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4-04-21

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精选6篇)

篇1: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黄骅市第二中学

张淑凤

多媒体技术的应运而生,不仅使原本“面无表情”的计算机有了一副“生动活泼”的面孔,更带来了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上一次质的飞跃。多媒体有无限想象的创作空间,它结合了文字、资料、图案、动画、视讯、声音、特效,再经由电脑表现出来。多媒体技术的突破,网络技术的成熟,推动多媒体教学不断攀登新的高峰。面对飞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启发我们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探尝试。

历史学科是一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它研究对象甚为广泛,举凡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从远古到现代,都可作综合、分期、分类的研究。多样性、大容量显而易见,然而一堂课的时间又相当有限,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呢?多媒体教学就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使一堂课可以既丰富又精彩,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教学是普通课堂教学的延伸,丰富与精彩的源头还是在于教师详尽且具创造力的备课。众所周知,传统备课方式着眼于三方面:一备教材,二备教法,三备学生。同样,多媒体教学的备课也是三者缺一不可,但赋予了它们更为广泛的意义。本文就多媒体历史教学应用所带来的备课方式的变化及应关注的事项阐述几点管窥之见。

广种“博”收 量体裁衣

备教材首先在于准确把握知识点,并有序而自然地将其串联起来,简而言之,即熟读教材内容后编制知识点准确、逻辑性强的提纲,它是备课活动的基础,资料的收集都以其为核心。资料收集工作随着多媒体功能的日益强大则显得更为繁重和关键。其一资料的种类增多,包括参考书、论文、音像资料、图片资料、及下载相关网页等;其二资料来源更为丰富,自从因特网诞生以来,人们享有更多的共享资源,它就使你拥有了取之不尽挖之不竭的宝藏。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音像制品由数码技术合成,适宜在计算机中处理的越来越多,例如VCD、DVD等,它们将更便捷地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服务。其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基础正源于以上这些资料,才能变得更为动人。

有了众多的资料,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为了避免“贪多嚼不烂”,教师的精心裁剪是一道重要工序。这一过程对教师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出挑战。如录像资料的选择就大有可咀嚼之处。现在历史题材资料片不多,且有一个共性,即内容松、散、杂,若不仔细斟酌、反复推敲,便很难有“天衣无缝”、“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就我多次尝试而言,录像资料的选择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内容围绕课堂重要知识点。

(二)录像播放目的明确,使学生从中得到启迪。

(三)录像播放时间适中,一般控制在三分钟以下,以免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

就资料收集程序而言,网上下载是首选。教师可通过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查询相关网站,然后进入网站下载资料。如我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节时,就根据一本社科类网站索引的书目,查询到两个相关网站,检索到凡尔赛条约的原文,并获得几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政治漫画,稍加编辑后即可运用至课件中。由此可见,网页在课件中的运用既省时,又省力,且资料具有权威性。

精心甄选

相得益彰

多媒体教学并非单纯影像资料的演示,更重要的是通过它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从而准确掌握知识点。因此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将在课堂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历史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层出不穷,诸如历史情景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自学、自测、自评法、结构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大历史教学法、多学科知识渗透法、思维训练法等等,可谓百舸争流。然而,若不细加甄别,妥善使用,则无法体现执教者的教学思想。

多媒体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教学目的相同的前提下,教学手段更趋多样,教学方法更显丰富。多样化缘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大容量、转换快、网络互动等。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以教材和学生为中心,依据两者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我设计的一堂多媒体公开课--高一历史的《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先后尝试了三种教学方法。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分类,分成两大知识体系,即联合国和美苏冷战。其次,区别教学重点和次重点。鉴于联合国这一目内容较为容易和直观,我采取了自学、自测和自评法,并且利用多媒体信息储存量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三个主要知识点方面的资料供其阅读,又通过测试篇检验学习的效果。同时,检测题设置为两种题型,一、客观题。

二、开放题。开放题的设置重在培养学生对教材的分析能力和拓展思维空间。美苏冷战为本节的教学难点,我则选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层层深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关键知识点如富尔顿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均配以录像加深印象和设置问题启发思考。最后,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展示学生的才能。教《新中国成立》时,我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对于朝鲜战争这段历史兴趣浓郁。抓住这一特点,我采取了角色互换的方法,课前结合学生在制作网页上的一技之长,布置一项回家作业,即设计朝鲜战争专题网页。教师在收到作业后,筛选出几份质量高、有思想性的作业,在课堂上当场演示并解释设计意图,然后由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如此运作,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了综合技能,又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犹如车之两轮,相辅而行,相得益彰。

