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听课感悟

2024-04-19

地理听课感悟(精选14篇)

篇1:地理听课感悟

地理学科听课心得

哈城学校祁增辉

今天,我参加了由湟源二中片区在波航中学组织的“改变课堂提问、营造学生全面参与氛围”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观摩了波航中学地理教师杜静老师精心准备的《澳大利亚》这一节课。杜静老师带来了精心准备的课程设计和新颖的教学理念,让我受益非浅。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呈现情境,导入教学。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却不容忽视。课堂导入设计得巧妙,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以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例如,杜静老师讲《澳大利亚》时,首先展示了一组有关澳大利亚的国徽、自然景观的图片,学生从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效果很好。在课堂中充分利用导学案。使学生学得轻松、老师组织的到位。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在今后我们的课堂上应该少用“上节课我们讲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之类的语言导入,应尽量将课程的导入设计地巧妙一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本次听课活动中,杜静老师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去理解知识,收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她讲解《澳大利亚》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时所选取的例子都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最后再来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发言热烈,思考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枯燥无味,课堂的效率自然也能提高。

三、以问题为起点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次听课活动,杜静老师在设计问题方面做得非常好。她注重问题设计地启发性。例如杜静老师提出这样问题: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养殖业发达?既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围绕本节课主要内容逐步展开探究学习。这样以问题为起点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成了主体,由原来被动听变成主动学习探究,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在上课时讨论,主动寻求答案,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积极性比较高,学习的效率也自然就高。

四、教师巧用多媒体,突出导学案实效性。

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杜静老师准备的导学案内容充实,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课件设计精巧,导学案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令人耳目一新。

今天,我从不同学科的实际课堂教学中体会到了新课程教学的意义所在,我既可以领略她的成功的妙处,又可吸取她的失误的教训。同时我也感到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

篇2:地理听课感悟

每周的学校大舞台,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次学习机会。通过这些活动,我首先了解到各科老师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实施情况,特别是听学校的几位教师的几节不同内容的课尤其让我受益非浅。我从几名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体会到了新课程教学的意义所在,身感自己的地理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新课标明确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本次听课活动,几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去理解地理知识,收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能够更充分的发挥出来。例如:在讲《畜牧业》这一课题时,有的是从西欧饮食导入,有的是从看地图导入,有的是从学校平面图导入等等,他们都是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开始,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最后再来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发言热烈,思考积极,甚至能对不理解的问题,也敢于向老师提出疑问,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枯燥无味,课堂的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以问题为起点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倡导: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这次听课活动,大部分老师在设计问题方面做得比较好。例如张老师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提出三个问题(1)新吴、永发是什么地形? 适合养殖业还是农作物?这些问题非常切合学生实际,也是外出很常见的问题,同时也是是本节课主要内容。然后围绕着三个问题逐步展开探究学习。这样,以问题为起点学习方式,使学生变成了主体,由原来被动听变成主动学习探究,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在上课时讨论,主动寻求答案,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积极性比较高,学习的效率也自然就高。

三、以学生为中心,把教材、教师、学生、课件融为一体,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在传统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文字教材是教学之本,教师的作用是讲解教材,指导学生掌握教材,并以此作为教学成敗的标志。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是“学生带着教材和问题走向教师”,教师更多时间是成长发展中的观察者,活动过程的设计者,解决疑难问题的帮助者,是向导和顾问。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对学生来说不仅是掌握,更重要是运用,让教材成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由“教本”转为“学本”。课件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得辅助手段。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教材和教师融为一体,在课堂上,教师运用语言、课件、表演等手段营造学习探究的的氛围和环境,让学生融入到这个环境中,自主、主动的借助学习工具教材、课件学习,课堂真正的会变成师生学习、交流、探究的学堂,学习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篇3:一节听课引发的感悟

前不久, 听了同科教师的一节课, 讲的是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Unit 8的一节新课, 这一单元主要围绕“志愿者”话题展开讨论。因此, 她在上第一课时时, 先不着急进行新课, 而是引入话题“Do you like help others”, 肯定多数学生会回答“Yes”“Sure”, 那么刚好引入了第二个句子“How do you help others?”把话题的重心抛给学生,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及看法。其他学生一见此情景, 兴趣一下子也被调动起来, 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 在学生的带动下引入要学的句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而这位教师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恰如其分地穿插了本节课的短语“clean up”“give out”及“cheer up”, 在她讲述“cheer up”时,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叫起一个男生问:“Have you ever cheer up sick kids?”还没等男生回答, 她就笑着说下去:“Oh, I know, you often make kids cry.”自然全体学生开心一片, 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课堂练习这一部分, 她将学生分成小组, 分别以“What kind of volunteer jobs do you want to do?”为题写出自己的想法并以竞赛的形式上台表演, 学生大胆、流利的展示又一次博得了在场教师的阵阵掌声。最后, 她以此为作业写篇小作文, 又做到了课后巩固。

