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性疾病

2024-05-03

呼吸性疾病(精选十篇)

呼吸性疾病 篇1

关键词: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护理措施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常见感染源包括细菌 (阳性与阴性球菌、杆菌、霉菌) 、病毒支原体、寄生虫等, 有原发性、继发性及合并症3种类型, 发病分急性、亚急性、慢性。2007年经我院附院发热门诊收治的508例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中, 患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患者382例, 占75.20%。508例感染性疾病分类见表1。从表1可见,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发病占首位, 且各年龄段发病有明显差异。

1 一般资料

508例患者中男267例、女241例, 年龄1~87岁。经发热门诊治疗276例, 转入相关专科治疗134例, 收住院系统检查和治疗98例。就诊患者体温在37.6~40.7℃之间, 所有患者均进行门诊血、尿、大便常规检查, 部分患者进行胸部X线片、B超及其他相关检查。

2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特点

发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是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护理人员应针对上述特点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和生理、精神、心理状态的改变, 调动患者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的积极性, 使其树立康复的自信心。急性期患者病情变化快, 接受检查和治疗的种类繁多, 因此应特别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发热特点、呼吸状况, 有无呼吸困难和缺氧及生命体征异常等。亚急性、病毒性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往往发热、白细胞升高不典型, 而以干咳、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 X线胸片以边界不清、淡薄、絮状阴影多见。慢性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病程长, 症状不稳定, 容易反复, 逐渐导致呼吸、换气、内分泌等功能下降, 早期因症状不典型或症状较轻不易察觉, 只有症状逐渐加重或特定情况下突然发作时才被重视。如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 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多方面观察能力, 把握患者的具体情况。

2.1 发热的观察

发热是许多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首发症状, 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发热的特点、规律、热型, 如恶寒、寒战或持续高热。稽留热常见于大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常为持续发热;低热或热型不规则常见于病毒性肺炎;午后和夜间低热多为结核病;不规则热多见于流感、支气管肺炎、支原体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不规则高热常见于肺脓肿、肺坏疽、脓胸等。及时准确掌握患者热型特点和规律, 对医护人员采取护理措施极为重要。

2.2 咳嗽的观察

咳嗽是一种不自主的防御性反射运动。护理人员应主要观察患者咳嗽是否有力, 咳嗽的时间、次数、干性或湿性咳嗽及伴发的其他症状。如咳嗽伴发热、胸痛常为肺炎或胸膜炎;急性骤然咳嗽伴吸气性喘鸣音常见于呼吸道异物梗阻;高音调的阻塞性咳嗽常为支气管狭窄。

2.3 咳痰和咯血的观察

观察痰的性质、量、黏稠度、颜色、异味、痰中是否带血。如脓性痰常见于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白色痰、呈拉丝状可能是霉菌感染;绿色量多且黏稠痰多为绿脓杆菌感染;铁锈色痰见于球菌性肺炎。咯血是指喉以下的呼吸道出血。首先分清咯血还是呕血。痰中带血在排除上呼吸道病变的情况下, 常为肺结核、肺癌的早期表现;整口咯血常见于晚期肺结核、肺瘀血;大量反复的咯血可为支气管扩张感染。

2.4 呼吸状况的观察

观察患者有无呼吸, 呼吸频率和模式、节律、深浅度、声音, 呼吸是否通畅, 是否伴有发绀等。肺内气体变换受阻, 均可发生呼吸困难, 严重时可致呼吸衰竭。如哮鸣音应考虑支气管哮喘;吸气性喘鸣音多为喉、气管炎症;呼吸严重受抑制时,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潮式呼吸、抽泣样呼吸、交替式呼吸或叹息样呼吸, 同时观察患者面色、表情、情绪, 是否有鼻翼扇动、口唇青紫、端坐呼吸。张口呼吸, 常见于支气管炎、哮喘、阻塞性肺气肿等;吸气性呼吸困难, 吸气深、费力、伴有喘鸣“三凹陷症”常见于炎症、异物、呼吸道狭窄所致;混合性呼吸困难常见于肺不张、气胸等。此外, 还有中枢性、中毒性、心源性呼吸困难等。

2.5 胸痛的观察

主要观察胸痛是否与咳嗽、呼吸运动有关。如咳嗽、深呼吸时胸痛加剧常见于胸膜炎、肺栓塞、原发性肺癌等。

3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护理措施

3.1 一般护理

3.1.1 休息, 创建舒适环境

患者应卧床休息, 以减少耗氧量, 缓解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创建舒适的环境, 光线充足、空气清新, 室温以18~20℃、湿度55%~60%为宜。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

3.1.2 饮食

提供富含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流质、半流质, 以补充高热引起的营养物质消耗。鼓励患者足量饮水, 不仅可防止脱水, 并可加快毒素排泄、热量散发, 还可预防痰液黏稠及保持尿比重<1.020。静脉补液注意速度, 有明显肠麻痹或胃扩张时, 应暂时禁食、禁水, 给予胃肠减压。

3.1.3 口腔护理

做好口腔护理, 鼓励患者常漱口, 以预防口腔感染。口唇疱疹患者局部涂抹液体石蜡或抗病毒软膏, 以防止继发感染。

3.1.4 病情观察

注意患者神志, 每隔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尿量一次, 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并做好记录。特别注意儿童、老年人、久病体弱患者的病情变化。

3.2 高热护理

寒战时注意保暖, 及时添加被褥, 提供热水袋时防止烫伤。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 如酒精擦浴、冰袋及冰帽冷敷, 以预防惊厥;以逐渐降温为宜, 防止虚脱, 不宜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药, 以免大汗、脱水。患者出汗时及时协助擦汗、换衣, 避免受凉。

3.3 用药护理

遵医嘱及时给予抗生素, 观察疗效和副作用。如使用头孢唑啉钠可见发热、皮疹、胃肠道不适、白细胞减少和丙氨酸基转移酶增高等副作用。喹诺酮类药偶见皮疹、恶心等副作用, 氨基糖苷类有肾、耳毒性副作用, 老年人、肾功能减退者慎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时应根据血压随时调整滴数, 维持收缩压在90~100mmHg, 保证重要器官的血供, 并防止液体溢出血管外导致组织坏死, 影响疗效。

3.4 排痰措施

鼓励患者有效咳嗽、给予排痰指导,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痰液黏稠者应嘱咐患者多喝水, 或勤翻身、拍背、雾化吸入, 使用祛痰剂协助排痰。

3.5 注意潜在并发症

发现患者神志模糊, 烦躁、发绀、四肢厥冷、心动过速、尿量减少、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 可能为感染性休克, 应及时通知医师并做好配合抢救的准备。

4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易被忽视的几个护理问题

4.1 吸氧

根据病情需吸氧时要注意湿化瓶内水量、水温及吸氧浓度等, 湿化瓶内盛水1/2~2/3, 水温约60~80℃, 起湿化鼻腔、稀释痰液作用。24小时应更换鼻导管和湿化瓶, 每天用甘油涂擦鼻腔黏膜, 以减少插管刺激。

