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工作忙与孩子亲近

2022-11-14

第一篇:父母工作忙与孩子亲近

做孩子愿意亲近的家长

按中国传统家庭礼教,父母永远处于一种主动的位置,孩子不管从主观上是否愿意都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孩子长大了,她们也因囿于习惯、等级、强制力、利益驱动等因素而不得不处于被动地位。但是从人的心理学角度看,在可能的环境和情况下人们总乐于处在一个主动的位置,或者至少从表面上看来被动者愿意处于一个平等甚至主动的位置。“我决定”、“我愿意”、“我喜欢”、“我认为”等这样的语境也是孩子长大后所乐于见到并且让她为之心情愉快的。当听到“你应该”、“你必须”、“你可以”等语境不要说孩子,即使我们自己也会本能地排斥,大人如果在这种语境下工作尚且可以递交“辞职报告”,但是孩子们呢?她们有“辞职权力”吗?因而她们往往会因为敬畏而沉默,因为“说教”而逃避,因为“必须”而反抗,甚至形同陌路,永不言败,抗争到底。这与其说是家庭的悲哀,倒不如说是父母的悲哀,因为你们是家庭理性的代表,孩子只能在你们理性的呵护下,才能“茁壮”成长。

在家庭教育中,一般情况下,由于父母多于孩子对事物发展规律的信息,不论在判断能力和驾驭能力都高于孩子,因此往往处于一种主动位置,这是客观存在,不是吗?大人们动辄就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还要多”,这无可非议,这就是资本,但可怕的是有些父母硬是还把它当作训斥和教育孩子的资本。而我们的孩子们呢!由于对社会以及事物的复杂性、认知性所困(信息不对称)而自觉处于被动位置,往往容易产生警惕、质疑、受到指挥或引导的感觉,常此以往,她们会感觉自己始终处于被动甚至错误之中,就会本能地排斥。所以,要把生活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的孩子培养成人,要求我们做父母的通过一些技巧和方法,不着痕迹地将自身的宽容、诚信、知识、判断力传递给孩子,将父母的“你应该”“你必须”转变成孩子的“我愿意”、“我认为”。要实现轻松愉快的传输式教育,关键就在于父母如何巧妙地将自己的正确理念转换成孩子的正确思维和判断,将“主动”与“被动”的角色对立,转化成协调统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逐步学会由主动的、灌输式教育向平等的、传输式教育转变,渐渐形成一种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欣赏式教育。大人真不该总以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待孩子眼中的一切,学无先后,达者为师,试着和孩子们同一起跑线上走未来的路,家长会更早地赢得孩子的尊重和欣赏,那时候的教育就会更有效、更有乐趣。

比如,同样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出错,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就不一样。那是女儿小学五年级,我家搬了新居,在装修一新的客厅中养起了漂亮的水泡金鱼,一天我刚下班回到家,看到妻子正在清理鱼缸,她告诉我金鱼全死了,原因是女儿过量喂食撑死的。就在我走 1

向女儿房间提高嗓门要训斥时,妻子快步挡住,手按在我肩上,说:“想想看,我们养的是孩子,不是鱼!”妻子的话提醒了我:作为父母,分清轻重缓急是多么地重要,那些过量进食的金鱼已死了,女儿也非常懊恼和害怕。想想,孩子有了这次失败,她今后还会犯同样的错吗?再去伤害孩子,只能是错上加错,况且有了这次教训,同时也增长了她的生活常识。于是我叫出女儿,指着鱼缸说:“女儿!没有鱼的鱼缸才叫天下一绝,了不起,我女儿做到了”,她“扑哧”一声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女儿!怎么样,正好教你如何用吸管吸水吧”,当然,她非常乐意地开始和我一起干了起来,用海绵、棉巾擦净了鱼缸,完了,她高兴地说:“爸爸,星期天我们上花鸟市场,我一起帮你挑选更漂亮的金鱼,我已知道该如何喂鱼和吸水了”。

日常生活中孩子出错是常有的事,关键要让孩子有一个轻松的环境考虑并明白错在哪里,让她意识到不用去害怕错误,错误只不过是通向未知的大门,而那些未知是科学新知识的源泉,即使真的不能从错误里发现什么,至少孩子们也能从中学到如何去宽容别人的错误。

当然,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些“犯错”必须加以严肃的警示,比如不拘小节,欺负弱小等,一旦放任以后就难以收拾,其实也大可不必呵斥,“沉默教育”也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如用于暗示: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就应该自己首先做到,在沉默无声的行为之中,给孩子做出了暗示,从而收到“不令而从”的效果。体现威严;发现孩子语言轻狂放肆或行为不检点时,可以采取沉默的态度,这样,孩子就会感到父母身上有一种令人敬畏而又神秘的力量,于是会自觉地收敛起不良行为,以此方法代替批评。父母在批评和劝诫孩子时,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当众把孩子说上一通,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的抵触和反感。因此有时候,用沉默来代替对孩子的直接批评和斥责,反而可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人是需要鼓励和激励的,孩子们在运动场上如果没有竞技的对手,没有全场同学们的“加油”声,她的潜能就无法发挥出来,她的荣耀必须要有人去欣赏,如果没有人的赞叹就不存在自豪。所以,作为家长适时地放大你孩子的优点,去欣赏她的长处,她会在松驰中把自己的优点做得更优秀。记得我女儿小时候字写得并不漂亮,她自己也有些窘迫,但是,她把自己的名字用行书写得有模有样,我就大加赞赏,并让她用钢笔和毛笔分别写在纸上贴于墙上,有一次朋友来家小聚,都说孩子的字写得不错,我也对着女儿投去了赞许的眼光。从那以后,我发现女儿开始经常躲在房中练习书法,书写水平有了很快的进步。其实,孩子身上有许多是平凡的,诸如“只能把名字写好”这类小小的优点,但由于自卑,缺乏赏识等原因常常被忽略了,而父母注意适当的放大优点,加以赞赏,每个平淡无奇的土壤里,都蕴藏着一座丰实金矿,只要父母加以引导,变为她自己愿意肯去挖掘的行动,沿着它也会挖出令

她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孩子的健康成长并非一蹴而就,不是靠训斥、督学就会使孩子养成自觉行为的,作为家长要把学习之重要的理念传达给孩子,也要通过日积月累启发的方式,慢慢地引导,甚至多次反复,最后才能巧妙地转换成孩子自觉行为,激发其主动的求知欲望。比如同样要使孩子认清当前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如果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老古董或者“现在不用功,将来无功用”等道理大加理论,孩子认为就是“穷唠叨”,“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如果我们家长注重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加以积累灵活运用会使孩子在愉悦中接受同样的理念。那是孩子小学毕业放暑假,我带着她去旅游看大海,我们在海中戏水回到沙滩,我说:“我们来个小游戏测验一下你的悟性好吗?”,女儿一听做游戏来了劲,我拿来一个喝水用的广口瓶让女儿去捡鹅卵石大小的石块放入瓶中,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我问道:“瓶子满了吗?”,“满了”,“真的?”,女儿肯定地点点头。

