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博山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2024-05-24

淄博市博山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精选6篇)

篇1:淄博市博山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淄博市博山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作者: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3年第02期

一是实行财政分类补助。结合区级财政承受能力和乡镇卫生院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政府对卫生院按照“核定任务、定项定额、分类补助、绩效考核”的办法给予补助。对卫生院的财政补助类别依据其既往收支状况、承担的任务及其规模、人员编制等因素合理划分为四类,卫生院完成核定的基本医疗服务收入任务,区财政对其正式在编人员经费按照核定的类别分别补助70%、66%、62%、58%,保障其正常运行。

二是科学核定人员编制。区编办按照户籍人口1.4‰的比例为全区乡镇卫生院核定人员编制490人,比原来增加242人,增幅达到97.6%。同时,在编制岗位使用上,按照相关规定,重点向专业技术岗位倾斜。医改过程中,对现有在编人员按岗位设置全部实行竞聘上岗,并规定以后岗位出现空缺时,新进人员一律实行公开招聘,有效解决了长期制约乡镇卫生院发展的人员和编制问题。

三是大力推行绩效管理。制定出台《博山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建立了以工作绩效为重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的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考核机制,每年7月、12月区卫生局依照考核标准,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现场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集中考核,考核结果与政府补助、奖惩等挂钩。

篇2:淄博市博山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一是建立内部衔接机制。对基本药物制度涉及到的生产、定价、招标、配送、使用、补偿、报销等各个环节,相互衔接,配套推进,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严格按照制度设计,逐个环节落实,确保制度不变形,效果不走样。

二是建立综合配套机制。这个机制就是以综合改革为主,配套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人事、服务、补偿、绩效考核等工作,在改革的内容上做到协调配合,同步推进。

三是建立组织实施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难,主要难在组织实施上,没有有效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再好的设想,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为此,在上级确定的原则和框架下,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积极探索适合我县实际的改革途径和办法,确保改革顺利推进,机构平稳过渡,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建立,人民群众享受到公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篇3:淄博市博山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近年来, 陕西省按照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实施方案,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投入, 创新服务模式, 强化绩效考核,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能力建设, 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本文就有关情况进行如下探讨。

一、基层医改进展情况

在陕西省范围内全面推行了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 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建立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 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房屋保障政策逐步落实, 床位设备逐年增长。完善了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 从2012年开始, 政府按照每个乡村医生每年1万元的标准, 采取绩效考核办法进行补助, 补助资金省财政负担50%, 市、县财政承担50%。

(二) 建立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补偿机制

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覆盖全省公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药物配备、使用、监管情况按政策规定执行基本到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项资金逐年增长。各县 (市、区) 按人均30元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主要用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除中央、省级财政负担部分外, 市 (县) 区按5:5比例分别负担, 大多数县区基本落实, 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

(三) 开展镇村一体化管理和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

据调查, 有的县 (区) 推行管理体制改革, 基层医疗机构由县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村卫生室由所在镇卫生院实行一体化管理。通过公立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举办托管、直管和对口支援等形式, 把大医院优质医疗技术、人才带到社区, 促进了首诊双向转诊等机制的建立。同时, 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中医科创建, 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一) 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一是财政困难县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疗环境差, 硬件设施老化。有的村卫生室为民房改建, 居住诊疗一体, 有的租赁村委会办公用房, 设置及管理不规范。二是人才薄弱是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瓶颈之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不足和管理体制滞后, 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编困难, 工资报酬低, 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卫生技术人才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才很少, 村级医疗卫生队伍年龄老化, 并没有纳入正常培训机制, 医疗技术与需求不适应。

(二) 经费投入和专款专用落实不到位

国家和省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30元标准, 有的县没有完全落实, 信息标准化和公共卫生平台建设滞后, 设备简陋。药品零差率补偿基数过低, 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中省补偿资金到位慢;部分县 (区) 定额补偿, 合疗基金不能按时拨付, 占用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转资金, 基层医疗机构资金运转困难。

(三) 绩效评价机制不顺畅, 指标体系不完善

绩效评价工作涉及政府、卫生、发改委、财政、人社、监察、审计等部门, 工作不协调, 指标体系不完善, 难以科学客观地反映医改所取得的绩效。

(四)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中存在很多弊端

自从国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三统一”政策、零差价销售政策以来, 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大幅降低, 极大地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 使患者真正得到了实惠。但在实施过程中, 出现了很多问题, 以前价格低廉、疗效明显、群众乐于接受的一些常用药品, 由于招标时价格低, 随着原材料价格变动生产企业采取弃标的方式, 不供应三统一渠道, 但在市场药店中却供应, 因而造成了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不满和误解。同时, 价格偏高的药品却不断进入基本药物目录。

