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三害教学设计

2024-04-10

除三害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篇1:除三害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在夏夜的星空下,我们最爱听爷爷奶奶讲那些古老的故事,这些古老的故事常常引起了我们多少美好的遐想,从中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民间故事。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除三害

3、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请问三害是谁呢?师板书课题:除三害 请看课件: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4字词语 2,检查词语,出示 3,指名读,分组读

4,接下来我们把这些词语带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出示课件 师板书:横行霸道 过渡,是什么原因让让横行霸道,欺侮百姓的周处变成了受人敬重的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精读感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周楚除猛虎,杀恶龙的具体段落,并用横线画出精彩的句子。2,学生读,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找出精彩的句子,进行汇报 4,请同学们看课件

(1)从第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觉得周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谁来试一试?

(2)出示第二句,指名学生朗读,要读出恶龙凶猛与狡猾的语气,齐读(3)我们一起来读第三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读读chu与恶龙搏斗激烈与紧张)

3,师;他与恶龙搏斗的场面真精彩,让我们对比一下4,5自然段,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出示课件

4,指名学生回答,谈一谈对写作有什么帮助呢?前几个单元有这样详略得当的文章吗? 5,是啊!如果周处没有过人的勇气和胆量,怎么去除两害呢?

四、荣誉归来

1,周处出生入死,除了两害,立了大功是名英雄,面对英雄,我们想象一下,人们会用哪些方式迎接它的到来呢?(鲜花,打鼓,放鞭炮,美酒)那么人们是怎么迎接这位英雄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六段。

2,有美酒吗?有鲜花吗?有敲锣打鼓吗?人们不是在迎接英雄的归来,而是庆祝他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3,孩子们假如你们是乡亲们,你们为什么都躲着周处呢?来说说你们曾经遭受过他怎样的欺负呢?请同学们看课件 4,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5,当听到这些话时,他会对乡亲们说什么?它又是怎样做的呢?请看课件 师板书,受人敬重

6,这就是周处除3害的故事,你认为Joe处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7,你想知道以后的住处是怎样的呢?请看课件

五、总结

是啊,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错误缺点都能改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名言警句吧!

六,最后给同学们推荐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

篇2:除三害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和理解“性格暴烈、横行霸道、欺侮百姓”等词语。

2、想象感悟“三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感受周处除三害的过程。

3、懂得犯了错误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教学重点】想象感悟“三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感受周处除三害的过程。【教学难点】通过学文,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教具准备】简单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课前欣赏音乐及图片

1、同学们,你们刚才唱的是什么歌呀?(少年英雄小哪吒)唱得多好听呀!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很多像这样的民间故事的图片,你们想看吗?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则民间故事,题目是《除三害》。师板书,生齐读。读着这个“害”字,你想到了什么?

对呀,正是因为害是坏的,不好的,甚至会害人,所以我们要坚决地除掉祸害。生再读题(快、紧凑)

2、质疑: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预设:“三害”是哪“三害”? 谁去除害?结果怎样?)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解决所提问题。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上自然段序号。(1)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出示:性格暴烈 横行霸道 欺侮百姓 下河剁龙 潜入水底 惊涛拍岸 浊浪冲天 拍手称快 同归于尽 奔走相告 喜气洋洋 痛改前非 水淋淋 抱怨 东奔西突 ①自由练习读。

②赛读,看看哪个小老师最厉害。如果小老师读对了,同学跟着读,读错了做手势举手纠正,然后换下一个小老师。③齐读(2)梳理问题 除 山间的猛虎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周处 河中的恶龙 掉 地上的周处

(3)同学们真会思考,这几个主要问题的答案都揭晓了。如果你能将这些答案连起来说一说,其实就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自己试一试。(学生练习说)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学会说,教师给予提示:

是天下三害,百姓都很。周处除掉了 和 这两害,可是百姓。人们的举动引起了周处的深思,从此以后,周处,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三、研读语段,感受画面

1、那么周处是怎样除掉山间的猛虎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4自然段。①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周处? ②街坊们会怎样拍手称快呢?

2、被夸的滋味很好,第二天周处就提着宝剑下河了。谁愿意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

①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搏斗。

②自由读,边读边想象,哪一句话让你感受到了这场搏斗的可怕、激烈、紧张,把它划出来。③交流

句1:周处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搅得大河惊涛拍岸,浊浪冲天。句2:它忽而浮出水面,跃到半空;忽而潜入水底,东奔西突。④这是一个怎样的周处。(勇敢,坚强不屈„„)

⑤三天以后,大河突然平静了,没有浪涌,没有涛声。恶龙不见了,周处也不见了。感受这一份遗憾。

3、周处出生入死,上山杀虎,下河剁龙,除了两害,立了大功,应该说周处是一位大英雄了。面对英雄,我们想象一下,人们一般会用哪些方式迎接英雄的到来?

