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2024-05-05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共8篇)

篇1: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方案(讨论稿)

一、各校教师参赛(宝安区)资格

年龄40岁以下,1981年6月30日及以后出生的在职在岗教师。公办学校近三年新入职教师必须参加。高中历史学科组10人以上大校,可以报2位教师参赛;10人以下报1位教师参赛;公办学校,含近三年新入职教师,不超过3位教师。

具体选拔办法由各校高中历史学科组组长决定。

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9月2日下午18时

二、比赛形式

(一)初赛

1.参赛教师上交说课视频,网评

说课课题:任选选择性必修2或选择性必修3中的某一完整课例课标(可以统编教材某课为单位,也可以打破统编教材课例围绕主题建构)

参赛教师作品:说课录像(不超过10分钟,压缩到500mb以下。超时扣总分30分,超过500mb所造成的评审问题,责任自负)、说课课件。

截止时间:2021年9月9日下午18时前,通过“深圳宝安历史教研群”(131489834),或768100309@qq.com邮箱上传。

2.说课模版要求

一、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计)

二、说教学目标实现方案(方案做法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要求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可以是整节课,也可以是某一案例片段的三层递进)

三、说教学目标实现效度评价(评价方案或方式,这样评价的原理)

总体要求体现:

基础性:中外通史纲要知识背景,占40%

发展性:所选选择性必修模块课例(需实现的历史核心素养目标),占60%

3.评价

评价建议:

教学目标逻辑一致性(设计、实现、评价)程度:30%

教学目标基础性(中外通史纲要)体现的合理性程度:20%

教学目标发展性(选择性必修)体现的合理性程度:30%

教师综合素养:20%

奖励:

宝安区评奖,将依据宝安区高中教研部比例设计,结合决赛分授1、2、3等奖。

成绩在深圳宝安历史教研群,即本QQ群公布。前6名进入宝安区决赛。

按照名次记分,数值由小到大,分裂第1、2、3……名

(二)决赛

时间:2021年9月16日(周四下午),初拟西乡中学录播室。

现场说课,每人15-20分钟(不足15分钟,或超过15分钟,扣总分30分)。具体说课模版要求与预赛相同。

选择性必修1模块相关课例(可以统编教材独立课例为题,亦可打破教科书体例整合呈现)。

评价:

宝安区符合市赛报名资格的前两名报送市,参加市赛。

深圳市比赛参赛资格:40岁以下,在职在岗(教师资格证),工作满三年。

注:预赛、决赛中的参赛教师作品,必须符合国家各项政策文件要求,违者追究相关责任。

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历史学科中心组

2021年8月30日

篇2: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记2017年湛江市首届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决赛)

2017年10月14日,我有幸观摩了湛江市首届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这里汇集了全市五县四区幼教领域的佼佼者。对于这样的大赛给予我们观摩学习的机会真的来之不易。通过观摩比赛,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幼儿教育教学得到了进一步认识。在观摩的过程中借鉴他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做了深刻的反思和憧憬。

想早早到比赛现场,去占个“好位置”,结果,到了现场一看早已人山人海,人们都挤在赛场的四周,且手里还有配备笔记本、手机、DV机、照相机、录音器等各种摄像“装备”观看和录制选手们的每一项比拼,生怕自己错过了某个精彩的瞬间而后悔,顷刻间让我感悟到这大赛的魅力。

大赛主要围绕着说课答辩比赛和才艺比赛这两大方面进行。

一、说课答辩

观摩说课答辩比赛,让我更清晰的了解说课的九大步骤:说设计意图、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准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选手们基本都能从这九大步骤来进行讲述,在说教学过程环节中,环节清晰。在说课中结合《幼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广东省幼儿园一日生活指引》分析活动。但是个别选手学情、学法这两个方面说得不够详细,分析不够具体。对于答辩环节,选手们能对游戏、一日生活、环境创设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回答。

在说课中我觉得每个教师除了要拥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经验,也应该对说学情、说学法这两个方面加强认知和分析;且应熟记说课内容,避免没有熟记说课内容,一边操作ppt一边在看着ppt内容来读出,显得生硬且不流畅。

游戏问题答辩环节,我觉得此次比赛的问题内容多数趋向游戏的内容、类型、特点和玩法,以及这类游戏有什么教育意义。选手们在讲述过程中都能结合理论、政策和实践方面作答,可以看出教师们的理论知识非常扎实以及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历史维度这个点往往被忽略,历史角度是个难点,需要非常了解游戏的历史发展,并且玩具的玩法是平时常玩的,还有一些更深层的玩法。例如七巧板这个游戏问题,很多教师都知道属于益智类玩具,玩法可以拼出不同的图案,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却很少能从历史的维度更进一步论述。赛后我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其实七巧板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智力游戏。而这七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例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种人物、形象、动物、桥、房、塔等等,也可以是一些中、英文字母。七巧板由宋朝的燕几图→演化成明朝的蝶翅几→再到清初到现代的七巧板。燕几图:七巧板本来的面目是「燕几图」,燕几的意思是招呼客人宾宴用的案几,引发这个点子的人是北宋进士黄伯思。七巧板还有一种更有意义玩法,可以帮助小孩学习基本逻辑关系和数学概念,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各种几何图形、数字、认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七巧板也是蒙氏教育教具中其中一种,属于数学区。一日生活问题答辩环节,选手们都能回答到点上,并结合随机教育来应答,要是能加强说明一下所答依据,会更加有说服力。因此理论依据熟悉也是一个关键。关于环境创设答辩环节,选手都很熟练环境创设的原则、要求和良好环境的标准,和清楚渗透教育的理念、特点和方法。但对幼儿园的大环境小环境、实体环境和软环境概念有点模糊,没有对题目中环境归为哪类环境。