在听她这节课之前, 我已按照“先教词, 后教句子”的模式在一个班上了一节, 而后, 我按照这种方法以及我的简单改动之后, 发现学生的发言, 活跃程度明显有所提升。

究其原因, 还是这位教师调动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引入了他们都感兴趣的话题, 从生活入手, 从实际出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的提问如果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就有了原动力, 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多设置启发性的问题, 尽量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 引人入胜, 用艺术的、科学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 使之产生学习的动力。如, 新目标九年级Unit 9 (Section B) 在教生词前, 可以先问学生:“Do you like potato chips?”在肯定学生答案之后。拿出薯片让他们亲自品尝并告诉他们答案“Crispy and Salty”。

尽量多进行愉快教学, 中学生正处于智商、心理和生理成长发育的多变时期, 往往好奇心强 (争强好胜) 。因此, 教师应采用风趣、幽默的开场白, 生动的故事, 优美的音乐进行教学。又如, 新目标九年级Unit 6导入新课时, 可以运用各种恰当、合适的音乐引入新课, 学生听“青花瓷”联想到“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 听舞曲想到“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等等,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质量。

篇4:一节听课引发的感悟

前不久,听了同科教师的一节课,讲的是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Unit 8的一节新课,这一单元主要围绕“志愿者”话题展开讨论。因此,她在上第一课时时,先不着急进行新课,而是引入话题“Do you like help others”,肯定多数学生会回答“Yes”“Sure”,那么刚好引入了第二个句子“How do you help others?”把话题的重心抛给学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及看法。其他学生一见此情景,兴趣一下子也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在学生的带动下引入要学的句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而这位教师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恰如其分地穿插了本节课的短语“clean up”“give out”及“cheer up”,在她讲述“cheer up”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叫起一个男生问:“Have you ever cheer up sick kids?”还没等男生回答,她就笑着说下去:“Oh,I know,you often make kids cry.”自然全体学生开心一片,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课堂练习这一部分,她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以“What kind of volunteer jobs do you want to do?”为题写出自己的想法并以竞赛的形式上台表演,学生大胆、流利的展示又一次博得了在场教师的阵阵掌声。最后,她以此为作业写篇小作文,又做到了课后巩固。

在听她这节课之前,我已按照“先教词,后教句子”的模式在一个班上了一节,而后,我按照这种方法以及我的简单改动之后,发现学生的发言,活跃程度明显有所提升。

究其原因,还是这位教师调动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引入了他们都感兴趣的话题,从生活入手,从实际出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的提问如果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有了原动力,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多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尽量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用艺术的、科学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使之产生学习的动力。如,新目标九年级Unit 9(Section B)在教生词前,可以先问学生:“Do you like potato chips?”在肯定学生答案之后。拿出薯片让他们亲自品尝并告诉他们答案“Crispy and Salty”。

尽量多进行愉快教学,中学生正处于智商、心理和生理成长发育的多变时期,往往好奇心强(争强好胜)。因此,教师应采用风趣、幽默的开场白,生动的故事,优美的音乐进行教学。又如,新目标九年级Unit 6 导入新课时,可以运用各种恰当、合适的音乐引入新课,学生听“青花瓷”联想到“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听舞曲想到“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等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由此可见,每位教师在课前都应充分准备,并且多动脑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而听课又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听课,随时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

篇5:高三地理听课总结

通过本次听课,我收获很大,也思考了很多。

毛云霞老师《地球上大气》复习串讲方式给了我很深的印象,首先是上课前精心画在黑板上的蝴蝶吊足了学生和听课老师的胃口,起到了很好的提升课堂兴趣的效果,其次是课堂上学生研究探讨的气氛异常活跃,真正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学生在黑板上对知识点的总结程度非常到位,因为124班的学生基础较差,虽然是看着课堂笔记总结,但在很短的时间内能把这样复杂繁多的知识点总结的头头是道也是很不容易的,这充分体现了毛老师课堂比较高的效率。

通过毛老师的这堂课,我发现及时的让学生参与课堂,主导课堂的重要性,只有学生真正的掌握了知识点,真正的落实到了自己的脑中才是我们教学的成功,这也是毛老师课堂上主抓落实的闪光点所在。当然,这堂课上基本上都是知识点串讲和学生总结,对于检测环节的完成情况只能放到课下或自习上了,对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在这节课上我们是没有时间去完成的,这可能就是这节课唯一的不算不足的不足了。

