ 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变化多样,给学生全新的认识。★ 对教科书进行深化、扩展。

7、常用的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一

一、师生认识历史方法系统

这一系统包括讲授法、谈话法和演示法。其功能是着重在掌握历史系统知识和历史基础理论。

二、师生实践学习历史的方法系统

这一系统包括学习指导法、参观法、微型研究法、练习法等。其作用主要在于通过实践、练习,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技能。

三、师生评价历史学习的方法系统。

这一系统包括激励法、陶冶法、欣赏法和检查、评价法。其功能着重在价值判断和情感方面。

四、师生交往学习活动系统。

这一系统主要包括交往指导法、小组讨论法和班集体讨论法。其主要作用在于培养集体探讨能力和表达能力。参考答案二

1、讲授式教学法

2、自学式教学法

3、探究教学法

4、历史比较教学法

5、练习式教学法。

6、尝试教学法。

7、历史图示法

8、历史情境教学法

9、历史目标教学法

10、多媒体教学法

8、什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

对教学方法的定义,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观点,我国教学论育专家的定义为: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总得说来,定义为: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教学原则

★ 教学的目的性原则 ★ 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原则

★ 直观性与发展历史思维结合的原则 ★ 高要求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 情感性原则

★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结合的原则 ★ 教学向自学过渡的原则

9、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备课有哪些新的含义?

★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包含着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也包含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 备课是知识的内化、具体化与课堂物化的预案。★ 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 ★ 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 ★ 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10、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

★ 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

★ 内容选择要合理

★ 作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 ★ 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

★ 学法制定要恰当,切合学生实际

★ 教学方法要精选,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环境的改善 ★ 问题设计要精当 ★ 教学细节要周密安排 ★ 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 ★ 练习设计要精当

11、简述教后记的基本内容。

教后记的内容主要包括六种内容

记成功做法,记失败之处,记教学机智,记学生问题,记学生见解,记学习心得。

12、简述说课的要求。

★ 说教材——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 说学生——分析教学对象

★ 说教法、学法—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 ★ 说教学程序—分析教学过程设计 ★ 说效果—进行课后的教学反思

13、试述导入新课的功能和要求。

功能

★ 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什么学)★ 承前启后,起过渡作用(学什么)★ 启发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探究(怎样学)要求

★ 导入的问题要准确 ★ 简洁明快、切入主题 ★ 不单纯追求兴趣性 ★ 不牵强附会 ★ 生动感人不呆板

14、有效提问的技巧有哪些?

★ 考虑学生知识基础,把握好所提问题的难度水平★ 类型多样,提出适合不同认知水平的各种类型问题 ★ 设置坡度,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问 ★ 耐心细致,控制等待时间,留给学生思考余地 ★ 充分鼓励,对学生的回答予以恰当的评价

15、简述历史教学中结束技能的作用。

★ 巩固强化作用 ★ 过渡衔接作用

★ 加强认识、深化主题作用 ★ 挖掘潜力、培养能力作用 ★ 内外沟通、立疑开拓作用

16、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

在45分钟之内,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波峰——波谷——波峰——波谷的起伏发展规律。根据45分钟之内学生生理心理状态的起伏发展规律,每一堂课应重视以下几个时段的设计。

★ 起始时区,大约5分钟时间。这5分钟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角色时区。

★ 兴奋时区,大约15分 钟时间。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佳境界。★ 调试时区,大约5分钟时间。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调适,帮助学生度过疲劳波谷区。★ 回归时区,大约15分钟时间。教师应当因势利导,再次把教学推向新的高潮。★ 终极时区,大约5分钟时间。这是课堂教学中的总结回应时区,教师应当加大信息量,加快语速,强化情绪,总结新课,圆满完成任务。

17、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试述中学历史教师必备的素质。

第一,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教育知识。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文化修养以及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第二,要有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要求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身作则,为人民教育事业献身精神。同时要为人师表,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心,对待不同的学生要一视同仁。

第三,教育能力素质。教师除了具备现代人的基本能力,还必须具备完成教学任务的特殊能力,如教学语言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等。

第四,自我进步意识和开发意识。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论述题

1、请结合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论述历史教学的新理念。

从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历史教学新理念包括历史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几个方面。教学目标

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改变过去那种知识传授、培养能力、思想教育的观念。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了教学过程与方法,新课程强调的教学中师生互相交往与互动,实现共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教学手段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提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学工作不能凭空进行,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技术为基础,这就是教学手段问题。教学手段主要包括:A、客观世界具有的、在教学中直接采用的各种物体。如教学中使用的文物、复制品、动植物遗体、标本、模型等。B、教学用书及图表。如教科书、手册、词典、习题集、表格、地图、示意图以及其他直观教具。C、现代化视听辅助用具。计算机、放映机、录音机、电视机、投影机等。D、教学专用设施。语音室、历史专用教室、各种实验室等。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方法的工具,而不是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改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就评价功能而言:历史教学评价不再是检查、甄别、选拔,更重要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从教学评价主体来看。历史教学评价中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方法看:新课程改革倡导评价方法多样化。

2、什么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请分别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重点:依据新课程教学目标,从历史教学内容的学科体系看,组成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主要环节为教学重点;从教与学的活动看,培养能力,掌握方法也是教学重点;从情感教育来看,培养学生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是教学重点。如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这一课中,其教学重点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及民族资产阶级诞生 如何突出重点

一是灵活调动教学内容。

二是围绕教学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如在讲《鸦片战争》时,可以补充中英贸易情况,补充鸦片的相关知识,以及鸦片贸易对中英贸易的影响;

