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一年发展规划

2024-05-03

新教师一年发展规划(共8篇)

篇1:新教师一年发展规划

2011年新教师一年发展规划

陈彦艳

时间过得就是那么快,才感觉离开大学校园没多久,转眼间我已经成为一名小学的新教师。已经踏上三尺讲台的我,面对的不仅是学生求知的目光更是家长殷切的期望,心中激动而紧张。一方面,我很庆幸自己能够从事这样一份有意义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感到自己肩头的责任之重。在今后的工作中,相信会遇上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我会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经验、克服困难,决心在教育这个领域干出一番事业。所以,为了自己能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我为自己定下这样一个个人发展规划。

一、优势分析

作为刚踏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我面对的是一群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天真可爱,有着我这个年龄无法理解的快乐。我也是个有着孩子心态的人,所以我想在今后和他们的相处中我也乐意和他们一起感受童年的快乐。所以对于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接受起来也比较快,相信这个特点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积累是具有极大帮助的。最后一点是,我计算机的运用还好,在课上更多地会利用多媒体,ppt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相信以上这些优势都是新教师共有的特点,当然仅靠这些优势完成今后的教学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的身上还存在着许多弱点。

二、弱势分析

新教师有激情,但是毕竟教学经验不足,在学校时接触多是书本上的知识,实践很少,所以在现实管理班级和教学上会有很多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年轻的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难以取得学生家长的认可,毕竟刚刚踏出大学校门的我还透着点学生气,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才能真正成熟稳健起来。总之,我必须要认清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

三、个人目标

认识了自己的优势和弱点之后,我为自己今后一年的发展制订了以下计划,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1.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提升教师素养。

2.学习教学的艺术,提高日常教学水平和质量。

3.学习班主任工作的相关内容,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4.关心关爱学生,增强师生关系。

5.通过努力,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四、任务与措施

第一阶段

目标:转变角色,确立目标

措施:1.短时间内,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2.拜师学艺,积极听课、学习老教师的经验

3.明确第一年的发展目标,树立主人翁精神

4.积极参与新教师培训计划和学校各类活动

第二阶段

目标:注重发展,积极进步

措施:1.继续参与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

2.积极学习理论,并且结合实践提高教学水平

3.向师傅学习的同时不忘探讨研究,并形成一定特色的教学风格。

4.不断内化涵养,提高自身素质

第三阶段

目标:完善自我,有效教学

措施:1.坚持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

2.尝试将教学实践提升到理论层面,提高理论水平

3.深入学生心理,提高教学效率

本着这样的目标,我将满怀信心迎接一切挑战和困难。相信在中学我会展开全新的人生篇章,收获难忘的人生经历。

篇2:新教师一年发展规划

时间过得就是那么快,才感觉离开大学校园没多久,转眼间我已经在广武同兴小学任教半年了。已经踏上三尺讲台的我,面对的不仅是学生求知的目光更是家长殷切的期望,心中激动而紧张。一方面,我很庆幸自己能够从事这样一份有意义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感到自己肩头的责任之重。在过去的半年工作学习中,我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帮助与关爱,使我在教师的生涯里茁壮成长着。当然在今后的工作中,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但是我会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经验、克服困难,决心在教育这个领域干出一番事业。所以,为了自己能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我为自己定下这样一个个人发展规划。

一、优势分析

作为刚踏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我面对的是一群六年级的孩子,他们天真可爱,有着我这个年龄无法理解的快乐。我也是个有着孩子心态的人,所以我想在今后和他们的相处中我也乐意和他们一起感受童年的快乐。所以对于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接受起来也比较快,相信这个特点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积累是具有极大帮助的。最后一点是,我计算机的运用还好,在课上更多地会利用多媒体,ppt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相信以上这些优势都是新教师共有的特点,当然仅靠这些优势完成今后的教学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的身上还存在着许多弱点。

二、弱势分析

新教师有激情,但是毕竟教学经验不足,在学校时接触多是书本上的知识,实践很少,所以在现实管理班级和教学上会有很多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年轻的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难以取得学生家长的认可,毕竟刚刚踏出大学校门的我还透着点学生气,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才能真正成熟稳健起来。总之,我必须要认清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

三、个人目标

认识了自己的优势和弱点之后,我为自己今后一年的发展制订了以下计划,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1.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提升教师素养。2.学习教学的艺术,提高日常教学水平和质量。3.学习班主任工作的相关内容,在实践中加以运用。4.关心关爱学生,增强师生关系。5.通过努力,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四、任务与措施 第一阶段

目标:转变角色,确立目标明确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同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1.加强理论学习,多阅读本专业的书籍,比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以及其他有关的书籍。每天至少抽空半小时的时间来丰富自身的理论水平及时做好笔记和摘抄等等。

2.听课我觉得是自己进步最快的途径。要多听课,学习他人的教学长处。

3.课堂实践。课堂是教师实践的最好舞台,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同时也要积极争取上公开课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

4.经常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坚持反思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也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渴求新知。

5.坚持学习。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习,不学习就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形势,就适应不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就驾驭不了生成性的课堂。坚持钻研教材,阅读参考书,读专业报刊杂志,学习各种文件。让学习成为一种内需。第一年,我需要不断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使理论服务于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第二阶段

目标:注重发展,积极进步1.学科课堂技能是立足讲台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向成为研究型教师方向努力,要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得到最优化,切实打造“效率课堂”。

2.在教育技能基本熟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提高班级管理能力。

3..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池水,也许一池水也是不够的,因为学生对知识渴望是永无止境的。自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付诸于实践。

4.动脑动笔。坚持把教学中的得与失写下来,坚持写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研论文等等,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争取至少有一篇公开发表

第三阶段

目标:完善自我,有效教学1.能基本熟练地教育教学技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反思能力,并能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2、时刻关注教育界的最新动向,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广泛获取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为成为研究教师打下基础