4.2 痰检标本留取

如需痰检, 患者应晨起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将第一口痰吐掉后深吸气, 使肺泡充满气体, 而后深咳, 从肺深部咳出2~3口痰, 置无菌瓶内, 盖好, 并在10分钟内送检, 以免影响阳性检出率。

5 讨论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占感染性疾病的首位 (75.20%) , 其中以病毒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为主。俗话说“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 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也是如此。科学、及时、正确的护施是提高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基本保障。加强健康指导和健康教育,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免疫力, 是降低发病率的有效途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虽是常见病, 但不可忽视, 有时可导致心、脑等重要器官损伤。

呼吸系统疾病教案(王峥) 篇2

教研室: 儿科

教师姓名: 王峥

职称: 副主任医师

(共1 页,第 1页)课程名称:儿科学

课程内容:呼吸系统疾病

教学日期:

****年**月**日

时 —

时 授课对象:

医学系系

年级

班(硕 本 专科)

教材版本:儿科学第7版 授课方式: 大课讲授

学时数:

听课人数: 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掌握小儿上感及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预防。掌握小儿肺炎的病生理。

掌握儿科不同类型肺炎的特点。掌握小儿肺炎的治疗。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4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0’)支气管肺炎(150’):概述和病理(10’)病生理(40’)

6种特殊类型肺炎(包括RSV、腺病毒、金葡、革兰阴性杆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48’,每种8’)临床表现(20’)诊断和鉴别诊断(12’)并发症(8’)治疗(12’)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要求(包括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重点:1.支气管肺炎的病生理、临床表现、治疗。2.各种特殊类型肺炎的临床特点。3.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两种特殊类型上感的临床特点,上感的并发症。

熟悉: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支气管肺炎的鉴别诊断和并发症。了解: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症的临床特点。

外语词汇: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tracheitis,bronchitis bronchiolitis,pneumonia,herpangina,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bronchopneumonia empyema,pyopneumothorax,pneumatocele

辅助教学情况:

幻灯片 解剖示意图,X光片

复习思考题:1.两种特殊类型上感的临床表现

2.简述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生理 3.几种特殊类型肺炎的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儿科学》第7版。

主任签字:刘长山

09年 5 月

猪呼吸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篇3

关键词:猪呼吸障碍性疾病;症状;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4-46-1

1 猪肺疫

猪肺疫又叫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染病猪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不断排出的病菌污染饮水、饲料、饲养设施等传染给健康猪只,此外,还会通过飞沫感染健康猪只的呼吸道而传染。少部分会通过吸血昆虫发生传染。

1.1 临床症状

猪肺疫的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一般急性病例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过程为主要特征,最急性病例俗称锁喉风,常突然发病且无明显症状,其后迅速发热且最高可达42℃,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慢性病例一般表现为皮下结缔组织、关节及各脏器的化脓性病灶。

急性病例是本病最常见的类型,其临床症状可见病猪发生败血症和胸膜肺炎,体温升高,伴有干咳和呼吸困难,流黏稠鼻液;后转为湿咳,张口呼吸,呈犬坐式。如病猪在5~8天内未死亡则转为慢性病例。

慢性病例一般表现为慢性肺炎和胃炎。病猪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流少量黏性鼻涕,消瘦,部分病猪会出现关节肿大,食欲消退并腹泻。本病死亡率较高,达到60%~70%。

1.2 防治措施

预防本病需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在本病流行时要对未发病的猪只应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进行预防,在疫情过后再进行免疫。治疗本病可选用青霉素1~2万单位/公斤、链霉素10~20毫克/公斤,肌注,每日2次,连用3天。也可选用卡那霉素、氟苯尼考、磺胺类药物、长效土霉素等药物,连用2~3天(中途不能停药)。此外,还可应用鱼腥草注射液10~80毫升/公斤,肌注,每天2次,连用3天。

2 猪流感

猪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病猪或带毒猪的鼻汁或气管分泌物通过空气传播,感染健康猪只的呼吸道而传染。

2.1 临床症状

本病临床症状表现为支气管炎,病猪发病初期体温升高,可达41℃以上。病猪食欲消退,爱喝水,尿黄粪干,并伴有昏睡和呼吸急迫现象。一旦发病,则表现为群发现象,通常几栏同时发病。

2.2 防治措施

预防本病一是要防止猪只与感染流感的动物接触,二是要加强养殖管理,净化养殖环境,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从而提高猪只的抵抗力。

治疗本病可选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防止并发感染,并进行对症治疗,可选用大叶茶或皮硝等进行清热通便。目前本病尚无有效药物,主要做好预防工作,在疫情发生时期多加饮水和清料。

3 猪喘气病

猪喘气病也称猪气喘病、猪支原体肺炎。本病主要通过染病猪只及隐性带菌猪只的呼吸道传染病猪。如一栏中有染病猪,且圈舍通风不良、潮湿,则极易发病和流行。

3.1 临床症状

本病主要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三种症状。急性病例一般为突然发作,每分钟呼吸70~130次左右,严重的呈腹式呼吸,呈犬坐式,食欲消退,呼吸困难,有窒息的可能。急性病例一般病程为7~10天。慢性病例一般发生长期咳嗽,严重时呈痉挛性咳嗽。逐渐转为腹式呼吸,食欲消减,日渐消瘦,病程可达几个月之久。隐性病例一般无明显症状,偶有咳嗽,难以及时发现,为诊断和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3.2 防治措施

治疗本病可选用泰乐菌素、支原净等药物。泰乐菌素按10毫克/公斤体重,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5天。支原净可在饮水中添加0.004%的颗粒剂,连续饮水10天。此外,还可选用卡那霉素、土霉素进行肌注。有报道称,治疗本病时用卡那霉素、土霉素联合使用(或交叉使用)辅以中草药则效果更好。

4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所致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本病主要通过空气和猪与猪的接触传染,病猪和带菌猪为主要传染源。

4.1 临床症状

本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种,通常可见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肺炎症状。急性病例发病较为突然,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2℃,病猪呼吸困难、咳嗽,食欲消退甚至废绝,腹式呼吸,呈犬坐式,张口伸舌,猪鼻盘和耳朵发绀,如不及时治疗可于1~2天内窒息死亡。最急性病猪则一栏或几栏猪只同时发病并死亡,一般无明显症状,病死猪可见蹄趾发绀,口鼻流血红色泡沫。慢性病例体温保持在39℃~40℃,食欲不振,咳嗽,有的病猪关节肿大、跛行,经过15~20天后常常自行恢复。

4.2 防治措施

预防本病的主要手段是进行免疫。如从外部养殖场引入种猪,必须进行免疫。仔猪6~8周龄首免,隔2周进行二次免疫,每次2~4亳升。此外,还要加强养殖管理,做好卫生和饲料管理,提高猪的抵抗力。

治疗本病可选用土霉素等四环素抗生素、氯霉素、青霉素及磺胺嘧啶等药物。可用20%盐酸土霉素,每公斤体重20毫克,配合30%安乃近10毫升,或氨基比林10毫升,分两点深部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次。若猪吃食和饮水正常,也可采取注射与口服同时给药。内服用药可使用土霉素片每头每次0.5~1克,每天2次,连服5~7天。

参考文献

[1] 鄢涛.几种猪呼吸障碍性疾病的诊治[J].吉林畜牧兽医,2007,(02).

