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精准扶贫讲话稿

2024-05-10

党建精准扶贫讲话稿(通用9篇)

篇1:党建精准扶贫讲话稿

以党建引领精准扶贫

**镇拉拉岭村是十三五国家级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7户,487人。拉拉岭村座落在燕山脚下,位置偏僻,地理条件较差,村民分散居住在三条大沟、十条小沟的三十个自然片区。村集体没有任何经济收入来源。自市总工会驻拉拉岭村脱贫工作组入村以来,把扶贫开发作为村党支部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努力找准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的结合点,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实现了拉拉岭村2017年脱贫出列,全村2017年底脱贫出列143户,481人。

一、坚持支部统揽全局,抓产业上项目,用经济杠杆拉动精准扶贫

一是调优农业结构,通过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脱贫。驻村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积极调研,制定了遵循价值取向和市场规律的农业发展规划,决定在全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调精调特调优种植结构,减玉米、种板栗、增谷子、扩大杂粮、食用菌等特色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绿色食品基地面积,发展优质高效林果业。2016年,驻村工作组向市总工会申请扶贫资金,免费为村民发放4万株板栗苗,2017年又为村民免费发放了1.5万株板栗苗。村内适合栽植板栗的土地已全部栽植上了板栗,并在树下套种了谷子、大豆等精品杂粮,全村共计增加了700多亩板栗,为形成板栗产业,实现长期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大上畜牧养殖类产业项目,通过增强经济实力带动脱贫。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征求村民意见,决定围绕绒山羊、生猪、溜达鸡等畜牧类养殖,积极发挥拉拉岭地域特色,以合作社牵头,全民发动,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和工作组扶贫资金上项目,千方百计促进牲畜存栏数扩量、提质、增效,增加村民财政收入。2016年,我村以村集体鹿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采取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或自行养殖两种方式,养殖绒山羊920只、生猪172头,贫困户人均增加收入600元。2017年,全村贫困户入股以绒山羊、生猪、肉牛、蚕、柴鸡养殖和中草药种植为主要内容的各养殖、种植合作社,成为股东,并实行保底利益分红,目前,按照入股财政扶贫资金10%的分红已经全部兑现。

三是拓宽增收产业途径。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将我村列入了第一批300KW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目前该项目已经完工,并已并网发电,此项目可使部分贫困户直接受益,同时,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万元。另外,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积极协调投资商对喇嘛岭上的罗汉洞景观进行修复,并对毗连的蛇仙庙进行重建。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工,总投资207万元,可作为我村乡村旅游的主要内容,吸引游客前来参观,通过食宿和销售土特产品增加村民收入。

二、突出党员主体地位,强素质提能力,用示范引带推进精准扶贫

一是增强党员责任意识。加大党员教育培训力度,利用

农闲时节和晚上的空闲时间,开展党员“两学一做”活动,由驻村第一书记讲党课,举办党性教育、思想解放教育、廉政建设等专题讲座,让党员干部接受最前沿教育,让每个党员都动起来,主动承担起脱贫攻坚的责任。十九大召开以后,驻村工作组召开全村党员大会,积极宣传十九大精神,驻村第一书记详细讲解了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农村和扶贫的重点内容,并对将十九大精神宣传到村民家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拆除“双违”和清理“三堆”工作中,村书记和村主任从自家亲属做起,亲自上场,带头拆除“双违”和清理“三堆”。

二是提高党员素质能力。积极借鉴职业教育新方法,为解决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短缺问题,在村活动中心、党员中心户、农业合作社等地方设立教学站点,将农田水利知识、种养殖技术等送到党员群众手中,尤其是专门邀请板栗种植专家给党员进行授课,由党员进行辐射宣传,教育培训其他贫困户,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发挥党员引带示范作用。探索组建村集体主导、村民入股的集体合作社模式,鼓励党员干部主动带头,通过建立产业基地、兴办合作社等形式,带动贫困农户实现分红、务工“双重”收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做到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就有党员牵头,有产业培植壮大的地方就有党员参与,有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就由党员带头顶上去。如我村支委魏文双不等不靠,积极带领本组村民建设扬水站,确保农田增产增收。

三、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打基础固根本,用组织力量推动精准扶贫

我们以建强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为目标,把村级党组织建成扶贫开发的“主心骨”,统筹党建和脱贫攻坚,抓产业、抓项目、抓服务,实现双促进。我们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适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农村党组织为核心,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积极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一体化发展模式,让党支部成为合作社里贫困户的靠山。同时,我们建立了党组织推动脱贫攻坚机制,开展村务监督,落实“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工作制度,让党组织站到扶贫开发“前台”;打造带头脱贫攻坚党员队伍,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中,我们积极组织党员代表入户走访、调研,开展工作,把扶贫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党员干部的主渠道。

