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2024-05-24

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共12篇)

篇1: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尽管我校在全县范围具有一定规模,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较之乡村中学教师存在较明显优势,但一线教师教学水平提高途径仅限于参加上级各部门组织的各种集中培训,致使针对性和实效性都不是很强。那么要真正提高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技术水平,仅靠教师本人刻苦钻研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要尽可能创建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争取在校内开展多种形式的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有效的校本培训活动,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确立的研究思路是:⑴校内教研组组织讲课、听课、评课并总结其中的得失。⑵组织教师队伍到其他名校拜师学艺求取 “真经”。⑶回校总结制定改进方案,融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创新教学水平。

2、研究方法

(1)、分析统计法:对我校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建立相关的材料档案。

(2)、文献法:从网络、媒体和书籍中搜集有关课堂教学的优秀案例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理论知识,并建立档案。

(3)、个案研究法:从我校优秀、先进的中、青年教师中总结他们在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并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和学习。

(4)、活动研究法:开展各种形式有目的有意义的教研教改课,经验交流,优秀教师培训指导等活动,并进行研究、归纳、总结。

3、实施步骤

(1)、宣传动员阶段:做好“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的宣传工作,营造气氛,成立课题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2)、准备阶段:搜集网络上、过去教学活动中成功的优秀的课例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理论知识,(3)、组织实施阶段:健全校内教研组活动计划和教研制度。组织优秀、先进的中青年教师进行示范课,做好听课、评课工作安排,收集教学过程的照片、录音、录像等资料。学习他们的成功之处,改进不足之处,组织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4)、总结分析阶段:进行校内示范课成果宣传与展示,个人教学自评总结。认真做好研讨分析,总结得失,写出下一步改进措施。

4、研究措施

(1)采用领导班子会、教职工会、教研组长会、年级会、备课组长会广泛宣传本次课题活动的目的、意义、做法及预期目标。(2)全校教职工必须做到:精诚合作,分工细明,树立全校一盘棋的大局意识。

(3)围绕课堂教学,抓好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①、写好教学设计(提倡写简案)②精心开展讲课或说课活动

③组织听课者评课,写出评课意见或建议。

④收藏优秀的教学过程中的照片、录音、录像等课堂活动资料

(4)实行开放式教学,组织“一帮一”友好教学活动形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5)完善教师个人成长规划,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6)健全学校课堂教学活动的考评制度,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篇2: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课题的提出

wiki理论

blog理论

研究方法

教学理论

分工合作

课题活动

调查问卷

课题日志

论文报告

平台建构

教学案例

数据报告

教学资源

学生作品

语文

计算机

物理 摄影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校园网站 | BLOG网站 | WIKI网站 |

| 文章中心首页 | 课题简介 | 理论学习 | 研究过程 | 研究成果 |

您现在的位置: “十一五”国家级课题管理网站 >> 文章中心 >> 课题简介 >> 课题的提出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组图]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热 ★★★【字体:小 大】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作者:课题组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626 更新时间:2007-4-12

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同时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等方法,注重理论研究与个案试验相结合。以常州市第三职业高级中学一、二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对师生利用平台促进交互学习的学科教学的过程进行观察、记录、调查、分析,及时总结、发现规律。并以问卷、访谈的形式对社会学软件课程教学中所具有的对学生具体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作用加以分类和个案性的研究。

本研究的过程为:

首先对社会性软件的发展的一般理论基础进行总结的探讨、挖掘其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对本研究的两种社会性软件的教育应用的国内外案例和理论进行检索和分析,形成研究的前期假设,在此前提下再寻找支持社会性软件应用于课程与教学的直接的教与学理论基础以指导相应的教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在本校范围展开调研,调查师生在社会性软件使用方面的现状和需求,为实践研究提供准备。研究的实践过程(如下图所示)从教育学的角度可概括成三个阶段,即试用、调适、制度化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有其主导的方法和行动,在此基础上实施规划、展开调研、参与互动、收集数据、开展行动研究,并最终形成一个教学应用模式。再对其效果进行新一轮的验证以进一步检测前期成果,并进而得出研究结论,撰写相应的研究报告。

文章录入:五月梅花 责任编辑:五月梅花

上一篇文章: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最新推荐相关文章

《雅舍》教案

[组图]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推荐]现状述评、选题意义 Wiki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初 Wiki与作文教学

网络环境下问题指导式阅读

网络环境下问题指导式阅读 [图文]第二次活动

组员分工

课题申报书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现状述评、选题意义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没有任何评论

篇3: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课题批准号:GS[2008]Z046号

一、课题背景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全面实施, 使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农村中小学课堂, 改变了农村教学环境, 丰富了农村教学资源。然而调查表明, 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 也仅限于简单的显示信息, 增强课堂表面气氛, 学生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 而不是主动去发现、去探索。

二、课题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 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情景, 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使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创建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 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思考、学会创新的目的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我们将研究如何结合农村中小学教学实际, 探索并总结利用农远项目资源, 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的新模式。具体达成以下三个目标:

1.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艺术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 充分、合理地运用农远项目资源, 改进教学信息传递的方法、手段, 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探索运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中的新策略、新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加强教育科研, 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

四、研究内容

1. 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 如何通过教育科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2.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角色转换, 探索出符合农村中小学实际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和新方法。

3.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形成, 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五、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以达到创新意识的培养。

2.民主性原则。师生之间首先要有民主, 才能有真正的师生平等, 学生才敢于质疑权威, 表述自己的创新思维,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互动性原则。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丰富他们的认知, 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 在同社会、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学会选择、判断, 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 并让学生的每一种创意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检验, 获得反馈信息, 使学生得到创造的体验。

4.独立学习原则。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核心, 使学生在基于因特网的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5.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原则。“鼠标代粉笔、屏幕替黑板”确实是教育的一大进步, 但鼠标不能完全代替粉笔、屏幕不能完全代替黑板, 就像电脑不能代替人脑一样。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 更需要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有机结合, 从而避免农村教育由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

六、实验范围、对象

1.本校3~9年级学生, 各级随机抽出一个实验班, 其余为对照班。

2.在实验班探寻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最佳结合点, 研究如何合理、充分地运用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 发挥其最大效能, 实施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的研究,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 使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

七、课题思路

从现实存在的问题入手,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建立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课堂模式;应用信息技术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 优化教学过程, 改进学习方式。

八、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教师要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 参与研究和实践, 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 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 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同时与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法等相结合。

九、创新程度

本课题的研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适应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需要。

1.具有革新性, 强调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的革新。

2.具有系统性, 要求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强调软件和硬件的整合、技术和课程的整合、理论和实践的整合。从而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彰显人文精神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3.紧紧抓住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这一农村教育发展机遇, 构建符合农村中小学实际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十、实验步骤

