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2024-04-16

高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共10篇)

篇1:高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时光给我们的感觉永远是,不注意不知道,回头吓一跳,多少当时风云事,今朝概叹空回首。还是痞子蔡形容得妙,光阴就像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复返啊。

似乎才刚刚开始新教师充实地岗前培训,似乎还在努力地思考新学期第一节课怎么上,蓦然回首,却已是一学期即将结束之时。

作为对自己的要求,我一直使自己处于一种充电状态,持续地保有对知识的渴求和欲望。通过不断地自学、与人交流和实践,初步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各层面的看法和感悟,只是尚缺乏真正的实践和历练,很多看法和感悟都还只是停留于纸上谈兵,也不够全面不成系统。因此,这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实战中,我感受颇多,尤其在把一些理论或想法付诸于实践方面,既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也走了一些弯路,并有半途而宣告失败的尝试。

本学期我负责高一(xxx)、(xxx)班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回顾一学期来的点滴工作,下面我就自己的部分想法和感悟与大家作一简单交流,也权当是工作总结吧。

一、让学生爱上你

语文教学往往可以由情导识,但数学则行不通,学生没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思维却对数学感兴趣那是难以想象的。事实上,这是学生普遍觉得数学难学和不喜欢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甚至一些学生没有真正接触学习数学,只是听别人说抽象难学就听而怯步,完全没有尝试的欲望。

于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便成为摆在数学老师们面前的一道不可逾越的沟壑。纵观眼下,大家普遍认同并在实践着的做法便是通过介绍数学的广泛应用性、数学的各种“美”、数学的有趣、数学可以锻炼思维等等方面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只是,从结果上来看,效果甚微。这是可以理解的,数学的魅力不是听人介绍就能体会得到的,而只有真正投入其中,去接触去学习,有了理解有了感悟,然后方能逐渐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魅力,并因此慢慢喜欢上数学。由此观之,数学是一门“由知至情”的学科。

问题的存在,就必然引导人去思考去解决。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开始慢慢意识到,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必须做到两点:其一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其二是让学生爱上你。当然具体细分还可以分为好多方面,但基本可以归为这两方面,作为新老师,我一直在教学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下苦功夫,但不管怎样,必须承认还有很多方面有待提高,那么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第二点,而这也正是为大多数老师所熟知却没有或疏于实践的,其实数学老师是最应该做到这点的。前面已经阐述了,数学是“由知至情”的,那么参考语文的教学,让学生爱上你正可以起到“情”的作用,所谓爱屋及乌,学生会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你这个学科,那么就自然会尝试去接触去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理解和感悟,就逐渐能克服困难解决一些问题,然后有解决问题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这又促使他们不断寻求更大更多的成就感,这便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己体验感受到数学的功用、奇妙和魅力,而后逐渐喜欢上数学,等到学生喜欢上数学,那么作为数学老师就基本大功告成而可以退居幕后了。由此,你便大致可以看到让学生爱上你的巨大作用了,这实在比你每天扯大嗓子大喊数学是多么多么的重要要来得实际有效。

至于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你,那就不是在这里要阐述的问题了,本学期来,相比教学成绩,我更大的成就感便是让好多原来基本从不接触数学从不听数学课的学生转变看法,开始学习数学并取得了一定进步。很多原来不喜欢数学的学生现在敢于甚至是乐于来问问题,听课也很认真,政治老师甚至跟我提到,有个从来不听课的学生居然在她的自习课上很认真地做数学题等等,而这些,更使我坚决认定让学生爱上你的重要性。

二、高效听课、精心备课、激情授课、及时反思

立足专业教学和研究,志成名师。一学期来,我坚持高效听课、精心备课、激情授课、及时反思。

我听课不多,但每次听课我必然全心投入,听知识、听方法、听技巧、听幽默、听智慧,而我的优点更是能把听到的觉得好的东西即学即用,变为己有,提升自己。我一直认为除了听数学课外,不妨多听听文科的课,尤其是语文课,吸收不同风格的精华,感受“由情而知”的过程,事实上,学科之间很多东西是相通的,只是可能存在些许差别,实践告诉我,那是有效的,数学课堂上恰到好处的“引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精心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我的看法是,其一上课一定要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一个着重点,清晰明了,这样学生容易理解掌握,其二对文本要有自己的解读。不光是文科,理科也一样要做到这点,只有这样,才不会枯燥单调地照书而读,反之,没有轻重缓慢,没有加工处理,没有新意,容易使学生疲惫而毫无兴趣。同时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和疑问要能预知,查阅资料,精通之,方能伸缩自如、游刃有余,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佩服。

激情授课的必要性自无需多言。没有感情没有激情的课堂是毫无生机的,犹如一潭死水。激情能感染学生的情绪,带动他们,促进课堂参与,活跃课堂,如此,方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怎么精心备课,也难以面面俱到,往往上完课后才发现,原来自以为备得很精彩课却上得一塌糊涂,或是出现很多没有预知到的意外事件,而课堂上再怎么激情演绎,也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提高其他各方面能力,课后反思便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反思是对之前的备课授课情况作客观地自我点评,从各个层面上去考虑成功与不足之处,对不足之处要吸取教训,改进之,对成功之处要总结提升,从理论水平上,用文字进行归纳总结。课后反思,有助于教师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上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当然,一学期的感受和感悟远不止这些,但并无需一一赘述。总的来说,作为新教师,在许多有经验老师的指导和关怀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个人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同时也取得一定的成绩。而对于仍然存在的不足,我会继续努力,通过不断反思学习,减少不足,提升自己,坚定追求,朝着既定目标不懈奋斗!

