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印刷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发展

2024-05-04

简述印刷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发展(精选9篇)

篇1:简述印刷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发展

简述印刷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发展,科技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文字产生后,人类传播有了一种崭新的方式,但文字的记录也自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最初人们将文字刻在兽甲和龟壳上,后来有发明了类如笺竹这样的物品记录文字,随后蔡伦发明造纸术,人类文字传播逐渐过渡到以纸为凭借的阶段。纸张轻便,易于携带,而且造价比较低,这种方式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

然而,手抄毕竟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程,而且由于手抄借助人力,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缺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先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印刷术的发明并且完善使得人类传播精确快捷,它的对外传播更使全世界受益匪浅。

印刷术让大篇幅的书目更便于量产,颠覆了手写时间慢效率低的弊端,使重要的古籍和经典更广的传播。活字印刷术 公元1064-公元1067 让书本的排版更加方便节约了资源推进了机械工业。

谷登堡创建活字版印刷术大约在公元1440~1448年,虽然比毕升发明活字版印刷术晚了400年之久,但是,谷登堡在活字材料的改进、脂肪性油墨的应用,以及印刷机的制造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各国学者公认,现代印刷术的创始人,是德国的谷登堡。谷登堡用作活字的材料是铅、锡、锑合金,易于成型,制成的活字印刷性能好,像这样的配比成分,甚至到500年后的今天,也没有太大的改变。在铸字的工艺上,谷登堡使用了铸字的字盒和字模,使活字的规格容易控制,也便于大量的生产。谷登堡还首创了脂肪性油墨,大大地提高了印刷质量,脂肪性油墨也一直沿用至今。谷登堡发明的印书机,虽然结构简单,但改进了印刷的操作,是后世印刷机的张本。以上这些都是毕升发明活字版印刷术所没有的,也是毕升活字版印刷术没能广泛流传的技术原因。谷登堡的创造,使印刷术跃进了一大步。谷登保首创的活字印刷术,先从德国传到意大利,再传到法国,到1477年传至英国时,已经传遍欧洲了。一个世纪以后传到亚洲各国,1589年传到日本,翌年,传到中国。谷登堡的铸字、排字、印刷方法,以及他首创的螺旋式手板印刷机,在世界各国沿用了400余年。这一时期,印刷工业的规模都不大,印刷厂多为手工业性质。1845年,德国生产了第一台快速印刷机,这以后才开始了印刷技术的机械化过程。

印本的大量的生产使书籍留存的机会增大,减少手写本因有限的收藏而遭受绝灭的可能性。由于印本的广泛传播及读者数量的增加,过去教会对学术的垄断遭到时速认识的挑战。宗教著作的优先地位也逐渐为人文主义学者的作品所取代,读者们对历来存在的对古籍中的分歧和矛盾有所认识,因而削弱了对传统说法的信心,进而为新学问的发展建立了基础。

印刷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书籍普及会使人们的识字率提高,反过来有扩大了书籍的需要量。此外,手工业者从早期印行的手册、广告中发觉印行这类印刷品可以名利双收。这样有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例证说明,印刷术帮助了一些出身卑微的人们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如在早期德国的教会改革中就有鞋匠家庭的教师和牧师。这充分说明了印刷术能为地位低下的人提供改善社会处境的机会。

篇2:简述印刷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发展

中国是印刷技术的发明地,很多国家的印刷技术或是由我国传入,或是由于受到中国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日本是在中国之后最早发展印刷技术的国家,公元8世纪日本就可以用雕版印佛经了。朝鲜的雕版印刷技术也是由中国传入的,高丽穆宗时(998~1009年)就开始印制经书。中国的雕版印刷技术经中亚传到波斯,大约14世纪由波斯传到埃及。波斯实际上成了中国印刷技术西传的中转站,14世纪末欧洲才出现用木版雕印的纸牌、圣象和学生用的拉丁文课本。我国的木活字技术大约14世纪传入朝鲜、日本。朝鲜人民在木活字的基础上创制了铜活字。

印刷术的传人使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广为传播。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在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他的抗议之前,人们已经用一些本国的民族语言印刷圣经,使宗教改革的条件日趋成熟。福音真理不再是少数人所专有,而为普通百姓所能学习和理解。同时也使宗教信仰因国家不同而有变通,罗马教会再不能保持国际性的划一形式。新教运动的原始动机是纠正教会的弊端,特别是赎罪券的出售,自从印刷术应用到大量的印刷赎罪券以后,出售赎罪券成为一种谋利手段。与此同时,新教徒也利用印刷的小册子、传单和布告等方式,广泛传播其观念和主张,如果没有印刷术,新教的主张

可能仅限于某些地区,而不会形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重要运动,永远结束教士们对学术的垄断、克服愚昧和迷信,进而促成西欧社会早日脱离“黑暗时代”。

在印刷术出现以前,虽然已有民族文学,但印刷术对民族文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西欧各民族的口语在16世纪之前已发展为书写文字,问世纪逐渐演进成为现代形式,同时一些中世纪的书写文字已在这一过程中消失。一度成为国际语言的拉丁文也日渐式微,终于成为死的语言。新兴的民族国家大力支持民族语文的统一。与此同时,作者们在寻找最佳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出版商也鼓励他们用民族语言以扩大读者市场。在以民族语言出版书籍越来越容易的情况下,印刷术使各种语文出版物的词汇、语法、结构、拼法和标点日趋统一。小说出版广泛流通以后,通俗语言的地位得到巩固,而这些通用语言又促进各民族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最终导致明确的民族意识的建立和民族主义的产生。

印刷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书籍普及会使人们的识字率提高,反过来又扩大了书籍的需要量。此外,手工业者从早期印行的手册、广告中发觉印行这类印刷品可以名利双收。这样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例证说明,印刷术帮助了一些出身低微的人们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如在早期德国的教会改革中就有出身鞋匠和铁匠家庭的教士和牧师。这充分说明印刷术能为地位低下的人提供改善社会处境的机会。

印刷技术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它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提供了条件。马克思把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称为“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国人发明的印刷技术为现代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必要前提。

我国发明的活字版印刷术,在国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现代印刷术的主流。在中国发明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影响下,对中国古代活字版印刷术,有突出改进和重大发展的是德国人谷登堡,他创造的铅合金活字版印刷术,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直到现在,仍为当代印刷方法之一。

篇3:简述印刷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发展

一、法律文化的概念

1. 国外学者观点

国外学者中对法律文化的界定, 以法律文化研究的先驱, 弗里德曼 (Lawrence M.Friedman) 的观点最具有影响力。他认为, “法律文化一词泛指一些有关的现象。首先, 它是指公众对法律制度的了解、态度和举动模式。这种态度各人不同, 但是我们可以谈一个国家或集团法律文化是法律专业人员的法律文化, 即律师、法官和其他在法律制度的神奇圈子里的工作者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和原则。”可见弗里德曼把法律文化限定在主观意识范畴。“态度”和“观念”是其法律文化概念的核心。他描述了美国法律文化的两大特点:一是权力的分散, 二是美国人有强烈的“要求意识”。

2.国内学者观点

在中国, 将法律文化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研究课题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是关于法律文化概念的问题, 见解各有不同。

