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4-05-11

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共8篇)

篇1: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我县通过转变农业经营理念,坚持以开放的理念和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生猪、东安鸡、毛竹、银杏、柑桔、蔬菜等七大主导产业。生态农业亮点频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07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4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4098元,同比分别增长5.2%和17.39%。但总体上看,目前我县农业小规模、高成本、低效益的传统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城乡之间的差距仍未得到根本改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市场化的新形势,如何实现我县农业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研究,积极寻找对策,及时对症下药,以变被动为主动。

一、目前制约我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结构调整步子不大。虽说近几年通过多方努力,农业结构已逐步优化,初步形成了七大主导产业,但总体上产业规模偏小,再加上受传统农业影响,农民思想观念仍比较落后,多数农民仍死守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经济不放,经营着温饱型农业,粮油果菜样样有一点,样样又只有一点点,零打碎敲,不成气候,缺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应有的超前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精品意识、市场意识和创大业意识。面对农业结构调整,往往束手无策,看左邻右舍、亲戚朋友,易盲目跟风,普遍存在想调、怕调、又不会调。再加之农业总体比较效益低,不少村青壮年以外出打工、经商为主,在家从事农业的大都是老、少,由于他们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不高,市场意识不强,一定程度上也制约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2、农业产业化发展欠快。我县农业工业化发展较慢,目前全县仅有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大多以家庭作坊式为主,科技含量偏低,产业规模偏小,管理较粗放,缺乏应有的带动力和竞争力。有些企业加工同一产品,却各有品牌,难以形成合力,影响总体竞争力。外向型农业发展很慢,农产品外贸出口只有少量半成品。土地经营权有效流转不快,且规模小,无法进行规模经营。

3、农业标准化程度欠高。近几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我县38万亩水稻、16万亩柑桔、5.2万亩蔬菜得到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舜皇米业、龙凤米业、金源米业、舜峰牌柑桔、紫皮大蒜等5个品种通过了无公害品牌认证,农民对农产品生产安全和质量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我县人均耕资源少,面对千家万户标准化真正实施起来的确还比较难,再说已认证的产品产业规模较少,难以产生较大效益。

4、农业社会化服务滞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虽说有21家,但总体来说规模偏小,运作欠规范,抗风险能力和带动力不强。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滞后,我县有大小集贸市场22个,但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所有的集贸市场都是小型地域性市场,规模不大,设施不全,信息不灵,管理不善,流通不畅,无法形成大宗交易,难以满足农产品流通的需要。

5、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欠健全。各乡镇农技推广体制不顺,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业务素质欠高、知识老化,再加之他们又大都驻村,以行政工作为主,无足够的精力指导农业,难以适应当前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市场农业的新形势。

二、大力发展我县现代农业的具体对策措施

要加快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就必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转变增长方式为途径,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农民组织化和农业信息化。

(一)以七大主导产业为重点,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要按照“品种调新、品质调优、规模调大、科技调高、成本调低、流通调活、产业链调长”的要求,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对七大主导产业要重新进行科学合理定位,具体来说:

1、粮食生产。我县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要稳定种植面积,积极抢抓“湖南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为契机,重点抓好良种推广,合理调整品种结构,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着力抓好万亩高档优质稻高产示范片和万亩双季稻高产示范片的创建,同时适当扩大效益较好的旱粮作物,如优质玉米、马铃薯等种植面积,并注重水稻轻简栽培等一系列先进适用技术推广。

2、畜牧业。我县的“东安鸡”品牌驰名国内外,“水岭羊肉”吸引了大批周边县市的食客涌入东安,年发展生猪80万头以上。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做大东安鸡、优质山羊、生猪这几块养殖蛋糕,着力建好三条养殖走廊:即以井头圩、川岩、芦洪市等乡镇为主的东安鸡养殖走廊;以水岭、横塘等乡镇为主的优质山羊养殖走廊;以大庙口、白牙市、端桥铺、井头圩、芦洪市等乡镇为主的良种生猪养殖走廊。大力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努力推广标准化饲养、无公害养殖技术,加快推进我县畜牧水产业现代化进程。

3、毛竹。我县发展毛竹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县共有毛竹林面积24.14万亩,毛竹蓄积2472万根,可采挖竹笋资源每年在2000吨以上,毛竹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村达44个。现有竹产企业22家,主要生产竹筷、竹帘、竹胶板、竹砧板等产品,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但由于不少竹农思想欠解放,管理粗放,再加之投入过少,整体效益仍不够明显。我们要及时帮助竹农更新观念,大力推广竹林低改复壮技术措施,提高竹林单位产量。同时,正确引导竹木加工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毛竹产品向精、深、细加工方向发展,进一步扩大自身规模,创立自己的品牌,不断提高毛竹加工附加值,增加山区农民收入。

4、银杏。我县是“中国银杏之乡”,全县银杏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年产籽1000吨以上,所开发的银杏保健荼曾获湖南省第二届农博会银奖,银杏果脯获湖南省第四届农博会最畅销产品奖。开发银杏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充分挖掘我县银杏产业发展潜力,大力发展以银杏为主的中药村生 产,不失为我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大亮点。可近年来因农户管理不善或放弃管理,全县银杏产业发展已呈下滑趋势,早实丰产基地建设停滞不前,银杏产品加工小打小敲。当务之急是要整体规划我县银杏早实丰产示范基地,大力引进优良品种,搞好嫁接。着力开发银杏系列产品,做大做强天健银杏食品有限公司,鼓励扶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品牌,抢占市场,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5、柑桔。东安县是全国柑桔生产基地县、全省出口柑桔基地县。全县柑桔种植面积达17万亩,年产量9.8万吨,产值9500余万元。柑桔产业也是我县唯一被列为国家级优势产业带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但目前我县柑桔生产尚存在管理粗放,标准化生产意识淡薄,产后环节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下一步应建立健全苗木繁育体系,尽快建立良种采穗圃、苗圃和永久性良种繁育基地;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果园栽培管理,大力建设高标准的生态柑园;引进先进的果品贮藏保鲜和包装处理设备,采用商品化处理,提高我县柑桔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大力发展柑桔产品加工企业,拉长柑桔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

