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听课感悟

2024-05-09

教师听课感悟(共12篇)

篇1:教师听课感悟

教师实习感悟 ——记初次听课

实习的第一天,与其他同学报道、见面、回家的节奏不同,徐汇中学立刻为我们安排了带教老师。更为幸运的是,当天下午,我们就以实习教师的身份来到初二(1)班旁听了一节生物课。角色的转变让我第一次真正地站在一名教师的立场上思考问题。通过这次的听课,我逐渐开始了解并学习教师身上的品质。

一、在保证课堂授课质量的情况下,不过于严格要求纪律。

心中来不及为教师生涯的第一步暗自窃喜,就被楼道里横冲直撞的熊孩子们震惊了。初中生如海浪般磅礴的能量与生机,在让人惊叹生命活力的同时也不禁担忧年少的孩子们是否能在课堂上克制住自己旺盛的精力。

课前是自己学生时代耳熟能详的眼保健操,上海的暑气尚未消散,在略显闷热的教师中,学生们很难静下心来做操。之后,上课开始了。整堂课上,陆老师并没有过多地强调几率问题,虽然讲台下时不时会有小动作,但是陆老师只是个别指出了两个过于吵闹或者思想不集中的同学。课后我怀着心中的不解向陆老师询问。“初中生由于年龄等原因,自制能力稍差,课堂上也无法百分之百集中精神,偶尔的走神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如果在课堂上大声喧闹或者睡觉做其他事情则必须阻止。与课堂相关的讨论是允许的,经常性地停下讲课强调纪律会打乱上课的节奏。学校不是工厂,学生也不是一模一样的产品。传授知识,同时不扼杀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才是老师的本职。”这样的教育理念很好的平衡了授课与纪律的关系。的确,低年龄的学生还不谙世事,不能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要妥善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站立在学生的对立面,同时不能过于依赖纪律和权威。师生相处之道玄妙高深,吾辈尚需求索。

二、让知识贴近生活

课堂初始,有两个学生分别上台讲解了血型的相关知识以及大小为什么会引起腹痛。陆老师说这是她课前的小活动,让学生寻找身边自己感兴趣并与生物相关的现象或知识与同学们分享。其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给孩子们带来乐趣。

除了课前的生物知识分享之外,我还发现,陆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经常举例身边的事物,总能引起学生们很大的讨论热情。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举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也更容易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

相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很难形成概念的文字,生活就是一条知识的捷径,就如同死记硬背与形象记忆一般差异显著。

三、知识,过一遍者是为读者,过五遍者是为学者,过百遍者尚可为师

陆老师授课过程行云流水,没有因为任何准备不足或其他原因中断上课,讲课时语速适中,重点突出主要知识。与自己在大三讲解实验课时的手足无措形成鲜明对比。陆老师将这归功于熟能生巧。教师不单单要掌握知识,还必须能将它流利地表达出来,这需要对知识百分之百的熟悉。相对应的,就是必须多花功夫备课,试讲。

第一天,收获良多,也看到了自己在教师这一岗位上需要努力的方面。无论是与学生的关系,上课的节奏还是授课的方法,都需要长时间的研究与实践。

篇2:教师听课感悟

听了宫丽丽和张玉林老师的这两节课让人耳目一新。虽然这两位老师属于新岗教师,但他们毕竟是老教师,精彩之处还是很多,如课堂设计的精彩,环节设置的紧扣,语言精炼理论透彻,让我深深折服。现针对两位教师的讲课谈一下自己的心得感悟:

1.教师素养要提升:

(1)人文素养:两位教师站在台上,首先让人感觉到的就是一种教师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当她们开始讲课时,内容让你知道她们是历史老师,但语言却让人误以为是语文教师,人文素养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人深深敬服。

(2)技能素养:为符合时代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这不仅仅是掌握多媒体运用,还应给是熟练掌握,同时对于音频、视频文件的穿插,flash动画的播放等也应该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才能让学生充满兴趣。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素养,让课堂生动、活泼。

(3)理论素养:扎实的业务理论知识能提升一个教师的品味。以科学先进的理论为指导,才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事半功倍。两位教师言语间始终透露着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理念,并在自己的课堂加以运用和

实践,真正的做到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2、教学环节运用好

教学环节包括哪些,每一位老师都知道。但,知道的是仅仅的名称还是真正的内涵?我们有的教师只是为自己的环节冠上种种新颖的名词,从而使得教学过程华而不实。宫老师和张老师告诉我们,教学环节不仅要明确,会用,同时还要用的有技巧。