敲锣、打鼓、放鞭炮、鲜花、欢呼、高高举起„„

英雄回归是多么荣耀的事啊!那么,当周处这位杀虎英雄、剁龙英雄从河里爬上岸来时,人们又是怎么迎接他的呢?请自由读第六自然段。

“这下好了!猛虎死了,恶龙死了,周处也和它们同归于尽了!人人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

4、学生齐读这句话。人们会怎样奔走相告呢? 师随机采访学生:“请问,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啊?”

“周处杀虎剁龙,除害有功,你们怎么反倒希望他死呢?”谁能用书上的话来回答(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周处年轻时,性格暴烈,仗着自己力气大、武艺强,横行霸道,欺侮百姓。” 力气大,武艺强,这本是好事呀,为什么反倒成祸害了呢?(预设:他仗着力气大横行霸道)

什么叫横行霸道呀?你想想看,周处会怎样横行霸道?你脑子里出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伴随音乐想象

周处上街的时候,有个人不小心碰到他,他就把那个人摁倒在地狠狠地打,那个人被打得头破血流,爬都爬不起来。

又有一次,他看到阿明手上拿着好玩的东西他就 还有一次他去店里吃了一碗面却 引导学生想象其他场景

这么横行霸道的周处和恶龙同归于尽了,我们再一起来喜气洋洋的读一读这句话!

5、周处呆住了,人们的举动引起了他的深思,他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心里十分惭愧。(他明白了什么道理呀?)从此以后,周处(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四、复述课文

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想考一考你们!你们能看着这些词语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课件出示关键词语)学生自由练说 交流反馈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个故事精彩吗?像这样精彩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如《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看看。

六、板书设计 除三害 除 山间的猛虎 周处 河中的恶龙

篇3:除三害教学设计

关键词:笔算竖式,错例分析,教学对策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是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个内容。本学段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除法,并且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表内除法,且能笔算有余数或没余数的表内除法。通过这课内容的学习,学生在活动中理解“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算理,探索出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

一、错例收集,分析整理

1.商的错误。

(1)试商错误。这种典型错例大多发生在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学生的练习中,因为他们对表内乘法口诀的掌握不充分。我访谈了此题做错的部分同学,他们背诵口诀支支吾吾、磕磕碰碰。试商是从口诀“一四得四、二四得几、三四得几”这样的顺序缓慢背诵的,而无法在记忆中快速提取“几四得八”的口诀,导致3×4=8这样的错误试商。

(2)商写错数位。这种错误常出现在百位不够除的笔算中。原因是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当百位的数除以除数,商不够1时,需要连上十位一起计算,此时的商要写在十位上”的知识点。

2.余数错误。

(1)竖式计算中漏写余数。这种典型错误的形式是被除数中的百位或十位与乘积相减的余数漏写。比如516÷3这个错例,百位5-3=2,学生漏写百位余数2,而将十位的1移下来进行计算,而1÷3怎么算又难倒了学生,手忙脚乱,后面个位的计算就更加抛之脑后了。导致最终的商错误。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理解得不够深刻,笔算过程不熟练。

(2)横式答案中漏写余数。这种错题的形式表现为竖式正确,而横式上的答案却只抄写了商,漏写了余数。访谈了这类错误的几位学生,他们反馈原因有二。部分学生是自己对笔算的信心不足,掌握得不够熟练。在计算时把全部精力花在了逐步思考并书写竖式上,等竖式写完如释重负而随手抄了一个横式的答案。另部分学生是不理解最后的“3”的意义,没有想到它是余数,因此漏写。

3.格式错误。

(1)数位没有对齐。这种类型的错误往往表现为余数写错位置或被除数移错位置。比如十位的计算中2724=3,结果应该写在十位对下来的地方,但不少学生都将答案写在了百位对下来的地方,并且将个位移下来的0写在了十位下方。我访谈了几个学生,发现其实他们不懂这个计算步骤的意义。例如不明白为什么要2724,3又代表了什么意思,0又代表了什么意思。对于算理的懵懂,所以导致他们只是照着竖式模型模仿,而没有透彻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2)计算步骤不完整。这种类型的错误主要表现为学生理解算理,会计算商,但是竖式书写不完整。在计算完百位和十位后,计算十位时,只写了商,没有接着算乘积和余数,导致步骤缺失,竖式不完整。

4.算理不清,算法不明。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计算“一位数除三位数”时完全云里雾里,不知所谓。这类学生之前的乘法口诀、除法的初步认识等均掌握得不太扎实。在新学“一位数除三位数”时,更加焦头烂额,算理不明,算法不清,完全不知道该怎么算怎么写。

二、资源利用,重设策略

1.重学旧知,扎实基础。熟练背诵表内乘法口诀是学习“一位数除三位数”除法的基石。在作业本中发现不少试商失败的错例后,我又一次严抓了学生的表内乘法口诀。每节课请学生集体背诵乘法口诀、同桌互背、师生对口诀等形式,以期待学生能将口诀脱口而出。强化一段时间后,口诀的熟练程度大大提升,尤其是学困生,能流利地背诵表内乘法口诀了。同时,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将旧知与新知相练习,形成知识网络。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类型与“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类型比较,明确他们的相同点:从最高位开始,依次按步骤计算。最高位不够除时,连上后一位一起计算。