6、蔬菜。我县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达5.2万亩,其中紫皮大蒜、紫云生姜在省内外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目前我县蔬菜生产在布局上各自为政,种植面积小而分散,品种多样化,缺乏主导产品,没有形成规模,产品打不到外地市场;反季节蔬菜生产滞后,淡旺季产品调节能力薄弱,净菜生产尚属空白;蔬菜加工仅有几小打小敲的企业,且时产时停。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我县蔬菜产业的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县山地资源丰富,气候资源优越,土地污染少,适宜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有利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合理规划”的原则,进一步规划好高山蔬菜、设施蔬菜、早熟蔬菜的种植面积,努力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高产高效蔬菜生产基地。一要围绕市场需求,选择品种。二要做到合理布局,根据地理气候条件,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地方特色品种,因地制宜,确定本地主导产品。如大庙口、水岭等乡镇可以选择生产生姜、辣椒等高山蔬菜,石期市、芦洪市等乡镇可以选择生产白菜、萝卜、花菜、西红柿等;紫溪市镇、白牙市镇、东芦公路沿线发展紫皮大蒜,选择瓜类进行冬春季大棚生产。三要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进行连片规模性生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四要努力创办一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能与菜农形成利益共享的蔬菜加工、运销龙头企业,认真抓好蔬菜生产的技术指导、农业贷款、农业订单等工作,引导农户逐步接纳大规模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增强市场农业的观念。

(二)坚持用开放的理论和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在我县工业基础薄弱,人均耕地资源少,农业投入不足的现状下,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一是要扶优扶强农业龙头企业。要引导现有农业龙头企业转变观念,克服小富即安思想,树立创大业意识。要通过专项贴息、信贷倾斜、税费优惠,积极创造条件,与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姻”,促 其尽快上规模、上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公司+基地+农户”或“市场+公司+基地”等模式,以真正做到扶一个企业,富一方农民,活一片经济,带领更多的农民走向市场。二是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要把农业招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做到有人招商,有项目招商,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出台奖励政策,建好以七大主导产业为主的招商引资项目库,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并采取会展招商、代理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大力引进“三资”(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民间资本)投资高效生态农业。三是整合品牌,提高品牌的信誉度和知名度。目前我县农产品品牌除了“东安鸡”有较高的知名度外,其它品牌多而杂。我们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抓好品牌的整合,要充分利用我县稻米加工、竹木加工相对发达的优势,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科技含量,打造知名品牌,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四是加快土地使用权流转步伐。按照“农民自主,积极鼓励,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方针,加快土地使用权流转步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规模效益。

(三)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当前,农产品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大中城市已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因此,大力发展“三品”农业是形势所迫,市场所需,百姓所求,是提高我县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途征,也是我县农产品冲破绿色壁垒,进入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县的生态环境优势,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步伐,以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产为核心,以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为载体,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为突破口,着手建设好我县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安全农产品检测体系、加工质量体系和执法体系,对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实行全程质量管理。一是制订有关农业标准,使我县主要农产品生产有标可依,依标生产。建好一批无公害农产品规模化基地,做好安全农产品认证。二是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要组织农技推广人员深入各标准化生产基地,实行包片包户包岗制度,并及时分步制订有关主导产业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确保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到实处。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县级建好检测站,各示范基地、产地市场配好速测设备,四是加大依法护农力度。加强对高毒高残留农药、饲料添加剂及养殖业中激素的监管和农贸市场的管理,以促进我县农业标准化、绿色化健康有序发展。

(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我县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总体效益欠佳。可以说发展劳务经济是解放我县农村富裕劳动力,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的最有效出路。一是要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同时,立足当地优势,培育主导产业,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实现当地劳动力就地转移,这样既能促进农民增收,又解决了新农村建设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县芦洪市镇和石期市镇的“工业兴镇”,大庙口镇的“旅游兴镇”,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要 继续抓好“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等工程的实施,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三是要强化信息服务,千方百计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等一系列优质服务,以最大限度地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

(五)大力发展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农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城镇居民节假日喜欢回归大自然。我们要充分利用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树德山庄等名胜古迹资源优势,做足做好休闲、观光、旅游农业这块蛋糕。一是利用好精品农业示范园区,如七里坪生态农业园、伟华生态农业园、大皇岭优质水果示范园,发展休闲观光果园,让城镇居民节假日充分享受农村的田园风光。二是利用交通发达的水库、山塘,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若干个集吃、住、玩、游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园区。

(六)加快科技创新,增强生态农业发展后劲 一是加强“三新”(即新农技、新农机、新种子)推广力度,加快种子种苗工程建设。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三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加快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四是抓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进一步落实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和动物防疫联场带户责任制。五是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进一步健全乡村两级农科网,鼓励农技人员围绕发展生态农业创办农业服务实体或采用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直接参与生态农业开发。

(七)完善社会化服务,搞活农产品流通 一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抓好规范管理。要按照“民有、民营、民管、民享”及“谁有能力谁牵头”的原则,积极鼓励基层农技部门,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和贩销大户等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他们拓宽服务领域,逐步实行质量标准、产品品牌、生产技术、种子种苗、市场信息等各方面的统一服务,要努力规范运行机制,引导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生产服务和“产销订单”等多种形式,形成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二是积极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和各种中介组织。三是抓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要通过市场促营销,农民搞贩销,政府抓展销等途经,多层次拓宽市场领域,建好农产品产地市场,同时注重产品包装和产后商品化处理,抓好销地市场的拓展。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营造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1、加强领导,改进方法。各级各部门尤其是涉农部门要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要树立大农业、绿色农业、市场农业等观念,坚持用市场化运作、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等办工业的办法嫁接改造传统农业。用“反弹琵琶”的思路,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生产抓生产的框框。通过转移农业人口,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通过抓好一批精品基地、龙头企业、农产品产后加工营销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指导生产上也要从过去的面上指导为主,转向示范引路为主。