以上就是我们驻村工作组和村党支部在党建引领精准扶贫工作中一些做法和经验,目前,我们村思想统一,全村上下有信心超额完成今年的脱贫任务。

篇2:党建精准扶贫讲话稿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我局按要求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奎同志任组长,对工作负总责。党组成员、副局长邓会同志具体分管抓落实,由办公室牵头,财务科、资产管理科具体承办,确定了具体工作联系人员,做到了责任到位。

二、落实帮扶措施,注重帮扶效果

(一)做好对口帮扶工作

今年我局联系的为丽春镇长廊村,后由市农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协调继续与小鱼洞镇大楠村结对。年初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奎同志带领相关科室同志前往小鱼洞镇大楠村进行工作对接,结合上一年的帮扶项目,对大楠村灾后重建、基层组织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了解,并与大楠村村支两委就该村灾后农房重建、产业结构调整、群众致富增收、当前最迫切需要改变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唐奎局长带领党组一班人多次到省、成都市及其他区(市)县友好单位“跑关系”,为大楠村争取到位帮扶资金18万元。同时我局还结合机关后勤保障工作特点,帮助他们做好农副产品销售的宣传,拓展销售渠道,在同等条件下局属服务中心还优先从该村采购农副产品,切实为农民增收作出贡献,切实把帮扶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市经济发展作贡献

篇3:抓好基层党建促进精准扶贫

一、典型案例

赤峰市精准扶贫工作以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为抓手,以发展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以贫困户增收脱贫为目标,探索“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通过支部联社、社建基地、基地连户,实现了产业链条的有效对接,助推产业扶贫,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全市8个旗县区19个嘎查村开展了“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精准扶贫,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62万元,贫困户量化股金584万元,覆盖贫困户1206户、2695人,户均增收1万元。赤峰市探索的“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证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促进产业扶贫的有效途径、是形成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重要突破口,对脱贫攻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主要做法

1. 以党支部为核心,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在“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上,党支部主要发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将有创业经验的致富带头人选拔为村支部书记,加强农村牧区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支部书记兼任合作社理事长,班子部分成员兼任监事会成员,加强党建在经济合作社的组织作用。在合作社成立党组织,推选优秀党员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把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触角延伸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致富服务,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巴林左旗碧流台镇东方红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大良沟蒙古野果合作社理事长,班子成员兼任其他职务,组织动员40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年内可实现脱贫。翁牛特旗毛山东乡房身沟村隆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党小组,把脱贫攻坚纳入工作日程,不断提高组织化能力,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入社,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发挥党支部的协调作用。党支部通过对外联络企业,对内动员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将贫困户凝聚在产业链上。巴林左旗林东镇后兴隆地村党支部加强协调,引进山东东阿阿胶集团和天龙公司,开展村企共建活动,组织动员贫困户加入天龙肉驴养殖合作社,户均当年增收8000多元,实现了当年养驴、当年受益、当年脱贫。

三是发挥党支部的指导作用。党支部对合作社指导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帮助合作社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制定合作社章程和健全完善议事决策、民主监督、财务管理等制度,促进合作社科学管理和规范运行。

四是发挥党支部组织作用。党支部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做到了“五个组织”,即:组织开展建档立卡工作,组织制定脱贫规划和年度脱贫计划,组织开展扶贫项目选报,组织开展扶贫项目建设,组织扶贫项目监督验收。

2. 以合作社为载体,积极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地为农牧民提供各个环节的指导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等问题,极大提高农牧户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发展贫困户订单农牧业。通过合作社和贫困户签订农牧产品定单,保障贫困户的收益。阿鲁科尔沁旗小城子镇兴合村实行订单种植,由合作社在春季给出保底价格,与贫困户签订种植合同,秋后回收,抵御了市场风险,确保了贫困户的收入。

二是对贫困户提供指导服务。合作社根据各自的优势特色产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对入社贫困户提供指导服务。敖汉旗新惠镇扎赛营子村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品牌知名度高、有机认证面积大、产品来源可追溯等优势,采用统一种肥、统一技术、统一回收、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六统一”管理模式,清除了农户分散种植规模小、市场经营风险大的不利因素,增强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吸收贫困户入社就业务工。合作社在劳务用工上优先招聘贫困人口,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尽力增加贫困户收入。翁牛特旗毛山东乡房身沟村隆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雇工时,首先考虑本社贫困社员和雇用本地贫困人员,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克什克腾旗永胜农牧专业合作社季节性用工60~80人,27名贫困劳动力在合作社内季节性打工,人均收入3万元左右。