2.动手操作,感悟算理。不少学生能口算出“一位数除三位数”的商,却无法以笔算的形式呈现思维过程。归根到底是对算理的理解不透彻。学生只有理解了算理,才能掌握算法。因此可设计利用实物,师生一起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感悟算理。

3.对比练习,掌握算法。对比练习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不同题型的辨析练习和对错例题的辨析练习。

在对错例题的辨析中,我引用课本中的练习“啄木鸟找错误”,引导学生发现竖式的错因,并将其改正。在对比练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将旧知与新知联结成知识网络并加以明确区分,学生能清晰地区别不同类型的算理和算法。

篇4:《除三害》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和理解“性格暴烈、横行霸道、欺侮百姓”等词语。

2、想象感悟“三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感受周处除三害的过程。

3、懂得犯了错误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教学重点】想象感悟“三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感受周处除三害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学文,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教具准备】简单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课前欣赏音乐及图片

1、同学们,你们刚才唱的是什么歌呀?(少年英雄小哪吒)唱得多好听呀!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很多像这样的民间故事的图片,你们想看吗?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则民间故事,题目是《除三害》。师板书,生齐读。读着这个“害”字,你想到了什么?

对呀,正是因为害是坏的,不好的,甚至会害人,所以我们要坚决地除掉祸害。生再读题(快、紧凑)

2、质疑: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预设:“三害”是哪“三害”? 谁去除害?结果怎样?)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解决所提问题。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上自然段序号。

(1)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出示:性格暴烈 横行霸道 欺侮百姓 下河剁龙

潜入水底 惊涛拍岸 浊浪冲天 拍手称快

同归于尽 奔走相告 喜气洋洋 痛改前非

水淋淋 抱怨 东奔西突

①自由练习读。

②赛读,看看哪个小老师最厉害。如果小老师读对了,同学跟着读,读错了做手势举手纠正,然后换下一个小老师。

③齐读

(2)梳理问题

除 山间的猛虎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周处 河中的恶龙

掉 地上的周处

(3)同学们真会思考,这几个主要问题的答案都揭晓了。如果你能将这些答案连起来说一说,其实就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自己试一试。(学生练习说)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学会说,教师给予提示:

是天下三害,百姓都很 。周处除掉了 和 这两害,可是百姓 。人们的举动引起了周处的深思,从此以后,周处 ,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三、研读语段,感受画面

1、那么周处是怎样除掉山间的猛虎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4自然段。

①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周处?

②街坊们会怎样拍手称快呢?

2、被夸的滋味很好,第二天周处就提着宝剑下河了。谁愿意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

①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搏斗。

②自由读,边读边想象,哪一句话让你感受到了这场搏斗的可怕、激烈、紧张,把它划出来。

③交流

句1:周处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搅得大河惊涛拍岸,浊浪冲天。

句2:它忽而浮出水面,跃到半空;忽而潜入水底,东奔西突。

④这是一个怎样的周处。(勇敢,坚强不屈……)

⑤三天以后,大河突然平静了,没有浪涌,没有涛声。恶龙不见了,周处也不见了。感受这一份遗憾。

3、周处出生入死,上山杀虎,下河剁龙,除了两害,立了大功,应该说周处是一位大英雄了。面对英雄,我们想象一下,人们一般会用哪些方式迎接英雄的到来?

敲锣、打鼓、放鞭炮、鲜花、欢呼、高高举起……

英雄回归是多么荣耀的事啊!那么,当周处这位杀虎英雄、剁龙英雄从河里爬上岸来时,人们又是怎么迎接他的呢?请自由读第六自然段。

“这下好了!猛虎死了,恶龙死了,周处也和它们同归于尽了!人人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

4、学生齐读这句话。人们会怎样奔走相告呢?

师随机采访学生:“请问,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啊?”

“周处杀虎剁龙,除害有功,你们怎么反倒希望他死呢?”谁能用书上的话来回答(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周处年轻时,性格暴烈,仗着自己力气大、武艺强,横行霸道,欺侮百姓。”

力气大,武艺强,这本是好事呀,为什么反倒成祸害了呢?(预设:他仗着力气大横行霸道)

什么叫横行霸道呀?你想想看,周处会怎样横行霸道?你脑子里出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伴随音乐想象

周处上街的时候,有个人不小心碰到他,他就把那个人摁倒在地狠狠地打,那个人被打得头破血流,爬都爬不起来。

又有一次,他看到阿明手上拿着好玩的东西他就

还有一次他去店里吃了一碗面却

引导学生想象其他场景

这么横行霸道的周处和恶龙同归于尽了,我们再一起来喜气洋洋的读一读这句话!

5、周处呆住了,人们的举动引起了他的深思,他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心里十分惭愧。(他明白了什么道理呀?)

