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土地抒情作文

2024-05-11

亲近土地抒情作文(共7篇)

篇1:亲近土地抒情作文

亲近土地抒情作文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富贵病”倒是越来越多了,这不,我们一家三口先是爸爸有脚气,后来妈妈也有了,再后来我也是难逃噩运。星期一爸爸带我去看医生,一位在金坛很有名气的皮肤科专家戴医生一语道破天机:一天到晚穿个皮鞋、塑料凉鞋,就唯恐让脚与泥土亲近,素不知这是预防脚气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呀!”回来的路上,爸爸颇有感慨,我却很纳闷,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微笑着向我娓娓道来。

原来,爸爸小时侯,在老家的稻田里,微湿的土地上,光着脚和他的表哥表弟一起玩耍,湿润的土从脚趾间钻出,痒痒的。每到插秧季节,爸爸总要帮爷爷、奶奶拔秧,秧苗床一趟一趟的,没在齐脚踝的水中,光脚踩在秧苗床上,软绵绵的,时不时有小蝌蚪从脚背滑过,那感觉真好!爸爸那一辈的人小时候光脚丫是不足为奇的,尤其是夏天,又有几个人穿上鞋子?从没听见有脚气之说。“大概正如戴医生所说是因为与土地亲近的`缘故吧!”爸爸叹了口气又说,“我虽然在城里工作,但我并不喜欢城市。千篇 一律的水泥地,我所能感觉到的没有‘土’,只有‘地’,水泥做的,没有一丝味道的地。浮华的喧嚣,污浊的空气……让人窒息。”

也许是受爸爸的影响吧,我对乡间土地也很有好感。其实我也已经很久没有亲近过真正的土地了。小时候我一直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爷爷家在山区,背靠山,门前一条小河,四周是竹林和菜地,每日里鸟鸣声清脆悦耳,空气清新。草儿青青的那么鲜嫩那么明丽。清晨,草叶上滚动着晶莹透亮的小露珠,煞是可爱。春天,小路旁、田埂上、房前屋后开满了小花:有名字的,没名字,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若是下一场春雨,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芳香,令人心旷神怡。最让我感动的是,邀上几个小伙伴在在泥地上追逐嬉戏,跌打滚爬,顶多身上粘些泥土,不至于像跌在水泥地上鼻青脸肿。再后来我上学了,爸妈工作忙也不常带我下乡。

还有一个月又到插秧的季节了,尽管听奶奶说现在都下旱秧,拔秧时也只是拿小凳子坐着,根本不可能再亲自体验小蝌蚪或小鱼儿滑过脚背的感觉了,但我还是说服爸妈插秧季节一定乘星期天带我下乡,我要亲近土地,拥抱土地妈妈!

篇2:亲近土地抒情作文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富贵病”倒是越来越多了,这不,我们一家三口先是小学生作文大全千篇 一律的水泥地,我所能感觉到的没有‘土’,只有‘地’,水泥做的,没有一丝味道的地。浮华的喧嚣,污浊的空气……让人窒息。”

也许是受爸爸的影响吧,我对乡间土地也很有好感。其实我也已经很久没有亲近过真正的土地了。小时候我一直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爷爷家在山区,背靠山,门前一条小河,四周是竹林和菜地,每日里鸟鸣声清脆悦耳,空气清新。草儿青青的那么鲜嫩那么明丽。清晨,草叶上滚动着晶莹透亮的小露珠,煞是可爱。星星,还眨呀眨的……若是下一场感动的是,邀上几个小伙伴在在泥地上追逐嬉戏,跌打滚爬,顶多身上粘些泥土,不至于像跌在水泥地上鼻青脸肿。再后来我上学了,爸妈工作忙也不常带我下乡。

[1] [2] 下一页

篇3:人应当亲近土地

按照《圣经》的记载, 上帝是用泥土造出人类的始祖亚当的:“上帝用地上的泥土造人, 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 他就成了有灵魂的活人, 名叫亚当。”在中国神话传说中, 女娲也是用泥土造人的:“女娲抟黄土作人。”这些相似的传说, 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土地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2