3、三维目标达成高

三维目标的达成,是一节课的基本标准,和谐课堂不停留在简单的达成上,还要有较高的达成度。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有情感体验还要内化为自己的行动中;能力目标,不仅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还应在实际生活中能较好的运用,不是纸上谈兵;知识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记住,而且要内化消融。

4、教学资源挖掘深

教学资源的挖掘,我认为分为两方面:一是对教材文本资料的挖掘,有效运用,不是当作简单的故事材料;二是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宫老师讲解的比较细,时常与考点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明确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同时加深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训练。

5、归纳整合有价值

课堂的归纳整合是对课堂知识掌握的一个巩固加深,同时也是一种检测。归纳应做到多样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既体现其存在的意义价值又能让学生喜欢。张老师以框架的形式将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参与度高。

两位老师的课,各有所长有,有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我们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总之我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素养和水平,让自己的课堂焕发无限的精彩,给学生展示历史的魅力。

篇3:一节听课引发的感悟

前不久, 听了同科教师的一节课, 讲的是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Unit 8的一节新课, 这一单元主要围绕“志愿者”话题展开讨论。因此, 她在上第一课时时, 先不着急进行新课, 而是引入话题“Do you like help others”, 肯定多数学生会回答“Yes”“Sure”, 那么刚好引入了第二个句子“How do you help others?”把话题的重心抛给学生,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及看法。其他学生一见此情景, 兴趣一下子也被调动起来, 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 在学生的带动下引入要学的句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而这位教师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恰如其分地穿插了本节课的短语“clean up”“give out”及“cheer up”, 在她讲述“cheer up”时,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叫起一个男生问:“Have you ever cheer up sick kids?”还没等男生回答, 她就笑着说下去:“Oh, I know, you often make kids cry.”自然全体学生开心一片, 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课堂练习这一部分, 她将学生分成小组, 分别以“What kind of volunteer jobs do you want to do?”为题写出自己的想法并以竞赛的形式上台表演, 学生大胆、流利的展示又一次博得了在场教师的阵阵掌声。最后, 她以此为作业写篇小作文, 又做到了课后巩固。

在听她这节课之前, 我已按照“先教词, 后教句子”的模式在一个班上了一节, 而后, 我按照这种方法以及我的简单改动之后, 发现学生的发言, 活跃程度明显有所提升。

究其原因, 还是这位教师调动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引入了他们都感兴趣的话题, 从生活入手, 从实际出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的提问如果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就有了原动力, 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多设置启发性的问题, 尽量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 引人入胜, 用艺术的、科学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 使之产生学习的动力。如, 新目标九年级Unit 9 (Section B) 在教生词前, 可以先问学生:“Do you like potato chips?”在肯定学生答案之后。拿出薯片让他们亲自品尝并告诉他们答案“Crispy and Salty”。

尽量多进行愉快教学, 中学生正处于智商、心理和生理成长发育的多变时期, 往往好奇心强 (争强好胜) 。因此, 教师应采用风趣、幽默的开场白, 生动的故事, 优美的音乐进行教学。又如, 新目标九年级Unit 6导入新课时, 可以运用各种恰当、合适的音乐引入新课, 学生听“青花瓷”联想到“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 听舞曲想到“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等等,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质量。

篇4:一节听课引发的感悟

前不久,听了同科教师的一节课,讲的是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Unit 8的一节新课,这一单元主要围绕“志愿者”话题展开讨论。因此,她在上第一课时时,先不着急进行新课,而是引入话题“Do you like help others”,肯定多数学生会回答“Yes”“Sure”,那么刚好引入了第二个句子“How do you help others?”把话题的重心抛给学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及看法。其他学生一见此情景,兴趣一下子也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在学生的带动下引入要学的句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而这位教师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恰如其分地穿插了本节课的短语“clean up”“give out”及“cheer up”,在她讲述“cheer up”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叫起一个男生问:“Have you ever cheer up sick kids?”还没等男生回答,她就笑着说下去:“Oh,I know,you often make kids cry.”自然全体学生开心一片,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课堂练习这一部分,她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以“What kind of volunteer jobs do you want to do?”为题写出自己的想法并以竞赛的形式上台表演,学生大胆、流利的展示又一次博得了在场教师的阵阵掌声。最后,她以此为作业写篇小作文,又做到了课后巩固。