从此以后,周处(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四、复述课文

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想考一考你们!你们能看着这些词语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课件出示关键词语)

学生自由练说

交流反馈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个故事精彩吗?像这样精彩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如《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看看。

六、板书设计

除三害

除 山间的猛虎

周处 河中的恶龙

掉 地上的周处(痛改前非)

篇5:《除三害》教学预案

1、积累文章的重点成语,诵读文章的精彩句段。

2、紧紧围绕“三害”展开教学,让学生知道具体哪“三害”?怎样除“三害”?在朗读中感受恶龙的凶猛,周处的勇猛。

3、懂得“周处由于知错能改,才成为受人敬重的人”的道理。

教学预设:

课前谈话:同学们,中国的古代有个除四害的故事,你们猜猜是哪四害?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一)读好课题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民间故事--《除三害》。

这三害老百姓早已恨之入骨,让我们痛痛快快的读。

除三害老百姓真是盼望已久,让我们高高兴兴的读。

(二)引导质疑

孩子们,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 (哪三害?怎样除掉三害?)

带着这个疑问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要求: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给课文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害?怎样除掉三害?

(二)、学习了成语,幻灯出示三害的名称。

(三)、试用成语说故事内容, 教师小结。(能用上一两个成语说上一两句话即可)

三、除三害--走进事件

过渡:三害不除,老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那么,老百姓打算怎样除掉三害的呢?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引读或师生对读。

2、读后生疑:周处怎么收拾猛虎和恶龙的呢?请孩子们默读课文4、5自然段。

(二)学习“打虎”

1、收拾了猛虎老百姓的心情怎么样?街坊们为什么拍手称快?

2、把自己的感受送到朗读中去。

(三)学习“杀龙”

1、 体会恶龙的凶猛

A、孩子们,自由读读这一段文字(幻灯出示),你体会到什么?

B、指导反复朗读句子:“它忽而……忽而……”,在评价中提升朗读质量。

(围绕这只恶龙真是不容易对付,凶猛等引导评价)

2、体会周处的勇猛

A、读了这一段文字, 你除了体会到恶龙的凶猛,你还体会到什么?

B、指导朗读:

自由练习,个别朗读

层层推进朗读

周处与恶龙搏斗一天一夜,……

周处与恶龙搏斗两天两夜,……

周处与恶龙搏斗三天三夜,……

计算时间,70小时,120节课,再次诵读。

C、出示图片,深化认识

孩子们,这就是周处与恶龙搏斗的场面,你看到了什么?

一边是咬牙瞪眼、挥着宝剑的周处,一边是张牙舞爪、凶猛可怕的恶龙,看着这样的场面,你的心情怎样?又会怎么想的?

D、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过渡语:孩子们,周处冒着生命终于猛虎和恶龙打死了,武松打死老虎……现在……按道理,老百姓会怎样对待他的?(说、做)而现实中老百姓又是怎样对待他的?(奔走相告,喜气洋洋)

四、读周处--走近人物

(一)人们个个奔走相告,互相说什么?引导学生带着高兴的语气反复朗读句子“这下好了!……同归于尽了!”

(二)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你们想象一下,人们会做哪些高兴的事?

过渡:是呀,山间的猛虎被除掉了,河里的恶龙被除掉了,确实值得高兴,但是除害的英雄--周处死了,人们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三)引读:

是呀,……难怪……

周处之所以一上街,……是因为……

因为……所以……

过渡:怪不得“人人个个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幻灯出示,齐读。

(四)引读句子:“可是,哪知就在这是,……呆住了。”

孩子们,如果现在你就是那个周处,看到……听到……你会怎么想的?

你又会怎么问乡亲们呢?指导学生表演读。

(五)是呀,我为你们除掉猛虎、杀死恶龙,做了实事,立了大功,你们到底为什么反倒希望我死呢?孩子们,如果你就是乡亲们中的一员,你又会怎么对周处说呢?(写一写或说一说)

幻灯出示: 周处,我想对你说: 。

(六)看到……

五、拓展明理,升华文本。

篇6:《除三害》的教学设计

2、紧紧围绕“三害”展开教学,让学生知道具体哪“三害”?怎样除“三害”?在朗读中感受恶龙的凶猛,周处的勇猛。

3、懂得“周处由于知错能改,才成为受人敬重的人”的道理。

教学预设:

课前谈话:同学们,中国的古代有个除四害的故事,你们猜猜是哪四害?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一)读好课题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民间故事——《除三害》。

这三害老百姓早已恨之入骨,让我们痛痛快快的读。

除三害老百姓真是盼望已久,让我们高高兴兴的读。

(二)引导质疑

孩子们,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哪三害?怎样除掉三害?)

带着这个疑问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要求: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给课文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三害?怎样除掉三害?