2、强化协调,形成合力。发展现代农业是个系统工程,光靠农业部门来抓还不够,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很重要。农口、财政、税务、科技、工商、商务、质检、国土、金融等部门要本着服务“三农”的宗旨,转变职能,强化服务,通力协作,形成合力,为我县现代农业的快速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

3、加强督查,落实政策。中央、省里近年来连续出台了扶持“三农”的一号文件,县里也出台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关政策,各有关部门要把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还要主动当好政策的推销员,把政策原原本本地传达到企业和农民。建议县委、县政府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扶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各涉农部门也要积极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不断研究完善扶农政策措施,不断改进扶农支农方法,使现有扶农政策发挥最大效益,为落实我县农业跨跃式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2: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陈惠娟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对于我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坚持“以现代装备武装农业,以科学技术引领农业,以现代理念经营农业”,走“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发展农业”之路,加快推进规模农业高效化,高效农业规模化,传统农业商品化,创新思路举措,突出八大重点,不断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一是围绕高效农业规模化,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项目、科技、人才优势,大力实施以创建高效农业规模化先行镇、示范村和特色基地为重点的“三创”工程。突出发展花木盆景、栽桑养蚕、瓜果蔬菜和优质畜禽四大具有规模、特色、效益、市场优势的高效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特粮特经、高效渔业、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加大设施农业的推进力度。进一步延伸花木、优质畜禽、蚕茧、瓜果蔬菜和银杏等五大产业链。进一步加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力度,培育成长型优质企业,积极打造技术创新后劲足、产品附加值高、品牌优势鲜明、产业发展牵引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引导规模大、品牌响的龙头企业到市外建立优质农产品原料基地,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和跨区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分布从自成体系的封闭型向广泛利用市内外资源的开放型转变,逐步建立开放型的农业产业结构。

二是围绕农业投入多元化,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投入体系建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各种关系,借助各种平台,创新组织形式,大力推进农业投商引资,把农业招商引资作为增强农业投入支撑、促进机制创新的重要工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手抓,高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引更多的“三资”投入。千万百计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农业经济的大发展。充分发挥支农项目的导向作用,培育新典型、新亮点。继续按照“设施现代化、技术更新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产出高效化”的“六化”要求,突出抓好生态健康养殖小区建设,大力推广“一园一场一社”高效生态种植模式,鼓励养殖、种植复合经营,并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努力建成一批规模大、特色明、效益高、生态好的现代农业小区。

三是围绕农业生产生态化,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生态体系建设。生态农业是遵循共生、伴生、互生、序生、再生等规律实现节约资源和集约高效利用,是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应以示范基地为典范,大力推广设施栽培农业模式、工厂化生态养殖模式、立体种植模式、观光休闲农业模式、绿化园艺业模式、种养加一体化经营模式和有机农业模式,逐步建立高效农业结构。围绕农业区域结构的调整和支柱产业的培育,研究、引进、开发和推广先进实用的种养技术,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支柱产业的现代化生产水平。加强农产品保鲜、贮运、包装的技术创新,力争在粮食贮藏技术、果蔬和水特产品的保鲜技术、水产品的保鲜保活技术、畜禽产品的保鲜保质技术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进一步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保护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保障绿色农业健康发展。

四是围绕农业发展科技化,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科技革命,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措施,农业增产增效的50%-80%来自科技进步因素。因此,要进一步增加农业科技经费投入,加强现代农业技术的研究、组装配套与创新;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大对先进农业技术成果的引进和推广转化力度;积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鼓励企业和个人向农业科技投入;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农业推广经验,试验建立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业技术成果的到位率和转化率。进一步加强测土配

方施肥、设施农业高效模式和配套等技术研究,在水稻高产栽培、蔬菜高效无公害生产、优质畜禽规模高效生态安全生产等技术攻关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加大粮食、蔬菜、桑蚕、水产等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大力推进优质生猪、如皋黄鸡的推广普及。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进一步强化农民培训工作,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力度。重点在培育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上求突破。

五是围绕农业生产规范化,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保护体系建设。坚持把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大监督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监管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及时消除问题隐患;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标准化种养比重;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切实落实各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检验检测、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水平。同时,积极探索和建立农业保险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农业保险体系。

六是围绕农业服务社会化,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农业推广服务新机制,加快公益性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探索和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积极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着力培育统一标志、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价格服务的农资连锁经营集团,探索开展农资、技术、信息连锁服务,建立高效、畅通、有序的农资经营新体系。大力推进信息畅通工程,逐步健全市、镇农业信息网络,加强农业信息发布,推进农产品网上经营。加快实施省厅“四电一站”项目,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七是围绕农业产品市场化,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流通体系建设。当前,我市高效农产品市场体系还不健全,现有的营销渠道远远不能满足高效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和大中城市之间集散流通平台尚未建立,大量质优价廉的鲜活农产品无法实现及时的集、疏、运,农产品“卖难”问题日益突出,这已经成为制约高效规模农业的突出瓶颈,因此,必须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发展精深加工业和现代流通业,促进农业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开放型农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从“产加销为序”的资源主导型向“贸工农为序”的市场主导型转变。根据我市实际,以食品加工业为重点,围绕大米、小麦等主导产品,深入开展食品新产品的研制和精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使其成为竞争优势型产业和品牌产品。加大招商建场(市场)力度,鼓励和吸引境外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专业市场,发挥市场对高效农业扩张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各类农产品流通企业更多地采用先进的贮运设施,更多地运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商务、超市、连锁、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把鲜活农产品和加工品销到国内外大市场。

