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县院前急救工作汇报

2024-05-04

大悟县院前急救工作汇报(共10篇)

篇1:大悟县院前急救工作汇报

大悟县院前急救工作汇报

大悟县院前急救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宗旨”,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首位,院前急救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维护了畅通的绿色生命通道,有效地保障了全县人民的生命安全。

一、大悟县院前急救工作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正式开展院前急救工作的单位有:大悟县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县中医医院急诊科、县二院院前急救站。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人民医院急救工作建设情况

县人民医院院前急救工作于2002年5月启动,由大悟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协管“120”,承担全县60多万人民的急救任务,急救服务直径50多公里。平均年出车2000多次,其中转上级医院300多人次。科室医护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2辆救护车24小时在医院待命,1名医师、1名护士随车,保证随时出诊。从2013年4月起,120正式从人民医院急诊科独立出来,成立120急救中心,新增车辆2辆,定向招聘医生5名,护士7人,司机5人,担架员1人,由院医教科直接管理,负责院前到院内急救的畅通及组织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现有车辆4辆,每天实际运行3辆,1辆车备用,三名司机及医护人员24小时待命,保证随时出诊,并且一直实行免费接诊危急重症患者。

1、人员配备

120急救中心由医教科直接管理,全科共有19人,设护士长1名,医护人员13人:其中医生5人、护士8人,“120司机5人,担架员1人。

2、急救设备

现有监护型救护车2台(配有急救包、铲式担架、氧气、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仪、吸痰器、血糖仪、简易呼吸气囊等),转运型救护车2台(配有急救包、担架、氧气、心电图机、简易呼吸气囊等),心电监护仪2台,心电图机3台,吸痰器2台,除颤仪2台,推车4台,担架4付,氧气瓶2个、简易呼吸气囊4套等。

(二)县中医医院院前急救工作情况

大悟县中医医院院前急救工作开始于2008年7月,院前急救由急诊科承担,急诊科面积100平方米,开通急救电话7238120,配合110联动出力,现备有4辆救护车,开设床位3张,实行24小时应诊值班。

急诊科目前有4名医生、7名护士、4名司机组成,急救人员、车辆统一由急诊科管理,确保医护人员和车辆处于应急状态。

近三年来,中医院投资109万元,配备了4辆救护车和必要的急救设备,使每辆救护车上配有移动式担架、心电图机、血压计、供氧装置、吸引器、便携式呼吸机、急救箱和无菌清创缝合包、四肢外固定夹板、颈托等及数十种急救药品及器材,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县二院院前急救工作情况

县二院院前急救工作由二院急救站承担,急救站业务用房面积40平方米,现有4名医生和4名护士,配备了急救车辆1台,现有病房2间,设置床位4张,实行了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

县二院急诊业务近3年来不断增长,单位自筹资金20多万元用于急诊科建设及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每年安排一名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急诊急救业务知识,提高了急救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了急救工作有序开展。

二、大悟县院前急救工作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单位高度重视院前急救的组织领导,如县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由1名副院长分管,从急诊科分出来后由医务科直接管理。中医院和县二院有分管院长直接管理。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县卫计局为了不断提高急诊医疗服务质量,狠抓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各单位急诊急救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加大急诊医学知识的专业学习及培训力度。完善急诊“绿色生命通道”服务的及时、便捷、有效、安全。为急危重病人开僻“绿色通道”,实行先抢救后付费。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各单位均制定了首诊医师负责制、急诊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医护交接班制度、急救人员职责、急救设备管理制度、电话登记制度、大批伤员应急救援预案、120院前急救记录制度、急危重病人转运告知单制度、常见急危重症抢救程序和处置预案、院前急救医师岗位职责、院前急救护士岗位职责、院

前急救驾驶员岗位职责、院前急救担架员岗位职责等。制定了质量管理方案,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制定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促使急诊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三)强化设备及急救药品管理

强化了对开展院前急救单位的急诊医疗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及专人管理工作,要求各单位每天检查及核对急救药品,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保证抢救设备及药品完好率达到100%。加强专业训练、规范操作,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正确使用各种急救设备,确保满足急救需求。

(四)加强服务质量管理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狠抓优质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规范服务行为,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五)加强急救培训

各单位制定了人员培训及考核计划,加大在岗培训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和协调管理素质的培训,强化全员职业责任意识。目前,县人民医院已选送1人到省中南医院进修培训急诊急救。2014年,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狠抓“三基三严”,加强心肺复苏、创伤救治等急救知识培训,各单位结合岗位基本技能大练兵比武活动的要求,均进行了法律法规、理论知识、急救技能等培训和练兵,规范了体格检查、急诊文书书写等,提高大家的急救技能。

(六)加强急救车辆及驾驶员管理

各单位设立急救车专用车道,县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统一标志及服装,均建立急救车辆档案,每日对急救车进行清洗,定期消毒并进行监测。每年参加交管部门举办的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

(七)强化社会效益

积极完成政府各项指令性任务,政府大型会议和重大活动的现场医疗救护工作,如县人民医院2006年参加黄麦岭磷化公司氨气泄露现场救援工作;参入2008年汶川地震鄂川爱心大转移活动;2010年徐海东大将陵园落成庆典活动;2013年7月8月,通过120急救中心多组合作,与院内多科合作,先后成功抢救2例电击伤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我县院前急救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120急救中心装备落后。我县的120急救中心挂靠在县人民医院,没有专门的调度室和接线员,由120护士接听急救电话。急救中心现有4辆简易救护车。现有救护车尚缺乏呼吸机等必要设备,也未装备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二)急救设施简陋。现有急救站点如中医医院、县二院虽配备救护车辆,但救护车内的急救设备大多缺乏,而其他乡镇卫生院院前急救业务功能更欠缺。现有急救车辆尚未形成统一调度,未能与县120急救中心形成联动。

(三)院前急救能力和水平不够。我县急诊专业人才数量不足,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急救能力亟待提高。

(四)整个社会大环境对急救工作带来了不利因素。如交通堵塞,不给120急救车让道,耽误了急救时间,以致引发医疗纠纷。

(五)经费保障、组织管理不到位。我县120急救中心挂靠在县人民医院运行,未列入财政预算,组织管理上也存在着缺陷,其他单位的急救经费均没有列入财政预算。

四、今后工作计划

院前急救是一项社会效益非常强的工作,今后将采取多措并举,加大对院前急救工作的建设力度。

(一)县人民医院即将整体搬迁,新院120急救中心面积达700余平方米,将设立中心调度室,配备120通讯指挥系统,搬迁后将继续加大对120急救中心设备的投入。

(二)进一步加强“120”急救系统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应急演练,熟练掌握医疗急救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定期选派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及组织院内培训学习、学术交流等活动,以“传、帮、带”培训一批急救专业人员,服务于院前急救事业。120急救人员将进社区、进学校进行院前急救知识培训宣教,普及急救知识、急救技能,让全社会都参与支持急救工作。