在听她这节课之前,我已按照“先教词,后教句子”的模式在一个班上了一节,而后,我按照这种方法以及我的简单改动之后,发现学生的发言,活跃程度明显有所提升。

究其原因,还是这位教师调动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引入了他们都感兴趣的话题,从生活入手,从实际出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的提问如果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有了原动力,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多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尽量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用艺术的、科学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使之产生学习的动力。如,新目标九年级Unit 9(Section B)在教生词前,可以先问学生:“Do you like potato chips?”在肯定学生答案之后。拿出薯片让他们亲自品尝并告诉他们答案“Crispy and Salty”。

尽量多进行愉快教学,中学生正处于智商、心理和生理成长发育的多变时期,往往好奇心强(争强好胜)。因此,教师应采用风趣、幽默的开场白,生动的故事,优美的音乐进行教学。又如,新目标九年级Unit 6 导入新课时,可以运用各种恰当、合适的音乐引入新课,学生听“青花瓷”联想到“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听舞曲想到“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等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由此可见,每位教师在课前都应充分准备,并且多动脑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而听课又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听课,随时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

篇5:教师观摩课听课教学心得感悟

一、教师们上课节奏清晰、明快,整个课堂驾驭能力非常强。尤其是__老师的课,整个课堂有张有弛,学生始终处在高度兴奋、高度思考运转的状态。

二、教师上课立足点高,目标把握明确,整堂课重在文本,然又不局限于文本,而是根据学习知识掌握情况,合理开发和生成课堂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在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有效的扩展开去。学生有效的从“学英语”水到渠成的转变成“用英语”。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切实让学生“活”用英语,用“活”英语。

三、上课时,教师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每节课,教师的情感到位,激情饱满,在情感处理上,又不象演员那样只注重自己的情感渲染,而是通过自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给学生学习的安全感和开口表达的欲望,达到有效激活课堂气氛和同学之间默契配合的效果。

四、课堂上,教师节奏控制得当,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没有松懈的机会。整节课教学内容充实,学生学习紧张、明快而且轻松、活泼。传感给每位听课教师的是这种感觉。学生不是被“逼”着学,被“牵引”着学,而是学生切实想学,想表达。

篇6:中学数学教师的听课评课感悟

1、班级文化浓厚,学习氛围浓厚,上课前响亮的班级口号,鼓舞士气,显示了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充分体现了英民中学的德育教育极其到位。好的状态是成功的一半!

2、两位教师基本功扎实,对教材特别熟悉,教态自然大方。在教学过程中的适时点播,指导,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力。课堂上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赞扬。对课堂的把控度很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一样的导学案,两个老师上出了两种味道。能结合班级情况适时调整,灵活掌握,体现了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第一节课学生程度比较好,积极探讨,老师的习题设计逐渐加深难度,使每名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第二节课,学生程度相对弱点,教师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合学,自学,照顾了后进生,教育不让一个孩子落队。听课的时候同时也在思考自己如何上这节课,针对我的学生,我觉得第二节课是我真实的课堂,比较接地气。

4、课堂教学中要有声音:讨论声,质疑声,掌声。一个精彩的数学课堂,离不开这几声,讨论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质疑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掌声体现了学生的互相欣赏和尊重。两节课老师都做到很好,学生小组合作,展示环节做到非常漂亮,语言简练,条理性极强,这样的学生讲解比老师讲解更容易让学生学会,同龄人的思维是相通的。

5、课堂展示有侧重点,只展示易错点,新课标要求老师只讲不会的,容易错的,让学生经历出错的过程,再点拨,加深印象。做一类型的题目之后,让学生小结,不仅是会这道题,更要明白出题人的意图,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6、注重创新性思维,一题多解和数学思想的渗透。两位老师在她们的课堂中都注重学生的一题多解,并时刻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如整体思想、类比思想等。

总之,观摩的这两节课,同课异构,同一主题,不同风格,将分解因式——平方差公式的学习讲的细致入微且延展拓广,真正做到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她们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优点我将努力学习,以便应用于我的课堂,行走在教育的路上,高效课堂的模式多变,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高效课堂,我们一直在路上!

篇7:听课感悟

11月23日我有幸来到了有着“蓝宝石之都”美誉的昌乐参加全市初中“阅读能力提升工程”成果展示暨第十二届初中“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活动。倾听着名师们精心打造的课堂,领略着他们将教材与阅读的完美结合,也看到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的个性、思想都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花儿,我不禁感叹:昌乐之行,不虚此行。