武树臣先生从研究对象和方法两个联合的层面去研究法律文化的概念。“所谓法律文化, 简言之, 就是指支配人类法律实践活动 (立法、司法和思维活动) 的价值基础和这个价值基础社会化的过程或方式。前者即法律实践活动的总体精神, 它来源于其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 带有极强的民族性和稳定性;后者即法律实践活动的宏观样式, 它是国家出于确定或维持某种社会秩序的目的, 创制和实现法律规范的工作程序或方法。从某种角度而言, 法律文化又是一种研究方法的代名词, 它把人类法律实践活动视为统一的整体, 着眼于人类法律实践活动表现在地域上和时间上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及其社会历史原因, 从而探索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 并为实现法律文化建设提供宏观的策略性意见。”根据此观点, 法律文化划分为“法统”和“法体”两个方面。然而, 倪正茂先生认为法律文化是社会性的与法律直接相关的文化。因此, 法律文化逻辑地涵盖了社会性的与法律直接相关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物质文化、主体文化以及政治文化、经济文化, 等等。笔者在文章里所依据的制度法律文化就来源倪正茂的法律文化概念。

二、美国法对英国法的继承

美国法在法律概念、术语、制度等方面来说, 吸收了英国法的基本内容。他们都没有明确地提出大陆法系中的“民法”这一概念。同时, 他们共同拥有许多有特色的概念和原则。本文主要简单地叙述两点:崇尚程序和类推推理原则。

1. 崇尚程序

在英美法系中, 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崇尚程序, 也就是所谓的“程序优于权利原则”。它指一项权利能否得到保护, 首先要看当事人所选择的程序是否正确, 如果程序出现错误, 其权利就得不到保护。这与英国的传统有关。英国的普通法是由当事人依据一定的令状向法院起诉, 由法院以判例的形式发展起来的。由每一种令状开始的诉讼都有它固定的程序, 每一种诉讼程序都有一套专门的术语, 不得在另一种诉讼程序中使用。在亨利二世时已基本形成“无令状即无救济方法”这一原则。同普通法相比较, 衡平法的诉讼程序比较简单, 不设陪审团, 一般采用书面形式审理, 判决由衡平法院直接负责执行, 违抗者以蔑视法庭论处, 重者可下狱, 但是也有其自己特有的诉讼程序。

美国法吸收了崇尚程序这一特点。在1780年马萨诸塞州的州宪中就有:“未经正当法律程序, 任何人生命、财产不得剥夺”。美国第14条宪法修正案中明确规定:“任何州不得制定或执行剥夺美国公民之特权或豁免权之法律。亦不得未经正当法律程序剥夺任何人之生命、自由、财产。在其管辖区内, 亦不得拒绝给予法律上之平等保护。”

2.类推推理原则

类推推理与遵循先例原则在实质上是一样的, 都是用来决定怎样判断新的案例。

在类推推理中, 法院通常是以一项在先例中宣告的规则为开端, 而且这条规则明确不能适用于手头的案件之中, 然后 (法院) 就可以因为理由不充分而决定不给予手头的案件以不同的处理 (结果) 。这样, 法院就可以用相同的处理方式来重新阐述这项已宣告的规则 (或阐述一项新规则) 。这种推理方式是以一个权威性的基点或判例开始的, 不同于逻辑性的演绎推理。它是从一个具体的案例到一个具体的案例的推理。类推推理模式与现代刑法中的禁止类推是不相冲突的, 因为它所依据的是一条有了法律效果的案例。美国法官在处理上也应用这一方式。如在传统的规则上只有丈夫才能对通奸提起诉讼, 而妻子是没有这样的权利的。在奥本海诉克雷迪尔案中, 是这样说的:“在普通法上给予对与妻子通奸的行为起诉的权利, 无论这种授权是基于何种理由, 那么就今日而言, 妇女可基于同样的理由对与其丈夫进行通奸的类似不法行为提起诉讼。”

三、美国法在英国法基础上的发展

美国法主要接受的是英国在美洲进行殖民统治时代的英国现行法。美国独立之后, 各州开始制定成文宪法, 特别是十九世纪的美国编撰运动对各州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 美国法律的发展必然呈现出其不同的特色。

(一) 法律渊源方面

美国继承了英国的法律渊源形式, 主要有普通法、衡平法和制定法。但由于美国的联邦体制, 美国的法律渊源更加的多元化。

1.普通法

普通法指发轫于英格兰, 由拥有高级裁判权的王室法院依据古老的地方性习惯, 或是理性、自然公正、常理、公共政策等原则, 通过“遵循先例”的司法原则, 在不同事情的判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具备司法连贯性并在一定的司法共同体内普遍适用的各种原则、规则的总称。作为法律渊源, 普通法区别于由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成文法规, 实际由法院即法官创造, 故实际上又称“判例法”。由此可见, 普通法是全国意义上的统一法。而美国的普通法却由于其联邦制度而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因为在1938年的“埃里铁路公司诉汤普金斯”案中明确提出不存在联邦普遍适用的普通法。所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美国有五十个州, 就有五十个不同的普通法。当然, 在属于联邦当局立法管辖的某些事项上还是可以有联邦普通法的。

2. 衡平法

衡平法是一种对普通法的补充和救济手段。如14世纪以前, 按照英国的普通法制度, 当事人在普通法法院提起诉讼, 须先向大法官申请以国王的名义发出的令状。但是令状的种类和范围都有限, 因此, 许多争议往往由于无适当令状可作依据, 而无法在普通法法院提起诉讼。同时普通法规定的刻板和救济方式的有限而难以获得“公允”的解决的当事人为保护自己的权益, 根据古老的习惯, 便向国王提出请愿。因此1349年起, 允许原告人直接向大法官提出申请, 由大法官审理。15世纪末又进一步设立衡平法院, 专门负责审理衡平案件。大法官秉着“公平、正义和善良”的原则, 在疑难案件上提供补救。美国也一直采用衡平法, 但在1798年的《司法条例》中取消了联邦衡平法院与普通法院的区别。到现在, 只有少数几个州保持着这种区别。

3. 制定法

制定法作为美国的法律渊源, 包括联邦制定法和州制定法。联邦制定法包括联邦宪法以及最高法院的具有约束力的宪法判例法、联邦行政机构发布的执行规章以及联邦条约。各州制定法包括州宪法、州法律和郡、城市法律规章。这是美国的一大特色。美国独立后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成文宪法, 如1781年《联邦条例》、1787年《联邦宪法》等。在19世纪的法典编撰的大背景下, 英国明确地提出法典编撰的主张, 鼓吹美国实行法典化。在这种情况下, 州制定了刑法典、民法典和诉讼法典。十九世纪末以来, 制定法在美国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经济领域, 有以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首的反垄断法;在劳工关系和社会福利方面, 也有一系列的成文法典, 如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等。但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意义上的制定法要经过司法判决的解释和发展才能正式生效。

(二) 宪政方面

美国是一个具有浓厚的宪政文化的国家。相比于英国, 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成文宪法保障美国的联邦和州双层体制;二是彻底的三权分立原则。

