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胜知识产权】深圳君胜知识产权讲解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

2024-04-24

【君胜知识产权】深圳君胜知识产权讲解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精选5篇)

篇1:【君胜知识产权】深圳君胜知识产权讲解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

【君胜知识产权】深圳君胜知识产权讲解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

【君胜知识产权】根据国务院赋予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优惠政策和《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及其他相关文件规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企业可以享受以下高新产业优惠政策: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亦庄科技园内设立经营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级高新产业园区的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减按15%税率征收。出口产品的产值达到当年总产值40%(不含)以上的,经税务部门核定批准的企业,企业所得税减按10%税率征收。

1、内资企业优惠政策

自2006年1月1日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获利起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免税期满后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上述企业在投产经营后,其获利以第一个获得利润的纳税开始计算;企业开办初期有亏损的,可以按照税法规定逐年结转弥补,其获利以弥补后有利润的纳税开始计算。按照现行规定享受新办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起两年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内资企业,应继续执行原优惠政策至期满,不再享受自获利其两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2、软件企业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新创办的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所得税。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2010年前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对软件企业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含软件)及配套件、备件,除列入《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和《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的商品外,均可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3、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自认定之日起三年内,所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地方收入部分,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之后两年减半支持。经认定的重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自认定之日起五年内上缴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地方收入部分,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之后三年减半支持。对上述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80% 用于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20%纳入技术创新资金集中使用。

4、对单位和个人在本市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其他优惠政策:

2006年1月1日以后,企业新购进的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台价值在30万元以下,可一次或分次摊入成本。企业当年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可再按当年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含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超过30万元的部分,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本文来源:)。

篇2:国外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推进政策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是一个致力于促进使用和保护人类智力成果的国际组织, 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是联合国组织系统中16个专门机构之一。它管理着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各个方面的24项国际条约 (16项关于工业产权, 7项关于版权, 加上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 。

作为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水平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为帮助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产权,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建立了针对中小企业的援助机构, 并组织规划了有关活动与服务, 主要包括:促进中小企业更加主动和有效地使用知识产权;提高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促进政策和实施项目的能力;改善有关公共机构、私人机构以及民间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给世界各国中小企业支持机构提供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的信息和咨询服务。开展的主要活动有:⑴发展全面的、用户友好型促进知识产权信息交流的资讯网络, 指导和训练针对企业的一揽子服务;⑵与相关国际组织或国内组织举办面向特定目标观众的培训活动和研讨会;⑶研究学习不同国家知识产权商业化运作的相关问题;⑷向中小企业支持机构提供援助, 例如为创新中心、孵化基地、商会、研发机构和其他成员或顾客提供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支持和服务;⑸开展面向企业和中小企业服务的案例研究和最佳实践总结;⑹发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电子讯息的月刊。

美国

1、法律政策支持。美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先后通过了《拜杜法案》、《小企业技术创新法》以及小企业技术创新 (Sma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 简称SBIR) 计划。《拜杜法案》允许受联邦资助的大学和小企业可以就科技成果获得专利, 从而明确界定科技成果的产权。对中小企业和非盈利组织优惠对待, 通过特许中小企业和非盈利组织获得专利权鼓励小企业在研发、创新技术方面投入资金与人力。《小企业技术创新法》以及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 (SBIR) 规定, 所有研究开发预算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 联邦机构都会划拨出一定比例的经费来参与“小企业技术创新 (SBIR) 计划”, 以期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潜力, 并实现中小企业智力成果的商品化。

2、提供信用担保、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服务。美国联邦小企业管理局通过推动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摸索出一套适合市场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体系。据统计, 半个世纪以来, 小企业管理局的信用担保体系帮助了已近2000万家中小企业。此外, 小企业管理局还联合民间力量成立信用保证基金, 提供知识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服务, 提供直接资助或全额担保的方式, 进而提升知识型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 为其发展进行信用保证。

3、知识产权证券化。美国偏重于利用金融市场来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 同时美国还是知识产权证券化理论和实践的发源地。美国金融市场支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的重要手段表现为开拓风险投资事业及开发新金融产品, 特别是在文学音乐美术、表演艺术、商标权、专利权等方面, 出现了大量的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成功案例。

4、专利费用减免。美国政府在中小企业创办企业时会给予专利费用减半的优惠, 使用电子申请的小规模个体申请费还可再减半等措施。

日本

日本2002年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的目标, 2005年政府设置了以内阁总理为首的知识产权战略本部, 本部设立了3个工作组以推动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 把知识产权的政策推进到各个领域, 在国内营造知识产权文化的优良环境。日本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推动中小企业创新技术, 而且通过使用这些技术作为知识产权来战略性地进行经营。这些措施包括:

1、在综合支援中心为中小企业、合资企业和其他组织设立联络部门, 以方便它们找到专利代理人和律师, 联络部门还提供有关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管理的必要信息。

2、向中小企业和合资企业派遣知识产权专家和顾问。

3、支持中小企业和合资公司实施研发计划。日本政府为中小企业和合资企业的研发活动提供它们获得并使用国家项目中使用过的先进研发器材和设备。

4、减少专利申请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 例如, 专利代理费用, 检索服务费用以及关于获得国内和国外专利的咨询费用, 以支持中小企业和合资企业获得知识产权。

5、支持中小企业和合资企业的业务向国外扩展:许可这些企业获得国外专利, 国外假冒的损害调查以及进行与知识产权执法和诉讼相关的其他活动。

6、在日本加强打击知识产权侵权的措施。为了避免大公司滥用谈判地位不适当地获得小企业的技术或造成侵权, 政府建立了支持中心来为此问题提供咨询服务以及将此类侵权事件报告给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

7、促进利用知识产权信托以及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8、加强对中小型企业和合资公司的管理人员、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提高他们在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9、认可并嘉奖中小企业和合资企业研发的杰出技术, 该技术须有利于国家经济、产业发展和技术革新。

10、鼓励当地政府推动知识产权创新循环, 支持当地中小企业发展知识产权战略, 鼓励这些地区的产业-学院-政府之间的合作。

11、在政府采购中有效地利用知识产权。在适当的条件下, 政府促进统一地采购中小企业和合资企业持有知识产权的产品。

12、促进以大学为基础建立的初创企业, 采取的方式为:鼓励其可以使用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里的研究设备、器材与技术;符合产业的需要和学术的技术传播;派遣商业管理专家到大学初创企业;增强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公司的网络服务功能以支持大学初创企业;鼓励和教育研究人员和学生参加启动投资公司的挑战。

韩国

自上世纪末亚洲经济危机以后, 韩国政府把高创新型和中小型企业定位为韩国经济产业的基础和经济发展的源泉, 替代了以前财阀系大企业的地位, 重视对技术型的中小企业扶助, 致力于培育有研发新技术、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通过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使中小企业受益, 达到扩大中小企业投融资、增加就业等的实际效果。