大胆创意

精诚合作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体现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一项宗旨:积极大胆地去创造。创造原则有三:

一、其他媒体的不可替代性;

二、详略得当;

三、以学生为本。动画制作是整个媒体课件中体现创造精神的重要部分。历史多媒体课件动画制作的来源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地图(包括战争行军路线图、航行图和区域地图等)。可以通过设置活动路径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如《南北战争》中为讲清战争发展进程,用活动路线来展示各次重大战役地点。

二、逻辑性板书。它可以利用文字的先后出现顺序表现相互关系,诸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始末。

三、借助图像资料实现历史事件的重现。如《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借助动画技术实现了第一次柏林危机美英空中走廊的再现,《美国南北战争》这一节中重现了独立战争后美国领土扩张的过程。

四、统计数字转化为二维或三维的活动直方图、饼形图等。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变化图与占有殖民地面积图比较直观地说明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动画内容应选择教材中较重要,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从而更深入、迅捷达到教学目的。

历史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从不断改进计算机技术来提高课件和课堂教学质量,显然要有的放矢。如当前在理科课件中创造出精致画面的3DMAX技术对历史课件的适用范围就很小,反之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与运用为历史课件的制作开辟出新的领域,利用FRONTPAGE来制作网页并应用于课堂,充分反映了历史教学的丰富性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网络课堂同时适应了分层教育、因材施教的要求。教师在制作网页过程中将内容分成不同层次,如必读和选读等,学生们根据页面目录导向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从目前的师资发展看,横跨多学科的综合性人才还是比较缺乏。在媒体课件的编制过程中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学科教师必须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紧密配合才能实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历史学科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本,理论和实践上关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选择好教材内容,配以适宜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具有创新精神、多媒体特色的高质量教案。教案是计算机专业人员设计课件的依据,因此需要明确详尽地注明设计思路,必要时象导演说戏一样分析讲解给编程人员。笔者尝试编制的《美国内战》和《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都是与电教老师协作的成果,这是架构优质多媒体课件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多媒体历史教学备课的关键要素在于以教材为核心,以电脑技术为依托,广泛收集资料,适当选择材料,辅之多种教法,发挥创新和协作的精神,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文章录入:教研室 责任编辑:

篇2: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高度发展,对我们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机遇。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增加压力。但是我们应该也应该抓住信息化和全球化所带来的大量信息这个机遇,利用好这些信息。这主要是计算机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对提高教学效率,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我自己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信息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还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等多种教育技术,使学生真实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状之物,所写之景,如美丽的圆明园、壮丽的长江三峡、笔陡的华山、汶川大地震的感人场面等等,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全方位的感受。这种对照学习,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形色共现,声情并茂,能取得比传统教学手段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四》,一上课,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从中央电视台剪录的有关孩子给妈妈洗脚的广告片。“你从片中看到的情景有什么体会?平时爸爸、妈妈是如何的关心你的?”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生病的时候„„。”“他们为我„„”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父母温暖的怀抱。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能很好沿着“感恩”这个主题进行交际。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成熟,电化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课前导入、精读欣赏、重难点突破还是讨论探究,时时都可以见到多媒体技术的身影。从简单的图片展示、视听效果、到精美的CAI课件制作,使我们的课堂愈来愈丰富多样、异彩纷呈,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但是,所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多媒体技术仅仅还是教师手中的指挥棒,局限于教的范围。学生依据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被动的去接受、理解、认知。如果媒体容量偏大或教师处理失当,学生将处于更加被动的不利地位。然而,如果把信息技术这一有力武器交给学生,让学生置身于网络环境中,学生失去了教师这根“拐杖”,必然得打破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安排,放开手脚,自己去针对问题,解决疑问,寻找答案。学生必然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被动学习的局面,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教学教材《太阳》时,课文通过太阳的远、大、热,让学生懂得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科普知识。课文语言活泼简洁,却暗含着较为深刻的逻辑思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悟明理,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寻找相类似的事例,帮助自己理解课文所阐述的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时,我运用CAI课件演示,将课文的内在因果联系层层推进,较好的说明了“太阳”的特点和它与人类的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学生所思考与探究的话题却远远大于我开始的设想:学生不仅谈到了“太阳”和大自然中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还谈到了目前环保面临的种种危机和困难,以及因为人类的无知与贪婪,给大自然带来的种种恶果的担忧。有的学生甚至将自己收集的具体事例与课文相互映证,借以表述较为深奥的事理。话题大到南极的臭氧洞,小到身边的一次性碗筷„„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视野的开阔、思维的活跃、探究的热情,让老师都惊讶于学生自主学习中内在的活力。事后我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前上网查找资料获得如此多的信息。