1.联邦主义

1781年《联邦条例》的第二条规定:“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和独立, 以及其他一切非由本联邦条例所明文规定授予合众国国会的权力、司法权和权利。”由此可见, 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为两个互相对等的权力, 两者处于平等地位。宪法明确规定联邦的管辖权, 《权利法案》中第十条规定:“本宪法所为授予中央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限, 皆保留于各州或人民。”由于联邦主义, 不可避免地存在联邦和州的司法管辖权。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第三条第一项规定“美国之司法权, 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所设置之下级法院”。紧接着, 第二项就规定了联邦问题案件以及不同州公民为当事人的案件。通过马丁诉亨特案, 联邦最高法院获得了对州最高法院判决的审查、撤销权。通过麦卡洛克诉马里兰州案获得了联邦“默示权”。

2.三权分立原则

由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 立法机关——议会产生行政机关, 行政职位的保持和权力都要靠立法机关。英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封建主义国家, 司法权只是王权下面的一个部分。这可以根据上文所叙的普通法和衡平法的由来得到认证。当十七世纪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的时候, 司法独立也只相对于行政部门。而美国一独立就走上了宪政治国的道路, 洛克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思想影响比较深。作为美国权力机构的政府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系统, 每个系统起着各自的作用, 同时又相互制约, 它们是最直接的政策制定者。

总的来说, 美国法是在继承改造英国法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通过上面文章的论述, 可见美国法与英国法一样接受遵循先例、崇尚程序等原则, 一样有着一些基本的法学概念。然而虽然英国的普通法被广泛地采纳了, 但是法院在决定普通法和制定法中的哪些部分应当得到沿用方面, 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在某种情况下否定结论, 所以英国法的某些规则被采用了, 有些则被舍弃了。由于两国的社会历史自然环境不同, 也产生了不同的法律制度。美国的法律更具有灵活性、复杂性;美国具有浓厚的宪政文化, 崇尚于诉讼。同时, 英国法律中多少带有一点封建主义的特点;而美国法律多少带有一些种族歧视的特点。总而言之, 美国虽然属于普通法体系, 但是它具有其独特的法律文化。

参考文献

[1] (美) 迈尔文·艾隆·艾森伯格.普通法的本质[M].张曙光, 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篇4:简述印刷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发展

关键词 动画专业 教材 动画原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自国家颁布政策支持动漫产业发展以来,全国设立动画专业或学院的院校,从2000年的7所左右到2011年的将近276所,其中还不包括各种职业学校、各种培训机构等,随之而来的是专业的教材、教学相关资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作为动画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的教材,无不汇聚着编著者的教学理念和对动画行业需求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动画教材发展的简单探索,结合部分动画教材的使用感受和时代带来的动画领域发展的新要求,以期对动画教材的完善进步带来新的启发。

1 动画专业相关教材发展的特点

(1)早期教材:内容和形式单一。从2000年至2006年,动画专业教材主要以严定宪、林文肖的《动画技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动画原理》以及由北京电影学院策划编写的动画系列教材为主。内容多以基础的动画技法、理论为主,形式上以示范图片加上讲解文字,少量配以彩图。这和各大院校动画刚起步、动画领域资讯不够充足有关。

(2)动画院校增多后的特点:数量激增、学科细分。2007、2008年,图书市场上动画教材开始迅猛增多,如今以“动画”为关键词、“教材”为分类,在全球最大的图书网购网站亚马逊上进行搜索,我们将搜索到一千多种图书可供挑选,其中涉及到动画的各类主修课程如动画原理、动画角色场景设计、动画制作等,已经非常齐全。

(3)动画教材在内容、形式上的新突破:①更加标准和行业权威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精品课程教材相继出现,如北京电影学院策划的“经典黑皮书”系列动漫游戏专业教材、“高职高专动画专业应用型特色教材“《可视性动画技法——运动规律》等;高校系列、高职、中职系列等目标受众群体区分清晰。②教材形式多样化。部分动画教材开始配有光盘,光盘品质也从CD到DVD等逐步推进。有些教材配有练习册,为教育教育教学提供了便利。技法类课程以项目制作、工作为导向的教材涌现,更具有专业实践性。

2 教育教学中对动画专业教材的要求

如此多的教材书籍我们将如何选择?什么样的教材才具有实用性?在实际的教学中,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教师,以动画专业必修课《动画原理》为例,一本好的动画教材应做到以下几点:

2.1 内容规范、具有典型性

作为教师,选择教材时,重点关注的是这些范例内容包括图片演示是否选择适当、清晰细致具有代表性。市面上也有些内容丰富的、综合性较强的教材,即一本讲述完整动画制作流程的书籍,这种教材作为辅助教材让学生理解得更深入,作为独立的专业课程就不适合选作教材进行深入持久的专业学习。还有些教材把动画概论、角色场景设计、分镜头设计的内容都加进来,不但挤占篇幅并且不够规范。动画原理主要讲解动画中人与自然的各种运动规律,难免有些教材所使用的示范图例大同小异,这样的内容就不够新颖也不具备典型性,如果在形式上有突破如使用二维、三维动画软件来呈现规律会更好。

2.2 形式新颖,具有可呈现性、可演示性

现在已步入读图时代,比起声音、文字,年轻人对动态视频即可观性信息的接受度要高得多,课堂教学中鲜明的色彩以及动态演示比起传统教学模式更受学生欢迎也更有成效。动画原理课程虽然重要,但依托教材和图片的讲解,不但枯燥而且抽象,不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教材就是教师的重要工具,若不能辅助教师达成教学目标,就要教师再去寻找相关资料进行补充,这显然是增加了教师备课的工作量。在这方面,《可视性动画技法——运动规律》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其附带的教学光盘中收录了大量的PPT,镶嵌了视频资料,详细生动地将动画原理中的典型内容展示出来,基本解决了教学视频资源不够丰富生动的问题。目前附带视频教学资源光盘的动画原理教材也有一些,但在教材内容编排上、光盘有效利用的素材上仍可继续调整完善。

2.3 内容是否具有操作性、可扩展性

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修养的提高来源于书本,也来源于实践,特别是高职高专等学校,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专业技术强化需要大量的实践,教材中实践部分越多、实践内容越专业,对提高学生专业技法就越有利。

现在市面上动画的教材虽然多,但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偏理论的传统型,即文字加图片范例为主,每章后附带少量的思考题。这种教材已经近于饱和并且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和教学中实际操作的需求;一种是附带作业习题册或光盘的技法传授类教材,如《手绘动画实例教程》是笔者见到的最早带有动画作业册的教材之一 ,《动漫手绘中间画 》最笔者见到的最早带有光盘的教材之一,光盘里有用于练习手绘动画中间画的图片。这类带有光盘的教材已经陆续出现,希望内容上能进一步与专业技能挂钩。

2.4 是否具备作业评价体系、具有实践指导性

作为一本教材,书中案例可供学生实践练习外,还应考虑到实际工作需求,在实践类教材里对实践内容、项目建立评价体系,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符合专业岗位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大部分教材或或重技术、或重理论,而忽略了评价的作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动漫手绘中间画 》这本书就把作业任务作为工作项目,为每个作业任务建立了完整的制作标准,由工作任务单和学习评价组成,条理清晰,从而督促学生的实践结果更符合岗位需求,对教师教学、学生自评都具有指导意义。

简言之,一本好的教材不但要内容规范、具有应用性,在形式上更要多样发展,虽说目前已有这么多教材,但大部分教材都难以平衡这几点,而且笔者观察目前市场上配有教学资源演示、练习作业以及可扩展训练的三者完备的教材仍不多见。而专业技术需求的提高、社会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校本教材研究的兴起也必将给我们的教材发展带来新的启发,诚然一本教材不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但今后动画教材的发展仍可更加完备、仍有极大的扩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严定宪,林文肖.动画技法[M].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2001.1.