(三)加大全县各医疗单位院前急救工作的建设力度,力争所有乡镇卫生院也开展院前急救工作,并在全县范围内形成统一调度,与县120急救中心形成联动。

(四)积极主动的向县领导汇报,争取早日将大悟县院前急救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院前急救的顺利开展。

大悟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014.5.26

篇2:大悟县院前急救工作汇报

院前急救运行情况汇报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在各兄弟科室的配合下,我院120急救站分别增设了肖云、马庙、胡集三个急救点并于2016年1月28日正式运行。现将一个月以来,院前急救工作的基本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车辆运行情况:120急救中心全体医护人员、驾驶员克服种种困难,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目前均能独立接警,并及时反馈出警信息,同时向本部调度员汇报执行任务情况。根据我院三个急救点的设置及出车次数统计,结合院内急救车辆偏少的情况下,原则上事发地点至站点、本院同等距离的情况下,尽可能从站点派车,特殊情况(产科),由院内派车。运行一个月以来,总出车次数为

858次,平均每日出车29次。其中院内

585 次,(院内三听出车次数31次)三个站点共

273次,马庙、肖云、胡集分别为 80次

101次

92次。备用车常规排班,共运行6辆车,院内3辆,三个站点共3辆。自2月20号以来出车总数有所下降,平均每日21次。分析原因为春节高峰期已结束,患者人数总体有所下降。

二、人员配置:现有值班医生12人(其中一人休假,不包括备用车人员),出诊护士12人,驾驶员14人(班长除外)均未达到急救站建设标准1:3的配置,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

三、胡集医院停车问题,医院内车辆多,停放混乱,交通阻塞,不利于出车,经与张院长积极协调,现已将急救车停放在大门一侧,夜间停放在院内。

四、经与马院长及袁院长协调,马庙及肖云急救点空调有线电

金乡县人民医院

视已维修,马庙急救点并安装一个新空调。

五、为方便管理院前人员建立了微信群。存在问题:

一、医疗人员不固定,不利于培训工作的开展,需招聘固定院前急救医疗人员。

二、各站点监管问题,监控定位系统不完善(现有设备已无法使用,站点无监控),希望在市120指挥中心系统升级完成后给予完善。

三、救护车不能及时维修,维修期间无备用车辆,影响出车。

四、由于院内车辆偏少,病人转院、长途接诊原则上未安排出车(特殊情况除外),有一例胸腹主动脉夹层的病人,病情危急,需紧急转往上级医院治疗,一边派急救车陪护转诊,一边向院领导汇报,使病人及时转诊,避免了纠纷发生。

五、备用车出车待遇问题,按其他院前急救人员给予待遇,并划拨给科室。

篇3: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救护理,重要性

院前急救是救治患者的重要环节, 特别是近年来, 由于高血压、冠心病、外伤等急性病、突发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急救工作的重要性表现得甚为突出。护理工作在急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也说明了护理在整个医疗中的重要地位, 院前急救护理亦是如此。为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在医院急救中的作用, 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院前急救患者3 066例, 总结和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院前急救患者3 066例, 男1 965例, 女1 101例, 年龄3个月~89岁, 平均54.2岁。其中, 各种车祸意外伤1 315例, 心血管疾病302例, 脑血管疾病412例, 小儿高热抽搐76例, 呼吸系统疾病133例, 腹痛及消化系统疾病152例, 孕产妇49例, 各种中毒255例, 其他372例。

研究方法:对本组3 066例患者院前护理资料进行分类总结。

结果

本组3 066例患者进行心肺复苏145例 (4.7%) , 气管插管50例 (1.67%) , 吸痰170例 (5.5%) , 心电监护255例 (8.3%) , 心电图599例 (19.5%) , 静脉输液用药1 704例 (55.6%) , 吸氧2 466例 (80.4%) , 见表1。

3 066例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转归情况:本组3 066例患者经过院前护理, 回院门诊治疗916例 (29.9%) , 回院住院治疗1 626例 (53.0%) , 患者要求转到其他医院治疗286例 (9.3%) , 送回家中24例 (0.8%) , 上急救车前死亡184例 (6.0%) , 经抢救护理无效30例 (0.9%) , 见表2。

讨论

增强护理人员的院前急救意识:院前急救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突发性[1]。接到急救任务后, 要求白天1分钟、夜间2分钟出车, 做到快速反应, 迅速出诊。医、护、驾要具备良好的团体协作能力, 共同完成急救任务[2]。护士要有较强的应急能力、观察能力、应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 能独自完成各种抢救工作。

加强护理人员业务技能的培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使护理人员在整个出诊过程中能够迅速进行伤情分类、现场急救、安全搬运及途中监护。并运用分析综合能力对病情进行准确地观察, 对危重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各种监护仪器提供的数据能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掌握各种护理操作技术, 娴熟的操作技能能保证在较短时间内为患者进行必要的治疗和护理[3]。护士的急救理论和操作技能应人人过关, 特别是心肺复苏技能。对各种急救设备均必须掌握使用方法。

加强管理:护理人员应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 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对各种急诊有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判断性[4]。保证值班人员在岗在位, 杜绝窜岗离岗,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5], 24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 保证每时每刻随时出诊。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避免纠纷的发生:近年来, 由于高血压、冠心病、外伤等急性病、突发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急救工作的重要性表现的甚为突出[6], 护理工作在急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护理人员应该遵循上述要求, 认真学习, 严谨工作, 才能使患者满意。

参考文献

[1] 伍育军, 胡鲜丽, 乐东友.基层120规范性建设的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 2010, 60 (6) :373-374.

[2] 杨小钦.万盛地区院前急救962例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 (7) :1018.

[3] 孟应义, 钱远宁.关于急诊医学概念与模式的探讨[J].中国急诊医学杂志, 2005, 25 (12) :918-919.

[4] ECC Committee.Subcommittees and Task Forces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0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 2011, 112 (24) :201-203.

[5] 张媛, 刘晓红, 陆喜英, 等.院前急救转运患者至医院交班存在问题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 2010, 61 (1) :52-53.