(二)、学习了成语,幻灯出示三害的名称。

(三)、试用成语说故事内容, 教师小结。(能用上一两个成语说上一两句话即可)

三、除三害——走进事件

过渡:三害不除,老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那么,老百姓打算怎样除掉三害的呢?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引读或师生对读。

2、读后生疑:周处怎么收拾猛虎和恶龙的呢?请孩子们默读课文4、5自然段。

(二)学习“打虎”

1、收拾了猛虎老百姓的心情怎么样?街坊们为什么拍手称快?

2、把自己的感受送到朗读中去。

(三)学习“杀龙”

1、体会恶龙的凶猛

A、孩子们,自由读读这一段文字(幻灯出示),你体会到什么?

B、指导反复朗读句子:“它忽而……忽而……”,在评价中提升朗读质量。

(围绕这只恶龙真是不容易对付,凶猛等引导评价)

2、体会周处的勇猛

A、读了这一段文字, 你除了体会到恶龙的凶猛,你还体会到什么?

B、指导朗读:

自由练习,个别朗读

层层推进朗读

周处与恶龙搏斗一天一夜,……

周处与恶龙搏斗两天两夜,……

周处与恶龙搏斗三天三夜,……

计算时间,70小时,120节课,再次诵读。

C、出示图片,深化认识

孩子们,这就是周处与恶龙搏斗的场面,你看到了什么?

一边是咬牙瞪眼、挥着宝剑的周处,一边是张牙舞爪、凶猛可怕的恶龙,看着这样的场面,你的心情怎样?又会怎么想的?

D、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过渡语:孩子们,周处冒着生命终于猛虎和恶龙打死了,武松打死老虎……现在……按道理,老百姓会怎样对待他的?(说、做)而现实中老百姓又是怎样对待他的?(奔走相告,喜气洋洋)

四、读周处——走近人物

(一)人们个个奔走相告,互相说什么?引导学生带着高兴的语气反复朗读句子“这下好了!……同归于尽了!”

(二)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你们想象一下,人们会做哪些高兴的事?

过渡:是呀,山间的猛虎被除掉了,河里的恶龙被除掉了,确实值得高兴,但是除害的英雄——周处死了,人们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呢?

(三)引读:

是呀,……难怪……

周处之所以一上街,……是因为……

因为……所以……

过渡:怪不得“人人个个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幻灯出示,齐读。

(四)引读句子:“可是,哪知就在这是,……呆住了。”

孩子们,如果现在你就是那个周处,看到……听到……你会怎么想的?

你又会怎么问乡亲们呢?指导学生表演读。

(五)是呀,我为你们除掉猛虎、杀死恶龙,做了实事,立了大功,你们到底为什么反倒希望我死呢?孩子们,如果你就是乡亲们中的一员,你又会怎么对周处说呢?(写一写或说一说)

幻灯出示: 周处,我想对你说:。

(六)看到……

篇7:除三害教学设计

一、粮食安全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十二五”规划纲要把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战略写入规划, 作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河南发展、中原崛起的有力支持。中原经济区是指以河南省为主体, 包含山西、湖北、安徽、山东省部分地区的综合性经济区。土地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 人口近1.6亿。其中, 农业人口达1亿, 占全国农业人口的近1/7。全区有1.9亿亩耕地, 占全国耕地资源1/10以上, 提供全国1/6的粮食产量。一旦我们放松粮食生产, 使我国再成为小麦、水稻, 玉米的净进口国, 不但会使13亿人口的吃饭成为空前严重的问题, 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而且还会进一步加剧世界粮食市场的动荡, 引发国际国内物价的飞涨。

2007年“5·1”期间, 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曾说, “能不能保持国家粮食安全, 河南的同志肩上是有责任的。”

2008年5月, 温家宝总理在南阳视察时指出:“要确保粮食的稳定和增产。特别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 全球正处在粮食供求紧张、粮价飞涨的时期, 河南的贡献就更是宝贵的。”

中原经济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而河南是人口第一大省, 粮食第一大省, 保障河南粮食安全在助推中原经济区发展以及促进国家经济, 政治稳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焦裕禄治理“三害”的事迹对保障粮食安全的启示

河南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大省, 且粮食产品大多是口粮, 粮食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这是中原经济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担负的重要责任, 又是中原经济区今后继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的独特优势。如今我们要保障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粮食安全, 还要继续发扬河南的“焦裕禄精神”。上世纪的五六十年底, 位于黄河古道的兰考是以风沙盐碱涝害闻名的贫困县, 临危受命的焦裕禄就是在那个年代来到的河南。焦裕禄是山东淄博人。他在兰考工作了一年半, 牺牲在县委书记任上。“心中装着全体人民, 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曾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 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 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正是为了这些穷苦百姓, 正是为了这些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广大人民, 他在兰考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植树治沙、脱贫致富, 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患的是肝癌, 由于疼痛, 他坐的藤椅上因用手按压疼痛部位出现了一个窟窿。

