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市大理石资源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2024-05-04

黄市大理石资源开发的调查与思考(精选4篇)

篇1:黄市大理石资源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黄市大理石资源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一、黄市大理石资源的基本情况

大理石是天然建筑装饰石材的一大门类,是由中国云南大理市点苍山所产的具有绚丽色泽与花纹的石材而得名,它并非岩石学定义,而是商品名称。广义的大理石包括大理岩、石灰岩、白云岩以及碳酸盐经不同蚀变形成的夕卡岩和大理岩等,狭义的大理石仅指大理岩。我们通常

讲的大理石一般为狭义上的大理石。大理石依其抛光面的基本颜色,大致可分为白、黄、绿、灰、红、咖啡、黑色七个系列,每个系列又依其抛光面的色彩和花纹特征分为若干亚类,如汉白玉、松香黄、丹东绿等,大理石质感柔和,美观庄重,格调高雅,花色繁多,是豪华装饰建筑的理想材料,也是艺术雕刻的传统材料,主要用于加工成各种形材、板材,作建筑物的墙面、地面、台柱,或用于纪念性建筑物碑、塔、雕像等,还可以雕刻成工艺美术品和文具、灯具、器皿等实用艺术品。大理石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石、边角余料也常用于人造石、水磨石、石米、石粉的生产,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行业的填料。

黄市大理石被称之为“湘白玉”,品种分为蛋青色、雪花白两种,以蛋青色为珍品,两种品种的储量以蛋青色居多,占65。黄市镇大理石具有石质纯正、细腻光泽、润如脂、岩性稳、或荒率较高、无有害元素等特点,三度空间光泽度几乎相等,平均为102.6,其可采块度以二级、五级为主,或荒率在36左右。但其抗压强度只有4左右,不到6-7,硬度不够,比较容易碎,品质中等偏上,仅次于汉白玉,可以代替汉白玉使用。黄市大理石主要分布在上堡、万青、株山、凉亭等五个村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集中在兰家冲、大水井、猛子窝三大采区,以猛子窝、大水井的大理石较好。据1980-1981年湖南省建材工业地质队普查,黄市大理石工业可采储量为4.14亿立方米,其中C级储量220万立方米。2004年,为引进杰力高科有限公司,我市聘请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七队,对大水井、猛子窝两大矿区再次进行了简单勘测。据勘测,猛子窝矿区工业可采储量为1490.2万立方米,远景储量1959.2万立方米;大水井矿区工业可采储量为808.5万立方米,远景储量为1419.9万立方米,两大矿区共有工业可采储量2298.7万立方米,远景储量3379.1万立方米,总储量5677.8万立方米(为了全面掌握黄市大理石资源真实情况,建议作更详细的勘测)。两大矿区矿床均埋藏浅,开采技术良好,可露天机械化开采。

二、黄市大理石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开发现状

黄市大理石开采历史比较久远,解放初期即有个体从事开采,但大多为土法开采,规模较小。1975年开始逐步发展,主要集中在猛子窝与大水井两大矿区。据统计和估算,到目前止,猛子窝矿区8个采坑共产约34万m3,年均开采量1.7万m3,大水井矿区3个采坑共产31万m3,年均开采量1.5万m3。目前,黄市三大矿区共有大理石原料开采场69个,板材加工厂有15个,加工设备25套,从业人员700人左右,年产方料2万多m3。大部分规格料、高等级料主要销往河北、福建、浙江等10多个省,其中销往河北曲阳方料达1万m3,外销价格一般在800元/m3左右。一些次料和差料主要在本地企业加工成板材,用作园林建筑材料,主要在本地销售。年产板材1200-1300m3,销售价格1300-1500元/m3左右。黄市大理石有过辉煌的历史,曾被首都人民大会堂、北京故宫、人民英雄纪念碑、武汉黄鹤楼、长沙橘子洲、南岳大庙等建筑采用,2001年重建杭州雷锋塔所用大理石全部取材于黄市镇。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黄市大理石开发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非法开采。黄市大理石开采场较多,但大部分属无证开采,69个开采场中只有方正石材、黄市汉白玉厂、华洁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具有合法开采权,其余企业均属当地农民擅自在矿山无证、无序开采。

原料型开采。黄市大理石开发还属于初级开发阶段,大部分企业都把开采出来的荒料不经过任何加工,当作“石头”直接贱卖给外地,占总量的60以上。众多个体加工户只能从事简单的板材加工,产品技术含量少、附加值低。目前,仅有华洁、方正石材、黄市汉白玉等3家企业可以加工异形板和雕刻工艺品,整个大理石行业急需引进新技术,进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档次。

浪费式开采。黄市大理石开采是一哄而上,各取所需,各占一方,没有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浪费相当大。在开采阶段,成方率只有70左右;在产品加工阶段,由于设备落后,上等方料加工的半成品率不足70,边角料加工半成品率不足50,整个过程综合利用率不到50,浪费非常严重。再加之目前未收取大理石采矿权价款,加工企业主的综合利用意识不强,造成了大理石资源的惊人浪费,在黄市镇随处可见大理石铺路、护坡的现象,通往黄市的公路有近3公里的路基几乎全都是用大理石铺出来的。方正石材有限