所以现在我经常要求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了解课文背景、人物生平、收集格言警句、课文相关知识延伸和补充、探究质疑课文、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等等。当学生面对计算机时,信息技术已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学生自主参与,需要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崭新的学习方式,必将对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和将来的终身学习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网络把全人类的智慧与知识汇集交织在一张庞大的网络之中,形成了一条覆盖全球、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库”。如果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获取、选择、加工信息的能力,就如同找到了“阿里巴巴的宝藏”,从中汲取到无尽的智慧营养。语文来源于生活,仅仅局限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内闭门造车,无疑是学不好的。正确的利用网络资源,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打破了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通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通道,从而构建更加开放的语文学习的环境,使语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三、巧妙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习更多的注重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悟主旨,以培养语言意识和语文习惯为目标。而多媒体课件里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极大满足了学生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距离,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从这一点看,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主要表现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两个方面。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列为学习环境四大要素之首。他们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时,在教学中播放傣族人民过节时的一段视频资料,让学生从真实的画面中去感受课文描绘的场景,从而更好地去感悟、品味文章的语言。教学《桂林山水》、《观潮》等一类写景文章时,尽管文词优美,但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很难将那些优美景物与语言文字联系在一起,学生眼中只有枯燥的文字符号,因而教学中就更谈不上对孩子们美的熏陶与感染了。课堂上运用课件播放了优美的风景图片,并配以优美的乐曲,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真正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再转入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兴趣盎然。新教材也选编了很多古诗词和现、当代诗歌。这些诗歌语言凝炼,表达含蓄,意境深远。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想象力的贫乏(尤其是来自贫穷地区阅读量很小的学生)一般都很难想象出诗歌描绘的画面,品味出诗歌的意境。如果利用多媒体,再现诗作产生的历史背景,描摹富有特征的形象画面,无疑会把学生带入久远的历史中,体会诗人的悲与喜,品读出诗文的意境。在讲杜甫的《绝句》时,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的画面随着朗诵进程陆续呈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达到诗情画意完美结合的同时,又显现出独特的文化底蕴。整个过程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烘托出我国古诗特有的意境美。

篇3: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适当运用电教多媒体创设导入情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注重导入的设计, 在课堂伊始就能够紧紧地吸引住学生, 往往能很快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 不知不觉中就能学习到很多东西, 并且学得轻松而愉快。电教多媒体就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能够把数学知识迅速地、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声形兼备, 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带给学生良好的多种感官刺激, 迅速地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获得内心的喜悦和享受, 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 思维更为活跃。

例如, 在教学“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 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方式:米老鼠要带领大家参观新建成的小区, 小区的环境是由正方形、圆、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等各种图形组成的。我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在哪些地方看到了有哪些图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 都看得非常认真, 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问题。这样的教学导入就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一个课件会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 使学生紧跟着教师的引导参与到学习中, 从而使教学过程进展得非常顺利,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适当运用电教多媒体, 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创新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运动着的事物比静止的事物更容易被人接受。”在数学教学实践中, 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化静为动, 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使学生获得“灵感”, 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灵活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 在教学《角和角的度量》一课时,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闪烁, 闪动红领巾实物上角的形状, 紧接着把实物的表象去掉, 只剩下图形的轮廓, 抽象出角。然后闪烁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帮助学生抽象概括出角的定义, 从而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这样,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向学生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 化难为易, 不但能够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 还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适当运用电教多媒体, 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中, 教师借助电教手段呈现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 并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 就能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感知奠定基础, 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多媒体手段显示出来, 化难为易, 这样做往往能很快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 突破难点,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教学“用平面截几何体”时, 如果只让学生通过思考来分析用一平面去截某一个正方体, 截面的形状可能是什么形状, 肯定会有很大难度。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来描绘这一变化着的情况, 使学生亲身体会截的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用一平面去截某一个正方体, 截面的形状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而不可能是七边形、八边形……利用多媒体演示, 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难点便很自然地得以突破。

