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症的防控策略

2024-04-21

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症的防控策略(精选8篇)

篇1: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症的防控策略

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症的防控策略

核心提示:

在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猪消化道疾病综合征(PEDC)等三大症状中,PRDC是影响猪健康和生产性能的主要问题;PRDC是一种由多种传染性因子和环境因子互相作用导致的疾病症状,严重影响商品猪尤其是生长育肥阶段,以下简介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原则。

2008年l2月l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中,对原《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进行了修订,在原来的基础上一类疫病增补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二类疫病增补了“猪圆环病毒病(PCVD)、猪副嗜血杆菌病(HPS)”,三类疫病增补了“猪流行性感冒”。这几年高致病性PRRS、PCVD、HPS给猪场带来重大威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威胁中国养猪的6大疾病,其中4大病毒病:蓝耳病(PRRS)、圆环病毒病(PCVD)、猪瘟(CSF)和伪狂犬病(PRV);2大细菌性疾病:外源性原发性的肺炎支原体(M.hyo)和内源性继发性的副猪嗜血杆菌(HPS)。当然,在控制主犯的同时,其他处于从犯的疾病也要注意加强管理和预防,如波氏杆菌、巴氏杆菌、放线杆菌胸膜肺炎、链球菌、沙门氏菌以及寄生虫(如蠕虫当中的蛔虫、圆线虫等)等。控制PRDC的指导思想或基本原则

有效控制原发病/钥匙病原:PRRS、CSF、PRV、M.hyo等;有效降低PCVD的危害;

有效遏制主要继发病HPS所造成的损失;

重视PEDC的影响,如大肠杆菌(E.coli)、流行性腹泻(PED)、传染性胃肠炎(TGE)、肠道轮状病毒(REV)和增生性回肠炎(PPE)等,尤其要重视严重引起肠道病变的胞内劳森菌,引起的回肠炎呈现不同的病理变化,如肠腺瘤病(PIA)、坏死性肠炎(NE)、局部性肠炎(RI)和出血性增生性肠炎(PHE)等。蓝耳病的控制思路或指导原则

控制PRRSV的“持续性感染”;

执行全进全出,降低或阻止PRRSV猪群间的“循环病毒”;

减少毒株类型(美洲株亚型有600~800个),在猪场内或猪群间建立“优势毒株”(疫苗株),不建议同时使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疫苗产品;

细胞免疫在控制PRRS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因细胞免疫抗PRRSV持续性感染,中和抗体抗PRRSV急性感染。所以控制PRRS,使用蓝耳病弱毒苗,已成定论。建议母猪处于强免状态,初次免疫间隔3~4周免疫2次,以后维持免疫进行

普免3~4次/年;后备猪配种前间隔3~4周免疫2次;仔猪根据母抗的衰减情况,对健康的2~3周龄仔猪免疫1次。猪瘟问题已到了非常时期,建议控制原则

控制猪瘟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

猪瘟疫苗选择非常关键,可能比怎么制定免疫程序要重要的多;

建议选择合格的猪瘟疫苗对猪群进行强免,母猪产前免疫、产后免疫或普免(一刀切)等皆要根据猪场情况,定期进行系统血清学检测来指导免疫程序,一般仔猪的免疫程序如“0日龄,30日龄,60日龄”三免或“25日龄,60日龄”两免等;有条件的猪场最好选择猪瘟“净化(扁桃体检测),尽量降低带毒种猪的数量;合格的猪瘟疫苗都是最好的,不管是细胞苗还是脾淋苗;采取综合措施,尽量降低PCVD的发生率以及引起的经济损失

控制免疫抑制病原,如PRRS、CSF、PRV、M.hyo和流感(SI)等;

尽量削减或限制一些“特殊佐剂”疫苗的应用,尤其含有矿物油佐剂的疫苗(如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普通口蹄疫灭活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等),一般应激较大,尤其是那些蓝耳病野毒、圆环野毒等感染压力较大的猪场;当前疫苗佐剂问题已成为各国养猪企业综合评价、选择疫苗不可回避的重要条件之一。减少引发圆环病毒复制的营养因素,研究表明亚油酸能抑制圆环病毒在体内的增值,所以建议在商品猪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高质量的大豆油等(仔猪料中添加大豆油1.5%;小、中、大猪料中添加大豆油1.0%-1.5%);其他营养也要注意,如VE和se不足可导致PCV-2感染严重;

降低环境应激(如转群、换料、运输、温度、通风、密度等)的诱导因素,尤其是保育阶段和生长阶段;加大环境控制,遵守相对“通风第一,温度第二”的基本原则。圆环病毒商品疫苗上市指日可待,对中国PCVD的控制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欧美国家Ingelvac CircoFLEX灭活疫苗在临床应用方面表现出优越的性能。