本课题实验周期为两年, 分四个阶段完成:

(一) 准备阶段 (2008年.4月至2008年.5月)

1.成立课题组, 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选择、确立实验教师和班级。

3.制订实验研究方案。

4.参加一级课题组的培训。

(二) 第一轮研究与实验阶段 (2008年5月至2009年1月)

自2008年5月起, 在实验班级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的实验研究教学并接受课题组的评估。

(三) 课题研究的推广阶段 (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

1.扩大实验规模, 进行具有验证性的实验班级第二阶段实验研究教学。

2.实验教师分学科进行实验总结。

(四) 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 (2010年1月至2010年4月)

1.课题组进行实验研究工作总结, 撰写研究报告。

2.汇编实验教师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所设计的优秀教案、撰写的论文, 形成专著;汇编自制教学课件等。

3.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体会及创新能力的展示。

4.填写实验研究成果鉴定表, 申报成果鉴定。

十一、课题保障

校长直接参与课题研究, 同时学区将课题研究纳入统一管理, 这样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经费, 并可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开展课题研究, 进行业务指导。理科教研组组长担任课题组负责人, 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研究人员, 电教专干对课题研究进行技术支撑, 分工明确, 各司其责。每学期制订一次研究计划和做好学期小结, 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及时收集课题研究成果和反思阶段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不断提高研究质量。

校农远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校际交流活动, 每学期从学校、教研组及各实验教师三个层面填写阶段性实验情况报表, 通过总结达到巩固实验成绩、深化实验程度、培养实验骨干的三大效应。另外, 通过教师信息技术技能竞赛活动及邀请城区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观摩交流活动, 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十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课题最大的成果应体现在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所建构的多种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上, 让问题成为教学活动的开端, 成为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主线, 成为教学活动的归宿。另外, 课题研究预计还有以下一些成果:

1.实验研究阶段性总结;

2.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3.课堂教学实录及公开课展示、电脑课件、优秀教学设计集锦。

十三、课题组分工

王瓛全面负责、课题论证、课题申报, 撰写开题报告与研究报告;在九年级进行化学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

刘忠整理资料、完成论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初探》、课例录像、在七年级进行品德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

郭维岐负责对课题研究的领导与课题经费的开支审核、终审课题研究经验论文集。

王宏负责课题组成员之间的联络、课题研究经验系列论文的整理、在三年级进行语文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王凯辉负责在九年级进行数学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形成《信息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学习》的经验论文。

十四、课题研究计划访问的专家

许大仁陇南师专科研处主任

王钦定西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王维国定西电大校长

周建业通渭县教研室主任

《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组

2008年4月20日

篇4: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如:课题——语文素养整体建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问题1: 执笔方法不正确,如执笔姿势僵硬、抱笔、钩腕执笔等,这些错误的执笔方法,使学生笔画难以写到位,写字累、厌烦写字,甚至进一步产生厌烦写作业、厌学等一系列问题。有些学生甚至因为错误的执笔姿势,把手指写出老茧或写变形了。错误的执笔方法也容易使学生在写字过程中逐渐把身体拉歪,难以保持住正确的坐姿,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脊柱和视力健康。

问题 2:在小学三年级、四年级,很多学生开始由一笔一划地写楷书变成写“大划拉字”,出现写字滑坡的问题。这种草乱的字可能一直写到初、高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质量和效率。目前还没有很好地解决。

问题3:幼儿和小学阶段,是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阶段,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文化知识充满了兴趣,而且也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习。但是由于识字拖了阅读的后腿,使他们在这个阶段,不能够进行应有的阅读,有很多该读的书没有读,基本的自然文化、社会生活文化知识没有得到应有的积累。

问题4:在应考之风的影响下,为了让学生提高阅读成绩,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认认真真地记。以讲代读,讲深讲透,不留“盲点”。而且只讲知识,讲现成的结论,使学生呈现一种“零思考”状态。虽然学了很多文章,但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对文本的分析、判断、综合、概括等各方面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地锻炼,很多学生大都感到阅读理解能力较差。

问题5: 很多中小学生写了多年的作文,不仅没有形成正确的写作需要,反而怕写作文、厌烦写作,形成“我不愿意写作文”“我最烦写作文”等消极心理暗示。有些学生习惯于编作文、背作文,写虚假作文,虽写了多年的作文,却不会写真人、写真事,不会用笔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认识。

问题6: 很多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字词句的积累,缺少有结构的归纳、整理,使语文知识处于一种无结构的零散状态,不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联想、运用、迁移和融会贯通。

从问题中提炼出课题——语文素养整体建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明确研究目标,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研究目标——即研究解决问题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举例:问 题——执笔姿势不正确

具体表现:

1学生写字累、写字痛苦,厌烦写字——厌烦写作业——厌学。

2造成手指损伤。手茧、手指变形。

3造成躯体问题。背、脊柱、眼睛

4难以写好字。

研究目标:

1写字轻松不累。

2执笔虚寬,笔画容易写到位,利于写好字。

3能够保持正确的坐姿,利于身体健康。

三、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是一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问题必然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能通过自己独立解决的自己去解决,难度较大的还可通过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或是利用网络资源及查阅图书来解决,与同备课组的其他老师共同探讨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首先,知道别人已经作了哪些研究?有哪些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这是很多教师研究中欠缺的。

如:自学方法、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杜郎口、魏书生)

行动研究方案举例—— 休息位写字法(所谓“休息位写字法“,就是以手休息位为基础姿势的书写方法,这里所说的的手休息位是指手指比较放松时的半曲位以手休息位执笔、运笔动作为基础,起始动作和结束动作都是比较放松的休息状态,保证运笔时肌肉长度最大、关节最宽松灵活从而让学生轻松不累地写好字,使学习变得容易。)

其次,寻找理论支撑

科研人员理论指导

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

例如:休息位写字法 ——生理学、人体力学理论

再次,尝试操作再修改

将形成的思路或计划放到实践中去尝试,这就是所谓的实验阶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些问题通过我们的思考,自认为找到了解决措施,但它的效果如何,只有到课堂上去试一试,看学生的反应,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效果真的很好了,可以进行总结成文,如果效果不理想还有有待提高改进之处,当然还要继续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再到课堂中去尝试,不断反复以至理想。

实施休息位写字法新出现的问题——

1学生掌握的不好

2学生受不良写字习惯的影响,不能很好的坚持休息位写字法。

四、把研究成果写成经验材料或论文

篇5: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本课题研究拟用二学期完成,一般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9------2013、10)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与计划。方案计划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组织机构及职责、任务分解落实、实验工作要求等方面做出详细的安排,把任务从时间与人员方面进行具体落实。

3、组织课题组成员研究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各类情况,制定前期调查问卷。

4、申报立项

5、完成第一阶段研究工作总结。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10------2014、1)

1、前期调查问卷,写好调查报告,拟定有针对性的具体的研究实施内容与方式。(2013、10、---2013、11)

(1)向学生下发问卷。

(2)根据问卷调查,分类撰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

(3)根据以上调查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研究实验内容与方式。

2、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活动,兼顾好个案研究。(2013、10---2014、1)

篇6: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选题

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起始,也就是确定自己要研究什么课题。

1.课题来自哪里?