篇4:大悟县院前急救工作汇报

【关键词】院前急救;工作流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R16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106-02

院前急救处于急救医学的最前沿,是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服务窗口[1]。院前急救包括患者发生伤病现场,多医疗救护的呼救、救护车行车安全、现场急救与转运及死亡通知单的填写等环节[2],各环节紧密相连,其管理的好坏决定院前急救的质量。所以,本科从2010年4月起把院前急救作为一个重要单元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定了科学、严谨、规范的急救管理流程,具体如下。

1 上班前准备

出诊护士应提前15分钟上班,按规定穿戴整齐(统一订制的120急救服),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做好救护车财产物资的交接工作及5S管理规定。

2呼救指令的管理

我院急诊科院前呼救指令主要来自三方面:区120急救指挥中心指令,病人自主呼救,院内病房呼救。

2.1出诊护士在接受呼救指令时必须准确获得并记录如下呼救信息:呼救患者所在位置(街道、楼名、楼层、房号),特别记录标志性建筑物位置;呼救人的联系电话,最好为移动电话,并要求呼救人保持通讯畅通;呼救原因,或者说明发生什么事;多少人需要救治;呼救时间,呼救来源。

2.2接到指令后,出诊护士应及时通知出诊医师、司机到位,白天3分钟,晚上5分钟内出车。司机对救护车出发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病人上车时间、回院时间及归位时间进行GPS的确认记录。

2.2.1接受中心指令后,出诊护士及时通知医生,司机到位。同时电话联系呼救人,了解并核实呼救信息,根据呼救人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电话指导。

2.2.2接病人自主呼救指令后,根据呼救人实际情况可进行必要的电话指导,同时出诊护士应及时通知出诊医师、司机到位,并上报120中心。

2.2.3接院内病房呼救指令后,对病房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电话指导,同时出诊护士应及时通知出诊医师、司机到位,通知相关部门配合,例如电梯员、携带相应的急救物资出发协助急救。

3 行车途中的管理

3.1行车途中,出诊医护人员应保持与呼救人的电话联系,及时核实信息

3.2行车途中不得擅自改变指派的救护对象。如遇特殊情况时,需要及时汇报120急救指挥中心或急诊科负责人安排其他院前急救小组救护新发呼救对象。但有责任做好解释与急救指导。

3.3出诊途中,如遇救护车故障时,司机应立即检查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如无法立即修复时,出诊医师或护士应立即汇报科室负责人和120指挥中心,请求另派救护车完成救护任务。

3.4出诊途中,如遇交通事故时,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处理,出诊医师或护士应立即汇报科室负责人和120指挥中心,请求另派救护车完成救护任务。遇有伤人事故时,应认真做好事故现场的救护工作。

3.5按规定使用警报灯、警报器

4现场急救与转运的管理

4.1立即对伤病员进行迅速准确评估。首先确定是否呼吸心跳停止。对呼吸心跳未停止者,确定主诉和主要症状体征,按相关诊疗常规进行院前急救。

4.2对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同时要及时告诉伤病员家属,必要时通知110协助处理。

4.3对判断为危重的病人除按相关诊疗常规进行院前急救外,应及时将伤病员病情告知家属,并签发《病危通知书》。

4.4现场救治伤病员原则上不应超过半小时,如遇必要,可以边急救边转运回医院,现场的情况也应该及时向科室负责人和120指挥中心汇报,如有必要可通过110协助处理、

4.5对需转运回医院继续救治的伤病员,需要向家属说明病情及转运的必要性,同时告知转运途中风险,确保病人或家属充分理解的情况下签署《院前病情告知书》。

4.6伤病员或家属拒绝转运到医院治疗的,需要向家属说明病情以及转运的必要性,伤病员或家属仍坚持拒绝转运治疗,需要在《院前病情告知书》上签署拒绝转运意见并签名。

4.7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搬运工具搬运伤病员上救护车,搬运途中出诊医师、护士相互协作,必要时可请求并指导家属协助搬运。搬运途中应注意安全,防止二次损伤。

4.8搬运途中,出诊医师、护士应负责病人头部搬运,担架抬上救护车时,保持病人头部朝向车头的方向,头在前,脚在后的位置,以利病情观察,出诊医师、护士应与病人同在车厢。

4.9转运途中,出诊医师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记录,对出现的病情变化应立即按诊疗规范处理。同时应及时将伤病员信息通报给急诊科医护人员,以方便科室医护人员做好抢救准备。

5 到达医院的管理

5.1出诊医师护士护送病人进入急诊科指定诊疗区域。出诊医师应向急诊科预检分诊护士或值班医师进行书面交接伤病员情况。

5.2危重病人,在未与科室值班医护人员交接前,不能中断救治

5.3伤病员安排妥当后,出诊护士协助开具出诊收费单,严禁乱收费

5.4完成任务后出诊护士应及时清理医疗废物,维护补充所用药械。

5.5出诊医师在完成每一位伤病员抢救后,应及时书写院前急救病历。出诊医师护士按要求填写出诊登记本,若指令来自120指挥中心的应及时将出诊相关信息及时汇报。若因为连续出诊未能及时书写的,应当在任务完成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院前急救病历以及出诊登记本的书写应做到字迹清楚、整齐、无涂改。内容实事求是,不得伪造。

6关于《死亡通知单》的填写说明

6.1填写《死亡通知单》必须严肃认真,用黑色或深蓝色签字笔填写,字迹清楚,填写准确,不得涂改,若写错时,要注明"作废"后另填写一张,有加盖医院的疾病病情证明鲜章方有效。

6.2《死亡通知单》由负责救治的医师填写,不得由其他医护人员任意填写。

6.3凡可疑为非正常死亡者,需交由110或派出所处理

6.4死亡必须有户口本或身份证为依据才能填写《死亡通知单》

6.5遇到外籍或港澳台死亡者,开具《死亡通知单》的手续与国内人士基本相同,但必须具有护照或港澳台通行证,并需通知110及医院外事办。

7 讨论

7.1 职责明确:急救单元由医生、护士、司机组成[3],明确各自工作,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院前急救工作任务,使病人快速、及时得到救治,提高急救工作效率。

7.2 规范院前急救工作,流程简单清晰 对新进急诊人员及轮转人员起到引导作用,使其尽快熟悉掌握院前急救工作内容,提高急救工作质量。

7.3 注重环节沟通,避免了医患纠纷。从院前接受指令到院前病情告知及死亡通知书的填写,规范相应的处理流程,提高了院前急救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医疗风险,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卢青.院前急救管理5要素风险分析与预见性干预[J].全科护理,2012,10(4):1017-1018

[2] 齐英.浅谈院前急救的细节管理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2):110-111

篇5:院前急救工作总结

三年来在上级部门领导下、市120指挥中心的指导下及各兄弟急救站的的协助支持下,我院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时刻牢记“时间就是生命,呼救就是命令”的急救原则,较好地完成了院前急救任务及上级交付的临时指令性紧急救援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基础建设,加快发展院前急救事业

加强院前急救队伍,更好的满足社会对急救服务的需求。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急救医疗工作,建立适合社会需求比较完善的急救服务体系,更好地应对日常急救任务和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此,院领导高度重视并实行业务院长亲自主管,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建设,及时更新救护车车辆及车载设备,2011年医院投资170万元购置两辆救护车及相关设备,急救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和首诊医师负责制,每班保持足够的人员和救护车值班,每车单元保证一医一护一司一担架工四名人员,做到急救药品及装备齐全,时刻处于应急状态。急救队伍的加强,对加快院前急救反应速度,提高危急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注重制度建设,规范急救行为,狠抓安全管理。科室积极制定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流程、应急预案及特重大突发事故流程,并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急救的各项工作制度:如急救管理制度、出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重大事件现场救护报告制度、病人家属签字制度、驾驶员工作制度等,在完善制度的同时,加强监督力度,进行专项检查,逐步规范急救工作流程。院前急救是医院医疗工作的前沿阵地,所面对的人群社会背景复杂,患者病情来势凶险,进展快,是高风险的地方,故此,要求我们时刻绷紧安全医疗这根弦,提高全体人员的法律意识,做好全体人员的医疗安全教育,减少医疗差错,避免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