[2] 黄兴芳.动画原理[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

[3] 威廉姆斯.原动画基础教程——动画人的生存手册[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1.

[4] 张萌.动漫手绘中间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

篇5:简述印刷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发展

如果说自上古以来约4000年的文化发展,为印刷术的发明创造了规范的文字、雕刻技术、物质材料及图文转印术等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这些条件大约到公元3世纪都已十分成熟了)。那么,隋唐文化则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社会条件,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雕版印刷术才得以应运而生。到了唐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文化、科技的鼎盛时期。在国家统一、政治开明、文化繁荣的社会氛围下,人们对书籍产生了大量的需求。所有这些都为印刷术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历史文献和留存实物证明,促使印刷术发明的有两大社会因素:一是佛教的兴盛。需要大批量的佛经、佛画;二是科举制度的推行,刺激更多的人读书。社会对书籍的需求量大增。隋唐社会,都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正如明代学者胡应麟所说:“雕本(印刷)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这是对印刷术发明、发展的精确概括。

9世纪时,雕版印刷的使用已相当普遍。五代时期,不仅民间盛行刻书,政府也大规模刻印儒家书籍。自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起,到后周广顺三年(953),前后二十二年刻印了九经、《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各二部,一百三十册。宋代雕版印刷更加发达,技术臻于完善,尤以浙江的杭州、福建的建阳、四川的成都刻印质量为高。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张徒信在成都雕刊全部《大藏经》,费二十二年,计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雕版达十三万块之多,是早期印刷史上最大的一部书。元、明、清三代从事刻书的不仅有各级官府,还有书院、书坊和私人。所刻书籍,遍及经、史、子、集四部。彩色套印于北宋初年就在四川流行有“交子”,即用朱墨两色套印的纸币。14世纪时元代中兴路(今湖北江陵),用朱墨两色刊印的《金刚经注》,是现存最早的套色印本。到16世纪末,套色印刷广泛流行。明代万历年间的闵齐、闵昭明、凌汝享、凌初、凌瀛初都是擅长套色印刷术的名家,清代套色印刷技术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种套色技术与版画技术相结合,便产生出光辉灿烂的套色版画。明末《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都是古版画的艺术珍品。

中国的雕版印刷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呢?对这个问题,历史学家还没有统一的意见,但多数人认为是在唐朝时候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用活字印刷的这种思想,很早就有了,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诏书,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中国活字排印的开始,不过他虽已发明,未能广泛应用”。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去了。

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宋元符至崇宁(1100~1103)年活字本。这是毕升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

元代的姚枢(1201~1278)提倡活字印刷,他教子弟杨古用活字版印书,印成了朱熹的《小学》和《近思录》,以及吕祖谦的《东莱经史论说》等书。不过杨古造泥活字是用毕升以后宋人改进的技术,并不是毕升原有技术。清康熙六年翟世琪出任饶州推官,集磁户,造青磁《易经》一部。所谓青磁(活字)据专家分析可能是以制青瓷的瓷土烧成的陶活字。

与杨古同时代的王祯(1271~1368年)创制了木活字。王祯关于木活字的刻字、修字、选字、排字、印刷等方法都附在这本书内。他在安徽旌德请工匠刻木活字3 万多个,于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试印了6万多字的《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就印了一百部可见效率之高。这是有记录的第一部木活字印本。王祯在印刷技术上的另一个贡献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用轻质木材作成一个大轮盘,直径约七尺,轮轴高三尺,轮盘装在轮轴上可以自由转动。把木活字按古代韵书的分类法,分别放入盘内的一个个格子里。他做了两副这样的大轮盘,排字工人坐在两副轮盘之间,转动轮盘即可找字,这就是王祯所说的“以字就人,按韵取字”。这样既提高了排字效率,又减轻了排字工的体力劳动。是排字技术上的一个创举。元代木活字印本书虽已失传,但当时维吾尔文的木活字则有几百个流传下来。

篇6:简述印刷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发展

印刷---文明的传播,知识的载体;印刷---智慧的结晶,进取的明镜。文明气息传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偏远的山村的儿童都能感受到都市的文明进程,渴望知识,渴望进取。印刷工作,是一个攸关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印刷企业,是一个攸关到人类文明进程的助推器。

如果夸张点说的话,现在的印刷品除了水和空气不能再现外,其他任何可视物都可以被精美复制!也就是说印刷品是无处不在的,有人曾说过印刷业会因为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而消亡,但事实证明印刷业仍有其存在的价值。作为包装品,它包裹的可能是千家万户的粮食;作为教材,它是数以亿计的大中小学生天天形影相随的必备工具。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印刷,我们的学习同样也离不开印刷。印刷已经与我们人类密切相关。

因此,时刻准备投身印刷事业的我们应该树立印刷生产的理念,为了印刷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坚信“我们就是印刷,我们就是印刷人,我们就是印刷未来!”正如值得印刷界人士自豪的业界代表---曼罗兰提出的口号:“Weareprint!”

曼罗兰创新的理念和设备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化高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脱颖而出,可以说是难上加难,而曼罗兰经受住了这一严峻的考验,把自己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投入新技术和更多的资源,不断推陈出新,尤其是为大中华地区的客户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曼罗兰的印刷设备享誉全球,无论是报纸印刷机、商业轮转印刷机,还是平张印刷机,均为先进技术、高度自动化以及优秀印刷质量的典范。07年曼罗兰还为三力印刷集团、四川联翔等众多印刷企业提供“差异化策略”。曼罗兰提倡“以人为本”,公司里伯乐寻找着更多的千里马,大量的印刷人才被发现着。人在企业里是最为重要的,机器运转要靠人去操作,生产安排也要人去做,只有人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

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从容的迎接挑战,曼罗兰不断的推出新的印刷理念、印刷设备。作为全球最大的印刷设备生产制造商,曼罗兰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如单张纸胶印机Roland 700 Direct Drive 和

Roland 700 Hiprint。曼罗兰不仅在胶印机设备的研究领域不断进取,还在数字印刷方面有所创新,DICO Web卷筒纸胶印机就是传统的胶印技术与数字印刷相结合的典范。此外,曼罗兰还严格遵守环境管理系统DIN EN ISO 14001标准,给印刷界做了环保的典范。

曼罗兰机器在中国的市场比较大,它的经久耐磨、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得到了众多客户的信赖,它的“差异化策略”,使得更多印刷企业印刷的产品质量更好、速度更快、效率更高。Roland 700 Direct Drive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开机准备时间,大大提高了印刷机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非常快的更换印版,非常快的完成清洗工艺,另外,在机器的维护上,还装有远程遥控诊断系统。只有更多的优势才能够赢得竞争,曼罗兰----印刷业的骄傲!