二、才艺展示

在特长展示环节每位选手都各有特色,有拉丁舞、故事、蒙古舞、讲故事、美术和故事音乐结合形式,多式多样。部分选手的舞蹈堪称专业,婀娜多姿,动作优美,讲故事也做到分角色进行表演,模仿小动物声调神态相似,还有选手的美术展示方式创新独特,利用数字的形式,再添加笔画把小动物请出场,真是精彩!同时也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应局限于讲故事仅仅是讲故事,舞蹈是舞蹈这样单向性教学,可以适当的互相穿插和加入其他元素。在弹唱环节中,这环节几乎是所有幼儿教师同行薄弱的环节。因为要求教师的视谱能力、伴奏能力技能和识读速度特别强,但正是因为不够专业才显得薄弱,也让我更加明确要加强在这方面的学习。在创编舞蹈环节中,选手们对音乐内容理解清晰,掌握节奏变化,结合歌词来来编排主题舞蹈动作,舞蹈创编构思清晰,动作整体编排有空间层次变化,动作流畅。既有主题动作,又有空间层次变化,体现到舞蹈创编的统一性和变化性。舞蹈创编动作上忌讳:动作不到位,抢拍,空拍以及动作单调,从而没有体现空间层次和时间变化。在这方面赛后我也特意查阅相关知识和资料。

舞蹈创编的基本要素是空间和时间,空间体现在动作分为三个空间:高、中、低,时间体现在动作节奏的变化。舞蹈具有统一性和变化性,让人看起来既有主题舞蹈动作又有动作的变化。例如,摆出主题造型ABCD(造型必须有高、中、低三个层次),ABCD造型通过拍数连接起来,首先先将按造型A-B-C-D排成舞句1,然后可以将舞句1顺序改变造型C-D-A-B就形成舞段2,最后将舞段1、2串联起来(舞段顺序也可以变化)。将造型、舞句和舞段编好,主题动作就成型了。但是舞蹈在空间上还需要变化了,不能原地完成舞蹈。所以舞蹈需要移动线,才能形成空间变化。移动线有单路线和复合路线,移动线又分为直线(横的、竖的、斜的)和曲线(圆的、折线或者S型的等等),走单路线时最好选择一种(横的或者斜的等等),走复合路线起码要有两种类型的线(横+竖、横+圆等等)。在舞台上把舞蹈动作和路线结合起来,例如:把舞台分成九个点,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好一个点,把舞段跳出来,然后走路线,移动到下一个点,把舞段跳出来。在走移动线时自行选择移动路线类型(单路线或复合路线),在移动过程中可添加动作。

篇3: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一、校长论坛, 聚焦体育

23号上午, 26所参赛选手学校主管体育工作的校长参加的“校长论坛”, 在江苏省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扬州大学潘绍伟教授主持下, 在龙城小学报告厅首先奏响了比赛的序幕。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校李伟平校长作了题为《让体育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的精彩报告, 他就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从“追寻生命成长的规律;释放生命的能量;丰富生命运动体验;追寻生命自我超越”四个方面阐述了学校体育工作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南京市银城小学校长张燕作了题为《悦动, 我们在一起》的精彩报告, 她从学校体育的时间安排、方式、器材的保障等方面为学校体育工作良好、有序地开展作了详细解读。随后的报告中, 来自苏州枫桥中心小学金伟文副校长, 扬州市邗江区汊河小学陈晓峰校长, 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张苾清校长对学校体育工作作了精彩发言。在观摩了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后, 其他校长在“沙龙交流”过程中就学校体育的管理与发展, 互相交流了各自的理念与高招。他们热情洋溢的讲话和潘绍伟教授精彩的点评 (详见系列报道-2) , 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全新的教育理念, 让与会的教师再次感受到学校体育的独特魅力。

二、热情开幕, 精彩亮相

23号下午2:30分, 在江苏省教研室教研员、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孟文砚女士的主持下, 大赛开幕式正式举行。常州龙城小学李伟平校长、市教育局丁伟明局长致辞, 热情洋溢地表示“常州的教育把学校体育作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 作为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支撑”;江苏省教科院王国强副院长作重要讲话, 他从“以比赛来引导教学, 督促广大教师坚守课堂, 更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过程”的大赛宗旨, 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明确目的, 统一思想, 精心组织比赛;二是坚持标准, 全面评价, 建立正确的导向;三是严守规程, 规范操作, 提高比赛品质。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马斌处长在回顾了江苏省基础教育飞跃五年所取得的可圈可点的成绩后, 勉励参赛选手做最好的自己, 提高本次比赛加大交流传播技能;江苏省特级教师倪晨谨代表评委发言, 将严格执行组委会实施方案, 诚信友善、公平、公正评判, “用脑、用心、用情”做好比赛评审工作;欧园明老师代表参赛选手表示, 在比赛中严守纪律、服从安排, 尊敬裁判、尊重对手, 赛出水平, 赛出风格, 以友好的态度完成本次比赛。

龙城小学的师生们为大家表演了精心准备了文体节目。鼓韵悠扬、鼓姿飒爽的锣鼓, 天真活泼的竞技啦啦操, 刚柔相济的拉丁舞, 踏板健美操, 武术等让大家叹为观止、耳目一新。