[2] 侯忠礼.猪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J].畜牧兽医杂志,2011,(03).

鸡细菌性疾病引起呼吸道症状的鉴别 篇4

鉴于以上生理特点, 主要有一下几种细菌和支原体可以引起鸡的呼吸道症状:

1 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有好多症状, 只有大肠杆菌在气囊上繁殖形成气囊炎时才表现出呼吸道症状。

1.1 病原

大肠杆菌属于大肠菌属肠杆菌科, 对家禽有病原性的以O2、O78、O1等占80%

1.2 流行特点

由于大肠杆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 并长期存在于鸡的肠道内, 当外界饲养环境恶劣和机体抵抗力下降时鸡一般会发生大肠杆菌病, 本病没有季节性。

1.3 临床症状

由于气囊上有炎症, 在临床上可见喷嚏、呼噜等症状, 一般很少有脸部的肿胀及流鼻液。

1.4 病理特征

病变为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气囊浑浊增厚, 有干酪样物附着。

2 雏鸡沙门氏菌病

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可以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的疾病。雏鸡沙门氏菌病以排白色糊状粪便为特征, 养殖户一般称之为白痢。

2.1 病原

鸡白痢沙门氏菌属于沙门氏菌属, 沙门氏菌中有些是人的致病菌, 有些是动物的致病菌, 多数是人和动物共同的致病菌。可以在动物和动物、动物与人、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传播。

2.2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通过感染的种蛋垂直传播, 不过在鸡群中也可以水平传播。

2.3 临床症状

病雏表现为不愿走动, 精神沉郁, 排白色糊状粪便。个别鸡有呼吸道症状, 后腹呈现一收一缩的呼吸加快动作。

2.4 病理特征

有呼吸道症状的雏鸡肺脏可见大小不等的坏死点

3 传染性鼻炎

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进的鸡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

3.1 病原

鸡副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分A、B、C 3个血清型。

3.2 流行特点

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 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经呼吸道传播。该病多发生于秋冬和早春寒冷季节。

3.3 临床症状

潜伏期短是鼻炎的一个特征, 自然感染为1~3d。病鸡表现打喷嚏流鼻液颜面浮肿眼睑和肉髯水肿, 眼结膜充血发炎。

3.4 病理特征

主要病变为鼻腔和窦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鼻腔和鼻窦充血, 肿胀, 有粘液及脓性分泌物, 眼结膜囊内有干酪物, 喉及气管一般无炎症。

4 曲霉菌病

曲霉菌病为禽类、哺乳动物和人的一种曲霉菌感染性疾病。鸡感染后特点是在组织器官中形成肉芽肿, 主要是肺和气囊的炎症和产生大小不一的结节。

4.1 病原

引发该病的病原属于曲霉菌属, 依次为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等。

4.2 流行特点

禽类如鸡、火鸡、鸭、鹅和鸽等均有易感性, 雏鸡尤其敏感, 成年鸡散发, 呈慢性经过。

4.3 临床症状

潜伏期2~7d, 病鸡表现精神萎糜, 急性者呼吸困难, 鼻眼发炎, 肉垂发绀。慢性感染多见于成鸡, 主要表现发育不良。

4.4 病变特征

肺和气囊有黄白色粟粒状小结节, 有的病例气管内也有小结节, 气管无炎症。

5 鸡毒支原体病

鸡毒支原体病是由败血支原体感染引起发病, 其临床特征为咳嗽、流鼻液和呼吸道罗音。

5.1 病原

败血型支原体是一种很小的原核生物, 无细胞壁, 姬姆萨染色着色良好, 革兰氏染色为弱阴性, 需氧和兼性厌氧, 有血凝性。

5.2 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寒冬季节较严重。本病可垂直和水平传播。各种年龄鸡均可感染, 4~8周龄雏鸡最敏感。

5.3 临床症状

鼻流粘性或浆性液体, 有喘鸣音。眼睑肿胀, 分泌物封眼, 鸡体消瘦。

5.4 病变特征

鼻黏膜增厚, 有干酪样物。眼结膜发炎, 窦内充血、水肿, 有渗出物。气囊增厚, 有干酪样物。败血型霉形体伴有肝周炎、腹膜炎。

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 篇5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亦称医院内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内,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支气管扩张的诊断、鉴别、治疗:

诊断:根据反复咯脓痰,咯血的病史和既往有诱发支气管扩张的呼吸道感染的病史,HRCT显示支气管扩张的异常影像学改变,即可明确诊断为支气管扩张。

鉴别诊断:

1、慢性支气管炎:多发生于中年以上患者,在气候多变的冬春季节咳嗽,咳痰明显,多为白色黏液痰。

2、肺脓肿:起病急,有高热,咳嗽,大量脓臭痰。

3、肺结核: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毒素性表现。

4、先天性肺囊肿:X线可见多个边界纤细圆形或椭圆形阴影。

5、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咳痰,活动时呼吸困难,CT显示弥漫分布的小结节阴影。

治疗:

1、治疗基础疾病

2、控制感染

3、改善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剂

4、清除气道分泌物

5、外科治疗

肺结核

肺结核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分类、鉴别、诊断、化学治疗和主要作用。

病理变化: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炎性渗出,增生和干酪样坏死,病理过程特点是破坏与修复同时进行。渗出:局部中性粒细胞浸润,继而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取代。增生:典型的结核结节,由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组成,结节中间可出现干酪样坏死。干酪样坏死:肉眼观多成淡黄色,状似奶酪,镜检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含脂质多。

分类和诊断要点:

1、原发性肺结核:含原发综合征和胸内淋巴结结核,多见于少年儿童X胸片表现为哑铃状阴影,即原发性引流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形成原发综合症。

2、血型播散型肺结核:含急性血型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及亚急性慢性血腥散播型肺结核。

3、继发型肺结核:含浸润性肺结核,空洞型肺结核,和干酪样肺炎。

4、结核球

5、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肺野内见密度均匀,大小一致,分布均匀的粟粒状结核影)

化学治疗的原则: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化学治疗的主要作用:

1、杀菌作用

2、防止耐药菌的产生

3、灭菌

常用药物:

1、异烟肼(INH):早期杀菌力最强者,对巨噬细胞内外的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杀菌作用。

2、利福平(RFP):对C菌群(即处于半静止状态)有独特的杀菌作用,INH+RFP可缩短疗程。

3、链霉素和吡嗪酰胺作为半杀菌剂。

4、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为抑菌剂。肺结核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1)、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干咳或少量黏液痰。(2)、咯血:多为少量咯血(3)、胸痛:结核累及胸膜时可表现为胸痛,为胸膜性胸痛。(4)、呼吸困难:多见于干酪样肺炎和大量胸腔积液患者。

2、全身症状: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多为长期午后潮热,乏力盗汗,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

