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猪呼吸道疾病诊断

2022-10-18

第一篇:常见猪呼吸道疾病诊断

几种常见猪病的诊断与防治

几种常见猪病

诊断与防治

目录

猪瘟……………………………………………………………1 猪口蹄疫………………………………………………………2 猪伪狂犬病……………………………………………………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4 猪流行性感冒………………………………………………5 猪丹毒…………………………………………………………6 猪肺疫…………………………………………………………7 猪链球菌病……………………………………………………8 仔猪黄痢………………………………………………………9 猪水肿病………………………………………………………10 猪气喘病………………………………………………………11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12 猪附红细胞小体病……………………………………………13 猪弓形体病……………………………………………………14 猪应激综合症…………………………………………………15 食盐中毒………………………………………………………16 黄曲霉毒素B1中毒……………………………………………17 赤霉菌毒素中毒………………………………………………18 仔猪铁缺乏症…………………………………………………19 猪疥癣病………………………………………………………20

猪 瘟

猪瘟俗称“烂肠瘟”一种急性、高热、接触性传染病,急性呈败血症,慢性以坏死肠炎为其主要特征,有高度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流行特点:在自然情况下,本病仅发于猪(包括野猪),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对猪瘟病毒的敏感性无差异,但常流行猪瘟的地区,年龄大的猪比小猪的抵抗力强,天然感染的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以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和伤口感染。

症状分三型:

(1) 最急性型,此类型比较少见,偶尔发生在流行开始的猪群,病猪体温升至 41℃以上常无其他病状,一夜过去,已死在猪舍内,病程仅1-2天,死亡率100% (2) 急性型,此类型常见,病猪体温升至40.5-41℃,吃食减少或全废:吃两

三口后就去睡觉,眼结膜发炎并有脓性分泌物、鼻镜干燥,病初便秘,粪便干粟状,带血或黏液,以后拉稀,粪便恶臭,公猪的包皮常有积尿,挤压时流出恶臭浊白色的液体。病后期,病猪耳朵发绀,四肢内侧、腹下、会阴等处的皮肤有小出血点。病猪精神委顿,不活动,病程1-2周,死亡率70-80%。 (3) 慢性型,病状极不规则,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也时有时无,喜饮水,便秘

与腹泻交替,病猪低头垂尾,常挤卧在一起。极度消瘦,行动无力,摇晃,病程常拖延一个月以上,最后衰竭而亡。

剖检:死猪外观消瘦,有眼屎,耳朵发绀,四肢内侧,肛门等处皮肤常有出血点。剖检喉头、心脏、膀胱、肾脏有明显的出血点。全身淋巴结尤其是肠系膜淋巴结边缘出血,切面红白相间,呈大理石样。肾脏色淡,表面有散在的针尖状。出血点。脾不肿大,边缘有许多深红的点状突起,称梗塞病变。脾脏边缘梗塞状尤为严重。胆囊和胃黏膜常有出血斑。回盲瓣上部出血坏死或有纽扣状溃疡。

防治:

1.平时预防措施

(1) 用兔化猪瘟弱毒冻干苗进行预防注射。对猪群必须作到定期防疫,

一头不漏,这是预防猪瘟的首要环节。以后每月对出生仔猪和购进的猪只进行补打疫苗。 (2) 实行自繁自养,尽可能不要到猪市场购猪,必须引进种猪时,应到

无病场及有正规防疫制度的猪场购买。买回来的只猪必须隔离观察半个月以上,无病才能混养。 (3) 经常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加强饲养管理。

2.紧急预防,一旦猪群发生猪瘟,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初步确诊后立即用3-4倍剂量的兔化猪瘟弱毒冻干苗对假设健康

猪群紧急预防注射(每猪换针头)。

(2) 免疫原则:先健康猪后可疑猪。病猪不处理,一定要换针头。 (3) 病猪扑杀,深埋。空猪舍用碱性消毒液消毒。(如3%烧碱喷猪舍) (4) 阳性猪场可用超前免疫。

经验之谈: 1.定期全场一只不漏免疫。

2.用碱性消毒液消毒为好。

3.发病猪场免疫时一定要作到一只猪一个针头。

4.超前免疫一定不能吃到初乳。饲养员责任心要很强,已吃过初乳的

猪只就不用再做超免。超前免疫剩余的疫苗一定要废去。

5.正视现实:很多猪场的兽医不敢正视猪瘟,这样延误了宝贵的治疗

防疫时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口蹄疫

猪口蹄疫是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蹄部、口腔黏膜和皮肤形成水泡为特征。主要危害牛、猪、羊,人也能被感染,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家畜传染病之一。(2000年冬-2001年上半年,全世界闹的很严重。)

本病毒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有7个血清型,其中危害最广的是O型,其次为A型。 流行特点:自然流行以牛最易染,其次是猪,野生偶蹄兽和人也能感染。俗称:牛是警报器,猪是放大器,羊是储存器。本病流行快,本人给它取了个名叫“闪电式”。我们曾作过实验。下午4:00各赶一头病猪到试验组猪舍和对照组猪舍,第二天上午7:00,对照组猪舍的猪全部倒下站不起来。个别猪鼻镜上有水泡。 症状:病猪体温初期升高至40-41℃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停食,不久在蹄冠、趾间、蹄踵出现发红、微热、敏感等症状。以后逐步形成黄豆大、蚕豆大充满灰白色或黄色液体的水泡、轻者仅见单个蹄、重者四蹄都发生,水泡破裂后局部形成暗红色糜烂,一周左右恢复。若有细菌继发感染,局部化脓坏死、蹄壳脱落。上海人称:烂脚壳。个别病猪鼻镜、口腔黏膜、乳房也有水泡或烂斑。吃奶小猪发病,常因严重心肌炎、胃肠炎死亡。

剖检:病变主要见于蹄冠、蹄壳下发生水泡或糜烂,仔猪心肌脂肪变性,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斑纹,俗称虎斑心,有重要诊断价值。

防治:

1.治疗:轻症病猪,约经10天左右基本自愈,重症病猪可先用食醋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局部,再涂龙胆紫溶液经过数日治疗,绝大多数可自愈。

根据国家规定,口蹄疫病猪应一律急宰,不准治疗,严格封锁,以防扩散。 2.预防:可用相对型号的口蹄疫灭活苗免疫,要求免疫两次(间隔一个月)

3.应急措施:一旦怀疑发生口蹄疫时,立即上报,迅速确诊,同时封锁疫区,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全场每天用0.3%过氧乙酸消毒。

本人经验: 1.口蹄疫来势凶猛,应做好平时免疫工作,一定要做到二次免疫。

2.消毒液用酸性消毒液,最好用过氧乙酸。带猪消毒用0.3%的溶液喷雾,空舍用0.5%的溶液喷雾。 3.一旦发生疫情,立即上报。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能引起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感染本病。我国已证实本病存在,主要是猪发病,并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另外鼠类被认为是本病毒的携带者和传染源,所以提倡灭鼠。

流行特点: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猪、牛、羊、犬、猫及鸡等易感。实验动物如兔、小鼠、豚鼠等最敏感。发病最多的是哺乳仔猪,且死亡率高达96%以上。病毒可长期保存于鼠类体内,造成鼠类多的猪场发病也多。本病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伤口和生殖道等多种传染途径感染流行。

症状的三种表现形式:

1. 以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为主。

2. 以新生仔的死亡为主,逐步延伸到保育猪和肉猪。表现刚出生不久的仔猪, 第一天外观健康,从第二天开始发病,三到四天死亡达到高峰,整窝死光。 3. 第三种表现形式为母猪不育症,返情率高,屡配不上。

以上三种情况一般不会同时在一个猪场出现,往往以某一个症状为主,因此只要发现一种症状,就要怀疑为猪伪狂犬病,就得送病料到有关单位检测。 剖检:

病猪皮下有浆液及出血性渗出物浸润,脑膜充血,并有小点出血,上呼吸道粘膜和扁桃腺有炎症和水肿,肝、脾、肾、肺有坏死小病灶。肝脏特别明显。

诊断要点:

本病发于鼠类猖獗的猪场,小猪神经症状明显,死亡率高,而大猪临床症状轻微,多有呼吸道症状。怀孕母猪有流产,产弱胎为主。可作初步诊断。

最简单而可靠的方法:取病猪的脑和脾加生理盐水1:10取上清夜2ml注射家兔皮下。2-3天接种部位奇痒,可确诊。

治疗:

本病无治疗方法。

主要靠注射疫苗预防。 本人经验:

1. 诊断 :小猪大批死亡,大猪不死小猪神经症状明显母猪流产或产弱胎. 剖检病猪肝脏病变明显 ,用兔子诊断最方便。 2.消毒液用碱性消毒液。

3.免疫必须两次以上。阴性场用灭能苗;阳性场用弱毒苗。 4.灭鼠是扑灭本病的有力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最近发现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病综合症。群众称蓝耳病。现已证实为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母猪发热、厌食、流产、木乃伊化、死产、产弱胎等繁殖障碍以及仔猪的呼吸症状和高死亡率。我国养猪地区大都有此病。损失惨重。应引起重视。

流行特点:

在自然流行中。仅见于猪 ,其他动物和家畜未见发病。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猪都可感染。但不同年龄的感染有一定的差异。生长猪和肥育猪感染后症状比较温和,母猪和仔猪则较为严重,乳猪的病死率可达80-100%。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耐过猪大多长期带毒。

症状:

发病初期似感冒,很多猪场兽医都以感冒治疗。结果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发热、嗜睡、食欲差、呼吸困难(无并发症不咳嗽)。哺乳仔猪眼睛突出,结膜炎四肢外展呈八字脚,脱水、体质衰弱、呼吸困难,有出血倾向,断尾时流血过多。补铁剂针眼出血过多。排黑粪,皮肤出现斑块,关节有病变,败血症、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100%。怀孕母猪反复发生食欲不振、发热、呼吸困难、嗜睡、流产,尤其后期流产。约有1-2%的病猪四肢末端、尾巴、乳头、阴户和耳发绀,呈紫兰色,耳尖最为常见,俗 称蓝耳病。

剖检 :

死猪头部水肿,胸腹腔积水。个别仔猪可见化脓性脑炎和心肌炎。

诊断要点:

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弱胎。新生仔猪大批死亡(本人看了好多猪场:500头母猪初次发病损失仔猪在2000-4000头之间。),而肥育猪症状不明显,部分猪耳朵、四肢末端发绀,呈兰色,可初步诊断。荷兰提出一项简单的临床诊断方法即三项指标:1.20%以上胎儿死亡;2.8%以上母猪流产;3.断奶前有26%以上仔猪死亡。如其中有两项符合,则临床诊断成立。

防治:

本病是一种新的传染病,传染性极强,现已有弱毒苗和灭活苗,控制本病应以疫苗免疫为主,。阴性场用灭活苗,阳性场用弱毒苗。 本人经验:

(1)耐过猪长期带毒。

(2)没有并发症时喘而不咳。

(3)流产以烂胎为主,而不是木乃伊(因胎儿死于后期)。

(5) 引进新猪千万千万小心。十个场发病有九个场是引进新种猪而引发本病。

猪流行性感冒

猪流行性感冒是由猪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突然发生,很快波及全群;表现高热,无并发症时多取良性经过,且可自愈。最近外省流行,请注意。

流行特点: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易感,尤其是外来良种猪。呼吸道传染,呈地方性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晚秋、早春、冬季易发病;另外寒冷、运输、拥挤、营养不良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症状:突然发病,高热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肌肉和关节痛感。呼吸困难。咳嗽,眼、鼻流出粘液。如果无并发症,一周康复。

剖检:病变主要在呼吸器官,鼻、喉、气管和支气管粘膜充血。表面有大量泡沫状粘液。肺红色如鲜牛肉状。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界限分明。颈淋巴肿大、充血、水肿。

诊断要点:短时间全群发病,高热、咳嗽。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就基本可以确诊。 防治:(1)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是冬季保温。优质饲料也很重要。

(2)对症治疗:A. 解热镇痛药的运用。

B. 抗菌素的运用可减少并发症。

这里我们介绍复方SMZ的运用:

治疗量:100斤料加50克,连用3天。

预防量:100斤料加25克,连用5天。

猪 丹 毒

猪丹毒俗称*打火印*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急性 败血症和亚急性疹块性。而慢性病例表现为非化脓性关节炎或疣状心内膜炎。

本病的病原为猪丹毒杆菌,为纤细革蓝氏阳性小杆菌,对盐腌熏制干燥、腐败及日光照射均有较强的抵抗力。

流行特点:

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 主要传染源。病菌由粪尿排除后,污染饲料、饮水及 场舍、用具等。经消化道传染。此外可通过损伤的皮肤及蚊、蝇、虱等吸血昆虫而传染。

症状可分为三型:

(1) 急性败血型:临床上最为常见,由毒力强的菌株感染所致,突

然发病死亡,体温高达42-43℃。该型致死可达85%以上。很难诊断,只能靠细菌培养确诊。 (2) 亚急性型:是猪丹毒各型中病情最轻的一种,最容易诊断也最

容易治疗的一种,特征是皮肤表面出现疹块,疹块与正常皮肤界限十分明显,呈菱形或正方形(多为正方形)

(3) 慢性型:多为关节炎(跛行)、心内膜炎,表现呼吸困难,可视

黏膜发绀。强迫快速行走时,可突然死亡。猪丹毒皮肤坏死多发于背、肩、耳、蹄及尾部。患部皮肤变黑、干硬如皮革状。逐渐与下层新生组织分离、脱落。

剖检分三型 :

(1) 急性败血型:主要病变为急性败血症全身变化,体表与皮肤出

现红斑,主要见于鼻、唇、耳、及腿内侧等处的皮肤与可是黏膜。脾脏明显肿大,呈樱桃红色,全身淋巴结充血肿大。胃肠道十分明显呈暗红色,肾皮质部有出血点。,肺充血、水肿。 (2) 亚急性型:特征是皮肤上出现菱形或正方形疹块,疹块有的全 部、有的是周围呈红色而中央空白。内脏变化较轻。

(3) 慢性型:关节肿胀但不化脓。心内膜炎,瓣膜表面有肉芽组织 和纤维素凝块组成的花菜样疣赘物。二尖瓣常见。 诊断要点:

胃底黏膜大片出血,肾脏大呈暗红色,皮肤有疹块,关节肿大,心内膜有赘生物。 防治:

肌注弱毒苗或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苗。 治疗:

首选药物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土霉素、洁霉素、泰乐菌素。 本人经验:

(1) 诊断要点:胃底黏膜大片出血,肾脏暗红色,皮肤有疹块,跛 行。

(2) 预防:以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苗最好。

猪 肺 疫

猪肺疫又称猪巴氏杆菌病、锁喉风,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主要特征是最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咽喉炎,急性型呈纤维性胸膜肺炎,慢性型表现为慢性肺炎。

本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革蓝氏阴性杆菌或短杆菌。

流行特点:

病猪和健康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病菌存在于肺脏病灶及各器官中,而健康猪主要存在于呼吸道及肠管中,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体外,经呼吸道、消化道或损伤的皮肤感染。健康带菌猪抗应激能力下降,而导致内源性感染。各日龄均易感染,以小猪、中猪发病较高。猪肺疫多为散发性。

症状分三型:

(1) 最急性型:俗称“锁喉风”,突然发病迅速死亡,体温高达41-42。食欲

废绝,呼吸困难,黏膜充血、发绀。咽喉部肿胀有热痛、最后病猪呼吸困难死亡,鼻孔流出血样泡沫。 (2) 急性型:败血症变化较轻,主要病变在肺脏。肺有大小不等的肺变区。主 要位于尖叶、心叶和膈叶前缘,肝变区中央常有干酪样坏死灶,肺切面呈大理石样。 (3) 慢性型:病畜极度消瘦,贫血、肺组织有较大的坏死灶或化脓灶,并有结 缔组织包裹。胸膜增厚,或与肺粘连。

诊断要点:

多发于季节突变 ,发病急,病猪高热,咽喉肿大,严重呼吸困难。胸膜常与肺粘连,切面大理石样。确诊必须细菌分离。

防治:

以防为主,疫苗可用猪肺疫甲醛灭活苗,或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冻干苗。 治疗:

首选药物是庆大霉素,土霉素、氯霉素也可。如果猪场发现此病,全场健康猪用磺胺药预防,可用复方SMZ,100市斤干料加50克用两天,再100市斤干料加25克用3天。

本人经验: 1. 2. 3. 最急性病猪不易发现。

剖检咽喉部水肿常见,肺切面大理石样;气管内充满大量泡沫。 发病场用磺胺药预防效果很好。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猪链球菌病的主要特征是急性型呈出血性败血症和脑膜脑炎。慢性型则表现为化脓性淋巴结炎、关节炎。本病分布很广,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对养猪业的发展危害极大。本病原为多种溶血型链球菌。

流行特点:

病猪、临床康复猪及健康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菌主要存在于鼻腔、扁桃体、颚窦、乳腺等处,猪只互相接触时可通过口、鼻、皮肤伤口而感染。

症状可分为四型:

1. 急性败血症:在流行初期常有最急性病例,多不见症状而突然死亡,

或精神萎靡,停食

一、二顿。体温上升到41.5-42,腹下有紫红斑,也很快死亡。 2. 急性脑膜脑炎型:体温升高到40.5-42,食欲废绝,便秘有浆液性或黏

液性鼻涕。很快出现神经症状,发出尖叫或抽搐,共济失调,转圈、空咬、磨牙,随后后躯麻痹,四肢呈游泳运动,昏迷不醒衰竭死亡。

3. 慢性关节炎型:多由前两型转来,病猪单肢或多肢关节肿痛,跛行、 行走困难,不能站立。

4.慢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型:主要发生于断奶至出栏的猪,以颌下淋巴结脓肿最为常见。由于局部淋巴结压迫和疼痛,影响采食。其后淋巴结化脓成熟,表面皮肤坏死,自行破溃流脓,这时病猪全身症状消除,一般不引起死亡。

剖检也分三型:

1. 急性败血型:出血性败血症、全身黏膜、浆膜,皮下有出血斑,各器官充 血、出血明显。胆囊壁水肿,有时有出血块。膀胱发黑有出血病变,脾脏肿大。 2. 急性脑膜脑炎型:脑脊髓液增多、浑浊,脑膜出血充血,严重者出现溢血, 脑实质有化脓性脑炎变化。

3. 慢性关节炎型:关节肿胀,严重者关节周围化脓、软骨坏死,关节皮下胶 样水肿,滑液浑浊。

诊断要点: 淋巴结脓肿型链球菌病,根据颌下、咽部、耳下、颈部等淋巴结发生脓肿,可以做出诊断。败血性链球菌病,可根据多发于哺乳仔猪及架子猪,临床剖检可见鼻孔流血,胆囊壁水肿,膀胱发黑,确诊必须做细菌培养。

防治:

加强宰前、宰后检疫,注意阉割,接生仔猪脐带消毒,防止通过伤口感染。可用猪链球菌氢氧化铝弱毒苗免疫。

本人经验: (1) 败血型链球菌病剖检主要看膀胱发黑或严重出血。

(2) 脑膜脑炎型的 治疗一定要用磺胺药,因磺胺药分子小,能通过血脑屏障,治疗 效果好。 (3) 颌下淋巴结化脓,可切开排脓再塞把盐进去,一次就可痊愈。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剧烈水泻、排黄色液状粪便。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往往三天内整窝死光。

流行特点:

带菌母猪是本病 的主要传染源。病菌污染母猪乳头和皮肤。仔猪吮乳或舔母猪皮肤时通过消化道感染。主要发生与3日龄以内的乳猪。

症状:本病潜伏期最短仅8-12小时,仔猪突然拉稀,排出黄色水样稀粪,数分钟一次。粪便玷污后躯和尾巴 ,不吃奶,脱水。肛门周围及腹股沟等处皮肤呈红色,最终昏迷衰竭死亡。

本病的剖检、诊断很容易识别。一般猪场兽医都能正确诊断。治疗效果都不理想,重点应放在预防上。

本人经验: (1) 本病重点应预防为主。母猪的免疫最重要。

(2) 产房的消毒卫生也是很重要的。产房地上有很多油脂,必须用热碱水处理。 (3) 无产房的猪场应做到:做窝不冲棚。

猪水肿病

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主要特征是突然发病,头部、眼睑水肿,运动失调,惊厥和麻痹,剖检见胃壁、肠系膜水肿。本病发病率不高,但致死率高达80-100%。

流行特点:

带菌母猪和发病仔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菌由粪便排出污染饲料 、饮水和环境,消化道感染。主要发生于刚断奶的仔猪,尤其是生长快、体质健壮的小猪。气候突变和阴雨多发季节。饲料单纯、缺少VE和缺硒容易诱发本病。

症状:

突然发病。常见眼睑、头部、颈部、胃壁尤其胃大弯。最早发生于喷门部。切开水肿部在黏膜和肌肉层有一层透明或茶色、淡红色胶冻样液体。肠系膜也水肿。心肌、心外膜、肺、肠等器官出血。心包、胸、腹腔积液。

诊断要点:

断奶后健壮的仔猪,眼睑、头、颈部水肿。有神经症状。死后剖检:胃壁、肠系膜水肿,可初步做出诊断,进一步确诊应细菌分离鉴定。

防治:

(1) 加强消毒(最好用氯制剂) (2) 用全价饲料喂断奶猪。 (3) 补充VE和微量元素硒。

治疗:

早期发现此病,可用下列方法治疗。

(1) 肌注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一天二次用三天。 (2) 肌注VB1,一天二次用三天。

(3) 0.2%亚硒酸钠肌注1毫升/头。每10天一次。

(4) 全场断奶猪肌注0.2%亚硒酸钠1毫升/头。每10天一次。

本人经验: (1) 如早发现病猪,用以上方法能救活部分病猪。

(2) 如该场采用全价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1000ppm的土霉素连用7天,能达到