三天的学习可谓是收获满满。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舞台交给学生,他们一定会还给我们不一样的语文课。孩子们关于名著《西游记》的精彩展演让我更加坚信了了阅读的力量和魅力。张永青老师《皇帝的新装》以速读的方式引领孩子们进入童话世界,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阅读,使学生有了强烈的语言表达欲望。让孩子们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入角色当中,演绎的同时也更好的理解了角色,真正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真谛。刘杰老师在讲授《昆明的雨》时和《金岳霖先生》完美结合,以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充满激情的教学方式把孩子们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了,如指导阅读文中的“这种东西也能吃?!”“卖杨梅——”三言两语便让学生体味到汪曾祺先生雅俗共赏的语言,使阅读如润物细无声般渗透到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师生共读,别开生面。肖培东老师的《诗歌创作》更是唤醒了孩子们心中的“诗意”。坡上,坡下,散落一地的不仅是秋叶,还可以是孩子们口中的一树的金黄,是收获,是秋天的微笑,是春天的希望,是女孩子们的心事……就连孩子们一时想不出来的“不知道”,也成了肖老师口中的诗意。如此诗意的老师,诗意的课堂,让孩子们怎能不喜欢?姬燕老师通过让孩子观察梵高的一幅画《穿越永恒之门》来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环境烘托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写作当中。崔丽梅老师的《白杨礼赞》,孙伟老师的《最是童话有奇珍》也让我认识到语文课堂原来可以这么多姿多彩。

除了6位名师的精彩课堂呈现,优秀教师们关于语文教学的经验分享,肖培东老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和首都师范大学张彬福教授的《关于初中阅读教学探讨》讨的学术报告也是让刚刚踏入初中讲台的我受益匪浅。

在为期两天的学习中,我看到了优秀老师们深厚的学科功底和充满激情的教学。也让我深切的感受到语文教学还是要回归本真,不摆花架子、不花哨、要去伪存真,要大道至简。要让孩子真正的爱上阅读,爱上语文。正如肖培东老师所说的要简简单单教语文。但我也深知,课堂上呈现的“简单”其实教师背后备课的“不简单”,更不是对优秀教师展示课上所用教学方式的简单模仿。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要有真功夫。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但我会一直在路上,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让我教的孩子们真正的爱上阅读,爱上语文。

篇8:教师听课感悟

亮点一、主线贯穿

整节课以当下很火的娱乐节目《奔跑吧, 兄弟!》作为主线贯穿始终。上课伊始, 教师先以当红明星邓超主唱的“跑男主题曲”进行听觉导入, 瞬间激活学生的听觉中枢, 再联系英语课堂, 创设情境:演员邓超一行人刚从古都敦煌回来, 想在英语课上与大家分享奇妙的敦煌之旅, 怎奈英语口语交流方面有些困难, 需要大家的帮助。由此导入, 愉快新奇地带领大家进入今天的英语学习, 尤其要点赞的是, 该环节利用“偶像效应”, 激发学生帮助他人的“正能量”, 人人都想跃跃欲试, 急不可耐的“露一手”。从心理学角度看, 恰当的“示弱”有利于内在潜能的迸发, 更何况是自己崇拜的偶像人物需要帮助呢?效果不言而喻。

亮点二、生词呈现

与传统的借助图片呈现单词相比, 这节课生词导入大方向没有变化, 在细节处理方面, 除了PPT之外, 还借助了“纸媒”, 这里说的“纸媒”显然不是它本来的意思。黑板上呈现四会词后, 让学生上黑板用磁扣粘贴上相应的中文释义及词性, 设置需要学生“上台操作”的环节, 学生觉得我有任务要完成, 而且是动手操作完成, 心理自然调整到最利于学习的适度紧张模式。并且在设置中文的时候, 有一个答案是多余的, 表面看是设置了障碍, 实则提供学生一个多思考的机会, 突破“思维定势”, 题目顿时高大上了。

亮点三、任务卡的设置

整节课设置了四个“跑男之任务”, 学生就像“闯关东”一样, 充满了神秘感, 每每闯过一关, 都有surprise在前方等待, 奖品兼顾个人和小组的, 因为当时适逢圣诞节前夕, 此环节被设置成了圣诞老人派送礼物, 学生们在胜利过关之后领取奖品时, 脸上露出的甜蜜笑容远胜于奖品中糖果的甜。此处还要竖起大拇指的是, 在学生领取奖品之后, 上课教师还专门为听课教师也准备了一份圣诞礼物, 精美的包装里包括糖果, 豌豆等小零食, 东西虽小, 意义却大, 它以实际行动告诉学生“分享快乐”是多么的重要, 正是这一小小的环节, 使得寒冬里的课堂那么温暖。