3. 以贫困户脱贫为目标,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贫困群众多数不仅是经济贫困,而且精神也贫困,主要表现为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知识缺乏、“等、靠、要”思想严重。要解决贫困群众依赖性,就要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一是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党员典型示范、党员设岗定责、结对帮扶等形式,扩大产业扶贫的发展规模,激发贫困群众主动性和积极性。宁城县小城子镇百氏兴合作社,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切实为入社社员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着力实体化运作,促进林果产业蓬勃发展,荒山坡地得到绿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片片果园变成了老百姓的绿色银行。合作社通过建立党员示范基地,带动了林产业的发展,通过开展党员设岗定责,保证了技术服务和产品安全,通过党员结对帮扶,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二是组织贫困户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党支部组织贫困群众参与项目选定、项目实施、项目监督管理等,真正落实了贫困群众对扶贫项目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决定权,提高了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和效益,实现了扶贫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组织贫困户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可以激发贫困群众的责任意识、监督意识、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贫困群众实施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了扶贫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在文化扶贫上,党支部通过推进贫困嘎查村文化建设,利用各种文化活动载体,对贫困群众进行政策、法规、文化等方面的教育普及,提高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从文化和精神层面帮助贫困户,改变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在智力扶贫上,依托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与推广,不断提高贫困户的劳动技能和经营能力。在乡风文明建设上,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倡导乡规民约和文明理念,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热情和内生动力,激活基层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力。

三、几点思考

1. 全面推行党组织引领发展模式

以基层党建为抓手,采取“嘎查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党组织+产业基地党小组+农牧民党员”党组织设置模式,把党组织建在合作社里、建在产业链上,发挥党组织组织动员、指导协调作用,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党建、推动发展与脱贫攻坚的互促共赢。

2. 因地制宜推行地企联建模式

以嘎查村党组织为核心,通过联合龙头企业、组建合作社等方式,将贫困户凝聚在产业链上。采取提供发展资金、开展技术指导、签订回购订单和资产受益等方式,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3. 大力推广党员领办创办经济合作组织模式

篇4:党建精准扶贫讲话稿

革命老区脱贫攻坚进入“最后一公里”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通称闽西。全市辖新罗区、永定区、漳平市和上杭、武平、长汀、连城4县134个乡(镇、街道),总人口307万,总面积1.91万平方公里。

龙岩市是海内外客家祖地,全市80%以上人口是客家人。目前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累计120余万人。长汀被誉为“客家首府”,汀江被称作“客家母亲河”,永定客家土楼200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5年12月6日起到12月12日,我们对龙岩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先后采访了龙岩市委党校以及该市所属上杭县、长汀县、武平县、永定区的8个红色基地、10个乡镇、20个村、2个合作社,行程1290公里,足迹遍及闽西革命老区。

2015年12月7日,我们来到上杭县古田镇赤坑村。该村是古田镇为数不多的贫困村。在村支书陈启湘家,我们与当地一些村民进行了座谈。赤坑村有4个自然村,整个村子人多地少,水资源奇缺,加之一些户无劳力、有残疾,缺少启动资金等原因,导致贫困。由于贫困,全村外出务工的人很多,村里很难见到青壮劳力。

离开赤坑村之后,我们又先后走访了多个村落,对闽西老区实施脱贫攻坚情况进行了调研。与全国一些老区相比,龙岩市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较为显著。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低收入人口和贫困村逐年减少。全市低收入的农村人口从2002年的134525户53.81万人下降到2014年的12.86万人,减少40.95万人;几乎无村财政收入、村民人均纯收入不及所在县(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的贫困村从2002的612个减少到2014年的380个。

二是贫困群体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至2014年底,全市列入低保救助共47304户95761人,占全市农村人口比例3.83%,占全市贫困人口比例74.5%。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面推行,从制度上消除了农村绝对贫困,根本上解决了农村特困群体的温饱问题。

三是低入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15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50元,比2001年的3078元增长330.47%。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公路硬化,电力、通信、广播电视信号也实现村村通。上学难、就医难、饮水难、危房多等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