预防作用。

猪气喘病

猪气喘病又称支原体肺炎,是猪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咳嗽为主要特征。本病遍部全球。我国土种猪尤为敏感。

流行特点:

本病本来对养猪业危害不大,因为大部分猪场已改为洋种杂交猪为主,其次大部分猪场已改为吃全价饲料。可是最近全国流行蓝耳病,该病为免疫抑制病,所以患过该病的猪场喘气病又成为主要的传染病。

诊断:

本病的诊断一般猪场兽医都比较容易确诊。

防治:

(1) 小猪不串棚,母猪、肉猪不见面。

(2) 治疗可用25克土霉素加100毫升的清鱼肝油混合。大猪每5天肌注5毫 升,小猪每5天肌注3毫升,三个疗程可大大改善猪场情况。

(3) 全场发病较为严重,可以和饲料厂协商在饲料中加240ppm的强力霉素用 7天,再改为120ppm用7天,这样基本净化猪场的 气喘病。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特征是鼻炎、鼻甲骨萎缩、鼻面部变形,本病遍布于养猪发达国家,我国引进种猪中该病的检出率高达80%,已成为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本病的病原说法不一,可能是多种病原引起的。如: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绿脓杆菌、放线菌、猪鼻炎霉形体……

流行特点: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原,先由母猪传给仔猪,再由仔猪扩大。猫、犬、鼠也可带菌,并能 传播本病。6-8周龄最易感。并可发生鼻甲骨萎缩。随着猪龄的增大,发病率有所下降。品种不同,易感性也有所差异,长白猪最易感,我国的土种猪少发病。

本病随着洋种猪的引进和蓝耳病的广泛存在,本病日渐严重。

症状:

仔猪发病先打喷嚏呼吸困难、有鼾声,鼻孔流出浆液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有的鼻孔流血。发生结膜炎,经常流泪,导致在内眼角下的皮肤上形成咖啡色或黑色弯月形泪斑。病猪死亡率不高,但生长停滞,终成僵猪。 剖检:

最特征的变化是鼻甲骨萎缩,鼻黏膜常附有脓性或干酪 样渗出物。

诊断要点:

(1) 鼻镜歪向一边,鼻孔流脓或流血。 (2) 鼻甲骨萎缩。

(3) 内眼角下皮肤有弯月形泪斑。

防治:

(1) 不到 病猪场引进种猪。

(2) 波氏杆菌已有菌苗,可以一试。 (3) 治疗可用抗生素或磺胺药。

本人经验: (1) 认真观察猪群。如有鼻漏、鼻镜歪向一边、鼻孔流血,饲养员反映猪打喷 嚏的,内眼角下皮肤有咖啡样泪斑,可怀疑此病。

(2) 治疗:100PPM泰乐菌素和100PPM的磺胺嘧啶混合拌料连用7天,停5天, 再用7天(最好和饲料厂协商,加在全价料中)。

猪附红细胞小体病

附红细胞小体病是猪、牛、羊及猫共患的一种热性、溶血性传染病。猪附红细胞小体病主要特征是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多呈散发。但最近有些省呈地方性流行。

本病的病原体是附红细胞小体,属立克氏体目,一部分附着于红细胞表面,另有一部分流离于血浆中。 流行病学:本病传播可能与吸血昆虫,尤其是猪虱有关。此外由尿道、子宫或经口也可感染。哺乳仔猪发病率、死亡率较高。本病主要发生于夏季,呈散发。

症状: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呼吸困难,黄疸。

剖检:贫血和黄疸,粘膜苍白、血液稀薄,全身黄疸、肝肿大,呈黄红色,脾显著肿大变软,肺有小出血点,淋巴结水肿,有腹水。心包积液。

诊断要点:体温升高、贫血黄疸。确诊可采用血涂片和血清学诊断。 防治:搞好环境卫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每吨料中加600克土霉素进行预防。治疗时药量可加大到每吨料中添加1000克。

本人建议:发病场,每吨料中加强力霉素240克,用7天,以后再改为每吨料中加120克,再用7天。

猪弓形体病

弓形体病又称弓状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主要特征是以3月龄左右的猪多见。。猪场突然爆发,病猪高热,呼吸困难,皮肤出现紫红色淤斑,剖检肺、肝、淋巴结等脏器肿胀,有出血点和坏死灶。特别是肾脏、膀胱有出血点(往往误诊为猪瘟)。病死率高达60%以上,我国很多地区均有本病流行。病原为龚地弓形虫,呈月牙状。

流行特点:

人、猫、猪、鸡等多种动物均能感染,其中猫为终末宿主。中间宿主除因吞食卵囊外,亦可因吃到动物的肉、乳中的滋养体而感染。猪弓形体爆发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达60%,特别是3-6月龄的猪最易感。

病猪的症状体温升高到40.5-42.5℃食欲废绝,粪便带黏液。小猪拉稀,呼吸困难,咳嗽有鼻漏、呕吐。耳、鼻、四肢、腹下皮肤发绀。最终窒息死亡。

剖检:

病死猪头、耳、下肢、腹下等处皮肤紫红色。肺萎缩不全,水肿间质增宽,有针尖大的坏死灶。肾、膀胱有出血点。胸、腹腔积液。

诊断要点:

猪群已经用过猪瘟疫苗,突然爆发以3-4月龄为主的高热病,呼吸困难皮肤紫红淤斑,肺有坏死点,肾、膀胱有出血点,可怀疑是本病。

防治:

猪场不易养猫。吃泔水的猪场必须煮熟。 治疗:

病猪肌注磺胺药物,最好用6-甲氧嘧啶。全场猪群用复方SMZ预防性治疗。

猪应激综合症

猪应激综合症是遭受环境因素的极端刺激,(如换料、驱赶、殴斗、运输、配种等),产生一系列抗逆反映的病症。

病因:

认为是一种遗传问题,与猪的品种有关。如长白猪易发生。这是很矛盾的事,认为含有氟烷基因的猪就容易发生此病,但多数瘦肉型的猪都含有此基因。 症状:

应激反应有时根本看不到。从猪场把猪运到屠宰场,路上死了好几头猪。一般可看到肌肉和尾巴震颤,呼吸困难,皮肤红白交替,或黏膜发绀。

剖检:

只能看到肺水肿、小支气管中有泡沫,明显特征是死后立即发生尸僵。肌肉呈苍白柔软,切面水渗出较多。

防治:

(1) 发作时可注射氯丙嗪。

(2) 做好配种记录,后代有此病的父母亲全部淘汰。

本人经验: 有一猪场,把三头母猪关在一起,叫我出诊。三头母猪正好在殴斗后发作。尾巴向上震颤(很好看),肌肉颤抖(有点象敌百虫中毒的样子)。

食盐中毒

本病现在很少发生,猪场大都用全价料和浓缩料。

病因:

食入含盐过多的饲料如:咸菜、腌肉汤、酱渣,特别是含盐高的鱼粉,又限制饮水的更易发生。饲料中含有2.5%的食盐就可引起中毒。

症状:

口渴、呕吐。多数呈现神经症状,猪兴奋不安,频频点头,张口咬牙、步行不稳,盲目行走或后退。眼球不断震颤,严重病例为癫痫样痉挛,角弓反张,瞳孔放大,呼吸困难倒地死亡。

本人经历: 一个体户猪场猪吃了太咸的泔脚,全群猪发病,症状是向上跳跃,很好看(可惜没带摄像机)。 剖检:胃出血性炎症,胃肠黏膜有溃疡,脑水肿。

诊断要点:

(1) 饲喂含盐过多的饲料,限制饮水等病史(有的猪场管理混乱,水塔无水没 人知道)。

(2) 临床渴感,有神经症状,胃肠有炎症。必要时可测饲料中的盐份,即可确 诊。

治疗:

(1) 停止喂含盐饲料。 (2) 大量给饮水。

(3) 有神经症状的可用氯丙嗪。

黄曲霉毒素B1中毒

当用污染了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喂,猪很容易引起中毒。

病因:

自然环境中,含有许多霉菌,而玉米、黄豆、粕类特别花生饼很易感染黄曲霉。相对湿度为80%以上,能大量繁殖并产生黄曲霉素,如用这些饲料喂猪,即发生中毒。

症状:

急性中毒表现委顿,不食、后躯衰弱,黏膜苍白、直肠出血,有神经症状,头抵墙下,走路僵硬,出现异嗜癖、离群、头低垂、弓背,黏膜黄染。

剖检:

贫血和出血 ,胸腹腔内可见大量出血,后腿、前肩等处皮下出血。肠道内有有血液,肝浆膜有小出血点。慢性中毒主要肝硬化、黄色脂肪,胸腹腔积液,肾苍白、肿胀。淋巴结充血、水肿。

诊断要点:

(1) 依据有喂霉变饲料病史,以神经症状为主。

(2) 有贫血出血可做初步诊断。但一定要拿饲料到有单位测试。

防治:

(1) 不用霉变饲料喂猪,饲料厂一定把好原料关。

(2) 防止饲料发霉,最主要饲料厂一定要把好原料含水量的关头。

赤霉菌毒素中毒

用受赤霉菌侵害的麦子做饲料喂猪会引起中毒。

病因:

赤霉菌有五种镰刀菌,在27℃左右最宜产生毒素,其中有两种毒素即玉米酮(F2)和单端孢体(T-2)有害于猪。猪吃了一定量含毒素的麦类饲料即能中毒。

症状:

食欲废绝、精神不振、逐渐消瘦,呕吐,怀孕母猪可能流产。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小母猪发情及生殖道变化。

剖检:

肺、肾、子宫、阴道等出血,消化器官有卡他性炎症。

诊断要点:

有饲喂发霉麦类饲料的 病史且消化不良及生殖障碍。检查小麦有粉红色霉丛时,即可做出判断。

本人闹过笑话:出诊崇明,兽医问阉割过的小母猪怎么还发情,阴户肿胀,发红。我说是走花,其实是赤霉菌毒素中毒。

预防:

(1) 不用赤霉菌污染的饲料喂。 (2) 用3倍水浸泡过夜晒干可去毒。

猪疥癣病

猪疥癣病俗称猪癫皮病,是猪的一种慢性皮肤寄生虫病。主要特征是皮肤发炎,剧烈瘙痒,5月龄以下的仔猪最易感。

病原体是疥螨。

流行特点: 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疥螨主要通过病猪与健猪互相接触直接感染,亦可通过污染的猪栏、用具、工作服使猪间接感染。

症状:

病猪剧烈瘙痒,通常从头部开始,以眼睛周围、耳壳、颊部常见,以后蔓延到全身各部,患部皮肤发红,剧烈瘙痒,摩擦止痒,致使局部皮肤脱毛,出血,形成水泡和脓疮,当脓疮破溃后,流出黄水并结痂。病程较长者,病猪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生长发育停滞。

剖检:

皮肤局部丘疹、水、脓泡或结痂。

诊断要点:

剧烈瘙痒,刮取疥屑发现虫体。难与仔猪缺锌区别。但从剧烈瘙痒或以药治疗有效可区别。

治疗:

1.灭虫丁(阿维菌素)0.3克/公斤体皮下注射,一次就好。 2.敌百虫0.5-1%水溶液喷雾。

本人经验: 1.诊断:用透明不粘胶纸贴于患部,再贴于载玻片上,多采几个样本,在低倍显微镜下检查,找虫体效果很好。

2. 治疗:塞巴安0.4毫升加一公斤水浇泼,效果好。

仔猪铁缺乏症

病因有三:

1.新生畜对铁需要量大 2.铁储存量低 3.铁供应不足

各种动物的母乳中含铁量低微,不能满足新生幼畜正常生长的需要,而幼畜肝中储存量很少,维持正常血液生成不超过2-3周,因而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仔猪出生时,全身含铁量约50mg,出生后生长速度快。出生后4周内每日需铁量约5-15mg。而母奶中含铁量很低,仔猪每天从母奶中获得1mg左右的铁。这样5-7天后仔猪就缺铁,引起缺铁性贫血。

症状:

出生后8-10天左右发病,病猪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可视粘膜苍白,呼吸增数,脉搏加快,有时腹泻,头部和躯体前部可能发生水肿。

病理变化:

皮肤,粘膜苍白,血液稀薄,全身轻变或水肿,肝肿大呈淡黄色,肌肉苍白,心肌更明显,心脏扩大,肌肉松弛,脾稍肿大,肺水肿。

诊断:

根据饲养条件,贫血症状,血液检查特点及铁剂治疗有效等可以确诊。

治疗:

1.内服铁剂:硫酸亚铁2.5g硫酸铜1g加水100ml。0.25ml/kg每天一次速用7天。 2.肌注铁剂:右旋糖酐铁2ml(含100mg) 防治:

出生后3天.肌注射右旋糖酐铁100mg/每头。

第二篇:腹部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

腹 部 常 见 疾 病 的 超 声 诊 断 及 报 告

贵医二附院超声科

王秋元

腹部疾病的超声诊断

贵医二附院超声科

王秋元

超声医学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迅猛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随着近年来超声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仪器性能和检查方法有了很大改进。

超声发展:从

六、七十年代的A型、M型一维超声—八十年代的B型二维超声演进到现在的静态、动态和实时三维超声,由黑白灰阶图像发展到彩色血流和组织多谱勒显像,超声技术有了飞跃性的进展。

目前,超声声学造影已发展到左心室、心肌灌注造影及实质性脏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

由于计算机存储量剧增和数字成像的加快,使超声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超声不仅能显示正常与异常结构的轮廓和形态,并可以观察到器官的血流供应、代谢和功能。这些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多个系统、多种疾患的检查,使超声诊断在临床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谐波成像技术通过改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进一步完善超声成像质量,大大提高了心肌内膜、胆道及泌尿系结石的显示率。  超声特性: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根据振动频率可将机械波分为:

1. 次声—每秒钟振动频率在16Hz/次以下。(1 Hz=振动1次)

2. 可听声—每秒钟振动频率在16-20000Hz次(2万)之间, 人

2 耳可听到。

3. 超声—每秒钟振动频率在20000Hz(2万)以上。(用于超声诊断)

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速度平均为1540米/秒,但在含气组织(肺、胃、肠)的传播速度仅为331米/秒,可见超声波基本不能穿透含气组织。所以超声一般不用于肺组织及消化道疾病诊断。常用超声波诊断频率为3.5-7.5MHz(兆赫),即每秒钟振动频率在三百五十万—七百五十万Hz之间。

超声诊断是临床各科很多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它具有安全、无创、快捷、准确、可反复使用等优点,深受病人及临床医务工作者欢迎。

我院引近的ALOKASSD-5000SV及迈瑞CD—6型全数字化彩超配有以下探头:

1. 心脏探头:适用于各种心脏疾病的检查。

2. 腹部探头:它适用于肝、胆、胰、脾、肾、膀胱、前列腺、妇、产科疾病及胸、腹水诊断。

3. 浅表探头:适用于眼、腮腺、颌下腺、甲状腺、乳腺、阴囊、肌肉、四肢血管等浅表疾病的检查。

4. 阴道探头:用于对产科、妇科盆腔疾病的诊断,其特点是: 分辨率高,可获得高清晰图像,无须膀胱充盈,扫查时探头直接 靠近子宫、附件、盆腔等被扫查脏器,避免了肠腔气体的干扰和腹壁脂肪对声速的衰减,可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肌层、双侧附件及盆腔结构,能大大提高妇科疾病的诊断率及急腹症的救治率,

3 是其它影像不可取代的诊断工具。

5. 三维探头:我院目前只有用于产科的三维探头,在原二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维成像技术,使声像图从单一平面发展成为立体三维图象,它拓展了超声技术的空间显像功能,在围产医学中能很好的显示胎儿的整体外观,并能仔细观察胎儿颜面部、肢体、手足等细小结构,对胎儿畸形的检出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妊娠期对胎儿系统性筛查是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围产期质量的重要环节。(检查最佳时间是妊娠16-24周之间。)  超声二维图像的分析与诊断

二维图像是超声的基本图像,根据二维图像中脏器及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和边缘、后壁和后方回声及内部结构特征等进行分析诊断。

内部回声的命名:诊断时的描述

强回声:回声增强,后方伴声影,如结石或各种钙化灶的回声。 高回声:回声较强,后方不伴声影,如肾窦或纤维组织等的回声。 等回声:回声强度呈中等水平,均匀,如正常肝、脾等实质性脏

器的回声。

低回声:呈灰暗水平回声,如肾皮质等均质结构回声。

弱回声:表现为透声性较好的回声,如肾锥体或正常淋巴结回声。 无回声:无回声暗区,如正常充盈的胆囊、膀胱回声。  对填写超声检查申请单的要求

临床医应掌握超声检查适应症;提出检查要求,认真、详细填

4 写超声申请单,如果申请单填写不明,要求不明确,常常造成需要检查的脏器和病变部位遗漏,影响超声诊断的质量和及时的临床治疗。申请单分上项、中项和下项:

1. 上项: 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必要时留下联系电话。

2. 中项:准确可靠的病史、体征、曾做过的检查和治疗、体格检查,急腹症病人要提供腹痛时间、腹痛的性质及既往史,外伤病人要提供外伤时间及外伤方式。

3. 下项:需要检查的项目,对检查的要求,申

请签名、申请日期。 

检查前注意事项

检查胆囊、胰腺应当日免早餐,前一天晚餐进清淡饮食。 腹部检查子宫(未婚女性)、膀胱、前列腺需适当充盈膀胱。 

超声检查报告单的书写

超声检查报告单为一次性的检查结论,临床上作为客观的诊断依据, 也是将实际结果用图文或文字报告方式告之受检者的凭据,报告单分上项、中项和下项:

1. 上项为一般项目: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必要时应加填仪器型号、探头类型与频率、检查方法与途径(如经阴道或经腹部)。

2. 中项记述检查时的发现,应细致、客观、文字简练,描述全面,不需加入任何主观判断。

一般描述脏器外形、轮廓、支持结构、管道及脏器实质回声以及

5 必要的测量数据。病变描述首先叙述为弥漫性或实质性,以及各种脏器中各类声像图的不同表现。局部病灶用作定位、测量及其他重点描述。

3. 下项为超声检查后提示的诊断意见,包括有无病变以及病变的性质。

1)病变部位或脏器。

2)病变在超声图像上所表现的物理性质(液性、实质性、混合性、含气体、纤维化、钙化等)。

3)能从图形资料作出疾病确定诊断者,可提示病名诊断(或可能诊断)。

4)如不能从图形资料作出疾病确定诊断者,不提示病名诊断,考虑可能多种疾病者,按可能性大小依次提示。

5)必要的建议如:超声随访和建议进行的其他检查。

6)签名与日期:报告单必须由获得超声诊断上岗证的超声检查者签名,未获得超声诊断上岗证者检查后的报告,必须由上述规定的上级医生加签。 一.肝脏的超声检查:

肝脏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和上腹部,小部分在左季肋部,其表面借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 一) 肝脏超声解剖:

1. 肝内管腔结构:肝脏所有管腔出入口统称为肝门。

1)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胆总管由此进入肝脏,三者

6 在肝脏内行经一致,其中门静脉管径最粗,肝内分叶及分段均以门静脉分支为基础。

2)第二肝门:左、中、右三支肝静脉在此相会进入下腔静脉。

2. 肝脏的分叶和分段:方法有很多种,有以肝裂分段、肝静脉分段及门静脉分段法,我们用的是门静脉分段法:五叶四段法;

肝脏:

右叶 右前叶

右后叶

右后叶上段

右后叶下段 左叶

左内叶

左外叶

左外叶下段

左外叶上段 肝尾叶

二) 正常值:

正常成人测值:

左肝:(下腔静脉或腹主动脉前方测量)

上下径:(长)4—8cm 前后径:(厚)4—7 cm

右肝:(锁骨中线—腋前线)

最大斜径:10—14cm

最大厚度:9—11 cm 三)肝脏疾病:

1. 肝脏弥漫性病变: 声像图特点为肝脏弥漫性肿大, 肝内弥漫性回声异常: 常见:

1) 肝硬化:由于纤维组织增生使肝形态改变,具有左右肝比例失调、肝叶萎缩、肝表面凹凸不平、呈剧齿状等特点。

2) 病毒性肝炎:(有特殊体征)肝大,急性肝炎可见胆囊壁增厚、胆囊内回声异常。慢性肝炎声像图无明显特异性。

3) 淤血肝:心源性;表现为肝肿大,肝静脉增宽,心衰时可见。

4) 脂肪肝: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发病率明显增高,常为体检时发现,超声表现分为:肝、轻中度肿大,前方回声增强,后方回声衰减,肝内血管显示不清。

5) 肝血吸虫:声像图特点为:肝内回声增强、增粗,形成高回声带组成的网状结构。

2. 肝囊性、含液性占位性病变:超声表现有不同特点, 可结合病史、体征作出诊断。

1) 肝囊肿:可单发、多发,超声表现:肝内可见单个或多个无回声块,边界清,囊壁光滑。

2) 多囊肝: 有家族史和遗传性:超声表现: 肝内布满大小不等原形或类圆形的无声区,小的数毫米,大的可达10cm以上,相互边界清,常伴有多囊肾、多囊卵巢。

3) 肝脓肿:

细菌性:感染途径有胆道、胃、十二指肠、阑尾炎等炎症侵犯,消化道术后感染。

阿米巴性:发病较慢,有阿米巴肠病,两者超声表现有相同之处,结合临床可鉴别诊断。

8 3. 肝脏肿瘤:

1)良性肿瘤:肝血管瘤、错构瘤、肝细胞腺瘤、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脂肪瘤等。

2)恶性肿瘤:

(1) 原发性肝癌:多为巨块、团块状,声像图表现为肝内见单个或多个不均匀、不规则回声,边界不清,块内见血流信息,块周可见血管绕行。

(2) 转移性肝癌:常见消化道肿瘤转移,肝内见多个具有特征的圆形弱回声块,块边缘部见声晕。

(3) 小肝癌:也属原发性肝癌,中国肝癌病理协作组的诊断标准是:<3cm, 的肝癌定为小肝癌。

超声检出范围为0.5cm,也就是说超声可以发现<1cm的小肝癌,达到小肝癌的早期诊断。 4. 肝脏创伤:

1) 肝包膜下血肿:肝浅表部受损,出血在肝包膜下聚集而成。

2) 中央型肝破裂:(闭合性肝损伤)破裂较小,位于肝中央实质内形成血肿. 此类可以保守治疗。

3) 真性肝破裂:肝包膜与实质同时破裂,与腹腔贯通,腹腔内因出血可见低声暗区和不均匀回声(凝血块),必须急症手术。 幻灯片:

26. 正常肝脏

27. 正常肝脏:示肝脏门静脉、肝静脉 28. 正常肝脏:示肝尾叶

29. 肝硬化腹水

30. 淤血肝

31. 脂肪肝

9 32. 多囊肝

33. 肝囊肿

34. 肝脓肿

35. 肝海绵状血管瘤 36. 原发性肝癌

37. 转移性肝癌 二.胆道系统的超声检查

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两部分: 一) 胆囊胆道的超声解剖:

胆囊:正常体表投影位于右上腹右肋弓部,形态如一个梨状膜性囊,分底、体、颈三部分。胆管:左右肝管起源于肝叶内的胆小管,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肝总管下端与胆囊管回合成胆总管。 二)正常值:

胆囊:长5—6cm 宽2—3.5 cm

胆囊壁:厚约0.2-0.3 cm

胆总管:宽约6cm左右 三)胆道疾病

1. 胆囊疾病:

1) 胆囊结石:胆囊可见单个或多个增强回声,后伴声影,可活动,结石可单发、多发。胆囊炎:表现为胆囊肿大,萎缩时胆囊缩小,胆囊收缩功能差或不收缩,胆囊结石多伴有胆囊炎。

2) 胆囊息肉:超声表现:胆囊内均匀性回声附壁不活动,可单发、多发,属良性肿瘤,但是>1cm息肉易癌变, 需尽早手术。

3) 胆囊肿瘤:良性:腺瘤、腺肌瘤。

恶性:胆囊癌

4) 先天性胆囊畸形:双胆囊、胆囊异位、胆囊缺如等。

2. 胆道疾病:

1) 胆管结石

2) 化脓性胆管炎

3) 胆道蛔虫

4) 胆管肿瘤

5) 先天性胆道畸形 :(1)胆囊管囊肿、

(2)胆道闭锁:见于新生儿(黄疸),超声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如果不手术,三个月之内死亡。

6) 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在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鉴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超声有特征性表现。 幻灯片:

41. 正常胆囊

42. 胆囊结石

43. 胆总管结石

44. 胆道蛔虫 45.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46. 胆囊内息肉

47. 胆囊癌 三. 胰腺的超声检查

一)超声解剖:胰腺呈一扁长形,位于上腹部和左季肋部腹膜后 间隙内,平齐第

1、2腰椎的高度,为网膜囊后壁的腹膜所覆盖。 1. 胰头部:位于十二指肠环内,是胰腺最大的部分,胆总管可部分或全部被胰头包绕,当胰头癌或慢性胰腺炎胰头肿大时可压迫胆总管导致梗阻性黄疸的发生。

2. 胰颈部:短而窄,长约2cm,为胰头和胰体的连接部分,与两者 无明显分界。

11 3. 胰体部:较长,位于正中线左侧,其前面隔着网膜囊与胃后壁相邻,正常情况下胰网膜囊不易显示,当胰腺炎或胰腺外伤时内由于积液或血液等积集,超声显示假性囊肿形成。

4. 胰尾部:其左侧脾门相邻后方有脾静脉、左肾上腺及左肾上部, 脾静脉起自脾门,沿胰尾、胰体后方自左向右走行,可作为胰腺 的定位标志。

二)正常值:胰头<2.6 cm 胰体、胰尾<2.1 cm 主胰管宽≤0.2 cm左右 三)胰腺疾病:

1. 胰腺炎:急性胰腺炎:胰腺肿大(水肿),周围可见不规则暗

区(炎性渗出)。

慢性胰腺炎:回声不均匀,内可见增强回声(钙化) 2. 胰腺囊肿:真性囊肿:先天性、潴溜性、寄生虫性。

假性胰腺囊肿:胰腺炎引起 3. 胰腺肿瘤:胰头癌多见 幻灯片:

50. 正常胰腺

51. 急性胰腺炎(胰腺水肿,周围见渗出) 52. 假性胰腺囊肿

53. 胰头癌(主胰管扩张,黄疸) 四. 脾脏的超声检查

一)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位于左上腹深部的腹腔内, 体表投影:上极于腋中线相当于第九肋间高度,下极约在左腋前线第11肋骨,长轴与第10肋骨平行。

12 二)正常值:(成人)

大小约12x7x4cm ,以厚度为准,厚度>4 cm可诊断脾大。 三)脾脏疾病

1. 先天性异常:

1)无脾综合征:临床罕见,常伴心脏畸形和内脏转位,男性发病多见。

2)副脾:是指除正常位置的脾脏外,还有一个或多个与脾脏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内皮组织存在。发生位置依次为脾门、脾血管、胰尾部腹膜后、沿胃大弯的大网膜、肠系膜及盆腔等,多为单发,大小不一。

3) 游走脾:脾脏离开正常解剖位置而异位于腹腔其他部位,常在中腹部、左髂窝或进入盆腔。声像图:脾区扫查不到正常脾脏,而在其他部位发现与脾脏相类似的实体团块。

2. 弥漫性脾肿大:

1)感染性脾肿大:急、慢性病毒感染;常见有慢性肝炎、慢性血吸虫病、疟疾等

2)淤血性脾肿大:肝硬化、慢性右心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门静脉内血栓形成等。

3)血液病性脾肿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溶血性贫血等。

3. 脾内占位性病变: 脾脓肿、脾囊肿、脾肿瘤 4. 脾脏创伤:脾破裂、脾包膜下血肿

以上疾病可根据体征结合超声影像图可做出诊断。

13 幻灯片:

56. 正常脾脏

57. 脾大

58. 闭合性脾损伤

59. 脾破裂 60. 脾肿瘤

五. 肾、输尿管、膀胱的超声检查 一)超声解剖:

肾脏属于实质性器官,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分为上下两缘,内外两缘和前后两面,内缘中间呈凹陷状,称为肾门,是肾脏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输尿管出入的部位。 1. 肾包膜:最外面的一层。

2. 肾实质:包括肾皮质:位于浅层,内为肾小体;肾髓质:主要为肾小管结构。

3. 肾窦:(集合系统):肾实质包绕,由肾盂、肾盏、肾内血管及脂肪组织综合构成,由于内纤维结缔组织成分较多,其回声强度明显高于其它组织,有的细小结石不易显示。

二)正常值

男性:长 9.5cm—12 cm 宽 4.5 cm—6 cm 厚 3.5 cm—5 cm 女性:长9 cm—11 cm宽

4 cm—5.5 cm 厚3 cm—4.5 cm 三)肾脏疾病:

1. 先天性肾、输尿管病变: 先天性肾缺如、游走肾、多囊肾、肾囊肿。肾脏、输尿管先天性畸形:复合肾,马蹄肾,输尿管囊肿等。

2. 肾、输尿管、膀胱结石、肾积水、肾功能衰竭、肾创伤

3. 肾、输尿管、膀胱肿瘤 八. 前列腺

一)正常值:4x3x3cm 二)前列腺疾病

1. 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内可见不均匀、不规则的增强回声,钙化灶。

2. 前列腺增生性病变:

3. 前列腺肿瘤

以上两者都有前列腺不规则增大或局部突起,鉴别诊断要借鉴病理。 幻灯片:

64. 正常肾脏

65. 双肾结石

66. 左输尿管上段结石(肾盂积水)67. 右输尿管膀胱壁段结石

68. 肾囊肿

69. 多囊肾

70.

游走肾 71. 肾错构瘤

72. 膀胱结石

73. 膀胱肿瘤

74. 膀胱肿瘤 74. 前列腺肿大

介入性超声:

介入性技术方法的发展把超声诊断推进到病理学和组织学高度,使临床医学发生了重大变革,近几年来介入性超声使许多疾病的微创治疗得以实现,在某些肿瘤的治疗效果方面,已可与内科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相媲美,成为临床上首选方法之一。 1. 介入性诊断:(超声引道下)

1) 诊断性穿刺活检:含液性病变病理检查穿刺抽吸:

主要用于实研室、生化、细胞、细菌学检查

2) X线造影:胆道、泌尿系造影 2. 介入性治疗:(超声引道下)

1) 注药治疗:脓肿、囊肿、肿瘤

2) 物理治疗:肿瘤激光、冷冻、射频消融术

3) 造瘘与置管引流:脓肿、囊肿、胸腹腔积液置管引流,胆、胰、泌尿系及妇产科各种造瘘与引流 3. 术中超声:

4. 体腔内超声:消化道、血管内超声  某些疾病超声与其它特殊检查方法的选用 1. 胸肺部疾病:首选放射、CT 肺实变、肺不张、胸腔积液并胸膜增厚、胸壁病变时超声优于其它检查

2. 胃肠道疾病:首选内窥镜、X线

超声可以检出消化道前壁及无消化道气体干扰的实质性病变。 3. 骨骼系统疾病:首选CT、X线

对于接近体表的骨骼组织及婴幼儿骨骼系统疾病,超声诊 断有它的独到之处。

首选彩超检查的脏器

肝、胆、胰、脾、肾、胸、腹水、心脏、血管、妇、产科疾病、乳腺、甲状腺、眼、颜面部、睾丸、皮肤肿块等。

虽然超声诊断及治疗在临床上发挥着及其重要作用,但是临床

16 医师对超声检查提供的诊断结果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所见,全面分析后确定诊断。

谢谢大家!