篇3:新教师一年发展规划

1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美国的基础教育已普及, 然而公众对学校教育的质量却越来越不满, 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教育需要改革。而教育改革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触动教师固有的教育理念, 进而改变他们原有的教学思路, 那么任何教育改革都将毫无意义, 因此, 必须在教育改革和教师改革之间建立一种共生关系。在这种情形下, 改革教师教育的呼声不断高涨。著名教育家、教师教育家古德莱德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学校若要变革进步, 就需要有更好的教师。大学若要培养出更好的教师, 就必须将模范学校作为实践的场所。而学校若想变为模范学校, 就必须不断地从大学接受新思想和新知识。若想大学找到通往模范学校之路, 并使这些学校保持其高质量, 学校和教师培训院校就必须建立一种共生关系, 并结为平等的伙伴。”[2]

1983年4月, 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重要报告, 掀起了以重建学习体系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1986年, 美国卡内基教育与经济论坛在题为《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的报告中提出:教师是教育改革成功的核心和关键, 并指出为教师职业做准备的最好环境是一所联系大学和中小学的实践学校。同年, 霍姆斯小组发表了题为《明日之教师》的报告, 第一次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概念。在霍姆斯小组看来,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为初学者的专业训练, 有经验者的继续发展, 以及教学研究和发展考虑的最佳的学校形式。1986年, 历史上第一所实践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马萨诸塞州建立。1990年, 霍姆斯小组发表了第二个报告:《明日之学校》, 进一步阐明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办学原则。此后,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美国蓬勃发展, 1998年, 全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达到600所, 到了2000年, 增加到了1 000多所。2001年11月,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资格审查委员会 (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发布了一个《专业发展学校标准》, 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提出了指导性的办学原则和较为详细的分级评估标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美国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教师教育模式, 它不仅仅是一种计划方案, 更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了教师教育模式中。

2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实践模式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在先通过探讨协商, 再签订合作协议, 最后明确双方或多方职责和义务及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般来讲, 首先是大学或大学教育学院选派实习生, 派遣大学导师负责实习指导工作和联系工作;其次合作学校提供必要的资金补偿, 向合作学校的教师提供在职指导和培训, 开放必要的教育资源等;再次中小学负责向实习生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设施, 派遣实习指导教师并帮助其开展工作, 为大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提供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这种合作有严格的评估制度, 从课时计划、教学效果, 到阶段、学期、学年的考评, 均有较为详细的规定, 以保证合作关系的实效性, 使合作各方获得最大益处。

3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取得的成效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立是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重要转变, 作为一种新的教师教育模式, 被认为是当今美国促进教师专业化,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大举措。

3.1 提高了职前教师培养质量

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里, 职前教师主要通过教育实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不管从职前教师实习的时间还是从实习中所涉及的内容来看, 它都不同于以往的教师教育机构的培养模式。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里, 职前教师要进行一年的系统学习与锻炼, 他们走到教学第一线, 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辅助下, 获得许多受益于以后教学的实践性知识。其实习工作也不仅仅局限于听课和观摩, 还包括与中小学教师共同负责班级教学和管理工作。职前教师平时作为教学助手辅助并观察指导教师的教学, 每周有一天职前教师要独自负责班级的全部工作, 以便其有机会体验教师角色的全部责任。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使职前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运用也产生了生命力, 从教后能更快适应教师角色。

3.2 促进了在职教师专业发展

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中心理念。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里, 在职教师、职前教师以及大学教师之间经常以团队的形式交流与学习, 通过彼此协作, 促进共同发展。

在职教师在与大学教师的交流中获得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指导职前教师的过程中, 对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总结, 而这正是在职教师自我提高的前提条件, 也是提高其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发展热情的过程。同时,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师教育模式, 中小学教师可在大学选修课程, 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中小学教师可以走进大学校园, 定期开展讲座, 还有机会参与大学教师的科研课题, 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教学, 在研究中不断获得专业发展。研究表明, 经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锻炼的教师在重组自己教学经验时具备6种观念: (1) 发展观, 把学校各个年级看做一个有机联系、发展的整体; (2) 课程观, 能够贯穿各年级把握课程结构和教学过程; (3) 比较观, 将自己的经验和其他教师进行比较; (4) 客观性, 能够看到自身状况与自己所能达到目标的差距; (5) 系统观, 能够筛选、评价和组织自己的经验; (6) 整体观, 将自己视为一个专业团队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其本身[3]。具备这些素质的教师会以教学的专业化作为自己的目标, 使自己成为教学专业人员。

3.3 促进了中小学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大学和中小学合作的一种新形式, 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职前培养, 而且也能促进中小学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如果这一目标不能有效实现,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存在的合理性将遭到质疑, 中小学校也将失去参与合作的热情。由于参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大学教师和职前教师带来许多新的教育理念, 如长班教学 (block scheduling) 、小班教学、合作学习、小组教学等, 且都在参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中小学进行实验, 这些新的教学组织与方法, 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 提高了学生学习质量。实践表明, 参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中小学学生, 其成绩明显高于其他学校学生成绩。

3.4 改善了大学与中小学的关系, 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里, 大学与中小学进行全方位合作, 共同承担教师培养的职责。首先, 大学教师走进中小学, 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模式介绍给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通过实践, 使自身的实践活动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进而促进自身及学生的发展。其次, 大学为中小学教师开放一些资源, 比如学校图书资源和师资。中小学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可以定期向大学教师请教。在探讨与交流中, 双方能力均获得提升。再次, 中小学教师在现实中遇到的实践问题为大学教师的研究和决策提了新鲜的血液, 使其理论和决策更有说服力和指向性。同时, 教师被吸收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决策群体中, 使决策逐渐摆脱行政领导或教学专家的个人垄断, 逐渐有了教师的“声音”;更重要的是有教师参与的决策群体比单个成员具有更广泛的知识领域, 扩大了知识领域, 有利于确定问题和制定备选方案, 且能够更严谨地分析制定的方案[4]。