韩国政府全面推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从专利申请到专利技术评价、专利技术事业化, 国外知识产权审判诉讼方面的费用资助, 还设立了包括专利局审查官在内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智囊团, 对有成长潜力的技术创新型中小企业实施资助, 在专利战略、专利事业化等方面引入专家指导。

韩国知识产权局在1999年9月推出了“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普及计划”, 在这个计划的引导下, 许多中小企业首次提出了专利申请。韩国知识产权局还会同14家相关机构 (包括韩国商会) , 开展了中小型企业取得知识产权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简称IPR) 运动, 目的是提高中小型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 并鼓励它们取得知识产权。为此, 韩国知识产权局在38座城市举办了关于知识产权 (IPR) 的巡回讲习班, 并在知识产权局审查员与390家中小型企业之间建立了姊妹关系, 以提供关于取得和管理IP的实际信息。

欧盟

1、信息服务支持。欧盟针对中小企业建立了一系列信息咨询服务机构, 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欧洲信息中心 (European Information Centres) , 它定期向中小企业发布有关欧盟研究与创新活动的开发信息、技术转让计划、专利查询、商标查询等全面信息, 并且还帮助中小企业积极寻求合作伙伴, 研究活动的潜在资金来源等。目前欧盟已启动了10余个与中小企业科技研发相关的项目, 投入数百亿欧元, 这些项目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新技术的研发, 大大增加技术以知识产权形式保护的可能性。

2、知识产权法律支持。欧盟目前已建立许多知识产权援助独立机构, 为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提供免费指导和咨询。一方面, 这些独立机构开通的网站定期发布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重要信息和有关政策解释;另一方面, 独立机构里面的法律专家将针对中小企业各类知识产权问题提供免费咨询活动, 并负责审查法律文件。另外欧盟委员会还对市场上损害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提出惩罚性建议, 根据案情处以四年以下的刑事监禁和30万欧元的危害健康和安全风险的罚款的严厉措施。

3、研发资金资助。欧盟委员会在近几年推出大量的政策与措施中, 特别强调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 强调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留下应有的份额。2007-2013年期间, 欧盟资助中小企业的研究和发展的资金支出达到了约50亿欧元, 专门用以改善中小企业的资金条件、环境保护创新和企业服务, 促进技术改革中更大范围内紧密的、结构性的合作。

篇3:深圳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战略运用

深圳市知识产权局

深圳是中国最具创造力的城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完全符合深圳这个创意之都的城市性格。深圳在发展高新技术、软件、动漫、网络游戏等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方面,具有的不仅仅是条件优势,而是已经有一批像华为、腾讯这样的国内领军企业创业在深圳,成功在深圳,在深圳聚集起可观的技术优势、知识产权优势。

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

其一,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2009年机构改革后,深圳充分发挥机构改革整合优势,统筹推进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职能,努力构建“大知识产权”新格局,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2011年在政府职能调整中,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加挂深圳市知识产权局牌子,为深圳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全面提升“深圳质量”内涵和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二,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战略纲要颁布实施,深圳市政府印发《深圳市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战略纲要(2011—2015年)》,成为全国首个将知识产权与标准紧密结合的纲要,明确了深圳未来五年知识产权与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提出将深圳建设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结合示范城市的战略目标,成为新时期深圳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工作服务全市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今后五年的工作开展。

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

截至目前,深圳国内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达5万件左右,专利密度为39件/万人,高出国家“十二五”规划2015年每万人3.3件的目标十倍,高居全国榜首。

知识产权联盟建设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深圳市高度重视知识产权联盟建设,在中国彩电专利联盟、深圳市LED专利联盟的基础上,又先后成立了深圳市新能源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超材料技术产业联盟和生物医药专利联盟。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作为联盟成员的发起单位,在超材料技术、生物医药领域开展联合创新和产业布局,仅光启研究院一年的申请发明专利就超过千件,成为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龙头和引擎。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取得良好效果。大运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顺利完成。

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专利周、商标节等重要节点和重大活动,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工作。

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工作扎实推进。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名人讲堂”和“知识产权鹏城论坛”品牌培训活动,完成多项宣传培训项目,接受培训人员达5 000余人次。深圳市人民检察院主办打击和防范侵犯知识产权研讨会,搭建保护知识产权理论实务研究高地。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推动深圳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建设,联合召开知识产权学院第一次理事会预备会议,与深圳大学协调完善《理事会章程》,建立健全学生选拔规则,制定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推动第一批20名知识产权方向研究生进入实习阶段。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2001年腾讯公司申请了互联网的第一个专利,2003年在国内第一个组建专利团队。近八年来,其专利申请、授权量在互联网业内稳居首位,与华为公司有实体产品不一样的是,腾讯申请的几乎全是计算机软件通信类专利,并几乎涉及所有互联网应用产品。2010年,腾讯获得了中国专利金奖。在腾讯1 000多件授权专利中,含金量最高的创新发明专利占“主打”,所占比例高达99%,仅有3件为外观专利,7件为实用新型。

一条知识产权兴业之路

“以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打造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腾讯公司的战略方向。

腾讯公司所获得的各项授权专利已被广泛应用到了腾讯所提供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上。例如,在参观介绍中,我们看到,深受网友喜爱的QQ群组聊天功能、手机与QQ互通功能、快速传文件服务、TT浏览器的单窗口多页浏览等功能已经成为了行业标准,同时也成就了腾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仅以QQ拼音输入法为例,该产品在一年之内用户数量增长近6 000万,同时申报专利也超过50项,覆盖输入法核心功能和多项辅助功能。表明腾讯公司的研发产品在不断提升市场地位的同时,也建立起稳固的专利壁垒。现在,知识产权已成为腾讯公司重要的生产资料,可以说,腾讯的发展之路就是一条知识产权兴业之路。腾讯已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卓有成效的范例。

腾讯公司目前超过50%的员工为研发人员。公司不仅为新产品建立了一整套内容涵盖域名、商标、版权、专利等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还专门投入开发了专利电子平台,来支持公司内部专利的管理流程。从专利申请、查询专利到专利维护管理工作,腾讯实现了完全的电子化,并有完善的激励体系。

腾讯还在新产品的SCM系统中,加入对产品及新业务进行发布前的知识产权评审,以便及时发现新发明、新创造,同时也能防止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腾讯非常重视保护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重视员工的知识产权教育。腾讯不仅设置有法务部,负责公司知识产权的全面管理,包括知识产权日常维护和知识产权许可贸易的审查,还在研发中心设置了专利团队,负责对公司的技术发明进行专利发掘和国内国际保护。

nlc202309021644

复合保护立体

维权

为了保护企业创意成果,腾讯实施了知识产权复合保护战略,立体维权,即:为新产品建立一整套内容涵盖域名、商标、版权、专利等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其具体做法有三种:

其一,版权+商标权。2000年,腾讯创造性地设计出企鹅卡通形象代言企业产品,这一卡通形象不仅被进行版权登记,同时还进行全类商标注册保护。在商标保护方面,腾讯的策略是对核心商标实行全类注册保护。QQ、企鹅卡通形象是腾讯的著名商标。QQ商标随着用户群的扩张,被誉为亿万网民的聊天品牌。腾讯不但对企业名称、公司域名、软件产品名称进行商标注册,对经典的广告语如“Q人类、Q生活”也都进行了商标注册,另外还申请注册防御性商标。其二,版权+商业秘密保护。对一些已经创作完成的作品,如软件代码、设计图纸等,始终以周密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加以保护。其三,版权+专利保护。在专利保护方面,腾讯通过建设专利管理数据库系统与专利申请项目跟踪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专利申请的整套电子化流程与管理。

延伸授权品牌增值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让腾讯有效地捍卫了智力成果,并且通过知识产权授权,让腾讯品尝到了品牌增值的巨大甜头。

2000年,腾讯开始开展QQ品牌及卡通形象授权业务,授权专业公司生产销售QQ周边产品,推出一系列产品。一时间,QQ迅速成为媲美“米老鼠”“唐老鸭”、Kitty猫的新一代时尚娱乐符号。QQ迷的疯狂抢购以及市场上一夜之间冒出的大量仿造品,有力地验证了这个经营思路的可行性,这开创了中国互联网公司创造、发展卡通品牌的先河。2005年3月,腾讯独家授权与郑州小樱桃卡通公司创作出版《QQ漫画》。卡通品牌形象授权是腾讯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为知识产权增值的代表性业务。

腾讯经过几年的摸索,还制定出一套颇有特色的管理QQ品牌形象授权的方法:腾讯要求所有使用QQ卡通授权的产品在开发、生产、销售、宣传中如需设计、开发、使用、再创作与合同授权形象之一近似或变形或再创作产生的图形及文字以及含有QQ的产品名,须事先征得腾讯同意,并且这些近似、变形或再创作产生的图形及文字,以及含有QQ的产品名的知识产权(版权、专利、商标)均归腾讯所有。

因势利导,适时调整专利战略

腾讯专利申请演绎了从数量到质量的跃升,在2007年之前,腾讯走的数量取胜之道,并在2007年达到峰值,一年申请量多达600件。原因在于,2001年至2007年刚好是腾讯快速发展时期,其在此阶段快速申请专利主要是出于技术安全考虑,因为互联网产品并无国界限制,国际竞争对手都在各个领域申请专利,中国互联网企业如果不申请,将使中国互联网产业处处被动。

加大海外专利申请的力度,注重海外布局。谷歌在美国的专利申请数量远低于其在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申请量,这表明谷歌在专利上有成熟的海外布局。腾讯也在进行这一战略,从今年开始加大对海外尤其是美国专利申请的力度。

对于腾讯,现在正处于其专利布局的第三阶段,更多的是做查漏补缺,对互联网发展前沿的技术和产品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形成自己的专利申请布局。在国内市场上,腾讯现正研究探索电子商务、广告等新类型的专利申请。这些新类型在国外获得专利比较容易,但在国内仍属新兴产业,专利申请相对较难,很多申请都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讨论的热点,审查员与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者也经常一起探讨此类申请的专利保护问题,共同推动互联网的发展。

腾讯知识产权战略的启示

腾讯知识产权战略的成功实施,首先在于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同时,熟练掌握国内外法律规则,通过合理的商标、版权、专利布局,实现自己品牌和技术的跨国保护。小企业可以从简单的商标、版权注册登记开始;中型企业可以根据经验和企业成果扩展到知识产权的各个领域和不同深度;大型企业则要将知识产权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来整体实施。此外,知识产权只有同研发、市场、运营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渗透到公司运作的各个层面,不断增值,帮助公司提升市场领导地位,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陈海峰)

篇4:【君胜知识产权】深圳君胜知识产权讲解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

1 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1 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随着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 我国已成为知识产权大国, 但并不能从整体上改变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不强的局面。据统计, 2010—2012年期间, 中国知识产权局对全球专利授权总增长的贡献率 (36.5%) 远小于对全球专利申请总增长的贡献率 (72.6%) [1]。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方面还不足, 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够、知识产权国际化程度低、专利市场化水平不高、专利构成结构失衡等。

据统计 (见表1) , 2011年, 全国325 73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 当年申请专利的企业只占10.3%;获专利授权的仅占9.3%;拥有有效专利企业占13.9%。2011年在获得专利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 平均专利授权量约8.5件, 平均发明专利授权量约1.1件;按单个企业计算, 平均专利授权量为0.79件, 平均发明专利授权量为0.1件。统计数据表明, 我国近9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 自主知识产权尤其是发明专利严重缺乏。

注: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活动与经济效益状况报告》整理

据统计[1], 根据《专利合作条约》 (PCT) 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中, 2012年, 美国的PCT绝对申请数最多 (51 643件) , 排其后的四位依次是日本 (43 660件) 、德国 (18 764件) 、中国 (18 617件) 和韩国 (11 869件) 。中国与美国、日本的绝对数量还有巨大差距, 在排名前50位申请PCT的企业中, 中国仅有2家, 中兴通讯排在第1位 (3 906件) 、华为排第4位 (1 801件) , 两家企业占全国PCT申请量的30.64%;而来自日本的企业有20家, 数量最多, 松下 (2 951件) 、夏普 (2 001件) 分列第2和第3位;美国14家, 德国5家, 韩国3家, 法国和芬兰各2家, 荷兰和瑞典各1家。日本企业的PCT国际专利申请主要涉及电子、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等多个领域, 而我国企业主要集中在通信和网络产业, 产业分布单一。以上数据说明尽管我国专利数量在世界领先, 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数量还很少, 知识产权国际化程度低, 境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 这不利于企业的出口和开拓国际市场。

专利维持时间的长短反映了技术水平和经济价值的高低。2012年, 在中国知识产权局申请的有效发明专利中, 国内企业、国外企业维持时间10年以上的比例分别5.5%、26.1%。其中, 华为、中兴通讯维持10年以上的比例分别为8.8%、5.5%, 松下和三星分别高达27.5%和24.3%。此外, 国内、国外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技术重点不同, 前者更关注中下游领域的研发, 后者关注中上游领域的研发。这说明, 核心技术领域被国外企业掌控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 国内企业仍需尽快提升核心创造力, 提升企业专利市场化水平。