三是在教学时间上给予保证。

如在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时,就需要将时间倾斜于其中央官制和郡县制,而不是花大量时间讲秦国统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就是头绪较多,比较艰深,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大致上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一是非一节课所能完成的教学任务;二是中学生难以理解的课文内容;三是属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专业知识;四是超越现阶段学生知识水平的内容;五是为了阐明重点而必须增补的历史知识如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这一课中,其教学难点为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如何突破难点

第一,将头绪比较多的内容通过多媒休进行简化。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比较复杂,我们通过多媒体手段,将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列表,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清楚了解革命的过程。

第二,用具体事例讲述一些艰深的问题。如讲述社会变革问题,必须涉及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如果我们光是讲生产力生产关系这些理论,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如果我们结合社会变革原因,过程、结果来讲,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第三、补充材料,化解难点。如太平天国《天朝朝田为亩制度》的空想性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要说明这个问题,必须补充这个制度在土地分配的产品分配方面的史实才能说得清楚。

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请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教学方法主要有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和以陶冶为主的方法。教学手段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种是以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的;另一种是运用教学工具(包括普通教具和现代化教具)为载体的。要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应该:

1、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可以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教学,可以用语言为媒体,用多媒体为辅助,进行历史教学。

2、要正确应用各种教学手段。(1)、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板书与电子课件相结合,实现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2)、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展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从而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在讲述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时,可以改变传统的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而以《清明上河图》 为主。先让学生通过找资料,适当了解此图的基本情况,如背景、主要内容等,然后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展示静态、动态的《清明上河图》,以及补充相关的影视、文字资料,从而开展探究式教学,通过讲解这幅图去看待北宋的社会生活。

4、试论述备课环节中备学生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意义。

基本原则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备学生的过程就是深入研究学生的过程。为此,必须坚持几个基本原则:

★ 主体性原则。教师通过备学生,解决学生现有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起到调节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的作用。

★ 差异性原则。教师要做到尊重差异,承认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

★ 发展性原则。教师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主体的能动性。主要内容

在备课活动中,备学生主要围绕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备学生的知识基础,备学生的经验基础和生活关注点,备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内容展开的。

★ 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这对备好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师还要了解学生掌握的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状况。

★ 备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

★ 备学生的能力。★ 备学生的情感因素。★ 备学生的身心特征。意义

★ 教育目的之一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 教学设计的要害在于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

★ 学生学会知识和全面发展是课程教学实施的最终目的

通过备学生,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情意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5、听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试论述如何提高听课水平?

参考答案一

听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原方法和手段。对于提高听课水平,则需要听课老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听课应当有准备,这主要包括:树立科学的听课观,选择正确的听课方法,了解教材和教师,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2、抓紧听课过程,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的结合。我们主要听教师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是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等方面。主要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听课记录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录(执教者的情况、学习者的情况);二是教学评点(听课者的看法和体会)。思考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教师成功的地方和不足或出现错误的地方,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该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等方面。

3、听课要细心。要重课堂设计,重教师语言,重学生怎么学。

4、关注课堂气氛,一个好的教师能够创设一种愉悦、和谐、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参考答案二

听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原方法和手段。对于提高听课水平,则需要听课老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思考。主要包括:发现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闪光的地方,思考老师的教学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和不足并如何修正,想教师出现的问题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在与教师的教学比较之下发现自己的优缺点。

(2)把自己当成研究者。一是看符合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看教材把握的水平与程度如何;三是看教师是不是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3)学会欣赏他人。欣赏他人如何处理教材;欣赏他人教育教学技巧;欣赏他人如何唤醒学生。通过听课看他人怎样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巧,实现“智慧地教”。

(4)带着问题听课。听课者课前要熟悉所听课的教学内容,盘点自己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的困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让自己带着思考、学习、探究的态度去听课。(5)学会选择听课。听同头教师的课,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借鉴但不能照搬;还要学会听不同学科的课,它可以教会人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维,管理课堂,赢得学生,完善人的精神家园。

6、试论述历史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优化课堂提问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要“指点”学生掌握“下手”的方法。历史课堂提问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目标明确,问题设计要从整体目标出发,考虑教学的整体效应,摒除想怎么问就怎么问,想问在哪就问在哪的做法。如在讲述《唐的社会经济》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二牛抬杠的直辕犁”、“曲辕犁”两幅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提问:①二者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②分析比较两种犁的作用,说明当时的耕作水平发生了什么变化?

2、激发兴趣,一方面,发挥历史知识丰富的特点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已经成为历史学科的一大特色;另一方面,加强现实与历史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如在讲述《开创外交新局面》这一课时,可以提问:为何一个小小的乒乓球拉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序幕,那么是什么背景促使这种情况产生?

3、选准时机,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非常关键,在历史教学中,选准提问的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看似无疑处设置疑问,于枯燥乏味处设置疑问,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设置疑问,在教材的前后衔接处设置疑问。如在学习《美国的建立与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一课时,在解决完基本问题后,可以设问: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为什么到18世纪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

4、培养能力,根据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分别设置各种问题。如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如何评价曾国藩?