篇2:高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总结2007-02-01 11:10:

53首届高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总结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代表教导处对本次青年教师大奖赛活动做总结。总结前请允许我代表教导处和各位参加大奖赛的青年教师对给予本次活动以大力支持的各位领导,各年级组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不辞辛苦、兢兢业业的各位评委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的总结有以下四部分。

一:本次活动的总体构想

一、本次活动的出发点

我校是新成立的一所完全中学,青年教师占一线教师的==%以上,青年教师就是我校的未来和希望。关注未来、放飞希望是我们的共同愿望。从某种意义上说,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关系到我校兴旺发达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那么,如何促进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与提高呢?课堂教学竞赛无疑就是一个好的方式和方法。通过竞赛,可以促进青年教师钻研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课程改革进而更新和转变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真正的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接轨,适应形势的需要,以此带动和推进我校整体教学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二、本次活动的组织过程

本次活动由教导处牵头组织按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于=月=日下发了关于高中部青年教师课堂大奖赛通知和课堂评价标准,让参赛教师们有了准备的依据。本次课堂大奖赛打破年级界限,已提前一天抽签的方式来定年级和讲课内容。从=月==日至=月==日利用=、=、=节集中进行课堂教学竞赛。为保证本次

次的公开、公正、公平,我们邀请了七位评委,采取当堂打分的方式,并于=月==日和=月==日对参赛选手所讲的课进行了集中评课,同时对各位参赛选手的教案进行了打分。

二:本次活动的成果

本次青年教师汇报课整体上讲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参与、提高、创新”的目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导下,广大青年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具体讲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每位教师都力求在三维目标上有所突破。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的活动,也是在教师事先设计或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教学环节服务。而本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都尝试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具体体现在:=、教师

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如孙少春老师在引入“生态因素”一课时,利用学生熟知的一大一小的两株植物进行对比,从而自然地引入了新课;程永红老师采取炮火销烟的战场与荷花淀战场对比引入新课;还有康彩红教师、赵雪洁老师等,这里不一一列举了。=、课堂教学中注重了思想道德教育。如:王文龙老师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能把艰苦奋斗的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注重了身边教学资源的利用。如:刘艳丽老师的录音材料、闫国森老师制作的祥林嫂肖像挂图、武彪老师的图片制作、程永红老师的改写课文、康彩红老师的谜语衔接等。=、注重了联系生活实际。如:赵雪洁老师讲的“排列组合”一课中,用人们日常生活出行方式贯穿于整节课,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通俗明了;武彪老师讲授“万有引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用苹果为什么落向地面,而不落向我,使学生自然地明白了万有引力与质量有关

这一知识点。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一些改变。教师们都在试图通过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现出了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意识。具体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对教学能力的认识有了新变化。从关注“教”到关注“学”这个课堂教学评价重心的转移,如:于淑华老师讲解二倍角的有关知识时,以一个例题为基础,学生增设题设的方式,不断地改变问题,从而达到了应用二倍角公式解决问题的目的,锻炼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孙富爽老师讲二氧化硫一课时,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概括出了活性碳、氯水等其它物质的漂白原理,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教师能够创设情境、正确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次参赛选手改变了以往的只注重传授课本知识点,忽略了情境对学生的影响,能够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入境,从而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如:

闫国森老师讲“祝福”一课时,以黑板两侧张贴福字,同时播放带有浓郁喜庆气氛的音乐加以烘托,为学生创设了如在其时,如临其境的氛围;程永红老师一段段感人的话语,把学生带到了血浓于水的情感世界。=、课堂教学设计上有了新的突破。改变了以往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补充的单一模式,本次比赛的十二节课中,所有的老师都对讲课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构思,通过不断变换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李彩红老师针对课文内容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小组合作式学习;武彪老师精心地设计了教学图片;于淑华老师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如康彩红老师导入新课后用三个“?”给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代瑞杰老师把课文内容的以表格的形式给出,使问题一目了然。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本次大赛,让我们可喜的看到,课堂上出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局面,合

作学习也有所体现。=、教学民主在课堂教学中有了初步体现,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人的天下,整个大赛过程中“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基本杜绝。整个大赛过程中,教师们都试图着构建一种师生平等的氛围。=、注重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课堂上老师们都注重了学生说的能力、思考的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等。如:赵雪洁老师让学生归纳“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康彩红老师、孙少春老师课堂上注重了学生说的能力和思考能力的锻炼等。

三、本次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认知基础。本次大赛中教师们虽然有了一些新的思想,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参赛教师们在备课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但是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仍然引导学生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思路进行,没有充分考虑我校学生的认知基础,或者过高或者过低的估计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尤其是练习题的设计上跨度大,没有做好足

够的铺垫,对我校学生教学的应“降低难度、增加密度、注意梯度”,小步子、快反馈地进行。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语言霸权现象。具体表现在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按着预设的程序进行,不能恰当地创设学习情境,不能让学生充分的说,经常是教师打断学生的回答,或是教师代以回答,甚至是教师直接给出答案,不给学生说的机会,这样大大地打消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次比赛最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不让学生自主学习,应该让学生探究的问题教师代替学生回答。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该放手时不放手。