在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中, 发明专利是创造水平及科技含量较高的, 是衡量专利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比较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类型及有效专利的构成结构 (见表2) , 国内无论是发明专利申请比重 (28%) 及有效发明专利的比重 (15.7%) 均很低, 主要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为主;而国外在华申请的发明专利申请比重 (84.8%) 及有效发明专利的比重 (79.9%) 则很高,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所占比重很小。当然这也与大多数发达国家不采用实用新型制度或运用方式与我国不同有关。2012年, 在家用电器领域, 松下、三星在华有效专利八成以上是发明专利, 而我国格力、美的拥有发明专利比重分别仅为5.0%、2.4%。统计表明, 国内专利申请和有效专利构成结构不均衡。

注: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发布的《2012年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

据统计[1], 在按来源划分的每百万人口的居民专利申请排名前20个国家中, 2012年, 中国 (396) 排名第11位, 远落后于排名在前五位的韩国 (2, 962) 、日本 (2, 250) 、瑞士 (1, 013) 、德国 (902) 、美国 (856) [2]。2012年, 在居民申请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方面, 中国 (4 980) 排在韩国 (10584) 和日本 (7 160) 之后, 与韩国、日本还有很大差距。中央企业的高投入、低创新的现象尤其突出。一项统计显示, 2009年, 中央企业研发经费占全国研发经费投入的31.8%, 但中央企业占全国专利状况的比例则很低:专利申请占4.5%, 发明专利申请占8.7%;授权专利占4.1%, 发明专利授权占7.5%[2]。这表明专利密度所表征的人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亟待加强。

WIPO的统计表明, 专利文献中含有世界上95%以上的创新成果, 约70%的发明创造仅在专利文献中公开。充分利用专利文献, 能缩短60%的研发周期, 节省40%的研发经费。有效地运用专利信息进行市场分析和技术预测可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但是, 漆苏[3]、马虎兆等[4]调查发现, 很多企业在开展研发工作时没有进行专利检索, 不了解竞争对手的技术现状, 即使进行了专利检索, 多数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运用能力也明显不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企业内部而言是因为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意识, 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制度及人才保障滞后。外部条件方面是因为知识产权部门和专利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专利信息服务平台还不能很好满足企业的需求, 专利信息培训指导不足。

1.2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缺乏。很多企业没在研发项目立项前进行专利分析, 结果是研发成果或属他人的专利保护范围, 或被他人抢先申请了专利, 变成"无效研发", 其商业化遭遇专利壁垒;或在引进技术时, 仅强调消化吸收再创新, 却没有及时跟进知识产权保护, 导致研发过程中未及时申请专利的权利的丧失。数据表明, 在我国规模以上企业中近年有专利活动的也仅为10%左右, 中西部与东部的企业专利活动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即使在专利申请量高居全国的深圳市, 企业对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普遍不高。据深圳海关的数据, 2011年, 深圳企业申请专利六万多件, 其中, 发明专利11 826件, 但企业向海关新增申请备案仅150件, 其中新增申请专利备案仅42项[5]。这导致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一出来就被仿冒, 丧失国际市场, 甚至造成部分企业濒临破产。若按国内企业PCT申请的数量来计算, 在海外进行专利保护和专利布局的意识和能力就更弱。而发达国家的企业凭借其雄厚技术实力, 在我国提交了大量专利申请进行专利布局。

企业知识产权纠纷多。近年来, 随着我国专利申请量急剧增长, 专利侵权民事诉讼案件量也大幅增长。2013年, 全国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预计突破10万起, 居全球第一。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 加上许多中小企业自主研发实力不足, 企业在国内外市场频频遭遇知识产权诉讼, 严重威胁一些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去”, 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与日俱增, 如海外投资和跨国并购未买到核心知识产权或陷入知识产权陷阱, 海外参展出现展品被抄袭, 产品出口面临国外企业专利包围[6]。知识产权海外维权的成本相当高也相当复杂, 单靠企业一己之力很难有效维权。

知识产权维权困难。据2010全国内资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座谈会反映, 由于专利维权周期长、成本高、效果差, 导致许多创新型企业寻求知识产权保护信心不足, 在遭遇侵权后往往放弃诉讼[7]。造成企业知识产权维权难的因素主要包括:现有知识产权刑事犯罪的法律与司法解释过于原则和宽泛, 缺乏可操作性, 执法标准不统一, 基层执法难;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地方行政机关与刑事机关之间衔接不够, 存在“有案不移, 以罚代刑”。目前我国法院受理的专利诉讼主要为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就是证据问题, 而知识产权存在取证难、证据隐蔽、证据短暂等困难, 这也暴露了我国专利侵权诉讼制度设计的缺陷。

1.3 企业知识产权运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企业知识产权经营能力不足。据统计, 在有效专利方面, 2012年, USPTO拥有的有效专利最多, 约224万件, 占世界总量的26%;JPO的有效专利为169万件, 占20%;SIPO因21世纪初颁布的专利授权数量很少, 2012年SIPO的有效专利为875385件, 大大低于美、日[1]。2012年, 有效专利平均年限维持在10年以上的国家有加拿大、德国、南非、印度、芬兰、美国, 而中国的2012年有效平均年限为7.2, 比这些国家的有效专利平均维持年限短2~4年。据相关部门统计, 现阶段我国专利技术转化率还不到15%, 其中高校低于5%。数据说明, 国内企业有效专利占比少及有效专利平均维持年限低, 国内企业专利市场价值不高, 经营能力较弱;而国外企业更加注重专利布局及运用专利为企业的市场竞争服务, 其维持权利的意愿更强。

我国知识产权市场的发展受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表现在: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是在各地政府投入下建立的, 存在法律缺位;知识产权交易商业运作模式不完善;中介服务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社会诚信文化还没形成等。知识产权是非物质性无形资产, 具有独特性、惟一性, 其价值只有通过评估才能确定, 而我国企业对知识产权资产和价值意识缺乏, 重保护、轻资本化运作。肖侠[8]、冯晓青[9]认为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和成熟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评估规则、程序和制度, 专业性的、水平比较高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很少;评估机构自身能力有限, 缺乏权威的评估机构;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不高, 结果导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不理想。

近年来, 虽然我国的发明专利运用能力稳步提升, 但知识产权技术通过商品化、产业化实现其价值的比例不高。据国资委问卷调查, 我国80%以上的企业无专利或版权交易活动, 90%的企业无商标交易活动。由于企业不能通过知识产权交易和许可盈利, 技术研发投入得不到价值补偿, 企业逐渐失去技术创新动力。从企业内部分析, 由于科研成果需要再加工才能用于生产和制造, 受制于专利技术不成熟、技术配套缺乏、商业价值低、产业化人才短缺、资金匮乏等因素导致企业虽然拥有知识产权但实施率低;从外部分析, 专利运用能力低是由于专利权流转的公共服务环境和体系不完善,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知识产权资本运营环境不完善, 知识产权商业化、产业化渠道不畅等。