篇2:中教法复习资料

刘爱红(政治教师)

进行政治高考第二轮复习时,学生的综合练习增多,如何上好练习评讲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果对学生做过的练习只是就题论题,和盘托出正确答案,则单调乏味,容易在学生心理上形成抑制状态;而采取新颖灵活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放矢地进行补偿教学,往往能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新颖灵活,有的放矢,是建立在深入细致的课前准备工作基础上的。而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学生练习的批改。综合练习以试卷的形式出现,试卷要全部交上来检查。教师采用全部批改。通过批改试卷得到重要的反馈信息,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情况。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查漏补缺,以达到全面掌握知识内容。

二是公布答案。正确答案不能等到上课再告诉学生,应当在课前公布,让学生对照正确答案进行试卷分析、思考、改错。这样,课堂听讲时会更加积极主动。在教师公布的答案中,材料分析解答过程的书写要正确规范,给学生做出样板,可以弥补课堂上时间较紧,不能详细写出全部过程的不足。

三是对错误较多的题目上,还要进—步对学生进行个别调查,深入了解学生出错的原因,明确其知识缺陷和思维障碍所在,使课堂评讲针对性更强。

四是精心设计出最佳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信息的传输、反馈相控制的过程。教学效果的优劣,与教师对信息转换的控制作用密切相关。在检查学生练习,提取学生在信息输出过程中的偏差、错误后,教师通过练习评讲课进行调节,控制,让新的信息输入学生大脑。重新加工,由浅入深.去伪存真,达到使信息正确可

靠的目的。因此,练习评讲课必须遵循的第一个原则是针对性原则,要针对问题,有的放矢。

练习评讲课应遵循的第二个原则是新颖性原则,教法求“新”、求“活”。作过的题目,如果不分主次,从头到尾逐一讲过来,这样筒单的重复如同“炒剩饭”,会使学生厌倦。一定要讲出新意,把题讲活。具体做法是:

第一,灵活多样,组织新颖的授课结构。

在讲授内容的安排上,各题不要平均对待,有的说讲,有的点到为止。可以打乱顺序,把题重新组合,按知识点重新进行分类讲解,便于进行知识的补偿教学,同时穿插解题方法指导。在讲解方法上,不一定都由教师讲解,也可以让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的学生上讲台示范讲解,对讲解的学生是个提高,对其他学生也有启发,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评讲过程中适时提问及时了解学生思路,能够达到加强师生交流而随时调节自己教学的目的。另外,程度不同,教法也应不同。在优秀生较多的班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点拨和引导:可以对题目进行引伸变通后,放手让学生讨沦讨论,多让学生进行练习;而在差生较多的班级,课堂讲解是更加具体、细致。

第二,一题多解,讲出新的思维方法。

对于学生做过的题目,在讲解上,教师要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考虑问题,帮助他们拓宽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上多种解法的分析,采用教师点拨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鼓励下,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登上讲台讲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一些聪颖的学生往往有独特的思路,不仅对同学,对老师也有启发,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一题多变,给学生大脑新的刺激。

一题变多题,旧题变新题,能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有内在联系的习题组合起来,可以揭示出学生原来未注意到的事物之间的新的联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如在讲我国“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是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时,我设计了三问:①从我国税收的来源看,如何理解我国的经济基础要以公有制为主体?②为什么要努力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③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发展?在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时,其思维得到了发散,把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与学过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力发展农业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理解既全面又深刻。

这样前后贯穿,层层展开,使评讲课环环紧扣,更加生动活泼。第四,专题讲座,使学生学习水平再上新台阶。

评讲时,对于重点知识的习题引申拓展,开展专题讲座,能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形成比较丰满、立体化的有序系统,使学生对重要规律的运用,现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渡。

高考复习第二阶段的综合练习多,练习评讲课容量大、时间紧、要求高。但只要教法得当,就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在巩固基本概念、熟练运用规律、掌握解题技巧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取得知识、能力双丰收,在高考中获得理想的成绩。

篇3:高中数学复习课教法浅谈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 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 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 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 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按我们的说法就是:师傅的任务在于度, 徒弟的任务在于悟.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 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 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 展示自己的才智, 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 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 就是时间太紧, 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 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二者似乎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 上手易”, 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 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 这些点被称为“焦点”, 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花精力去进行浅显性的启发诱导,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而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 通过访谈, 集中学生的智慧, 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 能力在要害处增长, 弱点在隐蔽处暴露, 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访谈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 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二、趣浓情深, 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在复习时, 由于解题的量很大, 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 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 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 保持解题的“好胃口”.

一道好的数学题, 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 也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 或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 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处.“山重水覆”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 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智能的威力?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情境, 激发热情.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运用情感原理, 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 变苦学为乐学;三是在学法上教给学生“点金术”等.

三、讲究讲评试卷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阶段总免不了要做一些试卷, 但试卷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 关键在于做题的质量好坏和收益的多少.怎样才能取得好的讲评效果, 要做好以下几点.

1. 照顾一般, 突出重点

在讲评试卷时, 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 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 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 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 则要对症下药.为此教师必须认真批阅试卷, 对每道题的得分率应细致地进行统计, 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进行准确的分析, 精心设计每道题的评讲思路, 只有做到评讲前心中有数, 才会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

2. 贵在方法, 重在思维

方法是关键, 思维是核心, 渗透科学方法, 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 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 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加强.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 不在于方法的罗列, 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 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

3. 分类化归, 集中讲评

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 集中评讲;形异质同的题, 集中评讲;形似质异的题, 集中评讲.

参考文献

[1]陈柏良.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6 (6) .