篇2: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症的防控策略

最近几年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发病流行特点:a.发病日龄提前,以前PRDC又称“18周龄墙”,目前在保育期甚至哺乳仔猪已开始表现:打喷嚏、流鼻涕、泪斑、结膜炎、咳嗽、腹式呼吸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而往往最为严重的就是保育后期及育成前期。b.PRDC全年均有发生,在流感易发的秋季与春季发病较严重,夏季病例多见胃溃疡。c.多病原混合感染,传染速度快、范围广、病情严重。各生长阶段猪群生长不均匀,个体大小参差不齐,患猪表现消瘦毛长、皮肤苍白、拱背、腹式呼吸等症状。发病猪场的种猪群还可能出现母猪流产、早产、死产,返情率高等繁殖障碍现象。PRDC的现场诊断(一)传染因素1.临床准确地观察是确认疾病和进行疾病监控的基础,仔细掌握疾病的发病流行特点。2.对病、死猪的病理学研究:①剖检急性感染猪及慢性感染猪只:初步诊断原发及继发病原。②横向尸检:对各生产线,不同年龄段猪群抽检,通过病变和病原类别来确定主病因。3.结合血清学检测或病原学诊断:如发病日龄前后的PRRS-Ab水平,猪瘟抗原检测,伪狂犬病野毒基因检测,附红细胞体及衣原体检测等,协同诊断。(二)环境因素 猪舍设计及保温通风设备、猪舍内小气候环境,空气质量及灰尘。(三)管理因素 饲养密度及混养,生物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日粮因素及害虫控制等。PRDC的综合防制措施(一)疫苗注射1.支原体(喘气病)疫苗:建议使用进口肺炎支原体苗,仔猪2周及4周龄免疫,各1头份/头。2.萎鼻疫苗:建议使用萎鼻疫苗在母猪产前7周、3周二次免疫,各2ml/头;11月至第二年4月,仔猪2周龄一次免疫。3.PRRS苗:使用要慎重,当保育期猪群并发细菌感染时,用PRRS疫苗预防更严重的疾病具有经济效益。但如果在疾病发生后好长时间再用疫苗于该日龄仔猪则无经济效益。4.伪狂犬疫苗用于生长期猪预防育肥猪的继发呼吸道感染具有经济效益,单或双基因缺失弱毒苗,8周及12周龄免疫,各1头份/头。5.自家组织灭活苗:当保育期猪群多病原并发感染,病情严重难以控制时用。(二)投药预防控制计划1.原则:a.针对支原体肺炎,预防重于治疗。b.所选药品应可以强化巨噬细胞功能,投药后肺组织浓度高。如:大环内脂类。c.重点阶段策略用药,母猪怀孕后期及哺乳期投药,降低垂直感染,保育阶段投药,降低水平感染及二次性感染。2.一般最常用药品:a.泰乐菌素110ppm(或配磺胺二甲嘧啶110ppm)b.泰妙菌素100-150ppm(或配金霉素300-400ppm)c.中草药添加剂3.建议用药阶段:①公猪、妊娠母猪及后备种猪:每月饲料加药1周或更长时间。②母猪:产前1周、产后1周及断奶后1周投喂治疗量加药料。③教槽料及保育料:投喂治疗量加药料。④13周龄及17周龄或保育转生长舍、生长舍转育肥舍后1周投喂加药饲料。⑤断奶后1周的仔猪,用泰妙菌素及阿莫西林100ppm饮水连用1周。⑥哺乳仔猪实行土霉素或磺胺药三针保健计划“3d、7d、21d”0.5ml/头。(三)饲养管理及环境改善1.尽量改变连续流动生产,采用全进全出制。同栋猪舍有多批猪群时,可用彩条布围隔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放同一批猪。2.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降低猪群密度。3.保持良好通风环境:如改生长育肥舍原砖泥墙为铁栏墙。4.保温及维持正常温度:如热应激淋水降温;日夜温差大可调节双层通风帆布。5.减少应激因子:移栏、混养、换料、注射,减少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药(如过氧乙酸、氯制剂)。6.各阶段病猪清离现场,隔离治疗或淘汰。治疗可试用本场健康猪血清结合抗菌素。7.定期消毒:车辆、外来人员、猪舍及猪体消毒。

8.搞好卫生,灭鼠、灭蚊蝇。更多请访问http:///

篇3: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防控探讨

1 病因探究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致病原因相当复杂, 目前尚存在争议, 但共同认为是一种多因子复合型疾病。

1.1 传染性病因

一是病原性的, 由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病毒, 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菌, 或者是病毒和细菌共同感染引起的, 它的病原体包括两种, 一是原发病原, 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病毒、猪肺炎支原体、猪伪狂犬病病毒、猪流感病毒、猪Ⅱ型圆环病毒等;二是继发病原, 包括猪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附红细胞体等。