1.4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 大量企业没有设立知识产权 (或专利) 管理部门, 专利经营管理人才极度欠缺。在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企业中, 也只有约1/3是专职机构, 多数是兼职机构[3,4], 导致很多企业应对知识产权管理和纠纷的能力不足。

洪群联[10]、冯晓青[11]认为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中, 总体上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比较匮乏, 大多为从事一般性知识产权咨询和代理服务, 不能胜任创新主体日益增加的知识产权服务需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机制不健全, 产业规模小, 行业集中度不高, 地区分布不平衡, 水平参差不齐, 服务不规范, 服务能力弱, 信誉不高等;国际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就更少。

企业缺乏严格的知识产权管理规章制度和战略规划, 导致专利申请后利用率很低甚至造成技术流失。赵旭等[12]认为许多企业未把知识产权管理纳入日常管理, 在明确产权归属、激励职务发明、解决纠纷、知识产权运营、无形资产评估等制度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特别缺乏有效调动职务发明人创新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2 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政策需求分析及框架构建

2008年, 我国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各级政府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 有效促进了企业知识产权建设。但是从我国知识产权的质量, 知识产权的商业化、产业化, 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的现状可以看出, 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方面的能力均显不足, 这需针对企业知识产权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系统性地完善知识产权政策, 以便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本研究针对企业知识产权政策需求, 提出一个系统性的政策框架, 为以后调整和制定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于政策工具的研究, 其中以Rothwell和Zegveld[13]提出的创新政策工具的分析框架最具代表性。他们将创新政策分为三类, 包括供给面政策、需求面政策和环境面政策。本研究采用此政策分析框架, 根据知识产权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层面划分为三个方面, 包括技术供给面政策工具、创新环境面政策工具和市场需求面政策工具 (见图1) 。

供给面政策、环境面政策、需求面政策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 供给面政策作用于知识产权创造, 需求面政策作用于知识产权商业化、产业化, 环境面政策则通过对知识产权的供给和需求的作用间接影响知识产权创造及知识产权商业化、产业化。有研究将技术发展和创新扩散创新链划分为6个阶段, 依次是科学探索和技术发展、技术初步兴起、进入相对低潮、重新寻找新技术方向、主导技术出现和创新扩散[14]。其中前3个阶段以供给面政策为主, 后3个阶段以需求面政策为主, 第4阶段需二者互相搭配使用。

Flanagan等[15]指出, 创新驱动经济的成功不能仅仅依赖传统意义上的科技政策, 这体现在系统性理论基础和创新政策类型的出现, 创新政策类型同时强调“需求面”和“供应面”政策工具的作用。许多供给面政策工具的知识和政策经验研究表明, 现有广泛使用的供应面政策措施与需求面干预性政策措施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更为重要。

2.1 供给面政策

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源泉。供给面的创新政策包括研发投入、专利信息库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和专利联盟等。供给面创新政策的出发点是推动知识的产出和供给, 通过知识的溢出和外部效应,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表现为“技术推动”。我国以往制定的创新政策主要是供给面的政策。

研发投入。鼓励和引导企业及研究机构加大研发经费投入, 建立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立项和评价的机制, 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科技资源, 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提高产业集中度, “在一些重要产业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和提高系统集成能力, 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 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

专利信息建设。为建立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的核心竞争优势, 国外跨国企业注重加强在全球主要市场的专利布局, 在此竞争态势下, 我国需加大对专利导航工程的建设, 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的竞争信息, 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和优化专利布局结构, 逐步实现专利和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为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有效引导。

人才队伍建设。需整体提高我国知识产权人才数量、素质和能力。深入调研知识产权人才需求, 针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与执法人才、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知识产权人才, 建立分级分类的教育培训体系:培养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 发挥领军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国际化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探索对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 发挥知识产权网络课堂课程和远程教育的作用。此外, 要完善知识产权人才专业技术评价体系。

产学研合作。我国虽然知识产权数量增长快, 但核心知识产权少, 创新合力不足, 尤其是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商品化、产业化的比例非常低。政府需持续关注创新投入的产出质量和效益, 可通过设立专项基金, 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 推进政产学研深度合作构筑专业联盟, 构建产学研共同投入、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机制。

专利联盟。大力推动产业内企业组建专利联盟, 建立专利池, 促进企业联合创新和开发, 共享知识产权和实现集体维权, 避免恶性竞争。据统计, 目前广东共建立24个专利联盟, 提升了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 促进了产业的良性发展和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2.2 环境面政策

环境型政策工具表现为对产业的影响力, 指政府通过法规管制、财务金融、租税制度等政策影响技术发展的环境因素。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保障知识产权供给双方利益的根本法则, 通过法律法规把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一方面要梳理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要不断完善法规, 增强执法过程中约束性、规范性和透明性。

标准化。其一, 产业技术标准化。标准化是企业界、消费者、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方自愿合作达成共识所制定的技术规范, 标准化是创新的重要推动者。万炜、曾德明[16]认为, 要塑造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需引导高技术产业内重点技术领域、重点发展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通过协作研发、自主创新技术转化, 将产业优势技术、战略产品和关键技术推广为国际标准。建立产业技术标准化战略体系, 起到实现加速技术创新, 保护创新成果和减少交易成本、加快产业化进程的作用。其二,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标准化。2013年国家正式颁布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 需大力推动建立较为规范的贯标工作体系和市场化认证服务模式, 促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标准化, 形成一批示范性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知识产权保护。为加快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处理, 需加大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的建设力度。如2011年中山市成立灯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构建了专利授权、维权、确权三大快速通道, 将结案时间由原来的半年缩短至1个月内。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 试点推进成立知识产权法院, 由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部门共同参与知识产权维权, 建立行政、刑事、民事诉讼的“三审合一”司法体制, 起到统一司法标准、提高司法效率、加大知识产权维权力度的作用。为减少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纠纷和加强海外维权能力, 需完善多部门联动的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建设机制, 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设立企业知识产权海外预警服务平台和维权援助专项资金[6]。

质押融资。自2008年起, 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在29个地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投融资服务试点, 各地探索形成了不同的模式, 如北京市的“银行+知识产权质押”的直接质押融资模式, 上海浦东的“银行+政府担保+专利权反担保”的间接质押模式, 广州市的“两权质押、投贷联动”模式, 武汉市的“银行+担保公司+专利权反担保”混合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有效整合。但各种模式均存在不足之处, 需进一步由工信委及各地科技厅、财政厅、知识产权局、金融机构等多部门协作制定促进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有效政策, 并完善风险预警控制机制。

财税政策。科技创新及其商业化需要大量资金支撑, 但因其高风险往往难以获得资金支持。需进一步研究并完善支持企业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财税金融政策, 包括:实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完善投入机制, 带动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参与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建立科技创新融资多元化风险补偿机制;完善专利评价指标体系, 优化专利资助和奖励制度;完善各种财税优惠政策评估与监督措施等。