曼罗兰环保印刷的发展

现代印刷业在文化传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环保是我们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虽然讲印刷的污染没有那些化工、制造业显著,但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多少条清澈见底的河流被印刷厂排放的污水给污染了;多少地区的空气质量遭到袭击。我们亲眼目睹了一切,污染如此严重,能不治理吗?可环保是要付出代价的,不仅可能牺牲发展为代价,还要投入可观的治理成本,可它的成效却未必立竿见影。然而曼罗兰在不断开发新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环保,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在环保上,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如空气污染的控制、废料的避免与处理等确确实实减轻了污染。

环保是趋势,资源是主题。现代印刷业面临着新的挑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怎样才能将资源循环利用呢?曼罗兰给我们做出了回答。曼罗兰制造出的符合环保的印刷机,自动化的节约了材料,使得整个印刷过程中环保和印刷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协调,在不断上升的销售额的基础上降低了能源消耗,提高了生产效力。近年来,曼罗兰还在奥芬巴赫和麦豪森厂投资了几百万欧元来减少能源和降低浪费率。这些都在无声的证明着曼罗兰正朝绿色印刷的方向发展着,为印刷业指引着新的发展方向。

中国印刷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时代在进步,人类的智慧也在朝前迈进。印刷业推动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在继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如今是我国印刷企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最佳时期,我国的印刷企业正处于“战略性机遇期”。

国内印刷企业的创新能力普遍比较弱,应加强与印刷业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走合作化的道路。国内更多的是引进国外先进的机器设备,然而不懂得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从而进行技术的创新。我们应该虚心的学习曼罗兰的故乡----德国的创新理念和管理模式,将曼罗兰的创新技术与国内印刷企业的现状相结合,学习中带动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曼罗兰数字印刷的发展

数字印刷的出现是一个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印刷工业发展的趋势。数码打样、喷墨打印和激光打印等技术的出现更是给印刷业带来了饥饿中的馒头,数字印刷成为电子媒体与纸媒体之间的一座桥梁。如今数字印刷还不能完全的取代传统的胶印,但是与传统胶印相比,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不需胶片和印版,工序简单,适合大批的短版活。数字印刷一步一步艰难走来,无数家数码打印店的诞生,增添了数字印刷的生机。曼罗兰数字印刷机Sol jet可以在透明的材料上印刷白色,而白色油墨是一种环保型的油墨,没有气味,对人体没有危害。曼罗兰将环保与数字印刷相结合,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让数字印刷的脸上挂起了灿烂的微笑,他在向我们挥手,欢唱道:“未来是属于我们的!”

曼罗兰不仅仅在环保和数字印刷这两方面,引领了印刷业的发展,还在更多的方面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引领着印刷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印刷----人类文明的缔造者;

印刷----文明进程的推动者;

篇7:简述印刷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发展

一、绪论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人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会计作为一个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过程的改变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特点

1.以电子计算机为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它采用对系统原始数据编码的方式,以缩短数据项的长度,减少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从而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2.数据处理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对操作权限的限制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

(二)会计电算化对财会工作影响

1.使企业财务真正做到统一规范。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可以轻松实现对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避免了在传统会计期间因人为因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减少了实际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以及主观人为地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客观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方便企业对财务及业务流程进行控制。

2.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由于基于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做到在财务各岗位间的资源共享,保证财务数据一体化;而且对生成的财务信息,在设置权限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任意查询。在传统会计时期,由于分工传递和手工操作,不仅财务以外无法获得所需信息,即使在各财务各岗位问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3.便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最大可能地细化和明确了会计工作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可以对会计人员和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实现了有效实时监控,所有数据及操作情况均记入系统日志,各分支机构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减少。

4.强化了财务管理。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空前提高,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能力更及时和准确,反映的信息更加细致、全面和深入、信息查询对领导掌握财务运行提供了方便,保证了财务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三、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一)审计线索的改变

由于会计实行电算化,使审计线索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的审计线索在电算化系统中将会中断甚至消失。

(二)审计内容的改变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三)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更高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审计线索内容控制、内容和审计技术的改变,决定了对审计人员的要求高了。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四、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传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是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是以计算机以及数据传输和通讯设备作为数据处理系统的核心,完成从原始数据的搜集、记录、验证、分类、登记、计算、汇总、报告等一系列会计工作。会计从手工处理到电算化处理,表面上看是会计数据处理方法的变化,但实质上它影响了企业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一)手工会计系统下企业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最初起源于内部牵制,即为维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完整性,保证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的正确性,确保各项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而建立起来的业务分管责任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的产生和运用,内部牵制的范围得到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就是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变化

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数据的采集、存贮方面比手工会计系统形式上更多样,手段上更快捷;在核算形式上比手工会计系统更省时省力;在数据传输方面,更方便;账簿的概念已被抽象化;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出现了新的特点。

(三)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明确各有关人员操作工作的内容和权限,规定了操作密码设置及操作流程中的具体实施细则。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保证了有关设备的保养,确定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在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方面都作了规定。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规定了档案内容,保管人员及权限,管理方法及要点等。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篇8:数字印刷的发展与应用

数字印刷 (digital printing) 是使用数据文件控制相应设备, 将呈色剂/色料 (如油墨) 直接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复制过程。自从21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社会信息数字化程度的日益提高, 信息传播需求量的加大, 数字印刷技术应运而生, 迅速地得到了应用。从技术上看, 数字印刷特点是印刷制版时间短, 可以更经济的印刷短版业务, 可以做到“一张起印”, 主要市场和发展方向是个性化印刷、可变数据印刷、按需印刷。

2 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简要历程

1993年, 以色列Indigo公司和比利时Xeikon公司分别推出E-print1000和DCP-1彩色数字印刷机, 成为数字印刷技术诞生的标志。

此后, Agfa、Barco、IBM等公司OEM Xeikon公司技术, 开始生产数字印刷机。Xerox、Canon、Scitex、Heidelberg、MAN Roland等公司陆续开发并推出了各种类型的数字印刷产品。自Drupa1995展会以来, 数字印刷一直是受关注的亮点之一。

Drupa2000上展出了种类众多的数字印刷产品, 成为这项技术诞生后蓬勃发展的见证。静电、喷墨、离子、磁成像等技术纷纷应用于数字印刷。

Drupa2004上, 数字印刷流程系统成为亮点, 激光静电型数字印刷机的印品所达到的品质与传统胶印接近。

Drupa2008上, 爱克发、柯达、惠普、网屏、富士胶片、奥西、普驰、北大方正等众多颇有实力的厂商都在喷墨印刷领域投入了很多资金和力量, 推出令业界震惊的力作。这些喷墨印刷机多将市场定位于交易账单促销、直邮及商业促销广告印刷等集可变数据和促销信息为一体的特殊印刷领域, 对彩色书刊、报纸印刷市场也有所涉及, 甚至有挺进传统胶印领域的气势。同时, 也展出了之前市场上成熟的数字印刷机, 如富士施乐的DC8000、iGen3, HP Indigo5500、ws4500, 柯达NexPress2100/2500, Xeikon5000/6000, Oce Vario Stream8000/9000系列, 佳能imagePRESS C7000VP等。据不完全统计, 有64家公司展出了数字印刷机, 有31家公司展出了彩色数字印刷机, 让我们看到了数字印刷的希望和未来。

根据Pira 2007年出版的《The Future of Global Printing to 2012》英国印刷行业咨询公司PIRA的统计, 截至2007年底, 全球彩色数字印刷机达14万台 (35~40页/分钟以上, 不包括DI) 。其中, 墨粉型彩色数字印刷机装机量为4.4万台。

