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课题

2024-04-10

个人课题(共9篇)

篇1:个人课题

课题个人鉴定意见-课题鉴定意见范

课题鉴定组意见

xx市教育学会组织课题鉴定专家组,于xx年12月22日在xx市教研室,对王xx同志主持的河北省教育学会“xx”规划重点课题——“xx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法”进行了课题结题鉴定,鉴定方式为:听取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部分成员的汇报、查看相关资料、召开实验相关人员座谈会、观摩典型课例光盘等。经评议,专家组达成以下意见:

一、该课题符合当今我国课程改革的精神,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选题针对性强,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对改变常规的词

汇教学模式,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对教师教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该课题能够紧密结合本地教学实际,对提高初中英语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该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领导大力支持,教育教学主管部门适时指导,及时完善研究计划;课题组奉行了求真务实的实验原则,采取了积极开放的实验态度,充分发挥了课题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体现了科研人员应有的执着和奉献精神,确保了课题研究规范有序地进行。

三、整个实验,实验教师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师生受益大;课题的研究过程体现了词汇学法的立体性和有效性、词汇活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教学方法的独创性和科学性,取得了比较突出的实验成果:

1、课题组成员有多篇论文、多篇执教的课例、教学设计、教学随笔等,在全国、沧州市、任丘市的教研活动中获奖,并有部分成果结集成册。

2.对英语单词构词法做了深层次的研究,提出了缩合词普遍存在的学说,提出了缩合词的学习方法,对缩合词大面积研究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3.总结出一系列深受学生欢迎、省时高效的“爱迪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方法,使得词汇学习的省时高效和大面积丰收成为可能。

4.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词汇学习和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兴趣,发展了智能,提高了能力。

5.实验中改变了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探索了多媒体“xx”英语词汇立体教学模式。编写了《“爱迪英语”词汇教学优秀课例集锦》,配相应课件。

6.编辑了“爱迪英语”系列工具书:《初中英语词汇学习宝典》、《词汇学习方法集萃》、《英语词汇活动集锦》、《初中英语词汇总表》;制作了与教材同步的

系列词汇活动幻灯片。

7.课题研究使课题小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和研究效果十分显著。在完成预期研究目的的基础上拓宽了研究领域,扩大了科研成果,带动了任丘市的教育教学改革。

四、该课题在实验过程中,词汇教学模式还需要完善,缩合词的研究还需深入,不少有价值的东西还需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希望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另外,建议将比较成熟的实验成果在任丘市和沧州市推广。

鉴于上述情况,课题鉴定专家组一致同意该课题结题。课题结题鉴定意见

某某中学《微型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应用》课题,历经三年多的努力,完成了研究任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鉴定组成员通过查阅文字材料和观看光盘视频,提出以下鉴定意见:

第一、选题具有较高的价值。微型

化学实验是近二十多年迅速发展的一种化学实验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是国际化学教育界公认的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的一种新举措。它由于独具特点而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有关它的研究与推广工作正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课题以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开展化学探究活动,能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加快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另一方面,微型化学实验可以在一程度上弥补经济欠发达地区实验资源短缺的不足,增加化学实验探究的数量,提高实验效果。

第二、课题成果具有创造性。课题组以周怀宁教授设计的高分子微型塑料仪器为基本器材,辅之一些简单、易得的物品作替代仪器组成实验盒,不但丰富了器材、降低成本,而且使用方便,便于组织开展课内外的化学探究活动。同时,也能打破化学实验及器材的神秘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

第三、课题研究思路正确,方法恰

当。课题以案例开发、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微型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等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新理念为指导,开展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其思路是正确的。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参与面大。研究方法适当,论证严谨,材料丰富,结果可信度高。值得指出的是,课题组请来了知名教授到学校进行指导,少走了弯路,提高了研究效率。

第四、课题取得了预期的成果。课题组卓有成效的研究,丰富了微型化学实验的实践经验,对我区乃至全国推广微型化学实验在学科教学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课题从理论上对微型化学实验的必要性和原则进行了探讨,初步探索出微型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方法。开发了大量的案例。案例涵盖了高中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既有性质实验也有制备实验。既能替代常规实验又具有环保、效果明显、便于操作等优点。这些案例还可以进一步开发为校本课程,发挥更大的作用。课题的研究与应用带来

了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使该校化学科在高考和奥赛中不断取得佳绩。该课题的研究与应用在南宁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带动了其它学校。其成果得到逐步推广,影响的范围逐渐扩大。

总之,这一研究课题价值较高,研究思路清晰、方法恰当,成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本人同意该课题通过结题鉴定。希望课题组进一步开发案例,并对其它学校开展微型化学实验探究给予指导和帮助。课题评审鉴定意见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和习惯的策略及措施研究”课题,是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语文阅读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的子课题。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数年的辛勤耕耘,现在已到收获成果的时候,为更好地总结经验,提高认识,现就该课题的结题提出如下鉴定意见。