(五) 历史债务未消化, 医改工作推进缓慢

从调查看,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运转、购置和基建负债等因素, 多表现为银行或民间借款、职工集资、拖欠工资、设备款和药品货款等形式。财政困难县的乡镇卫生院欠债较多, 自身根本无法消化, 而财政负担堪优, 也无力偿还, 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难以正常运转。尽管2011年医改时, 对以前年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进行了清查和审计, 按文件规定医院的历史债务统一打包剥离, 由政府逐年偿还, 将审核认定的全部债务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剥离给当地政府, 用2年左右时间全部完成债务化解任务, 但落实不到位, 其原因是顶层对化解债务的相关政策有待完善。

(六) 地方财政投入压力大, 乡镇卫生院发展受到制约

按国家政策,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 经费不足的补偿由县 (区) 级政府解决, 地方财政的投入明显加大。此外, 卫生院人员分流及债务化解, 也需要大量资金, 导致地方财政负担奇重。财政困难县无力投入, 乡镇卫生院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后, 补偿资金到位慢, 医院只能依靠拖欠药品供应商药款维持日常开销, 发展举步维艰。对于人才的培养、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更新、医疗纠纷赔偿等配套机制尚未形成, 导致乡镇卫生院投入不足, 制约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据调查大多数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硬件设备差, 服务面窄, 服务体系利用率较低, 住院病人少, 病床使用率低, 基层公立医疗单位效益差, 连年亏损。同时, 基本药物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两项改革推进, 部分医务人员工资有所减少, 工作积极性下降, 也影响了基层卫生院的健康良性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明确规定, 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服务、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 围绕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人才培养机制、考核评估机制,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 确保医改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一) 健全医改制度, 落实政府责任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医改工作, 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作为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 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经费和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的规定。加大对机构人员经费、基础设备补助、基层医院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财政补助力度。完善医改补偿制度, 核定基本支出, 纳入预算管理。县财政、卫生部门负责核定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支出和基本支出, 纳入年度预算, 足额保障。绩效工资根据考核结果分期发放, 年终结算, 其余支出按月核拨到位。建议中央财政提高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比重, 加大中央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的投入, 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二) 落实人员经费, 加强队伍建设

各地区以县 (市、区) 为单位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总编制, 由县级机构, 编制部门会同卫生财政部门结合实际工作量统筹安排, 动态调整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 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科学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合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人员经费的支出范围要和机构编制数相适应, 一般按编制内实有人数核定。结合绩效工资的实行, 基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工资由县级财政全额预算安排。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将考核结果与实施绩效工资紧密结合, 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基层医生不仅是看病治病, 还要担当居民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职责, 因此, 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培养, 通过财政资助等方式, 合理提高其待遇, 留住人才。加强城乡社区和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培训,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启动市、县区医院对社区和乡镇医院对口支持帮护制度, 通过直接举办托管、直管和对口支援等形式, 促进首诊双向转诊等机制的建立。将村卫生室纳入卫生行业管理范围, 严格乡村医生执业资格, 加强源头管理和培训工作, 进一步抓好村卫生室硬件及信息化建设。多渠道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补助力度, 对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围, 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加大中医人才培养, 落实医师执业政策。鼓励大医院医生灵活就业、多点执业;加大力度, 鼓励广大退休医生到社区、到基层发挥余热, 通过传、帮、带作用, 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服务水平。

(三) 实行绩效考核, 激发工作潜力

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绩效考核, 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财政补助的主要依据, 对于落实政府卫生政策, 提升工作水平, 激发内在动力和活力, 增强服务能力,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具有重要作用。要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 建立绩效考核评价通报制度, 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 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 加强监督考核。根据管理绩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指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综合量化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补助预算安排和当年财政补助结算重要依据, 与公共卫生补助资金挂钩, 与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挂钩及人员绩效工资挂钩。对绩效考核差的可扣减资金安排, 对绩效考核好的可给予适当奖励, 保证医改政策实施到位。