现在, 我们与土地的接触愈来愈少了。砖、水泥、钢铁、塑料和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把我们包围了起来。我们把自己关在宿舍或办公室的四壁之内。走在街上, 我们同样被房屋、商店、建筑物和水泥路面包围着。我们总是活得那样匆忙, 顾不上看看天空和土地。我们总是生活在眼前, 忘掉了永恒和无限。我们已经不再懂得土地的痛苦和渴望, 不再能欣赏土地的悲壮和美丽。

这熟悉的家、街道、城市, 这熙熙攘攘的人群, 有时候我会突然感到多么陌生, 多么不真实。我思念被这一切覆盖着的永恒的土地, 思念一切生命的原始的家乡。

3

“家乡”这个词提示着生命的源头, 家族的繁衍, 人与土地的血肉联系。一种把人与土地隔绝开来的装置是不配被称作家乡的。被阳光和土地放逐是最悲惨的放逐。拥挤导致人与人的碰撞, 却堵塞了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人的碰撞只能触发生活的精明, 人与自然的交流才能开启生命的智慧。

4

一个人的童年, 最好是在乡村度过。一切的生命, 包括植物、动物、人, 归根到底来自土地, 生于土地, 最后又归于土地。上帝对亚当说:“你是用尘土造的, 你还要归于尘土。”在乡村, 那刚刚来自土地的生命仍能贴近土地。从土地汲取营养。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长的时期。而乡村为它提供了充满同样蓬勃生长的生命的环境, 农村孩子的生命不孤单, 它有许多同伴, 它与树、草、野兔、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谈话, 它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相比之下, 城里孩子的生命就十分孤单, 远离了土地和土地上丰富的生命, 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断了联系。在一定意义上, 城里孩子是没有童年的。

5

人类的聪明在于驯服自然, 在广袤的土地上为自己开辟出一个令自己惬意的人造世界。可是, 如果因此而沉溺在这个人造世界里, 与广袤的土地断了联系, 就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自然的疆域无限, 终身自拘于狭小人工范围的生活毕竟是可怜的。

6

土地是洁净的, 它接纳一切自然的污物, 包括动物的粪便和尸体, 使之重归洁净。真正肮脏的是它不肯接纳的东西———人类制造的工业废物, 以及人类那些肆意践踏土地的恶念与丑行。读

篇4:亲近中学生作文的“自然”

在一份语文试卷中,作文试题因其所占分值大、命题难度不易把握,而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以至每年高考语文考试刚刚结束,往往就有行家学者甚至旁观者按耐不住“指点江山”,辩说其中利弊。纵观今年的全国卷和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足见命题者小心翼翼, 精益求精。而注重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量,已是命题者的孜孜追求。

就广东省的高考作文试题来说,也是体现了这一方面的命题趋势。我们来熟悉一下广东省的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唤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题型,要求学生阅读一则材料后写一篇作文。这则材料中,“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这一句提示语显得非常重要。它告诉我们,人们认识自然,认识世界,有不同的途径与方式,所以会对事物产生“远”与“近”的效果。人与自然的距离,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于方式途径的不同,这是颇具哲理性的命题。写一篇这样的应考作文,绝对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理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世事无绝对,考生只有找准角度,辩证思考,拿捏到位,才能写好作文。

“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等,是突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建议”之“表达与交流”中,对作文能力有一个很到位的归纳: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这个归纳定义中,“创造性表述”、“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均有明显的阐述,而在广东高考作文试题中,这些含义都有很好的体现。所以,我觉得,广东高考作文试题不仅体现了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大趋势,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国家课程标准。

纵观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广东的高考作文试题追求稳中求变,略有难度,但在情理之中。让我们回顾2014年的高考作文题,围绕传统的黑白胶片技术与新科技数码相片技术,隐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思辨色彩非常强烈。今年的作文试题依然一脉相承,虽然在难度上有差异,但题型上、材料内容上、考查点上却有“似曾相识”之感,突出的就是“思维”与“表达”的能力考查,突出了试题的开放性和思辨性。

让作文试题具有时代感,具有生活气息,是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的最大亮点。这正是中学生作文回归“自然本真”的体现。这些年来,广东高考作文试题提供的阅读材料内容,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时代色彩,突出了鲜活的时代感,内容往往紧贴时事热点,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比如,2014年的广东高考作文题,以熟悉的生活材料为切入点,陈述了相片技术和当代人生活的关系,相片科技给人情感体验带来的改变与影响,隐含了科技发展与现代人类情感关系的探讨,是常见的热点话题。今年的广东高考作文试题,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关系,来探讨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的途径方式。这是相当热点的话题,而且这一话题与考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然,这样涉及新科技知识的作文命题,应该最大可能地避免城乡学生的认知差异、环境差异等带来的影响,避免学生作文时,对着材料无话可说,或者说起来也是错漏百出。