(1)学校或学校以上相关部门提供的参考课题或供申报的课题

(2)教师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到困惑或感兴趣的问题上升为课题

2.选题的一般原则

科学性:要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预期结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确严谨,要有可行性和创新性。

3.选题的一般过程

(1)明确方向——发现问题

(2)浓缩范围——经验分析

(3)提示焦点——形成课题

4.选题的注意事项

(1)选题宜小不宜大

(2)选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来源于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选题要有新意。课题的表述应简明、具体。

(3)选题要考虑研究者的优势,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与研究者的能力相适应。

(二)申报课题

申报课题,也就是设计研究方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体化的中心环节;是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有利于协作研究。一般上级部门开展的课题研究都附有课题申报表。

1.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组成:

(1)课题的表述与界定:课题的名称或题目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要体现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强化预习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研究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研究。

研究目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包括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外在目标(目的)、内在目标目的——学生发展)。

研究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问题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3)研究范围: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的界定;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4)研究内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法研究。

(5)研究方法:

①注意事项:注意多种方法的使用;方法要写详细些;不能滥用方法

②主要方法:行动研究;实验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

(6)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7)研究程序(步骤):研究的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收集资料、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8)预期成果的形式:①论文、研究报告、著作等;②学生变化

(9)研究成员(及负责人、分工)

(10)经费预算及其他所需条件

2.填课题申报表(立项论证)

3.填写课题申报表的注意事项

(1)认识填写申报表的重要性。是成功的一半,不能应付。

(2)一式几份,要自己留一份,最好在电脑中保留一份。

(3)核心是目的意义、研究步骤、研究内容方法。

4.课题申报表

(三)开题论证

1.开题论证的含义、意义

2.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3.与立项论证(申报课题)区别

4.召开开题论证会

(四)实施研究

一.重视理论学习和理论的指导作用

二.重视选择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的特征:

⒈ 为行动而研究

为行动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解决实践工作者所处的情境遇到的问题。研究目的具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具有即时性。

⒉ 在行动中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实际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并非是经过特别安排的或控制的场景。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即是实际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行动的表现,也是实际工作者学会反省、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

⒊ 由行动者研究

由行动者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而不是外来的专家学者。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意见与咨询。是协作者,而不是研究的主体。有些课题项目学生也可参与研究。

三.重视资料的积累

(1)收集和学习与课题相关的背景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后测的统计资料要收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研究动态的资料要收集;自身学习和研究的过程资料要记录和收集;对材料进行分类归档;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收集资料。

(2)经常撰写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论文。

(3)收集与整理课题研究中的典型案例:一定数量的典型教例;学生发展变化的典型材料。

(4)及时收集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凭证:学生变化发展的材料;教师教学水平变化材料。

(5)要有一本研究过程的大事记。

四.重视利用电脑和网络工具;

五.我的研究过程

(五)结题、总结和推广

1.整理相关资料;撰写报告或论文;

怎样撰写结题报告

①题目:清楚、准确地呈现研究的主要问题;有时可加副标题。

②前言(有时用“问题的提出”):表明研究的目的;说明选题的依据、课题价值与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现状、问题、趋势;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理论框架。字数不宜多、表述要具体、清楚。

③方法:对方法进行说明,主要考虑:对课题进行界定;研究目标;研究程序、步骤;所使用的方法及其说明(实验法还需要解释假说)。

④具体操作:

⑤结果

说明:学生日记、作业、自己观察记录、体会感受、家长教师学生反馈等来说明和获得结果。

呈现方式:用文字或图表、数据、案例来分析;用逻辑或统计的方式来呈现结果。注意事项:结果一定是自身或成员获取的;要定量与定性结合;资料翔实、文字简明。⑥讨论:

结果是否与目标一致?为什么一致或不一致?

对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论证;

找出优劣、得失,进行讨论;

提出有待深入的问题进行讨论。

⑦参考文献及附录。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⑴ 观察法.⑵ 调查法.⑶ 测验法.⑷ 行动研究法.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⑺ 个案研究法.⑻ 案例研究法.⑼ 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研究性学习资料之四十三:课题研究的步骤有哪些?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如利用实物或挂图展示“濒临死亡的鱼”,运用报刊、电子资料等,让学生议论其原因及其对策,提出问题,为确定课题打下基础。

二、确定课题,提出假设

通过学生间平等的讨论,预测导致鱼濒临死亡的各种可能的原因,如水污染、饲料变质、气候异常、鱼患病、鱼苗质量差等等。在议论的基础上,研究小组或个人确定研究方向、确定课题。

三、制定研究方案、做好开题论证

制定实施课题方案;论证可行性并修改方案;具体实施研究方案。

四、搜集、整理资料

通过实验、访问、调查、上图书馆或网络查阅资料等,搜集有关数据和信息,并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评价其有效性。

五、综合归纳、得出结论

将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总经,得出相应结论。结论可用相应的形式表达,如科研论文、调查报告等。

六、交流总经、深化认识

在不同场合交流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取长补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一、《报告》编制步骤

(一)签订委托协议

可靠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与委托单位,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的范围、重点、深度要求、完成时间、费用预算和质量要求交换意见,并签订委托协议,据以开展可行性研究各阶段的工作。

(二)组建工作小组

根据委托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量、内容、范围、技术难度、时间要求等组建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小组。一般工业项目和交通运输项目可分为市场组、工艺技术组、设备组、工程组、总图运输及公用工程组、环保组、技术经济组等专业组。为使各专业组协调工作,保证《报告》总体质量,一般应由总工程师、总经济师负责统筹协调。

(三)制定工作计划

内容包括工作的范围、重点、深度、进度安排、人员配置、费用预算及《报告》编制大纲,并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

(四)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篇7:好好--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我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县城学校及其周边农村的学校,城区学生与乡下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欢乐。防止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厌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别到达其思维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掌握专业发展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和优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2)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数学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之间的差异互补来促进合作学习数学的有效开展。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此实践经验推广到学校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时间安排:2010.4—2010.8(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国内外关于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数学影响的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把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组织纪律,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3)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时间安排:2010.9—2011.6