四、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 有利于转变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 对于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的教学, 教师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用抽象的语言介绍书本上的定义。学生很难理解, 教师的讲授也很费力, 教学效率低下。而多媒体的引进, 解决了这个教学难题。多媒体可以创设环境、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学生再也不用只是坐在那里听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扮演角色, 通过输入数据或作图对数学公式、定理等进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 形成对数学结论的感觉和体验, 进而理解并记忆, 这样学生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些很抽象的知识。学生就像一个研究者, 带着浓厚的兴趣逐渐迈入数学知识的殿堂, 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索, 从而留下深刻印象。

五、适当运用电教多媒体,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我所教授的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能力差, 再加上数学课本身就很抽象, 如果没有带着浓厚的兴趣钻进去学习的话, 就会感到很枯燥, 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就更慢。针对这些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 我经常运用电教多媒体进行教学, 这样可以给学生以新奇的刺激感受,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之中, 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化复杂为简单, 使“苦学”为“乐学”, 教学效果明显。

篇4: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使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

中学生他们天真好学,对任何事情充满好奇,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喜欢动手,好胜心强。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征,利用计算机的动画等功能设计教学实验室,数学实验室,教学游戏室。在数学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实验的操作探索发现数学规律,体验和发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我们可设定一个勾股定律的实验室,实验材料是一个变长为不同长度的正方块,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的掌握理解。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过程具体化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在具体运算阶段或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过度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仍要借助于具体的事物,仍要以具体的事物作为理解数学概念,数学过程的辅助工具。从现实的材料中抽象出数学内容或通过对现实材料的操作体现数学过程,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时,用多媒体技术绘出相关图形,通过具体的图形让学生理解基本的函数概念和知识点,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组织课堂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

学生获得知识,一是从被动中获得,二是从主动中获得。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把主体还原给学生,教师在引导和点拨启发下,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学生的休息规律,改变重视“教”,而忽略“学”到现状,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学习的方法。为了在教学实际中能体现学生主体的这一点,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四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考虑一节课各组成部分的顺序;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另一方面精心安排课堂训练;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认知活动。通过多媒体技术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的确,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正逐步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表达,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更直观更深入的交接数学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创建高效数学课堂。

篇5:论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新疆库尔勒市第四中学

路阳

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教学进入了数学课堂,传统课堂中手段单

一、过程呆板的教学过程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素质有害无益。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意识到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优势

1、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多媒体可以将图形、文字、动画和声音编排在一起,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对图形可以进行拉伸、放缩、平移、旋转、切分、拼补等变换,向学生展示丰富的直观素材,使内容更加形象,大大增加其表现力,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大幅度的提高学习效果,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培养思维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数学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勇于猜测和尝试,对数学对象进行多重思考,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并且可以通过适当的数学实验来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运用“黑板+粉笔”来完成教学过程,教师有时需要用较长时间写出板书,画出图形或图像。有了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节约大量画图、擦黑板的时间,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讲授知识,使课堂更加充实,从而增加课堂信息量,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4、图形直观、具有动态,有助学生深入理解

在几何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可以将学生不易理解的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过程加以模拟,将抽象的内容具体、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但要处理好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过分地依赖具体形象,对抽象思维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多媒体数学教学存在的误区

1、用“电子板书”全面取代“黑板板书”

有一些数学课件把整篇教案搬上电子屏幕,用“电子板书”取代“黑板板书”,教师上课时只是点击鼠标,把其它教学手段放在一边,把课堂由“老师灌输”变成“机器灌输”这只应用了多媒体演示功能最简单的方面,老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从课堂教学效率角度来衡量,有些知识点是完全可以用传统教学手段讲解得清清楚楚的,如集合,教师就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制作课件,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而从学生身体健康角度来衡量,太多的电子板书,无疑有损学生的视力,使学生产生眼睛疲劳,这样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学习动机。

2、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才是现代化教学,才是一堂好课

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为了“评比课”、“公开课”而使用多媒体的现象现在普遍存在。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有时教师通过肢体语言、观察学生的表情、提问等一系列反馈手段,加上灵活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因势利导反而会获得更好的效果,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而同时多媒体具有的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信息以及图形处理功能、甚至动态效果,也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匹敌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两的者优势加以互补。多媒体教学所倡导的是用它来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或难以实现的问题,这样才能体现多媒体教学特有的价值。