我伸手从沙滩上捧了一堆沙,倒了一些进去,去敲击瓶子壁使沙子填满了下面石块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我第二次问,但这一次女儿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很好!”我赞许女儿的谨慎,然后,我让女儿取来海水倒进瓶中直到水面与瓶口平。抬头看着女儿,问道:“这个过程说明什么?”,女儿会心地一笑告诉我:无论你的时间安排多么紧凑,如果你确实用心努力,你可以做更多的事。

“可以这么理解”,我说“但它不是我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这个游戏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是先放大石块,那你就再也不能把大石块放进瓶子里了,那么,什么是你现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大石块呢?”“好好念书吧!”女儿若有所思地回答道。“女儿,人有许许多多的事要做,但要切记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一辈子你什么都不能做到。”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事例可以让孩子在愉快中接受家长的“苦口婆心”,在浅显中明白深刻的道理,让她知道了比起学好知识,其它的事情只能是“”沙子、“水”而已。

人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事业有成的父母为孩子的不学无术而担忧,有的孝子孝女为年迈多病的父母而发愁。孩子也有她自己面临的困惑而无法解决,关键的问题是要准确地发现孩子最关注、最担心的问题。目前在我国的应试教育中,孩子最关注、最担心的就是每次考试的成绩,家长也是因过分注重孩子考试的结果,而往往忽略孩子整个学习的过程,当然考试的成绩是衡量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作为家长,我认为在这过程中关键看孩子二个方面是否做到了,第一,是否尽了自己学习生涯中的责任;第二,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如果你的孩子都做到了,就应该加以全盘肯定,

既使一时疏忽和紧张而没考出好成绩,这只是心理因素所致,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大人职称考试有几个不紧张的,她们只要认真对待了整个学习的过程,家长就应该放弃对孩子的过分苛刻,给她们留下一爿蓝天,一个喘息的空间,让她自己去思考问题、调节心态。记得一位现任某跨国公司中国总监的北大毕业生是这样告诫名校毕业生的:在社会这个大熔炉、大考场上,任何金字招牌、水晶招牌、钻石招牌都无济于事,如果没有从零开始的心态和发奋努力,北大毕业就真的等于零。孩子的家长们!你的孩子在校学习,除了学习知识,考上好的学校之外,更重要的是学到正确的思维方式,健康向上的精神,在孩子一生的考试中,“偏科”是会吃大亏的。只有让孩子把自己最关注、最担心的问题,能得到自己最亲近的人——父母的理解,才是她们最欣慰的,才能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从头再来。

第二篇:中班教育笔记大自然是孩子最亲近的朋友

大自然是孩子最亲近的朋友

—有感于雪天里奔跑的孩子们,有感于孩子们玩雪时,脸上绽放的朵朵笑容。

“ 集合了,集合了”,随着老师的口令孩子们相继整理进队伍,准备回教室。这时一阵哭声飘入耳际, 寻着声音向一对母子走去。 “妈妈我还想玩会儿”,“妈妈再玩会儿们,行不行 ”?原来是毛豆小朋友,(本园职工子弟)正和给他送手套的妈妈央求着不想回教室,还想继续玩雪。“说服孩子”是件费劲的事,尤其是让他放弃当下兴高采烈热衷于玩的一件乐事 ,实属不易。但户外活动结束,要回教室了。毛豆妈显然是束手无措,和孩子僵持在那里。我走过去,和毛豆约定:家长接园时第一个把他送到妈妈办公室,让妈妈能带着他早点下院玩雪。勉强达成协议后孩子不舍的看看身后的雪回到队伍,回了教室。

上面是今天发生在户外活动时的一幕,下班坐在电脑前,耳畔却又回响起那“哭声”-----孩子哭着恳求妈妈再多玩会雪的“哭声”。为什么孩子会因为玩不上雪而嚎啕大哭?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不是应该反思反思。 一直以来认为:大自然就是孩子最亲近的朋友。孩子们通过和大自然中植物、景色等万物间的接触;通过用自己的小手、小脚、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感官去探知他身边的一切事物。能更直观而形象的感知事物、了解世界。这不正是最好的探索活动?这不正是最好的课堂吗?这也正好契合了法国大教育家卢梭所提倡的“自然教育”理念。孩子是需要同自然有充分和亲密接触的。万物生灵就像是大自然馈赠给孩子最美的礼物,我们谁都无权剥夺孩子接受礼物、享受于此。

孩子在雪地里的笑脸和欢欣雀跃是何等的似曾相识。我们小时候不也是那么的喜欢在雪地里疯跑;不也是那么的喜欢在雪地里戏耍。而今,成年的我们是很少去碰那雪的,“太冷了”!因为太冷了、因为怕冻着、因为怕生病,我们经常限制、甚至叱责孩子,也“不可以”去玩雪!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为了孩子好”;一切都是毋庸置疑的“为了孩子的健康”。但是我们从孩子内心真正喜欢的想过吗?

想起今年春天一位家长和孩子的对话,也是如出一辙的“不可以”;也是如出一辙的“为了孩子”。“春天”是柳絮飞舞的季节,庆幸幼儿园生在闹市,但依然保留着几颗大柳树。这让孩子们能在城市的春天也看到那漫天飞舞的柳絮。一位妈妈接上孩子以后,孩子迫不及待的说:“妈妈,妈妈,今天老师带我们玩柳絮来,柳絮是柳树爷爷的种子,他还会跳广场舞呢”......孩子似乎有诉说不完的开心,但那位妈妈却脸现惊恐状。打断孩子兴高采烈的交谈,煞有介事得说:“柳絮呼吸到气管里是会得气管炎的,以后不可以玩柳絮了”。孩子欲言又止,被妈妈排山倒海的“大道理”压得闷不作声。那种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快乐被泼了冷水是何等的伤心!