篇4:浅谈高考地理复习中的习题教法

然而,教师该如何充分利用好习题课,如何上好习题课,习题课应采用哪种教法呢?下面,我针对2010届高三地理教学的一些体会,简单谈谈。

一、培养归纳能力,掌握解题规律

在习题课教学中忌就题论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要通过解一道习题的训练,掌握解一类题的方法,以达到“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效果。

例如:图1中阴影表示黑夜。读图1判断:

1.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

A.8时20分

B.20时20分

C.9时40分

D.21时40分

教法:这是一道在日照图中有关时间计算的问题。在讲解的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教材中有关求地方时的知识点。在地球的自转中讲到地方时的相关知识,即:“经度每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边的地点时间早,西边的地点时间晚。”接着,结合题目要求,求北京时间即东经120度的地方时,就必须有一个已知的时间条件,再根据地方时的相关知识,求得北京时间。因此,这道题的关键就是要有一个已知的时间条件。再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照图(图1),找出隐含的已知时间条件。因为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总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从图1中就可发现昏线与赤道有一个交点,那么这个交点就是赤道上日落的点,所以其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就是18点,即在图1中,西经95度就是18点。最后,根据“经度每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每差1度,时间相差4分钟。东边的地点时间早,西边的地点时间晚。”求得本题的答案:A

通过解这一道在日照图中求地方时的题目,我们就可以教学生得出这样的规律:日照图中隐含有几个已知的时间条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2点,和正午线相对的另一经线的地方时是0点”。有了这些解题规律,学生在今后求日照图中地方时这一类题型时,便可轻松求得答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讲解练习不是为了让学生得到答案,而是要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规律,以便能去解更多同一类型的题目。

二、深究习题内涵,达到举一反三

习题课应注意引导学生对所解习题作适当的推广,深化对命题的认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获得举一反三的本领,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深入钻研的良好学习习惯。

例如:读“某种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局部地区的分布图(图2)”,回答:

(1)A、B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2)在A区域,此气候的成因是

(3)在B区域,此气候的成因是

教法: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可知本题主要比较热带雨林气候在南美洲分布的差异及形成原因。通过对(2)(3)两小题的分析,挖掘习题的内涵,引导学生对习题做出适当推广。A区域的热带雨林气候属地带性分布现象,分布在赤道附近,主要成因是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常年盛行赤道气团。知道了A区域热带雨林气候的内涵后,可引导学生得出类似分布的地区还有:非洲刚果盆地、亚洲印度尼西亚等赤道附近的地区。B区域的热带雨林气候属非地带性分布,并不是分布在赤道附近,成因是沿岸暖流的影响,以及地处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分析B区域热带雨林气候的内涵后,同样可推广出类似分布的地区还有: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等地。

通过对习题的深究,学生在举一反三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注重比较分析,深化理解知识

在讲解习题时,把习题与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比较分析,不仅可以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而且还可以加深印象,深化理解知识。

例如:读图3完成下列要求。

图3

(1)该图是 国的 工业区分布图。

(2)该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是 。

(3)该工业区一度繁荣之后,开始衰落,其原因是 。

教法:這是一道简单的人文地理题,是教材内容的重现。从图3中的地名可知这是德国的鲁尔区。而它的区位条件是: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较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衰落的原因是: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在讲解这组题目时,可把它与我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做比较。我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鲁尔区类似是一个重工业基地。结合东北地区周边地理条件的分析,得出其区位条件是:有丰富的铁、煤等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辽河水源,劳动力资源或辽河平原的农业资源。东北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是:产业结构老化,部分矿产区资源枯竭,沿海新兴工业区的冲击。

通过类似的比较,不仅复习了鲁尔区的知识,也掌握了我国东北工业基地的新知识。同时,加深了对传统工业区的认识和理解。

把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边比较边讲解分析,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各知识间的联系与巩固,而且还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习题课还可以采用深化设问的方法,在原有题目的基础上再进行设问,适当增加知识量或适当增加知识难度,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采用联系实际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总之,精心策划习题课,注重习题多层次处理,注重习题教法的改善,这对高考地理总复习是十分重要的;对提高教学成绩,提高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单位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中学)

篇5:教师招聘小学科学教材教法资料

填空

1、水有()、()、()三种状态的变化。

2、小学科学是以培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3、()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

4、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要目标包括()、()、()、()。

5、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

6、煮饭时揭开锅盖,会看见有“白气”冒出,它是()受冷凝结成的()。

7、光的三原色是指()()()。()+()=黄色、()+()=紫色、()+()+()=白色。

8、涉及知识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二:判断

1、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2、单摆的摆长越长摆动的速度就越慢,摆的摆长越短摆动的速度就越快。()

3、蜡烛熔化是一个在高温下由固态逐渐变为液态的过程。()

4、科学教学中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

5、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从空间上可分为人、物、环境三大资源。()

6、发生日食现象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

三、选择

1、弹簧的形状改变得越大,产生的弹力()。

A、越小 B、不变 C、越大

2、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正确的解释是()。

A、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B、地球自转 C、地球围着 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3、出现比较早的计时工具是()。

A、原子钟 B、日晷 C、机械钟

4、实验小学气象小组利用红领巾测风向,发现领巾飘向东方,这时吹()。

A、东风 B、西风 C、南风 D、北风

5、木材在下列变化中产生新物质的是()。

A、加工成桌子B、加工成椅子C、点燃当火把照明

D、被粉碎成锯末

四、简答:

一、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二、科学课程的评价建议是什么?