广东高考作文这一命题趋势和特点,也足以引发我们的一些思考,特别是中小学作文教学方面的反思。

我们经常说,写好一篇作文,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多了解生活,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没有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辩证思维去思考我们的所见所闻,去剖析常见的生活现象,没有用“不同的途径”去“认识自然”,因此,作文教学中的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是缺失的,没有获得重视的。现在,在作文教学中出现了学生背范文、依葫芦画瓢的作文教学现象,给学生的作文箍上了太多的“清规戒律”。这样,又怎么能写好今年的高考作文呢?

缺少观察和思考,让学生的作文无法走进“自然”,无法培养作文的思辨能力,作文成了“无米之炊”;而缺乏想象和联想,又让学生的作文无法“深刻”、“丰富”、“有文采”和“有创新”(参见广东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文成了“千人一面”,成了空洞苍白的“行尸走肉”,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折损”。像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提供的只是一则材料,材料中的现代生活气息很浓厚,阅读材料既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题目没有给予写作者太多的限制,考生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大胆的想象与联想一旦缺失,就不可能写出质量上乘的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最多只能是写出一篇雷同的、套题的作文。

另外,引导学生平常多读书、多积累,在作文教学中“以读带写”或“以写促读”,对提升学生的作文质量很有帮助,毕竟,在校的学生事事亲为,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亲身的生活实践,从而积累直接的生活经验,目前还不现实。这话题已是老生常谈。正 如今年高考作文试题中所揭示的认识规律和生活规律一样,可以用“不同的途径”,包括读书,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世界,从而写出自己对自然和社会认识 的“远”与“近”,写出中学生的“自然本真”的作文。

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对于中小学作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留给我们很多思考。当然,我们不是仅仅为了考试而作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作者單位:广东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发展中心)

篇5:亲近土地阅读答案

①这是我驱车二千公里,迫切想看到的地方,这里就是我梦中多少次回去过的故乡。

②我清晨早起,神清气爽,漫步田间,雾霭如纱,黝黑的泥土散发着芬芳,玉米苗子,在晨露中滋润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在肥厚的叶片上滚动着,大地上那漫无边际的绿意尽情的向朦胧的雾气中流淌着,一株株小苗一纵纵一列列,犹如绿色的波浪,犹如颤动的五线谱,犹如农民们高唱的欢歌,这时,早起的燕子,在空中翻飞着呢喃着忙碌着

③我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这里曾经放飞我的多少梦想,为了求学,为了走出这片土地,为了自己的思想不再是南边的山叫南山,东边的山叫东山,西边的山叫西山,那么北边咋没有山呢?北山在哪里?我疑惑地问着爷爷,爷爷笑着说:长大你就知道了。于是,我盼望着自己长大

④后来,才知道,自己就像井底之蛙,自幼困在这山水之间,于是,我背着书包每天往返于这田间小路,到五里外的镇子上去求学,每天都对着小路说话,路为朋,花为友,草为伴,雪为侣,是这条小路,是这片田地,见证了我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当我考试考出好成绩的时候,我会欢快的在小路上,在田野间奔跑;当我受到挫折,经历失败,特别是中考落榜,我就像一个幽魂,散漫在小路中,回想往事,不禁黯然神伤,当时的班主任老师鼓励我们说:要有坚强的毅力,才会战胜困难 。她列举了,她的一名学生考了五年中考,终于考上了一所称心的学校。我默默地积蓄力量,发誓要走出这片土地。老师的话应验了,我通过努力,终于飞出了这山水之间,终于,从井底之蛙长出了翅膀,任游太空。

⑤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我又经常想念这方土地,想念自己的风里来雨里去,寒来暑往,倾盆的大雨浇个落汤鸡,西北风卷着鹅毛飞雪让人举步维艰,想来都已经成为自己过去的人生掠影。没有经历的人是个不成熟的人,我感谢经历,感谢困难,感谢土地,我抓起一把黑土,搓成粉末,扬了出去,接着传来了唰唰落土声。