四是精准有效扶贫工作机制实现有力突破。201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创新农村扶贫开发机制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的意见》,因户施策,成为扶贫新方向。目前,“5936”精准扶贫模式(即“五查五看”、“九到户”、“三位一体”、“创新六个机制”)已全面推行,全市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380个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全部建档立卡,并完成数据信息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驻村帮扶干部全部到位;启动了考核“指挥棒”,市政府向38个市直部门下达扶贫责任状,并将完成情况列入年度绩效管理考评。

目前,龙岩市脱贫攻坚距“十三五”末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要求还剩下“最后一公里”。要完成这“最后一公里”的目标,任务依然艰巨。面临的主要困难有:扶贫开发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边远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基点村,不少群众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存在着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饮水难、了解信息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与平川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贫困和低收入人口依然庞大,据调查统计,截止2014年底,全市人均年纯收入3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有12.86万人。31个重点乡镇平均财政收入不足100万元。尚存的380个贫困村几乎没有村财收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难以开展。

用紅色基因创新党建扶贫模式

作为一个拥有红色基因的革命老区,党建在龙岩市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整个脱贫攻坚战中,龙岩市坚持“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着力强化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从建立健全扶贫工作机制、提升帮扶服务工作成效、增强贫困乡村内生动力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将红色基因转化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闽西是革命老区苏区,以红色基因为基础的红土党建资源非常丰富。在脱贫攻坚战中,龙岩市将发挥“红土先锋”作用作为党建扶贫目标,把发挥红色优势、传承弘扬“艰苦奋斗,寻找革命出路”的红土精神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将红色基因转化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通过“先锋行动、示范引领、长廊支撑、党性教育”,围绕“振红土地雄风、谋跨越式发展”工作大局,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引领老区精准脱贫。

全市按照服务型党组织和带领型党员干部、致富型党员群众、创造型党员能人、科技型党员能手的要求,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内动力激发出来,把新时期的“红土精神”提升起来,并将其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力量。目前,全市设立党员先锋岗1.8万个,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3000多支。

在此基础上,更加突出“抓乡促村、综合示范、整体提升”,把面上的问题放到点上去研究,再把点上的探索经验加以总结提升,通过“一下一上”的综合示范点创建培育,把基层党组织班子配强、队伍建强、事业做强,真正把标杆竖起来、示范引领起来,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共创联建良好态势。目前,全市共培育基层党建综合示范点306个(其中市级50个、县乡两级221个、市直35个)。

与此同时,全市通过构建以上杭县古田镇和长汀县河田镇为中心、36个乡镇为核心,向外辐射延伸覆盖的两条党建示范长廊,形成基层党建先行区、实验区、示范区,有效提高了基层党建总体水平,有力促进脱贫攻坚工作。

目前,以古田镇为红土核心、河田镇为生态核心向外辐射的两条市级党建示范长廊和14条县级次长廊、134条乡镇支走廊、251个村居(单位)示范点已形成规模,并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产业开发型、人文风情型、新村带动型、生态旅游型、工业主导型、集镇商贸型”等6大类56个党建工作成功案例。

(二)把支部建在脱贫产业链上

红色旅游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是龙岩市最具优势的脱贫致富产业,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阳光产业。为此,龙岩市在开展脱贫攻坚战中,将农村党建工作与脱贫致富产业有效对接起来,把党建拓展到这两大产业链上,引发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蝴蝶效应”。

苏区红色基地和客家土楼是龙岩市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也是当地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支柱。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党建在提升现代旅游功能和旅游产业整体素质中的主导作用,龙岩市委创新实施了旅游产业党建工程,把支部建在红色产业链上。

这其中,以永定区实施旅游产业“土楼先锋”工程最具特色。近年来,永定区将党建工作与旅游产业进行有效对接,开展以“组织搭平台、党员展风采、旅游树形象”为主题的“土楼先锋”工程,探索打造了一套旅游产业党建工作新模式。

一是科学设置组织。依托永定区旅游局,成立了区旅游产业党委,对旅游企业、旅行社、旅游生产加工企业等涉旅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党的组织,成熟一个组建一个;成立了福建省客家土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党总支,下设机关、洪坑景区、高北景区、初溪景区党支部;在重点旅游企业客家古镇、客都国际温泉度假村、天子温泉度假村单独组建了3个党支部,成立了3个旅游产业联合党支部,实现党组织设置全覆盖。