三、忽视课堂上的评价与鼓励。整个十二节课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甚至是精彩的表现,要么是平淡的“很好、正确”等简单的评语,要么漠然视之,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任何表示。可以说这在我校课堂教学上是一个空白。

四、教师缺乏情感的投入。在本次比赛过程中,教师们大多是平淡的讲解知识,这使整个课堂气氛显得都很沉闷,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师提问学生只局限于个别优秀学生,忽视了成绩偏差的学生。

五、教学资源开发意识淡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只是借助于教材和教参,不能把身边的教学资源有效地利用和开发(网络、教具、图书、实验器材、挂图)。

四、今后工作的要求

一、学习教改理论,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努力,然而外力的推动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长期以来我们关起门,自我封闭,延续了我们学生时代的教学风格、教学传统,那就是教师不停地讲,不停地说,不断地给学生灌知识。实事求是地讲,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太辛苦了,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方式,那怎么办?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更新观念,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我们,一切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因为我们的教学成果最终要依靠学生的成绩来检验,学生学到了什么、形成了那些能力,学生是否会学了是最重要的。

=:明确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

评价一节课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考察多方面的情况。但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重过程、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一节课中只要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名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每一名同学在课后都感到有所收获,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课。反之,教师讲得再多,学生只是嘴动,而头脑不动、思维不动,这节课就不是成功的课。归根结底,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学识水平的展示过程,而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过程。在符合教师行为规范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上,哪怕是不说话,只用形体语言就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围绕

篇3:高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本文谈到的高中青年教师 (以下简称青年教师) 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大学毕业后执教高中, 教龄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另一种是刚从初中调到高中任教的青年教师。不少青年教师在处理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上方法欠妥, 效果欠佳。要全面弄清其中的原因, 必须对青年教师进行综合的研究分析。青年教师有其自身的优势。一般来说, 青年教师都具备本科或以上学历, 学科专业知识比较丰富;精力充沛, 有活力, 教学积极性普遍较高;有思想, 自主发展意识较强, 进取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 思维敏捷, 可塑性强等。青年教师所具备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为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提供了可能。但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不足却是影响初高中教学衔接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 课标研读程序化

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是青年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新课程理念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本要点就是适应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加强与社会、科技、生活的联系, 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倡导回归生活、崇尚创造、强调选择、走向校本等。青年教师往往是抓住了新课程理念的局部, 不能比较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理念,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初高中教学衔接在理念上的方向性障碍。

总体把握初高中新课程的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标) 是搞好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新教师往往依赖教材而忽视研读课标, 特别是刚从初中调到高中任教的青年教师由于有初中教学经历, 较易忽视将所教学科的初高中课程标准进行比较研究, 在高中课标研究方面走过场、程序化的做法比较普遍。其实同一学科的初高中课标有共性, 也有区别, 需要教师去研读和比较。以政治学科为例, 初中思想品德课标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标虽然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等方面保持连续性, 但在课程具体目标、能力要求、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要求有较大差别。初中课程目标在设计上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践行与思考;高中课程目标则注重学生的思维、大胆质疑、求异、敢于争辩以及学生学法上的引领。初中思想品德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使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 具备基本的法制观念等;高中思想政治则侧重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高能力等。青年教师过分依赖教材, 或者对高中课标研读走过场、程序化的做法会在宏观上影响到初高中教学衔接的效果。

二、教材加工不到位, 教学设计简单化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 遵循教学基本规律, 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学评价与反馈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教什么和学什么 (教学目标) 、如何教和如何学 (教学方法) 、教得怎样和学得怎样 (教学评价与反馈) 。本质是一个分析学习需求, 确定教学目标, 设计解决方法, 进行信息反馈和方案调整, 再实施直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基本载体是教材。新教师对教材加工不到位、教学设计简单化的现象比较常见。例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不完整或欠科学, 教学重难点不突出, 学法指导与教学反馈缺失, 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单一化是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常见现象。初高中各学科在教学内容方面都存在关联性。教学设计如果欠缺完整性、整体优化和系统有序, 对于学科在初高中教学中相关联的知识的加工停留在较浅层次, 必将影响到教学内容方面的衔接效果。

三、教学组织欠科学, 教学过程任务化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是发展变化的。教学过程即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 是指教师根据有关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 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身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环节设计与实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环节要服务与服从于学习过程的规律, 努力追求有效的教与学;二是教学过程应能满足知识、能力、情感协调发展的要求;三是教学过程应能满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良性互动的发展要求。

青年教师在教学组织和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不足。一是教学组织形式传统化和单一化。即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上缺乏创新, 有时甚至是一成不变, 往往选择单一的班级教学形式, 而不重视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特别有过初中教学经历的青年教师容易将初中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原封不动地搬到高中课堂, 而不顾高中教情与学情的变化。二是教学过程任务化。认为完成授课任务是教学过程的第一目标。例如高中课时教学内容普遍较多, 为完成教学任务, 青年教师喜欢借用多媒体授课。很多时候是教师从头到尾操作鼠标, 讲授教学内容, 一堂课下来, 黑板上竟然没有课题和板书设计。多媒体有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情境等作用, 但它毕竟是教学辅助手段, 而不是教学过程的全部。多媒体的滥用和欠科学使用必然导致课堂效率低下。高中生需要具备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 不加引导的、过多的直观情境呈现不利于高中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严重的会导致思维发展停滞, 使初高中教学衔接出现由初中生直观形象思维到高中生抽象思维发展的断层。