回到今天下午的场景。下午一起床就跟孩子们说要带他们玩雪。于是孩子们用快于平常好几倍的速度喝完水,穿好衣服。迫不及待下了院子。有的打雪仗、有的捏桃心雪饼、有的自发组织推雪比赛、有的在雪地里画画写字、还有的只是在雪地里狂奔,那阵阵银铃般的笑声不绝于耳。我顿然明白:这是我能给孩子最好的爱和陪伴,这才是毋庸置疑的“为了孩子好”。于是和孩子们一起玩雪,分享那种快乐。还给他们变了“雪团消失”的魔术。但中班的孩子已经没有那么好糊弄,纷纷揭秘雪团是因为我手心太热化成水消失了。于是和孩子们一起堆雪人,给雪人带好帽子,插上四肢。显然每个孩子都想装扮雪人,因为到最后,我们的雪人已然变成了“千手雪人”。

曾问孩子们:“喜欢雪吗 ”?他们毫不犹豫的说:“喜欢”。我又问:“玩雪,手冻不冻”?孩子们回答:“冻”,我逗着说:“那我们不用玩雪了,回教室吧”!“不行不行,不行不行”孩子们异口同声的抗议。是啊!雪的寒冷怎么能阻挡得了孩子们想跟她亲近,想跟她玩的热情。有时候“寒冷”,也许正是孩子们喜欢触摸她的原因。出自孩子之口“绵绵的、滑滑的、凉凉的”的形容不正是孩子们对雪的认知,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所以经常见孩子们摘掉碍手的手套,即使冻得小手发红变紫,依然在雪地里尽情撒欢,奔跑嬉戏。即使在雪地里玩而生一次病,在我看来,这也算是一种认知和成长。我们家长怎么能因噎废食,直接剥夺了孩子的生命体验?温室里的花朵越呵护越脆弱;寒风中的傲梅越历练越挺拔。

户外活动回教室以后,我们又组织了“我爱下雪天,白白的雪像什么”主题谈话活动。孩子们尽情诉说着他们的喜爱和感受。打开畅想之门,让那跳跃的思维奔腾翻滚。“白白的雪,像糖、像盐、像白面、像月亮、像云朵、像棉花、像白纸、像白汽车,像白衣服......

和雪相伴的一天过去了,但孩子们绽放在那寒冷之上的笑容,却久久开在我心上,这值得我铭记一生!请爸爸妈妈们也放下那“以爱的名义”而发起的“不可以”,让孩子们走入自然,亲近自然,拥抱自然,在自然体验中快乐生长!!!

第三篇:孩子玩得开心 父母工作安心

——正泰开展员工子女暑期夏令营活动

每年7月,正逢暑假来临,员工忙于工作,很多子女面临着没人照看的境地,尤其是外来员工,既想把小孩接到身边来团聚,又担心孩子没人看管。针对这一情况,正泰集团及其各产业公司举办了暑期夏令营活动,不仅让员工子女有了学习、玩乐的好去处,还解决了员工子女没人看管的后顾之忧。真正做到“孩子玩得开心,父母工作安心。”正泰集团:夏令营活动陪伴员工子女快乐度夏

7月22日,“你我手拉手,起航新梦想”正泰职工子女暑期夏令营正式启动,78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正泰”齐聚正泰集团职工之家开营仪式现场,一排排小小的身影和一顶顶小小的营帽,给职工之家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他们在这里手拉手,放飞心中的梦想,张开梦之翼去翱翔未来美好的蓝天。

夏令营活动自开营以来,受到了员工及其子女的欢迎,无论是规模还是参与人数都逐年上升。从最初的20多名,到去年的500多名,继而扩大到今年的788名。十多年来,夏令营活动已经成为正泰关爱员工的一种新载体,正泰将关爱延伸到员工子女,体现了正泰对员工下一代的关心和爱护。

本届夏令营活动共两期,每期2天,设置7个班,每班人数在60人左右,前后为期一周。来自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15名“知心姐姐”,作为这次活动的“小老师”,她们将在接下来一周的时间里全程陪护小正泰们,除了基本的暑期作业辅导外,还针对小正泰们的多元化需求,教“小正泰”们声乐、朗诵、英语、绘画、儿童操以及手工制作等各种兴趣课程和体验实践活动,丰富他们的假期生活。

这次夏令营活动以“梦想”为活动主线,一改以往固定单调的分班专授的模式,设置了内容丰富多彩的科学课程:感恩教育——让孩子们学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英语角、儿诗歌朗诵、儿童操——让孩子们玩中有学,学中有乐;美术绘画、音乐殿堂、手工制作等素质拓展——培养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综合素质得以锻炼和提升;课本剧排练、生活百科——取自实际生活中的素材,反映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与问题,经由孩子们的排演,让他们身临其境,学会思考;家长代表、亲情陪护——融入孩子们的心理世界,去关心关爱子女,拉近彼此之间因外出务工等多方因素而产生的心理距离。

孩子们上学难,正泰为之捐资200万元,用于支持乐清市发展教育事业,助力校企合作解决外来职工子女入学难问题,并建立了温州首家民营企业“家长学校”,让“小正泰们”能够好上学、上好学。员工们工余生活枯燥乏味,正泰就斥资千万元,建成占地面积达2200平米,并配置了跑步机、电脑室、棋牌室、图书馆、乒乓球桌、台球桌等硬件设施,集“健身、娱乐、学习、交流”四位一体的职工之家。

今天我们播撒了一粒梦想的种子,明天这粒种子将在正泰这片沃土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孩子们在这里可以敞开心扉,放飞梦想,家长们在正泰可以安心工作,圆梦人生。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表示,要正确认识处理好中国梦、“正泰梦”、个人梦三者之间的关系,将“个人梦”融入到“正泰梦”,将“正泰梦”融入到“中国梦”,努力实现三梦融合,互为一体,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命运同发展。(刘孙峰)

建筑电器:暑期班开启员工子女快乐暑假之旅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7月15日上午,柳市镇第五小学的教室中传出朗朗读书声,当天,由浙江正泰建筑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泰电工”)与柳市五小共同举办的2013年“春泥计划”暑期班集中开班仪式在这里举行。来自正泰电工本地和外地共90多名员工子女将在暑期里度过一个快乐、充实而又有意义的暑期时光。

春泥计划活动从7月15日开始到8月15日,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班,共设4个班。以品德教育为主线,内容涵盖古训、礼仪、感恩、音乐、绘画、手工制作、艺体、游戏、应急等10个科目。在学习期间,正泰电工还将组织员工子女观看电影、游玩温州乐园、参观军营等户外活动,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活动期间,公司将安排志愿者与班主任联合照顾子女,并为所有子女购买保险,承担子女暑期班学习及户外活动的一切费用,真正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

开班仪式上,授予柳市镇五小“柳市镇‘春泥计划’活动中心”,正泰电工 “春泥计划”志愿服务实践基地。仪式上,正泰电工总经理陈玉在讲话指出,正泰电工举办快乐暑假活动旨在帮助员工子女度过一个健康、快乐、充实的暑假,提高员工子女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解除员工家长的后顾之忧,将关爱员工落到实处,让员工共享公司发展成果,并祝愿孩子在暑假活动中快乐开心,学有所成。