三、选手登场, 演绎精彩

本次比赛分为通用技能 (粉笔字、即兴演讲、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 、专业技能 (规定项目为足球与体操, 自选项目自定两项) 和课堂教学三类, 综合得分高者, 将名列榜首。

1.操练扎实, 演讲生动

全体参赛选手根据抽签的顺序, 进行了队列队形、广播操、武术操的集体展示。参赛教师以青春富有活力的形象闪亮登场, 他们娴熟的动作、响亮的口令、规范的步法, 不时地赢得观摩教师的阵阵掌声。在演讲比赛环节中, 参赛选手用他们的教学反思、教学智慧、参赛体会、参赛感悟, 声情并茂地进行了演讲, 时而情绪激昂, 时而热泪盈眶, 讲述着自己与体育、与学生之间的动人故事 (详见系列报道-3) 。

2.技能动作, 堪称专业

运动技能规定项目比赛分成足球 (在规定的场地上完成垫、传、接、运球绕杆射门的动作组合) 、体操 (男、女不同的规定动作组合) 两组交替进行。选手们高规格的技能动作, 可比专业选手, 激起评委们的兴趣。

赛后, 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主任、足球专家袁野教授, 著名足球教练刘徐宁, 原省戏剧学院苗淑华教授, 扬州大学陈晓莺和国家级体操与健美操裁判傅雪云等专家纷纷来到选手中间, 对专项组合动作的技术规格、衔接技巧等环节做了细致、详尽地解说、分析与示范, 让与会的教师和参赛选手们普遍感到受益匪浅, 阵阵掌声表达了对专家们的敬佩之情。

24号下午, 运动技能自选项目比赛更是精彩无比、高潮迭起, 既有传统的篮球、乒乓球、武术、跨栏与体操, 又有民间的空竹与飞盘, 还有现代健美操、街舞……多元是此次参赛选手才艺展示的特点之一, 从音乐到器材, 从服装到场地, 形式多种多样, 精彩纷呈, 大家都亮出了自己绝活, 用体型的美、精神的美、音乐的美体现出体育人的综合美, 给观摩教师带来了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 无不给大家留下了参赛选手的精彩。

赛后, 省教研员还逐一给参赛选手作了精彩的点评, 她风趣的言辞和幽默的评价留给了大家深刻的印象;而南京师范大学泰州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周兵教授也即兴发表他的观后感言:感动此次参赛选手才艺展示的精彩表演, 从项目选择的花样, 到教师能力的画面, 对当下体育教师的艺术能力和专业素养充满了信心。并勉励参赛选手和观摩教师, 通过此次竞赛, 不仅从体育技能上提升, 还要去追求、发展和融创。同时, 也建议参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展示个性化的技能, 还要将常态技能熟练掌握, 并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用满腔的热情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3.课堂教学, 精彩连连

25号全天, 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 总分领先的来自盐城张卫、连云港陈文等12位选手昂首挺进争夺前八名的行列, 分别在田径场和篮球馆进行了最后的角逐——现场教学比赛。

他们用个人的风采给大家演绎出不同的精彩:有的基本功扎实, 一招一式尽显专业素养;有的教法新颖, 层层推进卓有成效;有的语言生动, 循循善诱恰到好处;还有的教学结构分明, 环环紧扣教学目标……常州芦鹏老师的《足球脚内侧踢球》课, 充分体现了年轻的芦老师素质和潜质;徐州姜秀的《仰卧推起成桥》课, 让大家耳目一新;镇江赵冬青老师的《蹲跳转体》课, 让学生课后还舍不得离开……充分显示了江苏青年体育教师的风采。

四、别样安排, 与众不同

在比赛的三天时间, 大赛组委会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 扩展办赛内容, 不仅利用赛后间歇, 组织专家对参赛选手点拨, 指导, 还为所有观摩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安排。

1.常态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校长论坛休息时间, 观摩了常州市龙城小学在SPAR K理念引领下的大课间活动。在欢快的音乐背景下, 跑操及双人柔韧组合游戏让学生得到锻炼的实效, 显示了常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价值。

2.实用的外教足球课。23日中午休息时间, 来自葡萄牙菲戈足球学院的青训队教练李卡多及安东尼奥给龙城小学足球俱乐部的学生上了一堂充满激情的足球课, 让观摩教师大开眼界 (详见系列报道-4) 。

3.有趣的中英教育比较。24日中午, 常州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刘成兵老师为观摩学习老师做了题为《英国学校体育课程》的出国学习报告, 他从中英两国的思维差异、教育的价值观的差异, 有效地阐1-9 外教足球课述了他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的思考和对策 (详见系列报道-5) 。

4.典型的课题研究。25日中午, 龙城小学的张勇卫主任还就大家关心的课题研究问题, 以他主持的江苏省“十二五”教科研青年专项重点资助课题《小学体育学科育人价值挖掘主题单元案例研究》为例, 为大家做了精辟的介绍。

5.必要的规程改变。上届“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规程规定, 选手必须在35周岁以下, 将一批正值巅峰时期的36~40岁的体育教师挡在了门外。为使“大赛”更具示范效应, 本次“大赛”的选手年龄调整至40周岁。年龄的放宽, 为依然还坚守自己梦想的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现场效果显示:本次参赛35周岁以上的5位教师, 他们展现出来的真实的教学风格、扎实的专业技能给大家很好地诠释了体育精神与教学技巧所在。