三、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急救水平。

为不断提高急救医生的业务水平,结合本地区疾病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急救业务知识学习,让大家熟练掌握急救理论与技术,通过这些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同时,积极参加省内及国内各项急救会议,了解相关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还注重对急救人员的技术操练,科室要求急救人员经常就心肺复苏术等十项院前急救常用技术进行演练操作。并进行逐个考核,做到“技能操作人人练,人人操作规范化,规范操作熟练化”,力争为急救患者提供更加快捷、畅通、专业的生命绿色通道。在医院进行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中现场徒手心肺复苏医疗和护理分别取得了第一名。

四、加强宣传工作,普及急救知识,提升我院整体形象 科室积极组织义诊,深入到基层医院、厂矿、企业单位、学校、社区等进行急救知识普及,同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工作,比如我院在铜川电视台对心肺复苏、溺水、气管异物、一氧化碳中毒等疾病进行了现场宣教,为我院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五、存在问题

1、院前急救可控性小,随机性强,人员不够充足。

2、科室新进人员及年轻人较多,业务能力、临床急救水平和应对突发事故处置能力有待加强和提高;个别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较差、责任心不强。

3、人才梯队配制不合理,缺少拔尖优秀技术骨干;加之患者在病人停留时间较短,新技术、新业务及科研开展较困难。

4、人才梯队配制不合理,尤其是医生人数短缺,既承担院前急救,还承担院内急诊病人处置与危重病人抢救,不能保证值班的正常运转,出车较多时,科室留有空挡,存在医疗安全隐患;科室大部分人员未经过专门的急诊专业培训且从业时间短,不能达到相关规定要求,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少。

5、工作人员安全缺乏保证。由于急诊急救工作强度大、风险高、随机性强等性质决定,加之无理取闹、酒后滋事与日俱增,工作人员经常受到围攻、辱骂、甚至殴打,导致身体、心理及精神受到极大的挑战。同时近年来由于恶意欠费、无主病人、三无等患者较多,导致科室工作量增大。

六、2012年工作计划

1、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加强院前急救建设,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力争做到铜川最好。

2、加强管理,认真落实各种相关文件及政策。

3、继续狠抓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改善服务态度,简化就医流程;强化细节与环节管理,定期考核,不断整改,持续改进,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4、加强急救设备的管理,及时维护及保养,使其处于最佳应急状态。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

篇6: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1、服从120指挥大厅的指挥调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2、急救站工作人员按分工严格执行各项交接班制度;

3、实行24小时值班制,急救站按要求安排充足的值班急救 人员和急救车辆,不得出现因人员、车辆、急救设备物品等空缺而影响院前出诊工作。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4、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车辆、车载急救单元的急救设施、物品和药品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经常保持急救车辆整洁、卫生,符合感染质控要求,时刻处于待命出发状态;

5、接到出诊指令后,出诊医生、护士、急救员和司机必须 在3分钟内出诊;

6、出诊途中必须与报诊方取得联系,进一步确定接车地址,急救医师给出进一步的现场自救、互救指导;

7、到达现场,以出诊医师为组长的急救医疗小组应立即展 开救治,动作迅速,处理果断。严格执行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对病人及家属态度适度,文明礼貌,用语规范;

8、出诊医生到达现场后,对病人的生命指征立即进行检查并详细记录。如病人确已救治前死亡,应详细询问病人家属或在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确告知其家属或在场人员,留取证据。未经抢救者,不能出具死亡证明。疑似非正常死亡的经抢救患者,迅速报警110,由公安部门出具验尸证明后方能出具死亡证明;

9、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下达要求准确、清楚,护士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重复无误方可执行,并及时记录。凡经抢救的病人,应有详细病案及抢救记录;

10、现场救治结束,急救人员必须将各种抢救药品及器材等认真检查核对,整理归位带回,将所有的医用废弃物(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用过药物空安瓿、液体空瓶、消毒用的敷料等)要集中带回进行处理,不得遗留救治现场;

10、病情紧急时应就地抢救,病情允许后方可搬运。若病情许可应尽快将病人安全转送院内进行救治,转送途中医护人员必须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随时采取救治措施;

11、对出诊不需要来院或拒绝来院的伤(病)者,要求有完 整的签字凭证,现场将院前急救病历患者持有联交付对方并有记录凭证;

12、出诊现场与出诊命令单内容有出入时(地址、伤病情、人数等),应及时向120指挥中心反馈,不得隐瞒或擅自处理;

13、急救出诊途中不准擅自改变救护对象,若有新出现的救护对象病情确实危急,须经120指挥中心同意后,方可改变。遇有交通堵塞、救护车辆损坏或交通事故不能行使时,应及时向120指挥中心汇报,请求另派救护车辆;

14、转送病人过程中,出诊人员应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遇危急情况时,应送就近医院抢救,任何医院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救治病人;

15、将病人转送本院或他院急诊科后应按照院前与院内病人交接班工作制度作详细交接,并认真填写院前急救交接记录单;

16、详细书写院前急救病历及已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病历要完整、清楚、准确、扼要,签字完善;

17、返回后及时补充抢救药物、更换急救物品、清洁消毒车辆等。完成急救出车任务可站内待命时及时向120指挥中心报告,操作车载GPS或电话回馈;

18、院前工作严格执行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如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和标准预防措施、无菌技术操作流程、消毒隔离措施等;

19、遇突发性灾害事故(如集体食物中毒、重大交通事故、塌方、火灾等其他灾害时),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120指挥中心,听从统一指挥,不得擅自处理。接到通知的相关医院做好接诊准备,院、科领导应迅速组织足够力量并组织抢救或请求现场增援。与公安、消防和防疫等部门进行联动,保证完成院外救护任务;

篇7:医生院前急救工作流程

一:上班

1:检查车内氧气、急救物品、急救设备、急救箱等,发现不足及时补充,并做好车内卫生整理。在检查表登记、记录、签名。2:整理病历,为出车做好准备。3:通知指挥中心,上班登陆。4:与上一班医生做好交接。