开班仪式结束后,大家参观了“快乐暑期”的几个班级。刚到二楼,教室里就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和孩子们游戏的欢笑声。在第一个教室里,20多个小孩正跟着老师朗读《弟子规》。“大家知道《弟子规》的规字是什么意思吗?是规矩的意思,大家也要守规矩噢。”“知道了!”;第二间教室里,孩子们正在做游戏,有的在玩积木,神情专注;有的在张贴画画,有的和老师一起围着唱歌,大家玩得不亦乐乎„„整个气氛轻松热闹。

参与暑期班的一位湖北小朋友的妈妈坦言,她刚来公司上班不久,就赶上公司开展这个活动,非常高兴。孩子白天参加学习及活动,晚上跟她回宿舍,平时孩子都在老家,她很少和孩子在一起,这次难得放假了,于是她就迫不及待地打电话让家中老人把孩子带来。现在,她天天都可以看到儿子,感到非常欣慰。

看着孩子们天真的脸上绽放出春天般灿烂的笑容,家长们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桂凡凡)

第四篇: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教育孩子的十大原则

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可是父母怎么做才对呢。很多家长都知道自己的所言所行很影响孩子,在这里小编为您推荐《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教育孩子的十大原则》这本教育书。因为这是教育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学习的一本值得看的书。

《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教育孩子的十大原则》:

内容简介: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那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呢?教育是一门学问,如果家长在不知道“什么是好孩子”之前,便盲目地按照自己心里的标准去教育孩子,甚至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就会毁了孩子而不自知。

对家长来说,“教育”比“养育”更重要。父母提供给孩子的不应只是物质的满足,孩子需要的也并非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你真棒”。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郑委,提供给中国家长最有效的教子原则,不仅告诉你“怎么做”成功父母,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么做”的理由。多年来数十万家庭的成功实践证明,书中的教育原则科学高效,操作方法简单实用,既能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也能使父母在教育的互动中与孩子共同成长,享受家庭的欢乐。

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大多数的中国家长在成为家长前是没有经过学习和培训的,这《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教育孩子的十大原则》能切实帮助家长解决这一问题。更新你的教育理念,让你的孩子成为德才兼备、真正幸福的好孩子!

第五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_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汇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只有家长做到了,孩子才能做到;只有家长自律了,孩子才能律己自控;只有家长把孩子当成社会人来培养,孩子才能更快适应社会;只有家长单纯,孩子才能善良无暇……

我们即便不能给孩子创造优越的条件,但我们完全可以塑造他的优秀性格! 我们即便不能给孩子提供高贵的出身,但我们完全可以培养他的良好习惯! 我们完全能让孩子真正赢在起跑线上,为他将来成功铺下最重要的第一步! 我们完全应该在40岁后以孩子为荣,人过40岁后,大家比的就是孩子了!

家庭、幼儿园亲子活动十三会:

一、会爱:给孩子真正的爱

二、会听:做孩子的好听众

三、会看: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四、会共情:体会孩子的感受

五、会说:和孩子说知心话应注意方式、方法

六、会玩:和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七、会放:对孩子“放手不放眼”

八、会骂:注意责备孩子的分寸

九、会管:管教孩子要坚持原则

十、会给:给孩子自己的“空间”

十一、会“吵”:让孩子在“争执”中成长 十

二、会鼓励: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

十三、会引导:教孩子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学会待人

教育孩子的十个最佳时机

对孩子来说,生日是最难忘而又愉快的日子。父母为孩子准备生日礼物和美味饭菜的同时,不要忘了生日赠言。生日赠言,既可是书面的,也可是口头的。赠言应使孩子明白一些道理。

1.新学期开始或进入下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时

此时,孩子会有一种新的学习意识或学习动力,家长若能注意因势利导,会旗开得胜,事半功倍。

2.孩子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 每当孩子取得成功时,家长在祝贺的基础上,对孩子进一步提出明确而具体的高要求,孩子会以此为目的,自觉地去努力,去奋斗,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3.孩子感受委屈的时候

家长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和同情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释,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了。

4.老师来访的时候

家长应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希望的口气指出孩子的缺点。 5.孩子有困难或遭遇失败的时候

家长不应训斥,应肯定成绩,点拨不足,帮其走出“困境”。这时家长的理解、同情、体谅是孩子最需要的。

6. 就餐或家务劳动时

就餐时,就从小教育孩子珍惜粮食、菜肴,使他(她)明白饭菜来之不易的道理。让孩子在餐桌上学会礼貌和谦让。家务劳动能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可从他(她)三四岁时教其干诸如洗手帕、铺床、叠被、扫地等入手,然后随年龄增长而“加码”。

7.孩子对某一事情怀有浓厚的兴趣时

只要这种兴趣是正当的,家长都应尽自己的力量在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鼓励,激励孩子深入钻研。一些发明家、科学家就是这样产生的。

8.有较大集体活动的时候。

这是教育孩子遵守纪律,为集体争光,培养集体观念的极好时机。应积极支持孩子参加,以培养其遵守纪律,加强集体观念。

9.孩子有成绩或过错时

孩子有了成绩,在鼓励的同时要让其看到不足,从而激励其更进一步;有过错,应帮其找出原因,分析危害,并“约法三章”,使孩子养成知错即改的好习惯。在教育孩子时,同一种方法,在不同的时间或时机,甚至发挥的效果是不同的,有时甚至回截然相反。他人取得成绩的时候。孩子会暗下决心“我也要做出成绩”,家长要抓住这一时机,提出适当要求,使其变为持久的行动。

10.外出作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候

应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揭短”,多谈优点和长处,恰当地提出希望。应利用家庭交际的机会,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热情、大方的交际素质。 怎样调教性格软弱的孩子

性格是一种个性心理特点,畏首畏尾、缺乏独立性、过分依恋亲人、在生人面前不敢说话等,是性格软弱孩子最突出的表现。在性格形成时期,孩子表现出性格意志的缺陷,父母应引起重视并及时进行帮助、引导。

1. 让孩子学会生活,把握自己。

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软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

2.让孩子接触同伴,锻炼自己。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性格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也是纠正不良性格的最佳途径。爱模仿是孩子的一大特点,父母要让性格软弱的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着做出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耳濡目染,慢慢地得到锻炼。

3.尊重孩子,不当众揭孩子的短。相对来说,性格软弱的孩子比较内向,感情较脆弱,父母尤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当众揭孩子的短,会损伤孩子的尊严,无形中的不良刺激可强化孩子的弱点。

4.让孩子大胆地说话。要做到这一点,功夫还是在父母身上。首先,父母应该戒急戒躁,不能当面打骂、责备,逼迫孩子说话;其次,可以邀请一些同龄小孩和性格软弱者一起参与集体活动,这时父母在一旁引导或干脆回避,让他们有一个自由的无拘束的语言空间。如果条件允许,父母还可以经常带孩子到一些视野、空间开阔的地带,鼓励孩子放声宣泄。