二是创建景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由区旅游产业党委牵头,定期组织旅游、物价、工商、环保等职能部门及景区所在乡镇党委、村党支部、旅游企业党支部负责人召开景区党建联席会议,统一部署景区党建工作,定期分析景区党建和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是创建村企党组织结对共建制度。组织景区党支部和景区所在村开展结对共建,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各景区党支部选派一名管理层党员挂职担任结对共建村党支部副书记,景区所在村党支部书记挂职担任景区党支部副书记或景区副经理,妥善处理村集体、旅游企业、当地村民、外来游客的利益,形成旅游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般来说,贫困地区往往也是原始生态保存较好的地区,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得天独厚,潜力巨大。龙岩市有着绝佳的绿色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77.9%,居福建省首位、全国前列,生态产业资源十分丰富,绿色生态产业蓬勃发展。基于这一特点,龙岩市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原则,把支部建到绿色生态产业链上。

(三)凝聚党建力量引领共同富裕

龙岩市在创新党建扶贫中,坚持问题导向,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党建的一项重点难点工作来抓,破解基层党建工作难题,打造全市基层党建升级版,凝聚党建力量,引领群众共同富裕。

目前,全市共调整配齐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书记30人,培训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书记617人次;安排170名县处级领导和380个市县直单位挂钩帮扶,129名“第一书记”驻村整顿,实现“领导挂钩、部门帮扶、干部驻村”三个全覆盖;落实帮扶项目资金1.6亿元,新建、修缮58个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帮助解决810个困难问题。从市管党费中切出180万元,每个村20万元,重点帮助9个村解决党建项目和党员培训资金短缺难题。

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化“输血”激活力。围绕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重点在土地开发、林权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发展专业合作社等方面,分层级研究出台刚性政策措施。注重帮扶带动,发挥党政机关和社会力量作用,将信息、项目、资金等向农村、尤其是贫困村、薄弱村倾斜。截至调研时,全市已累计落实帮扶项目3215个,帮扶资金达2亿元,消除“空壳村”109个,占“空壳村”总数的22%。

注重“造血”促发展,大力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龙岩市目前比较成功的发展模式有“创办实体型、工贸结合型、生态开发型、资产租赁型、村企共建型、资金运作型”等6大类型。

脱贫攻坚需抓牢基层党建

经过多年的努力,龙岩市党建扶贫通过抓基层支部、抓支书、抓党员,结合红色基因转化、党建向产业拓展、凝聚党建力量引领,成功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精准扶贫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整顿软弱涣散基層党组织任务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最重要的就是带头人队伍建设。但目前一些村的党支部带头人存在年龄老化、不活跃等问题,致使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脱贫攻坚决心不强,进展迟缓,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任务繁重。类似的情况在其它县区也都存在。

二是凝聚基层党员力量是难点。根据2014年党内统计数据,龙岩市共有农村党员(含乡镇、建制村)107747名。然而,受党员外出打工、发展党员后备力量不足等原因的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党员力量脱贫攻坚成为难点。调研的各村都有党员外出打工,村中剩下的多是老弱残病的党员。

三是党建扶贫缺乏产业项目支持。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目前龙岩市还有380个重点贫困村未脱贫。当地干部反映,他们当前最缺乏的是产业项目支持。农村的产业化发展程度对于脱贫很重要,贫困村永久脱贫靠的是农村产业发展。

上述问题该如何解决

在调研中,当地政府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是请求将龙岩市列入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并相应享受连片特困地区的扶持政策,重点推进长(汀)连(城)武(平)扶贫开发试验区建设。

二是请求在安排搬迁安置危房改造项目上给予倾斜。“十三五”期间,全市尚有57407户、237927人需要搬迁安置或危房改造。

三是请求国家扶贫办在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上给予龙岩倾斜。

四是请求安排中央和国家直属单位到龙岩定点扶贫。

五是请求将龙岩列入全国旅游扶贫试点市。近年来,龙岩把旅游产业与文化体育、新型城镇化、山地高效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拓宽产业辐射面、延伸产业链、形成多元化的旅游生态群。旅游产业已成为龙岩扶贫开发有利抓手,贫困户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

六是请求将龙岩列入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市。去年以来,龙岩紧紧抓住阿里巴巴集团启动“千县万村农村淘宝计划”这一契机,把电子商务产业列入重点产业发展格局,并作为推动精准扶贫的“三个百、千、万”工程之一,主动对接,积极配合,目前已成为全国首个农村淘宝全覆盖的地级市。