4 启示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一种新尝试, 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这不仅因为它提高了教师培养的质量,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 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探索和经验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具有以下启示。

4.1 重视和规范职前教师的教育实习

在我国, 职前教师的实习时间一般只有6~8周, 在这短短的时间内, 不能全面培养职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此外, 我国职前教师在实习时, 还存在实习内容不科学的问题。实习时, 职前教师更关注的是通过亲临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 培养教育教学能力, 更新教学理念, 使自身今后能很好地胜任岗位工作。我国教师职前培训, 存在重视教育性工作实习 (只重视学习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知识和方法) , 忽视非教育性工作实习 (制定班级及学校发展规划与制度) 的问题。这种培养模式, 使职前教师只能成为一名教书匠, 而不能成为一位很好的教育者。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职前教师接触的内容不仅包括教学方面的各项事务, 而且包括班级与学校发展及管理有关的项目。因此, 我国职前教师实习内容也应包括教育性工作和非教育性工作, 使职前教师入职后不仅能为学生现阶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而且能影响学生、自己以及整个学校将来的发展。

4.2 更新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

在我国传统封闭的教师培养体系中, 职前教师一旦走出师范院校大门, 就意味着正规专业学习的终结。事实上, 教师的专业学习并非单一取决于师范院校系统开设的课程, 更多的是根植于中小学现实情境中, 教学实践是教师继续学习和实现持续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主流的教师教育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课程为基础的培训模式, 二是把教师教育学历达标放在首要位置。两种模式中都注重教师的“知识本位”, 却淡化了“能力本位”。在职教师的专业培训, 不但要注重学科专业知识 (教什么) 的提升与巩固, 更要重视教师教育学科知识 (怎么教) 的拓展。

4.3 加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 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合作是大学和中小学共同担负教师教育责任的基础, 也是更好发挥各自功能的有利因素[5]。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促成了大学和中小学的沟通, 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提供了对话的平台。通过这种合作模式, 大学教师有机会走进真实的教育实践基地, 在实践中研究教育问题, 并在这个过程中检验、反思自己的研究结论。而在职教师可以在与大学教师的合作与交流中接触到一些新的教育观点, 并使之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相结合, 从而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教学。在我国, 大学的教育学院和中小学在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工作上基本是分开进行的, 仅有的合作也局限于表层, 并且这种合作也是在不平等、不协调的氛围中进行的。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里, 大学的教育学院和中小学的合作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一方面, 要打破大学教育学院与中小学两种不同教育机构互不相通的教师教育模式, 两者要以教师培养与培训为结合点加强合作。另一方面, 大学教育学院的教师要深入到中小学实践中, 同时也要为中小学教师走进大学提供机会, 通过讲座等方式请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将丰富的实践信息带入大学, 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4.4 教师教育改革应与中小学教育改革同步进行

中小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而且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基地。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式改革。这种改革往往不能触及中小学发展需要, 不能有效解决中小学发展中的问题, 也不能调动中小学师生参与、支持的热情。而没有教师参与的教育改革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此, 在教师教育改革中, 应深入实地考察中小学发展面临的困境, 使改革措施发挥实效。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一种新的教师培养模式, 既不是职前师范教育的组成部分, 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在职进修, 而是一种全新的教师培养和成长模式。其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方面的一些成就, 拓宽了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视野。在借鉴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成功经验的同时, 应结合我国教师教育的实际情况, 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教情、学情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谷峥霖, 傅淳.美国教师教育的新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11 (1) :51-54.

[2]苏智欣.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中的思想争论[C]//国际教育纵横——中国比较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3]田宝军, 王德林.美国专业发展学校的教师培训模式述评[J].教育纵横谈, 2002 (10) :58-61.

[4]亨利.西斯克.工业管理与组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篇4:又是新的一年

现实主义传统一直是英国电影的显著特色,它肇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风靡欧洲的电影新浪潮时期,当时的始作俑者是Lindsay Anderson、Karel Reisz和 Tony Richardson,80年代的旗手是Ken loach,而90年代以后,Leigh成为了这一传统新的领军人物。

现实主义传统倡导关注当下的英国,尤其是广大的中下层社会,用镜头作为武器,展示真实生活的力量。Leigh秉承先辈的电影美学,二十年来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屡获殊荣,在奥斯卡也多次获得提名,成为蜚声世界的大导演。Leigh的电影剧本要求相当高,通常都是自己写自己导,且作品都拍得很精细,所以他的电影并不多,2010年的这部新作《Another Year》也历经两年方才问世。倒也吊足了粉丝们的胃口,让人很是期待,不敢不看。

影片一如Leigh一贯的风格,寥寥几个人物,以对话为主,略显灰暗的画面暗示着影片为淡淡的哀愁氛围所围绕。如片名所示,这是发生在这一年里面的故事;而another year也是许多没有区别的年份中的一年,所有这些故事也是发生在人生任何一年中的平常事:有故人离去,有新生儿落地,有人开始恋爱,有人婚姻不幸,更多的则是那不曾改变的生活状态,年复一年。

“电影所展示的就是生活的艰难”,Leigh在戛纳影展时,这样描述他的电影。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剧中人物也总是挣扎在无尽的生活苦痛中。没有温馨的爱情,没有如意的工作,家里人的健康状况不好,挥之不去的烦恼时刻萦绕心间,看不到希望在哪里。影片没有大牌明星,都是我们不熟悉的演员,所以更像是我们生活当中可以遇到的人,那么真实,那么自然,很容易就将我们带进了他们的世界,为他们的不如意而担忧。

但是生活不是这样的,Leigh总是会带给我们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影片的核心人物是一对老夫妻,大学中认识的,相知相伴三十多年。生活中最大的爱好就是种菜和招待朋友。种菜就是孕育新的生命,耕种新的希望,生活的真谛就是有付出也会有收获。当你看到老两口在菜地边上简陋的小屋里面遮风挡雨的时候,你会心地感受着这份生活的智慧。

影片的重点是描述夫妻两人的社交生活,Leigh为此编写了大量的对话,这也将他的口语天才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在快速、频繁甚至略显唠叨的对话中,点滴渗透出导演的生活哲学,没有激情的演说,没有浮华的辞藻,更没有道貌岸然的说教,用最直接最简单的语言说出他最想说的,也是此时此刻我们最想听到的:

“最近怎么样?”