(1)设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的调查问卷。三个小组分头在实验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依据分析报告,确定实验班学生的分组情况。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每组6人,每类学生两名。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3)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专题论文、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另一方面通过公开课、研讨课、教学经验交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与观摩等活动,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

3、成果形成阶段。

时间安排:2011.7—2012.3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4)召开课题展示会,展示汇报实验成果。(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整体取样的方法,选取七年级11、12、13、14、15、16班,八年级9、10、13班、14班,九年级5、6班,作为研究对象,同年级其它班为对照班。

2、研究方法:(1)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采用观察、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内容,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2)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把我组数学教师的每一节课堂教学,都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环节,在实际行动中摸索经验。对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差异情况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使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研究的过程。并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

五、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统计和分析,撰写《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与分析》、《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分层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等调查报告和论文,帮助数学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了解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以作为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参考。

2、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通过个案跟踪和个别指导等方式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课题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认识社会要进行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因此,本次实践活动将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以理论研究为辅,从实地调研中得出客 观结论,分析两校区文化传承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探究其深层次原因,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以网络为手段,在借鉴全国大学新校区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古今中外经典案例,将大量存在的客观实际升华为精炼的理论,提出可行的建议,从而对我们的两校区文化传承、文化建设有所裨益。

简言之,即实地调研,理论分析——对比借鉴,数据分析——总结归纳,提出建议—

—现实应用,实践检验。思路如下图:

对比借鉴 分析数据 总结归纳 提出建议 现实应用实践检验 实地调研 理论分析

课题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2、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法。在沙河校区和主校区分别进行调查,实地了解两校区文化传承现状。2)问卷调查法。在两校区以学生和教师为样本发放问卷,以了解其观点。3)文献研究法。参考古今中外大学校区文化传承历史,综述而提出观点。

4)信息分析法。以网络交流和学术讲座为主,以网络为手段和媒介,获取两校区相关

篇8: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公路设计,思路,选线方法

0前言

随着公路设计的不断发展进步, 公路设计标准也大幅度提升, 公路建设对于当地的地质、周边环境、线路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同样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而这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彻底解决当前问题, 就必须从源头上解析问题根本。所以, 相关技术人员应当改变传统观念, 研发新的核心技术, 推动公路朝着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进步, 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环保、舒适性要求, 保证山区高速公路朝着更高、更快、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自从2005年开始,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开发得到了国家的重视[1]。山区高速公路在此期间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 不过由于山区地势环境较为复杂多变,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 同时还要注意当地生态保护, 面对不同情况, 施工人员需要进行相对应的调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文提出了全新的设计理念, 结合实际情况使用新的理念, 有效提升山区高速公路整体质量水平, 为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1 公路建设发展方向和设计思路的变更

1.1 公路建设发展历程变更

我国公路建设由初期的普通公路建设, 逐步发展至高速公路快速发展阶段。公路初期建设和高速公路的早期建设的中心思想, 并没有因为当地环境的变化而实时变更, 公路建设的缓慢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某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初期, 市场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发展, 造成国内交通量大幅增加。为了改善拥挤的交通状况, 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建设如火如荼进行。高速公路的总体思想是, 快捷、安全、舒适性强。20世纪90年代高速公路发展转向山区, 这对高速公路设计标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道路设计要求更为严格。期间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人员, 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较差, 同时公路建设的中心思想仍然是以经济快捷为主, 设计总体思想没有实时地因为地形的变化而变更。随着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进一步深入, 对山区自然环境的破坏逐渐显现, 填挖路基、防护加固、占用大量农田土地、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情况大量出现, 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未能有效落实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 为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003年交通部与相关部门相互主持了九寨沟建设示范工程[2], 为我国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道路揭开了新的篇章。

1.2 山区高速公路设计思路变更

山区地理环境复杂多变, 生态环境非常薄弱, 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极高, 高速公路步入山区建设的初期阶段, 山区高速公路设计理念仍然是较为传统的设计思路, 主要以多挖少填, 减少造价成本为中心设计方案。同时, 施工建设人员对于山区地质灾害不看重, 对地质实际情况不够了解, 盲目选取深挖路堑的方式。受到传统施工思路的制约, 在线路途经复杂多变地形实施多层次方法比对时, 即便是将高路堤和高架桥对比、半边桥和高边坡对比、深路堑和隧道方法对比, 常常也是把节约放在第一位置, 没有把对环境的破坏和恢复作为主要考虑对象, 很难将有利于环保施工方案作为第一选择。

在2004年9月全国公路发展会议中, 全国公路勘察设计队伍提成了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全新公路建设思想。山区高速公路设计思想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相互和谐、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始终坚持合理选择标准、始终坚持系统论思想。另外, 要始终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始终树立保护环境理念、始终树立创新性理念、始终树立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始终树立节约理念、始终树立让群众满意理念。过去几年以来, 新的设计理念在山区公路建设中不断体现, 川九公路在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不破坏就是最大保护。青银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以农民兄弟满意为标准的理念。西双版纳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同自然和谐共处, 达成可持续发展建设理念。

2 山区高速公路设计新方案

2.1 研究项目概述

本文选取陕西省延安市延志吴高速公路为分析对象, 延志吴高速公路地形复杂, 主要以黄土、沟、壑为主。施工阶段路基多以高填深挖为主, 桥梁隧道施工量极大, 路基防护和桥隧岸坡防护量多。途经黄土边坡陡立, 滑坡、崩塌现象较为严重。黄土区域大多存在湿陷性, 同时整个项目建设材料缺乏, 受到当地交通状况的限制, 运输成本极高, 由于地势的限制, 路线布置十分困难。

2.2 延志吴高速公路建设理念

延志吴项目路线设计思路为:以安全设计为中心思想, 结合环保与适应地形的全新理念, 通过合理预算降低造价成本, 实现最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延志吴项目是陕西省高速公路“2637”路网规划七横线中的重要一段, 路线全长109.759 km, 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 设计速度80 km/h, 路基宽度24.5 m。主要工程量包括:路基土石方1 738万m3, 桥梁43 604 m/201座 (其中特大桥10357.97 m/8座, 大桥30 148.91 m/135座, 中、小桥3 097.7m/58座) , 隧道18 701 m/10座 (其中特长隧道12 421 m/3座, 长隧道3 613.5 m/2座, 中、短隧道2 666 m/5座) , 桥隧占路线总长的56.8%。全线设有通道24道, 涵洞117道, 互通式立交5座, 分离式立交2座, 服务区1处, 停车区2处, 养护工区2处, 监控分中心、管理所各1处, 匝道收费站和超限检测站各4处。