(四) 招标基本药物, 动态调整价格

对基本药物目录招标药品实施动态监管, 对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使用量不大, 但一些患者确实需要的药物, 基层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代购等方式方便群众就医。对确需配备使用而又没有纳入零差率销售的药品, 应当控制使用比例, 并逐步过渡到基层药物的范围内。对于价格低廉、效果明显、群众接受的药品如果确因原材料涨价而被弃标的, 可以尝试价格动态调整, 鼓励药品生产企业充足供货。对拒不执行政策的药品生产企业不但要打入招标黑名单, 而且要有其他制裁措施。建议提高药品零差率补偿基数, 建立补偿资金监督管理考核机制, 确保补偿资金足额到位。

(五) 制定有效措施, 化解医疗债务

在清理、锁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的基础上, 按照国办发 (2011) 32号文件规定, 严格区分债务性质, 明确划分县乡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责任。制定合理偿债计划, 区分轻重缓急, 明确偿债次序, 分类逐步化解债务。按照债务分类, 明确化债期限和责任。上级财政给予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专项转移支付, 为不堪重负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债务明确一个“安全出口”。建议中央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力度, 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 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负担卫生经费, 将化解卫生债务纳入政府预算, 实行“以奖代补”的政策, 激励市县区政府化解债务的积极性。

(六) 加强资金管理, 保障正常运转

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关键是以投入促改革, 以投入换机制。因此, 资金投入管理是重点, 建立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管好用好有限资金, 对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原则,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一是建立“院财县管”专户。财务收支实行统一开户, 分户核算, 由县卫生局核算中心设立统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核算专户, 核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各项收入、支出及往来款项的结算。收入全额上缴专户, 支出实行统一集中支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经费、业务经费、专项经费和药品采购支出分别规定报账要求和结报时间,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标准和政府采购规定, 加强支出管理。二是推行“室财院管”。对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财务由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 纳入县卫生局核算中心村卫生室核算专户, 并按时到镇区卫生院结报, 镇区卫生院定期到核算中心报账。县卫生局核算中心负责村卫生室业务收入的激存核算, 拨付各项补助资金, 规范账户管理, 加强监督检查。对截留和挪用服务收入的村卫生室进行相应的处罚, 对不执行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取消其财政定额补助。三是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资金 (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 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完善经费运行机制, 减少资金拨付中间环节, 由县 (区) 级财政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直接拨付到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确保项目资金直拨到项目单位和实施机构。

(七) 完善监督机制, 加强资金监管

篇4:淄博市博山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题记

出路,—幅精雕细描的画卷

富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财政穷县,乡镇基础条件差异较大,改革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不畏艰难,科学决策,大刀阔斧地迈出了改革的新步伐。于是,一项按照中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富县实际,科学可行的改革方案出台。

富县以“创新机制,增强乡镇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为目标,针对税费改革后“乡镇责任与权力不对等、机构设置与工作要求不对等、资源利用与工作效率不对等”等突出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逐步实施的原则,把这场改革分为三步来走。第一步是在2008年结合乡镇政权建设,对基层站所进行整合;第二步是在2009年上半年,通过调研考察,合理设置基层站所;第三步是在2009年下半年,学合各乡镇实际,实施了站所人员聘用。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县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效。

三年乡镇机构改革期间,县委书记刘天才、县长蔺治斌和他的一班人夙兴夜寐,呕心沥血,亲自调研、考察,细心推敲,精心组织、现场办公:分管领导积极参与、认真组织实施,各基层干部职工大力支持与认可。仅县委常委会和各类改革的会议达数十次,现场调研和现场办公达百余次,为改革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改革,—幅幅千锤百炼的画面

富县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以强化“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加强管理、维护稳定”职能为目标,对乡镇机构进行了合理调整和规范设置。简化了办事程序。实行集中办公,推行“一站式”便民服务。强化乡镇政权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实现责权统一的高效工作机制。按照“因事设岗,按岗定人”的原则,优化干部队伍,竟争上岗,推行“公平、公开、公正”的全员聘任,实行实名登记制,确定了全县13个乡镇“三办七所”的人员编制、职能职责。调动乡镇机构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县乡财政分灶的新路子,完善财税体制。按先行试点、全面推行的思路,在经济基础较好、经济比较活跃的富城镇、茶坊镇和张家湾镇建立乡级财政试点工作。

改革的雨露使各乡镇面貌新颜绽放,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昔日的几排年老失修的瓦房早已消失不见。通过改革,13个乡镇站所全部搬进了崭新、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办公大楼,宽阔平整的篮球场,美丽多姿的花园,碧绿柔软的草坪,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味美可口的廉政灶,使得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工作热情得到极大的提高,服务意识更加增强了。