1.2 不良环境条件

由于饲养密度太大, 导致呼吸道疾病病原的感染机率加大。同时猪群流动频繁, 猪群来源复杂, 同群猪日龄相差太大, 错误的猪群流动方向。饲养环境也是应该该病暴发的一个主要因素, 如舍内通风透气不好, 长期刺激呼吸道粘膜出现炎症, 降低了呼吸道粘膜的保护作用, 为病原入侵提供方便;温度和湿度的不适合也是一个诱因。日粮不合理搭配也是影响该病的一个因素, 日粮搭配不合理导致营养缺乏, 同时如日粮含有污染成份。如霉毒素, 尤其是黄曲霉毒素等, 可降低猪抵抗力和引起免疫抑制。如长时间添加低质脂肪等导致猪体抵抗力下降, 易感染该病。

1.3 药原性因素

不合理的使用一些毒性大, 杀伤力强, 刺激性强, 浓度高的消毒剂, 导致猪场内生物安全体系遭受破坏;长时间过量的应用抗生素, 导致一些猪体的耐药抗药病原微生物基因突变而造成二重感染, 猪群在应激因素作用下机体免疫力下降, 病原互相作用, 也可引起免疫抑制。

1.4 免疫与保健因素

猪群免疫和保健工作不全面、后备猪免疫计划不合理, 导致猪群群体免疫水平不稳定、营养和疫病等因素造成猪群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等, 都会造成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暴发和流行。

2 临床症状

猪呼吸道综合症的临床症状与感染的主要病原有关, 如果以肺炎支原体为主, 则主要的症状为长时间的咳嗽, 而以繁殖呼吸综合症病毒为主的感染则引起以呼吸加快、呼吸困难、耳及皮肤发绀为主的症状。若以传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为主, 则出现呼吸极度困难、张口喘气、发热的症状, 可见到犬坐姿势。但目前的呼吸道综合症一般是混合感染的, 有时还会发生链球菌、猪瘟等病原的感染。

3 病理变化

所有病猪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6~10周龄的保育猪剖检可见弥漫性间质性肺炎以及淋巴结的广泛肿大。大部分病猪可见肺出血, 呈不能萎缩的橡皮肺和花斑样病变。个别肺有化脓灶, 病猪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 淋巴结肿大, 轻度充血、出血。有些病猪胸腔、腹腔有较多的纤维蛋白渗出, 并造成粘连。有些肺部病变与猪支原体肺炎类似。除肺部出现病变外, 小部分病猪可见肝脏末端呈紫色。剖检1~3周发病的哺乳猪可见心、肝、肺脏有出血性病变。

4 防控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 执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

保证猪群合理、均衡的营养水平, 降低饲养密度, 保持各栋猪舍清洁, 做好夏季降温、冬季保温工作, 做到大环境通风、小环境保温, 执行小单元式“全进全出”制度和“多点式饲养技术”, 病猪及时发现、隔离、治疗, 重病及时淘汰。

4.2 做好消毒工作

制定猪场消毒计划, 加强猪场内外环境卫生消毒, 每周或半月对猪舍带消毒一次, 或十天半个月全场消毒一次。猪场内大门口, 各栋猪舍门口, 更衣室门口要设消毒池和洗手盆, 经常更换药液, 保持消毒药液有效, 消毒药种类也要经常更换, 以免产生耐药性, 外来车辆、人员一律不得进入生产区。

4.3 预防用药

一般猪只以病用药物治疗效果较差, 所以建议以预防性用药为主。药物预防:每吨料添加80%支原净125克+10%盐酸多西环素100克+扶本康600克, 在母猪产前产后各用一周, 断奶后用二周, 转群13周龄用一周, 病情严重时全群每月加药一周。

4.4 合理搭配日粮

应提供猪群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 保持猪群合理、均衡的营养水平, 以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

4.5 免疫接种

该病相关的主要疾病大多数属于条件性传染病, 其病原体在正常呼吸道内生产不良, 而在呼吸道受到损伤时才侵入到损伤部位定居、增殖而致病。因此, 疫苗应用于健康猪方可产生免疫保护作用, 必须是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才能发挥疫苗的最佳免疫保护效果, 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接种相关疫苗, 尽可能免疫母猪, 通过母猪抗体来使仔猪获得保护。

4.6 病猪治疗

对发病猪要精心护理, 隔离饲养, 常用的治疗药物有支原净、泰乐素、土霉素、金霉素、利高霉素、氟苯尼考、氟甲砚霉素、阿莫西林、诺氟沙星、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等, 各猪场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 筛选敏感、长效的药物进行治疗。抗生素仅可用于控制细菌的继发或并发感染, 对病毒的疗效不确切, 在治疗过程中, 应注意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电解质、维生素等, 以缓解病情。