3 国外数字印刷技术的应用概况

3.1 国外数字印刷市场状况

在国外, 数字印刷主要分别应用于个性化按需出版、少量书籍重印、待出版书籍样本制作等出版物印刷;客户目录、报表、单据等商务印刷;印刷并直接邮递商业信函、个性化广告、企业明信片等;展览及会议用介绍册、产品型录、企业宣传画册、名片等;礼品、药品等的小型包装、墙纸、花边纸、标签等;印刷少量军用地图、海图、军事信息册等。

根据Pira 2007年出版的《The Future of Global Printing to 2012》英国印刷行业咨询公司PIRA的统计, 2007年, 全球数字印刷市场营业额高达538.9亿欧元。数字印刷业占据印刷市场11%的份额, 在2007~2012年中, 其他的印刷方式的市场份额都将逐渐减少, 而数字印刷将保持增长。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印刷市场以及数字印刷应用最广泛的市场。2007年, 美国的数字印刷市场达到170.98亿欧元, 比2002年增长了97.4%。2008年数字影像快印的消费量达148亿美元。数字印刷技术的应用涉及报纸、杂志、购物目录、广告、直邮、商业印刷、书刊、安全印刷、办公文件、标签和包装等多个市场, 其中商业印刷, 包装和直邮以及购物目录所占份额较大。

2007年, 欧洲的数字印刷市场达到了168.26亿欧元, 与2002年相比, 增长率达到127.4%, 其在广告、商业印刷和包装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据英国《书商》杂志援引电子印刷出版领域专业调查公司Interquest的预测, 在北美和欧洲, 采用按需印刷的图书数量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持续增长。

日本市场的按需印刷也发展迅速。其中, 单页广告和邮购宣传单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日本矢野经济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其按需印刷市场以11%的速度增长, 2007年日本数字印刷市场规模已达到64.92亿欧元。

3.2 国外数字印刷的新发展

Drupa2008之后, 喷墨印刷的人气节节攀升。新一代喷墨印刷设备凭借其速度、生产力、印刷质量, 对承印物的兼容性和操作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引起印刷厂商的广泛关注。其中, 作为喷墨印刷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的喷墨头技术的进步, 是数字印刷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3.2.1 按需喷墨头

在按需压电喷墨技术领域, 赛尔公司无疑占据主导地位。在各数字印刷设备供应商新推出的产品中, 赛尔最新研制的Xaar 1001系列喷墨头应用最多, 如富士胶片旗下推出的Emblaze印刷设备, EFl公司的Jetnon4000标签印刷设备, One Solution Meltal3000—10宽幅UV平版打印机等。据赛尔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 目前全球有50多家厂商正在测试这种喷墨头, 相信这款喷墨头会在未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富士胶片公司旗下Dimatix喷墨打印头部门推出的Samba喷墨头可能更具有技术革新性。Samba喷墨头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 (MEMS) 技术, 凭借MEMS技术的微型化、智能化、多功能、高集成度和适于大批量生产等特点, 给业界带来了巨大惊喜。这种喷墨头的精度可达1200dpi.是目前所有工业型压电喷墨头中分辨率最高的。同时, 它能够提供小至1.5微微升的墨滴, 在按需喷墨印刷方式中墨滴尺寸也是非常小的。虽然目前这种喷墨头还未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但我们有理由期待其可能给喷墨印刷带来的巨大变化。

惠普、佳能、爱普生、柯尼卡美能达、松下、东芝等公司都有喷墨头产品推出, 按需喷墨领域仍然处于群雄争霸的局面, 但掌握了喷墨头核心技术的厂商在竞争中会更具有优势。

3.2.2 连续喷墨头

在连续喷墨技术方面, 柯达公司则是“一枝独秀”。安装了柯达Stream喷墨头的柯达Stream概念机每分钟能处理2500张A4页面纸张, 或者以150~200米/min的速度在宽度为508~660mm的卷筒纸上印刷, 印刷分辨率可达600×600dpi, 其在印刷速度和印刷质量上的提升使人们对于数字印刷在速度和精度上的期望又提高不少。

3.2.3 油墨和喷墨头厂商积极开展合作

目前, 专业油墨厂商和专业喷墨头厂商之间的合作变得越来越普遍, 数字油墨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 在印刷质量, 印刷适性上的表现更加出色。如赛尔公司与油墨厂商的密切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在喷墨头制造领域的成功。每款新型喷墨头推出时, 都须经过赛尔公司遍布全球的油墨合作伙伴广泛的测试。另一方面, 油墨厂商根据不同喷墨头的特点, 积极定制适合特定喷墨头的数字油墨。如, BradenSutphm油墨公司在去年5月推出的MMX3 Mima、Hecta和Rolo 3款油墨, 就分别针对Mimaki打印机、HP Designjet5500/5000系列和爱普生Stylus PRO系列打印机, 以及罗兰大幅面打印机。

3.2.4 UV油墨更新换代

太阳化学公司新推出的冷UV油墨可克服UV油墨因光源质量造成的印刷质量和承印物上的限制。冷UV油墨的出现, 得益于光源系统的进步。据称, 冷UV油墨在LED低能光源的照射下也能完全固化, 从而真正实现了低能、高速印刷。

INX公司与LED固化设备公司Summjt UV合作开发的EVOLVE UV是第一款冷UV油墨, 这款油墨在Drupa2008上配合Xaar 1001喷墨头展示其印刷效果时, 受到了人们特别的关注。相信冷UV油墨将给数字印刷带来更多的改变。

4 国内数字印刷技术应用状况

在我国, 数字印刷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商业印刷、出版印刷、摄影/影像输出、印前设计、数字打样、广告印刷、机关文印、金融/邮政/电信的账单印刷、报业印刷、包装印刷等。

4.1 市场概况

2000年前, 数字印刷业务开始在国内初露端倪, 有了初期的发展。

2000年之后, 数字印刷企业队伍迅速壮大, 2002年新增从事数字印刷企业的数量是2001年的两倍。在Drupa 2004前后, 数字印刷在印刷各环节发挥的作用日渐显现, 不仅生产速度和生产质量得以提升, 更带来了工艺流程和管理模式上的革新。2004年开始从事数字印刷的企业占全部企业数量的23.1%。

2007年和2008年, 我国 (内地) 印刷工业总产值分别约为4400亿元和4750亿元人民币。数字印刷的市场总额约为100亿元, 占印刷工业整体市场份额不足3%。故在整体上, 我国数字印刷市场的发展具有很大潜力。

据英国PIRA公司估计, 2010年, 我国数字印刷市场总额将达到10.64亿欧元 (约合100亿元人民币) , 而到2015年则可达到27亿欧元 (约合260亿元人民币) , 其中, 商业印刷、广告和包装领域是位居前列的应用市场, 出版物市场占据第4位。

4.2 设备概况

国内应用的数字印刷设备主要为静电成像型和喷墨成像型, 磁成像型设备也有一些应用。

截止2007年5月, 静电成像型设备的装机量达到2779套, 其中黑白设备1840套, 彩色设备939套。采用静电成像技术的高端彩色数字印刷机和生产型彩色数字印刷机, 其国内装机量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 高端彩色数字印刷机装机量增长70台, 在原有200台装机量的基础上增长35%。同时, 生产型彩色数字印刷机的国内装机量, 在原有320台装机量的基础上, 增长了324台, 增长率达到101%。