三、植物开花以后,经过一系列的变化会结出果实,这一系列变化是怎样的过程?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常考29道简答题及答案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

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

(1)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4)严谨治学,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

(6)尊重家长,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环节。

(7)廉洁从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有的品德。

(8)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

2、简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的道德规范要求。

答:“八荣八耻”荣辱的主要内容:

(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简述我国的教育法体系。

答: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5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第一层次:教育基本法——《教育法》(1995);

第二层次:部门教育法——①《义务教育法》②《职业教育法》③《高等教育法》④《学位法》⑤《教师法》⑥《民办教育法》;

第三层次:教育行政法规;

第四层次:地方性法规;

第五层次:政府规章。

4、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

答:《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了我国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有:

(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3)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5)学业证书制度;

(6)学位制度;

(7)教育督导制度;

(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5、简述我国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教育法》主要规定了七条基本原则: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

(2)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一切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

(3)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原则;

(4)国家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残疾人等处于不利境地的地区和群体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则;

(5)教育的改革与协调发展的原则;

(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并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原则。

6、简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

答:《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了以下四条原则:

(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7、简述历史上的儿童发展观

答:历史上的儿童发展观有以下五种:

(1)遗传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

(2)环境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

(3)辐合论的儿童发展观;

(4)建构主义的儿童发展观;

(5)儿童中心主义的儿童发展观。

8、简述儿童发展的特点。

答:概括而言,儿童发展表现出以下五个特点:①顺序性;②不平衡性;③阶段性;④个别差异性;⑤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9、简述教师的社会作用。

答:教师的社会作用主要有三:

(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

(2)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人;

(3)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10、简述社会主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答:社会主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1)民主平等;

(2)尊师爱生;

(3)心理相容;

(4)教学相长。

11、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教育目的具有三大功能:

(1)导向功能;

(2)调控功能;

(3)评价功能。

1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答:我国教育目的有三大基本特征: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13、简述德育的主要功能。

答:德育的主要有三大功能:

(1)德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的影响,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2)德育的个体功能:主要指学校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三方面发生的影响,包括生存功能、发展功能、享用功能。

(3)德育的教育功能:主要指德育的“教育性”,它有两大含义:一是德育的价值教育属性;二是德育对智育、体育、美育的促进作用。

14、简述中小学德育的主要任务。

答:中小学德育有四大主要任务:

(1)为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奠定基础;

(2)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以上四方面紧密联系,互相促进。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15、简述中小学体育的任务。

答:中小学体育有三大任务:

(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16、简述中小学美育的任务。

答:中小学美育有四大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17、简述中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答:中小学教学有三大基本任务:

(1)学习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

(3)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18、简述教学模式的种类。

答:教学模式有以下八大种类:

(1)传递——接受式;

(2)自学——辅导式;

(3)引导——发现式;(4)情境——陶冶式;

(5)示范——模仿式;

(6)目标——导引式;

(7)研究——探索式;

(8)活动——体验式。

19、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答: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

20、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话法和讨论法;

(3)练习法;

(4)实验法;

(5)演示法;

(6)实习作业法;

(7)参观法;

(8)读书指导法。

21、简述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要求。答: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要求:

(1)目的要明确;

(2)内容要精选;

(3)分量要适当;

(4)难易要适度;

(5)检查要及时;

(6)批改要认真。

22、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原则。

答:中小学德育的原则:

(1)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

(2)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原则;

(3)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6)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7)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3、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常用方法。

答:中小学德育的常用方法:

(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实际锻炼法;

(4)陶冶教育法;

(5)自我教育法;

(6)品德评价法。

24、简述学生思想内部的主要矛盾。

答:学生思想内部的主要矛盾:

(1)知与不知的矛盾(懂与不懂、全面与片面、深刻与肤浅等);

(2)愿望与能力的矛盾(理想与现实、需要与可能、情感与理智等); 3)正确与错误的矛盾(是与非、美与丑、荣与辱、先进与落后等)。

25、简述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基本原则。

答: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基本原则:

(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的学生;

(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的学生;

(3)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4)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26、简述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内容。

答: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内容:

(1)认识自己;

(2)自我激励;

(3)自我控制;

(4)人际交流;(5)人际合作;

(6)学习技能辅导;

(7)职业发展辅导

27、简述教育测验的功能。

答:教育测验的功能:

(1)激励功能;

(2)诊断功能;

(3)区分和选拔功能;

(4)评定功能。

28、简述教育测验的种类。

答:教育测验的种类:

(1)按测验目的分:①安置性测验②形成性测验③诊断性测验④总结性测验。

(2)按测验内容分:①成就测验;②学能测验。

(3)按规范程度分:①标准化测验;②教师自编测验。

(4)按结果解释所参照的标准分:①常模参照测验;②标准参照测验。

29、简述评价测验试题质量的指标。

答:评价测验试题质量的指标:

(1)实用性;

(2)信度;

(3)效度;

(4)难度;

篇6: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材料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1)综合性

(2)独立性

(3)实践性

(4)发展性

(5)创新性 2.信息技术的含义是什么?它对教育教学和学生有哪些重要影响?

含义: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

影响:⑴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 ⑵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⑶信息技术支持有效学习;⑷信息技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其主要任务包括哪几个方面?

