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亲近美文

2024-04-26

孩子亲近美文(共12篇)

篇1:孩子亲近美文

牵手好书 亲近美文 培养骨干 ――大场镇朗讯小学骨干教师读书会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读书有益于明史,有益于育德,有益于励志,有益于启智。此次读书活动以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为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掀起教师读书热潮,推动教师阅读由校内向校外的延伸,养成教师活到老学到老的读书好习惯,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上级素质,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二、培养目标

通过读书,使骨干教师在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学术水平、对新课程的理解度、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长进,发挥他们在新课程实施与研究中的骨干带头作用与示范辐射作用,成长为朗讯小学教育教学的学科带头人与骨干力量。

三、培养理念

1、突出人本化。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通过全校培训,不仅使骨干教师具有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更要促进学员综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

2、倡导学习方式的高效化。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教师自主学习、自行探究、自我发展的学习方式,倡导教师之间民主互动、友善冲突、资源共享的合作方式,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促进学员多思考、多交流、多实践。

3、形成培训资源的多样化。凡有助于学员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开发与利用。一方面领导重视,另一方面动员社会和各类学校的力量参与,还要注重教师群体中潜在的培训资源的开发,树立学员是受训者,也是培养者的理念。

三、骨干教师名单 1-2年级: 王善法 3-4年级: 王金平 5-6年级: 丁台田、宋 波

四、培训要点

(一)提高骨干教师思想道德素质

1、深入开展以“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为核心的师德教育,增强教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2、在骨干教师中开展“三立”工程,即立志、立德、立业,使骨干教师在思想上注重以人为本,在工作态度上注重服务学生,在工作作风上注重廉洁从教,在教育行为上注重依法执教,塑造教师良好形象。

3、通过电视、录像、刊物等媒介,学习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让教书育人的观念根深蒂固。

(二)加强新课程改革与研究力度,提高业务水平。

1、在骨干教师中实施“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2、骨干教师大多是年轻教师,这就要求他们多听一些教师的优质课,借鉴学习,取长补短,请组内教师听自己的课,指出错误和不足,以便改正,提高教学质量。

3、每位骨干教师至少精心准备一堂生动精彩的校级公开课。同学科的骨干教师要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展示一节观摩课。

4、对骨干教师进行专人培训,令其每人都能独自完成高质量课件的制作,并能够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三)学校把大阅读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实施教师“一书一本一卷”(每位教师阅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法律法规读本和《每周一读(2009年卷)》)阅读工程。开展读书札记展评、读书月、读书交流汇报会、读书演讲比赛、读书理论测试等活动。把读书学到的理论思想和观点用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达到开卷受益,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通过多种渠道学习,提高骨干教师综合素质

1、每位骨干教师要有定期的教学反思记录,要做到对教育教学案例的分析。要有学术论文,并定期做教学经验汇报。

2、开展优秀教案、优秀课件等评比活动,并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大赛,使其在大赛中得到锻炼和完善。

3、委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充实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

六、活动安排

(一)准备阶段

1、确定各教师的阅读书目。

2、语文教研组长与数学教研组长为各级部活动负责人,与本年级老师共同读书,以保证读书的进度与质量。

(二)实施阶段

1、教师按读书计划阅读相关书籍,做读书笔记。

2、教师利用阅读课、队日课加强阅读,开展级部读书交流会、汇报会等阅读活动,使读书更深入细致,更有实效。

(三)展示阶段

教师展示内容

1、读书笔记评比。优秀读书笔记,学校评出“读书之星”。

2、每位语文老师准备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或一次班级读书汇报活动课,进行交流。

3、每一位骨干教师要精心准备一节阅读指导、习作讲评指导、综合实践等观摩课,以备全校教师参与研究与交流。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培训,骨干教师能够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和完善,以便带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飞速发展。

大场镇朗讯小学

2009年2月

篇2:孩子亲近美文

很喜欢状如棋子的五彩石,从那可人的小家伙中总能找到属于你的最爱。有全色的,有杂色的,也有点缀色的,纵有丹青妙手,恐也难以描绘得如此精彩绝伦。倘若拾几颗带走,组合或镶嵌于某物,也可能是个不错的创意,装点在生活里斑斓生辉。然而,我不忍,你也作罢,生怕此举破坏了这造物主赐予我们的精妙。

棋子石是传奇的,因为曾有仙翁来过。人情感动仙翁,仙翁撒棋,棋变彩石。突然,想起文人题诗:对弈仙翁何处去,漫滩棋子撒明珠。让明珠闪耀光芒吧,让光芒映照你我心。

亲近棋子湾,心随海湾漂。

很愿意在怪石群里驻足停留,赏奇石,怡性情。快看,有的如金蟾衔财,有的像鸵鸟蛋坠落,有的似锦绣铺地形神兼备,多彩多姿的怪石,将你引入奇妙的石雕世界,不禁让人感叹和钦佩大自然的伟大力量。每一处奇石都仿佛在与你交谈。金蟾提醒说:想拥有财富吗?朋友,请运用聪明才智去好好努力吧!鸵鸟蛋语重心长:我是千百年前的碰撞和运动,才能得到今天的成果。锦绣很励志:想前程美好吗?你应该炼就石头一样的意志力和不畏风浪的精神。是啊,我们感悟到了吗?我们又做到了什么?