公共服务平台。针对前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水平不高的状况,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逐步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制度, 建立激励和考核评估机制, 重点支持一批高端服务机构[11]。

2.3 需求层面政策

需求面政策关注创新链的末端, 即市场机会和需求。需求面政策注重刺激市场的出现或重构新市场, “拉动”创新。政府围绕社会和市场需求, 制定系统性政策, 对应用新技术实行减免税, 实施政府采购等, 降低企业创新的市场风险。

系统性政策: (1) 引领市场行动。围绕我国现阶段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联合出资, 扶持一批企业和企业重点项目, 使其主导产品或服务在一定区域内获得成功并逐步扩大市场优势, 实现创新扩散, 进而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2) 支持企业面向终端或中间用户进行创新活动。政府推动加大供需双方对接力度, 举办技术产品对接会, 组织企业和采购单位进行对接、洽谈。把用户纳入创新体系之中, 使研发—生产—消费供应链完整地连接起来, 促进专利的技术创新转化成为商品。

知识产权交易。政府着重从四个方面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 包括:在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管理体制机制上, 制定相关的法律, 逐步改变现在政府包办的管理模式, 形成政府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良性机制, 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知识产权交易活动;整合现有分散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在专利较集中的城市, 重点建设5~6个统一的专利展示交易中心, 促进专利和产业化的融合;提升知识产权的质量;提升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尤其是加大评估师人才培养, 完善评估资质的管理。

政府采购。政府采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技术创新起着需求拉动, 弥补创新初期的市场失灵;引导技术创新;分担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提高自主创新产品的知名度, 引导社会其他主体的采购行为。 (1) 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与跨国公司成熟的技术设备相比, 自主创新新产品投放市场后, 短期内很难获得用户的青睐, 极容易夭折, 通过政府首购和订购, 对购买本国新产品的用户提供风险补偿, 为自主创新产品搭建应用平台, 扶持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品。 (2) 商业化前采购政策 (Precommercial Procurement of Innovation) 。此种政策是指在商品尚未进入生产或大规模商业化之前, 公共采购部门即与供应商签订远期合约, 约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按事先确定的绩效目标和成本条款来供应商品或服务, 采购方和供应商共同分担创新风险和收益。公共部门对创新链各阶段进行竞争性采购, 包括从产品创意、方案设计、样机原型、第一批实验性产品到产品或服务的商业化各个阶段。

支持私人需求。包括通过减免税增加公众对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催化采购, 即政府在公共采购中注重与刺激私人需求的措施相结合, 对调动私人需求起到“破冰”的作用;提升对创新产品和服务的认知, 弥合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的信息鸿沟。

3 结束语

我国科技创新政策过去以供给政策为主, 其关注的重点是技术而非产品, 是创新点而非创新链, 没有有效利用组合性政策, 其结果是知识产权转化率低, 知识产权不能迅速转化成产品和有竞争力的产业。政府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行业构建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 同时进一步加大企业对关键领域的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 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的质量, 推动产业技术的标准化。

另一方面, 需要政府基于市场需求, 从完整的创新创业链制定相关的知识产权政策, 在兼顾供给政策和需求政策统一性的情况下, 逐步转向以需求政策为主。在制定配套政策时, 不仅要加大研发投入, 更要从技术创新的市场基础出发,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 建立示范性的知识产权展示交易中心, 加大政策采购的力度, 支持私人需求;同时针对知识产权创新链条中所存在的困境, 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 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引导更多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

篇5:【君胜知识产权】深圳君胜知识产权讲解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依靠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中再次重申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国家对转变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意义。自主创新作为未来科技工作的核心任务,将在国家宏观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在此背景下,国务院于2008年6月颁布实施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2]。然而,企业作为创新活动的主体,加快研发投资并积极从事其他各种类型的自主创新活动固然十分重要,但单纯创新并不能带来创新收益的独占和商业上的成功。因为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竞争对手会很容易模仿创新成果,给创新者带来重大损失,创新的积极性也因此大打折扣。如何通过制定和实施合理的知识产权政策来促进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为此国内学者从各个不同角度对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政策进行了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现有知识产权政策的不足。袁晓东介绍了我国科技项目中知识产权政策的演变与不足之处[3];刘平认为一些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相关机关对专利申请的授权与驰名商标的认定,来奖励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政策市有失偏颇的[4]。周莹则将协同学原理运用于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体系,强调借助政策协同机制使各政策子系统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政策协同效应,进而产生政策系统的自组织,使系统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5]。(2)知识产权政策效果的评价。如张钦红和骆建文分析了上海市专利资助政策对专利申请量的影响作用[6];郭俊华,杨晓颖以上海市为例对专利资助政策的评估及改进策略进行了研究[7]。

综上可见,现有研究集中于对以往知识产权政策回顾和效果评价,更多地从政策制定和实施角度来来研究,缺乏必要的中间过程分析以及对政策实施对象的关注。企业作为创新活动的主体和知识产权政策实施的主要对象,其对政策理解和运用,往往是政策发挥效力的前提,因此对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政策需求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万向集团和横店家园为案例,在大量查阅二手资料和实地访谈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初步探讨现有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和我国企业需求之间关系,并从企业政策需求角度研究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扎根理论是一种旨在运用翔实的资料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定性研究方法。其要旨在于通过科学的逻辑,归纳、演绎、对比、分析,螺旋式循环地逐渐提升概念及其关系的抽象层次,并最终发展理论[8]。该方法的特点在于其认为社会学需要建立理论,定性研究或任何研究都应着重资料分析与理论建立,其核心是资料收集和分析过程[9]。

2 万向集团的扎根理论方法案例分析

万向集团是鲁冠球先生在1962年创业的基础上于1969年创立,鲁先生为万向董事局主席。1990年起为浙江省计划单列集团,1997年起为国务院120家试点企业集团,1999年起被列为全国520户重点企业,荣获首届中国工业大奖。万向集团在知识产权方面成绩斐然: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杭州市专利产业化项目2项;萧山区专利产业化项目1项。专利运用率:90%以上 专利产品(技术)产生效益:50亿元以上。拥有专利780多项,中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名牌产品6个,起草和发布国家和行业标准20项。

扎根理论方法注重目标企业的信息丰富度而非样本数量大小。为此,本研究特别注重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1)2010年作者对万向集团相关人员的深入访谈调研及参与观察记录获得的一手资料;(2)有关万向集团的论文、评论、企业公告及言论和企业内部资料(如报纸、画册)等;(3)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以及各级政府的知识产权政策文件。同时,对以上资料进行整理、整合、质证,以确保资料能真实准确反映万向集团在自主创新中对知识产权政策需求,将最后待分析的资料正式命名为万向集团知识产权政策需求资料。