面对风沙盐涝害, 焦裕禄领导兰考人民做的工作就是“贴膏药、扎针”。这是中医常用的两个术语, 是人们群众的经验, 焦裕禄概况出了群众容易理解的两个词汇:“贴膏药”就是将黄河故道淤泥由低部翻到上面, 压住上面的散沙;“扎针”就是在黄河故道上大量种植泡桐防护林。这两个办法今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今的兰考县黄河故道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

焦裕禄领导兰考人民不畏困苦治理内涝, 盐碱地和风沙, 提高了粮食产量。他的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今天建设中原经济区, 保障粮食安全中, 依然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发扬。

三、打造“中原粮仓”, 保障中原经济区粮食安全

尽管作为中原经济区主体的河南省, 是产粮第一大省, 同时也是人口第一大省, 它是大而不强, 也存在很多影响粮食安全的不利因素:中原经济区人口众多, 土地资源稀缺, 农业基础薄弱,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粮食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不高等等。中原经济区不能走以牺牲农业、粮食、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路子, 我们要继续发扬河南传统的“焦裕禄精神”, 学习他不为艰难险阻, 治理内涝, 风沙和盐碱地提高粮食产量的精神, 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为保障粮食安全振兴中原经济区献计出力。

第一,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加大对中原经济区的政策扶持力度。焦裕禄同志在当时包产到户, 被当作“单干风”受到非议和批判的情况下, 仍为了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调查总结了包产到户的经验, 并在全县推广,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河南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省份, 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抗灾减灾能力偏低。尽管近年来国家和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 但由于过去多年来对农业投入不足, 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农业生产装备水平偏低, 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 生产能力不稳。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任重而道远, 需要国家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对河南给予政策扶持。希望中央从保障国家长远粮食安全出发, 围绕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出台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扶持政策, 如实行农业保险;取消各种涉农投入要求的地方配套资金;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第二, 实事求是, 科学调查, 为群众谋最大利益, 进一步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焦裕禄同志在治理内涝时, 冒着暴雨、洪水的恶劣天气, 亲自到现场查清水路, 就地绘图, 弄清哪里走水, 哪里阻水, 哪里需要挖河开沟架桥, 为大家兴修水利, 挖沟排水收集了第一手资料。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事关粮食生产安全。粮食主产区往往都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财政收入低, 支农能力有限,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一旦发生旱涝灾害, 就会对粮食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因此, 国家应深入调查研究, 在加大对水利设施投入时, 把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作为投入的重点, 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确保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稳产高产,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第三, 大胆探索, 勇于创新,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力度。焦裕禄同志深入群众, 在带领群众治沙时同群众一起劳动, 向群众学习。取得了翻淤压沙, 封闭沙丘的宝贵经验。在封沙的工程中首先安排试点, 采取由点到面全面铺开的方法, 带领群众封闭了沙丘。目前河南省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5%左右, 比发达国家的60—80%还相差甚远, 在人口众多, 土地资源稀缺的农业大省, 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要提高粮食产量, 做出的必然选择。在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上, 要加强农业科技的投入。农业技术人员要大力推广科学的栽培技术, 着力抓好良种培育, 争取在种子、种苗、设施育苗及植保等农业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 科技人员还要加强对高产, 优质, 高效, 耐旱, 抗涝, 防病虫粮食新品种的培育工作, 并及时把新品种推广开来, 加快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和区域适应性强的农机具, 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 加快推进粮油作物机械化, 重点在玉米收割、水稻插秧等方面实现突破, 以提高粮食产量。

第四,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保护农业土地资源, 提高土地利用率。改造中低产田是一切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资源前提。焦裕禄同志从群众实践中总结出了三条治沙经验:造林固沙, 百年大计;育草封沙, 当年见效;翻淤压沙, 立竿见影, 三管齐下才能根治风沙危害, 提高粮食产量。河南省人均农业资源少, “人众地狭”的人地关系紧张状况制约着河南农业的发展, 同时也决定着河南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家应该采取强力措施坚决制止破坏和浪费土地资源的行为。建立耕地保护投入机制建立粮食核心区耕地保护的投入机制。耕地是实现粮食生产的基础, 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严禁一切形式的非法占地。要正确处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与耕地面积之间的矛盾, 以确保和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积极进行中低产田改造, 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耕地质量。通过改善耕作条件, 建设农田防护林网, 提高机械化水平, 配套测土配肥, 推广农业新技术, 提高土地产出率。整合河南省各类要素资源, 推进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 在核心区粮食主产县建设高标准农田。