乡镇机构改革让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在羊泉镇,镇长带领干部和技术人员帮助果农打药;在交道镇,党委书记主动帮助农民办理手续;在北道德乡党委书记主动询问群众,随时随地解决群众困难。富县现在的干部由原来“管理农民”逐渐向“服务农民”转变,群众对干部和基层组织越来越信任,干群关系也越来越融洽,让政府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靠山”。羊泉镇鹿首村村民宋银云的丈夫患有严重的肝病,她找到镇政府,希望能够尽快通过合疗报销一些医药费继续为丈夫治病。羊泉镇社会事务力硷室工作人员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个多小时就为她办理好了相关手续。现在羊泉镇干部们对待群众的事情“热情、快捷、高效”,已成为工作常态。

记者采访了富县乡镇机构改革办公室主任尉龙斌,他讲到:把分散的、在外边住的站所,统一都整合到乡镇一个院落里去办公,主要是为了方便群众,这是富县站所整合的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就是按照站所的职能,把站所相近的职能进行合并,机构设置更加科学、更加合理,人员结构更加优化。整合后,充分下放乡镇对站所的管理权,把过去由部门管理的站所下放到乡镇管理,使乡镇职能得以强化。

启迪,一本发人深思的画册

改革的过程是艰辛的,成绩是斐然的,改革过后更是发人深思的。在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中,富县通过探索和尝试,不仅取得了惊人的成效,同时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启示。

乡镇机构改革能否取得实效,最核心的是要强化乡镇政权的职能,否则就成为“单位换牌子、业务换名字、干部换位子、工作老样子”的搞形式、走过场。科学可行的改革方案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富县乡镇基础条件差异较大、政权建设进程不一,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最为关键的是坚持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逐步实施。改革涉及到领导干部的去留,一般干部的岗位调整,落聘人员的分流安置,临时聘用人员的清退,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是推进改革的基础。镇机构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加强组织领导,才能确保改革成功。

富县乡镇机构改革一是切实增强了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管理协调和服务职能,为构建以乡镇党委为核心,权责统一、协调一致、便民利民、务实高效的工作格局奠定了基础。二是有效解决了乡镇站所管理缺位的问题,实行集中办公,极大的方便了农民群众。三是激发了基层干部学业务、学技术、比服务的内在动力,四是既改善了乡镇和基层站所的办公生活条件,又节约了土地,办公用房等资源,减少了运行成本。

但是,乡镇机构改革和管理创新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完善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县委书记刘天才讲到:从富县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全县30万亩苹果仅有80名技术员,蔬菜、畜牧等方面的技术人员更为缺乏,这个问题富县将通过加快引进、加强培训两个途径解决,二是乡级财政尚未建立,工作服务的实力十分薄弱,下一步县委县政府将选择有条件的乡镇开展建立乡级财政试点,增强乡镇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三是基层站所的考核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乡镇干部的待遇偏低,要进一步健全制度,调动他们安心工作,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篇5:淄博市博山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2011/12/26

------

把握机遇

合力攻坚

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机制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 孙志刚

(2011年5月26日)

同志们:

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基层运行新机制,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年医改攻坚的主攻方向之一。今天,卫生部、国务院医改办联合召开会议,就是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医改会议和李克强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一季度集中督导调研情况,对建机制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医改各项任务。刚才,安徽、黑龙江、四川三省的同志分别介绍了基层综合改革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的主要经验和做法;等一会,张茅书记还将做重要讲话,请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把握有利时机,进一步增强新机制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从一季度督导调研的情况看,全国医改会议之后,各地积极贯彻李克强副总理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措施有力、狠抓落实,普遍加快了改革进度。全民医保建设进度较快、成效明显。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2.7亿,超过80%的统筹地区开展了门诊统筹,超过90%的统筹地区实现基本医保统筹区域内费用即时结算结报。基层医疗服务的软硬件建设得到明显加强。70%以上地区拥有了达标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在岗培训、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为基层补充全科医生。一些地方还建立县域人才统筹管理服务平台,实行县乡卫生人才统一招聘、统筹使用。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稳步扩大。82%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16个省(区、市)实现了全覆盖。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7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开展。一些地方还提高人均经费标准,扩大服务项目,群众享受免费的服务越来越多。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逐步深入。各地都推出了改进管理和服务、优化诊疗流程等便民惠民措施,加大了管办分开、医药分开的探索力度。