3、对快节奏过分追求

多媒体教学固然可以帮助节省画图和板书的时间,加快课堂节奏,增加知识密度,但往往欲速则不达。上课时,教师利用课件讲课只需按动鼠标,当学生思考当前页面提出的问题时,屏幕往往已经显示出下一页的内容,或者当学生正在解题或做练习时,屏幕上巳经显示出解题思路、解题步骤甚至解题结果,学生可能就此放弃自己的思考,这样对独立思考极为不利。学生学习要经历一个认识、思考、探索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应处理好多媒体速度“快”与学生学习“慢”(有一个过程)的关系。

4、人机关系取代人际关系

有些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多媒体演示代替了教师的教学过程,忽略了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所应担当的责任。其实老师的一句“你真棒!”、“你真聪明!”往往会对学生学习信心的建立产生巨大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冰冷的机器所无法取代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教师的一句表扬,一个微笑,一个手势,哪怕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有时对于提高教学效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多媒体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信息爆炸的当前社会,是否具有信息素养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科学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准。我们在推行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倡导多媒体教学。但如何才能使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育观念

当代教师应该转变以往依靠教案、粉笔、黑板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观念。但我们也不能认为只要敲击键盘、点击鼠标就能完成教学的时代已经来临。当今时代,教师要把终身学习的观念植根于心,多媒体教学从表面上看,教师的授课变轻松了,而实际上对教师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完成从知识传授者到为学生信息内化提供指导这一过程的转变.2、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首先,不能把是否应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评价一节课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其次,评价一节多媒体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应该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否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本质,是否有利于课堂交流的高效实现,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技能培训。

3、适量、适度的利用多媒体教学

不是一切教学内容都适合多媒体教学,一些教师讲得清楚,运用其传统教学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没有必要让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制作课件上。

不是一节课全程都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否则会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传统教学手段难能以实现时,比如:在中学数学中函数图像问题、动点问题、空间图形问题和一些比较难画出的图形,运用多媒体才能更好的体现其价值。同时教师对课件进行设计时,不能只注重美观,而应注意教学中的实际效果,遵循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

当今时代,多媒体教学已经悄然走入中学数学课堂,但在教学过程中能不能使多媒体与数学教学充分结合、使多媒体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使多媒体数学教学的优势得以充分展现,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校来说,都是值得深思的地方。

收件人地址:新疆库尔勒市第二中学

收件人:童伯军

篇6: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提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这种美,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语文课堂教学,也是执教者智慧、激情和技巧熔铸而成的艺术,而任何艺术品都在于突破因袭的模式。创造独特的美学风范。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多媒体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的探讨:

一、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氛围。

二、创设语言文字内涵的意境。

三、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四、资源平台的使用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五、教学反思与构想。语文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学科系统,开放性是保证它充满活力的源泉,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育的开放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深入的了解信息技术,我们才能知道那些东西可以使用,那些该存放,那些应毁灭。

[关键词]:课堂氛围、内涵的意境、语文素养、资源平台、学习效率、反思与构想 引言:

随着计算机在生活领域的逐步深入,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大量便捷的资料查询、最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成为老师教学研究的最得力的助手。信息技术手段对象我这样的语文教师来说就象是拥有了开启一座包罗万象图书馆的金钥匙。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实践中,囿于信息科技知识的匮乏、教育理论的缺乏等方面因素,想在有限的篇幅里概述这样一个大的命题,难免在“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的迂阔。然而即便是管窥蠡测,只要能了解和掌握一些教育技术信息,恐怕也还不是毫无意义的。尤其是自己今年又接受了“语文跨越式基础教育研究的命题”更加感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身有感触,学生接受的快,学习的也快。知识面的接受领悟也大大超越了同龄孩子,这就是跨越的效用,信息技术的高效啊。

一、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氛围

教师一向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任务是根据教学任务,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策划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在教学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在角色定位上,教师集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教学策略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学生 人格魅力的引路人于一身。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左右之中,学生则处于一种被动受支配的地位,其学习主体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然而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变教师的“教为主”为学生的“学为主”,要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健康活泼的学习。而多媒体可以达到这一点,它通过图、文、声、像等多中渠道完成教师所不能达到的理想境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验:特定的氛围可以有效的激发人们的某种情绪或情趣。比如商业街的热闹、繁华、缤纷的色彩等,可以引发人们购物的欲望;博物馆肃穆凝重的气氛,可以使参观者更加聚精会神投入到参观中;„„等等。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出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也是极为必要和重要的。