6 .宝贵的心路历程。26位参赛选手在大赛结束之时, 组委会还特别安排每人发表一分钟的赛后感言。选手们怀着一颗颗感恩的心, 讲述自己得到身后团队, 家人、朋友、同事、对手等支持、帮助与激励的体会, 现场其言其景, 感人至深!因为比赛不仅让他们收获了专业成长, 还收获了更多的情谊;历经磨砺的心路成长和酸甜苦辣般的独特故事, 是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段珍贵的参赛历程, 铭记于心, 将永远会激励他们战胜一切困难, 做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 为培养祖国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勇往直前! (详见系列报道-6)

篇4: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摘 要:以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关键点,即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当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应对策,即激发优质教学团队在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注重教师个体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建立分类分层的青年教师继续教育机制;建立科学的、标准化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激励机制。

关键词: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2010年7月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明确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随后,教育部2012年9月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强调:青年教师是关系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概念界定

新建本科院校以紧扣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与人培养需要为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如注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等。

在研究中,一般把青年教师的范围界定为:“35岁以下从事高校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师”。在教育部2014年11月的《专任教师年龄情况(普通高校)》中显示,我国目前专任教师总数1496865,其中29岁及以下的专任教师数为236347;30-34岁的专任教师数364180;35-39岁的专任教师数266353,即我国高校35岁以下专任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12%;40岁以下专任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7.91%。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基于一定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促进学生生命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二、成都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就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教学满意度对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调查分为整体满意度;教师风范;知识容量;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效果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发放200份问卷,回收188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82份,总有效率为91%,并采用excel2007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二)成都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分析

在一级指标“整体满意度”下的二级指标“选择忠诚度”中,对于提问“在亲戚/朋友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乐于向他们推荐成都大学”,持“肯定”回答的占25%,持“不确定”或“否定”回答的占75%。对于提问“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依然会选择成都大学”持“肯定”回答的占34.61%,持“不确定”或“否定”回答的占65.39%。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1.青年“教师风范”分析

二级指标“教学态度”中,对于提问“给我上课的老师普遍都热爱教育事业”,持“肯定”回答的占59.62%,持“不确定”或“否定”回答的占40.38%。对于提问“我能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持“肯定”回答的占48.08%,持“不确定”或“否定”回答的占51.92%。调查显示,教师对教育和教学的热情有待提高。

2.青年教师“知识容量”分析

二级指标“教育教学知识”中,对于提问“给我上课的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持“肯定”回答的占55.77%,持“不确定”或“否定”回答的占44.23%。对于提问“给我上课的老师了解学习的记忆及疲劳规律,并能在授课过程中有效应用”,持“肯定”回答的占48.08%,持“不确定”或“否定”回答的占51.92%。调查显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亟待增加,教师往往难以掌握学生心理需求。

3.青年教师“教学方式”分析

二级指标“授课语言”中,对于提问“给我上课的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解答清晰明了”,持“肯定”回答的占55.77%,持“不确定”或“否定”回答的占44.23%。二级指标“授课语言”中,对于提问“给我上课的老师能够采用讨论、实验等多样化的授课形式”,持“肯定”回答的占53.84%,持“不确定”或“否定”回答的占46.16%。调查显示,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科学的组织教学的能力有待提高。

4.青年教师“教学组织”分析

二级指标“课堂气氛”中,对于提问“给我上课的老师能用有效的方式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持“肯定”回答的占57.69%,持“不确定”或“否定”回答的占42.31%。调查显示,青年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不足,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待加强。

5.青年教师课堂“学生参与”分析

二级指标“学生参与”中,对于提问“给我上课的老师能够激发学生对其所授课程的兴趣”,持“肯定”回答的占55.77%,持“不确定”或“否定”回答的占44.23%。调查显示,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待进一步激发。

6.青年教师“教学效果”分析

二级指标“学习效果”中,对于提问“我对教师课堂讲授知识的回答正确率达到85%以上”,持“肯定”回答的占44.23%,持“不确定”或“否定”回答的占55.77%。调查显示,青年教师的教学有效性亟待提升。

三、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一)激发优质教学团队在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多采取“院校两级管理”、教师个体参培的形式。优秀教学团队的培育和打造这一高等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中处于缺位状态。本文主张建构以教师个人、教学团队、学院、学校为主体的多元主体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型,通过对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中多元主体的功能性建构,厘清多元主体在整个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型中的权责。在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学校应通过对教师个体的激励,使教师个体成为是教学能力发展最强有力的动力之源;通过对优质教学团队的组建、搭配,充分实现教师个体优势与劣势的融合,通过团队建设,调动团队成员积极性,实现优势教学平台的建设与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对学院的管理和引导,实现教师专业学科教学特色的发展;通过对学校本身的制度建设,实现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分类、评价、激励、反馈等一系列运行机制的长效运行。

(二)注重教师个体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建立分类分层的青年教师继续教育机制

教师个体的差异性体现在教师学科差异、教师职业发展阶段、教师个性态度三个主要方面。目前高等院校对教师个体的差异性缺乏尊重,在教师培训中灌输通识性、一贯性的知识,忽视教师个体差异,导致教师个性得到不充分发挥,教师主动性和积极性受损。针对教师的学科差异,应充分发挥优质教学团队和学院的引导作用,在相同或相近的学科与专业中探索创新型教学模式;针对教师职业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学校应对新入职教师、职业早期的教师、职业中期的教师等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实施分期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对具备不同个性特点的教师应尊重其个性,鼓励其发展与其个性特征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三)建立科学的、标准化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高等院校“规模扩大与质量保证”已成为高等教育的热门话题。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必须建立科学的、标准化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主要作用包含:及时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诊断教师教学问题;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进行合理的、方向性的引导;通过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合理评价,激励教师不断进取。