公司加工剩下的边料免费送给超牌化工有限公司作化工原料。

小规模开采。尽管黄市大理石开采加工企业较多,但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审批程序形同虚设,因此大部分大理石生产加工企业均属小打小闹,10多个人一把加工锯,总投资不足30万元,资金不雄厚,技术力量落后,根本无法形成规模,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制约黄市镇大理石开发的几个问题

交通运输问题。黄市镇位于我市东南方向,与永兴县交界,境内交通基础较好,耒水纵贯南北,京广铁路支线新生火站距镇政府所在地仅2公里;公路从黄市镇出发沿河而下经泗门洲镇可至灶市街街道办事处,沿河上溯可至永兴县大塘口,另有6公里长的公路通往小水镇,与107国道相连,7公里长的公路通往公坪镇,与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相交。该镇开采、生产大理石产品的销售主要是通过公路运到火车站,再发往全国各地。但由于黄市镇镇内公路路面损坏非常严重,且年久失修,车辆通行极为不便,从黄市至城区至少需要两个小时方能到达,雨季更耗时,由此造成运输成本较高,运输效率偏低,严重制约大理石产品的流通。由于公路、铁路运输费用的增高,再加上各地竞相加大大理石的开发力度,已经造成了浙江客户的流失,交通运输问题急待解决。

电力电价问题。由于黄市镇农网改造没有完成,目前该镇的用电比较紧张,用电价格较高,特别是大理石开发、加工企业的用电没有享受工业用电价格优惠,每度高达0.826元/度,远高于城区工业用电价格,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

无序竞争问题。由于大多数黄市大理石生产加工厂家生产规模较少,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有的企业为了生存,不顾商业道德,不惜泄漏商业秘密,竞相压低销售价格,无序竞争非常严重。如前几年杭州重修雷锋塔到我市采购大理石,采购方与我市方正石材有限公司达成2980元/m3销售价格,在采购方到生产地考察期间,一些小的大理石企业为了急于出售库存的大理石,竟然开出1200元/m3报价,使得方正石材公司损失惨重。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大理石的主要销售地河北曲阳县成立了统一的采购公司,统一价格到我市采购,而我市的大理石开采企业,各自为战,相互压价,恶性竞争,造成整个行业的利润直线下降,严重影响我市的大理石做大做强。

安全开采问题。许多开采场为了争夺资源,完全忽视安全生产,潜伏着许多安全隐患。如上堡村采石场,整个山体全部裸露在外,从山脚下到山顶有不下20个采石场集中在狭小的开采区域,且没有采取任何安全保护措施,上下同采、交错开采现象十分严重,安全隐患非常突出,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三、合理开发利用黄市大理石的思考与建议

(一)明确大理石开发思路,制定大理石产业发展战略。大理石是上天赐于我市的一块瑰宝,如何开发利用好大理石,将直接关系到市域经济发展。尽管前段我市大理石开发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非法开采、小规模开采、低附加值开采、浪费式开采已经严重制约了大理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要做大做强大理石支柱产业,首先是要明确大理石开发思路,制定大理石产业发展战略。要围绕实施生态经济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依法办矿、科技兴矿、开放办矿”,在推进矿山科学开采、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引进龙头加工企业上狠下功夫,延伸大理石产业链,把产品由过去的板材、雕塑延伸到碳酸钙、活性钙和环保餐具领域,促进石材产业系统化、石材产品系列化,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一流的大理石板材加工基地、碳酸钙生产基地、石雕刻制品基地,实现大理石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具体操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分类妥善处理好开发大理石的各类利益矛盾,分三步走。第一步整治。整治是合理开发大理石的当务之急,也是合理开发大理石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做大做强大理石产业,首先必须从整治开始。要认真吸取引进杰力高科失败的教训,坚持“先打扫房子,再请客”的原则,先整治、再整合、招商。在整治原则上,要坚持对资源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开发,对生态实施优质化、良性化、综合化保护,坚持在保护资源、保护生态中开发资源,在开发资源中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凡是非法矿一律予以取缔,并尽可能保护好生态;在整治方案制订上,要坚持堵疏结合、分类处理的原则,方案要一细再细,充分考虑方方面面的情况和利益,并把整治与的整合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化解矛盾、各个击破的目的;在整治宣传上,要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黄市镇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必须依法开采、安全开采;在整治效果上,要坚持用铁的手腕、铁的手段、铁的纪律、铁石心肠抓好整治,力争通过整治,彻底改变现有的无序开采状况,开采点最好控制在3-4个以内,即在猛子窝设1-2个点,在大水井设1-2个点,即在如考虑到当地群众利益,可在兰家冲设1-2个点,但最多也不得超过6个开采点,且必须合股依法办矿,做到不留后患,为今后的整合、招商扫清障碍。第二步整合。即在成功整治的基础上,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发挥其最大的效益。整合是我市合理开发大理石的近期目标,也是做大做强大理石产业的关键性一步。要积极引导被取缔的非法开采场主和非法生产企业业主以技术、资金、土地、设备等多种形式,或入股、或合资、或合作参与大理石开发。要切实加大协调力度,推进矿权合理流转,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扶优、扶强,培植一批骨干龙头企业,重点扶持方正石材、华洁石材、黄市汉白玉等有证企业发展壮大,并鼓励企业“生产上技术、产品上质量、品种上档次、管理上水平”,通过几年的努力,培育一批年产值过1000万元,税收过100万元的骨干企业。第三步招商。把大理石产业培育成全市的又一支柱产业,仅靠市内现有企业根本无法实现,唯一出路是招商引资,引进外商对大理石进行系列开发、系统开发。要坚持“开放开采”,大胆招商引资,采取合资、合作、矿权转让、租赁等方式,引进一批国内外的大公司、大集团参与开发石材资源,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方式、营销理念,提高整个石材行业的整体素质。重点要引进一批板材加工、雕刻制品加工龙头企业,以此推动和促进我市大理石产业的迅速壮大,并在适当时机引进一批碳酸钙生产龙头加工企业,以延伸大理石产业链,充实大理石产业内涵。同时,要积极借鉴外地大理石招商引资的成功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强与雕刻之乡曲阳等县市合作,加强与科研院校联姻,加强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引进,走科技开发的路子。

