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研小结

2024-04-09

助研小结(精选6篇)

篇1:助研小结

助研小结

转眼间我的研究生生涯就要结束了。在研三这一年的助研生涯中,我积极参与了实验室的各项科研工作。在这一年里,我的论文写作能力以及野外调查,报告撰写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学习方面

我努力完成毕业论文的各项任务,积极处理野外数据,认真完成各项室内试验,包括石蜡切片的制作、显微镜下的拍照、观察等。在研三的上学期我基本完成了毕业所需的小论文的写作,并将文章投出。毕业论文的初稿也基本完成。同时查阅大量跟研究工作相关的文献,无论中文还是英文,都认真研读,学习别人先进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当我遇到难题时,我会积极与同届的同学们一起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会迅速的寻找老师进行及时解决。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在研究生三年生活里,我不断的在学习和工作中感受到老师们踏实的学问态度和严谨的科学思维,也使自己获得了充实的满足感,忙碌的助研生活给我带来很多收获。

二、科研方面

研三期间从事的科研活动主要是国家科技部项目的技术专利与技术规程、结项报告书的撰写与整理工作。同时还参与了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月潭水库的植被野外调查工作。在野外调查中,进一步巩固了我的植物学分类知识,忙碌的野外调查生活,也锻炼了我的体质。大家一起进行野外调查,也增进了同课题组的同学们之间的了解和感情。在研究生三年期间我发表了一篇专利,并且已经通过了实审阶段,投稿的英文文章和中文文章也在审稿过程中。

三、助教方面

研三上学期学院安排了助教活动,主要是协助导师准备生态学专业本科生的植物学实验,指导学生做实验,批改实习报告。重点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去纠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操作,引导学生培养起做实验时的良好习惯。要求他们做实验前,一定要事先预习,完成好预习报告。明确实验所需仪器、药品、实验基本操作与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手把手的指导,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规范的进行实验操作。对所发现与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告诫学生,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及危险的发生。在批改学生实验报告过程中,我会重点看学生们的画图效果,通过画图检验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导师联系,解决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独自完成好自己的实验报告,能够认真对待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在近一个月的助教生活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不但巩固和强化了自己的实验的理论知识水平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

最后,非常感谢学院领导和我的各位指导老师对我真切的关怀,以及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对我的包容与帮助。

篇2:助研小结

弹指一挥间,一年已过。除了在基础知识有了更多的积累和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工作经验上,算是有了一个新的突破,这至少对于我来说。本科阶段,一方面是没有机会做这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可能是自己不积极主动吧。所以十分感谢学校给予我这么多难得得机会,包括学校使我们在各个方面有了更多的锻炼和提高。这也许就是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差距所在吧。我珍惜着每一个机会,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在这里,我要十分感谢学校给予我这个难得的机会,也非常感谢×××老师和×××老师,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思想上他们给予我的支持、帮助和鼓舞。

上学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是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事,虽然在研会也可以有更多的朋友,但又有着不同的性质。可以向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这包括交际上的、学术上的,还能学习很多精密仪器的基本的操作和维护,这些都是我以前很难学到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陈莉老师严谨的工作作风,每一个小小的细节,她都很认真,尽力保护每一台仪器,使仪器有更久的使用寿命。因为都是精密仪器,实验室不能留有灰尘,尤其是仪器上,不能有一粒尘埃,实验台也是,而且每次都要拖地,当然,这些工作都是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我一个人独立完成的,陈莉老师对我的工作也持满意态度。每次完成任务,可以说都会有小小的成就感。

如果说上学期的主要工作使我接触到不同优秀的人,不同的事,从而学到很多知识和他们的优点,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的话,这学期给我的主要感受就是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尤其是跟×××老师在食品感官实验室进行食品感官评定选拔食品感官员的这一个阶段,从实验的最初计划和准备到实验的最终完成,我都积极认真,学习了很多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各方面得能力。先是我们跟随刘老师,然后我们独立圆满完成刘老师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虽然其间的一段时间是很累的,也很枯燥,但我们都认真有条不紊地做着每一个细节工作。食品感官评定选拔,一是要细心,不能出现任何差错,这才能保证公平、公正。由于自己实验的原因,有些地方没做到位,甚至有时有迟到,但我们的工作没有什么耽搁和失误。