⑥土地是亘古的,时光是运动的,生命是消逝的,记忆是永恒的。听叔叔讲,村里好多人都已经去世,同龄人中,也有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走了,村里二十几岁以下的孩子们,我几乎都不认识,那些过去的叔叔婶子们,也被这岁月之刀雕刻了一脸皱纹,染满了一头白发,此时不禁想起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⑦现如今,村村通公路已经进村,孩子们上学,再不用步行了,村里和镇里通了客车,车接车送,我祝福孩子们在这良好的环境下,好好读书。

⑧渐渐地,茫茫雾霭已经散去,蓬勃而出的旭日,放射出外道光芒,露珠更加璀璨,小鸟更加欢悦,地里多了声响,叔叔开着犁地机动车,突突地跑过,留下的是湿润的`土壤,整齐的垄台,怡人的芳香

8.结合文意,说说文章题目亲近土地的含义。 (2分)

9.文章第②段描写细腻贴切,请从修辞和用词两个角度,品味其表达效果。(4分)

10.第④段提到了当年班主任的情况,在记叙顺序上属于 ,有什么作用?(4分)

11.文章最后写到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祝福孩子们在这良好的环境下,好好读书。请写出我此刻的心理活动。(3分)

篇6:祭土地抒情散文

1

哗哗一片玉米地,流淌在晨雾中,阳光橙红,新鲜,宁静。

我怕钻入玉米地,怕那割肤痒皮的叶子与绒毛。我是农民的儿子,曾在这块土地上流汗流泪,与孤苦的老母耕种它,而今我却怕接触它了。现在我终于明白,我从一开始就在逃离它,包括爱它的日子。那时我抓着一块土,抚摸它,抬头看见远处层层崇山峻岭,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我的目光便背叛了土地。之后我渐远离了它,走上了另一条祖先没有走过的路。

土地让你耕作,播种,当收获去了,它仍笑脸相迎,默默无闻。土地是博大的,它理解农民每一次播种的希望,一滴汗水,一粒种子,都有着苦涩而甜蜜的庄稼梦。所以有人把土地比作女人,任你耕种,她为你生儿育女,让你五谷丰登,给你希望与安慰。

如今土地成了弃妇,打工的人不断离去,让弃妇头上长满荒草。我患着一身都市病,一无所有地站在土地面前,它仍然以传统的微薄力量赐予我以生存的信念。

我伏在土地上,想与她大哭一场。

土地,她确不能给予儿女们宽裕的都市享受,却不至于让我们饿死,这不是土地的错,就像女人没有错,只有男人不成器。但土地和女人也不应该责备男人。仓颉造字时让男人犁田,却也让女人承受生育之苦。农村的女人把身子给了男人,说,我任你犁,任你耕,我会跟你生个大胖儿子。

这是我们中国农民朴素而浪漫的想象。

我曾经想到最初开垦土地的祖先们,他们毕路蓝缕,砍倒一片树,烧成灰,挖开土层,自第一粒种子投入她的胸怀,她就默默地为之坚守了。如今土地再也看不到那一双双灼热的眼光,含情脉脉,充满收割的希望,她再也不会吻到那炎炎赤日下一颗颗下滴的汗珠,泪水般倏地融进土壤,无声地浸到她的每根神经。农民与土地的情爱,莫不是在这样长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岁月中萌生。他去开垦她时,闻着新翻的泥土气息,就是抚摸着温床上女人的柔体,播下种子,她看到他时时带着希望的灼灼目光,瞧着日益鼓起的肚皮。

假如我还是回去当农民,我会不会离弃我心爱的土地,让她荒芜?农民朴实无华,绿山白水滋就。而我肚中装了许多知识,到头来不能让她肥沃,让她养育后代。

现在我只能作地头一只鸟雀,天天在日出前来唤醒伤心的你;在日落时,我安慰你休息,你看日头已消融在森林尽头,而清冷的月光正在升腾。你的孩子们会回来的,他们狠心抛弃了大地之母,到头来定会到你面前哭泣,那时他们还会耕种吗?