(二)创新开发理念,创办大理石加工聚集区。要利用园区经济的理念和运作方法来改造、提升石材工业发展。根据黄市大理石产业发展的需要,大理石加工集聚区可选在公平、小水、东江工业区,从地理条件来说,小水最好,公平次之,从园区条件来说,东江工业区最好。加工集聚区要充分考虑黄市镇、加工所在地和招商引资单位的三方利益,建立健全税费利益分成激励机制,并对加工集聚区制定优惠政策,在用地、用水、用电上给予优惠,积极引导大理石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大理石加工集聚区产业要以板材、碳酸钙生产、石雕刻制品加工为龙头,板材加工要在薄、大、异型开发上做文章,扩大薄、大、异型材生产规模,使其成为板材主导产品;石雕要在艺术品、实用品上下功夫,并向品牌化、艺术化方向提升;碳酸钙要积极扶持开发微细、超细、超微细、母料、活化产品,并向功能化、环保型、应用型方向提升,提高大理石产业的科技含量。

(三)成立大理石开发行业协会,避免恶性竞争。目前,黄市镇大理石开发没有成立行业协会,缺乏能代表自身利益的声音,各自为战,恶性竞争,在大理石交易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销售价格完全被买方控制,造成黄市大理石销售价格严重偏低。因此,黄市镇大理石矿主强烈要求建立大理石行业管理协会。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矿主,都要求尽快建立大理石开发行业管理协会,以避免更加严重的恶性竞争。行业协会作为代表和维护本行业生产经营者权益的利益集团,则能及时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反映本行业和企业的要求、建议与意见,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扶持。同时可以为大理石矿主提供产品加工与销售、市场信息、技术交流与培训、生产指导等服务,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还可以代表本协会会员处理大理石交易中的各种纠纷,使企业和开发矿主在自律、互助的基础上形成更大范围的联合行动,统一开发,统一销售价格,从而有效克服小规模生产和分散经营的局限性,提高大理石开发的专业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增强大理石的综合竞争能力,防止和杜绝大理石无序开采、恶性竞争现象的发生。成立大理石行业协会后,可使我市的大理石方料销售价格由现在的1200-1500元/立方米,提升到3000-5000元/立方米。因此,建议按照坚持指导而不干预、协调而不强制、监督而不放任、服务而不争利的原则,引导黄市镇大理石矿主自发成立行业协会,建立健全大理石行业协会章程和规章制度,加强指导,规范和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和强化市场秩序,使其能真正成为一个自律、自治和自助的组织,为我市规范开发大理石资源发挥积极作用。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大理石开发保障机制。一是要尽快拉通泗黄线公路,为大理石运输创造良好的条件。目前,黄市大理石80的方料是火车运输,只有不足20是汽车运输;即使是火车运输,也有相当长一段路是公路运输,且现在火车运输的成本已比较高,加之中转困难、手续麻烦、灵活性差,以火车运输为主、汽车运输为辅并经多次中转的运输方式,比单一的汽车运输方式实际成本还要高30以上。因此,大理石矿主和运输业主希望尽快修通泗黄线公路,既可作为旅游专线,也可带动大理石开发,形成良性发展趋势。同时,发展到一定程度,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和永兴共同协商,共同出资修通黄市—永兴的公路,可使黄市的大理石、高岭土、煤炭、楠竹等资源,直接通过永兴进入郴州,输往珠三角,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二是要尽快理顺大理石工业用电关系,明确用电价格。据市方正石材有限公司反映,其公司用电是作为商业用电,达0.826元/度,而城市工业用电不超过0.6元/度,仅此一项,其公司每年多支付电费近10万元。因此,要尽快理顺黄市供电体制,降低用电成本,按照工业用电对待大理石开采加工。