漫步石间,静心瞑想,听着海风海浪拂过石群发出的绝美声音,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句歌词: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只是在我看来,它已经不是一个传说

如果说海南文昌铜鼓岭石头公园的石向我们展示的是厚重和粗犷,那么棋子湾的石则显得异乎寻常的俊秀与生动。前者若是刚毅汉子的化身,后者便是柔情女子的象征。

篇3:让孩子在“汉字场”中亲近母语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更多地学到最有用的汉字呢?美国一些教育专家近来所提出的“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给了我一定的启发, 确实, 为学生建构一种以生活化为基本特征的“汉字场”, 让他们通过自身实践来识字, 更能促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

一、营造“汉字场”春风化雨般的氛围

教育心理学指出:认识规律离不开具体的环境, 离不开反复接触, 反复实践。为此营造一种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的识字氛围就成为建构“汉字场”的第一要务。所以我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结合汉字构字规律, 对教室环境进行了全方位“包装”, 努力营造出“汉字场”春风化雨般的独特氛围。

1. 汉字图画角。

初入学的小学生形象思维占有优势, 对图像的感知与接受优于文字。根据这一特点, 我学习画家戴启顺先生汉字意象画的画法, 追溯汉字的本源, 将一些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用卡通图画表现出来。如:“好”字图就画为女携子之状;“从”就画成两人相随而行;“舟、川、鹿”等则将象形字与实物图对应画出。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 演绎汉字的形成过程或使用方法, 学生喜闻乐见, 都为汉字的构形规律感叹不已, 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识读汉字的兴趣。

2. 找朋友专栏。

每个人的姓名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字信息, 所以开学初, 我让学生们将自己的照片做成卡片, 再在卡片上端端正正地写上自己的姓名, 并按照自己的个性、喜好进行美化。在教室的一角布置了《找朋友》专栏, 让学生在下课时, 对照照片, 认识同伴的姓名。两周后通过“轮流发本子”的竞赛, 评选出“认识同学最多”的优胜者来担当语文小组长。这一活动调动起了学生们识字的巨大热情, 促其识字的效率得以空前提高。

3. 汉字故事墙。

到了一年级下学期, 学生们的机械识记开始占据优势, 并逐步向意义识记过渡, 他们对字形的感知, 以及分析、比较等能力也有了明显发展, 此时正是学生识字的最佳时机, 所以我凭借汉字字形的变化, 解形知义, 编写一则则汉字故事张贴于墙面, 让学生在这些形象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学习汉字, 既增加其识字量, 又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4. 高频字园地。

识字必须讲究科学, 不可盲目地追求识字量, 而是要研究汉字的有效使用率。否则, 花了不少时间, 费了很多力, 让学生学了一些不常用的字, 既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 又不能使其尽早进入阅读学以致用。为此, 我认真研读教材, 根据学生平时话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汉字, 从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筛选出诸如“的、一、是、了、不、在、有”之类要求会写的高频字, 配上拼音置于墙报上“高频字园地”中, 为孩子们提供了最实用的武器, 将汉字学习和口语发展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顺利地进入阅读与写话阶段。

二、创设“汉字场”多向交互式的空间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 然而渔场离开了渔人就无法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也就名存实亡了, 同理, 汉字场离开了教师、学生, 再汉字化中国味的氛围也等同虚设。所以, 汉字场构成要素除了环境, 还有存在于这个环境之中的所有的人及其彼此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只有积极创设多向交互式的空间, 才能使静态的汉字场变为动态立体的汉字场, 更为有效地提升学生识字的兴趣与识字的效率。

1. 师生互动, 授之以渔。

识字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 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让学生都想学、都会学, 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掌握一些识字的方法, 最基本的当然是“查阅字词典”与“看拼音”法。尤其是“查阅字词典”, 必须使学生养成经常使用的习惯, 而且要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我借助阶段性的查字典比赛, 来提高学生兴趣, 又要求他们天天携带字典, 遇到生字就及时查一查, 以促使其养成经常查字典的习惯。此外, 我还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来总结出他们常用的识字法, 如不会就问的咨询法, 前后联系的联想猜字法, 等等, 只要简便有效, 我就广而推之, 既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又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 更大大提高了学生们识字的主动性。

2. 生生互动, 共同发展。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 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后, 我就有意识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往, 通过合作互助共同识字。比如“猜猜猜”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看动作、听谜语来猜生字;“识字比多”活动则是在课余印发短小的儿童读物, 几天后全班进行阅读或朗读比赛, 比一比谁认的字最多;而“小小啄木鸟”活动, 是让学生相互纠正错别字;还有借鉴传统识字教学中的韵文识字教学法, 开展对对子活动, 让学生在诵读中既掌握了知识, 又记住了字形字义。

在妙趣味横生的活动中, 学生结成了识字小伙伴, 相互帮助, 相互促进, 得到了共同发展。

3. 亲子互动, 拓宽渠道。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融合。家长作为汉字场中另外一类教者, 主要承担的任务就是带领孩子走向社会, 拓宽识字的渠道。所以我动员全班家长行动起来, 积极投入指导孩子识字的活动之中。

(1) 家中处处有文字

每个家庭中都拥有各式家具、电器等生活用品, 我就请家长写上词语卡片贴在相应的物品上, 再教孩子读读认认, 帮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识字, 孩子耳濡目染, 天天对照实物认字, 在无意之中就记住了这些字。

(2) 边玩边学“生字盒”

请家长与孩子玩耍时, 有意识地启发孩子认一认电视、商标、街道招牌上的生字, 再指导孩子将课外认识的生字写在卡片上, 不会写的字可由父母代劳。对于一些包装纸袋、广告画册上的认识的字可以剪下来, 一起放入“生字盒”中。每天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识字成果, 互助互学一段时间后, 以此为依据评选出班级的“识字大王”。

(3) 家长伴我读书报

定期向学生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报纸杂志、经典的儿童读物, 请家长陪同孩子共同阅读, 既巩固了识字的效果, 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确实, 生活是绚丽多姿的, 汉字出现的场合、背景会使各种各样的汉字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就对学习和掌握汉字营造了非常有利和有趣的客观环境和心理环境。所以, 教师要做有心人, 善加利用现有资源更好的构建汉字场, 让汉字的文化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 让学生乐于亲近母语、更善于亲近母语。

参考文献

[1]魏南江.语文教学散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1, 第一版.