总体来看,改革进展顺利、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新机制建设明显滞后,特别是基层综合改革明显滞后于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的扩大。有的省只是简单地实行药品零差价,没有按照国务院补偿机制文件要求实施综合改革,机构还是在老的体制机制下运行;有的省虽然发了综合改革的文件,但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有的省至今还在坐等观望,没有按照国务院的文件要求制定新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方案。出现这些情况,既有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也有工作不积极、不主动的问题,还有回避矛盾、不愿负责任、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等问题。如果不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扭转建机制滞后局面,将严重影响医改的深入推进和实际效果。

我们要看到,建立新机制是保基本、强基层的根本举措。李克强副总理在全国医改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今年的三大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的运行机制。建机制是保基本、强基层的长效保障。保基本的任务主要依靠基层机构去完成,强基层并不仅仅是建房子和买设备,如果基层机构效率低下,基层队伍缺乏活力,保基本、强基层就很难落实。只有把新的机制建设和巩固起来,保基本、强基层的各项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并长期发挥作用。今年基本药物制度要实现全覆盖,基层新机制建设也要同步实现全覆盖,这是建立新机制的硬要求,也是硬任务。

我们要看到,建立新机制必须进行基层综合改革。只有通过推进综合改革,才能在基层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机制,这是被实践证明唯一正确的选择。要使基层医疗机构在回归公益性的同时,又能够有效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基层机构的运行效率,就必须进行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否则难以使基层队伍充满活力。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出现的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推诿病人的大锅饭现象,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要为基层机构采购到质量合格、价格合理、配送及时的基本药物,就必须重新构建科学规范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配送体系,以克服过去招标采购配送过程中的各种弊端。要使基层机构能够长期可持续的正常运转,就必须明确和履行政府办医的职责,建立多渠道的经费保障制度。因此,综合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是任何单一改革不可替代的。

我们要看到,建立新机制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当前正是建立新机制的最佳时期。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医改越来越重视,把医改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二是社会各界对以药养医机制的各种弊端逐步形成共识,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三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全覆盖,使基层医疗机构以药养医机制无法再运行下去,迫切需要建设新机制取代旧机制;四是各级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大量增加,为新机制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资金条件。这些有利因素聚合在一起,形成了推进新机制建设的合力,可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新机制建设滞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没有真正到位,错过了这个机制转换最佳时期,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会出现更多的矛盾和问题;二是增加的大量投入不仅没有起到激励引导新机制建设的作用,反而会固化旧机制下的利益格局,为今后的改革增加阻力和难度;三是人们会对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产生种种怀疑,甚至逐步失去改革的热情和信心。因此,在新旧机制转换时期,必须进一步深化加快建设新机制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建设新机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大加快建设新机制的工作力度和推进速度,将各级政府的重视、社会各界的共识和增加的巨额投入作为加快新机制建设的动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合力,尽快把基层医药卫生机构推上良性运行的新轨道。

二、抓住关键环节,推进综合改革,全力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推进综合改革, 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机制,核心是要破除“以药养医”的旧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通过新机制建设和巩固,使基层队伍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基层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明显增强、服务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老百姓从中得到明显实惠。新机制的内涵丰富,涉及方方面面,但以下五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一是建立公益性的管理体制。在基层举办医疗机构,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是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其举办费用和发展费用由政府负责,运行费用通过服务收费和多渠道补偿承担。为了保持服务的积极性和机构运行的活力, 在人员管理上,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和实际工作量合理确定编制人数、动态调整,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编制数仅作为聘用人员和核定收支、确定政府补助的依据,不和具体人头挂钩。固定的编制流动的人,上岗就是编制内的,下岗就是编制外的,这就为人事制度改革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是建立竞争性的用人机制。首先是院长的选拔,要公开公平竞争,强者上,弱者下,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其次是所有人员,不论是编制内的还是编制外的,都要根据岗位的要求,在核定资质之后,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用,真正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事制度。长期以来,基层医疗机构养了一些不具备从医资格的人员,非医务人员的比例过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干活,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要利用人事制度改革的契机,将不符合上岗要求的人员进行合理分流,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服务能力,这既是对群众的健康负责,也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强调的是,落聘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要周到、细致、稳妥,要以人为本,有情操作,要为每一个分流人员都找到合适的安置出路,确保社会稳定。

三是建立激励性的分配机制。对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跟踪的工作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对医务人员,开展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挂钩, 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分配激励机制,调动员工提高技术、改善服务的积极性。不少地方反映,按照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规定,绩效比例偏低,难以调动积极性。在这方面,各地可以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采取多种方式,拉开收入差距,向骨干人员、向一线工作人员倾斜,真正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要建立科学透明的绩效考核机制,这是分配制度改革的又一个难点。上海、四川、天津等地依托信息系统,探索出了好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要认真总结加以推广。