在《春》一课中,我为了调动学生对春天的喜爱,对春雨的感悟,在导语中设计了让学生看着优美的春雨图,淅淅沥沥的小雨沙沙的下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唧唧喳喳的叫着让孩子们一下了就走进了课文联想到小鸟们都在争论着一个有趣的问题,直奔课文主题,很多枝节都在一副副美丽的画面与音乐声中感悟明了,有的孩子还兴奋的跟着音乐一起合着节拍唱起了《小雨沙沙》课堂的气氛很自然的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情绪与心也随着这一副副美丽的画面与动听的歌声进入文本和小鸟一起争论春雨的色彩。这便是多媒体的巧妙应用,它带给孩子的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的一界优秀的课所能比拟的。

二、创设语言内涵丰富的意境

教师比学生一定是早一些体会到,深一些体会到语言文字中的意境的;教师一定是先于学生被语言文字中的意境感动了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带着种种体验感受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他们获得体验、获得感动的情境。例如:在讲授《春雨的色彩》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画面:优美的雨境中显示着课文中最能体现意境的句子,让孩子通过图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这些能描写春雨的句子,图文并茂学生一下子便进入情境之中来切身的感悟春之韵美!引领学生步入文本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情境,激发情感,启迪思想,使他们通过直观、形象,步入文本境界,感悟课文内容,达到既定的学习要求。通过观赏《小蝌蚪找妈妈》录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感悟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和他们的身体发育过程,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升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自由选择诵读课文的有关段落,体会课文的感情。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重点的选择,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强化语言积淀的目的。

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教育中的口语、文字、黑板、粉笔、模型、实物等手段要实现开放型的多元目标已捉襟见肘。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力争每篇课文都能做课件,虽然增加了不少教学负担,但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积极响应,完全溶入到教学中,我也就很开心了,觉得我所花费的功夫都是值得的。而且能充分利用资源平台的使其发挥更大的优势。例如:我在讲授《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优势,从网上下载了一个Flash动画,让学生们看了以后,上讲台来续编故事假如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会怎么办?要求按照Flash动画的情景,恰当得穿插旁白。学生们的积极性像炸开了锅一样,既有利于了解课文内容,以便下一课时的开展;又锻炼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课件的恰当使用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更好的理解了课文,知道在困难面前不能停止不前而应该积极动脑想办法。直接升华了文章的表达思想,不必老师的泛泛讲解。而当老师结合这一情景又让学生下来做着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的放在瓶子里的实验的时候,孩子的兴趣就更高了,知识性一下子就体现出来。学生自己通过课件的体会、实验的观察、课文的感悟,朗读层次一下子就提升了一个台阶。老师的范读又给孩子以引导,因此本篇课文就在这样的轻松的环境中结束了。孩子的语文素养也相应的提高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随着我们教学的开展,也在不断扩大。可见学生们对于语文这门学科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信也一定会学好这门课。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整合,同学们跃跃欲试,言之有物,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四、资源平台的使用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培养了各种能力

1、培养学生适于网络交际的语言能力。

1)、活用“电脑”语言。

传统的写作是以文字表述为主,而在以多媒体为手段形成了电子文本中,除文字之外,符号、声音及二维动画,都成了构成电子文本的“表情语言”。“有声语言”。尤其在电子邮件和“聊大室”中,人们适时采用创造出的“脸谱”语言,表情达意,眉目传情。这种“脸谱”简洁、含蓄、形象、幽默,给电子文本增添了无限情趣,并与文字语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网上交际任务。

2)形成个性的语言风格。

二十一世纪是四海一家的世纪,也是个性张扬的世纪。每个人既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也是富有个性的独特的一分子。个性化的语言特征源于独立的人格特征和思维品质。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有自己的主见与认识理解,有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不盲目服从,不轻信他人;要勇于向常规发出挑战,标新立异,不满足与己有的结论,善于并敢于怀疑权威的东西。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些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选用独创的词语等。3)熟用交际语。

网上文章交际性强,培养学生肩“意识的运用交际性和论证性的常用熟语,显得也很重要。如要善于运用”我认为„„“、”我的做法是„„“、”我的观点是„„“、”我看„„“,”总之“等把握全文的篇章结构。