篇5:党建精准扶贫讲话稿

1:这次到xx学习体会很多,收获很大。我将把在xx的学习当作新的起点,并把xx精神带到今后的工作中,求真务实,崇尚实干,立足本职,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做好我县移民搬迁各项工作。一是完善提升社区配套设施。按照优先小配套、统筹大配套的原则,加快完善提升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确保搬迁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6月底前,教育、医疗、卫生、文体等“大配套”服务功能逐步跟进落实,保障搬迁群众安居乐业。同时,紧抓春季有利时机,持续做好绿化、亮化、美化、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不断提升安置社区整体环境和形象内涵。二是促进搬迁群众实际入住。牢牢牵住实际入住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扎实组织搬迁群众加快搬迁入住,通过实际入住倒逼安置项目配套完善、旧宅腾退和后续产业就业保障。三是加快旧宅基地腾退步伐。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搬新腾旧”政策,制定年度腾退复垦方案,落实工作责任,明确时限要求,深入宣传动员,有序推进,切实做到不漏一户、应腾尽腾。9月底前,全县“十三五”应腾退易地搬迁户旧宅基地全部完成腾退。四是精准落实后续帮扶措施。按照《关于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定脱贫的实施意见》(宝脱贫办发〔2017〕105号)要求,按照“搬迁群众搬到哪里,产业项目和就业措施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以安置社区为中心,以已搬迁入住群众为重点,在全面掌握搬迁群众就业意愿和产业扶持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搬迁群众需求,坚持推行以劳动力资源账单、岗位菜单、就业状态清单和搬迁对象脱贫明白卡为主要内容的“三单一卡”制。五是着力提高搬迁群众融入度。对照脱贫条件,加快完善搬迁安置社区治理体系,结合“三问三解三促进”活动,妥善解决搬迁群众入住后的生产生活问题。以搬迁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应该而又能办到的事为抓手,积极协调落实户口迁移、子女入学、看病就医、农业补贴、社会保障衔接和社区治理等后续服务工作,加快推进安置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充分调动搬迁群众积极融入。大力开展以文明社区、幸福家园等创建活动为载体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搬迁群众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社区,增强归宿感和幸福感。

2:xx大学培训的几天,我认真听、仔细记、静心思,收获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增长了知识,有效克服“本领恐慌”。平时自己忙于工作,时常感到知识短缺、本领恐慌、力不从心。这次到xx,聆听中国最高权威学术专家的讲座,增长了知识,见识了“世界”。在xx大学的6天里,自己每堂课都感觉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子,思想时刻都受到了冲击和碰触。课程安排精彩纷呈,既有哲学、智慧与方法、又有脱贫攻坚、建设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与我们日常工作紧密相关的内容。每堂讲课虽然时间短,但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二、增长了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人。作为领导者,工作对象就是“人”。记得美国著名学者卡耐基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三分靠个人努力,七分靠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句话虽然有所偏颇,但从侧面说明了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极其重要性。我们必须善于“换位思考”,运用鼓励激励、联络联谊、真心真诚等办法,沟通上下,协调左右,统筹内外,以良好的人际关系,着力营造和谐环境。这对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促进各项任务落实十分有用。三、提升了素质,有力激发了“心灵火花”。通过学习培训,使我明白,领导是普通人,来源于群众,是群众利益的代表,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领导又不同于普通人,对自身素质、能力水平的要求更高,群众对自己认可度也就越大,从而坚定了用心干事的信心和决心。以入世的努力,出世的心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一个人千万不要纠缠于小事之中,不要沉迷于温柔之乡,更不要陶醉于现状,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今后在工作中,我决心做到:抓党建,建强基层组织;抓产业扶贫,推动张家村顺利脱贫出列;严格要求,扎实工作,打好脱贫攻坚战。带领村“两委”班子,真抓实干,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为民办好事,提升治理水平,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自己、锻炼自己的主战场,为张家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做出最大贡献。

篇6:精准扶贫讲话稿

编制一本手册,供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结合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对家风建设的要求,精心梳理和甄选了全国各地各级纪委监委机关查处通报的典型违纪案件,以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和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家风的先进典型、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家风的论述、古代廉吏佳话、古代拒贿故事、古代家规家训、修身齐家格言等内容汇编成了《黔西县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助廉手册》,发放给全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学习,不断拧紧管党治党责任螺丝,坚持挺纪在前、一寸不让,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截至目前,为党员干部发放《黔西县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助廉手册》1000余册。