“不太好,保持乐观情绪,不被困难打倒。”

“哦,这是种精神。”

“还好吗?”

“生活总是这样,没什么抱怨的。”

诸如此类的对白反复出现,潜移默化地提醒我们勇敢坚强地生活。与对话同时呈现的是Leigh对于人物情绪变化敏感而又细腻的捕捉,这又是彰显大师功力的地方。一言一行,一笑一颦之间,众人丰富而多变的内心不露痕迹地被表现出来,那种真实完全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在最没有恐怖意味的情况下,而这正是英国现实主义最显著的特色。这种真实迫使我们丝毫不能怀疑我们才看到的,它打破了我们与电视之间的隔膜,把我们带到了剧中人的身边,把甚至是最近距离的观察都变成了直接的参与。

Leigh这部新作与过往的作品相比,更加强调了宽容。老夫妻之间的宽容自不待言,对朋友的包容更是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语的温馨。他们几个朋友生活各有各的不如意,而又很喜欢并且希望向他们倾诉。他们时不时以聚会的名义将朋友请到家中,或以薄酒或以淡茶,交谈间给予他们家人般的温暖。虽然夫妻俩也并不喜欢对方的朋友,但总是能相互忍让,真诚地对待朋友们。一个人孤独生活的愤懑,失去至爱亲朋而又压抑已久的苦痛无不在与这夫妻俩倾心的交谈中得以释怀。而朋友过分的时候,他们俩也会毫不含糊地指出,让你知道不应该这样过分。

虽然走出他们家门的时候,你的生活依旧,没有任何改变,但是你总是会知道在这里有两个你可以将心比心的朋友,这里有两个爱你包容你的人。这样的宽容给各种各样的爱以依托,让亲情、友情、爱情有了最现实的内容,不在虚无缥缈,以最真实的方式抵达你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Leigh的电影是拍给大多数的人看的,那些按照财产来划分不是太有钱的多数人的。也许你比剧中人生活得好一些,但是不会好太多;也许你的经历遭遇比他们凄惨些,但是也不会惨太多,生活就是这样,多多少少,没有那么多极端。

可能此时此刻你正在抱怨工作太忙碌,没有时间去实现自己期盼依旧的旅行;抱怨房价涨得太快,很难实现有自己居所的梦想;抱怨物价总是比工资涨得快;抱怨新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会使你失去更过可支配的收入??太多太多的抱怨。对付这些烦恼你有什么办法吗?你在憧憬去香港看一场所谓的3D色情大片《肉蒲团》,抑或把希望寄托在好莱坞最新的电脑动画制作的特效大片上?除了短暂的性欲、幻想和刺激之外,这些还能带给你什么?留两个小时给Leigh吧,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看一下《Another Year》。体会那些和我们一样的小人物,为他们操一操心,也为我们自己的生活打一打气。如果可能的话,带着你的家人和朋友一起分享,我始终相信共同观赏一部好电影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也是你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篇5:新教师一年工作规划

马上就要走进工作岗位了,我知道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详尽的计划,以便我能在这个新的工作中更快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取得成绩。

刚刚参加工作,我还没有经验,首先我先做了自我分析和自身不足之处,以便更好的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改进:

第一、对教材了解不够深入,由于是新教师,所以很难一次把握中心内容。第二、没有实践,可能对上课是出现的情况缺乏应变能力。

所以我针对自身情况做了一年发展规划:

一、在教学方面

1、认真研读教材教参,掌握重难点的教学,领会课改精神,并能渗透在每一节课堂实践中。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认真思考并虚心学习。

2、每周坚持听数学课1-2节,珍惜每一次外出听课的机会,认真记好笔记,回校后能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精心备好课,以别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

3、围绕学生开展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要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求知。将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来,放飞学生的心灵,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制作新颖独特的课件或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小物件,使学生快乐有兴趣的学习。比如每节数学课中间时间,给学生三分钟休息时间,可以用唱数字歌,或者背口诀来活动身心,制作色彩丰富的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在学习方面

1、广泛阅读教学刊物,每天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等书籍,及时的留下反思和感想,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促使自己始终以先进的理论,帮助转变观念,指导教学。

2、进一步提高多媒体制作能力,能独立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从而更好的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服务。

3、多向老教师和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取经,取长补短,逐步完整自己,是自己成为一名称职的老师。每周听数学课后写反思,与上课老师交流,学习经验。争取一周或者两周请有经验的教师听我课,指出的不足与缺陷,并及时反思、改正。

4、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不要求多么完美,但求扎扎实实的完成。按照自己的规划一步一步进行,自己定的目标都要实现,到学期末总结的时候对照规划,看自己做到了哪些,没做到哪些,及时反思。

我想有了计划下一步就是靠持之以恒的坚持去实现自己的规划,相信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下,我会更快的成长。

篇6:新教师一年发展规划

今年,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人生历程中,是应该值得记录的一年。准备踏上讲坛,将为人师,我在倍感压力的同时,也感到很欣慰,终于可以用自己所学去“传道、授业、解惑”了,我会从最基本的做起,比如尽快适应新环境新职业、继续练习普通话及教师教学语言等。我不是一飞就能飞到葡萄树上的黄鹂,我需要慢慢努力上爬的蜗牛的精神,我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结合自己的实际,我谈谈将来一年里的职业规划。