(五)尽快建立非煤矿产品税费征管机制,堵塞税费流失漏洞。从黄市大理石开采税费征收情况来看,我市非煤矿产品税费征管机制不健全,征管漏洞大,流失的税费较多。据调查,目前黄市大理石按政策收取的税费不足40万元,而实际上可收取100万元以上,大部分被流失了。同时,我市的锰、铁、锡、高岭土等其他非煤矿产品税费征收均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以黄市镇为例,黄市镇每天外运非煤矿产品达80余车,但都几乎没收到税费,流失相当大。因此,市委、市政府要高度重视非煤矿产品的税费征收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建议委托市煤炭相关税费征收办统一征管,在仁义、南京、哲桥、导子、黄市等几个重点非煤矿产品乡镇增设收费站,按国家有关政策统一征收标准,全面加强非煤矿产品税费的征管。据测算,只要对非煤矿产品税费征收到位,一年可增加市财政收入1000万元以上。

篇2:黄市大理石资源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南通拥有长江岸线226公里, 拥有海岸线210公里, 启东市圆陀角, 可以见到长江入海, 东海和黄海也在此分界, 三水交汇, 加上寅阳观日的独特自然景观, 蔚为壮观;东灶港为天然渔港, 交通便捷, 商贾云集, 盛产各种鱼虾蟹贝, 是一个繁荣的渔港, 并且有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南通的沿海旅游资源在长三角都市圈乃至在全国都享有独特的优势。但由于旅游业起步较晚, 开发力度较低, 从而导致了产业发展滞后, 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不高。如何利用较为良好的沿海旅游资源条件, 激发南通沿海旅游的后发优势, 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与产业地位, 是促进南通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南通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一) 客源地分析

根据江苏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 南通市国内游客主要来自江苏省内。目前南通现有的景区景点形式功能单一, 缺少亮点, 缺乏特色, 狼山和濠河风景区也只是区域性的旅游产品, 沿海旅游的主导功能不突出, 尚未得到市场广泛关注。数据显示, 目前认可度仅仅在江苏, 还不能在全国性范围内形成较大影响。但是国内旅游市场发展仍有较大的潜力, 临近的上海和浙江等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 是南通市具有开发潜力的市场。

(二) 旅游方式分析

根据江苏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 南通市国内游客的旅游方式主要有个人旅游、家庭亲朋、单位组织三种方式, 另外还有少部分游客为旅行社组织。对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三个主要客源地游客旅游方式的分析发现, 江苏省内家庭出游的比例比较高, 上海和浙江游客个人出游和单位组织的比例比较高。南通市位于发达的江浙沪旅游区, 客源市场腹地广阔。但由于区域旅游形象尚未完全确立、旅游项目偏少偏小, 旅游资源不够丰厚, 虽然水的特色更为明显, 集江、海、河于一体, 但是海岸属于淤泥质海岸, 相比基岩质海岸景观美感度低;虽有狼山、濠河等省级风景名胜区和达到4A级的旅游景区, 但是现有景点体量偏小, 产品开发市场针对性不强。加上南通成陆时间短, 与南京、苏州等地相比历史人物和名人掌故也略微逊色。对旅行社吸引力不大, 市场效应尚难全部显现, 在旅游产品开发和项目选择过程中应予以考虑[1]。

(三) 出游目的分析

根据江苏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 南通市国内游客的出游目的以商务会议为主, 其次是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和探亲访友, 再次是公务出差和购物旅游的比重比较大, 其他出游目的的游客比重比较少。南通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 区域内商贸往来以及人员流动频繁这必然会带动商务会议旅游的发展, 商务会议旅游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南通自身经济较为发达, 市域内商贸繁荣, 商务旅游氛围浓厚。商务客人所占的比重较高, 但是商务旅游整体水平较低, 商务会展设施落后, 商务旅游产品处于开发的初始阶段[2]。

(四) 游客逗留时间分析

根据江苏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 南通市国内游客的逗留时间一般为1夜或2夜, 大部分为周末出游。游客平均逗留时间不长, 过夜比例偏低, 消费带动作用不强, 在制定线路推荐的过程中, 可以结合周边地区优势, 统筹安排。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配套服务的完善上加大力度, 不仅要留住游客, 而且要在游客的停留时间获得好的口碑和经济效益。

(五) 游客花费构成分析

根据江苏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 江苏省国内游客花费中, 住宿费和餐饮费等固定花费比重较大, 说明其旅游产品不够丰富, 不能带动游客的选择性消费。南通市旅游设施的发展未能与景点建设保持同步, 大旅游的发展战略未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 旅游要素不够配套, 购物、娱乐等明显滞后。南通的江海文化内涵丰富, 民俗风情独特, 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但是, 一方面这些文化资源有的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整理, 显得比较单薄, 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 南通已开发的旅游商品中, 特色鲜明、风格突出的也较少, 大多数商品与其他地方的同类商品差异性不大, 很难吸引游客购买。地方独特性没有很好地在旅游商品中体现出来, 降低了游客的购买兴趣。购物花费偏低虽然说明旅游商品开发不完善, 但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六) 国内游客对南通市旅游资源感兴趣程度分析