这个学期的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主要是上一个阶段的延续,但又富有新的内容,所以也不至使人对于一些繁杂的工作感到烦闷。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和工作,我又学到了很多,随着工作经验积累,我们的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每次都认真圆满完成刘老师给的任务。尤其在两次食品排序工作中,我都积极配合老师。第一次是一次用于录像的实验,我们选用的材料为五个不同的厂家生产的五种不同品质的酸奶,先是×××老师给我们认真讲解,然后我们再进感官实验室进行感官排序实验。陈老师的严谨的工作态度,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参与录像的同学,每次试拍,哪怕是一丁点的失误,陈老师都会要求停下来,略作调整后,继续给我们讲课,五分钟的演讲,陈老师重复演讲了五、六次,直到自己感觉到满意为止。在此其间,同学们也都积极配合录像,没有人感觉到有厌倦,甚至有点兴奋。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这只是在拍录像,可想他上课时的教学态度了!第二次是一个大三同学食品感官员感官排序选拔的测试,在材料选用上,我们选择了五种不同品牌的葡萄干,我们都认真完成准备工作及监考工作。

在精密仪器实验室,工作都很琐碎,包括仪器的保护,实验室的卫生打扫,以及新到仪器的搬运工作。在一年来的工作期间,有时的确会很累,甚至使人感到枯燥和乏味,但是,我每次在老师的指导下都积极认真圆满完成任务,当然也得到很多老师的认可。

篇3:助研小结

一、系统归纳法

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堂结束时, 利用较短的时间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及思想方法等采用列表格或图示的方法加以浓缩概括, 以突出要点.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能使学生对整节课有一个清晰的整体印象.例如在学习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这一内容后, 我采用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识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利用清晰的表格让学生掌握正弦值、余弦值的分母分别有什么规律, 分子分别有什么规律:1, 2, 3是30°, 45°, 60°角的正弦值中分子根号内的数值, 3, 2, 1是30°, 45°, 60°角的余弦值中分子根号内的数值, 以及3, 9, 27分别是30°, 45°, 60°角的正切值中分子根号内的数值.同时, 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还能让学生归纳出锐角的正弦值、正切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 余弦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变小的规律.采用系统归纳法能清晰地体现事物的根本规律, 反映出事物的共性, 让学生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记忆深刻, 自然也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动手操作法

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验证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使学生们的思维更加灵活, 提高思维的独创性.例如在教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的“不等式的性质”时, 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我采用让学生实物演示的方法进行论证:在一个天平的两边分别放上全新的未使用过的蓝色粉笔1支 (以下表示a) 以及全新的未使用过的红色粉笔2支 (以下表示b) , 天平向b倾斜, 显示b>a, 然后我让学生观察如果在两边的盘内再分别加上等量的砝码c, 那么盘子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学生自己进行操作, 得出结论:盘子仍然像原来那样倾斜, 即b+c>a+c.从而验证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 (或减去) 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取知识、体会成功.

三、问题练习法

新课结束后, 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 使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强化, 以学生练习的形式或让学生回答相关的问题来结束本节课.例如, 在学习三角形性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 我提这样的问题:A离学校10公里, B离A有3公里, 问B离学校有几公里.本题没有说明A, B, 学校成一直线, 破除了学生的定式思维, 又可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再例如学习梯形的性质时, 为了让学生增强对图形等积变化的探索和体验, 可设计如下的练习题:剪一刀将一个梯形拼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 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回顾、再应用.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开阔思路, 并积极鼓励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

四、对比比较法

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较是认知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课堂结束时对意义相近或相异的内容进行设问, 并鼓励学生自己作出回答, 有利于开启学生的心智, 培养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例如, 在学习梯形的中位线后, 可有意设问:梯形的中位线性质与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探索梯形中位线的性质, 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中位线进行研究.再例如学习完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后, 可将菱形和矩形的性质与两者的概念、性质与判定进行对比提出疑问, 让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回顾, 在比较异同的过程中,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避免知识的负迁移现象.