4.7 定期驱虫

篇4:猪呼吸系统疾病的综合防控

关键词: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06-0027-01

猪呼吸系统疾病,即猪呼吸系统综合征,以病因多、表现复杂、诊治难度高等原因成为现今养猪业的一大难题。其发病机理是由于多种原因相互作用导致发病。养猪场往往在购入时很容易因检疫不严或生物安全措施不规范而购入隐性感染的猪,在遇到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等因素时会诱发。笔者围绕当前猪呼吸系统疾病的诸多病因及发病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控本病的建议。

1 常见的猪呼吸系统疾病

(1)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在细菌性呼吸疾病中猪的呼吸性疾病主要有支原体肺炎。此病一直以来都是养猪业发生频率最多的流行最广最难净化的重要疫病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同属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并且具有荚膜,它对猪的危害大,尤其是扁桃体和鼻腔被感染后常常引起猪的急性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心内膜炎、肺炎等疾病。进行性萎缩性鼻炎、猪肺疫也属于猪的呼吸系统疾病[1]。

(2)病毒性呼吸疾病。在猪的呼吸性疾病中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此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养猪业效率的呼吸道疾病,其可导致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及仔猪出现严重呼吸道疾病。除了豬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征,还有猪伪狂犬病、猪流感、猪瘟等也是猪呼吸道疾病常见的病毒性呼吸疾病[1]。

(3)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除了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病毒性呼吸疾病,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影响猪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其主要有蛔虫、后圆线虫、肺丝虫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1]。

2 猪呼吸系统疾病的致病因素

2.1 空气

猪的呼吸系统每天都在和空气发生着气体交换,呼吸道疾病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在许多致病的病原体往往通过空气传播进入到猪的呼吸道而感染[2]。

2.2 环境条件及季节变化

在不同的环境中,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概率不同。因为环境的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会导致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充血引起结膜炎,严重的呼吸道感染还会引起气管炎、肺炎、肺水肿而造成猪的死亡、流产。除了有毒气体对猪呼吸道的感染。在空气干燥,粉尘大的环境中,猪的呼吸道发病率较高而且当气体流通不流畅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是猪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猪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一般都集中在初春,秋末、冬季时节[2]。

3 综合防控措施

生产中应尽可能地消除猪群中病原,提高猪群的抵抗力,增强猪群的防御机能。在明确病原,并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进行准确诊断的情况下,净化病原是目前控制许多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措施。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根据各场实际情况,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制定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规范。

3.1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生物安全体系是指排除疫病威胁、保护动物健康的各种方法的集成,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控制、卫生防疫、营养、兽医管理及猪群的保健等。

3.2 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制度

根据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疫情,利用实验室常年定期对猪群进行抗体监测,结合猪群母源抗体水平及抗体的消长规律和病原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本场的科学免疫程序。健全免疫接种制度,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和使用方法,确保免疫剂量和有效浓度,一猪一针,安全接种[3]。

3.3 提高猪场的环境因素

猪舍环境卫生对猪的呼吸道疾病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舍内的温度、湿度,气体的流通性以及清洁度都会影响猪的呼吸道疾病。猪场常有氨气以及硫化氢等对猪有害的气体,如果这些气体不能及时的排出就会造成猪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当空气中的氨气达到50~70μg/L时就会对猪肺部产生不良的影响。当空气的湿度低于50%时就会导致空气的粉尘量大大增加而当粉尘增加时就会导致病毒的传播速率大大增加。并且当空气的湿度达到80%时病菌的繁殖力就会增加,从而导致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同时,当猪场粉尘的增加也会使猪呼吸道疾病易发。所以猪场的环境对于预防猪的呼吸道疾病是非常关键且有效的。

3.4 及时检查和隔离发病猪

在猪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要每天进行对猪健康状况的检查。当发现了有猪已经感染了呼吸道疾病要立即的隔离避免病毒在猪群中传播导致另外的猪感染并对发病猪及时的进行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 乔莉娟,廖智慧,段宝宁,等.浅议猪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J].中国动物保健,2013 (7):45-46

[2] 彭 普.猪呼吸系统疾病的致病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J].畜禽业,2013(5): 289.