对象:⑴信息技术课程; ⑵信息技术教学;⑶信息技术学习; ⑷计算机辅助教育(CBE); ⑸计算机远程教育

任务:(1)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不同层次中的教育目标,并能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研究。

(2)使学习者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以学科理论为指导,进行教材和教法的研究。(3)使学习者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使学习者掌握指导信息技术学习的规律和原则,在教学工作中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

(5)教育学习者牢固树立专业思想,热爱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并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教育实践,不断总结和丰富信息技术教学经验。

4、谈谈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存在的问题:

⑴观念跟不上、评价机制不完善 ⑵发展不平衡 ⑶资金不足 ⑷师资缺乏 解决方法: ⑴ 更新教育观念 ⑵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⑶ 有效整合现有资源

行“多纲多本”。

⑷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1页

⑸教法落后

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没有颁布

⑸ 关于教学模式问题:现阶段采取,设立信息技术课程,提倡学科整合应用,教材执⑹ 改革教学方法

第2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怎样实现?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及其他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确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各学段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信息技术课的设置不能脱离学生现有的心智发展水平,不能偏深、偏高、偏广。但是中小学生可塑性强,兴趣爱好日趋广泛、深入,思维趋向科学,且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因此,中小学各阶段的教学内容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各类学科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哪些?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块可以划分如下: 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介 模块三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模块四 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模块五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模块七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第3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原则

1.认知结构是人的全部知识或观念的总和及其组织。2.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关系。

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两者是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是计算机专家研究的对象,其认知结构是心理学家研究的对象。

3.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是信息技术科学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阶段。

第2页 4.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主要有:现代性特点、实践性特点、工具性特点、应用性特点、文化性特点。5.什么是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技术科学的认知过程。

根据学习的认知理论,这个过程包括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阶段。6.根据目前情况,谈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

⑴现代性;⑵实践性;⑶工具性;⑷应用性;⑸文化性 7.试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原则。⑴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⑵理论性与实际性相结合的原则; ⑶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⑷巩固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8.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关系。

(1)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学的进程、内容、方法、组织和实施通常都是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的;教师要对教学效果和质量负责;

(2)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必须由教师引导)。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做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不应包办代替、面面俱到。课堂教学中,要多安排“自学”环节,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尝试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在自学活动中得以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9.试述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贯彻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的意义。

(1)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必要因素。知识的掌握与认识能力的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

(2)离开知识的掌握,就谈不上认识能力的发展;同时认识能力的发展也会反过来影响掌握知识的质量和速度。

10.试述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1)重视基本技能训练。在教学中重视基本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抓好上机实验课的教学,对实验课的安排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切不可让实验课的教学成为学生单纯“玩”计算机的过程。

(2)注意掌握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将其渗透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要帮助学生主动通过观察、分析等思考过程去理解知识,逐步掌握思考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这有利于改进学生的认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

第3页

⑸量力性与尽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⑹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⑺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⑻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 力,并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应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尽量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吸引学生到学习中来,通过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其能力。

11.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贯彻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个别差异,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统一要求指的是把年轻一代都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使他们把传授的计算机知识掌握好。因材施教要求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智力采取不同的、有效的措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因材施教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教师讲某一问题时,明确向学生指出是否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掌握,或者指出必须掌握的内容。比如,在讲WPS 编辑用→ ←↑↓方向键移动光标时,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掌握,而对于Home、End、PgUp、PgDn 等键,则可以提出不同要求。

(2)布置上机、课外作业时,分出哪些是必做的,哪些可以选做。对于必做而不会做的学生就得个别辅导。

(3)组织学生“一帮一”对子,效果会很显著。学得较差的学生得到帮助,学得较好的学生为了辅导同学,听课学习会更认真。

第4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

2.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分类:

1)按产生的时间可分为传统教学法和新教学法。2)按教学指导思想不同可分为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3)从教学内容的逻辑安排可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

4)以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可分为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和实践的方法。5)按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基本形式可分为接受型、自学型和探究型。

6)现代教学论对上述分法进行了归纳,将教学法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综合教学法,另一类叫基本教学法。3.现代教学方法应具备哪些特征: 1)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

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情绪生活)的培养和调节 3)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发展

第4页 4)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5)对传统教学法适当保留并加以改造

6)实现信息的多向传递

4.信息技术课的常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教练法、范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5.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教学目的和任务

2)教学内容

3)学生的实际情况 4)教学条件

5)课型

6)教学时间

6.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有以下形式:讲述、讲解、讲演等形式。

7.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8.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

9.自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通过自学而掌握知识的方法。适用于学生力所能及的内容,比如软件使用的自学。

10.演示法是教师在上课时,出示实物、挂图,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画画、投影、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11.教师上课时运用演示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演示时教师应对演示对象加以必要的说明,告诉学生应着重观察什么,并提出一系列问题,把学生注意力引导到应注意的内容上去。(2)演示时间要适当。

(3)演示完后要归纳总结,作出明确结论。

(4)演示不能取代上机实习,最好的方法是在演示结束后就进行上机实习。

12.实验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一问题反复实践,或对某一动作反复地进行,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可用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

13.练习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多次的、多方面的、创造性的应用已学知识,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14.教练法的主要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某些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活动、操练某些技能,且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操作中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第5页 观得到有效培养。

15.范例教学法是以典型的范例为中心的教与学,使学生能够依靠特殊范例掌握一般,并借助这种一般独立地进行学习。

16.项目教学法是指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它是以学习、研究某种或多种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并在一定时期内解决一系列相互 关联问题的一种教学/学习方法。

17.发现法是布鲁纳于20世纪50年代末所倡导的教学方法。

18.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地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19.程序教学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斯金纳 于20世纪50年代根据控制论原理首创的,使用教学机器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按照程序编制者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解成许多小项目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制作成卡片或编成计算机程序,学生按此程序进行自学、独立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20.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是由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成的一个动态。

21.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一般有哪些? ① 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② 边讲边练式教学模式 ③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④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⑤ 自主式学习模式;

22.何谓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方法有哪些特征?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教师教的方法(教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法)。

现代教学方法应具备的特征:①以发展学生只能为出发点;②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发展;③重视学生非智力(情绪生活)因素的培养和调节;④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⑤对传统教学方法适当保留,并进行改进;⑥实现信息的多向传递;

23.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谈谈实验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实验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某一问题反复实践,或某一动作反复地进行,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实验对工具性学科和技能性学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尤为必需。实验法对

第6页

⑥ 合作式学习模式 ⑦ 探究式学习模式 ⑧ 课程整合式教学模式 ⑨ WebQuest教学模式 ⑩ 游戏式教学模式 于使学生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使学生发展能力以及形成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除了在课堂上教学外,更多的是在机房操作实验。

24.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特点,阐述自学指导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意义。

自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而掌握知识的方法。一般做法是,教师指定教材或自学材料,学生在课堂或课外自学,教师指导、答疑和小结。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自学要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培养,以便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后能继续学习。

25.在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有哪些教学模式,其适用范围如何?