二、体征:患侧肺部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浊音,咳嗽后可闻及湿啰音等。

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的反应的现象称KOCH现象。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肺结核的传染源是痰里查出结核分枝杆菌的患者(多为继发型肺结核的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主要病因:

1、吸烟,为重要的发病因素

2、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

3、空气污染

4、感染因素

5、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6、氧化应激

7、炎症机制: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症是COPD的特征性改变,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和聚集是COPD炎症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8、其他:如自主功能失调,营养不良,气温变化等。

病理改变: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病理变化,可分为三型:

1、小叶中央型,较多见,特点:终末细支气管和一组呼吸性细支气管因炎症致管腔其远端的二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狭窄位于二级小叶中央区。

2、小叶型:呼吸性细支气管狭窄,引起所属终末肺组织的扩张(即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的扩张)

3、混合型:在同一肺内以上两种型同时存在。

诊断:根据吸烟等高危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COPD诊断的必备条件,吸入支气管扩张药后FEV/FVC<70%及FEV1<80%预计值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

并发症:

1、慢性呼吸衰竭

2、自发性气胸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支气管哮喘

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等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

支气管哮喘的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和常用治疗方法

实验室检查:

1、痰液检查:镜下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2、呼吸功能检查:(1)、通气功能检测在哮喘发作时呈阻塞性通气功能改变,呼气流速指标均显著下降。(2)、支气管激发试验BPT:用以测定气道反应性(3)、支气管舒张试验BDT:用以测定气道可逆性(4)、呼气峰流速PEF及其变异率:可反映气道通气功能的改变。

3、动脉气血分析

4、胸部X线检查: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

5、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

心源性哮喘和支气管哮喘的区别:

鉴别要点心源性哮喘支气管哮喘

1、年龄多大与40岁多见于儿童

2、病史一般有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史,反复发作的哮喘史,可有过敏史,病史短发作少病史长,发作多

3、发作时间多在夜间夜间和凌晨,寒冷季节

4、咳痰粉红色泡沫痰干咳或大量白色泡沫痰

5、心肺体征心脏体积增大,奔马律杂音,心率加快,两肺有弥漫性哮鸣音

两肺底湿啰音

6、X射线检查心脏扩大,肺淤血心脏正常,可有肺气肿征象或

肺纹理加重

7、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宜用肾上腺素,吗啡有效支气管扩张药,吗啡禁用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为发作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严重者被迫采取

坐位或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用支气管舒张药或自行缓解,在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加重,是哮喘的特征之一。

二、体征: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有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心率加快,奇脉,发绀等。

胸膜疾病

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胸腔积液中以渗出性胸膜炎最常见,青年结核病为常见原因。

1、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

2、胸膜通透性增加,产生胸腔渗出液

3、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产生胸腔漏出液

4、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产生胸膜腔渗出液

5、损伤:血胸,脓胸,乳糜胸等

6、医源性

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漏出液渗出液

病因非炎症所致炎症、肿瘤、化学或物理刺激 外观淡黄,浆液性不定,可为血性,脓性,乳糜性 透明度透明清亮,静置不凝固多呈草黄色,易有凝块 比重<1.016-1.018>1.018

66细胞计数<100*10/L>500*10/L

细胞分类淋巴细胞,间质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定量<25g/L>30g/L

DH和葡萄糖与正常值接近常低于正常值黏蛋白定性阴性阳性

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临床表现:多见于青壮年,胸痛,异常伴干咳,潮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胸水检查以淋巴细胞为主。

治疗:

一、一般治疗:休息,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

二、抽液治疗:

1、原则上应尽快抽尽胸腔内积液或肋间插细管引流,首次抽液不要超过700ml,以后抽液每次不要超过1000ml

2、大量胸水者每周抽液2-3次直至胸水完全消失

3、若抽液时发生头晕,冷汗,心悸,面色苍白,脉细等表现应考虑“胸膜反应”,应立即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

三、抗结核治疗

四、糖皮质激素治疗:

1、促进胸水吸收

2、防止胸膜粘连

3、减少结核中毒症状 呼吸衰竭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症。

诊断标准: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

病因: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气体运输、内呼吸-----完整的呼吸过程

一、气道阻塞性病变:气管-支气管痉挛,炎症,肿瘤,异物,纤维化瘢痕----气道阻

塞。肺通气不足,或伴有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二、肺组织病变:肺泡,肺间质的病变,肺泡减少,有效弥漫面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三、肺血管疾病:肺栓塞,肺血管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四、胸廓与胸膜病变:----肺通气减少和气体分布不均

五、神经肌肉疾病: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受累、呼吸动力下降

分类: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Ⅰ型呼吸衰竭:即缺氧型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的特点是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主要见于肺换气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及肺动脉分流)

Ⅱ型呼吸衰竭:即高碳酸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的特点是PaCO2<60mmHg,同时伴PaCO2>50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引起。

肺性脑病(CO2麻醉),由缺氧和CO2潴留导致的神经精神障碍症候群

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低氧血症所致的呼吸困难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1、呼吸困难

2、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神经错乱、躁狂、昏迷、抽搐、嗜睡、淡漠等。

4、循环系统症状:心动过速,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律失常

5、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浆尿素氮升高,上消化道出血等。

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氧疗(Ⅰ型呼衰:高浓度>35%给氧,Ⅱ型:低浓度给氧)

3、增加通

气量,改善CO2潴留

4、病因治疗

5、一般支持疗法:改善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6、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

慢性呼吸衰竭:多由支气管-肺疾病引起(COPD,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矽肺)

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逐渐加重的劳力性呼吸困难

2、神经症状:失眠,躁动,烦躁,夜间失眠而白天嗜睡,肺性脑病的表现

3、循环系统的表现:外周体表静脉充盈,皮肤充血,温暖多汗,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多。

治疗:治疗原发病,恰当的氧疗和保持气道通畅等治疗原则。

1、氧疗:Ⅱ型给予低浓度持续给氧

2、机械通气

3、抗感染

4、呼吸兴奋剂的应用

5、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

1、细菌性肺炎:高热,稽留热,痰少、带血呈铁锈色,患侧胸痛,放射到肩部

2、支气管扩张: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反复肺部感染,慢性感染型中毒症状

3、肺结核: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盗汗,潮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

4、哮喘:发作性,周期性,可逆性呼吸困难和胸闷咳嗽,气急,干咳或咳大量泡沫痰,甚

至发绀,夜间及凌晨发作

5、慢支:急性加重性咳嗽咳痰,喘息或气急反复发作

6、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呼吸困难,胸痛,头晕,咯血

7、肺心病:代偿期: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少有胸痛及咯血。

失代偿期:夜间性呼吸困难加重,白天嗜睡,明显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

8、气胸:起病急,一侧胸痛,继之胸闷和呼吸困难,可有刺激性咳嗽,不能平卧

预防儿童呼吸道疾病 篇6

春季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原因

婴幼儿自出生后第三个月开始发育免疫功能,12岁前的孩子体内的免疫系统没有发育完善,所以特别容易生病,尤其是易患呼吸道、胃肠道及传染性疾病。

另外,空气环境突然因温度、季节等改变时,飘浮在空气中的物质也跟着变化,所以宝宝接触到新的细菌及病毒就很容易生病。春季气温、湿度变化无常,病菌滋生,小宝宝很容易患病

春天最容易得哪些呼吸道疾病?