二:接到出车指令后

1:问清楚急救地点、病人情况等。2:通知驾驶员、担架员。

3:出车途中与病人电话联系,告知已经出车,确认出车地点,了解病情,做好相应的指导。4:根据病情携带相应的急救设备快速到达现场。

三:现场处置

1:病人检查,病情判断。2:相应抢救。3:病情告知。

4:如为到其他各级医院接病人,做好病人风险告知并签字。

5:心跳呼吸停止病人:①判断意识无;②颈动脉搏动、呼吸无;③胸外按压、皮囊通气;④并告知病人家属病人已经死亡,现在医生尽力抢救;⑤准备除颤仪,拉心电图,如室颤及时除颤;⑥边抢救边告知病人家属病人转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抢救。

6:现场病人死亡确认:离首、重要脏器缺失、尸斑、尸僵。必须拉心电图及病历书写。车祸或有造成围观趋势的现场,必须配合警察把尸体送医院,通知急诊科由工友送太平间。

7:病人死亡不用抢救:①现场确认死亡;②家属放弃抢救并签字;③警察要求不能移动现场的,除了拉心电图并要警察签字。拨“120”告知指挥中心。

8:签字:①病情危重者及时签名(病人在医院中);②病人或家人等拒绝救治或到医院诊治;③放弃就近就急就专科原则;④其他不按规范处置的意见。

9:签名人员身份确认:①:直系家属。②:单位领导。③:现场警察。⑤:如果旁人或同事时,需电话联系家属以确认或委托,并要旁人或同事签名为证。

10:病人或家属等拒绝签字:①:打“120”电话汇报指挥中心,告知现场情况,并把病人或者家属的声音予以录音(在与指挥中心通话时的电话录音)。②:有条件请旁人证明人签字,同时要记录证明人的地址和联系电话。

四:病人上车

1:医生始终在病人旁边。

2:急救措施:吸氧、心电监护、心肺复苏、包扎、固定等。发现室颤及时停车除颤。3:病人转送的医院按照就近、就急、就专科、就病人意愿原则。病人有不同意见,及时签字。

4:病情重及时告知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通知接受医院急诊科。5:途中病情有变化及时告知,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到达医院

1:医生在病人身边并送到抢救室 2:向接诊医生做好交接。3:填写交接单,接诊医生签名

4:补充急救物品,如药物颈托等。

六:回到站点

篇8:大悟县院前急救工作汇报

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 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的基础是急救医学发展的先决条件。包括对伤病员的现场抢救、途中监护和安全转运。由于院前急救的特点和三大要素, 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 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认真实行交接班, 检查出诊的器械和物品, 因此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学习与培训, 做好院前急救医疗定位很重要。组织实施急救技能的演练, 做好院前急救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从2000年实施院前急救以来, 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 总结了以下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及对策。

1常见隐患

1.1到达现场之前常见隐患

1.1.1“120”电话长时间遭到骚扰电话侵袭, 真正需要“120”, 电话打不进来, 延误患者的救治。

1.1.2接线员电话记录不详, 没有询问患者的病情、发病时间、性别、年龄及患者所在的具体位置和联系电话。如果记录不详, 可能导致救护车找不到地点耽误抢救时间。特别在高速公路上的车祸不掌握具体路线而走错方向的, 导致无法在第一时间开展正确有的救治。

1.1.3出诊不及时、出诊速度慢, 急诊急救意识淡薄, 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出诊, 急救车未专用等造成出诊到达现场时间延迟, 对患者延时救治。1.1.4出诊时救护物品及药品不完备, 护士未严格实行交接班, 未认真检查出诊箱内的物品, 用后未及时补充。备用物质不足, 放置不规范, 影响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1.1.5车辆未检查过关, 油未充满状态, 铲式担架及担架车未检查完好。

1.2现场急救常见隐患

1.2.1“120”出诊护士动作迟缓, 专业技术不过硬, 反复静脉穿刺, 不能一针见血, 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质量。

1.2.2“120”出诊护士专科患者护理知识欠缺, 对患者护理不当, 如不能正确指导担架工搬运患者, 脊柱骨折患者搬运不当会加重损伤, 心力衰竭患者搬运不当会加重患者心力衰竭以致死亡, 对传染患者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会造成医护人员感染和急救车的污染。

1.2.3担架车质量不过关, 担架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患者搬运过程中偶尔出现从担架上脱落, 给患者造成意外伤害。

1.2.4现场急救处理不当外伤骨折患者未能及时止血、包扎、固定造成途中颠簸加重病情, 胸腹部内出血患者现场未及时作恰当的处置, 造成严重休克危及患者的生命。

1.2.5遇见大型有毒气体泄漏未穿防护服, 高速公路上急救伤病员, 医务人员未穿安全警示服, 这将给医务人员造成伤害。

1.2.6在急救过程中不能准确评估病情对病情的危重程度不能正确识别, 预后、转归及可能出现的危险无预见性, 未及时向陪伴或家属交待清楚, 患者病情变化及死亡引发纠纷。

1.3转运途中易出现的隐患

1.3.1转运本身存在不安全因素对患者未作妥善固定, 如患者可能有颈椎或腰椎骨折而未带颈套和硬板床, 对患者搬运不当而导致病情加重, 甚至还会引起患者的二次损伤等, 这都将直接影响院前抢救质量。患者从楼梯往下抬, 担架上不固定绑带容易滑落摔下造成继发伤、意外伤加重患者损伤;输液瓶固定不牢摔下打伤患者, 液体外渗反复为患者进行穿刺引发纠纷。

1.3.2转运途中路况不好, 车内照明不佳等原因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当, 或者医师坐在副驾驶位置, 未与护士一同坐在患者旁边观察病情, 途中患者出现意外, 护士不能及时应对, 容易导致纠纷的发生。1.3.3急救设备或仪器性能不稳定急诊急救仪器不能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急诊急救仪器性能不稳定, 参数不正确影响医师做出正确的病情评估而引发纠纷。

1.3.4护士在院前急救时使用仪器未向患难与患者家属告知, 有些仪器受干拢, 如心电图机描不出正常心电图, 如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时, 家属在车上看到抢救时的忙乱, 患者家属情绪会激动紧张, 抢救时医务人员与家属解释不当, 造成患者的病情与家人期望分离, 引起护患纠纷发生。

1.4记录常见的隐患

1.4.1时间记录不准确出诊时间、到达现场的时间、离开现场的时间、到达医院时间记录不准确, 医师与护士记录时间不一致, 甚至因抢救患者未及时书写各项记录。

1.4.2记录内容不详细, 关键的阳性体征遗漏, 字迹潦草, 难以辨认, 时间有涂改;语言描述不确切, 未使用医学术语;抢救记录书写不规范, 过于简单, 未及时记录所用抢药物。

2对策

2.1提高服务态度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努力培养和训练护士沉着、冷静、果断平和的性格, 使护士有较强的处理的能力、法律观念、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在病情急、家属急躁的情况下, 要理解家属的心情, 换位思考, 切忌急躁, 尽量避免因语言不当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2.2建立急救网络