[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第一版.

篇4:亲近孩子的心灵

第一届学生初三时,由于各种原因学校原先11个班合并为10个班,小蕾(化名)就是9班分掉后分到我班的,一共来了4个。几个星期观察下来,我发现其他三个都能很好地融入新集体,唯独小蕾,总是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就连几次单元测试,也是成绩平平,没有发挥出她该有的水平。到底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想到面谈。一天即将放学时,我把她叫到了办公室。我先问,新班级老师、同学怎样?小蕾说很好啊。我又问,适应了没?她的回答是还好。“还好是什么程度?”“正在努力中。”我又问了其他的一些情况,她的回答都是简单几个字。当时我才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没有经验。但直觉告诉我,这样的谈话是没有结果的,于是我让她先回家了。

事情总不能就这么搁着,可突破口在哪里呢?我了解到,小蕾之前英语是不错的,可这几次英语单元成绩仅是一般。英语陈老师对学生都是严格要求的,所以我班英语成绩一向都很好。陈老师分析,是不是自己的强项在这个班没有优势,有失落感?那么,我该在怎样的情况下再找她聊呢?

借着一次刚考完英语的契机,我再次找到了她,我们就聊英语。我先问这次考得怎样?接着问陈老师与之前的老师有什么不同?她说,陈老师讲得很好、很详细,只是……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下文。我知道问题的关键来了。我鼓励她说出来,“没事的,老师会帮助你的。”原来真的如陈老师所料,这个班英语比她好的同学有很多,自己在新班级没有了优势,再加上换了个新环境。她始终想不通为什么11个班唯独分掉的是9班,两年的同学之情说分就分。说着还委屈地流下了眼泪。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做好思想上的梳理。我不定期地找她谈心,给她以亲近感、信任感,让她明白老师还是重视她的。另外,我发动班委成员,特别是她同桌,尽可能地帮助她,让她尽快地融入新集体。

我还尝试了一种方法——写信,让她把一段时间的烦恼以及想要与老师交流的事情以信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方法使有些当面无法启齿的话,可以把它写出来。几次书信之后,小蕾告诉我,分班之后,一次偶然,她发现了户口本上写着自己与户主的关系是养女,这更打击了她,自己是领养的,觉得自己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作为班主任的我,第一时间得知此事后,马上就回信给她。“亲生妈妈可能由于什么原因抛弃了你,可庆幸的又有一个妈妈、一个爸爸疼你,怕你知道事情的真相还瞒着你,你是有多幸运呢!我们应该有感恩的心啊!……”多次心与心的交流,终于打开了小蕾的心结,小蕾又变得阳光,积极向上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都要努力去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应该用一颗善良、宽厚、真挚、热诚的心去包容学生,用心去教育,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篇5:让我们和孩子更亲近教案

授课班级:401 授课人:梁碧玲

教学目标: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自己与孩子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2、通过交流,让家长掌握使自己与孩子更亲近的基本要求和要点。

3、了解帮助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的几种教育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交流,让家长掌握使自己与孩子更亲近的基本要求和要点。难点:了解帮助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的几种教育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各位家长,大家好。今天我们这节课探讨的主题是《让我们和孩子更亲近》。我们新时代的孩子该怎样面对今天的生活,在他们的天地里,父母是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孩子们的世界。

二、课件演示,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1.课件演示:(对于学习成绩,大家的反应是怎样的?)(1)指名家长说说课件所展示的内容。

(2)提问:假如那是你的孩子,你心里会怎么想,有什么感受? 2.课件演示:(偷看孩子的日记,这样做对吗?)

(1)提问: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现在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2)你看到孩子的日记时, 最想让孩子做的或说的是什么?

三、事例分析,让家长体会孩子的世界。1.第一、父母要改变观念。2.父母要讲究策略 3.父母要讲究沟通的方式

四、方法引导,让家长找到与孩子友好相处的途径。

1、书信交流。

用书信与孩子沟通,更易于表达感情,显得更为慎重。书信还可以长久保存,孩子可以随时翻看。好的书信,不仅可以使孩子在当时受到教育,对孩子日后的发展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体态交流。

有一种语言叫体态语,就是用姿势、动作、表情等传输出来的信息。很多场合,这种无声的沟通远比有声的语言更有效。父母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所蕴含的内容,都会随时传递给孩子,孩子能从父母的神态中读出家长的赞同与反对、高兴或恼怒。

3、“会议”交流。

不少家庭有开家庭会的好习惯,那么,不妨把与孩子的沟通也引进家庭会。当然,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大胆发言,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对孩子的合理建议要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孩子问题,父母事先要统一意见,不能有的批评、有的护短,让孩子莫衷一是。