不仅仅是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流行性感冒),还有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过敏性哮喘等。

它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流清涕、流眼泪、低热和轻咳等,如果不重视。会逐渐加重而出现频繁咳嗽、咳痰、十自冷、高热,以及头痛、咽痛和精神差等,严重者可并发中耳炎、心肌炎、肺炎或败血症等等

11个生活贴士抗击病菌

俗话说“春捂秋冻”,从穿着厚衣的冬季转至气温多变的春季,家长们千万别急着给小儿减少衣服,要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增、减衣服,让小儿有个适应的过程。宝宝玩耍时容易出汗,要随时注意宝宝体温加减衣服。

春天是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季节,家长可适量增加虾、瘦肉、蛋、牛奶和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

一般来说儿童每天需钙700~800mg,每日给予量不少于1000 mg。最好的补钙方法是食补法,含钙比较多的食物有芝麻、黄花菜、海带、芥菜、虾皮、田螺、萝卜和胡萝卜等。另外排骨汤或骨头汤含钙丰富且有助于身体对钙的吸收。

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多吃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柑橘、苹果、西红柿、萝卜和大枣等。

粗粮、杂粮能补给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如铁、锌、锰、铜、钙和磷等。而且食物的多样化对促进食欲、增强孩子的消化吸收能力也很有帮助。常可食用的粗、杂粮有玉米、荞麦、糯米、绿豆和黄豆等。

春天空气中粉尘较多,会损害呼吸道黏膜。多饮水对人体是大有益处的。

生活环境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的流通。要勤换、勤洗衣和被。还应注意保持环境的湿度。必要时可在房中置一盆清水。

去空气清新的公园或野外运动、玩耍有利于改善孩子的肺功能、增强孩子的体质。从而减少患病的几率。但应避免到人群拥挤、环境嘈杂、空气污浊的地方去。要动静适宜,不要过度疲劳。

饭前便后要洗手,尤其是在打喷涕、咳嗽后或清理鼻腔后洗手。

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牛常见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常规诊治 篇7

本次研究将牛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定义为, 可经过呼吸道传染的多种疾病, 临床上通常也可经过消化道传染, 显症不一定仅表现呼吸道症状, 亦有其它症状。当前, 常见的有牛巴氏杆菌病、牛支原体病、牛副流感病毒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 其临床症状表现与牛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之高危症———牛肺疫有相似之处, 但牛肺疫在我国已经基本绝迹, 因为从1996年起,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通过实施免疫、检疫等综合防控措施, 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牛肺疫。目前, 正在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申请无牛肺疫国家认证。所以广大养殖户和兽医要提高认识, 正确诊断与区别疑似病例, 更要加强对牛肺疫的高度戒备, 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堵源截流, 防止其危害我国养牛业。

2 牛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显症及诊治

2.1 牛肺疫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目前本病在我国已不常见, 但曾经有病史, 而且是国家规定的一类动物传染病, 简述之以提高大家认识。

2.1.1 诊断

诊断要点: (1) 病原特点。革兰氏染色阴性;日光、紫外线、较高温度可将其灭活;对来苏儿、漂白粉、氢氧化钠、升汞等消毒剂敏感, 可迅速将其灭活;对链霉素较敏感。 (2) 流行病学特点。易感群主要是牛, 病牛和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 也可经消化道或生殖道感染;剖解可见大理石样典型肝病变, 融合性大叶肺炎, 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 (3) 症状特点。多数表现急性发病, 体温升高至40~42℃, 鼻孔有脓性鼻液流出;呼吸困难, 呈腹式呼吸, 咳嗽;反刍迟缓或消失, 可视粘膜发绀, 肌肉震颤;前胸下部及颈垂水肿。胸部叩诊有实音及痛感;听诊时肺泡音减弱, 胸腹积液时叩诊有浊音;多数继发全身症状、衰竭、窒息而死;机体免疫力下降, 消化机能紊乱, 食欲反复无常, 临床症状易与结核病混淆。 (4) 确诊。结合以上三大特点即可初步判定, 但临床上需经国家专门实验室进行细菌学、血清学相结合方法进行检查予以确诊。

2.1.2 综合防治

本病为一类传染病, 只能以防为主, 坚持勿从疫区引进牛;老疫区宜定期用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预防注射;确诊病牛应隔离、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污染环境用3%来苏儿或20%石灰乳消毒;不主张治疗, 坚持国家扑杀政策。

2.2 牛巴氏杆菌

2.2.1 诊断要点

该病的临床诊断由于初期发病死亡较急, 且无明显病理特点, 临床上准确诊断较困难。初步判定的依据有:临死体温不高, 心律快, 急性死亡, 与前胃迟缓有相似症状, 常因瘤胃酸中毒死亡;肌肉震颤、眼睑浮肿、倒退行走、倒地抽搐、四肢游泳状划动、吐白沫、神经高度紧张性死亡等。

2.2.2 对症治疗

当确诊为巴氏杆菌病后, 宜采用青链霉素对症治疗效果较好。按1头成年牛计, 用复方青霉素10g, 鱼腥草20ml, 穿心莲20ml, 安乃近10ml混合肌注, 2剂/d, 连3d;心律过快的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4mg, 单独注射, 肌注1剂/d, 注1d;对咽喉水肿的用速尿注射液按1mg/kg体重肌注, 1剂/d, 注1d;治疗期间配合口服补液盐2~3剂, 可提高治愈率。

2.3 牛支原体病

2.3.1 诊断方法

诊断要点: (1) 临床症状。病初体温升高至42°C左右, 持续3~4d;食欲衰退, 被毛粗乱, 脱水及消瘦;剧烈喘咳、流清亮或脓性鼻汁;病中期腹泻或血便;出现关节炎和角膜、结膜炎;犊牛发病病情最为严重;病死率50%左右。 (2) 剖解变化。肺和胸膜轻度粘连, 少量积液;心包积水, 液体黄色澄清;肺部有化脓性炎症, 散在分布干酪样坏死灶;支气管肺炎或坏死性支气管肺炎。 (3) 临床需经血清学诊断方法确诊。

2.3.2 综合防治

预防措施: (1) 购进犊牛在运输前应做好准备工作, 至少在运输前30d断奶, 并使其适应粗饲料与精饲料喂养;运输前还应做好牛口蹄疫等规定疫病的预防接种, 做好牛结核、牛支原体感染等相关疾病的检疫检测, 并对泰勒虫感染进行治疗, 确保引进牛的健康;隔离观察30~40d, 确定健康后方可并群。 (2) 坚持“自繁自养”是控制本病的最好办法。 (3) 良好的饲养管理, 保持牛舍通风良好, 清洁, 干燥;牛群密度适当, 避免过度拥挤;不同牛龄及来源的牛分开饲养;补充精料、维生素及矿微元素, 保证全价营养提高机体抗病力。 (4) 加强牛舍定期消毒, 发现病牛, 尽早诊断、隔离与治疗。