根据江苏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 国内游客对南通市的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滨海风光、旅游购物、美食小吃等旅游资源比较感兴趣, 这些资源是南通市旅游开发的重点和精品。市区濠河及周边环境虽然得到了成功整治以及如东海上迪斯科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但综合性的水上旅游文章还没有做足、做透、做好, 旅游产品的结构转型和升级是关键的一步。

二、制约南通沿海旅游资源充分利用的深层因素

(一) 沿海旅游资源开发还未形成产业优势

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不深, 资源优势还未形成产业优势。长期以来, 各景点各自为政, 各打各的品牌, 很多景点都是孤立的, 没有形成景区, 忽视景观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的结合。项目间缺乏关联性, 缺乏整体科学规划, 缺乏针对客源市场进行定位和细分, 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使旅游产品很难得到消费者认同和信任, 出现了“以观光为主, 休闲度假不多;以散客为主, 逗留时间短”的状况, 没有形成旅游资源的整体联动效应, 仍是原始的门票经济而不是旅游产业经济, 形成游客“走马观花”和“赶鸭子”式被动游。产品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 带动效益表现不明显。旅游业属于集劳动密集型与资金、知识密集型于一体的服务业, 对地方经济带动效应比较明显。但从南通目前沿海旅游资源利用情况来看, 缺少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精品旅游项目, 影响了旅游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

(二) 沿海旅游资源开发缺乏鲜明的海洋特色

南通沿海旅游虽然形成了一些具有一定特色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但从总体上看, 还缺乏个性鲜明、组合完美、文化内涵丰富、旅游收益高的比较成熟的旅游产品。景点和项目的开辟和建设应突出海洋特点, 坚持特色性原则, 有特色的景点和项目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南通沿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仍然没有突出“海洋”特色。除了传统的使旅游者“看海、玩海、吃海”等项目外还应注意发掘具有海洋特色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旅游市场不断扩大, 需要旅游产品不断更新换代, 这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没有文化或文化品位低劣的旅游产品是不能招徕、留住游客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视海产文化旅游产品的组合”将是未来沿海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中最突出的特征。

(三) 沿海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有力的区域合作

旅游业发展到今天, 已经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 开始进入区域竞争的阶段。从国际上看, 欧盟、东南亚等区域的旅游合作颇为成功;从国内来看, 区域旅游合作掀起新的热潮。虽然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区位条件、发达的经济条件以及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与倾斜为长三角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在其旅游业发展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 受行政区划管理体制的限制, 长三角旅游开发大多以各地级市为中心独立运作, 分散开发, 缺乏合作, 综合协调能力不强, 整体联动性不强。另一方面, 目标市场趋同性导致沿海城市内部市场竞争加剧。

三、统筹发展南通沿海旅游资源的思路和对策

(一) 突出特色, 发挥优势

长三角地区观光旅游资源丰富, 许多城市观光旅游产品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 作为后发城市的南通, 应充分挖掘自身特色, 打造观光体验型旅游产品的新类型、新方式, 才能获得发展的空间。

要整合南通的旅游资源, 就必须全力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旅游产品, 营造特色, 着力构筑一核 (城市旅游核心区) 两带 (沿海旅游带和沿江旅游带) 为主线的全市旅游规划框架, 不断丰富“江海福地, 休闲港湾”的旅游形象, 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全面提升旅游经济综合竞争力, 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南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动力产业。

利用南通沿江、沿海等综合资源优势, 挖掘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湿地资源。利用南通海洋淤泥质海岸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 可在如东建设我国第一个位于淤泥质海岸的国家级如东海洋生态旅游度假区。利用江海交汇处生物资源丰富、环境质量良好的优势, 可建立长江口北支湿地自然保护区, 保护我国最重要的河口湿地, 并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利用草煎盐业悠久的盐文化, 在南通建立草煎盐业博物馆, 以充分发挥其文化教育功能及旅游价值。利用东灶港内我国仅有的、罕见的淤泥质潮滩牡蛎礁, 可建设牡蛎礁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区, 并结合毗邻滩涂和海上其他风光资源, 开展生态旅游。以森林公园建设为龙头, 推动旅游风光带建设。重点建设好以狼山风景区为中心的省级森林公园、以长江入海口为特色的圆陀角风景区、以苏通大桥北桥头为中心的绿地生态公园、老洪港风景区、陈氏花园, 逐步建设完善海安老坝港旅游度假区、如东南黄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海门东灶港旅游区、如皋长青沙、通州开沙岛的湿地公园, 预控崇启大桥、崇海大桥北桥头区, 利用启兴沙、兴隆沙、长青沙、开沙岛等长江中岛屿和沙洲的生态环境优势,