五、拓展延伸,回归主题。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权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动的学习行为,而非内心自动自发的自愿行为。研究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的形成。真正的爱的教育,是关爱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儿童有良好的学习行为表现。

篇6:孩子亲近美文

让 孩 子 亲近自 然

皋兰一中

牛文涛

庆幸自己是地理老师,有了更多亲近自然的理由,我知道,很多的地理原理都是自然地理现象内在规律的反馈,不了解自然,不敢深入自然,甚至畏惧自然,这无异于闭门造车,结果可想而知。在教学过程中,不止一次有学生反馈,地理让他们很困惑,“我对课本很熟悉,老师讲的我都懂,可考试成绩一直不理想。”我告诉他,地理不只在课本上,更在我们的身边,地理原理不是从老师那里听来的,而是我们自己从自然中感悟出来的。几乎所有的地理原理都可以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影子,只是没能得到大家的关注而已。

我一直尝试鼓励学生回归自然,感悟自然,让传统的地理课演变成灵动的,富有活力,生机勃勃的求知活动。让教学活动打破成规,剔除教室黑板甚至校园围墙的限制,但这面临太多的阻力,可谓困难重重,安全问题使领导如临大敌,家长感觉老师不务正业。但是,孩子们很高兴,他们更乐于走出去感受自然,思考问题,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经过精心的筹划,我们终于有了一次机会,就是这一次并不完善的校外地理实践课,改变了孩子们对地理的认识,地理不再是艰涩难懂,了无生趣的学科,甚至成了好多学生的最爱。

那是在地理必修一总复习的时候,有孩子向我反馈,地形地貌部分的原理理解并不透彻,虽然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进行了深入讲解,学生对相应的单元测试题却无从下手,他们很困惑。我决心将总复习的形式改变一下,我要上一节校外实践课。我把地点选在了兰州的后花园----什川。

时值金秋,孩子们早早做好了准备,跃跃欲试。自行车、望远镜、雨伞、墨镜等一应俱全。因为是星期天,一部分孩子已经早早在什川静候,我们一行十几人浩浩荡荡踏上征程。

什川地势较低,地处黄河沿线,是一个山间盆地,一路下坡,轻松惬意,一点看不出疲惫,更有人带着放音设备,引得大家齐声高歌……。

忽然,前面似乎停了下来,有人跑过来指着前面的一座麦垛样的小山,啧啧称奇。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是实践机会。

“大家看看这个小山包的颜色与造型很漂亮,谁知道叫啥地貌吗?” 大家窃窃私语,却似乎没有确定的答案,有人掏出了手机进行搜索,有人拍照,这时我听见了一个声音:“丹霞地貌!”,“丹霞地貌不是在广东吗?不可能吧!”大家满腹狐疑。

“也许只是有点像而已!”谁也不敢妄下断论。大家渴求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

“的确是丹霞地貌!由于地处黄土高原,早期的红层上面覆盖了疏松的黄土,但黄土抗侵蚀能力差,极易被侵蚀而使红层突兀而出,形似麦垛而已。大家可以想想,这一地貌可能经历了那些地质作用的洗礼。”我简单的加以解释,并留下了一个问题,试图复习教材上的内容。

“早期红层和黄土经历了沉积作用,后来主要是侵蚀作用。”

“既然是个山地,也许还有地壳的抬升作用。” “早期沉积作用同时,难道地壳不可能下沉吗?”

我很庆幸自己有这么多肯思考,会学习的学生,我为他们高高地竖起了大拇指。

“其实地貌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只不过在不同地质时期,作用大小可能不同而已。西北地区丹霞地貌分布很广,兰州的大砂沟就有大规模分布,被誉为天斧沙宫。”我这样一说,大家都计划下一次一定去看看。

经过一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胜利会师了,激动溢于言表,毕竟这是高中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校外活动。我们的考察就沿黄河开始。

根据大家的兴趣爱好,个人专长,我进行了分组分工,重申了注意事项,我们的活动就紧锣密鼓的开始了。

摄影组--摄影爱好者负责拍出最美的什川秋色;美术组---美术爱好者可以就地写生;地学组---试解释什川这一风水宝地的自然渊源并预测黄河河道的未来变迁;文学组---文学爱好者写一篇游记;旅游组---什川本地同学绘制什川旅游图,进行简单的旅游规划;经济组---调查什川目前的经济结构与居民收入状况。

为了尽可能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大家的天分与专长,我没有过多干预,孩子们表现很出色,我大开眼界。摄影组、美术组、文学组的作品令我自叹不如,经济组深入田间地头,调查问卷,取得了准确的原始素材。

地学组的讨论非常热烈,大家充分搜集了可利用的资源,图文资料、网络资源应有尽有。

“什川地形四面环山是个盆地。” “万亩梨园平坦开阔是个平原。”

“什川地势较低,热量充足,气温较差小,又有黄河滋养,是名副其实的‘小江南’!”

“黄河冲积平原,矿物质有机质丰富,土壤肥力好,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 我真为孩子们骄傲,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是多元的,又是非常新颖的,大大超出了传统地理的教学模式的范畴,这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过去的地理教学,我们并没有给予孩子们足够的信心。打破传统的确迫在眉睫,否则地理教学的改革只是空话。放手让孩子们去做,相信他们能做得比老师更好!