2.1 开放性译码

开放性译码指对资料的逐步概念化和范畴化,也就是将大量的资料记录加以逐级“缩编”,用概念和范畴来正确、精练地反映资料内容,同时把资料以及抽象出来的概念“打破”、“揉碎”并重新综合的过程。开放性译码的目的在于认现象、界定概念、发现范畴,也就是处理聚敛问题[10]。通过对万向集团知识产权政策激励效果和政策需求的的开放性译码分析(表1),最终从资料中抽取出了36个概念和14个范畴。由于概念数量较多,而范畴是对概念的重新分类整合,于是范畴就成为后续分析的重点。挖掘出的14个范畴(B1—B14)分别为知识产权工作者、技术人才、专利创造成本、专利权获取成本、专利维护成本、技术合作、技术引进、技术消化、政府采购、专利商业化、专利信息、专利保护、专利审查。

2.2 主轴译码

主轴译码是为了将开放性译码中被分割的资料通过类聚分析在不同范畴之间建立关联。在建立关联时,需要寻求一定的线索,并分析各个范畴在概念层次上是否存在潜在的联接关系[11]。为此,我们将开放性译码中能呈现不同范畴之间联系的访谈回答逐一分析,试图解析出其中潜在的脉络或者因果关系。

通过主轴分析发现,在访谈样本对问题的回答中,存在一定的因果分析和逻辑推理关系,将这些因果关系和逻辑分析思路进行分类,可以形成以下五个大类的关系(表2)。

2.3 选择性译码

选择性译码是指选择核心范畴,使其系统地和其它范畴予以联系,验证其间关系,并把概念化尚未发展完备的范畴补充整齐的过程。该过程的主要任务包括:①识别出能够统领其他所有范畴的“核心范畴”;②用所有资料及由此开发出来的范畴、关系等扼要说明全部现象,即开发故事线:③通过典范模型将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联结,用所有资料验证这些联结关系;④继续开发范畴使其具有更细微、更完备的特征[12]。

通过对知识产权工作者、技术人才、专利创造成本、专利权获取成本、专利维护成本、技术合作、技术引进、技术消化、政府采购、专利商业化、专利信息、专利保护、专利审查这14个范畴的继续考察,结合原始资料记录进行互动比较、提问,发现可以用上述5个核心范畴来概括知识产权政策对万向集团技术创新激励效果以及万向集团对知识产权的政策需求。围绕核心范畴的故事线可以概括为:万向集团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由于其规模庞大,实力雄厚,在资金需求方面通过自身投入和项目资助,基本能满足专利创造成本、专利获取成本以及专利维护成本方面的资金压力。万向通过技术合作、引进、消化方面的政策支持,可以基本满足其技术需求,并且配合政府的采购政策及其自身专利商业化措施,可以使其创新产品更快适应市场需求。但万向集团对于知识产权工作者和技术人才方面需求很大,尤其是既懂技术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此外,万向希望在专利信息提供方面国家可以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数据库,减轻企业压力,在专利保护上加大保护意识宣传力度以及简化诉讼程序,在专利审查上加大力度和速度。

2.4 万向集团知识产权政策需求分析

通过对知识产权政策的分类和对万向集团知识产权政策需求的调研,得到了知识产权政策体系与万向知识产权政策需求之间的关系(见图1)。

在资金需求方面,万向通过自身投入和项目资助,基本能满足专利创造成本、专利获取成本以及专利维护成本方面的资金压力。又由于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单位,企业可以享受到不同形式的税收优惠,如税收减免、加速折旧、费用扣除、提取准备金、税收抵免等[13]。因此万向集团在自主创新中对资金需求并不高。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和残酷的市场,万向集团在相关政策的指导和扶持下建立起孵化中心,将专利技术产业化,比如电动汽车、太阳能、ABS都是通过孵化中心产业化的。并且企业与杭州市政府签订了电动汽车采购协议,大大降低了企业自主创新的风险和加快了创新产品的市场化速度,因此万向集团在对知识产权中的市场需求方面也并不是特别突出。

在技术合作方面,万向集团积极与高校展开合作,比如武汉理工、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全额资助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归属于企业。在萧山区技术合作优惠政策扶持下,万向与跨国公司技术合作,在国外建立研发机构。对于技术引进,万向集团除了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外,还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引进外国专家,先后从美国、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引进专家多人,进行技术指导或帮助解决难题。另外,万向与美国一家知名零部件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引进安全气囊专利技术,使企业在短期内快速进入安全气囊制造领域,成为国内少数几家掌握国际先进安全气囊制造技术的厂家之一,迅速弥补了企业在这方面的技术不足。在注重开展技术合作与技术引进的同时,万向在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政策的指导下,始终坚持采取技术改进和二次开发,申请形成自己的专利技术,并把产品返销国外。可见,通过技术合作、引进、消化,万向集团可以基本满足其技术需求。

然而对于万向集团这种大企业来说,人才的缺失还是目前在知识产权管理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尤其是技术与知识产权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的缺失。尤其需要政府提供知识产权人才的培训以提高企业处理专利检索、分析、申请的工作能力。其次对工科的高等院校,加强知识产权知识的教育,并结合高校的教育资源,强化知识产权的职业教育。

在对万向集团的访谈中,课题组发现对于目前知识产权政策中的配套政策方面,万向还是有许多需求与希望:(1)认定高新技术企业门槛和标准太低,存在一定负激励作用。(2)专利授权时间过长,应该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尽量加快审查速度,最好在16个月以内。(3)现行知识产权数据库不够完整,希望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数据库(4)专利技术交易信息平台建设投入不足,现有平台信息有限,针对性不强,对企业实质性帮助不大。(5)在专利保护上加大保护意识宣传力度以及简化诉讼程序,在专利审查上加大力度和速度。

3 横店集团家园化工公司的扎根理论方法案例分析

横店集团家园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究、开发、经营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系列产品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医药工业50强,现为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公司位于浙江省东阳市横店工业区,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总资产7亿多元,员工1200余名。科技人员占30%以上,其中包括博士后2人,外籍专家2人,博士、教授16人。公司充分利用企业技术优势,融入现代管理理念,致力开创企业更辉煌的未来。公司连续几年被评为“金华市科技明星企业”、“东阳市十强工业企业”,并被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授予“黄金客户”和“资信AAA企业”。

本案例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1)2010年对横店集团家园化工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中心和技术中心相关人员的深入访谈调研及参与观察记录获得的一手资料;(2)有关横店集团家园化工有限公司的论文、评论、企业公告及言论和企业内部资料(如报纸、画册)等;(3)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以及各级政府的知识产权政策文件。同时,对以上资料进行整理、整合、质证,以确保资料能真实准确反映横店家园在自主创新中对知识产权政策需求,将最后待分析的资料正式命名为横店家园知识产权政策需求资料。