亮点四、对话模式的设计

一般情况我们在上课时, 会创设情境, 让学生进行pair work/group work, 这节课也完整地呈现了这一环节, 所不同的是学生扮演“导游”这一角色时, 教师先搭起了“平台”, 说是“平台”, 也可以说是后面进行写作的“支架”, 非常巧妙的做了铺设, “教”与“学”实现“生态”平衡。写作的Introduction, Location, What to see, What to do, Conclusion各环节交代地很清楚, 学生立马明白自己的任务是什么。

亮点五、激励方法

除了口头表扬外, PPT上出现的“鼓掌”画面, 学生闯过一关, 可以得到一个“passed”过关章, 就像2010年上海世博会每参观完一个场馆可以加盖一个“馆戳”一样, 有了合理的评价机制和良好的竞争氛围, 学生们抢着完成任务, 那股兴奋劲儿在场的听课教师都能深切地体会到。

亮点六、情感升华

课堂结尾处借用了电影《罗马假日》中的名句, “要么去旅行, 要么去读书, 身体和灵魂, 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 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pirit must be on the way. ) 非常有震撼力, 尤其对于喜爱旅行般喜爱阅读的人, 或是如喜爱阅读般喜爱旅行的人, 都极具感染力。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学习需要思考的空间, 离不开思考这一羽翼,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随后呈现的三个短句Keep reading! Keep traveling! Keep running! 恰到好处地点题, 为整节课的落幕点上了完美的惊叹号!此处, 笔者不想用句号, 因为一节好课到这里远没有结束, 留给听课教师的除了一节课的精彩之外, 自己也会去思考, 下面自己的课堂中应该怎么做?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怎样提高英语学科素养, 提升教学质量?借用备课组一位老大姐的话, “听到精彩的课还是会很激动, 说明自己还没有不可救药, 是吧?且教且反思, 且教且学习!”答案是肯定的,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当中, 做一名“思考型”教师, 每一天都会与进步同行!

篇9:在听课中受益,感悟教之魂

[关键词]听课 培训 受益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5-063

翻开我的培训笔记,一页页散发着宝墨香,智者的声音犹在耳畔: 一流教师教思想,至于“道”;二流教师教方法,止于“艺”;三流教师教知识,止于“技”。 教师的生命循环模式是:反思,实践,更新,再反思,再实践,再更新……而我的成长是众多名家点拨的,是大赛历练的,是学生撞击的。在一次次培训、一节节优质课中,若你懂得拾贝,也可以受益一生。

一、才艺让课堂双赢

2013年9月11日,我有幸到如诗如画的桂林市观摩了“全国第五届‘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素养大赛”的现场展示,此次大赛中每一个选手那扎实的基本功,那精彩的课堂教学,让观众们叹为观止。经过四天的观摩,我对大赛的四个环节感触颇深,我认为是教者的才艺使课堂获得了双赢。

第一环节,朗读展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朗诵是最基本的功底,课堂上最具感染力的也是教师的朗读。从选手们娓娓动听的朗读中,我深知:朗读课文时要吐音准确,语速要随着内容的不同而跌宕起伏。好的朗读,能把听者带进课文描写的气氛中,让人随着诵读者感受作者的感情变化,一篇课文朗读完了,听者还沉浸在课文描写的意境中,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参赛选手们用自己的声音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韵味,声情并茂,赢得了全场教师的阵阵掌声。

第二环节,书写展示。

“写方字,做真人!”教师能否写一手好字,代表着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教师能否写一手好字,给学生以榜样并起示范作用,直接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此次大赛6号和3号选手的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写的字行笔流畅、运笔均称、有顿有挫、结构合理、速度适中,力度适中。

第三环节,才艺表演。

“才艺表演”是整个比赛过程中最亮丽的部分,各个参赛教师用优美灵巧的舞姿、委婉动听的歌声、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娴雅自如的乐器表演引起了观众的声声赞叹!如贺州地区参赛的谢柳青老师现场画的国画水平之高,让全场的老师交口称赞;黄当钰老师为《喜洋洋》的片段配音让观众们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惊叹。看了他们的才艺表演,让我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想让自己的才艺能适应时代教育的要求,就要多练、多学。

第四环节,课堂教学展示。

这个环节是教师综合素质与教学素养的体现。一个教师,五十个学生,三十分钟,要把我们的语文课堂涵盖的知识与技能演绎得透明、灵动,如果没有扎实的才能,是不可能做到的。现场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你必须是一个杂学掌握者。在整个展示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潘校长的那节课, 她的课非常大气,整节课讲究教法与学法,学生在脉络分明的课堂中学到了很多学习语文的技巧,我也同时受益匪浅。