四是建立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基本药物实行省级集中采购,这不仅仅是采购模式的变化,也是对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药品供应配送方式、政府监管模式的一场深层次变革。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文件。这是针对以往药品招标采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的改进措施。各地在具体操作中要把握几个关键环节:一是主要招生产企业。药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药价虚高是流通环节过多造成的。确定中标的生产企业是责任主体,由生产企业对质量和配送统一负责,生产企业可以自行配送,也可以委托流通企业配送,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有助于建立健康的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二是招采合一、量价挂钩。改变过去只招标不采购的状况,能够有效发挥规模优势,大幅降低药品价格和采购成本,同时可以有效的遏制乃至杜绝医疗机构二次议价采购中的种种不正之风。三是双信封制。其最核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质量优先。在质量达标的前提下由低价者中标,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评分的干扰,营造公开透明的招标环境。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四是政府集中支付。这是实现集中采购、招采合一的必要条件,财政把药款支付给生产企业,由生产企业与配送企业结算,通过集中支付保障货款及时到位,保障了生产企业的利益。同时也彻底切断医疗机构与药品销售的经济联系,避免了不正之风的发生。五是全程监控。对中标药品从生产到使用进行全过程、全覆盖检验,真正将基层用药全部纳入药品监管范围,确保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对出现质量问题生产企业,或不按时配送的违规企业进行严肃查处,并建立黑名单制度。

当然,这套新办法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体系;二是要防范个别企业为了抢占市场,进行恶行价格竞争。对明显低于参考价的,要深入分析,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三是要对专利保护期内的中药加强保护。四是对有些药品最高指导价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等等。

现在,四川、山东、黑龙江等地已按新办法开展了招标采购,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和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文件,尽快制定工作方案,按新办法开展基本药物采购,建立起新的基本药物采购供应保障体系。

五是建立长效性的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财政的专项补助和收支差额兜底作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经费由政府负责,运行经费通过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补助。同时,发挥医保支付的重要补偿作用,调整基层机构服务收费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通过多种渠道保障基层机构正常运行,确保医务人员收入不仅不降低,而且还要有所提高。这几条补偿渠道中,财政补助必须按时足额到位,这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公益性的基础,也是政府必须担负的责任。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一般诊疗费、实行“一费制”。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发挥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作用,增加医疗机构的收入的同时又不加重群众负担。由于基本药物实施零差率销售,医保在药品报销方面的支出压力减少,完全可以也应当通过报销诊疗费来使群众受益程度不降低。设立一般诊疗费能够较好地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有利于引导基层医疗机构通过提高服务数量和质量获得更多补偿,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基层运行新机制的建立。

同时,要加强扶持村卫生室的发展,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各地要探索通过政府补助、购买服务、一体化管理等多种方式,增加村卫生室和村医的收入,采取多种方式调动村医的积极性,确保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不破。

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级责任,加快新机制建设的推进速度

推进基层综合改革,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实践证明,机制转换过程不能拖时间太长。时间拖得越长,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就越多,工作量和难度就越大。因此,要在做好制度设计、实化细化具体政策措施和操作方案的基础上,下定决心,集中人力、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同步完成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实现新旧机制平稳转换。

一要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机制和责任制度。各地医改领导小组要把推进基层综合改革、建立新机制作为当前医改的一项重点工作,尽快建立分工明确,紧密配合,上下联动,定期督查的推进机制。医改办公室要切实承担起统筹协调的责任,卫生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具体组织实施的责任,财政部门,人事部门、编制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相关的职责,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各地要进一步明确县级政府是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实施者,县级政府的责任是其他人所不能替代的,县级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实践证明,只要县委书记、县长的认识提高了,责任落实了,工作到位了,这项改革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二要制定基层综合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各地要明确新机制建设的时间节点和具体要求,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确保机制平稳转换、机构平稳运行。一是原则上要在9月底前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实现零差率销售。二是要以全覆盖为契机,倒排日期,明确核编定岗、竞聘上岗等关键环节的时间节点,从6月份开始,集中2-3个月时间推进基层综合改革,初步建立起新的运行机制。三是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和基层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两个文件,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不变形。四是结合地方改革实践,不断完善基层绩效考核办法和分配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国务院医改办公室将在二季度集中督导调研中重点关注督导基层综合改革情况。