2、培养学生语文中的创新能力。

在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中,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江泽民主席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所有杰出人物的共同特征,也是国民素质的一个关键要素。随着国际间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托恩比强调:”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的机会,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按人口比例看是相当少的那种杰出的创造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财富„„“,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深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面对瞬息万变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能力显得极为重要。因此,以创新为目标推进素质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1)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个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获取知识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开拓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探究性学习“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生应该象”小科学家“一样,以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就必须煞费苦心的告诉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教会学生面对陌生领域去寻找答案的方法,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那个无边际无际的知识海洋。而现代教育基础就恰好具备了大容量存储教学信息的优势,他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的丰富的学习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以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力“。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科学巨匠爱因斯但也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着世界上的一切„„严格他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根本因素,可见,培养“创新”能力,十分关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信息技术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首先,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传统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由被动变主动,由“接受”变“获取”。特别是通过交互式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又将影视艺术中时主跳跃,时间倒置,蒙太奇等手法运用于电子文本的合成中,这也非常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二十一世纪,写作将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式。为了使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弄潮儿,就必须培养学生应用电脑进行写作的各种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每学一篇课文结束后都有十分钟左右的学生进入资源库阅读的时间在这里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原有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这些文章的选拔都是有一定的基础的,都经过老师的精挑细选,与所学例文类似的几篇经典文章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识字、认字,和扩大知识的存储量。使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里超越传统的教学效果,达到跨越的目的。由于这种模式的习惯性养成现在班里很多的孩子多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阅读八篇以上的文章,而且还能积累很多的好词佳句呢,这对孩子的写作也有着很重要的帮助。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不再以教师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前台的“演”转,为后台的“导”,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备课上,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划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困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以前学生提起写作头就很大,现在孩子可以主动的拿起笔来写下自己的心情、一天中的最大的收获与感受,而且每参加一项活动都主动带好笔记做好记录回来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与构想

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使语文教学改革如虎添翼。信息技术手段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为学生朗读创造氛围,帮助学生自然、准确地理解语言。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巩固练习就能“寓练于乐”,提高学生的兴趣;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

教学实践使我们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有了新的认识,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信息技术的理论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优越的学习的平台,为此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平台”上施展才华,动手、动脑,长知识,长才干。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利用网络教学,需要比相对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有更高的技术支持。教师要熟悉网络管理,熟练地进行网页制作,还需要掌握必要的网络编程知识,构建利于学生浏览的资料库。为了增加教学的互动性,方便学生交流,可以创建网上论坛。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把自己首先融进现代信息技术中去。

其次,要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内容相融合。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说,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那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也不应例外。任何游离于语文学习规律之外的信息技术表演,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将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再次,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使之能够跟上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才能实现二者融合。因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实施网络教学,唱主角的是学生,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决定着网络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展。因此,在进行网络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适合、适度为原则,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适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比如,在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浏览,搜集资料的时候,有的学生出于好奇,随意登录其它网站,浏览与学习语文无关的内容,教师必须及时提醒,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有的学生在操作上不够熟练,影响了学习进度,还有极个别学生只习惯听教师讲课,自己动手能力较差,对这此学生要多加辅导,提高他们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尽快适应网络教学,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融合贵在坚持。网络教学的研究实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凭一时的冲动,五分钟的热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需要有能适应现代技术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对多数教师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如果望而却步,知难而退,是不行的;有志者,贵在坚持,知难而上,认准目标,坚持到底,方能成功。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认知的途径,网络教学将给教育带来新纪元。这是教育教学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不可避免。必须是志者、勇者才能顶得住,坚持得了,为了走出一条教育教学领域里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必须有披荆斩棘的勇气,开拓直前的志向,百折不回,踏实探索的决心,为探索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新路作不懈的努力。再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真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如果在“整合”这个课题上不能持之以恒,最后还是落在时代的后面。因此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

我们的探索和实践仅是初步的,今后,将与有志者一道,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开拓进取,不断前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语文教学改革将会在网络环境下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定会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多媒体的互动性和流动性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强烈的变革需要,如何吸呐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作为观念的变革,如何充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来加快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

语文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学科系统,开放性是保证它充满活力的源泉,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育的开放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深入的了解信息技术,我们才能知道那些东西可以使用,哪些该存放,哪些应毁灭。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教育中国——当代优秀教育论文集粹》,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6月。

阜南县方集中心学校

论文原稿

上一篇:流花湖公园四年级叙事作文下一篇:我学会了感悟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