急救网络是“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体现了一个国家地区性经济文化和卫生综合水平的重要标记。设立全区“120调度中心”, 负责急救工作的总调度, 其下以若干医院的急诊科为相对独立的急救单位, 按医院区片划分, 就近安排出诊, 其优点是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 既缩短了急救时间, 又能提高可抢救的效率。在救护车上安装有GPS卫星定位系统, 以保证与急救中心的联系, 进一步健全了急救网络, “120”电话安装监听系统, 为意外纠纷提供依据, 设置电话接收转移系统, 打电话占线会自动转移到另一盘电话, 为患者提供方便。接线员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发病时间、具体地点、年龄、联系电话, 以便于出诊做好应急准备和尽快到达目的地。

2.3提高急救人员的素质

安排有丰富的院前急救经验的医师与护士组成小组, 增强急救人员的急救意识, 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定期对出诊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中毒的抢救、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心电监护、复合外伤处理的培训、演练及考核, 培养风险防范意识, 要求担架工听从医护人员的指挥, 对担架工进行培训, 特别是特殊病重的抬担架法, 组织护士学习个案护理及《事故处理条例》学习, 激发每个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以提高急救队伍的应急能力。

2.4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

完善和规范医疗护理文书, 建立院前急救登记本、院前急救转运同意书、病情观察和护理记录单。对患者进行转运前应签危重患者转运同意书, 并要求双方签名, 确实做到有据可查, 建立专门的护理记录单, 要特别注意记录出诊的时间、到达现场的时间、回医院的时间、患者的病情、在抢救中用的药物, 护理记录要全面、真实, 为以后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提供证据。

2.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抢救物品药品和仪器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急救药品、物品做到完好率100%, 每班都要检查急救物品的基数、标签和失效期以及仪器的性能并能做好记录, 已用过的物品及时补充, 并根据患者的病情携带必要的急救药品和物品, 定期通知设备科来检修急救仪器。

2.6对急诊护士的管理计划

护理人员要保持相对固定, 不能随意调换, 以保持急诊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每日一小节晨会口试考核, 激发每个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现场操作模拟演练, 使急诊护士熟练各种仪器的使用、操作和危重症的抢救, 并形成一支随时都有能拉得出用得上的急救整体队伍。

2.7对车辆的管理

车辆要定时维修保养, 司机技术要熟练, 熟悉本地区的地理位置, 每天要加满油及检查铲式担架和担架车的完好无损。

篇9:大悟县院前急救工作汇报

关键词:新医改;背景下;院前急救;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卫生事业的各条战线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给院前急救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课题。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用思想引领急救中心的全体同仁尤其是青年,以更饱满的热情、更专业的态度投入到院前急救工作中,就必须引发大家的思考和探索。

一、院前急救工作特点

从整个过程看,院前急救工作,决定了中心所承担的主要业务不同于其他医疗机构,具有十分明显的工作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突发性、紧迫性

需要院前急救的病员,无论在时间、地点还是在病情上都存在突发性,因而需要中心有很强的应急反应能力。在病员的抢救时间上,120接到伤员呼救,必须立即出发,一到现场必须立即抢救,抢救后根据病情必须立即转送或就地治疗。因为对于需要急救的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刻不容缓。

(二)管理分散性

为了合理布局急救网络,缩短急救服务半径,目前中心分别在全市设立9个急救点,将人员、车辆分散在各点上,平时都以各点独立运转,因此在管理调度上较之其它医疗单位,难度更大。

二、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一)思想观念上差距较大

不同的员工对管理体制的改革都有不同的理解,难以做到统一认识,不少员工主人翁意识下降,认为单位事业的发展只是主要管理者的事,事不关己; 思想观念还跟不上急救工作的发展,作风上懈怠,缺乏创新、实干意识不够,观念和知识跟不上新形势,工作能力水平的提升与中心发展的形势变化明显不匹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执行力不够。

(二)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中心在“急”和“救”字上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客观上人员配备不足。主观上部分员工仍习惯于按部就班、程序式的工作流程,尤其是面对情况复杂的急救工作,需要克服的困难较多,工作人员畏难,专业能力和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些状况影响了中心的发展。

(三)员工不同素质与思想工作方法之间存在差异

面对不同素质的员工,目前中心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式还不能很好的 “对症下药”,思想政治工作还受到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制约。

面临新问题,必须以创新的思路解决员工中存在的思想问题,院前急救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走心”。

三、做好工作的几点做法

(一)思路创新,在转变观念上“做文章”

院前急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立足于深化改革、谋求发展、共创和谐、全面落实十八大精神,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结合院前急救的实际,以“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实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具体通过在单位内举办“道德讲堂”、“廉政读书随车行”等教育活动,运用这些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引导职工提高思想觉悟,解决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

(二)内容创新,在增强服务意识上“练内功”

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中心主要业务工作展开,把思想政治工作与院前急救的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内部运行机制等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性要求体现在制度之中,溶解在中心文化建设方面。只有进一步探索和修订符合院前急救工作实际的先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制度能管事、人人能遵守制度的局面。

急救中心突出一个“急”字、关键就是“救”字,在管理上要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职业道德行风建设若干规定和政治思想工作建设内化到日常工作中,如为尽量满足市民的急救服务需求,减少回车率,基本达到了院前急救零回车率的民标要求(国标为小于2%),为市民提供了方便、快速、高效的院前急救服务。此外,还通过单位文化建设、宣传阵地时刻提醒所有人员所肩负的重任和单位目标,使急救人员时刻处在紧张严肃状态。

(三)形式创新,在具体工作上“对症下药“

针对院前急救和员工的特点,探索用更多的方式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运用宣传发动、开展各种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活动,寓教于乐,更好地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具体有:采取分类引导的方法,从中心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职工的年龄特点、知识层次、理论修养、业务水平等实施教育引导;采取“树典型,学榜样”的方法,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人物事迹激励一线职工,让他们在先进典型、模范人物身上找到自身行为规范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创先争优的潜意识和动力,激发工作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采取尊重、理解青年的方法,有的放矢地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四)新老载体相结合,形成符合当前形势的院前急救文化

院前急救文化是新医改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通过争创“急救标兵”评选、技能比武等活动树立院前急救新形象,将教育培训、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等工作整合起来,使员工在浓郁的院前急救文化氛围中得到陶冶和提高。

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生动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可以不断地吸引广大职工自愿参加,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融于这些活动之中,使职工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在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教育。为此,我们每年结合院前工作特点、因地应时地开展“读书征文”、“我的120故事演讲”、“女职工摄影展”“急救知识进社区、进学校”等各类健康有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职工参与意识增强,个人才能得到发挥,兴趣爱好得到满足,精神上得到愉快的享受,思想上受到感染、熏陶,同时也抵制了一些不健康的或低级趣味的活动产生。使思想政治工作从“无形”变为“有形”,更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职工从中也体验到自身的成就感和价值,增加了主人翁责任感,促进了急救事业健康发展。