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应注意十个要点

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有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们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所以,作为父母应十分重视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儿童。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3.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4. 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5.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6.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7.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9.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10.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调查显示:家长心理成阻隔小学生交流的“罪魁”

温馨调查"引发思考:家长心理成阻隔交流"罪魁" 同学关系融洽列"温馨元素"榜首

在孩子心目中,一个“温馨教室”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近日,在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的一次调查中,近百名小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温馨元素是同学关系融洽。原来,生活在“钢筋森林”里的孩子们,已经失去了昔日上海滩小伙伴弄堂嬉戏的乐趣,他们渴望同学之间的友爱和互助。

孩子心中“温馨”更重“软环境”

此次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既有班干部,也有普通同学,调查开始前严格保密。结果,在温馨元素排行榜中,位列榜首的是“同学关系融洽”,得票率高达85%,第二位是“老师和蔼亲切”,而布置漂亮、有特色、有自己需要的东西等选项都排在了后面。可见,孩子们更看重“软环境”,认为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教室的硬件设施。

每份问卷上还有专门的留言栏,一位三年级小学生写道:“教室里应该有一个班级交流墙,让同学自己的心声吐露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快乐。还可以设三原色、三心情的小卡片,黄色代表一般,红色代表高兴,蓝色代表不高兴。如果班级里有同学带蓝色卡的,我们就耐心帮助他,让他的心情慢慢变好。”

“孩子们把同学关系看得很重,这说明他们最缺的就是这方面。”本市一小学大队辅导员坦言,如今家长与孩子的交流都已经“口头禅化”,最常说的几句话是“功课做好了吗”,“书看好了吗”,“快点睡觉去”,更谈不上对孩子与伙伴交往的关心了。

客观原因:“钢筋森林”围成小世界

小学生与同学交往的缺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许多家庭都住进了高楼,邻里的关系日益淡漠,连邻居都可能相互不认识。铁门一关,小朋友们似乎就生活在一个“小世界”里,每天除了做功课之外只能和电视机、电脑为伴,少有和人打交道的机会。

主观原因:家长“补偿心理”作祟

除了客观居住条件的限制,家长的“补偿心理”也起了不小的作用。“我们小时候都住在亭子间、阁楼里,常常一家人挤在一间房子里,读书的环境极差,现在当然要给孩子创造些好条件。和老师打交道,可以由我们来做。和同学相处,其实并不重要。”家长奚先生说。“有这种想法的家长绝对不是一个两个。实际上他们认为是问题的,未必是问题。他们认为不成问题的恰恰是问题。”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耿愈认为,时下的家长平时要忙工作,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最好。因此也造成许多孩子不知道如何关爱别人。

专家说法:片面渲染竞争不可取

学校校长程华一针见血地指出,个别家长片面强调建立在别人失败基础上的所谓成功,曲解“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有些小朋友与同学关系不好,心里是很难过的。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他们会不相信友谊,把友谊当成是灰色的东西。现在,包括学校、老师和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学会沟通,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孩子会从中长远受益。

[记者小调查]

小学生与伙伴交流的时间多吗?

经过对本市多所小学的走访调查,记者发现,虽然如今的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占去了一天中的大半,与同学接触的时间很长,可是真正交流的时间却很少。

一般情况下,一名小学生上午上四节课,下午上两三节课。由于上课时主要以学习为主,同学之间即使有对话交流也是商量题目、讨论课文,真正沟通的时间也就是课间休息那40-50分钟。现在,小学生中午吃饭的时间大约为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里可以有比较长的时间聊聊天。“可是除去吃饭,有些家长还要求孩子做好功课回家,有的孩子自己喜欢看看书或者到操场上‘疯一疯’,剩下和小伙伴聊天的时间已所剩无几。”一位小学教师坦言,下午的课一上完,家长就匆忙把孩子带回家。这样算起来,每天一名小学生和伙伴开心聊天的时间,零敲碎打加起来也只有一个多小时。

青少年心理问题主要根源于家庭不良教养模式

日前从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了解到,今年前9个月哈尔滨市心理咨询人数呈上升趋势,其中大约一半都是青少年,困扰孩子的问题大多集中在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心理专家分析,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来自家庭不良的教养模式。

采访中记者发现,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处理不当,从而引起青少年不良心理反应,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加大,影响正常人际关系等问题较为普遍。心理咨询记录中专家建议一栏80%以上都注明“家长应改善家庭不良的教养模式”。

不良的家庭教养模式到底包括哪些?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朱广雨研究员认为,目前,哈尔滨市大部分家庭教育都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身体素质培养,轻心理素质培育;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溺爱和放纵孩子,把考分当成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如此的家庭教养,孩子的人格易形成对“健康”的认识不全面,心理承受能力弱化,个性成熟程度较低,不善于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不能准确地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以及人际交往障碍等缺陷。

朱广雨强调,家庭环境是青少年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其中影响最为重要和突出的,当数父母的文化素质、教养方式、健康状况、夫妻关系、经济状况及父母的品德行为等因素。孩子的同情心、自尊心、独立性等许多方面都取决于父母与子女良好的相互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爱,缺乏精神上的亲近,是孩子心理发育不全或教育缺陷的根源。

朱广雨建议家长,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涵盖孩子身、心、智、德等诸多方面,应是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正确估价孩子的实力,不给孩子规定不切实际的目标。对青少年而言,家长是他们模仿学习的对象,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亲子关系,给每个青少年以宽松、尊重、支持、鼓励的发展空间,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同时,要不断提高孩子维护自己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至少在出现心理问题时有求救意识。

家长教育孩子的案例

著名作家、画家、教育家刘墉有一双儿女,儿子叫刘轩,已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出版了四本书,女儿叫刘倚帆,才貌双全, 14岁便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总统奖”。

虽是同胞兄妹,可刘墉对儿女的教育方式却明显不同。他对儿子承袭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告诫儿子:“你必须成功,不能失败。”而对比哥哥小了17岁的女儿则给予更多的鼓励。 儿子小时候种花,不敢用手和泥,刘墉就和了一堆稀泥,强迫儿子把手伸进去;儿子看电视他要管;儿子打电话他要限制;为了锻炼儿子的胆量,他把儿子送到曼哈顿“毒蛇猛兽出没”的地方上中学,每天路上要花3个小时;儿子考上哈佛大学,他带着儿子跪在爷爷坟前说,你的孙子考上了哈佛大学!