第三篇:NICU常见疾病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NICU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早产儿

护理诊断:

1、有窒息的危险 与呛奶、呕吐有关。

2、有体温改变的危险 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吞咽、消化功能有关。

4、自主呼吸受损 与呼吸中枢不成熟、肺发育不良、呼吸肌无力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 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足与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有关。 护理常规:

1. 维持体温稳定 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检测。维持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

2. 合理喂养 尽早开奶,以防止低血糖。提倡母乳喂养,无法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吸吮能力差和吞咽不协调者可用间歇鼻饲喂养、持续鼻饲喂养,能量不足者以静脉高营养补充并合理安排。每天详细记录入量、准确测量体重,以便分析、调整喂养方案,满足能力需求。

3. 维持有效呼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小的软枕,避免颈部弯曲、呼吸道梗阻。出现发绀时应查明原因,同时给予吸氧,吸入氧浓度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50~70mmHg(6.7~9.3kpa)或经皮血氧饱和度在85%~93%为宜。呼吸暂停者给予拍打足底、托背、刺激皮肤等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反复发作者可遵嘱给予氨茶碱静脉输注。 4. 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等情况。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定时巡回记录,防止高血糖、低血糖发生。

5.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入室人数,室内物品定期更换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强化洗手意识,每次接触早产儿前后要洗手或用快速消毒液擦拭手部,严格控制医源性感染。 健康教育:指导父母如何冲调奶粉、如何沐浴、何时预防接种、何时门诊随访等,以使他们得到良好的信息支持和树立照顾患儿的信心。

1

小于胎龄儿

护理诊断

1、窒息的危险 与宫内慢性缺氧有关。

2、体温调节无效 与皮下脂肪缺乏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宫内营养不良有关。

4、焦虑 与患儿的高危状态和因宫内营养不良引起的认知受损有关。 护理措施

1、积极复苏,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2、维持体温稳定 调节环境温度至中性温度,加盖棉被,必要时放入暖箱中,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减少能量消耗。

3、维持血糖稳定 尽早开奶。小于胎龄儿生后即应测血糖,偏低者可与生后1~2小时内喂糖水或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

4、促进亲子关系

大于胎龄儿

护理诊断

1、有窒息的危险 与胎儿过大、难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糖尿病母亲的婴儿易出现低血糖有关。 护理措施

1、维持呼吸功能 由于产伤,有些大于胎龄儿在建立呼吸时有一定困难。应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必要时应予吸氧。

2、喂养 尽早开奶,及时提供营养,防止低血糖。

3、健康教育

新生儿窒息

护理诊断

1、自主呼吸受损 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2、体温过低 与缺氧有关。

3、焦虑 与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 护理措施

1.维持自主呼吸:

(1)复苏: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

A是通畅气道:①保暖;②减少散热;③安置体位;④清除呼吸道。

B是建立呼吸:①触觉刺激;②复苏器加压给氧;③喉镜下经喉气管插管。 C是恢复循环:胸外心脏按压。

D是药物治疗: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②保证药物应用。 E是评价。

(2)加强监护:患儿取侧卧位,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

2.保暖: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上,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或用暖水袋保暖,维持肛温36.5-37℃。

2

3.预防感染:严格执行各种无菌操作,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

4.安慰家长:耐心细致地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减轻家长恐惧心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护理诊断

1、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缺氧缺血致呼吸中枢损害有关。

2、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升高、呼吸衰竭。

3、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缺氧缺血导致的后遗症有关。 护理措施:

1. 给氧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 监护 严密监护患儿的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瞳孔、前囟张力及抽搐等症状,观察药物反应。 3.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1)降温:亚低温治疗师采用循环水冷却法进行选择头部降温,起始水温保持10~15℃,直至体温降至35.5℃时开启体部保暖,头部采用覆盖铝箔的塑料板反射热量。

(2)维持:亚低温治疗是使头颅温度维持在34~35℃,由于头部的降温,体温亦会相应的下降,易引起新生儿硬肿症等并发症,因此在亚低温治疗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暖,可给予远红外或热水袋保暖。

(3)复温:亚低温治疗结束后,必须给予复温。复温宜缓慢,>5小时,保证体温上升速度不高于0.5℃/小时,避免快速复温引起的低血压,因此复温的过程中仍须肛温监测。体温恢复正常后,须每4小时测体温1次。

(4)监测:在进行亚低温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持续的动态心电监护、肛温监测、SpO2监测、呼吸监测及每小时测量血压,同时观察患儿的面色、反应、末梢循环情况,总结24小时的出入液量,并作好详细记录。

新生儿颅内出血

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升高。

2、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呼吸中枢受损有关。

3、有窒息的危险 与惊厥、昏迷有关。

4、体温调节无效 与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 护理措施

1. 密切观察病情,降低颅内压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神态、瞳孔变化。密切观察呼吸型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避免外界因素阻碍患儿气道的通畅。仔细耐心观察惊厥发生的时间、性质。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生取得联系。

(2)保持绝对静卧,抬高头部,减少噪声,一切必要的治疗、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减少反复穿刺,防止加重颅内出血。 2. 合理用氧 根据缺氧程度予用氧,注意用氧的方式和浓度,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5%即可,防止氧浓度过高或用氧时间过长导致的氧中毒症状。呼吸衰竭或扬中的呼吸暂停时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做好相关护理。

3. 维持体温稳定 体温过高时应予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用远红外床、暖箱或热水袋保暖。

3

健康教育:向家长解答病情、减轻紧张情绪;如有后遗症,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教会家长给患儿功能训练的技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护理诊断

1、自主呼吸受损 与PS缺乏导致的肺不张、呼吸困难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泡缺乏PS、肺泡萎陷及肺透明膜形成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量不足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 与抵抗力降低有关。 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体位正确,头稍后仰,使气道伸直。及时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分泌物粘稠是可给予雾化吸入后吸痰。

2、供氧

3、保暖 环境温度维持在22~24℃,肤温在36~36.5℃,相对湿度在55%~65%,减少水分损耗。

4、喂养 保证营养供给,不能吸乳、吞咽者可用鼻饲法或静脉补充营养。

5、预防感染 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

6、健康教育

胎粪吸入综合征

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胎粪吸入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气道阻塞、通气障碍等。 护理常规: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有效清除吸入物,维持正常通气功能。

2. 合理用氧 选择与病情相适应的用氧方式,维持有效吸氧,改善呼吸功能。 3. 保暖和喂养 注意保温,细心喂养,供给足够的能量。

4. 密切观察病情 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肝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时,提示可能合并心力衰竭,应立即吸氧,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药物,控制补液量和补液速度;如患儿突然出现气促、呼吸困难、青紫加重时,有合并气胸或纵隔气肿的可能,应立即做好胸腔穿刺及胸腔闭式引流准备。 健康教育:

向家长讲述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及时让家长了解患儿的病情,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

4

感染性肺炎

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急促,患儿咳嗽反射功能不良及无力排痰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部炎症有关。

3、体温调节无效 与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困难、消耗增加有关。 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时翻身、拍背、体位引流。

2、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 根据病情和血氧监测情况采用鼻导管、面罩、头罩等方法给氧,使PaQ2维持在60~80mmHg(7.9~10.6kPa);重症并发呼吸衰竭者,给予正压通气。

3、维持体温正常

4、供给足够的能量及水分

5、密切观察病情

新生儿败血症

护理诊断

1、体温调节无效 与感染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脐炎、脓疱疮等感染性病灶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吸吮无力、纳差及摄入不足有关。 护理措施

1、维持体温恒定 当体温低或不升时,及时予保暖措施;当体温过高时,与物理降温及喂开水,一般不予降温药物。

2、保证抗菌药物有效进入体内,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3、及时处理局部病灶

4、保证营养供给

5、观察病情 加强巡视

6、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保持皮肤的清洁。

5

新生儿破伤风

护理诊断

1、有窒息的危险 与呼吸肌、喉肌痉挛有关。

2、喂养困难 与面肌痉挛、张口困难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 与反复抽搐有关。

4、体温过高 与骨骼肌强直性痉挛产热增加、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

1、控制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

1)药物应用: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用前须做皮试)、镇静剂量等。

2)建立静脉通路:尽可能应用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不良刺激,保证止痉药物顺利进入体内。

3)病室环境 要求避光、隔音。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4)用氧:有缺氧、紫绀者间歇用氧,但避免鼻导管给氧,可选用头罩给氧,氧流量至少5L/min,避免流量过低引起头罩内C02潴留。当病情好转,缺氧改善后应及时停止用氧,避免氧疗并发症。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脐部护理

1)用消毒剪刀剪去残留脐带的远端并重新结扎,近端用3%双氧水或1:4000 高锰酸钾液清洗后涂以碘酒。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2)遵医嘱用破伤风抗毒素3000单位做脐周封闭,以中和未进入血流的游离毒素。

3、保证营养 早期予静脉营养以保证能量供给。

4、防止继发感染和损伤 1)口腔护理 2)皮肤护理

5、健康教育

6

新生儿梅毒

护理诊断

1、皮肤完整性受损

2、疼痛

3、焦虑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治疗新生儿梅毒首先要取得家长的配合。进行有关本病的健康教育,解除其思想顾虑。

2、消毒隔离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3、皮肤护理 必要时置暖箱、穿单衣以便护理操作。加强臀部护理,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感染。

4、梅毒假性麻痹护理 梅毒假性麻痹的患儿常常出现哭闹、烦躁不安,护士必须检查全身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健康教育 经治疗患儿全身症状好转,皮肤斑丘疹完全消失,体检后予以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指导定期复查,进行追踪观察血清学试验,以保证患儿得到正确的、全程的、彻底的治疗。

新生儿黄疸

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 胆红素脑病。

2、知识缺乏 缺乏黄疸护理的有关知识。 护理措施

1、观察病情,做好相关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皮肤黏膜、巩膜的色泽,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

2)喂养: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应耐心喂养,按需要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2、针对病因的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1)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并做好相应护理。

2)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以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合理安排补液计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也进入脑组织。

3、健康教育

7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

2、营养失调

3、有感染的危险

4、皮肤完整性受损 护理措施

1、复温 目的是在体内产热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环境温度,以恢复和保持正常体温。

2、合理喂养 轻者能吸吮者可经口喂养;吸吮无力者用滴管、鼻饲或静脉营养保证能量供给。

3、保证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速度

4、预防感染

5、观察病情

6、健康教育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2、腹胀

3、腹泻

4、体液不足 护理措施

1、监测体温

2、减轻腹胀、腹痛、控制腹泻

1)立即禁食,肠胀气明显者行胃肠减压,观察腹胀消退情况及引流物色、质、量。观察有无呕吐,记录呕吐物的色、质及量。做好口腔护理。 2)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3、密切观察病情

4、补充液体,维持营养

5、健康教育

新生儿低血糖

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消耗增加有关。

2、潜在并发症 呼吸暂停。 护理措施

1、喂养 生后能进食者尽早喂养,根据病情给予10%葡萄糖或吸吮母乳。早产儿或窒息儿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保证葡萄糖输入。

8

2、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

3、观察病情变化。

新生儿高血糖

护理诊断

1、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多尿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多尿、糖尿有关。 护理措施

1、维持血糖稳定 严格控制输注葡萄糖的量及速度,监测血糖变化。

2、观察病情 注意体重和尿量的变化,遵医嘱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以纠正电解质紊乱。

3、做好臀部护理 勤换尿布,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先天性巨结肠

护理诊断

1、便秘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便秘、腹胀引起食欲下降有关。

3、生长发育改变 与由于腹胀、呕吐、便秘使患儿食欲下降,影响营养物质吸收有关。

4、知识缺乏 家长缺乏疾病治疗及护理的有关知识。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清洁肠道、解除便秘 2)改善营养 3)观察病情

4)做好术前准备 5)健康教育

2、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 禁食致肠蠕动功能恢复;胃肠减压防止腹胀;记尿量;更换伤口辅料以防感染;按医嘱应用抗生素。 2)观察病情

3)健康教育

9

先天性胆道闭锁和胆管扩张症

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2、生长发育迟缓

3、慢性疼痛

4、有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改善营养状况 按医嘱静脉输注白蛋白、全血或血浆、脂肪乳、氨基酸以改善患儿营养状况及贫血。 2)做好肠道术前准备 3)心理护理