四、学情分析不到位, 教学方法简单化

学情是指学生的基本情况。它包括学生的思想表现、学科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等内容。学情分析是指教师分析和掌握学生的思想表现、学习表现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等实际情况。新课程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 对教师加强学情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其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和关心。其实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师生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客观详细的学情分析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青年教师学情分析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了解层次浅甚至是学情分析缺失。不少青年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停留在大致的思想表现和基本的学习表现、学习成绩的层次。有些青年教师甚至存在学情分析缺失现象, 一个学期甚至一学年下来, 连很多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出来。二是轻视学生思想表现分析的现象较为普遍。教学方法是否科学与学情分析是否到位密切相关。不少青年教师由于对学情分析不够重视, 学情分析不到位, 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容易出现简单化趋向:一是模式化的教学指导, 教学方法的使用缺乏针对性。特别是对分层教学和分层指导不够重视, 不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因而导致教学方法低效。二是经验化的教育指导, 品质教育 (德育) 缺失。学生的高中阶段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迅速发展并渐趋成熟的人生阶段, 关注高中生的情感体验、人生态度和道德品质非常必要。不少青年教师不重视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思想表现, 而且总喜欢以教师自身在高中学习阶段的思想表现为出发点, 采取“一刀切”式的教育指导方法, 在教育指导上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学情分析不到位和教学方法简单化是影响初高中教学在德育与智育能否顺利衔接的重要影响因素。

五、教学目的功利化, 教学评价单一化

教学目的是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结果, 或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 制约着各个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 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教学目的要在教学计划中恰当定位, 与教学客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协调一致, 指导教学主体行动并转化为教学结果, 从而实现自身的合理性。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因素的评价, 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一般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大类, 绝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

青年教师大多雄心勃勃, 希望自己能迅速站稳讲台, 能在崭新的教坛成为同行关注的焦点, 这种想法值得表扬。但也会有不少青年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到位, 教学目的定位欠科学, 所以往往通过“狠抓分数”这种走捷径的方式来达成目的。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易步入题海战术的误区, 把学科知识的巩固、教学效果的提高寄托在大量地做题上, 而忽视学科素养的形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题海战术的做法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而“狠抓分数”题海战术的做法会直接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单一, 割裂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有机统一, 易忽视过程性评价法、相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的使用。教育目的功利化和教学评价单一化与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不相符合的, 这也是影响初高中教学衔接效果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谢利民, 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2]《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 走进高中新课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篇4:高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经过层层选拔,来自全省高中69名参加决赛的青年教师选手,分别参加课堂实录与教学设计、现场说课两个环节的比赛,决出语文、数学、英语一、二、三等奖,各科前三名进入总决赛,通过借班上课、话题演讲两个环节角逐省五一劳动奖章。最终,东莞中学数学教师刘瑞红获得总冠军, 广东省总工会将按程序授予她省五一劳动奖章。

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陈宗文,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出席竞赛启动仪式;省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巡视员郭泽宇,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刁振强出席竞赛颁奖仪式。竞赛组委会主任、省教科文卫工会主席陈昭庆先后主持启动仪式及作竞赛总结,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吴颖民、广东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劲予、华南师范大学工会主席胡劲松、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院长王红、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副院长黄牧航、华南师范大学工会副主席吴岚、广州市113中学校长曾建辉等分别参加了相关活动。

陈宗文在致辞中指出,各级教育工会要不断健全竞赛组织机制,不断扩大教学竞赛覆盖面,为群众性教学竞赛活动提供充分支持和保障;要不断总结推广教学竞赛的成功经验,引导广大教师以各类竞赛优胜者为榜样,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高尚师德,不断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据陈昭庆介绍,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旨在以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能力训练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教学竞赛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培养青年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态度,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掌握现代教学方法、手段的热情,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推动全省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全省教育系统工会在各级各类学校相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学竞赛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步成为社会关注、党政支持、学校认可、教职工欢迎的品牌活动。

篇5:高中青年教师教学反思2篇

(一)吴延杰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如何上好英语复习课,如何做到把复习课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真正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已成为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研讨话题之一。

几天前,我听了一节英语复习课,这位教师的教学环节是“Free Talk——复习单词——复习短语词组——带读重点句型——分组朗诵——抽查学生——讲解练习题——然后学生做作业。”整堂课就是教师在滔滔不竭地讲,学生跟读、朗读、安安静静地听,偶尔教师提问几个同学,整堂课的气氛较为沉闷。

教学反思一: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哪怕是复习课。

我觉得这节课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就是这位教师没有备好课,没有设计好教学环节。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就是因为有的教师抱有一种觉得复习课就是给学生们练习,不用怎样设计的心理,觉得无所谓,没有认真对待这一节复习课。

新课程的复习课不能仍是像传统的复习课那样,再次地把学过的知识像“炒冷饭”地再现给学生,如果是这样,那么课堂上就激不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能把复习课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因而就达不到复习的效果,白白地浪费时间。教学反思二:用英语组织教学,增加趣味性游戏,营造英语氛围。