篇5: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症的防控策略

原著:Montserrat Torremorell and Butch Baker

Pig Improvement Company

Franklin, KY 42134

选自(美国)北卡来罗纳州养猪保健研究会学报(Internet电子版)

翻译:张聪华

简介:

猪呼吸繁殖综合症(PRRS)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现,是被兽医界公认的养猪业中最重要的疫病。1987年在美国首次发现,被称为“神秘的猪病”,它传播迅速,1990年欧洲报告疫情,之后扩散到全世界。

被感染的猪群繁殖能力严重下降,伴随(或者)断奶仔猪肺炎发病率上升、生长停滞。在繁殖方面比较典型,要持续2—3个月,而断奶仔猪的问题往往发展成地方病。大小母猪繁殖能力下降,主要表现为在妊娠后期发生大规模流产。109—112天发生早产也有发现。弱胎和死胎数增加也使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大幅上升。

呼吸系统发病一般多发现在育仔栏,特别是连续使用的育仔栏。然而,由PRRS病毒引发的呼吸系统问题也会在育肥猪群发现,成为“猪呼吸综合症(PRDC)”的一部分。我们会看到猪只生长速度下降、劣等猪百分比升高、断奶仔猪死亡率提高等。临床表现为肺炎发病率很高,病毒分离可见PRRS病毒以及多种继发感染微生物,细菌分离可见链球菌、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菌、支原体和巴氏杆菌。滤过型病毒包括猪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感染猪只药物治疗无效。全进全出的饲养系统也不能控制该病。

一、猪场PRRS的控制

养猪场的PRRS控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给出几种基本措施,但这些措施在不同的猪场效果也不尽相同。

所有PERRS控制程序都要根据病毒的传播途径制定,在确定毒源或明确哪里的猪场反复发病后,PRRS才有可能被控制或根除。

熟悉PRRS的特征,以便制定PRRS控制方案  直接接触感染  病毒在感染猪的血液里停留时间35天以上,这样长的潜伏期是造成PRRS传播的最重要因素。在血液中的病毒被杀灭后,他们仍可能存在于隐蔽的免疫节点从而造成猪只持久感染。然而,持久感染PRRS的猪只往往很难发现。  病毒还可以在妊娠后1/3阶段通过胎盘传播,感染子宫里的仔猪。出生的弱仔猪其血清中病毒水平很高。

PRRS病毒还可以在近距离通过空气传播。然而,美国的农场认为这种方式在PRRS传播中没有什么意义。一些欧洲流行病学者的研究认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养猪密度较大的地区也会因此而受到感染。但在美国还没有被证明。 精液传播是另一条途径。感染公猪有超过100天的时间会排出带毒精液。感染早期的公猪由于精液中病毒数水平较高,传染的危害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精液中病毒水平逐渐下降,如果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还能稀释病毒的浓度,则传染PRRS的风险会进一步降低。  病猪痊愈后获得免疫力,不再感染同型的PRRS.PRRS病毒有变异性,因此,即使以前感染过的猪场,对新病毒也没有免疫力,仍然会爆发。

在开始制定PRRS的程序之前,生产者必须明确是要控制临床症状还是彻底根除PRRS病毒。

二、繁殖场临床治疗

控制繁殖场临床症状的秘诀在于小母猪的管理。

小母猪是猪场主要的病毒带入和反复感染的途径,有两个原因:a)这种情况下,它就是外部病毒的流动带毒者,通常没有经过隔离场就直接混群。当其补充到繁殖群时,小母猪就是绝对的感染源。b)当易感的后备母猪混群后,就会在饲养和妊娠过程中感染造成全群不稳。只有在繁殖群没有任何带毒征兆时才能补充易感后备母猪。

在补充到母猪群之前,管理好小母猪要求有良好的设施设备以使其适应新环境,这一阶段的目标是确保在幼龄感染的小母猪补充到母猪群之前痊愈,不再散播病毒。这就要求至少在混群60前天引进小母猪。最初的10—15天,他们适应后备母猪、小母猪或者是育肥猪的环境,最后的30多天感染就会恢复。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母猪场的临床稳定。重要的一点是小母猪必须从一个单一的相对固定猪场引进。精液和公猪因为有同样的风险也必须从同场引进

三、母猪场PRRS的灭原

为了能根除病毒,必须用阴性猪更换原来的猪群。然而在引进阴性代替者之前,我们要确认母猪场不再流行PRRS。通常的做法是在引进前隔离猪场5—8个月,以便大小母猪恢复健康。当不再有病毒反复的迹象后,再对补充新猪。病毒反复很难监测,但是我们可以在一个与母猪和后备母猪相对隔离的圈舍内,利用将阴性猪作为哨兵混入母猪群或将淘汰猪混入阴性猪的方法进行检验。如果母猪群没有病毒感染迹象,就可以引进阴性猪了。由于与繁殖群联系广泛公猪是很好的哨兵。为了使隔离猪场引进新猪前的时间最大化,同时把生产损失降到最低,就应该在隔离场繁殖和饲养后备猪,所以可以把母猪场隔离的时间延长到3—8个月或更长时间。妊娠的阴性替换母猪应该在产仔前直接送到产仔栏。