(四)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激励机制

高校教师中目前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这直接导致了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热情不高、敷衍了事,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实验室而不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中。在这样的局面下,改革绩效评价机制是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之举。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摇篮,首先,应在绩效评价中应增加对教师教学能力考察的比例,对教学能力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更多的奖励;其次,高等院校应大力倡导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文化,举办教师教学竞赛,将教学获奖与职称评定挂钩,对教学能力出众的教师给予晋升的独立通道等。

参考文献

[1]宋朝丽.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综述[J].高教研究, 2013(4).

[2]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篇5: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

教学设计格式

一、教学目标设置

(一)设置教学目标的依据

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内容(课标中有关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内容摘录)依据2:单元教学目标

依据3:课后习题:

依据4:教材的分析(本课时的核心内容、重难点)

依据5:学情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心理特点)

(二)教学目标陈述

(三)课堂评价设计

目标1:评价方式

目标2:评价方式

目标3:评价方式

二、教学过程预设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结合我校的“一主三学”教学模式设计相应的教学流程。尤其要说明本节课重难点是如何突破的。

例如:

(一)导入:

(二)目标呈现:

(三)目标1:

要体现出为了达到目标1所设计了几个环节,设置的问题、采用的教学手段、活动及相应的评价的方式等都要呈现。

(四)目标2:

同上

(五)目标3

同上

(六)评价促学(确定有多少学生已完成目标)

(也可依据学科特点设计相应的诸如当堂练习、拓展延伸等环节,检测学生本节课知识的达成度)

(七)课堂小结

注:也可依据自己学科特点设计独具学科特点的教学流程,但一定要体现落实每个目标的时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方法,也即这个目标时如何完成的。

篇6: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补充通知

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补充通知

一、大赛具体时间地点

1、调试设备

报名参加复赛的各校教师需于11月13日下午15:40-16:40,到天津师范大学新校区劝学楼B区二楼201、203、205教室(师大新校区地址: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熟悉赛场环境和调试课件,因参赛教师未能提前去赛场调试,出现比赛事故由参赛教师本人负责。

2、复赛

抽签时间:11月15日上午大赛开幕式后,将在开幕式现场进行复赛抽签,届时未抽签者,其参赛顺序由竞赛办公室工作人员决定。抽签时必须出示身份证或证明身份的有效证件。如抽签时不能提供证明身份的有效证件,则必须在本人应比赛场次签到时出示。

比赛时间:15日上午开幕式结束后至12:00;下午13:30—17:30;16日上午8:30—12:00;下午13:30—17:30。

比赛地点:天津师范大学新校区劝学楼B区二楼201、203、205教室(选手候场地点B207,组委会办公地点B209)

3、开幕式

时间:11月15日上午9:00 地点:天津师范大学新校区会议中心(图书馆正门东侧)三楼多功能厅。

参加人员:天津市教委领导,天津师大领导,全体参赛教师。(所有参赛教师务必于2014年11月15日8:40分前到达开幕式现场,参加比赛前的开幕式,开幕式上将宣布比赛规则。开幕式结束后即开始比赛。)

4、决赛

抽签时间:11月22日上午8:00开始抽签,决定比赛顺序。8:15分仍未签到抽签者,其参赛顺序由竞赛办公室决定。比赛时间:22日上午8:30—12:00;下午13:30—17:30 抽签及比赛地点:天津师范大学新校区劝学楼B区二楼205教室(选手候场地点B207)。

二、复赛细则

1、参赛教师在比赛开始时只报告自己的参赛顺序号和参赛内容,如“我是1组1号,今天讲第一章节,现在开始讲课。”不得透露单位、姓名等信息,否则将扣除2分。(比赛整个过程中也不得透漏个人及单位等信息,否则也将扣除2分)。

2、复赛的课堂教学部分竞赛时间为20分钟。在竞赛时间满18分钟时工作人员将给予提示,满20分钟立即终止比赛。在18至20分钟内结束不扣分,低于18分钟扣2分,超时扣2分。

3、复赛评分办法为由评委当场给参赛教师打分,但不亮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其他评委打分的平均值为选手最后得分。

三、决赛细则

1、决赛时选手只须报告本人的参赛顺序号,整个比赛过程不得透露单位、姓名等个人信息,否则将扣除2分。

2、决赛的课堂教学部分竞赛时间为15分钟。在竞赛时间满13分钟时工作人员将给予提示,满15分钟立即终止比赛。在13至15分钟内选手结束比赛不扣分,低于13分钟扣2分,超时扣2分。课堂教学部分结束后,开始现场抽题回答,准备时间为1分钟,回答问题时间限时5分钟以内,超时扣1分。

3、决赛评分办法为由评委当场给参赛教师打分,但不亮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其他评委打分的平均值为选手最后得分;决赛阶段选手教学比赛环节占选手总分值的80%,回答问题环节占总分值的20%;同时选手教学比赛环节将由专家评委和学生评委共同为选手评分,其中专家评委分值占教学环节选手总分值的80%,学生评委分值占教学环节选手总分值的20%;学生评委将不参与选手答题部分的评分。