一.课题兼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实践证明,激发阅读兴趣才能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创建阅读学习的平台才能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广泛阅读、注重积累才能开拓学生视野、升华学生情感;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阅读学习效率,阅读的收获外化为写作才巩固阅读成果。这些对策能有效解决中学生的阅读障碍,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有效性和推广性,可资同类学校阅读学习借鉴之用。

二、课题研究周期长,措施有保障

本课题从xx年10月申报、立项,开展研究至2016年10月,历时四年,课题组的全体成员按照制定的周期和步骤,进行了认真扎实的教学研究,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课题在实验中,建立了组织机构,设立了实验班级,培训了实验教师,出版了补充教材,对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课题研究内容丰富,成果具有可操作性

专门设立读书课,在校内从制度上保障学生有阅读时间。设立班级图书馆。由班级班费购书,学生捐书为主要途径,由学生管理。在教学实践中贯彻“独立自主,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并结合杜郎口

中学学习模式的教育理念,贯彻有效课堂的教学宗旨,利用专业知识指导学生进行深入地选择性的阅读。在怎样读文章上也尽量做到“授人以渔”。在方法论层面上进行引导教育。

四、课题研究成果丰富,特色鲜明

课题组成员撰写多篇相关论文,获得市区级多项奖励,并有成员获得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语文阅读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先进个人”称号;同时,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编辑印行《补充阅读材料》两册共四十万字,作为和本课题研究配套的科研教材。通过实践,课题班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三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产生的效果是显著的。从历次期末功半期的检测中可以看出,所抽课题班的成绩较为突出。

篇2:个人课题

陈艳红

一、研究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研究

二、指导思想 :

课题研究工作是我校科研工作的重点,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的主阵地。本学期我根据数学组总体安排,以《人和小学教科研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为目的,结合我校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

三、研究目标:

1、进一步完善新课的尝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固定下来;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

2、关注中差生自觉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探索课堂文化创新的有效策略,通过“教师勇敢地退,适时地进”,构建师生和谐发展的主体发展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通过研究和实验,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四、研究措施

1.按照学校的课题研究的安排,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认真完成课题研究。

篇3:如何进行“个人课题”研究

想明白为什么要参与“个人课题”的研究

南京市教科所首创的“个人课题”研究, 最广泛地调动了一线教师参与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我作为其中的一员, 参与研究是为了什么?按照我的理解, “个人课题”研究实际就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 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我选择的这个课题不是说我已经有了很深刻的体验或者很成熟的心得, 而是有些一直没得到解决的问题在长期困扰我, 促使我参加“个人课题”研究以求问题的解决。但是懒散的天性又让我找到合理的借口, 总是强调教学任务忙,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 结果这些困扰我教学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成了永远没有解决的问题。现在参与全市统一规划的“个人课题”研究, 因为有确定的研究目标和时间限制, 能够鞭策我改掉懒散的坏习惯, 拼命去挤时间, 以期取得满意的研究成果。同时和全市众多的同行参与研究, 也使我在进行自己的课题研究时不会感到孤独。

弄清楚研究的课题有什么意义

教育总是涉及两个方面的培养目标, 一个是当时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要, 另一个是个人自身的发展需要。

有一段评论说得很有道理:“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 全都懂了, 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 年级越高, 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 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都回答不了, 那算是非常成功, 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 越富有创意, 越会突发奇想。”事实就是如此, 高中生学习语文没有问题, 除了几个生字词之外再没有什么可问的了。其他学科除了给定的问题, 恐怕也很少会有学生提出新问题, 没有问题意识无疑是阻碍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根源 (性格) 。学习是终身的, 不是在学校一次性完成的。中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只会念书不会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单面人、书呆子。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只是基本的学科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去思考, 去获取前人不知道的知识, 创造崭新的知识。我们的社会需要创新, 语文教师能做的就是利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学生将来一生的专业领域里不能给他们现成的答案, 我们能做的就是教会他们寻求这些答案的途径和方法。这条途径的起点就是教会他们质疑, 这个方法的要领就是设法解决问题, 提高见疑就问的勇气, 养成沿着疑问寻找答案的习惯, 增强解决疑问的能力, 从而获取创新的本领, 因此课题研究具有普遍意义。

学习相关的理论, 拓宽课题研究的视野

我研究的内容是培养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问题意识, 课题的提出源于对自己以往语文课堂教学的否定。但一旦进入立项研究, 我就应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观察和思考了。所以我尽可能多地涉猎一些教育教学专著, 尽可能多地掌握教育教学理论, 以期对中学语文教学有更多的指导。在阅读一些传统书籍的基础上, 更多的阅读有关新课程的书籍、杂志, 如《建设新课程》系列、《语文教学研究》《新语文学习》等, 及时了解教学研究动态, 有助于“个人课题”研究。从后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发展智力教学理论等影响新课程的理论中都能找到培养高中学生语文学习问题意识的理论依据。这使我对课题研究充满了信心, 同时也使我的研究不至于迷失方向。