第五,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密切联系群众, 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焦裕禄同志在兰考深入田间地头, 倾听群众呼声, 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同干部群众一起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极大调动了群众参加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出台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 不断加大对种粮农民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补贴的力度, 刺激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 导致农民种粮成本增加。政府要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 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一是改革补贴办法, 将种粮直补、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各种补贴统一整合为种粮综合补贴, 实现一次到户, 减少中间环节, 提高补贴效率。二是提高补贴标准, 逐步实现按农产品全额生产成本补贴。”积极探索实践由以土地承包者为补贴对象, 向以经营土地种粮者为补贴对象合理转变的有效途径。逐步提高粮食价格, 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粮食安全不仅是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 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中国人多地少、农业资源存量不足, 作为中原经济区主体的河南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和第一粮食生产大省, 同时也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 而今我们政府仍需带领亿万中原儿女继续继承和发扬焦裕禄同志顽强拼搏, 艰苦奋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发展创新型可持续性绿色农业, 积极建设“中原粮仓”, 为助推中原经济区早日腾飞, 提供坚实有力的粮食安全保障。

摘要:粮食安全是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作为中原经济区主体的河南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和第一粮食生产大省, 同时也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本文结合焦裕禄同志不畏艰险治理兰考内涝, 盐碱地和风沙, 提高粮食产量的事迹, 针对影响河南省粮食安全的因素及对策做了简要分析, 并提出当前我们在保障中原经济区粮食安全中, 仍需继承和发扬焦裕禄同志艰苦奋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关键词:焦裕禄精神,中原经济区,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尹成杰.良安天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2]胡廷积.河南农业发展史[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3]路燕, 宋利利.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背景下耕地保护机制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 2010, (6) .

篇8:除三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和理解“欺侮、抱怨、横行霸道、同归于尽”等词语。

2、想象感悟“三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感受周处除三害的过程。

3、懂得犯了错误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教学重点】

想象感悟“三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感受周处除三害的过程。【教学难点】

通过学文,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教具准备】 简单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师: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在老百 姓中流传着一些动人的故事,我们称为民间故事。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则民间故事《除三害》。师板书,生齐读。

3、老师知道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能告诉我“三害”指哪三害吗?(猛虎、恶龙、周处)

二、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个故事,老师提了几个小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学

3、交流反馈:(1)(出示新词)

欺侮

抱怨

剁龙

惭愧

横行霸道

同归于尽

奔走相告

痛改前非

(自由练习读——领读——齐读)(2)出示填空:

()()()是天下三害。周处除掉了()和()这两害,百姓以为他与两害(),个个()

。人们的举动引起了周处的深思,从此以后,周处(),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三、研读感受

1、学习第1自然段

师:猛虎、恶龙时常祸害百姓的确该除,周处怎么也成了祸害了呢?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回答。

(1)指名回答。(出示:周处年轻时...............欺侮百姓。)(2)出示图片,看图说说周处是怎么欺侮百姓的。(3)这真是一个()的周处。带上感情读。

2、学习4、5自然段

师: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哪怕能除掉两害也好。你说,周处能将猛虎、恶龙除掉吗? 生:能。

师:能从文中找出证据吗?

生:傍晚,他把一只断气的老虎拖下山。

恶龙不见了,周处也不见了。

出示4、5两段。

(1)自由朗读感兴趣的段落,并说说你的感受。

a、周处是怎样除掉山间的猛虎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4自然段。

①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周处?

②街坊们会怎样拍手称快呢?

b、被夸的滋味很好,第二天周处就提着宝剑下河了。谁愿意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

①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搏斗。

预设:

句1:周处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搅得大河惊涛(激烈、难分胜负)

句2:它忽而浮出水面,跃到半空;忽而潜入水底,东奔西突。(紧张)

④这是一个怎样的周处。(勇敢,坚强不屈„„)

3、学习第6——8段

(1)师:周处出生入死,上山杀虎、下河剁龙,立下大功,是一位大英雄,按道理,英雄归来人们应该用鲜花、掌声热烈欢迎才对,可周处从河里爬上来后看到的却是,读——(人人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师:你在 高兴什么?

生:猛虎、恶龙、周处都不见了。

师:面对这出乎意料的一幕,周处怎么也想不明白(出示):我除害有功,为什么乡亲们反倒希望我死呢? 谁能解开他心中的疑惑?(指名回答)

(2)练习说话,完成小练笔。

师:原来是这样,周处想起了——————,想起了——————,想起了——————想起了——————(出示三张图片)他终于明白————————,从此以后痛改前非。

(3)师:想知道他的后来吗?后来周处立志好学,志向高远,做了大官。为官期间,他执法公正严明,后来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直至战死沙场。后人敬重他的品行,追认他为平西将军,还特地建造了周王庙来纪念他。

4、感悟品质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最想对周处说些什么?(知错能改、英雄)师:是呀,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周处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真让人佩服。现在你知道周处除掉地上的周处是什么意思了吗?他除掉的究竟是什么?(恶习)

四、总结升华

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又可以从周处身上学到些什么呢? 生自由作答。

五、布置作业

篇9:《除三害》评课稿

《除三害》,这是一篇课外阅读课文,薛老师老师那亲切的语气,自然的教态,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真的有点让学生亲近,让听课教师觉得自然。下面简单谈谈薛老师的课。

一、导入自然

课前薛老师开门见山,我们的国家是文明古国,流传动人的故事,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三害”,揭示课题。问题生成自然,教师根据课题提问并板书:谁?哪三害?为什么?怎样?结果?然后学生根据以上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等等这些问题的生成很自然。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