八是围绕利益联结一体化,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合作体系建设。让合作成为强农富民的动力,互帮互助共同致富,全市120万农民已经欣然接受并积极投身农民合作组织这一互助方式。要重点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村干部、返乡创业能人等四大主体带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发展成员100人以上,带动农户500户以上或基地面积500亩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速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进程。重点抓好连片流转100亩以上的土地股份合作建设,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和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发展土地股份合作注重与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相结合,与特色产业相结合,与农业龙头企业相结合。把社区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安全、效益最好的项目上去,确保资产的安全与增值,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防范风险,切实维护股民利益。完成改制工作的社区,重点解决股份合作社对外经营、拓宽收益来源上存在的问题。除土地等资源性资产变现、出租收入外,积极拓宽其他明确的、固定的收入渠道,确保年分红率不低于章程规定。

篇3: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天津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特点与主要问题

(一) 现状与特点

2009年, 天津滨海新区克服经济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实现了二三产业协调联动发展。全年生产总值完成3810亿元, 比上年增长23.5%。其中, 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33亿元, 增长20.8%, 在三次产业比重中达到32.4%, 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42.3%。

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目前呈现六大明显特点:一是商贸业规模继续扩大, 滨海新区多层次的商圈格局基本形成;二是物流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三是金融业发展态势良好;四是会展业规模逐渐壮大;五是服务外包业发展迅速;六是总部经济初步形成。

(二) 主要问题

天津滨海新区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 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依然较低, 在滨海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更低。金融业的发展规模与金融业的产业地位不相称, 与滨海新区作为我国经济新增长极的地位不相称。2009年, 天津金融业增加值仅有480亿元, 而同期上海、北京分别达到1800亿元和1700亿元。天津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5.6%, 不仅低于上海、北京, 甚至低于重庆。金融创新空间有限, 同质竞争日趋严重;天津金融改革创新的独创性正迅速变淡。此外, 还存在生产性服务业不能支撑滨海新区制造业发展, 传统服务业层次较低, 服务业集聚区少且水平低以及服务业人才短缺、技术落后、缺少品牌等问题。

应采取的主要举措

(一) 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应加大与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及保监会的沟通力度, 积极争取各类金融创新措施在新区先行先试, 并在实施中给予及时指导和支持。尽管天津金融改革创新整体稳步推进, 但还应突出重点, 争取全国影响。各类资本市场的创新做法, 应积极与国家相关部门沟通, 争取国家从推动北方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出发、从建设北方经济中心的高度出发, 加以支持。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 形成规模、产生集聚。天津应充分利用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的品牌, 延伸和拓宽业务范围, 加快建设有形市场, 充分发挥市场功能。将金融改革创新的着眼点落在与当地产业需求更紧密的结合上, 把最基本的业务做实、做大。推动产权交易中心、股权交易所等相关资源的整合, 建立统一的股权交易平台。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 在滨海新区设立全国性的柜台交易市场。同时, 推进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天津贵金属交易所的建设, 探索设立更多新型交易市场。解决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未来发展有关问题, 科学确定发展方向和重点, 引进一批重大金融机构和重点金融项目, 整合金融资源向于家堡功能区集聚。

(二) 重点发展制造业相关服务业

如今,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生产, 而是将行为触角延伸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或改进、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产品的报废以及产品的解体或回收。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不再仅仅提供产品, 而是提供产品、服务、支持、知识和自我服务的“集合体”。而且, 服务在这个集合体中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 成为增加值的主要来源, 制造业同服务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滨海新区应该充分利用制造业发达的优势, 积极发展制造业相关服务业。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采取对外开放的战略, 进一步放开服务业市场,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大力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吸引世界各地的生产性服务企业, 拓展天津的服务业市场空间。应发挥滨海新区的有利条件, 打造自身的优势产业, 扩大国际合作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和人才, 增强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形成良性的产业集聚效应。

(二)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一方面, 优化传统服务业品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龙头服务企业, 对品牌创立、管理与延伸进行战略规划, 由传统的接单经营转向品牌经营。

另一方面, 提高服务业的信息化水平。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 提高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 特别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 从整体上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发展能力。

(三) 加大服务业集聚区的投入

加大政府引导资金投入, 扶持重点服务行业, 通过规范税费、强化管理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放宽集聚区准入标准, 鼓励民间资本投入, 发挥民营经济在集聚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 大力培育服务型人才

探索企业、社会、学校三个培训主体互动合作的培训架构和模式, 推进服务人才培训社会化, 加快培训具有服务业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构建高端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 在培养复合型高级服务业专业人才方面形成规模。

(五) 推动技术创新

鼓励设计、创意和科技服务等服务业企业、研发机构以及产学研联合体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对其成果转化项目。经认定符合条件的, 可予以享受有关优惠政策。支持服务产品研发, 企业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可按实计入管理费用;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增长10%以上的, 可按照规定再按其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对符合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要求的现代服务业领域技术创新项目, 可通过“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专项资金给予一定支持, 加速其产业化进程。

(六) 实施品牌战略

篇4: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 十七届三中全会 二元结构体制

Speeds up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overall plan development several ponders

Zhao Jiaguo

Abstract:Nowaday,the socialism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becoming the hottest issu.From the Third Session of the Seven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Party,our country decided to speed up this advancement and work hard to promote the schedul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If we want to fulfil this spirits and realize this objects,we must realise soberly the contradiction and problem which have been existed in ou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spect.We must face up thechallenge,shape the finacing mechanism in various dimensions,form the power machanism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on,upbuild the change of the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explore the various beings ofthe countryside land circulation and moderate largescale manegement and raise the urbanization leval deligently.