坚持英语的实践性原则,多开展游戏教学和愉快教学。把快乐带进英语课堂,营造愉快的语言范围,在课堂上,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无论是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的相互问候,道别,或是教师发指令让学生活动等,都要用英语说。这样才有助于创造英语气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会更高。这节课这位教师在复习单词时方法单调,有机械操练的教学倾向。为防止过分的死记硬背和枯燥的练习,可用单词抢答或单词接龙游戏。即老师先说出一个单词,同学们要以这个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开头说出另一个单词,以此类推。这样做,既能促使学生去记忆单词,又能让学生乐于参与,增加趣味性,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教学反思三:鼓励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课堂上,当学生遇到回答不上问题时候,这时候,鼓励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是帮助差生克服英语学习的方法,而且任何的鼓励都会使孩子感到高兴。这节课这位教师没有大胆使用鼓励,当学生不敢举手的时候,没有尝试用鼓励方法。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倡导开放式的,互动的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情感,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营造一种能够发挥学生让学生在和谐的英语环境中得到很好的锻炼。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学习。同时还创设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个体之间的融洽合作和有序竞争,把激励和竞争带进课堂,形成了较开放的教学模式。

教学反思四:交际活动与角色扮演

学习英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用于交际,开展多种活动,注重语言的操作与运用,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变化教学形式,让学生时时产生新鲜好奇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学习中交际,在交际中创造。在这节复习课中,这位教师忽略这点,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读读写写,缺乏交际活动,气氛当然沉闷。如果教师采用表演对话。即让学生就所学过的对话进行模仿表演,也就是把学过的知识分成一个个小任务后,要求每个小组至少要准备一个小任务,在复习课上各组把他们所准备的任务向同学们进行了展示。我想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而且不会感到厌听,各小组能把自己准备的小任务向同学们进行复习,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学生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掌握了知识,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新课程的英语复习课该怎么上,如何把新课程的复习课上得有声有色,如何把复习课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复习课焕发生命的活力,应是新课程重点研讨的话题之一。

英语新课程教学反思

(二)吴延杰

最近一段时间,我突然感觉班中有个别学生有厌学情绪,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苦恼。因为自己觉得在平时的教学中付出的努力也不少,但为何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刚开始自己一直在寻找原因,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发现,这其实也不能完全埋怨学生,有一部分的责任还在于我自身。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是细心的辅导,而是在他们犯错后不问原因的批评指责。但是对于他们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却不能及时的发现并加以表扬,而是把眼光过多的集中在那些优等生身上,久而久之,那些学困生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抱着种破罐破摔的态度,因而学习成绩总是搞不上去。所以基于以上的教训,下面就是我对新课程改革下对于英语教学过程当中的的几点反思。一.找到适合与学生交流的手段与方式

我们常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要让学生愿学,首先就要师生情感交融。教师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去感染学生,把亲切、信任、尊重、友好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要想让学生乐学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从教师的激励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到胜利的果实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英语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性,不能对学生制定统一的标准,应该因材施教,英语学习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和多样性,并且是多层次的评价方式。这也是课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实行分层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课堂活动记录评价

最简单易行,而行之有效的:一是按学号顺序安排学生做值日报告,限时间、范围,逐日进行。同时,由科代表做好评价记录。不同能力的学生按不相同的标准作评价记录,随堂点评,以利发展。二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给参加各项课堂活动进行评分累积,每月由学生评出最佳小组,给予激励,使他们体验英语学习的成就感。

(2)作业评价

布置多种多层次可选择的作业。对于拼写差的学生,布置单词抄默写、听写作业;对于语法差的,布置语法练习或翻译句子的作业;口语弱的编写对话作业;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布置高于其能力的“跳一跳就能摘到桃”的作业供其选择。对于完成得好的作业分类收集成册展示,以鼓励保持良好的作业习惯,对成绩提高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

(3)考试评价

正确认识考试评价的功能。学习困难的学生最害怕考试。为了帮助他们克服害怕考试的心理,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程度,制定出不同的层次要求。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实行“同分不等值”,多方位、多层面、多形式进行分层评价,合作达标,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三.定期开展英语活动

通过开展英语朗诵 比赛、单词比赛、诗歌剧表演赛、课本剧表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在学校大范围内创设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丰富学生的语言生活,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目的性,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点石成金,自主学习

众所周知,点石成金的智者与农夫故事。聪明的农夫要的是“点金术”,为的是日后家里或别人需要时能点出金子来。其实,学生上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点金术”。也就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它不是哪位教师用一两节课就能教给学生的,而是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师不应该是不厌其烦地机械地带学生读单词,而应是教给他们学生单词的策略,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策略,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此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教练员、资源提供者、激励者和观众,把课堂还给学生。因为“外语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只有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多进行听说读书的训练,才有可能学会英语。

篇6:高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江西省赣州中学

龙慧

341000 作为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实验区首批青年骨干教师工作站的成员,我受到北师大(版)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委会和蚌埠二中老师的邀请,参加了2012年3月23日至24日在蚌埠二中举行的教学研讨、课题交流及教材回访活动。为期两天的活动内容丰富,有4节公开课及评课、专家的报告和课题的交流活动,现将活动有关情况及我的感想做个汇报。

一、蚌埠二中校情简介

蚌埠二中始建于1928年,原名江淮中学。蚌埠二中是省安徽省首批二十五所之一的省级重点中学。经过八十年余的发展,现今拥有54个教学班,学生三千余人,教职员工200余人的办学规模。2006年1月,被评为“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同年,又获得“全市依法治市和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和人事部评选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育系统建国以来首次评选的最高集体荣誉);先后多次荣获省部级以上单位的表彰。2001年起承办省理科实验班,在自主招生和竞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04、2011年的理科状元都出自于该校。