喷墨型数字印刷设备在国内的应用也很普遍, 其应用反映了喷墨印刷技术的特点。它较多应用于数字打样、数字喷绘、可变信息印刷、彩色标签印刷以及包装印刷领域, 此外, 在大幅面的街头广告、车身广告、灯箱、大型牌匾印刷等方面也得到广泛使用。随着100m/min以上高速喷墨技术的进展, 喷墨系统开始在票据和账单打印领域应用。截止2007年5月, 主流品牌喷墨数字印刷设备的总装机量达到28950套, 其中, 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装机量达到5480台, 占总装机量的18.9%[2]。

除上述两种类型的印刷设备外, 印刷速度达到80、105、120m/min的磁成像型数字印刷设备也在我国证券、彩票、票据、商业表格、标签及磁性条码印刷领域获得应用的一席之地。由于成像分辨率和黑白印刷的限制, 此类设备装机量相对较少, 截止到2007年5月总装机量为27套, 其中, 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装机量5套。

总体上, 截止至2008年7月, 除喷墨成像设备外, 高端彩色数字印刷机 (速度在68页/分钟A4以上) 的总装机量为270台, 生产型彩色数字印刷机 (速度在50页/分钟A4以上) 为644台。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的新增装机量, 高端彩色数字印刷机为70台, 生产型彩色数字印刷机为324台[3]。

数字印刷在国内的地域分布不均衡。据统计, 在装机量方面偏重于东部沿海和华南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及大城市数字印刷市场的繁荣, 也带动了国内其它地区投资者对数字印刷的投资热情。同时, 随着大城市的数字印刷市场竞争者的增加, 各数字设备厂商开始转向中小城市, 数字设备印刷设备销售在国内逐步铺开。

4.3 应用概况

商业印刷:是数字印刷应用最多的领域, 其中的商业快印 (宣传页、产品目录、直邮材料、招投标书等) 尤为突出。伴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古籍和艺术品复制成为商业数字印刷的应用领域, 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个性化印刷还处于初级阶段, 具有较好的前景。

在出版业, 应用较多的是借助数字印刷为书刊喷印标签和地址。据称, 2008年此领域采用数字印刷的数值达到了3270万美元, 预期还会有较大增长。2004年后, 按需数字出版的应用开始出现并得到较快发展。网络相关的个性化出版将可能成为按需出版印刷的另一个领域。

我国直邮业务持续大幅增长。在直邮领域, 喷墨技术的应用较多, 用于胶印产品之后打印个人信息。2008年我国市场达到5620万欧元, 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金融、邮政、电信等业务量的迅猛增加, 相关账单等的印刷需求量也随之大幅上升。快速数字印刷系统在票据、帐单、信函、安全印务等可变数据领域得到了日益深入的应用。

随着国家质量监督局提出的电子监管码工作的开展, 标签印刷企业对标签数字印刷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且数字印刷在整个标签印刷工业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具有可变信息和防伪性能标签数字印刷的应用将会有长足的发展。

数字印刷设备与传统印刷共同担负机关文件及资料印刷的任务。单张纸数字印刷机速度增至250~300张/分钟, 连续纸数字印刷机走纸速度达到约100m/min, 加上印刷装订的一体化和联动化, 满足了文件印刷的需求。高速化、联动化和异地化已逐步成为机关文印的趋势。

4.4 数字印刷耗料生产概况

中国是打印设备及数字印刷消耗材料的生产基地和出口大国, 2005年出口总值达6亿美元。2004年至2008年, 激光打印机硒鼓销售额的年增长率约为27%, 2008年的销售额达232亿元。我国生产水性和溶剂型墨水, 生产的墨盒90%出口到海外市场。2005年我国开始研发环保UV墨水。2007年喷墨墨水年生产能力达12000吨以上。2004年至2008年, 喷墨打印机墨盒销售额年增长率约为21%, 2008年的销售额达150.4亿元。

国产耗材的创新发展受到国外专利限制, 恶性价格竞争阻碍国内企业的发展。国家对打印机耗材产业日益重视, 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植政策。国务院将激光打印机制造、喷墨打印机制造、喷墨打印机用墨水生产列在重点鼓励项目中, 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耗材列为国家级新产品。这些对我国数字印刷耗材发展有益。

4.5 我国数字印刷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 我国数字印刷的市场及其发展潜力巨大, 但数字印刷业还不很成熟。具体表现在:

1) 地区间发展水准不平衡。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等东南沿海大城市, 数字印刷发展迅速, 按需印刷等领域的应用迅速增长, 而西北、西南等地区则发展较缓慢;

2) 不同行业的发展不平衡。银行、电信、邮政行业的用户属于工作型用户, 其发展强劲, 而对于将数字印刷设备作为谋生工具的经营型用户, 如:图文中心, 商务打印中心等, 缺乏足够的资源、行业知识和管理技巧, 其发展水平尚属初级;

3) 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印前处理技术水平和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不高, 专业人员少。同时, 可变数据软件、数据库技术以及与数字印刷相配套的印后加工技术和设备还不能全面满足需要, 尤其是印后加工, 大部分采用半自动手工操作, 以至于很难出精品;

4) 数字印刷教育滞后。国内开办面向数字印刷的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的时间不长, 一些印刷院校虽然开办了数字印刷专业, 大多数院校在印刷工程专业内增加数字印刷的课程及相关实验、实训。但总体上, 培养的人数尚不能满足当前及未来数字印刷业发展的需求。

4.6 制约我国数字印刷发展的因素

制约我国数字印刷发展的主要因素存在于技术、成本和市场三个方面。

目前, 技术上的制约因素主要有:由数字印刷机自身呈色剂和呈色原理带来的色域、阶调和清晰度再现问题、数字工作流程系统与数字印刷运作方式不完全匹配带来的附加成本问题、在高要求下印刷速度的问题、数字印刷设备的规格和界面统一标准问题等。可变数据软件、数据库技术以及与数字印刷相配套的印后加工技术和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数字印刷的需要。

国内印刷企业的印刷设备更新年限长, 在传统印刷机尚在服役期的情况下, 必然影响价格较高的数字印刷系统购置。此外, 相对于国内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和消费水平而言, 数字印刷产品价格仍相对较高。

国内数字印刷市场不够完善。先行投入者因为印刷业务量不足导致回报不理想, 后继者随之知难而退。同时, 我国的数字印刷企业数量和规模偏小, 用于宣传推广资金的有限, 也不利于数字印刷的发展。

5 数字印刷的发展趋势

数字印刷的成像技术仍以静电和喷墨为主流。采用这两类技术的印刷机所占市场份额将明显上升, 取代一部分胶印、凹印和凸印市场份额。

喷墨印刷机的速度将提高至与胶印相当, 喷墨印刷技术的优势将逐步显现, 此类设备销售额增长率略高于静电照相印刷机, UV型喷墨墨水将成为主流。

宽幅面高速数字印刷机投入实用化生产, 卷筒连续纸和单张纸印刷设备的工作效率都将进一步提高。

与数字印刷相关的数字技术, 图文信息处理、数字流程控制、数据库、网络等都将在印刷全数字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直接印刷和分布式印刷将在邮政、广告、信函等领域发挥主要作用。

未来3~5年内, 数字印刷的增长幅度会超过传统印刷。

摘要:本文在回顾数字印刷技术发展的基础上, 研究了国外数字印刷市场状况, 跟踪Drupa2008以来新的技术发展动向, 还对国内数字印刷技术应用的市场、设备、耗材生产供应状况进行了分析, 指出我国数字印刷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发展的若干因素, 预测未来3~5年内, 数字印刷的增长幅度会超过传统印刷。

关键词:数字印刷,按需印刷,喷墨印刷,喷头

参考文献

[1]2008中国印刷业年度报告[J].数字说话, 印刷技术 (增刊) , 143.