杜翠霞老师《大气部分——气候类型的判读》一节课上的教案设计让人眼前一亮,因为气候类型的判读在高中地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节,它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地理高考成绩,在这节教案中,杜翠霞老师不仅总结出了气候判读的常用不常用的三种方法,而且对每一种方法中的题型都做了详细的分类和相关练习,使学生在课堂上即学即练,巩固了学习方法,只要掌握深刻,那么所有的气候类型题都将不在话下。

但这堂课由于涉及到的题型较多,练习时间过多,导致了课堂时间比较紧张,自然就会忽略学生的探究、落实环节,从而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效率不是太高。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因此,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

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教师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我们被动的辅导,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产生影响的机会。

基于这样的要求,通过听课我觉得我们高三复习课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更好的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状,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针对我们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现状,我们教师在复习知识点时一定要做到细致、细致、再细致,甚至比上新课时还要细致,并一定要要学生理解知识点的产生过程和机理,特别是地球运动和大气部分,学生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一定要建立起来。

3.练习题要侧重于基础练习和历年高考题,题可以少,但一定要精,而且在讲解练习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解题方法与技巧的灌输,要做到“授之于渔”。而且讲解练习题时要能用学生就用学生,因为学生思维比较接近,并有利于学生自己加深理解。

4.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要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体系图,达到自己能够独立构筑知识体系图的程度。

5.认真完成每次得满分过关作业,对于一些经典练习题要让学生反复训练,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总之要让学生真正的做一道题顶一道题,突破难点、重点。并能举一反三。

总之,地理学科基本的教学模式就是:知识点讲解——学生记忆——构筑知识体系图——做题训练——习题讲解——旧题再训练——讨论突破难点。

另外,本次讲课两个人我们学科的教师不论有没有课都能做到全听全评,无一旷课现象发生。

高三地理学科组

篇6:地理听课评议记录

听课时间:20xx年12月2日第一节

听课班级:凯里十中初二(3)班

任课教师:

教学内容:第四章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从当天的天气现象进行提问,引入新课学习。 板书课题: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天气与气候

师:从多媒体课件上学习上学路上的四幅图,让同学们思考:这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样的天气?(晴、雨、大风、雪)感受如何?(从而引出“天气”的概念与特点)。

投影: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

师:“天气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一天的天气状况呢?在民间有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咱们交流一下,看谁知道得多?”(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投影:关于天气的词语。

过渡:“光靠词语是不能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那么怎样才能准

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看天气预报)

师:“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生:“要靠卫星云图”。 投影:卫星云图。

师:讲解卫星云图上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

设问: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根据天气符号) 投影:“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活动: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忆天气符号的比赛,看哪一组记得又对又快。2、选择几个天气符号,看谁画得好。

投影:“比一比”(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兴趣中获取地理知识)。

师:结合“沙尘暴”的符号,补充沙尘暴的有关知识,同时让学生思考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什么经常发生沙尘暴?应采取什么措施? 投影:“风”的符号,设问:如何识别不同的风呢?(说明:第一,什么是风杆、风尾、风旗。第二,风向的判断。第三,风级的表示方法。)

过渡:“熟记了“天气符号”,假如给你一幅城市天气预报图,你能当一次小小天气预报员吗?”

投影:“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发布天气预报(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对天气符号的记忆)。 投影下面的表格:

天气 气候

概念

区别

学生结合表格把问题写出来(目的是加深对天气与气候的理解)。 投影:判断下列词语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①温和多雨 ②阴雨绵绵 ③四季如春 ④阴转多云(让学生判断,目的是正确区分天气与气候)。

阅读“大气环境监测”,让学生知道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的质量,列举一些事实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问: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呢?(学生分组讨论)

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活动:搜集天气谚语,并验证其准确性。

板书设计:

天气与气候

一、 天气

1、概念 2、特点

二、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

篇7:初中地理听课反思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符主任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情境的创设,他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梯子下滑,从而引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的。最后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解决了所提出的问题,也引出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所以通过这节课,我又一次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引他们走向成功。

二、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

符主任的课件制作也十分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三、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所有老师都知道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听了符主任的这节课,使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这一点。课堂教学不但要有准确的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幽默的煽情语言,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数学教学中,符主任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符主任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虽然是第一次给孩子上课,但我却感受到他和孩子之间竟是如此的默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注意以学生间信誉心的交流。