立足研究现状, 提升研究高度

处在网络时代, 我不再闭门思考、孤军奋战, 而是调动一切手段, 采用一切方法, 多方收集材料, 充实研究内容。从百度搜索, 可以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相关网页97000多条, “培养学生语文问题意识”的相关网页500多条。可见我的思考与疑惑是目前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着手进行研究会解决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这么多的研究内容既是一种资源, 也是一种挑战, 更是我研究创新的借鉴。细致地阅读现有研究成果后, 我发现大部分研究者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都着眼于提出问题, 认为培养问题意识就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多数论文都从教师对创设学生提问的外界情境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展开研究。但是翻阅《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的阐述, 提出高中生要“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 “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 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以此看来, 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等同于提出问题是有偏颇的。问题意识研究不仅是研究学生提出问题, 还应该有探究的过程即分析问题, 并最终提出自己的解决之道, 即解决问题。否则只有疑问而没有关于疑问的分析思考, 不敢给怀疑下一个结论, 这又何谈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呢?所以我的研究包含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方面。

从实际出发, 摸清学生现状

1.调查问卷

详细地设计调查问卷是了解学生最快捷又最有效的方法。针对课题研究内容 (“提出问题”) , 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你发现过问题吗?你经常提出你的问题吗?你的这些问题来源于哪里?你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向什么人提出来?你发现过语文老师教的内容有错吗?你就这些错误与老师展开过探讨吗?你发现过语文书本上的错误吗?你就这些错误与老师同学展开过探讨吗?你在课堂上主动提出过问题吗?你认为是什么因素阻碍了你的提问?除了课堂你还在哪些场合提出过问题?等等。

针对问题的分析 (“分析问题”) , 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你经常回答老师的提问吗?你与同学之间展开过辩论吗?你有许多疑问吗?遇到问题后你会怎么解决?你认为你凭自己的能力可以完全解决问题吗?你有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吗?等等。

针对解决问题, 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你认为你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吗?你经常很认真地解决问题吗?你完成的问题答案受到最多的评价是什么?你在解决问题时最大的困难来自哪里等等。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外, 还有你认为学习文本时带着问题阅读有没有必要, 这些问题来源于哪里, 你希望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答案, 如果答案不一致时你会怎么做等。然后是尽可能深入地分析问卷。不仅是从中发现浮于表面的现象, 还要深入地探寻造成这些表层现象的心理因素, 为有针对地展开研究与实践找准出发点。

2.行动观察

学生很配合, 顺利地完成了问卷调查, 但是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答案中必然有部分不是真实的反映, 所以问卷不可以完全相信, 不能作为了解学生学习语文情况的唯一手段。于是, 我就从作业的布置与任务的完成上去观察、分析、研究, 作为问卷的重要补充。对学生的观察与分析不仅是横向的人与人的个体差异互相比较, 而且是纵向的记录个体的发展变化, 因为个体的发展变化才是我的课题研究的实际价值。

3.教学记录

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肯定要在课堂的实践中予以展开, 不要孤立于课堂教学之外。在每节课开始前, 我都要去思考这节课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何展开问题分析, 并进行问题结论的界定等。课堂的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必须要及时记录下来作为活生生的依据, 有针对的教学后记就是最丰富详实的研究资料, 这样做能够把我们在刹那间的教学心得与感悟记载、分析, 并丰富我们的研究材料。

及时回顾, 总结阶段研究成果

头脑里的研究策划和阶段性的研究结论都要把它物化为有形的文字, 否则这些就始终是不成型的虚化物。第一阶段我主要从培养学生语文问题意识的意义与价值展开, 第二阶段着重探究干扰学生语文学习问题意识形成的内在与外在因素, 第三阶段侧重于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的研究, 每一阶段都写下一篇研究论文。在下一段时间, 将着重探究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分阶段研究可以减轻研究压力, 使研究更有针对性, 有利于研究的深入与最后的总结。

结合教学实践, 在具体情境中验证研究成果

源于实践的教学研究结论也要在实践中去验证。所以每一阶段的研究结论, 我总是有意识地拿到教学实际中去, 在应用中验证其合理性并发现不足。比如在对提出问题的研究中, 我提出要扩大学生提问渠道, 构建师生对话平台。我首先想到的是网络, 自由、隐秘, 符合高中生心理期待。尝试了一次网络作文评改, 效果很好。这种方式就是让学生把自己最得意的文章用电子文档交给我, 由我统一在我的博客上发表, 班级的每位同学都可以登陆留言, 发表自己对文章的观点与评价。彻底改变了以往由语文老师一人说了算的评改方式, 也改变了同学互相批改时应付了事的现象。学生的兴趣很浓, 积极性很高。

篇4:“个人课题”伴我成长

2008年9月,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建立了“个人课题”的网络管理平台,开始鼓励教师个人以博客的形式结合自己的教学申报小课题进行研究。巧的是刚听完我校特级教师刘杰老师的讲座“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其中引用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段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只因当时并没有深入体会,所以对此句话持有怀疑态度,心里想,仅是每周十八节的教学任务就够累了,还要再花时间搞一课题进行研究,这不是自己找累吗?还能找到幸福感?可能吗?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申报了第一个“个人课题”,开始了我的课题研究之路。