4、凡入围决赛的选手需从本校内确定一名学生评委(一所入围决赛的高校最多且只能指定一名学生评委),并需在比赛日前向组委会提交学生评委名单(注明姓名、性别、学号、年级、专业),且在决赛当天开赛前1小时带到比赛场地向组委会报到。

学生评委的基本要求为:品学兼优的在校大

三、大四学生,本人客观公正,遵守大赛的相关纪律,且需全程参与学生评委工作。

四、比赛要求

1、未在规定时间场次到达者,即为弃权,不再另行安排参赛时间。在比赛时,要服从工作人员安排,了解自己比赛时间。参加15日复赛当天上午比赛的全体参赛选手,须在上午抽签后到指定赛场签到并拷贝比赛课件,未按时签到者即为弃权(16日上午参加复赛的选手须在8:30前完成签到和课件拷贝,超时未签到也将视为弃权),签到

后在候场教室休息等候;参加15-16日复赛当日下午比赛的全体参赛选手,需在12:30——13:00签到并拷贝比赛课件,13:00前尚未签到者即为弃权,签到后在候场教室休息等候。

2、参赛教师在课堂教学竞赛时要独立完成讲课和操作。

3、赛场除参赛人员、评委和工作人员外,不允许其他无关人员进入。会务组将对整个比赛过程进行全程录像。

4、参赛教师在竞赛过程中要尊重评委,遵守赛场纪律,大赛中出现问题有争议时,应由参赛教师所在部门领导向市教委德育处反映。(以上通知内容凡与之前通知相冲突者均以此通知内容为准)

大赛组委会

篇7: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获奖体会

7月8日,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五百余位同仁及十几位专家相聚在一起,参加中语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第三届年会。与以往开会所不同的是,这次,我是作为创新写作课堂教学大赛的选手参加的。40位参赛选手,都是组委会从报名参赛获得一等奖的录像课中筛选后确定出的人选,分初中组和高中组各20位。

参赛选手抽签会上,组委会宣布:本届大赛与以往不同,出课教师课前没有与学生见面的机会。教赛的学生都是即将升入宁波中学的新生;高中组用刚刚参加完中考即将到宁波中学就读的新生。前提是学生来自不同学校,他们彼此也不熟悉。选手们一片哗然,要知道好多老师准备的是毕业班的课。我今年带的是毕业班,我的课原本就是给九年级上的。不过既然大家面临同样的问题,也没什么不公平。

过程是辛苦的,结果是满意的,收获是颇丰的。下面谈谈参加这次课堂教学大赛的感受与领悟。希望能给以后参加教赛的同仁们以启迪。

由于是全国性的大赛,参赛选手的教学基本功个个不俗,仅靠个人素质达到脱颖而出几乎是不可能的,谁都不比谁差多少。要想胜出,必有自家的“独门秘笈”。

一、课堂建构要实在、大气。

即使是教赛课,也要像平日上课一样实实在在,做到不摆花架子,不表演,不做秀。比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必要的,可不一定音频、视频统统搬上来,看上去红花热闹却未必科学适用。再有,课堂上教师为烘托气氛夸张地大呼小叫,向同学索要掌声,虚假地表扬学生等等。什么“太好了”“给点掌声吧”即使学生回答不是很到位,也大加赞赏“你真棒”,甚至课上给同学赠礼物等,专家们都不认同这些做法。说这是对新课程课堂的歪曲理解,精彩处学生自然会鼓掌,而不是像三流歌星式的“乞讨掌声”,“给个棒棒糖”之类的做法,无异于马戏团训兽。上课,就是教知识,授方法,提能力,强素质,一定要实实在在,大大方方。

我的课之所以得一等奖,我想“实在、大气”是最主要的原因。课后,我听到最多的评价是“实在”“有内涵”“指导得法”“对写作教学有研究”等。来自河南的杨老师除了索要课件,还一定要我的联系电话,并特别对我说:“我昨天听了一天课,都没有特别触动我的,你是唯一打动我的一个(我抽签的结果是第二天上午第一课)。你的文章写得太好了,你的课堂气氛太好了,这才叫上课,这才能真正教会学生写作。”我有点受宠若惊,忙对这位“傲气十足,目中无人”的杨老师致谢,并笑着说:“可惜你不是评委。”

我意为,“实在、大气”是对我最好的褒扬。我没有夸张而虚伪地表扬学生,而是在鼓励的同时给予适当地点拨,指导他们优点的同时也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指出怎么样修改会更好。事实证明,我的做法,不仅听课的老师认同,专家组亦是认同的。

二、内容设计要科学合理。

本次教赛课全部是写作指导课,我觉得,选题上科学有深度是很重要的。简单的语言训练是没有内涵的。如“让你的语言亮起来”教学生如何利用排比比喻等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专家们特别不看好这种训练,甚至觉得这是作文教学的误区。老师在倡导一种华而不实的骈丽之风,其实,真实的,朴素的语言才是最含情的,也才是最美的。