篇8:地理听课感悟

亮点一、主线贯穿

整节课以当下很火的娱乐节目《奔跑吧, 兄弟!》作为主线贯穿始终。上课伊始, 教师先以当红明星邓超主唱的“跑男主题曲”进行听觉导入, 瞬间激活学生的听觉中枢, 再联系英语课堂, 创设情境:演员邓超一行人刚从古都敦煌回来, 想在英语课上与大家分享奇妙的敦煌之旅, 怎奈英语口语交流方面有些困难, 需要大家的帮助。由此导入, 愉快新奇地带领大家进入今天的英语学习, 尤其要点赞的是, 该环节利用“偶像效应”, 激发学生帮助他人的“正能量”, 人人都想跃跃欲试, 急不可耐的“露一手”。从心理学角度看, 恰当的“示弱”有利于内在潜能的迸发, 更何况是自己崇拜的偶像人物需要帮助呢?效果不言而喻。

亮点二、生词呈现

与传统的借助图片呈现单词相比, 这节课生词导入大方向没有变化, 在细节处理方面, 除了PPT之外, 还借助了“纸媒”, 这里说的“纸媒”显然不是它本来的意思。黑板上呈现四会词后, 让学生上黑板用磁扣粘贴上相应的中文释义及词性, 设置需要学生“上台操作”的环节, 学生觉得我有任务要完成, 而且是动手操作完成, 心理自然调整到最利于学习的适度紧张模式。并且在设置中文的时候, 有一个答案是多余的, 表面看是设置了障碍, 实则提供学生一个多思考的机会, 突破“思维定势”, 题目顿时高大上了。

亮点三、任务卡的设置

整节课设置了四个“跑男之任务”, 学生就像“闯关东”一样, 充满了神秘感, 每每闯过一关, 都有surprise在前方等待, 奖品兼顾个人和小组的, 因为当时适逢圣诞节前夕, 此环节被设置成了圣诞老人派送礼物, 学生们在胜利过关之后领取奖品时, 脸上露出的甜蜜笑容远胜于奖品中糖果的甜。此处还要竖起大拇指的是, 在学生领取奖品之后, 上课教师还专门为听课教师也准备了一份圣诞礼物, 精美的包装里包括糖果, 豌豆等小零食, 东西虽小, 意义却大, 它以实际行动告诉学生“分享快乐”是多么的重要, 正是这一小小的环节, 使得寒冬里的课堂那么温暖。

亮点四、对话模式的设计

一般情况我们在上课时, 会创设情境, 让学生进行pair work/group work, 这节课也完整地呈现了这一环节, 所不同的是学生扮演“导游”这一角色时, 教师先搭起了“平台”, 说是“平台”, 也可以说是后面进行写作的“支架”, 非常巧妙的做了铺设, “教”与“学”实现“生态”平衡。写作的Introduction, Location, What to see, What to do, Conclusion各环节交代地很清楚, 学生立马明白自己的任务是什么。

亮点五、激励方法

除了口头表扬外, PPT上出现的“鼓掌”画面, 学生闯过一关, 可以得到一个“passed”过关章, 就像2010年上海世博会每参观完一个场馆可以加盖一个“馆戳”一样, 有了合理的评价机制和良好的竞争氛围, 学生们抢着完成任务, 那股兴奋劲儿在场的听课教师都能深切地体会到。

亮点六、情感升华

课堂结尾处借用了电影《罗马假日》中的名句, “要么去旅行, 要么去读书, 身体和灵魂, 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 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pirit must be on the way. ) 非常有震撼力, 尤其对于喜爱旅行般喜爱阅读的人, 或是如喜爱阅读般喜爱旅行的人, 都极具感染力。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学习需要思考的空间, 离不开思考这一羽翼,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随后呈现的三个短句Keep reading! Keep traveling! Keep running! 恰到好处地点题, 为整节课的落幕点上了完美的惊叹号!此处, 笔者不想用句号, 因为一节好课到这里远没有结束, 留给听课教师的除了一节课的精彩之外, 自己也会去思考, 下面自己的课堂中应该怎么做?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怎样提高英语学科素养, 提升教学质量?借用备课组一位老大姐的话, “听到精彩的课还是会很激动, 说明自己还没有不可救药, 是吧?且教且反思, 且教且学习!”答案是肯定的,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当中, 做一名“思考型”教师, 每一天都会与进步同行!