2.2.1 安全设计理念

高速公路整个施工过程, 必须始终将安全摆在首位, 经过完备道路设计方案, 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从而保障施工人员和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安全设计主要包括实体安全与运营安全, 从公路设计的角度出发, 需要着重清除公路自身引发的安全问题, 最大程度主动性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另外, 在主动防止过程中, 改良路线整体设计情况, 能够有效提升车辆行驶安全。

2.2.2 环保设计理念

山区高速公路对生态环境最大的破坏就是造成土地植被破坏, 间接造成山区水土流失。对地势环境复杂多变的环境, 应当着重减少深挖高填施工作业, 根据环保第一的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应当更多地考虑修建桥梁隧道, 充分利用公路原有的平纵面线形和路基原有宽度, 充分结合当地自然环境, 减少整个项目工程的不必要开支。

2.2.3 顺应地形理念

合理的地形选择, 能够减少整个工程的工程量。顺应地形理念的主要目的是顺应平面地形与宽纵合适的地形为主。线路选择要采用曲线定线法, 这种方法较为灵活, 路线能够更好地与地理环境相互结合。根据已经通车的山区高速公路调查发现, 在山区高速公路中使用地形选线的理念, 能够更好地符合当地地形, 可以根据地形的变化, 来选择正确的线形,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填深挖作业, 同时降低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

2.2.4 经济选线理念

线形设计对工程整体质量和工程投入有着极大的影响, 合理的设计方案能够为整个高速公路建设节省巨大的工程开支, 也是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最大的节省点。所以, 在选线整个过程中要始终贯彻落实经济选线的理念。经济选线同样要遵守保障工程整体质量, 确保生态环境的理念, 要始终把可持续发展摆在首位, 不断提升设计水平, 不断提升定线的整体水准。

3 路线选线方案

3.1 地质选线

山区地质条件非常复杂,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 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山体崩塌等灾害。而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 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极大, 一旦没能有效处理就容易引发各种地质灾害, 不仅危及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而且还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 在山区高速公路设计当中首要考虑的就是地质要素, 施工中要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为施工环境建立一个良好的条件。目前, 公路选线已经进入地质选线时代, 良好的选线方案能够有效降低项目开支, 减少后期维护费用。卜鱼沟路段就是延志吴高速公路一处极为经典的选线实例[3]。

3.1.1 路线走廊带方法的确定

卜鱼沟路段选线方案如图1所示, 根据图1可以看出, 该路段地形较为复杂多变, 坡道角度较大, 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较为多见, 图中A点具有明显的坡面小冲沟和冲蚀形态, 严重影响到了线路的布局定位。根据分析实地地质状况, 尽管推荐的方案地形沟谷较为狭小, 存在着诸多滑坡地段, 但是对线路存在着实际干扰的滑坡只有两处, 其他线路可以通过平纵面调节避开, 另外还能使用尽早进洞的方案来避开滑坡, 从而保障高速公路整体要求。但苍沟路线路方案中, 沟内存在着21处明显的滑坡地段, 工程地质情况极差, 与此同时这种方案路线极长, 整体造价要高出很多, 所以仍然选取卜鱼沟方案。

3.1.2 线路选择方法

在肯定路线走廊之后, 接下来主要研究的就是在这段地形条件下, 怎样避开地质复杂且能够满足地线形指标, 减少工程量的方案。方案如图2所示。

1) 方案1。通过实地考查调和参考相关资料绘制而成, 在高速公路进入卜鱼沟之后, 沿着卜鱼沟河流和河谷交替点位运行至郭嘴头, 随后在黄草坬西侧山坡进入营盘峁长隧道内。这种方案良好地利用了当地地形, 不过还需要更进一步考察当地路况的实际状况。

2) 方案2。随着对实地线路考察情况和工程的进一步开展, 发现在K92+600地段非常多变, 线路滑坡地段极多, 对整体线路布局有着极大的威胁, 同时要增设很多不必要的防护设施。在线路经过郭嘴头之后, 借助北坡面展开线路, 随后于K92+750处南侧山嘴插入营盘峁1号和2号隧道。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避开恶劣地形, 但是增加了整个隧道的长度, 同时造成了多处高边坡形成。

3) 方案3。通过对线路实地考察, 同时结合相关考察数据和文献资料, 准确评定其对线路的整体影响范围, 通过制定更为精确的处理方案, 将设计方案以坡面设线为主, 平面中要全力躲避滑坡地段, 同时保证纵面不受滑坡限制。如果沟道两侧同时出现滑坡体时, 一定要选取对整体线路影响最小的一侧。在河道笔直和坡岸陡立处, 则以铺设纵向桥为主。经过烂窑湾设桥跨越沟道之后, 公路应当在南部增设路线, 用于躲避北岸滑坡带, 当公路通过郭嘴头时, 利用跨沟换岸借助河弯处的台地进行设线处理。在K92+750南侧山嘴步入营盘峁1号和2号隧道, 经过隧道后步入杨青川。总体而言, 方案3相比前两种方案要好, 这种方案能够减少工程整体施工量, 能够减少不良地质的影响, 应当作为推荐方案使用。

3.2 安全线路选择方法

任何项目工程建设都要将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首位, 在设计过程中, 应当增添更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坚决排查施工中存在着的问题, 不给后期工程建设留下安全后患, 加强对交通标志和路标的维护。山区高速公路受到复杂地形限制, 没有统一高标准的技术标准。本次调查研究中, 针对不同路况情况运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借助数字模仿形成系统, 对整个线路平纵技术标准进行核查。结果发现, 本次设计线路通畅, 没有出现线路不明显的状况, 对驾驶员视觉没有造成影响。

3.3 环境选线方法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应当尽可能地降低其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使公路线路建设和自然环境做到协调发展。此次线路总体设计方案着重考虑了线路和地形相互配合[4], 大大降低了挖填作业, 有针对性地避开了滑坡路段, 全力将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小。在整个线路设计过程当中, 始终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建造思想, 注重各项工程的环保设计工作, 在最大程度上保持自然环境。因此, 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应当结合当地曲折山体情况, 正确分析各种线形因素, 在保证规范标准的前提下, 最大程度上保持原有生态环境。在地形较为艰难的地势,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上下分离型路线、半路半桥型路线、半路半隧道型路线。而在平曲线形路面时, 可运用对称型路线、不对称型路线和S型路线相互结合使用, 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原有生态环境。

4 结语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建设, 公路建设设计新理念是需要更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方向。由于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 要着重考虑地形和地质等问题。准确把控建设设计标准, 合理使用各项指标, 成为了新时期公路设计建设的全新理念[5]。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 务必要将山区公路各种环境要素考虑在内, 全面分析各种实际情况, 灵巧使用各项设计标准, 规范建造过程, 通过综合考虑、精确分析、全面对比各种方案之后, 设计出一条安全性能高、经济实用且对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小, 而行车环境舒适的高速公路。本文通过实地考察结合延志吴高速公路设计的经验, 更加深入地对山区高速公路方案进行了解析, 为未来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赵永平, 杨少伟, 赵一飞.具有中央分隔带公路弯道外侧超车车道的视距[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0 (5) :31-34.