Keywords:Schedul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 The Third Session of the Seven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Party Dual structure system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2-0092-0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根本要求,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之一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要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直面困难和挑战,政策上有新突破,举措上有新实招,对农民有新实惠,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必须充分认识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点和落脚点,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1.1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要求。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稀缺。在人地关系高度紧张这个内在基本矛盾制约下,要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进而实现农村小康,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农村外部条件的改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来谋划农民增收。所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发展作为根本要求,决定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1.2 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迫切要求。

按照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均GDP达到700~1500美元之间,农业在GDP中比重下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到30%,城市人口超过50%,就可以断定这个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的显著特征就是:农业和工业处于平等发展机会和权利,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不再是农业,也不需要从农业吸收资本等要素来实现工业化,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由农业转为工业和非农产业,农业成为了工业反哺对象,这个阶段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上述三个指标,前两个指标我们已经达到,只是城市人口这个指标没有达到。根据这一规律,如果我们还不考虑统筹城乡发展,就会进一步扩大城乡差距,就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1.3 发生了重大变革的农村社会结构对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城乡利益格局的调整,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大批青壮年劳动力从务农向务工经商转变,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现象日趋明显,农村养老、儿童教育、家庭稳定出现了新情况,对加快城乡实现教育、卫生、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制度接轨提出了新要求。

1.4 农村社会形态的根本性变化对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大批农民逐步离开土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传统农民正向现代农民转变,传统农村正向现代社区转变,农村组织形式趋于多元化,农村的社会结构、分配结构发生重大变动。传统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架构已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发展,迫切需要从统筹城乡着手,对整个社会管理架构进行深层次变革,整体推进农民向居民、村庄向社区、农村经济社会形态向城市经济社会形态的重大转变。

1.5 拉动国内消费市场的现实选择。

从产品需求的角度来看,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仍然占全国人口总量的大多数,农村的消费需求对社会总需求具有重大影响。只有让农村人口的消费潜力和消费市场得到应有的发挥,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发展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拉动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挖掘农村消费潜力,这是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现实选择。

2.我国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大力气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使我们备受鼓舞,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统筹城乡发展还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尽管近30年来城乡发展都保持了良好的态势,增长速度也很快,城乡居民收入也都增长了5倍以上,但是,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偏低、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化不强的特征并未根本改变,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扩大。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2.57∶1。到2006年上升到3.28∶1。城乡之间发展差距在日益扩大。

2.2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水利、交通、电力、通信条件较差。目前全国还有2.5亿农民饮水安全缺乏保证,近100个乡镇不通公路,近1万个乡镇不通沥青路和水泥路,约200万户农村人口用不上电。一些地区村镇布局不合理,垃圾处理、生态保护设施缺乏。

2.3 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别非常明显。尽管我们在这方面向农村倾斜,确实也带来了发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的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滞后,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以及其他社会公共服务方面,城乡之间的差别也非常明显。

2.4 农民的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没有得到有力保护。这突出表现在:一是农民土地权益还未得到有效保护,低价征收征用农民土地、补偿不到位等问题较严重,征地纠纷频繁发生。二是农民无论是政治参与度、诉求表达机制、其他社会公共权利方面与城市居民也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农民工的权益保障还有差距,农民工工资水平较低,最低生活保障、工伤保险、子女教育、廉租住房等权利缺乏有力的制度保护,亟待解决。

2.5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远未建立。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但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需要下更大决心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尤其在规范转移支付、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强政府支农资金管理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此外,建立覆盖城乡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形成促进农村土地依法流转的机制等统筹城乡发展深层次改革方面,需要加大改革力度。

3.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选择

3.1 要大胆创新有关体制机制。

3.1.1 要尽快形成多元化融资机制。设立统筹城乡产业投资基金,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建立区域性非上市公司股权柜台交易市场和林木产权交易市场,盘活农村资产。设立各类农副产品期货交易,使农民和农业企业实现套期保值,抵御市场风险。在农村金融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开展村镇银行、农村信贷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及小额信贷组织试点,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发挥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等市场运作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建立和培育土地质押担保中介机构。逐步构建农民土地质押的风险分摊机制,形成多元化融资渠道。

3.1.2 要形成建设新农村的激励机制。政府资金是统筹城乡发展不可或缺的,但全靠政府资金也不现实。应在政府引导下逐步构建以财政投资为导向、以信贷资金为支柱、以集体和社会资金为补充、以保险资金为保护的多层投资保障体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3.1.3 要加快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资源和要素的流动,关键在于改变城乡二元体制。户籍是城乡二元体制的一个方面,但它只是表象。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附在户籍上的其他东西更多,这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要素自由流动的要求。

3.2 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3.2.1 要求走出一条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结合的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提高城镇化水平的过程,实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城镇化水平不仅是优化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关系,更重要的是优化国民生产总值分布的比例关系,以及未来经济发展因素的比例关系。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投资成本低和比较效益高的优势为动力,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3.2.2 要切实解决已进城农民的落地生根问题。按统计,2006年底有2亿多人口户籍在农村,每年有半年以上在城镇居住。由于没有稳定的就业,没有稳定的住房,也没有被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农民进城后安定不下来。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好,否则,城镇化就是一句空谈,甚至会形成大的社会矛盾。只有当农民到了城镇、就业状况和生活水平比过去更好时,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民向城镇转移。

3.2.3 要将新农村建设作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来抓。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农民逐渐减少的过程,新农村建设必然和城镇化是同时进行的,如果没有城镇化,眼睛光看着农村,搞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失败的。新农村建设实质就是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而且要把城镇化放在最主要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3.3 探索农村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的多种形式。