篇9:在听课中受益,感悟教之魂

[关键词]听课 培训 受益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5-063

翻开我的培训笔记,一页页散发着宝墨香,智者的声音犹在耳畔: 一流教师教思想,至于“道”;二流教师教方法,止于“艺”;三流教师教知识,止于“技”。 教师的生命循环模式是:反思,实践,更新,再反思,再实践,再更新……而我的成长是众多名家点拨的,是大赛历练的,是学生撞击的。在一次次培训、一节节优质课中,若你懂得拾贝,也可以受益一生。

一、才艺让课堂双赢

2013年9月11日,我有幸到如诗如画的桂林市观摩了“全国第五届‘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素养大赛”的现场展示,此次大赛中每一个选手那扎实的基本功,那精彩的课堂教学,让观众们叹为观止。经过四天的观摩,我对大赛的四个环节感触颇深,我认为是教者的才艺使课堂获得了双赢。

第一环节,朗读展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朗诵是最基本的功底,课堂上最具感染力的也是教师的朗读。从选手们娓娓动听的朗读中,我深知:朗读课文时要吐音准确,语速要随着内容的不同而跌宕起伏。好的朗读,能把听者带进课文描写的气氛中,让人随着诵读者感受作者的感情变化,一篇课文朗读完了,听者还沉浸在课文描写的意境中,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参赛选手们用自己的声音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韵味,声情并茂,赢得了全场教师的阵阵掌声。

第二环节,书写展示。

“写方字,做真人!”教师能否写一手好字,代表着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教师能否写一手好字,给学生以榜样并起示范作用,直接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此次大赛6号和3号选手的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写的字行笔流畅、运笔均称、有顿有挫、结构合理、速度适中,力度适中。

第三环节,才艺表演。

“才艺表演”是整个比赛过程中最亮丽的部分,各个参赛教师用优美灵巧的舞姿、委婉动听的歌声、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娴雅自如的乐器表演引起了观众的声声赞叹!如贺州地区参赛的谢柳青老师现场画的国画水平之高,让全场的老师交口称赞;黄当钰老师为《喜洋洋》的片段配音让观众们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惊叹。看了他们的才艺表演,让我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想让自己的才艺能适应时代教育的要求,就要多练、多学。

第四环节,课堂教学展示。

这个环节是教师综合素质与教学素养的体现。一个教师,五十个学生,三十分钟,要把我们的语文课堂涵盖的知识与技能演绎得透明、灵动,如果没有扎实的才能,是不可能做到的。现场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你必须是一个杂学掌握者。在整个展示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潘校长的那节课, 她的课非常大气,整节课讲究教法与学法,学生在脉络分明的课堂中学到了很多学习语文的技巧,我也同时受益匪浅。

二、教海中拾“宝”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海探航,收获颇丰。2014年4月23日,在玉林体育中心,我欣赏到了一节节精彩的语文课,语文教师们用激情、幽默、创新引领我们徜徉在五花八门的教学艺术之路上,从他们传的“经”中,我拾到了“宝”。

(一)拾“宝”于讲读课文中煽情、解读上的动人之处

梧州市第一实验小学的梁励在上《“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一课时,对“凤辣子”这个人物的解读得很鲜活,通过品读、设疑、看视频等教学手段,一个泼辣张狂,喜欢使权弄势的人物形象跃然于课堂之上,并透过人物形象让人体会到作家描写人物的八面玲珑之法。

(二)拾“宝”于古诗吟唱、改编之巧妙处

这么多节展示课,让我印象颇深的是来宾市兴宾区城厢乡中心小学覃豪上的古诗教学《送元二使安西》。他摆脱了传统的古诗教学,在古诗诵读上,大胆改编,利用吟唱方法悟诗意、品诗情;善于利用课堂资源,把诗中之情延伸到朋友之情、师生之情。学生不但被情熏陶,还从课堂中学到了前所未知的知识。他轻轻松松地把知识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三)拾“宝”于文言文独特的解读方式上

在桂林市秀峰区中华小学的何刚上的文言文《活见鬼》一课中,他在释文上采用译文与原文对答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除此之外,他还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让学生深悟“活见鬼”的内在含义,从而更好地读懂文言文,进而喜欢文言文。

三、煽情于课堂中

向爱平是全国优秀小学语文教研员,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培训专家团队核心成员之一。听了他的课如同看了一部回味无穷的电影,让人历历在目。最吸引人的是他幽默风趣的语言,一进入课堂就感觉到一种亲近感,无论是听课还是上课都能融入这浓浓的热烈氛围中。

向爱平老师上了两节课,第一节课是《“年”的来历》,打从与学生互相认识开始,他就能把陌生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提升起来,板书课题的巧妙性也深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授课过程中,他的策略与闯关贯穿全文,“朗读课文、读懂内容、体会句子、讲讲故事”层层递进,步步过关。学生在挑战中学习,学出兴趣,学出水平。向老师注重内容与语言之间的联系,在表情达意中采用动作、联系上下文、对比句子的方式体会词语在文中的重要性。第二节课是《詹天佑》,这是一节读写引导课,通过詹天佑的事迹引领学生如何写好一个人。课堂上,他先提出一个策略:学写人,也要从阅读开始。他让学生明白对于一个不可以去接触的人,可通过阅读去认识。他让学生懂得由学习詹天佑,从而明白写人如何抓住人物的特征和抓住表现人物特征的事例去写,如何通过动作、语言体现这个人的精神品质。明白字、词、句、篇最终如何服务于学生的表达,怎样利用语言表达运用到实际中去,并从语言到内容让学生突出自己的内涵等,整节课意味深长而道远。