篇10:1.院前急救工作程序

院前急救是为进入医院以前的急、危、重伤病员提供的特殊医疗服务,包括病人发病现场对医疗急救的呼救、现场抢救、途中监护和运输等环节。院前急救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一、现场急救和呼救阶段

在急、危、重伤病员的发病或受到伤害的现场,第一个发现者是病人自己,其次是在现场的其他人。现场仅有病人本人,应及时向周围人呼叫,请求援助,并尽可能地采取自救措施。其他人发现病人后,应主动迅速地赶到病人身边,边询问检查病人病情,边进行急救呼救。大型灾害发生时,现场的人可能都是受伤者,在进行呼救的同时应积极开展自救互救。这时的急救呼救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呼叫周围的人给予帮助,二是对专业院前急救单位进行呼救。

二、呼救信息的接收传递阶段

院前急救单位接收到急救呼救信息后,对院前急救资源进行有效调度,及时地把急救信息传递给急救分站或途中的急救单元。

三、急救单元出发阶段

良好的准备是急救单元快速出动的先决条件。所有值班急救单元都应事先做好准备,随时都能快速出动。当接到特殊病情信息时,还应根据抢救的需要进行特殊的准备。

四、抵达现场阶段

急救单元抵达现场的过程是一个急救资源移动的过程。选择路径要近,移动速度要快、安全,到达现场位置要准确。

五、接近病人阶段

不论采取哪种运输工具,直接到达病人身边的可能性都很小,即使距离病人不远,医务人员也有一个携带药品和器械、设备到病人身边的过程。在接近病人的过程中,速度要快,携带的药品和器械、设备要全面,如设备器械太多,要尽可能先带符合病人病情急救的设备和器械。如是意外灾害事故,要从正面接近病人,并告诉病人自己是抢救者,以安定人心。

六、现场抢救阶段

院前急救医师现场抢救面对的病人病情危重,很多时候还要面对突发的事故或意外,如事前做好充分准备,事故时保持镇定,有条理地迅速诊断和抢救,伤病员复原的机会便能大大增加。在基本检查时,伤病者的伤势或病情有时会很明显,例如烧伤及出血、醉酒等;但很多时亦不易察觉,所以医务人员须凭视觉、听觉、触觉及嗅觉去找寻和了解伤者的病史、病徵及症状,以正确评估病情。

现场抢救阶段主要有三个内容:一是病情的评估;二是实施抢救;三是稳定病情。这三个内容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危重伤病员,常需要一边评估一边抢救,一边稳定病情;即对已存在的或潜在的威胁病人生命的各种病情进行及时的发现和处理。急救医师对病人的病情进行的短期评估(除立即有生命、躯体及致残的威胁之外),其中包括对机体和行为症状的评估。因为它们与各种并发症或潜在的、基本的病变有关。评估还包括利用适当的、有助于诊断的各种措施,并做出解释,同时还包括其他的专科咨询。根据初步识别和对病情的评估,应用复苏技术、治疗手段和其他使病人在生物学方面或精神方面都能转向体内稳定的各种处理措施。这些技术、手段和处理措施对病人的进一步医疗或缓解都是必需的。稳定病情可以包括机体的任何系统。

此时,不要忘记了对机体和行为症状的整体评估。整个评估过程持续至病人被处理好为止,其中包括迅速确定某一特定病人或在许多病人之中的处理重点问题。在这里,我们把三个内容按现场急救进行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叙述如下:

1、现场观察保证安全

当院前急救医师面对意外事故时,首先应观察现场环境,有无危险存在,同时寻找病人受伤害的线索,这对判断伤情很有必要。如现场仍有危险,切不可盲目行事,应先除去危及在场人员生命或影响救治的因素,再进行救治,确保伤者和救援人员的安全。

2、病情的评估(1)简单询问病史

病史可由清醒的伤员或旁人叙述。

①主诉:主诉是伤病员自己的描述,昏迷者可由旁人代述。院前急救医师要抓住疾病的主要表现,例如:疼痛、口渴、发热、发冷、恶心、麻痺、无力等,注意主要症状发生的时间,这有利于对病情程度的评估。

②既往史:弄清楚伤者既往或现在患有什么疾病,以便能准确判断病情。③从伤病者身上寻找得到的病史资料,例如药品、复诊本或病历资料等。(2)发现体征 在询问病史的同时,即要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发现伤病员的阳性体征。如:通过视觉可发现病人的肢体的变形、肿胀、嘴唇发绀、外出血、皮肤上的针孔、皮下瘀血、不正常的胸部起伏、痛苦的表情、出汗、肌肉痉挛等;通过听觉可发现病人的呻吟、骨折的摩擦声、不正常的呼吸等;通过嗅觉可发现酒精气味、丙酮气味、尿失禁等。这些发现对正确评估病情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3)迅速进行检查 无论伤病员的病情如何,对伤病员的评估过程和方法大致是相同的。但对危重伤病员来说,常常需要一边评估一边进行抢救和处理。先处理可能危害病人生命的情况,特别是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只有在威胁病人的因素解除后,才能进行有系统地详细检查及处理其他情况。

急救医师首先应对伤病员进行一次基本检查,判断是否有足以致命的伤情: ①判断伤病员的清醒程度—Response 轻轻摇动伤病员肩部,高声喊叫:“喂!你怎么啦?”;

无反应者,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约5秒钟。以上检查应在10秒钟以内,不可太长!病人出现眼球活动、四肢活动及疼痛感后应即停止掐压穴位。摇动肩部不可用力过重,以防加重骨折等损伤。一旦初步确定病人神志昏迷,应立即招呼急救单元上的工作人员前来协助抢救。

②判断伤病员病的气道是否通畅—Airway 检查伤病员是否有呼吸,有呼吸者要注意到呼吸是否有杂音,必要时应清除伤病员口腔等部位的异物,使伤病员气道通畅的方法如下:

如伤病员昏迷,但没有颈椎骨折的可能,急救医师可用仰头举颏(颌)法(或仰头抬颈法)。

方法: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举起下颏(颌)。

如伤病员昏迷,又有颈椎骨折的可能,急救医师应指导其他人员协助固定伤员头部及颈椎,并用创伤举颌法。

方法:将伤病员的颈部固定在正常位置,并同时用双手手指托起下颌骨。在施行以上两种方法时都要注意到:手指不要压迫病人颈前部,颏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管。动作要轻,颈部上抬不要过度伸展,用力过猛易损伤颈椎。有假牙托者取出,清除口腔异物及呕吐物。儿童颈部易弯曲,过度抬颈反会使气管闭塞,因此儿童不要抬颈牵张过甚。

③判断伤员病是否有呼吸—Breathing 在畅通呼吸道之后,由于气道通畅可以明确判断呼吸是否存在。

方法 维持开放气道位置,用耳贴近病人口鼻,头部侧向病人胸部。眼睛观察病人胸部有无起伏;面部感觉病人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耳听病人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