我的选题是《感悟,让作文有深度》。主要是针对学生作文中立意肤浅的问题,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先是通过范文示例,领会感悟类文章结尾画龙点睛之美与卒章显志之妙,体会感悟语言的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然后通过对不同类型文章的品读感悟练习,牛刀小试,从不同角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拓宽思维的广度,挖掘思维的深度。在此练习的基础上指点迷津,探究归纳出感悟类文章的写作规律。最后进行课堂演练,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大显身手中验证学习效果。这样,指导不停留在理论上,让学生在学中写,在写中学,让作文教学变成一个激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过程。按照“感知——实践——提高”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设计“明确认识——范文示例——品评感悟——指点迷津——课堂演练”的课堂流程,一步步教给学生思考与感悟的本领,从而使学生习作的立意更深刻,更具感染力。事实证明,思维是可以训练的,我们可从中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与准确表达的能力。

我课上所使用的三篇例文中有两篇是自己写得散文,都是自己的真实经历与感受,效果很好。据我观察,获一等奖的几位老师中大都是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或讲自己的故事或写文章)来给学生示范,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写作的热情。

专家指出,课堂上,出一道作文题,不如创设一个写作情景;讲一个知识点不如举一个好例子;老师归纳出一个结论不如学生自己探讨找到规律;老师口头说上半天不如写出一篇;写一长串排比不如写一个生动的细节;老师多讲不如学生多写。大而言之,这是尊重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小而言之,这是在操作层面上提高效率的方法和技巧。事实上,我能够得一等奖,和我的选题与做法正对了专家的口味不无关系

有一位内蒙的老师,她的课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坦白地说,之前我并没看好她,可能是因为第一印象不理想,高大偏胖的身材,加上过于休闲的服饰显得人不是很精神。可一开口,便吸引了我,声音很圆润很好听。课堂设计环环相扣,巧妙精致。先学后教,先写后导,先体验后倾诉,先实践后总结,就这样在循序渐进中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到后来,我甚至觉得她的打扮也不难看了。大概是人因可爱而美丽吧。结果是她也获得一等奖。忽又想起评委组专家的一句话:“把功夫下在教学设计上,至于穿什么衣服,整什么发型并不重要。”看来,一等奖靠得是实力而并非其它。

三、课堂应变要机警灵活。

参加教赛,一般都不是自己的学生。师生不熟悉,这届教赛就连生生间也不熟悉。即使老师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做到从容放松,可孩子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坐在大报告厅的主席台上,接受底下几百

双眼睛的注视,有些紧张是必然的。这对教师的亲和力与感召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能否调动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很关键。我利用课前10分钟做了三件事:一是自我介绍,让同桌前后桌互通姓名。二是出了几个谜语让大家抢答。三是师生互动,带同学们做了一个小游戏。如此课前准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面对陌生的学生,我放弃了原先设计好的导入语。我临时即兴而发:“同学们,我来自河北保定。之前,我们并不认识,可却是有缘人。佛家有言,‘前世五百次回眸方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我们将在一起互动45分钟,这是多大的缘分哪!昨天听了一天课,我为出课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叫好,更被宁波孩子的聪慧与机敏折服。我希望我们能彼此启迪,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展现出智慧的美丽!今天,我们让一节作文指导课《感悟——让作文有深度》”

就这样开始了我的教赛课。当我读完我的第一篇例文时,那群刚才还拘谨的学生居然为我热烈地鼓掌。这是我事先所不敢奢求的。因为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昨天一天都很难听到一次主动的掌声。我更加有了信心,之后的课也进行得很流畅,我甚至感觉不到是在赛课,感觉不到台下还有那么评判我的专家与听课老师。我很常态地完成了我的教学。当有学生读自己的片断“母爱的滋味”时,我还以略带玩笑地口吻接着学生的比喻说:“要我说啊,母爱就是宁波汤圆,滑而不溺,甜而有香!”这回,不只是学生,连台下听课的老师都笑了。就这样我顺理成章地得了个一等奖。

篇8: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此次比赛, 笔者有幸代表常州市出赛。经过区赛和市赛的选拔, 笔者克服重重困难脱颖而出, 确定参加省级比赛后, 又在常州市教科院教研员的指导下苦练三个月, 最终在这次大赛中摘得桂冠。比赛得奖并不是所有内涵, 成功蜕变才是最大的收获:无论是通用技能、专业技能还是课堂教学能力, 都在这次比赛中经受了一次有效检验, 为以后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点亮了明灯, 引导一路前行。

蜕变一:“坐”得下来

相信一线的体育教师经常会被他人冠上“武将”的称号, 这显然概括不了体育教师的能耐。通用技能比赛包含:粉笔字、即兴演讲、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与评课,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比赛就像闯关, 而第一关就可能完全击垮笔者。笔者写字向来马马虎虎, 普通话说得不是特别标准, 教学设计亮点不足, 评课关键点常常抓不住……面对这一切, 笔者没有退缩, 必须先“坐”下来:每天对照字帖写50个钢笔字, 再把这50个字写到小黑板上;每天对着镜子讲话3分钟, 再把自己准备的各种内容的演讲表演一遍;每天拿着最新版《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翻阅, 了解每个水平段的教学内容和安排情况;每天观看一节体育视频课, 写一份500字的评课稿, 第二天发给教研员修改。这一切的训练内容规定在3个小时内完成, 而起初这么一套练习计划根本完成不了, 偷懒的念头一上来就去洗澡睡觉了。这种状态在夫人的监督下被终止, 每项练习她都只给笔者40分钟 (评课1小时) 时间, 时间一到就检查, 不过关重做, 在这种“高压”下, 笔者只能老实完成。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 笔者都会自主安排好四项练习的时间, 这些本不是习惯的习惯占据了生活, 让笔者能够“坐”得下来。