二、教海中拾“宝”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海探航,收获颇丰。2014年4月23日,在玉林体育中心,我欣赏到了一节节精彩的语文课,语文教师们用激情、幽默、创新引领我们徜徉在五花八门的教学艺术之路上,从他们传的“经”中,我拾到了“宝”。

(一)拾“宝”于讲读课文中煽情、解读上的动人之处

梧州市第一实验小学的梁励在上《“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一课时,对“凤辣子”这个人物的解读得很鲜活,通过品读、设疑、看视频等教学手段,一个泼辣张狂,喜欢使权弄势的人物形象跃然于课堂之上,并透过人物形象让人体会到作家描写人物的八面玲珑之法。

(二)拾“宝”于古诗吟唱、改编之巧妙处

这么多节展示课,让我印象颇深的是来宾市兴宾区城厢乡中心小学覃豪上的古诗教学《送元二使安西》。他摆脱了传统的古诗教学,在古诗诵读上,大胆改编,利用吟唱方法悟诗意、品诗情;善于利用课堂资源,把诗中之情延伸到朋友之情、师生之情。学生不但被情熏陶,还从课堂中学到了前所未知的知识。他轻轻松松地把知识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三)拾“宝”于文言文独特的解读方式上

在桂林市秀峰区中华小学的何刚上的文言文《活见鬼》一课中,他在释文上采用译文与原文对答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除此之外,他还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让学生深悟“活见鬼”的内在含义,从而更好地读懂文言文,进而喜欢文言文。

三、煽情于课堂中

向爱平是全国优秀小学语文教研员,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培训专家团队核心成员之一。听了他的课如同看了一部回味无穷的电影,让人历历在目。最吸引人的是他幽默风趣的语言,一进入课堂就感觉到一种亲近感,无论是听课还是上课都能融入这浓浓的热烈氛围中。

向爱平老师上了两节课,第一节课是《“年”的来历》,打从与学生互相认识开始,他就能把陌生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提升起来,板书课题的巧妙性也深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授课过程中,他的策略与闯关贯穿全文,“朗读课文、读懂内容、体会句子、讲讲故事”层层递进,步步过关。学生在挑战中学习,学出兴趣,学出水平。向老师注重内容与语言之间的联系,在表情达意中采用动作、联系上下文、对比句子的方式体会词语在文中的重要性。第二节课是《詹天佑》,这是一节读写引导课,通过詹天佑的事迹引领学生如何写好一个人。课堂上,他先提出一个策略:学写人,也要从阅读开始。他让学生明白对于一个不可以去接触的人,可通过阅读去认识。他让学生懂得由学习詹天佑,从而明白写人如何抓住人物的特征和抓住表现人物特征的事例去写,如何通过动作、语言体现这个人的精神品质。明白字、词、句、篇最终如何服务于学生的表达,怎样利用语言表达运用到实际中去,并从语言到内容让学生突出自己的内涵等,整节课意味深长而道远。

四、在培训、听课中破茧成长

在一次次的培训、听课中,我也渐渐地成长起来,并在一次次的优质课中把自己历练得更优秀,羽翼更丰满。2014年9月份,我沐浴着秋风的凉爽,秋雨的绵绵,带着我的课堂,踏上了外出云南的取经之路,并参加了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课题首届年会暨课题成果课堂比赛。远在云南之巅,我一边领略独特的云南风情,一边为我的优质课《欢庆》备战。第二天,终于到我破茧的时刻,我沉着、自信地上完了参赛的课。我身后的军团给了我智慧,赐予我勇气,在她们的一声声鼓励下,我终于不负众望,以同组最高分的成绩荣获了全国一等奖。此项奖项让我无比激动,在激动中我不禁充满感激,感激每一次听课、学习的机会,感激一次次难得的磨炼机会,感激自己在一次次小磨、大磨中磨出了意志,磨出了自信,也磨出了成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管是高屋建瓴的全盘把握,还是散落在语里句中的珠玑,都如一星灯火,骤然拨亮我的心扉,让我吟之、味之,受益无穷。就这样,一次次培训,一个个历练,让我在听课中受益,感悟教之魂。

篇10:听课感悟

洛龙五小

王亚丽

2017.9 李伟忠《阅读教学二三事》

——听课感悟

洛龙五小 王亚丽

面对一篇课文,我们如何组织教学?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下面我就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伟忠先生做的报告《阅读教学二三事》与大家一起分享,或许能从中受到启发:

李伟忠老师讲,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理解”。就是通读课文,掌握主要内容,了解文本究竟写了什么?这一环节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生字的学习、词语的理解、关键句的解析、主要内容的概括、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等。