发放一封廉洁家书,动员干部家属积极参与。紧紧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要求,从经济社会发展、反腐败斗争、家风建设、传统美德等方面入手,精心撰写了《致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家属的廉洁家书》,并通过邮件、微信等方式寄发和推送给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家属,积极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家属参与到家风助廉工作中来。动员家属用实际行动构筑一道坚如磐石的反腐防腐、促廉倡廉家庭防线,以亲情嘱廉、家庭助廉,经营好家庭、滋养好家风、执行好家教。截至目前,已向广大党员干部家属发放《致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家属的廉洁家书》1300余封。

篇7:精准扶贫讲话稿

对照“五个基本”,拉网排查全面体检。县委对各基层党组织提出对照“五个基本”,加强党建的要求。即:对照健全基本组织,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明确基层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对照建强基本队伍,选好“领头雁”、配强领导班子、建好干部队伍、激活党员队伍,加强后备人才、大学生村官和入党积极分子建设;对照开展基本活动,围绕完成党的基本任务、履行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职能,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对照完善基本制度,围绕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健全完善制度体系,落实和执行民主集中制,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对照落实基本保障,落实组织、人员、经费、场所、政策保障,确保基层党组织正常运转、党的工作顺利开展。各基层党组织对照标准化建设的“五个基本”要求,开展拉网式排查,进行支部全面体检。

抓实“四查四看”,突出重点查摆问题。紧密联系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围绕“查思想作风,看‘四个意识’树得牢不牢、‘窗口服务’和‘单位形象’强不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作用发挥好不好、工作方法上有没有创新;查目标任务,看项目推动、典型培树、经验推广、机制健全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查短板弱项,看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党组织书记履职、党员作用发挥、开展支部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查创新提质,看是否形成城市基层党建祥云格局、是否推广党建促脱贫攻坚祥云经验、是否深入开展‘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专项行动”。精心列举具体表现问题,涵盖组织建设、党员管理、政治学习、责任担当、工作标准、纪律执行、服务态度、纠正“四风”、经验推广、工作成效等内容,通过树立参照系,引导各党组织主动对标对表,精准查找问题,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

篇8:党建精准扶贫讲话稿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就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打赢这场攻坚战, 制约因素有很多, 归结起来, 不外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客观因素, 不少贫困地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二是主观因素, 必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直面问题是勇气, 解决问题是水平, 坚持问题导向, 找准问题、聚焦问题, 就能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打赢这场硬仗奠定良好基础。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 重点就是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施策的前提, 对所有贫困人口建档立卡, 该精准到户的务必精准到户, 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 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 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才能实现扶真贫、真扶贫。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 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负总责、市 (地) 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才能实现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

开对“药方子”, 才能拔掉“穷根子”。各地情况千差万别, 不能都照一个模式去做, 而要因地制宜, 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从主要路径来说, 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关键就是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 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立足当地资源, 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 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着力发挥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作用;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由社会保障来兜底。

实效是检验的标尺。打赢脱贫攻坚战, 空喊口号、好大喜功、胸中无数、盲目蛮干不行, 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也不行。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就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必须以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来检验我们的行动。脱贫工作做得好不好、贫困群众有没有脱贫, 不能自说自话, 要让当地群众自己来评价, 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 要群众认账。在实字上下真功夫、硬功夫、苦功夫, 再硬的脱贫攻坚硬骨头我们也一定能啃下来。

篇9:党建精准扶贫讲话稿

摘要: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文章提出围绕“精准扶贫”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突出高校文化辐射作用,以“文化帮扶”为切入点,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进而凸显高校党建新成效,带动和促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高校党建;精准扶贫;文化帮扶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71-0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明确提出了“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

高等院校作为区域性知识文化的高地,在取得了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阶段性成果后,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相关工作,应把做好驻村扶贫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高校履行服务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通过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党委委员具体分管,由专人带队驻村扶贫等一系列措施,将基层党的建设与精准扶贫有效融合,凸显出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成效。

一、高校党建工作新成效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扎实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应将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效融合,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和乡村党支部工作水平的共同提升,以高校党建工作新成效推动扶贫工作的扎实开展。

1.通过在扶贫联系点专门设立高校驻村工作队办公室,进村入户开展调研,摸清当地党组织建设基本情况,分析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结合高校和乡(村)实际情况,制定高校驻村工作队扶贫方案。

2.工作中充分利用高校特有优势,加强驻村工作制度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通过智力扶贫和科技扶贫帮助贫困乡(村)抓好班子、谋好思路、建章立制、服务群众。帮建、援建一部分党建活动室,规范乡(村)党员组织生活、加强理论武装,在脱贫工作中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带动村民共同树立脱贫致富的自信心。