总而言之,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其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小结, 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学习水平上得到提高, 让富有实效的课堂“收场戏”达到升华学生思维、画龙点睛的精彩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继安.数学课堂小结的艺术[J].中学教学参考, 2010 (8) :23.

[2]冯自香.让我们的课堂梳理同样精彩:对初中数学课堂小结有效性的研究与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 2010 (4) :13-14.

篇4:助研费风波背后

包伟民近日成为舆论的焦点。

包伟民,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历史学会会长。今年3月1日,他在某知名论坛上发表一则声明,要求报考他的学生“另投名师”,向社会表明了“拒招”研究生的态度。“拒招”的原因是,浙江大学之前公布的《浙江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中规定,研究生导师招生需向校方交“助研费”。

包伟民的这一声明公开后,立刻引起各方关注。有人认为很荒谬,学生读书导师也要交钱;有人则认为很合理,可以让导师招生量力而行,而不至于过多过滥;有人则担忧,导师出了钱以后,会不会导致师生之间出现雇佣关系合法化的倾向,而且,这笔钱会不会最终转嫁到学生头上。

去年7月,中国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开始改革,这项改革最敏感的是收费环节,但从试行以来,一直波澜不惊。然而,这场小心翼翼的改革终于在推行导师资助制时触发了一场风波。

浙大新政

2月28日,浙江大学公布了新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其中的一项新制度是:研究生导师招生,需向校方缴纳“助研费”。根据方案,学科分为3类:一类是哲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二类是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理学、农学、医药学(除临床医学外);三类是工学和临床医学。导师的出资标准按照分类确定不同数额,第一类导师招收一名硕士研究生,每年要向校方缴纳300元,招收一名博士生,每年向校方缴纳1200元;在第二类中,这两个数字分别为800元和3000元;如果是第三类,要缴纳的费用会更高,分别是1200元和4800元。

方案同时规定,导师必须在录取研究生之前,将其招收研究生所需的学制年限内的全部资助经费,一次性划入专设的导师账户。

在相关文件中,浙江大学也强调,研究生招生名额的分配,要与研究生导师的科研经费挂钩。导师一般应有研究课题、研究经费才能安排招生。

新政的推出是按照教育部的安排进行的。从去年开始,浙江大学作为全国17所试点高校之一,着手进行研究生制度改革并制定了一系列方案,这些方案不仅涉及研究生奖助办法、招生制度、培养方案等,而且关系到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研究生导师选聘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过去执行了20多年的老制度。

按照去年改革推出时的说法,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不是收费改革,其核心是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实行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的导师资助制。通过统筹各个方面的资源,包括学校的、院系的和社会各个方面的资源,来激发出学校导师和研究生的积极性,理顺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提高导师培养研究生的积极性,最终促进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提高。

“根据国际惯例,导师资助制是指研究生的学习费用从导师科研经费中分担,因为研究生在学习期间主要任务是参与导师的课题科研。”上海大学司法研究所所长倪正茂说。

在浙江大学推出的这些制度中,涉及研究生的研究生收费一项曾经备受关注,但由于新制度还有待于2007级研究生入学后才能接受检验,所以一些关系导师切身利益的问题率先浮现。在浙大公布的系列改革方案中,教师们反应最激烈的,与即将读研究生的学生一样,是关于“收费”方面的内容。

拒招宣言

就在浙江大学公布新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的第二天晚上,包伟民便在网络上发表了“拒招宣言”:

鄙校新法:自2007年起,招收硕、博士研究生,研究生与指导教师均须向校方缴钱,前者称“学费”,后者称“助研经费”。“助研经费”数额,按招收研究生人数多寡翻倍递增。本人近年偶承青年学子缪爱,或有投考,然因不合时宜,无力缴纳此钱,复以为此申请“扶植”(按“规定”每年最多“扶植”一名),迹近于乞,君子所不为。故告考生:新法之下,难与二三才俊灯下读史,以共教学相长之乐;烦请另投名师,以免误了前程。

包伟民显然不认同浙大新政。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钱多钱少是另外的事情,你向我收费是无理的”。

他提出三点理由,首先,绝大部分历史学研究基本上是一种书斋式研究,所需要的研究条件就是有一个好的图书馆,而不是靠项目规划来推动。其次,历史学研究都是根据个人的兴趣,与规划无关。任何一个真正的好的历史学家,他们的代表作都是经过多年长期积累的研究,依靠大的规划性项目来推动,在历史学上是不存在的。近年来利用研究规划、设立项目来推动研究的基本都是应用学科。第三,最重要的是,历史学的导师不把研究生作为自己的研究助理,研究生必须自己寻找研究课题,研究生是独立研究、独立署名,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没法从研究生给他的服务中得到回报。

包伟民措词强烈地表示:“在应用学科,比如工科,往往是学生为老师打工;而在基础学科,我指的是文、史、哲,是老师为学生打工,对基础学科老师来说,纯粹是一种劳动付出。我出售我的知识,你买了我的知识,凭什么反而要老师付钱给学生?”他认为,与理工类等应用型学科相比,历史学的导师们没有很多的横向与纵向经费,用行政规定要求所有导师都交纳助研经费不合理。

包伟民说,“我们的经费跟理工科相比是几十倍、上百倍的差距。”他正在承担的“8—13世纪中国传统社会转轨”研究课题,3个老师一起做了将近5年,浙大方面给了不到6万元经费。此前包伟民曾申请到两次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与一次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这两个基金的申请都很严格,经费分别为2万元与4万元左右。

事实上,浙江大学的方案也考虑到了学科差异的因素,从所需缴纳经费的绝对数量来看,同招一个学生,人文学科所需付出的仅相当于其他学科的1/3至1/4左右。

不仅如此,方案还规定,浙大将设立“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扶植基金”,用于支持学校部分基础学科、新兴学科的需要,支持指导教师招收第一名研究生所支付的费用。

但校方或许没有料到的是,即使如此考虑,人文学科反弹依然强烈。该校人文学院一位教授干脆表示,“交多交少是一回事,要不要交是另外一回事。别的学科有钱,爱交就交,人文学科没钱,怎么交?”

包伟民的“拒招宣言”,在浙江大学内部引起了激烈争论,在一个博客上,有多个学科的教师参与进来,其讨论的内容已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

其一,会不会导致师生雇佣关系固定化?经济学院教授叶航说,“以前许多博导就是老板,这种情况工科特别盛行,学生招得越多干活的就越多,现在老师要交钱了,我最担心教师会更加明目张胆地把学生当成打工仔。”

其二,改革是否过激?经济学院副院长史晋川认为,很多世界著名大学,有科研经费的导师用自己的经费招收研究生是通行惯例,有的导师经费充足研究生也多。但他同时表示,学校为人文基础学科仅仅提供扶植申请这一个通道,改革的确是有点过激,“对待这些学科,学校需要设置其他一些减震阀。”

其三,能否保证研究生的质量?浙江大学社科处处长罗卫东说,这个方案很难排除那种活动能力强但学术能力一般的导师从中受益,因为他们可以争取到许多横向课题,能支付起比较多的学生培养费,就招收更多的学生。但招生就是为了干活,导师就没有能力和精力指导学术。

并非杞人忧天

2007年,全国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7所高校已首批试点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截至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方案已向社会公布,其他一些试点高校的方案也正在加紧制定之中,并将在近期公布。