在深入教学过程中,薛老师让学生体会虎的猛、龙的恶与周处的霸进行对比,通过学生的想象讨论,形象地感知周处为什么是三害之一,体会“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然后紧扣重点句子“周处年轻时,性格暴烈,仗着自己力气大、武气强,横行霸道,欺侮百姓。因此,周处一上街,人们就远远射开他。”读读这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如:周处来到大街上,会怎么做?(吃东西不付钱,卖东西的.人周处把他们的东西弄翻)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激发,再理解“远远射开他”体会人们敢怒不敢言的那种畏惧心情。又如:人们认为“周处和恶龙”同归于尽后,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李阿红老师设计了:“说着说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象。这样设计,以点带面,重点突出,字词扣得准、扣得妙。

三、通过表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薛老师安排了让学生表演的教学环节。先出示句子:有人壮着胆子去找周处,见面就夸他胆子大,功夫好,上山能伏虎,下水能降龙;没有谁能比得上他。然后老师当周处,学生当百姓,模拟课文内容进行相互之间的对话,通过适时引导,如当学生称呼“周处”时薛老师说:“你敢叫我的名字?”等来直观地感知百姓的战战兢兢,周处的盛气凌人。这种情境表演加快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篇10:除三害读后感

我读了,除三害,这篇文章主要写古时候有个人叫周处,他性格很暴烈,横行霸道,欺侮百姓。山间猛虎,河里恶龙,一起祸害百姓。那里的百姓称他们为三大害。百姓们想把三大害除死。有人出主意;让周处上山杀虎,下河剁龙。经过了三天三夜。周处也没回来,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和恶龙还有猛虎都死了。百姓们轮流对此表示庆贺。周处杀死了恶龙从水里出来,听说乡亲似为自己死了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做一大祸害,周处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从此改邪归正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浪子回头金不换,人不怕有错,就怕没志气,有错就改,立志好学,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除三害读后感(二)

我的语文书里有一篇课文,名字叫《除三害》,听名字觉得挺有意思的,就随手翻看了起来,也得到了一点读后感受。

故事的内容讲的是古时候有个叫周处的年轻人,性格暴烈,百姓经常受到他的欺侮,就把他和猛虎、恶龙一起比做“三害”,都希望这“三害”早点被除去。所以当百姓知道他打死猛虎、恶龙,自己也不见的时候,并未伤心难过,反而非常高兴。然而,当人们看到他没有死去时,还是躲得远远的。后来他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彼此要互相友爱、互相尊重,不能欺强凌弱,一定要做个文明的小学生。

除三害读后感(三)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人给人印象不好,就是周处。人们都不理他,让大家都恨他,周处开始深思,开始愧疚,最后,他决定痛改前非。

故事的情节大概是这样的:周处年轻时,仗着体壮力大,横行乡里,无恶不作,人们将它和山上的猛虎、水中的蛟龙并称为“三害”。乡亲们想除掉周处,就怂恿他去除掉猛虎、蛟龙。猛虎、蛟龙异常凶猛,周处大战了三天三夜,终于除掉了它们。

周处一去不复返,乡亲们还以为他战死了,就互相庆贺起来,称“三害”已除。周处这才发现,自己就是这“三害”中的“一害”。他羞愧极了,下定决心,痛改前非,最终成了一个人人尊敬的人。

读了故事,我深受启发,只要像周处那样,虽犯了错误,但能悬崖勒马、浪子回头,仍然能得到人们的尊敬。

篇11:《周处除三害》读后感

《周处除三害》主要讲了在远古的时候,有个叫周处的人,他性格暴烈,仗着自己力气大,武艺高强,在所在的小镇中横行霸道,欺侮百姓。因此,周处所在的那个村庄,人人都躲着他。背地里人们都把周处、恶龙和老虎一齐统称为“三害”。

有一天,有个人出了个主意――不如让周处去把另外那两害除掉。随后便派了一个胆子大的人去找周处,对他说:“您功夫了得,胆子又大,上山能伏虎,下水能降龙,谁都不如你。”周处被捧得心花努放,拍了拍自己的胸膛,大声说:“让我来帮你们除了他们。”晚上,他从山中把那只老虎尸体托下了山,村民们直叫好。第二天,他一早就操着宝刀下河去屠龙,可这恶龙不是很好对付。一会儿潜入水中,一会儿腾空飞起,周处与恶龙斗了三天三夜,终于把恶龙给杀死了。而在这三天三夜里,人们以为周处与恶龙同归于尽了,正在狂欢。周处上了岸,发现人们不是在担心他,而是在想他死,这事让他很难过。一个老人对他说明了情况,周处听了,想了一下,用心学习,后来在村子中当了大官,又因为他有勇有谋,得到了人们的敬仰。

上一篇:李丽华同学获得演讲下一篇:圣诞节欢乐晚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