第二件事是“鉴赏”。就是关注文本是怎么写的?并追问为什么这么写?也就是关注“文理”,这儿的“文理”是指教材的外在的“肌理”及内在的原理。包括文本自身所蕴含的作者的思路、作品的文路以及语言文字的结构特色等。

第三件事是“运用”。就是学习文本的表达特色,进行对应的语用训练。在借鉴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文本语言的基础上,跳出教材文本的内容,迁移到另一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实践,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组织学生情境续写、想象说话、模仿写话等,以达成学以致用的目的。

从“对话”的角度来看,“理解”是与文本进行对话——我读懂了课文的内容,“鉴赏”是与作者进行对话——我知道了你为什么这么写,“运用”是与编者进行对话——我领会了你选用这篇课文的用意。这三件事是有着重要的关联的。“理解”是“鉴赏”的基础,没有读懂文本显然是不能正确地鉴赏语言的;“鉴赏”又是“运用”的基础,没有看清文本的脉络那就不能到位地迁移使用。“理解”是学语文的基本要求,“运用”是学语文的根本目标,而“鉴赏”则是中间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理解”对应的是学生低阶思维的训练,而“鉴赏”与“运用”更侧重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现实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往往过分关注第一件事,用心费力地分析课文,更多地致力于“写了什么”,因而,学生收获的仅仅是记住了故事的基本情节。这是低能低效的学习,不能建构学生的语言系统,显然是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所以,我们要在“鉴赏”与“运用”上下功夫。

李伟忠老师的《父亲的谜语》这堂语文课不仅他幽默风趣的个人教学风格,更体现了他对阅读教学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我受益良多。

一、紧扣文本语言,发掘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父亲的谜语》是一篇文字较长的叙事散文,可教的内容很多。而且,课文内容本身很浅显,学生基本一读就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有独到的眼光去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所在,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没有注意到的文本精妙之处,体会作者的匠心和语文的魅力。根据叙事散文的特点和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李老师确定了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1.在模拟中感知猜谜的乐趣;2.在鉴赏中学习表达的技巧;3.在情境中体会父爱的温暖。这三项教学内容都紧扣文本的语言,通过反复揣摩人物对话、神态、动作的语言特色,从中体味浓浓的父子深情。这几项教学内容都指向学生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有着很高的教学价值。

二、加强语言实践,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主要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大量语言实践中习得的。李老师这堂课就没有采用传统语文课堂“初读课文——理解内容——总结拓展”的教学形式,而是采用“理解——鉴赏——运用”的教学方式,尽量压缩老师讲解的时间,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比如,“学习人物对话的语言特色以及体会提示语在人物对话中的作用”是这堂课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读好父亲和“我”的人物对话,李老师精心设计了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先是同桌之间互相练习着读;接着请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请其他同学评。经过反复比较、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学生一步步走进了父亲和“我”的情感世界。这样的学习不是仅仅停留在肤浅的学过,而是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真实、完整的学习过程,在语言实践中提升了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创设真实情境,促使学生运用课文语言。

李伟忠老师这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我认为,巧妙的情境创设是这堂课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李老师在课堂上创设了一个个非常巧妙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学习语言,而不是进行简单机械的语言训练。李老师的高明之处在于:一是他所创设的情境是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觉得特别亲切。上课伊始,李老师就创设了一个真实猜谜语的情境。因为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猜谜语,所以一下就点燃了孩子们学习兴趣,在游戏化的猜谜语过程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就进入了课文的学习,可谓水到渠成。二是李老师创设的情境与课文语言是有着内在联系的,这就非常顺当而且很自然地促使学生运用课文语言。

篇11:听课感悟

——2014年河南省数学优质课大赛观摩感悟

2014年4月13日,我有幸赴南阳五中观摩了数学优质课大赛,比赛的选手,有才露尖尖角的“新荷”,有风华正茂的课堂精英,有芬芳艳丽的教坛“奇葩”,不同流派、不同思路,个个身怀绝技,新老选手同场竞技,自然是精彩纷呈。接下来的两天时间,我聆听了二十节说课,三节课堂实录,收获颇丰。下面谈谈听课中让我感悟较深的几个方面:

一、情景导入

每一节出色的导入新课的艺术犹如说书中的开讲,评弹中的开篇,演戏中的序幕。如永城实验中学的赵春侠老师在乘方导入时利用动画形式将珠马朗玛峰与一张纸折30次试比高的情景问题展现给学生,并且予以配音,将枯燥的乘方一下子吸引了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展开自己的思维走进课堂。开封的曹鹏龙老师一开始就以中国好声音的冠军歌手霍尊的《卷珠帘》导入了《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贴近学生的生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把学生引导到真正的学习状态。开封33中的代枢慧老师以南阳什么最美?学生说白河最美!南阳人最美!老师说你们最美!代老师以“美”为主线,引入了《黄金分割》,面对生疏的学生,代老师以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并且以“美”这样一个主线展开了本节课黄金分割的美。整节课以发现美,探索美,应用美,感悟美,收获美,延伸美,收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安阳十七中的王俊红老师用

多媒体的展示旋转的风车,时钟的旋转给以动画的形象,并用动情的情感解说,让学生一下子对旋转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由衷地赞叹旋转的美!在学生的赞美声中,教师引入了《图形的旋转》。

二、情感教育的渗透

让学生会做题时我们得教育目的,但从学习中培养出来的能力,尤其是在数学课中情感的渗透更是我们学生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赵春侠老师在讲《乘方》的结尾时,用了这样的总结:“让我们的生活做底数,让我们的积极向上做指数,我们的生活就会甜甜(幂幂)。”鹤壁外国语中学的胡瑞玲这样总结:“人生也有一个坐标系,时间是横轴,价值是纵轴,每个人在自己的坐标系中都有自己的定位,活出自己的精彩,实现自己的梦想,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你的人生将会越来越闪亮,加油!平顶山的赵利:“y=kx,x代表努力付出,k代表正能量,y代表人生新高度。”安阳十七中的王俊红:“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也许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也许会变得更明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野,你就会发展不一样的精彩,你会拥有一样广阔的天空。”这些充满正能量的话语结合课堂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课堂情感目标的渗透!

三、让数学走进生活。

联系生活讲数学,生活经验数学化,研究数学“悟”生活,数学问题的生活化。曹鹏龙结合雾霾,清明上河园门票,水电费,郑汴电信通,上下学步行、骑车等问题来研究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学生关注的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和亲身经历融入课堂;贺聪老师在讲有序数对时,结合马航事件;赵春侠在解释“幂”时,利用杨幂名字的由来形象解释乘方的意义;王俊红的青蛙图案通过旋转180度是马,祝愿大家在马年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易于接受!

四、梦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

作为教师要做到课前备课,课中备课。说课比赛中贺艳老师以完美的说课流程赢得了全场老师的喝彩,可是在第二天的讲课中,面对陌生的学生,教师一开始由于给学生的活动要求不清,耽误时间,本来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的环节,教师受前面的影响,竟然代替学生的思考,牵着学生一步步完成教学过程。原本本节课内容不多,学生应该易于接受,但是由于教师的设计牵强附会,真正的课堂中教师草草完成教学过程,效果不佳。对于教师来说,要从实际出发,做真实的课堂,不要去追求课堂的华丽装饰,要做到能够及时在课堂中调控课堂,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做到课中备课。

篇12:作文教学听课感悟

习作的本质特点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再现生活,反映生活。它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流露,是对生活的思考,而不是矫揉造作。而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习作的意境,过分强调华丽的词句,这个要求对学生来说太高了。正因为教师这种过高的要求,学生感到习作太难了,未写而先怵,对习作产生了恐惧心理。这四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认清了习作的本质特点,使学生懂得了习作原来并不神秘,而只是把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个所见、所闻、所想通过一定的方法记下来的过程。通过这四节课的观摩,我认为习作课应该这样教:

一、看看、说说、写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习作之本,习作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几位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良好观察习惯。

如:王圣娟老师在教学《做做、说说》时,提前布置孩子们和家长逛菜市场的活动。孩子们到菜市场走一走,看一看。他们看到了碧绿的白菜,红通通的西红柿,金黄的蒜黄……徐银柱老师在教学《我爱吃的水果》时,让孩子们把爱吃的水果带到课堂上来,引导他们进行仔细观察。孩子们兴趣十足,他们看到了弯弯的香蕉,像月牙,像小船,像镰刀……红通通的苹果像小妹妹的脸蛋……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孩子们把看到的内容说一说,再写下来。孩子们目中有物,言中有物,写起来自然水到渠成。

二、读读、说说、写写

我们刚才说了生活就是习作,习作就是生活。看得出生活是学习习作的第一法宝,因为那是直接的。读书也是学习习作的一个法宝,书也是学生的生活,是间接的。我们所学的每一篇课文,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这个例子读好了,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习作。因为有了生活,有了素材,你还得有方法才行。现在的教材分版块、分主题编写,更是强调了“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上一篇:冀教版四年级期中试卷下一篇:分管教学副校长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