刘墉这种“强权教育”让儿子出类拔萃的同时,也让父子关系一度变得很紧张。儿子对刘墉说:“你为什么老是管着我,而对妹妹却那么温柔?”儿子开始跟刘墉唱反调,大学报了心理学系,他对刘墉说:“你知道我为什么报心理学系吗?因为你有病,将来好给你治病。”

正是这些啼笑皆非、可笑又可爱的情感纠葛,才使刘墉有了更多的教育子女的独家心得。他总结自己的教训说,以前,对儿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后来才发现,这使儿子养成了做事不负责的坏习惯。父母过度包办就会使孩子不懂礼貌、不懂得珍惜,这是家庭教育中最忌讳的事。

教育孩子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对于这一点,刘墉有着切身的体会。儿子虽是哈佛博士,可经常不务正业,到动物园给狮子、老虎照相。一天,刘墉去看舞台剧,发现那个忽而辣妹、忽而扮小丑的演员竟是儿子。他气不打一处来,回家跟妻子说养了个“没用”的儿子。朋友开导他:这有什么奇怪的?你年轻时不就很调皮吗?”刘墉想,还真是的。时代不同了,做父母的应该“与时俱进”。后来,他对儿子放宽了,给他自由,效果反而更好。儿子跑到阿拉斯加拍立体电影,又出书又做公司,事业做得很成功。

在教育孩子方面,刘墉非常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朋友暗示刘墉,父母太聪明了,孩子往往比较笨。比如,一个聪明的妈妈,在孩子只张了一下嘴就冲过去说,你要喝奶吗?好,来了,喝吧。那孩子根本用不着讲话,怎么会有语言天分呢?后来,刘墉慢慢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在女儿的成长中,尽可能地放开手脚,让她自己管自己。夜里两三点了,女儿还在洗澡、听音乐,他提醒了一遍,便不管了。第二天,女儿哈欠连天地去上课,自然就会意识到生活有规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女儿12岁时,迷上了露脐装。他对女儿说,露肚脐娃娃是可爱,可这会不会着凉感冒呢?不用多说,女儿一下就知道爸爸的意思了。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教育方法也不一样。女儿可以趴在地毯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做功课,“她有本事这样每科照样拿A,我有什么话可说呢?”刘墉说,女儿—边听音乐,一边上网,一边做功课,她能一心多用,不正好适应了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吗? 刘墉给了女儿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但在某些必修课上,他的要求还是非常严厉的。一次,女儿学汉语发音不准还咯咯直笑。他板着脸,命令她一遍遍重来,不读准不罢休。他认为,学中文是华裔后代的必修课,来不得半点马虎。

表面上,刘墉是个“强势”父亲,实际上,他与儿女的沟通非常有趣。一次,刘墉感到刘轩弹钢琴时错了一个音符,儿子说没错,刘墉就把他的头拍了一下。事后一看,是自己弄错了,他开玩笑地给了刘轩5块钱赔偿他的“精神损失”。而刘轩又退回2元钱,说:“爸爸,你打得不够痛,应该物有所值。”

刘墉说,他的书都是以儿女为对象,说的都是他心底想说的话,没想到,这些絮絮叨叨的家庭随笔,一下走进了读者的心间,让有教育困惑的家庭获得了一些启发。

[案例分析]教育孩子首先要读懂他们的心

人们总爱用“天真无邪”来形容孩子,认为孩子没有什么心理活动。其实不然,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具有复杂的心理活动,而且由于心理抵抗力差,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父母要细心观察,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并引导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故事一:支配狂阳阳

5岁的阳阳站在超市的玩具柜前,向妈妈索要一个“音乐坦克”妈妈说不买,阳阳沉默片刻便开始大吵大闹起来。妈妈无奈之下只好屈服。谁知这时阳阳的注意力已经不在“音乐坦克”上了:他一把将妈妈递过来的“音乐坦克”扔到地上,用脚踢妈妈、踹“音乐坦克”,甚至对过来劝说的售货员又抓又打,围观的人越多他越闹得欢。这时,“音乐坦克”似乎早已在阳阳的视线之外,他失去控制般地撒野。

分析

任性是不少孩子的通病,如果孩子的任性行为得不到及时矫治,就会发展为心理障碍—支配狂。显然,阳阳的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任性”的范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已经由任性发展为支配狂。

支配狂是一种由于性格过分偏激,导致情绪控制方面的障碍。具有支配狂的孩子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无理要求所有的人都必须围着他转,并倾向通过极端的语言、行为等来引起旁人的注意,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如上例中的阳阳,后来的目的已经不是要获得“音乐坦克”,而是通过吵闹、撒野的方式来引起周围人对他的关注。

特别提示:有慢性疾病或身体有缺陷的孩子、被宠爱过度的孩子以及自幼受到忽视的孩子最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对策

防胜于治。下面这些及时而恰当的早期教育相信可以有效地防止孩子“走火入魔”。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情绪变化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当孩子出现任性行为时,一定要找出原因:是孩子没有得到恰当的关注,受了委屈,还是孩子的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然后针对具体原因及时疏解孩子的情绪,而不是一味斥责孩子。

不要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父母绝不能因疼爱孩子而不断无原则地满足他,不管合不合理。比如,孩子挑剔食物,不妨就让他饿一饿,绝不额外给食物,几次之后,他就会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得不到父母支持的。

教孩子学会与人合作。比如在家通过食物分享、角色游戏等各种方式,让孩子了解到自己只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而不是核心。

树立起父母的权威。当发现孩子开始有“支配狂”的行为苗头时,应当明确告诉孩子“不行就是不行”,让孩子能够看到并领教父母的权威。

当然,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这种心理障碍,纠正起来就绝非一日之功了,建议尽早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故事二:小心眼的甜甜

大年初一,奶奶给甜甜和她的表哥各准备了小礼包。甜甜看看手上的黄色礼包,又看了看表哥手中的紫色礼包,突然大哭起来,把自己的礼包摔到地上,扑上去抢紫色礼包。奶奶忙把两个礼包当着甜甜的面拆开,原来是两盒一模一样的巧克力糖。

甜甜破涕为笑,甜甜妈却愁上心头:这么小的孩子哪来这么强烈的妒意?