在这17所高校中,有许多高校已初步计划推行和浙江大学类似的导师助研费制。然而,在高校,文科科研经费往往大大少于工科,一些文科三五万就算多了,而工科科研经费动辄数十数百万。不少人表示担忧,导师助研费的推行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文科科研的积极性。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教授表示,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制度实施要一步到位就会产生问题,尤其是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推行这样的标准会对人文学科产生负面影响,“文科经费不多,能获得的捐助也少,完全靠这些做助研经费很难,如果让老师自己掏腰包,那就更不合适了。”

他认为,浙大的方案对不同学科进行区别对待是正确的,但有些学科是冷门,需要学校保护,应该考虑更多的政策进行扶持。而且要有过渡期,不要一步到位。

他说,有些人文学科,虽然看起来不能产生实际利益,但“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对提高国民素质和整个民族文化都有重要意义,“不能光看能产生多少经济效益”。

篇5:河海大学助研协议

______________学院(系)__________导师(甲方),聘请研究生_________(乙方),担任___(A、助研;B、助教;C、助管)工作,并订立协议如下:

一、甲方聘用乙方做三助工作,报酬由甲方根据工作量自定。

二、甲方聘用期间,乙方应服从甲方的安排,保证工作时间,每周不少于_________小时。

三、在乙方能按期按质完成任务的情况下,甲方应按月付给乙方所完成工作量报酬__________元。

四、乙方在规定期限内未能按时完成规定任务时,甲方可通知计财处停止支付报酬。

五、甲方应为乙方提供工作地点、设备、仪器等工作条件,因工作条件造成工作任务期限拖延,应补办协议顺延时间。

六、本协议一切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共同协商解决。

七、助教、助管本协议一式二份,一份交计财处,一份交研究生所在学院(系)存档。助研本协议一式三份,除交以上两个单位外,另一份交科技处保存。

八、本协议有效期自签字之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导 师(签章)

研 究 生(签章)科技处(签章)(助研)

学院(系)(签章)

篇6:2020研究生助研工作总结

篇一:研二助研总结

一,从基础学起

不学不成,不问不学。回顾这学期的工作经历,深以为然。从一个懵懂的大学生进入研究生的学习,感觉一切都是新的,学习方法和研究都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兴奋与不安同时交织在我的心里,即为能在研一时就能接触到研究的机会而感到兴奋,同时也鉴于对研究内容的陌生而担心能否顺利完成科研任务。

就这样,我推开了科研的大门。跟随我的导师xx教授的课题组进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入实验室后,才发现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会,怎么办?笨鸟先飞,多问多学。我先从熟悉知识开始,买了很多跟课题研究相关的书籍,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同时查阅大量跟研究工作相关的文献,无论中文还是英文,都认真研读,学习别人先进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在没有课的时候,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跟师兄师姐们学习实验技术,师兄师姐们不仅解答我的各种关于实验和理论上的疑惑,而且把他们探索过的技巧和方法都传授给我,让我获益匪浅。和同届的同学们一起交流,也使我感受到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带来的头脑风暴给我的启发和收获。

在这期间我感悟到,研究生的学习是跟本科生不一样的,研究生是需要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提出解决思路,大部分都需要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良好的动手能力。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我通过了解到自身的不足然后通过多学多问,掌握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助研这份工作提供给我学习做人和做事的大平台。在这个平台里,我不断在学习和工作中感受到老师和前辈们踏实的学问态度和严谨的科学思维,也使自己获得了充实的满足感,忙碌的助研生活带给我很多乐趣。日复一日不断接触新知识,向新领域推进,逐个弄懂的知识点给了我乐趣,让我有了更多前进的动力。

二,主要学习工作内容

在这几个月的学习和工作中,我的导师陆老师对我提出的问题总是耐心解答,使我对于我的研究方向有了更加具体和深入的了解,他们用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前沿的学术思维引导我们去不断探索生命的奥秘,同时他们的品行和生活态度,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关爱也影响着我的世界观。我很喜欢这样的教导方式,也喜欢这样的老师--身教重于言传。