[2]崔洪军, 魏连雨, 朱敏清, 等.公路平面设计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 (1) :25-28.

[3]范振宇, 张剑飞.运车车速概念及在我国线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交通科技, 2001, 29 (2) :8-10.

[4]郑安文, 牛卓名, 郭建忠.高速公路道路因素与道路交通安全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28 (2) :168-171.

篇9: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性课题的选择

活动课题的选择要紧密结合课题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从学生的物理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选取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较明确的表述这些与物理有关的问题。

课题的选择可依据以下两条原则:

1.选择的课题既不能超出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知识水平,又不能照搬书本的知识。

2.课题必须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查阅资料和自己动手、动脑而有所创新,要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找出研究课题的能力。

二、可行性分析

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实验能力,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课题的结果提出可行性的分析,对课题的结果进行预测。例如,推测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问题,遇到那些困难?应该怎样进行研究过程和方法的设计?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对设计的实验做出哪些解释?

三、设计方案的确定

这是课题的研究阶段。要根据确定的研究实验课题和已有的条件,设计课题的实施方案。学生除了应充分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外,还要查阅相关的必备资料,为制订实验方案做充分的知识准备。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寻求科学的、可靠的实验原理;拟定实验方法;合理选择仪器,准备好实验的器材。

四、课题的实施

这一阶段是实验课题的关键阶段。要根据设计的方案,按照顺序进行实验操作,会使用基本实验仪器和具有安全操作意识。

要使学生很好地完成实验课题,必须抓好以下两个环节的工作:

1.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合理地、有计划地安排实验内容。

2.指导教师负责给予方法指导以及对实验过程实施监控,及时帮助解决发生的问题。

五、总结报告

这是实验的结果形成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将获得的实验数据按误差理论处理给出正确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写出设计性实验报告或一篇小论文,对实验全过程予以总结。

物理研究性课题的实验报告书一般包括的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

1.课题题目。

2.课题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实验者通过实验应实现的实验目的,完成实验任务和满足提出的诸点要求。

3.实验原理。针对课题题目、实验目的、任务和要求,根据自然学科的原理、原则和规律写出实验设计的物理思想、原理公式的主要推导过程及必要的原理图。

4.实验仪器。根据实验课题的目的、任务要求和基本的实验方法,合理地选择实验设备。

5.测量的条件。根据实验目的、任务和精度要求,进行必要的计算,给出实验参数、测量条件等。

6.实验步骤。写出实验的每一步,以使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写出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7.数据记录。给出合理的数据记录表格,正确、清楚地记录每一个实验数据。

8.数据处理。根据误差理论正确地处理好实验数据,给出实验结果。

9.分析评估。对实验结果的优劣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10.总结。小结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的目的是否达到,实验任务是否完成,要求是否满足,实验中有何收获,有什么改进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等。

六、评估与交流

评估是课题研究过程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做实验究竟得到了哪些启示?实验的结果与事先的预测是否相符?实验的设计和计划的进行过程是否有缺陷?还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去反思。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和评估,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篇10:小课题研究进度及实施步骤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2)教师制定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组织相关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与培训。

(2)在课题组指导下,根据研究目标,组织形式多样且有实效的教学研究活动。

(3)抓典型,组织专题研究和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

(4)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积累和建档工作。

组织课题组的全体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文献研究。对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调查,完成课题开题报告,完善课题计划,做好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准备工作。抽样对有效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撰写有效教学的案例分析。根据研究进展情况修改有效教学案例研究的计划。

3、课题研究的推广阶段

在初步形成教学策略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典型引路,观摩教学,案例分析,教师交流等形式,进一步丰富完善有效策略的研究模式。

4、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1)整理分析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2)整理终结研究成果。

篇11: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电子电路设计的原则

■ (1)整体性原则

在进行电子电路设计时,要以整体电路为出发点,树立起全局的意识,同时,还需要对电路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充分的重视,协调好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保证电路设计的完整性。外部环境对整体电路设计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考虑,在综合设计的基础上,对局部进行分析和考虑,从而提升设计的科学性。

■ (2)功能性原则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功能越来越多元化,基于电子产品的各项功能,在进行电路设计时,将电路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承担一项或者几项功能, 将每个模块的电路设计完成之后,再将模块电路设计进行组合,最终形成完整的电子电路设计图[2]。

■ (3)最优化原则

基本的电子电路设计完成之后,就可以保证电子产品具备一定的功能,不过,整体的设计是由多个模块的电路设计组装而成,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某两个模块相互配合比较差的情况,从而影响电子产品的功能,基于此, 还需要对组装的整体电子电路进行优化设计,通过相应参数的调整分析,保证电子电路具备最优化的功能。

2电子电路设计的方法

■ (1)层次化设计方法

所谓层次化设计方法,就是将电子电路分成不同的层次, 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为顶层,设计时面向系统, 对系统的总功能进行描述,第二层为中层,设计时面向电路级,第三层为底层,设计时面向物理实现级,此层次的设计是对较小单元的设计。对于这三个层次的设计顺序,并没有具体的要求,设计师可以自由的进行。

■ (2)渐进式的组合设计方法

此种设计方法主要适用于应用型电子电路,在进行设计时,首先根据其功能需求,将组合图设计出来,随后,在组合图的基础上分析出其工作原理,这是对基本单元的设计 [1]。在进行整体设计时,只需将单元电路设计带入,并进行优化、调试之后,就可以完成整个电路的设计。

■ (3)硬件描述语言设计方法

从当前来看,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电子电路设计方法。 所谓硬件描述语言设计方法,就是指电子设计自动化。在利用此种方法进行电子电路设计时,首先需要对需求进行分析, 从而根据电子电路需求设计出总体的方案,随后,在总方案的框架内来进行单元电路设计,并通过仿真来验证单元电路设计的科学性,单元电路设计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组合,对于形成的整体电路需要进行分析及优化,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电子电路设计。

■ (4)最优化设计方法

由于电子产品的型号比较多,因此电路设计的形式也比较多,有些类型的电路制出之后就很难进行调整,比如集成电路,在进行这种类型电路设计时,对精确性的要求比较高。 这种电路在进行设计时,会利用到计算机辅助程序,通过目标函数的建立,充分的考虑各种参数数据及影响因素,最终完成电路设计。