一、个人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的制定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自己,但是,所谓“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很难,这也是追求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前提。所以,在具体地规划自己未来一年的职业前,我力求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现状,找出自己的优点,剖析自己的不足。

(一)优势方面

1、“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四年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四年后,经过大学期间的专业训练和实习,慢慢地在无心理准备状态下,开始接受自己的专业,慢慢喜欢上教师这一职业。性格的使然,随和、喜欢与人交流、细心等性格特征使自己在通往教师这个岗位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工作认真负责、塌实肯干是我认为自己在教师生涯中的优势之一。

2、大学期间曾担任过学生会干部、教学信息员等职务,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自我提升的舞台,因为自己会在工作中苛刻地去发现不足然后想办法完善、改正。社会实践和课余兼职也为我的个人素质和处理事情能力奠定了扎实基础。这些经历和收获,可以让我在新阶段新环境新挑战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实力,更早地适应工作、做好工作。

3、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使我掌握了良好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从一名连对“师范生”朦胧概念都没有的大学新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师范生,开始对“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为我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不足之处

1、所受专业训练导致信心不足。大学期间所接受的专业训练和个人的专业技能自我完善,多把目光放在高中,包括大四为期六个星期的教育实习对象也是高一学生,所以对初中的历史教学、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把握不足,熟悉度不够,自己的信心也有待加强。

2、实践经验少。作为一个本科应届毕业生,实践经验非常有限,尤其对于初中历史的教学,几乎为零。这需要我不断克服困难,加快成熟步伐。

3、对北海学校的习惯、教师的管理模式不熟悉。来自广西玉林市的我,虽然玉林、北海可算是邻居,可是通过对比我所经历、见证的玉林市辖区的中学教育模式以及我通过亲戚获悉的北海市辖区的中学教学模式,仍然感觉到了一些重要的不同。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是我对自己的勉励,不能套用自己过去固有的模式和观念看当下,尽快适应新环境,努力让自己固有的模式变回一张白纸,从零开始。

二、职业生涯规划:

(一)总体规划: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强师德修养。

选我所爱,爱我所选——立足岗位,有责任有热情地投入到新环境新工作中,终身学习。

(二)具体规划:

1、师德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认为,一个成功的老师,首先必须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仁者,爱人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一个道德崇高、知识渊博的“大家”,我认为责无旁贷。而对于传说中的“后进生”,也许是大多数教师师德容易遗失的地方。2008年第1期的《师道》中有《对“后进生”不得不说的话》一文,其中这样提到:“善待‘后进生’,不仅是教师的良知,也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对教师智慧的挑战。”有一个经典的故事,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够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我想,有些学生即使资质平平,但是只要我们给予指导、关怀、不厌烦他们、不嘲讽他们,他们也可以成为那个最终爬上金字塔的骄傲的蜗牛,以足够的信心和韧劲登上人生成功的巅峰。所以,从选择这个职位开始,我就给自己定下这样的目标,做一个有道德、有知识、有爱心、有规划的“四有教师”。

道德,不能说成为人群榜样,但起码问心无愧,在自己的心灵高度上达到最高;知识,一个有着渊博知识的老师总是能够散发出极大的人格魅力,在课堂中触类旁通、旁征博引的精彩是会受到学生欢迎的;爱心,一首《让世界充满爱》的经典老歌时刻启发着我,无论何时,做人做事总不能摒弃你的爱心,尤其是教师,浇灌祖国花朵的园丁、照亮黑暗的蜡烛„„当然,那是对教师职业的赞称,不是我们用以自夸的方式,也正是这样,才应该不辜负这样的美誉,一个有爱心的老师,一个关怀后进生的老师;规划,一段没有计划的人生,就像一段没有指南针的海上航程,容易迷失方向,更会找不到出路,达不到目的地,做一个有规划的老师,小到认真地写一份说课案或者教案,还可以是一个星期一个月或者一个学期的计划等等。

2、教学

积极去探索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教学新手,教学经验不足,很有必要探索出自己的方式方法。在新课改大流中,要紧跟步伐,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响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改变过去“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课堂则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主阵地。在未来一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希望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探索出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雏形。这过程,我需要去大胆创新,坚持总结经验,不断求索。通过努力,吸引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主动追求。

3、教育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使命。简单的四个字,认真解读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导学生做人,这让我不自主地想起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教学三维目标——教书是“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的抽象体,育人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化身。教书,如果小范围地按照新课改提出的新的教学目标,我想我能理解,实践中也能贯彻到一定程度,我想这是教书的开始吧,以后还需要慢慢提升。而对于育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联系当然可以,但是更多的内容、更高的高度,我想只能通过自身的素质、师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因为这一方面的规划我认为和班主任工作的联系会更多,而未来这一年,根据新学期的教学安排来看,我没有班主任工作。但是,根据发展的需要,我仍然有班主任的义务,或者说我有加强自己班主任工作训练的需要和必要。对于工作第一年,我对教育的理解和规划,也许是肤浅的,但是愿望和决心是真诚的,那就是用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

4、科研

鉴于新工作的安排,结合个人的兴趣,在将来一年的工作中,完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希望能够多一些关注小学升初中的学生心理发展,在学习意识上、生活习惯中等方面去留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顺利过度到新的学习任务、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而对于高中新课改,我也希望自己有机会去参与学习。尤其是在诗词、对联、谚语等方面和新课改的历史课堂的结合,我希望自己有机会去学习,有机会去实践。

5、其他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的具体规划外,我还想草草谈一点自己固有想法。

(1)以李镇西老师的“五个一工程”为榜样,实践我自己的“五个一工程”——上好每一节课、爱每一个学生、一课写一篇工作日记(有时候是微博)、一周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一月拿一本书来读。

(2)多写教学反思,坚持每课一记,以日志的形式把每课的得失记录下来,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把博客经营起来,认真管理自己的教学心得。