这期间陆老师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的方法使我的理论和实验技巧都得到提高,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也教会了我如何去独立思考,探索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

实验室的其他老师和师兄师姐也都是很好的良师益友,即使在他们很忙的时候,也会抽空解答我遇到的问题,并给予指导或者提示,让我感觉到实验室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团结。

三,工作感悟

在助研的日子里,我收获了很多。你不懂的多,要学习的知识就多,学得越多,感觉不懂的东西就更多,这是一个不断自我升华的过程。虽然有泪水,但是收获时的欢乐使我前进的脚步更加的坚定。青春是很公平的,只要你投入什么,你就能得到回报。

同时让我学会了更科学地利用时间。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首要任务还是学习与科研工作,同时担任助研岗位,大大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如何能在搞好学习科研的同时,圆满地完成我们的助研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能更高效地利用好自己的时间。研究生学习上我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科研方面及时完成了导师的工作任务。我想这份经历对我以后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篇二:助研工作总结

从13年9月入学到现在,我的研究生生涯已经过去了半年。在这半年里,我获得了助研的岗位,参与了导师的课题,也学习了很多知识。在这几个月的助研岗位上,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的只是,不光是专业技能和方法,更多的是从导师和各位老师还有同学们那里学到了关于人生和治学的道理。这让我有很多的感悟。

一,从基础学起

回顾这学期的工作和学习经历,我从一个懵懂的大学生进入了研究生的学习,感觉一切都是新的,学习方法和研究都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兴奋与不安同时交织在我的心里,即为能在研一就能接触学术研究的机会而感到兴奋,同时也对于新的知识和技能而感到担心。

许多新的知识在本科阶段都没有经行扎实的学习,从研究生开始,导师和其他老师们都要求我们夯实基础,对于英语学习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基环节进行重新的认识和学习,比如,原有的一些单词,我们不仅要认识,还要对读音,词性,用法等各个方面加以深刻的理解。这学期,我们不仅仅要重新背诵原有的一些经典词汇,还系统的研读和背诵了一些专业的口译词汇。并且每一周都要反馈和汇报,这对于我们口译专业的学生是至关重要的,从背单词这项简单的工作中,我们不仅仅理解了词汇的意思和用法,也深深的体会到了想要学好口译,想要以后成为一名专业的口译人员,扎实的基础和刻苦的努力是缺一不可的。

二,专题的训练。

在口译专业的学习和将来口译工作的进行中,一些专业术语和专项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些训练,我们可以掌握专有名词的翻译和使用,以便以后遇到突发情况可以有的放矢,从容面对。

所以这学期我的导师也给我们经行了很多的专题训练,例如,各个专题的词汇的听与说,有关中国的一些特殊词汇的表达与听说,英文中数字的表达与听说等,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英文中数字的表达与听说。众所周知,在英文中有很多的数字表达,这些表达与中文的表达有很大的不同,这也造成了我们在使用英文数字的时候就会产生困惑和疑问,造成表达的不熟练和错误的产生,想要克服这些困难,没有专项的练习是不行的。

在学期的中段,我的导师xx老师给我们量身打造了英文中数字的表达与听说,我们经行了大量的专业练习和实践,不仅仅在课堂上,在课后我们也做了很多调研和总结,针对学生们在学习这方面知识时产生的困惑,又重新改良了学习计划和方法,总结出了一套数字口译的练习题目和学习方法,这让我们克服了数字口译的困难,树立了信心,也让我们在今后的口译专项训练中找到了一些规律和方法。

三,助研体会

在助研的日子里,我收获了很多。你不懂的多,要学习的知识就多,学得越多,感觉不懂的东西就更多,这是一个不断自我升华的过程。虽然有泪水,但是收获时的欢乐使我前进的脚步更加的坚定。青春是很公平的,只要你投入什么,你就能得到回报。

上一篇:在落实政府民生实事推进会上的讲话稿下一篇:岗位职责承诺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