第一个课题———雾里看花,糊里糊涂

第一个课题我没有任何准备,也不知道怎样选题,因为那几年一直上公开课,而且都是关于欣赏内容的,对欣赏课的教学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教学中也做了大量的实践,所以我就糊里糊涂地申请了“研究欣赏内容的重构”这个课题,由于之前就已经积累了一些方法,因此很快就写好了开题报告。现在我再回过头看我曾经写的开题报告,自己都很纳闷,当时怎么会这么写呢?研究的过程也是糊里糊涂的,虽说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但做起来依然觉得好费劲。一是事先没有可行的计划,对研究目标没有明确的设定。二是对网络还不熟悉,操作上总觉得有些麻烦。三是还没掌握研究的方法,不知道具体怎么研究。现在反思一下,这个课题只是浮在表面,没有深入下去,只停留在了几节公开课上,缺少对常态欣赏课的研究,充其量是督促自己完成了一个实践教学总结。

第二个课题———隔江犹唱,拨开云雾

“万事开头难”这句俗语千真万确。事情一旦开始做了,慢慢就熟悉了,况且每个人的第一次都会觉得“难”,这是正常的,调整好了心态,我就耐下心来从容地去做好每件事。在第一个课题的实施阶段便有了第二个课题的雏形。当时适逢我第一次教低年级段,二年级七个班加两个三年级的班。每个班约五十多人,在课堂上,需要我绷紧神经,竭尽全力,才能使教学有序地进行下去,偏偏我们学校用的是五线谱教材,这简直令我苦不堪言,一天四节课,就像上战场,每天都感觉自己很认真地付出,收获的却只有疲劳,最后因为上课不停地组织教学,慢性咽炎反复发作,有时就干脆哑了,开始害怕上课。越是害怕上课越觉得那四十分钟简直太难熬了、太漫长了。这时,我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究竟应不应该把大量时间用来教他们认识五线谱,唱五线谱,他们学得不愉快,我教得也辛苦。音乐课的核心价值是审美,音乐课最该让学生享受愉悦,而我的教学背离了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一首歌曲如果不用感情去演唱,那演唱出来的声音就是没有“灵性”的,也不会感动自己,怎么可能说进行了“审美教育”呢?我确定了第二个“个人课题”———研究指导学生“用情歌唱”的方法,目的就是重视培养学生情感世界的成长,指导学生把一首首歌曲“用情”歌唱出来。我开始琢磨怎样的教学指导能带动学生的感情,在不断反思中开始关注课堂上先前不在意的东西,关注学生的情绪,关注我的教学行为。

第三个课题———流连戏蝶,尽得其乐

第二个课题总的来说做得比较轻松、愉快,和第一次做课题相比,我不再认为做课题是个负担,而是一件有价值有意思的事情。我体会到了研究就像酿酒,时间越长酒香越浓。品尝到了酒的醇香,我就主动申报了第三个课题。第三个课题是在学校的国家级课题“自主习得教学模式”这个大的背景下提出的———“引领五年级学生自主欣赏京剧的研究”。适逢2010年11月京剧申遗成功,作为音乐教师,我觉得有责任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粹,起码也要给京剧扫盲。选择这个课题的勇气也来源于刘杰老师的一次讲座,她就如何选题是这样说的:“你觉得自己教育教学哪个方面弱,你就研究哪个方面,深入研究以后,你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听得此话,我如梦初醒,我也想验证一下:通过对自己一点都不在行的京剧开始研究,是不是真的能成为京剧方面的专家。酝酿了两个月,自己前思后想终于在申报课题的时候下定决心从自己未知的领域开始研究。

我还只是一个研究者,还在路上,以后还要不断努力,争取成长为一个更加专业化的音乐教师,让我的音乐课更精彩;我的学生更幸福;我的教学生活更丰富。

篇5:个人课题学期总结

现将本学期的课题研究总结工作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科研意识.在这一阶段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音乐新课程标准》通过系统的学习,统一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明确了认识,进一步增强研究的自觉性,紧迫感。

二、制订计划,加强落实

开学初,制定个人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并在工作中围绕本学期课题研究的中心任务,积极落实,并收获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喜悦,本学期是课题研究的中心阶段,课题研究成果,已经初见弥端。

三、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本期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教科室的正确引领下,我积极探索教育手段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首先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学习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知识支柱,使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更新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一种具有现代气息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师生们切实感觉到信息化与自己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贴近。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验实践,让教学中枯燥的东西生动化,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课堂教学,大胆尝试 本学期,抓紧练笔,积累课题有效资料。每节课都必须有反思.并且多写论文,多练笔.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四、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课题研究课,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开始,我能积极参与上课、听课和评课活动。本学期,我听了我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课。在听评课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学到很多新的理念,从他们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中找到了我个人课题研究的资源。从自己的年级研究课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提高。

篇6:2010个人课题

有幸尝试市级个人规划课题研究,感受颇多。

一、个人课题让教师人人参与教育科研成为了可能。学校承担的大型课题一般要求较高,比如主持人必须是学校领导,职务高、职称高,有权威,普通教师要想担任课题组长或主持人至少要有两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推荐才行,这让许多有心参与教育科研的普通教师感到失望,积极性被一下子打消掉了,这些教师常常有一种失落感,他们被人为地阻隔在教育科研的大门之外,这对他们的专业成长十分不利。而现在有了个人课题,教科研的门坎大大降低了,许多有志于教育科研的教师从此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课题研究了。