四、仔猪与育肥猪阶段的PRRS灭原

育肥场灭原可以采用部分淘汰的办法。在仔猪阶段进行最有效,但应该是病毒只在仔猪间感染而不是被母猪感染的情况下。采用部分淘汰法,不仅对消灭PRRS有效,由于疫病消除了其他可能存在的病原,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首先要做好淘汰规划。规划应贯彻整个育肥阶段的始终以保证从整场消灭病原。

五、根除PRRS的经济效益

根除PRRS病原还有很重要的经济效益,因为它不仅可减少疾病本身带来的直接影响,还体现在间接方面。

从灭原后的猪场报告可以看出,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有很大的改善。其他疫病造成的死亡率也随之降低,饲料转化率和饲料报酬显著提高。

对于出售种猪的猪场来说,也越来越多的被要求提供PRRS阴性的后备猪。生产者应该看到这可以提高商品猪的价格。对PRRS阴性猪的需求,会随着生猪产业成功消灭PRRS而得到满足。

篇6: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又称繁殖障碍性综合征,它表现在母猪不能正常的怀孕,即使怀孕也不能顺利的产仔。有的母猪在不足月的情况下会产生流产的现象;有的仔猪在怀孕的初期就已经死在母猪的肚子里,生下来的时候,全身发黑,只有骨架和外皮,俗称木仍伊胎;有的仔猪虽然已经发育完整,却不能健康的活下来。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在很多猪场都有发生,给农民朋友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原因与防治。

片花: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

引起猪繁殖障碍的疾病很多,一般可分为非传染性与传染性两类。非传染性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是生殖器官畸形、机能障碍以及饲养管理等因素所导致;传染性繁殖障碍则主要是传染性因素如病毒、细菌、螺旋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引起。

我们先来看看非传染性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有哪几种。

先天性繁殖障碍

先天性繁殖障碍较为常见的是生殖器官畸形、发育不全,输卵管阻塞等等。

科学地选留后备母猪,对提高其生产、繁殖和性能,防止先天性繁殖障碍有很大的好处。

选留后备母猪时,应询查后备母猪的父母代生产成绩,无遗传缺陷,同胎至少九头以上,仔猪初重1.2—1.5公斤,乳头多且排列整齐,体形好的仔猪留作后备母猪。

除了仔猪选留时要询查系谱以外,在其生长过程中还要多次选留。70天左右时,选择毛疏而光,皮红而润且富有弹性,背腰平直,肢体健壮整齐,乳头粗大而突出,阴户发育良好的小猪留种;5月龄左右,选择生长发育正常,不肥不瘦,能够如期发情配种的种猪留种。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也是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的原因之一。配种或分娩前后消毒不严格及产后胎衣不下、恶露不尽、死胎滞留等因素,都会造成子宫内膜发炎。感染子宫炎后的母猪往往会因炎症推迟发情或发情不正常、屡配不孕或妊娠后发生胚胎死亡、流产等,最终淘汰。在子宫内膜炎的发病中,胎衣不下是最常见的原因。

胎衣一般在胎儿产出后10-60分钟即可排出。产后2-3小时内未排出胎衣,或者只排出一部分的现象叫胎衣不下。饲养员在母猪生产完毕后,一定要检查胎衣的数目,胎衣的数量必须和所产仔猪数对起来。如果胎衣长时间不下或下不全,可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注射液或催产素注射液,一次注射10-50单位,能促使胎衣排出。营养性繁殖障碍

营养性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投喂的饲料不合适。有的农民朋友给怀孕母猪增加很多高能量的日粮,希望满足怀孕母猪的营养,其实,高能量日粮会使母猪过肥,特别是在缺乏运动的情况下,在输卵管、子宫角与卵巢中沉积脂肪,导致肥胖性不育。但是,如果日粮中能量与蛋白质过于不足,会导致母猪瘦弱,初情期延迟,不发情,卵泡停止发育或形成卵泡囊肿。

因此,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搭配怀孕母猪的饲料,既满足所需的营养,又不让它长的过于肥胖。

以上,是我们为您介绍的非传染性繁殖障碍的原因,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传染性繁殖障碍有哪些因素。

猪瘟

猪瘟是我国养猪业发病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猪瘟病毒主要经由口腔或咽部组织侵入。怀孕母猪感染猪瘟后,不一定表现临床症状,但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死胎、木乃伊胎、早产或产弱仔等。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又称蓝耳病,主要特征是母猪发热、厌食、流产、死产、产木乃伊胎、弱仔等。

猪细小病毒病

细小病毒病多感染在春夏季配种的头胎母猪,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也可通过交配传染,导致流产或胎儿死亡。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母猪染病毒后产死胎或弱胎。蚊子是乙型脑炎病毒传播媒介,所以夏季发病率最高,发病猪多在6月龄左右。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能在成猪中隐藏,成猪大多不发病,但母猪产下的仔猪部分或全部生活力低下,不吃奶或拱奶无力,震颤或站立不稳,哀鸣,有的腹泻,体温正常或稍低,常于出生后1~3天死亡。

刚才我们了解了很多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爆发量大,还会在整个猪场蔓延,那么,传染性疾病的传染途径究竟有哪些呢?