治疗方法:本病对青霉素不敏感, 建议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等;或泰乐菌素类抗菌药物:泰乐菌素, 替米考星, 瑞可新等。牛支原体极易产生抗药性, 故以上药物宜交替应用;牛为反刍动物, 以上药物可肌注, 禁止口服, 以免引起消化机能紊乱。

2.4 牛副流感病毒

2.4.1 诊断方法

本病俗称“牛运输热”, 故在运输过程中因寒热交变, 诱发状如感冒的情况宜首先判定为本病;参考依据 (1) 流行特点。成牛、奶牛易感, 犊牛少发病, 长途运输高发。 (2) 临症表现严重呼吸道症状, 流浆液性鼻液, 呼吸杂音, 听诊肺部湿性啰音。 (3) 剖解可见支气管肺炎, 纤维素性胸膜炎, 肺组织硬结、实变, 肺泡和细支气管上皮细胞有合胞体形成, 胞浆和胞核内检出嗜酸性包涵体。 (4) 结合流行特点、临症表现及剖解病理可初步判定, 临床上需经血清试验进一步确诊。

2.4.2 综合防治

要做到:消除气候等不适环境应激, 运输中采取保护措施;对易感群4月龄肉牛和6~8月龄奶牛采取主动免疫接种, 制定适合本牛群的免疫程序;因本病常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 故宜同时接种牛副流感3型弱毒苗和巴氏杆菌苗;治疗选用青链霉素或磺胺二甲嘧啶、卡那霉素都可以, 主要是控制继发症;常规方法是卡那或磺胺按0.2~0.3ml/kg体重, 肌肉注射, 2剂/d, 连3~5d。

2.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红鼻病或牛传染性坏死性鼻炎。临床特征为呼吸困难和发热, 有鼻炎、鼻窦炎、喉炎和气管炎。

2.5.1 诊断方法

诊断要点: (1) 流行病学。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和带毒动物, 病毒主要存在于鼻、眼、阴道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可通过空气、飞沫、物体和病牛的直接接触、交配, 经呼吸道粘膜、生殖道粘膜、眼结膜传播, 但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吸血昆虫 (软壳蜱等) 也可传播本病;自然条件下, 仅牛易感;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牛均易感, 其中以20~60日龄的犊牛最易感, 肉用牛比乳用牛易感;本病在秋、冬寒冷季节较易流行;高密度饲养, 牛群接触频繁的条件下易传播;发病与运输、运动、发情、分娩、卫生条件等多种应激因素有关。 (2) 症状及剖解特点。临床分为5种类型, 一是“呼吸道型”表现为鼻气管炎, 是最常见的。病初高热40~42℃, 流泪流涎及粘脓性鼻液, 鼻粘膜高度充血呈火红色, 呼吸困难, 不时咳嗽。二是“生殖道型”, 多见于母畜, 表现为阴道炎, 阴门、阴道粘膜充血, 表面有散在粒状脓疱, 重症脓疱融合形成伪膜;公牛表现为龟头包皮炎, 龟头、包皮、阴茎充血、溃疡, 阴茎弯曲, 精囊腺变性、坏死。三是“流产型”, 常见初胎青年母牛或经产母牛流产。四是“脑炎型”, 4~6月龄犊牛高发, 病初流涕流泪, 呼吸困难, 之后肌肉痉挛, 角弓反张, 共济失调, 病死率高达50%以上。五是“眼炎型”, 表现结膜角膜炎, 常与呼吸道型合并发生, 结膜下水肿, 结膜上形成灰黄色颗粒状坏死膜, 重症眼结膜外翻;眼鼻流浆液脓性分泌物。 (3) 确诊。结合流行病学、症状及剖解病理可初步判定, 确诊宜采集病料:鼻腔拭子、脓性鼻液 (在感染早期采集) 置于运输培养基, 4℃保存并快速往专业机构送检。

2.5.2 综合防治

预防措施:自繁自养仍是最佳选择;高发期为秋季, 入秋时应给育肥牛注射疫苗, 可有效避免发病;强化消毒本场消毒措施, 以0.5%氢氧化钠、0.01%氯化汞、1%漂白粉、5%甲醛溶液等进行定期消毒, 可灭活病毒, 预防感染;治疗可参照牛副流感病毒病, 采用抗生素并配合对症治疗, 可以减少死亡, 牛只康复后可获坚强的免疫力。

3 中医辨证

结合上述病例显症之综合特点, 采用“透卫清热、解毒消肿、利湿化瘀、益肾固本”之中药组方辨证施治, 取得良效。组方:马勃18g、牛蒡子30g、红花30g、玄参30g、柴胡30g、麻黄18g、板蓝根120g、升麻18g、黄芩30g、黄连20g、桔梗20g、连翘30g、薄荷20g、甘草30g。上药合用, 加水2000ml浓煎汤至1/3, 待温凉后, 取500~600ml灌服, 2剂/d, 连3~7d, 至痊愈。

4 两点建议

(1) 治疗本病勿滥用抗生素, 特别要注意禁止口服或胃投给药, 可以规避产生耐药性影响疗效及损伤牛瘤胃反刍功能。

(2) 重视中医中药对反刍动物的保护及治疗优势。中药对牛胃肠的保护、调节作用明显, 能帮助消化, 而且能保肝护肾, 利尿排毒, 解毒消肿、利湿化瘀、平喘止咳等, 在多方面都能兼而顾之。要注意的是, 中药需按疗程服用, 1个疗程是3d, 3d以上症状逐步缓解, 再坚持巩固1~2个疗程, 则不易反弹。

摘要:牛肺疫是我国一类传染病, 是牛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中的高危症, 通过多年努力已经基本控制, 但兽医要提高警惕、加强认识、重点防范;其它牛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与牛肺疫有相似症状, 临床需正确诊断与防治;合理应用抗菌素, 辅以中医中药对症施治, 可达到对本病的理想疗效。

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急救与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共选取40例患儿做研究对象, 男28例, 女12例, 年龄2个月至14岁, 平均 (5.2±1.3) 岁。引起呼吸道阻塞原因:急性喉炎4例, 变异性哮喘6例, 急性阻塞性气管支气管炎30例。呼吸困难呈Ⅲ-Ⅳ度, 排除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

1.2方法

分别采取气管支气管灌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等急救措施治疗, 并加强急救及护理干预, 具体方案如下。

1.2.1急救措施

患者呈Ⅲ-Ⅳ度呼吸困难时, 需立即报告医生并行氧气吸入, 持续心电监护, 对患儿血氧饱和度、呼吸节律、频率等进行观察, 迅速行静脉通道建立, 取急救药物应用。完善吸引器、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用品准备, 避免惊动患儿, 保持其安静, 减少器闹, 依据需要行气管紧急插管、呼吸器呼吸等急救方案[2]。