注意点:

A、保持气道开放位置; B、观察5秒钟左右时间;

C、有呼吸者,注意气道是否通畅; D、无呼吸者,立即做人工呼吸;

E、有部分病人因呼吸道不通畅而产生窒息,以致心跳减慢。可因畅通呼吸道后,使呼吸恢复,而致心跳亦恢复。

④判断伤病员是否有脉搏—Circulation 检查脉搏,观察微循环;

对没有呼吸脉搏及微循环者进行心肺复苏 检查伤者的出血情况,并止血

如患者昏迷,但有呼吸和脉搏,应立即处理可能危及生命的伤势或病症,然后再将伤病员放置成平卧位,以确保呼吸通畅。

4、请求支援

在进行急救期间,如遇困难,急救医师应立即向急救中心调度和领导汇报,请求支援,同时,尽量利用旁观者协助以下工作:

(1)现场环境安全,例如帮助指挥交通;

(2)帮助疏散其他旁观者,确保伤病员的隐私受到尊重,并让伤病员有足够的清新空气;

(3)处理伤势。急救医师可指导旁人施用直接压迫法协助制止伤口出血;(4)其它工作:安排运送伤病员。

5、在进行现场急救三项内容时的注意事项

(1)当现场有易燃易爆物品或气体时,要避免有可能产生火星的行为,以免引起火灾和爆炸。例如:开灯、用手机、吸烟等。

(2)当进行有毒气体泄漏事故的急救时,救护车应停在污染区的上风地带,参加抢救人员应配戴防毒面具,在抢救中做好自身和病人的防护。

(3)当伤员如有颈椎损伤可能时,一定要先上颈托,同时注意搬运的方式,以免损伤脊髓,引起高位截瘫。如怀疑有脊柱骨折者,应严格按脊柱骨折的搬运方法进行搬运。如有四肢骨折,应先给予固定再搬运。

(4)伤员被硬物夹住或压住时,不能硬拉,必须把硬物翘开后,再移动伤员,以免加重伤员的组织损伤。

(5)当有异物插入伤员组织内时,不能轻易拨出异物,以免引起大出血,而应带着异物搬运。异物太长或与其它部分固定时,应把异物截断,然后再搬运。(6)如是交通事故,在处理车厢内伤员时,只要车辆没有燃烧或爆炸的危险,应先就地对伤员进行评估和紧急处理,再搬运,盲目搬运有可能造成再损伤。处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时,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进一步扩大,保护现场人员的安全和现场的原始状态,首先应切断肇事车辆电源,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如夜间事故还需开示警灯、尾灯,还须在车后按规定设置危险警告标志,并在肇事车后100米外设置“故障车警告标志牌”。如有人,应留人告诉后续车辆立即停靠在紧急停车带内,或慢速通过。告知不能参加救助工作的司机和乘车人迅速转移到右侧路肩上或者紧急停车带内。事故现场还应做好防火防爆措施,首先应关掉车辆的引擎,消除其他可能引起火警的隐患。事故现场禁止吸烟,以防引燃泄漏的燃油。载有危险物品的车辆发生事故时,危险性液体、气体发生泄漏,要及时将危险物品的化学特性,如是否有毒,易燃易爆、腐蚀性及装载量、泄漏量等情况通知警方及消防人员,以便采取防范措施。

(7)如伤员被埋压,使用工具挖掘埋压物时,一定要注意保证幸存者的安全。在接近被压埋人员时,不能再用利器挖、刨,要用手或不易使被压者致伤的工具扒挖,特别要注意分清哪是支撑物,哪是埋压物,不能破坏原有的支撑条件,防止对埋压者造成新的伤害。在挖掘时,挖掘人员要注意脚下,绝不能踩伤被埋压的伤员。尽量使被压者所处的封闭的空间与外界沟通,使新鲜空气注入,让被埋压者改善呼吸状况。要用最快的速度使被埋压者的头部先露出来,立即清除其口腔、鼻腔内的尘土、异物,保证呼吸道通畅,然后使其胸部及身体其他部位露出。对窒息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对于自己不能出来的伤员,要使其全身暴露后再将其抬救出来。

6、急救医师在现场还应做的其它工作

(1)急救现场的秩序维持工作。病人的发病现场可能在工地,也可能在马路上或其它公共场所,有时会出现较多的围观群众,医务人员要做好说服动员工作,维持好秩序,以利于现场急救工作的开展。

(2)急救现场的指挥工作。到达现场的医务人员较少,有许多工作需要现场的群众给予帮助,例如,病人和抢救的药械的搬运等。医务人员要承担指挥的任务,指导他们采用正确的方法协助急救工作。特别是在灾害事故发生时,有大量非医务人员参加抢救工作,医务人员要担当起指挥和技术指导的任务,保证抢救工作正确、有序地进行。

(3)解释工作。院前急救病人病情危重,病人本人或病人身边相伴的亲属、同事,有时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医务人员要做好解释工作,使他们理解并配合抢救。解释时一定要实事求是,留有余地,切不可说过头的话,以免被误解引起纠纷。

(4)向上级汇报抢救工作情况。

七、搬运阶段

把经过现场抢救的病人抬上担架,并搬运到急救运输工具上。这个阶段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狭窄的楼道里托运病人时,尤其在拐弯处,要防止病人从担架上摔下来,引起病情加重或损伤。同时,在搬运的过程中也要认真地观察病情,一旦有危险情况,应立即停下进行抢救。

搬运是转运病人的重要一环,搬运方法正确,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不加重病情;如果搬运方法不得当,可以加重病情,增加病人的痛苦。搬运病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搬运经过通道情况决定搬运的方法和体位;

2、担架搬运时一般病人脚向前,头向后,医务人员应在担架的后侧,以利于观察病情,且不影响抬担架人员的视线;

3、病人一旦上了担架,不要再轻易更换,以免增加病人不必要的损伤和痛苦;

4、担架上救护车时,一般病人的头向前,减少行进间对头部的颠簸和利于病情的观察;

5、在搬运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有意外情况,随时停车进行处理。

八、转送阶段

转送阶段是指病人抬上救护车后运输到医院的过程。途中应继续对病人进行监护和救治。途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途中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2、延续现场急救中的治疗,如给氧、输液给药等;

3、如病情突然发生变化,应立即给予处理,为了操作方便必要时停车处理;

4、抓紧病人病情稳定时的空隙时间,进行病历书写。

九、抵达医院阶段

抵达医院阶段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把病人从急救运输工具搬运到医院急诊室;二是与值班医师进行交班。

完成以上九个阶段后,一次院前急救任务即告结束。急救单元可以再接受第二次急救任务。如无急救任务,便可返回急救分站进行修整,等待执行下次急救任务。

十、返回阶段

上一篇:2017年履职尽责工作总结下一篇:黄市大理石资源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