土地啊,现在我走了,舍弃不得你。你能赐予我一个女人,让她陪伴我流浪,共同走先祖没有闯过的路吧。这路尽管不需要强壮的体力,但乃需要拼搏、坚韧,甚至充满勾心斗角,弥漫着虚伪与血腥,你用玉米粥抚育我成长,却让我在青春中孤军奋战,让我自卑懦弱而羞怯,我孱弱的身躯渐失野性。在三更半夜醒来,我发觉冷被中没有一个女人温暖的气息时,才发现我已不是青春年华的小伙子,而是三十而立的男人了,我需要一个温床,需要一块地来犁。

当我有了学历与事业,甚至名望。但是有什么用呢,我仍然痛苦,如你荒芜的面孔,无人给予耕耘的的希望,没有劳动的欢笑与苦甜,一片死气沉沉。我在日出月升中看着别人的土地长出粗壮的穗粒,他们成双成对,虽然平凡而艰苦,却过得安乐幸福。难道我的要求过高了吗?土地,你应该理解我。

我大伯在大哥整天懒散睡觉而不劳作时悄悄商量:得跟他娶个老婆。他们明白,只要给男子娶了媳妇,那男子就肯守土地,做活儿也买力了。当男人在地头犁土时看到他的新女人一步三摇地拎饭到山上,他便充满力量。土地和牛欢笑着,哗啦啦——哗啦啦,土块翻飞,那是农民的爱情,默默而含情,无需油嘴滑舌,在递过水筒的一瞬间,他抓住她的手,粗鲁地扯开她的衣襟,她看着犁好的大片土地,柔顺地垂下眼睫,他们在地头完成了庄严的播种。

我听由天命,就像你盼天睛日月,盼清风雨露。现在我伤痕累累,老天让我没有桃花命,让作一只鸟雀,在追求自己另一半时怯弱愚笨,没有一身漂亮的身子和羽毛,没有清脆灵巧的歌喉。

那么土地,你就给我找一个女人,让我在温床中哭泣,躺在她温柔的胸怀里睡去,永远不醒,怕醒来是一场梦。我需要她的安慰,抚爱,之后我会以先祖给予的男子气概,去保护她,耕种她,护理她,让她肥沃,让她长出庄稼,我骨子里仍是农民的观念。我喜欢流浪,我喜欢自由自在,我怪僻冷漠。那,只是我不曾有过爱情,有过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她们一一的走了,你也看到,为什么人家的土地那么肥沃,长满庄稼。

我常常想唱那首歌: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要流浪,流浪在远方。

远在他乡,远离土地。我只能用艰涩的鸟喉,唱这首沙哑的歌,让清风吹送,但愿吹到你的地头。

流浪的路上,我需要一个活泼能干的伴侣,温良贤惠而又充满豪气,她与众不同。爱情却从来只给人想象,他们从来不曾和自己最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是恩爱成婚的,莫不吵闹?因此在平静庸凡的生活中,许多难以割舍的爱恨总是会跳出来,出来思念,出来回忆,充满酸甜苦辣,在与命运抗争和妥协中徘徊。于是我认定,一定要像土地那样,默默坚守那份宁静与豁达,我们村庄与山头的路,总是通向土地,山路十八弯,总有土地和人在牵挂,沿路才风和日丽。

老天在我青春年华时不给予我浪漫美好的爱情际遇,我怎能怨它。它让我去伤感去想象,而在现实中唯唯诺诺,待青春过去,老天才再派迟来的爱,又有何意义呢?春夏与秋冬,我的那个人却不知在何方,让我独自面对美好韶华。纵有良辰美景,又怎敌过青春情思的孤寂失落。待习惯孤单,习惯一个人独来独往,习惯伤感与坦然,那些青春的冲动与异性的幻想只能成为真正的想象,有性而无情爱了。

这便是都市病,独自流浪街头,淫思昏昏,朝云暮雨,灯红酒绿。

土地啊,当我带着一身都市病,一无所有,两手空空时站在你面前,你会拒绝我吗?我虽离你而去,并非我不爱你,在贫苦的童年与多梦的少年,你是否还记得我洒下屈辱之泪。我两手捧泥,偶尔抬头,透过母亲佝偻的身躯,看到大山它好寂寞呀,它一层层的延伸到那个莫名的地方。当我翻过这山,又见那山,山怎那么多,我跋山涉水,满脚血疮,我绝望过,痛哭过,我伏在山顶,走不动了,我想我们这辈再也走不出去了,让下辈人来走吧,我死了,我儿子走,我儿子死了,还有我孙子……但我还是发誓离开你,离开这个贫穷的地方。有望一日衣锦还乡,给你以荣耀。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先祖看他们山沟里飞出的骄子。