(3)继续练习教师教学技能,三笔字、简笔画、教师教学语言这三方面,通过努力,我希望一年后能有所突破。

三、结语

第一年我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但这不是终极目标,这只是这一年的努力方向。我将按照计划,扎扎实实的走好每一步,争取尽快适应教师的工作,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篇7:新教师一年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转眼间进入东南小学已经一年有余,回首这一年来的工作,一句话总结:过程是痛苦的,结果是欣慰的。

曾经一度很排斥当老师,因为这个工作又苦又累,而且肩负的责任是我不敢想象的。但是出于一些原因,最后还是踏上了这条“不归路”。既来之则安之,我就是这样安慰自己的。

一接手工作,我就和在座的很多同仁一样,被委以重任,担任班主任再教学语文。还记得第一堂语文课,就是一副图画,开学了,校门口的老师在迎接新同学。看似2、3句话就能讲完的内容,我足足准备了一天,也上了足足一节课,我自己都纳闷为什么会这么久。后来我懂了,一年级的小朋友我怎么能期望他听一遍就理解我的意思呢?我得像《大话西游》那个唠叨的唐僧一样,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讲解知识,重复重复再重复提醒日常规范。所以我现在已经习惯了一有空就去教室溜达一圈,看看有哪些情况需要处理,然后想个老太婆一样絮絮叨叨指示学生完成。我想这就是我自己做班主任的点滴经验总结。

错而改之,善莫大焉。这句话任谁都会说,但不是任谁都会做。平时静下心来我就会在旁观察其他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问声细语而又严厉干脆,反思自己,一生气就在那吹胡子瞪眼,猛拍桌子加大声喊“安静下来”。刚开始这很奏效,我也在为自己的威信洋洋得意,但久而久之,学生知道我就会这招,也就不怕我了。还记得有一次,我很凶的在课堂上大肆批评学生,一转身,发现一个学生正背着端坐在椅子上,而书包的拉杆却高高的伸过头顶,让人不由想起《旋风小子》里那背着晒着小短裤的旅行箱到处跑的小和尚。我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学生不明就里,有的跟着我笑,有的`看着我发呆,有的我都觉得他想哭。当我把手指向那个同学时,大家都笑了。事后我担心这会影响我的威信,结果莫名其妙的学生通过这件事反而觉得我亲切可爱起来。我觉得孩子只要将心比心的真心对待,比起大吼大叫和拍桌子要有用的多。现在我偶尔凶他们几下,他们就很听话。也许这就是“弹簧效应”。

我是个爱胡思乱想的人,一接手班级我就在想,这帮孩子不聪明怎么办?听不懂我在说什么怎么办?考试下来很差这么办?俗话说笨鸟先飞,我就每天在班级里泡着,让他们多写多抄多读多背,反正做的越多我越满意。虽然最后效果是还不错,但这方法苦了孩子又苦了自己。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我想最突出的我应该是多请教,多磋磨,研究出一套轻松学习法,就像201班的楼老师那样。这就需要我:

1、多听课,多学习,多请教。学校分给了我两名优秀的师傅,前一年我没好好珍惜,学习的还不够,好在这不是《大话西游》,一切还来得及,今后,我一定要多听课多请教,把他们的教学经验多多吸收。

2、多钻研。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在课堂上,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及时批改、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3、多看书,多写教学博客。去年紧张而又忙乱,书难以仔细研读,今年相信能更好地调节时间,从书中去领悟那些科学的教育教学的方法,与学生相处的技巧,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尽量坚持记录教学及课外与学生的交流,从中找出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从刚接手工作时的忙乱无序,到慢慢的开始熟悉工作,完成工作。这期间的汗水泪水欢乐,只是冷暖自知。当看到学生的天真无邪的笑容时,我开心;当看到学生的努力付出时,我感动;当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时,我欣慰。现在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时时牵动着我,我想教师是我的第一个职业,也会是最后一个,因为我已经离不开这些孩子了。

篇8:催生教师专业发展新“生境”

一、研修活动情况素描——乱花渐欲迷人眼

教学知识的建构也可以理解是各类专题知识群的链接与活化。需要运用统整性策略, 环环相扣地策划和实施研修活动, 以促进这种链接与活化的进行。毫无疑问, 教学新知的建构是长期的积累渐变过程。在这个问题上, 近两年共同体研修活动无疑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索。

1. 有效研修的理念淡薄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现在以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反思过去的教研共同体所组织的研修工作, 可以明显地看到, 由于过多地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 研修工作在内容、方法和评价上都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对研修活动的组织往往只是完成既定的计划而已, 对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方法的采用等没有做到精心组织、精细策划, 没有顾及教师的实际需求和需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 有时候虽然活动搞得轰轰烈烈, 场面热热闹闹, 但实际收效甚微。活动成为形式化、表面化, 没有注重活动的实质与内涵。如此现象, 是有效研修理念淡薄和有效研修指导思想存在偏差的集中体现。

2. 教师主体的意识缺失

研修活动无法抵达教师发展的自觉诉求, 未以“教师需求”为基础, 也未凸显追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各种研修活动我们采取轮流做东的形式, 轮到的学校将研修活动当成了学校教学研究的点缀。调查表明, 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觉得活动过程中在促进参与者的互动交流方面做得不够。这种漠视教师主体的行为, 造成了现场教师的主体意识严重缺失的现象。当与会教师成为旁观者或沦为活动“边缘人”时, 其参与愿望就大大降低, 活动的质量就会严重受损。

3. 行为跟进的意识淡化

把新的教学观念具体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实现教学的根本变革, 是新课程方案实施成败的关键。但观念的更新并不必然导致行为的变化, 要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并非易事, 需要连续不断的指导行为的跟进和教师自身实践行为的跟进。然而我们发现, 研训活动中虽能找到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所在, 但没有挖掘问题根源, 找到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没有深刻认识到一次研修活动对教师的影响是有限的, 研究的主题和组织的活动并不具有连续性、渐进性和系列化。