孩子们运用河流地貌的基本原理,圆满解释了什川这一山间小平原的沉积机理,“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使这一片沃土会进一步扩大。

好多孩子在河边捡起了漂亮的鹅卵石,互相拍照留念,我为他们解释了流水地貌中砾石的磨圆作用。

我带着大家爬上了一个小山丘,有人尖叫起来:“这儿山上的的石头怎么也是圆的?”很多人不得其解,纷纷将目光投向我,我故意扭转头,看似欣赏远处的秀美风光,其实我想留给他们足够的思想空间。这时有人端详起手中精美的鹅卵石,若有所悟,终于有人轻声说:

“难道以前黄河在这儿?” “不可能吧!”大家面面相觑。

“你们猜对了,这就是古黄河河道的位置,距离现在的河道有几十米的高程,这说明了啥?”我抛出了一个问题,想看看大家对河流地貌机理的掌握情况。

“这是黄河长期向下侵蚀的结果!”有人率先蹦出了答案,孩子们恍然大悟,一阵热烈的掌声回荡在山水之间。

现在每每回想起当时的一幕,都会泛起一丝感动。

我组织过数次地理活动课,“皋兰的城乡规划”、“旱作农业的发展现状调查”等课都收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浓厚,地理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孩子们对地理的畏惧心理基本消失。我们挖掘了很多孩子的地理潜力,也发现了许多地理小专家,为地学课外小组的筹建储备了足够的人才。孩子们的想法可能比较单薄,但都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也提出了一些简单的解决方案,使地理真正脱离虚无,回归生活。

自然的力量是最强大的,他会教给我们很多。

地理老师的角色比较特殊,他是学生与深邃神秘的自然界沟通的桥梁,我们不要告诉学生自然是什么样、怎么回事,我们只需要指着自然告诉他:“就在那儿,去吧!”这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打破传统的勇气。

篇7:孩子亲近美文

时下,在大量习惯于叫外卖的“八零后”年轻人组成的家庭中,大米不进门,锅盖从不揭几乎成了一种常态。这种常态的背后,便是数十年来我国教育中劳动生活教育的长期缺位!这样的缺位不但在家庭中已经形成代际传递,并且在学校教育中也并未出现一丝转机。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都已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今天,劳动教育缺失问题依然鲜有被重视的征兆,并且这种状况在城乡学校教育中显得高度相似!正如陶行知先生80年前一针见血地指出的那样:“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田,穿衣不种棉,住房子不造林。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陶行知批评的是80多年前的旧中国乡村教育,但是,这样的教育现象依然严重存在着。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学会劳动,是一个基本的目标,同时又是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学生需要学习文化知识,但是其重要目的还是为了获得良好的劳动能力,特别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劳动能力。而不是为了摆脱劳动,做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和“啃老族”。这是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一个重要前提。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早已太多地看到一些怀揣着大学文凭而无所事事,整天泡在网络中消磨时光的年轻人,许多家长往往对这样的孩子感到无可奈何,甚至为此在暗自落泪。但是,他们是否反思过,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是如何一次次地剥夺孩子参与劳动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迫使孩子一门心思读书应试。而在当下的学校教育中,也是整天围绕着“应试”做文章,往往是凡是不考的就不教,凡是不考的就不学。把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上课,上课是为了应付考试!即便是在一些所谓的“特色加分”项目中,也往往存在城市化、贵族化倾向,拉小提琴能加分,拉锯子就加不了分!在如此环境之下,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的丧失是不足为怪的,“啃老族”、“傍款族”的出现也是在意料之中的,学生不识大米也就不足为怪了!

陶行知当年办晓庄师范,把食堂命名为“食力厅”,把实验室命名为“犁宫”,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实践意识。现在普遍存在的鄙视劳动的现象实在是令人堪忧的。不妨可以去百度一下,现在遍地都是特色学校,但又有几个学校会自豪地宣称劳动教育是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羞于谈劳动,羞与劳动者为伍,这样的教育岂不危险?

好在中央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8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这种“关键能力”培养的一条重要路径,便是“切实加强和改进体育,改变美育薄弱局面,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让“顶层设计”真正落地。

其实,劳动对学生的成长意义完全是立体化的。它的实践性、审美性、创造性等等是在劳动这个载体上综合化地体现出来的。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人。”我在想,这不只是进化论意义上的诠释,同样可以有现实意义上的关联。劳动真的能够让一个人成为有能力、有智慧、有涵养、有担当、有幸福感的真正的人!

愿有越来越多的学校能够真心诚意并富于创新地去实施劳动教育,让孩子自然而然地亲近劳动生活!

作者:朱建人

篇8:肢体话语言, 让我和孩子更亲近

一、在保育工作中, 通过肢体化语言, 使幼儿亲近老师

托班幼儿由于口语表达的能力不够成熟, 肢体语言可以使孩子柔弱的心灵得到莫大的安慰, 比如初入园时孩子因为环境的陌生而感到恐惧, 便嗷嗷大哭、大闹、有的甚至“手舞足蹈”我都微笑着张开双臂, 轻轻的把孩子揽在怀里, 用温柔的眼光抚慰他们, 缓缓地拍着他们的背部, 嘴里轻轻地说些安慰他们的话语, 让孩子那颗惊恐失措的心渐渐趋于平静。使他们觉得在老师的怀里就像在妈妈的怀里一样安全、舒适、温馨。

同时孩子也最擅长运用其肢体语言, 如高兴时手舞足蹈, 生气时跺脚, 难过时嚎啕大哭等, 表情动作明显而容易被了解。肢体语言所表达出一个人内心的意思, 有时比说话还更为真实。它是教师了解托班幼儿内心世界的窗口。