也许你想让我这样执著追求理想与事业,才不让我遇到我青春时的`女孩子们,因为我家境贫寒,需一心一意,全力以赴。我用青春赌明天,眼看事业有了,让你自豪了。但我生来是有情有义的人,我天生爱想象,多情善感。你让我痛苦,让我过早地负起家累,小小的年纪便看透了人世的丑陋。我的爱在一次次微细的希冀中折断翅膀,我的自尊在别人污辱的话语中无法守护,它们变得敏感,怪异,扭曲,冷若冰霜。

当奋斗路上的痛苦渐渐减轻,那潜藏的情爱便来在困扰我。对于女人,爱情,我只会想象,一旦面临,便不知所措。这难道是天生命运的安排吗?从来不曾有可意的人爱过我,尽是一些连基本的素质都缺乏的女人,我拒绝得好冷漠,让那些善良的女子也伤心,这无怪于别的女子弃绝我了,一旦被那些喜欢的女孩拒绝和打击,本来脆弱的情感便更消沉,于是相信一种叫缘分的等待,听由天命。

土地啊,当我孤单彷徨在你地边上,你是否动过恻隐之心,为我找一个中意的女人。因为我在这方面太无能了,你就帮我找吧。如找不到中意的,我只有再次离开你,继续流浪,只是请你允许,我骨灰可以撒在你生育我的地方。

我无所谓后代的了,尽管土地需要后代来耕种。在我每次回来,看到没有子孙的叔公整日酗酒,面对土地发出苍老无力的怒吼,他再也无力耕种,家中长满荒草。谁能理解农民无后为大的艰苦与孤独?这是土地不允许的。

找不到媳妇,没有后代,这不能怪土地。土地无罪,但她默默地承认有罪,人在土地在,活着只因有了土地的滋养。我们的土地,她不像其它地方的土地可以让人发财,它只给予基本的吃饱穿暖。所以子孙们离弃她去了,去做发财的梦去了。

他们带着一脸泥巴,踏上异乡之域,到了祖先未到的世界。吸尘埃,生怪病,受屈辱,也捞了一身都市病,最终回到土地上来。

他们站在曾经耕耘的土地上,久违的土地,如今长满满荒草,他们双膝跪倒,两泪汪汪。只有土地最雍容大度,自由而舒坦,虽然没有发财之梦,却能一辈子给予,源源不断。

我浪迹天涯,当向你的方向祈祷。孤身一人,不知何时会死去,那当权我尽了爱你的恩泽。我打算让父母坐到我工作的城市来,可我没有妻没有家,他们苦了一辈子应当息息了。我知道他们不会久离土地,他们早已视作土地的命,再也舍不得离开。如果我爱父母,当一样爱土地,理解他们为什么不愿久居都市。而我,权当是到都市来走一遭的农民罢了。我在都市里,做的是土地梦,唱的还是土地的歌,脱离了土地,我这枝伸到都市的叶就会枯萎。为此,我要在都市放牛,在都市耕种,播种,收割。

我游走于都市与乡村,唯有如此,我才不为孤寂而伤感,委屈在个人的性情中。那里有许多土地,许多像我父母乡亲一样的贫苦农民。我曾当过农民,我血里流的是泥水,玉米汁和大米粥,表面上这躯体温文尔雅,偶尔也会爆发出野蛮的性情,它放狂,自由,暴烈。

篇7:艾青抒情诗《我爱这土地》

作者: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這永远汹涌着我們的悲愤的河流,

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來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這土地爱得深沉......

〖欣赏〗

诗人艾青是一位擅长抒发内心的深沉情感的杰出歌手, 《我爱這土地》, 写在抗日救亡的最艰难的岁月.

如何表达对於祖国的最为深沉的爱?诗人没有直呼"热爱呀"之类的口号, 也没直接渲泄自己的感情, 而是运用象征的手法, 让抒情主人公化作一只小鸟, 把心底的全部情感浓缩在小鸟那"嘶哑的喉咙"的"歌唱"中.

上一篇:收费处管理制度下一篇:思科路由知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