二、个人课题让教师在教科研问题上有了选择权。以往教师搞教科研都是围绕学校的主课题来进行的,有总课题,有若干个子课题,但这些子课题并不都是教师所喜欢的或是所擅长的,有些教师为了评上职称或评上先进等,为了不在教师考核中被一票否决掉,只能硬着头皮搞课题研究。被动地参与研究,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只是把教科研当作装扮自己的一个门面,当作选先、晋级的一个重条件。而个人课题可让教师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进行研究,兴趣使然,水到渠成,调动了广大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教师个人的成长有利,对学校的发展有利。

三、个人课题让教师感到教科研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学校的主课题一般得到上级有关的论证、立项,是一种规划课题,因而从申报到立项都有严格的程序,开题论证报告、研究方案设计、实施方案制定、研究报告的撰写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一个课题方案,包括的内容比较多,让人觉得多少有点“八股”的味道,很多一线教师就是被这些“八股”形式吓跑了,认为教科研高不可攀。而个人课题恰恰是大大简化了这些繁锁的程序,虽然也是规划课题,但入门要低得多。我认为个人课题的方案设计只要能回答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就可以了,这些问题是:

1、为什么要研究;

2、研究什么;

3、怎样研究;

4、研究结果怎样。这四个具体问题同样要简化,抓住一两个关键点就可以了。于是,教师就不再将教科研视为专家学者的事了,一线教师也可以搞教育科研,且是真真实实的在搞,并没有脱离教育教学的实际,因而这种教科研也是最实在的、最有效的一种教科研活动。

四、个人课题的“短平快”使教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成为现实。从时间上说,个人课题一般一年左右就可以结题,不占用教师太多的时间和太多的精力,研究成果立即能反馈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这就有力地推动了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过去我们的课题研究成果往往在这个环节是失败的,许多优秀成果得不到及时的推广,得不到及时的应用,导致别人已研究过的东西,其他人还在接着研究,当然如果从新的角度去研究也未尝不可,但很课题都有相似性,研究的内容似乎也没有多少不同之处,这就说明成果的推广应用这项工作没有做好。

本人承担的个人课题《新课程下改进初中英语课外作业的个案研究》通过一年时间的研究,现已进入结题阶段,并即将结题。通过研究,我本人收获也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进初中英语课外作业是应对新课程、新课标的一个重要举措。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英语角、英语墙报、主题班会和展览等。这些活动都可以英语课外作业的形式来进行布置,因此改进和优化英语课外作业是广大英语教师积极应对新课改、践行新课程的一个重要举措。

建议: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教学观,确立起提高教学活动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时间空间的效率观,确立起优化教学过程各环节,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整体观。努力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哲学统摄和引领教师具体的教学工作。

二、改进初中英语课外作业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作业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地方。组织教师改进和优化作业的设计,切实提高作业的效益,涉及到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工作态度、专业水平、工作时间等多种因素,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学校必须把这项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一起,作为教研教改的重点工作,研究采取强有力的推进措施,扎扎实实抓、持之以恒抓。

建议: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不仅要研究课怎样上,而且要研究课外作业怎样设计和批改。要坚持把课外作业的选择和设计作为集体备课活动的重要内容,在集体备课活动中,不仅要研究设计具体的教案,而且要研究设计相应的课外作业,每次的作业练习可以分工设计,然后集体讨论确定。学校要组织力量,研究制定符合课改精神、适合本校实际的作业改革实施方案,就作业练习的设计、组织、批改和评价提出明确的具体的工作要求,作为学校的教学常规,通过相应的措施认真贯彻落实。

三、改进初中英语课外作业是教师实践新课改的一个切入点。

改进和优化英语作业的设计、批改和评价,是一项具体而复杂的技术性工作,要组织教师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聚集群体的智慧和力量,深入研究本学科作业改革的具体策略。

建议:学校一方面要全面发动,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必须选定一个年级,进行重点研究和实验。要组织实验年级的任课教师广泛学习,深入研究,积极尝试,勇于革新。要及时总结教师实验探索中成功的经验、有效的做法,采取行政措施在校内推广应用。同时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任何工作都必须有相应的制度管理作保障。推进作业练习改革,学校必须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相关的管理制度。要研究制定教师在作业练习设计、批改和评价等方面的具体的职责要求,研究落实资料订购、练习印发、作业量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个人课题研究

刘琳

篇7:课题个人实施计划

《打造农村小学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个人实施计划

《打造农村小学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已完成,我要以中期研究阶段为契机,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努力践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

一、《打造农村小学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涵义及目的

根据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的学习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并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生态课堂”是人本主义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氛围。课堂的核心是:激发兴趣、达成目标、养成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沃土,要展示学生的智慧和真情,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通过“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实施,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形成 “生态课堂”,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实施范围及分组