⑴ 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它适用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概念性或需要进行逻辑思维的内容的教学。⑵ 边讲边练式教学模式。它适用于机时较充裕、操作性较强的应用软件的教学。

⑶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此模式主要适用于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如电子表格(Excel)、动画制作(Flash)、网页制作(FrontPage)等。⑷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⑸ 自主式学习模式; ⑹ 合作式学习模式 ⑺ 探究式学习模式 ⑻ 课程整合式教学模式 ⑼ WebQuest教学模式 ⑽ 游戏式教学模式

26.何谓任务驱动式模式?试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表达情感、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立体、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实验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与学习状态,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问题、情感、任务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提出设想与方案,最后经过实践解决问题。

27.选取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选择与评价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⑴教学目的和任务;⑵教学内容;⑶学生的实际情况;⑷教学条件;⑸课型;⑹教学时间。

好的教学方法应达到以下要求。⑴有利于“双基”的掌握,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⑵重视学生能

第7页 力的培养,特别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能力的培养。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⑷能因材施教,把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结合起来。⑸要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以上要求,不能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第5章 信息技术课的现代教学手段

1.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尤其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最常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当属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它主要指计算机辅助教学、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等。2.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屏幕广播、屏幕监视和交流。3.电化教育的基本功能有:

1)集成功能

2)再现功能

3)交互功能

4)虚拟功能

5)扩充功能 4.电化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提高学习质量

2)提高学习效率

3)扩大教育规模

4)促进教育改革

5.电化课的教学过程是教育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习者传递与交流教学信息的过程。包括4个基本要素:教育者、教学信息、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者。

6.通常把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称为计算机辅助教育。具体又分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MI)。CAI 系统一般由系统硬件、系统软件、课件三个部分构成。

7.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积件由积件库和组合平台构成,包括教学信息资源、教学信息处理策略与工作环境。8.远程教育系统的技术支持

⑴计算机网络技术;⑵多媒体通信技术;⑶人工智能技术;⑷CSCW 技术(Computer Supported Work,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工作);⑸虚拟现实技术。9.与传统教学相比远程教育系统有以下优势: 1)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更符合建构主义学习方式 2)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促进群体的协同学习3)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促进双向互动 4)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优化教学资源 10.远程教育系统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讲授型模式(同步时讲授、异步式讲授)

2)个别辅导模式

3)讨论学习模式

4)探索学习模式

5)协作学习模式

11.异步式讲授:教师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测等教学材料放到网上,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网络

第8页 使用这些资料来学习。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教师和学生的时间自由,易于技术实现;缺点是缺乏师生之间的实时交互、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求较高。

12.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是什么?广义的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哪些学科内容?

狭义地说,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将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的技术和方法。

广义地说,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它应用了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多媒体理论及系统科学理论等的科学成果,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

13.根据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情况,试述远程教育的优势。与传统教学相比,远程教育系统具有以下优势。⑴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更符合建构主义学习方式; ⑵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促进群体的协同学习; ⑶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促进双向互动; ⑷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优化教学资源;

第6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

1.教学设计是指依据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决策过程。

2.教学内容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

3.教学目标是指在学校的教育目的(或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的总目标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的具体预期教学结果和标准,是教学活动的发出点和归宿。

4.教学目标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导向,又是学生学进行学习的航标,还是进行课堂效果评价的尺度。5.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哪些?

(1)认知目标(2)情感目标

(3)动作技能目标

(注:也称作“三维目标”)6.课堂教学的类型

(1)根据上课的方式分类,可分为3种不同类型的课:①理论课 ;②上机课; ③实践课(2)根据知识掌握的阶段,可分为4种不同类型的课:①新授课;②复习课;③练习课;④检测课 7.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结构,可表示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效果

8.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第9页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2)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3)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

4)检查巩固知识

9.教学过程最优化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环节如下:

1)教学目标最优化 2)教学策略最优化

3)教学控制最优化

4)教学评价最优化 10.备课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1)分析教材

2)了解学生

3)考虑教法

4)编写教案,熟悉教具 11.课外辅导根据辅导方式分为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

课外辅导根据辅导内容分为单纯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辅导。12.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意义有哪些?

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培养学生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

3)检验学生所学知识,达到教学相长

4)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5)巩固学生专业思想

6)检验高等师范院校办学质量、获取教改信息 13.信息技术教育实习前一般要做好哪些准备?

(1)思想心理准备

(2)知识、技能准备

(3)材料准备 14.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什么?有哪些作用?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作用:⑴传授知识;⑵形成技能;⑶培养智力;⑷发展个性 15.备课有哪些基本环节?

1)分析教材

2)了解学生

3)考虑教法

4)编写教案,熟悉教具 16.如何确定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三维教学目标?