采访:山东得利思集团畜牧科技有限公司 高级畜牧师 任相全 听了任老师的话,您该知道传染性疾病发生的原因了吧,下面,我们再给您讲讲如何预防这些疾病。

片花: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制措施

强化猪的科学饲养和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养猪生产的关键,不仅能提高猪的生产力,而且有利于防止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饲养工作做得好,可增强机体抵抗力。

了解猪群现状,进行合理组群,淘汰先天性不育个体。

在高温情况下,猪只以口喘气和体表蒸发散热为主,需要勤添饮水,加强通风,冲洗猪栏,促进猪体散热,与此同时,打开窗户和猪舍门,避免舍内温度过大,以防高温加剧热应激,公母猪交配应在早晚气温低,凉爽时进行;

在低温情况下,栏内多铺稻草或装电热板,防止冷应激,饲养喂时间应安排提前早饲、延后晚饲,增加夜饲,并做到猪不饮冰水。及

时清扫粪尿,排除污浊空气侵入,配种应在中午前后,气温较高,暖和时候进行,容易受胎。

严把引种检疫关

引种隔离观察检疫,严防带毒种猪进入猪场是防止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此,各地在引种时应认真了解供种单位的免疫程序和疫情,严禁到疫场引种。引进后应在场外隔离观察检疫两周,并进行相关的监测,结果阴性、临床观察无症状出现,接种有关疫苗产生免疫力后,才可入场饲养。

严格的隔离和消毒

猪场须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及粪便管理区彻底隔离,严禁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饲养员不得相互串舍,各栋猪舍的工具不得串舍使用。在猪场正门与生产区大门的出入口处均要设立消毒设备。每月两次用氢氧化钠溶液对整个场区环境进行消毒,每周对各栋猪舍的内外走道进行喷洒消毒一次。在疫病易发季节应适当增加消毒次数。对各类猪舍必须实行“全进全出”的消毒方法,对于病死猪尸体须在指定的地点焚烧或深埋,粪便可用发酵法或堆积法消毒,污水可用漂白粉消毒。

防疫制度

猪患繁殖障碍症的主要病因是病原性因素。目前已知的病毒、细菌、衣原体、寄生虫有数十种,虽不可能全部列入免疫等程序中,但应把危害较重的乙型脑炎、细小病毒、伪狂犬病、蓝耳病和布氏杆菌病等纳入猪场整体免疫程序中。

篇7:春季猪呼吸道疾病混感的诊治

1 发病情况 2月11日某养殖场饲养的500头育肥猪出现以咳喘为主的发热性呼吸道疾病,采食量下降1/3,逐渐消瘦,被毛逆乱,呼吸困难,皮肤上有黑紫色斑块,皮肤末梢充血、出血,用土霉素、黄芪多糖、泰乐菌素等药物治疗3d,效果不佳,已经死亡25头.

作 者:张春光 王铁军 王成达 周存钦  作者单位:张春光(吉林省梨树县兽药监察所,吉林梨树,136500)

王铁军(吉林省梨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梨树,136500:)

篇8:猪体表出血性疾病的综合防控策略

中医学认为, 猪体表出血乃因猪体感染温病热邪, 邪毒不解致热毒入血, 热迫血溢肌肤所致, 是临床中常见的类型。对于本类疾病如能早发现早治疗, 则康复时间短, 愈后状况良好;如治疗时间稍迟, 不仅治疗难度较大, 而且用药必须采取联合用药, 疗程必须足够, 否则病情极易反复发作, 死亡率极高, 预后不良。

对于此类疾病, 应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的。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 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治未病包含三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 强调养生, 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转变, 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

中医的“治未病”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 和西兽医的“免疫保健”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谓殊途同归。笔者通过多年的基层及大量的临床经验证实, 采用中西兽医结合、强化营养免疫的方式预防猪只各类体表出血性疾病 (含高热综合症) 疗效卓著, 成绩斐然。

1 临床表现与中医诊断

本病按照流行情况、症状特征、临床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

1.1 第一阶段:疾病初期

体温不甚高 (40~40.5℃) , 肌表发热不退, 口渴欲饮, 舌色及口色红, 食欲减退或不食, 大便正常或稍现干燥, 此乃瘟疫侵袭猪体, 毒凝气滞, 邪热壅滞于皮下及血络之中, 多见体表散在少量出血点。