在新时期,要大胆探索,对土地重新调整予以清晰和明确的限制,允许农地使用权进行抵押,设计和颁发统一的土地证书,建立土地登记体系,有效地保护妇女的土地权利,颁布有关解决土地纠纷仲裁的规定,解决集体土地所有制性质的模糊性问题,让农民真实享有土地财富,激活并释放农村巨大的土地资产,以拉动内需,实现城乡和谐共荣,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为稳定的支撑,彻底改变一直以来农村土地不能像城市土地那样直接进入市场流转、在非农建设对农地的征用中,农民不能获得谈判地位,致使低价征用成为可能等社会不公。

篇5:我县水产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的成功经验

(一)“一村一品”打造了板块特色。

以“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打造水产大县是××省委省政府制订的水产发展战略。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450余户村民,5000多亩精养鱼池全部实行网箱养鳝,总规模达6万多箱,户均有网箱130余箱,户均年收入8万余元,真正把先锋村变成名副其实的“黄鳝先锋村”;仙桃市排湖渔场有渔民3000多人,集中连片1万亩精养池,全面实行虾蟹混养,仅此一项,年人均纯收入近万元,是该市规模最大的螃蟹供应基地;潜江市积玉口镇是“虾稻连作”新技术发源地,养殖规模由最初的100亩发展到现在的全市达10万亩,大型加工企业就有3家,仅小龙虾出口一项年创汇就达6000多万美元;武汉市汉南区规划建设了一个2万亩连片的高标准现代化螃蟹养殖示范基地,今年的全省水产现场会放在该区召开。正是这一个个板块打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水产大县。

(二)“虾稻连作”创新了养殖模式。

××各县(市、区)发展水产非常注重科学新技术的推广和养殖新模式的探索。潜江市积玉口镇农民刘主权通过多年的探索,发明了“虾稻连作”养殖新模式,被誉为“虾稻连作”第一人。该技术通过当地老百姓的推广和实践,总结出了一整套虾稻连作种养模式技术规范――“克氏原螯虾与中稻轮作技术”,并在全省和全国予以推广。该技术的应用,亩平增收能达到20xx元左右,让当地群众得到了很大实惠。在“虾稻连作”新模式的基础上,该市赤湖村又创新了“虾油(油菜)连作”新模式,现已连片开发20xx余亩。汉南区发展生态高效渔业,改变传统养殖模式,利用标准化池塘配套微孔管增氧设施,采取种草投螺、调节水质生物防病等生物操纵技术,实行集约化养殖,大幅度改善鱼池生态环境,提高了蟹池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了养殖产量、养殖效益、生态环境几方面的有机统一。

(三)连片开发提高了规模效益。

没有规模就没有产量,没有产量就没有效益。××各县(市、区)在发展水产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的土地和水利资源,注重连片开发,向规模要效益。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发展网箱养黄鳝,规模达到近6000亩,占户均耕地的2/3以上,收获季节,该村黄鳝日交易量达2―3万斤,成为周边各地最大的黄鳝批发和交易市场;潜江市“虾稻连作”规模10万亩,部分村的稻田全部实行了“虾稻连作”,最大的连片4000多亩;武汉市汉南区湘口镇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集中连片建设2万亩高标准健康养殖板块示范基地,规模全省第一,场面十分壮观。他们在连片开发的同时,着力完善养殖区内电、路、机械、养殖水源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渔业生产和抗灾能力,实现了农(渔)民增收、农(渔)业增效。

(四)上下联动激活了服务机制。

现代水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优质产业,当地各级党委政府对水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力度非常大。仙桃市把发展水产作为“三高”农业的重点,全市设立精养鱼池开挖专项补贴基金,补贴标准是200亩连片每亩补贴200元,300亩连片每亩补贴300元,400亩连片每亩补贴400元。潜江市狠抓小龙虾产业,着重在稳定扩大面积,落实扶持政策,完善养殖技术和提高产量效益上下功夫,出台了苗种基地补助和养殖基地“以奖代补”政策。汉南区把农业项目资金进行捆绑,三年内先后投资7000万元建设2万亩高标准生态健康养殖螃蟹示范基地。有了政府的推动,农民的养殖积极性和投入积极性大增,先锋村不但成立了黄鳝专业合作社,社员还自主筹资400多万元建设了一个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先锋村黄鳝交易市场”。仙桃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32个,发展加工企业13家;潜江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09个,发展加工企业8家。“产加销”一条龙综合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二、湖口与××部分县(市、区本文来源:查字典范文网

fanwen.)发展水产优势之比较

就全省而言,江西水产比××水产更有名,起步也比××要早,但近几年,××水产发展势头很猛,有后来居上之势。县(市、区)的情况大致也是这样。单就湖口与我们这次参观的××部分县(市、区)而言,从客观上讲,各有其优劣。

篇6:关于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我县工业经济基础差,底子薄,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怎样才能突破发展?通过对我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研,得到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深化企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依托自身优势,广泛招商引资,积极培育工业支柱,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规模总量不断扩张,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以矿产、加工、建材、化工、水电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近几年,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全县生产总值得到了大幅度增长。2007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6.87亿元,同比增长45.2%;实现工业增加值2.5亿元,同比增长71.2%,产值和增加值总量分别是2002年的5.1倍和5.7倍。工业提供的税金3250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处于全市第二位,总量跃居全市第四。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从产业结构看,2002年我县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7.80、16.75、45.45。近年来,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四大支柱工业逐步形成并快速壮大,促进了工业经济发展。2007年我县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34.9、28.1、37,工业在三大产业中占的比重有所提升,工业对GDP的贡献明显提高。

二是规模工业总量逐年增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 12 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经济整体效益提高。工业整体利润大幅增长,2007年累计实现利润1.04亿元,增长5.9倍,是近五年来的新高。