四、在培训、听课中破茧成长

在一次次的培训、听课中,我也渐渐地成长起来,并在一次次的优质课中把自己历练得更优秀,羽翼更丰满。2014年9月份,我沐浴着秋风的凉爽,秋雨的绵绵,带着我的课堂,踏上了外出云南的取经之路,并参加了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课题首届年会暨课题成果课堂比赛。远在云南之巅,我一边领略独特的云南风情,一边为我的优质课《欢庆》备战。第二天,终于到我破茧的时刻,我沉着、自信地上完了参赛的课。我身后的军团给了我智慧,赐予我勇气,在她们的一声声鼓励下,我终于不负众望,以同组最高分的成绩荣获了全国一等奖。此项奖项让我无比激动,在激动中我不禁充满感激,感激每一次听课、学习的机会,感激一次次难得的磨炼机会,感激自己在一次次小磨、大磨中磨出了意志,磨出了自信,也磨出了成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管是高屋建瓴的全盘把握,还是散落在语里句中的珠玑,都如一星灯火,骤然拨亮我的心扉,让我吟之、味之,受益无穷。就这样,一次次培训,一个个历练,让我在听课中受益,感悟教之魂。

篇10:听课感悟(本站推荐)

10月18日,2012年浦江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在郑宅镇初级中学举行。作为七年教龄以下的青年教师,我有幸聆听了不同年级、不同课题的八堂关于阅读课中的英语词汇教学的课。这些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收获很多。

七年级的四堂课主题是This is me.有两位老师是通过英文歌曲引课的;有一位老师是通过和简单的交流进行引课的;有一位老师是通过自我介绍进行引课的。虽然是同一课题,四位老师却为我们带来风格迥异的四堂课。何淑萍老师的课容量很大,却有条不紊。她设计的自我介绍的表格,很智慧,左边是问句,右边是答句的句型加一些提示语,可以说本课的重点都浓缩到她设计的那个表格里。王丽莉老师清唱的英文歌曲What’s your name?很不错。她注重语音教学,在单词跟读时,她引导学生用升降调跟读。杨灵巧老师通过自我介绍,导入词汇教学,但对词汇的教学,她并没有在进行阅读教学前全部教掉,而是分步化解。她的课堂上出现了可以贴的四线格,既方便,又美观。让坐在下面听课的我们不禁大呼,“原来还有可以贴的四线格?”季风仙老师的作业设计比较丰富,而且她注重情感教育Make new friends, but keep the old.One is silver, and the other gold.我认为上面提到的四位老师的有点都值得我学习。

八年级两堂课的主题是Getting ready for Halloween.何萍萍老师准备的面具、南瓜灯等道具,让学生来感受万圣节,课堂气氛好。朱康老师善于使用肢体语言,而且比较幽默,带给大家很多快乐。另外两堂课的主题是The fashion show.彭小贞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讨论能为希望工程做些什么。李萍老师在课堂中举行了属于学生自己的时装秀,还让他们帮她设计衣服,最后情感教育部分,提醒学生应该穿适合学生的衣服。

篇11:听课感悟

“教学模式展示课”活动开展以来,我在活动中听到了许多位优秀的教师讲课,每位教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独到的教学魅力,让我也学习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以下是我感触较深的几点:

一、以“读”为主线。可以清楚地看到,老师们没有进行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而是把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为使朗读与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读真正发自心声,教师没有过多地纠缠于内容上,而是紧紧抓住课文语段,以此为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读悟情,来感受文中感情。在人们的心里,.爱国其实是一很空洞的字眼,如何让学生走进一个伟人的内心。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老师师都采用了多种手段。首先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明白为什么要说这段话;其次是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去感受丰富的内心世界;最后运用媒体,以歌曲创设情境,体会心声。这样层层铺垫,情境渲染,激发情感,反复引读,学生的感悟自然较为深刻。这种“读”,真可谓有“声”有“色”,提升了层次。

二、自主合作,让学生“参与——开放——生成”。《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语文学习。为此,教师营造一个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愿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的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生成能力,提高素质,是很重要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每个自然段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写批注,然后再全体交流。交流时,常老师也没有完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师生在和谐的谈话氛围中把柳树不屈不挠的精神体会了出来。最后老师让学生想如果你就是这株柳树,面对和霍金一样的问题,你想怎么回答呢?请你再次默读最后一段,并联系上下文,然后,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一写。在这个环节,学生更是大谈感受,畅所欲言,教师在此时则成了一名聆听者、点拨者、鼓励者。这样,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发展了能力,生成了智慧,同时在平等融洽的对话中也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教学过程中,老师始终热情充沛、慷慨激昂,用发自内心的对柳树的敬仰和对生命力的敬畏为课堂奠定了积极的感情基调,学生无不深受影响。