1、范围:三年级一班语文课堂。

2、学生分组:班主任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座位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均衡组合,组建班级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相对固定,采取的2人小组和4人大组相结合的小组合作模式,每个大组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任组长。

三、具体要求:

(1)激趣导入。要使课堂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经历。课堂开始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相应的学习氛围。但是,不论采取哪种导入形式,都应该在三分钟内引入正题。

(2)目标展示。突出目标的具体、恰当、科学,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自主探究。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的关键。采取的2人小组或4人大组相结合的合作模式。

(4)研讨交流。经历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后,各组大组长(代表)要向全班汇报,一方面要让全班同学知道相互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另一方面对于在自学和讨论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体解决。提出课堂上生成的不能独立解决新的问题。对于基本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一定要做到步步清、人人清,这是促进课堂教学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研讨交流过程中的班内交流,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力求做到六个“学会”:①学会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②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③学会科学评价别人的发言;④学会大胆质疑对方的观点;⑤学会适当保留个人意见;⑥学会及时反思活动中的表现。

(5)巩固练习。根据学生基础设置不同难度的检测题,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来检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落实的程度,并根据检测效果确定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每堂课所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知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掌握。教师尽量在精备作业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当堂作业,这有助于教师教学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2016——2017学第一学期

《打造农村小学生态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个人实施计划

淄川经济开发区第一小学

篇8:个人课题

一、因服务于“课改课题”研究而诞生

早在2001年,大连市成为全国首批的38个课改实验区之一。为完成课改实验任务,大连市教育局及大连市教科所提出“以课题牵动课改”的思路,由此生成了多个“课改课题”。甘井子区承担了小学科学、初中生物、初中数学、初中美术、小学美术等多个学科“市课改重点课题”研究任务,在此带动下,其它学科也纷纷确定了各自的课改课题。在具体的课题研究中,在市科所专家们的引领下,我们确立了“大课题小操作”的实施策略,即在具体在课题研究中,将每一大的“课改课题”分解成一个个小专题,然后将之逐一分配给课题组老师,再由他们各自以课题的方式进行研究,进而通过各小专题的研究来推进大课题。

为服务“课改课题”研究,从2002年开始,甘井子区“教科研规划办”在科研顾问的建议下,决定新设一个课题类别———“个人课题”,由此,“课改课题”组的老师可以将自己承担的小专题,向区规划办申请立项为“个人课题”。这样,课题组成员在完成学科研究任务的同时,还有了申报“自己的‘区级个人课题’”的机会。“个人课题”一经确立,就得到了教研员及其课题组老师的欢迎。随之,教师们认真准备、踊跃参与。到了2003年下半年,在区规划办立项的个人课题就达120余个。就这样,基于“课改重点课题”的因缘,“个人课题”正式诞生了。

与此同时,基于“个人课题”诞生,甘井子进修学校“研管训一体”的工作思路得以深入发展。进修学校在2003年出台了《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参与课题管理的意见》,在其指导下,那时的“个人课题”培训会,教研员们几乎场场不落地参加,而教研员的学科课题组研究活动,也常常邀请科研室的教师去参与。

在这一阶段,因为“个人课题”依附于教研员的课改课题,所以其管理多是参照市课改课题管理要求,其研究时限基本与“课改课题”同步,立项申报也要求提供《申请·评审书》和《理论综述》等等,在结题评审时则充分尊重相关教研员的意见。

二、为服务于“骨干教师”成长而发展

2005年,我区的“课改重点课题”纷纷顺利结题,其研究得到了市科所专家的一致好评。其中的小学科学获得一等奖,小学美术获得了二等奖。与此同时,当时的120余个区“个人课题”承担者,其研究也得到了区规划办的认可,真正实现了双赢———教研员、教师个人均受益。至此,“个人课题”很好地完成了服务“课改重点课题”的使命。

由于看到了“课改课题”受益于个人课题,其它“集体课题”的主持人也纷纷寻求个人课题的支持,积极推荐其课题组教师参与个人课题立项。而各课题组中的骨干教师们也不再满足于仅为他人打工,也想自己独立承担课题,所以,完成了服务于“课改课题”使命的个人课题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基层领导积极推动,教师们积极主动地申报,个人课题需求空前旺盛,仅2006年初就有400余人提出个人课题申请。

在参与“个人课题”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对个人课题的定位也在调整。到了“十一五”,对个人课题的功能定位已不仅仅局限于服务于集体课题,而要着眼于其促进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科研素质的提高,可称之为“骨干教师个人课题”。2006年初,我们听取了科研顾问和参研骨干的建议,对个人课题管理重新进行了系统设计:正式出台了《甘井子区个人课题管理办法》,具体制定了个人课题立项申报评审标准、个人课题过程管理评价标准、个人课题结题验收评审标准,量身定做了个人课题管理系列标准件(《个人课题申请·评审书》、“‘个人课题理论综述’框架”、个人课题研究过程档案样例、个人课题研究计划表框架,等等),并将五年一次个人课题立项、结题机会增加为两次,在管理机制上实施两级管理(区规划办和基层学校),由此,对个人课题的管理趋于规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课题”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其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行政领导的关注,随之是领导的大力支持:决定将是否承担“个人课题”作为骨干教师选拔的标准之一,并且将参与“个人课题”的研究情况纳入骨干的日常考核项目。不仅如此,各校教师参与个人课题的情况,也成为政府督学室进行督导评估的要点之一。