二、活动简介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教学研讨、专家报告、课题交流。首先,在教学研讨中我们听了四位老师的课,这四位节分别为蚌埠二中数学教研组长王爱莲上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西安市昆仑中学刘志敏老师(2009年省优质课二等奖)上的《不等关系》、蚌埠二中崔淮玲老师(2004年全国数学优质课一等奖)、江西省上饶市弋阳一中李志华老师(2008年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上的《数列中的思想方法》。课后,由四位老师分别进行了本节课的说课,再由首都师范大学王尚志教授、李延林教授、北京特级教师隋丽丽老师和安徽省数学教研员徐子华老师对这四堂课做了点评。

其次,在专家报告环节中,我们聆听了王教授的报告《课程改革推进》、李教授的报告《一线老师的问题》及隋老师的报告《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

最后,在课题交流环节中,先听了蚌埠二中数学组老师的课题开题报告,我们工作站的老师分组向两位教授汇报了我们各自课题研究中阶段成果及研究中碰到的问题。

三、收获与反思

1、学习到了新的理念,开阔了视野。从刘老师的课中,我学习到怎样把“尊重、鼓励、方法、创新”带入到数学课堂;从崔老师的课中,我学习到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主导和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从李老师的课中,我学习到了怎样挖掘一个典型例题的多种解法及蕴含在解法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从王老师的课中,我学习到一个老师的驾驭课堂的“游刃有余”及与高考的“接轨”。我也深知在今后我的教学中,应该带着多一些的问题与学生交流,把比较传统的课堂变成“高效、民主、创新”的新课堂。

2、从专家的报告及与我们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三位专家的认真、严谨、谦虚的工作作风,及对数学的由衷的热爱。三位专家的年龄都早已达到退休年龄,但是他们仍然在从事着数学研究的工作。在课题交流活动中,由于已买了七点二十的车票,再加上还要吃晚饭,所以主办方建议我们最晚五点半结束我们的交流,但是专家说这个机会很难得,一定要给我们解决一些问题,最后六点才结束交流,匆匆吃晚饭就踏上了回北京的归途,他们说第二天北京有个国际交流会,所以他们必须赶回。我们在场的中学教师都非常敬佩他们的敬业精神及谦虚严谨的治学作风,这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3、通过在蚌埠二中两天的学习交流活动,让我切实感受到团队精神的积极作用,老师们积投入课题研讨,分工细致,责任明确。蚌埠二中的“梦之队”研修团队,虽然没有特级教师的引导,而且很大部分数学老师的年龄偏年轻,但是他们这个团队很有活力,从本次活动的组织、联系、接待工作可以看出这是个非常有凝聚力的团队;从与蚌埠二中数学老师的交谈中,也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合作是非常融洽,大家都能为这个团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领导和专家的肯定中,也可以感受到这个团体的强大力量。

经过这次的学习交流,我感受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要尽力以下几方面:

① 要有目标,目标分为近期发展目标和长期发展目标,这样学习工作起来就更有动力;

② 要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到每天的工作中去,并能及时记录下自己好的想法,形成文字,养成“勤动脑、勤动笔”的好习惯; ③ 要能不断的学习交流,学习别人做得好的案例,或能从别人的研究中得到一些启发;

篇7:高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根据当前高中化学实际教学状况来看,部分青年教师对于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不能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的要点和真正含义,教学整体设计不足,教学问题设计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层次不清。如必修二介绍有机化合物乙酸乙酯的制备时,大部分青年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基础认知,只强调操作顺序,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极不牢固。

1.2青年教师的思维和知识有限

目前,虽然很多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可以肯定的,但也受限于其思维和知识的局限性,很难帮助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如钠在常温下会生成氧化钠,点燃或加热条件下会生成过氧化钠,有的学生会认为碱金属元素会如钠一样都会生成相应氧化物和过氧化物,这明显是教师在授课时只突出了物质共性,而忽略个性造成的。又如学生在回答运动员手上擦的镁粉其成分时,就回答是镁粉或氧化镁,甚至有人回答是硫酸钙或熟石灰,其实镁粉是碳酸镁的粉末,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反映出了高中化学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思维和知识有限所导致的求同思维方式。这些现象与我们一直提倡的创新教育理念相违背,造成了学生在化学领域学习和实践的局限性。

1.3实验操作和设计不规范

由于青年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不能很好的掌握高中生学习特点,致使某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屡受挫折,手法生疏,很难体会到实验的关键点和要点,难以领略其中的含义。高中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一些学生实验操作不连贯、次序颠倒、装置安装不协调等问题,往往要开始实验了,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实验过程中各种状况频发,实验台上往往是一片狼藉,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与青年教师日常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有直接的关系。

1.4现代化媒体设施应用能力不强

篇8:高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面对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影响初、高中教学衔接效果的不足方面, 作为学校的学科教研组长和资深老教师, 有责任去科学指导青年教师通过“领会新课程理念、深入研读新课标, 加工教材需到位、教学设计要科学, 教学组织需有序、教学过程要落实, 学情分析需到位、教学方法要讲究, 教学目的去功利、学习评价要多元”等措施来弥补不足, 实施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顺利实现初、高中教学衔接。

1. 领会新课程理念, 深入研读新课标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本要点是适应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加强与社会、科技、生活的联系, 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倡导回归生活、崇尚创造、强调选择、走向校本等。青年教师要注意领会新课程理念的核心, 抓住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点, 完整理解和科学把握新课程理念。只有这样, 才能克服初、高中教学衔接在理念上的方向性障碍, 在教学衔接中把握正确方向。