篇12:《中国龙》听课感悟

前几天听了一节李大力老师的省级骨干教师示范课《中国龙》,感受颇深,一、借助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由于多媒体的广泛使用,美术课也开始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往,上欣赏课都局限在教室,学生只能看到有限的挂图,这样学习差的学生就大大的减弱了学习的积极性。以观看龙字图片,舞龙、赛龙舟等导入让学生体验中华民族传统的龙文化,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中国龙”。导入目的是达到既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又直接切入本课内容主题,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知识与技能”的落实

在知识技能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个“中国龙”的制作过程,提升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中国龙”的制作步骤,并且能作简单的变化。

三.注重动手演示

在课堂中示范制作“中国龙”的龙身,龙头,简简单单的用纸杯作“龙身”和“龙头”,即启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起到了直观、形象的示范性作用。

四、关注了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行为以及美术作品的评价。学生分组制作“中国龙”后老师根据学生作品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共同进行评析改正。点评时教师采用了自评,互评,教师方式来检查问题所在的原因,师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

五.教学环节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

六.情感态度培养

篇13:地理听课感悟

一、构建地理知识与生活桥梁, 让生活充满阳光

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教育资源, 生活中有地理, 生活中有阳光。作为地理教师, 将师生地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书本知识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备课活动中, 教师要常思考学生在有关地理课的知识点方面己积累了哪些地理生活经验, 现实中哪些地理经验可作为本次教学的辅助, 让学生怎样用地理知识指导生活, 促进学生积极关注地理生活世界, 用其诚和挚爱沟通学生书本知识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二、怀平常心, 干踏实事, 做幸福地理教师

我一直认为教师是一个幸福的职业, 也是学生终生幸福的奠基人。教师要给学生以幸福, 自己首先应成为一个懂得如何创造幸福生活的人。作为一名教师, 心态上要做到清净心看世界、快乐过生活、平常心务实, 教学上踏踏实实备好每一节课, 做到有备而教, 精心施教。教师平常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优秀的教师能成就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 争做学生的良师。在课余关心爱护学生, 争做学生的益友, 尽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视留守学生为子女一样关照和关爱, 不断进行心理疏导, 让他们在校能感受到在家一样的温暖。尤其在班主仟工作方面, 我不仅用心教书而且用心当班主任, 在抓好班级管理方面积累了些经验, 自身成熟了很多, 也不断向高校输送了优秀人才。在过去的教书生涯中我以敏于好学, 勤于施教的工作作风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同行的敬佩、家长的称赞、领导的表扬, 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我, 享受到做教师的幸福。

三、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地理基本技能

通过课堂中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不仅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而且更重要的是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心理健康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联系实际, 适时组织引导,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增强学生学习的方向性, 使学生知道要学习些什么和在学习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在合作学习中, 要教会或指导学生明确分工和互动合作, 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使学生学会归纳与概括, 同时也能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达到认知和情感的和谐发展。探究学习是教师创设一种类似学习研究的情境, 使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利用发散思维采用相应的策略, 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需学习多学科知识, 更新自身知识结构, 以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特别是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中, 需重新定位角色, 地理教师不只是地理知识传授者, 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民主、平等、合谐的学习空间, 让学生在各种学习中能选择好适宜自已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作为地理教师, 我认为在课堂上应主要培养学生以下能力:观察事物能力一一通过教材学会在学习知识过程中, 养成仔细观察并能快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思考问题能力一一课堂上鼓励学生带着思考学习, 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 提高学会反复思考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一一准确表述问题涉及的原理和规律;动手实践能力一一安排学生制作简易教学用具、演示相关知识的形成原理, 指导学生参与科学实验活动, 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撰写活动调查报告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合作探究能力一一互动合作是现代地理课堂的主要手段,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协作精神, 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从"教师讲授”到“学生探究", 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 也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

四、勇于探索, 乐于教研

从事地理教学多年了, 我深刻感悟到:只有不断读书学习、探索研究、反思总结, 才能将所见、所闻、所为、所思进行提炼、归纳、总结, 从实践认识上升为理论探索。我刻苦钻研地理教育教学研究, 广泛阅读哲学、社会学、文化学、国学经典理论书籍, 奠定研究和思考教育的理论基础, 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 重视课堂教学质量,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着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素养。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必须加强学习, 这样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质量观。