还记得思毅刚来园时每次要上厕所小便, 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拉着我的手往厕所方向走, 她上、下便池的动作让我感觉她非常的紧张和害怕。每次我都牵着她的小手慢慢的帮助她脱穿裤子, 整理好衣服再扶着她走下来, 从容的态度和鼓励的眼睛, 让她心有依靠。还有的孩子不吃点心又不敢说, 就用手指着点心, 眼睛看着老师, 希望得到老师的谅解, 看见老师点点头表示理解, 他们如获释重。肢体化语言能抚慰幼儿的心里, 使幼儿更加亲近老师。

二、在教学工作中, 通过肢体化歌曲, 使幼儿亲近老师

在教学中, 我们经常采用了琅琅上口、有节奏、韵味十足而又生活化的歌曲配上肢体语言动作, 加深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为了使他们身体动作更符合所学的内容, 我根据歌曲内容匹配相应的动作和节奏, 使活动游戏化。如《农家小女孩》肢体语言动作搭建了幼儿从动作向语言过渡的桥梁, 还能培养师生感情, 让孩子对你由衷产生一种亲近与依恋。通过肢体化歌曲, 让幼儿早日适应环境;通过肢体化歌曲, 能锻炼幼儿的胆量, 使内向不乐意说话的孩子, 也喜欢模仿老师的动作, 参加到游戏里来。培养幼儿敢于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对歌曲内容的想法和表达愿望。

三、通过肢体化语言, 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

肢体化语言注重情感和思想上的沟通。它是以教师的肢体语言来传达情感或信息给幼儿。透过实际的肢体动作, 老师可以做很自然且有效的表达, 可以更直观地帮助托班幼儿明白某一件事, 或起强调作用。

托班的孩子情绪常常不稳定、注意力不够集中, 且活泼好动, 喜欢蹦跑。老师一昧的强调效果甚微。一次我灵机一劝, 张开双手用夸张的动作先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 然后食指放于唇上表示 (安静) , 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做为老师适时使用些肢体语言可以强化口头语言的使用效果, 无声的肢体语言魅力胜过千言万语。在自然而又传情达意的肢体动作中, 我和孩子心灵交会架起了默契, 运用做手势这肢体语言比言语更能清楚的表达鼓励及制止幼儿的行为。

肢体化儿歌可有效的运用在生活常规的各项活动中。如我结合儿歌《走路要学小花猫》既是语言的练习、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将走路的要求自然而然的传递给孩子。

运用肢体化儿歌的游戏活动方式,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使孩子们主动参与活动中来, 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规。

四、通过肢体语言, 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提高幼儿交往的能力

在肢体化儿歌的游戏中, 幼儿无拘无束, 可以在玩耍中相互了解, 相互培养情感, 共同合作完成游戏内容。如两个孩子一起游戏《炒黄豆》:

孩子能力的发展是各不相同的, 在游戏活动中通过肢体语言能得到互补, 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的需要。

由于肢体语言的传达过程是动态的, 想象空间比较大, 教师精心选择一些无声的、情节性较强的故事内容如《猴子学样》。教师按教学内容有机地分成几个表演片段, 并将表演动作进行分解, 带领幼儿多次观看猴子肢体语言表演的小片段, 依次将各表演片段观看完。如在观看《猴子学样》中, 提问“故事里有谁? 猴子们都做了什么? 为什么这样做?你能说说吗?”使幼儿通过观看无声的肢体语言的表演, 捕捉到故事中的情感线索, 再对表演内容观察得仔细和理解的基础上, 鼓励幼儿跟着表演内容进行完整、连贯的讲述, 所以通过肢体语言能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 孩子的心是敏感的, 通过肢体语言每天传达给幼儿惊喜、好奇、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 就像给幼儿的心灵浇灌鸡汤, 滋润着他们的心灵成长。传递着信息——老师是喜欢他们的, 是关注他们的。肢体语言, 让我与孩子心连着心;肢体语言, 让我和孩子更亲近!

摘要:孩子的心是敏感的, 通过肢体语言每天传达给幼儿惊喜、好奇、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 就像给幼儿的心灵浇灌鸡汤, 滋润着他们的心灵成长。

篇9:让孩子亲近自然

游戏一:草木大体验

让孩子用手去摸,感觉大自然,不要因为保护过度,减少孩子探索这个世界的机会。缺乏触觉刺激,会影响孩子的智能和情绪。

适合年龄:2~4岁

准备道具:公园绿地的各种草木

游戏说明:

1.带孩子到有花草树木的地方,让他用手去触摸树叶、树干、树枝、花朵、草、石头、细沙等。

2.让孩子亲近自然/李筝让孩子摸上述东西时,要缓慢而且清楚地告诉他现在摸的是什么东西,一再重复也没有关系,让孩子不仅看到、摸到,也要了解那是什么东西。

注意事项:

1.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不宜急躁地灌输给孩子一大堆东西,那样效果会大打折扣。

2.要细心注意孩子的反应,多给其一些正面的响应:同时掌握孩子的态度与兴趣,了解孩子吸收的程度,并不断给他参与的机会。

3.跟孩子说话,要慢慢地、清楚地说,而且语调温柔,让孩子能够很容易接收父母要表达的意思,进而做出反应。

游戏二:小鱼日记

通过饲养和观察,训练孩子视觉的追视能力,培养其主动学习的精神,及对自然生态的了解。

适合年龄:5~6岁

准备道具:鱼缸、水草、小鱼数条

游戏说明:

1.在鱼缸内置入除过氯气的水,并和孩子一起布置小鱼的家。

2.带孩子到水族店买几条小鱼,一次不需买太多条,可以公母都有,建议可以选孔雀鱼或是球鱼等卵胎生鱼种,方便孩子观察纪录。

3.父母可为孩子准备一本记事簿,鼓励孩子随时将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

注意事项:

1.第一次养鱼,孩子可能会碰到鱼儿不适应水质而死掉的情形,爸妈要适时安慰孩子,还可以趁机解释一下自然的生死现象。

2.当母鱼大肚子的时候,可以提醒孩子增加观察记录的时间,跟孩子一起期待小生命的到来。

3.鱼缸的水要定期更换,并清洗鱼缸,爸妈可以跟孩子分配工作,让孩子更有参与感。

游戏三:影子游戏

让孩子经由活动观察并了解影子的特性。

适合年龄:4~5岁

准备道具:自己的手、身体、阳光与空地

游戏说明:

1.跟孩子一起背对太阳站在空地,比一比两个人的影子。

2.用手做出不同的手势,或随便摆个姿势,看看影子会有什么变化。

3.让孩子的影子跟你的影子相碰,但实际上并没有接触,让孩子了解影子的特性。

注意事项:

1.可观察太阳在前面跟在后面的变化。

2.天气太热时要小心孩子中暑。

游戏四:小小摄影师

相机是代替眼睛将观察到的事物恒久记录的最佳方式,通过孩子自行的拍照活动,也可以提升孩子对于观察活动的兴趣。

准备道具:即可拍相机或是其他

游戏说明:

1.让孩子拿着相机到户外散步,放手让孩子拍下他任何感兴趣的事物。

2.也可以让孩子自由搜集一些落叶或是石头等作为活动的纪念。

3.当相片冲洗出来的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拍到了些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也可以协助孩子将观察的照片与心得一起记录下来。

注意事项:

1.在孩子正式使用相机前,爸妈可以先不要安装底片,让孩子拿着没有底片的相机多加练习。

2.如果孩子年龄尚小,不放心让孩子拿相机的话,爸妈也可以给孩子一个放大镜让孩子自在探索与观察。

篇10:男人是孩子美文

“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你能像慈母一样给他关爱、宽容和信任吗?”

这是前几天侄儿婚礼现场主持人对新娘说的一句话,此话一出,我心头一颤。

男人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我觉得这句话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任性、刚烈、洒脱、好动、不在乎、经常犯些小错误,这是男人的共同特性,也是小孩子的特征。男人是孩子,不喜欢别人指手画脚,不喜欢鸡毛蒜皮之事喋喋不休,不喜欢受人控制,不喜欢一味的埋怨,不喜欢无端的猜忌和不信任。

“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坚强的表面暗藏有一颗脆弱的心,伤心痛苦藏在心里,医学上说这实际对人身心健康伤害更大,这也是男人平均寿命比女人要短的一个原因。

一样为子女付出的父母,有时父亲的付出胜过母亲,可是,母亲更能赢得儿子的尊重和牵挂。母亲眼中的儿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在他困苦时能关爱、犯错时能宽容、被众人猜疑时能信任。母性的柔情融化了儿子的个性,男人在母亲面前总能安静,就像猛兽在驯兽师面前那么平静一样,因为那是他放松心情的港湾。

“拴住男人的心,首先要拴住男人的胃”,这句话很有道理。吃的不是饭,是心情,是对家庭的牵挂,是对妻子的依恋。

有的在为人妻后感觉生活很累,不幸福,那是她没有做好自己的角色转变,没有找到与爱人交流的正确方法。

宽容、大度、不纠缠,幸福就会来得如此简单。

为人妻后,应该从被父母宠爱的娇娇女到为人母的角色转变。有的女性在对别人提及自己家庭时常笑眯眯地说:“我家有两个孩子,一个大孩子,一个小孩子。” 有这样的心态,不用说,家庭肯定幸福。

前几天在中央台综合频道“开门大吉”栏目中见一个非常让人羡慕的美满家庭。丈夫是做豆腐的一个普通市民,妻子是象牙塔出来的高材生,学音乐美声唱法的,很漂亮。丈夫不识谱,相貌一般,特喜欢唱歌,妻子就教他一遍遍地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面对主持人问及“你们家庭生活幸福吗”的提问,妻子脸上满是甜甜的笑,像慈母一样看着自己的丈夫说:“我们一家很幸福,他喜欢唱歌,高音有时上不去就喊我,我有时磨豆腐正在放水,忙跑过去教他,结果水龙头的水流了一地。”

一般人不明白他们怎么能幸福,妻子的是音乐专业毕业的,对不识谱的`丈夫唱歌可以嗤之以鼻,在忙碌时被丈夫打扰可以大声谴责,丈夫在她的歧视和斥责下生活也许很正常。当妻子的她恰恰相反,她觉得丈夫爱好唱歌很好,就一句句教他,并支持他走上电视节目,在忙碌时被丈夫打扰也觉得是件幸福的事。

她对丈夫慈母一样的关爱和包容,丈夫很幸福,她很幸福,家庭很幸福。

现在空间疯转一篇文章《一个家庭幸不幸福,80%以上取决于女主人》,上面说的很有道理,所以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有的女人抱怨:“我人老珠黄,老公不爱我了。”这是一种误区。