3.高校驻村工作队还应紧密协同乡(村)两委班子,认真了解当地人口、耕地、人均收入及“两委”班子建设、村集体经济、产业开发、党员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情况,通过与村委会成员的深入沟通交流,进一步掌握村情民意,带领村民筹建惠民工程项目,改善卫生条件和居住环境,开发旅游资源。

通过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向贫困乡(村)推广,展现高校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共享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研讨的阶段性成果。以群众满意为根本,以精准脱贫为目标,做实、做细扶贫项目和驻村工作,为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展现高校人文情怀突出“文化帮扶”新亮点

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对村民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积极开展“五进村”活动。逐步形成培训进村提素质、网络进村送信息、文体进村增活力、普法进村维权益、项目进村促发展的良好局面。组织艺术院系的党员干部师生和留学生走进贫困乡村。举办传统文化大讲堂、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等活动,与乡村居民们零距离接触,营造文明、健康、欢乐、祥和的生活氛围。

1.通过开展文体综合比赛活动、开设电子阅览室、实施wifi网络覆盖工程等工作,培养乡村居民讲文明、讲卫生、懂礼貌好习惯,使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告别麻将、酒桌,过上了恬静雅趣的生活。

2.援建惠民工程。建设休闲亭、便民椅、绿色文化景观长廊、文化广场等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逐步提高乡村居民文化素质。通过活动和评比等激励机制,加快区域生态旅游业发展步伐,早日收到经济效益,切实增加乡村居民收入。

3.积极动员高校教学研的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重视发挥广大乡村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高校可以在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文化辐射的作用,突出文化帮扶和精神扶贫层面的亮点,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高校作为地区知识文化科技的中心不能仅局限于自身发展,应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将自身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互为依托,互相带动,形成合力。

三、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高校党委的引领下,发挥高等教育、新兴科技和人才资源等优势,重点在教育帮扶、科技支农、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1.发动高校各二级单位认真落实学校“一对一”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指派驻村工作队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协调学校各相关单位认真做好结对帮扶,出策拓源,切实做好扶贫项目的落实,让帮扶对象尽早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致富新路子。把结对帮扶乡(村)作为院系党建工作教育基地,把服务地方、关心乡村居民生活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2.派出的驻村工作队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察民情、知民难、解民忧,充分发挥作用,切实为结对帮扶的乡村发展做出贡献。结合乡村自然风光秀美、存在区域旅游资源优势的实际,通过帮建旅游度假区规划方案、协调上级部门申请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招商开发旅游资源等方式,确定生态旅游富村规划的同时,也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家乡创业和更多投资者的青睐,加速提升美丽乡村建设。

3.考虑到当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融合体,已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拉动国内消费、传承中华农耕文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校广大党员干部在帮助贫困乡村大力发展以休闲、度假、养生为主的农家乐乡村旅游过程中,通过理论宣讲、技能培训等方式为老百姓做实事、解难题,进一步锻炼了党性,锤炼了意志,有利于开创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四、三个“常态化”推进高校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有效融合

高校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有效融合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长期坚持执行,只有从思想认识、明确责任、建立机制等方面入手并做到“常态化”, 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才能有机结合,开花结果,最终才得已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1.思想认识“常态化”。首先高校各级党组织要提高思想认识,把抓党建与抓扶贫有机结合,做到围绕党建抓扶贫,抓好扶贫促党建,要防止抓党建与抓扶分工作脱节的“两张皮”现象,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各年度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内容。

2.明确责任“常态化”。建立高校派出人员帮扶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对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进行考核,建立帮村单位、部门领导、驻村干部共抓精准扶贫工作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认真跟踪开展督促检查,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更加持续有效地开展。

3.帮扶机制“常态化”。明确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村“第一书记”与驻村干部的常态化工作,建立驻村工作组全程参与组织项目申报、全程参与指导项目实施、全程参与加强项目监管、全程参与督促项目评估的“四个全程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出席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http://china.cnr.cn/news/20151129/t20151129_520628571.shtml

[2]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扶贫开发,成败在于精准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5/0625/c1003-27203401.html

作者简介:

李智,男,工程师职称,硕士学位,现从事机关党建工作。

钟俊生,男,教授,博士学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王岳,男,教授,硕士学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机关党委书记、组织部副部长。

基金课题:

2015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加强高校机关党建工作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探索和实践” (GXDJ2015-B051)

上一篇:我与弟弟的错位人生散文下一篇:中班《创意空间》区角游戏活动设计方案