二、有效研修路径探寻——映日荷花别样红

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 思考和琢磨“怎样的策划组织才能够给教师以真实的收获”是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关于实践的学问, 一个需要理念支持的实践的学问。为此, 结合近年来各教研区的实践来探讨有效的研修话题, 与大家商榷。

1. 致力于有效活动主题的构建

如果说现今的教师培训是“要我学”, 那么共同体的研修要更注重“我要学”。研修活动的设计, 要从教师的内在需求来考虑, 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每一项活动。老师参加研修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自己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如果活动的组织者与活动的参与者没有这样的意图与愿望的话, 那么研修活动就会像一场戏。研修活动没有主题就等于“瞎子摸象”, 没有针对性, 犹如课堂教学没有教学目标一样。因此教研区举办活动必须通过深入学校调研、深入课堂听课或通过向教师问卷调查, 了解和掌握课改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本教研区教师急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据此归纳提炼出研修活动主题, 使研修活动更具有问题性、现实性和民意性, 也赋予教师更多话语权。如, 第三教研区每次活动都遵循“围绕一个主题, 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原则, 根据教师需求, 准确把握教学改革背景, 切中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 做到了研修活动组织有“观众意识”, 有的放矢。

试图通过一次活动就解决问题是不切实际的。一次活动能给予老师的影响是有限的。而要实现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行为的目的, 需要坚持对某一主题进行多方位的持续研究。成功研修活动的策划就要善于使教研活动的影响扩展到平时的工作实践中, 将若干系列性与连续性的表面相异而实质相关的研究活动联在一起。同时研修活动的主题不宜过大, 也不宜过于细小,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主题进行分解, 分解的小主题有一定的覆盖面, 需要分工合作才能共同完成。如, 去年有个教研区开展英语学科中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评价”问题的研究, 其研究流程是:表达学习评价中的困惑———收集与评价改革相关的学习资料——交流学习资料与学习心得———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现场呈现与研究———反思实践与改进———论坛交流并形成认识。研讨过程中主要针对事先设计的小主题进行深度对话、交流互动, 取得了很好的研修效果, 也为其他研修活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

2. 致力于有效活动形式的追寻

研修活动的形式和实质是辩证统一体, 一线教师普遍厌烦“大话研修”、“形式主义研修”、“表演性研修”等功利性的研修, 喜欢“实在一点、好用一点、好学一点”的研修。真正有实效的研修应该是形式与实质的适度结合, 通过形式这种载体循序渐进地开展研修, 以形式促实质, 最大限度地发展实质。教研区研修活动应设计多样化的参与方式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老师都有所贡献, 有所收获。

资源共享——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智慧共享。

共同体研修必然要为教学服务。现实教学中教师应用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并不能完全依靠第三方的开发。真正的课程资源建设者就是一线的教师。所以, 资源建设也是研修的重要方面。学校教学资源包括备课资源、教学设计、作业资源、学校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关于教育故事的案例资源等很多方面。它必须依靠团队合作, 共同建设。而建设的过程又是教师研究提高的锻炼。所以, 学校要坚持“合作性”的原则, 降低学生学业成绩对教师评价的影响权重, 而加大对教师参与合作性教研活动的评价和导向, 甚至可以将教师在集体教研中的贡献半定量地应用到教师评价中, 以改变当前教师间“竞争有余, 合作不够”的不良风气。坚持“合作性”的原则, 教研区学校教学资源全部对共同体学校开放, 实行共同享用。

同时, 可以建立异校听课评课签名制, 通过教学节、开放日、学校的教研活动和一些教学随访, 要求教师进行跨校和跨学科听课、评课, 听评后进行签名, 促使教师不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形成信息共享、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观课文化。去年5月, 为提升教师语文教学的理念, 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某学校邀请了市“陈可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陈可人校长到校为全校语文教师作题为《阅读教学三维目标落实的分析与对策》讲座。学校就邀请了同教研区其他小学语文教师全程参加了活动。

课例研习——以走向同伴互动为目的的智慧共享。

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学研究的重点。课堂教学分析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形式。随着新技术的引入以及教学研究组织策划的加强, 课堂教学分析也在与时俱进, 不断丰富。最常态的是一般的课例研究, 有些课例研究从“连续”、“滚动”开展上衍生, 像上海的“三阶段两反思”以及朴素的“二度教研”等;有些课例研究以对比为手段, 像“同课异构”等;有些课例研究从课堂教学过程的呈现方式上变化, 像现场观摩、视频转播、片断组合、说课演课等;有些课例研究从不同课型或研讨主题上体现特点;也有些课例研究采用微格技术, 或时间单元分析, 或动作单元分析。这些研究围绕着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来展开。主要从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入手, 整合共同体内专业引领力量, 实现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同步, 探索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于教师来说, 听课、评课是教研活动中最贴近实际工作的一个环节。不同教龄、不同教学经验的老师, 能够从同一堂课中观察出不同的东西, 是最能够“学以致用”的。要提高评课的质量, 不仅要从听课着手, 也可以从更改评课形式着手。我们倡导提出“N+N+N”的评课方式和观察方式。“N+N+N”是一个开放的评课系统, 一开始, 可以说很多优点, 很多可商榷的地方, 很多值得放大研究的细节。到后来, 应该是优点很多, 缺点很少, 由关注很多细节上升到形成大观念、大理念, 最终内化为我们的教育智慧。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在对话和交流的状态中激发教师的深度思考, 显化教学过程中的隐性智慧, 促进教学思想的碰撞和优化。这种评课模式, 有助于“教学共同体”中所有成员的专业成长。这是一种“共情理解”式的新思维角度, 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的优点, 学会从“他”的角度来理解“他”的教学设计的逻辑脉络, 欣赏过程中有可能会形成更有深度的课堂教学感悟。再次, 观课者必须带着有效观察课堂的视角和好的观察工具去发现细节和透视细节, “评优”过程也是充满着“专业挑战”的。可以说:“评优”除了是“欣赏与体谅”的过程, 它还是“反省与参照”的过程。