[2]数字印刷编辑部, 2007“数字印刷在中国”调查报告[J].印刷技术 (增刊) , 2008中国印刷业年度报告, 137.

篇9:传统印刷生存和发展的思考(上)

然而,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加速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是否意味着传统出版及其下游的传统印刷业的末日?是否意味着传统印刷的消亡?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曾明确表示,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应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就中国当前的现状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出版还会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因此,位于传统出版下游的传统印刷也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但需要通过不断应用高新技术进行自我改造和提升,加速数字化转型。

传统印刷将长期存在

1.印刷媒体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占主导地位

自从电子媒体出现以来,关于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的关系以及电子媒体是否会取代印刷媒体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息。但实践证明,电子媒体和印刷媒体各有其特点,各有其应用领域和市场。虽在某些方面存在竞争,但在许多方面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承、相互补充的。

近年来,据相关机构对印刷媒体进行的需求分析表明,随着市场对电子媒体需求的增加,对印刷媒体的需求也在随之增加,同时还呈现出了电子媒体和印刷媒体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如在印刷品上添加QR码,阅读者可用手机等拍摄QR码连接网络来观看视频,从而提高印刷品的体验效果。未来,类似的融合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目前,虽然电子媒体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但其要在绝对值上与印刷媒体平分秋色,仍然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将需要更长时间,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印刷媒体更加便携易用

印刷媒体可以供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反复阅读、思考和使用,同时无须任何其他设备,是人类学习、研究、传播知识和信息及消遣娱乐最便利的媒体之一。

(2)印刷媒体更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具有保存和珍藏性

首先,人们很难快速改变上千年来形成的阅读习惯,因此,目前大多数人还崇尚传统的阅读方式。“十一五”期间,我国累计生产图书136万种、338亿册,是“十五”期间累计生产图书量的2倍,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5%。而全球知名管理咨询机构毕马威(KPMG)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也显示,86%的受调查读者更喜欢阅读纸质出版物。

其次,从信息的保存性来看,比较可靠的还是传统纸质印刷品。目前,我们对数字储存技术的可靠性还难以预测,而纸质印刷品经过上千年的验证,被证明是可靠的。

再次,不少精美的印刷品本身就是精美的艺术品,能够给人以视觉享受,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在这一点上,目前电子媒体还难以与其竞争。

(3)印刷媒体具有“共时性”和“延展性”

印刷媒体在时间上的“共时性”和在空间上的“延展性”是任何电子媒体都无法比拟的,这也是纸质书长期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共时性”体现在读者可以非常方便地同时打开一本纸质书的多个页面,或同时打开多本书做前后翻看和对比,其切换页面的方便程度远远高于电子屏幕。虽然电子媒体也可实现不同图书和页面之间的切换,但纸质书的“切换”,无非是转一转脖子,甚至只是转一下眼珠,其直观性远高于电子媒体。

“延展性”体现在印刷媒体在空间上基本没有太大限制。电子媒体的屏幕通常都小于对开纸张幅面,因此其难于表达版面设计所传达的意味,体现不出大幅图片或大字标题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如电子媒体无法展示大幅面地图的全貌,但纸质媒体却可以同时呈现地图的全局和具体细节。

(4)印刷媒体本身也在不断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印刷及设备器材也随之发生变革。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数字化工作流程、数字印刷及其设备的逐步普及,使印刷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印刷质量和生产率不断提高,印刷周期不断缩短。这种印刷媒体本身的不断变革,正在促使其更加适应多媒体时代人们的需求,其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5)目前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决定印刷媒体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电子媒体增长的速度比印刷媒体快,但印刷媒体的市场发展前景依然乐观。一项调查表明,受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全球近70亿人口中,有条件上网的人口数量比例并不大,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更低(如中国网民约有4.85亿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3左右)。此外,无论是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还是平板电脑等的价格都比较高,对许多人来说还难以接受,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电子媒体的发展。

(6)印刷媒体的宣传沟通作用进一步增强

当前,来自各种渠道的正确的、错误的甚至虚造的信息正大量涌入互联网,让人们真假难辩,也导致互联网的可信度大大降低。相比之下,经过加工整理后出版的报纸和杂志,其可信度远远高于网络,从而赢得了受众群体的信任。尤其是在电子商务逐渐发达的背景下,现在许多大型电子商务网站都在利用印刷媒体提高宣传力度,从而扩大自己的业务。如专门销售礼品的Red Envelope网站会将印刷精美的目录邮寄给各地消费者,用这些高品质的印刷品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引导其在网上购买礼品。又如,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网站eBay数年前就开始通过印刷媒体进行宣传,其在全美44个地区的55家主要报纸的周日版上做了8版全彩色广告,广告受众达2300万人,印刷广告已成为eBay缩小线上与线下距离的有效方式之一。

(7)事实证明印刷媒体仍在不断发展

自从出现电子媒体之后,就有人预言新媒体将取代印刷媒体,他们甚至一次又一次列出了其他媒体取代印刷媒体的“时间表”:20世纪20年代,广播取代印刷;20世纪50年代,电视取代印刷;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取代印刷;20世纪90年代,网络取代印刷……但至今为止,这些预言都没有实现,电子媒体带给印刷媒体的正面促进作用大于负面影响,印刷媒体仍在不断发展。

2.传统印刷还将长期存在

近年来,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也有不少专家预测,数字印刷将逐步超越传统印刷,成为印刷业的主流技术。但在笔者看来,数字印刷技术目前仍处于发展完善阶段,其印刷质量和生产效率与传统印刷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即便在发达国家,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成为主流的印刷技术。

(1)传统印刷在发达国家将长期存在

我们首先来看看经济和印刷业都较为发达的美国。美国印刷业市场信息与研究组织PRIMIR于2010年2月聘请IT Stratcgies调查人员就北美地区数字印刷的应用趋势进行了调查。调查集中在书籍、目录、直邮广告、标签、杂志、手册、营销资料、报纸、包装(折叠纸盒和软包装)及特殊应用(日历、相册)等12个领域。调查显示,在这12个领域中,数字印刷的应用在2014年前不会发生重大变化,2009~2014年北美地区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的印量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该调查还显示,尽管2009~2014年北美地区数字印刷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5%,而传统印刷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但由于数字印刷基数较小(2009年数字印刷印量占总印量的1.5%),要赶上或超过传统印刷量还需要很长时间。

(2)我国的国情决定传统印刷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实力、人均收入水平和当前印刷业的发展情况都决定了我国传统印刷将长期存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将迎来大发展。

上一篇:一年级2班班级口号班训下一篇:高氨氮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