三是矿石采选业拉动作用明显。2007年,钰宏旺、汇丰公司实现产值双过亿,共计达到3.84亿元,同比增长95.3%,占规模企业的77.1%,拉动规模工业增长66.8个百分点。四是工业园区建设初具雏形。目前,从中厂、构朳两镇到县城这一带,百益酒厂、110千伏变电站、天裕公司木瓜深加工、九泰药业有限公司、庆华有限公司、安凯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恒泰丝绸有限公司、安康通用公司白河分公司、逸酒酒业有限公司、白龙水泥有限公司、钰宏旺公司、汇丰公司、12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建设等工业企业串连成片,涵盖加工、建材、化工等支柱工业的新型工业园区初具雏形。

二、我县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工业经济总量、发展基础、发展环境、成分结构等方面来看,我县工业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经济总量较小。200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7.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户数少,大多数企业处在成长期,大企业不够强,小企业不够多。二是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不断增大。近年来,煤、电、油、运和农业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价格已普遍上涨,增加了生产成本,压缩了盈利空间。三是工业基础薄弱,管理模式落后。大多企业基本上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传统的固定管理模式和“家族式”的管理方法,缺乏创新、竞争、市场意识,经营随意性较大,没有长远发展计划,缺乏现代科学管理。四是县域企业融资环境不佳。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融资担保体系,县域新办企业普遍实力小、缺乏可抵押资产,寻求工业贷款非常不易,造成部分企业主要是靠自身资本积累滚动发展,扩大建设规模和设备改造都十分缓慢,特别是企业进行技改后,流动资金紧缺的困难更为突出。五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后劲乏力。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初级产品多、深度加工和终端产品少;低档产品多,中高档产品少;劳动密集型产品多,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少。我县工业传统产品基本上是小水泥、小矿山、小化工厂。2005年以来,全县规模工业主要依靠铅锌矿采选业支撑,目前,受金融风暴影响,采矿业的风险越来越大,铅锌矿采选业在2008年下半年基本处于停产状态。新培育的农副产品加工刚刚起步,新投产的企业大项目不多,短期内对全县工业经济增长贡献、带动作用不明显。六是仍然存在服务不到位现象。个别部门思想仍然不够解放,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现象,仍有极个别部门存在吃拿卡要现象。

三、突破发展工业的对策和建议

虽然我县工业发展存在一些“先天不足”,但实现突破发展亦具备了几个比较好的条件。农副产品原料充足,可供加工的农产品多,非金属矿产储量大,品质好;县委、县政府发展工业的信心足、力度大。要立足实际,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做大扶强骨干企业,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突破发展。

一是抓战略部署,在强县富民上抓突破。就白河而言,仅靠农业只能解决温饱,要富民富县潜力在工业。要始终把大办工业、办大工业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和主攻点,坚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培育骨干企业,增加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业运行质量。二是抓做大扶强,在骨干企业达产达效上求突破。继续做强矿产、加工、建材、化工支柱工业,重点抓好一批主导产品突出、经济效益好的规模企业,巩固现有矿产骨干企业,加快钒矿、磁铁矿、硫铁矿开发及水泥粉磨站项目建设步伐,扩张矿业、建材经济总量。三是抓方向定位,在主攻特色上求突破。特色就是优势,是竞争力,是生产力。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坚持走培育特色、工农互动、协调发展的路子,立足白河万亩木瓜、10万亩桑园、6万亩黄姜、年出栏十几万头商品猪的资源优势,引资嫁接改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长特色产业发展链条,在产品转化增值上实现新突破。

四是抓招商引资,在项目带动上求突破。围绕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部署,今后仍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工业扩张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培育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主导产业,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内部主导产业的更替转换,使工业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要真正形成人人找商机、个个抓招商的氛围。同时,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引导招商引资的主体逐渐由政府部门向社会团体转变,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步入社会化、市场化轨道。

五是抓环境建设,在形成洼地效应上求突破。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要求,着力建设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要进一

步简化办事程序,强化服务理念,规范办事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形成全心全意、热情主动为投资者和企业家服务的良好工作机制和作风,让投资者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要努力规范收费行为,实行“阳光工程”,明确收费项目,挂牌公示收费标准,严格建立收费明白卡制度、一次性协商收费制度,坚决杜绝“三乱”现象;要努力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的人文氛围。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全民对投资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人人关心投资发展环境,人人都是投资发展环境”的共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为打造一流的投资发展环境做贡献。

篇7: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均衡发展。制定了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划和实施方案;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高标准完成了“六有”和“合格学校”等多项建设任务,各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建立了残疾儿童和家庭困难儿童资助体系,全县普通儿童入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突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及时落实了公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并向农村教师倾斜。这些措施促进了我县教育的均衡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目前我县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乡镇中心学校、村小与城区学校间的差距仍然明显。一是基础设施差距较大。农村学校的教学配套用房匮乏,电脑、投影仪等现代教育设备数量较少;个别中心学校没有学生宿舍,学生寄宿在附近居民家中,卫生和安全都没有保障。二是师资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日趋老化,“老民师”等教师人数众多,村小教师多为即将退休教师,且英语、理化、音体美等课程教师严重缺乏,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三是学生数量不均衡。农村学校学生数逐年减少,多数村小在校生不足百人,有的一个班级才十几人,没有人气、财气,被忽视和边缘化。

针对我县当前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是统筹教师资源,提升均衡发展师资力量。一是建立科学的师资力量补充机制。积极通过招录、支教等形式,逐步解