2、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麻醉清醒后即取头高位或半卧位 2)保持引流通畅

3)饮食护理 术后应尽早恢复母乳喂养。

4)并发症的处理 胆瘘及腹部切开裂开是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术后高度腹胀导致腹内压过高是切开裂开的直接原因。持续胃管、肛管减压,能促进肠蠕动尽早恢复;腹带保护等是减轻腹胀,防止切口裂开的有效方法。 5)心理护理

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

护理诊断

1、排便异常

2、有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

1、术前按腹部手术常规护理。禁食,建立静脉通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腹胀明显给予胃肠减压;向家长说明选择治疗方法的目的,解除其心理负担,争取对治疗和护理的支持与配合。

2、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 禁食致肠蠕动功能恢复;胃肠减压防止腹胀;记尿量;更换伤口辅料以防感染;按医嘱应用抗生素。 2)观察病情

3)健康教育

10

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

2、生长发育迟缓

3、有感染的危险

4、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脑血栓。

5、焦虑

护理措施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安排好患儿作息时间,保证睡眠、休息,更具病情安排适当活动量,减少心脏负担。

2、供给充足营养 注意营养搭配,供给充足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营养需要,以增强体质,提高对手术的耐受。

3、预防感染 注意体温变化,注意保护性隔离,以免交叉感染。

4、注意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

5、心理护理

6、健康教育

急性颅内压增高

护理诊断

1、头痛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有关

3、潜在并发症 脑疝、呼吸暂停 护理措施

1、避免颅内压增高加重 保持患儿绝对安静,避免躁动、剧烈咳嗽,检查和治疗尽可能集中进行,护理患儿时要动作轻柔,不要猛力转动患儿头部翻身;抬高床头30左右,使头部处于正中位以利颅内血液回流,疑有脑疝时以平卧为宜,但要保证气道通畅。

2、气道管理 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方式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以保证血氧分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备好呼吸机,必要时人工辅助通气。

3、用药护理 按医嘱要求调整输液速度,按时应用脱水剂、利尿剂等以减轻脑水肿。静脉使用镇静剂时速度宜慢,以免发生呼吸抑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4、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5、健康教育

11

急性呼吸衰竭

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

2、清理呼吸道无效

3、恐惧 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合理给氧

3、应用人工呼吸机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护士应明确使用机械通气的指征,对患儿及家长做好解释工作 2)专人监护

3)防止继发感染

4、病情观察 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心率、心律、血压和意识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合理营养 危重患儿可通过鼻饲法供给营养,选择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免产生负氮平衡。

6、药物治疗的护理

按医嘱用洋地黄类药、血管活性药、脱水药、利尿药等,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充血性心力衰竭

护理诊断

1、心输出量减少

2、体液过多

3、气体交换受损

4、焦虑 护理措施

1、休息 以降低代谢率,减少耗氧,减轻心脏的负担。

2、保持大便通畅

3、合理营养

4、给氧 患儿呼吸困难和有发绀时应给氧气吸入

5、密切观察病情

6、用药护理

7、健康教育

12

急性肾衰竭

护理诊断

1、体液过多

2、营养失调

3、有感染的危险

4、恐惧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

2、维持体液平衡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根据病情控制液体的入量,每日定时测体重以了解有无水肿加重。

3、保证患儿休息

4、保证营养供给

5、预防感染

6、心理支持

7、健康教育

第四篇:常见妇产科疾病诊断与ICD-10编码

作者:黄杰雄 陈雅

黄杰雄陈雅:湛江市妇幼保健院广东湛江524038

THE DIAGNOSIS OF COMMON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DISEASES AND ITS ICD-10 CODING

HUANG Jiexiong, CHEN Ya

【摘要】探讨如何正确选择常见的妇产科疾病诊断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提高编码准确率。本文以妇产科疾病诊断为例,阐述某些妇产科疾病诊断名称相同、病因相同(或不同)、发病部位、发病时期、临床症状不同,编码有别。编码员要加强学习,掌握ICD-10编码原则,不断丰富自己的妇产科临床医学知识,临床医师要配合,规范书写妇产科诊断,才能保证ICD-10编码的正确,以确保医院卫生统计报表数据准确性,更好地为医、教、研服务。

【关键词】 妇产科疾病诊断ICD-10编码

目前我国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ICD-10是以病因为主多轴心分类法。ICD-10在ICD-9的基础扩展了应用范围,实用性增强。内容增加,疾病分类更详细,这就意味着分类更复杂,也就需要许多相关的专业知识的支持。例如:妇产科疾病诊断名称相同、病因相同(或不同)、发病时期、临床表现和某些情况不同,而编码差异大。在此,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如何正确选择常见妇产科疾病诊断的ICD-10编码,提高编码准确率,以确保医院卫生统计报表数据准确性,更好地为医疗、教学、科研服务。

1某些产科疾病诊断名称相同、病因相同(或不同)、发病时期不同、临床表现等情况不同,编码有别

1.1疾病诊断名称相同、病因相同、发病时期不同编码有别

1.1.1妊娠剧吐①轻度妊娠剧吐:呕吐开始于妊娠22周末之前,为妊娠早期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在清晨可有恶心及流涎或轻度呕吐,编码为O210。②妊娠剧吐伴有代谢障碍:妊娠剧吐开始于怀孕22周末之前,伴有代谢障碍,编码为O211。③妊娠晚期剧吐: 剧吐开始于怀孕22整周以后,编码O212。④并发于妊娠的其他呕吐:编码O218。⑤妊娠剧吐:未特指者编码O219。

1.1.2胎膜早破

①在24小时之内产程开始,编码为O420。②胎膜早破:在24小时以后产程开始,编码为O421。③胎膜早破:由于安胎等治疗而使产程延迟,编码为O422。④胎膜早破:未特指的,编码为O429。

1.1.3子痫 即存在高血压、蛋白尿和或病理性水肿时伴有抽搐。根据子痫发病时期不同,编码不同。①妊娠子痫:指妊娠期间发生的子痫, 编码为O150。②临产子痫:是指抽搐发生在临产启动后或在分娩过程中,编码为O151。

③产褥期子痫:指抽搐发生在胎盘娩出后,编码为O152。

④抽搐发生时间段未特指的子痫:编码为O159。

我们编码时,要注意子痫发生情况及时期,同时亦要求临床医师正确地书写诊断。

1.2某些产科疾病诊断名称相同、病因不同而编码有别

产科栓塞是指分娩过程中,羊水、空气、脂肪等进入母血循环引起肺栓塞、多脏器功能障碍(DIC)等严重并发症的一种综合征,包括妊娠、分娩、产褥期合并肺栓塞。产科空气栓塞:编码为O880。产科羊水栓塞:编码为O881。产科血凝块栓塞:编码为O882。产科脓血性和脓毒性栓塞:编码为O883。产科脂肪栓塞:编码为O888。

由此可见,当遇上诊断为产科栓塞的病例时,应认真阅读病历中描述栓子情况才选择正确编码。

1.3流产

ICD-10分类中,不同的流产编码各异

1.3.1先兆流产临床表现:少量出血、腹痛轻微、子宫颈无变化,经过休息或治疗,症状消失,妊娠继续。编码为O200。

1.3.2自然流产自然流产分为早期流产(<12周)与晚期流产,包括完全性、不完全性流产和难免性流产。根据自然流产的并发症不同,编码于:O031~O039。

1.3.3稽留流产(过期流产)是指胚胎死亡或死胎仍稽留于子宫腔内未排出者。编码O021。

1.3.4习惯性流产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称为习惯性流产。根据不同情况,有几个编码。要按病案中现病史描述的情况选择编码。①习惯性流产者伴有近期流产: 是指习惯性流产者伴有近期妊娠再次发生的自然流产。编码为O039。②习惯性流产者的妊娠医疗:系指孕妇已有连续3次自然流产史,而本次妊娠未出现流产先兆,孕妇本次入院是做某些妊娠医疗,编码为O262。③具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妊娠监督,编码为Z351。

1.3.5人工流产ICD-10根据人工流产的并发症不同,编码不同:医疗性流产、计划生育性人工流产:分类于O04类目;人工流产伴有的各种合并症,分别分类于O041~O049。编码员应详细阅读病历,了解人工流产是否有并发症,从而选择正确的编码。

2某些妇科疾病诊断名称相同、病因相同、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或描述情况不同,编码有差异

2.1子宫内膜异位症

指有活力的子宫内膜组织在正常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部位生长所致的疾病。现认为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全身性、非肿瘤性质的免疫性疾病。好发于生育期妇女,主要病变部

(接上页)

位为卵巢、子宫直肠陷凹、宫骶韧带等,是引起盆腔疼痛和不孕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根据发病部位不同,ICD-10编码亦不同。子宫子宫内膜异位症:编码为N800。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编码为N801。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编码为N802。盆腔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编码为N803。直肠阴道隔和阴道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编码为N804。皮肤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编码为N806。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编码为N808。子宫内膜异位症:未特指的编码为N809。因此,临床医师在填写诊断时,不能笼统地书写子宫内膜异位症,要把具体发病部位写上,才能准确编码。

2.2卵巢囊肿

根据病理、组织形态、临床表现不同而编码不同。卵巢囊肿是瘤样病变,不是肿瘤,ICD-10将其分类于卵巢、输卵管的非炎性疾患类目或相应类目。

2.2.1卵巢滤泡囊肿由于成熟卵泡不破裂或闭锁卵泡持续增长,使卵泡腔液体潴留而形成滤泡囊肿。编码N83.0。

2.2.2卵巢黄体囊肿成年女性排卵后,黄体血肿立即封闭,如囊性黄体持续发展或黄体血肿含血量较多,都可致黄体囊肿。妊娠期和非妊娠期均可发生。黄体囊肿、卵巢黄体血肿、黄体破裂出血诊断都分类于N83.1编码。

2.2.3卵巢潴留囊肿系腺体分泌物潴留形成的囊肿。包括卵巢单纯性囊肿、卵巢粘液性囊肿都分类于N832编码。

2.2.4发育性卵巢囊肿属卵巢的先天性疾病编码Q501。

2.2.5卵巢输卵管囊肿卵巢、输卵管同时有囊肿存在,编码为N838。

2.2.6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卵巢中卵泡膜细胞增生和黄体生长激素,促使雄激素分泌过多而形成多囊卵巢病。编码是E282。

2.2.7妊娠伴卵巢囊肿编码为O348。

临床医师书写卵巢囊肿或并发症诊断时,要注意把病理、组织形态、临床表现情况具体描述,才能使编码准确。

3妇产科诊断书写要规范,才能保证ICD-10编码质量

在编码中,某些病例如果编码到.9亚目时,是未特指的情况,都说明诊断书写不规范或病案资料不完整。例如上述提到的疾病名称:妊娠剧吐、子痫、子宫内膜异位症、胎膜早破、流产等,在诊断书写时只有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部位、及临床表现书写诊断,才能获得正确编码。否则查出的编码都是.9未特指的,过多编码到未特指的.9,不利于疾病分类统计的准确性。由此可见,疾病诊断书写不规范,或医学术语使用不确切,都会造成编码不准确或编码错误。

ICD-10是国际疾病分类的标准,不是诊断疾病命名的标准。因此,要选择正确的ICD-10编码,编码员必须要掌握ICD-10编码原则,严格按照编码操作方法,熟悉妇产科临床医学知识,认真阅读病历、病史、手术记录、病理诊断和其它相关的检查、检验报告单等病案资料,认真按疾病诊断及病案资料查找编码,如果在ICD-10第3卷查不到编码时,必须转换主导词,认真核对ICD-10第1卷。同时需要妇产科临床医

师的配合与支持,病案书写要认真、完整、准确,诊断名称书写要规范,才能保证妇产科疾病诊断编码的质量,这也是确保选择正确编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ICD-10. 第一卷、第三卷[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2]林洁中. 临床医学与ICD-10[M].1版.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3.