3.1 开放性译码

通过对横店家园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政策激励效果和政策需求的的开放性译码分析(见表3),最终从资料中抽取出了28个概念和12个范畴。由于概念数量较多,而范畴是对概念的重新分类整合,于是范畴就成为后续分析的重点。挖掘出的12个范畴(D1—D12)分别为知识产权工作者、技术人才、专利创造成本、专利权获取成本、专利维护成本、研发合作、技术引进、专利信息、专利保护、专利审查、专利代理。

续上表

3.2 主轴译码

通过主轴分析发现,在访谈样本对问题的回答中,存在一定的因果分析和逻辑推理关系,将这些因果关系和逻辑分析思路进行分类,可以形成以下四个大类的关系(表4)。

3.3 选择性译码

通过对知识产权工作者、技术人才、专利创造成本、专利权获取成本、专利维护成本、研发合作、专利市场、专利信息、专利保护、专利审查、专利代理这12个范畴的继续考察,结合原始资料记录进行互动比较、提问,发现可以用上述4个核心范畴来概括知识产权政策对横店家园技术创新激励效果以及横店家园对知识产权的政策需求。围绕核心范畴的故事线可以概括为:横店家园化工有限公司虽然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研发,但是在自资助政策上由于一些限定条件使得公司并没有享受到相关优惠,在专利创造成本。专利权获取成本、专利维护成本上还是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企业通过研发合作以及积极的技术引进,使得横店家园基本能满足其技术创新的技术需求,但是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匮乏对企业更好地创造、维护、管理、运用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另外知识产权政策中服务政策的不完善和不健全,使得横店家园在专利信息、专利保护、专利审查、专利代理等方面遇到了各种问题,阻碍了其技术创新。

3.4 横店家园化工公司知识产权政策需求分析

通过对知识产权政策的分类、解读和对横店家园公司知识产权政策需求的调研,我们得到了知识产权政策体系与横店知识产权政策需求之间的关系(如图2)。

在资金需求方面,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横店家园化工有限公司除了每年自身科研投入以外,很少获得项目资助。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对科技计划内的项目有资助,国家863、973等项目都有资助,但是其他的项目就很难拿到资助,资助一般在20-30%。然而政策的产业化补助较小,没有很好的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而且对于政府颁布的专利代理费减免政策,由于其一些限定条件导致政策并没有在企业中很好地实施,企业的专利创造、专利权获取、专利维护成本等成本压力还是很大。调研中了解到横店对于认为现行专利奖励政策比较粗糙,比如仅仅规定对专利授权进行奖励,因此有大批的印花等外观专利的申请,劣质专利较多。综上,我们认为横店家园有限公司对于资金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

在技术需求方面,公司会自己制定计划,自己联系,与外面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合作研发。与浙大、中国计量学院等进行过合作,研究费用由企业出,研究成果属于企业。在专利许可、专利购买方面政府都有一定额度的补助,企业积极地购买一些切身需要的技术。由于医药行业技术的特殊性,横店家园公司在现行技术政策下,基本可以满足其创新的技术需求。

对于横店家园公司来说,知识产权人才的缺乏同样成为了其发展的瓶颈。现有的知识产权人才都是学技术出身,对于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问题并不了解,相关的政策下达与解读都存在这一定的滞后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横店特别希望知识产权相关部门能多组织对于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的培训与指导以及组织知识产权先进企业介绍先进的管理与实践经验,加强各企业之间知识产权工作者的交流。另外,对于知识产权人才的引进,希望政府可以加强在这方面的政策力度,以此来更好的吸引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加入到企业技术创新的队伍中。 在知识产权相关服务政策方面,横店家园公司提出了一些自己的需求与希望(1) 政府的政策修改不同步,法律和审查指南的修改不同步。(2) 知识产权局的咨询电话只能咨询国内的知识产权信息,不能咨询国外的,而是要企业去事务所查,希望知识产权局能够增加这一服务。(3)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检索数据库的专利检索口径很小,专业性不够,专利检索不能保证检全。(4)忘交年费需要交滞纳金,如果过期未交,专利权就没有了——政府的政策弹性太小。(5)专利审查时间过长,审查失误使得企业专利保护期缩短,建议借鉴美国经验对审查失误给予一定时间补偿。(6)专利减免政策中指定的专利代理机构代理质量太差,使得政策施加效果降低。

4 基于企业需求的自主创新知识产权政策影响机制

通过对万向集团和横店家园公司的扎根研究,我们构建了知识产权政策通过影响企业政策需求来刺激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

4.1 资助政策和配套政策促进自主创新的影响机制

资助政策主要是指专利费用资助政策,其并不直接作用于技术创新,而是通过影响企业的资金需求和企业的专利战略从而作用于技术创新。如图3所示,在该模型中,政府对专利费用的资助使得企业降低了各种专利成本,包括专利创造成本、专利权获取成本、专利维护成本,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需求压力,而企业通过改变自身专利战略,激励专利产出,从而发挥专利制度的产权激励达到促进技术创新的目的。

配套政策主要是指为配合知识产权政策有效实施的相关辅助政策,如专利申请规定、专利审查规定、专利实施细则等等。如图4模型中所示,我们认为其本身并不作用于技术创新,而是通过服务导向影响企业在专利信息获取、专利保护、专利审查等方面的服务需求,使企业改变自身专利战略,调整专利结构,优化创新资源的配置[14],进而合理引导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方向达到促进技术创新的目的。

4.2 采购、技术、人才政策促进自主创新的影响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将政府采购作为一种刺激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广泛采用,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政府采购推动技术市场实现、加速技术进步的做法。2005年,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中也开始强调政府采购扶持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并制定了利用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政府收购和订购、本国货物认定和购买外国产品审核等一系列原则和实施办法[15]。如图5模型中所示,政府通过采购使企业明确了创新方向,创新产品销售数和比例上升,加快了创新产品市场化速度,从根本上降低了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从而促进技术创新。

技术政策是国家对一个领域技术发展和经济建设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它既能指导技术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又能指导科技攻关、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重点建设项目的进行,还能指导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变革和发展,使它们沿着符合客观规律的轨道进行[16]。对于万向集团而言,在相关技术政策指引下,通过技术合作、技术引进、技术消化手段,丰富了企业技术资源,提高了技术能力,从而促进技术创新的有效进行。

研究涉及的人才政策主要是指知识产权人才政策,包括专利代理人、专利工程师、商标代理人的培训与培养政策,以及知识产权顾问和知识产权律师的引进政策。随着对知识产权重要性认识的增加,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大量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法律、管理、经营人才几乎是空白。正如图5模型中所示知识产权人才政策可以有效提高知识产权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以此帮助企业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等能力,有效利用自身知识产权优势,来更好地为技术创新服务。

上一篇:专业硕士实践报告下一篇:竖弯钩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