3电子电路设计的步骤

■ (1)明确电子电路设计的要求

电子产品的类型是比较多,不同的类型具备不同的功能要求,因此,电路设计的形式也不相同。在进行电路电路设计时,首先需要明确电子产品的类型,然后对电子电路设计的要求进行明确,根据要求来进行电子电路设计。

■ (2)设计电路的原理图

电子电路的设计要求明确之后,就可以电路原理图的设计。以功率放大器为例,在进行电路原理图设计时,包含三个部分,一个是前置放大级,一个是激励级,一个是输出级[3]。图1为设计完成的功率放大器电路原理图。

■ (3)验算电路以及选择元器件

电路原理图设计完成之后,需要以此为依据进行验算, 验算的主要目的就是检查原理图设计的合理性,是否与电子电路设计要求相符合。在进行验算电路工作时,需要验算的内容有输出功率、信号电压方法倍数,验算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元器件的选择工作,在进行此项工作时,重要充分的考虑功放管能够承受的最大耗散功率和激励级能够提供的信号电流,这样才能保证选择的合理性。

■ (4)设计电路接线图

电路接线图是电路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接线图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电路的功能,同时,还可能会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在进行电路接线图设计时,要对所有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比如整机的结构特点、尺寸,电源,功放管等。

■ (5)电路板制作、安装以及调整

接线图设计完成之后,为了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就需要进行此项工作,进而将其中可能存在的故障排除,保证整体电路设计的科学性。

结论

篇12: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如何对清水江文书进行抢救、整理和研究,必须从清水江文书自身的特点说起。清水江文书不是一般的历史文书资料,与“徽州文书”等其他一些著名的历史文书有所不同,它是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人民创造并流传至今的一宗具有活态性、民族性、区域性、系统性的民族民间文献遗产。所谓活态性,是指清水江文书还活在苗侗人民的现实生活中,至今仍具有物权法律证据的功能,在苗村侗寨的山林物权纠纷调解中具有一定的作用,而不像一些历史文献学者所说那样已成为“逝去的历史记忆”。民族性和区域性是指清水江文书不仅具有地理环境造就的超越民族边界的区域性特征,而且蕴含着浓厚的苗侗民族文化内涵,体现了苗侗民族文化系统和黔湘边区地域文化系统的耦合;所谓系统性则是指清水江文书在分布上、载体形态和内容上都自成体系,并与整个区域乃至国家的社会历史过程连为一体。因此,清水江文书的抢救、整理和研究工作切忌简单套用汉族地区历史文献抢救整理和研究上的既有模式,不仅必须达成民族性与地域性的辩证统一,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其固有的活态性和系统性等不可忽视的特征。

首先,在抢救方面,作为一宗仍然具有一定活态性的宝贵民族文献遗产,清水江文书的抢救保护绝不能视为普通的档案文献征集收藏,而应遵照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来进行。整体性、原真性和多方参与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同时,清水江文书的多重价值和复杂性,档案征集模式已遭遇的困境,目前文书所处的濒危状态等客观因素决定了清水江文书的抢救保护必须有一个以文书传承社区的参与为基础的多重形态机制,在技术上必须有一整套符合国内外规范的技术措施。因此,针对清水江文书的抢救保护,本课题从理论建构、技术规范、抢救保护实践行动示范点建设三个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层面上来做出解答。在理论层面上,深入研究探讨政府与社会共谋架构下的清水江文书抢救模式与多重保护机制建构。在实践层面上,开展清水江文书分布形态的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典型村寨开展民间分布式抢救保护示范点建设的行动研究,为今后大规模的就地抢救保护树立样板。在技术层面上,根据联合国“世界记忆工程”文献遗产抢救保护规范中的信息载体和所载信息并重的整理性保护原则,本课题将针对清水江文书物质载体的理化特性开展原件抢救保护技术措施及典藏技术规范的研究,以规避抢救保护过程中因不谙技术规范而造成的对珍贵文献遗产的破坏。

其次,在整理方面,清水江文书的整理也必须充分考虑到清水江文书所具的民族性、区域性和系统性特征。整理工作必须将国内外通行的文献分类著录和整理规范与清水江文书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本课题将通过对国内敦煌文书、吐鲁番文书、徽州文书、台湾原住民文书等著名历史文书的分类著录整理规范标准的比较分析,以及与大英图书馆、法国远东研究院、俄国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图书馆、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库等国际著名的历史文书保藏中心所持整理规范进行参比对照研究。为清水江文书的整理确立国内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一旦选择和确立了整理出版的体例和规范,我们就立即与黔东南州县各档案馆合作开展对各县馆藏契约文书的示范性精品选辑整理,为今后州县各地开展大规模的馆藏文书整理出版树立典范。同时,本课题还将对其他古碑刻和民间家谱,也开启系统的整理和辑注。在整理出版的样板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能够全面覆盖清水江文书集中分布的锦屏、天柱、黎平、剑河、三穗、岑巩、台江等县,而且也要求能够体现出清水江文书内涵中不同的文献类型。

最后,在研究方面,本课题在子课题的取向选择上的思路和策略,一方面要致力于清水江文书所含文化历史信息本体内涵的解析,另一方面也重视阐释其与更大范围、更高层面(国家和世界层面)的社会历史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清水江文书的各种价值及其实现渠道。我们认为,清水江文书中浩瀚的文字信息不是简单的历史事实堆积,而是一系列社会文化制度及其系统演化的历史轨迹的反映。譬如,苗侗民族的契約型社会管理模式、混农林经营和木商贸易的经济制度、民事法律制度等等,都在清水江文书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清水江文书中所见的这些社会文化制度的历史变迁,则又集中地反映了明清以来民族区域多样性与国家一体化之间的互动,即一个区域和多个民族如何因着林木生产和流通而与国家体系和世界体系连为一体。因此,我们的研究不仅要努力挖掘清水江文书所蕴藏的民族文化深层内涵,而且要揭示这个区域民族文化系统对于中国国家建设和世界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启示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属于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将不拘泥于任何一门学科或一种方法,而是博采各相关学科有效的方法,将田野调查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区域特征归纳与民族文化特质分析相结合、实地踏勘观察与访谈相结合、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分析相结合、参与观察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现将本课题最主要的一些研究方法及其具体应用范围简要介绍如下。

(一)田野调查方法。清水江文书的抢救、整理,离不开田野调查方法。清水江文书民间保藏量的摸底,地毯式普查,主要依靠田野调查方法。清水江文书研究板块的子课题研究,必须对契约文书、碑刻、家谱进行准确解读。进行田野调查,可以避免因“闭门造车”“盲人摸象”“望文生义”而造成的对清水江文书的偏见和误读。田野调查不仅针对社区乡民,而且还要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档案机构、科研机构等领导、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广泛的交流,集思广益。