细细想来,甜甜的嫉妒情绪存在已不是一两天了。4岁时,邻家孩子有一架钢琴,而甜甜只有电子琴,甜甜为此生了许多天的闷气。到邻家做客时,她竟逮着钢琴发泄般地乱弹一气,甜甜妈当时虽然制止了她的恶劣行为,却忽略了甜甜心理上的扭曲情绪。

到了6岁,甜甜的妒意表现得更强烈了。有一次,同学娜娜向她借辅导书,明明甜甜昨天刚买回家,她却说没有。甜甜妈问她为何要说谎,甜甜毫无愧色地说,谁让她什么都比我强,我就是不想借给她! 面对女儿如此强烈的嫉妒心理,甜甜妈不知所措。 分析

嫉妒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外在表现,一般来说,2岁之前的孩子还不会表现出妒意,但随着年龄增大,逐渐与周围的伙伴攀比,对自己几经努力也无法达成的目标充满不甘,这时,对“幸运儿”的心理排斥和强烈妒意就冒出来了。

嫉妒一方面是待人不够宽容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表现,是成长的副产品。通常,嫉妒情绪强烈的孩子,好胜心也强,愿意为某方面超出同龄人而付出加倍的努力。父母要做的,是解决因此而产生的虚荣、攀比、说谎、任性等负面因素,而不要把嫉妒背后的进取动力也一笔抹煞。

对策

鼓励孩子承认自己的嫉妒:假如发现孩子有妒意,父母便斥之为“可耻想法”予以打压,会加深孩子内心的矛盾与扭曲;鼓励孩子说出来,才是舒解孩子内心压力的最佳途径。合理地解决孩子的一些需求,并鼓励孩子化嫉妒为力量,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机智地诱导:有些腼腆、内向的孩子不会当面承认自己的嫉妒,他会把不甘和不满压抑在心里,然后找不相干的事发脾气,借题发挥。这时父母很容易较起真来—我就不信戳不穿你这点小把戏!但专家认为,点破大可不必,不妨让孩子与被嫉妒的对象一起生活一两天,让他自己去感受十全十美的孩子和家庭是不存在的,对方也有烦恼,也有得不到的东西,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故事三:玩忽悠的小虎

小虎5岁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带他去吃肯德基,他满心欢喜地跟着爸爸妈妈出了门,到了肯德基店门口,却突然说不想吃了。“为什么?”“我不想浪费那么多的钱。”小虎的回答让爸爸妈妈十分感动,觉得有如此懂事的孩子真是自己的福分。虽然爸爸妈妈一再劝说小虎进去,但小虎坚持己见,丝毫没有要退让的意思,于是爸爸妈妈也只好作罢。过了一会儿,小虎发话了:“妈妈,我想买个东西。”“买什么?”“我什么都不要。”小虎狡黠地笑了。一家人在大街上溜达着,小虎不时地冒出一句:“妈妈,我想买个东西。”但每次妈妈问他想要什么,他都回答说他什么也不要。爸爸妈妈终于明白,实际上,小虎是真的想要买点什么。“我知道你是真的想买点什么。到底想要什么呢?”“我不敢说,怕你们不让。”小虎终于扭扭捏捏地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当爸爸妈妈向他保证为了庆祝他的生日,会满足他的要求以后,小虎才将真实想法告诉了爸爸妈妈——原来,他想要一个梦寐以求而价格不菲的玩具。 分析

孩子之所以不敢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源于爸爸妈妈一向限制孩子买那些他们自己认为毫无意义的玩具。孩子害怕失败,所以只好与爸爸妈妈玩忽悠。爸爸妈妈给了孩子一种“任何要求都不可能实现”的挫折感,使孩子失去自信,不敢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爸爸妈妈,这种过分压抑的心态对孩子未必是一件好事情。

对策

对孩子的要求,只要合理,爸爸妈妈就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给予满足。不能满足的,要向孩子解释清楚,让孩子自愿放弃要求。

如何满足孩子的愿望有个度的问题,比如,如果周围的孩子都拥有众多的玩具,我们又如何限制自己的孩子期盼获得喜爱的玩具的愿望呢?给孩子适当的成就感与挫折感都是必要的,孩子需要宽松但又不放任自流的环境来磨炼良好的心态。有着良好心态的孩子成人后才能健康地面对社会,并最终走向成功。

贴心提示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父母教养是否得当的反照。要想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父母需要做的不是软硬兼施地去改变孩子,而是更多地窥探孩子的心理,并因势利导,让孩子心服口服地改变自己。

陈安之 | 2016-03-28 19:08

无论你有多么聪明,多么富有,多有权势,人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是零,过一分钟后恢复正常。

记住:千万不要愤怒的时候,做任何决策!

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情绪,用嘴伤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我们的不自由,通常是因为来自内心的不良情绪左右了我们。

记住: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的人更强大。

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 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学说话,却要花数十年时间学会闭嘴。

记住:说,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

1、急事,慢慢地说 遇到急事,如果能沉下心思考,然后不急不躁地把事情说清楚,会给听者留下稳重、不冲动的印象, 从而增加他人对你的信任度。

2、小事,幽默地说

尤其是一些善意的提醒,用句玩笑话讲出来,就不会让听者感觉生硬,他们不但会欣然接受你的提 醒,还会增强彼此的亲密感。

3、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

对那些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你不说,别人会觉得你虚伪;如果你能措辞严谨地说出来,会让人 感到你是个值得信任的人。

4、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

人们最讨厌无事生非的人,如果你从来不随便臆测或胡说没有的事,会让人觉得你为人成熟、有修 养,是个做事认真、有责任感的人。

5、做不到的事,别乱说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轻易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会让听者觉得你是一个“言必信, 行必果”的人,愿意相信你。

6、伤害人的事,不能说

不轻易用言语伤害别人,尤其在较为亲近的人之间,不说伤害人的话。这会让他们觉得你是个善良的 人,有助于维系和增进感情。

7、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

人在伤心时,都有倾诉的欲望,但如果见人就说,很容易使听者心理压力过大,对你产生怀疑和疏离。同时,你还会给人留下不为他人着想,想把痛苦转嫁给他人的印象。

8、别人的事,小心地说

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安全距离,不轻易评论和传播别人的事,会给人交往的安全感。

9、自己的事,听别人怎么说

自己的事情要多听听局外人的看法,一则可以给人以谦虚的印象;二则会让人觉得你是个明事理的人。

10、尊长的事,多听少说

年长的人往往不喜欢年轻人对自己的事发表太多的评论,如果年轻人说得过多,他们就觉得你不是一 个尊敬长辈、谦虚好学的人。

11、夫妻的事,商量着说

夫妻之间,最怕的就是遇到事情相互指责,而相互商量会产生“共情”的效果,能增强夫妻感情。

12、孩子们的事,开导着说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叛逆,采用温和又坚定的态度进行开导,可以既让孩子对你有好感,愿意 和你成为朋友,又能起到说服的作用。

让步的男人,是最可交的男人。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女人让步、为合作伙伴让步的男人,是缺乏胸襟,最无能和最不可交的人。

长不大的男人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跟自己人,跟自己所爱的家人,无谓的争长短、论输赢。