[3]顾美皎.临床妇产科学[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第五篇:猪细小病毒的诊断与防治

编号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猪细小病毒病诊断与防治学生汤中洁系部畜牧兽医系系部名称畜牧兽医系专业年级2010级指导教师朱兴贵职称副教授专业兽医医药

2012 年 10 月 8日

摘要:猪细小病毒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性疾病,特别是以出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弱仔,而母猪无明显病状为特征。母猪早期怀孕感染时,其胚胎、胎猪死亡率可高达80%~100% 。随着对猪细小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经在猪细小病毒病原学、诊断与防制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诊断防治

前言

据调查,猪细小病毒病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可能与未经免疫或免疫程序不科学,引种不慎有关。为此要加强该病的引种检疫及免疫工作,实施科学的免疫程序。

猪细小病毒病免疫一定要谨慎,免疫时,最好使用灭活苗。严格消毒制度和人员进入管理,做好平时消毒工作,防止闲杂人员进入养殖场,管理不当可人为传入病情。该病毒对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并在大多数猪场呈地方性流行,严重地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该病的严重危害受到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对PPV诊断方法及免疫防制的研究成为了热点之一。

1. 猪细小流行特点及病理变化

1.1流行特点

本病见于出产母猪。一般呈地方流行或散发。多发生在每年4~10月份或母猪产仔和交配的一段时间。本病发生后可持续多年。本病具有易感性,猪是唯一的已知宿主,不同年龄的猪及野猪都可感染,有的动物血清中也可存在本病病原的特异性抗体。感染的公猪和母猪是主要传染源。交配、胎盘感染、感染母猪所产死胎、弱胎、活胎、仔猪及子宫内分泌物等均含有高滴度的病毒,可造成传染。垂直感染的仔猪至少可带毒9周以上,病毒传染过的猪舍空舍四个半月以后仍可感染。本病可经胎盘垂直传染和水平传染。消化道、呼吸道、交配均可感染,出生前后的猪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胎盘和口鼻。污染物及鼠亦是重要媒介。

1.2病理变化

一般情况下,感染本病的母猪死亡率不高,主要影响下一代。如果对个别患病严重的死亡母猪进行剖检,病理变化主要变现为子宫内膜有轻度的炎症反应,胎盘部分钙化,胎儿在子宫内有被溶解吸收的现象。胎儿在没有免疫力之前感染PPV,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淤血、水肿和出血,胎儿死亡后颜色变黑,并有脱水和木乃伊变化。镜检病变主要是多数组织和血管广泛的细胞坏死、炎症和核内包涵体等。胎儿对PPV具有免疫反应能力后再受到感染时,不产生明显变化,镜检观察,可出现内皮细胞肥大和单核细胞浸润等病变。受感染的细胞在大脑灰质、白质和脑脊膜上可见到脑膜炎的病变,以外膜细胞、组织细胞和少量浆细胞增生形成血管套为特征的变化,是其最主要的病理变化。

2. 临床症状

本病主要表现为妊娠猪特别是出产母猪的繁殖失能或称繁殖紊乱,即妊娠母猪受到感染后,会引起流产、产死胎、胚胎坏死、木乃伊化胎儿和弱仔及母猪发情不正常、久配不孕等临床症状;也有妊娠母猪和幼仔感染初期出现体温升高和白细胞减少的情况。

2.1繁殖母猪感染后的临床症状

2.1.1胚胎死亡、母猪返情

妊娠母猪在怀孕30~36d之前受到感染时会发生胚胎死亡,死亡的胚胎在下一个发情期临近时完全被母体吸收,母猪可能重新发情。

2.1.2木乃伊胎

胎儿在50d后感染死亡时,由于胚胎骨骼钙化,死胎不能被完全吸收,导致胎儿干尸化:50~65d死亡者会严重干尸化;65~100d死亡的则部分干尸化。

2.1.3流产

当有严重的胎盘炎或全部胎儿死亡时,则发生流产,但此内现象比较少见。

2.1.4死产

母猪在妊娠55~65d被感染时,胎儿已逐渐发生免疫应答,可以产生抗体,多能正常生产,但母猪内膜有轻度炎症,胎盘有部分钙化。感染的胎儿表现不同程度的发育障碍和生长不良,可见胎儿充血、出血、水肿、体腔积液及坏死等畸变。受感染胎猪存活但太衰弱,不能耐受分娩时的逆境因素,多在分娩时或临近分娩时不能呼吸而死亡。

2.2公猪感染

公猪被感染,对性欲和受精率无明显影响,但精液可长期排毒。

3. 诊断

猪细小病毒感染可依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作出初步诊断,一般认为,如果仅妊娠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胎儿发育异常,同时有证据表明是传染性疾病时,则应考虑到PPV感染的可能,但进一步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自1967年, Cartwright等首次报道PPV病以来,有关该病诊断方法的研究报告较多,从最初的病毒分离鉴定,到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免疫学方法,直到核酸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到PPV病的诊断中。

3.1临床诊断

根据猪病的临床症状,即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胎儿发育异常等情况,母猪本身没有明显的症状等,结合流行情况和病理剖检变化,即可做出初步诊断。若要确诊还须进一步做实验室检查。

3.2实验室诊断

有关该病诊断的方法的研究报告较多,从最初的病毒分离鉴定,到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梅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免疫学方法,直到核酸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到PPV病的诊断中。

3.2.1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1)血凝试验(HA)此试验操作简便易行,且能进行快速、大量的诊断,但是其灵敏度低、特异性不强,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方法。

(2)血凝抑制试验(HI)此试验一般采用试管法和微量法,是检测PPV抗体最常用的经典方法。利用HI试验检测人工感染PPV的猪,发现感染后5d即可检测到相应抗体,12~14d抗体滴度高达1024~4096,并能持续多年检出抗体。待检血清进行HI试验时需要首先进行热灭活处理,然后再用红细胞吸附,以除去血清中的非特异性血凝素,进一步用高岭土吸附以除去或减少血清中非特异性抑制因子。目前,该方法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

3.2.2血清中和试验

原理是利用被检血清的抗体中和PPV,然后根据培养细胞的病变情况来计算血清抗体的滴度。SN的特异性比HI高,但是SN的操作较为复杂,首先要进行病毒感染力的测定,而 PPV在低剂量时并不引起细胞病变,从而限制了该方法的使用。

3.2.3琼脂扩散试验

此法是一种操作简便,特异性较强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刘诤(1996年)用此法取妊娠期延长,产后死胎,木乃伊胎的初产母猪血清与 PPA抗原作常规琼扩试睑。结果均出现明显沉淀线。

3.2.4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结合血清学特异性,敏感性与显微术的精确性的一种技术,具有独特的优点。 Rivera等(1986)利用固相免疫荧光技术(IBA)检测 PPV的抗原和抗体获得成功,其具有特异、敏感、快速、检出率高的特点,是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常用的方法。1996年,黄骏明等用此法对疑为猪伪狂犬病和猪细小病毒病混合感染的初产母猪流产胎儿的肝,肺,肾冰冻切片进行检查,结果为阳性,且与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无交叉反应。目前更主要的是研究其非特异性染色的问题。

4.防治措施

猪细小病毒感染,目前无特效药进行治疗。为避免该病的发生,只能采取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环境消毒和疫苗免疫。疫苗目前主要分灭活苗和弱毒疫苗。

4.1引种

健康猪场应防止PPV从外界传入,坚持自繁自养。引进种猪时,必须从未发生过本病的猪场引进,引进种猪后隔离饲养半个月,经过2次血清学检查,效价在1:256以下或为阴性时,再合群饲养。

4.2消毒

坚持经常性消毒,用0.5%漂白粉或1%烧碱可杀灭病原体,减少猪与病毒的接触。种群管理,加强检疫工作,引进种猪,要隔离观察并检疫,从未发生过猪细小病毒病的猪场和地区,应该杜绝引进病猪和带毒猪,发病猪场应特别防止小母猪在第1胎受孕时被感染,或把其配种期拖延到9月龄,此时母源抗体己消失,自动免疫力已经产生,经免疫后方可正常饲养。

4.3免疫接种

疫苗免疫,目前对易感猪进行疫苗免疫是最有效的。现主要使用灭活苗。灭活苗分为组织灭活苗和细胞培养灭活苗,以油佐剂细胞灭活苗最为常用。

免疫程序,实行程序化免疫,健康猪、假定健康猪在配种前1个月接种灭活疫苗。新生仔猪细小病毒疫苗的免疫接种可以选择在20周龄左右进行,后备种猪要在配种前20天以前接种,经产母猪应在产后15天进行,每年接种2次,连续3年即可;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分别进行;对于曾发生过细小病毒病的猪,大多数猪感染后获得免疫力,体内已产生抗体,可以获得良好的保护,这些猪不需再接种。

致谢:

之所以能完成本论文,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朱新贵副教授,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毕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我希望借此机会向朱新贵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此外,我还要感谢我的室友,我们从各地相聚到一起实属不易,这三年大家对我如同自己的亲姐妹,我们相处的很融洽,无论时间过的有多久,我都不会忘记这份情谊,希望大家以后有个美好的将来,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父母把所有的爱给了我,让我在成长的路上不曾受过任何伤害,今后我只有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我一定会做一个孝顺的女儿。

参考文献

【1】 曹伟,李敏.猪细小病的防治与诊断.猪传染病策略防控大讲堂.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2008,175~181

【2】 姜平,郭爱镇..兽医全攻略猪病.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84~88

【3】 张宏伟,董永森.猪细小病毒感染.动物疫病.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二版),2009,63~64

【4】 张朝 阳,猪病毒细小病毒感染及防治.中国畜牧兽医.2006,86-89

【5】 李昌文,仇华吉,董光志.猪细小病毒研究进展.动物医学进展.2004,36~38

【6】 丁永龙,猪细小病毒感染.新编猪病诊疗手册.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第一版),

2006,76~79

【7】 丁壮,猪细小病毒及其防治.蓄禽流行病防治丛书.金盾出版社(第一版),2008

【8】 伊安成,和平.浅谈猪细小病毒的诊断与防治.中国畜牧种业.2012

上一篇:创建卫生县城工作报告下一篇:创巾帼文明岗汇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