1.2 第二阶段:疾病中期

猪体表发生斑疹, 色紫, 同时伴有高热 (41~42.5℃) 、舌质及口色红绛、脉数、大便秘结、无食欲、精神沉郁等症状。此乃热邪亢盛, 高热耗损津液, 故见大便秘结、口渴欲饮;热伤脉络, 热邪迫血妄行致阴络灼伤, 血离络外溢, 故见体表发生斑疹及大便带有血液;血中热邪亢炽, 故见舌质及口色红绛。

1.3 第三阶段:疾病后期

体温降至正常或稍偏高 (不超过40℃) 。大便干燥或秘结, 甚至斑疹融合成片, 常见四肢、耳部及胸腹、后躯等部位整片色泽紫暗, 精神沉郁, 完全无食欲。此为高热侵扰猪体而不能宣泄, 日久致气津两伤, 气滞血淤所致。

2 防控方案

综合防控方案如下。本方案对猪高热综合症具有同等疗效。

2.1 预防

种猪除做好猪瘟、蓝耳、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接种之外, 笔者重点在种猪及乳仔猪、外购猪上使用根瘟灵注射液 (湖北天门根瘟灵研究所生产) 。根瘟灵注射液可同时解除种猪的免疫抑制及亚健康状态, 大大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 提高猪体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 甚至可代替猪瘟疫苗和蓝耳病疫苗在发病期的使用。笔者经验是:种猪每年注射根瘟灵注射液2次, 乳仔猪出生后1~28 d注射1次, 外购猪买回后立即注射1次。

2.2 保健

每吨饲料添加大败毒散1~2 kg、施瑞康 (10%复方阿莫西林可溶性粉) 1 kg。如混合感染附红细胞体病时联用瑞康达 (土霉素注射液) , 混合感染弓形体病时联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 混合感染链球菌病时联用福乐星 (恩诺沙星双包囊粉) 1 kg, 混合感染呼吸系统疾病时联用安替可 (复方替米考星预混剂) 或氟洛芬 (氟苯尼考粉) 1 kg。种猪可每个月连喂3~5 d。断奶前后猪只及保育猪只连喂5 d。

2.3 营养

众多实验证实, 给种猪及各阶段猪只饲喂优质的抗病营养饲料, 不仅可大大提高猪群的生产成绩, 而且可大大提高猪群的健康度、降低疾病流行时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我们了解:较多的猪场实验证实, 四川绿力源生物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绿力肽源”抗病营养饲料具有独特的饲喂生长和抗病效果。“绿力肽源”饲料强化营养免疫, 特别注重营养与免疫的互作关系, 用后哺乳母猪泌乳旺盛, 乳仔猪初生及断奶体重大、保育成活率高, 生长猪生长快速、有较强的抗环境热冷及多种应激功能, 猪抗病力强。

2.4 管理

除全面做好猪舍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卫生消毒、防鼠灭蚊外, 还应尽量避免导致猪群应激致病的各种因素。

3 治疗

据笔者多年临床经验, 在猪群发病时首选药物是使用根瘟灵注射液, 再根据临床症状对症选用较为敏感的抗生素, 可达到最佳疗效, 显著缩短病程, 降低死亡率。根瘟灵注射液可同时提高抗生素对疾病的敏感性, 增强抗生素疗效, 越早使用疗效越佳。

3.1 注射用药

根瘟灵注射液参考说明使用。对症结合使用抗生素及高效解热药 (如痛热灵) 。伴有链球菌感染时首选联用福乐星 (恩诺沙星注射液) , 混合感染附红细胞体病时联用瑞康达 (土霉素注射液) , 混合感染呼吸系统疾病时联用氟洛芬 (氟苯尼考注射液) 1 kg, 混合感染弓形体病时联用畜必治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 , 混合感染仔猪副伤寒时联用氟洛芬 (氟苯尼考注射液) 。在疾病后期或者恢复期可联用爱若达注射液 (组成:布他磷、右旋糖酐铁、维生素B12) , 可加速病猪康复, 促进采食, 提升免疫力。

3.2 大群拌料用药

每吨饲料添加:大败毒散2 kg、施瑞康 (阿莫西林粉) 1 kg。如混合感染附红细胞体病或混合感染弓形体时联用红弓灭 (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 混合感染呼吸系统疾病时联用安替可 (复方替米考星预混剂) 或氟洛芬 (氟苯尼考粉) 1 kg, 混合感染链球菌时联用福乐星 (恩诺沙星双包囊粉) 或氟洛芬 (氟苯尼考粉) 1 kg。种猪连喂5d、断奶前后猪只及保育猪只连喂7 d、育肥猪连喂5 d。 (注:大败毒散、施瑞康、福乐星、安替可、氟洛芬等药物由海南育奇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3.3 消毒

上一篇: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下一篇:学习驾照的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