那些看起来很爱面子的男人,其实是他们内心充满着不自信、充满着胆怯。那些装成硬汉、从不会认错和让步的男人,他们的内心往往充满着嫉妒和狭隘,阳光很难走进他们的心灵。

何谓成熟男人?对家人、对爱人,很温柔。温柔得如同孩子、如同女人。对外、对困难,毫无惧意,顶天立地,不慌不忙,淡定从容。

动不动就与亲人争执,寸土不让,哪怕口舌上的输赢都要争的男人,可以保证,他们在外面必定没什么作为。

当女人退一步,男人就要退两步。一个懂得爱的人,宁可扮演输家,也不会去打败自己的亲人、爱人和朋友。打败了她们,你能得到什么?又能证明什么?一个优秀的男人,是不会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逞能、较劲、争长短。

爱:就是妥协,就是让步。让步不是退却,也不是从权,而是尊重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不要在自己喜欢和爱的人那里去争权威。

一个懂爱、懂让步的男人,是最可交的男人。遇见了,就是你的福气,是一生的好运! 作者:庄佩璋

来源:《读者》2015年第12期

把占人家便宜看成“聪明”,把奸巧看成“能力强”,把挑拨族群看成“和解共生”,真的是价值错乱。

01 聪明人应该富有,异常聪明应异常富有,才符合逻辑,当然,如果聪明人懒惰,肯定不富有。

但是中国人不仅异常聪明,而且异常勤劳,却不富有,为何?中国人的聪明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在美国,你去商场买东西,事后不论任何理由,都可去退货。因此,有一些中国人假如过几天要出席重要宴会,就去“买”一套名牌衣服,穿去赴宴之后,再去商场退货。 美国商店还有一桩好事:买贵了,可退差价。于是有些中国人就趁平时不打折,但尺寸、颜色较齐全的时候,把货品买回来,等到大减价的时候,再把收据拿去退差价。这些人对自己的行为洋洋得意,还到处宣扬自己的聪明,甚至纳闷为何别人都那么“愚蠢”,不会利用这个“漏洞”。

02 把占人家便宜看成“聪明”,把奸巧看成“能力强”,把挑拨族群看成“和解共生”,真的是价值错乱。许多股友在讨论巴菲特的选股标准时,却往往忽略了他一再强调的:他非常重视一家公司CEO的诚信,不够正派的公司他绝不考虑。

今天你会钻法律的漏洞,明天你掌权了,就会去修改法律,让自己的违法变合法。这几年来,我们看了太多这种例子。

10年前,我带3岁多的儿子到美国旅行,寄宿亲戚家。亲戚拿出一个全新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给我,说:“这里规定,儿童一定要坐汽车安全座椅。这个给你用,因为是借来的,请尽量不要弄脏,我还要还给人家。”

两周后,我不再开车,他拿着半新不旧的安全座椅到量贩店办理退货。店员一声不吭,将钱全数奉还。

亲戚得意地对我说:“美国的商店,两周内都可凭发票退货,所以我们常来这里‘借’东西。有些中国人甚至连电视机都‘借’呢!你说,美国人笨不笨?无条件退货机制的漏洞这么大,他们竟然都不知道!” 来年,我到日本,在当地做事的台湾朋友招待我,出入都开车。我问:“东京地狭人稠,不是很难停车吗?”“没那么严重啦!政府规定要有停车位才准买车,所以车子并不像你想得那么多。”他说。

“哇!那你有停车位喽?一定贵得吓死人对不对?”“你怎么跟日本人一样笨!先租个停车位,等车子挂牌后,再把停车位退掉,不就解决了?”

几天后,换成日本朋友招待我,待遇沦为两条腿加地铁。他客气地说:“东京养车容易,养停车位难,所以只好委屈你挤地铁了。”我马上向他传授“破解之道”。

没想到他没有“悟道”后的狂喜,只淡然地说:“真要钻漏洞,其实到处都是,比如家母住在乡下,我把户籍迁过去再买车就可以了。但是,我实际上就住东京,没停车位却买车,左邻右舍会怎么看我?开车上班,我怎么面对同事?正派的人都不会这样做。”

美国商店无条件退货的机制与日本到处存在漏洞的法规,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当信任瓦解,社会也会崩溃。因此,他们可以容忍政客做错事,却不容许政客说谎。

03 我们则是“假到真时真亦假”,每个人都虚虚实实。思维影响行为,而个人行为又可扩及影响企业服务、社会运作。

记得去罗马搭乘地铁时,发现有售票机却没有验票机。我当场起了疑心,到底要如何确认乘客有没有买票?如果有很多人逃票,那地铁不就铁定亏钱吗?这是我们的习惯思维,总是想要替自以为是的小聪明或贪小便宜的心理寻求应对之道。 对意大利人而言,我们会问这种问题才奇怪。搭车为啥不买票?乘车怎么可以不买票呢?两方的想法当下有了差异。

如果你真想知道不买票是不是也可以搭车?可以,的确可以入站搭车,但是你要确保不会被富有正义感的意大利人发现,因为他八成会去告发你。到时候罚款可就是票价的数倍,而且丢脸还丢到国外去,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纽约,有一次参观有名的大都会博物馆。付了钱,柜台员工给我们一个约10元台币大小的金属片门票,上面附有有两条夹子,方便我们别在衣领上。

友人告诉我,参观中途可以随时出来,如果还要再进去,门票就不用缴回,可以凭原本的门票再进入。确定不再进去参观,就把门票丢入门口的玻璃柜中。

我问:“门票的形式、颜色每天换吗?”朋友回答:“不换。”“那会不会有人把门票带回家,过几天再来呢?或是10人进去只买5张门票,其中一人再把门票带出来给其他人?”

朋友大笑:“只有中国人会这么想!美国人的想法单纯多了,进去就是要买门票,不再进去,就缴回门票。基本上美国人相信大家都是守法的好人,所以门口的工作人员很少。”

刹那间让我觉得很惭愧,防弊多于兴利的观念、钻漏洞的念头竟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04 最近给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上课,发现台积电的餐厅跟科学园区的其他厂商一样,采用外包模式,一样干净整洁明亮。 不同的是,餐厅没有人帮你打菜,要吃什么一切自便,发水果的地方贴了一张纸条——每人限拿一袋(洗好切好的)。连入口处也很少有人在管,进餐厅时自己用识别证刷卡,餐费月底自动从薪水中扣除。

一位台积电副经理告诉我:“一位员工被抓到吃饭没刷卡,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就开除。”

当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相反的,彼此猜忌、防范、围堵、监督,不但降低生产力,工作也被动,不愉快。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将心胸打开,用开放的心胸、信任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伙伴。

建立信任,不容易,却非常重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

你不再过份的“聪明”了,朋友就多了,你不再过份“聪明”了,幸福就离你越来越近了,真正聪明的你,明白吗?

上一篇:防恐防爆应急演练方案下一篇:辅警作风纪律整顿心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