决教师年龄老化和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二是加强教师培训。教育部门要多为农村教师、一线教师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要经常组织教育专家到农村中小学进行业务指导,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及时地传播到农村学校,可以实施研究人员“挂校包班工程”,让研究人员定期到挂包学校班级研讨、听课、辅导教师,同时要督促各学校认真实施“校本培训工程”。三是加快对口支援和支教活动实施。教育局要督促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根据农村各个学校学科缺乏情况,有针对性选拔专业教师支教,要延长支教时间,从一年增加到二年或三年,并对工作实绩予以考核。四是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在高级职称评聘和表彰奖励中的比例,城镇教师晋升高级职称也应具有一定年限的农村学校任教经历。五是严格控制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目前我县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的人数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教育的均衡发展,应调整相关政策,及时加以控制。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均衡发展硬件条件。一是制定科学规划。根据教育实际情况和区域现状,制定中长期教育建设规划,并把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去,优先予以实施。二是进一步加快乡镇学校的整合进度。要明确永久保留学校、过渡保留学校和撤并学校,控制过渡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的永久保留学校。三是加快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建设。大力普及现代远程教育设备,通过先进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用信息化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四是积极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集中建设好中心学校的学生食

宿设施,以便于对学生生活进行照顾和管理,从而解决好“留守儿童”的住宿、饮食、安全问题。

三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均衡发展投入力度。一是政府要继续发挥好作用,切实落实教育经费“三增长”的要求,同时教育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以项目建设推动我县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二是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活动,鼓励支持发展民办教育。三是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监管,定期对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避免不合理使用和盲目负债建设等情况影响教育均衡发展。

四是创新教育和管理方式,加快均衡教育实施步伐。一是通过政策倾斜和制度安排等手段,为普通学校和薄弱学校发展提供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他们发展“小班化教学”、“国学教育”等特色教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留住学生,转变落后局面。二是县城知名中小学可以像实验小学那样积极采取集团性、分校式办学模式,实现学生就近入学,促进城区教育水平均衡。三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检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定期对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篇8:加快赣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纠正误区, 跳出传统, 着力发展多功能现代农业

实现赣州农业从传统型向效益化、规模化、生态化、现代化转变, 应做到“三个必须”: (1) 必须增强重农意识。不断增强“农业丰则基础强, 农民富则国家盛, 农村稳则社会安”的重农意识, 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和构建和谐农村的重要形式,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经济基础。 (2) 必须开发农业新功能。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 壮大优势主导产业, 优先重点发展果业、生猪、甜叶菊、纸业原料林、油茶、蔬菜等六大农业优势主导产业, 培植烟叶、草食畜禽、特种水产、竹业、黄鸡等区域特色产业, 继续提高农业的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功能, 努力开发农业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功能。不断扩充农业产量, 提升产品效益, 打破产业界限, 把农业与二、三产业结合, 如发展石城白莲观光、安远脐橙采摘、大余花卉观赏等旅游休闲农业。 (3) 必须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实施“阳光工程”, 鼓励培养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种养大户、农业企业家替代传统农民, 增强农业吸纳先进科技, 运用现代设施、机械和管理技术的能力, 增强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的能力。

二、着眼对接, 提升水平, 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持续建设“五大体系”: (1) 强化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建设, 健全工作机制, 逐步对进入超市、高校的农产品开展安全抽检工作。 (2) 完善标准体系。从生产环境、种子种苗、种养技术、药物残留、保鲜、贮运、加工等环节开展研究, 制定脐橙、黄鸡等主导和特色产品标准, 逐步形成以国家标准为主, 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 (3) 健全推广体系。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提高利用“生物防治、资源节约、生态安全”等技术的能力, 推广“以螨治螨”、畜牧“四化一园”小区等生态技术, 提高对基层动植物疫病的防控力, 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 (4) 畅通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的规划和建设, 在现有赣州市水果批发市场的基础上, 组建花卉市场、畜禽鲜活类和加工类市场, 在有区域特色农产品的县市组建区域市场, 规范农产品经济合作组织和农产品物流网络建设。 (5) 严格执法体系。组建市、县两级农业综合执法队伍, 形成“市有支队、县有大队”的格局, 加强对市、县两级农业执法的监督, 对市场、基地开展农业综合执法, 打击伪劣农资, 保障农产品安全。

三、增加投入, 夯实基础, 努力提高发展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

做到“四个坚持”, 提高发展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 (1) 坚持投入渠道。通过财政、金融、民间资本等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提高财政资金用于农业的比例, 发挥农村小额信贷对农业的支持作用, 做好招商和项目农业两篇文章。 (2) 坚持建设内容。重点建设影响农业长效性、公益性、服务性、辐射性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如农业机械、河道疏浚、农田改造、病险水库维修等, 全面提高农田增产增收和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 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 (3) 坚持主攻方向。结合“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 发展高效生态、科技示范、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美化环境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 (4) 坚持节约理念。树立集约化生态循环理念, 发展节约型农业, 合理引导农村节约集约用地, 推广秸杆还田能源建设项目, 倡导“猪沼果”、“猪沼鱼”立体养殖, 大力实施沃土工程、测土配方项目等。

四、深化改革, 更新观念, 增强现代农业建设活力

建设与加工、运输、服务、信息等二、三产业紧密融为一体, 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高效益的“大农业”, 实现农业、休闲业交叉融合, 农业生产与城乡绿化相融, 先进的科技、设施与先进农艺交融, 实现城乡相互渗透和融合。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必须在保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稳定的基础上,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采取转让、租赁、承包、入股、转包、联户开发和国家征用等形式, 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二是培植农业品牌。加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步伐, 走农业精品化、品牌化的道路, 争取有一批新的农业企业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IS09000、IS014000、HACCP、GAP等方面的认证。三是建设沿海和港澳农产品供应的承接地,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农民实用技能培训, 鼓励农民外出务工。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2].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

上一篇:2018年秋季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下一篇:2017年3月13日-2017年3月17日发行监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