(二) 打造品牌, 提升竞争

江苏海岸南部地处长江与海洋交汇之处, 江海风光蔚为壮观, 并孕育出独特的江海文化。依托和整合南通丰富的历史人文、江海风光和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以狼山风景区、濠河风景区、如皋古城、圆陀角风景区等为主要旅游吸引物, 形成文化观光、江海观光与生态体验、乡村体验等系列观光体验旅游产品, 提升南通观光旅游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空间结构的安排突出南通市在区域旅游体系中的优势旅游资源, 针对目标市场, 整合提升区域旅游体系中边缘产品和新兴产品, 打造品牌, 形成卖点, 最终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比如, 如东海上迪斯科休闲风情区, 依托滩涂资源和渔家村落等特色旅游资源, 打响“海上迪斯科”的旅游产品品牌, 建设海上渔村、人工浴场和海滨渔乡度假村;举办踩文蛤、放风筝、沙滩排球、沙地赛车等活动, 做大做强沿海旅游和文化节事以及海滨体育赛事。与洋口港区联动, 丰富旅游体验;比如圆陀角风景区, 利用江海交汇、寅阳日出、滩涂风光、生物丰富等特色景观, 运用生态理念, 分别以“生物、生态、生活”为主题, 开发建设青少年科普基地、长江口湿地和休闲度假区等项目, 建成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休闲旅游区。以近期为重点, 立足长远发展, 注重综合效益, 在满足现实游客需求的基础上放眼未来市场发展的需要, 为今后持续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三) 区域合作, 整合发展

从政府推动入手, 加强政府之间、行业组织之间的旅游交流, 建立城市旅游合作组织, 建立开放、务实的政策框架和共享的信息体系。长三角地区开展旅游合作, 须将旅游资源有机整合, 互为依存, 缺一不可。南通市位于江海交汇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

营造一种新的经济生态, 加强南通市在产业、交通、生态环境、市场、文化等各个方面与上海和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有机融合, 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有形的和无形的要素汇到一起。接轨上海:实施与上海从项目建设、资本人力要素流动到市场互动的全面接轨, 强化沪崇苏通道的旅游合作功能, 注重沿海旅游资源与上海的互补关系和与崇明的延伸关系, 联合塑造近代中国旅游走廊等区域形象;苏通合作:积极融入苏南, 利用与苏锡常差异型的旅游资源, 实现客源、产品市场的互补合作;苏北合作:作为苏北与长三角合作的桥头堡, 与盐城湿地、淮安、泰州、扬州联合开发沪苏浙市场, 打造海洋江苏和扬子江江魂之旅的长江旅游新品牌。合理布局旅游项目和进行产业分工, 避免重复建设, 实现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市场互动、客源互送、信息互通和利益共得。

(四) 建设路网, 优化交通

充分考虑南通旅游发展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铁路、公路、港口、内河航运和空港航线全天候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着重处理好运输交通与旅游交通的协调。在当前已形成的交通骨架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海安——如皋旅游片区”、“老坝港——洋口旅游片区”、“启东——吕四旅游片区”三片区与中心城区旅游核之间、三片区之间路网建设, 增开或新开辟相应交通运营线路, 提高南通境内景区的通达性。

面向不断变化和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交通服务需求, 以提高旅游交通服务质量为目标, 加强旅游交通硬件设施建设和旅游交通运营管理, 开通多样化多层次旅游交通服务项目, 提高旅游交通服务水平, 为到南通旅游的游客提供安全、便捷和舒适的旅游交通服务, 降低游客进入南通和在南通境内旅游金钱、时间和精力方面的花费, 也即降低游客的旅游交通综合成本。

建设旅游路网体系, 突出抓好沿江公路和沿海公路两条旅游骨架干线, 加快景区与其连接线的建设, 开通跨市域的旅游专线。开通长江游览线路, 积极改善兴东机场的通航条件, 逐步开通国际航线;整合公共交通资源为旅游业发展所利用, 以公共交通促旅游交通;构建对外快速交通网络, 全面改造升级内部公路网络, 逐步完善配套公路设施与相关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志钢, 黄震方.基于SWOT与PST方法的南通旅游产品分析及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江苏商论, 2004, (7) .