三要加强分类指导和重点督导。国务院医改办已经将一季度集中督导情况形成了专门的报告上报国务院,近期将印发各地。希望各地对照报告中反映的情况和问题,查找不足,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和方案,解决相关问题。针对各地基层综合改革存在的问题,国务院医改办公室还将采取分类指导的办法,结合各地改革实施进度和遇到的实际困难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对改革滞后地区将加大指导帮助力度,建立挂牌督导制度,对进度比较慢的地区进行重点指导或驻点指导。各地也要加强对县级政府的督促指导工作。要层层建立包保责任制,包改革进展顺利、保社会和谐稳定。要派出多个督查组到基层督查,查政策有没有贯彻执行,资金有没有落实到位,工作有没有按计划推进,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篇6:淄博市博山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发布日期:2011-08-08

(2011年8月8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医改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刚才,省发改委副主任熊毅同志宣读了《关于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省卫生厅厅长李利同志、省人保厅副厅长刘金炎同志、省财政厅副厅长辜华荣同志分别作了发言,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基层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落实医改政策措施的重要载体,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阵地,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关键环节。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有助于规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实施,破除“以药养医”旧机制,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质;有助于优化基层卫生队伍结构,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率,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医改实惠;有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新机制,增强活力,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创造条件、积累经验。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认识,集中组织力量,全力推进改革,尽快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上良性运行轨道,努力实现机制平稳转换、机构平稳运行。

二、准确把握基层综合改革的任务要求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重新构建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近期,国家连续出台两个文件、召开两次会议,部署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省里于去年5月出台意见,启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今年6月又出台指导意见,推动人事制度改革。今天的会议,就是对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任务的再动员、再部署、再调度。结合当前国家和省里的医改任务,近期医改工作要“突出抓好一个重点”、“扎实做好三项工作”、“同步推进四项改革”。

(一)突出抓好一个重点。

妥善推进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这是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国务院医改办高度关注。刚才李利厅长、刘金炎副厅长、辜华荣副厅长已经讲得很清楚,重点就是“两个坚持”、“三个关键”。

“两个坚持”。一是坚持以科学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合同管理为主要内容,建立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二是坚持以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核心,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三个关键”。一是合理设置岗位。要合理设置领导管理、专业技术和工勤技能的岗位比例,卫生专业技术岗位比例,乡镇卫生院原则上不低于9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低于95%。二是推行竞聘上岗。要在县域范围内,公开选拔、择优聘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工作人员应全员参加竞聘上岗,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进入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三是妥善做好人员分流。《指导意见》对正式职工分流安置提出了五条优惠政策,即:系统内调剂、允许非专业技术人员提前离岗、三年过渡安置、鼓励自谋职业、支持学习深造;对非正式职工分流安置提出了三条优惠政策,即:给予经济补偿、落实相关保险、视情推荐聘用。请各县(市、区)用好政策、全力推进。

去年,在核定全省乡镇卫生院编制时,新增了5800个编制,各地要统筹安排部分新增空余编制,在留有适当余地的基础上,补充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可采取主要定向招聘的方式,对在基层工作年限长、业务能力好、具备资质的非正式职工进行定向公开招聘,防止业务骨干流失。这项工作请省人保厅会同省卫生厅、省编办抓紧研究,8月份拿出具体方案,9月份统一组织考试。

(二)扎实做好三项工作

1、继续抓好县级医院中央补助项目建设。2009、2010年,中央安排我省78个县级医院建设项目,对这些项目的建设问题,我在贵溪医改现场会上提出了3个时间节点的要求,即,去年国庆节前建成20所、今年春节前建成16所、今年国庆节前建成42所,各项目市、县(区)按照这个要求狠抓项目建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截止7月底,建成47所,预计在国庆节前还将建成18所,但有13所进度缓慢,这13所是:彭泽县人民医院、安远县人民医院、全南县人民医院、寻乌县人民医院、靖安县人民医院、余干县人民医院、铅山县人民医院、吉水县人民医院、峡江县人民医院、新干县人民医院、吉安县人民医院、乐安县人民医院、广昌县人民医院,这些医院只完成30%左右的工作量,特别是彭泽县人民医院到现在还没有招标,进度严重滞后。务请这些县级人民政府,现场办公、破解难题、抓住施工旺季、加快工程进度,确保今年年底前78所县级医院全部竣工投运。

同时,经省发改委沟通争取,国家今年又新增安排了我省13个县级医院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已经下达,项目所在地的政府和卫生部门要抓紧工作,尽快完成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确保这些项目在明年国庆节前全部竣工投运。