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的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标) 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课标是指导教学的“纲”, 新教师要认真深入研读课标, 全面科学把握课标的要求和基本内容, 应杜绝抛“纲”执“本”的错误做法。刚从初中调到高中任教的青年教师较易忽视将所教学科的初、高中课程标准进行比较研究, 这同样不利于初、高中顺利实现教学衔接。因为同一学科的初、高中课标有共性, 也有区别, 需要教师去认真研读和加强对比。以政治学科为例, 初中思想品德课标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标虽然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等方面保持连续性, 但在课程具体目标、能力要求、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要求有较大差别。初中课程目标在设计上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践行与思考;高中课程目标则注重学生的思维、大胆质疑、求异、敢于争辩及学法上的引领。初中思想品德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使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 具备基本的法制观念等;高中思想政治则侧重于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高能力等。因此, 认真深入研读课标是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重要前提。

2. 教材加工须到位, 教学设计要科学

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最核心的内容。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 遵循教学基本规律, 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学评价与反馈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教什么和学什么 (教学目标) 、如何教和如何学 (教学方法) 、教得怎样和学得怎样 (教学评价与反馈) 。本质是一个分析学习需求, 确定教学目标, 设计解决方法, 进行信息反馈和方案调整, 再进行实施直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基本载体是教材。青年教师往往较多地依赖学科教学参考书而忽视对教材的深加工, 因而容易导致教学设计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不完整或欠科学, 教学重难点不突出, 学法指导与教学反馈缺失, 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单一化等问题出现。初、高中各学科在教学内容方面都存在关联性。因此, 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教学设计的完整性、整体优化和系统有序, 对于学科在初、高中教学中相关联知识的加工需要提升层次, 应避免发生“抄剩饭”现象。只有这样, 才能顺利实现学科教学内容的衔接。

3. 教学组织须有序, 教学过程要落实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教学过程即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 是指教师根据有关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 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身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环节设计与实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环节应服务与服从于学习过程的规律, 努力追求有效的教与学;二是教学过程应能满足知识、能力、情感协调发展的要求;三是教学过程应能满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良性互动的发展要求。

青年教师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上要重视创新, 注重实施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在突出班级教学形式的同时要重视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有过初中教学经历的青年教师应充分考虑到高中教情与学情的变化, 切忌将初中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原封不动地搬到高中课堂。教学过程应当是遵循教学规律的、动态的和符合实际的。高中课时教学内容普遍较多,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十分必要。多媒体有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情境和加速授课等作用。青年教师普遍喜欢借用多媒体授课, 但青年教师需明白多媒体毕竟是教学辅助手段, 而不是教学过程的全部。因此要注意避免多媒体的滥用和欠科学使用, 否则易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因为高中生需要具备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 不加引导的、过多的直观情境呈现不利于高中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严重的会导致思维发展停滞, 使初、高中教学衔接由初中生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到高中生抽象思维发展的断层。

4. 学情分析须到位, 教学方法要讲究

学情是指学生在思想表现、学科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学情分析是指教师分析和掌握学生的思想表现、学习表现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等实际情况。新课程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 对教师加强学情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其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和关心。其实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师生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客观、详细的学情分析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学情分析不到位和教学方法简单化是影响初、高中教学在德育与智育方面能否顺利衔接的重要影响因素。青年教师需要加强学情分析, 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思想表现、学科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在掌握学情等基础上, 青年教师还需要切实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在教学方法上应注意避免缺乏针对性的模式化的教学指导, 要重视分层教学和分层指导;应注意避免简单化、经验化的教育指导, 切实关注高中生的情感体验、人生态度和道德品质, 耐心教育, 科学指导, 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 教学目的去功利化, 学习评价要多元化

教学目的是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结果, 或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 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 制约着各个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发展趋势和总方向, 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统贯全局的作用。教学目的要在教学计划中恰当定位, 与教学客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协调一致, 指导教学主体行动并转化为教学结果。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学习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评价方式一般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大类, 绝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也是常用的学习评价方式。

青年教师要在理解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本质要求的基础上科学定位教学目的。在高中教学和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而应避免步入题海战术的误区, 把学科知识的巩固、教学效果的提高寄托在大量地做题上。要注意实施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实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有机统一。要重视运用过程性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等评价方式。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使教学目的、学习评价方式与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相一致, 促成初、高中教学在学习评价方面的顺利衔接。

参考文献

[1]谢利民, 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41-45, 199-200, 169-170, 356, 359-362.

[2]《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走进高中新课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5-6, 80-82.

[3]高慎英, 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37-39.

篇9:高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经历了一年的教学,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苦乐,也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在这一年里,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言行和仪表,热爱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教学的每一项工作,在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严格要求自己,我学习到了教学的基本环节和方法,认识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现总结如下:

1.听课

到重庆八中工作第一周和到云南师大附中工作第一周,对我来讲,听课是了解教学过程,学习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听老师怎样上课,对我后面的写教案有很大帮助。这种听课和以前我在学校听课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而现在听课重点是体会老师怎么样讲课,学习如何传授知识,如何管理课堂,如何提问,如何进行师生互动。每次听完资深老师的课,我都要认真地书写听课感想,总结教师是怎么样上课的,体会教师是如何将教学理论用于教学实践中,自己收获很大。我的指导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始终能吸引同学保持注意力,一个问题能通过不同方式展示给同学,让学生容易接受。听了几次后,那位资深老师告诉我在听课之前要“备听”,就是要想一下换成自己会是如何操作,再和教师上课时对比,体会教师教学方法,进步将很大。为体会不同的教学风格,一周的时间我听完了备课组老师的课,我坚持每周听6节课,上学期听老师的课就有70多节,我每次听后都总结,真正体会到教学是没有固定方法的,只要适合学生理解都是好的方法。