篇3:开发数学教材资源的尝试与思考

【关键词】推陈出新 变静为动

变封闭为开放 化冷为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34-02

数学课堂靠什么来打动学生?给学生一个五角星、一次表扬、一块橡皮……实践证明,这些手段和方式的成效很短暂,学生也许能得到一时的满足,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有时甚至事与愿违。享有成功感是每个人内心的强烈需求。学生学习数学成功的源头在哪里?应该是来源于对问题的浓厚兴趣、自主探究,以及强烈的好奇心。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勇于探究,最终获得成功。而教材是教与学的载体,它为学生提供了显性的探究空间,教师如果能合理地开发教材资源,可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数学教学绽放魅力。

一、推陈出新,拓展思维空间

教材中的信息一般是惜时的、僵化的、陈旧的,有的甚至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教学中必须紧密结合当下的现实生活,引领学生自己创造学习的信息。学生创造的过程,就是一个甄别信息、展开思维活动的过程。如我们可以引领学生自己编题,让他们经历学习资源产生的过程,享受创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的意义》一课时,笔者以欢迎客人为话题,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方阵:今天我们班来了不少客人,老师想举行一个欢迎仪式,让全班48人排成方阵,你们认为可以怎样排?学生且思且算,有的设计成2列24行;有的设计为3行16列;有的想排成4行12列……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地全都呈现出来呢?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列表。考虑到教学中仅有一道例题是单薄的,于是教师又追问:如果我和语文老师也参加你们的方阵,这个方阵又有哪些排法呢?在学生列出两张表后,教师再让学生谈列表的体会,讲列表的依据,找表中数据排列的规律。对于身边的人和事能够通过自己设计的方案得以体现,顿时学生激情四溢……

二、变静为动,以“动”激活思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动手实践。事实证明,数学教学一旦注入了“动”的元素,学生会兴趣盎然,课堂也会精彩纷呈。如果给数学之“行”插上思维的翅膀,引导学生且思且行,且行且思,必将激发起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

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一课时,笔者组织学生做“创造分数”的活动,引领学生边行边思,体会分数的意义。首先是涂一涂,说一说:让学生将不同的事物看作单位“1”,涂色表示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这样数形结合,行思统一,使学生亲历了“平均分”与“表示几份”的过程,为抽象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母、分子做好了准备。其次,在学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后,放手让学生“创造分数”。课前,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各种不同的操作材料:6个桃,9个桃,12个桃,15朵花……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制造出自己喜欢的分数。这一活动给了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学生首先要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分析和判断:材料应平均分成多少份比较适宜,取几份,用什么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的意义是怎样的?学生不断地自我追问,并通过不断地自我肯定与否定,创造出的分数形形色色。最后,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在享受到成功感的同时,进一步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分数的意义。课堂,因有了学生的创造而充满活力;学生,在“动”中获得了真切的体验,解决了疑惑,悟出了真知。枯燥的数学教学,因有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灵动思辨而变得生动起来。

三、变封闭为开放,把思维引向深入

开放题是锤炼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良好载体。这类题材教材安排甚少,需要教师通过增补或减少习题中的条件,变换例题、习题的问题等方式,变封闭为开放,给学生提供新的探究资源。比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中有这样一道题:“将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从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再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容器,求这个容器的容积(见图1)。”学生按图索骥很快得到了答案。教师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通过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果将题目中“四个角剪去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这一条件去掉,能否让这张铁皮做成的无盖长方体容积更大一些?这一开放性问题使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探究心理,不少学生开始另辟蹊径:有的将左边两个角上的两个小正方形移到右边(如图2所示);有的则如图3设计,将剪下的四个小长方形焊接在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四周,变成一个无盖长方体容器,真可谓独具匠心。

四、化冷为热,引领学生抽象概括

教材中有不少的习题备受我们的“冷遇”,不少教师只把它当作学生练习的材料,让学生一做了之。其实,练习中蕴含着丰富的智力训练的因素,值得我们引导学生去探究。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从平淡中找到新奇,在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足他们的探究欲和发现欲。

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79页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8.6×7   11.7÷36

8.6×0.7 11.7÷3.6

0.86×0.7 11.7÷0.36

教学时,笔者先组织学生开展计算比赛,紧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每组题的联系及题组之间的关系,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学生热情高涨,通过对信息的处理与分析,获取了许多新知:有的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跟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有的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有的发现一个因数小于1,积就小于另一个因数;有的发现除数小于1,商反而大于被除数……在归纳、比较、发现中,知识得到了巩固、深化和拓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只有活用教材,才能源源不断地给学生的探究资源提供“活水”;只有不断地开拓资源,活水才有源泉。开拓资源的前提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教材,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别具慧眼地发现教材中的智力训练的蛛丝马迹,用富有价值的开放性问题打动学生,让学生享受有意义的数学思考,以及幸福地享受数学学习,使数学教学绽放魅力。

篇4:黄市大理石资源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一、平凉市的基本水情

平凉市水资源总量约16.69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76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的三分之一,只有全省人均占有量的二分之一;全市年平均降雨量仅554毫米,且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每年7月~9月的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5%以上,地表径流的60.2%左右为洪水过境,河川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8%左右。降水及径流在年际和年内分配不均导致全区干旱频发,增加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降低了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同时由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残留农药的污染致使水质恶化,土地等资源的过度开发也造成了一些土地退化、养分流失,加剧了大气干旱及土壤干旱,加之资金投入不足,水利建设总体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仍不适应,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等方面尚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