课题合做——以提高科研水平为目的的智慧共享。

课改中的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须通过有计划的系统的应用性课题研究来解决, 课题化的教学研究活动方式, 最能体现实践与研究的计划性与实践性。一线的教师普遍缺乏最新教育理论支持和导引, 急需有专业引领力量的指导与支持。为此, 教研共同体要有计划地开展科研培训, 以各类教科研专题培训班和主题研讨活动为载体, 引导科研骨干教师重拾书本, 学习相关理论, 充实教育理论功底。避免对理论的迷信和盲从的心理, 恰当借鉴和运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师的科研实践。通过以“群体学习”带动教师研修的方式, 有利于推动学校向学习型组织发展, 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水平。要引导教师致力于科研方法的创新,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 以研究者的眼光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用研究的态度来审视学生、审视课程, 研究课堂, 把教学、研究、生活融为一体。

教研共同体课题研究要坚持课题核心化, 设立龙头课题, 作为共同体重点研究的课题, 其他课题围绕龙头课题细化、延伸或拓展。围绕龙头课题, 学校之间相互合作、联合行动, 充分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 可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同时, 通过各校品牌课题的示范引领, 有利于课题研究成果与经验辐射。因此, 共同体还要强化同类研究课题相互之间合作攻关的意识, 建立同类课题资源共享、合作研究的机制, 推进科研团队的研修水平, 以独特的研修文化来影响科研团队。如, 作为台州市首批基础教育项目研究基地, 锦园书香校园建设享誉台州内外, 书香研究独领风骚。今年, 锦园小学凭着台州市书香校园研究基地这一优势, 引领箬横二小等参与书香校园小课题群研究, 分享研究心得, 从而有效促使第五教研区共同体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

合力培训——以加快青年教师成长为目的的智慧共享。

多层结对。经验、能力、特长互补或有相同需要的教师, 互为师徒, 结成教研伙伴。如, 建立名、新教师跨校和跨学科带教制度, 建立以强扶弱“同心圆辐射式”的团队 (学科) 结对制度, 建立以特长互补“不同调色板式”的校本课程开发结对制度等。

校际会课。主要通过“课”的形式来交流对新课程理念和任务的理解, 探讨课堂问题的解决。一般以上课一反思、说课一提问、对话一分组讨论一汇总、整理的流程开展, 时间安排为半年一次, 学期是小会, 学年为大会。

教学互访。开展教师间的相互邀请或主动走访活动, 针对课堂教学疑难问题, 通过访问获取他校同行的智慧。这种形式较为松散、自由, 但由于教师有“不能失了礼数”, “不能让人家失望”的心态, 因此教学互访的主客双方都能认真准备, 教师学到了经验、切磋了技艺, 同时也分享了情感和友谊, 体验到了教学的快乐和幸福。

骨干引领。充分发挥共同体内名优教师的示范作用, 以学科为单位建立先导小组。通过名优教师的“说”、“上”、“评”、“析”课, 促使全体教师对新课程的通透理解, 从而以点带面, 带动全体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变革。

相互开放。建立异校听课评课签名制, 通过教学节、开放日、学校的教研活动和一些教学随访, 要求教师进行跨校和跨学科听课、评课, 听评后进行签名, 促使教师不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形成信息共享、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观课文化。

3. 致力于有效后续行为的跟进

教学现象是复杂的, 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并不是靠一、两次的实践能完成的, 其间必然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因此立足常态, 让教师紧紧咬住“课堂教学的问题”, 不断地与他人进行“碰撞”——对话, 连环改进, 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和提高实施新课程能力与水平的关键所在。有效的研修活动还需要“行为跟进”。“行为跟进”是将活动中研讨的问题进行结构化, 在理性认识提升之后落实到后续的实践行动中。这才是研修活动的重要目的所在。

要达成此目的, 一是让研修活动“余音绕梁”。建立网络论坛 (BBS) , 将每次研修活动的指导意见、典型案例、课程故事等分类发表, 供老师们互相学习, 并开展专题性的在线讨论。如, 有各教研共同体经过深入地思考、周密地策划和几次调整、改版, 合理设置了栏目。“教育视界”中的“专家视点”、“信息广角”等栏目汇集的前沿的课程思想和教改理论, 让老师们茅塞顿开;“课题之窗”中的“研究进展”、“实验成果”等栏目可让实验学校的研究足迹和科研成果得到充分而及时的展示和交流;“课程改革”中“校本教研”、“校本课程”、“样本班追踪”、“感悟交流”等栏目展现的课改先行者宝贵的经验、创造性的工作方法以及实验者真实、丰富的反思体会, 让老师们找到了良师益友, 课改不再是孤军奋战。利用网络研修形式延续和拓展研修活动时空, 通过发贴、读帖和跟贴, 实现教师之间的教研互动, 使教师的教学思想在这里碰撞, 教学经验在这里分享, 教学能力在这里得到快速提升。就在这样不断的审视、推敲、磨合中让知识与智慧相融, 使经验与理性整合, 进一步达成研究共识, 并将共识转化为教学建议与教学行为。

二是让研修活动“落地生根”, 教师可将研究主题与内容在本校的校本研修和教研组活动中, 多层面、多角度、多视域地与同伴展开互动交流, 深入研讨, 从而引发思维碰撞, 或分享共识成果。

三是让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观身自照”, 教师的教学实践既有理论指导下的行为跟进, 也有经验层面的可操作的行为跟进。时时关注、审视、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 保持对先进理念的敏感, 保持与自身的专业对话, 从而引领自我不断发展、不断超越。

上一篇:登报遗失声明下一篇:寿诞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