2.备课

备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课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备课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写教案,而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化学组老师的精心指导,我认为备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备教材我认真研究教材和参考书,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及讲课顺序联系起来,确定哪些知识该重点讲,哪些知识应该补充,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尽量去发现教材和生活联系的地方,查找相应的资料用在教学中,最后结合参考书初步写好教案。

(2)备习题对于我们新教师,把知识课本知识讲清楚是可以的,关键是上完课后学生能完成习题吗?备课时,如果将习题做了,将这部分知识在近几年的高考出现的题做了,对教材的重难点就清楚了,并且在讲课中就可以适当讲相应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每次在备课时都将相应习题做了,初步根据习题中知识点出现的多少确定重难点,分配教学时间,效果很好。

(3)备学生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了解是保证教学进程的关键。上课之前一定要清楚的知道学生学到这里哪些知识以前学过,哪些是新内容,将到一个知识点时,估计学生会出现哪些问题,从而来进行突破。这一点就是老教师和新教师的差别,老教师讲到一个问题时,通过多年教学经验和学生反馈,老教师清楚的知道学生现在可能出现哪些问题,而我们就只会按教材依次讲,所以教学是一个不断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

(4)备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对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环节是应该遵守的。如何导课才能吸引学生,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新知识和旧知识如何连接,这些都是要考虑的。每次讲课前,我都要与杜老师讨论,结合自己大学学的教学法,使我感受到没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是不科学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不完善的。

(5)备问题如何提问题,这是教学中难倒我的问题。上课前应该设计好问题,什么时候问什么,问题是不是适合学生,最好将一节课的问题设计成问题组,使教学依次递进。

3.上课

走上讲台,能不能站稳讲台就要看教师的基本功和教学技能。通过上课,结合指导老师的建议,我得到以下的几点收获:

(1)教学要充满激情。我的普通话讲的不好,但我要求自己讲课时要声音洪亮,语速要适中,应该始终保持高涨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教学语言要流畅,讲话的条理要清楚,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逻辑性。

(2)学会课堂中的提问。教师提问既能加强师生互动,又能推进教学的进程。但是,如果问题设计的不好,就会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局面。而我们在上课时往往出现自问自答,或者是问的不好,例如,我拿起烧杯问学生“这是什么杯”,对于高一学生,这种问题没价值,所以,教师提问时要清楚的知道:为什么而问,问什么内容,如何问才能问好,要留时间给学生思考,不要自己问自己答。这是我进今后要重点加强的地方。

(3)将生活和化学联系起来。将生活和化学教学联系起来,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我所上的课与生活联系较多,知识内容不是太多,如果不加材料,整个课堂气氛不好,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看一些资料,为上课准备。

(4)要有良好的教师习惯。教师的一语一行对学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有规范的板书,讲规范的普通话,穿着整洁,都在影响着学生。

(5)有效的地利用多媒体。随着科技的发展,先进教育手段也要用进课堂,有利学生认识问题,理解问题。例如我在讲硫酸制法时,对流程的介绍如果不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就会感到抽象,不容易理解。

4.课后

上完课教学并没有结束,写课后记,改作业,这是进一步提高阶段。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1)写好课后记。上完课后对教案有了新的认识。指导老师提意见后,我每次都要认真写心得体会,总结优点与不足,下次上课时注意,通过不断总结提高了教学技能。

(2)批改好作业,认真辅导,做好笔记。这是积累教学经验的途径,学生不会的问题多的知识点,上课应该强调,我对批改作业发现的问题认真笔记,养成好的教学习惯。

(3)交流讨论,互相学习。每上一次课,我都请听我课的老师提建议,使我发现自己的不足。

篇10:高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春暖花开,紫荆、木棉迎风招展。3月14日、15日,中山市高中化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在实验高中隆重举行。16名在初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参加了此次复赛。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司徒华、邱惠芬老师及各兄弟学校化学科组的领导和老师们参与了此次比赛听课活动。此次活动参与面最广,热情最高,教研气氛最浓。

本次比赛是中山市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校都非常重视和支持,参赛老师的水平都比较高。教学比武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中“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同课异构。各位参赛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各显神通,大胆创新,呈现了一节节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的好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是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通过提出猜想,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二是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更环保,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三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四是师生互动,学生热情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体。五是熟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全部用了PPT,图文声并茂。有的将演示实验投影在屏幕上,克服了教室后面学生看不清演示实验的缺点;有的用投影仪将学生的答案投影展示,然后分析对比,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总之,尽管是借班上课,但老师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强,在课堂教学上游刃有余。绝大部分外校老师还将实验器材和药品自己准备好带来,有很强的敬业精神。最后通过激烈角逐,6位老师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他们是纪念中学张建芸、市侨中琚凯、纪念中学王桂芳、古镇高中李程锦、桂山中学朱思俐、市实验高中金海宏。另有东升高中周波等10位老师获得二等奖,小榄中学梁苗芳等12位老师获三等奖。

上一篇:装卸班长职责下一篇:《呵护生命 用心服务》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