二、平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干旱缺水问题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平凉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较少,水资源与耕地、人口及经济布局不相匹配,加之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用水浪费和水污染及水源工程滞后,供水增长速度不能满足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及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目前全市水资源利用程度只有18.8%,31座水库和36座塘坝因泥沙淤积而有效库容逐年减少,80%以上的灌区一遇干旱基本无水可灌,并且占总耕地90%的山、塬地受旱程度更是严重,雨养农业的特征极为明显。

(二)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调蓄能力下降

平凉市现有水利工程中能正常运行的仅占三分之一左右,其它有的带病运行,有的处于停运或报废状态,尤其是16座病险水库蓄水能力低下,防洪能力弱化,不仅不能发挥正常的调蓄功能,而且隐藏安全隐患。现有水资源利用效益不高、调蓄能力严重不足、工农业生产用水保障能力不强的现状,制约着以旱作农业为特色的平凉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工业化的进程。

(三)供水结构不合理,城镇用水和工业用水呈现低层次、低水平

目前在全市总供水量中,农业用水约占58%,工业用水占17%,城镇生活用水占6%,林牧渔业用水占10%,农村人畜饮水占9%。这一用水结构也反映出了一二三产业中二产相对滞后的特点,说明工业经济的发展仍处于低层次、低水平,同时生态环境用水量偏小。

(四)水资源低供给能力与高消耗的矛盾突出

由于社会珍惜水、节约水的意识不强,加上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有限的水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致使水资源的低供给能力与高消耗的矛盾突出。在灌区农业中滴灌、喷灌的面积很小,大水漫灌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工业生产中节水设施配套不全,平衡测试工作滞后,工业耗水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水质污染比较严重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工矿企业的发展,水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全市年排污量在1万吨以上的排污口有30多个,年排污量约1245.2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仅68.55%。泾河及其主要支流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水质污染进一步加大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及调配的难度。

(六)水土流失严重,水环境日趋恶化

由于人们的过度开发和环境保护意识不足,使区域水环境恶化,加剧了干旱和风沙灾害。降雨与径流关系发生变化,导致水源萎缩,河流天然来水量减少;地表径流调节能力减弱,严重的水土流失将大量泥沙带入河道、水库及坝系,形成淤积,既影响了工程调蓄能力和使用寿命,又降低水质,限制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据对全市各河流水文实测资料分析,境内主要河流来水量比上世纪80年代减少5%~8%(据平凉市水文资料汇编)。同时,在水资源的配置中,对生态用水的需求未予充分考虑和满足,使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用水压力同步增大。

总之,水资源及水利开发中存在的水量、水质及用水结构等问题,使平凉市的缺水状况呈现出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两大特征,并有向水质型缺水蔓延的趋势,干旱缺水将是平凉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

三、对水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

(一)开展水资源普查调查与规划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互联互动的系统,必须统筹解决好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针对近年来天然降水、河流来水、地下基流变化大,区内水情明显萎缩的实际,应组织力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水资源普查,并选择平凉城区、华亭矿区等重点区域进行详查,摸清水情,算清水账,为经济建设提供准确、全面、详实的水资源基础性资料。同时在项目论证和经济布局中必须坚持以水定发展的原则,全面实施项目建设水资源论证及水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耗水过大、水量难以满足、污染较严重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以免造成水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

(二)加大水利基础建设投入

采取雨、河、水库等三水齐抓、大中水结合、蓄引提并举的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兴建水利工程。在开发建设的投入上争取国家支持,建设一批有骨干带动作用的水源控制性工程、大的灌溉工程和防洪工程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以投入主体多元化为形式,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采取对外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等形式投资兴办水利事业。

(三)推进水资源商品化进程

商品化是实现水资源高效配置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水利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水产业必须遵循价值规律,讲求投入产出,既要讲求生态和社会效益,又要讲求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使水产业不断扩大再生产,走上良性循环、自我发展的道路。要在积极探索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一核心,在水费收缴上实行分类定价、高峰高价、超标超价等办法,调整现行过低的水费、水价标准,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遏制水资源的浪费。

(四)厉行节约用水

要全面强化全社会的忧患意识和节水观念,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全方位开展节水型机关、节水型单位、节水型行业创建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水资源的潜力,切实杜绝对水资源浪费的不良现象。平凉市是农业的用水大户,其节水潜力也比较大。农业用水要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大力开展园田化建设,实施节水灌溉,改变大水漫灌的现象,大幅度减少水资源浪费。工业用水要加快企业节水技术改造,提倡清洁生产,实行计划用水、定额管理、超额加价等鼓励节约用水的政策,促进工业节约用水和污水处理再利用,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单位水生产效率,减少单位产品取水、耗水量。城市生活用水要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制度,合理调整水价,制定科学合理的用水定额,提高节水的实际效果。

(五)依法加强水资源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依法改善水环境质量,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要结合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把水污染治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防治并重,法制、经济、技术、政策多种措施并举,从造纸、制革、火电等一些水污染大户入手,开展综合整治,强制性推广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治理和回收利用技术,形成水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实丰裕、优质安全的水资源保障。

摘要:通过对平凉市基本水情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对平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

上一篇:大悟县院前急救工作汇报下一篇: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