蜕变二:“动”得起来

肯定有人会有疑问:体育教师不是都会“动”得很吗?笔者曾经也是这么认为自己的, 从小开始就进行田径训练, 期间也参加过正规的篮球训练, 大学期间所有体育项目都有涉猎过, 觉得运动根本不可能成为难题, 可是真的比起来, 仅仅会是远远不够的, 精才是“动”得起来的标准。专业技能比赛包含:武术操和广播操、队列队形、体操 (技巧和支撑跳跃) 、足球 (基本动作组合和技术动作组合) 、自选项目展示。如何才能让这些项目不仅仅停留在会的层面呢?就一个字——练。7~9月正好是暑假期间, 笔者剖析自我, 并认为体操和足球是短板项目, 对此, 每天早上9~11点, 笔者都准时来到体育场, 对这两个项目进行专项练习, 一段时间下来感觉效果不明显。闭门造车显然是不可取的, 王渺一教授为此牺牲休息的时间, 分别请来常州市的这两个项目的专家对笔者进行指导, 让笔者掌握其中的窍门, 这才逐见成效。短板项目的练习有了起色之后, 笔者便把其他专业技能比赛的内容加入进来一起练习。开学后, 笔者又利用体育课堂教学进行练习:准备部分教学生做武术操和广播操, 并喊口令带着学生一起进行队列队形练习, 基本部分教体操和足球技术的时候跟着学生一起动一动, 熟练一下动作。这才把这么多的比赛内容充分地融会贯通, 让笔者“动”得起来。

蜕变三:“亮”得出彩

课堂教学是本次大赛的最后一个部分, 12位晋级选手进行现场教学实践。作为一线体育教师, 会上课, 上好课, 才是最最重要的能力。参加本次大赛, 笔者选择了上五年级的篮球课, 还没上就有很多同事建议不要上这个课, 难组织, 容易出差错, 不过笔者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个内容。备好课后, 笔者先请集团内部的体育教师看了课, 课后进行了评课, 结果笔者的课被批得一塌糊涂, 顿时大受打击, 组长也让笔者重新备课, 下个星期再上, 再上又是一顿批, 重来再来, 这样反复了4次, 几乎崩溃;不过, 这还没有结束, 接着区教研室王国斌校长传来通知, 邀请全区体育教师来看课, 给提建议;最后学校又把市教科院王渺一教授请来指导。经过这一番折腾, 笔者是身心疲惫, 不过听了那么多的想法和建议, 也从中找到了一些可用的方法, 在省赛的现场课堂教学中“亮”出了彩。

通过这次大赛, 笔者不断得到蜕变, 更加明确作为体育教师应当有以下三项基本素养:

素养一:刻苦练习的觉悟

比赛项目繁多, 只有刻苦练习才能把失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比如说笔者的专业技能, 技巧和足球本是笔者的短板项目, 可是通过不断地练习, 在比赛的时候发挥出了水平;然而自选项目展示, 笔者选择了自己最在行的篮球和跨栏跑, 因为它们是笔者的强项, 所以在平时练习的时候不是那么在意, 只是带着练一练, 相信自己肯定没问题的, 可是在比赛的时候恰恰就出现了意外。因此, 无论什么项目, 都必须做足准备。

素养二:强大的内心

足球项目中有一项为技术动作组合, 笔者记得在行进间颠球练习中就失败过上千次, 原地颠完再行进颠;正脚背射门一直射偏, 定点射到脚疼再行进间射;上课被批到头昏脑胀, 重新改完继续再上……准备比赛是痛苦的。比赛每天观看的人数不胜数, 所有比赛都是现场直播, 紧张是在所难免的, 把球运丢了重新调整回来继续运, 把栏架蹬飞了回头重新再跨一次……正式比赛是煎熬的。不过这都不算什么, 让自己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对自己大喊一声“再来”便可。

素养三:文武兼备的才华

比赛的项目中, 粉笔字、即兴演讲暂且不说要达到炉火纯清, 其他比赛项目都是我们日常接触且在做的事情, 只要多用一点心, 就是一个出色的体育教师。比赛也是对日常工作的一个写照, 如果坚持手写教案, 对教材了如指掌, 那么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便不在话下;如果我们看课不只记录流程, 多多添加备注, 标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那么评课稿就会信手拈来;如果我们所有体育项目都认真教学, 自然会关注自身技能的掌握为学生做好榜样, 那么专业技能比赛也不是阻碍……

经过大赛的洗礼, 不仅增长了见识, 也加深了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识。教学基本功是体育教师的立身之本、执教之基。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都要靠提升自身素养来转化为教学行为授予学生。虽然比赛结束了, 但是我们不会停止前行的脚步, 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我们应当把磨练出来的教学基本功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 用我们强壮的身体、精湛的技能引领学生成长, 提升体育教学的作用与价值。

点评:

欧园明老师2009年毕业于扬州大学, 现任职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小欧老师从教8年来, 注重学习, 勤奋努力, 不断提高运动专业技能、课堂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近年来在《中国学校体育》发表论文5篇。先后多次在全国十四城市、常州市、天宁区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2015年在江苏省小学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 沉着稳定迎战多项比赛项目, 力克同行高手, 以最高分勇夺魁首, 荣获一等奖。该篇文章是他参加本次比赛后的有感而发, 提思有力, 对青年体育教师的成长具有参考意义。

上一篇:培优补差工作总结2下一篇: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