1.2.2术前护理干预

(1) 心理干预:患儿起病多急骤, 家庭心理准备多不充分, 护理人员需加强沟通, 做好疏导、安慰工作, 就疾病相关疾病、救治措施、注意事项进行讲解, 介绍同种病例成功施救的经验, 增强其信心及信任感。同时针对患儿不配合治疗及恐惧心理, 需简要沟通, 就手术及治疗的必要性进行讲解, 以使其自觉配合医护, 消除不良情绪; (2) 术前充分准备:有心衰、高热等合并患儿, 需行对症处理, 体温过高者, 可遵医用药降温或物理降温, 对病程较长有心力衰竭、支气管感染者, 需积极纠正心衰和抗感染, 手术在病情稳定后实施[3]。

1.2.3术后护理干预

(1) 密切病情观察:加强监护, 未完全清醒患儿要头偏向一侧, 取去枕平卧位, 取一小枕垫于颈下, 以防窒息, 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危重者行血气分析, 及时吸痰。患儿全麻清醒后哭闹者, 需抱起或取舒适体位, 避免强迫体位, 并使其产生安全感。对有无皮下气肿于颈部发生进行观察, 配备气管切开包等以备急救; (2) 呼吸道护理:小儿气管切开后的1~3 d, 有较多分泌物产生, 因术后空气未经上呼吸道湿化即吸入, 易出现干结粘稠, 增加管腔阻塞几率, 故需充分湿化气道, 可行超声雾化吸入, 并保持套管口清洁, 预防感染, 以保障呼吸道通畅; (3) 麻醉异常护理:患儿有不自主性手脚肌肉震颤、反应迟钝、双眼凝视时, 可能与麻醉药相关, 需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并密切病情观察, 防止误吸事件; (4) 饮食护理:术后患儿体内有较大能量消耗, 处于高代谢状态, 故营养支持需充分。气管切开者, 易出现呛咳症状, 故需对患儿及家属细心指导, 宜取坐位或半卧位进食, 对每次进食量加以控制, 手指在吞咽时轻堵气管套管, 使呼吸与吞咽协调, 避免呛咳发生。鼓励母乳喂养, 以确保营养摄入, 年长儿可取有丰富营养的软食、半流食进食, 做好食物品种更换, 以使食欲增强。进食少的患儿可行静脉营养补充; (5) 出院指导:家长需对患儿精神状况、体温等加强观察, 不食较硬食物, 对病情复发征象进行掌握, 做好患儿用物消毒, 以防病毒传播和反复感染。

2 结果

本次选取的40例患儿中, 治愈38例, 占95%;未治自动出院1例, 1例因发生脑水肿严重并发症死亡。

3 讨论

小儿喉腔气管腔黏膜下层较松弛, 在解剖上管腔相对狭小, 外来因素或炎症刺激时有较高渗出、肿胀、充血发生率, 易诱发呼吸道阻塞, 故症状严重于成人。本病病情进展迅速, 易诱导多项并发症发生, 甚至危及生命。护理人员需准确评估病情, 与医生配合实施急救操作, 并在术前行患儿及家属心理干预、充分手术准备, 术后行密切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麻醉异常护理、饮食护理、特殊类型病情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显示, 治愈率呈较高水平。

综上, 加强儿内科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急救与护理, 可显著改善病情, 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 本次选取40例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患儿作研究对象, 均为我院儿内科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 实施整体的急救及护理干预方案, 回顾分析资料。结果 本次选取的40例患儿中, 治愈38例, 占95%;未治自动出院1例, 1例因发生脑水肿严重并发症死亡。结论 加强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急救与护理, 可显著改善病情, 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关键词: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急救,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刘淑娟, 杨旭佳.小儿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5) :199.

[2]莫燕青.临床小儿呼吸道疾病的护理[J].健康必读, 2012, 11.11 (11) :2.

呼吸系统疾病术后护理 篇9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术后护理

1 保持呼吸道畅通

1.1 此类病例引起上呼吸道阻塞因素有

(1) 呼吸道分泌物较多; (2) 舌后坠或咽后壁肌肉堆集阻塞上呼吸道。

1.2 处理

(1) 头低位, 并在颈部或肩部垫一软垫, 头颈后仰伸展, 若效果不佳, 可将下颌托起。使舌根离开咽后壁, 咽腔增大, 有利于通气; (2) 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管, 可保持长时间气道畅通:若病人不能耐受不宜置入, 以免引起喉头痉挛; (3) 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防止阻塞气道或诱发喉头痉挛; (4) 对于存有高气道反应者, 手术结束拔管前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以避免吸痰刺激, 拔管刺激, 拔管后血液、痰液潴留于咽喉部形成不断刺激而诱发喉头痉挛, 支气管痉挛; (5) 一旦发生喉头痉挛, 要即刻托起下颌, 同时面罩吸氧, 和清除呼吸分泌物及血液。上呼吸道干净后, 给面罩吸入100%浓度氧加压人工呼吸。若患者仍不能缓解 (喉痉挛) , 且缺氧继续加重, 应考虑为重度喉痉挛。其处理应继续吸纯氧加压人工通气外, 还应经环甲膜穿刺, 置管或环甲膜造口置管高频通气, 以利及时解除患者窒息状态, 挽救患者生命。若发生支气管痉挛, 应面罩吸入纯氧人工呼吸, 同时给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在拔管前, 也可预防性给糖皮质激素, 既可发挥消除气道水肿、创伤性肿胀, 有利于气道的畅通, 又有利预防气道高反应, 常在手术结束前l~2 h使用。

1.3 该类患者保持下呼吸道畅通须注意的问题

(1) 手术麻醉后均可减少或抑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致胸肺顺应性降低, 肺泡萎陷;痰液潴留于气道, 造成支气管阻塞和肺不张, 导致肺部感染。防治方法是鼓励病人早日下床活动, 主动咳嗽, 深呼吸、拍击胸壁, 结合体位引流及吸痰, 尽可能减少气道痰液潴留, 畅通呼吸道, 应用祛痰药物, 使痰液变稀, 易于咳出, 或能加速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 以利于痰液转运, 早期应用雾化吸人, 将雾状微小颗粒的水溶性药物吸入呼吸道, 可湿化呼吸道, 促使分泌物排出, 且能解除水肿和支气管痉挛。目前临床应用雾化吸入药物包括蒸馏水、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及地塞米松等; (2) 应用激励式肺量测定法:能预防黏液栓, 是防止肺不张的重要手段; (3) 对于痰液黏稠且无法咳出患者, 可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除痰液, 畅通气道; (4) 对于呼吸功能不全者, 血气分析结果是:Pa CO2<60 mm Hg;Pa CO2<60mm Hg者。患者已经神志不清者, 应气管插管 (经鼻) 或气管切开置管。彻底清除气道分泌物, 畅通气道, 同时供氧通气, 机械呼吸, 改善病情[1]。