即使你再美丽,老公也有审美疲劳的时候。男人成家后,身上更多的是责任,如果说最初的结婚是你的美貌打动了他,那么结婚后唯有亲情、体贴、关爱能牵动他的心。没有哪个男人会因为母亲的年老而不爱她,你的年老越发体现你对家庭的贡献,这更能打动他的心。那些花大把时间浪费在美容上的妇女不如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关爱、体贴丈夫中去,因为家庭美满就是最好的美容方法。

篇11:教育孩子的美文

在聚餐会上,阿灵气呼呼地说:“小孩才三岁呢,她却事事讲求教育原则,荒唐!孩子不肯吃饭,她便把饭菜倒掉,还振振有词地说,孩子已经三岁了,当然知道饥和饱的感觉,逼他,是违反生理需求的。她忘了,我以前是怎样喂她的。她不吃,我便把食物盛在保温盒里,带她到儿童游乐场去,当她忘情地玩着时,我便一口一口喂她,整一大碗的饭啊菜啊肉啊,吃得个一干二净;一顿饭,得花上一两个小时耶!照顾孩子呀,没耐心,能行吗?最气人的是,小豪豪不肯吃饭,我刻意做了小点心端给他吃,她居然还大发雷霆,说孩子已经三岁了,我这样惯他,等于是放纵他使性子。唉,可怜的小豪豪,才三岁啊!”

有一回,小豪豪攀着阳台的栏杆,好奇地俯瞰楼下众生。阿盈喝令他下来,然后,用藤条打他的手心,把他打得哇哇乱哭,阿灵骂她:“你疯了啦,孩子才三岁,你竟用体罚!”阿盈理直气壮地应道:“我一再告诫,叫他不准攀栏杆,万一跌了下去,连命都不保呀!他已经三岁了,这样重要的话都没放在心上,难道不该打吗?”阿灵心痛地说:“他才三岁呢,用藤条吓唬吓唬就可以了,干吗真个使劲去打呢?”阿盈叫道:“妈妈,你以为我在和豪豪玩游戏啊?不让他吃痛,他会记取教训吗?”阿灵生气地应道:“以前你小的时候,就算再调皮,我也不曾鞭打你啊!”

我注意到,在阿灵的叙述里,有几个“关键词汇”,那就是:“才”和“已经”、“以前”和“现在”。这几个词汇,恰好反映出两代之间对教育截然不同的看法。阿灵认为豪豪“才”三岁,还处于懵懂无知的年龄,需要呵护,所以,百般迁就;然而,阿盈却觉得豪豪“已经”三岁了,早已进入需要纪律对付的阶段了,所以,严立家规。母女势如水火,只因为教育理念不同。

曾经读过一则短文,文中通过一个有趣的小例子,写出了两代之间迥然而异的教育哲学。有一回,一位老妈妈远到澳大利亚去探望她的女儿和四岁的小孙女。三个人到海边去玩,老妈妈和女儿坐在阳伞下纳凉,当她看到蹲在沙滩上的孙女将一把泥沙塞进嘴里时,大惊失色地嚷道:“别,别吃!”说着,便要冲过去阻止,但是,女儿却一把扯住了她,气定神闲地说:“吃泥沙,有什么关系呢,就让她吃啊,如果她觉得不好吃,一定会吐出来的,以后,自然也就不会再吃啦!”

年长一辈的父母,实施的是间接的教育;年青一代的父母呢,强调的是直接的体验教育。直接教育所带来的不愉快经验,会让孩子铭记终生,永不再犯。间接教育呢,没有切肤之痛,父母循循善诱的语言,也许会成为孩子耳边一股无关痛痒的风。

篇12:孩子还是老师美文

“过来!把这些瓶子放好!纸屑!放到垃圾桶去!那个是什么?放好……”张师长教师又在使她的“唠叨神功”了。

张师长教师是我们的语文师长教师。个子1米7,头发烫卷,宽宽的脸上,一双锋利的眼睛总在班里扫来扫去,像X光一样识破你的心。并且,她有孩子般的性格,像我们的大年夜大年夜同伙呢!

她心境不好时,谁惹她,准会换来一阵大年夜骂;心境阳光残暴时,说笑风生,总说些滑稽的话点缀教室。她的`心境像小孩子一样,一会儿好,一会儿坏,谁也摸不透!

那一次,活动会的时刻。比赛停止后,张师长教师为了酬劳我们,带我们去吃麦当劳。桌上,薯条,汉堡,可乐,齐上阵。同窗大年夜大年夜口喝着可乐,咬着汉堡,张师长教师也那着一杯可乐“咕噜咕噜”地喝着,看着同窗的一举一动,脸上满是笑意,锋利的眼睛也变得温柔无比。昔时夜家说到“名字”这个话题的时刻,她插了进来:“你们的名字都挺好的!我的最俗,干脆改叫美丽算了!你们说好听吗?”大年夜大年夜家捧腹大年夜大年夜笑。这时,干事生走过来,爱慕地说:“我以前怎么没有碰着如许的师长教师?”你说,连旁不雅不雅者都如许说了,张师长教师像不像个大年夜大年夜孩子?

她不仅性格像孩子,性格也像孩子一样。有一回,我和几个同窗张师长教师家玩。一进屋,她看了看房间里,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们,没器械请我们,便要去买。我们,我们怕劳烦师长教师,急速拒绝。谁知师长教师不高兴了,阴沉下脸,瞪了我们一眼,说:“怎么可以呢?你们等一会儿,我去买!”说完,不由分辨地出去给我们买器械了。

上一篇:描写乡村景物作文下一篇:扇子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