(二)民族志深描法。只有深入苗族侗族村寨内部,回到清水江文书产生的历史场景,以一种局内人的视角来体会清水江文书的历史经验和现代命运,才能真正地理解清水江文书的内涵,才可能客观描述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人民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情境,同时也可以克服照搬现存西方理论范式或简单套用汉族地区的解释模式等弊端,避免随意移植现代学术话语,曲解和遮蔽历史真实。

(三)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是广泛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一是将清水江文书整理与徽州文书、敦煌吐鲁番文书及其他国内外文书整理进行比较研究,吸取文书分类著录整理方面的经验,确定规范与标准;二是将清水江文书中的民事习惯法和罗马法、日耳曼法进行比较法研究,揭示清水江文书的法治意义;三是进行现有清水江文书抢救保护模式的比较,以便选择和确立合适的抢救保护模式;四是对同类清水江文书的解读,需要历时性的、纵向比较,以全面把握清水江文书的演变。

(四)文献考据方法。对清水江文书的抢救、整理和研究,离不开文献考据方法。一是清水江契约文书的精确解读,需要对正史、方志、碑刻、家谱等资料的考据,去伪存真;二是对碑刻和家谱的辑注,需要各种文献的相互参证,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献考据。

(五)统计分析方法。对清水江文书进行普查,摸清其民间分布形态,离不开统计分析方法。确立科学、有效的抢救保护模式,设计出配置优化、高效组合的多重保护机制,需要引进线性规划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以便确定具有操作性的行动方案。对清水江文书物质载体理化性状各变量之间关系、民间分布模式和濒危状态等方面的深度研究,需要运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蒙特卡罗分析法、马尔克夫链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六)定性分析方法。由于“自然流失”和诸多不合理的人为因素的干扰,清水江文书保藏状态不够理想,大多处于濒危状态,许多信息是不完整、不连续的,无法进行定量的统计分析,因此需要定性分析方法,以便全面地揭示问题的实质,把握清水江文书抢救保护的动态过程和总体趋势。

(七)参与式评估。清水江文书抢救保护模式的多重机制中,最重要的机制之一就是多方参与的民间分布式抢救保护区和保护点的建设,因为民间保藏的清水江文书是我们抢救保护的重点。其实施的全过程,需要老百姓的参与体验并作出评估。必须让苗族、侗族人民对清水江文书抢救、整理工作有参与的热情,有被尊重的感受;持有契约文书的苗族、侗族农民,必须有参与评估权力,其评估意见,必须得到政府、学者和其他社会各界的尊重。

(八)利益相关方分析。清水江文书的价值日益显现,利益相关方在不断扩大范围,利益冲突不断显现,需要利益相关方分析方法。一是确立合适的抢救保护模式和多重保护机制,必须考量各方的利益预期,必须考量利益相关方的博弈;二是考察清水江流域的林木商品市场,必须运用利益相关方分析方法,对各类市场主体、地方政府的利益预期和博弈进行全面分析。

(九)符号学与认知分析法。清水江文书的特殊性,在于它是苗族、侗族人民在学习汉文化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无文字的苗族、侗族人民,在书写汉字文书时,不可能不把自己的民族认知模式和独特符号,带进清水江文书中去,出现了“汉字记苗音”或“汉字记侗音”等文化“混声”现象,构成了清水江文书中的诸多“谜团”,成为精确解读文书的主要障碍。因此,需要符号学与认知分析方法,为我们正确解读清水江文书提供方法论的保障。

三、本课题主要创新点

(一)整体性保护的策略选择。从地理区域上看,本课题的抢救保护方案,涵盖黔东南州的7个文书大县,几乎囊括了清水江文书民间分布保藏的核心地域,抢救保护范围具有全面性。从抢救保护的内容上看,本课题采取文书所含信息与文书物质载体并重的策略,对每份文书原件实施从内涵到外体的整体保护,与以往一些历史文献学那种注重信息而疏于载体保藏的抢救保护取向形成鲜明对比。从抢救保护的种类上看,不仅抢救保护纸质文书,而且抢救保护石质的碑刻;不仅抢救保护契约,也要抢救保护家谱等。

(二)民、官、学合作的紧密性。“民”主要是指民间的文书保藏者,“官”主要是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档案部门),“学”则指的是学术机构与学者。本课题把村寨农户保藏清水江文書的“执着力”、凯里学院为主的学者团队的“智识力”,和州县政府的执行力,有机结合起来,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三)抢救保护措施的可操作性。本课题针对迁地集中收藏(公立博物馆/档案馆)模式,制定了典藏技术标准和规范;针对村寨生态博物馆原地典藏,制定了惠益共享、民主参与的民间保护模式,保证了村寨农户参与合作的持久积极性。黔东南州委、州政府与凯里学院联合成立了以州委书记廖少华为组长的竞标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州委发文给予该项目经费1:1匹配。还争取了分管清水江文书工作的副省长兼省“锦屏文书”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谢庆生同志的支持,由他担任项目总顾问,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抢救保护行动的空间脉络化。本课题的抢救保护策略和措施,创新运用了文化空间保护和脉络化的理念。清水江文书在黔东南州,凯里学院是黔东南州的唯一本科院校。以凯里学院为主的申报团队,占有地利优势,与抢救保护和整理研究的对象最为贴近,正好处于清水江文书的文化空间脉络之中。课题所拟建立的民间分布式抢救保护模式,实际上是将具体的文书遗产置于其形成和传承的民族区域文化脉络体系中去,使之在空间上实现文化脉络化。迁地集中收藏模式,也正是因为将依然活态的文书抽离其文化空间脉络,才遇到了难以摆脱的困境。

(五)学术与现实的紧密结合。本课题在抢救保护上强调结合文化旅游开发,将民间分布式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列为重要工作内容,旨在有助于保藏文书的苗村侗寨能够将文化遗产转换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而本课题的研究类子课题则侧重于清水江文书的历史经验对于社会管理、法制建设、民族关系、林权改革等方面的现实借鉴意义。

(六)独树一帜的国际视野。本课题无论在抢救、整理还是研究上,都重视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技术规范接轨,或与国际学术界展开相应的理论对话。课题提出将清水江文书申报为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从而打造黔东南乃至贵州的世界级文化品牌,并将申报文本的编制及行动方案作为抢救保护的高端机制和子课题之一来研究,体现了独具创意的国际视野。

上一篇:疫情结束之后作文下一篇:淄博市博山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