2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氧疗特点及须注意的事项

上腹部及胸部手术患者术后约有30%出现低氧血症, 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可达到约60%。氧疗可提高氧分压及氧饱和度, 纠正和缓解缺氧状态, 防止心脑等重要器官的缺氧性损伤及代谢障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氧疗对换气障碍所致的缺氧有良好效果, 但对于通气障碍、贫血、心源性低氧血症, 应用时配合病因治疗, 才可获得疗效。而对于先天性或后天性的严重右向左分流的低氧血症则疗效不佳。鼻导管给氧适用于轻度低氧血症及恢复期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面罩持续气道正压 (CPAP) 通气, 对于改善氧合疗效较好, 可持续应用, 也可每小时应用15min。常应用顽固性肺不张病例;对于慢性缺氧者氧疗须注意问题: (1) 不宜吸人高浓度氧 (>50%) , 因高浓度氧会抑制低氧对呼吸中枢的刺激作用, 导致通气量明显减少, 致Pa CO2升高, 严重时发生高碳酸血症, 呼吸暂停; (2) 抑制气管黏膜纤毛运动, 削弱呼吸道防御能力。因此, 当患者病情稳定后 (Sa O2>90%、Pa O2上升60~70 mm Hg) , 且无呼吸困难症状, 循环功能稳定, 应及时应用低浓度氧治疗, 在完全停止氧疗之前, 应间断吸氧数日, 然后停止氧疗。使用呼吸机者应有脱机训练, 达到撤机指征后方可停止氧疗[2]。

3 疼痛处理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术后疼痛治疗应十分重视, 并需谨慎处理, 一旦不妥当, 将导致对病人呼吸功能严重损害, 从而加重病情变化。因疼痛治疗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存在两面性;一方面患者疼痛需治疗, 若不治疗又会因疼痛抑制病人术后深呼吸及咳嗽排痰能力, 从而易引起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及影响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不利于病人术后康复。而另一方面:如果应用不当的镇痛治疗药物或方法, 也会造成呼吸功能抑制及排痰能力降低。同样加重病情, 不利于病人康复。因此, 既要给予疼痛治疗;又要防治疼痛治疗引起的并发症或副作用, 是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多主张尽可能少应用全身麻醉性镇痛药物, 以应用局部止痛为主。如长效局麻药行肋间神经阻滞 (0.25%布比卡因) , 但不宜使用高浓度局麻药, 应使用低浓度局麻药, 以防止降低咳嗽能力, 影响排痰。硬膜外给予阿片类药镇痛效果好, 但并发症较多, 如尿潴留、瘙痒, 尤其是呼吸抑制较严重;如仅用低浓度布比卡因 (0.125%~0.25%) 或罗哌卡因 (0.15%~0.3%) 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疗效较为满意, 且并发症少, 特别对呼吸影响小, 很适合心肺功能不佳, 体质较差病例;对于心肺功能无明显改变及体质较好病人, 可联合应用低浓度局麻药和麻醉性镇痛药 (如0.2%罗哌卡因加2μg/m L芬太尼) 。联合用药的优点在于减少各自用药量和提高疼痛治疗效果,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罗琼;急救病人应用呼吸机的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 S1:62-64.

呼吸性疾病 篇10

1常见猪呼吸系统细菌性疾病类型

1.1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是当前比较常见的细菌类型,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也成为危害猪场的主要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降低等,部分猪会存在鼻孔出血和粘液量增加的现象,体温逐渐升高。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呼吸困难、气喘和阵发性咳嗽的症状。

1.2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属于传染性病菌,以鼻炎为主,出现鼻甲骨萎缩、面部变形等症状。不同年龄段的猪都会出现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的情况,其中仔猪的感染率比较大。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感染症状比较严重,随着病情的发展,猪鼻孔出现发痒的现象,呼吸鼾声明显,后期鼻镜周围皮肤出现褶皱的情况,两侧鼻孔大小不一。针对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特殊性,因此需要引起兽医的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1]。

1.3猪链球菌

猪链球菌是由多种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毒血症状为主,夏季比较常见,传播速度比较快,病死率比较高。病情比较重的猪表现为呼吸窘迫、咳嗽以及嘴角有白泡沫等。病理变化突出,鼻孔出血、尸僵不全等,甚至出现肿胀的现象。

2常见猪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的防治措施

针对常见猪呼吸系统细菌性疾病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根据感染现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发病几率。以下将对常见猪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2.1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

针对常见猪呼吸系统细菌性疾病发病原因的特殊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其引起重视,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有效的清洁和消毒能降低疾病的传染几率,为了杜绝出现频繁的转群、混群和长途运输的现象,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保证猪群科学合理的饲养密度,同时营养水平也需要跟上。工作人员要按照清洁流程对其进行处理,尤其是细节工作要落实到到位,避免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增加工作难度[2]。

2.2完善安全体系

系统有效的安全防范体系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实践过程中要从环境控制、卫生防疫以及保健工作形式等方面入手,以安全管理体系为基础,突出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保证管理形式的有效性和完善性。此外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免疫接种制度,区域性的养猪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各个区域都需要以完善的免疫接种制度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测形式,做好抗体的检查工作。结合猪群抗体的变化,以完善的科学免疫制度和程序为基础,注意疫苗的保存和使用,倡导安全接种。

2.3做好猪场环境管理

猪舍的环境对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几率有一定的影响,包括:室内温度、湿度以及气体的流通性等。实践证明,猪场中含有的氨气和硫化氢等对猪本身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无法将有害气体及时排出,则会导致猪本身出现呼吸道系统疾病。空气中的氨气如果达到60%μg/L就会对猪的肺部系统造成影响,不良影响比较大。如果空气的湿度达到80%左右,病毒传播的比较严重,呼吸道系统的发生几率随之提升,对猪的健康造成影响。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做好猪场的环境管理工作,经常清理猪圈,尽量保证空气的流通性。此外需要将杂物清理干净,避免出现杂物堆积的现象,对猪的生长环境构成不良影响[3]。

2.4及时对猪进行检查

传染性疾病的传染速度比较快,在实践阶段需要及时对猪进行检查,对于已经感染呼吸道疾病的猪需要及时进行隔离,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避免出现感染传播的现象。疾病的防控是一个综合措施的实施,单单依靠疫苗免疫或药物预防很难起到确实的防控效果,因此做好综合防控是搞好养殖的前提,养殖户需要对饲养猪的相关注意事项引起重视,结合自身经验,按照流程做好检查工作,降低传播几率[4]。

3结束语

针对当前猪呼吸系统细菌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结合区域性养猪方针政策的要求,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将具体防治措施落实到实践中,满足养猪管理方式的具体要求。同时养殖户需要增加对猪呼吸系统细菌性疾病的了解,选择合适的疫苗和免疫程序,做好防疫工作,降低感染几率。

参考文献

[1]陆国,向银珍,王美英.常见猪呼吸系统细菌性疾病发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新疆畜牧业,2013,(12):42-44.

[2]刘翠权.广西395个规模猪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原学调查及防控措施[D].南京农业大学,2011,(01):78-80.

[3]王泽岩,任少敏,孙宏伟,等.猪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机理及诊断防治[J].兽医导刊,2015,(13):42-49.

上一篇:术后残余疼痛下一篇: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