自此,有了领导有力的支持,有了“规划办”完善的管理措施,有了基层领导的认可,骨干教师们参与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十一五”期间,共有900余人参与了个人课题申报,最终批准立项640个,按期结题456个,其中177个课题被评为一、二、三等奖。

三、由服务于“全体教师”而成熟

无论是“十五”立足服务于“课改课题”的个人课题,还是“十一五”着重服务于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个人课题,其主要针对的其实都是骨干教师。但随着行政、业务合力推动效果的显现,特别是看到骨干教师们因此而受益,在“十一五”期间,一些非骨干教师陆续表达了参与个人课题的愿望。这样,到“十一五”中后期和“十二五”初期,即有部分教师作为“校级骨干”而成功立项、顺利结题甚至获奖,更多的非骨干教师也跃跃欲试。教师们高涨的参与热情不断触动着我们。作为服务于区内教师的教科研规划办,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任何一位老师的热情(这正是我们一直期待的)。由此,服务于全体教师的“个人课题设想”逐渐提上日程。

本着好事要做好的想法,在“十二五”初期,我们做了一次“个人课题管理专项调研”,针对不同类别的教师广泛征求意见。调研过程中,我们再次感受到“个人课题”被广受欢迎,同时也听到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一部分骨干教师反映,经过多年的区级个人课题研究,未来他们更期望有市级、省级的课题研究机会。这样,原有简化版的“个人课题管理办法”和“个人课题标准件”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急需升级为规范版(能与省市课题接轨的);另有一部分跃跃欲试的非骨干教师则反映,其研究基础尚很薄弱,对他们而言,即使是原有简化版“个人课题管理办法”和“个人课题标准件”,也感觉要求太高,建议还应再简化、宽松些。针对这些意见和建议,我们做了认真的研究,决定对“个人课题”进行全面改版,将“个人课题”细分为“个人‘小课题’”与“个人‘微课题’”,从2013年初正式实施。

“个人小课题”主要服务于要求“升级规范”的部分骨干教师,其管理原则是“严进严出、力求规范”,具体要求比原来的“个人课题”更规范了,力求与省、市相关课题管理要求接轨,为其未来申报省市课题奠定基础,其研究时限为1~2年,其立项、结题均由三位专家匿名评审,立项评审通过发放《立项通知书》,结题评审通过发《结题证书》。过程管理相对严格,立项后要有开题论证,每学期要有计划和总结,研究中必须建立“体现轨迹”的研究过程档案,并且要求每年至少有一次展示交流等活动。

“个人微课题”服务于全区所有在职教师,管理原则是“宽进严出,适当规范”,对其管理采用“备案制”,即立项评审主要由申报人所在学校组织,其评审结果由区规划办组织专家稍加把关后,即可在区教科研规划办备案(体现“宽进”),其研究时限为3~6个月,研究过程也主要由其所在学校负责管理;但在结题时,须经三位专家匿名评审(与小课题类似),决定其是否结题(体现“严出”)。对微课题的过程管理,也必须有开题论证,并且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至少要有一次校内的展示交流等。

与此同时,我们又对个人课题管理做了进一步的调整改进。为服务教研员和学校的集体课题,减轻教师的选题负担,我们积极倡导教师从所在学科教研员或所在学校的课题的子课题中选题。这样,既有了高层次的(教研员或学校领导)引领和支持,也在为学科或学校研究工作做贡献。区规划办对此也大力支持。我们还着手构建个人课题视频培训课程,分为科研通识类、科研方法类、科研实践类三个部分,用制作视频的方式将相关培训固化下来,再将其放在“区教师教育网”上,供教师随时观看学习,这也解决了“个人课题”参与人数众多而培训困难的问题。为及时推广、转化个人课题研究成果,我们在“区教师教育网”、《甘井子教育》设置“成果发布专栏”,并且将立项人在校内发布成果作为结题的前提条件。另外,我们推出“免审结题条件”,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在刊物发表,参与学术评优,在会上发布。为切实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我们要求结题时要提供一份《结题申请表》,评委们尤为关注其中的“所在单位领导对其研究成效的认定”,将之作为结题的必要条件。

由于个人管理的全面改版以及相关管理的调整完善,甘井子教师参与个人课题的热情空前高涨,参与人数越来越多,仅2013年、2014年、2015年就分别有473个、543个、387个微课题正式备案,参与教师的成分越来越全(骨干和非骨干教师,老教师和新教师),反响也越来越好。