作为新时代的地理教师, 要继续努力工作, 加强自修, 愉快教书, 快乐育人, 积极探索新思路, 积极参与科研工作, 充分发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 通过实践, 力争成为一位名师。

摘要:学生学习方法传授和能力培养是地理课堂的主要目标。营造宽松融洽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 帮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方法。教师把教材变得妙趣横生、通俗易懂, 从而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开放的地理课堂是未来地理课堂教学的主流发展方向。

篇14:地理听课感悟

[关键词]初中地理 听课活动 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119

对于每一位地理教师来说,听课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随着教学调研活动与校内外教研交流活动的增加,即使农村地理教师也经常被听课或到其他地理同行的课堂上听课。为了有效地促进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行为的更新,我们地理教师需要在听课过程中准确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

一、换位移情,定位于“教师”角色

在听课活动中,我们的角色从授课者转变成听课者后,有时并未同步对自身角色进行恰当的定位,依然习惯于当一个旁观者、评价者。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听课其实就是一个与授课者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过程,作为一个听课者,我们不能拘泥于“听课”一个角色,应在思想上把自己定位于“授课老师”,努力将自己的构思与执教者的课堂处理进行对比。这样,我们就易于发现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在自己课堂上借鉴优点、杜绝缺陷教法提供依据。

一般情况下,在知道有人听课的情况下,授课教师都会努力地做好课前准备。有些教师因能够合理驾驭课堂而实现了备课预设,可能也有些教师或因有人听课而紧张、或因准备不充分、或因学生方面的课堂意外,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教学失误与不足。面对课堂教学中的失误与不足,听课者可设身处地去想一想: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该怎样上?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水资源”的教学中,一位学生列举了“2012年7月21日北京地区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及洪涝灾害”这一新闻,用以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然而,这个新闻情境事例却容易对理解“南丰北缺”的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产生思维干扰,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又没有及时点出事例与空间分布的区别之处。通过换位思考,如今笔者在设计学生活动时,都会提醒自己尽可能做好课堂预设。

二、融入课堂,定位于“学生”角色

在课堂中,听课教师往往只把视线集中在授课教师身上,密切关注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却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学习心理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某种程度上就是教师教学的一面镜子,反映出授课教师的课程理念、教学技能以及预设能力等。除了关注学生表现出来的典型思维、解决方法、表情动作外,我们在听课中应当定位于“学生”角色,从学生的视角去思考如何设计教学,如何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定位于“学生”角色,折射出教师教学理念的革新,需要我们通过听课行为的每一个细节去践行。例如,听课的时候,多数情况下,我们坐在教室的后面,这样的位置既能较好地观摩到教师的教学活动,又不影响学生的学习。但是,这样的听课位置,更多关注的是课堂的整体氛围,很容易忽视学生学习的具体过程。因此,教师不妨搬个凳子主动地坐到学生的中间,以更有效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为了避免因坐到学生中间可能导致学生心里紧张,不妨在课前几分钟与学生聊上几句。

三、且听且思,定位于“学习”角色

地理教师之间的听课,其目的就是学习,是以别人的课堂为“明镜”,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因此,我们应当将自己定位于“学习”角色,用一种欣赏的心态去看待所听的地理课堂。在听课中努力去寻觅、捕捉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或创新点:也许是巧妙简约的课堂设计,也许是机敏聪慧的调控技能,也许是灵活多变的合作方式,甚至是一两个传神到位的体态语言。注意课堂教学细节,并注重听课后的反思和总结,就能在慢慢品味、细细揣摩、活学活用中,不断加深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更好地促进个人的发展。另外,课堂是遗憾的艺术,任何一节课或多或少都有缺憾,甚至会存在一些严重的教学失误,这时我们也应从“学习”的视角上想想:在自己的课堂上是否也存在类似状况?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解决?只有这样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我们对地理课堂教学才会有越来越明晰、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不管是自己上课,还是听别人的课,我们不难发现,地理课堂的精彩不仅仅源于授课教师的精彩,在很多情况下也离不开学生的精彩。听课教师必须杜绝“优越”心理,进入“学习”角色,不仅要注意向授课教师学习,还应主动向与自己同处地理课堂的学生学习。例如,面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快速描绘中国轮廓图、声情并茂的朗读、逻辑合理的讲解等学生闪光点,我们不能无动于衷,不动声色,应当与全班学生、授课教师一起给表现出色的学生以鼓励和赞赏,不要吝惜自己的掌声。

总之,在听课过程中,教师将自己定位于“教师”“学生”“学习”角色,可以有效化解为听课而听课、以旁观姿态评头论足等不良听课现象,并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质量。

上一篇:老人和鸟续写250字作文下一篇:华厦武术协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