2、积极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的清理化解工作。

7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卫生部关于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1]32号),国务院医改办、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了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文件精神,按照“制止新债、锁定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坚持“谁举债谁负责、先清理后化解、先承诺后补助”的原则,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客观公正的态度,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用两年时间全面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债务。省里即将印发实施方案,请各地、各部门照此办理。

一要全面审定、锁定债务。纳入清理化解债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指政府办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长期债务,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的债务,纳入中央财政补助计算范围,2010年1月1日以后形成的债务,由各地参照国家做法进行化解。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清理核实,剔除不实债务,明确化债主体,锁定实际债务。债务审定要做到程序、过程、结果三公开。

二要分步化解债务。将审核锁定债务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剥离,由县政府特设债务专户,统一接纳、登记、管理,在2012年底前完成70%债务化解、2013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债务化解。各地要区分债务轻重缓急,明确偿债次序,优先偿还医务人员集资等个人债务。

三要严格制止新债。各级政府要落实卫生投入责任,足额安排公立基层机构发展建设的补助资金,不留经费缺口。要严格项目审批制度,计划未批准、资金未落实的项目一律不得实施。已批准实施的项目,不得扩大建设规模、不得提高建设标准、不得增加基层负担。

3、精心研究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工作方案。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31号)文件精神和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今年年底前要在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省政府初步考虑,从今年12月启动,年底前到位。

一要核定基药实施范围。在每个行政村(乡镇卫生院所在地除外)至少选定1所村卫生室和1名乡村医生建立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要严格村医的核定配备,原则上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村医,人口数较多的行政村,可参照乡镇卫生院编制核定的办法,按每千人口1.2的比例核定。这项工作,请省卫生厅会同省财政厅牵头研究、提出意见。

二要核定基药补助标准。在落实省县财政对村医专项补助和完成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偿的基础上,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村卫生室服务量等因素,合理核定村卫生室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财政补助标准,确定补助方式,使乡村医生的补助水平与当地村干部的补助水平相衔接。这项工作,请省财政厅会同省卫生厅牵头研究、提出意见。

三要核定养老保障水平。将乡村医生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采取政府补助的方式,积极引导乡村医生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水平和政府补助水平要与村干部的保障政策相衔接。这项工作,请省人保厅会同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牵头研究、提出意见。

以上三项调研事项,由省医改办统筹汇总,形成一个完整的实施方案,在今年10月上旬前报省人民政府审定下发。

同时,各地要大力扶持村卫生室发展,明确乡村医生职责,规范乡村医生管理,加强乡村医生培养,确保在今年年底前实现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要积极将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多渠道增加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收入,确保机构不跨、队伍不散,筑牢农村三级卫生网底。

(三)同步推进四项改革

一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去年已完成乡镇卫生院编制核定,今年要重点抓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核定工作。

二是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公平、体现绩效的考核分配机制。要合理确定绩效比例,使绩效工资收入向关键岗位倾斜、向业务骨干倾斜、向卫技人员倾斜。

三是推进药品制度改革,建立省级基药集中招标采购新机制,重点要组织实施好今年新增省级基药目录后的基药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确保基药供应及时、质量合格、价格下降。

四是推进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合理长效的多渠道经费补偿机制,把省里确定的七条补偿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基层机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三、全力确保基层综合改革如期完成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是推进基层综合改革的责任主体,县政府主要领导是推进基层综合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现在,县乡党委、政府换届都已全面完成,领导已到位,分工已明确。希望同志们赶紧进入角色、熟悉情况、开展工作。

二要加强协调调度。发改部门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建立督导机制,统筹推进改革。卫生部门是改革主力军、主战场,要积极主动作为,抢抓发展机遇,切实承担起具体改革任务。人保部门要研究细化人事、工资、医保等管理办法,为综合改革提供政策支持。财政部门要保障改革必需资金,强化资金监管。编制部门要加强编制的核定、使用和管理。对岗位设置、竞聘上岗、分流安置、收支核定等重点工作,简化审批手续,加快推进速度。

三要加强督促指导。要建立省、市、县医改领导小组联系点制度,按照“谁包保、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基层综合改革包保责任制,包政策宣传、保政策落实,包改革推进、保社会稳定。要建立跟踪督导和挂牌督导制度,派出督查组深入基层督促检查,重点督查政策执行、资金落实、工作进度等情况,发现典型、推广经验、纠正违规。

四要加强稳定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阳光操作、有情改革、稳妥推进,坚持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的基本要求。及时掌握、化解、消除不稳定因素,做到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在改革中保持稳定。

上一篇: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下一篇:述职评议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