篇9:个人课题: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中小学教研其中一项任务是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到真问题,进行真研究,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开展个人课题研究不仅能够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使教师熟练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还能促进学校“集体课题”的研究。由于“个人课题”侧重于方案的科学性、创新性、针对性和操作性,而对课题主持人的身份、年龄、职称等要求不高,因此它也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个人课题”是一种实践层面的研究,即研究如何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它的研究扎根于教师工作的土壤,研究的背景是自己的教学,现场是课堂,主体是学生,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课题的选题途径应从“我”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或问题入手,这些困惑或问题是教师熟悉的、有体验的、有积累的、有浓厚兴趣的、长期关注并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通过开展研究,教师能获得更多的教育教学智慧。例如,《小学六年级数学“自主参与性”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类似这样的选题切口小,便于操作。又如,《儿歌在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草稿本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在班集体活动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这些选题来源于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真实可行、视角新颖。当选题角度众多时,老师们可从如何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挖掘课题,如《概念转变模型应用于小学高年级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从教育实践活动的观察中发现课题,如《对刚入园2-3岁托班幼儿依恋亲人现象的个案研究》;从对某一教育教学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而形成课题,如《大班幼儿的亲子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从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去发掘课题,如《小学中年级学生易写错别字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从对教育教学特色的探索中提炼课题,如《小学低年级漫画作文素材选取的研究》。教师在选题时要根据任教学科、年龄、专业水平特点,选择能促进教育教学与自身专业发展的课题,坚持“有益”与“可行”的原则。

2010年9月底,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桂林市科研示范校分管校长赴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及南京市各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个人课题观摩考察。笔者从南京回来后,经过仔细思考,结合本校实际,把对教师的引领工作放在了开展个人课题上,鼓励全校45周岁以下的教师人人做课题。2010年,全校有46位老师做了校级个人课题研究。目前,老师们正在进行第3轮校级个人课题研究。在2011年桂林市“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中,我校有17位老师的个人课题通过立项,并于2012年10月底通过答辩且顺利结题,其中有4个课题获优秀等级,优秀率约占25%,达到了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结题优秀率标准。

个人课题需要教师独立构思与设计,从选题、开题、开展研究到结题,每一个环节都要亲历亲为。为帮助老师们顺利开展个人课题研究,学校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老师们提供课题研究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专家培训,全程跟进指导。在全校开展个人课题时,很多老师对课题研究的流程比较模糊,而学校能给予的技术指导又有限。因此,学校聘请了原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曾晓新副所长给老师们讲解个人课题的定义、如何进行选题、如何撰写个人课题实施方案等。因为课题实施方案的撰写对课题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非常注重指导的实效性,对老师们的个人课题的实施方案反复修改,不仅指出存在的问题,还要提出整改意见和要求,并进一步跟进落实,同时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方式解决老师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专家的指导与全程跟进,为实施个人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以点带面,突出过程管理。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中心组,给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学校呈现出以教师、教研组、学校相贯通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校本科研机制。此外,学校还出台了“希望小学教师个人课题管理办法”,在教师参加培训的时间与经费上给予充分的保障,每年还给予不同级别立项的个人课题研究经费。个人课题的实施需要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才有可能得以持续发展,为此,学校领导在跟踪老师们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不仅深入了解每个教师的课题研究内容、研究过程,还要求老师们的研究课、教学随笔、教学论文都尽可能地体现个人课题的主题,这对老师们实施个人课题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与鞭策作用。尤其是学校网站的开通,为老师们提供了信息共享平台,使老师们达到同伴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提供教学科研平台,丰富培训形式。个人课题实施以来,学校加大了对老师的培训力度,不但借助高校资源提高教师科研水平,让老师们深入大学课堂学习相关的课题研究理论,而且利用校内开展的“二级培训”制度,要求外出参加培训的老师回校后必须面向全体老师开设讲座,分享经验。2011年11月,学校派出4位老师参加在徐州市举办的全国个人课题学习,2012年学校与广州市骏景小学签定“手拉手”协议,建立“手拉手”互助学校,方便教师学习外省的先进教育理论。为加强老师们的理论功底与修养,学校还成立了“一溪活水读书会”,鼓励老师们多读书、读好书,开展教师论坛活动,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开展主题讨论,举办“我就是一道风景的教师讲坛活动”。

由于个人课题的实施周期为一年,因此每年暑假,老师们就利用假期认真思考、归纳总结、撰写个人课题结题报告,并邀请相应的专家进行指导、修改和完善。

通过近三年的“个人课题”研究,教师们养成了用反思的意识和科研的习惯对待教育教学,自觉地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并用课题来指导教育教学行为,提升了科研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莫玉香老师研究的《四年级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及其对策的调查研究》,在成果中提炼出三大措施:一是利用阅读课给学生讲关于口语交际方面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二是结合教材“百花园”中提供的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进行训练;三是利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开展口语交际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口语交际的心理障碍,培养他们与人交流的自信。在莫老师的报告中还呈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教学案例和体会。雷红玲老师在个人课题研究体会中这样写到:“我做个人课题的过程,经历了“逼—富—福”的过程。个人课题研究逼着我不断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品尝了被“逼”的痛苦,“逼”后的丰富,而这丰富带给我成就感、幸福感,让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走得更稳,更远。”

过去,课题研究在老师们的眼中是神秘而深不可测的;如今,老师们对开展课题研究有了基本的认识,并不断付之于实践,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上一篇:网球400字作文下一篇:立论:企业提倡狼性文化利大于弊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