分析教材,首先是确定教学目标(目的)、教学内容及逻辑顺序、重点和难点,做到明确目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17.教案一般要包括哪些内容?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一份教案。

通常包括下列内容:授课班级、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材分析、课的类型、教学用具、教学方法、课时分配、参考资料、教学过程、作业及教学后记(教学反思或课后分析)。18.课堂教学有哪些任务和基本要求?

任务:(1)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2)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3)养成主动参与的习惯 要求:(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按照教学计划设计好每堂课的教案;

(2)针对课堂内容,准备好课堂教学中需要的硬件、软件,对所需的资料如图片、声音、视频等素

第10页 材应事先整理好,形成资源共享;

(3)在教学过程中,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行为,促使他们的行为形成习惯;

(4)应对每堂课的教学进行测评,为下一堂课作好准备。

第7章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类型

1.概念与词语有着密切联系,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词语是概念的语言形式。2.概念间的相容关系有:同一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3.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有(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4.程序是用语言、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达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步骤(算法)。

计算机程序是用指定的计算机语言表达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步骤,这些方法步骤必须是计算机能理解并且能执行的。

程序设计主要指研制计算机程序的过程,它应该包含:对问题的分析与了解、选取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步骤、用特定的计算机语言将方法步骤记录下来,记录下来的这个方法步骤就是程序清单。5.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是一组规则,它由词法和句法组成。6.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具体概念,谈谈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概念教学的一般要求:(1)使学生了解概念的由来与发展。(2)使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表达形式。(3)使学生了解有关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会对概念正确地进行分类,从而形成一定的概念体系(4)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概念。

概念的教学途径和一般方法:(1)概念的引入。(2)概念的明确与理解。(3)概念的巩固和运用。

第8章 智力、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培养

1.知识是人们对客观规律事物认识的总和,是对客观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反映。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本领,属于个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大脑机能在社会活动中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心理特征。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过程中两个必要的因素。

2.智力是一个复合体,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3.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动机、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好奇心等等。

4.能力按其倾向性可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一般能力主要指智力,它是从事各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认识能力;特殊能力是指为了顺利地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些能力综合。

5.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可按照“三阶段七环节”来进行。第一阶段是示范阶段,包括讲解和示范等两个环节。第二阶段是制作阶段,包括学生自主探索、分组讨论和作品的制作等三个环节。第三阶段是讲评阶段,包

第11页 括作品的交流和讲评等两个环节。6.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2)加强实践活动

(3)改进课堂教学(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5)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7.信息素养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基础。

8.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

(1)信息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3)信息素养是个人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9.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1)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2)学好信息技术科学的基础知识。(3)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4)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渗透、综合。(5)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10.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能力培养包括哪些内容?

⑴自学能力;⑵操作能力;⑶编辑能力;⑷思维能力;⑸创造能力; 11.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这里的创造潜质是指创造的目标、创造的意志、创造的精神等。(2)培养学生的创造心理。创造性心理是创造力的基础。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心理,就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坚强的意志。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搞科研,撰写论文,搞小创造、小发明,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方法。

(5)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6)进行教法创新。

1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何意义?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意义:

(1)信息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3)信息素养是个人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12页 途径:

⑴通过信息技术专门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⑵加强学科课程教学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⑶创设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第9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意义有哪些?

(1)教学评价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

(2)教学评价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3)教学评价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4)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2.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1)导向功能

(2)检查功能

(3)激励功能

(4)改进功能 3.教学评价的分类

(1)按评价的目的进行分类可分为三类: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2)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可分为以下两类:绝对评价、相对评价。4.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方法有: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5.教学评价的意义是什么?

(1)教学评价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

(2)教学评价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3)教学评价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4)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6.教学评价有哪些功能?

(1)导向功能

(2)检查功能

(3)激励功能

(4)改进功能 3.如何理解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特点? ⑴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要注重实践

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中存在着难以量化的因素 ⑶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依赖于教学设备 ⑷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标准依赖课程内容 7.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⑴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指用切合实际的语言表达学生的学习情况。它一般建立在评价者的经验或印象的基础上,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

①评语鉴定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结论一目了然;缺点是不够精确,容易掺杂主观因素。②等级评定法。按等级的形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等级评定法简便易行,但不够精确,同一等级者之间的差距不好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五级评定法: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第13页 四级评定法:很好、较好、一般、差; 三级评定法:上、中、下; 二级评定法:合格、不合格。⑵定量评价

⑶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

第10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

1.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要注意哪些基本原则?

(1)不能主观臆断,必须从客观事实出发。(2)不能随行就市,必须全面地研究问题。(3)不能用统计代替分析,必须注意事物的数量和质量分析。(4)不能轻信材料,要最大限度地保证材料的可靠性。(5)不能被现象迷惑,必须寻求事物的本质。2.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大体分为:

(1)发现问题

(2)收集资料

(3)深入研究

(4)实践验证 3.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方法有:

(1)历史研究法

(2)文献研究法

(3)观察研究法

(4)调查研究法(5)实验研究法

(6)行动研究法

(7)校本研究法

(8)个案研究法(9)质的研究法

(10)人种志研究法

(11)德尔菲专家法

4.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课题有: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开发性研究课题。

5.教学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有:

(1)需要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导向性原则

(5)可行性原则 6.课题选择的主要方法有:逻辑法和灵感法。7.如何选择教学研究课题?

教学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有:(1)需要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导向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

课题选择的主要方法有:逻辑法和灵感法。8.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应注意哪些事项?

⑴突出主题论点,论证鲜明;⑵内容层次分明,结构严谨;⑶叙述文字流畅,简明扼要;⑷使用语法规范,合乎逻辑。

上一篇:2011年新疆支教心得体会下一篇:喵喵城里趣事多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